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市包钢一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_第1页
包头市包钢一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_第2页
包头市包钢一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_第3页
包头市包钢一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_第4页
包头市包钢一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包钢一中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年级生物试卷一、选择题1.在细胞的生命历程中,会出现分裂、分化等现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的有丝分裂对生物性状的遗传有贡献B。哺乳动物的造血干细胞是未经分化的细胞C。细胞分化是细胞内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D.衰老的细胞染色质收缩不利于RNA的合成【答案】B【解析】【分析】1、关于“细胞分化”:(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2)细胞分化的特点:普遍性、稳定性、不可逆性。(3)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4)细胞分化的结果:使细胞的种类增多,功能趋于专门化.2、高度分化的动物细胞其细胞全能性受到限制,但细胞核仍保持着全能性。【详解】A、细胞的有丝分裂可以保持细胞的亲子代之间遗传性状的稳定性,A正确;B、哺乳动物的造血干细胞是分化程度较低的细胞,B错误;C、细胞分化是细胞内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C正确;D、RNA的合成需要经历DNA双螺旋结构的打开,染色质收缩不利于DNA解旋,因此不利于RNA的合成,D正确;故选B。2.《细胞—干细胞》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诱导人成纤维细胞重编程为hiHep细胞的成果。hiHep细胞具有肝细胞的许多功能,包括分泌血清白蛋白、积累糖原、代谢药物、药物转运等。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该项成果表明,分化了的细胞其分化后的状态是可以改变的B。人成纤维细胞与hiHep细胞的核酸完全相同C.hiHep细胞的诱导成功为人类重症肝病的治疗提供了可能性D。人成纤维细胞重编程为hiHep细胞并未体现细胞的全能性【答案】B【解析】【分析】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细胞分化、细胞全能性等相关知识。以“诱导人成纤维细胞重编程为hiHep细胞"为主线,考查学生能否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的能力.【详解】A、由题意“诱导人成纤维细胞重编程为hiHep细胞”可知,该项成果表明,分化了的细胞其分化后的状态是可以改变的,A正确;B、人成纤维细胞与hiHep细胞的DNA完全相同,但RNA不完全相同,B错误;C、hiHep细胞具有肝细胞的许多功能,包括分泌血清白蛋白、积累糖原、代谢药物、药物转运等,据此说明,hiHep细胞的诱导成功为人类重症肝病的治疗提供了可能性,C正确;D、人成纤维细胞重编程为hiHep细胞的过程,没有得到完整的个体,因此并未体现细胞的全能性,D正确。故选B.【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以题意“由人成纤维细胞经过诱导重编程而形成的hiHep细胞具有包括分泌血清白蛋白、积累糖原、代谢药物、药物转运等肝细胞的许多功能”为切入点,依据各选项的描述进行发散思维,结合所学“细胞分化、细胞全能性”等相关知识展开联想,进行知识的整合和迁移。3.如图表示雄果蝇进行某种细胞分裂时,处于四个不同阶段的细胞(Ⅰ~Ⅳ)中遗传物质或其载体(①~③)的数量.下列表述错误的是()A.该过程表示精原细胞进行的减数分裂B.②表示染色单体数,③表示DNA数C。Ⅰ阶段细胞中含有8条染色体、4对同源染色体D.交叉互换发生在Ⅱ和Ⅲ所处阶段【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中①为染色体,②为染色单体,③为DNA;Ⅰ中没有染色单体,染色体:DNA=1:1,且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属于精原细胞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Ⅱ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1:2:2,且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Ⅲ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1:2:2,且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Ⅳ中没有染色单体,染色体:DNA=1:1,且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详解】A、根据Ⅳ染色体、DNA减半,则该过程表示精原细胞进行的减数分裂过程,Ⅰ可表示精原细胞,Ⅱ可代表初级精母细胞,Ⅲ可以代表次级精母细胞,Ⅳ可以代表精细胞,A正确;B、图中①为染色体,②为染色单体,③为DNA,B正确;C、Ⅰ阶段中没有染色单体,染色体:DNA=1:1,且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可代表体细胞或原始生殖细胞,细胞中含有8条染色体、4对同源染色体,C正确;D、交叉互换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四分体时期),应属于Ⅱ所处阶段,D错误.故选D。4.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次数、着丝点分裂次数、细胞分裂次数、染色体减半次数、DNA分子减半次数依次是()A.1、1、2、1和2 B。1、1、1、2和1C。2、1、1、2和1 D.1、2、2、1和2【答案】A【解析】【分析】减数分裂过程是原始生殖细胞产生成熟生殖细胞的过程中,进行的细胞分裂。该过程染色体只复制一次但细胞连续分裂两次,最终得到染色体、DNA数目都减半的成熟生殖细胞.该过程与受精作用共同维持了生物体亲代与子代体细胞的遗传物质的稳定性.【详解】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在间期复制1次,着丝点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分裂1次,细胞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2次分裂,染色体只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时减半1次,DNA分子则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时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结束时2次减半。故选A.5.如图为某哺乳动物细胞分裂图像及细胞内同源染色体对数的变化曲线,据图分析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甲、乙、丙、丁不能来自该动物的同一器官B.曲线图中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区段是FG段C。染色体数和核DNA分子数的比值是1:1的有甲、乙,具有4对同源染色体的有甲、丙D.CD段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所以对应于甲细胞【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细胞分裂图:图中甲为有丝分裂后期图,乙为精原细胞,丙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图,丁为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图.分析曲线图:由于有丝分裂过程中始终存在同源染色体,因此曲线图中ABCDE属于有丝分裂;而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后同源染色体分离,减数第二次分裂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因此FGHI属于减数分裂.【详解】A、观察题图可知,甲→乙是有丝分裂,乙→丙→丁属于减数分裂,且丙的细胞质分配是均匀的,所以此器官是睾丸(精巢),可以发生在同一个器官(睾丸)中,A错误;B、对曲线进行解读可知,FGHI属于减数分裂,FG段依然存在同源染色体,因此为减数第一次分裂,B错误;C、图示中细胞内染色体数和核DNA分子数的比值是1:1的只有甲、乙,具有4对同源染色体的只有甲,C错误;D、曲线中ABCDE属于有丝分裂,CD段着丝点分裂,染色体加倍,为有丝分裂后期,因此对应于甲细胞,D正确;故选D.6。将某一经3H充分标记核DNA的雄性动物细胞(染色体数为2N)置于不含3H的培养基中培养,经过连续两次细胞分裂。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若进行减数分裂,则子细胞含3H的DNA分子数为N/2B.若进行有丝分裂,则子细胞含3H的染色体数一定为NC。若子细胞中染色体都含3H,则细胞分裂过程中可能发生基因重组D。若子细胞中有的染色体不含3H,原因是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答案】C【解析】【分析】将某一经3H充分标记核DNA的雄性动物细胞(染色体数为2N)置于不含3H的培养基中培养,若是有丝分裂,连续分裂两次,DNA复制2次,所形成的染色体上有的DNA一条链含标记,一条链不含标记,有的DNA两条链均不含标记。由于姐妹染色体分向两极是随机的,所以所形成的子细胞中含标记的染色体条数不确定。若是减数分裂,细胞分裂两次,DNA只复制1次,所以子细胞中每条DNA均有一条链含有3H。【详解】如果该细胞发生的是减数分裂,由于DNA只复制一次,每个DNA分子都含3H,所以子细胞中3H标记的DNA分子数为N,A错误;DNA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该动物细胞经过3H标记后,放在不含3H的培养基中培养,经过第一次有丝分裂,形成的两个子细胞中含3H的染色体数是2N,但每条染色体的DNA分子只有一条链含3H,再一次细胞分裂,复制后的每条染色体的两条单体,其中有一条单体不含3H,由于着丝点分裂后,染色单体分开后向两极移动是随机的,所以经两次有丝分裂后形成的子细胞中含3H的染色体数可能是0~2N,B错误;如果子细胞中染色体都含有3H,该细胞发生的是减数分裂,能发生基因重组,C正确;如果子细胞中的染色体不含3H,则该细胞发生的是有丝分裂,不可能发生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的相关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7。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①细胞生长,其表面积增大,导致细胞的物质交换效率升高②细胞衰老,呼吸速率减慢;细胞分化,基因不变③细胞凋亡,细胞周期变短;细胞坏死,膜通透性降低④细胞凋亡受基因控制,有利于多细胞生物个体的生长发育⑤抑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分裂和生长进程;细胞癌变,膜黏着性增强,代谢增强⑥细菌在无丝分裂过程中需进行DNA复制A。①②④ B.②③④⑥ C。①③⑤ D。②④【答案】D【解析】【分析】1、细胞衰老的特征:;①细胞内的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细胞新陈代谢的速率减慢②细胞内多种酶的活性降低③细胞内的色素随细胞衰老而逐渐积累④细胞内呼吸速率减慢,细胞核体积增大,核膜内折,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⑤细胞膜通透性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2、细胞凋亡是指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性结束生命的过程。3、细胞癌变是致癌因子诱发原癌基因或抑癌基因发生了突变的结果.①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②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详解】随着细胞生长,细胞体积增大时,细胞表面积/体积减小,相对表面积减少,导致物质运输速率下降,①错误;细胞衰老,酶的活性降低,呼吸速率减慢.细胞分化的原因是不同细胞中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的结果,基因不变,②正确;凋亡的细胞不再分裂,没有细胞周期。坏死的细胞,膜通透性增加,③错误;细胞凋亡是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性结束生命的过程,有利于多细胞生物个体的生长发育,④正确;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细胞癌变,糖蛋白含量减少,膜黏着性降低,⑤错误;细菌的繁殖方式为二分裂,⑥错误。综上所述,②④的叙述正确,①③⑤⑥的叙述错误,A、B、C错误,D正确。故选D。【点睛】易错点:真核细胞的增殖方式为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主要以有丝分裂为主。细菌以二分裂的方式进行繁殖.8。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雄牛,用3种不同颜色的荧光物质分别标记基因A,a,B,观察正常分裂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在有丝分裂中期细胞中有3种颜色4个荧光点B。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中可能有3种颜色4个荧光点C。一个初级精母细胞中有3种颜色4个荧光点D。只有一部分精细胞中有2种颜色2个荧光点【答案】B【解析】【分析】原始生殖细胞染色体复制,细胞开始长大,成为初级精母细胞或初级卵母细胞.原始生殖细胞如精原细胞,经过染色体复制,成为初级精母细胞,初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两个次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再通过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四个精细胞。【详解】A、细胞分裂间期DNA进行复制,在有丝分裂中期细胞中有3种颜色8个荧光点,A错误;

