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八年级暑假现代文阅读专练(说明文):标题的义与作用问题(解析)_第1页
2023年八年级暑假现代文阅读专练(说明文):标题的义与作用问题(解析)_第2页
2023年八年级暑假现代文阅读专练(说明文):标题的义与作用问题(解析)_第3页
2023年八年级暑假现代文阅读专练(说明文):标题的义与作用问题(解析)_第4页
2023年八年级暑假现代文阅读专练(说明文):标题的义与作用问题(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2023年八年级暑假现代文阅读专练(说明文):标题的义与作用问题(解析)现代文阅读(说明文):标题的含义与作用问题

(共20题)

一、复合题(共20题)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重金属污染就在你身边

①重金属一般以天然浓度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而重金属污染指的是由重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造成的环境污染。重金属污染事件在国内外频频发生。

②20世纪60—80年代,是美国、日本等国重金属污染的高发期。其中,日本因汞污染引起的水俣(yǔ)病就曾轰动世界。近年来,我国重金属污染事件频发。仅2011年1—8月,全国就发生11起重金属污染事件;2010年,重金属污染事件发生了14起。2008年—2009年,贵州、湖南、广西、云南、河南、陕西均出现特大重金属污染事件,如2009年8月,陕西省凤翔县3个村发生851名儿童血铅超标事件;2008年10月,广西河池砷污染导致450人尿砷超标。

③有益的金属元素,浓度超过某一数值也会有剧烈的毒性,使动植物中毒,死亡,重金属一旦进入人体,就会和人体蛋白质及各种酶发生强烈的相互作用,使它们失去活性;也可能在人体的某些器官中富集,超过人体所能耐受的限度,就会造成人体中毒,对人体健康造成很大的危害。

④现阶段我们需要重点防范的金属元素主要有铅、镉、汞、砷、铬五种。请看下表:

重金属主要来源对人体的主要危害易受害人群

铅油漆、蓄水池、化妆品、膨化食品、自来水管等贫血症、神经机能失调、肾损伤儿童、老人及免疫力低下者

镉工业废水;废旧电池;水源受污的水果、蔬菜和谷物等骨骼严重软化、内脏功能失调矿业工、免疫力低下者

汞贵金属冶炼;化妆品、照明用灯、水生物、齿科材料等损伤脑细胞、肾脏,引发全身中毒女性,尤其是准妈妈;嗜好海鲜者

砷采矿、冶金、化学制药;杀虫剂、化肥、农药、皮革等损害消化系统;皮肤病变,导致皮肤癌农民、家庭主妇、特殊职业群体

铬皮革制剂、金属镀铬、劣质化妆品原料等咽炎、支气管炎、鼻炎、皮炎、结核病水污染严重地区的居民

⑤重金属侵害人体的最主要途径就是食物和饮用水。动物的肝脏、贝类海鲜含重金属量普遍较高,应减少摄入量;自来水在管道中积蓄太久,易与管道及水龙头发生化学反应,造成自来水中铅含量超标。

⑥工业革命以来,重金属作为工农业生产中的重要原料,无论用量和种类都越来越多,由此出现的影响和破坏环境的事件也就不断增加。重金属本无罪,是人类盲目追求经济发展将它变成了刽子手。只有理性、科学地发展,才能有效阻止重金属污染的进步蔓延,避免悲剧的扩大。

(1)第③段空格处应分别填入的词语是

A.即使而且或者B.即使甚至如果

C.虽然而且如果D.如果甚至或者

(2)本文第④段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作用是。

(3)

i本文第②段意在说明。

ii第⑥段告诉我们,造成重金属污染的根本原因是。

(4)下列对文章标题“重金属污染就在你身边”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重金属一般以天然浓度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

B.近年来,我国重金属污染有不断扩大的趋势。

C.有危害的重金属元素,很多来源于日常用品。

D.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都有可能受到重金属侵害。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给器官打补丁靠谱吗?

赖太平

①心脏依赖于冠状动脉持续提供氧气,如果这些细胞的供养被阻断,心脏肌肉细胞就会在几分钟内死亡。人们的心脏病发作时,如果阻塞在一个小时后不能被解除,那么超过10亿的肌肉细胞将不可逆转的死亡。这些人即便最后没死

②不同于其他器官,心脏的细胞复制速度仅为每年0.5%,这导致了心脏的自我修复能力非常有限,那么坏死的细胞将会被厚厚的疤痕组织取代﹣﹣心脏的部分功能将不再发挥作用。

③科学家们一直想通过干细胞移植的方式来修复心脏上的创伤。简单来说,就是从病人自己的血液或骨髓中提取干细胞,并直接将它们注入心脏来重塑受损部位。干细胞是可以发育成许多不同类型的细胞,它并不能解决损伤的心肌重生问题﹣﹣95%的注射干细胞无法附着在心脏上,而是立即被血液所吸收。

④针对问题,解决问题。既然注射干细胞无法附着在心脏上,为何不将它制作成可以附着的补丁形状呢?这件事得到了多个大学的研究机构关注

⑤英国剑桥阿登布鲁克医院的心脏病专家桑杰辛哈在这方面的研究颇受关注。他将这些微小的、跳动的心脏肌肉(每个面积小于2.5平方厘米,有半厘米厚)培育在实验室器皿中。经过一个月的培养,心脏补丁由血细胞重组,进而可以转化为人体的任何细胞。在心脏衰竭患者中,它们会发育成心肌细胞、血管细胞以及心外膜(心脏周围的膜)。

⑥一些大学的研究也提出了其他的方案:通过超声波和核磁共振成像扫描来确定心脏上的疤痕结构。根据伤疤的形状,他们会用3D打印机打印出任何形状或尺寸的定制心脏补丁。然后医生打开患者胸腔,将补丁直接缝入心脏,以确保两者同步。目前专家们正在做着各种尝试。

⑦心脏补丁之所以引起人们的关注,主要有两大原因:相对便宜且更加安全。在英国一次心脏移植费用在433万人民币左右(包含后期治疗),在中国这个数字也是在100万以上(不包括后续治疗费用),这是一个巨大的数字。不过如果心脏补丁得以实现的话,那么这个数字可以锐减到60万人民币。

⑧另一方面,由于这些心脏补丁是用患者自己的血液培育的,所以接受手术的病人不必经历心脏移植的并发症,这种环境对新器官组织来说,很难生存。而这些心脏补丁的优点在于,所以心脏不太可能排斥它们。

⑨目前,辛哈正在准备试验这些心脏补丁,先是在老鼠身上,5年后他可能准备进行第一次人体试验。

(选自《大众科学》2018年4期,有删改)

(1)文章的标题能否改为“给器官打补丁”?为什么?

(2)结合相关材料内容,说说为何要制作心脏补丁?

(3)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符合的一项是

A.心脏的细胞复制速度非常缓慢,仅为每年0.5%,导致心脏的自我修复能力非常有限

B.一些大学的研究表明,用3D打印技术可以制造出任何形状或尺寸的定制心脏补丁,但在移植过程中面临的唯一挑战是如何将新补丁与心脏进行电整合。

C.心脏补丁较其他方法而言,相对便宜而且更加安全,所以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如果心脏补丁得以实现

D.心脏补丁是不可能被心脏排斥的,因为心脏补丁是用患者自己的血液培育的,接受手术的病人不会经历心脏移植的并发症。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犯错”的天文学

①在人们的印象中,科学向来都是和正确划等号的,科学家的结论向来都是可信度极高的。其实,作为科技“无人区”的拓荒者,面对茫茫的未知世界和各种高度复杂的软硬件工具,科学家反而是一群特别容易“犯错”的人。

②近代天文学历史上,关于“祝融星”的风波可能是最为知名的事件之一。1859年,当时的法国巴黎天文台台长勒维耶,试图解决一个大难题——水星轨道的近日点偏差问题。他经过大量计算,提出了新行星假设。认为在水星轨道之内还存在一颗未知行星或一群小行星,扰动了水星的轨道,造成了偏差。很快就有一名天文爱好者来信说,自己在几个月前曾发现一个黑点从日面穿过。勒维耶查阅了他的设备和笔记后,于1860年宣布了这一发现,并将这颗“行星”命名为“祝融星”。

③到了19世纪70年代,天文爱好者发现“祝融星”的报告不断涌现,甚至在1878年两位颇有名望的天文学家分别宣告发现了“祝融星”,这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轰动。但随后的研究证实,1878年看到的“祝融星”其实都是亮恒星,并非新行星。1915年,爱因斯坦发表广义相对论,对水星近日点偏差给出了完全符合观测的解释,这颗并不存在的“祝融星”才彻底成为了历史。

