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江西省高安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1/34/31/wKhkGWW7M1SATktJAAHNcrNNQ9Q681.jpg)
![【语文】江西省高安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1/34/31/wKhkGWW7M1SATktJAAHNcrNNQ9Q6812.jpg)
![【语文】江西省高安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1/34/31/wKhkGWW7M1SATktJAAHNcrNNQ9Q6813.jpg)
![【语文】江西省高安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1/34/31/wKhkGWW7M1SATktJAAHNcrNNQ9Q6814.jpg)
![【语文】江西省高安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1/34/31/wKhkGWW7M1SATktJAAHNcrNNQ9Q681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西省高安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一、语言文字应用(本大题共6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每一叶茶,都汲取着大自然的养分,积淀着精益创造,映照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放眼神州,像茶文化一样的①宝,②。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二十四节气倒计时”以中国式浪漫惊艳世界。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多彩的非遗展演引人驻足。它们是承载着中华文化基因的宝贵文化遗产,为推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注入正能量,提升了中华儿女的文化自信。1.文中加点字注音和填入横线①处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jī魄 B.jí瑰 C.xī魄 D.xí瑰2.填入文中横线②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A.大相径庭 B.可歌可泣 C.富丽堂皇 D.数不胜数【答案】1.B2.D【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字音字形。汲取,jíqǔ,吸取、吸收。瑰宝,guībǎo,意思是贵重而美丽的宝物。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成语运用。大相径庭:比喻相差很远,大不相同。可歌可泣:值得歌颂、赞美,使人感动流泪,用于形容英勇悲壮的感人事迹。富丽堂皇:形容建筑物的宏伟壮丽;场面的盛大豪华。也形容诗文辞藻华丽。数不胜数:数也数不过来,形容很多。分析语意可知,此处表达的语意是神州像茶文化一样的瑰宝有很多很多。故应用:数不胜数。故选D。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伟大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也不需要留名青史的不世之功,可能只是生活中一段稍显平常却执着坚定的守候,也可能只是危急关头一次挺身而出的果敢…这些不平凡的瞬间都赋予普通人以高光时刻,于平凡之中透出伟大之光。微光汇聚在一起可以成就熊熊燃烧的烈焰,把每一项平凡的工作做好就是不平凡()把每一件小事做好就是大事业。只有甘于平凡、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普通人就可以收获不平凡的人生。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A.