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6将相和文本分析:本文以秦赵两国矛盾为背景,以蔺相如的活动为线索,通过对“完璧归赵”“渑池会面”“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的记述,写出了将相之间由不和到和好的经过,赞扬了蔺相如勇敢机智、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和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全大局的品质,也赞扬了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文中讲述的故事虽然离我们很久远了,但今天让学生学习,他们仍然觉得趣味无穷,仍然能深受教益和启发。教学设计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的方法与技巧,在默读中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思路,领悟三个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掌握文章描写人物的方法,进而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教师还要注重读、说、写的结合,以读促说、以读促写,要求学生能用自己的话复述文中的故事,能用自己的话改编古代的文言小故事。此外,通过学习本课,要让学生感受到“和为贵”的优良传统对家庭、集体、国家的重要现实意义,激发学生养成机智勇敢、心胸开阔、顾全大局、热爱祖国的品性。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璧、臣”等16个生字(包括3个多音字),会写“召、臣、议”等12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2.掌握快速默读课文的方法,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领悟三个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并能复述故事。3.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爱国思想和他们各自的美好品质,从优良的文化传统和人物的美好品质中受到启示和教育,明白“和为贵”的重要意义。教学重点:1.通过默读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领悟三个小故事之间的联系。2.运用抓住人物的言行深入体会人物特点的阅读方法感受人物的品质,并学习这种写作方法。教学难点:1.联系自己的生活,在阅读过程中抓住关键词和人物语言体会人物的特点,理解人物形象,学习蔺相如、廉颇的高尚品质。2.多角度、有创意地阅读,读出自己独特的见解,用学习本文的方法阅读一些经典的文言故事并讲给同学们听。课时安排:2课时1.会认“璧、臣、蔺”等16个生字(包括3个多音字),会写“召、臣、议、”等12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2.快速默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3.理清文章思路,划分层次,领悟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1.读写并积累、运用生字新词。2.通过默读把握课文的主要信息,理清结构层次。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教师播放“负荆请罪”的视频片段,出示战国中晚期七国并立的图片,出示和氏璧、渑池会、负荆请罪的图片,出示蔺相如、廉颇的图片。导语:战国时期,诸侯各自为政,相互混战,社会非常不稳定。当时的赵国,文有蔺相如,武有廉颇,由于他们两人精诚团结、同心协力保卫赵国,赵国暂时得以保全。那么,蔺相如和廉颇一开始就那么团结,就那么同心吗?“负荆请罪”这个故事又是怎么来的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根据司马迁的《史记》改编的故事《将相和》,一起来了解蔺相如和廉颇这两个历史人物,看看赵国的将相之间发生了哪些有趣的故事。2.出示课题,理解课题。(1)教师板书课题,提问:“将”指的是谁?“相”指的是谁?怎么理解“和”?预设:学生通过预习很容易弄清楚题目中的“将”和“相”分别是谁,理解课题的难点主要在于“和”字,教师可让学生结合查字典和自由讨论的方法来理解。(2)教师引导学生采用逐字理解法理解题目的含义。明确:“将”指廉颇,“相”指蔺相如,“和”是“和好、团结”的意思。(3)教师由题目过渡到课文学习,让学生在朗读课文中进一步理解课题的含义。二、默读课文,检测预习1.介绍原著作者及写作背景。过渡:同学们,我国的文学名著、历史名著不胜枚举,其中有一部名著被鲁迅先生赞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大家知道这部名著是什么吗?(学生答:《史记》。)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文章就是根据里面的故事改编而来的。