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部分地区2024届高三8月语文期初检测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_第1页
江西省部分地区2024届高三8月语文期初检测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_第2页
江西省部分地区2024届高三8月语文期初检测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_第3页
江西省部分地区2024届高三8月语文期初检测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_第4页
江西省部分地区2024届高三8月语文期初检测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江西省部分地区2024届高三8月语文期初检测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

江西省九师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濡水又东南迳樊於期馆西,是其授首于荆轲处也。濡水又东南流迳荆轲馆北,昔燕丹纳田生之言,尊轲上卿,馆之于此。二馆之城,涧曲泉清,山高林茂,风烟披薄,触可栖情,方外之士,尚凭依旧居,取畅林木。

阚驷称太子丹遣荆轲刺秦王,与宾客知谋者,祖道于易水上。《燕丹子》称,荆轲入秦,太子与知谋者,皆素衣冠送之于易水之上,荆轲起为寿,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高渐离击筑,宋如意和之;为壮声,士发皆冲冠;为哀声,士皆流涕。疑于此也。

(节选自《水经注·易水》)

材料二:

荆轲之燕,太子自御虚左,轲援绥不让。至,坐定,宾客满坐。轲言曰:“田光褒扬太子仁爱之风,说太子不世之器,高行厉天,美声盈耳。轲出卫都,望燕路,历险不以为勤,望远不以为遐;今太子礼之以旧故之恩,接之以新人之敬,所以不复让者,士信于知己也。”太子曰:“田先生今无恙乎?”轲曰:“光临送轲之时言太子戒以国事耻以丈夫而不见信向轲吞舌而死矣。”太子惊愕失色,歔欷饮泪曰:“丹所以戒先生,岂疑先生哉!今先生自杀,亦令丹自弃于世矣!”茫然良久。太子置酒请轲,酒酣,太子起为寿。夏扶前曰:“闻士无乡曲之誉,则未可与论行;马无服舆之技,则未可与决良。今荆君远至,将何以教太子?”欲微感之。轲曰:“士有超世之行者,不必合于乡曲;马有千里之相者,何必出于服舆?昔吕望当屠钓之时,天下之贱丈夫也,其遇文王,则为周师。骥骥之在盐车,驽之下也,及遇伯乐,则有千里之功。如此,在乡曲而后发善,服舆而后别良哉!”夏扶问荆轲:“何以教太子?”轲曰:“将令燕继召公之迹,追甘棠之化;高欲令四三王,下欲令六五霸,于君何如也?”坐皆称善,竞酒无能屈。太子甚喜,自以得轲,永无秦忧。

(节选自《燕丹子》)

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解析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光临送A轲之时B言太子C戒以国事D耻以丈夫E而不见信F向轲吞舌G而死矣。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卿,周天子与诸侯皆设卿,分上中下三等,上卿为最高官阶,后泛指朝中大臣。文中指前者。

B.器,器识才干,与“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中的“器”意思不同。

C.舆,车厢,后泛指车,文中与《劝学》中“假舆马者,非利足也”中的“舆”意思相同。

D.竞,终,整。与《项脊轩志》“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中的“竞”意思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濡水流经樊於期馆和荆轲馆,这两个馆所在之地环境优美,适宜方外之士借此寄情林木,以畅胸怀。

B.荆轲纵觉前途渺茫也依然不辞辛苦地来到燕国,但夏扶及众臣却认为他没有好名声,且质疑他的能力。

C.荆轲用吕望遇文王成为周师之前被世人称为贱人的例子说明具备超越世人品行的人无需迎合乡里。

D.太子丹因自己告诫田光勿泄露国事,导致田光自杀而悲痛,也因荆轲到来并最终被众人称善而欣喜。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太子与知谋者,皆素衣冠送之于易水之上,荆轲起为寿。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骐骥之在盐车,驽之下也,及遇伯乐,则有千里之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材料一说荆轲高唱“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请结合材料二简要分析这种决绝态度的原因。(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江西省智学联盟体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李密,字令伯,键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改醮①。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②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③。

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陈情表》,曰: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努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

后刘终,服阀,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④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华善之。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劫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

(节选自《晋书·李密传》)

①改醮(jiào):改嫁。②烝(zhēng)烝:淳厚的样子。③游夏:孔子的学生子游、子夏。④安乐公:刘备之子刘禅。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中间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将对应字母填写在答题卡上相应位置。()(3分)

常A望B内C转D而E朝F廷G无H援I乃J迁K汉L中M太N守0自P以Q失R分S怀T怨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谨,“密奉事以孝谨闻”中的“谨”与《陈情表》中的“谨拜表以闻”中的“谨”意义不同,前者为"恭敬",后者为“谨慎"。

B.征,在文中的意思同征辟。征辟,是从汉代开始出现的擢用人才的一种制度,主要包括皇帝征聘和公府、州郡辟除两种方式,皇帝征召称"征",官府征召称"辟"。

C.服阕,指守丧期满除去丧服。古丧礼规定,父母死后服丧三年,期满除服。阕,指终了。

D.出,“出为温令"中的“出”与《琵琶行(并序)》中的“予出官二年,感斯人言”中的“出”意义相同,都是指古时候京官外调。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密幼年丧父,母亲改嫁,祖母含辛茹苦将其养大。曾在蜀汉任职为官,蜀汉被平定后,晋武帝召他做官,他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之由婉拒。

B.李密之所以将安乐公与齐桓公相提并论,是因为他觉得两人的情况相似,都因任用人才得当而使国家兴盛,后来也因用人不当而遭遇不幸。

C.晋武帝读了李密的《陈情表》后,赞扬他是真名士,并停召他人朝为官。祖母去世后,李密立即被晋武帝再次征召到洛阳担任太子洗马。

D.借皇上东堂赐宴饯别之机,李密赋诗一首,隐含他希望得到升迁,但因朝中无靠山未能如愿,心怀不满。晋武帝为此很生气,都官从事见机行事,奏请免其官职。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

(2)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

14.李密以“孝谨闻”,也因“有才能”服众。为何说李密“有才能”?请结合材料加以分析。(3分)

江西省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8月入学摸底测试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