只要甘于平凡、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普通人才可以收获不平凡的人生B.只要甘于平凡、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普通人就可以收获不平凡的人生C.只有甘于平凡、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普通人才可以收获不平凡的人生D.只有脚踏实地、甘于平凡、埋头苦干,普通人就可以收获不平凡的人生4.在文中括号内填入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A., B.、 C.! D.。5.下列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语句,衔接恰当的一项是()A.伟大不需要惊天地泣鬼神的丰功伟绩B.伟大是惊天地泣鬼神的丰功伟绩C.惊天地泣鬼神的丰功伟绩便是伟大D.伟大需要惊天地泣鬼神的丰功伟绩【答案】3.C4.A5.A【解析】【3题详解】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结合画波浪线的句子“只有甘于平凡、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普通人就可以收获不平凡的人生”分析,句子关联词语搭配不当,可将“只有……,……就……”改为“只有……,……才……”。故选C【4题详解】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使用。结合“微光汇聚在一起可以成就熊熊燃烧的烈焰,把每一项平凡的工作做好就是不平凡()把每一件小事做好就是大事业”分析,“把每一件小事做好就是大事业”是承接“把每一项平凡的工作做好就是不平凡”而说,同属于一句话,故中间应使用逗号分隔。故选A。【5题详解】本题考查句子的衔接。结合“伟大是什么?_________,也不需要留名青史的不世之功”可知,所填语句是要回答“伟大是什么”,结合“也不需要留名青史的不世之功”可知,所填句子句式为“伟大不需要……的……”。故选A。6.班级开展新闻采编活动,你负责“视频新闻”组,在安排任务时,组员刘平不想扛摄像机,对你说:“张晓,我想当记者去采访。”下列用于应对的话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A.想当记者?你找得到采访对象吗?列得出采访问题吗?B.摄像机对于我们的视频新闻很重要,你是男生,能更好地保护摄像机。C.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你应该正确认识自己。D.你精通摄像,了解拍摄技巧,能用摄像机拍出高质量的视频新闻。【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A.有明显的轻视之意,不得体;B.刘平已经明确表示不想扛摄像机,不得体;C.暗示刘平不适合当记者去采访,不得体;故选D。二、古代诗文阅读(本大题共6小题,20分)(一)(每小题2分,共4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江村①杜甫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但有故人供禄米②,微躯③此外更何求?【注】①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夏,杜甫在朋友的资助下,在成都郊外的浣花溪畔盖了一间草堂,这首诗作于这期间。②禄米:用作俸禄的粟米。③微躯:微贱的身躯,是作者自谦之词。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中的“抱村流”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草堂周围的环境,一弯清流绕宅而过。B.颈联对“老妻”和“稚子”的细节描写,写出了杜甫一家在浣花溪生活的富足。C.尾联“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表面上是喜幸之词,但实际上蕴含着不少悲苦之情。D.这首诗将写景、叙事、抒情相结合,景中有情,情景交融。8.补写出下面句子中的空缺部分。额联描绘出一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在自然中感到自由、亲切、融洽的情感。