2022-2023学年河北省唐山市滦南县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2-2023学年河北省唐山市滦南县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2-2023学年河北省唐山市滦南县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2-2023学年河北省唐山市滦南县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2-2023学年河北省唐山市滦南县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河北省滦南县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80.0分)1.我们的祖先创造的文化被后人称为“农耕文化”,半坡遗址和河姆渡遗址是我国古代农耕文化的典型代表,农耕文化的特点有①普遍使用磨制石器②建筑房屋,过定居生活③饲养家畜④种植农作物⑤有成熟文字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①②③④⑤ D.②③④⑤【答案】A【解析】半坡遗址和河姆渡遗址是我国古代农耕文化的典型代表,农耕文化的主要特点有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建筑房屋,过定居的生活;饲养家畜;种植农作物;但他们没有成熟的文字,我国比较成熟的文字是甲骨文,甲骨文最早出现于商朝。所以①②③④正确,⑤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BCD不符合题意,排除。2.新航路开辟带来了动植物的全球交流,使世界人口激增。你认为人口的激增可大部分归功于如表年份15001600170017501800亚欧大陆人口数量45亿5.45亿6.1亿7.2亿9亿A.全球交流促使饮食结构与营养改善B.新航路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C.世界各地民族之间建立了密切联系D.全球贸易连接着欧亚市场和消费者【答案】A【解析】根据“新航路开辟带来了动植物的全球交流,使世界人口激增”可知新航路开辟后世界人口的激增应该得益于全球交流促进了高产作物的传播,使人类的饮食结构和营养得到改善,故选A;材料反映的是动植物交流对人口增长的积极影响,不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各地民族之间联系的密切和全球贸易的影响,排除BCD。3.2017年,国务院提出要建立一个符合国情的“全链条、可追溯、新模式、网络化、高效率”的冷链物流体系。各大冷链物流企业纷纷应用GPS(全球定位系统)等技术,监控物流车辆的温度,还能防止配送员不及时配送。对此解读正确的是()①冷链物流解决了食品供需矛盾②现代科技助力企业管理的完善③国家重视保障居民的食品安全④食物储备技术现代化水平提升A.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各大冷链物流企业纷纷应用GPS(全球定位系统)等技术”体现现代科技助力企业管理的完善,②正确,“国务院提出要建立一个符合国情的“全链条、可追溯、新模式、网络化、高效率”的冷链物流体系”体现国家重视保障居民的食品安全,③正确,“各大冷链物流企业纷纷应用GPS(全球定位系统)等技术,监控物流车辆的温度”等信息体现食物储备技术现代化水平提升,④正确,C项正确;②④包含不全,排除A项;“解决了食品供需矛盾”说法错误,食品供需矛盾主要依靠生产解决,冷链物流只是在运输方面缓和这种矛盾,①错误,排除B项;①错误,排除D项。故选C项。4.假如你是生活在10世纪某个时期的一家庄园的农奴,那么下述生活场景中,你不可能遇到的是()A.自备农具耕畜,在领主直领地上每周无偿劳动3天B.拥有一块份地的使用权,还可拥有一片自己的土地C.自己需要的生活物品大多可以在田庄里进行生产D.和其他农奴发生诉讼纠纷时,由庄园法庭进行审理【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0世纪欧洲庄园中的农奴需要自备农具耕畜并在领主直领地上每周无偿劳动3天,自己需要的生活物品大多可以在田庄里进行生产,由庄园法庭审理诉讼纠纷;到了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时,才拥有一块份地的使用权,还可拥有一片自己的土地。由此可知,B项符合题意,排除ACD项。故选B项。5.1848年,英国第一个公共卫生条例诞生,第一个中央卫生委员会建立。从此,“国家就以一套杂乱无章的条例对疾病展开了毫无组织的战争”。卫生法散见于地方条例、工厂条例、埋葬条例以及种痘、煤烟、食品掺假等条例之中。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是()A.工业革命带来巨大环境问题 B.英国的早期殖民扩张带来新问题C.新航路开辟带来航运中心变化 D.