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加型工商业屋顶光伏发电系统安装规范_第1页
附加型工商业屋顶光伏发电系统安装规范_第2页
附加型工商业屋顶光伏发电系统安装规范_第3页
附加型工商业屋顶光伏发电系统安装规范_第4页
附加型工商业屋顶光伏发电系统安装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附加型工商业屋顶光伏发电系统安装规范为保证附加型工商业屋顶光伏发电系统的安装质量,促进工程施工安装技术水平的提高,确保光伏发电系统的安全可靠,特制定本标准。本标准适用于工商业建筑屋顶上建设的附加型分布式光伏应用项目,以及包括工业建筑、办公建筑、商业建筑、旅游建筑、科教文卫建筑、交通运输类建筑等屋顶上建设的分布式光伏应用项目,不适用于光伏建筑一体化发电系统。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4053《固定式钢梯及平台安全要求》GB50026《工程测量规范》GB5020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砌体工程施工及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7《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168《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标准》GB50169《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17《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224《建筑防腐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50300《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3《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601《建筑物防雷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GB50794《光伏发电站施工规范》GB50797《光伏电站设计规范》GB/T17467《预装式变电站规范》GB/T19964《光伏发电站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GB/T32512《光伏发电站防雷技术要求》GB/T50319《建设工程监理规范》GB/T50796《光伏发电工程验收规范》DL/T448-2016《电能计量装置技术》DL/T5434《电力建设工程监理规范》DB33/T2004《既有建筑屋顶分布式光伏利用评估导则》CECS31:2006《钢制电缆桥架工程设计规范》2HG/T3668《富锌底漆》JGJ276《建筑施工起重吊装安全技术规范》T/HZPVA001-2019《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验收规范》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电缆附件电缆终端、接头统称为电缆附件。3.2光伏专用电缆连接器用于直流侧端子之间光伏专用电缆连接的连接装置。3.3预装式设备房是由高压开关设备、配电变压器、低压开关设备、集中式逆变器、二次设备和功率补偿装置等组装在一个或几个箱体内构成的紧凑型装置。常见有升压箱变、逆变房、预制舱式二次组合设备等。3.4导流板四周有导流板密封,起挡风作用,只需较少的承压块做固定,可在承载力小的建筑屋顶进行安装的的光伏支架。3.5柔性屋面屋面防水层采用柔性防水材料,屋面防水不会因结构的正常变形或开裂而破坏的防水系统称为柔性屋面。