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宿迁市北大附属宿迁实高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_第1页
江苏省宿迁市北大附属宿迁实高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_第2页
江苏省宿迁市北大附属宿迁实高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_第3页
江苏省宿迁市北大附属宿迁实高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_第4页
江苏省宿迁市北大附属宿迁实高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江苏省宿迁市北大附属宿迁实高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北大附属宿迁实高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测试

参考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1.A

2.B

3.D

4.①论证结构上采用的是总一分式:先概括指出“二十四节气在传统中国人的生产生活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接下来分三个层面进行具体解说。

②论证方法上采用了举例论证和引用论证。如第二段引用了《孟子》和民间俗语,第四段有节日和节日习俗的举例等。

5.①二十四节气是古人对自然时间与农耕生产关系的精准把握,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农耕社会的生活经验。②二十四节气里包含了丰富多彩的生活内涵(节日与习俗),体现了人们丰富的情感与精神追求,是华夏民族珍贵的文化记忆与精神财富。③二十四节气表现草木枯荣的色彩变化,是中国人审美认知的一种表现。

本题考查学生比较分析文中信息的能力。

A.“始于西周时期,形成于秦汉时期”错误,不合文意,根据原文“至迟到西周时期,人们即已测定了冬至、夏至、春分,秋分这最初的四个节气”“到战国时期,完整的二十四节气基本形成,到秦汉时期更是臻于完善而形成今天完整的二十四节气系统”可知,是“至迟到西周时期”,并且到战国时期“基本形成”。故选A。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观点态度的能力。

B.“华夏大地的百姓在很早之前就都能推断出来”错误,原文说二十四节气“最早起源于黄河流域”,故华夏大地的百姓在很早之前不是都能推断出来。故选B。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的能力。

材料二主要说的是节气与色彩有对应关系。

A.有颜色,没有对应的节气。

B.写的是应时的雨水在芒种时节纷纷而至,田野里处处都有农人在忙着插秧。家家户户吃着麦粒和豆煮的饭,处处都飘荡着采菱女采菱的歌声。交代了芒种时节的忙碌与喜悦,没有突显色彩。

C.“露从今夜白”是说从今夜就进入了白露节气,“白”指白露,也形容一种清冷之境,不是具体来形容露水的颜色。

D.写的是夏至时节,既有节气,又有颜色。故选D。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本题考查材料一在论证方面的特点,可以从论证结构和论证方法两个角度进行思考并作答。

论证结构上,第一段先总说“二十四节气在传统中国人的生产生活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第二、三、四段分别从“二十四节气是传统时期农业生产活动的基本时间指针,这也是二十四节气在传统时代最基本的功能与价值”“二十四节气亦是传统时代民众日常社会生活的重要时间节点”“对古代先民来说,二十四节气不仅是一种时间制度,而且是有着更为丰富多彩的生活内涵,是他们多彩生活的重要体现与组成部分”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论证方法上采用了举例论证和引用论证。“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是引用论证,证明“农业生产作为一项人类依据自然节律与农作物生长规律而开展的经济生产活动,其最基本的要求之一即在于把握农时”;“比如‘四立’,也就是立春、立夏、立秋与立冬,历史上一直都是比较重要的节日。每逢节气之时,帝王都会率文武群臣分别到都城的东、南、西、北门郊外举行隆重的迎春、迎夏、迎秋、迎冬典礼……”是举例论证,证明了“虽然此后由于阴阳合历历法制度的逐步完善与推广,节气与节日发生了分离,但许多节气仍旧被作为节日保留了下来”。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材料一摘编自王加华《二十四节气的历史功用与当代价值》,材料二摘编自《夏至里的天地密码》及《夏至是生命的颜色》。按照题目要求,从材料中依次可概括出解析。

由“二十四节气是传统时期农业生产活动的基本时间指针,这也是二十四节气在传统时代最基本的功能与价值”“二十四节气,据太阳周年回归运动而来,能比较准确地反映气候的冷暖变化、降水多寡等情况,故古代先民就以其作为把握不同农事时间点的基本依据”可知,二十四节气是古人对自然时间与农耕生产关系的精准把握,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农耕社会的生活经验。

