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与教材教学研究》课件 6小数的加减乘除运算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1/04/1C/wKhkGWW8hHGAWLMZAADokrLY5PY859.jpg)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与教材教学研究》课件 6小数的加减乘除运算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1/04/1C/wKhkGWW8hHGAWLMZAADokrLY5PY8592.jpg)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与教材教学研究》课件 6小数的加减乘除运算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1/04/1C/wKhkGWW8hHGAWLMZAADokrLY5PY8593.jpg)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与教材教学研究》课件 6小数的加减乘除运算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1/04/1C/wKhkGWW8hHGAWLMZAADokrLY5PY8594.jpg)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与教材教学研究》课件 6小数的加减乘除运算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1/04/1C/wKhkGWW8hHGAWLMZAADokrLY5PY859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数与代数领域“数量关系”——小数的加减乘除运算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与教材教学研究(一)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二)小数的乘法(三)小数的除法课程内容:小数的加减乘除小数的加减乘除运算内容分析(一)小数的加法和减法1.课标要求《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第二学段“学段目标”中提出,能进行简单的小数加减运算,理解运算律,形成数感、运算能力和初步的推理意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第二学段“课程内容”中提出,会一位小数的加减法,逐步形成数感、运算能力和初步的推理意识。小数的加减乘除运算内容分析2.教材分析在人类生产和生活中,诸多问题的解决离不开小数加、减法。它是数的运算中不可缺少的内容,是形成良好的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习“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之前,学生在数的认识方面进一步学习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学生在数的运算方面已经掌握了整数加减法的竖式计算方法,整数的四则运算,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减法的性质及其简便运算,以及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的学习会为今后学习小数乘除法的竖式计算,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等知识奠定重要基础。“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具体学习的内容有:小数加法和减法、混合运算以及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四年级下第六单元小数的加减乘除运算内容分析2.教材分析(1)小数的加减法在例1、例2和例3中分别提供了用小数表示的相关图书的价格,然后结合现实情景与具体数量来研究小数的加减运算。在做一做及练习题中,也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数学现实出发,编排了相关的小数加减计算活动,如商品的价格、学生的体重、体育竞赛的成绩等。这样编排,既突出了小数加减法这部分知识编排的连贯性与整体性,也使枯燥的小数计算变得生动活泼,使学生体验感受到小数加减计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促进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形成。教材把小数加减法编排在同一例题中,便于集中研究算理,让学生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如,例1是教学位数相同的小数加、减法的竖式计算,先在小数加法中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问题,再迁移到小数减法;例2教学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的竖式计算。在此基础上,概括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为后面的学习活动做铺垫。从整数加减法到小数加减法,再从小数加法到小数减法,由位数相同到位数不同,教材在编排上既突出了知识间的联系,又突出了重点,而且有目的地分散了小数加减法笔算的难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四年级下第六单元小数的加减乘除运算内容分析2.