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九年级初升高暑假文言文阅读考点巩固专练:文言实词问题(解析)_第1页
2023年九年级初升高暑假文言文阅读考点巩固专练:文言实词问题(解析)_第2页
2023年九年级初升高暑假文言文阅读考点巩固专练:文言实词问题(解析)_第3页
2023年九年级初升高暑假文言文阅读考点巩固专练:文言实词问题(解析)_第4页
2023年九年级初升高暑假文言文阅读考点巩固专练:文言实词问题(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2023年九年级初升高暑假文言文阅读考点巩固专练:文言实词问题(解析)文言文阅读:文言实词问题

(共18题)

一、复合题(共18题)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i太丘舍去

ii则是无信

iii元方入门不顾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3)本文刻画了元方、的形象。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i夫君子之行

ii非淡泊无以明志

iii非学无以广才

iv意与日去

(2)将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3)诸葛亮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4)文中多次提到“静”,请说说你对“静”的理解?

阅读文言文,回答下面小题。

苏秦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弊,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归至家,妻不下任,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苏秦喟叹曰:“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

期年,揣摩成,曰:“此真可以说当世之君矣。”于是乃摩燕乌集阙①,见说赵王于华屋之下,抵掌而谈,赵王大说,封为武安君,受相印。

将说楚王,路过洛阳,父母闻之,清官除道,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妻侧目而视,倾耳而听;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谢。苏秦曰:“嫂何前倨而后卑也?”嫂曰:“以季子②之位尊而多金。”苏秦曰:“嗟乎!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人生世上,势位富厚,盖可以忽乎哉!”

(节选自《战国策·秦策一》,有删改)

:①燕乌集阙:宫阙名。②季子:苏泰的字。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去秦而归去:离开

B.陈箧数十箧:书箱

C.赵王大说说:通“悦”,高兴

D.四拜自跪而谢谢:道谢

(2)下列句中加点“之”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父母闻之

A.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

B.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

C.公将鼓之(《曹刿论战》)

D.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愚公移山》)

(3)下列句子,与“是皆秦之罪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何陋之有(《陋室铭》)

B.蒙辞以军中多务(《孙权劝学》)

C.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富贵不能淫》)

D.因以为号焉(《五柳先生传》)

(4)对选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秦游说秦王失败后,遭到了家人的冷遇,他知耻发愤、精研兵书,后说服赵王,被封为武安君

B.苏秦将去游说楚王,路过洛阳的时候,家人恭敬地迎接他,体现了家人对苏秦一贯的支持与鼓励。

C.苏秦游说秦王不被采纳,后发愤努力由失败到成功的经历,表现了战国策士积极进取的精神。

D.苏秦落魄而归后的喟叹,荣归故里时的感慨,及其家人前倨后恭的言行等,反映了当时”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的社会现象。

(5)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i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

ii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威畏惧。

根据课文意思,解释下面文言句子中加粗字的意义。

(1)连月不开(《岳阳楼记》)

(2)是进亦忧,退亦忧(《岳阳楼记》)

(3)属于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4)强饮三大白而别(《湖心亭看雪》)

(5)是金陵人,客此(《湖心亭看雪》)

课内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三小题。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且:将近)

B.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惩:苦于)

C.冀之南、汉之阴(阴:北岸)

D.汝心之固,固不可彻(彻:通达,这里指改变)

(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面山而居学而不思则罔B.且焉置土石始一反焉

C.杂然相许欣然起行D.以君之力静以修身

(3)文中多用对比衬托手法,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愚公似愚而智,智叟似智而愚。这样写,加重了对比色调,增强讽刺效果。

B.遗男“助之”与智叟“止之”对比鲜明,更显示出智叟目光短浅,态度消极。

C.写太行,王屋二山之高大,运土路程之遥远衬托出愚公的过人胆识与气魄。

D.其妻献疑与智叟讥笑形成对比,凸显愚公之妻支持移山的坚定立场和决心。

阅读《世说新语》中的几则小故事,完成下面四小题。

(一)

嵇中散临刑东市①,神气不变。索琴弹之,奏《广陵散》。曲终,曰:“袁孝尼尝请学此散,吾靳固②不与,《广陵散》于今绝矣!”太学生三千人上书,请以为师,不许。文王亦寻悔焉。(雅量二)

(二)

夏侯太初尝倚柱作书,时大雨,霹雳破所倚柱,衣服焦然,神色无变,书亦如故。宾客左右皆跌荡③不得住。(雅量三)

(三)

郗太傅在京口,遣门生与王丞相书,求女婿。丞相语郗信:“君往东厢,任意选之。”门生归,白郗曰:“王家诸郎亦皆可嘉,闻来觅婿,咸自矜持,唯有一郎在东床上坦腹卧,如不闻。”郗公云:“正此好!”访之,乃是逸少,因嫁女与焉。(雅量十九)

(四)

谢公与人围棋,俄而谢玄淮上信至。看书竟,默然无言,徐向局。客问淮上利害,答曰:“小儿辈大破贼。”意色举止,不异于常。(雅量三十五)

