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师资格证音乐(统考)历年高频考点试卷专家荟萃含答案(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第1卷一.参考题库(共25题)1.依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的理念,按照下列要求进行教学设计。教学对象:高中学生教学内容:音乐与戏剧表演《洪湖水,浪打浪》要求: (1)设定教学目标。 (2)确定教学重点。 (3)针对教学目标与重点,设计具体的教学策略与过程。2.为下面诗词创作旋律,要求旋律流畅,音乐形象符合诗词意境。 3.分析歌曲《星星索》。要求: (1)调式调性。 (2)分析曲式结构并画出图示。 (3)旋律特点。 4.分析歌曲《深深的海洋》。要求:分析曲式结构,并说明两声部进行的特点。 5.依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的理念,按照下列要求进行教学设计。教学对象:高中学生教学内容:音乐鉴赏《非洲歌舞音乐》要求: (1)设定教学目标。 (2)确定教学重点。 (3)针对教学目标与重点,设计具体的教学策略与过程。6.为下面诗词创作旋律.要求旋律流畅.音乐形象符合诗词意境。 7.根据对《半个月亮爬上来》谱例的分析,设计一课时的音乐课。 要求: (1)教学目标:从课程标准的三个维度进行目标设计,注意行为动词的表述,具有可操作性。 (2)教学环节:关注音乐本体,注重参与体验,注意学习方式,培养学习能力,方法适合全体学生。8.课例点评题:对下面七年级音乐课《渴望春天》这一课例教学过程进行分析,并点评。【课题名称】《渴望春天》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反复聆听、歌唱《渴望春天》的过程中,感受歌曲明朗、愉快的情绪。培养学生对经典作品的兴趣和热情,唤起学生对音乐、对春天、对生活的乐观积极的情感体验。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从以“春”为主题的音乐作品中感受、体验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快乐。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演唱、欣赏、自制打击乐等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走进音乐,感受音乐。二、教学重点歌曲的演唱。三、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准确掌握弱起起唱。四、教学过程教师演唱歌曲《田野的春天》创设情境,帮助学生自然地走近春天,学生从无意注意到有意注意,在不经意间领略到春天的诗意、暖意和别样境界。(课前创设适当的艺术环境,突出音乐艺术美的氛围,为音乐课创造一种闲适、松弛的心情。)(一)导入新课教师演唱歌曲《田野的春天》。师:同学们好,刚才我为大家演唱了一首我非常喜欢的歌曲《田野的春天》,因为从这首歌中,我感受到了春天的勃勃生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再随着美妙的歌声去寻找春天的踪影!课件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师:春天在哪里呢?请同学们来谈谈对春天的印象!生:……师:同学们喜欢春天吗?你们想知道音乐大师又是怎样表达对春天的喜爱的吗?请听我为大家演唱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创作的歌曲《渴望春天》。(二)学唱《渴望春天》1.教师范唱歌曲《渴望春天》。请学生仔细聆听,请同学们说一下你从这首歌中感受到什么?2.教师简单介绍作品及作者(课件出示)。(歌曲以少年儿童那纯真的稚气,活泼生动的语言,表达了孩子们渴望满目绿色、鲜花盛开、小鸟歌唱的春天到来时的心情。)3.熟悉歌曲旋律:用“啦”代替歌词轻声演唱。4.视唱曲谱:帮助学生准确掌握弱起起唱及装饰音。5.用钢琴伴奏,学生填词演唱。6.用拍手和拍桌子打节奏为歌曲伴奏。师:为了更好地渲染气氛,我们一起为这首歌设计打击乐器伴奏。过渡:同学们今天表现得非常好,现在让我们来回顾一下《渴望春天》这首歌曲。(三)巩固练习想一想:1.歌曲是几拍子的?音乐的速度是什么样的?2.歌曲演唱的力度是什么样的?你认为歌曲应该用哪种力度表现最合适?3.应该用怎样的情感才能恰当地表达歌曲的情绪?4.你喜欢这首歌曲吗?为什么?谈谈对整首作品的感受。(四)拓展在我们感受了春的美,音乐的美之后,大家有没有想跳舞的冲动?那么就让我们一起唱起来、跳起来。(创编表演动作)五、教师小结春是四季之首,它在人们的艺术创作中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春是万物复苏、勃勃生机的代言词,希望同学们像春天那样充满活力!9.分析歌曲《月之故乡》谱例,写出: (1)调式调性。 (2)曲式结构。 (3)旋律特点。 10.下面的旋律片段是哪首作品?() A、《天鹅湖》B、《春之歌》C、《念故乡》D、《如歌的行板》11.课例点评题:对下面八年级歌唱课《踏雪寻梅》这一课例教学过程进行分析,并点评。【课题名称】《踏雪寻梅》 一、教学目标 1.学会二声部歌曲《踏雪寻梅》,做到演唱时声音和谐统一,体会歌曲美好的意境。 2.了解黄自生平,感知其艺术歌曲的风格。 3.了解音乐与相关文化的内容。 二、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歌唱《踏雪寻梅》,体会歌曲情韵。 三、教学难点运用强弱对比,连音与顿音对比等表现手法来表现歌曲。 四、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钢琴,录音机。 五、教学过程1.首先播放为毛泽东诗词谱写的歌曲《沁园春·雪》的歌曲录音,并通过投影或电视画面,展现冬雪的美景,使学生在视、听双重感官的作用下,感受冬的圣洁、博大与美丽。在音、画的结合中享受审美,从而自然地导入本课主题。 (1)聆听之后可以让学生简述一下初步的感受。 (2)说出歌中所表达的内容。 2.播放歌曲录音《踏雪寻梅》,学生对照歌词认真聆听,并与《沁园春·雪》从下面这几个方面作一些对比:情绪、情感、速度、力度。 3.教师轻声播放歌曲《踏雪寻梅》旋律,有感情地朗诵歌曲的歌词。师:这首优美的诗词是我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家刘雪庵写的,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他。 4.简单介绍作者:刘雪庵,作曲家、音乐教育家。1930年考入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师范组,毕业后曾从事过救亡歌咏运动。他的作品有《长城谣》《游击队歌》《红豆词》等。 5.多媒体出示歌词,学生在歌曲旋律的音乐背景中有感情地朗诵歌词。师:你们朗诵得真好,老师听着这么美的词,看着这么美的画面,想把它唱出来,你们想不想听呀?(师范唱歌曲)师:这首词加上音乐是不是更美了?(学生回答)那你们知道这么美的音乐是谁写的吗?介绍作者:黄自,现代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1916-1929年在北京清华大学学习,期间参加学生合唱队和管弦乐队,并学习钢琴,后赴美留学。他的主要作品有《花非花》《长恨歌》《抗敌歌》等50余首。 6.歌曲学习请学生在老师的钢琴伴奏下学唱歌曲,其方法,可采用听唱法或视唱法,其步骤: (1)轻声哼唱高声部旋律,熟悉曲调。(如有些学生直接唱准旋律有困难,也可用“啦”“啊”等方法练唱。) (2)轻声唱歌词(1~2遍)。 (3)练唱低声部旋律。老师用钢琴或其他乐器为学生伴奏(2~3遍)。 (4)轻声唱一唱低声部的歌词(1~2遍)。 (5)重点是将两个声部的旋律结合在一起练唱。教师可随时关照低声部的音准,用钢琴助学生一臂之力,达到声部和谐、准确。 (6)填入歌词练唱二声部歌曲(2~3遍)。 (7)教师启发学生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演唱二声部歌曲《踏雪寻梅》。 (8)教师引导学生对歌曲进行分析与演唱情感方面的处理,如:在处理相同歌词反复时可将前两小节唱得轻一些,后两小节唱得强一些,长音还可以做渐强处理。六、小结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踏雪寻梅》,这首歌表现了一种高雅的意境和纯朴的生活情趣。雪映梅开是天景,踏雪寻梅是人趣。自古以来,人们不惧天寒地冻,不畏山高路远,去探访,去寻找。“踏”跟“寻”也表现了主人公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从古至今,梅花都是美好人品的象征,人们都喜欢梅花的那种坚贞不屈,无所畏惧的大无畏精神。有很多人以诗歌来赞颂梅花,也有许多的歌曲歌颂着梅花,比如《红梅赞》《一剪梅》等。