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九年级初升高暑假文言文阅读考点巩固专练:文言文翻译问题(解析)_第1页
2023年九年级初升高暑假文言文阅读考点巩固专练:文言文翻译问题(解析)_第2页
2023年九年级初升高暑假文言文阅读考点巩固专练:文言文翻译问题(解析)_第3页
2023年九年级初升高暑假文言文阅读考点巩固专练:文言文翻译问题(解析)_第4页
2023年九年级初升高暑假文言文阅读考点巩固专练:文言文翻译问题(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2023年九年级初升高暑假文言文阅读考点巩固专练:文言文翻译问题(解析)文言文阅读:文言文翻译问题

(共15题)

一、复合题(共15题)

阅读课外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兄弟争雁

昔①人有睹雁翔者,将援弓射之,曰“获则烹②”。”其弟争曰:“宜燔③。”讼④于社伯⑤.社伯请剖雁,烹燔半焉。已而⑥索雁,则凌空远矣。

:①昔:以前,昔日。②烹:烧煮。③燔(fán):烤。④讼(sòng):裁决。⑤社伯:古代二十五家为一社。社伯是一社之长。⑥已而:后来,不久

(1)试着翻译下面句子。

已而索雁,则凌空远矣。

(2)读了这则寓言,你受到了什么启示?请简要阐述。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患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判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i肉食者鄙

ii小惠未遍

iii公将驰之

iv三而竭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i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ii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3)下面对文章内容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本文选自《左传》,本书史料丰富,善于描写战争,是先秦的一部史学名著,又善于通过对话与行动表现人物性格特点,故又被视为文学著作。

B.本文详略得当,详写曹刿在论战时的表现,略写双方交战过程,这样安排是为了凸显曹刿的人物形象,突出文眼“远谋”。

C.本文以曹刿与乡人的对比,突出曹刿有抗战御辱的责任感和军事才能:以曹刿与庄公的对比,突出曹刿的有勇有谋,冷静持重。

D.本文语言简洁精炼,表意说理通达晓畅,仅用“将鼓”“将驰”寥寥数语,便将庄公的鲁莽少谋之“鄙”表现得淋漓尽致。

(4)请结合本文与链接材料,概括并分析曹刿和孙武关于战争看法的两点相似之处。

一、令民与上同意①,可与之生,可与之死,而不畏危也。

二、是故朝气②锐,昼气惰,暮气归③。——《孙子兵法》

[解释]①同意:同一意向。②气:气势。③归:思归。

文言文阅读(题型解释)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范式字巨卿,少游学于太学①,与汝南②张劭(shào)为友。劭字元伯。二人并告③归乡里。式谓元伯曰:“后二年当还,将过④尊亲。”乃共期日。后期方至,元伯具以白⑤母,请设馔⑥以候之。母曰:“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敢信之诚也?”对曰:“巨卿信士,必不违约。”母曰:“若然,当为尔酿酒。”至其日,巨卿果到,升堂⑦拜饮,尽欢而别。

(选自《后汉书》有删改)

(解释)①太学:京城最高学府。②汝南:古地名,今河南境内。③告:告假。④过:拜访。⑤白:告诉。⑥馔(zhuàn):饭食。⑦升堂:登上大厅。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语。

i相委而去()

ii乃共期日()

(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i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ii元伯具以白母,请设馔以候之。

(3)请从下面三则《论语》中选择一句来表述你对两篇文章主题的理解,并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获得的启示。

①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②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③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选择句。我获得启示是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醉翁亭记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i名之者谁

ii醉翁之意不在酒

iii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i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ii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1段介绍醉翁亭,由面到点,先“环滁”再“西南”,望“琅琊”闻“水声”,用“回”字和“转”字,引出亭子,层层烘托,突出醉翁亭之美。

B.文中第2段将“山水之乐”具体化。描写山间朝暮变化和四季不同景色,突出流连山中美景的无穷乐趣。

C.文章通过描绘游人之乐、宴酣之乐和禽鸟之乐,以此衬托太守的孤芳自赏。

D.文章把“醉”和“乐”统一起来,既暗示了文章的主旨,又为文章奠定了感情基调,同时这也是文章的叙事线索。

与朱元思书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i①从流飘荡

ii②猛浪若奔

iii③窥谷忘反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i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ii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友人的一封书信,但与一般书信不同,没有问候的套语和日常事务的叙述,而是一篇由清词丽句构成的写景小品文。