①东市:指刑场。②靳固:吝音固守。③跌荡:摇晃跌倒。

(1)为下列句中加点字选择正确的义项。

例句《古代汉语词典》部分义项选项

(1)《广陵散》于今绝矣A.断绝B.横渡C.非常D.死亡

(2)文王亦寻悔焉A.寻找B.使用C.沿着,顺着D.随后,不久

(3)书亦如故A.所以B.故意C.从前,原来的D.缘故、原因

(4)看书竟A.竟然B.终于C.从头到尾D.终了、完了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i太学生三千人上书,请以为师,不许。

ii意色举止,不异于常。

(3)简要分析(二)(三)两则故事在刻画人物手法上的相同之处。

(4)四则故事均出自《世说新语》《雅量》篇,请根据四则故事简要概括雅量的内涵。

文言文阅读。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中无杂树,芳草鲜美,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屿,为嵁,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曰奉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阡陌交通(交通:交错相通)

B.便扶向路(向:先前的)

C.悄怆幽邃(悄怆:凄凉)

D.其岸势犬牙差互(犬牙:狗的牙齿)

(2)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A.A.心乐之忘路之远近

B.B.欣然规往佁然不动

C.C.不足为外人道也为坻,为屿

D.D.不可知其源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3)对下列句子的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译文:因为这里的环境过于凄清,不可以长久居住。

B.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译文: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逃躲避秦朝时的战乱,率领妻子儿女和乡邻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

C.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译文:鱼儿静止不动;忽然间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

D.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译文: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旧路回去

(4)下面对选文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石潭记》中从小丘到篁竹,由篁竹到闻水声,再由水声到小潭,也使文章充满悬念和探奇的情趣,也为下文展开美妙的图画做铺垫。

B.《桃花源记》里以渔人的游踪为线,叙写了武陵渔人发现、访问、离开、再寻桃花源的故事,表现了一个人人劳作、人人平等、没有剥削、没有战乱、生活安定、民风淳朴的理想社会。

C.写潭水和游鱼,采用“定点特写”,以特写镜头描绘游鱼和潭水,由静写动。既烘托出小石潭的幽寂,也从正面描写出小石潭水的清澈。

D.《桃花源记》第一段写发现桃花源的目的是通过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身份,增强故事真实性;描绘桃林美景,为渔人进入桃花源渲染气氛,同时为下文渔人进入桃花源和桃花源的神秘做铺垫。

(甲)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世说新语·言语》

(乙)偷本非礼

钟毓兄弟小时值父昼寝因①共偷服药酒。其父时觉,且托寐②以观之。毓拜而后饮,会③饮而不拜。既而问毓何以拜,毓曰:“酒以成礼,不敢不拜。”又问会何以不拜,会曰:“偷本非礼,所以不拜。”

——《世说新语·言语》

①因:于是;就。②托寐(mèi):假装睡着了。③会:钟会。钟毓、钟会是兄弟。

(1)用“/”给文中划线句断句,限断两处。

钟毓兄弟小时值父昼寝因共偷服药酒。

(2)下列加点字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与儿女讲论文义陈太丘与友期行

B.白雪纷纷何所似既而问毓何以拜

C.撒盐空中差可拟可以为师矣

D.且托寐以观之不义而富且贵

(3)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i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ii又问会何以不拜,会曰:“偷本非礼,所以不拜。”

(4)言语动作往往传达的是人物的性格特点。一起偷服药酒,钟毓、钟会两兄弟的表现却有所不同,说明他们的性格特点亦有异。你更喜欢哪个呢,为什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告子下》)

世言晋王①之将终②也,以三矢③赐庄宗而告之曰:“吾有天遗恨与尔天知其④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⑤以一少牢⑥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方其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矣!及仇雠⑦已灭,天下已定,则专宠伶官,沉溺声色,朝政皆废。终至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不知所归,何其衰也!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选自《新五代史伶官传》,有删改)

①晋王:即李克用,因帮助唐朝镇压黄巢起义有功封为晋王。后面“庄宗”为其子,称帝后沉溺声色,终被伶官叛乱所杀。②终:去世。③三矢:三支箭。④其:语气词,表示期望或命令。⑤从事:一般属官。⑥少牢:古代祭祀用牲畜,用羊、猪各一头叫少牢。⑦仇雠(chóu):仇敌。

(1)下面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仓皇东出任意东西

B.征于色五色交辉

C.舜发于畎亩之中发于声

D.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2)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吾有三遗/恨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B.吾有三遗恨/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C.吾有三遗恨/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D.吾有三遗/恨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3)下面对文中划横线句子的翻译及理解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翻译:(通过这些)他内心受到震撼,他的性格坚忍起来,不断增长他的才干。)理解:孟子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的环境中造就的,有了磨练,才能曾益其所不能。

B.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翻译:内心忧困,思虑阻塞,然后才会去做。)理解:体现了孟子对造就人才的主观因素的重视。

C.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翻译: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被选拔,胶鬲自鱼盐贩中被举用。)理解:说明这些名人虽然出身贫贱,却在经受磨练之后成就伟大事业。

D.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翻译:(一个国家)内部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外部如果没有能匹敌的邻国和外患的侵扰,这个国家往往就容易灭亡。)理解:从正面立论,加强了警告作用。

