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统编版(2019)高一语文必修下册第八单元测试卷
(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1(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我国的农耕文明催生了数以万计的乡村聚落。在自然
和文化的共同约束下,当地居民通过自己的生产、生活方式不断适应和改造着周
边的自然环境,塑造了独特的景观形态和社会关系。这些保留至今由人与自然持
续互动的结果就是乡村遗产,也是研究乡村地区人地关系的重要的“活”文本。
因此,乡村遗产兼具“历史文化遗产地”和“乡村生产生活承载地”的双重特征,
包含了山体、水体、建筑、植被等有形的物质层面,也蕴含了哲学观、生产技术、
生活智慧等一切无形的精神层面。
在遗产保护领域,价值认定是保护的前提。文化遗产的内在价值通常被理解
为历史、审美和科学价值。所以,对乡村遗产的认知与保护首先应以价值为导向。
作为乡村遗产的核心组成部分,乡土建筑是指散落于村镇中、富有地方特色的传
统建筑,除了一般的居民住宅外,还包括与人生活息息相关的祠堂、商铺、作坊、
桥梁等建筑。乡土建筑是乡居文明的物质和精神载体,其建筑形态和建筑装饰等
更为多样复杂,与其周边自然环境的关系更密切,很多乡村地区特别是少数民族
的建筑中包含有非物质文化遗产。因此,在乡村遗产视野下审视乡土建筑的价值
时,不仅要关注建筑本体的价值(其蕴含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包括建筑自身的
历史久远度,与重要事件、人物或文化的关联度,某一地域或民族建筑类型的代
表性,或者艺术审美上的价值),更要研究其背后所体现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
关系。
(摘编自侯实、杜晓帆《乡村遗产
视野下的乡土建筑》)
材料二:
在乡村遗产的保护实践工作中,应尝试在原生土壤中理解、尊重当地居民关
于遗产的种种认知和实践行为,协助他们找到一条可持续的保护道路。
位于福建省永泰县的永泰庄寨与不同家族的迁徙繁衍有关。诸多家族搬迁到
永泰后,开始建造居所。一些家族在营建过程中更注重安全性,逐渐形成了一个
第1页共15页
大家族共有的聚居防御空间。由此可见,永泰庄寨正是“家文化”的社区凝聚力
的外在表现。而面对部分庄寨倒塌损毁等残损现象,所采取的保护手段要重在通
过现代的组织方式,强化庄寨文化遗产价值内涵的传承,增强当地居民对乡土的
归属感和参与感。所以,对庄寨的修缮既是文化遗产的保护行为,也是构建身份
认同的重要手段。
另外,运用文化景观的方法和视角重新认知乡村遗产的价值,注重挖掘人与
自然相处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土地利用模式、景观内涵和文化观念,是近年来乡
村保护的一个重要突破。
对当地居民来说,乡村文化景观是他们悉心培育的结果,蕴含着他们和自然
共处中摸索出的生存智慧与相处模式。在西南地区的一些村落中,可以看到当地
居民对各类自然要素的灵活运用,包括气候、土壤、水体、石材、动植物等,如
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榕江大利村古建筑群、石阡楼上村古建筑群等。与之互
为表里的是敬畏自然、亲近自然的观念,这是他们所秉持的遗产观念,或者说一
种生活态度。
进行乡村遗产保护,我们还需要将它放在城乡关系的视角下进行定位。明清
时期,商业氛围有所改善,江南市镇经济发达,不少乡村集市朝着市镇方向发展。
同样,在现代频繁的城乡往来中,乡村向城镇“破界”的可能性也在增大。
比如位于浙江省兰溪县的诸葛村。历史上,诸葛村村民借由水运条件,在勃
兴的兰溪药业中脱颖而出。中药业、商业和农业的并行,塑造了诸葛村的文化面
貌,城乡间互动更加频繁。从其古建筑与村落格局可见,业态的更新与诸葛村乡
村遗产的成型和发展有着紧密联系。20世纪90年代后,诸葛村逐步走出了一条
旅游利用、文物保护和社区发展的融合之路。2018年,诸葛村带动400余位当地