【答案】7.B8.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诗歌赏析。B.颈联“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意思是:老妻正在用纸画一张棋盘,小儿子敲打着针作一只鱼钩。联系注释“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夏,杜甫在朋友的资助下,在成都郊外的浣花溪畔盖了一间草堂,这首诗作于这期间”可知,杜甫在朋友的资助下才盖了草堂,可见杜甫自身是连建造草堂的钱财都没有的,要下棋还需要妻子用纸画,孩子想钓鱼还得用针制作鱼钩;可见杜甫一家人的生活是贫苦的,潦倒的;“写出了杜甫一家在浣花溪生活的情趣与富足”表述有误;故选B。【8题详解】本题考查对诗句的赏析。描绘画面时,首先要理解诗句大意,其次结合作者情感,抓住诗句意象,按照一定的次序生动描绘。颔联大意是:梁上的燕子自由自在地飞来飞去,水中的白鸥相亲相近,相伴相随。由此可以描绘画面:梁间燕子,一会儿飞回来,一会儿又飞离,自由自在地欢乐追逐;江上白鸥,忽而游到远处,忽而又游到岸边,相互追逐嬉戏、相伴而相随,不离不弃,欢快的叫声打破江面的寂静。诗人描绘了燕子的自由和水鸥的亲昵,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画面,营造了温馨、和谐的氛围;一切景语皆情语,燕子鸥鸟的欢乐其实也是作者的欢乐,表达了作者安定后内心平静、闲适愉悦的心情。故可填: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二)(10分)阅读下面两个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仆①始生六七月时,乳母抱弄于书屏下,有指“无”字、“之”字示仆者,仆虽口未能言,心已默识。后有问此二字者,虽百十其试,而指之不差。及五六岁,便学为诗。九岁语识声韵。十五六,始知有进士,苦节②读书。二十已来,昼课赋,夜课书,间又课诗,不望③寝息矣。以至于口舌成疮,手肘成胝④。(节选自白居易《与元九书》)李贺字长吉,七岁能辞章。每旦日出,骑弱马,从小奚奴⑤,背古锦囊,遇所得,书投囊中。未始先立题然后为诗,如它人牵合程课⑥者。及暮归,足成之。非大醉、吊丧日率⑦如此。过亦不甚省。母使婢探囊中,见所书多,即怒曰:“是儿要呕出心乃已耳!”(节选自《新唐书》)【注】①仆:谦辞,称自己。②苦节:坚守节操,守志不渝。③望:闲暇。④胝;老茧。⑤奚(xī)奴:奴仆。⑥牵合程课:牵强附和固定的格式。⑦率:大抵,一般。9.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1)之()(2)及()(3)省()10.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仆虽口未能言,心已默识。(2)背古锦囊,遇所得,书投囊中。11.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你悟出的道理。【答案】9.(1)代词,指“无”“之”二字(2)到,等到(3)反省10.(1)我当时虽然嘴里还不能说出来,心里却已经默默记住了。(2)(他)背着古旧的锦囊,想到有心得感受的诗句,就写下来投入锦囊中。11.从白居易“苦节读书”,可见想要有成就,就要坚守目标,不怕吃苦。从李贺每日背囊而出,可见学习要持之以恒,多写多练方能提高写作水平。从“昼课赋,夜课书,间又课诗,不遑寝息矣”,可见读书要抓紧一切可利用的时间,不浪费好时光,方能有所得。【解析】【9题详解】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而指之不差”句意:都能准确地指出来。之,代词,指“无”“之”二字。(2)“及暮归”句意:等到晚上回来。及,到,等到。(3)“过亦不甚省”句意:等过去也就不怎么理。省,反省。【10题详解】本题考查译句。重点词语:(1)仆,我。虽,虽然。未能,不能。识,记。(2)遇所得,想到有心得感受的诗句。书,写。投,投入。【11题详解】本题考查阅读启示,开放类试题,联系文本内容拟写即可。根据“十五六,始知有进士,苦节读书”可得:想要有成就,就要坚守目标,不怕吃苦。根据“每旦日出,骑弱马,从小奚奴,背古锦囊,遇所得,书投囊中”可得:学习要持之以恒,多写多练方能提高写作水平根据“二十已来,昼课赋,夜课书,间又课诗,不望寝息矣”可得:读书要抓紧一切可利用的时间,不浪费好时光,方能有所得。