齐桓公时,有处士曰小臣稷,桓公三往而弗得见。桓公曰:“吾闻布衣之士不轻爵禄,无以易万乘之主;万乘之主不好仁义,亦无以下布衣之士。”于是五往乃得见之。或曰:桓公不知仁义。夫仁义者,忧天下之害,趋一国之患,不避卑辱,谓之仁义。故伊尹①以中国为乱,道为宰于汤;百里奚以秦为乱,道为虏于穆公。皆忧天下之害,趋一国之患,不辞卑辱,故谓之仁义。今桓公下匹夫之士,将欲忧齐国,而小臣不行,见小臣之忘民也。忘民不可谓仁义仁义者不失人臣之礼不败君臣之位者也。是故四封之内,执禽②而朝名曰臣;臣吏分职受事名曰萌。今小臣在民萌之众,而逆君上之欲,故不可谓仁义。仁义不在焉,桓公又从而礼之。使小臣有智能而遁桓公,是隐也,宜刑;若无智能而虚骄矜桓公,是诬也,宜戮。小臣之行,非刑则戮。桓公不能领臣主之理而礼刑戮之人,是桓公以轻上侮君之俗教于齐国也,非所以为治也。故曰:桓公不知仁义。

(节选自《韩非子·难一》)

材料二:

有道之士,固骄人主;人主之不肖者,亦骄有道之士。贤主则不然。士虽骄之,而己愈礼之,士安得不归之士所归,天下从之。周公旦,文王之子也,武王之弟也,成王之叔父也。所朝于穷巷之中、瓮牖之下者七十人。文王造之而未遂,武王遂之而未成,周公旦抱少主而成之。故曰成王不唯以身下士邪齐桓公见小臣稷,一日三至弗得见。从者曰:“万乘之主,见布衣之士,一日三至而弗得见,亦可以止矣。”桓公曰:“不然。士骜禄爵者,固轻其主;其主骜霸王者,亦轻其士。纵夫子骜禄爵,吾庸敢骜霸王乎"遂见之,不可止。世多举桓公之内行,内行虽不修,霸亦可矣。诚行之此论,而内行修,王犹少。

(节选自《吕氏春秋·慎大览·下贤》)

①伊尹,曾借烹饪之事言治国之道,辅助商汤灭夏。②执禽,古时朝见君主有持禽类作礼物的制度,表示忠心于君主。

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解析标号涂黑,

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忘民A不可|B谓仁义|C仁义者D不失E人F臣之礼G不败H君国臣之位者也。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粗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布衣,借指平民,文中的“布衣之士"就是前文说的“处士”,具体指小臣稷。

B.中国,指中原地区或中原地区华夏政权;今义与之相比,属于“词义的扩大”。

C.礼,文中指礼遇、以礼相待,"非能水也"中"水"的意思是"游泳",两者用法相同。

D.瓮牖,用瓮做门,形容贫穷;与“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中“瓮牖”的词义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中齐桓公认为君主能做到礼贤下士的前提是自身对仁义有追求,韩非子认为君主一定要摆正君与臣之间的关系。

B.伊尹与百里奚不顾自身卑贱的地位和受到的屈辱待遇,为天下的灾害而忧虑,为国家的祸患而奔赴,韩非子非常欣赏这类人。

C.韩非子认为,作为臣子理应执礼朝见君主;对君主不管是有才能而骄傲自夸,还是无才能而隐匿不为,都应受到法律惩处。

D.面对有道士人的傲视,不肖之君与贤明之君的态度截然不同,而后者的做法能招揽士人,最终会招来天下人归附。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今桓公下匹夫之士,将欲忧齐国,而小臣不行,见小臣之忘民也。(4分)

(2)纵夫子骜禄爵,吾庸敢骜霸王乎(4分)

14.两则材料对齐桓公的评价有什么不同请简要说明。(3分)

江西省赣州市南康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模拟调研测试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穆帝永和十年四月己亥,桓温与秦兵战于蓝田。秦淮南王苻生单骑突陈,出入以十数,杀伤晋将士甚众。温督众力战秦兵大败壬寅进至灞上三辅郡县皆来降温抚谕居民使安堵复业民争持牛酒迎劳男女夹路观之耆老有垂泣者曰:“不图今日复睹官军!”夏五月,北海王猛,少好学,倜傥有大志,不屑细务,人皆轻之。猛悠然自得,隐居华阴。闻桓温入关,披褐诣之,扪虱而谈当世之务,旁若无人。温异之,问曰:“吾奉天子之命,将锐兵十万为百姓除残贼,而三秦豪杰未有至者,何也?”猛曰:“公不远数千里,深入敌境,今长安咫尺而不度灞水,百姓未知公心,所以不至。”温嘿然无以应,徐曰:“江.东.无卿比也。”乃署猛军谋祭酒。温与秦丞相苻雄等战于白鹿原,温兵不利。初,温指秦麦以为粮,既而秦人悉芟麦,清野以待之,温军乏食。六月丁丑,徙关中三千余户而归。以王猛为高官督护,欲与俱还,猛辞不就。十二年秋七月,桓温自江陵北伐,与寮属登平乘楼,望中原,叹曰:“遂使神州陆沈,百年丘墟,王夷甫诸人不得不任其责!”记.室.陈郡袁宏曰:“运有兴废,岂必诸人之过。”温作色曰:“昔刘景升有千斤大牛,啖刍豆十倍于常牛,负重致远,曾不若一羸牸,魏武入荆州杀以享军。”八月己亥,温至伊水,姚襄撤围拒之,匿精锐于水北林中,遣使谓温曰:“承亲帅王师以来,襄今奉身归命,愿敕三军小却,当拜伏路左。”温曰:“我自开复中原,展敬山陵,无预君事。欲来者便前,相见在近,何烦使人?”襄据水而战,温结陈而前,亲被甲督战,襄众大败。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江左经略中原》)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温督众力战/秦兵大败/壬寅/进至灞上/三辅郡县皆来降温/抚谕居民/使安堵复业/民争持牛酒迎劳/男女夹路观之耆老/有垂泣者/

B.温督众力战秦兵/大败/壬寅/进至灞上/三辅郡县皆来降/温抚谕居民/使安堵复业/民争持牛酒迎劳/男女夹路观之耆老/有垂泣者/

C.温督众力战/秦兵大败/壬寅/进至灞上/三辅郡县皆来降/温抚谕居民/使安堵复业/民争持牛酒迎劳/男女夹路观之/耆老有垂泣者/

D.温督众力战秦兵/大败/壬寅/进至灞上/三辅郡县皆来降温/抚谕居民/使安堵复业/民争持牛酒迎劳/男女夹路观之/耆老有垂泣者/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三秦:项羽破秦入关之后,把关中之地分给秦降将章邯、司马欣、董翳,因称关中为三秦。后用以称关中、陕西一带。

