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高频考点专题练习:专题十 考点17 筛选信息(2)()_第1页
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高频考点专题练习:专题十 考点17 筛选信息(2)()_第2页
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高频考点专题练习:专题十 考点17 筛选信息(2)()_第3页
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高频考点专题练习:专题十 考点17 筛选信息(2)()_第4页
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高频考点专题练习:专题十 考点17 筛选信息(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高频考点专题练习:专题十考点17筛选信息(2)()考点17筛选信息(2)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司马池,字和中,少丧父,家赀数十万,悉推诸父,而自力读书。举进士,当试殿庭而报母亡,友匿其书。池心动,夜不能寐,曰:“吾母素多疾,家岂无有异乎”行至宫城门,徘徊不能入。因语其友,而友止以母疾告,遂号恸而归。后中第,授永宁主簿。调郑州防御判官、知光山县。禁中营造,诏诸州调竹木,州符期三日毕输。池以土不产大竹转市蕲黄非三日可致乃更与民自为期约过不输者罪之既而输竹先诸县。

盛度荐于朝,改秘书省著作佐郎,监安丰酒税,徙知小溪县。会诏百官转对,池言:“唐制门下省,诏书之出,有不便者得以封还。今门下虽有封驳之名,而诏书一切自中书以下,非所以防过举也。”内侍皇甫继明给事章献太后阁,兼领估马司,自言估马有羡利,乞迁官。事下群牧司,阅无羡利。继明方用事,自制置使以下皆欲附会为奏,池独不可。

召知谏院,上表恳辞。仁宗谓宰相曰:“人皆嗜进,而池独嗜退,亦难能也。”加直史馆,复知凤翔。有疑狱上谳,大理辄复下,掾属惶遽引咎。池曰:“长吏者政事所繇,非诸君过。”乃独承其罪,有诏勿劾。岐阳镇巡检夜饮富民家,所部卒执之,俾为约,不敢复督士卒,而后释其缚;池捕首恶诛之,巡检亦坐废。累迁尚书兵部员外郎,尝言:“陕西用兵无宿将,刘平好自用而少智谋,必误大事。”后平果败。擢天章阁待制、知河中府,徙同州,又徙杭州。

池性质易,不饰厨传①,剸剧②非所长,又不知吴俗,以是谤讥闻朝廷。转运使江钧、张从革劾池决事不当十余条,及稽留德音,降知虢州。初,转运使既奏池,会吏有盗官银器,械州狱,自陈为钧掌私厨,出所卖过半;又越州通判载私物盗税,乃从革之姻,遣人私请。或谓池可举劾以报仇,池曰:“吾不为也。”人称其长者。徙知晋州,卒。子旦、光,光自有传。

(节选自《宋史司马池传》)

①厨传:供应食宿、车马的驿站。②剸剧:统领裁处繁剧的事务。

1.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池以土不产大竹/转市蕲黄/非三日可/致乃更与民/自为期约/过不输者罪之/既而输竹先诸县。

B.池以土不产大竹/转市蕲黄/非三日可致/乃更与民自为期约/过不输者罪之/既而输竹先诸县。

C.池以土不产大竹/转市蕲黄/非三日可/致乃更与民自为期/约过不输者罪之/既而输竹先诸县。

D.池以土不产大竹/转市蕲黄/非三日可致/乃更与民自为期/约过不输者罪之/既而输竹先诸县。

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古代男人成年后的称谓。女子由于社会地位低下,成年后是没有字的。

B.禁中,也作禁内,指封建帝王所居的宫苑,因不许人随便进出,故称。

C.门下,三省之一,负责对中书省制定的政令进行审核,后交于尚书省执行。

D.姻,即姻亲,古时是指因婚姻关系而结成的儿女亲家。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司马池事母至孝。在其参加进士测试的时候,母亲病亡,司马池心有感应,夜不能寐;后在宫城门口徘徊好久不能进城。

B.司马池有先见之明。在尚书兵部员外郎任上,曾断言陕西用兵没有老将,主将刘平刚愎自用缺少智谋,一定会误大事;后刘平果然失败。

C.司马池刚正不阿。内侍皇甫继明在章献太后处担任给事时,自表功劳想要升官,自制置使以下的官员都附会太后奏请,唯独司马池认为不可。

D.司马池性情质朴平和。不装修驿站,不擅长处理繁剧的事务,加之又不太了解杭州一带风土民情,因此对他的谤讥之言传到了朝廷。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疑狱上谳,大理辄复下,掾属惶遽引咎。

(2)转运使既奏池,会吏有盗官银器,械州狱,自陈为钧掌私厨。

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舞阳侯樊哙者,沛人也。以屠狗为事,与高祖俱隐。初从高祖起丰,攻下沛。高祖为沛公,以哙为舍人。从攻胡陵、方与,还守丰,击泗水监丰下,破之。项羽在戏下,欲攻沛公。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项羽既飨军士,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令项庄拔剑舞坐中,欲击沛公,项伯常屏蔽之。时独沛公与张良得入坐,樊哙在营外,闻事急,乃持铁盾入到营。营卫止哙,哙直撞入,立帐下。项羽目之,问为谁。张良曰:“沛公参乘樊哙。”项羽曰:“壮士。”赐之卮酒彘肩。哙既饮酒,拔剑切肉食,尽之。项羽曰:“能复饮乎?”哙曰:“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且沛公先入定咸阳,暴师霸上,以待大王。大王今日至,听小人之言,与沛公有隙,臣恐天下解,心疑大王也。”项羽默然。沛公如厕,麾樊哙去。是日微樊哙奔入营诮让项羽,沛公事几殆。

先黥布反时,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绛、灌等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哙等见上流涕曰:“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高帝笑而起。

太史公曰:“吾适丰沛,问其遗老,观故萧、曹、樊哙、滕公之家,及其素,异哉所闻!方其鼓刀屠狗卖缯之时,岂自知附骥之尾,垂名汉廷,德流子孙哉?”

(选自《史记·樊郦滕灌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框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

B.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

C.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

D.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

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舍人始于先秦,战国及汉初指王公贵族家里的门客,亦指官名。

B.沛公指汉高祖刘邦,起兵于沛,故称“沛公”。公,对人物的敬辞,尊称男子。公,有时也指封建制度五等爵位中的最高爵位,这五等爵位依次是“公、侯、伯、子、男”。

C.参乘,亦作“骖乘”,古时乘车,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

D.禁中,古时指帝王居住的皇宫之内,也说“禁内”。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樊哙是刘邦手下的一员猛将,屠狗出身,既有政治头脑,又勇敢豪爽。当刘邦处于危险境地时,樊哙不顾个人安危,闯入营帐,义正词严地谴责项羽背信弃义,帮助刘邦脱离险境。

B.课本《鸿门宴》也有樊哙闯帐一节,写了樊哙撞倒守门卫士入帐,怒视项羽这一细节,本文言辞比《鸿门宴》委婉,人物形象不及《鸿门宴》的生动传神。

C.刘邦晚年,因患病独卧宫中,不见朝臣,表现出意志消沉、精神疲惫的神情。樊哙直入宫内,以赵高篡权的教训,说服刘邦,使刘邦精神振作起来。

D.司马迁在最后的议论中,对原为普通平民的樊哙等人通过自己的努力使自己名垂汉廷,恩德惠及子孙表示惊叹,表述了对这些人物的赞叹之情。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日微樊哙奔入营诮让项羽,沛公事几殆。

(2)方其鼓刀屠狗卖缯之时,岂自知附骥之尾,垂名汉廷,德流子孙哉?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初西域诸国既绝于汉北匈奴复以兵威役属之与共为边寇遂杀后部司马及敦煌长史索班等略有北道曹宗请出兵击匈奴以报索班之耻因复取西域公卿多以为宜闭玉门关,绝西域。太后闻军司马班勇有父风,召诣朝堂问之。勇上议曰:“前所以时有叛者,皆由牧养失宜,还为其害故也。今曹宗徒耻于前负,欲报雪匈奴,而不寻出兵故事,未度当时之宜也。况今府藏未充,师无后继,是示弱于远夷,暴短于海内,臣愚以为不可许也。今宜复置护西域副校尉,居于敦煌,又宜遣西域长史将五百人屯楼兰,西当焉耆、龟兹径路,南强鄯善、于阗心胆,北捍匈奴,东近敦煌,如此诚便。”长乐卫尉镡显、廷尉綦毋参、司隶校尉崔据难曰:“朝廷前所以弃西域者,以其无益于中国而费难供也。且一旦反覆,班将能保北虏不为边害乎?”勇对曰:“今通西域则虏势必弱,虏势弱则为患微矣;孰与归其府藏,续其断臂哉!今置校尉以捍抚西域,设长史以招怀诸国;若弃而不立,则西域望绝,望绝之后,屈就北虏,缘边之郡将受困害!今不廓开朝廷之德而拘屯戍之费,若此,北虏遂炽,岂安边久长之策哉!”于是从勇议。虽复羁縻西域,然亦未能出屯楼兰。其后匈奴果数与车师共入寇钞,河西大被其害。延光二年,北匈奴入寇河西,议者欲复闭关以绝其患。陈忠上疏曰:“西域内附日久,区区东望扣关者数矣。弃而不救,则诸国从矣。若然,则虏财贿益增,胆势益殖,如此,河西四郡危矣。河西既危,不可不救,则百倍之役兴,不訾之费发矣。方今敦煌孤危,远来告急,复不辅助,内无以慰劳吏民,外无以威示百蛮,蹙国减土,非良计也。臣以为敦煌宜置校尉,按旧增四郡屯兵,以西抚诸国。”帝纳之,于是复以班勇为西域长史,将兵五百人出屯柳中。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西域归附》)