4基本规定附加型工商业屋顶光伏发电系统(以下简称光伏发电系统)的安装,应符合以下要求:1)光伏发电系统的安装,除了符合本标准外,还应符合已颁布的国家、行业及地方相关的规范和标准;2)屋顶产权证明、屋顶租赁合同、能源管理合同、屋顶荷载文件、备案文件、接入批复等文件应已完成;3)水、电、路、通讯应畅通,满足施工要求;34)安装单位应提供企业营业执照、资质证书、施工安装组织设计、主要安装方案(起重吊装方案、季节性安装方案、夜间安装方案、临时用电方案、应急预案等)、特种作业人员、特种设备、工程保险保单,并报审监理单位或建设单位;5)安全培训、三级安全教育、安全技术交底、屋面吊装安全技术交底、安全管理条例交底、项目划分表及工程质量评定表、主要质量控制点确定、项目安装交底应已完成,应做好屋顶漏水情况记录并由相关人员签字确认;6)主要设备、材料、成品和半成品应进场验收合格,并应做好验收记录和验收资料归档,当设计有技术参数要求时,应核对其技术参数,并应符合设计要求;7)新型设备、器具和材料进场验收时应提供安装、使用、维修和试验要求等技术文件;8)实行生产许可证或强制性认证(CCC、CQC认证)的产品,应有许可证编号或CCC、CQC认证标志,应检查生产许可证或CCC、CQC认证证书的认证范围、有效性及真实性,如采用国外认证证书,应与中国CQC互为认可,如CE、TUV、TUL,认证证书应为中文,其余一律不予认可;9)安装中采用的专利技术,不应违反本标准的有关规定,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应按有关规定进行评审、备案,安装前应对新的或首次采用的安装工艺进行评价,制定专门的安装方案,并经监理单位核准;10)工程应用材料设备的装卸、保管、二次运输应符合设计和本标准要求,若本标准无要求,应符合产品技术文件要求,当产品有特殊要求时,应满足产品要求的专门规定;11)进口设备、器具和材料进场验收时应提供中文版质量合格证明文件、性能检测报告以及安装、使用、维修、试验要求和说明等技术文件,对有商检规定要求的进口设备,还应提供商检证明。5光伏配套工程5.1土方、土建工程5.1.1土方工程的施工应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的相关规定执行。5.1.2土建工程的施工应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的相关规定执行。5.1.3混凝土结构工程的施工应按照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的相关规定执行。5.1.4材料进场包装应完好,开箱应检查品种、规格、外观和尺寸,有产品合格证书、中文说明书及相关性能的检测报告,必要时取样进行第三方检测。5.1.5材料进场后应分类保管,钢筋等材料应存放在能避雨、雪的干燥场所,并应做好各项防护措施。5.1.6土方开挖前应勘查现场,掌握地下管线,对可能造成损坏的地下管线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5.1.7应清除地面及地上障碍物,高水位区域应做好降水排水工作,保证土方开挖标高和尺寸符合设计要求和安全要求。5.1.8基础开挖应在确保基坑安全的前提下,需要回填的土方宜就近堆放,余土外运或另行处理。45.1.9土方回填,应先低后高逐层压实填筑,且压实系数应符合设计要求。5.1.10需要进行沉降观测的建(构)筑物,应及时设立沉降观测标志,做好沉降观测记录。5.1.11隐蔽工程隐蔽前,施工单位应根据工程质量评定验收标准进行自检-他检-专检,向监理方或建设单位提出验收申请,经验收合格并形成隐蔽工程验收记录,方可进行隐蔽工程施工。5.1.12设备基础应高于室外地坪,周边排水畅通;应选择承载力良好的区域作为地基,若无合适场地可选,应对地基进行加固处理;基础浇筑前应预留电缆入口。5.1.13设备基础允许偏差应满足设计或设备厂家要求,若设计或厂家无要求时按表1执行:表1基础型钢安装允许偏差表—5.2屋面防水工程5.2.1屋面防水工程的施工应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7的相关规定执行。5.2.2光伏工程屋顶施工前,宜对屋面进行观感质量检查和防水测试,测试结果递交设计院和建设单位及屋顶产权所有人。5.2.3对屋面进行防水测试,应经过雨后或持续淋水2小时,观察屋面工程渗漏水情况,若作蓄水检验的屋面,其蓄水时间不应小于24小时。5.2.4屋顶在进行二次防水处理前,应确定漏水点位置并做好标记,清除影响到防水效果的杂物。5.2.5防水工程的施工,应建立各道工序的自检、他检和专职人员检查的制度,并有完整的检查记录。5.2.6隐蔽工程隐蔽前,施工单位应根据工程质量评定验收标准进行自检-他检-专检,向监理方或建设单位提出验收申请,经验收合格并形成隐蔽工程验收记录,方可进行隐蔽工程施工。5.2.7屋面防水工程应根据建筑物的性质、支架形式,选择合适的防水材料。5.2.8防水材料应有产品合格证和性能检测报告等出厂质量证明文件,若对产品质量有异议,应请有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对该产品抽样检验认证的试验报告。5.2.9防水层施工前,基层应坚实、平整、干净、干燥。5.2.10基层与防水工程各分项工程每个检验批的抽检数量,应按屋面面积每100㎡抽查一处,每处应5.2.11屋面二次防水完工,应通过屋面防水能力二次检测,作出记录。