B、若发生交叉互换,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中可能有3种颜色(A、a、B)4个荧光点,B正确;

C、精原细胞经过复制得到初级精母细胞,一个初级精母细胞中有3种颜色8个荧光点,C错误;

D、正常情况下,A与a分离,B与B分离,所有精细胞中都有2种颜色2个荧光点,D错误.

故选B.9。无论是减数分裂还是有丝分裂,都可以将生物组织制成临时装片用显微镜观察。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观察减数分裂一般选择雄性生物的生殖器官作为实验材料B。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同源染色体有序的排在赤道板两侧C。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制作临时装片的步骤是:解离→漂洗→染色→制片D.观察紫色洋葱外表皮细胞的细胞增殖时,观察染色体的最佳时期是中期【答案】D【解析】【分析】由题干可知:该题考查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各选项描述所涉及的考点为减数分裂发生的场所及过程、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流程等相关知识。【详解】A、一般来说,雄性个体产生的精子数量远远多于雌性个体产生的卵细胞的数量,而且雌性个体的减数分裂过程是不连续的,减数第二次分裂是在精子的刺激下、在输卵管中完成的,因此观察减数分裂一般选择雄性生物的生殖器官作为实验材料,A正确;B、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配对的同源染色体有序的排在赤道板两侧,B正确;C、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制作临时装片的步骤是:解离→漂洗→染色→制片,C正确;D、紫色洋葱外表皮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已经失去分裂能力,D错误;故选D。10.具有一对等位基因的杂合子亲本连续自交,某代的纯合子所占比例达95%以上,则该比例最早出现在子几代?()A.3 B。4 C。5 D。6【答案】C【解析】【分析】一对等位基因杂合子亲本连续自交,后代中杂合子的比例为1/2)n,n是自交代数,则后代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1—(1/2)n。【详解】由分析可知,要使某代的纯合子所占比例达95%以上,即1-(1/2)n≥0。95,解得n最少为5,即该比例最早出现在第5代,即C正确.故选C。11.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育了一个有3条性染色体的血友病男孩。某同学结合下图分析该男孩的病因,其中判断不合理的是A.该男孩的性染色体组成若为XXY,则患病最可能与图丁有关B。该男孩的性染色体组成若为XYY,则患病最可能与图乙有关C。该男孩患病若与图乙有关,其性染色体组成可能是XXYD。该男孩患病若与图甲有关,其父亲可能发生了基因突变【答案】C【解析】【分析】甲图为初级精母细胞的一对同源常染色体为分离;乙图为次级精母细胞的一对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移向同一极;丙图为初级卵母细胞的一对同源染色体为分离;丁图为次级卵母细胞的一对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移向同一极。【详解】A、C.若该男孩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Y,且患有血友病,由于其父母都是正常人,说明血友病基因来自于其母亲,其母亲是血友病基因携带者,产生卵细胞时,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X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未分开引起的,A合理,C不合理;B.若该男孩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YY,且患有血友病,由于其父母都是正常人,说明血友病基因来自于其母亲,其母亲是血友病基因携带者,卵细胞内只含1条带血友病基因的X染色体,但是其父亲产生精子的过程中,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两条Y染色单体未分开引起的,B合理;D.该男孩患病与图甲有关,则参与的精子可能是X染色体上发生了基因突变,D合理.故选C。12.下列有关自交和测交的叙述,正确的是A.自交可以纯化显性优良品种B.测交不能用来验证分离定律C.自交可以用来判断某一显性个体的基因型,测交不能D。测交可以用来判断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自交不能【答案】A【解析】【详解】A、自交可以用于显性优良性状的品种培育过程,淘汰发生性状分离的隐性个体,最终得到显性纯合体,A正确;B、测交可以用来验证分离定律,鉴定杂种子一代的基因型,B错误;C、自交可以用来判断某一显性个体的基因型,测交也能,C错误;D、测交不可以用来判断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但自交能,D错误。故选A。13.某果蝇两条染色体上部分基因分布示意图如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朱红眼色和暗栗眼色是相对性状,基因cn与基因cl为等位基因B。有丝分裂后期,基因cn、cl、v、w会出现在细胞的同一极C。辰砂眼基因(v)和白眼基因(w)只会出现在雌配子中D。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等位基因cn、cl、v、w会自由组合【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中所示常染色体上有朱红眼基因(cn)和暗栗色眼基因(cl)两种基因;X染色体上有辰砂眼基因(v)和白眼基因(w)两种基因;等位基因是指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的基因,此题中的朱红眼基因和暗栗色眼基因位于一条染色体上,不属于等位基因,同理辰砂眼基因和白眼基因也不是等位基因。【详解】A、等位基因是指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的基因,朱红眼基因cn、暗栗色眼基因cl位于一条常染色体上,属于非等位基因,A错误;B、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基因经过复制后平均分配给两个子细胞,因此在有丝分裂后期,细胞每一极都含有该生物全部的遗传物质,即有丝分裂后期,基因cn、cl、v、w会出现在细胞的同一极,B正确;C、辰砂眼基因(v)和白眼基因(w)存在于X染色体上,X染色体可出现在雌配子中,也可出现在雄配子中,C错误;D、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而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不能自由组合,所以基因cn、cl不能自由组合、基因v、w也不能自由组合,D错误。故选B。14.鸡的小腿胫骨颜色通常是浅色的,当有黑色素存在时,胫色变黑。偶然发现一只胫色为黑色的雌鸡(ZW),科硏人员让这只雌鸡与浅色胫的雄鸡(ZZ)交配,F1都是浅色胫;再让F1雌雄鸡相互交配,得到的F2中有18只鸡黑色胫,56只鸡浅色胫,其中黑色胫全为雌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黑色胫是由隐性基因控制的B。黑色素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C。若F1雄鸡与这只黑色雌鸡交配,则子代中黑色胫的全为雄鸡D.F1中的雄鸡产生的精子,一半含有黑色素基因【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分析,让黑色的雌鸡(ZW)与浅色胫的雄鸡(ZZ)交配,F1都是浅色胫,说明浅色胫对黑色胫是显性性状;让F1雌雄鸡相互交配,得到的F2中有18只鸡黑色胫,56只鸡浅色胫,其中黑色胫全为雌鸡,即雄鸡全部为浅色胫,雌鸡一半为黑色胫、一半为浅色胫,后代雌雄性表现型出现了差异,说明控制该性状的基因在性染色体Z上。【详解】A、根据以上分析已知,浅色胫对黑色胫是显性性状,说明黑色胫是由隐性基因控制,A正确;B、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控制色素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B正确;C、根据以上分析可知,F1雄鸡为杂合子,让其与这只黑色雌鸡交配,子代中黑色胫的有雄鸡也有雌鸡,C错误;D、根据以上分析已知,F1雄鸡为杂合子,其产生的精子一半含有黑色素基因,D正确。故选C.【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点,能够根据亲子代的表现型关系判断该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再根据后代雌雄性的表现型差异判断控制该性状的基因在什么染色体上,进而写出亲子代的基因型并结合选项分析答题。15.下列有关曲线分析正确的几项()①图1中c对应的值是1②图2中b为有丝分裂③图2中OP段位于图1中ef段④图2中Q点后所对应的时期在图1中cd段上⑤图1中de段与图2中PQ段变化原因相同A.1项 B.4项 C。3项 D。2项【答案】A【解析】据图分析可知,图1中c对应的值是1/2,a对应的值是1,①错误;由于DNA含量两次减半,因此图2中b为减数分裂,②错误;图2的OP段代表有丝分裂后期,而图1中有丝分裂后期在ef段,因此图2的OP段位于图1的ef段,③正确;图2中Q点后所对应的时期是有丝分裂末期,而图1中ef段代表有丝分裂末期,因此2中Q点后所对应的时期在图1中ef段上,④错误;图1中de段变化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导致染色体加倍,而图2中的PQ段表示染色体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因此其变化原因不同,⑤错误。故选A。16.甲、乙两位同学分别用小球做孟德尔定律模拟实验。甲同学每次分别从Ⅰ、Ⅱ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乙同学每次分别从Ⅲ、Ⅳ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将抓取的小球分别放回原来小桶后再多次重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实验中每只小桶内两种小球的数量必须相等B。甲同学模拟的是等位基因的分离和配子的随机结合C.乙同学模拟的是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D.