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大学试题(社会学)-社会学通论历年考试高频考点试题附带答案_第1页
2024年大学试题(社会学)-社会学通论历年考试高频考点试题附带答案_第2页
2024年大学试题(社会学)-社会学通论历年考试高频考点试题附带答案_第3页
2024年大学试题(社会学)-社会学通论历年考试高频考点试题附带答案_第4页
2024年大学试题(社会学)-社会学通论历年考试高频考点试题附带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大学试题(社会学)-社会学通论历年考试高频考点试题附带答案(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第1卷一.参考题库(共25题)1.抚养系数2.对贫穷的定义更具有操作性和描素述性的解释是()A、经济学定义B、政治学定义C、社会文化的定义D、环境学定义3.婚姻挤压4.分析我国目前人口性别比失调的原因。5.()人口指人口总体中未达到劳动年龄或超过劳动年龄的人口。6.社会组织的构成要素有()。A、通过一定手续加入的成员B、确定的目标C、规范性的章程D、权威的领导体系E、物质基础7.社会分化8.可持续发展9.有一个人的身高实际为175厘米,经同一测高仪器反复测量都是176公分,这说明()。A、测量工具和结果有信度,但无效度B、测量工具和结果有效度,但无信度C、测量工具和结果既有信度,又有效度D、测量工具和结果既无信度,又无效度10.关于设计问卷的注意事项,下列说法哪些是正确的:()A、选项之间要有互斥性B、一事一问,避免双重含义C、提问的语句要简短易懂,一目了然D、提问不应带有倾向性,否则容易造成误导E、不要直接提敏感问题11.通过个人后天的努力而获得的角色称为:()A、自致角色B、先赋角色C、规定角色D、理想角色12.劳动适龄人口13.人口转变14.下列属于人力资源质量的自然属性的是()A、思想素质B、身体素质C、文化科学素质D、劳动技能素质15.刑法这一社会控制方式属于()A、正式控制B、制度化控制C、外在控制D、消极性控制E、法律控制1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按照M-韦伯的社会分层标准而划分出的最基本和可测量的阶层指标是()。A、职业B、婚姻状况C、文化水平D、收入状况17.理想角色与实际角色之间的差别称为()。18.按城市规模划分,城市可以分为()。A、特大城市B、大城市C、中等城市D、小城市E、城镇19.认为发展中国家长期陷于贫穷是由于一连串的恶性循环造成的,属于下列那种理论。()A、贫穷的恶性循环论B、贫穷文化论C、社会环境剥夺论D、资源匮乏论20.逆城镇化出现的原因21.从研究总体中抽取部分对象进行调查,并用样本资料去推论总体的调查方法是:()A、全面调查B、典型调查C、抽样调查D、个案调查22.社会交往23.物质文化比精神文化重要。24.集体行为的特征是:()、()、()。25.通常社会调查的主要类型有普遍调查、典型调查、个案调查和()。A、经常性调查B、一次性调查C、抽样调查D、问卷调查第2卷一.参考题库(共25题)1.社区的构成包括:()A、以一定的社会关系为基础组织起来的人群B、共同的社会生活C、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D、一定的地域界限E、社区文化2.谁提出了社会学研究方法的“理想类型”和“价值中立”的主张:()A、帕森斯B、斯宾塞C、迪尔凯姆D、马克思·韦伯3.“社区”一词由德国的社会学家()最先使用的。4.分析中国人口转变的特点和原因。5.我国组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表现为:()、()、()、()。6.人类社会与动物社会的本质区别是()。A、语言B、思维C、劳动D、直立行走7.人口迁移变动8.再生产存活比9.“后工业社会”论是由谁提出的。()A、贝尔B、弗兰克C、奈斯比特D、达伦道夫10.人口11.反映人口素质的三大指标12.绝对贫困13.认为信息的生产、分配,信息的处理和应用是未来社会的特征,并将对社会结构、社会生产和人们的社会关系产生重大影响。这是下列哪种理论()A、社会趋同论B、依附理论C、信息社会论D、世界体系理论14.两种生产即物质资料的生产和人类自身的生产(人口再生产)15.试述当代国际人口迁移的结构性特征。16.社会需要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17.统计分组的原则有四个,分别是()、()、一致性和层次性。18.提出社会分层三个标准的是()A、迪尔凯姆B、帕森斯C、韦伯D、吴文藻19.习俗与道德、道德与法律的区别。20.提出社会分层三个标准的是哪个社会学家。()A、迪尔凯姆B、帕森斯C、韦伯D、吴文藻21.试述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谈谈应该如何应对老龄化挑战?22.按人口迁移的()划分,可分为自愿性迁移和强制性迁移。23.生活质量指数概念24.婚姻状况一般分为已婚、()、()、未婚等4种状态。25.社会制度的功能。第3卷一.参考题库(共25题)1.下列不属于精神文化的是:()A、交通工具B、风俗习惯C、宗教D、社会制度2.人口的增长对社会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表现为().A、始终起着决定性作用B、有时起着决定性作用C、始终起着促进或延缓作用D、有时起着促进或延缓作用3.被称为“社会达尔文主义者”的社会学学者是:()A、斯宾塞B、迪尔凯姆C、马克思•韦伯D、帕森斯4.从贫困人口的成因上可以把贫困人口分为()。A、根本性贫困人口B、制度性贫困人口C、区域性贫困人口D、阶层性贫困人口5.人口变动6.资源7.