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江省杭州市永兴中学2022年高二语文联考试卷含解
析
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
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何为风度
张炜
有人认为陶渊明是“魏晋风度”的最后一片风景,这样讲虽然有点夸张了,但却不可
以否认诗人的“风度”,不可以否认他是这其中的杰出代表和象征。
魏晋在陶渊明之后还延续了很长时间,仍有大量得到记录和未能得到记录的事迹和抉
择。“魏晋风度”的“风度''两个字可作何解?首先,“风度”当是一种尊严,没有尊严
何来“风度”?所以尊严问题从来都是人生的至大问题。人可以选择不同的途径保持尊
之,但前提是它的最终不可丧失。在一个缺乏公正的生存环境里,所谓人生就是尊严不停
地被践踏,却要不停地在各种机缘中唤起和保护的一个过程,这其中包含了所有幸与不
幸,所有的悲剧喜剧,不可调和的矛盾以及与命运有关的一切。
“魏晋风度”实际上就是讲在嗜血、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面前,如何保持尊严的
一个命题。陶渊明所体现的“风度”,最突出的就是他直到饿死,仍然还是保持了自己的
底线,没有失掉尊严。社会政治的黑暗促使一些魏晋人物发生了内在觉醒,他们从对外部
世界的向往转向了对生命本身的珍惜、对自我价值的发现与肯定,如有人试图以清谈、玄
学、饮酒、炼丹这样具体的率真、放诞、飘逸的生活态度,来超越现实和悲哀。这无论如
何,比起与强势集团合作要高出许多。这直接是对食物链顶端动物的一种藐视和鄙视,是
头颅高昂的人生姿态。在随时围笼的死亡恶境下,一个人能纵酒,能高谈阔论,真是潇洒
得可以。这种令人讶异的现象是魏晋所独有的。
在权威与恐惧面前崩溃而扔掉尊严的人比比皆是。从原始社会到现在,人的尊严每时
每刻都在践踏中苏醒或沉睡。被践踏时我们感到无可奈何,悲愤难抑。深夜痛哭,无眠以
待东方之既白,都因为有个尊严的存在。没有尊严则没有痛苦;没有尊严即彻底臣服于
“丛林法则”。不幸的是,人之为人的那一刻,从混沌到实在的那一刻,也就是人被赋予
生命的那一刻,即作为一个容器被注入了良知和良能,这就是所谓的人性。人性追求美好
与完整的特质是不会完全失去的。有时候看起来失去了,但实际上仍旧顽强地存在于生命
之中,不过它隐藏得更深一点而已。
陶渊明用归去和劳作的方式来保持尊严,这当是一个向度,一个方法,很基本也很有
效。他的更大的不同或者说价值,是与这种身体力行相一致的精神探求,是完美精致和深
邃悠远的思想表达,是他用全部生命实践所找到的那片“桃花源”。这是他的作为,他貌
似“出世”的入世成果。
永远把尊严握在手中,不让其滑脱,以至于精疲力竭难以坚持的时候,人们便会想起
陶渊明。陶渊明就是一个直到死亡降临也要紧紧握住尊严的人。因此他才强烈地感染我们
打动我们,有如此的感召力。他给我们指出了一条希望之路:人在最困难无望的绝境尚可
以保持尊严。
17.请简要分析文本的论述层次。
18.第二段中说“人可以选择不同的途径保持尊严”。请简要概括保持尊严的几种途径。
19.请结合文章内容,概述“桃花源”的特征。
参考答案:
17.首先,指出风度首先就是一种尊严:其次,具体论述风度就是人通过各种方式顽强保
持尊严的一个命题:最后,强调人在最困难无望的绝境可以保持尊严。
18.①用率真、放诞、飘逸的生活态度,来超越现实和悲哀;②用悲愤难抑,深夜痛哭,
无眠等待来保持尊严;③用归去和劳作的方式来保持尊严。
19.①这里没有嗜血、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②通过各种途径,来保持人的尊严;③
有独特的精神追求。
17.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分析文章的结构的题目,要求分析文本的论述层次,答题时对文
章简单的划分层次,然后概括段意,注意抓住段首和段尾句,此题注意根据文中的表明作
者观点的句子“风度当是一种尊严”“魏晋风度实际上就是讲在嗜血、弱肉强食的丛林法
则面前,如何保持尊严的一个命题”“人在最困难无望的绝境尚可以保持尊严”概括各层
次的内容。
18.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题目,答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
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此题要求概括保持尊严的几种途径,
注意根据文中的句子“以清谈、玄学、饮酒、炼丹这样具体的率真、放诞、飘逸的生活态
度,来超越现实和悲哀”“被践踏时我们感到无可奈何,悲愤难抑。深夜痛哭,无眠以待
东方之既白,都因为有个尊严的存在”“陶渊明用归去和劳作的方式来保持尊严,这当是
一个向度,一个方法,很基本也很有效”概括答题要点。
点睛: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题目,答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然
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筛选和整合时注意区分是局部还是综合信息筛
选,然后找到具体的答题区位,摘取关键词语作答,重点注意相关段落的段首句和段尾
句。
19.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题目,答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
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此题要求概述“桃花源”的特征,追
根据文中的句子魏晋风度’实际上就是讲在嗜血、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面前,如
何保持尊严的一个命题”“陶渊明用归去和劳作的方式来保持尊严,这当是一个向度,一
个方法,很基本也很有效”“他给我们指出了一条希望之路:人在最困难无望的绝境尚可
以保持尊严”概括答题要点。
2.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14一17题(24分)
导盲犬的眼睛
⑴去东京的那天早上气温很低,穿大衣还觉得冷,可能因为海风太大的缘故,我
的脸上有点儿像被细沙撒了一把一样,十分痒。
⑵去车站的途中,看见几位遛狗的人,有男的也有女的,大家都穿得很厚,棉帽
子也戴得很严实,唯独那活蹦乱跳的狗狗显得非常洒脱,它们不顾主人睡眼惺松的样子,
一个劲儿往前拖,狗狗是主人,而人是奴仆!而且,有位女人的嘴里一直唠叨,大致意思
是说;“狗狗别着急哦,一大早都是你的呀!”这是挺动漫的一个情景!