现在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下这部名著及其作者。(教师出示司马迁及其所著《史记》的图片。)司马迁(约前145或前135—?)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人,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其父司马谈是汉朝太史令(掌管起草文书、编写史料,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等)。司马迁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20岁起漫游各地,足迹几乎遍及全国。司马迁每到一处即考察风俗,采集传说,广泛地接触社会生活及不同阶层的人物。归来后,司马迁初仕郎中,曾出使西南各地。其父死后,他承袭父亲官职,任太史令,博览皇家珍藏的大量图书、档案和文献。42岁开始写《史记》。公元前99年,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司马迁被捕入狱,受宫刑。出狱后他任中书令(掌管皇家机要文件),发愤著书。公元前91年,终于完成了《史记》的创作。《史记》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三千多年的历史。《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是一篇“合传”。《史记》中的“合传”有两类:一类是将同类型的人物的传记合在一起;一类是将事业上密切相关的人物合在一起。前者一般按时代先后排列,如《孙子吴起列传》;后者要先介绍两位主人公的身份、经历等,《廉颇蔺相如列传》就属于后一种类型。其前半部分以写蔺相如为主,后半部分以写廉颇为主,而兼及赵奢、赵括、李牧。统观全传,写蔺相如可谓用墨如泼,淋漓酣畅,使读者如见其人,如临其境,而于其余诸人大抵是依史直录;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传末的“太史公曰”独赞蔺相如之智勇,而不及其他。这些都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作者做此传的意图。2.教师出示自读要求,学生自读课文。①快速默读课文,记录自己默读课文所用的时间。②将生字、新词、重点句子在文中标注出来。③默读后尽量多地说说自己默读时获取的信息。3.教师检测学生生字、词语的学习情况。(1)正确认读下面的词语,注意加色字的字音和字形。教师纠错,学生手、脑、嘴并用识记。集大商进上允礼小路得胆绝条和氏逼归颇推侮长上弱战(2)教师出示词语卡,学生朗读。进攻进攻召集大臣商议机智解决难题称赞绝口不提诚意怒发冲冠交付地图允诺举行隆重典礼约定日期思量客舍信用示弱随行军队边境会面胆怯职位碰见将军乘机负荆请罪同心协力保卫预设:本课中的成语较多,有些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查词典了解成语的含义,再联系上下文来加深理解,最后结合生活实际造句加以运用。(教师出示词语的意思,学生填写恰当的成语。)①比喻把东西完好无损地归还原主。(完璧归赵)②完完整整,没有欠缺。(完好无缺)③愤怒得头发直竖,把帽子都顶起来了。形容愤怒到了极点。(怒发冲冠)④团结一致,共同努力。(同心协力)⑤形容物品特别珍贵,用多少钱也买不到。(无价之宝)词语运用:引导学生结合实际,运用文中的成语造句或说一段话。(4)学生在读准字音、理解词义的基础上朗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读课文,根据默读时获取的主要信息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思考:(1)全文主要写了哪两个人之间的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两个人之间的事。(二十字左右。)预设:教师引导学生明确课文写的是廉颇(将)和蔺相如(相)之间的故事,主要写了他们俩由和到不和又到和的故事。(2)全文围绕中心事件写了几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几件事。(每件事五个字左右。)预设:引导学生明确文章围绕“将相和”这一中心事件,分别写了发生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三件事,即“完璧归赵”“渑池会面”“负荆请罪”。(3)弄清楚每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预设:教师先引导学生将文中表示时间、地点、人物的词语、句子画上记号,明确每件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然后在表示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的句子下画上记号,理清事情的来龙去脉。如果文中没有这样的句子,可引导学生自己概括。比如在“负荆请罪”的故事中,起因是廉颇寻衅,经过是相如回避,结果是廉颇负荆请罪、将相和好。2.理清思路,把握层次。