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确立改善了英国形象【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工业革命的影响,旨在考查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A.B.C.D四项分别发生于18世纪中后期至19世纪中期.17——18世纪.15世纪末16世纪初.19世纪末20世纪初,故由题目中的时间“1848年”即可选出A项。6.有人描述某一时期英国人生活的情景:以前,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艰苦却很悠闲。现在,社会的节奏变快了。时间支配了整个社会,时钟成为人们的日常生活用品。导致生活节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工业化 B.信息化 C.城市化 D.电气化【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材料中强调了人们对时间观念的改变,时钟的使用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节奏。这说明时间对人们很重要了,不用再受到太阳的约束。这是工业革命的结果和影响,因此选择工业化,A正确。【考点定位】工业社会的来临·英国工业革命·社会结构与生活方式的变化7.2021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报告显示,美国开展的科技战和2020年的疫情冲击并没有影响中国专利申请量,2019年和2020年中国连续两年专利申请量都维持世界第一的水平,2020年中国专利申请量接近7万个,比2019年增长了16.1%,而美国、日本、韩国、德国都排在了中国的后面。这可用于说明()A.中国的科技实力在不断提升 B.中国知识领域居世界领先地位C.科研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 D.世界“一超多强”的格局被打破【答案】A【解析】材料中中国专利申请量世界第一,说明了中国科技实力的不断提升,A项正确;中国专利申请量维持世界第一不能说明中国知识领域已经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排除B项;材料中体现不出科研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排除C项;当今世界仍然是“一超多强”的政治格局,排除D项。故选A项。8.进入21世纪后,有学者指出:“我们正处于一场新的科技革命之中,这场科技革命的深入发展会催生新的经济领域、新的经济运行方式,从而使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发生革命性的变革。”下列科技成果最能论证该观点的是()A.量子理论的提出 B.相对论的提出C.航天事业的开创 D.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是进入21世纪后出现的新的经济领域和新的经济运行方式,D项正确;量子理论、相对论和航天事业在21世纪之前就已经存在,不是催生出的新的经济领域和新的经济运行方式,排除A、B、C三项。故选D项。9.明清时期,诸多贪财吝啬的徽商人物形象常常作为文学作品中的主角。康熙《徽州府志》中也有:“然其(徽商)家居也,为俭啬而务蓄积。……女人犹能称俭,居乡数月,不占(沾)鱼肉,日挫针织缝纫锭。”这表明,明清时期()A.徽商形成一定社会影响 B.商帮集团逐渐走向衰落C.政府推崇徽商致富精神 D.文学作品创作脱离现实【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明清时期,诸多贪财吝啬的徽商人物形象常常作为文学作品中的主角。康熙《徽州府志》中也有:然其(徽商)家居也,为俭啬而务蓄积。”可知,明清时期,伴随商品经济发展,徽商集团崛起,文学创作和史志编纂中对徽商都给予了一定的关注,A项正确;商帮集团逐渐走向衰落,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明清时期,政府仍在施行抑商政策,“推崇”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明清小说是社会现实的反映,徽商中也确有“贪财吝啬”之人,排除D项。故选A项。10.古希腊文明包罗万象,皆具人文、理性的特征,且重视个人价值,追求自由奔放享乐。如希腊神话大多体现英雄主义,以及对命运和自身追求的思考。古罗马开疆拓土,使得古罗马文明更具更包容性和多样性。如古罗马的伟大不仅体现在军事征服上,更体现在对艺术的重视和思考上。古罗马文明既传承古希腊传统,又保持民族特色,独立发展,从而与古希腊共同构成西方文化的古典基础。对古希腊、古罗马文明的探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古希腊文明因军事征服而更具包容性和多样性 B.各美其美的艺术个性C.美美与共的艺术共性 D.