甲、乙重复300次实验后,统计的Dd、AB组合的概率均约为50%【答案】D【解析】【详解】实验中每只小桶内小球上的两个字母表示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上等位基因,因此两种小球的数量必须相等,A项正确;Ⅰ、Ⅱ小桶中的小球为同种字母,则两个小桶分别表示雌、雄生殖器官,小桶中两种颜色的小球分别表示雌雄配子,因此甲同学模拟的是等位基因的分离和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B项正确;小球的颜色和字母表示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Ⅲ、Ⅳ小桶中小球上的字母不同,表示的是同一生殖器官,所以乙同学模拟的是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C项正确;甲、乙重复300次实验后,统计的Dd、AB组合的概率约分别为50%、25%,D项错误.【点睛】解答此题需抓住问题的实质:Ⅰ、Ⅱ小桶模拟的过程相当于Dd与Dd交配产生子代的过程,Ⅲ、Ⅳ小桶模拟的过程相当于AaBb产生配子的过程,据此结合性状分离比模拟实验、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分析各选项.17。下列有关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说法正确的是()A.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一定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而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B。等位基因的分离发生在配子产生过程中,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配子随机结合过程中C。多对等位基因遗传时,等位基因先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后进行D。若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双杂合子自交后代不一定出现9∶3∶3∶1的性状分离比【答案】D【解析】【分析】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详解】A、如果一对相对性状由多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则其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A错误;BC、等位基因的分离和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均发生在配子产生过程中,二者是同时进行的,B、C错误;D、如果双杂合子的两对等位基因之间存在互作关系,则双杂合子自交后代可能不符合9∶3∶3∶1的性状分离比,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理解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基因与性状之间的关系,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并应用相关知识结合题干信息进行推理、判断.18。甜豌豆的紫花对白花是一对相对性状,由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基因共同控制,只有当两个显性基因(A和B)同时存在时,花中的紫色素才能合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白花甜豌豆杂交,后代不可能出现紫花甜豌豆B.紫花甜豌豆杂交,后代中紫花和白花的比例一定不是3:1C。基因型为AaBb的甜豌豆自交,后代中紫花和白花豌豆之比为9:7D.若杂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3:5,则亲本基因型只能是AaBb和aaBb【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甜豌豆的紫花和白花由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基因共同控制,说明符合基因自由组合规律;又只有当同时存在两个显性基因时,花中的紫色素才能合成,所以紫花甜豌豆的基因型为A—B-,白花甜豌豆的基因型为A-bb、aaB—和aabb。【详解】白花甜豌豆杂交.后代有可能出现紫花甜豌豆,如白花AAbb与白花aaBB杂交,后代基因型为AaBb,表现型都为紫花,A错误;紫花甜豌豆自交,后代中紫花和白花的比例可以是3:l,如紫花AaBB自交,后代A—BB紫花:aaBB白花=3:1,B错误;AaBb的紫花甜豌豆自交,后代基因型及比例为A-B—(紫花):A-bb(白花):aaB-(白花):aabb(白花)=9:3:3:1,即AaBb的紫花甜豌豆自交,后代中紫花和白花甜豌豆之比为9:7,C正确;若杂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3:5,则亲本基因型可能是AaBb和aaBb,也可能是AaBb和Aabb,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重点考查基因型的判断以及遗传概率的计算问题,难度中等。19.果蝇的有眼与无眼、红眼与白眼分别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一只无眼雌果蝇与一只白眼雄果蝇交配,F1全为红眼,让F1雌雄果蝇相互交配得F2,F2中红眼雌蝇:红眼雄蝇:白眼雄蝇:无眼雌蝇:无眼雄蝇=6:3:3:2:2。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有眼与红眼是显性性状B。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C.F2无眼雄蝇基因型有两种D。F2红眼雌蝇中杂合体占8/9【答案】D【解析】【分析】“一只无眼雌果蝇与一只白眼雄果蝇交配,F1全为红眼”,说明有眼对无眼显性;而F1红眼雌雄果蝇相互交配得F2,F2中出现白眼,说明红眼对白眼显性。又因为F2中只有雄果蝇才有白眼,说明控制红眼和白眼的的一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因为F2中雌性有眼:雌性无眼=6:2=3:1,而雄性有眼:雄性无眼=(3+3):2=3:1,说明控制有眼和无眼的一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假设控制有眼和无眼基因为B、b,控制红眼和白眼的基因为R、r.则亲本基因型为bbXRXR、BBXrY,F1基因型为BbXRXr、BbXRY。【详解】A、由分析可知,有眼与红眼是显性性状,A正确;B、由分析可知,控制红眼和白眼的的一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而控制有眼和无眼的一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因此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B正确;C、据分析可知,F1基因型为BbXRXr、BbXRY,则F2无眼雄蝇基因型有bbXRY、bbXrY两种,C正确;D、由于F1BbXRXr、BbXRY杂交,F2雌果蝇有眼的全为红眼B_XRX—,则红眼雌果蝇中纯合子为BBXRXR,其概率为1/3×1/2=1/6,所以F2红眼雌蝇中杂合子为1-1/6=5/6,D错误。故选D。20.正常的水稻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n=24。现有一种三体水稻,细胞中7号染色体有三条。该水稻细胞及其产生的配子类型如图所示(6、7为染色体标号:A为抗病基因,a为感病基因:①~④为四种配子类型).已知染色体数异常的配子(①③)中雄配子不能参与受精作用,雌配子能参与受精作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形成配子①的次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数一直为13B。正常情况下,配子②④可由同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分裂而来C。以该三体抗病水稻作母本,与感病水稻(aa)杂交,子代抗病个体中三体植株占3/5D。以该三体抗病水稻作父本,与感病水稻(aa)杂交,子代中抗病︰感病=5︰1【答案】C【解析】【分析】据图分析,7号染色体三体的植物的基因型是AAa,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任意2个7号染色体形成一个四分体,另一个7号染色体随机移向细胞的一极,因此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的类型及比例是AA:a:Aa:A=1:1:2:2,因此图中“?”应该是基因A。【详解】已知正常的水稻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n=24条,则形成配子①的次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数为13条或26条,A错误;②的基因型为a,④的基因型为A,两者不可能来自于同一个初级精母细胞,B错误;以该三体抗病水稻作母本,与感病水稻(aa)杂交,产生的子代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AAa:aa:Aaa:Aa=1:1:2:2,因此子代抗病个体中三体植株占3/5,C正确;以该三体抗病水稻作父本,与感病水稻(aa)杂交,由于染色体数异常的配子(①③)中雄配子不能参与受精作用,因此后代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aa:Aa=1:2,则子代中抗病︰感病=2︰1,D错误.21.某植物的高茎(B)对矮茎(b)为显性,花粉粒长形(D)对圆形(d)为显性,花粉粒非糯性(E)对花粉粒糯性(e)为显性,非糯性花粉遇碘液变蓝色,糯性花粉遇碘液呈棕色。现有品种甲(BBDDee)、乙(bbDDEE)、丙(BBddEE)和丁(bbddee),进行了如下两组实验:亲本F1生殖细胞组合一甲×丁BDe:Bde:bDe:bde=4:1:1:4组合二丙×丁BdE:Bde:bdE:bde=1:1:1: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由组合一可知,基因B、b和基因D、d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B.组合一利用F1自交能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C。由组合二可知,基因E、e和基因B、b位于不同对同源染色体上。利用F1自交所得F2中,杂合子占3/4D。利用花粉鉴定法(检测F1花粉性状)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可选用的亲本组合有甲×丙【答案】B【解析】【分析】1.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