试述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理论8.人口红利9.“镜中自我”是谁提出来的。()A、米德B、库利C、布卢默D、托马斯10.人口规律11.社会控制的功能。12.社会控制的目的是使人们遵从()。A、社会制度B、法律C、社会行为规范D、政府13.在许多发达国家,出现了大城市居民向小城镇或农村迁移的过程,这种现象叫做()A、郊区化B、城乡融合C、逆城市化D、过度城市化14.有人借改革,假公济私,有所谓“你有政策,我有对策”,这种现象称为()。A、制度化优先B、制度化冲突C、制度化逃避D、制度化建设15.人口调查的作用有哪些?16.试述城乡关系的发展及我国城乡协调发展的道路。17.人口经济密度18.职位升迁属于社会流动中的()。A、水平流动B、垂直流动C、代内流动D、代际流动19.联合家庭20.下列关于社会舆论的社会控制作用,说法错误的是:()A、社会舆论可分为民间舆论和权力者制造的舆论B、社会舆论的社会控制作用总是积极的C、社会舆论对人们的言行具有一定的约束和控制作用D、社会舆论只有在顾忌舆论的人群中才能发挥作用21.()是初级群体的最重要的特征之一。22.社会流动按照流动方向划分,可以分为()A、个人流动B、家庭流动C、群体流动D、向上流动E、向下流动23.家庭的功能有哪些?24.老少比25.我国现代化战略的确定依据是()的需要。第1卷参考答案一.参考题库1.参考答案: 指用百分数表示的非劳动适龄人口数(消费人口数)与劳动适龄人口数之比。2.参考答案:A3.参考答案: 指在适婚年龄的男女两性同期群中出现的数量不平衡现象,表现为男性相对不足或女性相对不足现象。4.参考答案: (1)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农耕社会里,中国逐步形成了“重男轻女”、“多子多福”、“养儿防老”,靠男性“传宗接代”、“祭祖送终”的传统生育文化。这种传统文化影响深远,至今在很多地方还根深蒂固,是偏好生育男孩的社会文化根源。 (2)受经济基础的制约。生产力落后,生产和生活主要还是靠体力劳动,同时,农村的社会养老保障体制尚不健全,农民有后顾之忧,这些是产生“男孩偏好”的经济基础。 (3)生育政策的导向。“夫妻只有独生女的”可以生育第二胎,这往往成为玉玲夫妇生男孩的唯一合法机会,在客观上造成了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失衡。 (4)社会性别的不平等。女性在受教育等许多方面与男性存在一定差距,这也使人们的生育意愿倾向男孩。 (5)科技手段的滥用是比例失调的直接原因。5.参考答案:非劳动适龄6.参考答案:A,B,C,D,E7.参考答案: 是指社会中的个人或群体之间产生的,被社会认可了的区别.最主要的,起作用的分化是社会经济领域内的分化.8.参考答案: 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9.参考答案:A10.参考答案:A,B,C,D,E11.参考答案:A12.参考答案: 劳动适龄人口指人口总体中处在适合于劳动年龄段内的人口。13.参考答案: 是指在不同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条件下,以人口出生、死亡、自然增长的不同状态为标志的自低级向高级转变的过程。14.参考答案:B15.参考答案:A,C,D16.参考答案:C17.参考答案:角色距离18.参考答案:A,B,C,D,E19.参考答案:A20.参考答案: (1)生产力高度发达,城乡之间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两方面已没有实质性差异 (2)第三产业在经济活动中占据绝对优势,其生产特点和生产布局条件与前一阶段占主导地位的第二产业有很大差别,生产发展对人口集中的需求度大大减小 (3)信息产业和高速交通的大发展,显著缩小了空间距离,特殊地理区位和集聚效应的意义有所降低(4)人们开始追求更高的环境质量和生活质量 (5)老龄化社会的来临对人口分布的影响21.参考答案:D22.参考答案: 是指个人与个人、个人与团体、团体与团体之间为了满足某种需要而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活动与活动。社会交往也称社会相互作用或社会互动23.参考答案:错误24.参考答案:非组织性;突发性;反常性25.参考答案:C第2卷参考答案一.参考题库1.参考答案:A,B,C,D,E2.参考答案:D3.参考答案:滕尼斯4.参考答案: 1、中国人口转变的速度过 中国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人口转变,比西方国家迟了50-100年。中国的人口转变是从死亡率的下降开始的。 2、经济发展和社会政策共同作用人口转变5.参考答案:家长制管理较为普遍;行政因素干预管理;重人性;轻规则6.参考答案:C7.参考答案: 指人口在地域空间上的移动,包括永久性和暂时以变更居住地为标志的移动。8.参考答案: 是指净人口再生产率与粗人口再生产率之比。9.参考答案:A10.参考答案: 指生活在特定社会制度、特定地域,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人的总称,是一个社会各种文化、经济和政治活动的基础。11.参考答案: 人口的文化程度、人口的身体素质、人口的道德素质。12.参考答案: 是指缺少基本的生活必需品。13.参考答案:C14.参考答案: 物质资料生产是人来改造自然,征服自然创造财富的生产活动,它通过劳动加工使自然界原有的物品适于人类需求;人类自身生产是人类为了世代延续即为了自身的增殖或种族的繁衍所进行的生产,是原有人口生命的生产和新一代人口生命生产的统一。15.参考答案: 一,当代国际人口迁移存在明显的地区性结构特征,表现为发展中国家促进人口迁出的力量和发达国家吸引人口迁入的力量形成了全球人口迁移流向的总体结构。 