B.文章脉络分明,首段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八字总领全篇,第二、三段紧承上文,围绕“独绝”二字先描山再绘水。

C.“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突出了水的清澈透明。

D.文章情景交融,既描写了富春江的优美景色,又流露出对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传达出爱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阅读选文,完成下面问题。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徳。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慎树①人

阳虎②去齐走赵,简主③问曰:“吾闻子善树人。”虎曰:“臣居鲁,树三人,皆为令尹④;及虎抵罪于鲁,皆搜索于虎也。臣居齐,荐三人,一人得近王,一人为县令,一人为候吏⑤;及臣得罪,近王者不见臣,县令者迎臣执缚候吏者追臣至境上不及而止。虎不善树人。”主俯而笑曰:“夫树橘柚者,食之则甘,嗅之则香;树枳棘⑥者,成而刺人。故君子慎所树。”

①树:培养。②阳虎:春秋时鲁国人,又名阳货。③简主:战国时赵国开创者,史书多称赵简子,亦称赵简主。④令尹:官名。⑤候吏:小吏,古代掌管整治道路稽查奸盗,或迎送宾客官员。⑥枳棘:带刺的植物。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i非宁静无以致远

ii险躁则不能治性

iii及虎抵罪于鲁

iv阳虎去齐走赵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i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ii树枳棘者,成而刺人。

(3)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县令者迎臣执缚侯吏者追臣至境上不及而止

(4)文诸葛亮围绕学习告诫儿子,要成才需要具备、、三个条件;文告诉我们道理。(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阅读《论语》十二章节选,完成文后小题。

《论语》十二章(节选)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④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⑤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i不亦说乎

ii人不知而不愠

iii吾日三省吾身

iv不逾矩

(2)翻译下列句子

i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ii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吾日三省吾身”从、、三个方面反省自己,从中可以看出古代治学的人非常重视的修养。

(4)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原因是:。(用原文句子填上空)

(5)经过了两千多年,孔子的话仍然闪烁着夺目的光彩。请从中选择一则,谈谈对你的启发。

答:。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i①出入之迂也

ii②甚矣,汝之不惠

iii③帝感其诚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i①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ii②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写邻家小男孩“始龀,跳往助之”,既体现愚公移山受到众人的拥护,也为下文愚公用小男孩与智叟对比,讽刺智叟连小孩都不如的情节作铺垫。

B.“寒暑易节,始一反焉”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倾倒土石的艰难,突出了移山之难,更体现出愚公移山的信念之坚定。

C.第三段写智愚之辩,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体现“智”者不智、“愚”者不愚,突出体现愚公大智若愚,是真正的智者。

D.愚公移山成功的故事也告诉我们:无论遇到什么困难的事情,只要有恒心有毅力地做下去,就有可能成功。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文段一: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选自《虽有嘉肴》)

文段二:君子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①决焉?

——(选自《孟涂文集》)

①奚:怎么。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i不知其旨也

ii教然后知困

iii非学无以致疑

iv非问无以广识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i《兑命》日“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ii舍问,其奚决焉?

(3)两个文段分别从什么角度谈学习方法?请选其中一个角度,谈谈你的学习体会。

阅读下面文言选段,完成各题。

卖油翁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i自矜

ii但微颔之

iii无他

iv笑而遣之

(2)翻译下面句子。

i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ii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3)下列加点词的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A.陈康肃公善射多谋善断B.有卖油翁释担而立手不释卷

C.惟手熟尔深思熟虑D.乃取一葫芦置于地置之不理

(4)陈尧咨和卖油翁这两个人物形象,你更欣赏谁?说说自己的看法。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各小题。

管仲、隰朋①从于桓公而伐孤竹②,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寸而有水。”乃掘地,遂得水。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师于老马与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

解释:①管仲、隰(xí)朋:春秋时著名的齐国大夫,才智过人。②孤竹:国名。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是:

A.从于桓公而伐孤竹(伐:攻打)

B.春往冬反,迷惑失道(反:反对)

C.蚁冬居山之阳(阳:南面)

D.不难师于老马与蚁(师:学习)

(2)翻译下列句子:

i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ii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

(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请你补充一个同类的例子。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i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

ii万钟于我何加焉

iii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i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ii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3)下列对选文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以生活事物“鱼”与“熊掌”为喻,类比引出“生”与“义”的取舍,是为浅显通俗地告诉我们:小事如履薄冰,大事舍生取义。

B.“如使”两句隐含警醒:一旦将爱惜生命和惧怕死亡发展到极端,那么面对生死考验时,难免失去准则,做出丧失人价值和尊严的事情来。

C.选文从正反两面阐述孟子的性善论,而“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中的“是心”,即指“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的羞恶本性。

D.本文从“主张舍生取义”和“反对见利忘义”两个角度加以论述,引发人们对生死、大义、诱惑,乃至人性的思考,具有跨时代意义。

阅读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1)下列加点词古今意义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妻子邑人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指男子的配偶

B.大道之行也古义:政治上的最高理想今义:宽阔的道路

C.来此绝境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极其优美的环境

D.女有归古义:女子出嫁今义:返回,回到原处

(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i①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ii②便要还家

iii③咸来问讯

iv④盗窃乱贼而不作

v⑤仿佛若有光

vi⑥故人不独亲其亲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i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ii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4)请分别写出出自文和文的一个成语。

(5)文中描绘的“世外桃源”和文中阐述的“大同社会”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文言文阅读。

萧惠,字伯仁,小字①脱古思。从伯父排押征高丽,至奴古达北岭,高丽阻险以拒,破之。及攻开京,以军律整肃闻

太平六年,讨回鹘阿萨兰部,征兵诸路②,立斩以徇③。进至甘州,攻围三日,不克而还。时直刺之子聚兵来袭,惠未之信。会西阻卜叛,袭三克军,遇敌于可敦城西南。谐理、阿不吕战殁④,士卒溃散。惠仓卒列阵,敌出不意攻我营。众请乘时奋击,惠以我军疲敝,弗听。乌八请以夜斫营⑤,惠又不许。阻卜归惠乃设伏兵击之前锋始交敌败走。是时,帝欲一天下谋取三关集群臣议。惠曰:“两国强弱,圣虑所悉。宋人西征有年,师老民疲,陛下亲率六军临之”帝从惠言,乃遣使索⑥宋十城,会诸军于燕。惠与太弟帅师压宋境,宋人重失十城惠以首事功,进韩王。

解释:①小字:乳名。②期:到达。③徇:示众。④殁:死。⑤斫营:偷袭敌营;劫营。⑥索:索取。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伯父排押征高丽从:跟从,跟随

B.至奴古达北岭至:到,到达

C.以军律整肃闻闻:使……听说

D.会西阻卜叛会:适逢,恰巧遇到

(2)下列句中,加点字“以”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惠以首事功,进韩王

A.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狼》)B.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C.以伤先帝之明(《出师表》)D.不以物喜(《岳阳楼记》)

(3)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阻卜归惠乃设伏兵击之前锋始交敌败走

A.阻卜归惠/乃设伏兵击之前锋始/交敌败走

B.阻卜归/惠乃设伏兵击之/前锋始交/敌败走

C.阻卜归惠乃设伏兵/击之前锋始交/敌败走

D.阻卜归惠/乃设伏兵/击之前锋始/交敌败走

(4)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萧惠治军不严格。在征讨时回鹘阿萨兰部时,阻卜酋长直刺迟滞晚到,萧惠便将他斩首示众。

B.萧惠决断果敢,军队疲敝,战斗力不强时,萧惠没有听从众人的意见。

C.皇帝认可萧惠对时局的分析,听从了萧惠的话,亲自带领军队攻占了宋国十座城池。

D.萧惠军纪严整闻名,授职为契丹行宫督部署,后因首倡用兵之功。

(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i是时,帝欲一天下。谋取三关,集群臣议。

ii宋人西征有年,师老民疲,陛下亲率六军临之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列各题。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余生不辰①,阔别西湖二十八载,然西湖无日不入吾梦中,而梦中之西湖,实未尝一日别余也。