大家感兴趣的话,可以课后自己找些歌曲听一听。12.音乐课上,教师安排了"探索音源,表现音乐情境"的教学环节,前后左右的学生立刻组成小组展开讨论。教师站在一旁若有所思,似乎在思考下一步的教学进行,又似乎在计算课堂上已过去的时间,然后随意地在各组间巡逻了一遍,既没有参与、指导学生如何合作探究,也没有调控学生在小组内的交流活动。不到两分钟,教师打断了学生的讨论,进入了下一步的教学,此时学生茫然、失望的神情写在了脸上。上述教学片段有无问题?如果是你执教会如何进行这一教学环节?13.阅读案例,回答问题。 一堂高中音乐欣赏课,课题为捷克作曲家斯美塔那的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中的第二乐章《沃尔塔瓦河》。教师让学生分段和全曲欣赏了音乐作品后,绘声绘色地诠释了音乐中所展现的沃尔塔瓦河:从源头到形成大河,穿过森林、流经村庄、流向斯特维扬峡谷、形成壮观的瀑布后进入首都布拉格,在到达边境古庄维谢赫拉德后,最后汇入大海。 下课了,一位男同学走到教师面前小心地说:"老师,沃尔塔瓦河附近好像没有海。"教师愣住了。这位学生接着说:"应该是汇入拉贝河,我会去查阅资料确认后再来告诉你。"望着这位学生渐渐远去的身影,教师… 面对上述情况,音乐教师应该如何对待?14.为诗词创作旋律。 要求:旋律流畅,音乐形象符合诗词的意境。 15.对下列课例进行点评分析。 爱尔兰民间舞蹈--踢踏舞 [教学目的] 1.通过对爱尔兰民族经典音乐剧《大河之舞》选段的欣赏与分析,激发学生对踢踏舞学习的兴趣: 2.学习踢踏舞基本动作,能够掌握踢踏舞的舞步特点; 3.培养节奏的表现力和舞蹈的创编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和创编踢踏舞。 [教具] 多媒体;幻灯片;自制剪切的音乐。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师:欢迎同学们走进音乐与舞蹈的课堂,现在就让我们跳起热身韵律舞蹈。(播放剪切的《肯肯圆舞曲》,队伍集合成上课的形式。) 师:首先我们来做一组游戏,老师这里有几张纸条,分别是不同的情景与情感的要求。规则:用你的身体上的任何一个部位打击出符合要求的节奏。(每一组选两名同学,分别找两组同学即兴表演。) 师: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归纳一下:节奏在音乐中起到怎样的作用?(学生分别归纳,阐述节奏在音乐中的作用。) 师:节奏就像我们人身体中的骨骼,人假设没有了骨骼就无法挺直身体,无法站立,节奏在音乐中起到一种支撑的作用。节奏不但在音乐中有重要作用,而且在舞蹈中也具有巨大的魅力。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种节奏感非常强的爱尔兰民间舞蹈。 二、引出课题 师:请同学们欣赏一段音乐剧并思考两个问题: 1.影片播放的舞蹈属于哪类舞蹈? 2.这种舞蹈给人在视觉和听觉上各有什么感觉? (播放音乐剧《大河之舞》。) 学生思考回答后,老师归纳:影片播放的舞蹈属于踢踏舞。视觉--舞态变化多姿,脚下的步伐灵巧、多变;听觉--音乐轻快,节奏性非常强,给人一种释放激情的感觉。 展示课题:爱尔兰民间舞蹈--踢踏舞。 三、介绍爱尔兰踢踏舞《大河之舞》(幻灯片配合) 1.介绍舞王迈克·弗莱利。 介绍爱尔兰踢踏舞,就一定要介绍舞王迈克·弗莱利。这个1958年7月16日出生的美国爱尔兰移民后裔,将自己最富个性与创意的舞姿带进了传统的爱尔兰踢踏舞中。作为《大河之舞》的创始人之一,第一代领舞,他在《大河之舞》中展现了他作为舞者的才华。 2.介绍《大河之舞》。 《大河之舞》是当代最具有爱尔兰民族风格的经典音乐剧,它叙述了爱尔兰祖先与大自然抗争,以及经历战争、饥荒等各种苦难后,重建民族伟业的经历。"大河"指的是爱尔兰的母亲河里苏河,"舞"指的是爱尔兰的踢踏舞。1995年《大河之舞》在首都柏林的波音剧院首演,结果大获成功。对于真心喜爱爱尔兰踢踏舞并想跳好爱尔兰踢踏舞的朋友们,要明白爱尔兰踢踏舞首先是IrishDance,然后才是踢踏舞! 四、踢踏舞的创作 师:其实,踢踏舞的创编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难,有很多踢踏舞是来源于生活中点点滴滴的细节,当我们初步熟悉一些基本的踢踏舞步之后,就可以用脚下的节奏,夸张地演绎生活中的故事。接下来我们就欣赏一段吉恩·凯利的《雨中曲》。 (播放影片。) 五、学习踢踏舞基本舞步(配合节奏感鲜明的DISCO曲) 1.介绍踢踏舞的基本知识: 2.手臂的韵律练习: 3.学习跟打击、趾肚直拍; 4.学习直踢踏: 5.表情特点:以昂首低眉来表现女性的孤芳自赏,以低首扬眉来表现女性的春心萌动。 六、创编表演 1.分组创编。提示:借用踢踏舞的形式夸张表现生活中的点滴现象。 2.以汇报演出的形式展示舞蹈作品,相互观摩和交流。 七、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认识了踢踏舞。用脚灵活地敲击出节奏,夸张地表现出作者的内心情感,舞态变化多姿,步伐灵巧多变,音乐的轻快与节奏的突出等构成了踢踏舞的特点。踢踏舞是与我们生活非常接近的一种舞蹈,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生活,发现身边具有节奏性的东西,每一个同学都可以用你对节奏不同的理解,演绎自己创编的踢踏舞。16.课例点评题:对下面八年级音乐课《大海啊,故乡》这一课例教学过程进行分析,并点评。【课题名称】《大海啊,故乡》一、教学目标1.感受大海的音乐形象,丰富音乐表现,体验人们热爱大海、热爱故乡、热爱生活的情感。2.能用优美、连贯、深情的声音演唱《大海啊,故乡》这首歌曲,体会并表现出歌曲所蕴含的情感。3.通过独唱、齐唱、合唱、朗诵、舞蹈的形式表现歌曲,加深对歌曲的理解。二、教学重点用连贯的、优美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这首歌曲。三、教学难点附点节奏。四、教学过程(一)导入师:诗人说,大海是一首诗;画家说,大海是一幅画;音乐家说,大海是世界上最美的交响乐。你听这是什么声音?(播放海浪声音)生:是海浪的声音。师:我们来一起看看这如诗如画的大海。(出示有关大海的图片)师问:大海美吗?请同学们用一些形容词或成语来形容大海。生答:排山倒海、一望无际、汹涌澎湃、宽广无垠、温柔恬静、平静等。师:同学们刚才都回答得很好,今天就学习一首有关大海的歌--《大海啊,故乡》。(出示歌曲,提示书上的页面)(二)激情教学1.聆听歌曲,感受歌曲。师:歌曲中所展现的大海带给你怎样的印象?歌曲抒发了怎样的情感?生:歌中的大海总体给人以微起波澜的印象,显得较为平和。师补充:这是由三拍子的节奏特点以及优美起伏的旋律、舒展的节奏决定的。2.请学生随着音乐哼唱并打拍子,体验三拍子的节奏特点。3.介绍作品背景:《大海啊,故乡》是王立平词曲,作于1983年。此曲是电影《大海在呼唤》的主题歌,作品以“小时候妈妈对我讲”开始,通过对故乡、对大海如叙家常的深情描述,表达了主人翁对大海故乡和母亲深挚的热爱之情。4.学唱歌曲。(1)请学生跟音乐,用音哼唱歌曲旋律。(2)解决附点音符的唱法:大家听老师用两种不同的唱法来唱第一句,对照歌谱,哪种唱法是正确的?(3)教师强调长音的唱法,歌曲中哪里还有长音?找一找。(4)以不同的形式演唱歌曲,使学生更加熟悉歌曲(齐唱,领唱)。5.深入体验歌曲。教师指导学生一边唱一边划旋律线。师问:划出的旋律线像什么?生答:像大海的波浪。师问:这首歌曲节奏有何特点?运用到的典型节奏是什么?(运用得最多的是节奏型)生答:歌曲节奏平和,较为舒展,这一节奏运用得较明显,重复多次。师问:这首歌的旋律线的起伏和节奏特点与歌曲情感表达有联系吗?生答:节奏和旋律线的运用都真切地展现出大海波涛起伏的样子,两者结合在一起给人的感觉就像大海潮起潮落的声音,像大海的声音。师问:“大海啊,故乡”重复了多次,在情感的发展上每次的重复有何不同?是否多余?(讨论回答)师补答:“大海啊,故乡”重复了多次,不但没有感到哆嗦,恰恰相反,每一次重复感情就更进一步,亲切倾诉一抒发情怀一情感升华一怀恋之情,这样的情感线,也仿佛是大海的波澜。从旋律的起伏到情感的发展,歌词的完美使我们更真切感受到大海的宽广汹涌,从而更好地表现出对祖国、对故乡的深情。师问:这首歌该用怎样的情绪来演唱?(讨论回答)师补充回答:用轻柔连贯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要注意节拍的重音,随着音乐情绪的发展,表达出高潮乐句情绪的变化)齐唱歌曲(播放视频)。(三)表现与创作1.老师带领学生进行简单的合唱排练。前奏部分用“啊”唱。第一段第一部分:女生齐唱,男生用“呜”伴唱;第二部分:女生齐唱,男生用“啊”伴唱。第二段第一部分:领唱,其他同学用“呜”伴唱;第二部分:齐唱。第二部分反复的地方注意要轮唱,结尾要放慢。2.配乐诗朗诵,并辅以绘画。(叫一个学生在黑板上根据音乐画出自己想象的画面)3.舞蹈表现。(请一个或几个学生用舞蹈的方式来表现歌曲)(四)结束部分最后师生用自己的舞蹈和动作,根据音乐和歌词,自由、放松、有感情地演唱歌曲。17.课例点评题:分析下面初中八年级音乐课《民族花苑》教学课例,并对其教学设计、教学环节进行点评。 