(4)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5)请概括两文的共同观点,并另举出一事例来证明这一观点。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虽有嘉肴》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其此之谓乎!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i不知其旨也

ii虽有至道

iii然后能自反也

iv学学半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i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ii故曰:教学相长也。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反面论述不学习的后果

B.本文多运用对偶句,造成铺排效果,既增强了文章的气势

C.全文围绕“学”这个中心论题,提出并充分论证与“学”相关的中心论点。

D.文末引用《兑命》中的话“学学半”作为佐证,进一步加强论证。

(4)请结合原文和链接材料分析,两篇文章在写法上有什么相似之处?各表述了什么观点。

链接材料:“鱼,我所欲也;熊掌,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我所欲也;义,舍生而取义者也。”

﹣﹣《孟子告子上》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洋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相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目欧阳修《醉翁亭记》)

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周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孙胜敌,以名其子。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

予至扶风①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②之阳,其占③为有年④。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⑤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⑥于野,忧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①②均为地名,在今陕西省境内。③占:占卜。④有年:指丰收。⑤乙卯:古代用年支记日。这里的乙卯、甲子、丁卯,分别为四月初二、十一、十四日。⑥忭:高兴,快乐。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i峰回路转回:

ii树林阴翳翳:

iii太守之乐其乐乐:

iv是岁之春是:

v而吾亭适成适:

(2)翻译下列句子。

i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ii亭以雨名,志喜也。

(3)用原文句子写出两文亭子命名的由来。

醉翁亭喜雨亭

(4)文写了一件什么喜事?两文共同表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曹冲智救库吏

时军国多事,用刑严重。太祖①马鞍在库,而为鼠所啮②。库吏惧必死,议欲面缚首罪③,犹惧不免。冲谓曰:“待三日中,然后自归④。”冲于是以刀穿单衣,如鼠啮者,谬为失意⑤,貌有愁色。太祖问之,冲对曰:“世俗以为鼠啮衣者其主不吉今单衣见啮是以忧威。”太祖曰:“此妄言耳,无所苦也。”俄而库吏以啮鞍闻,太祖笑曰:“衣在侧,尚啮,况鞍县⑥柱乎?”一无所问。

①太祖:指曹操。②啮:咬。③面缚首罪:把自己捆绑起来,当面(向曹操)自首请罪。④自归:自首。⑤谬为失意:谎称内心有不快活的事。⑥县:通“悬”

(1)选出下列句中加粗词意思不相同的一项

A.而为鼠所啮为人谋而不忠乎《学而》

B.冲于是以刀穿单衣以刀劈狼首《狼》

C.如鼠啮者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狼》

D.俄而库吏以啮鞍闻俄而雪骤《咏雪》

(2)选出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

A.世俗以为鼠/啮衣者/其主不吉/今单衣见啮/是以忧戚

B.世俗以为/鼠啮衣者其主不吉/今单衣见/啮是以忧戚

C.世俗以为鼠啮衣者/其主不吉/今单衣见啮/是以忧戚

D.世俗以为鼠啮衣者/其主不吉/今单衣见啮是/以忧戚

(3)将文中画直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从短文中你能够读出曹冲是一个怎样的人?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两段文字,完成下题。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明日,宿旦子冈①。甫②行数里,见四野禾苗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③美矣。偶舍骑步行,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井并且浣④衣,门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犬鸣吠。余顾而慕之,以为此一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

(选自戴名世《乙亥北行日记》)

①旦子冈:在江苏省江宁县附近。②甫:刚。③洵(xún):确实。④浣:洗衣。

(1)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标一处)

其丈夫方担粪灌园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i便要还家

ii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iii不足为外人道也

iv以为此一家之中

v余顾而幕之

vi怒而飞(《庄子》一则)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i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ii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iii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

(4)文中桃花源人“皆叹惋”,他们“叹惋”什么?

(5)两段文字所展现的生活图景以及所表述的情感有什么共同之处?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齐有甄彬①者,有器业②。尝以一束苎③,于荆州长沙西库质钱。后赎苎于束中得金五两以手巾裹之。彬得金,送还西库。道人大惊曰:“近有人以金质钱,时忽遽④不记录。檀越③乃能见归,恐古今未之有也。”辄以金之半仰酬,往复十余,坚然不受。

①甄(zhēn)彬:南北朝时齐朝人。②器业:高尚的品质和出色的才能。③苎(zhù):即苎麻,多年生草本植物。④遽(jù):匆忙。⑤檀越:指“施主”,即施与僧众衣食。

(1)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后赎苎于束中得金五两以手巾裹之

(2)下列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四十而不惑(迷惑、疑惑)B.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越过)

C.于荆州长沙西库质钱(抵押)D.辄以金之半仰酬(酬金)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i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ii檀越乃能见归,恐古今未之有也。

(4)甄彬具有怎样的品德?请结合文中事例作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i死亦我所恶

ii万钟于我何加焉

iii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i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

ii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认为,在“生”和“义”无法兼顾的情况下,应该“舍生而取义”。

B.认为,乞人不屑“蹴尔而与之”的救命食物,是没有丧失“本心”的表现。

C.所倡导的重“义”之心,只有圣贤才具有,普通人是没有的。

D.文中的对偶句和排比句,使文章读起来节奏感强,并且富于文采和气势。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问题。