符合设计防水等级标准后,方可验收。5.2.12防水层经验收合格后,应做好成品保护。55.3建筑防腐蚀工程5.3.1建筑防腐蚀工程的施工应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建筑防腐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50224的相关规定执行。5.3.2隐蔽工程在隐蔽前,施工单位应根据工程质量评定验收标准进行自检-他检-专检制度,向监理方或建设单位提出验收申请,经验收合格形成隐蔽工程验收记录,方可进行隐蔽工程施工。5.3.3钢结构发生腐蚀或污染,应做二次处理,确保防腐效果。5.3.4钢材、铝型材堆放应放置垫块,层数应符合材料堆放的要求,应有减少材料变形和防腐措施。5.3.5应保证铝合金材料氧化膜质量,铝合金建筑型材搬运和安装过程中应避免相互摩擦、滑动。5.3.6金属屋面存在腐蚀,应采取有效的防腐措施,确保金属屋面耐腐蚀性达到设计和规范要求。5.3.7金属屋面防腐处理,应在合适的温度、湿度等使用环境要求下,按照已批准的施工方案或防腐材料厂家提供的使用手册进行操作。5.3.8若金属屋面腐蚀非常严重且局部已破损,影响到屋面荷载事宜,应立即停工,上报建设单位和设计院,并根据设计院要求实施。6屋顶安装工程6.1一般规定6.1.1施工前,应由建设单位组织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对设计文件进行设计交底和图纸会审。6.1.2应清理屋顶表面垃圾,检查原屋顶排水系统、防雷系统的完整性。6.1.3应复核设计图纸,对可能的遮挡物和障碍物进行技术处理。6.1.4规划屋顶物料堆放位置,应分散布置,同时确保施工取料方便,无碍屋顶排水系统。6.1.5已经完工的土建工程,应通过质量验收,提交技术资料。6.1.6安装人员应经过相关安全安装知识培训;为确保安全,安装人员应穿着适合作业的服装,应穿防滑鞋、戴安全帽,危险地带作业应佩挂安全带,并应系挂可靠和严格遵守高挂低用。6.1.7进行起重吊装作业时,施工前应编制吊装方案,各项操作应符合《建筑施工起重吊装安全技术规范》JGJ276的相关规定;在吊、运过程中应做好防倾覆、防震和防护面受损等安全措施。6.1.8屋面材料堆放应平稳,不应置放在临边或洞口附近,不应妨碍通行和装卸;严禁集中堆放超载,应有保护屋顶结构及防水层的措施。6.2基础和支架工程6.2.1混凝土屋顶6.2.1.1混凝土基础支架6.2.1.1.1混凝土基础支架工程应符合下列要求:61)现浇混凝土基础块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浇筑,且经验收合格,已提交技术资料;2)按批次检查混凝土基础块(预制品)合格证,预制件的各种原材料,如混凝土、钢筋、预埋锚栓等,应提供相应的出厂合格证;3)混凝土基础块规格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长度、宽度、高度允许偏差±1.0mm,垂直度允许偏差±0.5°;4)混凝土基础块表面应平整、无裂纹、无缺角露筋,混凝土制品宜有合格字样;5)做好预埋件规格尺寸检查,预埋位置应正确,外露部分满足设计要求,螺纹整洁无损伤,中心轴线允许偏差±2.0mm,若预埋件未做防腐处理,在预埋完成后应及时进行防腐处理;6)采用后置膨胀螺栓、化学锚栓的混凝土基础块(预制品),除符合上述要求外,还应根据设计要求,进行拉拔试验并记录;7)支架安装前,混凝土基础块(预制品)的放置位置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经验收合格,且已提交技术资料;8)按批次检查支架产品合格证、质量证明文件和防腐涂层厚度报告,规格尺寸应按设计要求查验,若设计无要求时按表2执行;9)材料热浸锌层应覆盖完整、表面无破损、无锈蚀,无砂眼,立柱、檩条等杆件无明显弯曲变形;10)材料表面不应有明显的凹面或损伤,划痕深度不应大于0.5mm,且不应大于该钢材厚度允许偏差的1/2;11)采用热镀锌钢材支架时,材料防腐层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热浸镀锌件平均镀层不应小于65μm,铝合金件平均氧化层不应小于15μm;12)若对防腐层质量有异议时,应按批抽样送有资质的试验室检测;13)金属配件及备品备件应匹配齐全,数量符合合同和设计及技术要求;14)支架安装前,混凝土基础块(预制品)的放置位置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经验收合格,且已提交技术资料;15)支架安装不宜现场焊接作业,若需焊接应进行焊缝检查;16)支架安装完毕后,应对焊接处、局部表面划伤处等进行防腐处理且满足设计要求。