古希腊罗马艺术的交融共进【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可知,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由于古希腊海湾、海岛众多,航海业发达,同其他地区,特别是同埃及和西亚各国有着广泛的商业、文化联系,故古希腊文明更具包容性和多样性,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得古希腊文明具有包容性和多样性,并非军事征服,A项符合题意,选择A项;根据材料“古罗马文明既传承古希腊传统,又保持民族特色,独立发展”可推出古希腊、古罗马文明具有各美其美的艺术个性,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根据材料“古罗马文明既传承古希腊传统”“与古希腊共同构成西方文化的古典基础。”可见古希腊、古罗马文明美美与共的艺术共性,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根据材料“古罗马文明既传承古希腊传统,又保持民族特色,独立发展,从而与古希腊共同构成西方文化的古典基础。”可推出古希腊罗马艺术交融共进,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11.1531年,最早的一家商品交易所在安特卫普开业。此后,阿姆斯特丹出现了粮食交易所,伦敦办起了综合交易所。这些现象反映出()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基本形成 B.荷兰成为“海上马车夫”C.资本输出成为殖民扩张的手段 D.新航路开辟引发商业革命【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中信息可知,安特卫普、阿姆斯特丹和伦敦都是大西洋沿岸的城市,材料反映的是大西洋沿岸商业贸易的发展。结合所学可知,15世纪中后期开始的新航路开辟引发了商业革命,大西洋沿岸逐渐取代地中海区域成为欧洲商路和贸易的枢纽,安特卫普、伦敦等逐渐成为国际贸易中心,D项正确;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排除A项;荷兰成为“海上马车夫”是在17世纪,指的是荷兰对世界航运业的垄断,与材料时间及题意不符,排除B项;资本输出成为殖民扩张的手段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排除C项。故选D项。12.如图为苏联前两个五年计划执行的结果,据结果可推知,这一时期苏联A.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提高 B.经济结构失调现象日益加重C.已实现国家工业化目标 D.已放弃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答案】A【解析】从这两组数字的比较可以看出,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重,轻工业之间增长率的差距,比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缩小了,同时,“某些重要产品及日用必需品的生产甚至增加了两倍”,这些改变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苏联轻工业获得一定的发展,这有利于改善当时经济结构失衡的问题,排除B;“已实现国家工业化目标”与史实不符,排除C;D项与史实不符,且材料依据也不足,排除。13.马克思曾说:“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罗斯福新政为拓展世界市场所采取的措施是A.整顿银行,恢复信用 B.美元贬值,刺激出口C.减耕减产,提供补贴 D.兴办工程,以工代赈【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新政中,为拓展世界市场所采取的措施是,美元贬值,刺激出口,B项正确;整顿银行,恢复信用有利于提高投资者信心,与国际市场的拓展无关,A项错误;减耕减产,提供补贴是为了缓解国内产销矛盾,不是为了扩大国际市场,C项错误;兴办工程,以工代赈是为了扩大国内就业和市场,不是为了拓展国际市场,D项错误。14.中古时期西欧有一句谚语,“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自由”是市民阶层的合法身份,农奴一旦进入城市,住满一年零一天,就获得市民身份,领主无权强迫他们变回农奴。这反映出A.农奴是城市的主要组成部分 B.城市中人人都有自由的身份C.自治城市与封建势力的对峙 D.封建领主势力遭到空前削弱【答案】C【解析】材料“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强调城市的自治属性,“领主无权强迫他们变回农奴”反映出封建领主无法限制住满一年零一天的农奴,这体现了自治城市与封建势力的矛盾与对峙,C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农奴是城市的主要部分,排除A;只有住满一年零一天,才能获得市民身份,排除B;空前削弱过于夸张,排除D。15.扬州是古运河的交通枢纽,在唐代“雄富冠天下”,时称“扬一益二”。