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编者选题表知识点题号难易度发展的概念1、2、3、4、13易、中、中、中、难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5、6、7、8、9易、中、中、中、中发展的量变与质变状态7、9、10、11、12、13、14中、中、中、中、难、难、中一、选择题1.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的个私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迅速增长。目前,个私企业占到了全国市场主体总数的94.9%,创造了全国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50%以上的税收、60%的工业产值。个私经济的发展过程是()①事物在同一等级不同形式的变化②事物的不断前进和上升的过程③是新事物不断代替旧事物的过程④事物由有序走向无序的过程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解析:C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的个私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迅速增长。这说明个私经济的发展过程是事物的不断前进和上升的过程,是新事物不断代替旧事物的过程,②③符合题意;事物在同一等级不同形式的变化不是发展,①说法错误;事物由有序走向无序是后退的过程,而不是发展过程,④说法错误。2.习近平总书记在一系列重要讲话和著作中,经常会引用古代典籍中的经典名句,用中国经典讲“中国经验”,以中国道理说“中国道路”。在他引用的诗词中,与“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俗”所蕴含的哲理相近的是()A.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B.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C.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D.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解析:A“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俗”的意思是指如果能使百姓获益,不必效法古代的规定;如果能把事做得完美,就不必遵循旧的俗法。体现了发展的普遍性,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哲学道理。A体现了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客观世界发展的普遍规律,与题干蕴含的哲理相近,符合题意;B的意思是指深植其根,久而久之,树木就枝叶峻茂,硕果累累;点燃灯烛,只要加满膏油,灯光就会非常明亮,体现的是联系的观点,不符合题意;C体现了量变与质变的关系的哲学道理,不符合题意;D的意思指越是深入实践,知识就能不断增长,认识就能不断精进;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实践才越有方向感,体现了实践与认识的关系的哲学道理,不符合题意。3.“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是G20杭州峰会的主题。在此主题的指导和凝聚下,峰会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对该主题的相关认识正确的是()①整个主题体现了与旧事物的决裂②“创新、活力”体现了发展的实质③“联动、包容”遵循了系统优化方法④“世界经济”是指社会生产力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解析:B在G20杭州峰会“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的主题中,“创新、活力”体现了发展的实质,“联动、包容”遵循了系统优化方法,②③符合题意;整个主题体现了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既克服又保留,而不是与旧事物的决裂,①说法错误;“世界经济”是指国际关系行为主体在世界经济领域相互关系的总和,它包括世界范围内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经济活动,不仅仅是指社会生产力,④说法错误。4.牛顿经典力学问世200多年时间里,被尊称为整个宇宙都要服从的“永恒定律”。但是,20世纪以来,这一神话却被相对论力学和量子力学打破。这一事实主要说明()A.联系具有多样性 B.自然界是变化发展的C.人类社会是变化发展的 D.人的认识是变化发展的解析:D本题考查发展的普遍性。在牛顿经典力学问世200多年时间里,牛顿力学定律是“永恒定律”,但是到了20世纪,这一定律被相对论力学和量子力学打破,说明人的认识是变化发展的,D正确。A、B、C均不符合题意。5.人类传播史上的第一次革命——创造语言,发生在10万年前。人类在公元前约3500年发明了文字,实现第二次传播革命。在第三次传播革命中,中国人在唐朝初期首先发明了印刷术。1844年,人类进行第四次传播革命,迎来了电讯传播的曙光。1946年,电脑在第五次传播革命中出现。这说明()①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和上升的②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③事物总处在渐进和不显著的变化中④创新推动了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解析:C人类传播史上的五次革命体现了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和上升的,体现了创新推动了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①④符合题意;②正确但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事物变化过程中有量变和质变两种不同的状态,有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也有根本的、显著的变化,③错误。6.面向未来,要战胜前进道路上的种种风险挑战,顺利实现中共十九大描绘的宏伟蓝图,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正所谓“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中国要飞得高、跑得快,就得汇集和激发近14亿人民的磅礴力量。这蕴含的哲理有()①树立全局观念重视局部作用②辩证否定是事物之间的否定③新事物力量强于旧事物力量④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B面向未来,要战胜前进道路上的种种风险挑战,顺利实现中共十九大描绘的宏伟蓝图,必须紧紧依靠人民。