B.江东:又称江右、江表,长江在芜湖与南京一段自西南往东北流,秦汉以后习惯称自此以下长江南岸地区为江东。

C.记室:职官名,东汉始置,掌管章表书记文檄。后世因之,或称记室督、记室参军等。亦是秘书的代称。

D.三军:说法起源于春秋时期骑马打仗的前、中、后三个兵种,与现代陆、海、空三军实质意义完全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桓温入关后,王猛以平民身份拜见他,在回答桓温疑问时,王猛认为百姓不热情是因桓温距离长安很近但不渡灞水的行为让百姓不明白他的想法。

B.桓温与秦丞相苻雄等人在白鹿原作战,军队不能取胜,加上原来想通过收割秦人的小麦作为军粮也没有成功,就迁走了关中三千多户人家后回朝。

C.桓温北伐时,曾与幕僚们登上平乘楼,用刘景升养了一头吃得多、千斤重的大牛但背东西走远路不如一头羸弱的母牛的故事,给众人讲道理。

D.桓温到达伊水时,姚襄派使者向桓温表明自己将会投降,桓温说自己为了开复中原、收复对方占领的山陵,其余并不打算干预姚襄想做的事情。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北海王猛,少好学,倜傥有大志,不屑细务,人皆轻之。(5分)

(2)遂使神州陆沈,百年丘墟,王夷甫诸人不得不任其责!(5分)

江西省吉安市泰和高中2024届高三语文暑期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共5小题,20分)

材料一:

申屠蟠字子龙,陈留外黄人也,少有名节。蟠父母卒,哀毁思慕,不饮酒食肉十馀年,遂隐居学治京氏《易》,严氏《春秋》,小戴《礼》,三业先通,因博贯五经,兼明

图纬,学无常师。

(节选自皇甫谧《高士传》)

材料二:

同郡缑氏女玉为父报仇,杀夫氏之党,吏执玉以告外黄令梁配,配欲论杀玉。蟠时年十五,为诸生,进谏曰:“玉之节义,足以感无耻之孙,激忍辱之子。不遭明时,尚

当表旌庐墓,况在清听,而不加哀矜!”配善其言,乃为谳得减死论。乡人称美之。

家贫,佣为漆工。郭林宗见而奇之。同郡蔡邕深重蟠,及被州辟,乃辞让之曰:“申屠蟠禀气玄妙,性敏心通,丧亲尽礼,几于毁灭。至行美义,人所鲜能。安贫乐潜,味

道守真,不为燥湿轻重,不为穷达易节。方之于邕,以齿则长,以德则贤。”

后郡召为主簿,不行。遂隐居精学,博贯《五经》,兼明图纬。始与济阴王子居同在太学,子居临殁,以身托蟠,蟠乃躬推辇车,送丧归乡里。遇司隶从事于河、巩之间,从事义之,为封传护送,蟠不肯受,投传于地而去。事毕还学。太尉黄琼辟,不就。及

琼卒,归葬江夏,四方名豪会帐下者六七千人,互相谈论,莫有及蟠者。

先是京师游士汝南范滂等非讦朝政,自公卿以下皆折节下之。太学生争慕其风,以为文学将兴,处士复用。蟠独叹曰:“昔战国之世处士横议列国之王至为拥篲先驱,卒有坑儒烧书之祸,今之谓矣。”乃绝迹于梁、砀之间,因树为屋,自同佣人。居二年,滂等果罹党锢,或死或刑者数百人,蟠确然免于疑论。后蟠友人陈郡冯雍坐事系狱,豫州牧黄琬欲杀之。或劝蟠救雍,蟠不肯行,曰:“黄子琰为吾故邪,未必合罪。如不用

吾言,虽往何益!”琬闻之,遂免雍罪。唯蟠处乱末,终全高志。

(节选自《后汉书·列传第三十》)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解析标号涂

黑。(3分)

昔战国A之B世C处D士E横F议G列H国I之J王K至L为M拥N篲O先P驱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常师,固定的老师,与韩愈《师说》中“圣人无常师”的“常师”含义相同。

B.哀矜,哀怜;怜悯,“哀”与《赤壁赋》中“哀吾生之须臾”的“哀”字含义不同。

C.辞让,推辞谦让,“辞”与《廉颇蔺相如列传》中“乃辞谢”的“辞”字含义相同。

D.易节,改变节操,与《愚公移山》“寒暑易节,始一反焉”的“易节”含义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申屠蟠遵守孝道,牢记父母之恩。他年轻时就以良好的名声和高尚的气节闻名,

父母去世之后,为了表示对父亲的怀念,十多年不吃酒肉。

B.申屠蟠敢于伸张正义,能够主持公道。在同乡妇女缑玉为了替父报仇而杀死仇

人后年仅十五岁的他就能劝谏县令以缑玉的节义而免除了其死罪。

C.申屠蟠读书博贯五经,深得蔡邕看重。当申屠蟠被州府征召做官时,蔡邕曾赞

扬他,说他安于贫困,乐于修身,赞扬申屠蟠的美德是别人难于做到的。

D.申屠蟠具有美好品行,信守友人托付。他的太学同学王子居在临死之际将后事

托付给他,他亲自推着装载王子居灵柩的车,送丧回到王子居的家乡。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配善其言,乃为谳得减死论。乡人称美之。

(2)黄子琰为吾故邪,未必合罪。如不用吾言,虽往何益!

14.文中蔡邕称赞申屠蟠“至行美义,人所鲜能”,请结合文中具体事例简要说明。(3

分)

文言文阅读

江西省九师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濡水又东南迳樊於期馆西,是其授首于荆轲处也。濡水又东南流迳荆轲馆北,昔燕丹纳田生之言,尊轲上卿,馆之于此。二馆之城,涧曲泉清,山高林茂,风烟披薄,触可栖情,方外之士,尚凭依旧居,取畅林木。

阚驷称太子丹遣荆轲刺秦王,与宾客知谋者,祖道于易水上。《燕丹子》称,荆轲入秦,太子与知谋者,皆素衣冠送之于易水之上,荆轲起为寿,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高渐离击筑,宋如意和之;为壮声,士发皆冲冠;为哀声,士皆流涕。疑于此也。

(节选自《水经注·易水》)

材料二:

荆轲之燕,太子自御虚左,轲援绥不让。至,坐定,宾客满坐。轲言曰:“田光褒扬太子仁爱之风,说太子不世之器,高行厉天,美声盈耳。轲出卫都,望燕路,历险不以为勤,望远不以为遐;今太子礼之以旧故之恩,接之以新人之敬,所以不复让者,士信于知己也。”太子曰:“田先生今无恙乎?”轲曰:“光临送轲之时言太子戒以国事耻以丈夫而不见信向轲吞舌而死矣。”太子惊愕失色,歔欷饮泪曰:“丹所以戒先生,岂疑先生哉!今先生自杀,亦令丹自弃于世矣!”茫然良久。太子置酒请轲,酒酣,太子起为寿。夏扶前曰:“闻士无乡曲之誉,则未可与论行;马无服舆之技,则未可与决良。今荆君远至,将何以教太子?”欲微感之。轲曰:“士有超世之行者,不必合于乡曲;马有千里之相者,何必出于服舆?昔吕望当屠钓之时,天下之贱丈夫也,其遇文王,则为周师。骥骥之在盐车,驽之下也,及遇伯乐,则有千里之功。如此,在乡曲而后发善,服舆而后别良哉!”夏扶问荆轲:“何以教太子?”轲曰:“将令燕继召公之迹,追甘棠之化;高欲令四三王,下欲令六五霸,于君何如也?”坐皆称善,竞酒无能屈。太子甚喜,自以得轲,永无秦忧。

(节选自《燕丹子》)

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解析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光临送A轲之时B言太子C戒以国事D耻以丈夫E而不见信F向轲吞舌G而死矣。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卿,周天子与诸侯皆设卿,分上中下三等,上卿为最高官阶,后泛指朝中大臣。文中指前者。

B.器,器识才干,与“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中的“器”意思不同。

C.舆,车厢,后泛指车,文中与《劝学》中“假舆马者,非利足也”中的“舆”意思相同。

D.竞,终,整。与《项脊轩志》“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中的“竞”意思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濡水流经樊於期馆和荆轲馆,这两个馆所在之地环境优美,适宜方外之士借此寄情林木,以畅胸怀。

B.荆轲纵觉前途渺茫也依然不辞辛苦地来到燕国,但夏扶及众臣却认为他没有好名声,且质疑他的能力。

C.荆轲用吕望遇文王成为周师之前被世人称为贱人的例子说明具备超越世人品行的人无需迎合乡里。

D.太子丹因自己告诫田光勿泄露国事,导致田光自杀而悲痛,也因荆轲到来并最终被众人称善而欣喜。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太子与知谋者,皆素衣冠送之于易水之上,荆轲起为寿。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骐骥之在盐车,驽之下也,及遇伯乐,则有千里之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材料一说荆轲高唱“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请结合材料二简要分析这种决绝态度的原因。(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BDF(“光临送轲之时”是表示时间的状语,B处应该停顿;“戒以国事”是“太子”的宾语,D处应该停顿;“以丈夫而不见信”连在一起,是状语后置,F处应该停顿。)

11.D(文中“竟”是结束、完毕的意思。“何竞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中的“竞”是直到……终了的意思,二者不同。)

12.B(“夏扶及众臣”错,文中只提到夏扶质疑荆轲的能力,未提及大臣们质疑荆轲的能力。)

13.(1)太子丹和知道这个密谋的人,都穿着白衣戴着白帽送荆轲到易水边上,荆轲起身祝酒。(“素衣冠”“为寿”各1分,句意2分)

(2)骏马被套在盐车上,就是下等劣马,等遇到伯乐,就有日行千里的功夫。(“骐骥”“驽”“及”各1分,句意1分)

14.①燕太子丹用故交旧友的礼节来礼遇荆轲。②田光向荆轲夸赞燕太子丹是个品德高尚的仁爱之人。③荆轲有让燕太子丹成为一代贤王、称霸天下的伟大愿望。(每点1分,意对即可,其他解析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材料一:

濡水又向东南方向流经樊於期馆的西边,这是他把自己的头交给荆轲的地方。濡水又向东南方向流经荆轲馆的北边,从前太子丹采纳田光的意见,尊荆轲为上卿,在这里设馆安置他。这两个馆所在的城中,有曲涧清泉,高山茂林,轻风吹拂,烟雾缥缈,到处都可寄托情怀。那些超脱红尘的人,尚且凭依旧居,寄情林木以畅胸怀。

阚驷说太子丹派遣荆轲刺秦王,与宾客中知道此密谋的人在易水上祭祀并为荆轲饯行。《燕丹子》说,荆轲即将进入秦国,太子丹和知道这个密谋的人,都穿着白衣戴着白帽送荆轲到易水边上,荆轲起身祝酒,唱道:“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高渐离击筑,宋如意与之相和;奏慷慨壮烈之音时,送行者都怒发冲冠;再奏悲伤哀愁之曲时,大家都热泪纵横。这事估计就发生在这里。

材料二:

荆轲来到燕国,太子丹亲自驾车空出左边上座来迎接,荆轲拉着引绳上车就座,一点也不客气。抵达后,荆轲坐定自己的位子,宾客满堂。他开口讲道:“田光称赞太子仁爱的作风,推许太子具备世上罕有的器识才干,高尚的品行上达天宇,美好的声誉充盈在耳。我从卫国都城野王出发,遥望去燕国的道路,历经险阻不以为劳苦,纵目渺茫的途程不觉得悠远。现在太子以故交旧友的情谊礼待我,用对待新临贵宾的敬意接迎我,所以不再谦让,是因为我被知己信任啊。”太子问:“田先生如今好吗?”荆轲说:“田光临送别我的时候,说太子诚告他勿泄露国事,他因身为大丈夫却不被信任感到耻辱,已经对着我咬舌自尽了。”太子惊愕得变了脸色,哀叹抽泣含泪说:“我之所以提醒先生,怎么会是疑心先生呢!如今先生自杀,也真教我没有颜面立身于世了。”太子丹茫然若失了很久。太子置办酒席宴请荆轲,兴致正浓时,太子丹起来为他敬酒。夏扶走上前来说:“听说士子在乡里没有声誉,就不可以与他评论品行;马没有驾车的技能,就无法判定它的优劣。现在荆君从远方来,将教太子什么呢?”夏扶想稍稍试探他。荆轲说:“士子具备超逸世俗的品行,就无须迎合乡里;那有日驰千里的能力的马,又何必从驾车服役者中选出?从前吕望当屠夫和渔翁的时候,天下人视他为贱人,他遇到文王,便成为周师。骏马被套在盐车上,就是下等劣马,等遇到伯乐,就有日行千里的功夫。像这样,人才一定要在家乡博得美誉后才会被发现,良马一定要先能驾车后才会被人分辨出吗!”夏扶询问荆轲:“用什么教太子?”荆轲说:“将让燕国继续召公的行迹,追踪他甘棠惠爱的风化;往高处设想,使太子丹的功业比肩三代贤王,与之并列而成第四个贤王,最低的标准,也要让他威名与春秋五霸并驾齐驱,合而称为六霸。您认为怎样?”满座人都交口赞扬,直到宴席结束,再也没有人能使他屈服。太子很高兴,自以为得到荆轲,就永远不用担心秦的威胁了。