⑶从神户到大阪坐车的时间不过30分钟,到了新大阪车站以后再换乘新干线开往
东京。距离上很远,但交通方便,我要办个什么急事儿,从家里到东京当天去当天回也是
来得及的,只不过坐在新干线上的时间很长,往返路程加到一起需要5个多小时。
⑷坐列车坐得时间一长,遇见的事情就多。除了看各式各样的人,有时也会遇上
令人难忘的情景。这回我遇上的是一个男人和他的导盲犬。
⑸当时他坐在我的边上,一直到他牵着的狗趴在他脚下的时候,我都没注意到他
是盲人:看上去,他是一位长者,衣冠楚楚,很有绅士风度。他戴了一副眼镜儿,黑边儿
的,但不是墨镜。一双眼睛也不是闭上的,而是睁开的。每次他挪动身子的时候,总会向
我示意一下,轻轻地点点头,有点儿像鞠躬的样子。不经意中,我发现他的眼珠是配上去
的,人工制作的,挺大的,但视线是笔直的。
⑹显然,他的狗是导盲专用犬,对主人的体贴无微不至。比如,主人脱大衣的时
候,随手把票往前一放,导盲犬就领会了他的意思,一口把车票咬在嘴里,等主人把大衣
放到衣架上以后再把嘴放到主人的手上。它把票还给他,舌头伸了出来,眼神十分温柔,
尽管他看不见它,但他抚摸它的头,它的尾巴则高兴地摇摆起来。
⑺在整个旅途中,导盲犬一直趴在主人的脚边,而且眼睛始终跟主人保持着一
致。长者坐在座位上一点儿也不显得疲劳,让我好奇的是他的“目光”似乎老是望着前
方,也许是因为车厢的前方有一块电子新闻显示屏的缘故,长者就像看到了每一条流动新
闻,尽管他没有表情,但总是一副领悟到了什么的样子。导盲犬跟主人完全一样,目光盯
着显示屏不放。
⑻人是什么也看不见的,但导盲犬为了主人的“看不见”却在死死地往上看。有
人或许觉得这是可怜的,可当我看到导盲犬带主人下车的时候,那些隐隐约约的可怜则完
全被打消了。
⑼车到了东京站,导盲犬从地上站起来,与其说它是站起来的,还不如说它是缓
缓地从地上升起来的。因为这时我才看清楚,它是一条很大的狗,金黄色的毛儿,油光油
光的,非常威风,也许它往上看的时间太长了,眼眶里已经含上了泪水。
⑩导盲犬的动作是敏捷的,它抬起前爪,为主人开道,一边慢慢地往前走,一边
把尾巴摇到主人的大衣上,几乎要把主人跟它的行走衔接成一体。车厢门打开了,当长者
走到跟前儿的时候,导盲犬忽然横着趴到了地上,一动也不动。仔细看去,原来车厢与站
台之间有一块挺大的空隙,如果不小心的话,就连视力很好的人都会摔倒的。
(11)导盲犬用了它的身体为主人垫平了这条通道!它在他的面前就像一张厚厚的金
毯一样,光彩夺目。
(。东京是繁忙的,车站上似乎没有任何人留意到这一瞬间,但我心里明白,他和
它是一体的,是很难分开的。于是,我想,如果下次再来东京,从一出家门开始,只要遇
上狗狗,我都要多看它们几眼!
1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表述不正确的两项(4分)()
A、文章第(2)段中见到那几位遛狗的人被狗”一个劲儿往前拖”时,作者发出了“狗
狗是主人,而人是奴仆!”的感慨,表达了对狗的厌弃。
B、文章对盲人长者的描绘生动,特别是第(7)段将主人与“导盲犬”组合在一起,描
神态,绘“目光”,特写精彩,形象逼真,具有雕塑感。
C、“与其说它是站起来的,还不如说它是缓缓地从地上升起来的。”一个“升”字,
用语不凡,生动表现了“导盲犬”高大威风的形象美。
D、作者对导盲犬的情感在不断变化着:最初见它传递车票时,觉得“可爱”;然后见
它“目光盯着显示屏不放”时,觉得可怜;文末它的突出表现又让“我”觉得它可敬。
E、“如果下次再来东京,从一出家门开始,只要遇上狗狗,我都要多看它们几眼!”