由“而作为农事活动的基本时间指针,二十四节气也由此成为民众年度时间生活的重要节点与时间坐标,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民众日常社会生活的时间指针”“对古代先民来说,二十四节气不仅是一种时间制度,而且是有着更为丰富多彩的生活内涵,是他们多彩生活的重要体现与组成部分”等内容可知,二十四节气里包含了丰富多彩的生活内涵,体现了人们丰富的情感与精神追求,是华夏民族珍贵的文化记忆与精神财富。

由“所以,大地上塑造夏令的色彩则变成了绿色:立夏为缥碧,小满为豆青,芒种为鹅黄,夏至为绿沈。绿沈,即浓绿,是夏至的容颜。水中田田的莲叶是夏至,山上葱茏的枝条是夏至,地里油油的庄稼是夏至……”可知,二十四节气表现草木枯荣的色彩变化,是中国人审美认知的一种表现。

6.(3分)B

7.(3分)A

8.(4分)①“化石”指M脑海中不时出现的那块矿石,是小说的核心意象(或“贯穿小说的重要物像”);②“化石”是人物的隐喻:在追求生命长久和无龄的时代,M的存在,在男子看来就像一块古老的矿石,而男子的肉身存续再久,他的人生也只能是一块透明的“琥珀”;③化石象征永恒和造物,有暗示主题的作用,表述对人类存在的主体性与时间永恒关系的思考。(每点2分,其他观点如合理,也应酌情给分)

9.(6分)①对人的存在及意义的思考——真正体现存在的是个体的独特性,而不只是肉身的存续;②关于科技发展对人的影响的思考——科学技术的无限制使用,可能使生命异化、物化,人虽无法拥有对生命的绝对自由,但应尽最大努力寻求和保持生命的自我性;③对人性的思考——人应该坦然地面对衰老和逝去。(每点2分,其他观点如合理,也应酌情给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10.(3分)D

11.(3分)C

12.(3分)A

13.(1)(4分)那是狡诈的计策,他将会借机逃跑,恐怕我们要被他牵连了吧?

(2)(4分)我不幸生活在这世风衰败的时代,使我不感到羞耻的,是能够结识元紫芝。

14.(3分)质朴敦厚孝顺父母信守承诺豁达自任体恤民情扶危济困超尘脱俗生活简朴(答出三个方面即可)

元德秀,字紫芝,河南人。质厚(质朴敦厚)少缘饰(文饰,修饰)。少孤(死去父亲),事母孝,举(应试)进士,不忍去(离开)左右,自负母入京师。既擢第(科举测试及第,考中,登第),母亡,庐(简陋的房屋)墓侧,食不盐酪(乳酪),藉(坐卧时垫在下面的东西)无茵席(褥垫,草席)。服除(守丧期满而脱除丧服),以窭(音jù,贫穷)困调南和尉,有惠政(仁政,德政)。黜陟使(对地方官吏进行考察,将其政绩情况上报更高一级的部门,并提出推荐或贬黜的建议,以便朝廷对官吏的职务升迁或贬黜的长官)以闻,擢补(候补,官有缺位,选员补充)龙武军录事参军。

德秀不及亲(父母)在而娶,不肯婚,人以为不可绝嗣(没有子孙以传宗接代),答曰:“兄有子,先人得祀(祭祀),吾何娶为?”初,兄子襁褓(包裹婴儿用的被子和带子,借指婴幼儿)丧亲,无资得乳媪(乳母),德秀自乳之,能食乃止。既长,将为娶,家苦贫,乃求为鲁山令。有盗系狱(囚禁在牢狱),会(恰巧)虎为暴,盗请格(击杀)虎自赎(为自己赎罪),许之。吏白:“彼诡计,且亡去,无乃为累(牵连,妨碍)乎?”德秀曰:“许之矣,不可负约。即有累,吾当(承担)坐(罪责),不及余人。”明日,盗尸虎还,举县嗟叹。

玄宗在东都,酺(音pú,聚饮)五凤楼下,命三百里县令、刺史各以声乐集。是时颇言帝且第(评定)胜负,加赏黜。河内太守辇(载运,运送)优伎(表演乐舞、杂戏的艺人)数百,被锦绣,或作犀象,瑰谲(奇异)光丽(耀眼华丽)。德秀惟乐工(歌舞演奏艺人)数十人,联袂(衣袖相联,比喻一同)歌《于蔿(音wěi)于》。《于蔿于》者,德秀所为歌也。帝闻,异之,叹曰:“贤人之言哉!”谓宰相曰:“河内人其涂炭(烂泥和炭火,比喻极困苦的境遇)乎?”乃黜太守,德秀益知名。