(1)速读与思考:标上段序,弄清每件事的起止,给课文划分层次,归纳每层大意。(2)讨论后交流。预设:本文层次分明,只要抓住三件事中每件事的起止,就很容易准确地划分层次了。归纳层次大意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主要信息,弄清每件事的矛盾双方及起因、经过和结果。◆结构梳理:第一部分(第1~9自然段):写蔺相如出使秦国,机智勇敢地保护了国宝和氏璧,立了大功。第二部分(第10~14自然段):写蔺相如在渑池会上不畏强暴,维护国威,又立新功。第三部分(第15~17自然段):写廉颇看蔺相如的职位比自己高,很不服气。蔺相如为顾全大局避让他,廉颇深受感动,背上荆条登门请罪。四、课堂回顾,交流收获1.教师总结本课时教学内容,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过渡:同学们,廉颇和蔺相如“将相和”的故事一波三折,引人入胜,千百年来感人至深,发人深省。廉颇和蔺相如身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品质?作者是怎样刻画廉颇和蔺相如这两个人物形象的?下节课上,我们将重点探究这些问题。小结:今天这节课上,我们用最快的速度默读了课文,学习了生字新词,还提取了课文的主要信息,弄清了故事之间的关系,划分了文章的层次。大家的表现都很好,(示例:读写生字又快又准;不仅理解了几个成语的意思,还会运用;提取课文的主要信息简洁明了,归纳层次大意时按照“某人做某事,结果怎样”的模式,十分准确;的发言最出彩,他把三个故事之间的顺序说得有理有据,让同学们刮目相看。同学们,希望你们以后积极发言,大胆表达,学会分享。)2.引导学生交流收获。(1)学生自由交流并积累学习方法。(2)摘抄、积累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五、作业设计,巩固提高完成本课对应训练。1.抓住故事要点,复述故事。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析描写人物的方法,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美好品质。3.读写结合,用自己的话讲一个古代史书上的故事。1.复述故事。2.分析写法,把握蔺相如、廉颇的性格特点。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1.教师听写上节课中出示的词语卡中的词语,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小结指导。预设:教师在词语听写时仍要把文中出现的成语作为检测的重点。2.教师指名说出文中的三个故事的名称,探讨三个故事间的联系。明确:课文主要讲述了有关蔺相如和廉颇的三个故事,分别是“完璧归赵”“渑池会面”和“负荆请罪”。这三个故事各有因果,既相互独立又联系紧密,其中第二个故事是第一个故事的发展,前两个故事的结果又是第三个故事的起因,这三个故事的共同结果是——将相和。3.教师过渡,导入新课。过渡:廉颇和蔺相如,由“和”到“不和”再到“和”,他们精诚团结、同心协力,共同维护了祖国的尊严,换来了赵国的安宁,谱写了一段佳话。同学们,廉颇和蔺相如的身上有哪些优良品质?他们的故事为什么影响深远?今天,让我们穿越时空,走近廉颇和蔺相如这两位古代的杰出将相。二、合作交流,复述课文分组讨论,准备复述。(1)将学生分成三组,每组准备复述一个故事,并推举一人发言。(2)分工合作,弄清每个故事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3)成果展示,每组派代表发言。(4)师生评价。预设:让学生练习复述故事,一是帮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二是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学生交流的环节,教师要适时巡视,指导疑难。在复述环节,教师先引导学生在小组内复述故事,尽量让更多的同学展示;然后推荐复述得最好的同学代表展示。在师生评价环节,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奖项,如“复述故事能手”“最佳音色奖”“最佳表现奖”等,以此激发学生复述故事的兴趣。明确:①完璧归赵时间:有一回;地点:赵国——秦国;人物:赵王、秦王、蔺相如、蔺相如手下人。起因:秦王企图骗取赵国的和氏璧。经过:蔺相如看出秦王没有诚意,就骗他说璧上有瑕疵夺回了和氏璧,以毁璧相逼。(或蔺相如机智勇敢斗秦王,用计从秦王手中要回和氏璧。)结果:蔺相如安排手下人化了装将和氏璧送回赵国,被封为上大夫。②渑池会面时间:完璧归赵后过了几年;地点:渑池;人物:秦王、赵王、蔺相如、廉颇。起因:秦王约赵王在渑池会面,赵王准备赴约。经过:秦王要赵王鼓瑟,并叫人记录下来。蔺相如以死相逼秦王为赵王击缶,并记入史册。结果:秦王没有占到便宜,又知廉颇在赵国的边境上有所准备,只好放赵王回国。③负荆请罪时间:一天;地点:路上和蔺相如门上;人物:蔺相如、廉颇等。起因:赵王封蔺相如为上卿,廉颇不服气,要寻衅滋事。经过:蔺相如躲避廉颇并说出理由。结果:廉颇听了蔺相如的话后,到蔺相如门上负荆请罪,将相和好如初,文武共治,保卫赵国。三、深入阅读,研讨文本(一)学习“完璧归赵”1.故事的起因(第1~4自然段)。