教材分析(2)小数加减法的混合运算例1、例2的内容是以整数加减法的竖式计算为基础的,并且例2教学的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又是以例1教学的位数相同的小数加减法的竖式计算为基础的。在此基础上教学例3,从一步小数加减法计算发展到两步小数加减法的混合运算。这样,学生就能尝试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自主迁移、类推,并在学习过程中逐步提高运算能力,体会到算法的多样性与灵活性,从而获得更多的小数加减法计算的经验,为后面例4的学习打下基础。这样编排,不仅有利于学生把已有的旧知识与要学习的新知识联系起来,也有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实现学习的正迁移。按照小数加减法的复杂程度,教材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分为四段编排:①一般的小数加减法,主要解决小数部分相同的两个数相加减时要将“小数点对齐”;②特殊的小数加减法,主要解决小数部分不同的两个数相加减时要将“小数点对齐”;③小数加减混合运算,主要体会小数连加竖式的中小数点对齐的必要性,并发现整数减法的运算性质对于小数运算同样适用;④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主要解决根据数据特点自觉应用运算定律进行简算。
四年级下第六单元小数的加减乘除运算内容分析3.教学建议小数四则运算能力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计算简单的一位小数加减法的方法,如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也就对齐了;计算时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减,从最低位算起,“满十进一”或“退一作十”。学生将在此基础上学习比较复杂的小数的加法和减法。(1)运用迁移规律,突出算理算法。教学小数加法时,可引导学生将小数加法转化成整数加法,先估算出结果,然后再尝试运用不同方法计算,其中竖式计算的方法是重点。因为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是相同的,所以教学时不但要使学生说清怎样算,还要明白为什么这样算。此处可以组织学生讨论:为什么要把小数点对齐?从而理解“小数点对齐就是相同数位对齐”这一本质,从而突出小数点对齐的必要性。教学小数减法时可以迁移小数加法的经验,并通过小数加减法的对比,进一步加深对算理的理解。教学例3(1)时,可以引导学生迁移两个小数相加或三个整数连加的经验,探究小数连加的竖式计算方法,进一步理解为什么要把小数点对齐,强化算理。小数的加减乘除运算内容分析3.教学建议(2)积累活动经验,发展运算能力。教学例2时,可像例1那样,先引导学生从情境图中获取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列式后,让学生结合购物的经验先估算出结果,再自主尝试笔算,然后交流不同的计算方法。小数减法是教学的难点。由于被减数与减数的小数位数不同,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存在着认知冲突,即应该选择“小数点对齐”还是“末位对齐”呢?此时,可以组织学生联系十进制计数单位或具体数量表示的意义来理解算理,认识小数点对齐的必要性。随后引导学生继续讨论:百分位上该怎样减?被减数的百分位上为什么添“0”?从而根据小数的性质来解决这一难点。使学生在说理中明确方法,在应用中积累经验,从而发展小数加减法的运算能力。(3)运用合情推理,培养模型思想。教学例3(2)时,可以先引导学生用脱式计算,并尝试运用不同方法,然后说说为什么这样计算。通过对不同算法的比较,发现计算结果的一致性,进而引导学生根据整数连减的经验,推想减法的性质对于小数减法是否适用,并通过举例来验证,运用不完全归纳法发现整数减法的运算性质对于小数运算同样适用。教学例4时,可以从学生对整数加法运算定律入手,出示几组小数加法算式,引导学生先猜猜每组算式的关系,再进行计算验证,进而通过推理和联想:整数加法运算定律对于所有小数加法都适用吗?接着让学生举例验证,由特殊到一般,运用不完全归纳推理,发现加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加法仍然适用。小数的加减乘除运算内容分析(二)小数的乘法1.课标要求《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第三学段“学段目标”中提出,能进行小数的四则运算,探索数运算的一致性,形成符号意识、运算能力和推理意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第三学段“课程内容”中提出,能进行简单的小数四则运算和混合运算,感悟运算的一致性,发展运算能力和推理意识。小数的加减乘除运算内容分析2.教材分析教学的内容主要有:小数乘法、积的近似数、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运用小数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等。教学重点是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乘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小数乘法的计算和验算;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小数)的近似值;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运算定律进行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让学生在解决有关小数乘法的简单实际问题过程中,理解估算的意义,初步形成估算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理解算理和解释算法的过程,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初步培养学生学习的迁移能力和推理能力。