江西省智学联盟体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李密,字令伯,键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改醮①。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②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③。

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陈情表》,曰: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努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

后刘终,服阀,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④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华善之。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劫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

(节选自《晋书·李密传》)

①改醮(jiào):改嫁。②烝(zhēng)烝:淳厚的样子。③游夏:孔子的学生子游、子夏。④安乐公:刘备之子刘禅。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中间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将对应字母填写在答题卡上相应位置。()(3分)

常A望B内C转D而E朝F廷G无H援I乃J迁K汉L中M太N守0自P以Q失R分S怀T怨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谨,“密奉事以孝谨闻”中的“谨”与《陈情表》中的“谨拜表以闻”中的“谨”意义不同,前者为"恭敬",后者为“谨慎"。

B.征,在文中的意思同征辟。征辟,是从汉代开始出现的擢用人才的一种制度,主要包括皇帝征聘和公府、州郡辟除两种方式,皇帝征召称"征",官府征召称"辟"。

C.服阕,指守丧期满除去丧服。古丧礼规定,父母死后服丧三年,期满除服。阕,指终了。

D.出,“出为温令"中的“出”与《琵琶行(并序)》中的“予出官二年,感斯人言”中的“出”意义相同,都是指古时候京官外调。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密幼年丧父,母亲改嫁,祖母含辛茹苦将其养大。曾在蜀汉任职为官,蜀汉被平定后,晋武帝召他做官,他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之由婉拒。

B.李密之所以将安乐公与齐桓公相提并论,是因为他觉得两人的情况相似,都因任用人才得当而使国家兴盛,后来也因用人不当而遭遇不幸。

C.晋武帝读了李密的《陈情表》后,赞扬他是真名士,并停召他人朝为官。祖母去世后,李密立即被晋武帝再次征召到洛阳担任太子洗马。

D.借皇上东堂赐宴饯别之机,李密赋诗一首,隐含他希望得到升迁,但因朝中无靠山未能如愿,心怀不满。晋武帝为此很生气,都官从事见机行事,奏请免其官职。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

(2)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

14.李密以“孝谨闻”,也因“有才能”服众。为何说李密“有才能”?请结合材料加以分析。(3分)

10.DIO

句意:“而”为转折,前面当断;“乃”为承接,前面亦当断;“自”为最后分句主语,也是前面必断。全句主语皆为“密”,后面承前省略主语。参考译文:……常常希望改任内官,可是朝廷却没有人帮助他,于是升迁担任汉中太守,自己认为没得到应有的职分而心怀怨恨。

11.A

两句中的“谨”意义相同,均解作为“恭敬”

12.C

“祖母去世后,李密立即被晋武帝再次征召”错,李密并非“立即被晋武帝再次征召”,而是在“刘氏去世,李密守丧期满除去丧服”之后

13.(1)(李密)一有空闲的时间就研究学问,忘记了疲劳,并且拜谯周为师,谯周的弟子把他比作孔子的学生子游、子夏。(“暇”,空闲,闲暇;“师事”,拜……为师;“门人”,弟子;各1分,句意1分)

(2)安乐公得到诸葛亮而抵抗曹魏,任用黄皓而使国丧亡,由这知道成败是同样的。(“任”,任用;“是”,这,由这;“一”:一样,同样。句意1分)

14.(1)李密有学问且拜谯周为师,谯周的弟子把他比作孔子的学生子游、子夏。

(2)李密年轻时即在蜀汉做官,多次出使吴国,有才智机辩,吴人很欣赏他。

(3)蜀汉被平定后泰始初年,(皇上)下诏任他为太子洗马。虽因故停召,但在刘氏去世、李密守丧期满除去丧服后,朝廷再一次以太子洗马之职征召他到洛阳。

(4)李密回答张华关于安乐公评价的提问,有理有据,让张华觉得很有道理。

(答其任意三点即可。由“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看出李密有学问有才能;由“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看出,因为有才能才年少出仕,并被派出使吴国,获人欣赏;由“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看出,再次征召,朝廷始终惦记这个“有才人”;由“司空张华问之日……华善之”看出,李密回答张华之问,有理有据有见地有才能,让张华觉得很好。)

参考译文:

李密字令伯,是犍为武阳人,又名虔。他的父亲很早就去世了,母亲何氏改嫁。当时李密只有几岁,感伤眷恋备至,孝道之情笃深,于是积郁成疾。祖母刘氏,亲自抚养他,李密侍奉祖母以孝顺和恭敬闻名。刘氏有病时,他就哭泣流泪不敢大口呼吸,从不脱衣安睡,饮食汤药总要尝过之后才端上去。(李密)一有空闲的时间就研究学问,忘记了疲劳,并且拜谯周为师,谯周的弟子把他比作孔子的学生子游、子夏。

李密年轻时在蜀汉做官,当郎官。多次出使吴国,有才智机辩,吴人很欣赏他。蜀汉被平定后,泰始初年,(皇上)下诏任他为太子洗马。李密因为祖母年高,(家中)无人奉养,就没有接受官职,并(向朝廷)呈上《陈情表》。说:臣子因命运不好,小时候就遭遇到了不幸,刚出生六个月,我慈爱的父亲就不幸去世了。经过了四年,舅舅又逼迫母亲改了嫁。我的奶奶刘氏,怜悯我从小丧父又多病消瘦,便亲自对我加以抚养。臣子小的时候经常有病,九岁时还不会走路。孤独无靠,一直到成家立业。皇上读后说:“士人有名节,不是平白无故的!”于是停止征召。

后来刘氏去世,李密守丧期满除去丧服,朝廷再一次以太子洗马之职征召他到洛阳。司空张华问他说:“安乐公这人怎么样?”李密说:“可以和齐桓公相并列。”张华询问其中的缘故,(李密)回答说:“齐桓公得到管仲而称霸,信用竖刁而(使自己死了不得埋葬,)尸身长蛆。安乐公得到诸葛亮而抵抗曹魏,任用黄皓而丧国,由这知道成败是同样的。”(张华)接着问:“孔明的言教为什么那么琐碎?”李密说:“过去舜、禹、皋陶相互说话,所以言辞简雅;《大诰》是与普通人说话,语言适宜琐碎。孔明没有与自己水平相当的人谈论,他的言教因此琐碎。”张华认为他说得很好。