④不独如此,越是使用复杂工具实现重大的发现,面对的质疑就越多。但正是这些质疑,让研究结果越来越趋向“正确解析”。

⑤2003年,美国探测宇宙微波辐射的研究小组公布了使用最新仪器测量结果:暗能量占73%、暗物质占23%、普通物质占4%。一时间,不仅媒体争相报道,学界也在为进入“精确宇宙学”时代而欢欣鼓舞,中国科学院院士李惕碚等人分析了数据后,发现其中存在仪器系统误差。虽然遭到了研究小组的反驳,李惕碚仍然带领团队耐心地演算,找到了误差来源并做了细致的定量分析。2013年3月,欧洲航天局使用更先进仪器测量公布了测量结果:暗能量占68.3%、暗物质占26.8%、普通物质占4.9%,和李惕碚团队2009年得到的结果几乎完全相同。

⑥无质疑,不科学,“可证伪性”正是科学最鲜明的特征。那些被证伪了的理论和发现,就像绿叶一样,化作了春泥养育科学之花,并帮助人类在探索之路上走得更加坚实。

(1)根据上下文,第①段中“拓荒者”意思是。

(2)第②段中划线句不能缩为“他提出了新行星的假设”理由是。

(3)从全文主要内容看,第⑤段的作用是:①;②。

(4)有人认为选文标题不合适,以下更换标题理由最恰当的是

A.选文标题只写天文学犯错,事实上所有人都有可能犯错。

B.选文标题没有概括质疑能带来科学研究成功希望的内容。

C.选文标题脱离科学家这一说明对象。

D.选文标题与所举的例子内容不符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扫地机器人

①如果21世纪的新兴家电中只能挑一样,那肯定要选扫地机器人。消费市场作证,15年前一个飘雪的圣诞节,某美国厂家原计划售卖一万台扫地机器人试水,哪知一个晚上就超额卖出了五万台。这之后只用了十来年,“小圆饼”们就占领了全球。

②听说“小圆饼”们还没侵占你的家,你也跃跃欲试,但犹豫不决?不如我们先来了解一下。

③如果用四个字总结现代机器优化的方向,就是“步步为营”,也就是逐渐从电路和结构的复杂配合,转向模块化分工合作。保证机器的不同功能部件,相互独立又相互合作,一处受损另一处仍能不耽误,就像现在都流行组合出道,一个人忘记舞步了,另一个就得赶紧顶上。扫地机器人这种当代工具,在这一点上表现尤为明显。

④从大结构上看,市面上几乎所有扫地机器人的行进,都是一个万向轮加两个主动轮组成的“三轮车”。主结构是一两个边刷,揽垃圾到吸尘滚刷的口子,让它吃进去。不同在于,聪明的机器人能通过底部的悬空传感器和碰撞传感器反馈实际地面情况,再作判断处理。

⑤可以说,机械结构决定扫地机器人的清洁能力,而算法的更新换代则决定了清扫效率。扫地机器人能完成有效清扫,最主要依靠的是吸尘滚刷。发展到现在,市面上的吸尘滚刷主要经历了3代更新,从最开始仅仅基于吸尘器改进的真空吸结构,到后来增加单滚刷来加强清扫能力,一直到现在市面上比较主流的双滚刷结构——胶质滚刷加毛质滚刷,面对吸尘口相对转动,配合边刷,最终达到系统清扫的目的。

⑥不过,扫地机器人只会扫是不够的,只有会走路、会拐弯、会翻山越岭的扫地机器人才能在真正意义上给主人带来解放。

⑦说到会走,下图中的7种路径规划方式,就是市面上扫地机器人的常见行走方式。没有哪种路径规划最好,选购时,只需权衡好不同算法带来的优势即可。

⑧对于选购扫地机器人而言,有效清扫去污肯定是最主要的指标,这一点可在商店手动制造需要打扫的场景,进行实际比较,就能直观地看到结果。另一个重要指标就是避障脱困了,安心上班的你,肯定不想操心惦记家里的机器人卡在了哪个缝儿里,跌跌撞撞出不来!

(有删改)

(1)如将文章标题“扫地机器人”改为“小圆饼”好不好?为什么?

(2)第③自然段画线句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请根据说明内容,说说为什么“只有会走路、会拐弯、会翻山越岭的扫地机器人才能在真正意义上给主人带来解放”?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筷子小传

施芳

公筷公勺摆上桌,分餐进食好处多。筷子是中国独创的餐具,迄今至少使用了3000多年。

先秦时代,筷子被称为“挟”(jiā),战国晚期至汉代开始称为“箸”,到了明代得名“筷”。

“纣为象箸”的典故说明,在商王纣时,已经有筷子的存在。河南安阳殷墟1005号墓中曾出土6支青铜箸头,可以接柄使用。

到了明清时期,箸的称呼被“筷子”取代。明陆容在《菽园杂记》中写道:“如舟行讳‘住’、讳‘翻’,以‘箸’为‘快儿’。”意思是说,船家期盼快而安全地到达目的地,因而忌讳说“住(停止)”“翻”等字,故将“箸”称为“快儿”。此名迅速传开,寄托了人们对“行船畅快无阻”的美好愿望。因筷子多用竹木制成,久而久之,后人就给“快”加了个竹字头,称作“筷子”了。

古时筷子的使用很有讲究。宋代朱熹的《童蒙须知》中有言:“凡饮食,举匙必置箸,举箸必置匙。食已,则置匙箸于案。”

筷子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它一头圆、一头方,圆象征天,方象征地,这是中国人对自然最朴素的理解。在许多地方,筷子可作为新婚礼物,寓意成双成对。

作为传统餐具,筷子具有丰富的文化意蕴,常成为文创产品的灵感来源。国潮筷子、古风筷子、卡通筷子,配以富有设计感的包装盒,筷子成了一份实用性与美感兼备的礼物。

走过漫长的岁月,如今我们使用的筷子花样繁多。就材质而言,除常见的竹筷子,还有木筷子、银筷子、瓷筷子、不锈钢筷子、塑料筷子。就造型而言,有素雅的原木筷,还有彩漆、雕花筷子以及多种材质镶拼而成的筷子。

为适应人们对健康生活的需求,一次性筷子应运而生,不同颜色的筷子则适合家族成员间区分使用。一种配有筷子及勺子的便携餐盒既环保又卫生,深受年轻人喜爱。为推广分餐制,写有“公筷”的筷子正被越来越多的餐馆所接受。

小小筷子关联着社会的文明健康。多一双公筷,多一分安心。

(选自《人民日报》2020年5月9日,有删改)

(1)请结合文章内容,概括筷子的主要特点。(至少说出三点)

(2)第八段主要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第六段和第七段能不能颠倒顺序?请你说明理由。

(4)请从说明文语言特点的角度,分析标题“筷子小传”的好处。

阅读“我踏上花岗石铺成的台阶”至“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回答下列小题。

(1)这段文字介绍了纪念碑的结构,先,后碑身;先四周,后;先题字,后。按顺序说明,条理清晰。

(2)碑的主题“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在文中多次出现,试分析其作用。

(3)“这是毛主席亲自起草、周总理亲笔书写的碑文。”这一句中的“亲自”“亲笔”能不能删去?请陈述理由。

(4)碑文中标出的三个年代,在中国近代史上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依次是:、、。三段碑文分开写的作用是。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蓝莓不是“莓”

①虽说名字里面有个“莓”字,但是蓝莓跟草莓可没有半点瓜葛。实际上,蓝莓跟美丽的杜鹃花是同出一门的表兄弟。如果把草莓、蓝莓和杜鹃花的花朵放在一起,我们就能清楚地分清它们的亲疏关系了。并且,从蓝莓植株的个头(小灌木)来看,也显然跟长着草质茎蔓的草莓不是一家子。

②蓝莓的学名叫越橘,是杜鹃花科越橘属的成员。越橘属是一个大家庭,整个家族有400多位兄弟,在欧亚大陆和美洲大陆都有它们的身影。而得到蓝莓这个通用名,就是因为它们果实的蓝色“外衣”。不过,并不是所有的蓝莓果实都是蓝色,比如广泛栽培的兔眼蓝莓就泛着红色,而野生的红豆越橘完全是鲜红色的。

③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开始采食蓝莓。据考证,在1000年前,我国就已经有食用野生蓝莓的记录,一些种类(如乌饭树)的枝叶还被用做强身健体的药物,《本草纲目》中记载苍山越橘具有“顺气、消饱胀、益肾固精、强筋明目”的功效。而在同一时期的欧洲和美洲文化中,也有很多关于蓝莓的记载。在农作物歉收的年份里,蓝莓是重要的救荒食品。到了1600年,大批来到美洲的欧洲拓荒者,开始大量采摘包括蓝莓在内的各种小浆果。从某种意义上说,蓝莓对于新大陆的开拓做出了重要贡献。后来,拓荒者在有野生矮丛蓝莓集中分布的地方,将它们从森林中疏离开来,划分成便于修剪和采摘的地块。不过即使在人为呵护的条件下,这些野生蓝莓(矮丛蓝莓)一般每两年才提供一次丰硕的果实。直到19世纪,人们还都是依靠野生种来收获蓝莓果实,而没有人工种植。