【课题名称】《民族花苑》 【教学内容】欣赏《瑶族舞曲》《追鱼》《阿玛勒俄》,学唱歌曲《青春舞曲》。 【教学目标】1.通过对部分少数民族歌(乐)曲欣赏、演奏、演唱等活动,感受少数民族音乐的风格与特点,初步了解我国丰富的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从而更加热爱多民族构成的伟大祖国。 2.通过欣赏、演唱等音乐实践,感受速度、力度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感受各民族的音乐风格及速度、力度的作用。 【教学难点】少数民族音乐风格的再现。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电子琴、磁带、口风琴、口琴、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 1.引入:进入民族大观园。 2.观看民族服饰。 3.出示课题《民族花苑》。 二、欣赏与感悟 (一)(来到瑶山--)欣赏《瑶族舞曲》 1.完整欣赏并提问:此曲描写什么情景?可分几部分? 2.分析三段旋律的速度、力度(仅以慢、快、强、弱表示)及表现情景,介绍瑶族长鼓。 (二)(来到云南西双版纳,傣族吊脚楼--)欣赏《追渔》 1.出示图片(傣族生活场景、葫芦丝),完整欣赏并思考:根据速度、力度的变化,此曲可分几段? 2.师生再现(演奏)第一部分主题(简化谱)(钢琴、口风琴、口琴、打击乐器)。 (三)(来到青藏高原--)欣赏《阿玛勒俄》 1.出示图片(布达拉宫)提问:我们到了哪个民族地区?你对藏族人民的生活风俗有什么了解?你能为大家演唱一首藏族歌曲或跳一段藏族舞蹈吗? 2.完整欣赏,简介“囊玛”及《阿玛勒俄》。“囊玛”的音乐由“引子、歌曲、舞曲”三部分组成。引子由乐队演奏,曲调较为固定,歌曲部分音乐柔美抒情,以歌为主,舞蹈动作很少,歌曲完毕紧接舞曲,音乐急速跳跃,舞者随乐声起舞,气氛热烈、情绪高涨。《阿玛勒俄》是流行于西藏拉萨等地区藏族传统歌舞“囊玛”中的一首歌曲,《阿玛勒俄》是歌曲开始的主要衬词。歌曲艺术性强、歌词寓意深刻、旋律连绵抒情、演唱高亢嘹亮。 3.播放藏族舞蹈图像,学生模仿手部、脚部的几个典型动作。手部动作:甩袖。脚部动作:踢踏步、踏点步。 4.小组与个人展示,生生、师生评议,教师适时给予表扬鼓励。 5.师生合作,用所学动作表演舞蹈《北京的金山上》。 (四)(来到天山脚下--)学唱歌曲《青春舞曲》 1.欣赏歌曲录音,讲出是哪个民族的歌曲? 2.简介王洛宾。 3.学习歌曲(歌谱、填词)。 4.分析用什么速度、力度、情绪演唱? 5.跟伴奏有感情地演唱。 三、小结:今天我们游览了充满诗情画意的瑶山、清新葱绿的西双版纳、亘古神秘的青藏高原和葡萄满园、牛羊肥美的天山风光,了解了少数民族地区的风土人情,感受了那里的音乐文化,还用歌声、舞蹈表达了兄弟民族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请同学们在课后继续对我国各民族的音乐进行欣赏、探索,并将你们搜集的音像资料带来,在下节课上与大家一起交流分享。18.分析作品《红梅赞》。要求: (1)调式调性。 (2)曲式分析。 (3)旋律特点。 19.下列属于合唱中女高音声部音域的是()。 A、AB、BC、CD、D20.下面谱例使用的复调技术是()。 A、模仿B、倒影模仿C、模进D、缩小模仿21.符号表示的是()。A、波音B、回音C、颤音D、滑音22.课例点评题:分析下面八年级唱歌课《长城谣》教学课例,并对其教学设计、教学环节进行点评。【课题名称】唱歌课《长城谣》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歌曲《长城谣》体验抗日时期我国人民爱国热情,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2.通过歌曲练习表现质朴自然、苍凉悲壮的深切感情。3.注意歌唱的发声和吐字。二、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复习演唱前面学习过的歌曲。注意引导表达歌曲的情绪,力求做到有感情地歌唱。2.通过与以前学习过的歌曲情绪的联系或对比引入本课将要学习的歌曲。3.听歌曲范唱录音(合唱)。在聆听之前,提示学生注意歌曲演唱形式和情绪。听后引导学生进行简单讨论。(二)学习新歌1.进一步体验歌曲的情感和了解歌曲的历史背景。(1)学生朗诵歌词。教师纠正、解释歌词中的个别字词。(2)请学生谈这首歌曲的时代背景和对歌曲情感的理解。(3)再听歌曲的范唱演唱(最好是教师范唱,也可听独唱录音)。(4)调查了解学生对这首歌曲的熟悉程度(可用举手统计方法,也可在课前进行)。2.随琴视唱歌曲歌词(为了体验歌曲的情感,也为了实际检验一下学生对歌曲的熟悉程度)。(1)请学生分析歌曲的节奏特点。(2)学生读节奏(可用“哒”或其他读法)。提示读节奏时要注意节奏的乐句。(3)在教师弹奏歌曲曲调的“伴奏”下,再读一遍节奏。3.学习歌曲的曲调。(1)学生随着教师的琴声试着视唱曲谱(只唱一遍,以便确定下面的练习方式)。(2)请学生分析一下歌曲的“旋律线”(可用手势来表示,注意一个乐句用一个动作)。然后一边作“用手势表现旋律线”的动作,一边进行视唱曲谱练习。4.学习歌曲的歌词。(1)联系前面分析过的歌词和情绪唱歌词。(2)在练习中提示要注意运用气息的控制唱好连音。5.用乐器演奏整首歌曲的曲调或其中的几个乐句。三、小结1.再听一遍歌曲录音,请学生对比一下,自己的演唱还有哪些不足。2.了解一下用乐器演奏这首歌曲的情况。3.指出下一节课的任务或课下的乐器练习任务。23.【课题名称】《无标题音乐的欣赏》 【教学目标】 ①了解两位有代表性的作曲家:巴赫、肖邦及其作品的创作背景。 ②能初步领会无标题音乐自身的美和所蕴含的情感。 ③总结出进行无标题音乐欣赏的方法。 【教学重点】①欣赏《C大调前奏曲》,并从中领会“音乐的自律美”。②欣赏《c小调练习曲》,并从中体会音乐所蕴含的精神内涵。 【教学难点】理解“音乐的自律美”,即音乐的美来自于音乐本身。 【教学方法】讲授、演示、欣赏、启发、分析等方法。 【教学工具】钢琴、录音机、DVD、黑板、挂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小结前几单元作品欣赏体会借助其他艺术,音乐间接具有“音响造型”与“音乐描述”的可能,但并非其所长,故音乐最擅长表达情感。 (2)引入新课对于无标题音乐,不可能在每部作品中去寻找音乐形象的具体对应物,否则对音乐的欣赏和理解会因流于表面而受到局限,由此引入新课“无标题音乐欣赏该从何处入手”。 二、新课 (1)【板书】《c大调前奏曲》(选自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 ①作者简介巴赫:德国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巴洛克时期音乐的集大成者,其作品沉重、含蓄而又略显暗淡,充分体现了一种精神。 ②《平均律钢琴曲集》分为上下两卷,是巴赫的代表作,其内容包括前奏曲与赋格曲。 ③作品简析《C大调前奏曲》是一首典型的无标题音乐,是从没有升、降号的调性--即C大调开始,流动的“分解和弦音型”始终贯穿全曲,使音乐具有平静而明朗的抒情色彩。 ④欣赏音乐(教师弹奏) ⑤学生讨论、教师总结,帮助学生理解“音乐的自律美”。 音乐的美来自于音乐本身,音乐正是通过自身的运动方式,即旋律,音色、节奏、和声等的变化来实现人们对于美的体验。 ⑥欣赏《圣母颂》。 ⑦小结:因为“音乐的美来自于音乐本身”,所以,无标题音乐的欣赏应当从体会音乐作品自身的美入手。 (2)【板书】《c小调练习曲》(肖邦、作品10) ①由练习曲分类引入第二首欣赏作品。 ②作者简介:肖邦,波兰音乐家,所有创作几乎都是钢琴曲。受波兰民族斗争的影响,他的作品中有很多都反映了强烈的爱国思想。 ③《c小调练习曲》的创作背景。(学生朗读) ④分段欣赏,教师分析。(略) ⑤完整欣赏。 【思考】音乐整体的基调是什么?它带给我们一种怎样的情感触动? ⑥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整首音乐大气磅礴,在昂扬、激奋的音乐基调中,我们感受到一股具有强烈号召性和斗争性的冲击力量,即“波兰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 ⑦小结:音乐通过自身表达了一种精神内涵,所以无标题音乐的欣赏还应该从音乐所蕴含的情感入手,同时,了解作者及作品本身的知识更有助于我们准确把握作品。 三、总结 (1)知识总结:小结本课内容。 (2)方法总结:无标题音乐的欣赏应从音乐自身的美和所蕴含的情感入手。了解有关作品本身的知识,有助于准确地把握和理解音乐。24.【课题名称】《华夏古韵》 【教学内容】 (1)欣赏《关山月》。 (2)《流水》《阳关三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并能复述“知音”的故事。 (2)了解古琴曲的音乐内涵,认识古琴的音色。 (3)学会演唱歌曲《阳关三叠》,并能感受和表现歌曲的基本意境。 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单元的重点是对学生进行中华母语音乐文化的教育,要让学生不仅能够感受到我国古代音乐文化的价值,增强民族自豪感,而且要能够总结出古代音乐的基本特征。