参考译文:《与元九书》我出生六七个月的时候,乳母抱着我在书屏下边玩,有人指着“无”字“之”字教给我。我虽然嘴上说不出来,但是心里已经默默地记住了。后来有人拿这两个字问我,即使试验十次百次,我都能准确地指出来。那么我是生来就与文字有缘了。到五六岁,就学习做诗,九岁通晓声韵,十五六岁开始知道考中进士的荣耀,就刻苦读书。二十岁以来,白天学习做赋,夜里刻苦读书,间或也学习做诗,没有空闲时间睡眠休息。甚至于嘴和舌头都生疮,手和肘都磨成茧。《新唐书》李贺,字长吉,七岁就能写出好的文章。李贺每天早晨出门,骑着瘦弱的马,跟着一个小男仆,背着古锦囊,一有好的作品,写好放到锦囊里。他没有先想好题目再去做诗的,就像赴会别人的任务题目。到了傍晚回家,积累而成。只要不是喝得大醉或者吊丧这样特殊的日子,他每天都这样,等过去也就不怎么理。母亲让丫鬟看他的锦囊,见他写的诗很多,就生气地说:“这孩子啊,要呕出心了才罢休啊!”(三)默写(6分)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唐代诗人崔颢在《黄鹤楼》中直抒胸臆,表现乡愁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烘托三峡秋景凄凉的语句是:空谷传响,哀转久绝。面对此景,渔者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王维在《使至塞上》一诗中,描绘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2)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三、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九小题,30分)(一)(11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父亲的军毯马宇龙①十天了,孙瑞斌的老父亲孙士田嘴里一直含混不清地说着:“冷,好冷啊。”孙瑞斌已经为他压上了两床被子,可父亲还是说冷啊,冷啊。父亲的眼睛总看向一边,在一旁的妹妹扳着孙瑞斌的肩膀,一连串地问:“说什么了,爸说什么了?”孙瑞斌说:“听不大清楚,好像是‘黄河,冷啊,黄河,冷啊’。“②妹妹从父亲的眼神里读懂了他的想法。父亲的眼神始终不离屋子的一处角落,那里有一个红漆柜子。妹妹打开红漆斑驳的柜子,取出了一个老旧的毯子。看到这个毯子,父亲的眼睛里突然闪出一星光亮:“冷,冷。它,暖,真暖。”他的嘴里吐出了新鲜的词语。孙瑞斌说:“他是感觉身上冷,要盖上这个老毯子。“说着就要把毯子往父亲身上扯。忽然,父亲僵硬了一年的胳膊猛地抬了起来,挡住了孙瑞斌手中的毯子。③孙瑞斌和妹妹都吃了一惊。④八十八岁的父亲在卧床一年之后,脸上忽然泛出了红晕,眼睛里散发出奇异的光彩,仿佛毯子的突然亮相,唤醒了他沉睡已久的灵魂。接着,父亲说起话来,言语比之前清晰许多,让孙瑞斌大为惊讶。他终于想起来了,黄河,黄河,那真的是黄河。⑤那是解放战争时的事了。那天,人民军队强渡黄河,作为民兵排长的孙士田带着民兵去帮忙。忽然天降大雨,6月里出现了罕见的低温。冷啊,真冷啊,只穿一件破烂褂子的孙士田站在木筏子上,嘴唇发紫,瑟瑟发抖,手中的槽桨越来越不听使唤。河水起起伏伏,他感觉头晕目眩,脚下一软,终于一头栽倒…就在这时,一双大手托住了他。他被放平,躺在了木筏子上。接着,一个毯子盖住了他。刺骨的冷渐渐被温暖代替,他就像是躺在火盆前,暖烘烘地睡去了。⑥当他醒过来的时候,他正躺在自家的炕上,身上还盖着那个草绿色的毯子。妻子说,部队已经顺利渡河走了,一个战士把他背了回来,说他帮助部队渡河,三天三夜没合眼,也没吃一口饭,让他好好睡一觉。这条毯子是从敌人那缴获的,首长说送给他做个纪念。首长还说,他们忘不了乡亲们为他们所做的一切。他把毯子捧在怀里,埋怨妻子说:“这怎么行?这怎么行?你怎么不把我叫起来?更不该收人家的毯子,就算推碎不下,也该知道对方叫什么名字。那可是我的救命恩人啊!”妻子摇摇头:“我问人家,人家也不说。”⑦这些往事,其实父亲很早就告诉过孙瑞斌。只是这些年,父亲长期卧床,混混沌沌,孙瑞斌忙于照顾,竟然忘了有这么一档子事。后来,父亲安详地走了。走时,那个毯子还盖在他的身上。父亲给孙瑞斌留下了一句话,一定要想办法找到那名送他毯子的解放军。⑧父亲走后,孙瑞斌想了很多。⑨那天,孙瑞斌听说了一件事:当地有个农民,花了几十年时间收集了一大批革命战争时期的红军服、红军刀、红军水壶、望远镜、军号、药箱、马鞍等老物件,把自家的农家小院改造成了上下两层的红色博物馆。