④成熟的蓝莓果会由最初的绿色变成蓝色(当然,也有变成红色或白色的种类,如红豆越橘),果实外面还包裹着一层霜状物。采摘蓝莓还要讲究手法,如果是生拉硬扯,果柄处出现破损,就会使蓝莓果快速变质。轻轻地捏住蓝莓果向顺时针方向一旋,一颗完美的蓝莓果就被摘下来了。

⑤采摘如此简单,您是不是也想种点蓝莓了呢?不过,种蓝莓可没有那么简单。

⑥首先要克服的就是温度的问题。如果在一年的生长期内,没有足够的低温处理过程,蓝莓就无法开花。那些多分布于中高纬度或者低纬度的高山地区的北高丛蓝莓,通常需要在低于7.2℃的环境中“冻”上1000小时以上,而来自南方的兔眼蓝莓,也需要在低于7.2℃的环境中待上300到800小时。

⑦不仅如此,跟其他杜鹃花科的植物一样,蓝莓的根系和真菌联手才能在土壤中收获水分和营养。如此一来,这些根系就成了既怕旱又怕涝的娇气物。

⑧不光是水分和有机质,蓝莓对于土壤中的酸碱度也有很高的要求,一定要在pH值低于5.5,且高于3.8的酸性土壤里才能茁壮成长。pH值过高或者过低都会影响其正常生长。这种习性可能是因为野生蓝莓多生长在森林边缘,已经习惯了由枯枝落叶形成的酸性土。

(1)本文的标题有什么作用?

(2)选文第②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本文介绍了蓝莓哪些方面的知识?请简要归纳。

(4)选文第⑥段中加点的“通常”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阅读《气候能够影响人的性格吗?》,回答问题。

气候能够影响人的性格吗?

杨阳

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曾在他的巨著《论法的精神》中讨论了法律与气候的关系。他注意到,人们因为气候的不同会导致明显的性格差异:在寒冷的国家,人们对快乐不够敏感;在温暖的国家,人们对快乐的敏感性就要强些;在炎热的国家,人们对快乐极为敏感。气候是用纬度来区分的,不过因此也意味着人们可以用感觉的敏感程度对它加以区分。如果你曾经在英国和意大利观看过一些歌剧,虽然剧本相同,演员亦相同,但你会发现,同样的音乐在两个国家却产生了极不相同的效果。一个国家的观众显得很冷淡,而另一个国家的观众则非常激动,令人难以置信。

人的性格与成长环境有关

有研究表明,人的性格形成与他的成长环境有着密切关系,其中就包括当地气候对性格的影响。生活在热带地区的人,为了躲避酷暑,在室外活动的时间比较多,所以性格不受拘束,脾气也相对暴躁一些。而居住在寒冷地带的人,室外活动较少,需要长时间在封闭的空间与人朝夕相处,因此养成了较强的情绪控制能力。生活在北极圈内的因纽特人,被称为世界上“永不发怒的人”。俄罗斯的冬天漫长而寒冷,人们习惯于穿着厚重的冬季服装,所以他们的动作迟缓,不随意,性格上常常也呈现坚毅的特点。而江南水乡气候湿润,风景秀丽,往往使人们对周围事物很敏感,所以江南水乡人民大多多愁善感,机智敏捷。在山区长大的人,则因为人烟稀少,开门见山,天气多变,逐渐养成了说话声音洪亮,商量事情爽快,为人诚实的性格。策马奔驰在广阔草原上的牧民,经常面对飞沙走石的恶劣气候,性格变得豪放直爽,热情好客。而在大城市,高楼大厦林立,活动空间狭小独立,空气质量欠佳,憋闷的城市气候最容易让人养成孤僻的性格。

①_____

生活中有很多人在遇到阴雨天时情绪低落,而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会心情舒畅。现代医疗气象研究者对此做出了科学的解释:阴雨天气之所以影响人的情绪健康,主要是因为阴雨天气下光线较弱,人体分泌的松果体激素较多,这样,甲状腺素、肾上腺素的分泌浓度就相对降低,人体神经细胞也就因此“偷懒”,变得不怎么活跃,人也就会变得无精打采。法国曾经发生过因阴雨连绵的天气迟迟没有停止,而导致很多人患上抑郁症的事情。针对这些抑郁症患者发病的原因,法国当地的很多治疗机构创造性地采用人造阳光治疗法,这种用光照来治疗那些急于想看到阳光的病人的方法,疗效十分显著。

②_____

夏季炎热,不少人的脾气也变得“一点就着”。在心理学领域,一个有趣的研究话题就是高温为什么会让人的脾气变差。最早的证据来自犯罪领域,许多司法报告发现,犯罪(尤其是暴力犯罪)的发生率在夏天上升,特别是在气温较高时。科学家认为,这可能也与人体对热度的生理反应有关。气温升高会导致人体心跳加快、睾酮水平增高以及其他一些代谢反应,它们会刺激交感神经系统,该神经系统负责战斗或逃跑反应,因此人们更有可能发生冲突。

(选自《百科知识》,有删减)

(1)本文以“气候能够影响人的性格吗?”为题,有何好处?

(2)请在文中画横线的①②处拟写恰当的小标题,不超过10个字。

(3)下面句中划线的词语可否删去?为什么?

阴雨天气之所以影响人的情绪健康,主要是因为阴雨天气下光线较弱,人体分泌的松果体激素较多。

(4)有同学认为“人的性格与成长环境有关”部分举例子过多,有啰唆之嫌。请对此谈谈你的看法。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相关练习。

蜘蛛的几何学

法布尔

①当我们观察着园蛛,尤其是丝光蛛和条纹蛛的网时,我们会发现它的网并不是杂乱无章的,那些辐排得很均匀,每对相邻的辐所交成的角都是相等的;虽然辐的数目对不同的蜘蛛而言是各不相同的,可这个规律适用于各种蜘蛛。

②我们已经知道,蜘蛛织网的方式很特别,它把网分成若干等份,同一类蜘蛛所分的份数是相同的。当它安置辐的时候,我们只见它向各个方向乱跳,似乎毫无规则,但是这种无规则的工作的结果是造成一个规则而美丽的网,像教堂中的玫瑰窗一般。即使用了圆规、尺子之类的工具,也没有一个设计家能画出一个比这更规范的网来。

③我们可以看到,在同一个扇形里,所有的弦,也就是那构成螺旋形线圈的横辐,都是互相平行的,并且越靠近中心,这种弦之间的距离就越远。每一根弦和支持它的两根辐交成四个角,一边的两个是钝角,另一边的两个是锐角。而同一扇形中的弦和辐所交成的钝角和锐角正好各自相等——因为这些弦都是平行的。

④不但如此,凭我们的观察,这些相等的锐角和钝角,又和别的扇形中的锐角和钝角分别相等,所以,总的看来,这螺旋形的线圈包括一组组的横档以及一组组和辐交成相等的角。

⑤这种特性使我们想到数学家们所称的“对数螺线”。这种曲线在科学领域是很著名的。对数螺线是一根无止尽的螺线,它永远向着极绕,越绕越靠近极,但又永远不能到达极。即使用最精密的仪器,我们也看不到一根完全的对数螺线。这种图形只存在于科学家的假想中,可令人惊讶的是小小的蜘蛛也知道这线,它就是依照这种曲线的法则来绕它网上的螺线的,而且做得很精确。

⑥那么,对数螺线它究竟有什么用呢?

⑦它确实广泛的巧合,总之它是普遍存在的,有许多动物的建筑都采取这一结构。有一种蜗牛的壳就是依照对数螺线构造的。世界上第一只蜗牛知道了对数螺线,然后用它来造壳,一直到现在,壳的样子还没变过。

⑧但是蜘蛛呢?蜗牛的壳要造好几年,所以它能做得很精致,但蛛网差不多只用一个小时就造成了,所以它只能做出这种曲线的一个轮廓,尽管不精确,但这确实是算得上一个螺旋曲线。是什么东西在指引着它呢?除了天生的技巧外,什么都没有。天生的技巧能使动物控制自己的工作,正像植物的花瓣和小蕊的排列法,它们天生就是这样的。没有人教它们怎么做,而事实上,它们也只能做这么一种,蜘蛛自己不知不觉地在练习高等几何学,靠着它生来就有的本领很自然地工作着。

⑨几何学家对这曲线作了进一步的研究,最后用一个很复杂的代数式来表示。如果要用数字来表示的话,这个数字的值约等于这样一串数字1+1/1+1/1*2+1/1*2*3+1/1*2*3*4+……的和。

⑩几何学家不喜欢用这么一长串数字来表示,所以就用“e”来代表这个数。e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数学中常常用到它。

我们人类的数学测量方法是聪明的。但我们对发明这些方法的人,不必过分地佩服。因为和那些小动物的工作比起来,这些繁重的公式和理论显得又慢又复杂。难道将来我们想不出一个更简单的形式,并使它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吗?难道人类的智慧还不足以让我们不依赖这种复杂的公式吗?我相信,越是高深的道理,其表现形式越应该简单而朴实。

在这里,我们这个魔术般的“e”字又在蜘蛛网上被发现了。在一个有雾的早晨,这粘性的线上排了许多小小的露珠。它的重量把蛛网的丝压得弯下来,于是构成了许多垂曲线,像许多透明的宝石串成的链子。太阳一出来,这一串珠子就发出彩虹一般美丽的光彩。好像一串金刚钻。“e”这个数字,就包蕴在这光明灿烂的链子里。望着这美丽的链子,你会发现科学之美、自然之美和探究之美。

这种自然的几何学告诉我们,宇宙间有一位万能的几何学家,他已经用它神奇的工具测量过宇宙间所有的东西。所以万事万物都有一定的规律。

(选自《昆虫记》,有删改)

(1)文章以“蜘蛛的几何学”为标题有何作用?