所得奉禄,悉衣食人之孤遗者。岁满,笥(盛饭或盛衣物的方形竹器)余一缣(细密的绢),驾柴车(简陋无饰的车)去。爱陆浑(古地名)佳山水,乃定居。不为墙垣扃钥(门户锁钥),家无仆妾(奴仆婢妾)。岁饥(荒年;岁,年成),日或不爨。嗜酒,陶然(醉乐貌)弹琴以自娱。人以酒肴(菜肴)从之,不问贤鄙为酣饫(酒醉饭饱,饫读yù)。是时程休、邢宇、宇弟宙、张茂之、李崿、崿族子丹叔、惟岳、乔潭、杨拯、房垂、柳识皆号门弟子(及门弟子,受业弟子)。德秀善文辞,作《蹇士(忠直之士)赋》以自况(自比)。房琯每见德秀,叹息曰:“见紫芝眉宇(两眉上面的地方,泛指容貌),使人名利之心都尽。”苏源明常语人曰:“吾不幸生衰俗(衰败的世俗),所不耻者,识元紫芝也。”

天宝十三载卒,家惟枕履箪瓢而已。潭时为陆浑尉,庀(音pǐ,备办,办理)其葬。天下高其行,谓之元鲁山。

15.(3分)C

16.(6分)通观全诗,大部分诗句是从滞客的视角描写久旱无雨的景象和滞留旅中的感受,结句写与田禾枯槁相比,自己因干旱滞留不值一提,流露对农家遭遇天灾的同情,体现出忧民之忧的情怀,卒章显志,提升了作品的格局。

17.(6分)

(1)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

(2)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3)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8.(3分)灿若繁星喜闻乐见流连忘返

19.(4分)运用节奏舒缓的长句,清丽典雅的修饰语,描写夜晚的青果巷静谧和乐的景象,表现其风雅浪漫。

20.(4分)青果巷利用自身资源优势,策划了众多精彩纷呈的特色节庆,丰富市民文化生活的同时增强招徕客流的核心竞争力。

21.(3分)C

22.(6分)

(1)牙齿在咀嚼时各司其职(各有分工)

(2)倒是与人类的进化相关

(3)如果平安无事就可以保留

四、写作(60分)

材料中的方盒子、圆瓶子是事物的不同形态,可以抓住其比喻意义,比如说“方”指方正的品德或者原则,“圆”是指处世和办事的方法。只要能阐明寓意,注意两者的辩证关系来构思行文,都属于立意正确的作文。

材料中,命题人又借用古诗将其引申到“人生成长、处世哲学”的主题上,进一步揭示了作文的指向性。因此考生在审题构思时首先要深刻把握“方”与“圆”的含义。“方”,指一个人做人做事有自己的主张和原则,不被外人所左右;“圆”,指一个人做人做事讲究技巧,能够认清时务,使自己进退自如、游刃有余。其次要分清“方”与“圆”的辩证关系,人生之中只“方”不“圆”或只“圆”不“方”都是不可行的,要“方”与“圆”结合。真正的“方圆”是大智慧与大容忍的集合体。

评分细则:

1.通篇转移话题的,30分以下;

2.只写一面,没有写两者辩证关系的,40分以下

3.切合题意,文脉流畅、能揭示两者对立统一关系的,43分以上,有思想、有文采的,50分以上。

随方就圆,上善若水

生活中,装鲜牛奶的容器一般是方盒子,装矿泉水的容器一般是圆瓶子,而装酒的圆瓶子一般又装进方盒子里。方圆之用,各得其妙。正如古诗所云:“方圆虽异器,功用信俱呈。”人生也是如此,正如老子所说:上善若水。水虽是生命之源,但它从不拘泥于任何一种存在形式。它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瀑布,如遥远苍穹垂下的珠帘;它也是缓缓流淌的涓涓细流,如华丽罗裙翻飞的衣袂;它更是溅射而出的喷泉,如划破长空的利剑。