孙瑞斌循着地址找了过去,参观之后,感动不已。从这些林林总总的物件中,他仿佛看到了当年父亲渡河的情景。这些物件的背后,也都有一段段不同寻常的故事,并不比父亲和他的军毯逊色。⑩孙瑞斌做了一个重大决定,他把那条沉淀着父亲气息和体温的军毯送进了这家红色博物馆,还像一个亲历者一样,绘声绘色地讲述了他父亲的故事。孙瑞斌离开博物馆前,一遍遍抚摸这陪伴了他们家半个多世纪的毯子。他觉得,这是它最好的归宿。⑪军毯被放在一个显眼的位置。每一个来参观的人,都将听到它的故事:“这个毯子的来历,要从一名叫孙士田的离休老干部说起。孙士田,山东阳谷人……”顺着讲解,人们跟孙瑞斌一样,恍然走进了那个黄河奔腾、冷雨刺骨的日子里。满屋子静悄悄的,有老人,有中年人,还有一群戴红领巾的孩子。13.请你补全下面的故事情节。父亲病重念叨黄河→(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讲军毯来历,病重父亲嘱托儿子找军毯主人→(2)___________。14.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15.下列与文章主题相关的分析,不合理的一项是()A.第①段“父亲的眼睛总看向一边”为后文妹妹从父亲的眼神里读懂他的想法埋下伏笔。B.孙瑞斌离开博物馆前,一遍遍抚摸毯子,暗示了这条毯子价格昂贵,是当时的稀缺品。C.父亲的军毯寄托着父亲对帮助他的解放军的感激之情,体现出浓浓的军民鱼水情。D.文章结尾段最后一句,升华文章主旨,体现了红军精神和军民互助精神代代相传。【答案】13.(1)妹妹读懂父亲眼神,找出军毯(2)孙瑞斌把军毯捐给红色博物馆14.运用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亲对毯子的珍视,对帮助他的解放军的感激,以及不能亲自归还毯子、感谢解放军的遗憾。15.B【解析】【13题详解】本题考查概括事件。(1)根据第②段中的“妹妹从父亲的眼神里读懂了他的想法。父亲的眼神始终不离屋子的一处角落,那里有一个红漆柜子。妹妹打开红漆斑驳的柜子,取出了一个老旧的毯子”可得:妹妹读懂父亲眼神,找出军毯。(2)根据第⑩段中的“孙瑞斌做了一个重大决定,他把那条沉淀着父亲气息和体温的军毯送进了这家红色博物馆”可得:孙瑞斌把军毯捐给红色博物馆。【14题详解】本题考查语句赏析。画线句中的“他把毯子捧在怀里”是对父亲的动作描写。“这怎么行?这怎么行?你怎么不把我叫起来?更不该收人家的毯子,就算推碎不下,也该知道对方叫什么名字。那可是我的救命恩人啊!”是对他的语言描写。“把毯子捧在怀里”表现了他对这条毯子的珍视。“那可是我的救命恩人啊”表现了他对帮助自己的解放军的感激。“更不该收人家的毯子,就算推碎不下,也该知道对方叫什么名字”表现了他不能亲自归还毯子,当面表示感谢的遗憾。【15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赏析。B.联系第⑩段中的“一遍遍抚摸这陪伴了他们家半个多世纪的毯子”可知,这条毯子陪伴他们家半个多世纪,当初曾挽救了父亲的生命,代表着军民的鱼水情深,有着特殊的意义。本项“暗示了这条毯子价格昂贵,是当时的稀缺品”有误。故选B。(二)(每小题3分,共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①多部聚焦宋史文化艺术的图书近年来持续热销,宋朝美学几乎成为出版领域的“流量密码“。②宋,如今已不再只是朝代名称,而是演变成了艺术文化史中独特的美学符号。“随着传统文化复兴,宋朝的器物、文化、审美等成就愈发受认可,风雅的宋文化契合了时代精神需求,人们需要将小日子过得更优雅一点。“历史学家吴钩,曾写下《宋潮》《宋:现代的拂晓时辰》《风雅宋:看得见的大宋文明》《宋仁宗》等系列著作,他表示,无论是点茶、插花、宋瓷、服饰的清雅宋式审美,还是繁华街巷的市井烟火气与现代气息,宋代文明在各方面达到史上一大高峰。(摘编自《传统文化成“流量密码”,宋代美学缘何历久不衰》,《文汇报》)材料二:①电视剧《梦华录》向我们展现了一幅宋代人生活的鲜活画卷,带大众了解到一些几近失传的传统技艺。再也没有一个朝代能像宋朝那样,把“生活品味”视为最高层次的追求。②宋人茶事,最为平常,也最为风雅。从帝王到平民,从朝堂到市井,文人雅士、民间百工都极为讲究,可谓空前繁荣。③《延福宫曲宴记》中记载,“上命近侍取茶具,亲手注汤击拂,少顷,白乳浮盏面,如疏星淡月”。茶具繁多,工艺步骤烦琐,穷尽雅致的“点茶”,却成了宋人饮茶的主流方式。他们最讲究茶汤美如“疏星淡月”,使茶汤泛起泡沫,颜色逐渐从翠绿、奶绿到奶白,直到泛起满碗雪花。