这体现了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要树立全局观念重视局部作用,①④符合题意;辩证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不是事物之间的否定,②说法错误;新事物力量并不是任何时候都强于旧事物,③说法错误。7.“中国人民相信,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今天中国人民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总书记这段话体现了()①任何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②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③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④量变最终要引起质变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解析:C“今天中国人民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体现了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②符合题意;“中国人民相信,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这体现了量变最终要引起质变,④符合题意;联系是普遍的,但并不意味着任何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①错误;③正确但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8.共享单车以其便捷、环保的出行方式,迅速在城市走红,但是随着投放量的增大,也在遭遇着“成长的烦恼”,随意停放、盗毁严重等问题日益显现。对此正确的认识有()①共享单车是新事物,应该鼓励和支持其发展②共享单车使用中存在诸多问题,应阻止其发展③发展共享单车要以人们的需求作为出发点④共享单车的发展道路是曲折的,要有思想准备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解析:B②错误,共享单车属于新事物,不能因使用中存在诸多问题而阻止其发展;③错误,应该从实际出发,不应把人们的需求作为出发点;共享单车以其便捷、环保的出行方式,迅速在城市走红,这表明共享单车是新事物,应该鼓励和支持其发展,故①符合题意;随着投放量的增大,共享单车也在遭遇着“成长的烦恼”,这表明共享单车的发展道路是曲折的,要有思想准备,故④符合题意。9.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近代以来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人民经历了太多太多的磨难,付出了太多太多的牺牲,进行了太多太多的拼搏。现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在历史进程中积累的强大能量已经充分爆发出来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势不可挡的磅礴力量。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过程表明()①量的积累是质的飞跃的基础和前提②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③人类社会总是在曲折的斗争中反复④社会发展是在主次矛盾的不断转化中实现的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A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在历史进程中积累的强大能量已经充分爆发出来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势不可挡的磅礴力量。这表明量的积累是质的飞跃的基础和前提,①正确;中国人民经历了太多太多的磨难,付出了太多太多的牺牲,进行了太多太多的拼搏,这表明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②正确;人类社会总是在曲折的斗争中前进的,③中的“反复”说法错误;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④说法错误。10.京剧《沙家浜》里的两句唱词“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是从苏东坡的诗“大瓢贮月归春瓮,小勺分江入夜瓶”变化而来的。我们的许多语言,都脱胎于前人的语言。因此,可以这样说()A.寒窗苦读,发挥意识能动性,能避免下笔枯窘B.有言之不尽的生活题材,能积累大量的间接经验C.把历代名篇作为主观认识的来源,能笔走龙蛇D.学问上有量的足够积累,厚积薄发,能触处成文解析:D文学创造需要发挥意识能动性,但也更需要有来源于实践的素材,A错误;“有言之不尽的生活题材”强调的是实践,“间接经验”指的是通过知识的学习和传递获得的认识,B错误;实践是认识的来源,C错误;我们的许多语言,都脱胎于前人的语言,反映了学问上有量的足够积累,厚积薄发,能触处成文,D符合题意。11.提到颈椎病,很多人只会想到“脖子酸痛”,这其实只是颈椎病的症状之一。颈椎病不同于其他疾病,症状繁多,极其容易误诊。颈椎病不仅会影响人的肩颈,还可能引起四肢麻木、头晕、头痛、呕吐、血压异常等症状。大部分患者颈椎椎体退化不是一朝一夕就会出现的,而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初期症状并不明显。对颈椎病的认识表明()①联系具有多样性,要善于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②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才能使整体功能得到发挥③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要重视量的积累,防止质变向不良方向转变④把握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有助于认识事物的本质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B①符合题意,颈椎病不仅会影响人的肩颈,还可能引起四肢麻木、头晕、头痛、呕吐、血压异常等症状,这表明联系具有多样性,要善于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②不符合题意,材料未体现系统优化的方法;③符合题意,大部分患者颈椎椎体退化不是一朝一夕就会出现的,而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这表明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要重视量的积累,防止质变向不良方向转变;④不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12.