2。由题意知,甲、丁的基因型分别是BBDDee、bbddee,杂交子一代基因型是BbDdee,子一代产生的生殖细胞的类型及比例是BDe:Bde:bDe:bde=4:1:1:4,而不是1:1:1:1,说明B(b)与D(d)在遗传过程中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产生四种配子的原因是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叉互换;丙、丁的基因型分别是BBddEE、bbddee,子一代基因型是BbddEe,子一代产生的配子类型及比例是BdE:Bde:bdE:bde=1:1:1:1,说明B(b)与E(e)在遗传过程中遵循自由组合定律.【详解】A、杂交组合一的结果可知,基因B/b和基因D/d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因此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A正确;

B、组合一的子一代,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因此不能验证自由组合定律,B错误;

C、由杂交组合二的结果可知,因E/e和基因B/b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因此位于不同对同源染色体上,子一代自交后代有16种组合,其中纯合体是BBddEE、BBddee、bbddEE、bbddee,占1/4,杂合子的比例是3/4,C正确;

D、甲、丙的基因型分别是BBDDee、BBddEE,杂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BBDdEe,由于B(b)、D(d)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E(e)与B(b)位于2对同源染色体上,因此E(e)、与D(d)位于2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因此子一代产生的花粉的类型及比例是BDE:BDe:BdE:Bde=1:1:1:1,花粉类型分别表现为长形非糯性、长形糯性、圆形非糯性、圆形糯性,因此可以利用花粉鉴定法验证自由组合定律,D正确。

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和使用条件,学会根据子代产生的配子类型及比例推测2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还是位于2对同源染色体上,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并结合题干信息进行推理、判断。22.人群中A遗传病和B遗传病均为单基因遗传病(已知A、B遗传病致病基因均不在Y染色体上)。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只患A遗传病的女儿和一个只患B遗传病的儿子,已知此家庭中丈夫体内不含B遗传病致病基因。在不考虑突变的情况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控制A遗传病和B遗传病的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B。A遗传病在人群中男性和女性患病的概率基本相等C.该对夫妇再生育一个儿子既患A遗传病又患B遗传病的概率为1/16D。患B遗传病儿子的致病基因来自其外祖母或外祖父【答案】C【解析】【分析】判断遗传病类型的口诀为“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遗传看女病,女病父正非伴性”,所以可判断A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若为隐性遗传,且亲本只有一方携带致病基因,可判断该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详解】A、因为该对夫妇都正常,但生有一个只患A遗传病的女儿和一个只患B遗传病的儿子,所以这两种遗传病都是隐性遗传病,又因为患A遗传病女儿的父亲正常,所以该遗传病不可能是伴X隐性遗传病,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又因为该家庭中丈夫不含B遗传病的致病基因,所以B遗传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所以控制两种遗传病的基因不在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B、由于A遗传病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所以该遗传病在人群中男性和女性患病的概率基本相等,B正确;C、该对夫妇是A遗传病的携带者,所以它们再生育孩子患A遗传病的概率为1/4;该对夫妇的妻子是B遗传病的携带者,丈夫无致病基因,所以再生育一个儿子患B遗传病的概率是1/2,故这对夫妇生育一个儿子既患A遗传病又患B遗传病的概率为1/4×1/2=1/8,C错误;D、该家庭中患B遗传病的儿子的致病基因来自其母亲,而他母亲的致病基因来自其外祖父或外祖母,D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伴性遗传和自由组合定律应用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伴性遗传的特点;能根据题干信息绘制遗传系谱图并能据此推断出相应个体的基因型,再进行相关概率的计算,属于考纲理解和应用层次的考查。23.图甲中4号为M病患者,对1、2、3、4进行关于M病的基因检测,将各自含有M病基因或正常基因的相关DNA片段(数字代表长度)用层析法分离,结果如图乙.下列有关分析判断正确的是()A.长度为9.7单位的DNA片段含有M病的致病基因B。系谱图中3号个体的基因型与1、2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2/3C.乙图中的个体d是系谱图中的4号D。3与一M病基因携带者结婚,生一个M病孩子的概率为1/6【答案】C【解析】【分析】从图甲可知,1、2无病,女儿4有病,可知为常染色体上隐性遗传病。根据图乙与图甲所示比较可知,9.7的为正常基因,7.0的致病基因,1、2、3均为杂合子。【详解】A、从乙图中可以看出,d的DNA片段只有一种长度为7.0的片段,是纯合子,是4号的DNA片段,该片段上含有M病的致病基因,A错误;