小数的加减乘除运算内容分析2.教材分析(1)小数乘整数教材在编排上以问题解决为背景,选择了与“元、角”(买风筝)、“米、分米”和“千克、克”(刷油漆)等有关的“进率是十的常见量”作为学习素材,引入小数乘法的学习,顺利建立了小数乘法与整数乘法的联系,利于学生将新知纳入已有的认知系统中。因为小数的书写方式、进位规则均与整数相同,所以,教材紧扣两者的密切联系,在编排上注重应用转化和对比的方法,引导学生概括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用转化的方法,将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在例1的教学中,教材着重让学生理解以“元”作单位的小数乘法可以转化成以“角”作单位的整数乘法进行计算,运用现实的具体经验进行小数与整数的转化,为例2将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做准备。在例2的教学中,教材脱离具体生活情境,借助例1的计算经验,通过两个小朋友的对话引导学生思考:“能不能转化成整数来计算?”,即“如何将未知转化为已知?”,引导学生用转化的方法弄清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和计算方法。在例3的教学中,教材也是通过两个小朋友的对话引导学生思考:“两个因数都是小数怎么计算呢?”“也可以把它们看作整数来计算吗?”引导学生在学习例2的基础上再一次用转化的方法,将两个因数同时转化成整数,再来进行计算。五年级上第一单元小数的加减乘除运算内容分析2.教材分析(2)小数乘小数引导学生用对比的方法,正确处理积中小数点的位置问题。教材在例3的“做一做”后,安排了一个探讨性的问题:“观察例3和上面各题中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你能发现什么?”采用对比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找出因数和积的小数位数之间的关系,然后利用这一关系,领悟确定小数点位置的方法,为归纳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做准备。教材在例4的“做一做”中也安排了一个探索规律的练习,让学生先计算两组题,再引导学生用对比的方法,发现积和因数的大小关系。引导学生按一定顺序概括小数乘法的一般计算方法。教学例3和“做一做”之后,在让学生讨论、归纳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有序地概括出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教材以记录讨论结果的形式,呈现不完全的计算法则的文本,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叙述或填写法则的关键词。这样,既可以让学生了解计算法则的来源,理解其含义,防止死记硬背法则,又起到促进学生对具体计算案例的特点进行总结、归纳、抽象、概括的作用,获得对小数乘法的意义和算法的体会和理解,培养学生探索、总结规律的数学学习方法。五年级上第一单元小数的加减乘除运算内容分析2.教材分析(3)小数倍在掌握了小数乘法计算的一般方法之后,教材以“非洲野狗追鸵鸟”的童话故事为背景,图文并茂地引入小数倍的学习,帮助学生扩充“倍”的认识,从具体事件中领会“倍”不仅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有时用小数倍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更为直观。并且结合计算“我算得对吗?”提出了验算的要求,一方面强调了验算的作用,另一方面也是培养学生的验算习惯。教材呈现了三种验算方法,这里不要求学生一定要用哪种方法验算,只要能自觉地用合适、有效的方法验算就行。五年级上第一单元小数的加减乘除运算内容分析2.教材分析(4)积的近似数例6是教学“积的近似数”,教材首先说明求“积的近似数”的背景与一般方法,指出“可以根据需要,按‘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积的近似数。”接下来,教材创设了一个“缉毒犬查违禁品”的情境,为学生求积的近似数提供素材,同时让学生了解到狗的嗅觉非常灵敏。例题给出的信息“人的嗅觉细胞约有0.049亿个”和要解决的问题“狗约有多少亿个嗅觉细胞?”可以使学生认识到实际生活中有些小数并不一定都要知道它们的准确值,只要知道它们的近似数就可以了,再次使学生感受到求积的近似数是“实际应用”的需要。由于学生已有“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基础,因此,在截取积的近似数时,可以让学生自主尝试,然后解释截取近似数的过程和理由,并组织学生及时进行交流和评价,让学生在互动中自主掌握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五年级上第一单元小数的加减乘除运算内容分析2.教材分析(5)小数乘法的运算定律教材分两部分编排:前一部分是将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后一部分是应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在教学将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时,教材首先由机器人直接说明“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跟整数是一样的。”接下来,结合具体算式说明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乘法也适用。教材分两个层次编排:①给出三组不同类型的算式,让学生观察、计算,找出每组中两个算式的关系;②用归纳的方法类推出“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于小数乘法也适用。”