(李密)由京官外调任温令,却憎恨从事,曾经写信给人说:“庆父不死去,鲁国的灾难不会结束。”从事把他的信禀告了司隶,司隶因为李密在县中清廉谨慎,没有弹劾他。到皇帝在东堂赐宴饯别时,皇上下诏命令李密赋诗,诗的末章说:“人们也有这样的话,有因才有缘。做官没有有权势的朝臣做依靠,不如回家种田。皇上英明睿智,这话岂能这样说!”武帝很生气,在这时都官从事上奏免除李密的官职。后来李密死于家中。

江西省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8月入学摸底测试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

齐桓公时,有处士曰小臣稷,桓公三往而弗得见。桓公曰:“吾闻布衣之士不轻爵禄,无以易万乘之主;万乘之主不好仁义,亦无以下布衣之士。”于是五往乃得见之。或曰:桓公不知仁义。夫仁义者,忧天下之害,趋一国之患,不避卑辱,谓之仁义。故伊尹①以中国为乱,道为宰于汤;百里奚以秦为乱,道为虏于穆公。皆忧天下之害,趋一国之患,不辞卑辱,故谓之仁义。今桓公下匹夫之士,将欲忧齐国,而小臣不行,见小臣之忘民也。忘民不可谓仁义仁义者不失人臣之礼不败君臣之位者也。是故四封之内,执禽②而朝名曰臣;臣吏分职受事名曰萌。今小臣在民萌之众,而逆君上之欲,故不可谓仁义。仁义不在焉,桓公又从而礼之。使小臣有智能而遁桓公,是隐也,宜刑;若无智能而虚骄矜桓公,是诬也,宜戮。小臣之行,非刑则戮。桓公不能领臣主之理而礼刑戮之人,是桓公以轻上侮君之俗教于齐国也,非所以为治也。故曰:桓公不知仁义。

(节选自《韩非子·难一》)

材料二:

有道之士,固骄人主;人主之不肖者,亦骄有道之士。贤主则不然。士虽骄之,而己愈礼之,士安得不归之士所归,天下从之。周公旦,文王之子也,武王之弟也,成王之叔父也。所朝于穷巷之中、瓮牖之下者七十人。文王造之而未遂,武王遂之而未成,周公旦抱少主而成之。故曰成王不唯以身下士邪齐桓公见小臣稷,一日三至弗得见。从者曰:“万乘之主,见布衣之士,一日三至而弗得见,亦可以止矣。”桓公曰:“不然。士骜禄爵者,固轻其主;其主骜霸王者,亦轻其士。纵夫子骜禄爵,吾庸敢骜霸王乎"遂见之,不可止。世多举桓公之内行,内行虽不修,霸亦可矣。诚行之此论,而内行修,王犹少。

(节选自《吕氏春秋·慎大览·下贤》)

①伊尹,曾借烹饪之事言治国之道,辅助商汤灭夏。②执禽,古时朝见君主有持禽类作礼物的制度,表示忠心于君主。

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解析标号涂黑,

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忘民A不可|B谓仁义|C仁义者D不失E人F臣之礼G不败H君国臣之位者也。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粗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布衣,借指平民,文中的“布衣之士"就是前文说的“处士”,具体指小臣稷。

B.中国,指中原地区或中原地区华夏政权;今义与之相比,属于“词义的扩大”。

C.礼,文中指礼遇、以礼相待,"非能水也"中"水"的意思是"游泳",两者用法相同。

D.瓮牖,用瓮做门,形容贫穷;与“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中“瓮牖”的词义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中齐桓公认为君主能做到礼贤下士的前提是自身对仁义有追求,韩非子认为君主一定要摆正君与臣之间的关系。

B.伊尹与百里奚不顾自身卑贱的地位和受到的屈辱待遇,为天下的灾害而忧虑,为国家的祸患而奔赴,韩非子非常欣赏这类人。

C.韩非子认为,作为臣子理应执礼朝见君主;对君主不管是有才能而骄傲自夸,还是无才能而隐匿不为,都应受到法律惩处。

D.面对有道士人的傲视,不肖之君与贤明之君的态度截然不同,而后者的做法能招揽士人,最终会招来天下人归附。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今桓公下匹夫之士,将欲忧齐国,而小臣不行,见小臣之忘民也。(4分)

(2)纵夫子骜禄爵,吾庸敢骜霸王乎(4分)

14.两则材料对齐桓公的评价有什么不同请简要说明。(3分)

10.CDG(每处1分。涂黑超过三处,整题不给分)

原文标点为:忘民不可谓仁义。仁义者,不失人臣之礼,不败君臣之位者也。

11.D“用瓮做门”说法错误,应为“用瓮做窗户”。

12.C

“有才能而骄傲自夸,还是无才能而隐匿不为”说法错误,应是“有才能而隐匿不为,还是无才能而骄傲自夸”。

13.(1)现在齐桓公谦恭地去见一个普通的读书人,是在为齐国的政事忧虑,但小臣稷却不愿出来做官,可见小臣稷忘记了民众。(“下""忧”“不行”各1分,句意1分)

(2)纵使先生他看轻俸禄爵位,我怎么敢看轻王霸之业呢(“纵”“骜”"庸"各1分,句意1分)

14.①材料一认为齐桓公未摆正君臣关系,不懂仁义;②材料二认为齐桓公礼贤下士,足以称霸。(每点1分,答出两点得满分;意思对即可)

材料一:

齐桓公时期,有个没做官的读书人名叫小臣稷,齐桓公去了三次也没能见到他。齐桓公说:“我听说普通的士人不看轻爵位俸禄,就没有轻视大国君主的资本;大国君主不爱好仁义,也就没有谦卑地对待普通士人的肚量。”于是去了五次才见到小臣稷。有人说:齐桓公不懂得仁义。所谓仁义,就是为天下的灾害而忧虑,为国家的祸患而奔赴,不顾及个人身处卑微的地位和受到屈辱的待遇,这才是仁义。所以伊尹因为中原地区出现动乱,通过做厨师向商汤献策得到任用;百里奚因为秦国出现动乱,通过傲俘虏(进入秦国)向秦穆公献策得到任用。他们都是为天下的灾害而忧虑,为国家的祸患而奔赴,不顾及个人身处卑贱的地位和受到屈辱的待遇,所以称作仁义。现在齐桓公谦恭地去见一个普通的读书人,是在为齐国的政事忧虑,但小臣稷却不愿出来做官,可见小臣稷忘记了民众。忘记民众的行为不能称作仁义。仁义的人,不会失掉作为臣子的礼节,不会破坏君臣之间的尊卑秩序。因此四境之内,拿着鸟兽作为礼物朝见君主的称作臣;臣子的下属官吏按不同的职务管理政事的称作萌。现在小臣稷在民萌之列,却违背君主的意愿,所以不能称作仁义。仁义已经不在小臣稷那儿了,齐桓公却按照仁义之士的规格礼遇他。如果小臣稷确有智慧才能却躲避齐桓公,这是想隐匿起来不为君主做事,应当对他施以刑罚;如果小臣稷没有智慧才能却虚伪地在齐桓公面前骄傲自满、自我夸耀,这就是故意欺骗,应当把他杀掉。小臣稷的行为,不是该处罚就是该杀。齐桓公不能整治(摆正)君臣之间的关系而去礼遇一个该罚该杀的人,这是齐桓公在用轻视和侮慢君主的风气教化齐国臣民,不是用来作为治国之道的办法。所以说:齐桓公不懂得仁义。

材料二:

有道的士人,本来就傲视君主;不贤明的君主,也傲视有道的士人。贤明的君主就不是这样。(有道的)士人虽然以傲慢的姿态对待自己,而自己却越发以礼对待他们,这样,士人怎么会不归附呢士人归附了,天下的人就会跟着他们归附。周公旦是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的弟弟,周成王的叔父。他朝见过的住在穷巷陋室中的人有七十个。(这件事,)周文王开了头而没有做到,周武王做了而没有完成,周公旦辅佐年幼的周成王才真正完成。这不正说明周成王亲自礼贤下士吗齐桓公去见小臣稷,一天去三次都没能见到。跟随的人说:“大国的君主去见一个普通的士人,一天去了三次都没能见到,就可以停止了。”齐桓公说:“不对。看轻俸禄爵位的士人,本来就轻视君主;看轻王霸之业的君主,也会轻视士人。纵使先生他看轻俸禄爵位,我怎么敢看轻王霸之业呢"于是齐桓公见到了小臣稷,随从没能阻止他。世人大多指责齐桓公私居时的品行,他私居时的品行虽然不好,但称霸还是可以的。如果真的按上述原则去做,而且私居时的品行又好,就是称王恐怕还不止呢。

江西省赣州市南康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模拟调研测试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穆帝永和十年四月己亥,桓温与秦兵战于蓝田。秦淮南王苻生单骑突陈,出入以十数,杀伤晋将士甚众。温督众力战秦兵大败壬寅进至灞上三辅郡县皆来降温抚谕居民使安堵复业民争持牛酒迎劳男女夹路观之耆老有垂泣者曰:“不图今日复睹官军!”夏五月,北海王猛,少好学,倜傥有大志,不屑细务,人皆轻之。猛悠然自得,隐居华阴。闻桓温入关,披褐诣之,扪虱而谈当世之务,旁若无人。温异之,问曰:“吾奉天子之命,将锐兵十万为百姓除残贼,而三秦豪杰未有至者,何也?”猛曰:“公不远数千里,深入敌境,今长安咫尺而不度灞水,百姓未知公心,所以不至。”温嘿然无以应,徐曰:“江.东.无卿比也。”乃署猛军谋祭酒。温与秦丞相苻雄等战于白鹿原,温兵不利。初,温指秦麦以为粮,既而秦人悉芟麦,清野以待之,温军乏食。六月丁丑,徙关中三千余户而归。以王猛为高官督护,欲与俱还,猛辞不就。十二年秋七月,桓温自江陵北伐,与寮属登平乘楼,望中原,叹曰:“遂使神州陆沈,百年丘墟,王夷甫诸人不得不任其责!”记.室.陈郡袁宏曰:“运有兴废,岂必诸人之过。”温作色曰:“昔刘景升有千斤大牛,啖刍豆十倍于常牛,负重致远,曾不若一羸牸,魏武入荆州杀以享军。”八月己亥,温至伊水,姚襄撤围拒之,匿精锐于水北林中,遣使谓温曰:“承亲帅王师以来,襄今奉身归命,愿敕三军小却,当拜伏路左。”温曰:“我自开复中原,展敬山陵,无预君事。欲来者便前,相见在近,何烦使人?”襄据水而战,温结陈而前,亲被甲督战,襄众大败。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江左经略中原》)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温督众力战/秦兵大败/壬寅/进至灞上/三辅郡县皆来降温/抚谕居民/使安堵复业/民争持牛酒迎劳/男女夹路观之耆老/有垂泣者/

B.温督众力战秦兵/大败/壬寅/进至灞上/三辅郡县皆来降/温抚谕居民/使安堵复业/民争持牛酒迎劳/男女夹路观之耆老/有垂泣者/

C.温督众力战/秦兵大败/壬寅/进至灞上/三辅郡县皆来降/温抚谕居民/使安堵复业/民争持牛酒迎劳/男女夹路观之/耆老有垂泣者/

D.温督众力战秦兵/大败/壬寅/进至灞上/三辅郡县皆来降温/抚谕居民/使安堵复业/民争持牛酒迎劳/男女夹路观之/耆老有垂泣者/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三秦:项羽破秦入关之后,把关中之地分给秦降将章邯、司马欣、董翳,因称关中为三秦。后用以称关中、陕西一带。

B.江东:又称江右、江表,长江在芜湖与南京一段自西南往东北流,秦汉以后习惯称自此以下长江南岸地区为江东。

C.记室:职官名,东汉始置,掌管章表书记文檄。后世因之,或称记室督、记室参军等。亦是秘书的代称。

D.三军:说法起源于春秋时期骑马打仗的前、中、后三个兵种,与现代陆、海、空三军实质意义完全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桓温入关后,王猛以平民身份拜见他,在回答桓温疑问时,王猛认为百姓不热情是因桓温距离长安很近但不渡灞水的行为让百姓不明白他的想法。

B.桓温与秦丞相苻雄等人在白鹿原作战,军队不能取胜,加上原来想通过收割秦人的小麦作为军粮也没有成功,就迁走了关中三千多户人家后回朝。

C.桓温北伐时,曾与幕僚们登上平乘楼,用刘景升养了一头吃得多、千斤重的大牛但背东西走远路不如一头羸弱的母牛的故事,给众人讲道理。

D.桓温到达伊水时,姚襄派使者向桓温表明自己将会投降,桓温说自己为了开复中原、收复对方占领的山陵,其余并不打算干预姚襄想做的事情。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北海王猛,少好学,倜傥有大志,不屑细务,人皆轻之。(5分)