(2)请从修辞角度品析第②段画线句子的表述效果。

(3)阅读文章②~④段,说说蜘蛛织网的方式有哪些独特之处?

(4)第⑥段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

(5)读完本文,你从中得到了哪些启示?请简要写下来。

(6)根据文章内容,回答下面问题。

《蜘蛛的几何学》通过介绍蜘蛛织网的独特方式,展现了蜘蛛的聪明与智慧,表现出的精神品质。

实用类文本阅读。

北冰洋的“无冰之夏”

叶盛

①美国科学家近期在学术期刊《气候》上发表的一项研究成果表明,北冰洋很可能在2034年迎来第一个“无冰之夏”。

②北极海冰并非一成不变,一年中会动态变化:夏季持续融化,在9月前后达到最小面积;冬季持续结冻,在3月前后达到最大面积。近几十年来,由于北极地区气温持续升高,海冰在夏季的面积随之持续减少。

③科学家们通过不同技术手段的观测和研究都支持了上述结论。以海冰年龄为例,1988年25%左右的北极海冰持续冻结4年以上,2013年这个比例降到了7%。在过去60年里,北极海冰的厚度也在变薄。通过卫星观测,1979年至2000年,北极夏季最小海冰范围平均为670万平方千米。进入21世纪以来,这一数值在2012年达到最低,只有近334万平方千米,又减少了一半左右。

④北极海冰减少,直接影响到生存在海冰上下的各种生物。北极熊的主要食物来源之一是在北极海冰上换气或休息的海豹,而北极熊在水下的活动能力远远不及海豹。因此,海冰减少严重影响到北极熊的捕猎成功率,导致其种群近几十年来锐减。此外,海冰的融化虽然对海水体积的影响要小于陆上冰盖的融化,但却直接影响着海冰区域的海水盐度。这种盐度的显著降低会改变一些浮游生物的生存状态,进而破坏整个海洋食物链网。

⑤北极海冰减少,还会反过来影响全球气候。由于液态水比冰的热容量更大,北冰洋一旦在夏天失去海冰的覆盖,就会吸收并存储更多的热量,从洋流和大气循环等多个方面扰乱现有的气候状态。

⑥北极上空极低温的气团被一圈极地高速环流围绕着,不会轻易扩散。有研究发现,海冰的消失会削弱这圈极地高速环流,导致北极的低温气团向低纬度地区扩散。近些年来,北美和欧洲冬天不断出现极端严寒天气,实际上是全球变暖的结果。

⑦北极海冰减少,也有有利的一面。比如在航运方面,北冰洋航线成为可能,将大大缩短从太平洋沿岸前往西欧和北欧的航海距离。然而,由此带来的经济效益远不能抵消海冰融化相关气象灾害所造成的经济损失。

⑧北极海冰减少,也与地球倾角等因素有关。由于地球的自转轴曾比现在更为倾斜,导致极地接受热辐射更多,北极很可能在1万年前就出现过无冰之夏。然而,地质学因素的改变都是极其缓慢的,至少以万年为单位,因而从这一角度无法解释当下海冰面积的急剧变化。

⑨根据计算机模型模拟计算,北冰洋出现无冰之夏的时间点可能在2030年至2040年之间,2034年只是可能性最大的年份。由于气候是非线性系统,对模型的建立方式和条件设定非常敏感,科学家们一般都比较谨慎保守。从以往实际发展来看,一般都会比预测提早到来。

⑩人类的碳排放是过去200年来影响气候变化的最主要因素。如果人类不在减少碳排放方面做出实质性改变,全球平均气温在本世纪末将上升1.5摄氏度以上。在没有跨越式科技发展的前提之下,这一温度上升幅度将带来不可逆转的影响。北冰洋的无冰之夏或许只是一个开始。

(选自《人民日报》)

(1)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北极海冰夏季持续融化,9月面积最小;冬季持续结冻,3月面积最大。

B.北极海冰减少导致海冰区域的海水盐度显著降低,会改变一些浮游生物的生存状态,进而破坏整个海洋食物链网。

C.近些年来,北美和欧洲冬天不断出现极端严寒天气,其根源在于北极海冰减少。

D.地球倾角的变化使极地接受热辐射更多,导致当下北极海冰面积急剧减少。

(2)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由北极海冰的变化讲到北极海冰减少的影响和原因,是按逻辑顺序进行说明的。

B.第③段运用了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说明北极海冰在持续减少。

C.本文④~⑦段都是在说明北极海冰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D.第⑨段中运用“可能”“可能性最大”“一般”等表修饰、限制的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文章围绕北极海冰减少这一中心展开,为什么以“北冰洋的‘无冰之夏’”为题?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回答。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钙——人体的“建筑材料”

①在化学元素周期表中,钙排名第20位,其在地壳中的含量仅次于氧、硅、铝、铁,约占3%。早在公元1世纪,古罗马人就已经使用石灰石(碳酸钙)作为建筑材料了。在那之后,直至现代,石膏(硫酸钙)、石灰石(碳酸钙)等一直在建筑业中扮演着主要角色,钙以各种化合物的形式撑起了人类恢宏的建筑文明。

②同时,钙也是人类骨骼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证骨骼的正常生长发育和维持骨骼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把人体骨骼比喻成一座建筑物,那么它也是由钢筋、石子、沙子和水泥组成的,钙就是这座建筑物中的石子。

③钙是人体中含量最多的无机元素。一个正常成年人体内大约含钙1000—1200克,其中99.3%以羟磷灰石结晶的形式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其余0.7%以离子状态存在于细胞外液和软组织中。机体内的钙,一方面先构成骨骼和牙齿,另一方面则参与各种生理功能和代谢过程,如参与调节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影响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参与调节多种激素和神经递质的释放,能激活多种酶调节代谢过程以及一系列细胞内生命活动,还是血液凝固过程中所必需的凝血因子。

④人体骨骼有更新转换过程,这是通过“成骨作用”(即新骨不断生成)和“溶骨作用”(旧骨不断被吸收)达成的。旧骨中的钙不断进入血液循环和细胞外液,肠道吸收的钙又不断进入血液循环沉积在骨中。如此循环,周而复始,旧骨不断消溶,新骨不断形成。

⑤一岁以前的婴儿每年可更新一次骨钙,以后逐年降低,每两年更新一次骨钙。到儿童阶段,每年骨钙更新率是10%。健康年轻成人的骨吸收和生成维持平衡,每年更新5%。人在20岁以前是骨的主要生长阶段,之后的10余年里骨质会继续增加,待到35—40岁时,单位体积内的骨质达到顶峰,即“峰值骨度”,此后骨质逐渐丢失。当骨质降低到一定程度时,就难以保持骨骼结构的完整,以致出现骨骼压缩变形,甚至在很小的外力下也会发生骨折,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骨质疏松症”。

⑥骨骼成熟时所达到的“峰值骨度”越高,相当于人体中“骨钙银行”储备的钙越多,到老年时发生骨质疏松症的时间就越往后推迟,症状与程度也就越轻。所以,预防骨质疏松,应当从青少年时期就开始,以获得最佳的“峰值骨度”。

⑦那么,我们在生活中如何补钙呢?我国《居民营养膳食指南》中钙的参考摄入量为成人每天800毫克,中老年人每天1000毫克。牛奶含钙丰富,每百克含钙100—120毫克;每百克酸奶含钙约118毫克。且牛奶中的钙能很妤地被人体吸收。中国人喜爱的豆制品也是高钙食物,每百克豆腐含钙约138毫克,每百克豆腐丝含钙约204毫克。豆制品中还含有大豆异黄酮,对于防治骨质疏松症具有较好的效果。绿叶蔬莱也是补钙高手,几乎所有的深绿色蔬莱含钙量都不低,只是绿叶蔬莱多含有影响钙吸收的草酸,所以烹调时可以用焯水、加醋的方法去除草酸和増加钙的溶岀。此外,虾皮、海带、金枪鱼、三文鱼、沙丁鱼、芝麻酱、发菜、银耳等,尤其是可以连骨一起食用的小鱼小虾都是钙的优质来源。除了饮食之外,坚持户外运动,注意晒太阳,也是补钙的重要措施。

(选自《百科知识》2019.02B,有删减)

(1)选文第①段的作用是什么?