通过这两个层次的活动,将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同时也培养学生合情推理的能力。在教学应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时,教材安排了应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的例子,使学生体会到根据算式的结构和数据的特点,应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变换,可以使一些比较复杂的计算变得简便。五年级上第一单元小数的加减乘除运算内容分析2.教材分析(6)问题解决教材安排了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和解决分段计费的实际问题,一方面进一步巩固对小数乘法的认识,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例8是教学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教材创设了超市购物的情境,解决“剩下的钱还够买一盒10元的鸡蛋吗?够买一盒20元的吗?”这样的问题与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具体问题和数据选择恰当的估算策略,对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着重要的价值,可以使学生充分体会估算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教材依然是通过“阅读与理解”“分析与解答”“回顾与反思”三个步骤呈现解决问题的过程。在“阅读与理解”中,指导学生将繁杂的信息用表格的形式分类表示,清晰地呈现出各种信息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在“分析与解答”中,教材呈现了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使学生体会到要根据具体问题和数据选择适当的估算策略,体会到用估算解决问题的方法和价值。在“回顾与反思”中,教材不仅引导学生发现这样的问题用估算来解决更方便,而且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两种不同估算方法的区别,从而帮助学生体会不同估算策略的思路与价值,有效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应用意识。五年级上第一单元小数的加减乘除运算内容分析2.教材分析(6)问题解决例9是解决分段计费的实际问题,教材结合所学的知识和生活实际,编排了现实生活中乘出租车付费的问题,进一步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分段计费问题的本质是分段函数问题,也是现实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实际问题,需要根据收费标准及相关信息确定如何分段,再选择恰当的方法来解决。教材依然是通过“阅读与理解”“分析与解答”“回顾与反思”三个步骤呈现解决问题的过程。在“阅读与理解”中,引导学生收集信息(可以用摘录的形式),理解题意(重点是理解收费标准),明确要解决的问题。在“分析与解答”中,首先要引导学生分析各个数量之间的关系,明确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再来列式解答。教材呈现了两种不同的思路和方法,一种是按行驶里程(前3km、后4km)分段计算,另一种是先假设(都按每千米1.5元计算)再调整(加上少算的)进行计算。在“回顾与反思”中,教材引导学生建立解决这类问题的一般方法,并根据得到的结果完成出租车价格表,让学生观察表中的数据,探索其中的规律。教师还可以用图象来表示行驶里程与出租车费之间的关系,直观体会分段计费的特点,让学生直观感受其中的规律,初步体会函数思想。五年级上第一单元小数的加减乘除运算内容分析3.教学建议(1)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掌握小数乘整数的一般方法充分利用主题图展示的数学信息(风筝单价及要解决的问题),为学生理解算理提供感性支撑。教学中可以放手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独立解决“买3个蝴蝶风筝多少钱”的问题,学生解答后,从中选出一种较为简单的方法(如35角×3)进行重点分析、说理,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总结和概括:先把3.5元转化为35角,再计算35角×3,最后将结果105角转化为10.5元。从而通过“元、角”这些具体量的进率关系,初步为算理的理解提供感性支撑,为后面例2的教学做好铺垫。引导学生运用“转化”的思想方法,通过旧知迁移,理解和掌握新知。要注意引导学生紧紧抓住例1中的计算经验,特别是“将3.5元转化为35角”的经验来学习例2。放手让学生应用已有的整数乘法经验自主计算“0.72×5”,列出竖式,并尝试对过程做出合理的解释,有效地突破难点。引导学生梳理和总结小数乘整数的竖式计算要点。在学生理解上述算理的基础上,重点引导学生归纳用竖式计算的要点:①按整数乘法的规则进行计算;②处理好积中小数点位置的确定,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积中也应有几位小数;③如果积的小数部分末尾有0,应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去掉小数末尾的“0”。小数的加减乘除运算内容分析3.