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交子”广泛使用B坊市界限严格C.商业发展繁荣D.商帮活动频繁【答案】C【解析】宋朝出现交子,明清出现商帮,A、D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坊市界限严,不利于城市发展,B错误;商业发展繁荣,是城市发展的主要原因,故选C。16.自19世纪60年代末至20世纪初大约40年左右的时间里,汕头基础设施从无到有,从有到全,形成了供水、供电、铁路、公路、港口、桥梁、通信等完整一体的近代设施体系,在许多方面走在全国的前列,使汕头充满浓烈的近代化城市气息。这反映出,汕头的近代化()A.带有浓厚的半殖民地色彩 B.得益于城市化建设不断发展C.为全国城市建设树立标杆 D.折射出中西社会文化的更替【答案】B【解析】材料指出,汕头充满浓烈的近代城市气息是由于“基础设施从无到有,从有到全,形成了……完整一体的近代设施体系”,所以汕头的近代化是得益于城市化建设的不断发展,B项正确;虽然汕头是因开埠而崛起的新兴滨海港口城市,但材料不能说明近代汕头发展的半殖民地色彩,排除A项;近代汕头的基础设施建设只是“在许多方面走在全国的前列”,不是标杆,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汕头基础设施建设与近代化的关系,并未涉及中西文化的更替,排除D项。故选B项。17.16世纪,西欧封建贵族从自己土地上得到的地租实际只相当于过去地租的十分之一,英国在16世纪后半期,三分之一的封建庄主都换了主人;在法国,80%的封建贵族负债累累。资产阶级从贫困破产的贵族中买得了土地。引发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西欧A.新航路开辟引发“价格革命” B.实物地租取代了货币地租C.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 D.“圈地运动”加速了土地流转【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16世纪西欧封建贵族势力的衰落,结合所学可知,16世纪新航路开辟引起价格革命,导致依靠剥削固定货币地租的封建主阶层势力下降,故选A;新航路开辟后,货币地租逐渐取代实物地租,排除B;英国17世纪资产阶级革命,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排除C;D不是材料现象的主要原因,排除。18.近代以来轮船、火车和公共电汽车相继传入中国,对于最初接触到这些新式交通工具的中国人来说因其空间狭小而存在着巨大的心理障碍—对“男女混杂”的担忧。上海电车初次运行的时候,因国人害怕不敢乘坐而生意冷淡。材料中的现象说明近代中国A.交通业发展带有殖民色彩B.交通近代化不可能实现C.传统观念影响交通业发展D.新式交通工具弊端太多【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近代中国一度“存在着巨大的心理障碍”和担忧“男女混杂”而“国人害怕不敢乘坐而生意冷淡”,可见传统观念影响交通业发展,故C符合题意;材料没有反映新式交通工具是为列强侵略扩张服务的,体现不出殖民色彩,故A不符合题意;实际上,近代中国交通近代化不断发展,故B不符合题意;材料主要涉及近代国人对新式交通工具的心理抵触而非新式交通工具弊端太多,故D不符合题意。19.汉代中医著作《汤液经法》把方剂命名为大小青龙汤、白虎汤,玄武汤、朱雀汤等,宋代官方主编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出现了藿香正气散、四君子汤等新的方剂名。这反映了中医A理念发生变化B.深受主流思想影响C.具有迷信色彩D.主要关注人的品行【答案】B【解析】据“汉代大小青龙汤、白虎汤,玄武汤、朱雀汤”到“宋代藿香正气散、四君子汤等新方剂名”可得出其药剂名称的变化深受当时主流思想影响,故B项符合题意;“把方剂命名为”“出现了方剂名”等信息可知反映的是中医方剂名的变化,与“理念变化”无关,故A项不符合题意;汉代的药剂名称体现了迷信色彩,与宋代的信息不合,故C项不符合题意;材料关注人的品行有一定表现,但不是主要原因,D项不符合题意。20.截至2020年12月底,全国基本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9.99亿人、2.17亿人、2.68亿人,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超过13亿人,社会保障卡持卡人数超过13亿人,覆盖94.6%的人口。这有利于:()A.减轻人们后顾之忧,促进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B.减弱政府对老百姓的人身束缚,实现生产的自由C.一定程度上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稳定国际金融D.