(2)选文第③段画横线的句子主要使用了哪种说明方法?请分析其作用。

(3)选出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

A.人类机体内的钙,不仅构成骨骼和牙齿,还参与各种生理功能和代谢过程,并且是血液凝固过程中所必需的凝血因子。

B.“成骨作用”和“溶骨作用”使旧骨不断消溶,新骨不断形成,从而实现人体骨骼的更新转换过程。

C.人到35—40岁时,单位体积内的骨质达到顶峰,也就是说这一阶段是人体骨钙更新率最高的时期。

D.本文的标题把钙称为“人体的建筑材料”,既点明了钙对于人体的重要性,也起到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的作用。

(4)奶奶最近常常腰酸背痛,她准备去买钙片来补钙。请你结合选文和下面链接材料的内容,给奶奶提出关于补钙的建议。

含有磷、维生素D、维生素K2、维生素B2、镁、软骨素、胶原蛋白等多种元素的补钙剂能够更全面地帮助人体吸收钙。

过量摄入钙很可能会导致肾结石,因为过多的钙会使尿钙增多,很容易与草酸等结合形成不溶性的钙盐,沉积于肾脏或尿道,久而久之形成结石。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四小题。

题跋:绵廷千年的点赞艺术

马菁菁

①题跋是写在书籍、字画等前后的文字的总称。写在前面即右侧的文字称“题”,写在后面即左侧的文字称“跋”。这是由卷轴的形式特点决定,符合中国古代从右到左、从上到下的观赏习惯的。内容多为品评、鉴赏、考订、记事等。鉴于字画中的题跋更常见、更典型,因此以字画为例解说题跋更合适些。

②魏晋南北朝是题跋的萌芽期,那时绘画是一种职业,画师无需读书认字,主要任务就是在寺庙里画壁画,或者去宮廷画皇帝、妃子的肖像,当然不会在画上署名,只有极少的王公贵族才会在作品上留下“签名”,顾恺之就是目前所知第一位在画作上留下签名的人。

③宋代是题跋的发展期,皇帝艺术家宋徽宗功不可没,他用瘦金体独创了一种签名——天下一人,这四个字可作花押款,就好像是自己对自己的画进行认证。上行下效,于是更多的画家开始在画上签名。起初他们不敢堂而皇之的“签名”,只能愉偷的把名宇写在树干上、山峰上。所以,如果一幅画上有画家自己的签名,那通常是宋代以后的作品。

④元代是题跋的兴盛期。到了元代,倪瓒那一批画家就彻底不顾忌“签名”。他们的文人画,讲究“诗书入画”,有诗有序,作品才算完整,于是题跋成了书画的重要组成部分。题跋中除了签名,一般还要交代创作的时间、地点、人物,或者写首诗配合画面,生怕后人感受不到画家的情绪。这样一來,对画家的要求就高了,不仅要会写诗,还要书法好,最重要的是会搭配,整体美观。画画的人变了,画作自然也就不同了,就好比文艺青年喜欢往各种“无聊”的地方增加难度,并且乐此不疲。

⑤除了书画家给自己的作品写题跋,更多的收藏家、鉴赏家也为作品写题跋。比如现存最早的山水画——隋朝画家展子虔的画作“游春图”,本来没有名字,被宋徽宗收藏后,大笔一挥,在右侧写了“展子虔游春图”六个字。以后就叫这个名字了。后世的收藏家、鉴赏家们,不断将自己的品评与鉴赏附于作品之后。这一代代流传下来的题跋,宛若绵延千年的艺术“点赞”,构成了一幅画完整的价值,使书画具有了历久弥新的艺术生命。

⑥题跋有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就是能够像破案一样提供这幅画的创作线索,这幅画怎么来的?我的看法是什么……后一个写题跋的人也是拫据前一个人提供的线索对这幅画作出自己的判断。所以我们在看一幅画的时候千万不能略过题跋,比如《清明上河图》的题跋就足以拍一部穿越古今三生三世的电视连续剧了。金人张著的题跋让后人破解了《清明上河图》的之谜,但还有一个谜没有破解。张著在题跋中说,宋徽宗也为《清明上河图》写过题跋,但我们现在看到的画卷中却没有,而且画卷的长度也比明代李东阳题跋中所记录的少了近两米,这消失的部分去了哪儿呢?《清明上河图》又经历了怎样的命运呢?

⑦题跋是不是比原画更有看头?总之,题跋就是一幅画存在的证据,是一幅画背后的故事,字里行间,骨肉丰满。所以,请好好对待一幅画的题跋吧!

(选自《山山水水聊聊画画》,有删改)

(1)请简要槪括文章从哪些方面介绍了“题跋”。

(2)第②段加点字“目前所知”能否删去,为什么?

(3)第⑥段写《淸明上河图》有何作用?

(4)本文以“题跋:绵延千年的点赞艺术”为题好不好?请说说你的理由。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椅·坐·臀

詹克明

①在《过去2000年最伟大的发明》一书中,有人把“椅子”列为其中之一,这着实在意料之外,但细细想来,又在情理之中。

②人体通常有三种姿势(丨、一、ㄣ),人生乐章就由这三个“音符”谱写而成:站着是个竖直了的“丨”,体重都压在双脚上,站久了会很累;躺着是个横写的“一”,“久卧思起”,躺得时间长了也不舒服;还是坐着这种中间状态“ㄣ”最为安逸舒适。不难想象,如果没有椅子,人一个个全都挺直身子站着办公,站着打电脑,站着上课,站着开会,站着吃饭,将会是何等辛苦、何等尴尬的局面。

③由于人类长期直立行走,使得臀大肌特别发达,呈现向后突出的球状,这种形体结构十分有利于坐姿。而且臀部皮肤富有皮脂腺与汗腺,其间充满着较厚的皮下脂肪,形成脂肪垫,人坐在椅子上,全身重量就由宽大的臀部以及“大腿肌”共同分担,使得单位表面积的平均压力大为减轻,久坐不累,于是,椅子就这样诞生了。

④造物主设定的身体结构真是绝妙,人体以臀部为支撑点的“重心配置”显然最有利于“坐”。有了臀部的中心支撑,“坐”就能让四肢悬空,自由伸展,便于手足并用地完成诸多操作。如果说“直立行走”解放了双手,那么臀部落座椅子不仅解放了双手,还解放了双脚。

⑤有了椅子就有各种“坐姿”:匡坐、危坐、端坐、肃坐、宴坐、静坐、闲坐……各种姿势不一而足。更有心理学家专门探究“坐姿与性格”之间的关系,列举岀九种坐姿,如坐满式、半坐式、浅坐椅边、两腿大张、膝盖贴紧、跷二郎腿等。在专家的精微解读下,原来这些坐姿无意中都在泄露你的性格取向。

⑥有了椅子在座位安排上就有了上下尊卑。重要客人定要高居“上座”,男女主人则自谦“下座”。遇有单独觐见之时,不论阁下官拜几品,见到上司最好能知趣借助臀部浑然天成的“双半球”结构——只坐半个屁股!

⑦有了椅子在会场席位布置上就可以借助椅子款式来区分主从关系。英语中“主席”(chairman)一词就从椅子转义而来,其中“chair”是椅子(通常带有靠背扶手,多为尊者设),“man”是“人”,意指主持会议的人(chairman还另有别解:“轿夫”)。

⑧有了椅子就有了“坐”与“立”的身份差异,且“坐”者为尊。曾见到一帧孙中山与蒋介石的合影,中山先生在椅子上正襟危坐,蒋介石则戎装侧立其身后。

⑨有了椅子就有了不同的待客规格。苏东坡在杭州某寺院游览时才会写下幽默的对联:“坐、请坐、请上坐;茶、敬茶、敬香茶”,对势利小人做了点善意鞭笞。

⑩有了椅子就可降低身体高度。大腿的“股骨”是人体中最长的“长骨”(约占身长的四分之一),落座椅上,身体高度会缩短四分之一。一轿车、飞机均按照坐姿设计,减少了多少阻力。

椅子简单实用,故从古到今椅子样式基本大同小异。唯有“简单”方能成就“超稳定”。有时千年不变并不是墨守成规、因循守旧裹足不前。就像锄头、弓箭、陶器、筷子等,几千年过去改变并不大。

最伟大的古老发明往往无名!椅子作为两千年来最重要的发明之一,已成为千家万户不可或缺的日常生活用具,然而究竟是谁发明了椅子,史书上却全无记载。

椅子有幸入选两千年最伟大的发明之一,用它来安放我们人类的尊臀,实乃_____之绝配也。

(1)请在第段的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词语

A.相辅相成B.相得益彰C.珠联璧合D.天作之合

(2)本文以“椅·坐·臀”为题,可谓独具匠心,请简要分析其妙处。

①;②;③;④。

(3)第③段对人类久坐不累的原因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人类臀大肌特别地发达,呈现向后突出的球状,十分有利于坐姿。

B.人类臀部肌肉富有皮脂腺与汗腺,有较厚皮下脂肪,形成脂肪垫。

C.人坐椅子上,全身重量由宽大臀部承担,单位表面积平均压力减轻。

D.人体身体结构的以臀部为支撑点的“重心配置”最有利于“坐”了。

(4)本文围绕主要说明对象“椅子”,依次介绍了①椅子发明的原因;②;③;④椅子的发明者。

(5)依据文本,椅子有幸入选两千年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其原因在于①椅子的发明,使人类获得了最为安逸舒适的姿态;②;③;④椅子的发明,促进了人类社交礼仪的发展;⑤。

5G,未来世界的通天塔

从1G到4G,每次通讯技术的演进都会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那么,5G将带来哪些变化?