1.下列对文中画框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初/西域诸国既绝于汉/北匈奴复以兵威役属之/与共为边/寇遂杀后部司马及敦煌长史/索班等略有北道/曹宗请出兵/击匈奴以报索班之耻/因复取西域/

B.初/西域诸国既绝于汉北/匈奴复以兵威役属之/与共为边寇/遂杀后部司马及敦煌长史索班等/略有北道/曹宗请出兵击匈奴/以报索班之耻/因复取西域/

C.初/西域诸国既绝于汉/北匈奴复以兵威役属之/与共为边寇/遂杀后部司马及敦煌长史索班等/略有北道/曹宗请出兵击匈奴/以报索班之耻/因复取西域/

D.初/西域诸国既绝于汉北/匈奴复以兵威役属之/与共为边/寇遂杀后部司马及敦煌长史/索班等略有北道/曹宗请出兵/击匈奴以报索班之耻/因复取西域/

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廷尉,中国古代重要的武官官职,秦朝始设,汉朝沿置,魏晋后职权较轻。

B.招怀,意为招抚、怀柔,此处是指招徕、安抚来自周边政权与民族的人士。

C.河西,先秦指黄河以西、北洛水以东的狭长区域,汉以后渐指河西走廊一带。

D.上疏,指臣下向帝王进呈奏章,也指在朝官员专门上奏皇帝的一种文书形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曹宗请求出兵攻打北匈奴,欲报索班等人之仇,并乘机收回西域,但这遭到班勇的反对,认为这不顾历史经验教训和当前战略利弊。

B.在讨论如何应对北匈奴的侵略时,朝中大臣大多主张闭关,断绝往来,以杜绝北匈奴的侵害,对此,朝廷最终并没有予以采纳。

C.班勇面对朝臣责难,坚持己见,认为不应吝惜经费,应设校尉驻敦煌,遣长史屯楼兰,朝廷接受了班勇的建议屯驻楼兰。

D.陈忠在北匈奴再次入侵时,上书直陈事态之严重,并认为应当加派驻军以镇抚西域各国,朝廷最后派遣班勇为西域长史,屯驻柳中。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况今府藏未充,师无后继,是示弱于远夷,暴短于海内,臣愚以为不可许也。

(2)今不廓开朝廷之德而拘屯戍之费,若此,北虏遂炽,岂安边久长之策哉!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小题。

毛士龙,字伯高,宜兴人。万历四十一年进士。授杭州推官。熹宗即位,擢刑科给事中,首劾姚宗文阅视乖张。杨涟去国,抗疏请留。天启改元,正月疏论“三案”,力言孙慎行、杨涟等有功社稷,而魏浚辈丑正害直之罪。帝是之。

是年五月,魏进忠用事。进忠广开告密,诬天津废将陈天爵交通李承芳,逮其一家五十余人,下诏狱。士龙即劾锦衣骆思恭及诬告者罪,请究治妖言奸党并主使逆徒,进忠益憾。

至九月,士龙劾顺天府丞邵辅忠奸贪,希孔、允成亦劾之,辅忠大惧。刘朝等因诱以超擢,令攻士龙。辅忠遂讦士龙官杭州时盗库纳妓,进忠从中下其疏。尚书周嘉谟等言两人所讦,皆风闻,请宽贷。进忠不从,削士龙籍,辅忠落职闲住。进忠后易名忠贤,显盗国柄,恨士龙未已。四年冬,令其私人张讷劾之,再命削籍。明年三月入之汪文言狱词,谓纳李三才贿三千,谋起南京吏部,下抚按提讯追赃,遣戍平阳卫。已而辅忠起用,骤迁兵部侍郎。六年十二月,御史刘徽复摭辅忠前奏,劾士龙纳访犯万金,下法司逮治。士龙知忠贤必杀己,夜中逾墙遁,其妾不知也,谓有司杀之,被发号泣于道。士龙乃潜至家,载妻子浮太湖以免。

庄烈帝嗣位,忠贤伏诛。朝士为士龙称冤,诏尽赦其罪。士龙诣阙谢恩,且陈被陷之故。帝怜之,命复官致仕。竟不召用。至崇祯十四年,里人周延儒再相,始起漕储副使,督苏、松诸郡粮。明年冬,入为太仆少卿。又明年春,擢左佥都御史。时左都御史李邦华、副都御史惠世扬皆未至,士龙独掌院事。帝尝语辅臣:“往例御史巡方类微服访民间近高牙大纛①气凌巡抚且公署前后皆通窦纳贿每奉使富可敌国宜重惩。”士龙闻,劾逮福建巡按李嗣京。十月谢病归。国变后卒。

注:①纛dào:古时军队或仪仗队的大旗。

1.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往例御史巡方/类微服访民间/近高牙大纛气凌/巡抚且公署前后/皆通窦纳贿/每奉使富/可敌国/宜重惩。

B.往例御史巡方/类微服访民间/近高牙大纛/气凌巡抚且公署/前后皆通窦纳贿/每奉使/富可敌/国宜重惩。

C.往例御史巡方/类微服访民间/近高牙大纛/气凌巡抚/且公署前后皆通窦纳贿/每奉使/富可敌国/宜重惩。

D.往例御史巡方/类微服访民间/近高牙大纛气/凌巡抚/且公署前后皆通/窦纳贿/每奉使/富可敌国/宜重惩。

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改元,指中国封建时期新皇帝即位或皇帝在位期间改换年号,每个年号开始的一年称元年。新皇帝即位后,一般都要改变纪年的年号,可称为"建元"。同一皇帝在位时更换年号,可称为"改元"。

B.社稷,土神和谷神的总称。分言之,社为土神,稷为谷神。土地神和谷神是在以农为本的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原始崇拜物。

C.尚书,是中国封建时代的政府高官名称,相当于现在国家各部委的部长。如吏部尚书,是吏部的长官。

D.嗣位,继承君位。嗣的本义是父亲传位或传业给长子。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毛士龙敢做敢为,敢于弹劾为官不正的官员,他曾弹劾姚宗文、骆思恭、邵辅忠、李嗣京等多名官员。

B.毛士龙因得罪权贵,被魏进忠及其党羽诬陷削籍,差点被杀害。后来毛士龙被重新任用,担任过左佥都御史。

C.魏忠贤掌握朝政大权,广开告密,诬陷朝廷重臣,遭到毛士龙的反对。后来,魏忠贤被判死罪。

D.毛士龙、杨涟都是有功之臣。毛士龙经历过几位皇帝的统治,被重用过,也被冷落过。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夜中逾墙遁,其妾不知也,谓有司杀之,被发号泣于道。

(2)士龙诣阙谢恩,且陈被陷之故。帝怜之,命复官致仕。

5.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

陆光祖,字与绳,平湖人。年十七,与父同举于乡。寻登嘉靖二十六年进士,除濬县知县。兵部尚书赵锦檄畿辅民筑塞垣,光祖言不便。锦怒,劾之。光祖言于巡抚,请输雇值,民乃安。郡王夺民产,光祖裁以法。补祠祭主事,历仪制郎中。严讷为尚书,雅重光祖,议无不行。及讷改吏部,调光祖验封郎中,既而改文选。益务汲引人才,登进耆硕几尽。又破格擢廉能吏,或由乡举贡士,或起自书吏。由是下僚竞劝,讷亦推心任之,故光祖得行其志。

左侍郎朱衡衔光祖,有后言,御史孙丕扬遂以专擅劾光祖。时已迁太常少卿,坐落职闲住。大学士高拱掌吏部,谋倾徐阶。阶宾客皆避匿,光祖独为排解。及拱罢,杨博代为吏部,义之,特起南京太仆少卿。又就进大理卿,半道丁父艰。万历五年起故官。张居正以夺情杖言者,光祖遗书规之。及王用汲劾居正,居正将中以危祸,光祖力解得免。居正与光祖同年相善,欲援为助,光祖无诡随。十一年冬,荐起南京兵部右侍郎。甫旬日,召为吏部。悉引居正所挟老成人,布九列。李植、江东之力求居正罪,光祖言居正辅翼功不可泯,与言路左。吏部尚书宋纁卒,遂用光祖代。时部权为内阁所夺,纁力矫之,遭挫,光祖不为慑。尝以事与大学士申时行迕。时行不悦,光祖卒无所徇。时行谢政,特旨用赵志皋、张位,时行所密荐也。光祖言,辅臣当廷推,不当内降,帝命不为后例。

光祖清强有识,练达朝章。每议大政,一言辄定。丕扬劾罢光祖,后再居吏部,推毂之甚力。御史蔡时鼎陈登云尝劾光祖光祖引登云为知己时鼎视鹾两淮以建言罢商人讦于南刑部光祖时为尚书雪其诬罪妄诉者,人服其量。

(节选自《明史陆光祖传》)

1.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御史蔡时鼎/陈登云尝劾光祖/光祖引登云为知己/时鼎视鹾两淮/以建言罢/商人讦于南刑部/光祖时为尚书/雪其诬/