村民直接从事旅游业,年接待量达60余万人次,旅游年综合收入破亿。通过对家
园的共同维护和旅游产业的开发,诸葛村的集体经济和社区凝聚力得到了较大提
升,既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了解乡土文化的平台,也在这个过程中实现了乡村遗产
价值转化,这在中国众多乡村遗产保护案例中是较为难得的。
(摘编自刘邵远、杜晓帆《乡村遗产:
田野中的家国情怀》)
材料三:
早在20世纪60〜70年代就有过发展的“外源型”和“内源型”争论。最典
型的是联合国第一个发展十年计划(I960〜1970),由于采取“外源型”发展模式,
试图让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大部分地区复制欧美经济发达国家的发展模式,
第2页共15页
其结果是无功而终。到20世纪90年代,内源型发展模式逐渐成为联合国向国际
社会推介的一种新型发展理念。内源型发展模式指的是“基于社会本身的文化特
征和行为结构,来构建自己的发展方式”。内源型发展战略否定了西方发达国家
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的唯一性,否定了只注重经济增长而忽视社会文化发展的模
式。
历史文化资源的积累是一个动态的历史过程,历史文化遗产具有一定的物化
形式与现实载体。在各个村落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当地人民创造了丰富多彩
的历史文化遗产。这些历史文化遗产不单是各个村落独特的文化资本,也是各个
村落内源性的生产要素。进一步挖掘、利用和提升乡村各个方面的历史文化遗产,
使乡村成百上千年积淀下来的“静态”历史文化遗产,转变成为与乡村现代化进
程有机嫁接起来的“活态遗产”和“动态遗产”,成为乡村新的经济增长点。
(摘编自李宇军《用好乡村历史文化遗产》)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乡村遗产是当地居民通过自己的生产、生活方式持续改造周边自然环境
形成的结果。
B.在对乡土建筑进行保护时,应在乡土遗产的视野下重点对其建筑本体价
值进行审视。
C.红河哈尼梯田充分体现了当地居民灵活运用自然要素的智慧,敬畏亲近
自然的理念。
D.诸葛村成为乡村遗产保护的成功案例,根源是发展了集体经济、提升了
社区凝聚力。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关注乡土建筑的本体价值,研究其背后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
体现了以价值为导向的乡村遗产保护理念。
B.永泰庄寨保护过程中强化当地居民乡土的归属感和参与感,给如何找到
一条可持续的乡村遗产保护道路提供了思路。
C.内源型发展模式是以社会本身的文化特征和行为结构为基础的,它的发
展道路不是唯一的,它更注重发展社会文化。
D.深入挖掘乡村历史文化遗产的内源性生产要素,使其由“静态遗产”转
变为“动态遗产”,能够助力乡村经济发展。
3.下列说法中,不能支撑材料三观点的一项是(3分)
()
第3页共15页
A.乡村过去留下的“老房旧俗”在一定程度上成了乡村振兴道路上的包袱,
所以对此必须破旧立新,快刀斩乱麻,放开手脚干。
B.有必要深入挖掘乡村的文化价值,融入生态文化、历史文化、民俗文化
等元素,形成独具特色的文化品牌,实现乡村可持续发展。
C.贵州“千户苗寨”所拥有的民族文化种类丰富,数量众多,具有显著的
竞争优势,近年来逐渐形成了以旅游业为主导的产业集群。
D.传统村落孕育出的乡贤文化具有连接故土、维系乡情的精神纽带作用,
应使其再度成为农村靓丽的文化风景,促进乡村社会进步。
4.简要梳理材料二的行文脉络。(4分)
5.某地规划兴建一座古城,以重现历史繁华,改善旅游生态,提升城市形象。
请结合材料,对这一规划提出一些合理建议。(6分)
(二)现代文阅读H(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雪峰之树
田瑛
想不到,自己会成为一棵树,置身在雪峰山顶。准确地说,这是一棵马尾松,