善如水者,遇方则方,遇圆则圆.这既是处世哲学,又是人生智慧,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方,即是规则意识,勇于担当社会责任,努力坚守做人的准则。没有了方,便折断了做人的脊梁;没有统一的规则,带来的就是社会底线的沉沦.“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与红绿灯无关”,如此中国式过马路,直击中国行人规则意识的要害.交警的劝说,有时换来的却是威胁与吼叫。难道真是无法可治吗?有市民提出一次罚他两百,这真令人错愕,原来规则在经济损失面前不堪一击,罚款比潜在的生命危险更让人肉疼.但罚不能罚走“中国式”,只有人人恪守为人处世之“方”,才是唯一治本的办法。

圆,是一种宽厚通融,是大智若愚,与人为善.端午节时,孤寡老人为给孙子买粽子不惜铤而走险,盗伐林木.但民警发现后,原谅了老人,并接济老人.这是宽容,是爱心.而在西安,一位交警在执法时拒绝了女同学送来的口罩,态度恶劣.这是冷漠,是死板.对前者,如果不是无路可走,老人何至于触犯法律,以致晚节不保?民警的“圆”,给了老人以希望,也是社会对老人温暖的补偿.对后者,女学生善解人意,代表民众传递对交警的关怀,遇到冷漠的拒绝,伤的不只是一个人的心。警民互助,偶尔破例又何妨呢?

但是,圆,也不是只顾迎合他人.而八面玲珑,更不是明哲保身,随波逐流,而是变通不失底线,灵活中保全原则.近日听闻一则怀化某副校长跪倒恳求学生好好读书的消息.初闻心酸,心酸于校长的良苦用心;再读无奈,无奈于教育原则的丧失;终究还是不解,不解于跪着的校长怎能教育出站立的学生.这一跪,跪出了只图教育方式创新而丧失底线的行为有多可笑,也跪出了圆滑世故之人的丑恶面孔。

上善若水,随方就圆,既遵守规则,又能灵活变通,才能彰显人生智慧。

这则材料的核心是--“方圆虽异器,功用信俱呈”,人生也是如此,所谓“上善若水任方圆”,立意方面可在方与圆的“功用”层面展开思路,也可广泛联系现实生活和社会人生进行深入的理性思辨,比如:“方”代表我们为人处世的原则,那种为实现人生理想而开拓进取、敢作敢为的胆识和气度,是为人之本;“圆”代表我们为人处世机巧伶俐、左右逢源,是处世之道.还可以逆向思维,反弹琵琶,表述自己在“方”“圆”取舍方面的个性化思考。文体方面写成记叙文、议论文均可.结构上以总分总为好。表述方式以记叙为主,议论为辅或夹叙夹议。北大附属宿迁实高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测试

语文试题2022年11月

时间:150满分:150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二十四节气在我国具有非常久远的历史。其最早起源于黄河流域,是人们长期对天文、气象、物候等进行观察、探索并总结的结果,是我国古代先民所独创的一项优秀文化遗产。至迟到西周时期,人们即已测定了冬至、夏至、春分、秋分这最初的四个节气。此后,随人们测量技术的日益提高及对自然规律认识的进一步加强,到战国时期,完整的二十四节气基本形成,到秦汉时期更是臻于完善而形成今天完整的二十四节气系统。二十四节气在传统中国人的生产生活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首先,二十四节气是传统时期农业生产活动的基本时间指针,这也是二十四节气在传统时代最基本的功能与价值。农业生产作为一项人类依据自然节律与农作物生长规律而开展的经济生产活动,其最基本的要求之一即在于把握农时,所谓“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孟子·梁惠王上》)。而把握农时,也就是让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具体如耕地、播种、灌溉、施肥、收获等,在遵循自然节律的基础上,依次按相应的时间点展开。二十四节气,据太阳周年回归运动而来,能比较准确地反映气候的冷暖变化、降水多寡等情况,故古代先民就以其作为把握不同农事时间点的基本依据,正所谓“种田无定例,全靠看节气”。