不要求面面俱到,但一定要使学生对所听、所唱的音乐材料有直接感想。 教学工具 录音带、钢琴、古琴,有关历史人物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讲故事: (1)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古代有关知音的故事吗? (2)请学生讲故事。 教师在黑板上写出一些关键词:伯牙、钟子期、古琴、高山、流水等。(如果学生不会讲,教师就讲) “知音”的故事在史料《琴史》中有所记载,列子云:“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巍巍乎,若泰山。’伯牙之志在流水,钟子期曰:‘洋洋乎,若江海。’伯牙所念,子期心明。伯牙曰:‘善哉,子之心而与吾心同也。’子期既死,伯牙绝弦,终身不复鼓也。”故有高山流水之曲。 (3)同学们,知音的故事对你有什么触动? 学生回答。 (学生的答案可能涉及朋友之间的友情,也可能涉及音乐有沟通人与人之间情感的作用等,都应给予鼓励) (4)欣赏古琴曲《流水》(也可以在讲故事的时候配上这首乐曲作背景) 通过深沉、浑厚、流畅的旋律和清澈的泛音,表现了层峦迭嶂,幽涧滴泉,清清冷冷的奇境,绵延不断、富于歌唱性的旋律,犹如点滴泉水聚成淙淙潺潺的强流。按泛音序列下行和五声音阶进行的曲调,大幅度的滑音,伴以滚、拂手法,如同瀑布飞流,汇成波涛翻滚的江海。 《流水》是一曲祖国壮丽河山的颂歌,形象生动,气势磅礴,听后使人心旷神怡,激起一种进取的精神。 二、唱歌 (1)请同学朗诵诗句。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2)歌曲简介,欣赏歌曲《阳关三叠》。 (3)随着录音学唱。 (4)请学生分析歌曲在调式、节奏等方面的特点。 如:歌曲前面部分比较平缓,音与音之间多位邻音,节奏上先长后短。 (5)教师辅导学生学会唱这首歌。全班集体演唱。 (6)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总结本课内容,并布置下节课的内容25.分析歌曲《懂你》。要求: (1)画出结构图示,说明该曲是哪种曲式结构。 (2)分析旋律特点。 第2卷一.参考题库(共25题)1.依照《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分析下面的教学过程,提炼出教学目标,并进行点评。 秋思 [教学过程] 1.背《秋思》。介绍作者及作品的历史背景。 2.讨论词的寓意和感情,有感情地吟诵(模仿古诗词吟诵),探讨在声调上的表现力,集体或个人各种形式吟诵。 3.讨论《秋思》每一句中表现的声响(如乌鸦叫声、流水、西风、马蹄声以及表现人的哀叹、思愁的声音)和画面(有表现的),充分发挥想象力。分四组,每一组画一句(最后两句由一个组画)。建议小组共同构思,是共同画一幅还是每人单独画后集体评出小组代表画,用什么方法画,由学生自己定。 4.各组展示,介绍本组的构思,自我评价(比较满意和不足的地方),其他组分析和建议(如何修改)。根据时间决定是课上还是课下再修改。 5.分两组,每组用人、打击乐器(包括音条乐器,也可选用其他艺术类乐器)、各种自制声响为这首词编一个配乐朗诵,并排练成一个小作品,朗诵形式由小组决定。 6.各组表演,并围绕表现词的意境和感情方面来讨论、评价。 7.讨论:怎样用身体动作表现这首《秋思》?在配乐朗诵的基础上,用舞蹈来表现,分组设计并排练,教师到各组观察,主要是看舞蹈编排是否围绕歌词所表达的情感(可以启发,但不能包办代替)。各组表演,并讨论、评价和修改建议。 8.为这首词配曲,先将词的节奏定下来,再给do、re、mi、sol、la五声音阶几个音,根据字的四声高低配曲调。学唱自己编配的歌曲。 9.教师出示由作曲家编配的歌曲《秋思》(已有谷建芬、舒泽池两个作品)。教唱歌曲(由于学生对词已非常熟悉,且尝试过自己编配,一般学唱会比较快)。 10.讨论作曲家歌曲的创作特点(可通过比较这两首风格各异的作品来分析,如节奏、曲调、音阶、音程、旋律走向,以及唱法等)。 11.全班分成舞蹈组、器乐伴奏组、唱和朗诵等几个小组,用作曲家写的歌曲进行创编。 12.创作一个诗乐舞作品《秋思》。先共同讨论一个总体构思,如选择哪一首歌曲,准备唱几遍,有无前奏、间奏、尾声(器乐)……然后分组创编、排练,再总排合成。 13.讨论和总结:(1)这首词的艺术特点。与所学过或知道的古诗词比较,也可与现代国内外诗词比较。(2)这个单元都使用了哪些艺术手段?它们在表现这首词时有什么是共通的?(情感)又有哪些是不同的?(表现手段、形式)有什么特点?2.分析作品《菩提树》。要求: (1)分析曲式。 (2)旋律特点。 3.音乐编创题:为《静夜思》歌词创作旋律,要求旋律流畅,音乐形象符合诗词意境。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4.分析歌曲《半个月亮爬上来》谱例,写出: (1)调式调性。 (2)曲式结构。 (3)旋律特点。 5.【课题名称】《玛依拉》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验哈萨克族音乐的节奏特点,感受哈萨克族民歌热情、高亢的风格。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欣赏、演唱、合作等方式,学会演唱歌曲。 (3)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了解哈萨克音乐的特点,了解音乐对于哈萨克民族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与难点】用明亮、欢快的声音准确地演唱歌曲。把握活泼轻快,富有弹性的节奏,掌握好音高音准,节奏与节拍。 【教学用具】钢琴、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播放歌曲《爱我中华》,请学生思考歌曲的内容。 教师总结: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亲如一家。他们的风俗习惯、生活习惯各不相同,歌舞风格也不同,我们曾经学过哪些民族的歌曲,歌名叫什么?你能唱几句吗? 二、新课教授 (1)播放视频《玛依拉》。 (2)出示哈萨克民族的图片。 (3)出示歌谱,学唱歌曲《玛依拉》。首先,教师弹奏钢琴演唱一遍;其次,学生演唱曲谱;最后一遍填入歌词演唱。在这个过程中,要求学生用明亮、欢快的声音,准确的音高、节奏,自信地演唱。把握活泼轻快并富有弹性的音乐风格。 4.邀请两位学生分别演唱歌曲的前两段,第三段合唱。 三、巩固与提高 (1)欣赏由《玛依拉》改编创作的歌曲《玛依拉变奏曲》。 《玛依拉变奏曲》由《玛依拉》改编创作而成,在《玛依拉》的基础上加了花腔,使歌曲变得更加丰富。 (2)欣赏哈萨克族其他民歌《可爱的一朵玫瑰花》,了解哈萨克族丰富的音乐,体会音乐对哈萨克族的重要意义。 四、课后小结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各族人民亲如一家人。在五十六个民族里,无论是哪个民族,都离不开音乐和舞蹈。今天我们学习了哈萨克族的民歌,感受到哈萨克族人民对音乐的喜爱,以及音乐在他们生活中的重要地位。那么下节课我们再去了解其他民族的歌舞。6.分析下列歌曲谱例,写出:(1)作品风格;(2)曲式结构;(3)旋律特征。 7.下列哪个选项是男中音的音域?() A、AB、BC、CD、D8.根据下列旋律片段配写四部和声。 9.根据对《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谱例的分析,设计一课时的音乐课。 (1)教学目标:从课程标准的三个维度进行目标设计,注意行为动词的表述,具有可操作性。 (2)教学环节:关注音乐本体,注重参与体验,注意学习方式,培养学习能力,方法适合全体学生。10.为下列低音旋律配置和声。 11.课例点评题:对下面七年级音乐课《牧歌》这一课例教学过程的分析,并点评。【课题名称】《牧歌》一、教学目标1.学会唱《牧歌》。2.通过欣赏,了解蒙古族民歌的基本常识,能听辨马头琴音色。3.学会用竖笛吹奏《蒙古小夜曲》。4.对音乐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有初步体验。二、教学过程(一)唱歌1.请学生从课本的谱例上找出描绘颜色的字词,提示学生讨论这些美好的视觉形象是如何通过音乐来展现的。2.请学生从谱例上找出相近的旋律片段。(比如:第1、2小节与5、6小节,9、10小节在节奏上相同;最后4小节基本上是5-8小节的低五度变化形式。)3.采用跟随录音(CD唱片)哼唱、教师范唱、随琴教唱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学唱《牧歌》。4.组织学生演唱。可以采用全班齐唱、小组唱、上下句接唱等方式进行。5.跟随录音或钢琴伴奏放声高歌。(二)欣赏1.《牧歌》(1)向学生介绍:《牧歌》已经被改编为多种舞台表演形式,如大提琴独奏、小提琴独奏、无伴奏合唱等。下面我们听听由作曲家瞿希贤改编的无伴奏合唱《牧歌》。(2)播放录音。(3)提出问题:无伴奏合唱《牧歌》与原民歌在表演方式上有什么不同?