预设:学生自由朗读第1~4自然段,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①赵王遇到了什么麻烦事?他为什么着急?②大臣给赵王出了个什么主意?他为什么出这样的主意?③课文开头写赵王和写大臣给赵王出主意,这对写蔺相如有什么作用?2.合作交流,在课本上圈画出相关语句。3.汇报展示,解决问题。交流后明确:赵王得到无价之宝和氏璧后,恃强凌弱的秦王假意要以城换璧,赵王不想按照秦王的要求去做,又怕秦王以此为借口来侵犯赵国。正在赵王不知所措的时候,大臣推举了勇敢机智的蔺相如来解决这个难题。这是“完璧归赵”故事的起因,从中可见蔺相如是一个机智勇敢的人。4.故事的发展(第5~8自然段)。(1)学生自由朗读第5~8自然段,了解故事的经过。预设:这几段详细记叙了蔺相如临危受命出使秦国,智斗秦王并完璧归赵的过程。教师可让学生分段朗读课文,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故事的经过。明确:奉命出使、进宫献宝、设计取回、完璧归赵、据理力争。(2)读思结合,了解蔺相如与秦王斗智斗勇的经过。①蔺相如“奉命出使”。思考:从“蔺相如想了一会儿”说的话中可以看出什么?明确:这句话是蔺相如分析的两种可能性和对策,目的是造成“秦国理屈”的局面,让秦王“没有动兵的理由”,使赵王变被动为主动。从蔺相如的话中可见他深谋远虑,智慧超群。②蔺相如“进宫献宝”。示例:师:蔺相如奉命带着和氏璧来到秦国,为秦王献上了和氏璧,秦王对和氏璧喜爱至极。秦王会信守诺言,拿城来换和氏璧吗?生:不会。师: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呢?生:秦王一边看一边称赞,绝口不提十五座城的事。“绝口不提”一词将秦王“骗宝”的丑陋嘴脸暴露无遗。师:蔺相如接下来会怎么做呢?③蔺相如“设计取回”。预设: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小组交流感悟蔺相如的性格特点。A.蔺相如怎样用计从秦王手里要回了和氏璧?B.取回了和氏璧后,蔺相如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他为什么这么说、这么做?请将重点动词做上记号,然后说说这些动词表现了他的什么性格特点。C.蔺相如是不是真的要举着和氏璧撞柱子?为什么?D.蔺相如要秦王举行隆重的典礼,目的是什么?预设:学生在体会蔺相如的性格特点时,不仅要抓住蔺相如的语言,更要抓住他的动作,如“上前一步”“捧着”“往后退了几步”“举起”等。这些动词生动地表现了蔺相如的不畏强暴、机智勇敢。④蔺相如“完璧归赵”。预设:蔺相如用计拿回和氏璧以后,便悄悄地派人把和氏璧送回赵国。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一……就……”这组关联词体会蔺相如果断、机智的性格特点。⑤蔺相如“据理力争”。预设:教师指名朗读蔺相如的话,分小组讨论蔺相如对秦王说的话。交流后明确:蔺相如洞悉秦王的本性,料定他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并且以“信用”作为法宝来震慑他,使得秦王即便想杀他也不能,只好将他送回赵国。5.故事的结局(第9自然段)。明确:“完璧归赵”故事的结局是蔺相如立了功,赵王封他做上大夫。思考:“完璧归赵”这个故事和“将相和”有什么关系呢?预设:教师在这里不必要求学生给出答案,可要求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学习后面的内容。6.创设舞台,情景再现。过渡:同学们,我们刚刚梳理了“完璧归赵”这个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从整体上把握了故事的内容。我们也从秦王和蔺相如的动作、语言中感悟到了这两个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现在,同学们有没有兴趣把这个故事演一演呢?(1)学生根据自己的标注,再次品味文中描写秦王和蔺相如的动作、语言的语句,体会人物的形象特点。(2)学生练习分角色朗读这一部分内容,注意要读出人物说话时的语气,表现出人物的特点。(3)教师指名朗读表现优秀者分角色来表演,学生评价。(二)学习“渑池会面”过渡:在“完璧归赵”的故事中,蔺相如在赵国危难之时、群臣束手无策之际挺身而出,面对强大的秦国毫无惧色,与秦王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为赵国挽回了无价之宝。在接下来的故事中,蔺相如将如何与秦王争斗呢?请大家借鉴学习“完璧归赵”这个故事的方法,与同学自主学习“渑池会面”这个故事。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第10~14自然段,弄清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1)学生在小组内交流。(2)学生在全班汇报交流的结果。明确:故事的起因是秦王约赵王在渑池相见;故事的经过是会见的过程中秦王百般刁难赵王(要赵王为自己鼓瑟),蔺相如挺身而出,保护赵王(要秦王为赵王击缶);故事的结局是秦王没占到便宜,只好让赵王回去。2.