通过一个简单的认领仪式,彼此互为化身。
一生中去过无数地方,与会、采风或旅游,无非见证一些大同小异的风景。
唯这次与往常不同,湖南雪峰山给了我惊喜,以自然的名义邀我入伙。我不再是
过客,从此作为山的一员或森林的一部分而存在,与万物同生共长。另一个我不
管走到哪里,经历什么人间风雨,也不会忘记自己是一棵树,一棵负有使命的雪
峰之松。
雪峰山是树的王国,它演绎了一棵树的历史。在别处,古树参天也许只是昔
日景观,在这里却是现实。我的记忆深处,始终保留着森林无边的印象。老家在
湘西北的另一处大山,小时候,跟随大人出山去镇上赶场,就要经过一大片林子。
路在密匝匝的树木间蜿蜒,再大的晴天也不见阳光,阴森得可怕。后来,成片的
大树倒下,劈成柴火,制成木料,运出大山。山头秃顶了,并且这一光秃秃的景
象一直向远处延伸。
第4页共15页
雪峰山却是个例外。聚居在此的花瑶人视树为神,每年举行祭树神仪式,在
族人心里播撒一颗敬畏的种子。尤其对于初临现场的孩童,其灵魂洗礼不言而喻。
当他们面朝山林而跪,懵懂的心智便从那一刻开启,想象着自己是林中的一棵大
树并照此生长,将来就像树一样顶天立地了。捍卫山林是每个人的职责,他们不
甘落后,手持拿得动的家伙冲在前面,成功阻止了砍伐,保住了森林。
雪峰山堪称人树合一之地。人即树,树即人,树在人的敬仰中默默生长,又
荫庇人世代繁衍。树是不会辜负人类的,它给予的滋养始终如一,既给了瑶寨一
片遮天绿荫,又使雪峰山的一片肺叶保存完好。
如果时光倒回至更早的年头,雪峰山的树和子民既承受过深重国难,又为国
争得了举世荣光。在著名的湘西会战中,侵华日军的铁蹄止步于雪峰山,受降纪
念坊就在不远处的芷江城。当时战事惨烈,弹坑遍地,无数棵大树被炮火拦腰折
断,但它们像顽强的雪峰山人一样没有倒下,残存的主干依然挺立,春来又发新
枝,还原为一片新的密林。
沅水滔滔。这支由雪峰山脉的飞瀑、流泉汇聚而成的水系,流经之处,人杰
地灵。无论土生土长者还是外来者,只要接上雪峰山的气,都将成长为参天大树。
2000多年前,屈原在观摩学习沅水流域大型巫、道祭祀的基础上,创作了《九歌》。
千年之后,唐代诗人王昌龄被谪龙标尉,在雪峰山西麓的黔城创建龙标书院。又
过千年,“睁眼看世界”的先驱、近代思想家魏源在雪峰山主峰白马山麓的腹地
——隆回县司马前镇诞生。还有一位从雪峰山走出的出版家舒新城,主编《辞海》,
影响深远。
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雪峰山下出现了一块实验田,它的主人便是“杂交水
稻之父”袁隆平。如今,已经九旬高龄的他,为圆粮食更加高产之梦,依然奔波
在田间和世界各地。
我们则是后来者,是来共赴一个“与树结缘”的约会。本是一群书生,却硬
要给雪峰山添一抹翠色,营造一片别样的文学之林。大家齐聚于雪峰山,几乎在
同一时刻彻底改变了身份,各自成了一棵树。我们这些长期蜗居都市的文弱书生,
现在一概“枝干虬扎”,若再回到书斋伏案写作,笔力便具有了从未有过的坚硬
与苍劲,那定然是树神附体所致。
诸多树种,主人偏偏挑选了马尾松给我们认领。这恰好是我最熟悉的树种,
熟悉到一眼能认出它来,与我比肩齐高,分明就是我儿时的一个伙伴。马尾松又
叫枫树,用途广泛,它几乎贯穿了我的童年,童年的全部快乐与辛酸都和它分不
开。每次钻进桃树林,必有所求,也必有所获。我曾爬上数丈高的树巅,斫下枯
第5页共15页
丫作柴火;在秋菌生长的季节,一大清早背着背笼去捡菌子,那是一家人上好的
食材。桃菌难以人工培植,所以稀有珍贵也在情理之中。桃树还注定了我与音乐
的某种缘分,最早接触或者说最喜欢的乐器是二胡,但那时的家境决定我不可能
花钱购买,只能动手自制,其松香便是取自桃树膏脂。二胡一旦拉响,隐约能听
到松涛合鸣。对于山民来说,桃树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够燃烧照明。将溢满松脂的
树死劈开,肢解成碎块,当地人叫秋膏油。在没有电甚至缺少煤油的年代,松明
便是照亮山寨夜晚的唯一灯具、火炬,又或光明的源泉。
然而,这一切已成过往。昔日的故乡少年一旦走出,再难找到回家的路。曾
经长满马尾松的地方早就物是人非,那个在此留下辛酸与快乐的人也近垂暮,他
和马尾松的故事将以另一种版本展开。雪峰山收留了他,他就是我,还有我们。