5G时代,网络传输峰值速率将达到10G。这是什么概念?5G网络环境下,下载一部超高清画质的电影只需1秒钟。一个“快”宇,还将促使虚拟现实游戏、视频对话、远程监控等对宽带要求高的智能应用进入寻常百姓家。

在5G网络中,时延将从4G的50毫秒缩短到1毫秒,网络时延是指数据输送至第三方服务器并传回的时间。“低时延”是电子医疗、自动驾驶等远程精确控制类应用成功的关键。以自动驾驶汽车为例,时速60公里的汽车在50毫秒时延内将开出1米远,如果10毫秒时延,车辆移动距离仅为16厘米,安全性大大提高。

目前网络连接仍以人与人之间的连接为主,但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等智能设备的大规模商用,将带来大量人与物、物与物的连接。从而形成更广阔的和开放的物联网世界。5G网络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能承载1000亿个网络连接,这将为物联网的进一步铺开奠定重要基础。5G将不单单是现有移动网络的升级,而是未来数字社会和数字生活的驱动者。5G的应用将使同心范围从人与人之间拓展到人与物、物与物之间,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交通等应用将不再遥远。移动网络未来将成为和交通、能源一样的关键性基础设施,而网络技术也将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这将对移动网络的带宽、传输速率和承载连接数量提出更高要求,无疑也对5G技术研发提出了迫切的现实要求。

华为轮值CEO徐直军介绍说,华为据此提出了5G的三大特征:网络传输速度比4G快10—100倍、网络时延从4G的50毫秒缩短到1毫秒、满足1000亿量级的网络连接。目前行业对5G的研究重点在关键性技术和相关标准的制定和统一。

5G将为运营商开展数字业务创造技术条件。5G时代,整个社会的网络连接,包括运营商跟其他行业的关系都会发生改变。运营商将会进入智能家居。远程遥控等垂直行业领域,这将是运营商未来的一个重要增长机会点,运营商可以为企业用户提供更多元的通信服务。

而作为消费者最关心的资费问题,中国电信总经理高同庆表示,对于运营商来说,传统的流量计费情况已不适合未来的5G时代,多量纲和权益合怍才是5G时代的重点,准确地说就是根据网络的不同用途来进行不同计费。比如像网络直播、游戏直播这方面是基础计费,而面对那些大型演唱会,还有智能家庭,赛事直播等,会是大流量的计费。高同庆明确表示5G的网络资费绝对不会有过高收费标准,不能让用户买不起,所以具体的收费标准可能是10GB起步,收费只有十块钱甚至更低。此外,网络基站能承载更大的流量和更多的设备,而运营商只是投入一次建设的费用,后期不会再过多的进行升级花费。国家为了普及5G网络,工信部也制定了相应的资费标准,惠及消费者。

(根据《光明日报》文章改编)

(1)文中举自动驾驶汽车的例子,有什么作用?

(2)阅读下列句子,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i5G将不单单是现有移动网络的升级,而是未来数字社会和数字生活的驱动者。(“驱动者”有什么表述效果?)

ii这将对移动网络的带宽、传输速率和承载连接数量提出更高要求,无疑也对5G技术研发提出了迫切的现实要求。(“更高要求”在文中具体指什么?)

(3)文章题目“5G,未来世界的通天塔”隐含着哪些意思?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4)阅读下面这则材料。请你用文中相关知识帮助消费者消除疑虑。

材料链接:有消费者指出,目前的4G网络网速已经非常快了,5G网络这么快的速率有必要吗?况且,目前来看就算网速再快但电信运营商还是按照流量计费的,很少有人会用移动网络下载电影。毕竟,移动流量还没便宜到可以随意下载动辄几G的影片的程度,所以,对移动手机用户来说,网速已经不是痛点,运营商真正需要解决的是流量资费问题。

阅读下面的说明文,完成下列各题。

冬眠的奥秘

①严寒的冬天,我们总是向往着在被窝里长眠一冬——能像狗熊和青蛙那样冬眠就好了。然而我们大都不知道:那些冬眠的动物们,掌握着我们人类尚不知晓的惊天奥秘。

②冬眠是动物应对恶劣环境的一种策略,科学上叫“蛰伏”。有人会问,冬天里睡得多,睡得久,不就是冬眠吗?它们还真不是一回事儿,只是二者的区别不太容易看出来。拿鱼来说,有几类鱼是会冬眠的,包括我们熟悉的鲤鱼、乌鳢,还有海里的鳗鲡,每当冬天来临,它们就把自己调到冬眠档:不吃、不喝、不游动。这看似与正常档的睡觉并无二致,但请注意它们的鳃!鱼类靠鳃呼吸,平时就算身体静止不动,鳃也会轻轻开合扇动,而进入冬眠的鱼,鳃也几乎不动,完全处于麻痹状态。除了呼吸,冬眠动物的体温、心跳等生命指征也都降到极低的水平,新陈代谢速率变得非常缓慢,与休克和死亡标准只差那么一点点——这就是冬眠与睡觉的本质区别。

③冬眠的意义在于,尽量减少身体内外的生命活动,将能量消耗降到最低,以挨过环境严酷的时间段。动物冬眠时,能把生命的时钟调得极慢。比如生活在北美洲的普通箱龟,冬眠时心脏5—10分钟才跳1次,实在让人惊叹。更夸张的是,它们几乎完全不呼吸,只靠皮肤吸入少许氧气!

④科学家还发现,冬眠不是“习惯养成”的问题,而是遗传基因决定的“天赋”。这种“天赋”还与寿命的长短有联系。一般来讲,哺乳动物的寿命与体型相关,体型小的新陈代谢快,寿命短;体型大的新陈代谢慢,寿命长。比如大象能活80年,兔子七八岁就算高寿。而蝙蝠打破了这个规律——冬眠的菊头蝠和同体型的、不冬眠的老鼠相比,前者可以活到30多岁,后者却只有3、4岁。如果在同一物种中比较,如蝙蝠或者棕熊,依然是冬眠的寿命要长很多。

⑤冬眠是当下的热门研究领域。如果人类能像动物们一样冬眠,收获的就绝不仅仅是睡大觉的幸福感,也许还能长生不老。虽然对蝙蝠和棕熊等冬眠动物的研究能确定冬眠基因与长寿有关,但这些动物毕竟与我们人类相差太远。不过,在2004年,有个轰动科学界的发现:居然有一种猴子能冬眠!而人类跟猴子同属灵长类动物,基因相似性很高。如果猴子能冬眠,这意味着我们人类也有可能做到。到那时,我们的寿命说不定可以达到800岁!

(选自《博物》总第146期,有删减)

(1)文章的标题为《冬眠的奥秘》,冬眠的奥秘在哪里?请分条概括。

(2)第③段和第④段可否交换顺序?为什么?

(3)说“我们的寿命说不定可以达到800岁”,其推测依据有哪些?请结合④⑤两段简要概括。

(4)第③段划线句中加点词语“几乎”能否删去,为什么?

更夸张的是,它们几乎完全不呼吸,只靠皮肤吸入少许氧气!