百丈山①记(节选)

朱熹

出山门而东十许步,得石台。下临峭岸,深昧险绝。于林薄间东南望,见瀑布自前岩穴瀵涌②而出,投空下数十尺。其沫乃如散珠喷雾,目光烛之,璀璨夺目,不可正视。台当山西南缺,前揖③芦山,一峰独秀出,而数百里间峰峦高下亦皆历历在眼。日薄西山,余光横照,紫翠重迭,不可殚数。旦起下视,白云满川,如海波起伏。而远近诸山出其中者,皆若飞浮来往。或涌或没,顷刻万变。台东径断,乡人凿石容磴以度,而作神祠于其东,水旱祷焉。畏险者或不敢度。然山之可观者,至是则亦穷矣。

①百丈山:在今福建建阳市东北与今武夷山市交界处。②瀵(fèn)涌:水源自地下喷涌而出。③揖:如人作揖,这里是“对”的意思。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i日光烛之

ii旦起下视

iii水旱祷焉

iv至是则亦穷矣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A.乡人凿石容磴以度以其境过清

B.B.然山之可观者欣然规往

C.C.见瀑布自前岩穴瀵涌而出潭西南而望

D.D.至是则亦穷矣入则无法家拂士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4)本文表述了怎样的人生态度?

文言文阅读

①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②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②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③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i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ii便要还家:

iii潭中鱼可百许头:

iv悄怆幽邃

(2)下面句子中的“之”与例句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能以径寸之木

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B.乃记之而去

C.问所从来,具答之D.忘路之远近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i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ii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4)文段画线句子都是环境描写,它们分别体现了怎样的心情?

文言文阅读。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①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②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i举于士

ii苦其心志

iii人恒过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i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ii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主要谈论了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的问题。

B.第①段列举六位成功人士的事例,论证了只有出身贫贱的人才能成就一番伟业。

C.第②段先论证磨难对人生的意义,再论证没有忧患的危害,最后得出中心论点。

D.善用排比,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富有说服力。

解析

一、复合题(共18题)

1.

(1)i离开。

ii就。

iii回头。

(2)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

(3)守信;善辩

(1)i该题考查对文言文字词的理解,平时要注意积累,注意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的情况。遇到不懂的,要经常翻阅《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在具体操作中,可以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再进行判断。去:离开。

ii该题考查对文言文字词的理解,平时要注意积累,注意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的情况。遇到不懂的,要经常翻阅《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在具体操作中,可以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再进行判断。则:就。

iii该题考查对文言文字词的理解,平时要注意积累,注意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的情况。遇到不懂的,要经常翻阅《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在具体操作中,可以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再进行判断。顾:回头。

(2)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对实词、虚词和句式有准确的理解。再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述出来。重点字词:待:等。君:尊称,您。

(3)方法一:

本题考查文言文人物形象分析。把握好文言文的人物精神品质,概括人物的性格的特点,可以通过分析具体事件,因为事件可以反映人物的品格;分析各种描写,因为通过描写可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文中陈元方的“方正”表现在:面对父亲友人的怒骂,以“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斥责对方不信守约定、不尊重他人,使对方明理,并赢得对方的叹服,维护了父亲的名誉。据此作答即可。

方法二:

译文: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中午,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2.

(1)i操守,品德

ii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iii增加

iv日子、岁月

(2)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陶冶性情。(关键词:淫慢、励精、险躁、治性)

(3)告诫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儿子的品德。

(4)“静”是修身养德的基础,是学习的前提。要做到“静”,就要宁静专一,摒弃外界的束缚和干扰,这就是淡泊。只有做到“淡泊”和“宁静”,才能使志向坚定、明确并最终实现远大目标。(意对即可)

(1)i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句意为:君子的行为操守。行:操守,品德。

ii句意为: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淡泊: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iii句意为: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广:增加。

iv句意为:意志随岁月而流逝。日:日子、岁月。

(2)本题考查翻译语句。句中重点词:淫慢:放纵怠惰。慢:懈怠,懒惰。励精:尽心,专心,奋勉,振奋。险躁:冒险急躁,狭隘浮躁,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治性:陶冶性情。句意为: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陶冶性情。

(3)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分析能力。根据文中信息“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可知,诸葛亮告诫儿子要注重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4)本题考查对重点词语的理解。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诸葛亮教育儿子,要“淡泊”自守,“宁静”自处,鼓励儿子勤学励志,从淡泊和宁静的自身修养上狠下功夫。他说,“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意思是说,不安静就不能为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要学得真知必须使身心在宁静中研究探讨,人们的才能是从不断的学习中积累起来的。据此理解作答即可。

3.