B.御史蔡时鼎陈登云尝劾光祖/光祖引登云为知己时/鼎视鹾两淮/以建言罢/商人讦于南刑部/光祖时为尚书/雪其诬/

C.御史蔡时鼎陈登云尝劾光祖/光祖引登云为知己/时鼎视鹾两淮/以建言罢/商人讦于南刑部/光祖时为尚书/雪其诬/

D.御史蔡时鼎/陈登云尝劾光祖/光祖引登云为知己时/鼎视鹾两淮/以建言罢/商人讦于南刑部/光祖时为尚书/雪其诬/

2.下列对文中加粗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垣,即墙、矮墙,一般来说,“垣”突出大,而“墙”突出高。

B.郎中,本是官名,始为帝王侍从官,后世以侍郎、郎中、员外郎为各部要职,宋代成为医生的代称。

C.夺情,指官员遭父母丧后不必去职仍可素服办公,是古代丁忧制度的延伸。

D.同年,指同一年、年岁相同等。唐代同榜进士称“同年”,后世同榜登科者皆可称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陆光祖聪慧有才,幸遇伯乐。他十七岁时考中举人,不久考中进士;因为严讷重视他,他一度能够按自己的意愿行事。

B.陆光祖一心为国,举荐人才。他在担任吏部验封郎中的时候,致力于荐推人才,既能升用年高而有德望的人,又能破格提拔廉洁、能干的官吏。

C.陆光祖坚持正义,不结朋党。在大学士高拱谋划倾轧徐阶的时候,徐阶的宾客都隐匿了,陆光祖却能替他调解;与张居正同年考取进士,能够不曲意相随。

D.陆光祖襟怀磊落,气量恢宏。蔡时鼎、陈登云曾经弹劾陆光祖,陆光祖将陈登云当做知己;替蔡时鼎洗刷被诬陷的罪名,惩处胡乱诉讼的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御史孙丕扬遂以专擅劾光祖。时已迁太常少卿,坐落职闲住。

(2)尝以事与大学士申时行迕。时行不悦,光祖卒无所徇。

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初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薄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祭酒,逖居京口,纠合骁健,言于睿曰:“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召募。秋八月,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遂屯淮阴,起冶铸兵,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逖既入谯城,石勒遣石虎围谯,桓宣救之,虎解去。晋王传檄天下,称:“石虎敢帅犬羊,渡河纵毒,今遣九军,锐卒三万,水陆四道,径造贼场,受祖逖节度。”大兴三年,逖镇雍丘,数遣兵邀击后赵兵,后赵镇戍归逖者甚多,境渐蹙。秋七月,诏加逖镇西将军。逖在军,与将士同甘苦,约己务施,劝课农桑,抚纳附,虽疏贱者皆结以恩礼。逖练兵积谷,为取河北之计。后赵王勒患之,乃下幽州为逖修祖、父墓,置守冢二家,因与逖书,求通使及互市。逖不报书,而听其互市,收利十倍。禁诸将不使侵暴后赵之民。边境之间,稍得休息。四年秋七月,以尚书仆射戴渊为西将军,镇合肥,逖以已翦荆棘收河南地,而渊一旦来统之,意甚怏怏,又闻王敦与刘刁构隙,将有内难。知大功不遂,感激发病。九月,卒于雍丘。豫州士女若丧父母,谯、梁间皆为立祠。祖逖既卒,后赵屡寇河南,拔襄城、城父,围谯。豫州刺史祖约不能御,退屯寿春。后赵遂取陈留,梁、郑之间复骚然矣。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祖逖北伐》)

1.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初/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B.初/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C.初/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D.初/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京口,古城名,在今江苏省镇江市,是古代长江下游军事重镇,为兵家所重。

B.遗民,指改朝换代后仍然忠于前朝的人,也泛指沦陷区的人民,文中指后者。

C.部曲,原指古代豪门大族和将领招募的私人军,文中是指部队的编制单位。

D.传檄,指檄文,是古代官府用以征召、晓谕声讨的文书,传檄即传布檄文。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祖逖力请北伐,时任左丞相的司马睿虽无北伐之志,但仍然尽力支持,这坚定了祖逖的斗志,祖逖指江发誓:若不能收复中原就不再渡江返回江南。

B.祖逖北伐,先在谯城遭石虎围攻,幸得桓宣救;后镇雍丘,屡次派兵邀击后赵军队,使后赵疆土日益缩小;又为攻取河北练兵积谷,与后赵相持。

C.大兴三年秋,朝廷任命祖逖为镇西将军。祖逖与将士同甘共苦,严于律己,广施恩惠,勉励督促农桑,安抚接纳新来归附的人,不论贵贱都加以礼遇。

D.祖逖死后,后赵频频侵犯河南地区,攻陷襄城、城父,包围谯城,豫州刺史祖约抵挡不住,退驻寿春,后赵攻取陈留,梁、郑之间又重新陷入了骚乱。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逖不报书,而听其互市,收利十倍。

(2)知大功不遂,感激发病。

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天启六年春正月,建州兵大举攻宁远,参政袁崇焕力御之,发炮击死无算,毙其帅长孙哈兎,斩级六百,建州兵从灰山解还。宁远,关门要害也。当兵未薄城下时,崇焕椎牛杀马,引佩刀自割其肉,烹以飨士,故士卒感奋。是时朝中以永宁势孤,有议弃之而保山海者。及建州兵既退,乃下敕奖厉将士,发帑十万犒赏焉。崇祯元年二月,建州兵驻河上,总兵满桂遣裨将张守印以三百人渡河潜击之,有斩获。上命袁崇焕以兵部尚书兼副都御史督师蓟、辽、登、津,移驻关门。七月,召廷臣及督师袁崇焕于平台,慰劳备至。崇焕锐而轻,毎易言天下事。上问东师何日可平崇焕漫应五年为期慷慨请兵械转饷且言吏部用人兵部指挥户部错饷言路持论俱与边臣相呼应始可成功。”上然之,赐崇焕食。至午门,兵科给事中许誊卿问以五年果效否?崇焕曰:“上期望甚迫,故以此言慰圣心。”誊卿曰:“上英明,异日按期责效奈何?”崇焕无以应,识者卜其无成矣。二年六月,袁崇焕诱杀毛文龙。崇焕再出督师,无以塞五年荡平之语,乃议讲款,恐文龙泄其谋,身入岛诱杀之。三年八月,杀督师袁崇焕。先是,建州兵大举薄都城,竞传崇焕召敌,故及。崇焕当辽事败坏之后,经略高第议弃宁远,专守山海,赖崇焕力持之。宁远再捷,士气稍振。及复镇蓟、辽,知兵力不敌,思以捭阖纵横之计。而建州因其势反用之,借崇焕以杀文龙,杀文龙以卖崇焕,因纵兵直抵都城,而崇焕不免矣。崇焕慷慨有权略,边吏皆不及。其罪在擅杀致敌,而一时难民忿祸,爰书三尺,致寸磔以谢天下,盖刑浮于罪云。

摘编自《明史纪事本末·锦宁战守》

1.下列对文中画框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上问东师何日可平/崇焕漫应五年为期/慷慨请兵械/转饷且言/吏部用人/兵部指挥/户部错饷/言路持论俱/与边臣相呼应/始可成功

B.上问东师何日可平/崇焕漫应五年为期/慷慨请兵械转饷/且言/吏部用人/兵部指挥/户部错饷/言路持论俱/与边臣相呼应/始可成功

C.上问东师何日可平/崇焕漫应五年为期/慷慨请兵械转饷/且言/吏部用人/兵部指挥/户部错饷/言路持论/俱与边臣相呼应/始可成功

D.上问东师何日可平/崇焕漫应五年为期/慷慨请兵械/转饷且言/吏部用人/兵部指挥/户部错饷/言路持论/俱与边臣相呼应/始可成功

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尚书:古代官名。原是宫廷里掌管文书奏章的官。汉代开始地位逐渐升高。唐代开始成为朝中各部的最高长官的专属称谓。

B.午门:午门是北京故宫紫禁城的正门,午门居中向阳,位当子午,故名。这里是皇帝颁发诏书的地方。也是斩首人犯的场所。

C.赐食:原意是国君赠予熟食。后多指皇帝宴请臣下,以表示皇帝对臣子的恩典。明朝皇帝在重大节口宴请百官也可叫“赐食”。

D.寸磔:碎解肢体,古代的一种酷刑,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凌迟”。一般都是罪大恶极的人以这种方式处死,以做效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袁崇焕善于用兵,才能卓越。在建州军大举进攻之时,袁崇焕主张拼死抵抗,用大炮来阻击、防守,击毙了敌军统帅,解除了宁远之用。

B.袁崇焕团结部下,坚决守城。宁远城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在敌军进攻时,袁崇焕宰牛杀马,亲自割肉烹煮给士兵享用,让士兵军心振作。

C.袁崇焕居功自傲,言论轻浮。袁崇焕大权在握被皇帝委以重任,虽然有精明之处,却也在言谈间显得随意,用皇帝喜欢听的话来宽慰皇帝。

D.袁崇焕英明一世,结局凄惨。袁崇焕诛杀毛义龙,这一事件却被敌人利用。经略辽东却无法阻止敌人南下,最终导致了自己的悲惨下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誊卿曰:“上英明,异日按期责效奈何?”崇焕无以应,识者卜其无成矣。

