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XX中学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期中测试卷(包含答案解析)_第1页
苏州XX中学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期中测试卷(包含答案解析)_第2页
苏州XX中学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期中测试卷(包含答案解析)_第3页
苏州XX中学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期中测试卷(包含答案解析)_第4页
苏州XX中学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期中测试卷(包含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选择题1.根据你对生活中物理量的认识,你认为下列数据符合实际情况的是()A.教室的高度约为3dmB.人体的正常体温约为36.5℃C.中学生跑步的平均速度约为1.1m/sD.快速眨眼1次的时间约为5s2.利用小纸锅可以将水加热至沸腾,但纸锅却没有燃烧。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烛焰的温度低于纸的着火点B.水沸腾后,水不再吸热C.水的沸点低于纸的着火点D.在加热过程中,只有水吸热,纸锅不吸热3.把温度为-8℃的冰块投入密闭隔热盛有0℃水的容器中,经过一段时间后,关于容器中冰的说法正确的是A.冰的质量减少了 B.冰的质量没变化C.冰的质量增大了 D.以上情况均有可能4.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中,某组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了两次实验,并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如图乙所示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次实验时大气压都高于标准大气压B.100℃的水蒸气和100℃的水温度一样,如果烫伤到人以后,烫伤效果也一定相同C.实验中会观察到水沸腾时形成的大量气泡在上升过程中越来越小D.分析图乙中的图线可知,第一次实验比第二次实验所用水的质量多5.如图所示,医生用B超查看胎儿的发育情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B超发出的是次声波B.这主要是利用了声波传递信息C.利用B超可以测量月球与地球间的距离D.准妈妈听不到B超发出的声音,主要是因为它发出的声音振幅较小6.关于声现象的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甲中,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越短,拨动时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B.图乙中,逐渐抽出真空罩内的空气,闹钟发出的铃声逐渐变大C.图丙中,戴上防噪声耳罩,可以消除噪声的产生D.图丁中,开启倒车雷达,可利用超声波回声定位7.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B.“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C.“长啸一声,山鸣谷应”是指次声波传播很远D.“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8.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振动越快音调越高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C.打雷时捂住耳朵可以防止雷声的产生D.地震、火山喷发等自然现象都伴有超声波的产生9.如图所示,小学从“东外环怪坡”上骑自行车下来,他并没有蹬踏板,却发现自行车越越快,根据这一生活现象,同学们提出的最有探究价值的科学问题是()A.自行车从山坡上向下运动的速度是否越来越大?B.物体沿斜面向下运动通过的路程是怎样变化的?C.自行车从山坡上向下运动的速度与那些因素有关?D.物体沿斜面向下运动的过程中速度是怎样变化的?10.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开始做直线运动,小明绘制出它们运动路程与时间关系的s-t图象,如图所示,则由图象可知()A.甲做匀速直线运动B.甲、乙均做匀速直线运动C.乙运动速度保持为0.6m/sD.甲的速度一直大于乙的速度11.如图所示是甲、乙两个物体做直线运动时的速度与时间图象,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甲做匀速直线运动 B.乙做加速直线运动C.第20s末,甲、乙速度相同 D.0~20s,两个物体所走的路程相同12.2019年10月1日,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中,由陆、海、空三军航空兵组成的12个空中梯队,以前所未有的磅礴阵容接受检阅。如图所示是某架飞机悬挂着国旗匀速通过天安门上空的情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以天安门为参照物,国旗是运动的B.以飞机为参照物,国旗是运动的C.以国旗为参照物,飞机是运动的D.以飞机驾驶员为参照物,飞机是运动的二、填空题13.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设计的一个气体温度计的示意图。