(2)遂使神州陆沈,百年丘墟,王夷甫诸人不得不任其责!(5分)

10.C11.B12.D

13.(1)北海人王猛,从小好学,性格洒脱、胸有大志,不屑于做细小琐碎的事务,人们都轻视他。

(2)最终让神州大地国土沦丧,成为百年废墟,王夷甫等人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参考译文:

东晋穆帝永和十年四月己亥(二十二日),桓温与前秦的军队在蓝田地区交战。前秦淮南王苻生单枪匹马冲入桓温军阵,往返出入达十余次,杀伤了很多东晋将士。桓温督促军队奋力苦战,前秦军队被打得大败。壬寅(二十五日),军队抵达灞上地区。三辅地区的郡县全都前来归降东晋,桓温安抚晓谕居民,让他们安居并恢复生产。百姓争着手持牛肉美酒来慰劳东晋将士,男女老少夹道欢迎,有的老人流下了热泪,说:“没有想到今日又见到朝廷的军队了!”夏季五月,北海人王猛,从小好学,性格洒脱、胸有大志,不屑于做细小琐碎的事务,人们都轻视他。王猛悠然自得,隐居在华阴。听说桓温已入函谷关,便穿着粗布衣服去见桓温,一边捉虱子一边谈论当世的事务,旁若无人。桓温觉得他与众不同,问道:“我奉天子的命令,率领十万精兵为百姓扫除残余的寇贼,而三秦地区的豪杰却没有人前来迎接,这是为什么呢”王猛说:“您不畏数千里的路途,深入敌境,现在长安近在咫尺却不渡过灞水,百姓不了解您的意图,所以不来。”桓温默然无话可答,慢慢地说:“江东没有一人能与您相比。”于是任命王猛为军谋祭酒。桓温与前秦丞相苻雄等人在白鹿原交战,桓温军队失利。当初,桓温指望抢夺前秦的麦子作为军粮,过后,前秦人收割了全部麦子,清理完了田野,让桓温无所掠夺,桓温军队军粮匮乏。六月丁丑(初一日),桓温迁徙关中地区三千多户返回东晋。任命王猛为高官督护,想要与他一同返回,王猛推辞没有接受。十二年秋七月,桓温从江陵出兵北伐,与幕僚们登上大船的高楼,遥望中原,叹息说:“最终让神州大地国土沉沦,成为百年废墟,王夷甫等人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记室陈郡人袁宏说:“时运有兴衰,难道一定是这些人的罪过吗”桓温脸色一沉说:“从前刘表有一头千斤重的大牛,吃的草料和豆子是一般牛的十倍,但是背负重物走远路,还不如一头瘦弱的母牛,魏武帝(曹操)进入荆州后,杀掉大牛来犒劳军队。”八月己亥(初六日),桓温抵达伊水,姚襄撤回原来包围的军队来抵抗桓温,把精锐士卒隐藏在伊水北边的树林之中,并派遣使者对桓温说:“承蒙您亲自率军前来,姚襄现在以身归顺,希望您敕命三军稍稍后退,我要恭敬地在路边跪拜。”桓温说:“我独自恢复中原,祭扫先帝的陵园,与您不相干。如果想来就到面前,何必麻烦使者呢”姚襄凭借伊水而战,桓温列阵向前推进,亲自穿着铠甲督战,最终姚襄军队大败。

江西省吉安市泰和高中2024届高三语文暑期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共5小题,20分)

材料一:

申屠蟠字子龙,陈留外黄人也,少有名节。蟠父母卒,哀毁思慕,不饮酒食肉十馀年,遂隐居学治京氏《易》,严氏《春秋》,小戴《礼》,三业先通,因博贯五经,兼明

图纬,学无常师。

(节选自皇甫谧《高士传》)

材料二:

同郡缑氏女玉为父报仇,杀夫氏之党,吏执玉以告外黄令梁配,配欲论杀玉。蟠时年十五,为诸生,进谏曰:“玉之节义,足以感无耻之孙,激忍辱之子。不遭明时,尚

当表旌庐墓,况在清听,而不加哀矜!”配善其言,乃为谳得减死论。乡人称美之。

家贫,佣为漆工。郭林宗见而奇之。同郡蔡邕深重蟠,及被州辟,乃辞让之曰:“申屠蟠禀气玄妙,性敏心通,丧亲尽礼,几于毁灭。至行美义,人所鲜能。安贫乐潜,味

道守真,不为燥湿轻重,不为穷达易节。方之于邕,以齿则长,以德则贤。”

后郡召为主簿,不行。遂隐居精学,博贯《五经》,兼明图纬。始与济阴王子居同在太学,子居临殁,以身托蟠,蟠乃躬推辇车,送丧归乡里。遇司隶从事于河、巩之间,从事义之,为封传护送,蟠不肯受,投传于地而去。事毕还学。太尉黄琼辟,不就。及

琼卒,归葬江夏,四方名豪会帐下者六七千人,互相谈论,莫有及蟠者。

先是京师游士汝南范滂等非讦朝政,自公卿以下皆折节下之。太学生争慕其风,以为文学将兴,处士复用。蟠独叹曰:“昔战国之世处士横议列国之王至为拥篲先驱,卒有坑儒烧书之祸,今之谓矣。”乃绝迹于梁、砀之间,因树为屋,自同佣人。居二年,滂等果罹党锢,或死或刑者数百人,蟠确然免于疑论。后蟠友人陈郡冯雍坐事系狱,豫州牧黄琬欲杀之。或劝蟠救雍,蟠不肯行,曰:“黄子琰为吾故邪,未必合罪。如不用

吾言,虽往何益!”琬闻之,遂免雍罪。唯蟠处乱末,终全高志。

(节选自《后汉书·列传第三十》)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解析标号涂

黑。(3分)

昔战国A之B世C处D士E横F议G列H国I之J王K至L为M拥N篲O先P驱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常师,固定的老师,与韩愈《师说》中“圣人无常师”的“常师”含义相同。

B.哀矜,哀怜;怜悯,“哀”与《赤壁赋》中“哀吾生之须臾”的“哀”字含义不同。

C.辞让,推辞谦让,“辞”与《廉颇蔺相如列传》中“乃辞谢”的“辞”字含义相同。

D.易节,改变节操,与《愚公移山》“寒暑易节,始一反焉”的“易节”含义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