(2)先是,建州兵大举薄都城,竞传崇焕召敌,故及。

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太祖干德二年十二月,命王全斌伐蜀。蜀主孟昶自袭位,日事奢纵,以王昭远、韩保正等分掌机要,总统军政。昶母太后李氏本唐庄宗缤御,以赐知祥,尝谓昶日:“吾见庄宗及尔父灭梁定蜀当时主兵者非有功不授故士卒畏服今昭远乃汝给事左右之人保正又世禄之子素不习兵一旦有警此辈何所用之。”蜀主不听。及宋下荆、湖,蜀相李昊言于蜀主曰:“臣观宋氏启运,不类汉、周,一统海内,其在此乎?若通职贡,亦保安三蜀之良防也。”蜀主欲通使,昭远固止之,乃率兵屯峡路,增置水军。帝闻之,遂谋伐蜀。已而,昭远劝蜀主遣赵彦韬等以蜡书间行,约北汉济河,同举兵至汴。彦韬潜取其书,以献帝,笑曰:“西讨有名矣。”帝乃命王全斌为西川行营都部署,伐蜀。且命为蜀主治第于汴水之涯,凡五百余间,供帐什物具备。诏全斌,谓曰:“凡克城寨,止籍其器甲,刍粮悉以财帛分给将士,吾所欲得者,其土地耳。”是月,王全斌等下蜀数十寨,获粮近百万。师至罗川,蜀人退保大漫天寨。彦进、万友与康延泽分三道击之,蜀人悉其精锐逆战,大败而溃。王昭远等复引兵迎敌,三战皆败。

蜀主闻昭远败,大惧,惶骇问计于左右,有老将石斌对曰:“宋师远来,势不能久。请聚兵固守。”蜀主曰:“吾父子以丰衣美食养士四十年,及遇敌,不能为我东向发一矢,今若固垒,何人为我效命?”已而,全斌进次魏城。蜀主命李昊草表请降,全斌受之。师自发汴至受降,凡六十六日,得州四十五,县百九十八。

(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卷一·平蜀》,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框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吾见庄宗及尔父灭梁定蜀/当时主兵者非有功不授/故士卒畏服/今昭远/乃汝给事/左右之人/保正/又世禄/之子素不习兵/一旦有警/此辈何所用之

B.吾见庄宗及尔父/灭梁定蜀/当时主兵者非有功不授/故士卒畏服/今昭远/乃汝给事/左右之人/保正/又世禄之子/素不习/兵一旦有/警此辈/何所用之

C.吾见庄宗及尔父/灭梁定蜀/当时主兵者/非有功不授/故士卒畏服/今昭远/乃汝给事左右之人/保正/又世禄/之子素不习/兵一旦有/警此辈/何所用之

D.吾见庄宗及尔父灭梁定蜀/当时主兵者/非有功不授/故士卒畏服/今昭远/乃汝给事左右之人/保正/又世禄之子/素不习兵/一旦有警/此辈何所用之

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干德,古代纪年有年号纪年,干支纪年等多种方式,干德二年十二月属于年号纪年。

B.太后,皇帝登基后册封自己的亲生母亲为太后,一表孝敬之心,二可协助管理后宫。

C.三蜀,包括蜀郡、广汉郡和犍为郡,故此称蜀为三蜀,但其地与今天的蜀有所不同。

D.刍粮,刍,喂牲畜的草;粮,粮食。刍粮,即粮草,多指供军队用的饲料和粮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蜀主孟昶的母亲李氏曾经将唐庄宗和孟知祥作为例子,劝诫其要任用有军功的人担任军中要职,但他没有听取。

B.王昭远劝蜀主派赵彦韬等人拿着用蜡密封的信去约北汉过河共同攻打汴京,赵彦韬却暗中将其取走,献给了太祖皇帝。

C.蜀主听说王昭远兵败后,惊慌失措,非常害怕。在王全斌进驻魏城后,他就草率地让丞相李昊写下降书投降了。

D.王全斌率领的军队攻城拔寨,所向披靡,只用了六十六天,就让后蜀投降了,获得四十五个州,一百九十八个县。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且命为蜀主治第于汴水之涯,凡五百余间,供帐什物具备。

(2)蜀人悉其精锐逆战,大败而溃。王昭远等复引兵迎敌,三战皆败。

9.东方朔字曼倩。武帝初即位,征天下贤良之士。朔曰:“臣朔长九尺三寸,目若悬珠,齿若编贝,勇若孟贲,捷若庆忌,廉若鲍叔,信若尾生。若此,可以为天子大臣矣。”文辞不逊,高自称誉,上伟之,诏拜为郎,俸禄薄。朔绐驺①侏儒,曰:“上以若曹耕田力作固不及人,亦无益于国,徒索衣食,今欲尽杀若曹。”侏儒大恐,啼泣。朔教曰:“上即过,叩头请罪。”居有顷,闻上过,侏儒皆号泣顿首。上问:“何为?”对曰:“东方朔言上欲尽诛臣等。”上知朔多端,召问朔:“何恐侏儒为?”对曰:“侏儒长三尺余俸一囊粟钱二百四十臣朔长九尺余亦俸一囊粟钱二百四十侏儒饱欲死臣朔饥欲死臣言可用,幸易其礼;不可用,罢之,无令但索长安米。”上大笑,稍得亲近。

数召至前谈语,人主未尝不说也。上尝使诸数家射覆,置守宫盂下,射之,皆不能中。朔自赞曰:“臣尝受《易》,请射之。”乃别蓍布卦而对曰:“是非守宫即蜥蜴。”上曰:“善。”赐帛十匹。时有幸倡郭舍人,曰:“朔狂,幸中耳,臣愿令朔复射。”舍人所问,朔应声辄对,莫能穷者,左右大惊。

时会聚宫下博士诸先生与论议,共难之曰:“苏秦、张仪一当万乘之主,而都卿相之位,泽及后世。足下修先王之术,自以为海内无双。然悉力尽忠以事圣帝,积数十年,官不过侍郎,其故何也?”东方朔曰:“今圣帝在上,德流天下。使张仪、苏秦与仆并生于今之世,曾不能为小吏,安敢望常侍侍郎乎!《诗》曰:‘鼓钟于宫,声闻于外。鹤鸣九皋,声闻于天。’。苟能修身,何患不荣!”于是诸先生默然无以应也。

(节选自《史记》《汉书》,有删改)

①驺(zōu):古代养马的官。

1.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侏儒长三尺余/俸一囊粟/钱二百四十/臣朔长九尺余/亦俸一囊粟/钱二百四十/侏儒饱欲死/臣朔饥欲死/

B.侏儒长三尺余/俸一囊粟/钱二百四十/臣朔长九尺/余亦俸一囊粟/钱二百四十/侏儒饱欲死/臣朔饥欲死/

C.侏儒长三尺/余俸一囊粟/钱二百四十/臣朔长九尺余/亦俸一囊粟/钱二百四十/侏儒饱欲死/臣朔饥欲死/

D.侏儒长三尺/余俸一囊粟/钱二百四十/臣朔长九尺/余亦俸一囊粟/钱二百四十/侏儒饱欲死/臣朔饥欲死/

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顿首即叩首,是古代的一种交际礼仪,也可用于书信、表奏的首尾。

B.博士,古代学官名,汉武帝置五经博士,职责是教授、课试、奉使、议政。

C.足下,敬词,是对对方的尊称,古代下称上或同辈都可以用足下。

D.《诗》是儒家"五经"之一,"五经"即指《诗经》《尚书》《礼记》《易经》《左传》。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东方朔善于自荐。他向汉武帝夸耀自己勇敢、敏捷、廉洁、守信义,得到了汉武帝的认可,被授予侍郎的职位。

B.东方朔机智敏捷。因俸禄微薄,他故意吓唬宫中管理马圈的侏儒,想要得到汉武帝的关注,借机表述自己的诉求。

C.东方朔神机妙算。他猜中了放在器物下的东西,后来皇帝继续让他猜,东方朔都能应对自如,周围的人非常吃惊。

D.东方朔能言善辩。在朝廷召集学宫里的博士先生们议事时,面对大家的诘难,东方朔应答自如,使他们难以应对。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上以若曹耕田力作固不及人,亦无益于国,徒索衣食,今欲尽杀若曹。

(2)使张仪、苏秦与仆并生于今之世,曾不能为小吏,安敢望常侍侍郎乎!