瓶中装的是气体,瓶塞不漏气,弯管中间有一段液柱。(1)这个温度计是根据气体的_____来测量温度的。(2)在标准大气压下将此装置从热水中拿出放到冰水混合物中,此时液柱向_____移动(选填“左”或“右”),等液柱稳定后,液柱处的刻度应标_____℃。14.夏天,从冰箱里拿出冰棍时,会发现冰棍表面有一层“白粉”,这是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这个过程需要____热;同时看到冰棍冒出“白气”,这是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15.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小明小组误将盐水倒入烧杯中加热,当盐水的温度升到88°C时,每隔1min读数,数据记录如下表所示。时间/min012345678温度/℃889497100103103103103(1)本实验应使用______(水/纸/酒精)温度计;种类沸点水银357℃酒精78℃(2)1min时温度计示数如图甲所示,应记作______℃;(3)请根据表中数据,在图乙中做出实验中盐水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________);(4)从实验中发现盐水沸腾时,需要______热,但温度______,盐水的沸点为______℃;(5)小明的小组测出盐水沸点后,继续加热,25分钟后,发现温度计示数有所上升,他们考虑到可能是由于气压上升了,但是观察气压计示数不变,他们推测导致温度上升的可能原因是______。16.地震时有些动物能比人提前感觉到,是因为它们听到了地震时产生的_____(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科学工作者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用声呐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6s后收到回声信号,则此处海洋的深度为_____m(海水中的声速约为1500m/s).17.如图所示,是八年(2)班物理活动小组成员在探究声音能否在固体、液体、气体、真空中传播时的一些情境.(1)甲图中贴在桌面上的耳朵听到声音,说明声音在_______中能传播;(2)乙图中耳朵(未贴在玻璃缸上)听到的声音是通过_______和_________传到耳朵里去的;(3)丙图中当向外不断地抽气时,闹钟的“嘀嘀声”在逐渐地减弱,说明声音在_______中不能传播.18.江苏卫视有一档节目《蒙面唱将猜猜猜》,歌手们都带着面具唱歌,但还能被细心的观众猜出是谁,这是利用了声音的_______(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其中有位女歌手在一期节目中用高音征服了全场观众和猜评团,这里所说的高音是指声音的_______(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19.小明一家双休日驾车外出郊游,在汽车行驶的过程中,小明同学观察了一下速度及里程的表盘如图甲所示,此速度为___________(选填“瞬时速度”或“平均速度”),该车匀速行驶了半个小时后,表盘示数如图乙所示,那么这段时间内汽车行驶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___m/s。20.在庆祝新中国建国七十周年国庆庆典中,空中梯队表演了给战斗机进行空中加油的高超特技,如果以加油机为参照物,战斗机是_________的,以地面观众为参照物,战斗机是_________的。(选填“运动的”或“静止的”)三、解答题21.在寒冷的冬天,我们经常把手放在嘴边向手上“哈气”,这样做可以感到手暖和些.请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解释这一现象.22.小明在家里吃晚饭时,看到爸爸拿起一瓶已经在桌上放了两天的啤酒,用起瓶器(俗称瓶起子)打开瓶盖时,听到“砰”的一声,并看到从瓶口冒出了一股“白气”,还看到从瓶口冒出了一些啤酒沫。请用初中物理知识解释这股“白气”是怎样产生的?23.汽车以20m/s的速度匀速行驶,司机发现前方有大山,当汽车经过某处时,司机按响喇叭,经过2s后听到了回声.求:(声音的速度是340m/s)(1)汽车从按喇叭到听到回声汽车行驶了多远?(2)按喇叭时汽车距离大山多远?24.小明站在向悬崖行驶的船上,对着远处的悬崖高喊一声,经过2秒听到回声,若船行驶速度为36km/h,空气中声速是340m/s,问小明高喊时,船离悬崖多远?25.一辆列车匀速前进,当车头距某一隧道口700m处鸣笛,向前行驶40m后司机听到了鸣笛的回声。(1)求列车行驶的速度;(声速按15℃时计算,尝试画图分析)(2)已知列车长200m,隧道长1000m,以此速度继续行驶,求通过隧道的时间。26.小明的父亲是一个运油车司机,他驾驶的运油车长12m(如图所示)。一次,他驾驶运油车以54km/h的速度匀速通过穿山隧道,测得运油车完全通过隧道需要20s。(1)穿山隧道的长度是多少?(2)若运油车在某一路段运行时,先以60km/h的速度运行15min,停车给加油站供油10min,再以72km/h的速度运行20min,则运油车在这一段路段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B解析:BA.教室的高度约为3.5m,故A不符合题意;B.人体的正常体温约为36~37℃,故B符合题意;C.中学生跑步的平均速度约为4m/s,故C不符合题意;D.快速眨眼1次的时间约为1s,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2.C解析:CA.纸的燃点是183℃,酒精点燃的火温度是500℃-600℃,则烛焰的温度高于纸的着火点,故A错误;B.液体沸腾时的特点:虽然继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故B错误;CD.