不仅仅是我们,我们只是这片文学林的拓荒者,雪峰山期待着更多人加入,相信
一定会有真正蔚然成林的那一天……
(摘编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0年6月15日,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来雪峰山参加了一个“与树结缘”的活动,认领了一棵马尾松,由
此生发出诸多感慨,这是本文创作的缘起。
B.认领雪峰山之树后,作者说自己也成了一棵树,非常生动地传达出作者
对于树木、对于大自然的敬重和亲近感。
C.聚居于雪峰山的花瑶人视树为神,貌似落后的行为中恰恰体现了敬畏自
然、保护环境、建设生态文明的现代先进理念。
D.在惨烈的湘西会战中,无数棵大树被炮火摧折,但主干依然挺立,春来
又发新枝,象征了顽强不屈的中华民族精神。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想不到,自己会成为一棵树,置身在雪峰山顶。”文章起笔巧妙,既
点明文章的题目,又形成一定的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B.“我们这些长期蜗居都市的文弱书生,现在一概‘枝干虬扎'”运用借
代,形象地赞美了雪峰山给予“我们”创作上的坚硬和苍劲。
C.”他和马尾松的故事将以另一种版本展开”中的“版本”本是图书出版
专用词,作者将其用于人和树的故事,非常新奇,也非常贴切。
D.“雪峰山收留了他,他就是我”中的“他”和“我”在两种人称之间自
然切换,体现了作者审视过去和立足现在两种不同的视角。
第6页共15页
8.文中有两处写到“我”童年的经历,分别有什么作用?(4分)
9.分析概括文章以“雪峰之树”为标题的用意。(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阎毗,榆林盛乐人也。毗七岁,袭田石保县公,邑千户。及长,仪貌矜严,
颇好经史。受《汉书》于萧该,略通大旨。能篆书,工草隶,尤善画,为当时之
妙。周武帝见而悦之,命尚清都公主。高祖受禅,以技艺侍东宫,数以雕丽之物
取悦于皇太子,由是甚见亲待,每称之于上。寻拜车骑,宿卫东宫。上尝遣高颍
大阅于龙台泽,诸军部伍多不齐整,唯毗一军,法制肃然。颍言之于上,特蒙赐
帛。俄兼太子宗卫率长史,寻加上仪同。太子服玩之物,多毗所为。及太子废,
毗坐杖一百,与妻子俱配为官奴婢。炀帝嗣位,盛修军器,以毗性巧,谙练旧事,
诏典其职。寻授朝请郎。毗立议,辇辂车舆,多所增损。帝尝大备法驾,嫌属车
太多,顾谓毗日:“开皇之日属车十有二乘于事亦得今八十一乘以牛驾车不足以
益文物朕欲减之从何为可?”毗对曰:“此起于秦,遂为后式。开皇平陈,因以
为法。"帝曰:“何用秦法乎?大驾宜三十六,法驾宜用十二,小驾除之。''毗
研精故事,皆此类也。长城之役,毗总其事。及帝有事惇净,诏毗营立坛场。寻
转殿内丞,从幸张掖郡。高昌王朝于行所,诏毗持节迎劳,遂将护入东都。将兴
辽东之役,自洛口开渠,达于涿郡,以通通涉。毗督其役。及征辽东,以本官领
武贲郎将,典宿卫。时众军围辽东城,帝令毗诣城下宣谕,贼弓弩乱发,所乘马
中流矢,毗颜色不变,辞气扬抑,卒事而去。后复从帝征辽东,兵部侍郎斛斯政
奔辽东,帝令毗率骑二千追之,不及。从至高阳,暴卒,时年五十。帝甚悼惜之,
赠殿内监。
(节选自《隋书・阎毗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皇之日/属车十有二/乘于事亦得/今八十一乘/以牛驾车/不足以益文物/
朕欲减之/从何为可
B.开皇之日/属车十有二乘/于事亦得/今八十一乘/以牛驾/车不足以益文物/
第7页共15页
朕欲减之/从何为可
C.开皇之日/属车十有二乘/于事亦得/今八十一/乘以牛驾车/不足以益文物/
朕欲减之/从何为可
D.开皇之日/属车十有二乘/于事亦得/今八十一乘/以牛驾车/不足以益文物/
朕欲减之/从何为可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爵,又称封爵、世爵,专指古代君主对贵戚的封赐,在周代有公、侯、
伯、子、男五爵。