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富弼,字彦国,河南人。少笃学,有大度。范仲淹见而奇之,举茂材异等。授将作监丞、签书河阳判官。元昊寇鄜延,破金明,内侍黄德和引兵走,大将刘平战死,德和诬其降贼。弼请按竟其狱,德和坐要斩。庆历二年,为知制诰,纠察在京刑狱。堂吏有伪为僧牒者,开封不敢治。弼白执政,请以吏付狱,吕夷简不悦。会契丹屯兵境上,遗其臣萧英、刘六符来求关南地。朝延择报聘者,皆以其情叵测,莫敢行,夷简因是荐粥。粥即入对,叩头曰:“主忧臣辱,臣不敢爱其死。”帝为动色,先以为接伴。粥开怀与语,英感悦,亦不复隐其情,弼具以闻。帝唯许增岁币,仍以宗室女嫁其子。三年,拜枢密副使,辞之愈力,改授资政殿学士兼传读学士。岁余,加给事中、移青州。兼京东路安抚使。河朔大水民流就食弼劝所部民出粟益以官方廩得公私庐含十余万区散处其人以便薪水官吏自前资、待缺、寄居者,皆赋以禄,使即民所聚,选老弱病瘠者廩之,仍书其劳,约他日为奏请受赏。率五日,辄遣人持酒肉钱饭糗慰藉,出于至诚,人人为尽力。山林陂泽之利可资以生者,听流民擅取。死者为大冢葬之,目曰“丛冢”。明年,麦大熟,民各以远近受粮归,凡活五十余万人,慕为兵者万计。帝闻之,遣使褒劳,拜礼部侍郎。弼曰:“此守臣职也。”辞不受。自粥立法简便周尽,天下传以为式。弼为相,守典故,行故事,而傅以公议,无容心于其间。熙宁元年,徙判汝州。明年二月,召拜司空兼待中,赐甲第,悉辞之,以左仆射、门下侍郎同平章事。王安石用事,雅不与弼合。弼度不能争,多称疾求退,章数十上,神宗将许之,问曰:“卿即去,谁可代卿者?”弼荐文彥博,神宗默然。青苗法出粥以谓如是则财聚于上,人散于下,持不行。粥言:“新法,臣所不晓,不可以治郡,愿归洛养疾。”许之。遂请老,加拜司空,进封韩国公致仕。弼虽家居,朝廷有大利害,知无不言。元丰六年八月,薨,年八十。

(节选自《宋史·富弼传》)

1.下列对文中画框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河朔大水/民流就食/弼劝/所部民出粟/益以官方廩得公/私庐含十余万区/散处其人/以便薪水/

B.河朔大水/民流就食/弼劝所部民出粟/益以官方廩/得公私庐含十余万区/散处其人/以便薪水/

C.河朔大水/民流就食/弼劝/所部民出粟/益以官方廩/得公私庐含十余万区/散处其人/以便薪水/

D.河朔大水/民流就食/弼劝所部民出粟/益以官方廩得公/私庐含十余万区/散处其人/以便薪水/

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僧牒,僧尼出家,由官府发给的作为凭证的度牒。有牒者得免地税、徭役。

B.岁币,两国议和后一方向另一方每年年交纳的钱币。文中指宋辽和议之后,宋被迫每年向辽缴纳岁币。

C.元年,可指帝王即位的第一年,也可指帝王改换年号的第一年,“熙宁元年”采用了年号纪年法。

D.致仕,表示官员任职,类似的说法还有“致事”“致政”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富弼为人坦荡,恪尽职守。黄德和诬陷刘平向敌投降,富弼请求查办追究此案,黄德和被腰斩;富弼纠察京师刑事案件,因请求惩罚伪造僧牒的堂吏一事令吕夷简不满。

B.富弼勇敢无畏,忠君爱国。契丹索要关南土地,朝中大臣因情势难测不敢出使,吕夷简推荐后,富弼接受委任;他与萧英开怀畅谈,得知实情上报皇帝,最终没有割地给契丹。

C.富弼虑事周全,救民水火。河朔水患,饥民遍野,高弼多方举措,救活五十余万人,招募流民为兵的数量可以万计;富弼立下的法则简便周详,天下相传作为准则。

D.富弼抵制新法,临终犹谏。富弼认为王安石的青苗法,对朝廷上下都无益处而不执行,后以养病为由告老回乡;但朝廷有大事发生,他仍知无不言。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弼白执政,请以吏付狱,吕夷简不悦。

(2)弼为相,守典故,行故事,而傅以公议,无容心于其间。

解析以及解答

1.解析:1.D;

2.A;

3.C;

4.(1)有一个疑案上诉,大理寺就下发复查。属官们十分惊恐慌张,便引咎辞职。

(2)转运使已经上奏弹劾司马池,恰逢有个偷盗官府银器的官吏,被带上镣铐拘禁在虢州监狱,自己供认说是为江钧掌管私人钱柜的。

解答:2.《礼记曲礼》所谓“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许嫁,笄而字”。女孩子许嫁,行笄礼而后才会有“字”,所以闺女待嫁便可称为“待字”或“待字闺中”。《林黛玉进贾府》中“宝玉又道:‘妹妹尊名是那两个字’黛玉便说了名。宝玉又问表字。黛玉道:‘无字’”。

3.“官员都附会太后奏请”表述有误。原文意思是当时皇甫继明正得势,从制置使以下都要附名向朝廷上奏。

司马池,字和中。早年丧父,家资数十万,他全部让给各位伯父、叔叔,而自己则奋力读书。考进士,就要殿试的时候而有信来报母亲去世,同伴把信藏起来。司马池心跳不安,夜不能寐,说:“我母亲向来多病,家中难道没有什么变故吗”走到宫城门,徘徊好久不能进。就告诉同伴,同伴仅说他母亲生病,司马池于是痛哭返回家乡。后来考中进士,授永宁主簿,后调任郑州防御判官、知光山县。当时皇帝营造宫殿,下诏从各州调集竹木,州里限期各县三日之内运送完。司马池认为光山县本地不产大竹,而要从蕲、黄两地转买,三日之内是不可能完成交纳任务的。于是同老百姓另行约定时间,并宣布过约期不送者即治罪。最后光山县完成送竹任务比其他县要早。

光州知州盛度推荐司马池,司马池被调到朝廷任秘书省著作郎,监督安丰酒税。后来又调到小溪(今四川省遂宁市船山区)任知县。正值皇帝下诏百官轮流应对。司马池说:“按照唐朝之制,凡皇帝诏书制定以后如有不便利的地方,门下省即负责封还不下发。现在门下省虽然仍有封还驳正之名,但诏书一律从中书省直接下达,这不是用来防止过失行为的方法。”内侍皇甫继明正在章献太后住地担任给事,同时代理估马司职务,自己说通过买卖马匹为国家赚了丰厚利益,请求提升官职。朝廷把事情交给群牧司处理,经考查认为他并没得到厚利。此刻皇甫继明正得势,从制置使以下都要附名上奏(提拔皇甫继明),唯独司马池加以拒绝。

后被召回朝廷担任谏院主管,司马池上书恳切推辞此官。宋仁宗对宰相说:“别人都盼望晋升,然而司马池却独喜爱降低官职,也真是难能可贵啊。”于是加官直史馆,重新担任风翔知府。在任期间曾有疑案上诉,大理寺就下发复查。属官们十分惊恐慌张,便引咎辞职。司马池说:“第一把手是政事的主要负责人,不是你们的过失。”于是单独去承担了责任,皇帝下诏不要弹劾他。岐阳镇巡检晚上去有钱的人家饮酒,手下士兵捉住了他,迫使巡检作出承诺,答应以后不再管束士卒,士兵这才将其释放。司马池了解此事后,将为首的士卒抓来杀了,巡检也因此被罢免。逐渐升至尚书兵部员外郎。曾经说:“陕西用兵无宿将,刘平刚愎自用缺少智谋,一定会误大事。”后刘平果然失败。被提拔为天章阁待制、河中知府,调任同州知州,又调杭州知州。

司马池性情质朴平和,对驿站不怎么装修,不怎么擅长处理繁剧的事务,加之又不太了解杭州一带风土民情,因此对他的谤讥之言传到朝廷。转运使江钧、张从革弹劾司马池处事不当有十余条,再加上没将皇帝的恩诏及时传达的过错,于是降为虢州知州。起初,转运使已经上奏弹劾司马池时,恰逢有个偷盗官府银器的官吏,被带上镣铐拘禁在虢州监狱,犯人供认自己是为江钧掌管私人钱柜的,所盗官府银器已经被他拿出卖掉大半。后又发现有越州通判私载个人货物和偷税之事,此人与张从革有姻亲关系,曾派人私下请托过(张从革)。有人说这下子司马池可以同时弹劾江钧、张从革报仇了。但司马池说:“我不那样做。”所以大家都称赞他有长者风度。后又调任晋州知州,死了。儿子司马旦、司马光,司马光自己有传记记载。

2.解析:1.C

2.A

3.D

4.(1)这一天如果不是樊哙闯进大营讥诮责备项羽,沛公的事业几乎就完(接近危险)了。

(2)当他们操刀杀狗或贩卖丝绢的时候,难道自己知道日后能附人骥尾,垂名汉室,德泽传及子孙后代吗?”

解答: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首先应将句子回归文本,结合语境理解大意。“且陛下病甚”有句意可知,“甚”应该修饰“病”,可以排除B.D。“顾”是只是的意思,应该放句首,所以选C项。

3.选项D只是感到惊异,“赞叹之情”无中生有。

舞阳侯樊哙是沛县人,以杀狗卖狗肉为生,曾经和汉高祖一起隐藏在乡间。当初跟从高祖在丰县起兵,攻取了沛县。高祖做了沛公,就以樊哙为舍人。接着,他跟随沛公攻打胡陵、方与,回过头来又镇守丰县,在丰县城下,击败了泗水郡郡监所带领的军队……项羽驻军戏下,准备进攻沛公。沛公带领一百多骑兵通过项伯的关系面见项羽,向项羽谢罪,说明自己并没有封锁函谷关,不让诸侯军进入关中的事。项羽设宴犒赏军中将士,正在大家喝得似醉非醉的时候,亚父范增想谋杀沛公,命令项庄拔剑在席前起舞,想乘机击杀沛公,而项伯却一再像屏风一样挡在沛公的前面。这时只有沛公和张良在酒席宴中,樊哙在大营之外,听说事情紧急,就手持铁盾牌来到大营前。守营卫士阻挡樊哙,樊哙径直撞了进去,站立在帐下。项羽注视着他,问他是谁。张良说:“他是沛公的参乘樊哙。”项羽称赞道:“真是个壮士!”赏给他一大碗酒和一条猪前腿。樊哙举杯一饮而尽,然后拔出剑切开猪腿,把它全部吃了下去。项羽问他:“还能再喝一碗吗?”樊哙说道:“我连死都不怕,难道还在乎这一碗酒吗?况且沛公首先进入并平定咸阳,让队伍露宿在霸上,以等待您的到来。大王您今天一到这里,就听信了小人的胡言乱语,跟沛公产生了隔阂,我担心天下从此又要四分五裂,(百姓们)都怀疑是您(一手造成的)啊!”项羽听罢,沉默不语。沛公借口要去上厕所,暗示樊哙一同离去。这一天如果不是樊哙闯进大营讥诮责备项羽,沛公的事业几乎就完了。

太史公说:“我到过丰邑和沛县,访问当地的遗老,查访原来萧何、曹参、樊哙、滕公居住的地方,打听他们当年的有关故事,所听到的真是令人惊异呀!当他们操刀杀狗或贩卖丝绢的时候,难道自己知道日后能附人骥尾,垂名汉室,德泽传及子孙后代吗?”