(1)D

(2)B

(3)C

(4)B

(5)i读书读到昏昏欲睡时,就拿针刺自己的大腿,鲜血一直流到脚跟,鲜血一直流到脚跟。

ii贫穷的时候父母不把我当儿子,富贵的时候连家人也害怕自己。

(1)本题考查文言文加点字的解释。解答这类题要注意:先通晓句子大意,联系已学过的字词意思,放到文中检验。再注意是否有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等特殊情况。D项错误,“四拜自跪而谢”意为:再三再四地跪拜谢罪,“谢”解释为:谢罪。

(2)本题考查一词多义。“之”在文言文中可表示代词、动词、助词。“父母闻之”中“之”是代词,代指苏秦游说楚王的消息。A项和D项中“之”是结构助词,表示“……的”。B项“之”是代词,代指看到的景象。C项“之”是音节助词,不译。

(3)本题考查文言文的句式。例句,“是皆秦之罪也”意为:这都是我的过错啊,是判断句。A项即“有何之陋”,属于宾语前置。B项即蒙以军中多务辞之,属于状语后置。C项“……也”是判断句。D项即因以(之)为号焉,省略句。

(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C项错在“一贯”。通读全文可以发现在苏秦贫穷的时候,家人对苏秦不好,连父母也不把他当儿子,只有在苏秦发达了,才改变了态度。

(5)i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解答这类题,要注意:先解释出关键字词的意思,字字落实,遇到人名、地名等专有名词可以不翻译。再注意特殊句式,如定语后置、宾语前置。第一句中关键字词是:引:拿。股,意为:大腿。

ii方法一: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解答这类题,要注意:先解释出关键字词的意思,字字落实,遇到人名、地名等专有名词可以不翻译。再注意特殊句式,如定语后置、宾语前置。第二句中关键字词是:子,名作动,把……当作儿子。亲戚:古今异义,古义指父母兄弟,统指家里亲人。

方法二:

译文:

劝说秦王的奏折多次呈上,而苏秦的主张仍未实行,黑貂皮大衣穿破了,一百斤黄金也用完了,钱财一点不剩,只得离开秦国,返回家乡。缠着绑腿布,穿着草鞋,背着书箱,挑着行李,脸上又瘦又黑,一脸羞愧之色。回到家里,妻子不下织机,嫂子不去做饭,父母不与他说话。苏秦长叹道:“妻子不把我当丈夫,嫂子不把我当小叔,父母不把我当儿子,这都是我的过错啊!”于是半夜找书,摆开几十只书箱,找到了姜太公的兵书,埋头诵读,反复选择、熟习、研究、体会。读到昏昏欲睡时,就拿针刺自己的大腿,鲜血一直流到脚跟,并自言自语说:“哪有去游说国君,而不能让他拿出金玉锦绣,取得卿相之尊的人呢?”

满一年,研究成功,说:“这下真的可以去游说当代国君了!”于是就登上名为燕乌集的宫阙,在宫殿之下谒见并游说赵王,拍着手掌侃侃而谈,赵王大喜,封苏秦为武安君,拜受相印。

苏秦将去游说楚王,路过洛阳,父母听到消息,收拾房屋,打扫街道,设置音乐,准备酒席,到三十里外郊野去迎接。妻子不敢正面看他,侧着耳朵听他说话。嫂子像蛇一样在地上匍匐,再三再四地跪拜谢罪。苏秦问:“嫂子为什么过去那么趾高气扬,而现在又如此卑躬屈膝呢?”嫂子回答说:“因为你地位尊贵而且很有钱呀。”苏秦叹道:“唉!贫穷的时候父母不把我当儿子,富贵的时候连亲戚也畏惧,人活在世上,权势地位和荣华富贵,难道是可以忽视的吗?”

4.

(1)指天气放晴。

(2)这,这是,为代词。

(3)同“嘱”,嘱托。

(4)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这里代指酒。

(5)客居。

5.

(1)C

(2)C

(3)D

6.

(1)A;D;C;D

(2)i三千名太学生上书,请求拜他为师,(朝廷)不准许。

ii(谢安)神态脸色、动作,与平时没有什么不同。

(3)两则故事都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来刻画人物。

(二)夏侯太初神色如常与宾客大惊失色形成对比,突出夏侯太初的临危不乱。

(三)王家诸郎的拘谨与王逸少的袒胸露腹而躺形成对比,突出王逸少的率性而为。

(4)直面生死,无忧无惧;临危不惧,处变不惊;随性率真;善于控制情感。

7.

(1)D

(2)B

(3)A

(4)C

8.

(1)钟毓兄弟小时/值父昼寝/因共偷服药酒。

(2)D

(3)i谢太傅高兴地说:“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

ii(父亲)又问钟会为什么不拜,钟会说:“偷窃本来就是非礼的行为,所以用不着行礼。”

(4)示例:喜欢钟毓,因为他比较忠实,拘礼守节,即使是偷也还念念不忘礼节。

喜欢钟会,因为他更机灵善于变通,既然偷已经是大“非礼”了,还讲究什么拜的小礼节呢?

9.