在加热过程中,水和纸锅均吸热;当水沸腾后,水继续吸热但是温度保持沸点不变,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纸的着火点约180℃,水的沸点低于纸的着火点,因此纸锅不会燃烧,故C正确、D错误。故选C。3.C解析:C【分析】解决此题需掌握:物体之间有温度差时会有热传递现象发生,水的凝固点为0℃。﹣8℃的冰块投入密闭隔热盛有0℃水的容器后,热量会由水传递给冰块,水的内能减小,温度下降,水的温度0℃,且继续放热,所以水会结冰,故冰的质量会增大;故选C。4.D解析:DA.由图可知两次实验中水的沸点都为98℃,低于标准大气压下的100℃,说明此时的气压低于标准大气压,故A错误;B.100℃的水蒸气烫伤到人时会发生液化现象,液化要放热,故会比100℃的水烫伤更严重,故B错误;C.水沸腾时形成的大量气泡因为水压强减小的原因,在上升过程中越来越大,故C错误;D.由图可知,加热相同的时间,两次同时达到了98℃,但第二次水温更低,说明第二次水的质量比第一次小,故D正确。故选D。5.B解析:BA.B超发出的是超声波,不是次声波,A错误;B.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用B超查看胎儿的发育情况,这是在传递信息,B正确;C.超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月球与地球之间是真空,所以利用B超不可以测量月球与地球间的距离,C错误;D.准妈妈听不到B超发出的声音,主要是因为它发出的声音频率不在人耳的听觉范围内,不是振幅较小,D错误。故选B。6.D解析:DA.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拨动时振动的频度越快,音调越高,故A错误;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逐渐抽出真空罩内的空气,闹钟发出的铃声逐渐变小,故B错误;C.戴上防噪声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C错误;D.因为超声波具有方向性强的特点,所以汽车的倒车雷达,是利用回声定位工作的,故D正确。故选D。7.B解析:BA.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故A错误;B.隔墙有耳,是因为墙能传播声音,所以在墙外面也能听到墙内的声音,即说明固体能够传声,故B正确;C.长啸一声,山鸣谷应,是指可听声能传播很远,故C错误;D.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这里的高指的是声音的响度大。故D错误。故选B。8.A解析:AA.音调是由物体振动的快慢,即频率决定的,物体振动的频率越快,音调越高,故A正确;B.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B错误;C.打雷时捂住耳朵可以减弱进入耳朵的声音,不能防止雷声的产生,故C错误;D.地震、火山喷发等自然现象都伴有次声波产生,故D正确。故选A。9.D解析:D【详解】A.已知下坡过程中自行车的速度越来越快,所以速度一定是越来越大。此问题没有探究价值,A不符合题意;B.自行车无论如何运动,只要在运动,路程一定是增加的,此问题没有探究价值,B不符合题意;C.自行车下坡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大,压力和路况是一定的,其它影响运动速度的因素不明确。此问题不容易探究,C不符合题意;D.自行车下坡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大,但是不是匀加速还是一般的加速运动,利用刻度尺(测绳)和秒表,测量不同路段(或时间段)的路程和所用时间,就可以得到不同路段(时间段)的速度及全程的平均速度,比较测量结果就能确定速度变化的规律。此问题有探究价值且易于探究,D符合题意。故选D。10.C解析:C利用s-t图象中物体运动的时间、对应的路程根据速度公式可得到速度的大小;根据图线的弯曲情况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详解】AB.由图可知,甲物体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来越大,是一条弯曲图线,所以甲做变速直线运动;乙物体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同,是一条倾斜的直线,所以乙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B不符合题意;C.由图可知,乙物体在5s时,通过的路程为3m,则乙物体的速度故C符合题意;D.由图可知,在5s之前,乙的速度大于甲的速度;5s之后,乙的速度小于甲的速度。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11.D解析:D【详解】A.由图象可知,甲的速度不随时间变化,则甲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由图象可知,乙的速度随时间不断增大,即乙做加速直线运动,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甲、乙的图线在20s末相交,说明甲、乙两物体此时的速度大小相等,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在0﹣20s内甲的速度不变,乙的速度逐渐增大,且20s末时甲、乙速度相同,则可知甲在这段时间内所走的路程比乙大,故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12.A解析:A【详解】A.