文末作者用平凡朴素的语言表达了尊重生命、敬爱生命的情怀。
15、有人说,文章开头三段与作者所写的“导盲犬”无关,可以删掉。你认为呢?请简要
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简要概括导盲犬的形象特征,并分析刻画这一形象的手法。(6分)
答:
17、“但我心里明白,他和它是一体的,是很难分开的。”这是作者发出的由衷感叹。其
实,“人与自然”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请你就这一话题自选角度,结合文本和自己的生活
体验,谈谈你的看法。(8分)
参考答案:
14.(A.D.A中的感慨更多表达的是对遒狗者的讽刺.D作者没有觉得它“可怜”.是“有
人或许觉得这是可怜的)
15.不可以.(1分)因为这看似无关的三段却与后龊成了反衬.(2分)
道狗的人所领的狗与后文盲人的导盲犬形成反衬;寒冷的天气与启文导盲犬所带来的心灵的温
度形成反衬.无聊的长达5小时的旅行的铺垫介绍与后文旅途中的收获进行反衬.(分析得3
分)
16、特征,壮实威风.聪明伶俐、忠于主人(忠于职守)(2分)
-1r
手法,①细节描写(画眼睛、传递车票,躺下来护卫安全的具体动作动作.)
②正例结合.(正面的肖像.动作神态墙写.例句略.便无描写,耳盲人长者的绅士风度.谦
和稳重均为与导耳犬做出了很好的衬托.)
③对比反衬.道狗之人所领的活跚乱跳,非常洒睨的狗与导盲犬的安静、踏实形成对比,反衬
出导盲犬的忠于职守♦(每个要点2分,答对两点的4分.)
17.参考答案,可以从“人类要尊重自飞、爱护自然”“人类可以巧妙地利用自然''"人3自
然平等,,“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角度展开.(观点明晰】分,结合文本网述4分,结合社会
实例阐述,3分)
3.、阅读下面一段文章,完成文后各题(22分)
木格花窗的眺望
李汉荣
①窗是松木做的,阳光照射的时候,窗根就飘出令人惊喜的,特有的清香.这是我们能够嗅到
的乡村气息的一部分。植物的魂灵遍布生活的每一个细节:桐木的门,桦木的椽,榆木的门
墩,盛米的搬木勺,舀水的葫芦瓢,就连脾气难免尖刻的菜刀也有着柔和的柳木柄.....
②就这样,一些松木来到母亲的生活中,以窗的形式帮助着母亲,也恰到好处地把一部分
天空,一部分远山引进了她的日子;到了夜晚,则把一部分月光,一部分银河领进了她的屋子,
她的梦境。
③站在窗前,首先看到的是一片菜园:韭菜整齐地排列着,令人想起千年的礼仪,透出一
种代代传递的肃静与活泼;白菜那白净的脸,那微胖的身段,是一种永不走样的平民美貌;葱
那不谙世事的单纯的手,却能在不动声色的土里取出沁人心脾的情义;花椒树,经营着浑身
的刺,守着那古老的脾气——鲜美的麻,一种地道的民间味道。
④人在愁苦的时候,倚在窗前,看一眼这菜园,内心就有了春色,有了不因世道和人心的扰
乱而丢失或减少的那种生的底色,也是心的底色,这就是天地生命的颜色。
⑤我能想象,母亲多少次站在窗前,看那菜园,看那经她的手侍弄的植物们。那些绿,星星
点点竟绿成一大片,要不是泥土缚了它们的脚跟,它们也许会翻过窗,走进屋子里来的。
⑥母亲曾说,她年轻的时候,经常失眠,就站在窗前,久久凝神着.好几次看见月光从窗格
里进来,变成四四方方的,她就想这是一封封信,是从天上寄来的,静静地放在窗台,等她收
阅。我知道母亲这一生是没有收到过几封信的,也许她是在想象天意里有一个夫君,等着她,
却无缘相遇,就在远天远地的夜晚辗转投寄来一封封素笺。
⑦窗框上雕有简单的图案:喜鹊,蝴蝶,莲花,仙桃.这些中国的古老图腾,是自然里美的生
灵.人居住在它们中间,受它们庇护,也庇护着它们。人与天地就这样互相凝视,互相友善,
人也变成了自然的情义。
⑧阳光洒进来,月光照进来,星星走进来,风有时也跑进来,雨有时也会两三点跳进来,更
有时,那迷路的蝴蝶也会因了惹眼的窗花飘进来,在屋里逗留片刻。窗外墙根下,时不时冒
出几丛喇叭花藤,顺着墙壁爬上窗子,在母亲有些寂寞的窗口,吹奏起淡紫色的,蓝色的音乐;
那些蝴蛔们,蛔蛔们,还有根本见不到面的无名无姓的虫儿们,就伴和着它们的歌―-那从远
古一直传下来的老歌;喜鹊,斑鸠,麻雀,八哥,云雀,布谷鸟,阳雀,清明鸟.....也远远近近
地唱着,唱着.从木格花窗,你抬眼可望见万里,你侧耳能听见千秋。
⑨我站在窗前,嗅着淡淡的松木香气和从窗外深远的天地飘来的草木风月的气息,我在想
我小小的母亲,她仅是这窗里的一个小小的妇人吗?
⑩此时,鸡叫二遍,已是深夜时分,母亲睡熟了。我静立窗口,看见月亮偏西,泊在遥远的
一个山脊上。银河浩瀚,展开了它波澜壮阔的气象,我似乎听到天上涨潮的声音,哗啦啦的
声音,它的波浪汹涌而来,拍打着夜深人静的民间,拍打着这小小的窗口,笼罩着我小小的母
亲。
(11)哦,小小的窗口,小小的母亲,小小的我,与浩大的天地一起-----我们很小,但是,人
世悠远,天道永恒......