分析描写人物言行的句子,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预设:学生画出描写蔺相如的言行的词句,思考、讨论、交流这些句子突出表现了蔺相如为了维护国家的尊严,对敌人寸步不让、勇敢无畏的精神。教师引导学生解读重点句子。(教师出示描写蔺相如的言行的语句。)蔺相如看秦王存心侮辱赵王,便向前走了几步,说:“赵王听说秦王擅长秦国的音乐,希望您能击缶助兴。”秦王很生气,拒绝了。蔺相如再次上前要求,秦王还是拒绝。蔺相如说:“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如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同归于尽!”朗读指导:赵王被侮辱,蔺相如十分气愤,为了维护赵王的尊严,他宁愿以死相拼。因此蔺相如的话要读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如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同归于尽!”要重读。赏析:这几句话描写了蔺相如与秦王进行的针锋相对的斗争。蔺相如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反映了他为维护国家的尊严,将生死置之度外,表现了他非凡的勇气和智慧。3.教师点拨疑难问题,助力学生把握人物形象。(1)疑难一:蔺相如为什么逼秦王为赵王击缶?秦王击缶后,为什么不敢拿赵王怎么样?①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②全班讨论。交流后明确:蔺相如看到秦王用让赵王为他鼓瑟的方法来侮辱赵王,特别气愤,所以逼着秦王为赵王击缶;秦王击缶以后,之所以不敢拿赵王怎么样,是因为他知道大将军廉颇已经在边境上作好了准备。(2)疑难二:大将军廉颇在渑池会面上起到了什么作用?初步概括廉颇的人物形象。①小组讨论,汇报交流。②全班小结。交流后明确:秦王听说廉颇已经在边境上作好了准备,就不敢拿赵王怎么样,说明廉颇英勇善战,就连秦王也惧怕他几分。4.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同桌之间练习讲一讲“渑池会面”的故事。5.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体会“渑池会面”这个故事和“将相和”有什么关系。(三)学习“负荆请罪”过渡:完璧归赵,蔺相如使赵国免受了秦国的欺骗。秦王很不甘心,几年后又约赵王在渑池会面,企图羞辱赵王。蔺相如再一次以弱胜强,维护了赵王的尊严。蔺相如一再立功,连受嘉奖,被封为上卿,职位高于廉颇,引发廉颇的不满,于是有了下面的故事。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第15~17自然段,画出重点语句,记录自己的感触。(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第15~17自然段,理清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明确:故事的起因是廉颇不服气,想羞辱蔺相如;经过是蔺相如处处回避退让;结果是廉颇负荆请罪,将相和好。(2)学生画出描写廉颇的言行的句子,并根据人物的言行分析廉颇的性格特点。明确:英勇善战、光明磊落、知错就改、顾全大局。(3)学生朗读自己圈画的句子,其他同学给予评价。(4)教师相机整理小结。2.抓住重点语句,理解故事内容。(1)“我廉颇立了那么多战功,他蔺相如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要是我碰见他,一定要让他下不来台!”①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句子。②想一想:廉颇的话说明了什么?(蔺相如因为在“渑池会面”上又立了功,所以赵王加封他为上卿,职位比廉颇还高,廉颇心里不服气。)(2)“诸位请想一想,廉将军和秦王比,谁厉害?”“秦王我都不怕,还会怕廉将军吗?秦王之所以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是因为有我们两个人在。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攻打我们。我之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①蔺相如的几句话表现了他什么样的品质?(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②听了蔺相如的话,你有什么感触?预设:蔺相如的这番话有两层含义,其一是蔺相如回避廉颇并不是怕他,而是为了国家的利益。这体现了一种爱国情怀,启示我们要以国家利益为重,为了国家利益自己受点委屈算不了什么。其二是将相和与不和关系到国家的安危——将相和,国家则安;将相不和,国家则危。这说明了内部团结的重要性。(3)精读最后一个自然段。①指名朗读第17自然段。②“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绑着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这句话表现了廉颇怎样的品质?(勇于承认错误,知错就改。)3.小组内练习讲一讲“负荆请罪”的故事。4.学生回顾全文,讨论交流三个小故事之间的关系。