这样的茶汤是看得见的雪浪,又焕发着光彩,如“镜中花”“水中月”。④宋人还将茶玩出了“花样”。比如,斗茶。猜测茶叶产地、辨别采茶时间、比拼茶叶质量、比拼点茶技术……这是宋人独有的雅玩,放到现在也别有生趣。传闻,书法家蔡襄与苏才翁斗茶,几个回合还难分胜负。最后一回,苏才翁将泉水用翠竹浸沥过,再拿来斗茶,后来也因为茶香中含有竹香才胜出。既要赢,便赢得风雅,赢得有趣。⑤到了民间,五六个茶粉碰到一起,于闹市、于门前,但凡有兴致,便可就地“开场斗茶”。⑥要的是尽兴的痛快,风雅的狂欢。⑦风雅的宋人,把精致刻在骨子里。他们以茶为墨,在茶汤里画画,又称“分茶”“水丹青”。颇像西方用咖啡和牛奶形成的“拉花”,但难度更高。茶百戏通过茶与水作画,并能形成纤巧如画的汤纹,而作画的工具又只有一个小茶勺。⑧宋人把心中的山水,刻在画里,也刻在茶里。他们笃信生命的质感,远比财富权力更具价值。(摘编自《热剧<梦华录>茶文化上热搜,宋人茶事,慢煮光阴》)材料三:①宋瓷与宋词尤其体现了雅致的极简美学。宋朝是中国陶瓷史上的黄金时期,全国各地都有窑场。宋瓷,是因极简而极美的化身。台北故宫博物院原研究员廖宝秀从大道至简的内敛美学,解语更深层次的宋人精神文化映照。“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宋朝工匠逾越了传统五色的界限,在浩渺云烟的沧海山河中,找寻到更为本源的色彩。由此,宋人掌握了朴与拙、素与雅的融合,用特有的简洁造型和淡雅清新,诠释着对自然生灵的敏锐感悟。②宋代士人则展现出“文以载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气魄与人格,他们看重内在自我的实现,兼具书法、绘画、诗词等修养,呈现出文雅、洒脱、有趣的人生。从“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惆、”明月夜,短松冈“的哀伤,到”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旷达、”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澎湃,很多流传千古的宋词,无不体现出个人心境与胸怀。(摘编自《传统文化成“流量密码”,宋代美学缘何历久不衰》,《文汇报》)16.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述材料从文化艺术角度呈现了宋朝风雅的美学风尚。B.材料一主要介绍了风雅的宋文化契合时代精神需求,宋朝美学几乎成为出版领域的“流量密码“。C.材料二详细介绍了宋朝风雅的茶事,无论是点茶、斗茶还是分茶,宋人都极为讲究,力求雅致,对“生活品味”的追求远甚于财富权力。D.材料三主要介绍了宋瓷与宋词的极简美学。宋代词人追求内在自我的实现,诠释着对自然生灵的敏锐感悟。17.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宋,演变成了艺术文化史中独特的美学符号,风雅的宋文化契合了时代精神需求。B.宋朝把“生活品味”视为最高层次的追求,他们笃信生命的质感,远比财富权力更具价值。C.宋人茶事,从帝王到平民,从朝堂到市井,文人雅士、民间百工都极为讲究,空前繁荣。D.宋朝工匠在传统五色中,在浩渺云烟的沧海山河中,找寻到更为本源的色彩。【答案】16.D17.D【解析】【16题详解】本题考查概括分析材料内容。D.“宋代词人追求内在自我的实现,诠释着对自然生灵的敏锐感悟”概括分析不正确。结合材料三第①段“‘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宋朝工匠逾越了传统五色的界限,在浩渺云烟的沧海山河中,找寻到更为本源的色彩。由此,宋人掌握了朴与拙、素与雅的融合,用特有的简洁造型和淡雅清新,诠释着对自然生灵的敏锐感悟”可知,诠释着对自然生灵的敏锐感悟的是宋朝工匠,并非是“宋代词人”。故选D。【17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材料内容。D.“宋朝工匠在传统五色中”说法不正确。结合材料三第①段“‘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宋朝工匠逾越了传统五色的界限,在浩渺云烟的沧海山河中,找寻到更为本源的色彩”可知,宋朝工匠逾越了传统五色的界限,在浩渺云烟的沧海山河中,找寻到更为本源的色彩。故选D。