其次,二十四节气亦是传统时代民众日常社会生活的重要时间节点。之所以如此,是由传统时代“以农为本”的时间生活特点所决定的。一年之中,受自然节律的影响,农业生产活动从种植到收获也会表现出一定的节律性特征,即农事节律。与此相适应,乡村社会生活也会表现出一定的节奏性,从年初到年末,各种活动各有其时。农业生产活动有涨有落,于是乡村社会生活诸活动也必然会随之起起落落,一年四季各有其时,各种活动也就会巧妙配合而又有序地分布于时间与空间之中。而作为农事活动的基本时间指针,二十四节气也由此成为民众年度时间生活的重要节点与时间坐标,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民众日常社会生活的时间指针。

再次,对古代先民来说,二十四节气不仅是一种时间制度,而且是有着更为丰富多彩的生活内涵,是他们多彩生活的重要体现与组成部分。在早期观象授时时代,农事周期就是庆典周期,节气也就是节日。虽然此后由于阴阳合历历法制度的逐步完善与推广,节气与节日发生了分离,但许多节气仍旧被作为节日保留了下来。比如“四立”,也就是立春、立夏、立秋与立冬,历史上一直都是比较重要的节日。每逢节气之时,帝王都会率文武群臣分别到都城的东、南、西、北门郊外举行隆重的迎春、迎夏、迎秋、迎冬典礼,再比如冬至、夏至、清明,到今天仍旧是重要的传统节日,尤其是清明,更是与春节、端午、中秋并称为我国四大传统节日,除作为节日的节气外,事实上,从全国范围来说,几乎每个节气也都有自己丰富多彩的节气习俗活动。这些活动,可大体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奉祀神灵,以应天时;崇宗敬祖,维护亲情;除凶祛恶,以求平安;休闲娱乐,放松心情。此外,几乎每个节气也都有自己特殊的饮食习俗,比较著名的如冬至饺子夏至面、立春咬春与尝春等。遵循传统“天人合一,顺应四时”的理念,以二十四节气为中心,还形成了丰富的养生习俗,如立春补肝、立夏补水、立秋滋阴、立冬补阴等。与此同时,围绕二十四节气,亦产生了数量众多的故事传说以及诗词歌赋等,集中表述了人们的思想情感与精神寄托。

(摘编自王加华《二十四节气的历史功用与当代价值》)

材料二:

从中国的色彩出发,能够溯源中国人独特的情感表述,以及那份流传千年的东方式审美中独一元二的古老智慧。在中国传统哲学的意象思维中,“五色”与节气建立了对应关系,色彩与时间相迹,在四季冷暖的时间感受中,草木枯荣的色彩变化被古人铭记在心,宣告着色彩加入了人的生活。

夏季的节气,立夏是开始,小满与芒种关乎农业生产,小暑和大暑与气候有关,只有夏至的命名,忠于日影,忠于阳光,千百年来,用文字将古老计时仪器的运行规律,镌刻进华夏民族的心灵深处。而赤色则以其饱满鲜明的特质成了夏至的代表色彩。陶拱《五色比象赋》曰:“青为山兮峣嶷而争峻,赤为火兮赩炽而含燠。“赩炽”,赤光,赤红如火,光亮艳炽。

阳光毫不吝惜地洒向世间,万物有了浓于春色的生命色彩。所以,大地上塑造夏令的色彩则变成了绿色:立夏为缥碧,小满为豆青,芒种为鹅黄,夏至为绿沈。绿沈,即浓绿,是夏至的容颜。水中田田的莲叶是夏至,山上葱茏的枝条是夏至,地里油油的庄稼是夏至……

(摘编自《夏至里的天地密码》及《夏至是生命的颜色》)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代先民对于二十四节气的测定始于西周时期,形成于秦汉时期。

B.二十四节气在传统时代最基本的功能与价值是服务于农业生产活动。

C.传统时代“以农为本”,所以二十四节气成为那时民众社会生活的重要时间节点。

D.阴阳合历历法制度的逐步完善与推广,导致了部分节气与节日发生了分离。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二十四节气让农业生产活动与社会日常活动形成巧妙配合,使得传统时代中国人的生活井然有序。

B.“惊蛰”一到,动物就会从冬眠中苏醒过来。这一点,华夏大地的百姓在很早之前就都能推断出来。

C.二十四节气体现了以农耕文明为中心的中国古代先民敬天乐生的积极精神。

D.随着大棚种植、无土栽培等技术的应用,二十四节气在农业生产上的作用必将减弱。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A.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

B.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家家麦饭美,处处菱歌长。(陆游《时雨》)