(1)A

(2)B

(3)C

(4)背着箭走在前面,等到战胜归来时再把箭藏入祖庙。

(5)常处忧愁祸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常处安逸享乐之中可以使人灭亡。(或:忧虑辛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闲享乐可以使自身灭亡。)举例: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使越国变强,反观吴王打败越国后,沉迷于享乐,最终被越国所灭。(意思对即可,所举事例不能用甲乙两文中的例子,要有说服力。)

(1)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都是“向东”的意思;B脸色/色彩;C被任用/显露;D这样/表判断。

(2)本题考查断句,可根据句意判断。大意为:我有三件遗留的仇恨,给你三支箭,你一定不要忘记你父亲的愿望。据此分析断句即可。

(3)A翻译有误,应为“(通过这些)让他内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以不断增长他的才干”。B翻译有误,应为“内心忧困,思虑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D理解错误,应该是从反面立论。

(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负:背着;凯旋:战胜。

(5)方法一:

本题考查文章主旨的理解。甲文主要阐述的道理是“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乙文要告诉人们的道理是“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所以两篇文章共同说明的道理是忧患之于国家的重要性。然后结合自己的举例举出相应的例子即可。如忧患兴国的例子:勾践灭吴等。

方法二:

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起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起用,管夷吾被从狱官手里救出来并受到任用,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起用,百里奚被从奴隶市场里赎买回来并被起用。

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身体空虚乏力,使他的每一行动都不如意,这样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坚忍,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

一个人,常常出错,然后才能改正;心意困苦,思虑阻塞,然后才能奋发;别人愤怒表现在脸色上,怨恨吐发在言语中,然后你就会知道。一个国家,如果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与之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患,就常常会有覆灭的危险。

这样,就知道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享乐足以使人灭亡的道理了。

世人说晋王将死的时候,拿三支箭赐给庄宗,告诉他说:“我有三件遗留的仇恨,给你三支箭,你一定不要忘记你父亲的愿望。”庄宗接了箭,把它收藏在祖庙里。此后出兵,就派随从官员用猪、羊各一头祭告祖庙,请下那三支箭,用锦囊盛着,背着它走在前面,等到战胜归来时再把箭藏入祖庙。当庄宗把箭还给先王,向先王禀告成功的时候,他意气骄盛,多么雄壮啊。等到仇敌已经消灭,天下已经平定,他一心宠信乐官,沉溺于歌舞和女色之中,朝廷的各项事业都荒废了。最后沦落到一个人在夜间呼喊,作乱的人便四方响应,他匆忙向东出逃,不知回到哪里去,这是多么衰颓啊!忧虑辛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闲享乐可以使自身灭亡,这是自然的道理。

10.

(1)i好的

ii味美

iii自我反思

iv同“敩”,教导

(2)i知道了不懂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

ii所以说:教和学互相促进,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3)C

(4)类比;《虽有佳肴》观点:教学相长;链接材料观点:舍生取义

11.

(1)i曲折、回环。

ii遮盖。

iii以……为快乐。

iv这。

v正好、恰好。

(2)i它西南方向的那些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秀美。

ii这座亭子用雨来命名,是为了纪念喜庆的事件。

(3)太守自谓也;亭以雨名,志喜也。

(4)久旱逢甘霖(天降喜雨)。与民同乐。

(1)i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文言词语的学习和积累是学习文言文的首要环节,这就要求考生不仅要理解和掌握常见文言词语的基本意义和用法,而且还要注意词语在上下文中的特殊含义和用法,这就要求学生能活学活用。

ii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文言词语的学习和积累是学习文言文的首要环节,这就要求考生不仅要理解和掌握常见文言词语的基本意义和用法,而且还要注意词语在上下文中的特殊含义和用法,这就要求学生能活学活用。

iii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文言词语的学习和积累是学习文言文的首要环节,这就要求考生不仅要理解和掌握常见文言词语的基本意义和用法,而且还要注意词语在上下文中的特殊含义和用法,这就要求学生能活学活用。“乐”是词类活用,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iv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文言词语的学习和积累是学习文言文的首要环节,这就要求考生不仅要理解和掌握常见文言词语的基本意义和用法,而且还要注意词语在上下文中的特殊含义和用法,这就要求学生能活学活用。注意识记“是(这)”这些常在文言文中出现的词语的意思。

v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文言词语的学习和积累是学习文言文的首要环节,这就要求考生不仅要理解和掌握常见文言词语的基本意义和用法,而且还要注意词语在上下文中的特殊含义和用法,这就要求学生能活学活用。注意识记“适(正好、恰好)”这些常在文言文中出现的词语的意思。

(2)i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无论是哪种方法,都应做到:忠实原文、语句通顺、表意明确、语气不变、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注意以下关键词语的意思:“壑”,山谷;“尤”,特别。

ii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无论是哪种方法,都应做到:忠实原文、语句通顺、表意明确、语气不变、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注意以下关键词语的意思:“以”,用;“名”,命名。

(3)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对比理解,解答时要在读懂原文的基础上明确文章的结构思路、写作特色、的思想情等。“醉翁亭”是由太守的名号命名的,用文章中的话就是“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喜雨亭”是用雨来命名,是为了纪念喜庆的事件,用文章中的话就是“亭以雨名,志喜也”。

(4)第一问:乙文写了在五月一连多日干旱后,连降喜雨三天,庄稼得到了雨水的滋润,百姓也愁绪全无,此可谓“久旱逢甘霖”。第二问:甲文“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西醉能同其乐”,表述了“与民同乐”的感情;乙文以“喜雨亭”命名亭子,可见他与百姓是一同庆祝喜雨的,是与民同乐的。