表2线性尺寸的极限偏差数值表(单位mm)>0-120>120-400>400-1000>1000-2000>2000-4000>40006.2.1.1.2混凝土基础安放应符合下列要求:1)混凝土基础块安放前,应先进行放样,并经监理验收符合设计要求;2)混凝土基础块下方宜采取加垫保护层等措施,确保防水层安全;3)放置混凝土基础块,纵向轴线允许偏差±1.0mm,横向轴线允许偏差±1.0mm;4)放置的混凝土基础块工程复核,应符合设计和后续工序要求。6.2.1.1.3固定支架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1)支架立柱与混凝土基础块应固定可靠,轴线允许偏差±1.0mm,垂直度允许偏差±0.5°,高度允许偏差±1.0mm;72)斜梁与立柱固定可靠,位置符合设计要求,一般以斜梁端部到连接点中心的距离为基本尺寸,允许偏差±1.0mm,斜梁与水平面夹角允许偏差±0.5°,同一方阵所有斜梁的端部要求对齐,允许偏差±1.0mm;3)斜撑与横梁、立柱的连接点位置符合设计要求,安装允许偏差±1.0mm;4)支架横梁安装时,横梁应垂直于斜梁安装,安装位置允许偏差±1.0mm,横梁与横梁连接应符合设计要求,如设计无要求时,接头处应留有5.0mm间隙;5)螺栓紧固应牢固、可靠,满足设计要求,外露丝扣不应少于2-3扣;6)紧固件防松措施到位,拧紧扭矩应符合设计要求,若设计无要求,应符合表3要求。表3螺栓扭矩表(单位Nm)螺栓规格强度等级碳钢6.8级不锈钢A2(4)-70碳钢8.8级不锈钢A2(4)-80M6~~M8~~M10~3345~4559M12~~M14~~M16~~M18~~264354M20~282376~3765026.2.1.1.4跟踪支架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1)跟踪支架安装的初始位置为组件零度角位置,若是多排联动形式,排与排之间组件倾角允许偏差不应超过2°;2)跟踪式支架立柱与混凝土基础块应固定牢固,轴线允许偏差±1.0mm,立柱的垂直度允许偏差±0.5°;3)调整立柱上的轴承座安装位置,应保证轴承座的中心轴线方向在一条中心线上,以中间立柱上的轴承座为基准,同一排的轴承座同轴度允许偏差±1.0mm;4)防止主轴沿轴向窜动的限位挡板或者轴承挡板等主轴上的限位装置,安装位置及精度应按照设计要求执行;5)驱动机构在安装前应空载试验,运行无误后再进行配套安装,严禁超行程运行;6)驱动机构安装应牢固可靠,符合设计和产品技术文件要求,安装中心轴线偏差±1.0mm;动力传动部分应动作灵活,无卡滞现象;7)安装组件横梁前,需将转动轴进行固定,防止转动轴损坏。可依靠驱动机构的自锁功能止动,或使用其他工装做止动,止动工装强度需满足在项目设计最大风速下,组件方阵不被吹翻,止动工装的安装需由设计方确认;8)电气控制柜及配套传感器的安装位置必须按照设计和产品技术文件要求,安装过程应做有保护措施,走线位置和固定点符合设计要求,且电缆保护套要进控制柜内,并用防火堵泥进行密封;外接传感器的安装允许偏差±1.00mm;9)电气系统的供电电源规格、断路器规格、电源线规格应符合设计和产品技术要求;810)跟踪支架首次运行调试前,应检查在光伏组件方阵正常跟踪运转的范围内,跟踪支架及组件与其他部件或屋顶原结构及附属装置无互相干扰现象。6.2.1.2负重式支架混凝土承压块工程6.2.1.2.1混凝土承压块工程应符合下列要求:1)混凝土承重块现浇工程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浇筑,且经验收合格,已提交技术资料;2)按批次检查混凝土承重块(预制品)合格证,预制件的各种原材料如混凝土、钢筋等应提供相应的出厂合格证;3)混凝土承重块规格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长度、宽度、高度允许偏差±1.0mm,垂直度允许偏差±0.5°,并应检查承重块与负重框或负重梁摆放位置的尺寸;4)混凝土承重块表面应平整、无裂纹、无缺角露筋,混凝土制品宜有合格字样;5)若有预埋件,预埋件规格尺寸应正确,预埋位置应正确,外露部分满足设计要求,中心轴线允许偏差±1.0mm,若预埋件未做防腐处理,在预埋完成后应及时进行防腐处理;6)按批次检查支架产品合格证、质量证明文件和防腐涂层厚度报告;规格尺寸应按设计要求查验,若设计无要求时按表2执行;7)支架安装前,混凝土基础块(预制品)的放置位置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经验收合格,且已提交技术资料;8)材料热浸锌层应覆盖完整、表面无破损、无锈蚀,无砂眼,立柱、檩条等杆件无明显弯曲变形;9)材料表面不应有明显的凹面或损伤,划痕深度不得大于0.5mm,且不应大于该钢材厚度允许偏差的1/2;10)采用热镀锌钢材支架时,材料防腐层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热浸镀锌件平均镀层不应小于65μm,铝合金件平均氧化层不应小于15μm;11)若对防腐层质量有异议时,应按批抽样送有资质的试验室检测;12)金属配件及备品备件应匹配齐全,数量应符合合同和设计及技术要求;13)支架安装不宜现场焊接作业,若需焊接应进行焊缝检查;14)支架安装完毕后,应对焊接处、局部表面划伤处等进行防腐处理且满足设计要求。