1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A.文中描写了众多生动活泼的植物和动物,写了雕有简单的图案的窗框,渲染了浓郁的乡
土文
化氛围。
B.第③段中的韭菜、白菜、葱和花椒树四种寻常植物,在作者的笔下充满了温情与浪
漫,这是因为“我”借助了母亲的视角。
C.从第⑥段可以推断:这是一个寡居的母亲。或是一个经历过爱情挫折的母亲,她安静
而安
详的生活着。
D.母亲将一封封信比作透过窗格的月光,想象这一封封信是从天上寄来的,等她收阅,表
明了
母亲对幸福的渴望。
17.文章第③段在景物的描写上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着怎样的表达效果(6分)
18.第④段画线的“天地生命的颜色”的内涵和意义是什么?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话概括?
(6分)
19.关于本文的主题有“精神返乡”、“怀想母亲”、“人与自然在和谐中永恒”等不同理解,
你同意哪一种看法,谈谈你的认识(6分)
参考答案:
16.B、D(B是以我的视角写的而不是母亲的视角;D应是将“透过窗格的月光”比作
“一封封信”。)(4分)
17.拟人。(1分)将韭菜、白菜、葱、花椒树赋予人格特点,以具体可感的事物形象来
写
抽象的文化情感,生动地刻画出这些蔬菜、花木身上凝聚的淳朴乡村人物气质和美
德;
(3分)构造美丽的画面,引发读者的想象和思索。(2分)(共6分)
18.天地生命的颜色是(1)指扎根于民间的鲜活、质朴、浓烈的生命意识;(2)指不因
世
道和人心的扰乱而丢失或减少的内心的美好的品质;(3)这种天地生命的颜色是纯
朴而
真挚的,能抚慰心灵的创伤。(每点2分,共6分)
19.(观点2分,分析4分,共6分)
观点一:人与自然在和谐中永恒。第①段”植物的魂灵遍布生活的每一个细节”
第⑤段母亲与植物在劳动和交流中建立起来的美好关系,第⑦段人与天地就这样互
相凝视,
互为朋友,以及“人世悠远、天道永恒”的结尾,全面贯穿着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情
感互哺,彼此尊重的主题。
观点二:精神返乡。第①段“这是我们能够嗅到的乡村气息的一部分”,提示我们
“气息”是“我”精神返乡的阳光通道。文中多次描写“我”站在母亲的木格窗前,
透过
我的眼睛而非透过母亲的眼睛看乡间的泥土及各种动植物。第⑩段再次点出“我”
的返
乡者的身份。眼前的一幅山村夜色图景,美丽而且精致。若不是返乡者,如何在深夜
时
分依然伫立窗口?“涨潮的声音”是“我”内心情感的波涛。
观点三:怀念母亲。开篇第①段就点题,松木成了窗,窗则成了母亲瞭望世界的眼
睛。第⑶⑷⑸段集中叙写了木格窗前母亲的生活.母亲的内心的愁苦。第⑦段写菜园
之外热闹而充实的美丽交响,恰与母亲的“寂寞”形成了反差。第⑩段写我深夜在
窗前伫立,内心中充满了对母亲的爱怜与感恩。
(答出观点得2分,分析阐述得4分;任选一个观点,不要求面面俱到,言之成理即
可
给分)
略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传是楼记
【清】汪琬
昆山徐健庵先生筑楼于所居之后,凡七楹。间命工斫木为橱,贮书若干万卷,区为经
史子集四种。经则传注义疏之书附遹;史则日录、家乘、山经、野史之书附焉;子则附以
卜筮、医药之书;集则附以乐府、诗余之书。凡为橱者七十有二,部居类汇,各哒其次,
素标细帙①,启钥灿然。于是先生召诸子登斯楼而诏之曰:“吾何以传女曹哉?吾徐先
世故以清白起家,吾耳目濡染旧矣。盖尝慨夫为人之父祖者,每欲传其土田货财,而子孙
未必能世富也;欲传其金玉珍玩、鼎彝图尊鹭⑥之物,而又未必能世宝也;欲传其园池台
榭、舞歌舆马之具,而又未必能世享其娱乐也。吾方以此为鉴,然则吾何以传女曹哉?”
因指书而欣然笑曰:“所传者惟是矣!”遂名其楼为“传是”,而问记于琬。琬衰病不及
为,则先生屡书督之,最后复于先生日:
甚矣,书之多厄也。由汉氏以来,人主往往重官赏以购之,其下名公贵卿,又往往厚
金帛以易之,或亲操翰墨,及分命笔吏以缮录之,然且裒聚④未几而辄至于散佚,以是知
藏书之难也。琬顾谓藏之之难不若守之之难,守之之难不若读之之难,尤不若躬体而心得
之之难。是故藏而勿守,犹勿藏也;守而弗读,犹勿守也。夫既已读之矣而或口与躬违心
与迹忤采其华而忘其实是则呻占5记诵之学所为哗众而窃名者也与弗读奚以异哉!
古之善读书者,始乎博,终乎约。博之而非夸多斗靡也,约之而非保残安陋也。善读
书者,根柢于性命而究极于事功。沿流以溯源,无不探也;明体以适用,无不达也。尊所
闻,行所知,非善读书者而能如是乎?