调节个人收入,实现社会稳定,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答案】A【解析】根据“截至2020年12月底,全国基本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9.99亿人、2.17亿人、2.68亿人,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超过13亿人,社会保障卡持卡人数超过13亿人,覆盖94.6%的人口。”可得出国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有利于减轻人们的后顾之忧,促进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A项正确;这些做法并不能实现生产的自由,排除B项;材料主旨与国际贸易发展没有直接的关系,排除C项;通过社会保障并不能实现脱贫,排除D项。故选A项。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0分)21.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子晋凤笙调夜月,宓妃罗袜映朝霞。何人贳酒青楼晓,几处寻春紫陌赊。——北宋•杨亿《次韵和席衢州忆洛阳春游十四》南宋偏安江南,已之为“行在”,临安的发展更是突飞猛进。“衣冠毕会,商贾云集”,“近坊灯火如昼明,十里东风吹市声”,城内有以天街中断为中心的闹市区和城南、城北两个大规模的商业区,还有不少专业性的商业街道,就是西湖也有个小小的市场,小小钱塘也是“渔盐商贾都来往”。——摘自李国锋《宋诗歌所反映的宋朝城市市场分析》材料二从1760年产业革命开始,到1851年,英国花了90年的时间,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城市人口超过总人口50%的国家,基本实现了城市化(1830年初步完成工业化)……1863年,伦敦开通了世界上第一条地铁,便捷快速的立体交通网络和现代化的金融服务、优良的港口区位优势,使得伦敦这个16世纪末的欧洲贸易中心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到1921年,英国城市化水平已达77.2%。可见,英国初步完成城市化用了90年时间,而从初步完成到成熟阶段用了大约70年左右的时间。——马先标《英国城市化发展的特征与启示》材料三1949—1978年是城市化曲折发展时期,城市化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和“一五”时期得到恢复和发展后,出现了长期的曲折停滞,总体上,城市化的进程缓慢。1949—1978年工业化得到相对高速的发展,而城市化发展却严重滞后……1978年以来,中国城市化开始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改革之后的城乡壁垒被市场经济逐步打破……政府对一系列制度、政策的修改,使城乡之间劳动力、人口、资本和技术等生产要素的流动日益活跃,原有的城乡隔离状态开始有所松动。农民可以就地发展工业,建设农民城市,形成了中国自己独特的农村城市化道路。——吴清《新中国的城市化发展(1949—1991)》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两宋城市发展的特征及其原因(2)据材料二、三,比较中、英两国城市化的特点,并谈谈你对城市化问题的认识。【答案】(1)特征:城市的规模大,人口多;专门的消费娱乐场所出现;商业繁荣,经济功能增强;商业活动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更加自由。原因:政治环境相对稳定;封建经济发展,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2)特点:英国城市化进程伴随着工业革命而推进,城市化水平较高;中国城市化在1949—1978年间,曲折发展,进程缓慢,改革开放后快速发展;中国城市化受制度和政策影响较大,形成了独特的农村城市化道路。认识: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城市化也带来了一定的社会问题,应统筹兼顾,科学推动城市化进程。(其它言之有理即可)【解析】(1)根据材料一“何人贳酒青楼晓…衣冠毕会,商贾云集…近坊灯火如昼明,十里东风吹市声…大规模的商业区…渔盐商贾都来往”和所学知识即可概括两宋城市发展的特征。关于其原因可以从政治、经济等角度分析。(2)据材料二、三“…基本实现了城市化(1830年初步完成工业化)…到1921年,英国城市化水平已达77.2%。可见,英国初步完成城市化用了90年时间”、“出现了长期的曲折停滞…1949—1978年…而城市化发展却严重滞后…形成了中国自己独特的农村城市化道路。”即可概括出中、英两国城市化的特点。对城市化问题的认识可以从城市化的原因、影响的角度进行分析。22.世界市场的形成推动着世界贸易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材料一世界市场的总体形成,经历了从15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400多年的时间。阶段状况关键词第一阶段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