6.2.1.2.2负重支架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1)负重梁、负重框敷设前,应进行放样,并经监理或建设单位验收符合设计要求;2)负重梁、负重框及混凝土承重块可能压到的位置,应采取加垫保护层等措施,确保防水层未受破坏;3)负重梁、负重框放置位置应正确,排列整齐,偏差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要求,轴线允许偏差±1.0mm;4)负重支架立柱与混凝土承重块应稳定可靠,轴线允许偏差±1.0mm,垂直度允许偏差±0.5°,高度允许偏差±1.0mm;5)负重支架斜梁与立柱固定可靠,位置符合设计要求,一般以斜梁端部到连接点中心的距离为基本尺寸,允许偏差±1.0mm,斜梁与水平面夹角允许偏差±0.5°,同一方阵所有斜梁的端部要求对齐,允许偏差±1.0mm;6)负重斜梁与横梁、立柱的连接点位置符合设计要求,安装允许偏差±1.0mm;7)负重支架横梁安装时,横梁应垂直于斜梁安装,安装位置允许偏差±1.0mm,横梁与横梁连接间隙应符合设计要求,如设计无要求时,接头处应留有5.0mm间隙。96.2.1.2.3混凝土承重块安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混凝土承重块放置位置、数量应正确,排列整齐,偏差符合设计要求;2)放置过程中应轻拿轻放,避免碰伤支架防腐层及屋面防水层;3)混凝土承重块放置完毕后,应再次检查负重梁、负重框位置尺寸,确保在放置混凝土承重块的过程中未发生偏移,如有偏移,应及时调整。6.2.1.2.4固定支架安装应符合本标准6.2.1.1.3的要求。6.2.1.2.5导流板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1)导流板搬运及安装过程中应多点支撑,着力点设置均匀,应有防扭曲、防变形的措施;2)导流板安装方向应符合设计要求,固定牢固可靠;3)组件接线完成应及时安装导流板1;4)导流板与支座安装应贴合完整,相邻导流板之间间隙应符合设计要求,高度允许偏差±1.0mm;6.2.2金属屋顶6.2.2.1金属基础夹具导轨6.2.2.1.1金属屋顶基础工程应符合下列要求:1)应检查瓦楞形状、瓦楞间距尺寸,若出现同设计不符情况,应通知业主单位、设计单位2;2)在金属屋面进行材料搬运、安装时应轻拿轻放,防止划伤、破坏金属屋面保护层;3)应按批次检查夹具、导轨产品合格证、质量证明文件和防腐涂层厚度报告;4)应按设计图纸要求查验其符合性或规格尺寸,数量应符合设计和技术要求,备品备件匹配齐全;5)外观应完整,切口应无毛刺、飞边,无明显缺陷,零部件匹配齐全,零件尺寸应按设计要求查验,若设计无要求时按表2执行;6)应按设计要求检查材料的防腐层,当对防腐层质量有异议时,应按批抽样送有资质的试验室检测;7)若新建屋顶采用夹具导轨一体化,不宜安装无边框组件3。6.2.2.1.2导轨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1)应对夹具位置放样,符合设计要求,经监理验收通过后进行安装;2)金属夹具安装位置、数量、距离应正确,符合设计要求,同一方阵金属夹具在横向和竖向要求对齐,轴线允许偏差±1.0mm;3)夹具与夹具之间间距,屋脊方向以瓦楞间距为准,沿瓦楞方向间距允许偏差±1.0mm;4)金属夹具与屋顶结构要求固定可靠,宜现场进行拉拔测试,要求抗拉拔力达到设计要求;若是采用结构胶粘结形式,应进行拉拔测试,测试方案报设计方确认后实施;5)导轨敷设位置、方向正确,符合设计要求;1避免中间间隔时间过长,防止大风对未安装导流板的2若偏差较大,需安装导轨调整,对基础导轨一体化,组件安装后方阵边缘会出现锯齿状或情况,且偏差无法矫正,导致组件所受应力6)导轨与夹具固定牢固可靠,导轨与导轨连接处,应留有5mm的间隙。