C.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D.门闭阴寂寂,城高树苍苍。绿筠尚含粉,圆荷始散芳。(韦应物《夏至避暑北池》)

4.材料一在论证上有何特点?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

5.二十四节气中有中国“独一无二的古老智慧”,请结合两则材料进行概括。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化石

于是

“麻醉的过程里,请您想一样让自己着迷的东西。”医生说,“这将有利于芯片和脑神经快速融合链接。”

六十九岁的M躺在手术台上,即将被植入脑部芯片。这将使她一劳永逸地更新大脑,加速学习,还能调节内分泌!理论上还能因此挣到更多钱,为日后更换义体做好准备。曲线救国。

“让自己着迷的东西。”M的脑海中突然浮现出那块矿石。

铁灰色的团块上布满诡谲的绿色颗粒,晶莹,密集,涵盖光谱上绿色所属的一切范畴。虽被放置于展示柜中,但她能想像出来,它其实属于更辽阔的一片地底世界。它如造物般精致,有种近乎刻意为之的浑然天成,就连绿色颗粒的质感和不规则的排布都在强调这一点。M站在玻璃柜外忘记了时间,因为时间已全然地、纯然地融解于这块石头了。是她不存在。

麻醉随着呼吸起效,世界在瞬间消失。

醒来后躺在床上的M扭头看到邻床上躺着一位看不出年龄的男子。他们都穿着统一制式的病患服。他们几乎是同时醒来、转头张望的,很自然地迎合彼此,相视一笑,像从同一个梦里醒来。

M坐起身,用眼角余光打量男子的脸:皮肤光洁细腻,骨骼线条流畅,五官对称,形状姣好。一些从未有过的思绪突然跃现脑海,她猛然意识到芯片已启用,从医学到美学,从生物学到几何学,从历史到诗歌,对这张脸自己无论朝哪个领域去想都有无穷的信息。矿石。此时此刻的大脑就像被无数绿色颗粒点亮的黑暗地底。

男子抬起眼帘,袒露瞳孔的沙褐色以及好奇、渴盼的眼神。“我可以近距离看看您吗?”

“是要看看这城里已很罕见的衰老素颜吗?”

男子笑着点头。笑容的幅度和诚意都无可指摘。“生而为人,与其说不知如何占有,不如承认是不知如何失去。”M立刻想起20世纪出版的两本名著,被他说来,两句话竟像是天生就在一起的。他继续说道,“像您这样允许衰老保持自由的人,真不多见。您很有勇气。”

“您误解了。”M坦然地说,丝毫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在引用哲学著作里的句子。“生而为人,我们和生老病死一样,都是自由的所有物,而非自由的拥有者。我没有勇气,只是还有一点时间罢了。脑部芯片不就是为了扼制衰老吗?据我看,您是这儿的老客户吧?”

男子点点头,看了看手背,又翻过来看了看掌心:“今天是更新肤色肤质。每隔三年来做一次保养,就像祖辈们给古董家具抹松节油那样。我们应该是同龄人。”

M端详这位同龄人的脸。“那您看吧。想怎么看就怎么看。”

凝视陌生人已被这个时代视为粗鄙失礼,只有隔着屏幕的凝视才能正大光明。男子索性走过来,伸出手指,轻轻抚摸她起皱的手背皮肤,然后是起皱的胳膊肘。就像当年她瞪大眼睛,想看清楚石头褶皱里的奇妙色点。“三十八年前,医生说,先去掉多余的脂肪吧?我说,先去掉时间!”

“然后呢?”M笑了。

“再去掉我!”他也笑了,“我把我剔除后,只需要把身体交给专业人士打理就好了,觉得人生轻松多了。”

“我和时间真的都不存在了吗?”M维持着让年龄显得格外明显的笑容。

男子维持着无龄感的笑容,无声地摇摇头。他们手拉手地坐了一会儿,像幼儿园里最听话的孩子在等待游戏的指令,各自怀抱着心爱的玩具:她的是大脑,他的是肉身。

男子躺回自己的床。“您恐怕还不知道这家诊所有多厉害。十年前我自杀过,但他们拯救了我,由内至外,全部换新。”

“您为什么要自杀呢?”