教学建议(2)积的小数数位不够时如何确定小数点的位置在教学小数乘小数及相应的练习中,应结合具体的计算实例组织学生观察、比较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引导学生发现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之间的关系,为正确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提供操作依据。在教学例4时,可以先放手让学生按照一般方法计算,引出“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怎么点小数点?”的问题,教师再来引导学生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让学生自己想到可以根据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来解决问题,理解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应该先在前面用0补足,再点小数点,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不一定要完整的计算),让学生明确:①一定要数清楚两个因数中小数的位数,弄清楚应补上几个0;②确定积的小数点位置时,应先点上小数点,然后再把小数末尾的0去掉。小数的加减乘除运算内容分析3.教学建议(3)能解决求一个数的小数倍的实际问题,掌握计算方法激活已有经验,帮助学生扩充“倍”的认识。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对“倍”有了初步认识,对两个数量之间“倍”的关系并不陌生,知道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应帮助学生激活已有的旧知,让学生先解决整数倍的数学问题,并说一说列式的理由,以利于学生在分析、解决“小数倍”的问题时,能从对整数倍的认识扩充到对“小数倍”的认识。借助具体事例,引导学生理解小数倍的含义。在教学例5时,可以借助生动的情境,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读题,再用自己的话表述题意。在表述“鸵鸟的最高速度是非洲野狗的1.3倍”时,应尽可能给学生创设表述的空间,让学生充分表述自己的理解,着重是对“1.3倍”含义的理解,从具体事件中领会“倍”不仅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有时用小数倍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更为直观。小数的加减乘除运算内容分析3.教学建议(4)理解求积的近似数往往是“实际应用”的需要在教学“积的近似数”时,可以明确揭示求“积的近似数”的背景与一般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小数乘法的积往往不需要保留很多的小数位数,这时可以根据需要,按“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积的近似数。在例题教学中,可借助教材创设的情境,从例题给出的信息“人的嗅觉细胞约有0.049亿个”和要解决的问题“狗约有多少亿个嗅觉细胞?”使学生认识到,生活实际中有些小数我们既无可能、又无必要知道它们的准确值,只要知道它们的近似数就可以了,使学生感受到求积的近似数是“实际应用”的需要。选择、设计一些与求积的近似数有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辨析、体会。如:教材第13页第3题求“这台计算机有多重?”为什么要“得数保留整数”?又如:教材第11页“做一做”第2题求“买2.5kg应付多少钱?”为什么没有明确提出求近似数的要求,但也要自觉地“得数保留两位小数”?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求积的近似数不是随意的要求,而确实是“实际应用”的需要。小数的加减乘除运算内容分析3.教学建议(5)应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小数的简便计算在教学将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时,教师要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亲身经历“推广”的过程,在“推广”的过程中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乘法也适用,使学生明确,现在乘法运算定律中数的适用范围不仅包括整数,也包括小数。在教学应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小数的简便计算时,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着重引导学生交流简便计算的思维顺序,根据算式的结构和数据的特点怎样算比较简便?第一步应该怎样将算式变换?应用的是哪一条运算定律?第二步又该怎样做?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是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教师要注意分析学生出错的原因,加强就题说理练习。在乘法分配律的应用中,既有乘法分配律的正向应用,也有乘法分配律的逆向应用。因此,要适当进行乘法分配律算式结构的正向和逆向的变换训练,提高学生应用乘法分配律解决问题的能力。小数的加减乘除运算内容分析3.教学建议(6)根据实际问题和数据选择适当的估算策略关注估算思路,注重方法指导。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完整地叙述自己的估算思路,教师组织学生及时反思“这样估算行吗”“这样估算有什么好处”“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等问题,及时有效地对学生的估算思路进行指导。加强对比沟通,体会策略多样。