6.2.2.2金属基础一体化夹具导轨一体化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1)应设立基准夹具进行放样,符合设计要求,经监理验收通过后进行安装;2)金属夹具安装位置、数量、距离要求准确,符合设计要求,同一方阵金属夹具在横向和竖向要求对齐,轴线允许偏差±1.0mm;3)夹具与夹具之间间距,屋脊方向配合瓦楞间距,严格对照组件排布图和施工图纸,在适当的瓦楞上安装夹具,沿瓦楞方向间距允许偏差±1.0mm,若组件边框尺寸偏差过大时,需根据组件边框尺寸进行调整;4)金属夹具与屋顶结构要求固定可靠,宜现场进行拉拔测试,要求抗拉拔力达到设计要求,若采用结构胶粘结形式,应进行拉拔测试,测试数量和结果报设计方确认。6.2.3柔性屋顶6.2.3.1一般规定1)应编制屋顶防水层的承压能力和屋面保护方案,并经建设单位、业主单位和监理公司、设计单位确认,符合设计要求;2)使用小推车等工具进行材料搬运时,应有保护屋面的措施,以防止车轮对屋面碾压造成破坏;3)作业人员不应穿硬底皮鞋或带钉的鞋,不应直接在防水层上卸放物料,不应用带尖头的钢筋作为撬动工具;4)应按批次检查支架产品合格证、质量证明文件和防腐涂层厚度报告,应按设计图纸要求查验其符合性及规格尺寸,数量符合设计和技术要求,备品备件匹配齐全;5)检查支架产品外观,外表面无明显缺陷和损伤,立柱、檩条或铝合金导轨等杆件无明显弯6)按照设计要求检查材料的防腐层,当对防腐层质量有异议时,应按批抽样送有资质的试验室检测。6.2.3.2支架安装支架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1)当采用负重形式作为支架基础时,安装要求应参照6.2.1.2.2的规定执行;2)当采用植筋或钢柱等方式连接到屋面下部的主结构上时,应依据设计对连接部位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结果报设计院同意后,进入下道工序;3)若采用结构胶粘结形式,应进行拉拔测试,测试数量和结果报设计方确认后实施;4)柔性屋面的安装方式一般较为特殊,必须按照设计和产品厂家要求编制安装方案报审批复后进行安装。特殊安装方式,经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同意,方案经监理报审通过,宜由厂家负责安装。6.2.4斜屋顶6.2.4.1一般规定1)支架安装前应复核屋顶的构造,确认瓦型及内部檩条、防水结构等的布置后进行安装,若设计安装方式无法满足现场情况,应及时通知业主单位、设计单位做出调整;2)斜屋顶安装时在配备其他安全措施的条件下,还应配备安全带,并应系挂可靠和严格遵守高挂低用;3)应按批次检查支架产品合格证、质量证明文件和防腐涂层厚度报告,应按设计图纸要求查验其符合性及规格尺寸,数量应符合设计和技术要求,备品备件匹配齐全;4)支架外表面应无明显缺陷和损伤,立柱、檩条或铝合金导轨等杆件无明显弯曲变形。6.2.4.2固定座安装固定座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1)应设立基准固定座进行放样,符合设计要求,经监理验收通过后进行安装;2)固定座安装位置、数量、距离要求准确,符合设计要求,同一方阵固定座在横向和竖向要求对齐,轴线允许偏差±1.0mm,固定座之间间距允许偏差±1.0mm。6.2.4.3导轨安装导轨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1)导轨敷设位置、方向正确,符合设计要求,导轨安装允许偏差±1.0mm;2)导轨与固定座安装牢固可靠,导轨与导轨连接处,应留有5mm的间隙;3)导轨安装要求横平竖直,角度偏差符合设计要求。6.3光伏组件和方阵安装6.3.1一般规定6.3.1.1支架应已按设计要求完成安装,且经验收合格,已提交技术资料。6.3.1.2应按批次检查光伏组件合格证书、产品认证证书,且与产品标识一致。6.3.1.3光伏组件应铭牌清晰,产品平整,无破损、无变形、无脱落、无开裂鼓泡,规格尺寸正确。6.3.1.4光伏组件应开箱检查,型号、规格应符合合同和设计要求,产品的技术文件应齐全。6.3.1.5光伏组件存放、搬运、安装等过程中,不应碰撞,符合组件技术文件要求。6.3.1.6应有防止组件玻璃表面及背板受硬物直接冲击措施。6.3.1.7光伏组件吊装时底部应有托板,保护组件安全。6.3.2组件安装光伏组件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1)应按设计图纸的排布、串接、固定,严禁不同规格组件串接;2)若设计分类和组串不清晰,宜按照光伏组件的电压、电流参数进行分类和组串;3)光伏组件应安装固定牢固,采用螺栓固定时的力矩值应符合产品或设计文件的规定;4)光伏组件安装允许偏差应符合表4规定;5)严禁触摸光伏组件串的金属带电部位;6)严禁在雨中进行光伏组件的连接工作;7)紧固件采用耐候性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若设计无要求,则耐候性不应低于A2不锈钢材质,强度满足使用要求。