“因为那是唯一的、仅剩的、独属于我的权力啊。”男子仰卧着,“在那次拯救过程里,我太太仓惶中签了一份医患合约。我出院后细读才发现,从那次手术开始,我已失去对肉身的处置权。我就这样错失了唯一的自由——不,用您的理论来说,那根本就不是我的自由。”

“在血管换新术成熟后,有医生声称,如此保养下去,我的身体理应可以续存数百年。只要没有更换基因,我就依然是我。”

“甚至无法脑死吗?”大脑是个体的最终堡垒,存储一切属于个体的意识与意志,导引一切个体的感知与认知。脑死才是真正的死亡,与此相比,肉身存续完全没有个体性可言。

男子不再仰视天花板,慢慢地向她扭过头来,俨如崭新的发条玩具,动作到位且匀速。“在拯救我的过程里,他们在我的脑部安装了干预死亡的特种芯片,并且,将来如果我的脑部出现萎缩迹象,恐怕会直接换一个,据说手术更容易……”

M打断了他绵延的哀伤,“您该找些让自己着迷的物事,投入时间,投入自我。”

“您是在教我伪造未来吗?”

“伪造……?”M再次想起那块矿石,嵌在深处的绿色颗粒无穷无尽,也许就是苍茫宇宙所有星系星子的高度镜像,绿色颗粒之间黑灰的坚硬,也许就是脑体中的所有黑洞。“如果我是您,我会去高原的地底,看看亿万年前的海星。毕竟,您拥有了我们无法企及的时间。”

“啊!多么荒唐!我是连‘我’都没有的人啊!再给我一百年,哪怕变成一块漂亮的琥珀,里面还是什么都没有啊!”

(选自《上海文学》2021年第1期,有删改)

6.下列对文中加点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曲线救国”是指M选择先植入脑部芯片,改善身体机能后,可以积累资金更换义体,以实现生命的无龄和长久。

B.“刻意为之的浑然天成”与小说结尾处的“伪造”呼应,暗示这块化石很可能是人工制造,并非真正浑然天成。

C.“完全没有个体性”是说借助统一制式的技术更新肉身,使个体的独特性丧失,表述了叙述者对此的反思和叹惋。

D.“伪造未来”是男子对M所提建议的否定,表述他对失去自我性的哀伤,以及由此而生的对未来真实性和意义的怀疑。

7.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和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画线句子运用比喻的修辞,奇特巧妙,又蕴含深意,写出了生命在科技发展中所产生的异化、物化的状态。

B.以“幼儿园里最听话的孩子”形容M和男子,表现出他们面对生命科技的复杂心情:既慌张又期待,既被动又享受。

C.面对M的疑问,男子“无声地摇摇头”,意思是说“我和时间”仍然存在,表述了其对这一状态的遗憾与无奈。

D.“各自怀抱着心爱的玩具”,意在表述他们都在羡慕着对方的生命状态,而怜悯着自己不完美的生命状态。

8.小说直接写到“化石”的地方不多,却以“化石”为题,请分析其合理性。(4分)

9.优秀的科幻小说在表现科学技术远景和人类未来的物质精神文化生活时,常常蕴含深刻的人文思考。请说说这篇小说的丰富内涵。(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元德秀,字紫芝,河南人。质厚少缘饰。少孤,事母孝,举进士,不忍去左右,自负母入京师。既擢第,母亡,庐墓侧,食不盐酪,藉无茵席。服除,以窭困调南和尉,有惠政。黜陟使以闻,擢补龙武军录事参军。

德秀不及亲在而娶,不肯婚,人以为不可绝嗣,答曰:“兄有子,先人得祀,吾何娶为?”初,兄子襁褓丧亲,无资得乳媪,德秀自乳之,能食乃止。既长,将为娶,家苦贫,乃求为鲁山令。有盗系狱,会虎为暴,盗请格虎自赎,许之。吏白:“彼诡计,且亡去,无乃为累乎?”德秀曰:“许之矣,不可负约。即有累,吾当坐,不及余人。”明日,盗尸虎还,举县嗟叹。

玄宗在东都,酺五凤楼下,命三百里县令、刺史各以声乐集。是时颇言帝且第胜负,加赏黜。河内太守辇优伎数百,被锦绣,或作犀象,瑰谲光丽。德秀惟乐工数十人,联袂歌《于蔿于》。《于蔿于》者,德秀所为歌也。帝闻,异之,叹曰:“贤人之言哉!”谓宰相曰:“河内人其涂炭乎?”乃黜太守,德秀益知名。