B、从乙图中可以看出,a、b、c含有长度为9.7和7.0两种长度的片段的DNA,分别是1、2、3个体的基因,1、2、3个体的基因型相同,都是杂合子,B错误;

C、由A项分析可知,乙图中的个体d是系谱图中的4号,C正确;

D、由B项分析可知,3号个体是杂合子,与一M病基因携带者结婚,生一个M病孩子的概率为1/4,D错误。24.若控制草原野兔某相对性状的基因B、b位于X染色体上,其中某种基因型的雄性胚胎致死。现将捕捉到的一对雌雄草原野兔杂交,F1雌雄野兔数量比为2:1,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若致死基因为B,则F1雌兔有2种基因型、1种表现型B.若致死基因为B,则F1草原野兔随机交配,F2存活的个体中隐性性状占6/7C。若致死基因为b,则F1雌兔有2种基因型、2种表现型D。若致死基因为b,则F1草原野兔随机交配,F2存活个体中雌雄表现型比例为7:1【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F1代雌雄野兔数量比为2:1,说明有一半的雄兔死于某一基因纯合。由于控制野兔某性状的B、b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杂交亲本的基因型可能是XBXb×XbY或XBXb×XBY。【详解】A、由于控制野兔某性状的B、b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若致死基因为B,则F1代雌兔有2种基因型(XBXb和XbXb),2种表现型,A错误;B、如果纯合致死基因是B,则成活野兔的基因型有:XbXb、XBXb和XbY,雌性有显性和隐性两种表现型,雄性只有隐性类型.让F1代野兔随机交配,F2代(3/4×1/2=3/8)XbXb、(1/4×1/2=1/8)XBXb和(3/4×1/2=3/8)XbY,则F2代存活的个体中隐性性状占6/7,B正确;C、由于控制野兔某性状的B、b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若致死基因为b,则F1代雌兔有2种基因型(XBXB和XBXb),1种表现型,C错误;

D、由于控制野兔某性状的B、b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若致死基因为b,则F1代野兔随机交配,F2代雌兔只有2种基因型(XBXB和XBXb),都是显性个体,D错误;

故选B。25。将基因型为Aa的豌豆连续自交,将后代中的纯合子和杂合子所占的比例绘制成如图所示的曲线,据图分析,错误的说法是()A.a曲线可代表自交n代后纯合子所占的比例B.b曲线可代表自交n代后显性纯合子所占的比例C。隐性纯合子的比例比b曲线所对应的比例要小D.c曲线可代表后代中杂合子所占比例随自交代数的变化【答案】C【解析】【分析】杂合子自交n代,后代杂合子所占的比例为(1/2)n,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1-(1/2)n.由此可见,随着自交代数的增加,后代纯合子所占的比例逐渐增多,且无限接近于1;显性纯合子=隐性纯合子的比例,且无限接近于1/2;杂合子所占比例越来越小,且无限接近于0。【详解】A、杂合子自交n代,后代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1—(1/2)n,自交代数越多,该值越趋向于1,所以a曲线可代表自交n代后纯合子所占的比例,A正确;B、纯合子包括显性纯合子和隐性纯合子,并且它们比例相等,因此显性纯合子=1/2×[1—(1/2)n],自交代数越多,该值越趋向于1/2,所以b曲线可代表自交n代后显性纯合子所占的比例,B正确;C、显性纯合子和隐性纯合子所占比例相等,因此隐性纯合子的比例也可用b曲线表示,C错误;D、杂合子的比例为(1/2)n,随着自交代数的增加,后代杂合子所占比例越来越小,且无限接近于0,所以c曲线可代表后代中杂合子所占比例随自交代数的变化,D正确。故选C。26.牝鸡司晨是我国古代人民早就发现的性反转现象。原先下过蛋的母鸡,以后却变成公鸡,并能和母鸡交配。现偶得一只非芦花变性公鸡,与一只芦花母鸡交配,得到的子代中,芦花公鸡:芦花母鸡:非芦花母鸡=1:1:1.根据以上实验结果,下列推测不正确的是()A.芦花对非芦花为显性 B。变性公鸡的染色体组成不变C.染色体组成为WW的鸡不能成活 D。非芦花的基因型种类比芦花的多【答案】D【解析】【分析】鸡的性别决定方式是ZW型,母鸡的染色体组成是ZW,公鸡的性染色体组成是ZZ。性反转其实变的只是外观,其基因其实是不变的。所以原来下过蛋的母鸡,以后却变成公鸡,长出公鸡的羽毛,发出公鸡样的啼声,但是这只性反转的公鸡的染色体组成仍然是ZW。能根据题中信息分析杂交后遗传图解是本题的解题关键。【详解】A、由分析可知,性反转后的母鸡的基因型仍然为ZW,与正常母鸡(基因型为ZW)杂交,其后代芦花公鸡的基因型为ZZ,其一条Z染色体来自非芦花父方,另一条Z染色体来自芦花母方,说明其为杂合子,而其表现型为芦花公鸡,因此可判断芦花对非芦花为显性,A正确;B、鸡的性别决定方式是ZW型,性反转只是表现型变化,而不涉及染色体和基因的变化,所以性染色体还是ZW,染色体组成也不变,B正确;C、后代个体中公鸡:母鸡=1:2,表明基因型为WW的鸡不能成活,C正确;D、假设由B/b表示这对等位基因,则芦花的基因型有ZBW、ZBZB、ZBZb、非芦花的基因型有ZbW、ZbZb,故非芦花的基因型种类比芦花的少,D错误;故选D。27.用DNA双链均被32P标记的一个T2噬菌体侵染被35S标记的大肠杆菌,一段时间后释放出了M个子代T2噬菌体.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用32P标记T2噬菌体的方法与用35S标记大肠杆菌的方法相同B。这M个子代T2噬菌体中,含32P的T2噬菌体所占的比例为1/MC。若子代T2噬菌体均同时含32P和35S,则该T2噬菌体只繁殖了一代D.经过培养,得到的M个子代T2噬菌体中有3/4含有35S【答案】C【解析】【分析】T2噬菌体的繁殖是利用自身的DNA上的遗传信息,通过半保留复制合成子代噬菌体的DNA,再借用大肠杆菌内的原料、场所、能量和酶等适宜条件合成自身的外壳蛋白.【详解】A、用32P标记T2噬菌体需要先标记大肠杆菌,用35S标记大肠杆菌可以直接把大肠杆菌置于普通培养基上培养,A错误;B、这M个子代T2噬菌体中,含32P的T2噬菌体所占的比例为2/M,B错误;C、若子代T2噬菌体均同时含32P和35S,则该T2噬菌体只繁殖了一代,C正确;D、T2噬菌体合成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的原料来自于大肠杆菌,而大肠杆菌标记32S,故M个子代T2噬菌体全部含32S,D错误。故选C。【点睛】1、如果一个噬菌体的一个带32P标记的DNA在无32P的大肠杆菌内复制n次后,始终只有2个子代DNA带32P标记;2、如果一个噬菌体侵染带有35S的大肠杆菌后,由于每个子代噬菌体的外壳蛋白都需要大肠杆菌的中35S的原料,所以产生的子代噬菌体都带有35S.28.科学家对生物遗传物质的探索经历了漫长的阶段,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转化因子B。孟德尔通过杂交实验发现了两大遗传规律并揭示了遗传因子的化学本质C。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共同思路是设法将蛋白质和DNA分开来进行研究D。用只含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离心后沉淀物中有少量放射性的原因可能是搅拌不充分【答案】B【解析】【分析】1、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测交实验)→得出结论。

2、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3、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详解】艾弗里通过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证实了DNA是“转化因子",A正确;孟德尔通过杂交实验发现了两大遗传规律,但没有揭示遗传因子的化学本质,B错误;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中,将DNA和蛋白质分开,单独研究DNA和蛋白质各自的效应;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用32P、35S分别标记噬菌体,单独研究DNA和蛋白质各自的效应,C正确;

35S是蛋白质的特征元素,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培养离心后,放射性应该位于上清液中,如果离心后沉淀物中有少量放射性的原因可能是搅拌不充分,D正确.