甲文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欧阳修年代:北宋

乙文选自《苏东坡全集》:苏轼年代:北宋

参考译文:

(甲)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它西南面的许多山峰,树林、山谷尤其优美,远望那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地方,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水声潺潺,从两座山峰中间倾泻出来的,是酿泉。山势回环,山路转弯,有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泉水,上边的,是醉翁亭。修建亭子的人是谁?是山中的和尚智仙。给它取名的人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的。太守和客人到这里来喝酒,喝一点就醉了,而且年龄又最大,月所以自己取号叫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于山水之间。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它在心里,并寄托它在酒上。

不久夕阳落山,人影纵横散乱,太守返回宾客跟随。这时树林里浓荫遮蔽,鸟儿到处鸣叫,游人离开后禽鸟在快乐了。然而禽鸟只知道山林的乐趣,却不知道人的乐趣,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在享受自己的乐趣。喝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享受快乐,江酒醒了能够用文章记述的人,是太守。太守是谁?是庐陵人欧阳修。

(乙)这座亭子用雨来命名,是为了纪念喜庆的事件。古时候有了喜事,就用它来命名事物,表示不忘的意思。周公得到天子赏赐的稻禾,便用“嘉禾”作为他文章的篇名:汉武帝得了宝鼎,但便用“元鼎”称其年号;叔孙得臣打败狄人侨如,便用侨如作为儿子的名字。他们的喜事大小不一样,但但表示不忘的意思却是一样的。

我到扶风的第二年,才开始造官邸,在堂屋的北面修建了一座亭子,在在南面开凿了一口池塘,引来流水,种上树木,把它当做休息的场所。这年春天,在岐山的南面下了麦雨,占卜此事,认为今年有个好年成。然而此后整整冬一个月没有下雨,百姓才因此忧虑起来。至到了三月的乙卯日,天才下雨,甲子日又下雨,百姓们认为下得还不够;丁卯日又下了大雨,一连三天才停止。官吏们在院子里一起庆贺,商人们在集市上一起唱歌,农夫们在野地里一起欢笑,忧愁的人因此而高兴,生病的人因此而痊愈,而我的亭子也恰好造成了。

12.

(1)A

(2)C

(3)过了一会儿,管理库房的小吏就把马鞍被老鼠咬了这件事报告给太祖。

(4)宽厚仁爱,有同情心,聪明机智。

(1)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平时注意积累,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考生要注意结合文段内容理解文言实词,可以运用代入法和组词法理解选项中的实词的意义,将选项中的词义代入看是否通顺。A项,被/替;B项都是“用”的意思;C项都是“像……一样”;D项,“俄而”,固定用法,表示“一会儿”的意思。

(2)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找虛词、察对话、依总分、据修辞、对称、反复、辨句式。解答本题可以根据句意、虛词和结构判断。本句句意为:世上的人们都说,谁的衣服让老鼠咬了,谁就不吉利。如今单衣被老鼠咬了,所以心里很悲伤。据此,可以将句子划分如下:世俗以为鼠啮衣者/其主不吉/今单衣见啮/是以忧戚。故选C。

(3)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能力。解答本题考生应对文言词语的意义用法烂熟于心、对重点词语解释要准确到位。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重视句式的选择、特殊用法和句中关键词的意思。俄而:一会儿;闻:上报。

(4)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解答时,结合文言文内容,归纳总结曹冲的性格特点并举岀相似的例证即可。文章中曹冲为了帮助库吏逃避惩罚而用刀刺穿自己的衣服这一事件,体现了曹冲对库吏的同情心。曹冲先刺穿自己的衣服以便使曹操说出不值得为此事苦恼的话,然后让库吏请罪,这一点体现了曹冲的聪明。

汉末之时,战乱频繁,统治者常常采用严刑峻法来约束人民。一次曹操的一副马鞍,放在马厩中被老鼠咬坏,管马房的小厮害怕曹操怪罪,(他们)商量把自己捆绑起来,当面(向曹操)自首请罪。但还是害怕不能免除(罪责)。曹冲知道后,就对他说:“等待三天,然后再去自首。”曹冲于是用刀戳破(自己的)单衣,弄得像是被老鼠咬坏的一样,装岀极不痛快的样子,来到曹操跟前。曹操看到儿子的失意神色,觉得奇怪,就问他有什么心事。曹冲回答说:“世上的人们都说,谁的衣服让老鼠咬了,谁就不吉利。如今单衣被老鼠咬了,所以心里很悲伤。”曹操一听,笑着安慰他说:“这都是些无稽之谈,不要信它。别再为这事苦恼了。”一会儿,马房小厮进来向曹操报告马鞍被老鼠咬坏的事,曹操笑着说:“我儿子的衣服就在身边,尚且被咬坏,何况马鞍是悬挂在梁柱上的呢?”他丝毫不加追究。还有很多犯下罪过的人,按照刑法应该被处死,都依靠曹冲的辩解得到了宽大处理。曹操把这些事情对大臣们说,表示有意传位于曹冲。

13.