所得奉禄悉衣食人之孤遗者岁满笥余一缣驾柴车去爱陆浑佳山水,乃定居。不为墙垣扃钥,家无仆妾。岁饥,日或不爨。嗜酒,陶然弹琴以自娱。人以酒肴从之,不问贤鄙为酣饫。是时程休、邢宇、宇弟宙、张茂之、李崿、崿族子丹叔、惟岳、乔潭、杨拯、房垂、柳识皆号门弟子。德秀善文辞,作《蹇士赋》以自况。房琯每见德秀,叹息曰:“见紫芝眉宇,使人名利之心都尽。”苏源明常语人曰:“吾不幸生衰俗,所不耻者,识元紫芝也。”

天宝十三载卒,家惟枕履箪瓢而已。潭时为陆浑尉,庀其葬。天下高其行,谓之元鲁山。

(选自《新唐书·列传卷一百一十九》,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所得奉禄/悉衣食人之孤遗者/岁满笥/余一缣/驾柴车去/

B.所得奉禄/悉衣食人之孤/遗者岁满/笥余一缣/驾柴车去/

C.所得奉禄/悉衣食人之孤/遗者岁满笥/余一缣/驾柴车去/

D.所得奉禄/悉衣食人之孤遗者/岁满/笥余一缣/驾柴车去/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服除,守丧期满而脱除丧服。古人常用丧服来表示关系的亲疏远近,如《陈情表》中“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B.黜陟使,黜为罢免,陟为提拔;是对地方官吏进行考察,并向上级部门提出推荐或贬黜建议的官员。

C.辇,两匹马拉的车,只有君王才能乘坐,如《阿房宫赋》中“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本文中指用车载人。

D.爨,指烧火做饭。《项脊轩志》“迨诸父异”中“异”的意思是分家,由分灶做饭引申而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元德秀在小时候父亲就去世了,他奉侍母亲非常孝顺,在考中进士后,他不忍心离开母亲,就背着母亲进京赴任。

B.元德秀因为没能在父母健在时娶亲,便不肯结婚,他亲力抚养兄长的遗孤成人,苦于家中贫穷,他才申请去担任鲁山令。

C.元德秀钟情山水,定居陆浑后生活贫寒,但他饮酒弹琴自娱,广交文士,房琯和苏源明都赞赏他是有节操有品格的人。

D.元德秀将为官所得俸禄用于救助他人,离世时,他家里只有简陋的生活用具,是当时的陆浑尉筹办了他的葬礼。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彼诡计,且亡去,无乃为累乎?

(2)吾不幸生衰俗,所不耻者,识元紫芝也。

14.《新唐书》把元德秀归在“卓行”类人物为其立传,请用三个四字短语概括他的高尚品行。(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滞客

郑獬

五月不雨至六月,河流一尺清泥浑。

舟人击鼓挽舟去,牛头刺地挽不行。

我舟系岸已七日,疑与绿树同生根。

忽惊黑云涌西北,风号万窍秋涛奔。

截断雨脚不到地,半夜霹雳空杀人。

须臾云破见星斗,老农叹息如衔冤。

高田已槁下田瘐,我为滞客何足言。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牛头刺地”形象地描写出牛用尽力气拉船的样子,令人联想到干旱的严重程度。

B.“疑与绿树同生根”,不仅写出天旱无法行舟,且流露出对旱情将持续很长的担忧。

C.“忽惊黑云涌西北”的“惊”表现久滞后见乌云骤聚大雨倾盆时的欣喜之情。

D.这首诗感事抒怀,在时间推移和空间转换中,暗含人物心理和情绪的起伏变化。

16.“高田已槁下田瘐,我为滞客何足言”一联可以视为全诗的点睛之笔,请作简要分析。(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论语·学而》中孔子提出:“君子”不应把心思都放在追求物质享受上,要“,”,如此可以称得上是“好学”。

(2)在《归去来兮辞》中,表现诗人摆脱官场羁绊回归田园途中欢快舒畅心情的诗句是“,”。

(3)孟子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名句,在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中意思与之相近的两句是“,”。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