前甲午、丁酉,两至西湖,如涌金门商氏之楼外楼,祁氏之偶居,钱氏、余氏之别墅,及余家之寄园,一带湖庄,仅存瓦砾。则是余梦中所有者,反为西湖所无。及至断桥一望,凡昔日之歌楼舞榭,弱柳夭桃、如洪水淹没,百不存一矣。余乃急急走避,谓余为西湖而来,今所见若此,反不若保吾梦中之西湖为得计也。

余之梦西湖也,如家园眷属,梦所故有,其梦也真,今余僦②居他,已二十二载,梦中犹在故居。旧役小傒③,今已白头,梦中仍是总角。夙习未除,故态难脱。

(张岱《西湖梦寻,序》)

①不辰:不得其时。②僦(jiù)居:粗屋居住。③傒:同“奚”,仆役。

(1)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绝人鸟声俱绝哀转久绝B.是是日更定矣是金陵人

C.一上下一白一碧万顷D.及及下船徐公何能及君也

(2)把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3)“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一句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4)请结合甲乙两文的具体内容,分析张岱对西湖的特殊情感。

解析

一、复合题(共15题)

1.

(1)完了之后(兄弟俩再去)找大雁,这才发现大雁已经在高空中飞得很远了。

(2)示例:我们做事情,要做实事,不能说空话。

(1)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句中重点词有:已而,后来,不久;索,寻找;远,飞远。句意为:完了之后(兄弟俩再去)找大雁,这才发现大雁已经在高空中飞得很远了。

(2)本题考查感悟启示。解答此题需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来阐述。结合内容可知,这则寓言主要告诉我们:要少说空话,莫错过良机,争取多干点实事;围绕着“我们做事情要一心一意,专心致志”来阐述,言之有理即可。

2.

(1)i鄙陋,目光短浅。

ii遍及,普遍。

iii驱车追赶。

iv尽。

(2)i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据实情(合理裁决)。

ii后来我看到他们的车轮的痕迹混乱了,望见他们的旗帜倒下了,所以下令追击他们。

(3)C

(4)取信于民,掌握战争时机。

(1)i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全句的意思是:当权的人目光短浅。故鄙:鄙陋,目光短浅。

ii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全句的意思是: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故徧:遍及,普遍。

iii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全句的意思是:鲁庄公又要下令驾车马追逐齐军。故驰:驱车追赶。

iv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全句的意思是: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耗尽了。故竭:尽。

(2)i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此句中重点的词有:狱:案件。察:明察。情:实情。

ii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此句中重点的词有:辙:车轮碾出的痕迹。靡:倒下。

(3)本题考查文言文的理解分析能力。在作答时首先要文本内容,然后结合选项进行分析,综合得出解析。C项,“以曹刿与乡人的对比,突出曹刿有抗战御辱的责任感和军事才能”有误,和乡人对话看不出军事才能,只能看出当朝者能力不足。故为本题解析。

(4)此题考查对文言文对比阅读分析的能力。这类题目对学生的积累及文本分析能力有着较高要求的理解能力,需要学生有较高的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要完整了解文言文本身含义以及深层含义。本题要求结合两则文本,概括并分析曹刿和孙武关于战争看法的两点相似之处。《曹刿论战》一文通过曹刿与鲁庄公有关齐鲁战争问题的对话和指挥长勺之战的史实,阐明了作战必须取信于民,并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掌握战机才能取胜的道理。表现了曹刿的政治远见和卓越的军事才能。然后我们分析材料,第一句,让民众与君主同一意向,令民众与国君同心同德,可以与国君同生,可以与国君共死,不畏惧危险。这告诉我们要取信于民,共进退。第二句的意思是:早上的精力好,白天的精力不如清晨,晚上就没有什么精力了。这告诉大家要懂得时势,把握作战时机。所以二则材料关于战争看法的相似之处是取信于民,掌握战争时机。

3.