(三)(13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寒梅林旭华①淅淅沥沥的冷雨终于停息了,我决定到附近的花园走走。②天空依然阴郁着脸,寒风冷峭得刺骨。原来热闹的花园现在变得一片清寂,唯有我的脚步声在砖石铺就的路面上回响着。花园里的乔木绿叶早已褪尽,光秃秃地呆立着,一片萧索沉寂。③转过花园的弯角,蓦地,我的眼睛一亮,一大团鲜嫩的粉红色跃入眼帘,云蒸霞蔚般绚烂——原来是路边一树傲然绽放的寒梅。④梅在严寒中兀自独立,粗壮的虬枝布满绿苔,裸露着鳞的老茧,苍劲而挺拔。枝丫分叉,或直或横或斜,没有叶片,呈现出浅灰或嫩绿的本色,平滑而柔韧。⑤每条枝丫上,粉红色的花儿都挂着晶莹的雨珠。含苞的,娇羞额首,豆蔻芳华:绽放的,红瓣灼灼,嫩蕊颤颤,犹如一大团粉红色的火焰,点燃了清寂的花园,点亮了阴郁的天空,驱散了寒意。太阳出来了,明媚的阳光下,粉红色的寒梅盛放着烂漫的激情,我似乎听到了源源不断的生命诞生的爆裂声。在满目萧索的严冬里,寒梅傲然绽放的激情与风采,让我震撼,并顿生深深的敬意。⑥倏地,吹来一阵寒风,“簌簌簌”,我听到一阵极其细微的飘落声,轻轻的,柔柔的。转瞬,悠悠飘来一阵淡淡的馨香,丝丝缕缕地在树下弥漫开来,如久酿的老窖,韵味悠长。张臂,清香盈怀:闻之,心旷神怡。抬头,但见一大片粉红色梅花瓣飘洒而下,在树下悠悠地旋转着,飞舞着,如雪花,纷纷扬扬,飘飘洒洒,很快铺就了一地密集的落红。⑦哦,是寒梅洒落的花瓣雨!⑧寒梅无言,只是静静地看着自己粉红的花瓣从树上纷纷飘落,星星点点碎了一地。而那枝头上未落的花朵,依然在阳光下灿然绽放,全然没有丝毫的惊慌失措。因为它深知,生命的意义不只在于绽放时的激情与风采,更在于凋零时的坦然与达观,即使化作尘埃,也能以另一种形态绽放生命的精彩。⑨清代著名诗人龚自珍曾经有过这样的诗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不为独香,只为护花,诗人将落红的深情,升华为奉献精神,这是何等的人生境界!⑩此刻,花瓣还在风中纷纷飘落着,它们在空中悠悠地打着旋儿,似乎在跟寒梅作最后一场深情的告别。在快要触地的一刹那,那带着雨珠的花瓣在阳光下闪耀着璀璨的光芒,流星般飞速划过一道弧线,然后突然坠地。如此悲壮,如此凄美!⑪寒梅,落红时洒脱从容、宁静自信、恬淡安详的美之绝唱,从此在我心中永远定格成一道壮美的风景。⑫从盛开到落红,寒梅,让我的心灵经历了一场绝美的人生洗礼。(选自《青年文学家》,有删改)18.文中不同生命阶段的梅花呈现了不同的特点,请结合⑤-⑥段内容填写下表。生命阶段含苞的梅花(2)_________(3)_________特点(1)_________
红瓣灼灼,嫩蕊颤颤轻柔地飘落,散发淡淡馨香,悠悠地旋转飞舞19.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②段写花园萧索沉寂的环境,为下文寒梅的傲然绽放做铺垫。B.第⑤段“我似乎听到了源源不断的生命诞生的爆裂声”一句是实写,写出了寒梅盛放的声音。C.第⑦段是过渡段,承接上文对花瓣飘落的描写,引出下文作者的抒情议论。D.文中作者将所见、所思、所感巧妙融合,表达了细腻丰富的情感,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20.文中画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其表达作用。但见一大片粉红色梅花瓣飘洒而下,在树下悠悠地旋转着,飞舞着,如雪花,纷纷扬扬,飘飘洒洒,很快铺就了一地密集的落红。21.请结合全文分析,作者为什么说“寒梅,让我的心灵经历了一场绝美的人生洗礼”。【答案】18.(1)绽放的梅花(2)飘落的梅花(3)娇羞颔首,豆蔻芳华19.B20.-这句话运用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梅花飘落时的优美姿态,富有动态美和画面感,表达了作者对梅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21.寒梅在严冬里傲然绽放的激情与蓬勃旺盛的生命力,令作者震撼并产生敬意;梅花凋零时,即使化作尘埃也能以另一种形态绽放生命精彩的坦然与达观,引发了作者对生命意义的思考;落红默默奉献的精神,令作者赞叹,给作者人生启迪;寒梅落红时洒脱从容、宁静自信、恬淡安详的形象,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提升了作者的人生境界【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的梳理与概括。