B.恒岳,即恒山,与泰山、衡山、华山、嵩山并称“五岳”,传说为群神
所居之地,历代帝王多前往祭祀。
C.节,指符节,古代朝廷派遣使者、传达命令或征调兵将时用作凭证的东
西,用竹、木、铜等制成。
D.运漕,古代指将所征粮食押送至京师或其他指定地点的运输,主要是水
运,间或有部分陆运。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阎毗尊崇祖制,注重礼仪教化。他仔细研究历朝典章制度,建议对帝王
的车、轿及仪仗等立规,但因违背皇上裁减天子车驾的意愿而被否决。
B.阎毗治军有方,法令制度严明。皇上曾经派高颍在龙台泽举行盛大阅兵,
各军队伍多不整齐,只有他统率的军队纪律严明,他因此受到皇上的赏赐。
C.阎毗博学多才,技艺出类拔萃。他喜欢经史典籍,曾向萧该学习《汉书》,
篆、草、隶皆通,尤其擅长绘画,深得周武帝赏识,被选为清都公主的驸马。
D.阎毗性情沉静,临危镇定自若。征战辽东时,他奉皇上诏令到城下宣读
谕旨,虽然所乘坐的马被敌人射中,但是他面不改色,语气高低有节奏。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数以雕丽之物取悦于皇太子,由是甚见亲待,每称之于上。
(2)此起于秦,遂为后式。开皇平陈,因以为法。
14.被贬为奴婢的阎毗,因何重新得到任用?请简要说明。(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5〜16题。
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宋]晏几道
第8页共15页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革①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注】①小苹:作者友人家的歌女。
15.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阕开篇两句实写居处的冷落寂寥,隐喻往昔欢娱的消逝难见。
B.下阕“琵琶”一句,既写出歌女演奏技艺高超,也写出两人心意相通。
C.结尾两句与首句相应,传达出眼前明月依然、人事情怀依旧之意。
D.整首词以境界会意,词尽而意未尽,蕴藉含蓄,感情深挚。
16.词中“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两句是如何表达无尽愁情的?请结合
全词加以赏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六国论》中表现列国先人艰苦开辟疆土的句子是:
(2)杜牧在《阿房宫赋》用排比句渲染阿房宫繁华奢靡,与老百姓的劳作吃穿
做对比,其中描写“乐声之多与市井言语对比”的句子是:,
(3)王维《使至塞上》中“,"两句,运
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表现了诗人远征塞外的情景。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伊犁河,自东向西流淌,是伊犁的母亲河。天山终年积雪融化的雪水,使得
伊犁河水清澈见底,成就了河畔的旖旎风光。暮春初夏,是伊犁河畔最美的季节。
那河水中的朵朵白云、幢幢楼房,那河边随风飘荡的杨柳、五颜六色的花朵,还
有那随着水波缓缓而动的水草,在明净的流水中,构成一幅幅秀美的画卷。
航班晚点,与朋友简单会面后,来到伊犁河畔,已是暮色降临。也许是为了
等待远方的客人,晚霞依依不舍,把河面映成一半是晶莹、①的河。a
第9页共15页
道附近的攻瑰花,在霞光中显得分外妖娩。.红的、粉红的、、紫的J黄的,二爱耒
向着霞光微笑。轻风中那淡淡的芳香,沁人心脾,花香醉人,人醉花中。河畔一
人多高的芦苇,掩不住岸边的路灯,河水中一道道长长的光,把河水照得明晃晃
的。暮色苍茫中,河面中不时跃出一朵朵小花,该是那调皮的鱼儿,在水中玩耍。
沿着河畔的栈道,我缓缓地走着,带着丝丝清凉的风,吹着我的脸颊,感觉
分外的惬意。当内陆已是午夜时分,伊犁河畔,②O远处的天山犹如一
位披着细纱的少女,隐约地展现着婀娜的身姿...