(1)其丈夫/方担粪灌园

(2)i同“邀”,邀请。

ii妻子儿女。

iii对,向。

iv认为。

v连词,不译,在语义上表示顺承。

vi连词,译为“地”。连接的“怒”对“飞”起修饰作用。

(3)i老人和小孩,都高高兴兴,自得其乐。

ii渔人一一地为桃花源中人详细的讲述自己的所见所闻。

iii男女老幼一起在田间耕耘种作。

(4)桃花源中人叹惋桃花源外世道的变迁,百姓的苦难以及战乱不断的社会。

(5)相同图景:和谐安宁,自得其乐;相同情感: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追求。(意对即可)

(1)该题考查断句,断句首先要掌握文章大意,理解上下文意思。常见的断句方法主要是利用句式、语法、实词和虚词等。也可以先将句子翻译出来再断句。抓住中心词“丈夫”即可明确停顿。

(2)i该题考查对文言文字词的理解,平时要注意积累。遇到不懂的,要经常翻阅《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在具体操作中,可以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再进行判断。要:通“邀”,邀请。

ii该题考查对文言文字词的理解,平时要注意积累。遇到不懂的,要经常翻阅《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在具体操作中,可以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再进行判断。妻子:(古今异义)古义:指妻子、儿女。“妻”“子”是两个词,不是现代汉语的“妻子”今义:男子的配偶。

iii该题考查对文言文字词的理解,平时要注意积累。遇到不懂的,要经常翻阅《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在具体操作中,可以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再进行判断。为:对,给。

iv该题考查对文言文字词的理解,平时要注意积累。遇到不懂的,要经常翻阅《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在具体操作中,可以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再进行判断。以为:认为。

v该题考查对文言文字词的理解,平时要注意积累。遇到不懂的,要经常翻阅《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在具体操作中,可以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再进行判断。而:连词,不译,在语义上表示顺承。

vi该题考查对文言文字词的理解,平时要注意积累。遇到不懂的,要经常翻阅《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在具体操作中,可以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再进行判断。而:连词,译为“地”。连接的“怒”对“飞”起修饰作用。

(3)i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对实词、虚词和句式有准确的理解。再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述出来。重点字词:黄发垂髫:指老人和小孩。黄发,古时认为老人头发由白转黄是长寿的象征,这指老人。垂髫,古时小孩不扎结头发,头发下垂,这里指小孩子。髫:小孩垂下的短发。

ii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对实词、虚词和句式有准确的理解。再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述出来。重点字词:具言:详细地说。所闻:指渔人所知道的世事。闻:知道,听说。

iii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对实词、虚词和句式有准确的理解。再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述出来。重点字词:俱:都。

(4)考查文章内容理解,回到原文,找到上下文进行分析即可。结合“叹惋”原文上文是“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可见,叹惋的内容是世道的变化以及不同年代的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痛。

(5)方法一:考查主旨赏析,一般都要看借助什么环境、语言、意象、行为等表述了什么、歌颂了什么,赞美了什么,结合原文总结出来即可。该题要求首先回答两篇文章表现的内容的共同点,再回答两篇文章情感主旨的相同点。首先,在内容上,可以根据人们的生活状态来判断,不难发现,里面生活的人们都非常的安定和平,没有纷争,怡然自得。再从情感上,无疑都寄托了对于理想社会的追求。据此作答即可。

方法二:

翻译

桃花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源头,渔人发现了一座小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子里面仿佛隐约透着点光亮。渔人便舍弃了船,从洞口走了进去。最开始非常狭窄,只能容得下一人通过。又行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明亮开阔了。渔人眼前这片土地平坦宽广,房屋排列得非常整齐,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以及桑树、竹子这类的植物。田间小路四通八达,鸡鸣狗吠的声音此起彼伏。人们在田间来来往往耕种劳动,男女的穿戴完全像桃花源以外的世人。老年人和小孩儿,都怡然并自得其乐。

这里的人看见了渔人,感觉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里来的。渔人都一一作了回答。这里的人便邀请他到家中做客,摆了酒、杀了鸡用来款待他。村里面的其它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全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先祖是为了躲避秦朝时期的战乱,率领妻儿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从此他们再没有人出去了,所以和外面的人隔绝了一切往来。村里的人问渔人现如今是什么朝代,他们不知道有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朝了。渔人把自己知道的所有事都一一说了出来,村民们听了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邀请到自己的家中,都拿出自己的美酒佳肴来款待他。渔人停留了几日后,就向村里的人告辞。村里的人告诉他:“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

第二天我住在了旦子冈,刚走了几里地,看见田间禾苗油然茂盛的样子,男女老少都在田间耕作。大概是江北的习俗,女人也参加农业生产,比较西北那些不从事农业生产的懒惰男子,江北的习俗的确好得多。偶然间我放弃骑马开始步行,路过一农家,这家男人正在给园子浇大粪,女子从井里打水洗衣服。园中有豆篷瓜架,还有几棵郁郁葱葱的树木,孩子嬉戏欢笑,鸡和狗都在鸣叫。我看着看着越来越羡慕他们,觉得一家之中,万物都怡然自得,我自遗憾比他们差得远呢!

14.

(1)后赎苎/于束中得金五两/以手巾裹之

(2)D

(3)i我十五岁就立志学习。

ii施主拾到后,还能送还,这恐怕是从古到今都没有的事情。

(4)拾金不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