(4)根据学生回答,介绍无伴奏合唱的有关常识:无伴奏合唱曾经被认为是合唱的最高艺术形式之一。顾名思义,它没有伴奏乐器,但由人的不同音色,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组合,同样具有很强的音乐表现力。比如我们所听到的这首无伴奏合唱《牧歌》,在艺术价值、表现意境上与原民歌基本相同,但在表现的力度和表现幅度上较原民歌的单一声部要丰富。(5)请学生结合教科书中的画面和对蒙古族民歌的介绍文字,谈谈欣赏这首作品时的感受。2.《万马奔腾》(1)向学生介绍:马头琴是蒙古族最具代表性的乐器,因为琴头上雕有马头装饰,故称之为马头琴,马头琴的音色比较独特。马头琴的演奏也比较有特点,虽然它与二胡一样是两根弦,但演奏时琴弓像大提琴。(2)播放录音。(3)参看教科书上的两幅图,用语言描述你听这首乐曲的感受。(三)音乐表现--吹竖笛1.画出这首乐曲的拱形旋律线。2.了解这首小曲的节奏特点。3.自己练习5分钟,看谁先学会,看谁吹得好。4.以不同方式抽查。5.鼓励学生创作一条相关旋律或长音,与之形成对比。6.尝试着练习两声部的重奏。12.小调的关系大调是()。A、大调B、D大调C、大调D、A大调13.课例点评题:通过对下面九年级音乐课《月之故乡》这一课例教学过程进行分析,并点评。【课题名称】《月之故乡》一、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歌曲《月之故乡》,体会歌曲所表达的深切的思乡之情。(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听、辨、感等活动,丰富情感体验,更好地理解音乐,感受音乐,体验音乐所表达的情感与内涵。(三)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演唱《月之故乡》,知道这是一首多段体的歌曲,能够在甄别相似乐句中的异同点中准确演唱并记忆歌曲。二、教学重点能够在甄别相似乐句的异同点中准确演唱并记忆歌曲。三、教学难点旋律中5、6节与13、14小节的区别。四、教学工具音乐教室、多媒体、音乐教学课件、钢琴。五、教学过程:(一)常规发声,声音铺垫1.师生问好。2.发声练习。(二)导入新课,激发情感导语:在这美丽的金秋十月,很高兴和同学们一起来完成这节音乐课的学习。提到“秋”,我们刚刚过完了一个和“秋”有关的节日,还记得是哪个节日吗?(中秋节)中秋节又叫团圆节,你们在这个节日里都与你的家人团聚了吗?有一位老人,59年没有在家乡过中秋节了,他思念自己的家乡,就写了一首诗叫《月之故乡》,有作曲家把这首诗谱上了曲,就变成了一首歌,现在,老师就为同学们来演唱这首歌曲,让我们来听一听这位诗人是如何思念他的家乡的。教师演唱--《月之故乡》。(三)学习歌曲,挖掘情感1.出示歌曲《月之故乡》曲谱,请学生观察歌曲的结构。2.学唱第一乐段曲谱。3.出示第二段曲谱,与第一段作比较:(1)比较节奏;(2)比较旋律;(3)视唱前两段乐谱。4.出示第三段曲谱,与第一段作比较:(1)比较旋律;(2)比较节奏;(3)视唱前三段乐谱。5.出示第四段乐谱,与第一段做比较:(1)比较旋律:有所不同;(2)视唱第四段乐谱;(3)视唱整首乐谱;(4)提示注意每一乐段的相同与不同之处。6.出示歌词,再次听范唱。7.跟教师钢琴演唱歌词。(四)理解歌曲,抒发情感1.介绍词作者彭邦正彭邦正(1919-2003年),20世纪闻名海峡两岸与大洋彼岸的诗人,也是一位心系故土的爱国游子。他以《诗玫瑰的花圈》代唱战歌、以《花叫》代唱建设、以《月之故乡》代唱祖国统一、以《梦·致花神之诗》代唱爱心……归乡的夙愿一直魂牵梦萦于其晚年。但由于健康状况,直到辞世,这位阔别故乡59年的海外华人诗坛巨匠,才终于实现了他毕生最大的夙愿--魂归故里,落叶归根。2.再次演唱歌曲《月之故乡》。(五)总结提高,升华情感1.播放《乡愁》视频。2.再次演唱歌曲《月之故乡》。14.的等音是()。 A、AB、BC、CD、D15.分析歌曲《孟姜女》。要求: (1)调式调性。 (2)曲式结构。 (3)旋律特点。 16.分析歌曲《辽阔的草原》。要求: (1)说明该曲的调式调性。 (2)说明该片段是哪种曲式结构。 (3)简要说明其旋律特征。 17.下面的谱例是哪首曲目?()A、《小夜曲》B、《菩提树》C、《费加罗的咏叹调》D、《欢乐颂》18.下列旋律片段是()。A、《命运交响曲》主题B、《G弦上的咏叹调》主题C、《自新大陆交响曲》主题D、《惊愕交响曲》主题19.课例点评题:通过对下面八年级音乐课《唱脸谱》这一课例教学过程进行分析,并点评。【课题名称】《唱脸谱》教学目标:1.通过戏歌《唱脸谱》的学习,了解京剧与流行歌曲的巧妙融合,从而产生对京剧的兴趣。2.通过戏歌《唱脸谱》的学习,了解戏歌、脸谱、四击头、拖腔及京剧表演形式等知识;让学生感受倚音、休止符等音乐记号在戏曲音乐中的韵味。3.通过《唱脸谱》的学习提高学生感受音乐、欣赏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教学重点:了解脸谱知识,让学生感受体会京剧的韵味,对京剧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导言:在众多的文艺晚会上,有很多非常精彩的节目。有这么一首歌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大家一起来看一下。播放《我是中国人》片段,导入新问题:这是什么唱腔?(京剧)旧知识回顾:京剧的起源。京剧是在北京形成的戏曲剧种之一,至今已有将近200年的历史。它是在徽戏和汉戏的基础上,吸收了昆曲、秦腔等一些戏曲剧种的优点和特长逐渐演变而形成的。京剧发展到现在,出现了一个新名词:京歌!新知识的传授:什么叫京歌?京歌就是改良了的京剧,加上了流行音乐的元素。京歌比京剧更多了一些现代的东西,但是具备了京剧的韵味。《唱脸谱》就是其中比较优秀的作品。二、新课《唱脸谱》的学习教学流程:1.聆听范唱《唱脸谱》请大家边听边思考问题:歌曲唱的什么内容?(老师补充对歌曲唱词的分析。)2.音乐小知识:脸谱(学生欣赏脸谱图片并说说脸谱与人物性格的关系。)进行旧知识的回顾:京剧的行当。3.歌曲的曲式分析:既然这首歌曲是京歌,那么肯定是有京剧部分,也有歌曲部分,各部分音乐有何特点?(全曲有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旋律汲取了京剧音乐的素材,并采用了通俗音乐的创作手法,可谓雅俗共赏,别有风味。第二部分旋律完全使用了京剧音乐的西皮唱腔,从而与第一部分的音乐形象形成鲜明对比。)4.歌曲的分段学习第一乐段的学习:(1)4/4拍的强弱规律及划拍方法,弱起小节的准确演唱;(2)前倚音的模唱(老师范唱);(3)时值饱满的演唱长音、休止符的准确把握。(学生看谱、模唱,老师范唱、指挥;学生分组分唱、交替两乐句演唱、比赛;老师评价。)第二乐段的学习:(1)插入唱腔小知识(西皮、二黄的唱腔特点:西皮的曲调比较激越活泼,如《四郎探母》等都是从头到尾唱西皮的戏。二黄的曲调则比较平稳、深沉。);(2)拖腔的重点练习(看指挥、划拍、找感觉,注意长音的时值唱满。);(3)歌曲的艺术处理(分组讨论):你认为用怎样的声音与演唱形式才能更好地表现歌曲?(第一部分由女生演唱,声音流畅舒展,在娓娓道来中又富含激情。第二部分由男生演唱,声音明亮、刚强有力。)(4)分析歌曲情感。三、教学拓展(音乐活动--京剧大舞台)音乐活动:你能唱首京歌吗?你能唱段京剧吗?你会说句念白吗?你能做几个动作吗?让学生选其一即可,也可以作为比赛的加试题进行。四、评价与总结中国的戏曲文化源远流长,希望今后大家多去了解,多去学习,做一个热爱民族音乐艺术的人。学生总结学习本节课的感悟。(老师希望大家都喜欢京剧,并唤起无比的热情去热爱中国源远流长的戏曲文化。着重引导:流行音乐也要以民间音乐、严肃音乐为基石,有了它们的融合才有音乐的艺术之关。)20.【课题名称】《月之故乡》 一、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歌曲《月之故乡》,体会并表现歌曲所表达的深切的思乡之情。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听、辨、感等活动,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感受音乐,体验音乐所表达的情感与内涵。 (三)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演唱《月之故乡》,知道这是~首多段体的歌曲,能够在甄别相似乐句的异同点中准确演唱并记忆歌曲。 二、教学重点能够在甄别相似乐句的异同点中准确演唱并记忆歌曲。 三、教学难点旋律中5、6小节与13、14小节的区别。 四、教学工具音乐教室、多媒体、音乐教学课件、钢琴。 五、教学过程 (一)常规发声,声音铺垫 (1)师生问好。 (2)发声练习。 (二)导入新课,激发情感导语:在这美丽的金秋十月,很高兴和同学们一起来完成这节音乐课的学习。提到“秋”,我们刚刚过完了一个和“秋”有关的节日,还记得是哪个节日吗?(中秋节)中秋节又叫团圆节,你们在这个节日里都与你的家人团聚了吗?有一位老人,59年没有在家乡过中秋节了,他思念自己的家乡,就写了一首诗叫《月之故乡》,有作曲家把这首诗谱上了曲,就变成了一首歌。