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生活经验不同,会产生不同的估算方法,教师要主动对典型估算方法进行展示,引导学生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与此同时,还需要加强不同估算方法之间的对比沟通,如“这两种估算方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从而让学生体会估算的本质就是“近似计算”,根据具体数据和实际问题选择不同的处理方法,就会产生不同的估算策略。小数的加减乘除运算内容分析3.教学建议(7)引导学生对分段计费问题的规律进行探寻要重视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尤其是对“收费标准”的理解,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如何根据里程确定怎样分段。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如下问题:①“3km以内7元”是什么意思?②从什么时候开始按每千米1.5元收费?③假如行驶了3.1km,应付车费多少元?④行驶3.1km和行驶4km,应付的车费同样多吗?为什么?通过这些理解性的问题帮助学生明确收费标准。在完成了例题的“分析与解答”后,教师可沿用例题情境进行适当的变式练习,如:①如果行驶的里程是8.4km,你们还能用刚才的方法计算出车费吗?②如果行驶的里程是9.8km呢?让学生通过算式的对比,发现“分段计费”的方法都是用7元加后段里程车费,用“先假设再调整”的方法都是用假设车费再加上2.5元。在学生发现规律后,再来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分析其中的原因。在例题的“回顾与反思”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完成教材上的出租车价格表,还应引导学生观察表中的数据,探索其中的规律。教师也可以用图象来表示行驶里程与出租车费之间的关系,让学生直观感受分段计费的特点和规律。小数的加减乘除运算内容分析(三)小数的除法1.课标要求《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第三学段“学段目标”中提出,能进行小数的四则运算,探索数运算的一致性,形成符号意识、运算能力和推理意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第三学段“课程内容”中提出,能进行简单的小数四则运算和混合运算,感悟运算的一致性,发展运算能力和推理意识。小数的加减乘除运算内容分析2.教材分析教学主要内容有: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一个数除以小数、商的近似数、循环小数、用计算器探索规律、解决问题等。(1)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例1、例2、例3重点说明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教材呈现了两种方法,一种是将千米数转化为米数,把小数除以整数的除法转化成整数除法来做;另一种是一般的小数除以整数的方法。重点放在第二种方法的理解上,着重说明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步骤与整数除法基本相同,唯一不同的是确定小数点的位置问题。结合数的含义,帮助学生理解“商的小数点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道理。这里24表示24个十分之一,除得的结果是6个十分之一,所以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为了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教学例1前,可以先复习整数除法(如224÷4)。让学生明确每次除的被除数和商是多少个十或多少个一,为后面理解算理做好准备。除到被除数的末尾还有余数,要在后面添0继续除。同样也是结合数的含义理解。学习完例1、例2后,机器人提示学生总结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方法,教材这里虽然没有给出法则,但是因为这是小数除法的基础,应该让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算法。引导学生回顾总结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步骤以及要注意的问题,可以总结成:①按照整数除法的方法去除,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②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就在余数末尾添0再继续除。教学被除数比除数小,整数部分不够除1,商0,点上小数点再除。事实上,和整数除法相同,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0,就在那一位写0,不同的是整数除法最高位上的0不写,而小数除法如果商的最高位是个位则要商0,要用0占位。教材没有特别说明验算的方法,让学生用已学的知识自己思考如何验算。
五年级上第三单元小数的加减乘除运算内容分析2.教材分析(2)除数是小数的除法例4教学小数数除以小数,且被除数的小数位数和除数小数位数相同。突出转化思想,“把除数转化成整数”;用虚线框的图示呈现了根据商不变性质,把除数和被除数同时扩大到原来的100倍,使除数变成整数的过程。之后出示简便的写法。教学前可先复习商不变性质,帮助学生理解算理。被除数的小数位数比除数少,被除数的位数不够,用0补足;在此基础上概括总结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用学生提问“被除数位数不够怎么办?”引起思考。通过虚线框里的图示说明把除数变成整数小数点要向右移动两位,根据商不变性质,被除数的小数点也要右移两位,而12.6只有一位小数,所以要在末尾用“0”补足。至此,小数除法计算的各种情况均已涉及,通过机器人的话引导学生对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进行总结。在学生概括的基础上,教师加以提炼和完善。还可以总结成三个步骤:一看:看清除数有几位小数;二移:把除数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同时向右移动相同的位数,使除数变成整数。当被除数的位数不足时,在末尾用“0”补足;三算:按照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方法计算。