18.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3分)()
A.对比、借代、拟人B.对比、借代、夸张
C.排比、比喻、夸张D.排比、比喻、拟人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向着霞光微笑的,红的、粉红的、紫
的、黄的玫瑰花一朵朵生在栈道附近,在霞光中显得分外妖娇。”从语义上看二
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更符合逻辑,为什么?(4分)
20.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
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4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下面文段有四处语病,指出其序号并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4
分)
①据民政部统计,2019年,我国自然村的数量比2002年减少了一倍。②平
均一天时间消失的自然村大概就有几百个左右。③根据这些数据表明,如果不加
强对自然村的保护,我们将面临失去文化根基的危险。④村落消失了,儿时的山
丘被推平了,小桥流水人家不复存在了,乡愁又能寄托于何处呢?⑤我们呼吁保
护传统村落,并不是主张人们还生活在那种穷苦中,而是最大程度改善“留守者”
生活品质的合理诉求。⑥从“精准扶贫”到“乡村振兴”,人们看到了农村焕发
全新生机的可能性。
第10页共15页
22.二十国集团峰会又称G20,它是一个国际经济合作论坛。3月26日,二
十国集团就新冠肺炎疫情专门举行峰会。有评论家认为,这次特别峰会将见证一
个历史性的时刻,必将载入史册。请从下面的会议记录中概括出这个历史性时刻
应该记录的三个方面。(5分)
目前,新冠肺炎在海外确诊病例超过38万,仅25日就新增了4万4千多人,
扩展之势极为凶猛,谁都无法独善其身。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倡导者中国完完全全
成了此次全球抗疫的中流砥柱:中国抗疫经验、中国医疗技术、中国抗疫资源、
中国力量动员、中国爱心援助表现得坦诚、给力。此次峰会,是史上首次以网络
视频方式举行的峰会,说明网络空间已经成为人类社会生产生活的新空间,成了
亿万网民的精神家园。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1)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2)你现在的气质里,藏着你走过的路,读过的书。——电影《卡萨布兰卡》
(3)路,就是书。——余秋雨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
个字。
第11页共15页
参考解析
1.【答案】c
【解析】A.结合材料一内容,不能漏掉“不断适应”。B.“重点”错,原
文材料一为“不仅要关注建筑本体的价值……更要研究其背后所体现的人与自
然、人与社会的关系”。D.“根源是发展了集体经济、提升了社区凝聚力”错,
由材料二可知,诸葛村的成功是因为“既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了解乡土文化的平台,
也在这个过程中实现了乡村遗产价值转化”。
2.【答案】C
【解析】“更注重发展社会文化”错,材料三中认为内源型发展战略''否定
了只注重经济增长而忽视社会文化发展的模式”,没有“更注重发展社会文化”
之意。
3.【答案】A
【解析】与原文观点相悖。材料三的主要观点是:要重视社会文化发展,挖
掘利用乡村历史文化遗产,促进乡村社会进步。
4.【答案】①首先提出观点:在原生土壤中理解、尊重当地居民关于遗产的
认知和实践,协助他们找到可持续的保护道路。②然后分别从三个角度展开论述:
增强当地居民的乡土归属感和参与感;运用文化景观的方法和视角重新认知乡村