3.解析:1.C

2.A

3.C

4.(1)更何况现在国库并不充实,军队没有后援力量,这时(出击匈奴)是向远方的少数民族显示我们的弱点,向天下暴露我们的短处,我愚昧地认为不能批准曹宗的请求。

(2)现在不推广朝廷的恩德而吝惜于屯驻垦荒的经费,像这样做,北匈奴的气焰会更嚣张,这难道是安定边疆的长远策略吗?

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起初,西域各国与汉朝断绝关系之后,北匈奴重新以武力威逼各国归属自己,听从驱遣,并同各国一起侵犯汉朝边境。于是(北匈奴)杀死了后部司马及敦煌长史索班等人,控制了了西域北道。曹宗(为此)向朝廷请求出兵去攻打匈奴,为索班雪耻,并可乘机重新收回西域。根据文意,“北匈奴”为专有名词,“北”方位词作定语,之间不应断开,排除BD。“边寇”指侵犯边疆的敌寇,属于专有词语,“边”为“寇”的定语,之间不应断开;文言文对人的称谓一般按照“地域+职务+人名”的组合方式,所以“敦煌长史索班”之间不应断开,排除A。

2.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A.“中国古代重要的武官官职”错误。廷尉为中央最高司法机构长官,主管诏狱和修订律令的有关事宜,不属武官官职,应该是文职。

3.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能力。C.“朝廷接受了班勇的建议屯驻楼兰”错误。根据原文“于是从勇议。虽复羁縻西域,然亦未能出屯楼兰”可知,朝廷虽然接受了班勇的建议,维系了与西域各国之间的关系,但最终并没有屯驻楼兰。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1)“府藏”,国库;“后继”,后援力量;“是”,这;“示”,显示、给……看;“是示弱于远夷”,状语后置句;“弱”,弱点;“短”,短处。(2)“廓开”,推广;“拘”,拘泥、吝惜;“若此”,像这样做;“炽”,气焰会更嚣张;“岂”,难道。

参考译文:

起初,西域各国与汉朝断绝关系之后,北匈奴重新以武力威逼各国归属自己,听从驱遣,并同各国一起侵犯汉朝边境。于是(北匈奴)杀死了后部司马及敦煌长史索班等人,控制了了西域北道。曹宗(为此)向朝廷请求出兵去攻打匈奴,为索班雪耻,并可乘机重新收回西域。朝中的公卿大夫大多认为应当关闭玉门关,断绝与西域的往来。皇太后听说军司马班勇有其父班超的风范。就召班勇到朝廷来询问。班勇建议道:“之前西域之所以时常发生叛乱,都是因为治理不当,西域各国反被他们迫害的缘故。现在曹宗这些人因前时战败而感到羞耻,想报匈奴杀害索班之仇,却不研究以前战斗的经验教训,也不衡量当前战略的利弊。更何况现在国库并不充实,军队没有后援力量,这时(出击匈奴)是向远方的少数民族显示我们的弱点,向天下暴露我们的短处,我愚昧地认为不能批准曹宗的请求。现在应重新设置护西域副校尉,驻扎敦煌,此外还应派西域长史率领五百人驻扎楼兰,向西可挡住焉耆、龟兹的道路,向南可增强鄯善、于阗的胆量,问北可抵御匈奴,向东可捍卫敦煌,我确信这是上策。”长乐卫尉镡显、廷尉綦毋参、司隶校尉崔据责难道:“朝廷先前之所以放弃西域,是因为对汉朝没有利益,而费用多难以供给。而且一旦有反复,班将军能保证北匈奴不侵犯边境吗?”班勇回答说。“现在我们若是进驻西域,那么匈奴的威势就一定会减弱,匈奴的威势减弱,其危害就会削弱,这能与把宝藏还给匈奴,并接好他的臂膀相比吗?如今设置校尉来镇守抚慰西域,设立长史来招抚怀柔西域各国,如果放弃西域而不设立校尉、长史,那么西域就会对汉朝绝望。绝望之后,就会屈从北匈奴。汉朝的沿边各郡就将要受到侵害!现在不推广朝廷的恩德而吝惜于屯驻垦荒的经费,像这样做,北匈奴的气焰会更露张,这难道是安定边疆的长远策略吗?”于是朝廷接受了班勇的建议。汉朝虽然维系了与西域各国的关系,但也未能像班勇说的那样屯驻楼兰。后来北匈奴果然多次联合车师国共同侵略内地,河西地区受到严重伤害。东汉安帝延光二年,北匈奴侵掠河西地区,议者提议再次闭关以杜绝北匈奴的侵害。陈忠上奏书说:“西域各国归心汉朝已久、有不少国家热诚地向往东方,到边关探寻请求。如果汉朝放弃了他们而不去援救,西域各国就要归附北匈奴了。若是如此,北匈奴的财物就会增多,胆量就会增大,这样河西四郡就陷入了危险的境地。河西四郡既然危险,朝廷不能不救援,那么就要征发百倍的人力物力,军事开销将无法计算。现在敦煌处在孤立危急的境地,远道来求救,朝廷若再不帮助,对内无法慰劳官民,对外无法向各族显示汉朝的威望,将会缩减自己的国土,这不是好计策。我认为敦煌应设置校尉,按旧制增加河西四郡的驻军,来镇抚西域各国。”安帝采纳了他的意见,于是又任命班勇为西域长史,率五百人出塞屯驻柳中。

4.解析:1.C;2.D;3.C;4.(1)(毛士龙)在夜晚翻墙逃跑,他的小妾也不知道,认为是官员杀害了他,披散着头发在路上哭泣。

(2)毛士龙到朝廷感谢皇上的恩惠,并且陈述了自己被诬陷的缘故。皇上可怜他,命令恢复他的官职退休。

解答:1.“近高牙大纛”,是说“声势显赫”;“富可敌国”是固定词语。可以排除AB和D项;“气凌巡抚”是对“御史巡方”气势的描绘。另外,“且”引出后文“公署前后皆通窦纳贿”。也可以排除B项。此句的完整翻译是“以前御史出巡四方,就像皇帝秘密在民间探访。声势显赫,气势胜过巡抚,而且在公署前后都通过各种渠道纳贿,每次奉命出使,富可敌国,应该加重惩处”。

2.D项,“嗣的本义是父亲传位或传业给长子”错误,嗣的本义应该是“父亲传位或传业给嫡长子”。

3.C项,魏忠贤“诬陷朝廷重臣,遭到毛士龙的反对”错误,由原文“魏进忠用事。进忠广开告密,诬天津废将陈天爵交通李承芳,逮其一家五十余人,下诏狱。士龙即劾锦衣骆思恭及诬告者罪,请究治妖言奸党并主使逆徒,进忠益憾”可知,魏忠贤诬陷的是废将陈天爵,陈天爵不是朝廷重臣。

4.第一句中,“(毛士龙)夜中逾墙遁”是省略句,“逾墙”应理解为“翻墙”,“有司”应理解为“官员”,“被”通“披”,“号泣于道”是状语后置句。

第二句中,“诣阙”应理解为“到朝廷”;“被陷”应理解为“被诬陷”;“故”应理解为“缘故”;“致仕”应理解为“退休”。

参考译文:

毛士龙,字伯高,宜兴人。万历四十一年中进士。被授予杭州推官。熹宗即位以后,提升为刑科给事中,毛士龙第一个弹劾姚宗文处理事情偏执。杨涟离开朝廷,毛士龙向皇帝上书直言请求朝廷留下杨涟。天启年改元,正月毛士龙上疏论“三案”,极力陈述孙慎行、杨涟等有功于国家,揭露魏浚等人丑化谋害正直的大臣的罪名。皇帝肯定了他的意见。

这年五月,魏进忠掌权。魏进忠鼓励告密,诬陷天津废将陈天爵勾结李承芳,逮捕他们一家五十多人,投入诏狱。毛士龙立即弹劾锦衣骆思恭以及诬告的人的罪名,请求彻查妖言奸党和主使的逆徒,魏进忠更加震惊。