(5)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蚂蚁的智慧

①诸多城市交通拥堵已成最为头疼的一件事。

②但科学家最近发现:蚂蚁不止善于啃骨头,在解决行走问题的能力上另有一功。德国群体智能专家迪尔克·赫尔冰注意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在觅食过程中,成百上千只蚂蚁在蚁穴和食物所在地之间来来往往,最终都能在相对最短的时间内得到食物,却从不发生拥堵现象。

③这是什么道理?赫尔冰和他的同事们设计了一个实验:他们造岀了一条蚂蚁高速路,在蚁穴和糖浆之间有两条不同的路径。实验开始后,较窄的那条路很快出现了拥堵迹象,但在这时,一只从糖浆处取食返回的蚂蚁在蚁穴洞口遇到另一只正要出发的蚂蚁,返回的蚂蚁便将要出发的蚂蚁“推”到另一条路上。,狭窄的那条路上的拥堵现象立即解除。借助于蚂蚁的交通模式,科学家在电脑上做了一个更复杂的模拟实验,设计了多条长度不同的路径,结果蚂蚁们依然能各行其道,忙而不乱,快速高效地到达食物所在地。

④据悉,蚂蚁有25万个脑细胞,在所有的昆虫中,是最聪明的昆虫。它们设计的“交通体制”能使整个蚁穴体系有序,成百上千只蚂蚁行走高效自如。根据仿生学的原理,我们可以从蚂蚁思维中得到某些启发。这就是说,返回的蚂蚁向迎面而来的同伴发出信息,告诉对方前面交通情况不好,让它另选一条路。另一条路的距离虽然远些,由于避免了可能出现的拥堵,避走近路换行远道成为最佳选择。深入研究一下蚂蚁们的上述“交通规则”,人类可以采取类似的方法减少车辆拥堵现象。

⑤,聪明的动物并不止于蚂蚁一种。除众所周知的信鸽识途,警犬能甄别毒品外,另有许多动物的聪明才智,也是值得称道的。如大象善于安慰家庭成员,在需要时,会帮助其他大象在水中嬉戏,通过震动双脚同对方交流。澳大利亚海豚在海底寻找食物时,会用海绵保护鼻子。乌鸦更是一种“心灵手巧”的鸟类,能把小树枝、羽毛和其他碎片用做工具,诱捕猎物。松鼠会精心制作带有欺骗性的储藏室,让小偷找不到自己的食物。

⑥,人毕竟为万物之灵。人之灵,就在于能够集万物之聪慧,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所用。人类既然可以受飞鸟的形态启发,进而发明飞机,是不是也可以借鉴蚂蚁的不争道、不抢行,来缓解城市的交通拥堵?进而,还可以建议动物学家和自然科学家联手,从各种动物的聪明才智中引出一些新的研究课题,促使人类与各种动物的和谐相处,进一步造福于人类。

(1)填入第③⑤⑥段三处横线上的词语,下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A.因此其实当然B.那么但是其实

C.其实因此但是D.因此总之当然

(2)第⑤段主要运用了的说明方法,主要说明。

(3)“蚂蚁的智慧”主要表现在

(4)下列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蚂蚁是最聪明的昆虫,它们设计的“交通体制”比人类的交通规则完善得多。

B.第①段讲述的是有关城市交通拥堵,与后文介绍蚂蚁的内容无关,应当删除。

C.蚂蚁的智慧是德国科学家迪尔克·赫尔冰和他的同事实验研究并发现的。

D.本文还提出了人类应从动物身上获取借鉴,促使人类与动物和谐相处的观点。

(5)有人认为,应将本文的标题改成“动物的智慧”。请说说你的理解和看法。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五小题。

当容颜成为你的电子身份证

①在旅客穿梭的火车站台上,一位男士眨眼间就被特工锁定;一位女杀手刚现身,特工的手机便发出报警信号,并显现出她的姓名等信息。这是正在热映的《碟中谍4》中的经典镜头,它们向观众生动地展示着人脸识别科技的魅力。实际上,该片在不经意间为人脸识别科技做了一个大广告。

②人脸识别技术应用的过程其实并不神秘。首先对目标进行检测,即判断输入的图像中是否存在人脸。如果是,便检测出人脸器官的位置和形状等信息。然后进行人脸比对,根据面部特征定位的结果,与数据库中的人脸进行对比,从而判断该人脸的身份信息。

③建立人脸图像数据库是人脸识别技术应用的基础工程,数据库信息的完备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脸识别技术应用效果。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曾承担“人脸识别查询技术”国家攻关课题,为此建有256万张人脸图像的人脸识别数据库,可以达到每秒256万张高速识别,也就是说,一张人脸图像在1秒钟内就可以和256万张人脸一一比对,轻松完成核查。

④实现《碟中谍4》中人脸识别技术的高端应用当然离不开现代移动互联科技,实际上正是两者之间天衣无缝的融合,才达到令人惊叹的神奇效果。影片中的特工实际上佩戴了具有无线摄像功能的隐形眼镜,它可以实时捕获信息并通过蓝牙等近距传输工具发送给手机,手机将捕获的图像或视频通过无线通信上传至云端的搜索引擎,进而利用后台强大的人脸识别系统瞬间完成审查甄别,对目标身份信息做出判断。这并不是什么科幻,现实生活中这一点已经能够做到。

⑤事实上,人脸识别技术是受许多因素影响的。现有的人脸识别系统在用户比较配合、采集条件比较理想的情况下,可以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但是,在用户不配合、人脸信息采集条件不理想的情况下,现有系统的识别率将陡然下降。光照、姿态、装饰等,对机器识别人脸结果的准确性都有或多或少的影响。目前世界最先进的人脸识别系统也有1%识别误读率。

⑥在推进人脸识别技术在中国的应用过程中,2008年北京奥运会功不可没。奥运会主办方在对开闭幕式入场券进行实名制管理过程中,要求入场券持有者提交个人信息和身份照片,并利用人脸识别技术进行门票实名制身份验证。这实际上是奥运史上首次将人脸识别技术作为人员身份识别的智能化手段引入其安保工作,是人脸识别技术在华发展的里程碑。

⑦在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信息被窃取事件层出不穷。近期发生的国内最大的程序员社区数据库遭黑客攻击、600余万用户信息泄露事件,再次提醒人们,防范黑客攻击、确保信息安全刻不容缓。在此背景下,知名互联网企业网易近日宣布将推出电子邮箱人脸识别系统,其邮箱用户可以选择在异地登录时要求人脸认证,或者短时间多次输错密码被锁定后进行人脸认证解锁。此举把人脸识别技术一步引入网络信息安全管理领域。

(1)文章题目“容颜成为你的电子身份证”在文中的具体含义是。

(2)第③段运用、的说明方法,作用是。

(3)本文围绕人脸识别技术,从、及人脸识别技术应用的现状及前景等方面进行说明。

(4)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段电影情景开头,激发读者的兴趣,同时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人脸识别技术。

B.建立人脸图像数据库是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先决条件,也需要其他技术支持。

C.现实生活中,人们完全能像《碟中谍4》一样,瞬间对目标身份信息做出判断。

D.第⑦段写到信息被窃取的事件发生,是为了说明人脸识别技术面临的困境。

(5)有人认为第⑤段与文章关联不大,可删除。请联系前文谈谈你的理解。

阅读《北冰洋的“无冰之夏”》一文,回答以下各题。

北冰洋的“无冰之夏”

叶盛

①科学家近期的一项研究成果表明,北冰洋很可能在2034年迎来一个“无冰之夏”。

②北极海冰不是一成不变的。北极海冰在一年中会发生动态变化:夏季持续融化,在9月前后达到最小面积;冬季持续结冻,在3月前后达到最大面积。近几十年来,由于北极地区气温持续升高,海冰在夏季的面积随之持续减少。

③研究表明,北极海冰在持续减少。以海冰年龄为例,1988年25%左右的北极海冰持续冻结4年以上,2013年这个比例降到了7%。在过去60年里,北极海冰的厚度也在变薄。通过卫星观测,1979年至2000年,北极夏季最小海冰范围平均为670万平方千米。进入21世纪以来,这一数值在2012年达到最低,只有近334万平方千米,又减少了一半左右。

④北极海冰减少,直接影响到生存在海冰上下的各种生物。北极熊的主要食物来源之一是在北极海冰上换气或休息的海豹,而北极熊在水下的活动能力远远不及海豹。因此,海冰减少严重影响到北极熊的捕猎成功率,导致其种群近几十年来锐减。北极海冰减少还导致了海冰区域的海水盐度显著降低。这种盐度的显著降低会改变一些浮游生物的生存状态,进而破坏整个海洋食物链网。

⑤北极海冰减少,还会影响全球气候。由于液态水比冰的热容量更大,北冰洋一旦在夏天失去海冰的覆盖,就会吸收并存储更多的热量,从洋流和大气循环等多个方面扰乱现有的气候状态。

⑥北极上空极低温的气团被一圈极地高速环流围绕着,不会轻易扩散。有研究发现,海冰的消失会削弱这圈极地高速环流,导致北极的低温气团向低纬度地区扩散。近些年来,北美和欧洲冬天不断出现极端严寒天气,实际上是全球变暖的结果。

⑦北极海冰减少,也有有利的一面。比如在航运方面,北冰洋航线成为可能,将大大缩短从太平洋沿岸前往西欧和北欧的航海距离。然而,由此带来的经济效益远不能抵消海冰融化相关气象灾害所造成的经济损失。

⑧北极海冰减少,也与地球倾角等因素有关。由于地球的自转轴曾比现在更为倾斜,导致极地接受热辐射更多,北极很可能在1万年前就出现过“无冰之夏”。然而,地质学因素的改变都是极其缓慢的,至少以万年为单位,因而从这一角度无法解释当下海冰面积的急剧变化。