故选B.29.下列有关图示生理过程的描述,错误的是()A。甲、丙两个过程均有氢键的破坏也有氢键的形成B.甲、乙、丙三个过程中只有一个过程能在胰岛B细胞核内进行C。图乙表示翻译,多个核糖体可共同完成一条肽链的合成D.图甲中若复制起始点增多,细胞可在短时间内复制出更多的DNA【答案】C【解析】分析题图:图示为人体细胞中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过程,其中甲表示DNA分子的复制过程,其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乙为翻译过程;丙表示转录过程.甲为DNA复制过程,存在氢键的破坏和形成;丙过程为转录形成RNA的过程,该过程存在DNA的解旋(氢键被破坏),也存在碱基之间互补配对形成氢键的过程,A正确;胰岛B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其细胞不能再分裂,其细胞核内的DNA只能进行转录过程,B正确;乙表示翻译过程,多个核糖体可以先后结合上同一条mRNA模板,各自合成一条氨基酸序列相同的肽链,C错误;为了提高复制的效率,图甲中若复制起始点增多,细胞可在短时间内复制出更多的DNA,D正确.30.如图表示生物体内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图中①过程中,将含14N的DNA放在含15N的培养液中复制2代,子代含15N的DNA单链占总链的3/4B.图中③过程中一条mRNA链上,可同时结合多个核糖体翻译出多条相同的肽链C。图中①②过程需要的原料和酶均不同D.图中过程④、①、②一般发生于烟草花叶病毒的体内【答案】D【解析】把DNA放在含15N的培养液中复制2代,根据DNA复制的半保留特点进行计算,则子代中含15N的DNA单链占全部单链的比例为(22×2−2)÷(22×2)=3/4,A正确;一条mRNA链上可同时结合多个核糖体,因为是同一条mRNA,故可以翻译出多条相同肽链,B正确;①②过程所需的原料分别是脱氧核苷酸、核糖核苷酸,①过程需要解旋酶和DNA聚合酶,②过程需要RNA聚合酶,C正确;烟草花叶病毒属于RNA病毒,但该病毒不会发生过程④所示的逆转录,D错误。31.下列关于DNA分子的结构与复制的叙述中,正确的有几项()①含有m个腺嘌呤的DNA分子,第n次复制需要腺嘌呤脱氧核苷酸数为m×2n﹣1个②在一个双链DNA分子中,A+T占碱基总数的M%,那么该DNA分子的每条链中的A+T都占该链碱基总数的M%③细胞内全部DNA的两条链都被32P标记后,在不含32P的环境中进行连续有丝分裂,第2次分裂产生的每个子细胞染色体均有一半有标记④每个DNA分子中,都是碱基数=磷酸基团数=脱氧核糖数=脱氧核苷酸数⑤双链DNA分子中,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对之间通过氢键连接,排列在内侧A.2项 B。3项 C。4项 D.5项【答案】C【解析】【分析】DNA分子的结构特点为反向平行的双螺旋结构,其基本组成单位为脱氧核糖核苷酸;DNA分子复制特点为半保留复制。【详解】含有m个腺嘌呤的DNA分子第n次复制需要腺嘌呤脱氧核苷酸数是m×2n—m×2n—1=m×2n-1个,①正确;在一个双链DNA分子中,A+T占碱基总数的M%,由于两条链中A+T的数目是相等的,则该DNA分子每条链中A+T所占比例就相当分子、分母各减半,其比例是不变的,也为M%,②正确;全部DNA被32P分子标记后,在不含在32P元素的环境下进行有丝分裂,第一次分裂后每个子细胞的染色体均含32P,第二次有丝分裂,姐妹染色单体有一条含32P一条不含32P,着丝点断裂后含标记的染色体进入子细胞是随机的,因此不能判断子细胞染色体被标记的比例,③错误;DNA分子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由一分子脱氧核糖、一分子磷酸和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故每个DNA分子中碱基数=磷酸基团数=脱氧核糖数=脱氧核苷酸数,④正确;双链DNA分子中,磷酸和脱氧核糖通过磷酸二酯键交替连接,构成基本骨架;碱基对之间通过氢键连接,排列在内侧,⑤正确.【点睛】注意区分DNA分子复制n次和第n次复制需要的核苷酸个数:(1)含有m个腺嘌呤的DNA分子,第n次复制需要腺嘌呤脱氧核苷酸数为m×2n﹣1个;(2)含有m个腺嘌呤的DNA分子复制n次,共需消耗腺嘌呤脱氧核苷酸数量为(2n-1)×m个.32。在氮源为14N或15N的培养基上生长的大肠杆菌,其DNA分子分别为14N—DNA(相对分子质量为a)或15N-DNA(相对分子质量为b)。将亲代大肠杆菌转移到含14N的培养基上,连续繁殖两代(Ⅰ和Ⅱ),用离心方法分离提取到的大肠杆菌的DNA,得到的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对此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Ⅰ代大肠杆菌DNA分子中一条链含14N,另一条链含15NB。Ⅱ代大肠杆菌含15N的DNA分子占全部DNA分子的1/4C。预计Ⅲ代大肠杆菌DNA分子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7a+b/8D.上述实验的结果能证明DNA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答案】B【解析】【分析】据图可知,14N-DNA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离心后位于试管中轻带的位置,15N-DNA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离心后位于试管中重带的位置,Ⅰ代大肠杆菌DNA离心后位于中带的位置,推测其分子中一条链含14N,另一条链含15N。【详解】A、Ⅰ代大肠杆菌DNA分子中一条链含14N,另一条链含15N,A正确;

B、Ⅱ代大肠杆菌含15N的DNA分子有2个,占全部(4个)DNA分子的1/2,B错误;

C、由于1个含有14N的DNA分子相对分子质量为a,则每条链的相对分子质量为a/2;1个含有15N的DNA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b,则每条链的相对分子质量为b/2;将亲代大肠杆菌转移到含14N的培养基上,连续繁殖三代,共得到8个DNA分子,这8个DNA分子共16条链,其中有2条链含15N,14条链含14N,因此总相对分子质量为b/2×2+a/2×14=b+7a,所以每个DNA分子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7a+b/8,C正确;