今健庵先生既出其所得王书者,上为天子所器重,次为中朝士大夫之所矜式,藉是
以润色大业,对扬休命有余矣。而又推之以训敕其子姓,俾后先跻巍科,取月无仕©,
翕然有名于当世。琬然后喟焉太息,以为读书之益弘矣哉!循是道也,虽传诸子孙世世,
何不可之有?若琬则无以与于此矣。居平质号才下,患于有书而不能读;延及暮年,则又
睑伏穷山僻壤之中,耳目固陋,旧学消亡,盖本不足以记斯楼。不得已勉承先生之命,姑
为一言复之。先生亦恕其老悖否耶?
(选自《古文鉴赏辞典》)
【注】①素标细帙:白色的标签,浅黄的书套。②彝(yi):古代盛酒的器具,也泛指祭
器。③鼻(jia):古代盛酒的器具。④裒(p6u)聚:聚集。⑤呻占:诵读。⑥月无仕:
高官厚禄。
10.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又未必能世宝也宝:珍宝
B.次为中朝士大夫之所矜式矜式:敬重效法
C.对扬休命有余矣休:美善
D.翕然有名于当世翕然:一致的样子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经则传注义疏之书附避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直
B.部居类汇,各幺其次斧斤县时入山林
C.甚矣,书之多厄也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D.今健庵先生既出其所得王书者青,取之壬蓝,而青于蓝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先描述徐健庵造楼藏书的言行,点明“传是楼”的来历;再由受命写记而合理地
过渡到对藏书意义的议论和对徐健庵传书给后代行为的褒扬,最后以自谦之词来收束全
文。
B.楼主人本来想把土田货财、金玉珍玩、鼎彝尊肄、园池台榭、舞歌舆马之类传给子
孙,但又认为将书传给子孙更有价值,因此将其楼命名为“传是楼”。
C.作者的观点逐层深入展开,其中提出了藏与守、守与读、知与行之间的相互关系,而
最关键的还是知与行的关系,躬体而心得之才是善读书的上策。
D.文中骈散夹杂,错落有致,问答起伏,波澜横生,尤其是几组长排比句的运用,增强
了行文的气势;同时,文中集叙事、描写、议论、抒情为一体,更显得摇曳多姿,引人入
胜。
13.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夫既已读之矣而或口与躬违心与迹忤采其华而忘其实是则呻占记诵之学所为哗众而窃名者
也与弗读奚以异哉!
1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古之善读书者,始乎博,终乎约。博之而非夸多斗靡也,约之而非保残安陋也。
②琬然后喟焉太息,以为读书之益弘矣哉!循是道也,虽传诸子孙世世,何不可之有?
参考答案:
10.A11.A12.B
13.夫既已读之矣/而或口与躬违/心与迹忤/采其华而忘其实/是则呻占记诵之学所为哗众
而窃名者也/与弗读奚以异哉!
14.①古代善于读书的人,开始时博览,到最后就专攻。博览群书并不是为了炫耀自己的
广博,专攻一门也不是抱残守缺。②我只有赞叹不绝,以为读书的好处实在太大了!遵循
这条道路,即使传给子子孙孙,又有什么不可以呢?
10.试题分析:宝,动词,珍爱、珍藏。
11.试题分析:A项,兼词,于之、于此;语气词。B项,都是介词,按照。C项,都是
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D项,都是介词,从。
12.试题分析:“楼主人本来想把土田货财、金玉珍玩、鼎彝尊鳏、园池台榭、舞歌舆马
之类传给子孙”理解有误。
13.试题分析:注意标志性词语“矣”“也”“是”,“口与躬违”“心与迹忤”的并列
结构。
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一
般考核较少,大多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
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
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此题注意标志性词语和结构的对称。
14.试题分析:注意重点词语“博”“约”“夸多斗靡”“保残安
陋”“弘”“循”“虽”和宾语前置句的翻译。
参考译文:
昆山徐健庵先生,在他的住宅后面造了一幢楼房,共有七间,同时命工匠砍削木材,
起造大橱,贮书若干万卷,区分为经史子集四部,经部中附以经传义疏等方面的书,史部
中附以日录、家乘、山经、野史等方面的书,子部中附以卜筮、医药等方面的书,集部中
附以乐府、诗余等方面的书,共有七十二个橱,按照部类置放,都有一定秩序,白色的标
签,浅黄的封套,打开橱门,灿然在目。于是先生召集儿孙,登楼而教训他们说:“我用
什么东西来传给你们呢?我们徐家先世,本来就身家清白,以读书应试起家,我耳濡目染
已很久了。我曾感慨那些做父祖辈的,有的想把土地家产传下去,而子孙不一定能世世代
代富下去;有的想把金玉珍玩、鼎彝尊壁之类的宝贵文物传下去,而子孙又不一定能够世
世珍爱这些东西;有的想把园池台榭、舞歌车马之类传下去,而子孙后代又不一定能世世
享受这些娱乐。我正把这些事例看作鉴戒。那么我拿什么东西来传给你们呢?”这时他
指着书高兴地笑着说:“我传给你们的,就是这些了!”于是就以“传是”两字作为楼
名,而要我作一篇记。我体衰多病,不能一下子写出来,先生多次写信催促,最后我只得
用下面这些话来回复先生。
书遇到的灾难太厉害了!从汉代以来,皇帝常常用官家的丰厚赏金去买书,皇帝以
下,名公贵卿又常常用许多钱物去换书,有的亲自动笔,有的雇请抄手,加以誉录。但是
聚集不久,就常常遭故散失,由此可知藏书之难了。不过,我以为藏书之难还比不上守书
之难,守书之难又比不上读书之难,更比不上亲身去实行了而有所体会之难。所以藏书而
不能守,同不藏书没有什么两样;守住了而不能读,同守不住没有什么两样。虽然已经读
了,而如果嘴上是一套,实行的又是另一套,心中想的和实际做的不一致,采了它的花而
忘记了它的果实,那么就是用记诵之学来骗骗众人而欺世盗名的人了,同不读书又有什么
不同呢?