二,在经济一体化的影响下,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二元世界经济发展的格局决定了国际人口迁移的原因具有明显的经济性结构特征。 三,当代国际人口迁移具有政治性结构特征。 四,难民和非法移民人口增加。 五,女性移民人口开始有增多的趋势 六,高素质移民在增加16.参考答案:社会需要在社会生活中处于非常关键的位置,表现在:(1)需要是人的行为动力。人的行为追求一定的目的,包括物质利益、成长条件、社会关系和精神食粮,这些目的构成人们行为的动力,构成人们向自然和社会进取的、积极的动力源泉。(2)社会需要是人们社会关系构成的基础。(3)社会需要与人的劳动、实践相结合,相辅相成,推动着社会的发展。17.参考答案:互斥性;穷尽性18.参考答案:C19.参考答案: 习俗与道德的区别: A、约束力不同。 B、义务感不同。道德与法律的区别:道德与法律在产生的时间,形成的方式上都有不同。 具体在于: A、二者作用的范围不同。 B、二才的支持力量不同。法律是靠强制力支持,而道德是靠社会舆论的支持。 C、二者作用的性质和控制的强度不同。20.参考答案:C21.参考答案: 人口老龄化的特点 A、度量指标为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它所反映的是老年人口数量的变化相应于总人口数量变化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实际上反映了总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 B、人口老龄化反映的是人口变化过程,必须从动态角度去考察。22.参考答案:意愿23.参考答案: 指的是人们综合生活状况的优劣程度,是一个综合性的评价指标。24.参考答案:离婚;丧偶25.参考答案: 第一,满足人类社会生活的需要。 第二,提供社会化和社会选择机制。 第三,对社会起整合作用。 第四,传递社会文化,促进社会发展。第3卷参考答案一.参考题库1.参考答案:A2.参考答案:D3.参考答案:A4.参考答案:C,D5.参考答案: 人口状况受社会、经济、人口自身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发生变动。 人口变动可分为自然变动、迁移变动和社会变动,它们分别反映人口变动过程的不同侧面。6.参考答案: 特别是自然资源,是指一定时间、地点的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和条件。7.参考答案: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的产生是由于社会剩余产品的出现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的建立而出的现。马克思主义揭示了阶级的本质就是剥削,阶级必然随私有制的消灭而消灭。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集团,由于他们在一定的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其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8.参考答案: 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力年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整个国家的经济成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局面。9.参考答案:B10.参考答案: 指人口变动与发展过程内在的本质的联系,以及由这些内在联系决定的必然趋势。11.参考答案: 第一,维护社会秩序。为了社会的稳定,统治者或社会利益代表对某些不能实践行为规范的人们实行控制。 第二,维护正常生活。人们总是希望在有秩序的社会里生活,社会控制是保护社会有序的条件。没有一定强度的社会控制,正常的秩序无法保证,人们平静的生活就不能实现。 第三,促进社会发展。社会的发展形式有二:一种是急剧变化,通过暴力来打破旧社会,创立新社会。另一种是在正常秩序下逐步发展。社会发展的目的是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但有时人们在追求自我实现中,不可避免地他人发生矛盾,因而社会控制就会把这种矛盾控制在社会允许的范围内。此外,也不能忽视社会控制的消极作用,因为严厉的社会控制会激化矛盾。12.参考答案:C13.参考答案:C14.参考答案:C15.参考答案: (1)人口调查是认识人口现状的重要途径 (2)人口调查是实施人口科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3)人口调查是人口统计工作的重要前提 (4)人口调查是人口学研究和人口学科产生和发展的基础16.参考答案: 城乡关系的发展大体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城乡分化,在远古时代,只有农村而无城市,随生产发展,剩余产品的出现,城市才逐步从农村分化出来。 第二阶段,城乡对立。即城市统治阶级在经济上剥削,政治上压迫农村,造成农村与城市的尖锐对立。 第三阶段,城乡差别。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城市成为地区经济、政治、文化中心,使城乡居民在经济收入,物质生活水平,文化教育程度等方面均高于农村,出现城乡差别。 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