表4光伏组件安装允许偏差允许偏差倾斜角度偏差光伏组件边缘高差相邻光伏组件间≤1.0mm同组光伏组件间≤1.0mm6.3.3无边框组件安装无边框光伏组件的安装除应符合本标准6.3.2的要求外,还应符合下列要求:1)无边框组件安装应满足生产厂家技术文件要求;2)无边框组件宜用柔性夹具固定,若通过刚性夹具固定时,组件表面与刚性夹具间须有柔性耐候材料作缓冲;3)固定夹具与组件的接触面须平整;4)无边框组件不宜安装在构(建)筑物不均匀沉降未稳定的屋顶4。6.3.4组件接线光伏组件的接线应符合下列要求:1)光伏组件连接数量和路径应符合设计要求;2)组件连接器严禁安放在积水处,不应悬空;3)严禁连接器带水(包括露水)连接;4)光伏组件间连接器应连接良好,固定牢固可靠;5)外接电缆同连接器连接处应搪锡;6)光伏组件进行组串连接后应对光伏组件串的开路电压、绝缘电阻进行测试,同测试条件下的相同光伏组件串之间的开路电压偏差不应大于2%,且最大偏差不应超过5V,组件负极对地绝缘电阻不小于20MΩ;7)在发电情况下应使用仪器对直流汇流箱和组串式逆变器直流侧光伏组串的电流进行检测,相同测试条件下且辐照度不低于700W/㎡时,相同光伏组串之间的电流偏差不应大于5%;8)光伏组件间连接线可沿支架进行固定,并应整齐;9)光伏组件间连接器不应与金属屋面接触;10)组串间跨接线缆如采用架空方式敷设时,宜有防护措施;11)同一光伏组件或光伏组件串的正负极不应短接;12)每串光伏组串线缆端部应有编号标识,标识内容需与设计图纸信息一致;13)每串光伏组串端部使用连接器应为接入设备附件自带或相同品牌规格的连接器。6.3.5组件和方阵接地光伏组件和方阵接地应符合下列要求:1)光伏组件和光伏方阵接地应符合设计要求,若设计无要求,应符合规范要求;2)光伏组件间须用组件接地孔进行接地连接,不宜采用双刺垫片或导电片做组件间的接地连接5;3)每个方阵必须有二个点与接地干线(网)连接,且连接良好可靠。4不均匀沉降未稳定,无边框组件本身直接受应力影响,且不均匀沉降易导致组件显裂或隐5双刺垫片和导电片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无法准确判断接地面积多少,现场也无法直接简单6.4运维和安全设施安装6.4.1清洗系统清洗系统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屋面区域空间灰尘较多处,应设置清洗系统,其它屋面如条件允许,也宜设置清洗系统;2)清洗系统布置应按组件方阵整体布局、均匀分布的原则;3)管道安装牢固,标示明细,无漏水、渗水等现象发生,水压应符合要求,若水压不达标,宜设置水箱;4)保温层安装正确,外保护层应无破损,清洁整齐6;5)如清洁用水接自市政自来水管网,应采取防倒流污染隔断措施;6)出水阀门安装牢固,启闭灵活,无漏水渗水现象发生。6.4.2检修走道和运维爬梯6.4.2.1一般规定1)光伏配套工程应已完成,经验收合格,符合设计和相应规范要求,提供相关技术资料;2)建设单位组织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应对设计文件进行设计交底和图纸会审;3)应按设计要求复核预埋件的位置和偏差,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4)应按批次检查进场金属材料和其他材料产品合格证,产品型号、规格、型号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长度、宽度、高度允许偏差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6.4.2.2运维爬梯屋顶光伏发电项目宜安装运维爬梯,以便电站的日常巡检和维护,并应符合下列要求:1)固定式运维爬梯设计及安装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固定式钢梯及平台安全要求》GB4053-2009的相关规定;2)运维爬梯应安装牢固,承载力满足使用要求,材料存在焊接时,焊接处应做防腐处理;3)运维爬梯材料应为耐腐蚀材料,制造安装工艺应确保梯子及其所有部件的表面光滑、无锐边、尖角、毛刺或其它可能对梯子使用者造成伤害或妨碍其通过的外部缺陷,安装后的梯子不应有歪斜、扭曲、变形及其它缺陷;4)运维爬梯入口应有明显的禁止非作业人员攀登标识,必要时应封锁爬梯入口;5)钢直梯运维爬梯应与其固定的结构表面平行并尽可能垂直水平面设置,当受条件限制不能垂直水平面时,两梯梁中心线所在平面与水平面倾角应在75°~90°范围内;6)钢直梯运维爬梯踏棍要求:踏棍第一