现在,老师就为同学们来演唱这首歌曲,让我们来听一听这位诗人是如何思念他的家乡的。 教师演唱--《月之故乡》。 板书课题《月之故乡》。 (三)学习歌曲,挖掘情感 (1)出示歌曲《月之故乡》曲谱,请学生观察歌曲的结构。 (2)学唱第一乐段曲谱。 (3)出示第二段曲谱,与第一段作比较。 ①比较节奏。 ②比较旋律。 ③视唱前两段乐谱。 (4)出示第三段曲谱,与第一段作比较。 ①比较旋律。 ②比较节奏。 ③视唱前三段乐谱。 (5)出示第四段乐谱,与第一段作比较。 ①比较旋律:有所不同。 ②视唱第四段乐谱。 ③视唱整首乐谱。 ④提示注意每一乐段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6)出示歌词,再次听范唱。 (7)在教师的钢琴伴奏下演唱歌词。 (四)理解歌曲,抒发情感 (1)介绍词作者彭邦正彭邦正(1919-2003年),20世纪闻名海峡两岸与大洋彼岸的诗人,也是一位心系故土的爱国游子。他以《诗玫瑰的花圈》代唱战歌、以《花叫》代唱建设、以《月之故乡》代唱祖国统一、以《梦?致花神之诗》代唱爱心……归乡的夙愿一直魂牵梦萦于其晚年。但由于健康状况,直到辞世,这位阔别故乡59年的海外华文诗坛巨匠,才终于实现了他毕生最大的夙愿--魂归故里,落叶归根。 (2)再次演唱歌曲《月之故乡》。 (五)总结提高,升华情感 (1)播放《乡愁》视频。 (2)再次演唱歌曲《月之故乡》。21.【课题名称】《红河谷》 【教学内容】歌曲《红河谷》教学目标 (1)通过演奏乐曲,提高学生在演奏歌曲中表达情感的能力,并启发学生注意做到声部间的均衡和统一.教育学生只有齐心协力,才能达到这一目标。 (2)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与同伴分享活动的成果,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一、导入新课 (1)初听乐曲师:同学们,我们的“音乐快乐40分钟”又开始了,首先请你们来听一首音乐。(播放乐曲) 师:你感觉这段曲调是怎么样的?速度是怎么样的? (2)再听乐曲师:请你们再来听一听,边听边用手拍一拍、哼一哼,看看它会是什么节拍的?(播放乐曲) 师:是几拍子的曲调?(四拍子)四拍子的指挥图式怎么打? (3)再听歌曲师:请你们再听听,边听边唱边做图式,看看歌曲的旋律是从第几拍进入的?(播放歌曲) 师:是第几拍? 师:这种不是在强拍上进入的歌曲,我们把它称为什么?我们把它叫作弱起小节。 (4)学生用自制打击乐为歌曲伴奏师:老师上节课布置要大家带能发出声响的东西,都带来了吗?想一想你手中的这些物品能为这节课做什么呢?现在请同学们用你手中的物品来为歌曲伴奏。(播放乐曲,学生用打击乐伴奏) 师:刚才老师听到你们的伴奏只是用节拍的形式,你们能不能想出它的伴奏谱呢? (再次播放乐曲,学生用打击乐按节奏谱伴奏) 三、学习歌曲 (1)出示乐谱,老师用电子琴为学生演奏师:相信同学们已经很熟悉这首歌曲的旋律了,这段优美动听的旋律是由哪些音符组成的?我们来听听。 (老师用竖笛为学生演奏) (2)边做指法边唱谱演唱曲调师:这么好听的旋律你们想跟老师一样吹得这么好听吗?请大家先随着琴声一起来,边做指法边唱谱演唱曲调。 (3)分析曲调师:请你们看看这两行谱,都有什么特点? 师:你们有没有觉得哪个地方比较困难的,或者你觉得需要提醒大家的? (4)吹奏曲调师:请同学们拿出竖笛,边唱旋律边做一次指法。 师:真不错,好,请大家吹奏一遍。 (5)出示课题师:大家吹得真不错,我想,你们一定想知道这首歌曲的名字吧,请大家看第三课,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歌曲是什么?是哪个国家的民歌? (板书:红河谷、加拿大) (6)欣赏歌曲,理解歌曲内容师:好,下面请同学们来看看这首歌曲到底讲述了什么? (欣赏歌曲演唱) (7)简介歌曲师:《红河谷》是流传在加拿大北方红河一带的民歌,它主要表现了人民来到这里垦荒种地、建设家园、发展城市,最终将野牛出没的荒原变成了人们生活的家园。它回顾了人们艰苦创业的历史,同时也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8)学生填词演唱师:听老师的伴奏,请大家试着来演唱歌词。 (边唱边纠正错误的地方)长音要拖足。 (9)教师演唱,学生评价老师师:大家唱得棒极了!听到同学们的歌声,老师也想唱,你们来给老师当评委好吗? (学生评价老师) (10)学生PK赛师:你们真是了不起的评委,看过《超级女声》的同学都知道,那里最流行的词语是什么?好,现在就让我们来分组PK一次。 (学生之间互评) (11)学生再次演唱师:好,那就请你们按刚才的要求,再来演唱一次。 四、合奏歌曲,学习第二声部 (1)出示第二声部曲谱师:让我们一起安静下来听听这段旋律,想想它与《红河谷》第一声部有何联系呢? (教师吹奏第二声部) (2)边做指法边唱谱演唱曲调师:请大家先随着琴声一起来,边做指法边唱谱。 (3)用笛子吹奏第二声部旋律师:好!我们试着来吹奏一次。 (4)进行合奏(反复练习中教师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 师:下面,我们分成两个声部,试着来合奏一次, (5)学生再合奏一次师:请你们用悠长的气息,我们再来合奏一次。 五、拓展延伸 (1)欣赏轻音乐版的《红河谷》,并与学生吹奏的《红河谷》进行比较师:《红河谷》这首歌曲传到我们国家来已经有很长时间了,有很多人喜欢这首歌,因此,出现了很多种不同的版本,这节课我们学习的是最原始的版本。现在让我们欣赏另一种版本的《红河谷》,看看它与我们刚才吹奏的有什么不同。 (2)学生用稍快的速度吹奏乐曲师:口哨独奏形式利用其他声部的衬托,增添变化,增强厚度,丰富表现力和音乐色彩。同学们想一想,如果我们也用稍快的速度来演奏这首乐曲,会怎么样呢?下面我们来体验一下。 学生演奏乐曲,师弹奏。 (提示学生:用断音吹奏的方法才能吹奏出轻快的感觉) 六、欣赏改编成爵士乐的《红河谷》师:刚才我们已经欣赏和吹奏了几种不同形式的《红河谷》,下面我们再来欣赏另一首器乐的《红河谷》,看看它又给你带来什么样的体验。 (1)说出音乐所属类型师:你们觉得它是属于摇滚乐还是爵士乐呢? (2)再次聆听(学生用瓶子和筷子给乐曲伴奏) 师:好,我们再来欣赏一次,请你们用手中的打击乐,用自己喜欢的节奏型再一次为这首乐曲伴奏,好吗? 七、教师小结其实,音乐在我们的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就像今天我们手中的瓶子和筷子也能变成打击乐.为表现音乐增添色彩。相信同学们今后能从我们的生活用品中发现更好的打击乐和乐器,并且能够演奏出更加美妙动听的音乐。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节课再见。22.下列音乐片段的旋律发展手法是()。 A、起承转合B、螺蛳结顶C、鱼咬尾D、顶针23.下面的谱例是哪首曲目?()A、《G弦上的咏叹调》B、《马太受难曲》C、《费加罗的咏叹调》D、《小夜曲》24.为下列低音旋律配置和声。 25.案例: 在高中鉴赏课《鼓乐铿锵》上,老师带着全班同学热情地用打击乐器表演《锦鸡出山》的选段。当表演到,老师看到后面几个所谓的“活跃分子”在挤眉弄眼地跟着节奏做动作,他们看到老师后停顿下来,吓得不敢吱声,老师看了看大家说:。他们几位同学的动作非常有意思,我们一起来体会一下”。在老师的引导下,全班一起唱,并加上动作,所有学生的表演都很起劲,那几个“活跃分子”自豪极了,自信和骄傲在他们脸上荡漾。 问题:依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基本理念,对上面的教学案例片段进行分析,并简述你的观点。第3卷一.参考题库(共25题)1.【课题名称】《蓝色多瑙河》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欣赏这首维也纳风格的圆舞曲,让学生在优美的旋律、欢快的节奏、乐观的风格中感受到作者对故乡的无限深情和强烈的热爱,以及对生命的春天的美好追求。 (2)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自主收集有关圆舞曲、小约翰?施特劳斯、《蓝色多瑙河》的文字及音响材料,在课堂上进行展示与交流。 (3)知识与技能: ①共同探讨圆舞曲的风格特点,了解其艺术价值。 ②从音乐表现手段入手,分析理解作品,其中音乐表现手段包括节奏、曲调、和声,以及力度、速度、调式、曲式和织体等。 ③音乐创作和历史背景以及艺术价值。 教学重难点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虽然学生已搜集了大量资料,但仍缺乏对音乐作品本身的感受和理解,通过教师演奏乐曲主旋律,学生演唱乐曲高潮部分以及学习华尔兹舞步,加深学生对圆舞曲风格的感受和理解,明确圆舞曲三拍子的强弱关系。 教学工具 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钢琴。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风光欣赏:(VCD)展示多瑙河绮丽的风光。 (2)导语:“白桦林中的鸟语,蝶恋蜂迷的花香,微风漪澜的河水,拥有三百条支流的多瑙河,让我们为之心潮澎湃,让我们伴随着那优美、抒情、流畅的序奏,轻轻地徜徉在那美丽的蓝色多瑙河畔。” (二)完整地欣赏音乐 (三)课堂交流活动 (1)学生的交流:学生展示各自的作业,并互相交流。 (2)学生以组为单位,介绍展示作业。教师根据学生的介绍情况、有针对性地、机动地、灵活地参与其中,与他们交流、切磋,并补充、总结、拓展。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做适当的引导交流: ①圆舞曲的发源地。圆舞曲又译为“华尔兹”,按速度不同分快慢两种。 ②老约翰?施特劳斯(圆舞曲之父)和小约翰?施特劳斯(圆舞曲之王)的生平和音乐成就。(利用多媒体) ③《蓝色多瑙河》的创作背景。 ④曲式分析: 学生讨论曲式结构:序奏、五首小圆舞曲、结束部(维也纳圆舞曲的结构)。 ⑤分段欣赏: 序奏: 第一阶段,小提琴碎弓奏出轻弱的震音,如同多瑙河水微波荡漾,在它的衬托下,圆号以其富于节奏的柔和音色奏出整首圆舞曲核心主题。(分解和弦构成的主导动机)这是充满希望、积极向上的音调。黎明的到来,使人联想到晨曦映照的河岸,日出拨开了多瑙河上空的薄雾,这一段的速度比较舒缓。情绪较温和、宁静。 第二阶段,速度变快,三拍子圆舞曲节奏的出现带来了勃勃生机,活泼清新的旋律使人为之一振,这一段是序奏的小高潮部分。 第一圆舞曲(单二部曲式) 第一乐段:主题素材来自序曲的主导动机,速度较快,旋律明朗,如同多瑙河水畅流不息。它歌唱美丽的蓝色多瑙河,歌唱春天已来到奥地利人的故乡。 第二乐段:对比段,活泼轻快,充满生气,表现了“春天来了,大地在欢笑,蜜蜂嗡嗡叫,风吹树梢多美妙”的景象。 教师在钢琴上演奏全曲灵魂曲调,请学生一起哼唱。 第二圆舞曲(单三部曲式) 第一乐段:主题跳跃起伏,给人以健美、朝气蓬勃的感觉,好像是姑娘们在阿尔卑斯山下穿着天鹅绒舞裙在跳舞。 中段:情绪变为婉转柔情、歌唱性的小提琴,演奏主旋律。 第三段:第一段的再现。 第三圆舞曲:(单二部曲式) 第一段:三度和声音程的连续进行,情绪典雅高贵,表现了“云像面网在头上飘荡,遍地鲜艳的花朵,在她脚下开放”,这段旋律极富于流动性。 第四圆舞曲(单二部曲式) 第一段:旋律开始是琶音上行,优美动人,乐观向上。音乐形象从外在的歌唱变为内在的感受,“每到晚上,到处射出光芒,使人欢畅”。 第二段:放声歌唱“春天来了,多么美好”。旋律又具有舞蹈性质,好似舞步在飞旋。 第五圆舞曲(单二部曲式) 第一段:由小提琴和木管奏出柔情似水的旋律。 第二段:在激烈打击乐的伴奏下,出现了热情欢乐的对比阶段,从而将全曲推向高潮。 结束部:规模较大,它再现了前面圆舞曲的几个部分(一般的顺序是三、二、四、一),最后在D大调上,主导主题后,乐曲在欢腾热烈的气氛中结束。 ⑥学生讨论维也纳圆舞曲的风格特点,教师加以总结,速度为小快板: 旋律优美、流畅,色彩丰富,始终给人以新鲜、变化无穷的感觉(每个小圆舞曲有两个旋律),节奏鲜明,三拍子的强弱关系十分明显突出,整体风格乐观向上,辉煌华丽,伴奏声部采用周期性反复的节奏型。 ⑦学生讨论圆舞曲《蓝色多瑙河》的艺术价值,教师加以总结: 1872年3月,在美国波士顿举行的世界和平50周年国际音乐节上,特约作曲家亲自指挥,由20000 人(伴奏乐器有1087件)参加演唱这支《蓝色多瑙河圆舞曲》,这样盛大的音乐演出在西洋音乐史上是罕 见的。这首圆舞曲不仅在19世纪欧美各国风行之盛,而且到今天,在世界各地的各种媒体上都传出它那 美妙的旋律,可以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音乐评论家这样评价这首举世无双的圆舞曲:“它把奥地利乡村 民间音乐和维也纳城市音乐的活泼、风趣结合起来,并不失奥地利民间音乐的新鲜感、美妙和诱惑力。” 在乐曲优美的旋律,欢快的风格之中,我们能感受到作者对维也纳故乡的无限深情和强烈的爱,许多移居他乡的奥地利人一听到它就会热泪盈眶。在奥地利,《蓝色多瑙河》被称为奥地利“第二国歌”,人们在维也纳市立公园为创作这首不朽的乐曲的作曲家小约翰?施特劳斯铸了一座极其奢华的铜像,以纪念他对人类的伟大贡献。 (3)学习华尔兹的舞步,熟练掌握强弱拍: ①教师示范:鼓励学生对教师的评价,让学生从中体会到华尔兹优美典雅、轻快活泼的两种风格。 ②学生表演活动:教师要肯定学生的乐感和节奏感,注意情绪、速度的变化。2.为唐诗《咏柳》谱曲。 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要求: (1)明确调式调性。 (2)词曲表情达意。 (3)结构安排合理。3.为此谱例编写四部和声。 4.歌曲《国际歌》的指挥图示是()。 A、AB、BC、CD、D5.根据对《沂蒙山小调》谱例的分析,设计一课时的音乐课。 要求: (1)教学目标:从课程标准的三个维度进行目标设计,注意行为动词的表述,具有可操作性。 (2)教学环节:关注音乐本体,注重参与体验,注意学习方式,培养学习能力,方法适合全体学生。6.音乐编创题:为歌曲《大森林的早晨》编配钢琴伴奏。 要求: (1)标记和声功能; (2)根据和声功能,为第一行旋律编配钢琴伴奏织体。7.分析歌曲《沂蒙山小调》谱例,写出: (1)调式调性。 (2)曲式结构。 (3)旋律特点。 8.下列旋律属于()。A、徵调式B、徵调式C、宫调式D、宫调式9.课例点评题:对下面七年级唱歌课《青春舞曲》这一课例教学过程进行分析,并点评。 【课题名称】《青春舞曲》 【教学内容】唱歌课--青春舞曲 一、教学目标 1.通过不同的形式演唱《青春舞曲》,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2.在音乐活动中,发展表现音乐的能力,提高音乐鉴赏水平,培养良好的欣赏习惯。 3.通过欣赏,了解维吾尔族民歌与舞蹈的基本特点。 4.对音乐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有初步的体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指导学生用自然舒展、愉快的声音演唱《青春舞曲》,表现歌曲乐观向上、珍惜时光、热爱生活的精神风貌。 2.通过各种音乐实践活动,帮助学生了解和认识所选的曲目,扩大学生的艺术视野。 3.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意识以及组织能力、协作能力和创造能力。 三、教学工具 多媒体设备、乐器(电子琴及打击乐器)、PPT课件(欣赏的音乐作品、相关资料与图片)。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前。课件展示:学生收集的新疆维吾尔族音乐、新疆的风光图片和当地居民舞蹈视频。 2.师生问好。课件展示:课题。 3.导入:“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幅员辽阔,各地不同的地形地貌、风土人情孕育出千姿百态的音乐文化。看到本节课的音乐主题《新疆之歌》,你们最想了解的是什么?”课件展示:中国地图。 4.学生相互提问、解答、交流新疆的风光美景、维吾尔族民俗风情及音乐特点、熟悉的维吾尔族音乐作品等。 5.向学生进一步介绍相关的知识。 (二)感受体验,学唱歌曲 1.导入:提问学生了解熟悉的新疆音乐。师:“好的,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维吾尔族民歌。请同学们一边聆听音乐,一边思考歌曲的节拍、速度、力度、情绪、曲式结构以及音乐风格。”课件播放谭晶演唱的《青春舞曲》。 2.提问:歌曲的名称。课件出示:曲名。 3.了解:词曲配译作者--王洛宾。课件展示:王洛宾的简介 4.分析:歌曲(4/4,中速稍快,中强mf,热情、活泼、欢快,一段体,民歌风格)。课件:歌曲分析。 5.交流:维吾尔族舞蹈的独特动作(指生回答并示范)。 6.感受:新疆舞蹈的律动。课件播放民族唱法版《青春舞曲》,学生尝试用简单的舞蹈动作随音乐自由律动,请跳得好的同学做示范。 7.探究:歌词的韵律和深刻含义。课件播放卡拉OK伴奏版《青春舞曲》,指导学生随音乐按节奏朗读歌词。(歌曲以“太阳、花儿、鸟儿”等大自然生态的变化为借喻,用富于哲理的生活现实告诉年轻人:人的青春就像歌词中的小鸟一样一去不复返,要热爱生活,珍惜美好的青春年华) 8.突破:演唱难点。指导学生接唱每句尾词,与老师合作完成歌曲。 9.训练:为歌曲伴奏。课件出示节奏型,指导学生用自制乐器或击掌,以固定节奏形式为歌曲伴奏。 10.表现:学生有表情、有感情地齐唱歌曲。 11.自评:演唱的优缺点。播放演唱录音,学生自评。 (三)表现创作、拓展提高 1.同学们.我们刚才的演唱属于哪一种声乐演唱形式?声乐的演唱形式还有哪些呢?(独唱、对唱、二重唱、齐唱、轮唱、合唱、表演唱、歌伴舞等) 2.思考:除了演唱之外的表现方式,指派演奏、舞蹈、绘画队的队长。 3.排练:自由分组设计表演,教师随机指导。课件展示新疆风光、民俗图片,播放背景:梦之旅合唱版《青春舞曲》(罗大佑演唱的摇滚版《青春舞曲》、网络歌手B.A.D组合演唱的改编版) 4.表演:演唱队、演奏队、绘画队、舞蹈队,分别依次展示。 (四)归纳小结、布置作业 1.小结。 (1)学生交流:本节课的感受和收获。 (2)教师小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通过欣赏和表演,学唱了《青春舞曲》,了解了维吾尔族民歌的音乐及舞蹈的特点。