古代善于读书的人,开始时博览,到最后就专攻,博览群书并不是为了炫耀自己的广
博,专攻一门也不是抱残守残。善于读书的人以性命之理为基础,而最终则要体现在事业
和功绩中:循着流追溯源,没有什么不能弄明白的;明白了道理再去实行,没有不能做到
的。尊重所听到的教诲,力行所学到的道理,不是善于读书的人能这样吗?
现在健庵先生已经拿出从书中得到的道理,上能得到天子的器重,次能被朝廷士大夫
所敬重效法,借此以为国家大业增添光彩,以报答称扬美善的命令,绰有余裕,再推而广
之,用以训敕后辈,使他们能先后跻身巍科,取得高官厚禄,在当世被人一致称道,我只
有赞叹不绝,以为读书的好处实在太大了!遵循这条道路,即使传给子子孙孙,又有什么
不可以呢?
像我这个人就没有资格参与其中了。平时愚笨无才,苦于有书而不能读。现在到了晚
年,又只能蜷伏在穷山僻壤之中,孤陋寡闻,过去学到的都已衰退了,本来没有资格来为
这座楼作记。不得已勉强应承先生之命,姑且写这些话回复,先生能否原谅我的老谬呢?
名篇名句默写
5.文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景皇帝讳师,字子元,宣帝长子也。雅有风彩,沈毅多大略。少流美誉,与夏侯玄、
何晏齐名。晏常称曰:“惟几也能成天下之务,司马子元是也。”魏景初中,拜散骑常
侍,累迁中护军。为选用之法,举不越功,吏无私焉。宣穆皇后崩,居丧以至孝闻。宣帝
之将诛曹爽,深谋秘策,独与帝潜画,文帝弗之知也。将发夕乃告之既而使人觇之帝寝如
常而文帝不能安席晨会兵司马门镇静内外置阵甚整。宣帝曰:“此子竟可也。”初,帝阴
养死士三下,散在人间,至是一朝而集,众莫知所出也。事平,以功封长平乡侯,食邑千
户,寻加卫将军。及宣帝薨,议者咸云“伊尹既卒,伊陟嗣事”,天子命帝以抚军大将军
辅政。魏嘉平四年春正月,迁大将军,加侍中,持节、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命百官
举贤才,明少长,恤穷独,理废滞。四海倾注,朝野肃然。
或有请改易制度者,帝曰:“‘不识不知,顺帝之则',诗人之美也。三祖典制,所
宜遵奉;自非军事,不得妄有改革。”
五年夏五月,吴太傅诸葛恪围新城,朝议虑其分兵以寇淮泗,欲戍诸水口。帝曰:
“诸
葛恪新得政于吴,欲徼一时之利,并兵合肥,以冀万一,不暇复为青徐患也。且水口
非一,
多成则用兵众,少戍则不足以御寇。”恪果并力合肥,卒如所度。帝于是使镇东将军
哥丘俭、扬州刺史文钦等距之。俭、钦请战,帝曰:“恪卷甲深入,投兵死地,其锋未易
当。且新城小而固,攻之未可拔。”遂命诸将高垒以弊之。相持数月,恪攻城力屈,死伤
太半。帝乃敕钦督锐卒趋合榆,要其归路,俭帅诸将以为后继。恪惧而遁,钦逆击,大破
之,斩首万余级。
(节选自《晋书•景帝纪》)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将发夕乃告之/既而使人觇之/帝寝如常/而文帝不能安席/晨会兵司马门/镇静内外
/置阵甚整。
B.将发夕/乃告之既而使人觇之/帝寝如常/而文帝不能/安席晨会兵/司马门镇静内
外/置阵甚整。
C.将发夕乃告之既而使人/觇之帝/寝如常/而文帝不能安席/晨会兵司马门镇静/内
外置阵/甚整。
D.将发夕/乃告之/既而使人/觇之帝寝如常/而文帝不能安席/晨会兵司马门/镇静
内外/置阵甚整。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皇帝”始于嬴政决定兼采帝号,称为“皇帝”,意思是他的功德和三皇五帝相提并
论,从此,历代君主都称皇帝,俗称皇上。
B.“路”是中国古代宋、元时的行政区域名称。在宋代时的“路”,相当于现代的
"省”。本文中“要其归路”即此意。
C.“太傅”周代设置,位列三公,作为重臣参与朝政,掌管全国的军政大权。后来多用
于为大官加衔,无实职。
D.“薨”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也可以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
主或者封王的贵族。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景帝才华出众。他年少时就博得好名声;高雅有风采,沉者坚毅,深谋远虑;与年少
时的景帝名望相同的何晏曾称他是一个几乎能够成就天下事的人。
B.景帝重视人才。他制定选用人才的方法,提出了选人用人要求,命令百官推举人才,
关心人,体恤人,因此赢得了人心,自己也得到了朝廷内外的尊重。
C.景帝遵守旧制。当有人提出要改变现有制度时,景帝引用一位诗人的诗句,表示祖先
留下来的典章制度应当遵守,但他同时也表示,如果有战争则例外。
D.景帝洞察战况。诸葛格合肥起兵,应验了景帝战初的判断;景帝下令以防守消耗敌人
的力量,再根据战况,令属下主动出击,结果大败敌军,生擒诸葛恪。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阴养死士三千,散在人间,至是一朝而集,众莫知所出也。
(2)帝乃敕钦督锐卒趋合榆,要其归路,俭帅诸将以为后继。
参考答案:
10.A11.B12.D
13.(1)景帝暗地里收养了三千名不怕死的士人,分散在百姓中,到这时一个早晨就集合
起来,众人不知道这些人是从哪里来的。(“阴”“死士三千”“人间”各1分,句意2
分)
(2)景帝就命令文钦督率精锐部队奔赴合榆,拦截敌军的退路,毋丘俭率领众将作为后
继。(“敕”“趋”“要”各1分,句意2分)
《晋书?景帝纪》,作者:房玄龄,朝代:唐。
【10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断句。注意代词"之”,连词“而”,结合句意断句。句
意:将要动手的前一天晚上才告诉他,之后派人窥视,景帝像平常一样入睡,而文帝不能