下面四幅哲理中国画中(作者:王家春)体现哲理一致的是()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D“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比喻空怀壮志,不如实实在在地付诸于行动,①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②强调了矛盾双方的转化;“只要加柴,水总会开”意思是只要加柴,水慢慢地迟早会开的,反映的是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山不辞石,故能成其高”意思是高山不拒绝任何泥土石块,所以才能堆积得高耸入云,反映的是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③④体现的哲理一致,符合题意。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党必须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伴随着信息社会不断发展,新兴媒体影响越来越大。我国网民达到8.02亿,其中手机网民占比98.3%。新闻客户端和各类社交媒体成为很多干部群众特别是年轻人的第一信息源,而且每个人都可能成为信息源。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设全媒体、做大做强主流舆论是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课题。媒体融合是一场不容回避的自我革命,要紧紧抓住发展机遇,守正创新,加快从相加阶段迈向相融阶段。要坚持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一体化发展方向,推进信息生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适应全媒体时代发展大势,坚持正能量是总要求、管得住是硬道理、用得好是真本事,推进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牢牢掌握舆论阵地的战略主动,不断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媒体融合是一场不容回避的自我革命。”联系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加以说明。解析:本题要求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对“媒体融合是一场不容回避的自我革命”加以说明。属于分析说明类试题。学生在解答时,首先要明确此题的知识范围为“发展观”的知识,属中观考查。然后结合材料相关信息分别从发展的普遍性、发展的实质、发展的状态等方面进行具体分析即可。答案:(1)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要与时俱进,推进媒体创新发展。(2)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基础上产生的,要坚持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优势互补,实现融合发展。(3)事物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要抓住发展机遇,实现新闻媒体质的飞跃。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开始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广义扶贫,到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实施以发展为导向的大规模扶贫开发,我国先后探索构建了瞄准到县、瞄准到村以及针对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区域性扶贫机制,主要面向由于自然条件、资源禀赋、不均衡发展等共性因素致贫的目标群体。进入新时期以来,经济增长的减贫效应不断下降,加之由共性因素致贫的目标群体数量锐减,有针对性的差异化扶贫机制越来越重要。十八大以来,党逐步形成全新的精准扶贫理论和精准扶贫方略,标志着我国扶贫体制的一次深化革新。经过多年的扶贫实践,我们成功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减贫道路,创造了世界奇迹。结合材料,运用量变与质变的相关知识对此加以说明。解析:本题指向“量变与质变”的相关知识,属于小切口题目,此类题目解答的关键在于分层,首先要把本题知识原理方法论即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表述清楚,然后具体分析中国减贫道路发展过程中,注重量的积累和实现质的飞跃两个方面进行具体分析。答案:(1)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钦州运输从业资格证考试试题库
- 辽宁省辽阳县2025年初三下学期第一次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 邢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外语》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幼儿行为观察与指导》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威海职业学院《环境和生物地球化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县重点中学2024-2025学年初三下学期第三次统练数学试题含解析
- 宿迁职业技术学院《翻译简史》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平顶山学院《地铁与隧道工程》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园林与景观设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2024-2025学年高三第一次十校联考生物试题含解析
- 网络设备安全配置表
- GB/T 700-2006碳素结构钢
- GB/T 28732-2012固体生物质燃料全硫测定方法
- GB/T 17214.1-1998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装置工作条件第1部分:气候条件
- 猪生殖器官(课堂PPT)
- 2023年广东学位英语试题学位英语考试真题(含答案)
- 《旅行社经营管理》考试复习题库及答案
- 粤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
- 危大工程巡视检查记录表(深基坑)
- 《最好的未来》合唱曲谱
- GB∕T 36765-2018 汽车空调用1,1,1,2-四氟乙烷(气雾罐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