每个人的青春就像歌曲中的小鸟一样一去不复返,希望同学们都能珍惜美好的青春年华!” 2.宣布下课,师生告别。10.下列各调中,哪个不属于调号为三个升号的同宫系统调?()A、b商调B、f羽调C、角调D、E徵调11.【课题名称】《梁祝》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①了解掌握什么是曲式和协奏曲。②掌握奏鸣曲式结构特点。 (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鉴赏和感受音乐作品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创新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风格交响乐,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理解主要音乐片段的含义、演唱音乐片段为本节课重点;使学生理解奏鸣曲式结构特点为本节课难点。 教学工具: 多媒体、录音机、磁带、小提琴。 教学过程: ①导入新课教师用小提琴演奏《梁祝》爱情主题曲,让学生简单讲述《梁祝》的故事情节,激起学生回忆、进入“角色”,学生带着兴趣进入课堂,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作者、创作时间、名词解释及奏鸣曲式结构图解。 ②用录音机播放磁带,进行音乐作品完整欣赏,结合多媒体出示板书。 ③教师讲解、引导、小结。 《梁祝》小提琴协奏曲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描述梁、祝二人的真挚爱情,对封建礼教进行愤怒的控诉与鞭挞,反映了人民反封建的思想感情及对这一爱情悲剧的深切同情。 这部作品的艺术成就及历史影响: 用多媒体课件出示板书。 小结与作业 (1)分组讨论,设想音乐结局。 (2)视唱爱情主题。12.【课题名称】《妈妈的歌》 一、教学目标 二、教学重点欣赏和学唱《摇篮曲》。 三、教学过程 (一)导课学生看大屏幕,欣赏米勒和沃维特拍的两张照片。听背景音乐,无伴奏合唱勃拉姆斯的《摇篮曲》。 (二)欣赏各国摇篮曲 (1)《地中海摇篮曲》片段。 (2)《巴西摇篮曲》片段。 (3)《非洲摇篮曲》片段。 (4)《法兰西摇篮曲》片段。 (三)摇篮曲与母爱 (1)学生欣赏《法兰西摇篮曲》的CD封面,说出感受。 (2)学生欣赏一组“动物摇篮曲”照片。 (3)听老师讲她自己的故事。 (4)在弦乐演奏勃拉姆斯《摇篮曲》的背景音乐中,欣赏一组老师从网上下载的图片。 (四)分析摇篮曲的音乐特点 (1)学生聆听四段音乐。 (2)讨论后回答(三、四两段是摇篮曲,一、二两段不是摇篮曲)。 (3)再讨论,一、二两段为什么不是摇篮曲?三、四两段为什么是摇篮曲? (4)感受并总结摇篮曲的音乐特点。 (5)说说生活中妈妈哄宝宝睡觉的具体情景,总结出动和静的特征;体会并理解音乐中动与静这两个典型的、既对比又协调的表现形式,与生活原型的准确对应关系。真正从音乐中看见摇篮和宝宝,体会出母亲的爱心,感受音乐的绝妙表现力。 (五)欣赏合唱曲形式的摇篮曲 (1)东北民歌《摇篮曲》。 (2)柴可夫斯基《暴风雨中的摇篮曲》。 (3)藏族民歌《摇篮曲》。 (4)日本广岛《摇篮曲》。 (5)土家族民歌《摇篮曲》。 (六)欣赏器乐曲形式的摇篮曲 (1)勃拉姆斯《摇篮曲》(弦乐)。 (2)豪塞《摇篮曲》(管弦乐)。 (3)格里格《摇篮曲》(钢琴)。 (七)学唱勃拉姆斯《摇篮曲》 (1)教师范唱。 (2)先学最后两句。 用do、mi、sol、do练哼鸣,然后去掉中间的mi、sol,哼出do--do,解决八度大跳的演唱难点。 (3)跟音乐划拍(三角形)唱谱。 (4)跟音乐唱歌词。 (5)对声音、情绪作要求:打开、高位、统一、深情,唱好全曲。 (八)现代摇篮曲学生选择欣赏以下用流行音乐的演绎方式演唱的摇篮曲以及具有摇篮曲风格的歌曲: (1)苏小明的《军港之夜》(对海军战士的深情)。 (2)罗大佑的《摇篮曲》(对母子之爱的祝愿)。 (3)动力火车的《摇篮曲》(表现父爱)。 (4)美国“民谣四兄弟”的《绿野》(对第一次深情相遇的追忆)。 (以上内容根据课堂时间进行取舍) (九)小结13.分析作品《你们可知道》。 要求:分析其曲式结构及旋律特点。 14.【课题名称】《新时代》 【教学内容】 ①《走进新时代》 ②《你是这样的人》 ③《祖国颂》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欣赏《走进新时代》《祖国颂》《你是这样的人》,联系教材所学过的所有作品.懂得音乐的社会性--音乐的社会功能。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自主收集整理有关合唱艺术的相关资料(文字、音响),在课上进行展示与交流.在课堂上亲身体验、感受合唱音乐的风格、特点,并了解我国合唱艺术的发展史及艺术价值。 (3)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用积极乐观向上的态度进行歌唱,教师引导学生在进行审美体验的基础上学习知识技能,让学生知道,知识与技能永远是为表现音乐情感服务的。 【教学重点与难点】从高中的音乐教学角度看,采用合唱这种音乐表现形式,对学生来说,增大了学生参与学习的几率,使众多的学生从中受益。通过艺术实践,教师要特别注重引导学生感受、体验音乐作品,让学生了解合唱音乐的特点,更多地发挥其引导、启发、促进学生提高音乐审美能力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听辨导入 (1)对比聆听:①独唱《走进新时代》;②合唱《走进新时代》。 师:请大家分辨同一首歌曲采用不同的演唱形式而产生的效果上的差别。 (2)对比欣赏美声(戴玉强)和通俗(刘欢)两种唱法演唱《你是这样的人》(注:整曲结构“AABABA”)。 师:该歌曲是电视纪录片《百年恩来》的主题歌,为纪念周总理诞辰100周年而作,是歌颂伟人--周总理的颂歌,歌曲情感含蓄、深沉,令人荡气回肠。请同学们说出同一首歌曲采取不同唱法的效果有何不同,并简单谈谈感受。 (3)对合唱曲《祖国颂》(乔羽词,刘炽曲)进行介绍:①说出聆听的感受;②学唱主题音乐,进一步体验歌曲的结构、内涵及风格特点;③引导学生总结不同时期作品的历史意义。 师:合唱是具有丰富艺术表现力的音乐艺术形式;“什么是合唱艺术”;“合唱艺术的特点是什么”。 (二)学生的交流①学生展示各自的作业(课件及音响资料)并互相进行交流。②由课代表主持,选出代表进行展示:关于合唱艺术的起源、发展,每个历史时期的代表人物及相关作品,以及它们的风格特点。 (三)艺术实践(重点作品的艺术实践) (1)学生分成两个声部,课前由各声部组长做辅导,学生共同体验、感受合唱的特殊的艺术魅力。 重点作品的分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培训
- 2024至2030年中国小电流断路器框架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工业平缝机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4至2030年塑料路锥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4至2030年口琴式普通型燃烧器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4至2030年六角钢棒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D-对氟苯甘氨酸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年中国高速绝缘生产线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4年电动绞牙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年中国螺旋定量给料机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中央空调维保工作实施方案
- (高清版)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标准JGJ144-2019
- 新人教版3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表格版】
- 主动脉球囊反搏术(IABP)监测及护理
- 算法导论第三十四章答案
- 国开计算机应用基础(本)形考学习过程表现
- 机械毕业设计(论文)-小型绞肉机的设计【小型家用电动绞肉机】
- 浅谈农村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现状及策略
- 行道树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 井冈山介绍PPT革命圣地井冈山
- 收支管理业务内部控制流程图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