以天安门为参照物,国旗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是运动的,故A正确;B.以飞机为参照物,国旗的位置没有变化,是静止的,故B错误;C.以国旗为参照物,飞机的位置没有变化,是静止的,故C错误;D.以飞机驾驶员为参照物,飞机的位置没有变化,是静止的,故D错误。故选A。二、填空题13.热胀冷缩右0解析:热胀冷缩右0(1)[1]这是个气体温度计,所以是根据气体的热胀冷缩来测量温度的。(2)[2]将此装置从热水中拿出放到冰水混合物中,瓶内气态温度降低,体积缩小,压强变小,液柱在大气压强作用下向右移动。[3]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所以此处的刻度应标0℃。14.凝华放液化解析:凝华放液化[1][2]“白粉”是固态的,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比较冷的冰棍形成的,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现象叫凝华;该过程放出热量。[3]“白气”是悬浮在空气中的小液滴,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比较冷的冰棍液化形成的,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叫液化。15.水银91吸保持不变103盐水的浓度增大引起沸点升高【分析】考查观察水沸腾实验解析:水银91吸保持不变103盐水的浓度增大引起沸点升高【分析】考查观察水沸腾实验(1)[1]盐水的沸点是103℃,而酒精的沸点是78℃,所以不能用酒精温度计测量水的沸点。水银的沸点357℃高于盐水的沸点,所以可以用水银温度计测量水的沸点。(2)[2]图示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液柱指在90℃上面第1小格上,因此温度计示数为91℃。(3)[3]根据数据进行描点,然后将其连接起来即可,如图所示:(4)[4][5][6]由记录的数据可见,盐水的温度升高到103℃后,就不再变化了,因此此时盐水的沸点是103℃,并且在沸腾过程中吸热,保持这个温度不变。(5)[7]25分钟后,盐水中的水蒸发了很多,盐水浓度升高,沸腾时的温度也会相应升高,因此沸点升高可能与盐水的浓度增大有关。16.次声波4500解析:次声波4500[1]火山爆发、地震、台风等都能产生次声波,这种声波可以绕过较大的障碍物传播的很远,人感觉不到,但有些动物能感觉到;[2]超声波从海面到海底用的时间:根据可知,该处海水的深度:17.固体水玻璃和空气真空解析:固体水玻璃和空气真空(1)[1]一位同学敲击桌子,另一位同学在另一端能够听到声音,说明声音能够在固体中进行传播;(2)[2][3]当在盛水的鱼缸里敲击石块时,外面的同学听到的声音经过了水、玻璃和空气到达人耳,因此是通过水、玻璃和空气传播到耳朵里的;(3)[4]当向外不断地抽气时,闹钟的“嘀嘀声”在逐渐地减弱,由此推理得出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18.音色音调解析:音色音调[1]因为不同人的声带特征不同,所以不同歌手发出声音的音色也不相同,故可以通过音色区分是谁在唱歌;[2]声音的高低指的是音调,故女歌手用高音征服了全场观众和猜评团,高音指的是音调。19.瞬时速度222【详解】1速度计上的速度表示瞬时速度2图甲可知里程数为13561km乙图可知里程数为13601km半小时行驶的路程汽车行驶的速度为解析:瞬时速度22.2【详解】[1]速度计上的速度表示瞬时速度。[2]图甲可知里程数为13561km,乙图可知里程数为13601km,半小时行驶的路程汽车行驶的速度为20.静止的运动的【详解】1空中梯队表演了给战斗机进行空中加油的高超特技时战斗机和加油机同步前进以加油机为参照战斗机是静止的2以地面观众为参照物战斗机离观众越来越远故战斗机是运动的解析:静止的运动的【详解】[1]空中梯队表演了给战斗机进行空中加油的高超特技时,战斗机和加油机同步前进,以加油机为参照,战斗机是静止的。[2]以地面观众为参照物,战斗机离观众越来越远,故战斗机是运动的。三、解答题21.冬天手冷时,用嘴向手上“哈气”,一方面口中吹出的温度较高的水蒸气与温度较低的手之间发生热传递,温度较低的手会吸收热量;另一方面口中吹出的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手时,水蒸气遇冷会液化成小水滴,液化要放热,所以手会感到暖和.【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要用到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和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这两个知识来解答.答:冬天手冷时,用嘴向手上“哈气”,一方面口中吹出的温度较高的水蒸气与温度较低的手之间发生热传递,温度较低的手会吸收热量;另一方面口中吹出的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手时,水蒸气遇冷会液化成小水滴,液化要放热,所以手会感到暖和.【点评】本题考查了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和液化放热特点知识的应用,属于基础题.22.啤酒里的气体对外界做功,内能减少,温度降低,气体中的水蒸气液化产生的许多小水滴悬浮在空中形成了“白气”。【解析】由于是高压封装的啤酒,即瓶内气体压强远大于瓶外的大气压,当用起瓶器打开瓶盖时,瓶内气体迅速膨胀对外做功,瓶内气体的内能转化成空气的机械能,产生气流,使人听到“砰”的一声,同时瓶内气体的温度降低,使瓶内和瓶口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人眼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