安然就寝。清晨在司马门会集兵队,景帝镇静内外,布置非常严整。
【1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古代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
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本文中的“要其归路”是拦截敌军退路的
意思。
【1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D项中“生擒诸葛恪”错误,原文只是说
“恪惧而遁”,意思是诸葛恪害怕逃跑了。
【1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在翻译句子之前,首先找准得分点,即重要实
词、虚词、词类活用、通假字、特殊句式等,确保得分点准确无误,对于疑难字词要借助
积累(课内文言知识、成语、语法结构、语境等),巧解难词难句,然后翻译时尽量直译,
保持句意通顺。注意得分点:(1)“阴”暗地里;“死士三千”定语后置,三千名不怕
死的士人;“人间”百姓中间;各1分,句意2分。(2)“敕”皇帝命令;“趋”奔
赴;“要”拦截;各1分,句意2分。
点睛: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
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
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
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
参考译文:
景皇帝名师,字子元,是宣帝的儿子。高雅有风采,沉着坚毅很有远大的谋略。他年
少时就流传有好声誉,和夏侯玄、何晏名望相同。何晏时常称说:“差不多可以成就天下
事的,是司马子元。”魏景初年间,任散骑常侍,多次升官为中卫军。制定选用人才的方
法,提拔人不超越他的功绩,任免官吏无私情。宣穆皇后去世,景帝服丧以极其孝顺闻
名。宣帝将要诛杀曹爽时,精心秘密谋划,单独跟景帝悄悄策划,文帝不知道这件事。将
要动手的前一天晚上才告诉他,之后派人窥视,景帝像平常一样入睡,而文帝不能安然就
寝。清晨在司马门会集兵队,景帝镇静内外,布置非常严整。宣帝说:“这个儿子终究真
行啊。”当初,景帝暗地里收养了三千名不怕死的士人,分散在百姓中,到这时一个早晨
就集合起来,众人不知道这些人是从哪里来的。事件平息后,因为有功被封为长平乡侯,
食邑千户,接着加封为卫将军。等到宣帝死时,议政的人们都说:“伊尹已死,伊陟继承
事业。”天子任命景帝为抚军大将军辅佐朝政。魏嘉平四年春正月,升为大将军,加封侍
中,持节、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命令百官推举人才,明确年少与年长者的尊卑,体
恤贫困与孤独的人,清理被废除不用的人。四海倾心向往,朝廷内外恭敬。
间或有人请求要改变制度,景帝说:“'好像什么都不知道,顺从上代帝王的法度去
做‘,这是诗人所赞美的。三代祖先的典章制度,是应当遵守的;如果不是有战争,不能
随意更改。”
五年夏五月,吴国太傅诸葛恪包围新城,朝廷的议论担心他分兵侵犯准泗,打算守卫
各水路口岸。景帝说:“诸葛恪新近在吴国得到权势,想求得一时的好处,聚兵合肥,希
望侥幸得手,没有精力再在青徐找麻烦。再说水路口岸不是一个,多守卫就用兵多,少守
卫又不足以抵挡敌人。”诸葛恪果然在合肥集中兵力,最终正像景帝所推测的那样。景帝
便派镇东将军毋丘俭,扬州刺史文钦等人抵御敌军。毋丘俭、文钦请求出战,景帝说:
“诸葛恪全力深入我方,把军队置于险境,他们的锋芒难以抵挡。再说新城既小又坚固,
敌军进攻也难以攻克。”于是命令众将领筑城防守。相持了好几个月,诸葛恪攻城的力量
耗尽,死伤超过半数。景帝就命文钦督率精锐部队奔赴合榆,拦截敌军退路,毋丘俭率领
众将作后继。诸葛恪因害怕而逃跑,文钦迎上去攻击,大败敌军,杀敌一万多人。
6.阅读下文,完成第21-25题(13分)
答李翊书韩愈
①六月二十六日,愈白。李生足下:生之书辞甚高,而其问何下而恭也。能如是,谁
不欲告生以其道?道德之归也有日矣,况其外之文乎?抑愈所谓望孔子之门墙而不入于其
宫者,焉足以知是且非邪?虽然,不可不为生言之。
②生所谓“立言”者,是也;生所为者与所期者,甚似而几矣。
③抑又有难者。愈之所为,不自知其至犹未也;虽然,学之二十余年矣。始者,非三
代两汉之书不敢观,非圣人之志不敢存。处若忘,行若遗,俨乎其若思,茫乎其若迷。当
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惟陈言之务去,戛戛乎其难哉!其观于人,不知其非笑之为非笑
也。如是者亦有年,犹不改。然后识古书之正伪,与虽正而不至焉者,昭昭然白黑分矣,
而务去之,乃徐有得也。
④当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汩汨然来矣。其观于人也,笑之则以为喜,誉之则以为
忧,以其犹有人之说者存也。如是者亦有年,然后浩乎其沛然矣。吾又惧其杂也,迎而距
之,平心而察之。虽然,不可以不养也,行之乎仁义之途,游之乎诗书之源,终吾身而已
矣。
⑤问于愈者多矣,念生之言不志乎利,聊相为言之。愈白。
21.“两汉之书”指两汉的史书,高中我们学过的课文有司马迁的《》(篇
目)(2分)
22.对“其观于人,不知其非笑之为非笑也”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我看待别人,不把别人的非难和讥笑放在心上。
B、把文章拿给别人看时,不把别人的非难和讥笑放在心上。
C、我看待别人,不了解别人非难和嘲笑的原因。