由第⑤段“绽放的,红瓣灼灼,嫩蕊颤颤”可知,第一空应填:绽放的梅花;由第⑥段“但见一大片粉红色梅花瓣飘洒而下,在树下悠悠地旋转着,飞舞着,如雪花,纷纷扬扬,飘飘洒洒,很快铺就了一地密集的落红”可知,这里描写的是梅花飘落的状态,故第二空应填:飘落的梅花;由第⑤段“含苞的,娇羞颔首,豆蔻芳华”可知,第三空“含苞的梅花”的特点是:娇羞颔首,豆蔻芳华;【19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分析。B.“我似乎听到了源源不断的生命诞生的爆裂声”一句是虚写,不是实写;故选B。【20题详解】本题考查句子赏析。“悠悠地旋转着,飞舞着”赋予梅花花瓣以人的动作情态,是拟人的修辞手法;“如雪花”把梅花比作雪花,是比喻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转着”“飞舞”写出了动态感,将梅花飘落时的优美姿态写得生动传神,极有画面感,作者对梅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溢于言表。【21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由第⑤段“在满目萧索的严冬里,寒梅傲然绽放的激情与风采,让我震撼,并顿生深深的敬意”可知,寒梅在严冬里傲然绽放的激情与风采,蓬勃旺盛的生命力,令作者震撼并产生敬意;由第⑧段“因为它深知,生命的意义不只在于绽放时的激情与风采,更在于凋零时的坦然与达观,即使化作尘埃,也能以另一种形态绽放生命的精彩”可知,梅花凋零时,即使化作尘埃也能以另一种形态绽放生命精彩的坦然与达观,引发了作者对生命意义的思考;由第⑨段“不为独香,只为护花,诗人将落红的深情,升华为奉献精神,这是何等的人生境界”可知,落红默默奉献的精神,令作者赞叹,给作者人生启迪;由第⑪段“寒梅,落红时洒脱从容、宁静自信、恬淡安详的美之绝唱,从此在我心中永远定格成一道壮美的风景”可知,寒梅落红时洒脱从容、宁静自信、恬淡安详的形象,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提升了作者的人生境界。可据此作答。四、名著阅读(本大题共3小题,10分)22.下列对名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经过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得以首次全面报道,这是举世无双的军事壮举。B.《红星照耀中国》深入分析和研究了“红色中国”产生、发展的原因,瓦解了种种歪曲共产党的谣言。C.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中描述了众多共产党领袖的家庭环境,也追溯了他们的青少年时代。D.斯诺于1936年6月至10月对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了实地考察,根据考察所掌握的第一手材料及作家的丰富想象完成了《红星照耀中国》这部军事题材小说创作。【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文学名著。D.“丰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绿化种植养护合同范本
- 北京市软件产品加盟合同范本
- 剪纸手工活合作合同范本
- 公寓合租合同模板大全
- 吉林省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
- 特殊车辆租赁合同范本一览
- 社区环境整治与垃圾分类的长效机制
- 某集团品牌销售策略与模式分析
- 用户体验设计的未来趋势与挑战分析
- 癌症治疗突破
- 四年级计算题大全(列竖式计算-可直接打印)-
- 传统运动疗法易筋经教案5
- 春季高考-信息技术试题及答案
- GB/T 8014.1-2005铝及铝合金阳极氧化氧化膜厚度的测量方法第1部分:测量原则
- GB/T 5796.3-1986梯形螺纹基本尺寸
- GB/T 3860-2009文献主题标引规则
- 股票基础知识(入市必读)-PPT
- GB/T 13277.3-2015压缩空气第3部分:湿度测量方法
- 2022年企业安全生产知识培训讲座PPT课件(带内容)
- 产品设计思维课件
- 雅思阅读题型与技巧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