(1)i委:舍弃

ii期:约定

(2)i朋友听后很惭愧,想下车拉元方(道歉),元方进入大门不再回头看。

ii元伯把约定这件事详细告诉了母亲,请求母亲准备酒食等待范式的到来。

(3)③;启示言之成理即可。

(1)i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本题需要注意的词语是:期:约定。委:舍弃。

(2)i本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和翻译能力,要求学生多读文章,掌握文意,尤其是重点词的翻译。引:拉。,顾:回头看。具:详细。设:安排。

(3)开放性试题,任选一句,谈出对自己的启发,语句通顺流畅即可。①句谈的是学习与思考结合起来,②句谈的是兴趣的最好的老师。与两文主题不符。③句与朋友交往有没有做到诚实信用。通过甲文元方和客人说“日中不至,则是无信”,乙文范式守诚信,两年后赴约的故事,都要希望人们做人要有诚信,做到诚信待人。

参考译文

甲文: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出行,约定在中午。过了中午还没到,陈太丘不再等候就离开了。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七岁,在门外玩耍。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现在已经离开了。”朋友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出行,却丢下别人自己走。”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您没到,这是不讲信用(的表现);对孩子骂他父亲,这是没礼貌(的表现)。”朋友惭愧,下车去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大门。

乙文:范式字巨卿,山阳金张(今山东金山县)人。年轻时在太学求学,与汝南张劭是同窗好友,张劭字元伯。两人同时离开太学返乡,范式对张劭说,二年后我将到你家拜见你的父母,看看你的孩子。于是约好了日期。当约好的日期快到的时候,张劭把这件事告诉他母亲,请他母亲准备酒菜招待范式。母亲问:你们分别已经两年了,相隔千里,你就那么认真地相信他吗张劭回答:范式是一个讲信用的人,他一定不会违约的。母亲说,如果真的是这样,那我就为你酿酒。到了约好的那日,范式果然来到。大家一起饮酒,尽欢而别。

4.

(1)i命名,取名

ii意趣,情趣

iii乐:以……乐

(2)i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于心间。

ii野花开放,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形成浓密的绿荫。

(3)C

(1)

(2)

(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梳理语段内容,找出理解错误的一项即可。

ABD.正确;

C.有误,应该是衬托“太守之乐其乐”(与民同乐)。

5.

(1)i顺、随

ii飞奔的马

iii通“返”,返回。

(2)i(水中)游动的鱼和细小的石头,可以看到底(或:一直看下去)。

ii横斜的树枝在上边遮蔽着,即使在白天。

(3)B

(1)i句意:(我乘着船)随着江流漂荡。从:顺、随。

ii句意:凶猛的巨浪就像奔腾的骏马。奔:飞奔的马。

iii句意: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返回。

(2)i句重点词语有:游鱼细石:游动的鱼和细小的石头;直视无碍:一直看下去,毫无障碍。

ii句重点词语有:柯,树木的枝干。上,在上面,遮蔽,也好像黄昏时那样阴暗,白天。犹。

(3)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根据具体内容分析。A、C、D正确;B.“第二,围绕“独绝”二字先绘水再描山。故选:B。

6.

(1)i实现

ii修养

iii等到

iv离开

(2)i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

ii种植枳棘,长大后反而刺人

(3)县令者迎臣执缚/候吏者追臣至境上/不及而止

(4)立志;学习;珍惜时间;栽培人要慎重

(1)i该题考查对文言文字词的理解,平时要注意积累,注意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的情况。遇到不懂的,要经常翻阅《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在具体操作中,可以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再进行判断。致:实现。

ii该题考查对文言文字词的理解,平时要注意积累,注意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的情况。遇到不懂的,要经常翻阅《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在具体操作中,可以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再进行判断。治:修养。

iii该题考查对文言文字词的理解,平时要注意积累,注意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的情况。遇到不懂的,要经常翻阅《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在具体操作中,可以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再进行判断。及:等到。

iv该题考查对文言文字词的理解,平时要注意积累,注意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的情况。遇到不懂的,要经常翻阅《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在具体操作中,可以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再进行判断。去:离开。