五年级上第三单元小数的加减乘除运算内容分析2.教材分析(3)商的近似数小数除法中取近似数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除不尽的时候,一种是除得尽,但是小数位数比较多,根据实际需要不用这么多。为了让学生体会,教材不再提示用计算器计算,而是在笔算过程中感受除不尽的时候,根据实际需要取近似数。掌握取商的近似数的方法。机器人给出求商的近似数的一般方法。在学生熟练后,还可以介绍一种简便的方法,即除到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后,不用再继续除,只要把余数同除数作比较,若余数比除数的一半小,就说明求出下一位的商小于5,直接舍去;若余数等于或大于除数的一半,就说明求出下一位的商等于或大于5,就在已经求得的商的末位上加1。教学商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重复出现的情况。为认识循环小数提供感性材料。通过计算两道除法习题,呈现了除不尽时商的两种情况:一种是从某位起重复出现某个数字;另一种是从某位起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由此引出循环小数的概念并介绍循环节和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探究商循环出现的原因。结合学生发现的规律,理解商出现循环的原因,是余数的重复出现。组织学生结合具体计算,讨论“两个数相除,如果不能得到整数商,所得的商会有哪些情况?”,由商的两种情况,介绍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的概念。以前学生对小数概念的认识仅限于有限小数。学习了循环小数以后,小数概念的内涵进一步扩展了,循环小数就是一种无限小数。
五年级上第三单元小数的加减乘除运算内容分析2.教材分析(4)用计算器探索规律例9教学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编排分三个层次:用计算器计算—观察发现规律—用规律写商。教材给出一组算式,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出结果,然后寻找商的规律:都是循环小数;循环节都是被除数的9倍。最后根据发现的规律直接写出后面算式的商,从而培养学生归纳、推理的能力。
五年级上第三单元小数的加减乘除运算内容分析2.教材分析(5)问题解决根据实际情况用“进一法”和“去尾法”取商的近似数。前面介绍了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数,但实际应用中还会用到其他的方法(比如进一法和去尾法)。教材安排了例10,强调“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方法取商的近似数”。安排了两道小题,分别教学:在解决问题时,需要根据实际用“进一法”(第1小题)和“去尾法”(第2小题)取商的近似数。两题算出的结果都是小数,由于要求的瓶子数和礼品盒数都必须是整数,因此都要取计算结果的近似值。教学中让学生明确:在取近似值时,不能机械地使用“四舍五入”法,而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是“舍”还是“入”。
五年级上第三单元小数的加减乘除运算内容分析3.教学建议(1)要让学生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灵活的计算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总结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所学内容与旧知识联系十分紧密。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是以整数除法中“被除数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救灾专用帐篷研发与市场推广合作协议
- 2025年度离婚协议书范本:财产分割及子女抚养权处理简易协议范本
- 2025年度工程机械设备租赁合同范本
- 2025年度金融机构理财产品销售服务合同范本
- 2025年制溴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20241226-192916
- 2025年度建筑工程施工环境保护合同-@-8
- 2025年度合同养鸡包回收环保责任划分与投诉处理程序
- 复合型人才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培养模式
- 2025年度城市景观规划设计技术服务合同范本
- 2025年度重型机械设备货物运输合同责任保险范本
- 潍坊市人民医院招聘真题
- 销售人员薪资提成及奖励制度
- 2023年宏观经济学考点难点
- 先兆流产课件-课件
- 黑龙江申论真题2021年(乡镇)
- 山体排险合同模板
- 医保专(兼)职管理人员的劳动合同(2篇)
- 特殊感染手术的配合与术后处理课件
- 检验科生物安全工作总结
- 《ESPEN重症病人营养指南(2023版)》解读课件
- 《金属与石材幕墙工程技术规范》jgj1332001-2021112401384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