到了九月,毛士龙弹劾顺天府丞邵辅忠奸邪贪婪,希孔、允成也劾他,邵辅忠非常害怕。刘朝等人趁机用破格提拔来引诱他,让他攻击毛士龙。邵辅忠于是攻击毛士龙在杭州做官时偷盗库银私纳娼妓,魏进忠从中下发了他的奏章。尚书周嘉谟等人议论两人所攻击的事情,都是传闻,请求宽恕他们。魏进忠不答应,削去了毛士龙的官籍,邵辅忠罢官闲居。魏进忠后来改名魏忠贤,掌握兵权,仍然痛恨毛士龙。天启四年冬天,魏忠贤命令他的党羽张讷弹劾毛士龙,又一次命令削去了毛士龙的官籍。第二年三月又呈上了汪文言的供词,说毛士龙收取了李三才贿赂的三千两银子,图谋起用南京吏部,皇上下诏让抚按官员审讯追赃毛士龙,把他放逐到平阳。不久邵辅忠得到起用,突然升任兵部侍郎。天启六年十二月,御史刘徽又提起邵辅忠以前攻击毛士龙的奏章,弹劾毛士龙收取密令侦查缉捕的罪犯很多钱财,让司法部门逮捕治罪。毛士龙知道魏忠贤一定要杀自己,(毛士龙)在夜晚翻墙逃跑,他的小妾也不知道,认为是官员杀害了他,披散着头发在路上哭泣。毛士龙于是偷偷回家,带着妻子儿女在太湖一带乘船避难。

庄烈皇帝继位之后,魏忠贤被杀。朝廷的官员为毛士龙伸冤,皇帝下诏令赦免了他的全部罪名。毛士龙到朝廷感谢皇上的恩惠,并且陈述了自己被诬陷的缘故。皇上可怜他,命令恢复他的官职退休。最终没有被召用。到崇祯十四年,同乡周延儒再一次做首辅,才被起用为漕储副使,督办苏、松各郡的粮食。第二年冬天,入朝做太仆少卿。下一年的春天,提升为左佥都御史。当时左都御史李邦华、副都御史惠世扬都没有到位,毛士龙一个人执掌院事。皇帝曾经对辅臣说:“以前御史出巡四方,就像皇帝秘密在民间探访。声势显赫,气势胜过巡抚,而且在公署前后都通过各种渠道纳贿,每次奉命出使,富可敌国,应该加重惩处。”毛士龙听说后,弹劾逮捕福建巡按李嗣京。这一年十月托病还乡。国家灭亡后去世。

5.解析:1.A;2.D;3.B;4.(1)等到王用汲弹劾张居正,张居正将要用大罪加害他,陆光祖极力解救使他得以幸免。

(2)(陆光祖)曾经因事与大学士申时行相抵触。申时行不高兴,陆光祖最终没有顺从。

解答:1.“蔡时鼎”“陈登云”是两个人,二者之间应有一个顿号,由此排除B、C;“时鼎”为人名,排除D。

2.明、清乡试、会试同榜登科者皆称“同年”。

3.陆光祖在担任吏部文选郎中的时候,致力于荐推人才。

4.

陆光祖,字与绳,平湖人,在十七岁的时候,就与父亲同时考中了举人。随即又于嘉靖二十六年考中进士,被授予河南濬县知县一职。兵部尚书赵锦,下令征召京都周围地区的百姓修筑边塞墙垣,光祖(因浚县较远)说百姓去不方便。这就惹怒了赵锦,便上书要弹劾他。光祖将这些情况报告给巡抚,请求交纳雇工的工钱,老百姓于是安定下来。郡王夺取百姓产业,光祖依法裁处了郡王。补任祠祭主事,历任仪制郎中。严讷为礼部尚书,十分尊重光祖,建议没有不被采纳的。等到严讷改任吏部尚书,就调陆光祖为验封郎中,不久调任文选郎中。更加致力于荐举人才,升用了几乎所有年高而有德望的人。又破格提拔廉洁而有能力的官吏,有的是由乡试举出的贡士,有的是由书吏中选拔上来。由此下面的僚属竞相勉励,严讷也真心信任他,所以陆光祖能够按自己的意愿行事。

左侍郎朱衡忌恨陆光祖,在背后说陆光祖的坏话,御史孙丕扬就用独揽权势(的罪过)弹劾陆光祖。当时陆光祖已调任太常少卿,因此被削职闲居。大学士高拱掌管吏部,谋划倾轧徐阶。徐阶的宾客都躲避隐匿,只有陆光祖替他调解。等到高拱被罢职,杨博接替掌管吏部,赞许陆光祖讲正义,特别起用他为南京太仆少卿。又升为大理卿。半路上遭遇父丧(就回家奔丧)。万历五年,被起用为原来的官。张居正因为居丧未满出任官职,杖责议论的人,陆光祖写信(寄信)规劝他。等到王用汲弹劾张居正,张居正将要用大罪加害他,陆光祖极力解救使他得以幸免。张居正与陆光祖同年考取进士,相互友好,想引荐他做助手,陆光祖不曲意相随。万历十一年冬天,他被举荐起用为南京兵部右侍郎。才过十天,就被征召担任吏部职。他把张居正所摒弃的成熟稳重的人全部召回,安排在九卿各部中。李植、江东之极力请求治张居正的罪,陆光祖称张居正辅佐的功绩不可抹杀,与舆论相反。吏部尚书宋纁去世,于是起用陆光祖代替。当时部中的权力被内阁夺取了,宋纁极力矫正,遭受挫折,陆光祖不因此惊惧。曾经因事与大学士申时行相抵触。申时行不高兴,陆光祖最终没有顺从。申时行辞职,神宗特意授旨起用赵志皋、张位,都是申时行暗中推荐的。陆光祖称,辅佐大臣应当由朝廷推荐,不应当由宫内降旨。皇上这次的命令应下不为例。

陆光祖为人耿介有骨气,见识高明,通晓朝廷典制,每当议论大政方针,他一言确定要害。孙丕扬弹劾罢免陆光祖,后来孙丕扬两次在吏部任职,陆光祖极力推荐支持他。御史蔡时鼎、陈登云曾经弹劾陆光祖,陆光祖将陈登云当做知己。当时蔡时鼎到两淮视察盐政,因为提建议被罢免,商人到南方刑部攻击他,陆光祖当时担任尚书,替蔡时鼎洗刷了被诬陷的罪名,惩处了胡乱诉讼的人,人们佩服他的器量。

6.解析:1.C;2.C;3.A

4.(1)祖逖不回信,但听任双方互通贸易,获取十倍的利益。

(2)知道大功不能完成,感慨激愤而生病。

解答:1.句子大意是:从前,范阳有一个叫祖逖的人,年轻时就有大志向,曾与刘琨一起担任司州的主簿,与刘琨同寝,夜半时听到鸡鸣,他踢醒刘琨,说:“这不是令人厌恶的声音。”就起床舞剑。“少有大志”是“范阳祖逖”的谓语和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D;“中夜”是“闻鸡鸣”的时间状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B;“琨”是“蹴”的宾语,“觉”补充“蹴”的状态,紧密相连,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D。故选C。

2.C.“文中是指部队的编制单位”错。从原文来看,“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这里的“部曲”是指祖逖的私家军队。故选C。

3.A.“仍然尽力支持”错。原文是“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召募”,只给了一千人的粮食,三千匹布,连军队都没给,让祖逖自己招募,算不上“尽力支持”。故选A。

4.(1)题有:报,答复;听,听凭;互市,互相贸易。

(2)题有:遂,成;感激,情绪激动。

参考译文:

从前,范阳有一个叫祖逖的人,年轻时就有大志向,曾与刘琨一起担任司州的主簿,与刘琨同寝,夜半时听到鸡鸣,他踢醒刘琨,说:“这不是令人厌恶的声音。”就起床舞剑。渡江以后,左丞相司马睿让他担任军咨祭酒。祖逖住在京口,聚集起骁勇强健的壮士,对司马睿说:“晋朝的变乱,不是因为君主无道而是臣下怨恨叛乱,由皇亲宗室之间争夺权力,自相残杀,这样就使外族人钻了空子,祸害遍及中原。现在晋朝的遗民遭到摧残伤害后,大家都想着自强奋发,大王您确实能够派遣将领率兵出师,使像我祖逖这样的人统领军队来光复中原,各地的英雄豪杰,一定会有闻风响应的人!”司马睿一直没有北伐的志向,他听了祖逖的话以后,就任命祖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仅仅拨给他千人的口粮,三千匹布,不供给兵器,让祖逖自己想办法招募士兵。祖逖带领自己私家的军队共一百多户人家渡过长江,在江中敲打着船桨说:“祖逖如果不能使中原清明而光复成功,就像大江一样有去无回!”于是到淮阴驻扎,建造熔炉冶炼浇铸兵器,又招募了二千多人然后继续前进。祖逖已经进入谯城,石勒派遣石虎包围了谯城,桓宣来解救祖逖,石虎解围而去。晋王传檄文昭告天下,称:“石虎胆敢率领犬羊乌合之众,渡过黄河荼毒民众,现派遣琅邪王司马裒等九军、精锐士卒三万,由水、陆四路直赴贼寇所在地,受祖逖指挥。”大兴三年,祖逖镇守雍丘,多次派遣兵士拦击后赵军队,后赵镇守的将士归附祖逖的很多,后赵疆土日益缩小。这一年秋天七月,皇帝下诏加封祖逖镇西将军,祖逖在军中,与将士同甘共苦,严于律己,广施恩惠,勉励督促农业生产,安抚接纳新来归附的人,不论贵贱都加以礼遇。祖逖在积谷练兵,为夺取黄河以北做打算。后赵王石勒很担心这件事,于是到幽州为逖修了祖父、父亲的坟墓,安排了两户人家替他们看守祖坟,于是给祖逖写了一封信,请求通使及互相贸易。祖逖没有答复这封信,而听凭双方民间互相贸易,收取十倍的利润。禁止将领们不使他们侵犯后赵的百姓。两国边境之间,稍微得到了休养生息。四年秋七月,朝廷让尚书仆射戴渊为西将军,镇守合肥,祖逖已经扫除了障碍,收复了黄河以南的土地,而戴渊突然有一天来统领这里,祖逖内心怏怏不乐,又听说王敦与刘刁互相结怨,将要有内乱。祖逖知道大功不能告成,情绪激动引发重病。九月,死在雍丘。豫州的男女百姓都像失去了自己的亲生父母,谯国、粱国之间都为祖逖建立祠堂。祖逖去世后,后赵多次侵犯河南,攻取了襄城、城父,包围谯城。豫州刺史祖约不能抵抗,退守寿春。后赵于是攻取陈留,梁、郑之间又骚乱不安了。