⑨“无冰之夏”是北极海冰减少最终可能出现的结果。根据计算机模型模拟计算,北冰洋出现“无冰之夏”的时间点可能在2030年至2040年之间,2034年只是可能性最大的年份。由于气候是非线性系统,对模型的建立方式和条件设定非常敏感,科学家们一般都比较谨慎保守。从以往实际发展来看,一般都会比预测提早到来。

⑩人类的碳排放是过去200年来影响气候变化的最主要因素。如果人类不在减少碳排放方面做出实质性改变,全球平均气温在21世纪末将上升1.5摄氏度以上。在没有跨越式科技发展的前提之下,这一温度上升幅度将带来不可逆转的影响。北冰洋的“无冰之夏”或许只是一个开始。

(选自《人民日报》,有改动)

(1)下面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北极海冰夏季持续融化,9月面积最小;冬季持续结冻,3月面积最大。

B.北极熊的主要食物来源之一是在北极海冰上换气或休息的海豹,而北极熊在水下的活动能力远远超过海豹。因此,海冰减少提高了北极熊的捕猎成功率。

C.北极海冰减少还导致了海冰区域的海水盐度显著降低。这种盐度的显著降低会改变一些浮游生物的生存状态,进而破坏整个海洋食物链网。

D.近些年来,北美和欧洲冬天不断出现极端严寒天气,实际上是全球变冷的结果。

(2)本文围绕北极海冰减少这一中心展开,为什么以“北冰洋的‘无冰之夏’”为题目?结合全文内容,下面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无冰之夏”是北极海冰减少最终一定会出现的结果;题目中的引号具有强调北冰洋出现“无冰之夏”的时间点一定是在2030年至2040年之间的作用;与文章的开头、结尾形成呼应。

B.以“北冰洋的‘无冰之夏’”为题目,说明了北极海冰是一成不变的这个特点;也有介绍北极海冰减少不会直接影响到生存在海冰上下各种生物这一情况的作用;能激发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C.“无冰之夏”是北极海冰少最终可能出现的结果;题目中的引号既表特指,又表强调,更能激发读者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与文章的开头、结尾形成呼应,使文章结构浑然一体。

D.以“北冰洋的‘无冰之夏’”为题目,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北极在1万年前就出现过“无冰之夏”是实际情况;强调了北极海冰在一年中不会发生动态变化的特点;有引起读者阅读兴趣的效果。

(3)下面对本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近几十年来,由于北极地区气温持续升高,海冰在夏季的面积随之持续减少。

B.第③段运用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介绍了北极海冰在持续减少的现象,说明了北极海冰减少不会影响全球气候的特点;④~⑦段都是在说明北极海冰减少也有有利的一面。

C.第⑨段中运用“可能”“可能性最大”“一般”等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D.如果人类不在减少碳排放方面做出实质性改变,全球平均气温在21世纪末将上升1.5摄氏度以上。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雍黎

传说,月亮上最有名的动植物是玉兔和桂树,有诗歌这样形容:“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白兔捣药成,间言与谁餐。”今天,嫦娥四号落月探测器已跃跃欲试,这次的目标是月亮那不为人知的背面,而此次,我们带给月亮的将是一份大礼——土豆。由教育部深空探测联合研究中心组织,重庆大学牵头的科普载荷“月面微型生态圈”,将作为嫦娥四号的“乘客”之一,于2018年底登陆月球背面,进行人类首次月面生物实验。

“奶粉罐”里乾坤大

“月面微型生态圈”高18厘米,直径16厘米,净容积约0.8升,总重量3千克,从表面看就是一个圆柱形的金属罐子,有点类似于我们家里的奶粉罐。在罐子里,土豆和拟南芥这两种植物会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而动物虫卵吸入氧气,排出的二氧化碳和生活垃圾作为养料提供给土豆和拟南芥的种子,循环往复,小生态圈就初现形态了。

这时候可能有人会问,地球上的光合作用直接利用太阳光,那么月球表面自然光线是如何引入“生态圈”的呢?原来,它是通过光导管引入的。这就实现了月面原位资源利用,让动植物完全接受月球的光照环境。深空探测联合研究中心的老师们之前也考虑过用人工光线模拟地球上的光照环境,但利用月面自身光照对实验的意义更大。如果动植物能够适应月球光照生长,那么以后人类就可以在月球建设基地,开展长时间的科研工作,这对人类未来在地外星球生存非常重要。

“月面微型生态圈”是一个真实的生态圈,假设这个生态圈运转正常,罐子里的动植物将经历一个完整的生命周期。动物虫卵从虫卵孵化到幼虫生长发育,土豆和拟南芥的种子从发芽、幼苗生长到开花,一个完整的生命周期就诞生了。

登月生物有讲究

由于“罐子”容积有限,就要求里面的动植物不能占用过多空间。那些能登上月球的动植物就需要满足特定的条件。首要条件就是“个子小”。其次,由于月球上没有大气传递热量,昼夜温差大,在太空舱内温度控制在30~60℃,“罐子”内温度控制为最低-10℃,因此要求动植物能够耐高温、耐冻,而且能抗辐射、抗干扰。

土豆是大家熟悉的食物,很有可能是以后太空的主食。这次选择的土豆是特别培育的“小个子”品种。拟南芥开花周期短,从发芽到开花只需1个月,是很好的实验用模式植物,因此把在月球开出第一朵花的任务交给了它。

美国电影《火星救援》中,宇航员马克独自在火星将居住舱变成火星土豆农场,靠种土豆、吃土豆生存了500天。美国大片里出现的场景,中国科学家正将它一步步变为现实。如果嫦娥四号科普载荷成功,将意味着“月面微型生态圈”适合于所有地外星球并成为人类生存的基础。

(选自《知识就是力量》2018年第4期,有删改)

(1)根据文本对“月面微型生态圈”的介绍,在下图空缺处填写相应的内容。

(2)小敏一听将在月亮上种土豆,马上就说:“夏天到了,我最喜欢吃西瓜,到月亮上种西瓜多好!”请你根据文本内容,向小敏解释本次月面生物实验不种西瓜的原因。

(3)这篇文章刊登在《知识就是力量》杂志上,你认为下列哪一个选项最适合做这篇文章的标题?请说明理由。

A.人造“月面微型生态圈”将首次登月

B.走,到月亮上种土豆去

C.月亮上能种土豆吗

类文阅读。

太空拥堵挑战人类智慧

管克江于宏建

①美国东部时间2月10日上午11时55分(北京时间11日零时55分),美国一颗私营商用通信卫星和俄罗斯一颗报废的军用通信卫星在太空相撞,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发生完整的在轨卫星在太空相撞。根据美俄双方透露的消息,卫星相撞位置在西伯利亚北部上空790至805公里处。

②美国国防部的太空监测网最早发现了相撞事件,并开始追踪两大块碎片云。美国宇航局轨道碎片项目首席科学家尼古拉斯·约翰逊说:“这是两个完整的航天器首次意外相撞。这是糟糕的一天。”管理太空监测网的美军战略司令部发言人查理·德雷说:“我们正在跟踪太空碎片,它们对其他卫星造成了威胁。”美国宇航局说,在两颗卫星中,美方卫星是1997年发射的“铱33”商用通信卫星,重约560公斤;俄方卫星重900多公斤,已停止运转,上面没有移动控制系统。

③俄罗斯航天兵第一副司令亚库申12日确认,与美方“铱33”卫星相撞的是俄罗斯于1993年发射的“宇宙2251”军用通信卫星。据亚库申介绍,由俄罗斯航天兵负责监控的“宇宙2251”军用通信卫星自1995年起就已停止使用。目前,俄航天兵太空控制系统正在密切跟踪俄美卫星相撞后产生的碎片,这些碎片可能分布在高度从500公里到1300公里的太空。

④美国铱卫星公司发表声明确认了相撞事件,并称铱卫星已经被毁。该公司称,这是一起概率很低的太空事件,对通信服务造成的影响有限,公司正迅速采取措施把损失减少到最小。依卫星公司管理着一个有66颗近地卫星的网络,主要向全球提供移动语音和数据服务﹐美国国防部是其最大客户之一。声明说,整个服务系统目前运转正常,在30天内将用另一颗轨道上的卫星来取代被撞毁的卫星。

⑤美国宇航局科学家约翰逊介绍说,每年都有废旧的航天器和火箭结构在太空解体,但过去20年来只发生过3起较小的撞击事件,从来没有发生过两颗完整的卫星相撞。有关方面正在评估卫星碎片是否对其他卫星和国际空间站造成影响。国际空间站在距地球大约354公里的轨道上运行,现有两名美国宇航员和一名俄罗斯宇航员服役,他们的安全引起各方关注。约翰逊说,两块碎片云中只有很小一部分能“降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