(2)i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对实词、虚词和句式有准确的理解。再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述出来。重点字词:才:才干。广才:增长才干。成:达成,成就。

ii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对实词、虚词和句式有准确的理解。再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述出来。重点字词:树:用作动词,树立。

(3)该题考查断句和朗读节奏的能力,首先要掌握文章大意,理解上下文意思。常见的断句方法主要是利用句式、语法、实词和虚词等。也可以先将句子翻译出来再断句。该句正确的标点是:县令者迎臣执缚,候吏者追臣至境上,不及而止。据此断句即可。

(4)方法一:

考查文章内容理解。关于《诫子书》可以结合原文“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总结为立志和学习,结合原文“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可以总结为珍惜时间。第二篇文章的中心句子就是末尾“故君子慎所树”理解为君子栽培人时要慎重。据此作答即可。

方法二:

有道德修养的人,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勤奋学习。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修养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逐渐消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困守在自己穷困的破舍里,到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阳虎离开齐国逃奔赵地,赵简子问道:“我听说你善于栽培人。”阳虎说:“我在鲁国,栽培过三个人,都做了令尹;等到我在鲁获罪,都来搜索我。我在齐时,推荐了三个人,一个人能接近国君,一个人做县令,一个人做边防官;等到我获罪了,接近国君的不会见我,做县令的前来捉拿捆绑我。做边防官的追我直到边境,没有追上才罢休。我不善于栽培人。”赵简子低头笑着说:“种植橘柚,吃起来是甜的,闻起来是香的;种植枳棘,长大后反而刺人。所以君子栽培人时要慎重。”

7.

(1)i通“悦”,愉快

ii生气,发怒

iii自我检查、反省

iv越过,超过

(2)i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到这里)来,不也是很快乐吗?

ii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3)忠;信;习;品德

(4)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5)示例:需要“吾日三省吾身”,因为人不能为完人,多少会有一些缺点,我们只有明天反省,发现自身的不足,才能不断的完善自己。

(1)i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不是很愉快吗?说:通“悦”,愉快。

ii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愠:生气,发怒。

iii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省:自我检查、反省。

iv不越出规矩。逾:越过,超过。

(2)i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此句中重点的词有:朋:志同道合的人;乐:高兴,快乐。句子翻译为: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到这里)来,不也是很快乐吗?

ii此句中重点的词有:故,已经过去的。新,刚刚学到的知识。句子翻译为: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3)该题考查了学生对句子的理解能力。要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完成。“吾日三省吾身”从忠、信、习三个方面反省自己,从中可以看出古代治学的人非常重视品德的修养。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答题时需要通晓文段大意。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原因是: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示例:颜回的“贤”表现为安贫乐道的精神,不会每天为物质享受而奔波忙碌,粗茶淡饭亦可以乐在其中。淡然处之颜回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

(5)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进行解答。答题时先表明自己的态度,然后进行简单阐述即可。比如:需要“吾日三省吾身”,因为人不能为完人,多少会有一些缺点,我们只有明天反省,发现自身的不足,才能不断的完善自己。

参考译文:

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做事才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8.

(1)i①句意为:出来进去(都要)绕路。迂,曲折。

ii②句意为:你太不聪明了。惠通慧。

iii③句意为:天帝被他的诚心所感动。感,被……所感动。

(2)i①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

ii②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

(3)A

(2)i①重点词语:曾,竟。损,削来,能把太行?

ii②重点词语:固,顽固。彻。句意:你思想顽固。

(3)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掌握。

A.有误。

BCD.正确。

故选:A。

9.

(1)i甘美,美味,甘味。

ii困惑,不通,理解不清。

iii疑问。

iv增长,扩大。

(2)i《兑命》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ii除了询问外,又怎么来解决(问题)呢?