7.解析:1.C

2.B

3.B

4.(1)许誊卿说:“皇上英明,(如果)以后按照期限要求成效怎么办?”袁崇焕无法回应,认识他的人预料他做不成。

(2)在这之前,建州军队大举逼近首都,竞相传言是袁崇焕招引了敌人,因此到(这个地步)。

解答:2.“是斩首人犯的场所”错误。明清皇宫门前极为森严,犯人斩首决非此地,而是必须押往柴市或菜市等地刑场处决的。

3.“在敌军进攻时,袁崇焕宰牛杀马”错误,原文“当兵未薄城下时,崇焕椎牛杀马”,意思在敌人尚未逼近城下时,袁崇焕就杀牛宰马犒赏士兵。

参考译文:

天启六年春正月,建州(女真)军队大举进攻宁远城,参政袁崇焕全力抵抗,发射炮弹击杀(敌兵)无法计算,击毙了他们的统帅长孙哈夷,斩杀敌军六百枚首级,建州军队从灰山分开返回。宁远城是山海关门户要害。当敌军还没有逼近城下时,袁崇焕宰牛杀马,拿起佩刀亲自割下肉,烹煮来给士兵们享用,所以士兵们感动振奋。这时,朝廷中(有人)因为永宁(宁远)势力孤单,有建议弃守宁远来保卫山海关的言论。等到建州军队撤退后,就下令奖励将士,发国库十万钱搞赏他们。崇祯元年二月,建州军队在河上驻扎,总兵满桂派遣副将张守印率领三百人过河悄悄地攻击他们,有所斩获,皇上命令袁崇焕以兵部尚书兼副都御史的身份统领蓟、辽、登、津等地,移驻山海关。七月,(皇上)在紫禁城平台(补充:明朝的平台召对,相当于国情咨议。是皇帝咨询大臣政务的场所,尤其是问询地方封疆大吏,召对政务。平台,建极殿居中向后,高居三躔白玉石栏杆之上与乾清门相对者,云台门也,两旁向后者,东曰后左门,西曰后右门,即云台左右门,亦名“平台”者也。凡召对阁臣等官,或于平台,即后左门也。当时的规矩是,群臣肃立,皇帝坐在那里,遇到问题就,点官员的名,官员上前跪在那里答话,遇到皇帝允准了,也可以站在那里说。是为平台召对。)召见廷臣和督师(明代中后期特设的统率指挥军队的大将)袁崇焕,慰劳非常周到。袁崇焕精明却随意,常常不以为意地谈论天下事。皇上问东北军队什么时候可以平定,袁崇焕随意回答以五年为期限,慷慨请求军队器械、运送尽量的事情,并说:“吏部把关用人,兵部调配得当,户部筹措军饷,提建议的言路畅通,以上各部门都与我相照应,才可成功。”皇上同意了,宴请袁崇焕。(袁崇焕)到午门时,兵科给事中许誊卿问他用五年时间能实现效果吗?袁常焕说:“皇上期望非常迫切,所以用这样的话来宽慰皇上的心。”许誊卿说:“皇上英明,(如果)以后按照期限要求成效怎么办?”袁崇焕无法回应,认识他的人预料他做不成。二年六月,袁崇焕诱杀了毛文龙。袁崇焕再次出关统帅军队,(却)没有办法弥补五年荡平(辽东)的话语,于是讨论议和的事宜,怕毛文龙泄露了他的计划,亲身进入岛上诱杀了毛文龙。三年八月,(皇上)杀了督师袁崇焕。在这之前,建州军队大举逼近首都,竞相传言是袁崇焕招引了敌人,因此到(这个地步)。在袁崇焕主持的辽东的局势败坏之后,经略高第建议放弃宁远,专守山海关,(希望)依靠袁崇焕大力维持局面。宁远之战又胜,军队士气稍微提振。等到(袁崇焕)再次镇守蓟、辽,知道兵力不如建州,开始思考分化联合的计谋。建州趁着这个形式从反面利用了(这个机会,指袁不战,准备议和),借袁崇焕之手杀了毛文龙,以毛文龙之死来出卖袁崇焕(袁崇焕杀毛文龙没有请示皇帝),趁机发兵直达明朝都城,而袁崇焕就不免于(防守边关不利的罪罚)了。袁崇焕慷慨有权术谋略,边疆官吏都比不上他。他的罪过在于擅自杀了(毛文龙)导致敌军(直抵都城),一时间受难的民众非常气愤这个灾祸,要求查办袁崇焕的文书很多,导致他最终被凌迟处死来向天下谢罪,这是惩罚超过了实际的罪过。

8.解析:1.D

2.B

3.C

4.(1)并且下令为后蜀国主在汴河边修建府第,总共有五百多间,供宴饮用的一切日常用品全都齐备。

(2)后蜀军队拿出全部的精锐兵力来迎战,溃败了。王昭远等人又率领士兵来迎战,三战都失败了。

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我见到庄宗和你的父亲消灭梁国平定蜀地,当时主张打仗的人,不是有功劳就不授予奖赏,因此士兵们害怕敬服。如今王昭远是你的给事左右之人,韩保正又是世代承受俸禄的人,向来不熟习战事,一旦有敌情警报,这类人有什么用呢?“灭梁定蜀”是“庄宗及尔父”的谓语和宾语,中间不应断开,排除BC。“世禄之子”的“之”是结构助词的,词语是偏正结构,意思是世代蒙受俸禄的人,中间不应断开,排除A。故选D。

2.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把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B.“皇帝登基后册封自己的亲生母亲为太后”错误,太后是对封建社会帝王母亲(包括嫡母、生母、养母)的尊称。故选B。

3.本题考査学生概括分析原文内容的能力。C.“在王全斌进驻魏城后,他就草率地让相李昊写下降书投降了”错误,原文“全斌进次魏城。蜀主命李昊草表请降”中的“草”,是指起草,不是“草率地”。故选C。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1)“且”,并且;“为”,替,给;“治第”,修建府第;“凡”,总共;“供账”,陈设供宴会用的帷帐、用具、饮食等物。(2)“悉”,全部出动;“逆”,迎;“复”,又;“引”,率领。

参考译文:

太祖干德二年十二月,命令王全斌讨伐蜀国。蜀国国主孟昶自从继承皇位,每天奢侈放纵,让王昭远、韩保正等人分别掌管机要事务,总统军政。孟昶的母亲太后李氏本是唐庄宗的嫔妃,凭借赏赐而知道详情,曾经对孟昶说:“我见到庄宗和你的父亲消灭梁国平定蜀地,当时掌管军事的人,没有功劳就不授予官职,因此士兵们害怕敬服。如今王昭远是你的给事左右之人,韩保正又是世代承受俸禄的人,向来不熟习战事,一旦有敌情警报,这类人有什么用呢?”孟昶不听。等到宋朝攻克荆州、湖州,蜀相李昊对蜀主孟昶说:“我看宋朝承受天命,不像汉、周那样,统一天下,大概就在这里吧?如果能够向他们称臣,也能够保证三蜀之地的防卫安全。”孟昶想要与宋朝互通使者,王昭远坚决阻止了他,于是率兵屯扎在峡路,增添水军。宋太祖听说了,于是打算讨伐蜀地。不久,王昭远劝说孟昶派遣赵彦韬等携带着蜡书从小路行走,约北汉渡河,一同起兵到汴州。赵彦韬暗中拿了他的书信,用来献给太祖,笑着说:“向西讨伐有名义了。”皇帝于是命令王全斌为西川行营都部署,讨伐蜀国。并且下令为后蜀国主在汴河边修建府第,总共有五百多间,供宴饮用的一切日常用品全都齐备。诏令王全斌,对他说:“凡是攻克城寨,只没收他们的兵器甲,粮食全部当财帛分给将士,我想要的,只是土地罢了。”这一月,王全斌等人攻克几十个蜀国城寨,获得粮食近百万。军队到达罗川,蜀人撤退保护大漫天寨。彦进、万友与康延泽分为三路攻击,蜀人出动全部精锐迎战,大败溃退。王昭远等人又率兵迎敌,打了三次都失败了。

孟昶听说王昭远战败,十分恐惧,惊慌害怕地向左右侍从询问计策,有老将石斌回答说:“宋朝的军队从远方而来,按照情势一定不能持久。请聚集军队固守城池。”孟昶说:“我们父子用丰足的衣食供养士兵四十年,等到遇到敌人,他们不能为我向东方射一支箭,如今如果固守堡垒,什么人肯为我效命?”不久,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