教师小结:蔺相如因“完璧归赵”“渑池会面”两次立功,被赵王封为上卿,致使廉颇不服气,这才有了“负荆请罪”的故事。因此,“负荆请罪”是果,前两件事是因。四、整体感悟,深化认识1.讨论交流,理清关系。(1)讨论:“完璧归赵”“渑池会面”“负荆请罪”这三个故事的顺序能否互换?为什么?(这三个故事之间有什么关系?)预设:教师引导学生弄清这三个故事之间的顺序(按时间先后的顺序);引导学生弄清这三个故事之间的因果关系(前两个故事的结果是第三个故事的起因);引导学生弄清将相不和的表面原因和内在原因,弄清将相和的表面原因及内在原因。(2)交流明确。预设:引导学生在充分讨论、充分发言的基础上进行总结。明确:①每个故事都有矛盾的发生、发展和结果,有相对的独立性,但又紧密联系。第二个故事是第一个故事的发展,前两个故事的结果又是第三个故事的起因,合起来构成“将相和”这个完整曲折的故事。②将相“和”与“不和”,既有表面原因,又有内在因素。蔺相如的一升再升,官位居于廉颇之上,这是将相不和的表面原因,实质上缘于廉颇的错误认识:“我廉颇立下了那么多战功,他蔺相如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将相和好的表面原因是蔺相如的宽阔胸襟和廉颇勇于认错、知错就改、负荆请罪,实际上是缘于他们共同的爱国思想,缘于他们共同的认识:将相不和,赵国危矣!蔺相如几次顺利完成使命,也缘于多种原因,他的机智勇敢是重要原因之一,还有廉颇的紧密配合、当时的斗争形势以及朝野的主导观念等,这些原因促成了蔺相如的成功。2.思考感悟,获得启发。(1)思考将相和的原因,感悟人物形象特点。①蔺相如的职位一升再升,原因是什么?(在“完璧归赵”和“渑池会面”上立了功。)②廉颇心有怨气,原因是什么?(蔺相如的职位一升再升,位居自己之上。)③将相又和好了,原因是什么?(蔺相如和廉颇都能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全大局。)④分别概括蔺相如和廉颇的人物形象。(蔺相如是一个机智勇敢、不畏强暴、胸怀宽广、以国家利益为重的人;廉颇是一个英勇善战、光明磊落、知错就改、顾全大局、爱国的人。)⑤总结蔺相如和廉颇思想上的共同特征。(以国家利益为重,爱国。)教师小结: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他们高尚的爱国情怀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2)从将相和中受到启发。教师小结:一个知错就改,另一个真诚相待,都是多么难能可贵啊!从此以后,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同心协力”这四个字浓缩为一个字,就是课题中的“和”。是呀,俗话说:人和百事旺,家和万事兴。国家也一样,正由于将相两人同心协力、和衷共济保卫赵国,秦国很多年都不敢再来进犯赵国。从此,“负荆请罪”就成了我国历史上一段感人的佳话,将相和的故事也千古流传,家喻户晓,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五、背诵积累,作业设计1.摘抄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丰富积累。2.课下搜集更多关于《史记》的资料,激发阅读的兴趣。3.完成本课对应训练。◆品读人物的语言,赏析人物的形象(教学重点)(教师多媒体出示蔺相如的话:“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就和璧一起撞碎在这柱子上!”)师:从蔺相如的这些话里,你体会到了什么?生:蔺相如看透了秦王的真实目的。生:蔺相如有一种英勇无畏的精神。生:蔺相如为了保护好和氏璧,不畏生死。生:蔺相如不惧怕秦王,不同于一般人。生:蔺相如是一个英勇的爱国者。生:为了保护好和氏璧,他甘愿牺牲自己的性命。师:为了维护赵国的利益,保护好和氏璧,蔺相如不惜以牺牲性命为代价来威胁秦王,说明他不但智慧过人,而且英勇无畏。(多媒体出示蔺相如的话:“赵王听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医疗行业简介》课件
-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第二课时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件
- 2015年重庆市B卷中考满分作文《我们携手走进青春》
- 《人才知识大全》课件
- 《房地产物业管理》课件
- 安全培训资料:20个固废-危废的常见违法行为
- 电力设施维护设备租赁合同协议
- 免租金书店租赁合同
- 医疗服务质量提升与客户关系
- 风力发电场护坡施工合同范本
- 空调负荷自动计算表
- 商业模式画布模板
- 泪道冲洗操作程序及评分标准
- 为什么要努力学习
- 医院氧气泄漏的应急预案脚本
- 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工作方案
- 老年抑郁量表(GDS)
- 小学英语-Im writing an email教学课件设计
- 如愿三声部合唱简谱
- 蒸汽云爆炸事故后果模拟分析法
- 高中物理教科版高中选修-磁场心形电磁场习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