D、该实验的结果能证明DNA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D正确。

故选B。

33。如图表示细胞中的某种物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图中的④表示胞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B.图中的⑥表示鸟嘌呤,⑦表示胸腺嘧啶C。该物质的复制可能发生在叶绿体中D.该物质在复制或转录过程中,两条链可同时作为模板链【答案】D【解析】【分析】DNA分子的两条链之间通过氢键相连,且碱基之间遵循互补配对原则,所以⑤为A,⑥为G,⑦为T,⑧为C,②为脱氧核糖,①为磷酸,④为胞嘧啶脱氧核苷酸,⑩为磷酸二酯键,⑨为氢键。【详解】A、图中的④表示胞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A正确;B、图中的⑥表示鸟嘌呤,与C配对,⑦表示胸腺嘧啶,与A配对,B正确;C、DNA复制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也可以发生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C正确;D、DNA在复制过程中,两条链可同时作为模板链,转录的时候一般以一条链为模板,D错误;故选D34.下图为基因的作用与性状的表现流程示意图,据图分析,正确的是()A。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因都位于染色体上B。①②过程中都存在碱基互补配对C.②过程可以结合多个核糖体共同完成一条多肽链的翻译D.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而一些非蛋白质(如固醇类等)的合成不受基因的控制【答案】B【解析】【分析】1、据图分析,①表示的DNA的转录,②表示的翻译过程。2、基因对性状的控制:①直接控制:基因直接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控制生物的性状。例如: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的红细胞内血红蛋白。②间接控制:基因可以控制代谢过程中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例如:白化病病人体内的色素代谢.3、基因的本质: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①某些生物的基因也可能是RNA:如RNA病毒;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基因的存在形式:生物类别主要方式少数方式真核生物细胞核内的染色体上细胞质(线粒体和叶绿体)原核生物拟核中大型环状DNA分子细胞质中的DNA分子(质粒)【详解】A、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可以位于细胞核内的染色体上,也可以位于细胞质(线粒体或叶绿体上),A错误;B、①过程为转录,②过程为翻译,都存在碱基互补配对现象,B正确;C、②为翻译过程,其过程中一个mRNA可以同时结合多个核糖体进行多个同样的多肽链的合成,C错误;D、基因可以控制代谢过程中的酶的合成来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同时能够控制代谢产物的合成,D错误。故选D.35。如图中a、b表示某生物体内两种生理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过程完成以后,产物中G的个数等于C的个数B.b过程中,转运1号氨基酸的RNA含有起始密码子序列C。b过程中,核糖体与mRNA的结合部位会形成两个tRNA的结合位点D。分生区细胞分裂中期不能进行a过程,也不能进行b过程【答案】C【解析】a过程表示转录,其产物单链的mRNA中G的个数不一定等于C的个数,A项错误;b过程为翻译,在翻译过程中,转运氨基酸的tRNA不含有起始密码子序列,核糖体与mRNA的结合部位会形成两个tRNA的结合位点,B项错误,C项正确;分生区细胞分裂中期,因DNA分子所在的染色体高度螺旋缠绕,所以不能进行a过程,但能进行b过程,D项错误。【点睛】解答该题的易错点在于:混淆密码子和反密码子;密码子是位于mRNA上的三个相邻的碱基,反密码子是tRNA能与密码子配对的三个相邻碱基。36。某生物黑色素的产生需要如下图所示的三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三对基因均表现为完全显性。由图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基因与性状是一一对应的关系,一个基因控制一个性状B。基因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来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C。若某生物的基因型为AaBbCc,该生物可以合成黑色素D.若某生物的基因型为AaBbCc,该生物自交产生的子代中合成物质乙的占3/16【答案】D【解析】【分析】三对独立遗传的基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分析图中信息可知,能够合成黑色素的基因型为aaB_C_,其体内也能合成物质甲和物质乙;只能合成物质甲的基因型为aabb__;能够合成物质乙的基因型为aaB___,其体内也能合成物质甲;无色的基因型为A_____.【详解】A、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并不都是简单的线性关系,图中显示三对等位基因决定一种性状,A错误;B、图中表明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B错误;C、若某生物的基因型为AaBbCc,该生物不能合成黑色素,只有无色物质,C错误;D、三对等位基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若某生物的基因型为AaBbCc,该生物自交,利用分离定律解决自由组合定律的方法,产生的子代中合成物质乙的基因型为aaB___,比例为1/4×3/4×1=3/16,D正确.故选D。37。下列关于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囊性纤维病症状是基因通过控制CFTR蛋白酶的合成间接控制生物性状来实现的B.人类白化病症状是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来实现的C.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呈线性关系,即一种性状由一个基因控制D。皱粒豌豆种子中,编码淀粉分支酶基因被打乱,不能合成淀粉分支酶,淀粉含量低而蔗糖含量高【答案】D【解析】【分析】1、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方式:①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影响细胞代谢,进而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如白化病、豌豆的粒形;②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分子结构来直接控制性状,如镰刀形细胞贫血症、囊性纤维病。2、基因与性状关系并不都是简单的线性关系,一个基因可以控制多种性状,一种性状也可以由多个基因共同控制。【详解】A.囊性纤维病症状是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来实现的,A错误;B。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影响细胞代谢,进而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如人类白化病,B错误;C.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并不都是简单的线性关系,一种性状可能会由多个基因控制,或一个基因可能会控制多个性状,C错误;D.皱粒豌豆种子中,编码淀粉分支酶的基因被打乱,不能合成淀粉分支酶,导致淀粉含量低而蔗糖含量高,D正确。故选D。38.图一为有关白化病(用a表示)和色盲(用b表示)的某家庭遗传系谱图,其中Ⅲ9同时患白化和色盲病。图二表示该家庭中某个体的一个原始生殖细胞,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图二可能来自图一中的任何一个正常女性B.Ⅲ11同时含有两种致病基因概率为1/4C.若Ⅲ10和Ⅲ12结婚,所生子女中发病率是7/48D.若Ⅲ12为XBXbY,则难以断定产生异常生殖细胞的是其母亲还是父亲【答案】C【解析】【分析】已知白化病为常染色隐性遗传病,色盲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分析图示可知,图一遗传系谱图中,由不患病双亲Ⅱ5×Ⅱ6→患病女儿Ⅲ11可知,Ⅲ11和Ⅱ4所患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即白化病,因此Ⅱ7所患病为色盲,可推知患病个体基因型:Ⅱ4为aaXBY、Ⅱ7为A_XbY、Ⅲ9为aaXbY、Ⅲ11为aaXBX¯。图二原始生殖细胞中,色盲基因在X染色体上,则该细胞基因型是AaXBXb,为正常女性。【详解】B、由Ⅱ4(aaXBY)和Ⅱ7(A_XbY)可推知Ⅰ1和Ⅰ2的基因型为AaXBXb、AaXBY,Ⅲ11患白化病,故Ⅱ5基因型为1/2AaXBXB、1/2AaXBXb,Ⅱ6为AaXBY,因此Ⅲ11同时含有两种致病基因,即基因型为aaXBXb的概率为1/2×1/2=1/4,B正确;