(3)文段一是从教与学的角度谈论学习方法;

文段二是从学与问的角度谈论学习方法。

体会:在学习中,我们一定要勤学好问,遇到不懂的问题,不要搁置一旁,更不要放弃,要向老师和同学请教,直到弄清楚为止,这样我们才会有比较快的进步。

(1)i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比如本题中的旨是“甘美,美味”的意思。

ii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比如本题中“困”是“困惑,不通,理解不清”的意思。

iii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比如本题中“疑”是“疑问”的意思。

iv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比如本题中“广”是“增长,扩大”的意思。

(2)i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解释清楚关键词语“足”“然后”“反”“困”“强”“学”“谓”,最后疏通句子。

ii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

重点词语:奚:何,怎么。其:之,代词,指代文中的“理”与“识”。焉:代词,指代前文的“理”与“问”。决:判断,解决。

(3)方法一:

本题考查文意理解。根据“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可知文段一谈论的是教与学的关系;根据“君子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等信息可知,文段二谈论的是学与问的关系。然后选择一个角度,结合自身实际,言之成理即可。

方法二:

参考译文:

尽管有美味可口的菜肴,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尽管有最好的方法,不学,就不知道它的好。因此学习了然后就知道不足,教导人然后才知道困惑不通。知道不足,然后能自我检查,对自己提出要求。知道困惑,然后能鞭策自己努力进修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兑命》上说“教是学的一半。”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啊。

君子学习一定喜爱问。“问”和学是相辅相成地进行的,不学就不能提出疑难,不问就不能增加知识喜爱学习却不多问,不是真的喜爱学习的人。道理明白了,可是还可能不能应用于实际,认识了那些大的(原则、纲领、总体)可是还可能不了解那些细节(对于这些问题)除了问,将怎么解决呢?

10.

(1)i自夸。

ii点头。

iii没有别的。

iv送走。

(2)i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担子,站在那里斜着眼睛看着他,很久都没有离开。

ii慢慢地用油杓舀油注入葫芦里,油从钱孔注入而钱却没有湿。

(3)C

(4)示例一:陈尧咨开始骄傲自大,但是看了卖油翁的一系列动作和那谦虚的言语之后,心生敬佩和惭愧,知错就改。(自我炫耀,狂妄自大,知错就改)

示例二:卖油翁是谦逊不自夸的人,自己的灌油技术高明却说只是手熟而已。(身怀绝技,谦虚沉着)

(2)i重点字词:翁,老头;释,放下;睨,斜着眼睛看;去,离开。句意: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担子,站在那里斜着眼睛看着他,很久都没有离开。

ii重点字词:徐,慢慢地;以,用。句意:慢慢地用油杓舀油注入葫芦里,油从钱孔注入而钱却没有湿。

(3)本题考查文言字词的理解。注意结合语境理解一词多义。

A.擅长;

B.放下;

C.熟练/仔细;

D.放。

故选:C。

11.

(1)B

(2)i就放开老马前行,人跟在老马后面,于是找到了路。

ii现在的人不知道用他们的愚蠢之心去向圣人的智慧学习,不是错了吗?

(3)道理:人要善于学习,不能自满。

事例:此略。

(1)B(“反”是通假字,通“返”,返回)

(3)扣住中心,表述清楚即可。

参考译文:

管仲、隰朋跟随齐桓公去讨伐孤竹国,春季出征,冬季返回,迷失了道路。管仲说:“老马的才智可以利用。”就放开老马前行,大家跟随在后,于是找到了路。走到山里没有水喝,隰朋说:“蚂蚁冬天住在山的南面,夏天住在山的北面。地上蚁封有一寸高的话,地下八尺深的地方就会有水。”于是掘地,结果找到了水。凭管仲的智慧和隰朋的聪明,碰到他们不知道的,不惜向老马和蚂蚁学习;现在的人不知道用他们的愚蠢之心去向圣人的智慧学习,不是错了吗?

12.

(1)i假使

ii好处

iii同“德”。感激

(2)i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

ii这种行为难道不可以停止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所固有的本性。

(3)A

(1)i句意: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

ii句意:高官厚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

iii句意:所认识的穷人感激我吗?

(2)i重点词:非,不。独,仅。是,此,这样。心。丧,丧失,人人都有。

ii重点词:已,停止,指本性,良知?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所固有的本性。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主题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问题,理解文章内容。

A.有误,大事舍生取义”有误;

BCD.正确。

故选:A。

13.

(1)C

(2)i类

ii同“邀”,邀请

iii都

iv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