D、把文章拿给别人看时,不了解别人非难和嘲笑的原因。
23.第③段中,韩愈提出了写作准则。(用原
文语句回答)(2分)
24.通读全文,列举作者之所以会“答李翊书”的原因。(3分)
25.结合原文,从学习方法的角度谈谈韩愈“学之二十余年”经历给你的启示。(4分)
参考答案:
纪(2分)《廉蒯相如列传》、《鸿门宴》等
我J2分)B
笈J2分)“惟除言之免去”
&LJ3分)季期来信的文萍立意很高,施可的态度谏卑恭敬,还谈虑到他的意困不在于功
利.(写出一点2分,写出两点3分)
公J4分)T三代两汉之书不敢观,非圣人之志不敢存”——遗书要读经典之作,树立
高远的志向.
“处若忘.行若避,伫乎其妄思,花乎其若迷——学习,要品阚且唏,勤于思考体会.
"陈言务去"——嵬凋学习不必拘泥于SJ句文法,要学习文中的思想以及为文的方法.反
对f模仿,提图创新.
"识古书之正伪”——读书要阱析真伪,必须有真知灼见.
〈任选两点,结合文意,言之有理即可)
【参考译文】
六月二十六日,韩愈察告,李生足下:
你来信的文辞立意很高,而那提问的态度是多么谦卑和恭敬呀。能够这样,谁不愿把
立言之道告诉你呢?儒家的仁义道德归属于你指日可待,何况乎表述道德的文呢?
你所说的要著书立说的看法,是正确的,你所做的和你所期望的,很相似并很接近
了。不过还是有困难之处,我所做到的,自己也不知道达到(古代立言者的境界)还是没
有?虽然如此,我学习古文已有二十多年了。开始的时候,不是夏商周三代西东两汉的书
就不敢看,不合乎圣人志意的就不敢存留心中,静处的时候像忘掉了什么,行走时好像遗
失了什么,矜持的样子像在思考,茫茫然像是着了迷。护当把心里所想的用手写出的时
候,想要把那些陈旧的言词去掉,这是很艰难的呀!把文章拿给别人看时,不把别人的非
难和讥笑放在心上。像这种情况也有不少年,我还是不改(自己的主张)。这样之后才能
识别古书(中道理)的真与假,以及那些虽然正确但还不够完善的内容,清清楚楚黑白分
明了,务必去除那些不正确和不完善的,这才慢慢有了心得。
当把心里所想的用手写出来的时候,文思就像泉水一样涌流出来了。再拿这些文章给
别人看时,讥笑它我就高兴,称赞它我就担忧,因为文章里还存有时人的意思和看法。像
这样又有些年,然后才真是像大水浩荡一样(文思奔涌)了。我又担心文章中还有杂而不
纯的地方,于是从相反方向对文章提出话难、挑剔,平心静气地考察它,直到辞义都纯正
了,然后才放手去写舒虽然如此,还是不能不加深自艺的修养。在仁义的道路上行进,在
《诗》《书》的源泉里游弋,终我一生都这样做而已。
向我问道的人有很多了,想到你的意图不在于功利,所以姑且对你讲这些话。韩愈
语。
略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
7..在下面语段的横线处仿写。(4分)
有许多汉字.通过巧妙的联想和想象,可以给人某种有益的启迪。
例如:“思”——勤耕“心”上“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泉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办公空间室内设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马鞍山职业技术学院《新型光纤通信系统》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信阳学院《中国传统建筑设计研究》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武汉体育学院《软件设计模式》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齐齐哈尔工程学院《电力拖动与运动控制》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泰安2025年山东泰安市属事业单位初级综合类岗位招聘127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1
- 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普通化学原理》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山东协和学院《文艺节目策划与创作》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芜湖职业技术学院《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及应用》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河南2025年河南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招聘博士302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郑州2025年河南郑州市公安机关招聘辅警1200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语文高考复习计划解析
- 微电网运行与控制策略-深度研究
- 中职高教版(2023)语文职业模块-第五单元:走近大国工匠(一)展示国家工程-了解工匠贡献【课件】
- 物业管理车辆出入管理制度
- 2025年施工项目部《春节节后复工复产》工作实施方案 (3份)-75
- 矿山安全生产工作总结
- 小学教师培训课件:做有品位的小学数学教师
- U8UAP开发手册资料
- 监护人考试20241208练习试题附答案
- 证券公司装修施工合同工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