C、由以上分析可知,Ⅱ5为1/2AaXBXB、1/2AaXBXb,Ⅱ6为AaXBY,则Ⅲ12的基因型及比例是1/3AAXBY、2/3AaXBY;由Ⅲ9为aaXbY可知,Ⅱ3为AaXBXb,则Ⅲ10的基因型及比例是1/2AaXBXB、1/2AaXBXb,Ⅲ10和Ⅲ12结婚,后代患白化病的概率为2/3×1/4=1/6,后代患色盲的概率为1/2×1/4=1/8,则所生子女中发病率是1-(1-1/6)×(1-1/8)=13/48,C错误;D、Ⅱ5为1/2AaXBXB、1/2AaXBXb,Ⅱ6为AaXBY,若Ⅲ12为XBXbY,则原因可能是母亲产生不正常的卵细胞(XBXb)或父亲产生不正常的精子(XBY),故难以断定产生异常生殖细胞的是其母亲还是父亲,D正确;A、图二细胞基因型是AaXBXb,综合上述分析可知,图一中的所有正常女性(Ⅰ1、Ⅱ3、Ⅱ5、Ⅱ8、Ⅲ10)基因组成都可能为AaXBXb,A正确。故选C.39。下列关于人类探索遗传奥秘历程中的方法、材料及技术的叙述,错误的是()A.孟德尔在研究碗豆杂交实验时,运用了假说--—-演绎法B。萨顿根据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平行关系,类比推理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C。赫尔希和蔡斯利用肺炎双球菌研究遗传物质时,运用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D。摩尔根以果蝇为材料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运用了假说—-—-演绎法【答案】C【解析】【分析】遗传学中的科学的研究方法:1、假说—演绎法:在观察和分析基础上提出问题以后,通过推理和想像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期结论相符,就证明假说是正确的,反之,则说明假说是错误的。例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摩尔根研究的伴性遗传等。2、类比推理法:类比推理指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某些属性上相同,推断出它们在另外的属性上(这一属性已为类比的一个对象所具有,另一个类比的对象那里尚未发现)也相同的一种推理。萨顿的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运用了类比推理法。3、模型构建法: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的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做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这种描述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有的借助具体的实物或其它形象化的手段,有的则抽象的形式来表达。模型的形式很多,包括物理模型、概念模型、数学模型等。以实物或图画形式直观的表达认识对象的特征,这种模型就是物理模型.沃森和克里克制作的著名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就是物理模型.4、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放射性同位素可用于追踪物质运行和变化的规律,例如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详解】A、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得出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方法是假说-演绎法,A正确;B、萨顿根据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平行关系,类比推理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B正确;C、赫尔希和蔡斯利用噬菌体和大肠杆菌研究遗传物质时,运用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C错误;D、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D正确;故选C。40.艾滋病病毒属于RNA病毒,具有逆转录酶,如果它决定某性状的一段RNA含碱基A23%、C19%、G31%,则通过逆转录过程形成的双链DNA中应含有碱基T()A.23% B。25% C.31% D.50%【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DNA中的碱基A等于碱基T,并且A+T之和所占比例等于RNA中A+U所占比例,由于RNA中的A+U=1-C-G=50%,DNA是双链,RNA是单链,所以DNA中A占25%,故B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DNA结构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的能力。二、简答题41。下图甲表示基因型AaBb的某高等动物处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图像,图乙表示该动物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图丙表示该动物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图解,图丁表示该动物某细胞中染色体与基因的位置关系.请据图分析回答:(1)图甲中B细胞含有____________条染色体,E细胞含有____________条染色单体;其中E细胞所处的分裂时期属于乙图中的____________(填标号)阶段。(2)乙图中表示有丝分裂的阶段____________(填字母),表示减数分裂的阶段____________(填字母).(3)细胞丁的名称为____________,细胞Ⅳ的基因组成是____________。(4)不考虑变异的情况,图甲中不含有等位基因的细胞除C外,还有____________(填字母)。【答案】(1).8(2)。4(3).②(4)。C(5)。A(6).第一极体(7).aB(8).E和F【解析】【分析】分析图解:图甲中:A图表示细胞分裂间期,可表示有丝分裂间期,也可表示减数分裂间期;B表示体细胞的有丝分裂后期;图C表示经过减数分裂产生的极体或卵细胞;D表示处于减Ⅰ中期;E和F分别表示减二前期和后期图。图乙中:A段染色体数目减半,表示减数分裂;B段染色体恢复,表示受精作用;C段表示有丝分裂。图丙中:①表示初级卵母细胞,Ⅱ表示次级卵母细胞,Ⅲ表示第一极体,Ⅳ表示卵细胞,Ⅴ表示第二极体。图丁中: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并且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应处于减二后期细胞图,由于细胞质的分裂是均等的,因此可以确定该细胞为第一极体,可对应图丙中的细胞②.【详解】(1)图B细胞含有8条染色体;图E细胞含有2条染色体,4条染色单体;E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对应于图乙中的②;(2)乙图中A表示减数分裂;B表示受精作用,C表示有丝分裂;(3)图丁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且细胞质均等分裂,称为第一极体,对应于图丙中的②;图丙中的细胞Ⅱ为次级卵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表现为自由组合,细胞②的基因型为AAbb,所以细胞Ⅴ的基因组成是Ab,细胞Ⅳ的基因组成则是aB;(4)由于不考虑基因突变和交叉互换等情况,因此当细胞进入减数第二次分裂时不再含有同源染色体和等位基因,所以除了细胞C以外,还有E和F,其分别表示减二前期和后期。【点睛】本题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含量变化规律,能结合题图信息作出准确的判断。42。已知红玉杏花朵颜色由两对基因(A、a和B、b)控制,A基因控制色素合成,该色素随液泡中细胞液pH降低而颜色变浅。B基因与细胞液的酸碱性有关.其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对应关系见下表.基因型A_bbA_BbA_BB、aa__表现型深紫色淡紫色白色(1)纯合白色植株和纯合深紫色植株作亲本杂交,子一代全部是淡紫色植株,该杂交亲本的基因型组合是____________________。(2)有人认为A、a和B、b基因是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也有人认为A、a和B、b基因分别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现利用淡紫色红玉杏(AaBb)设计实验进行探究.实验步骤:让淡紫色红玉杏(AaBb)植株自交,观察并统计子代红玉杏花的颜色和比例(不考虑交叉互换).实验预测及结论:①若子代红玉杏花色为_____________,则A、a和B、b基因分别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②若子代红玉杏花色为________________,则A、a和B、b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A和B在一条染色体上。③若子代红玉杏花色为__________________,则A、a和B、b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A和b在一条染色体上.(3)若A、a和B、b基因分别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淡紫色红玉杏(AaBb)自交,F1中白色红玉杏的基因型有________种,其中纯种个体占________.【答案】(1)。AABB×AAbb或aaBB×AAbb(2).深紫色∶淡紫色∶白色=3∶6∶7(3).淡紫色∶白色=1∶1(4)。深紫色∶淡紫色∶白色=1∶2∶1(5)。5(6)。3/7【解析】【分析】(1)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研究的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在传宗接代中的传递规律。若非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则会随着所在的染色体一起传递给后代.(2)分析表中信息可知:纯合白色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aaBB和aabb,纯合深紫色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而淡紫色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A、a和B、b基因与染色体的位置关系有如下三种类型。在不考虑交叉互换的前提下,第一、第二、第三种类型产生的配子及其比例分别为AB∶Ab∶aB∶ab=1∶1∶1∶1、AB∶ab=1∶1、Ab∶aB=1∶1.【详解】(1)依表中信息可知:纯合白色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aaBB和aabb,纯合深紫色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二者杂交,产生的子一代全部是淡紫色植株(A_Bb),说明亲本纯合白色植株的基因型中必然含有B基因,所以该杂交亲本的基因型组合是:AABB×AAbb或aaBB×AAbb.(2)①若A、a和B、b基因分别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淡紫色红玉杏(AaBb)植株产生的配子及比例为AB∶Ab∶aB∶ab=1∶1∶1∶1,其自交子代红玉杏花色及比例为深紫色(3A_bb)∶淡紫色(6A_Bb)∶白色(3A_BB+3aaB_+1aabb)=3∶6∶7。②若A、a和B、b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A和B在一条染色体上,则淡紫色红玉杏(AaBb)植株产生的配子及其比例为AB∶ab=1∶1,其自交子代红玉杏花色及比例为淡紫色(2AaBb)∶白色(1AABB+1aabb)=1∶1.③若A、a和B、b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A和b在一条染色体上,则淡紫色红玉杏(AaBb)植株产生的配子及其比例为Ab∶aB=1∶1,其自交子代红玉杏花色及比例为深紫色(1AAbb)∶淡紫色(2AaBb)∶白色(1aaBB)=1∶2∶1。(3)若A、a和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