遗产的价值,挖掘人与自然相处的经验;在城乡关系的视角下定位乡村遗产,实
现其价值的转化。
5•【答案】①古城应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体现当地居民长期形成的人与自
然、人与社会的关系。②进行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征求当地居民的建议。③
古城要走出一条旅游、文化、经济和城市建设相融合的道路,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6.【答案】C
【解析】不能说视树为神体现了“建设生态文明的现代先进理念”。
7.【答案】B
【解析】“借代”错,应是“比喻”。
8.【答案】①第一处写“我”的老家由当年的树木茂密变为后来的山头秃顶,
反衬雪峰山古树参天的景象,赞扬了花瑶人保护自然环境的美好行为。②第二处
写儿时的“我”与马尾松的不解之缘和诸多往事,正衬今天的“我”与雪峰山马
尾松的新缘分,为突出作者对美好未来的期许做好铺垫。(意思对即可)
第12页共15页
9•【答案】①概括文章基本内容。雪峰之树是全文的核心意象,文章的所有
内容都是写雪峰之树或与雪峰之树密切相关的人、事。②构成文章行文线索。文
章从雪峰之树起笔,用雪峰之树结篇,中间内容也都围绕雪峰之树展开,全文的
线索明晰,结构圆满。③形象揭示文章主旨。在文中,雪峰之树既是自然的树.,
更是民族文化、民族力量和民族精神的象征。(意思对即可)
10.【答案】D
11.【答案】A
【解析】“专指古代君主对贵戚的封赐”错误,古代君主对爵位的封赐不仅
包括贵戚,还有功臣。
12.【答案】A
【解析】“违背皇上裁减天子车驾的意愿而被否决”错误,从原文中的“帝
尝大备法驾,嫌属车太多”可以看出,皇上的意愿是大力装备天子车驾,裁减侍
从车辆。
13(1)【答案】多次拿奇巧华丽的物品向皇太子讨取欢心,因此很受皇太子
亲近优待,(皇太子)经常在皇上面前称赞他。
13(2)【答案】这种制度源于秦朝,于是成为后世的准则。开皇年间平定陈,
于是就把它作为准则。
14.【答案】炀帝继位,大力整治军用器具,阎毗性情灵巧且熟悉以前的典章
制度,因此重新得到任用。
【参考译文】
阎毗,是榆林盛乐人。阎毗七岁时,继承爵位石保县公,封邑一千户。等到
长大,阎毗外表庄重严肃,很喜欢经史典籍。向萧该学习《汉书》,大致通晓《汉
书》的主要意思。(阎毗)能写篆书,擅长草书、隶书,尤其擅长绘画,是当时的
妙手。周武帝见到阎毗就很喜欢他,命他娶清都公主为妻。高祖接受禅让,(阎毗)
凭借才艺侍候皇太子,多次拿奇巧华丽的物品向皇太子讨取欢心,因此很受皇太
子亲近优待,(皇太子)经常在皇上面前称赞他。不久担任车骑一职,担任太子的
警卫。皇上曾经派高频在龙台泽举行盛大阅兵,各军队伍大多不整齐,只有阎毗
这一路军队,法令制度严明。高颍把这件事告诉了皇上,(阎毗)特别受到丝帛的
赏赐。不久(阎毗)兼任太子宗卫率长史,后又升任上仪同。太子的服饰器用玩好
之物,多是阎毗置办的。等到太子被废黜,阎毗获罪,受一百棍杖刑,和妻子儿
女都被发配为官府的奴婢。炀帝继位,大力整治军用器具,因为阎毗性情灵巧,
熟悉以前的典章制度,下令让他掌管这一事务。不久授任朝请郎。阎毗建议,帝
第13页共15页
王的车辇、车轿,多应增加或减少。皇上曾经大力装备天子车驾,嫌侍从的车辆
太多,回头对阎毗说:“开皇时期,出行的侍从车是十二辆,事情也就办了。现
在侍从车八十一辆,用牛拉车,不能增加车服、旌旗、仪仗等。我想减少它,依
据什么才能行呢?”阎毗回答说:“这种制度源于秦朝,于是成为后世的准则。
开皇年间平定陈,于是就把它作为准则。”皇上说:“哪里用得上秦朝的制度呢?
大驾适合用三十六辆,法驾适合用十二辆,小驾去掉它不用。”阎毗仔细研究过
去的典章制度,都是这样的。长城的劳役,阎毗总管事务。等到皇上在恒山祭祀,
下诏命阎毗建造举行祭祀大典的坛场。不久(阎毗)改任殿内丞,跟从皇上到张掖
郡。高昌王在皇上巡行之地朝拜,皇上下令让阎毗拿着符节迎接慰劳,就准备护
送他们进入东都。(皇上)准备发动辽东战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