步离地面不高于450mm,也可增加可拆卸挂梯达到要求,最上一步需要与屋面行走面齐平,间距225~300mm均布,应采用直径不小于20mm且不大于35mm的圆钢或等效力性能的正方形、长方形或其他形状的实心或空心型材材料;7)钢直梯梯梁间踏棍供踩踏表面的内侧净宽度应为400mm~600mm,在同一攀登高度上该宽度应相同,由于工作面所限,攀登高度在5m以下时,梯子内侧净宽度可小于400mm,但应不小于300mm;8)钢直梯梯段高度大于3m是宜设置安全护笼,单梯段高度大于7m,应设置安全护笼,当攀登高度小于7m,但梯子顶部在地面、地板或屋顶之上高度大于7m时,也应设安全护笼;9)钢直梯护笼底部的起点高度不小于2100mm,不大于3000mm;护笼顶部高出进出平台高度,应不小于1050mm;10)钢直梯护笼内侧深度由踏棍中心线起应不小于650mm,不大于800mm,圆形护笼的直径应为650mm~800mm,其它形式的护笼内侧宽度应不小于650mm,不大于800mm;护笼内侧应无任何突出物;11)固定式钢斜梯与水平面的倾角应在30°~75°范围内,优选倾角为30°~35°。偶尔性进入的最大倾角宜为42°,经常性双向通行的最大倾角宜为38°;12)固定式钢斜梯梯高宜不大于5m,大于5m时宜设梯间平台(休息平台),分段设梯;13)固定式钢斜梯斜梯内侧净宽度单向通行的净宽度宜为600mm,经常性单向通行及偶尔双向通行净宽度宜为800mm,经常性双向通行净宽度宜为1000mm,内侧净宽度应不小于450mm,宜不大于1100mm;14)固定式钢斜梯在同一梯段所有踏板间距应相同,踏板间距宜为225mm~255mm,踏板应采用防滑材料或至少有不小于25mm宽的防滑突缘,应采用厚度不小于4mm的花纹钢板,或经防滑处理的普通钢板,或采用由25mm×4mm扁钢和小角钢组焊成的格板或其他等效的结构;15)固定式钢斜梯应设有扶手,具体扶手要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固定式钢梯及平台安全要求》GB4053-2009的相关规定;16)在室外安装的钢直梯应有可靠的防雷接地。6.4.2.3检修走道彩钢瓦金属屋面的检修走道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在屋顶安装逆变器、汇流箱等电气设备的项目,应设置专用的运维走道,承载力满足使用要求;2)屋顶的检修走道宜采用玻璃钢模塑格栅,要求添加抗紫外线剂和聚酯表面毡以获得最佳的抗紫外线效果和表面韧性,并按照图纸安装和固定;3)屋顶光伏发电系统安装金属检修走道时,材料焊接处应做防腐处理。6.5屋面设备安装6.5.1一般规定6.5.1.1在吊、运过程中应按经过报审批准的起重吊装方案执行,安全培训和安全交底应已完成。6.5.1.2必要时可将装置性设备和易损元件拆下单独包装运输。当产品有特殊要求时,还应符合产品技术文件的规定。6.5.1.3设备到场后应做下列检查:1)包装及密封应良好,数量正确;2)开箱检查,型号、规格尺寸应符合设计和合同要求,附件、备品备件齐全;3)产品的技术文件应齐全;4)外观检查应完好,铭牌清晰明确,设备涂层完整,无明显的凹陷、缺陷和损伤,机身应无缺。6.5.1.4设备应存放在室内或能避雨、雪的干燥场所,并应做好成品防护措施,且应定期检查。6.5.1.5设备安装的支架、螺栓、墙体及其整体固定结构系统的承载力应满足设计和设备的承重要求。6.5.1.6设备固定支架、紧固件应为防腐件;固定支架宜采用热浸镀锌件,有焊接时,焊接处须做防腐处理。6.5.1.7设备安装载体应具备防火阻燃性能。6.5.1.8固定螺栓宜采用耐腐蚀性处理,强度满足设计要求和设备承重要求。6.5.1.9设备应可靠接地,接地线缆应采用黄绿线,线缆截面面积应符合设计要求,设备对屋面接地网接地电阻不大于1Ω。6.5.1.10电缆不应直接暴露在阳光下,应使用桥架、管线等防护措施。6.5.2组串式逆变器组串式逆变器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1)查验产品的合格证书、产品的认证证书,应与产品标识一致,防护等级符合性检查;2)查验产品的备品备件、专用工具和随机技术文件,应与合同和设计符合性一致;3)铭牌应清晰明确,设备涂层应完整,无明显的凹陷、缺陷和损伤,机身应无缺件;4)安装位置、倾角应符合组串式逆变器设计要求,安装固定牢固;5)应安装在通风良好的环境下,保证逆变器散热片无遮挡;6)不应安装在存放易燃、易爆材料的区域中以及易触碰的位置;7)组串式逆变器周围应预留一定的空间,以保证有足够的安装、维护、散热空间;8)如一字型、品字型或前后排列,每台逆变器位置应符合设计和技术文件要求,不宜叠式安装;9)组串式逆变器各方位预留空间应符合设计和厂家技术文件要求,若设计和厂家无要求,宜空间充足时,应一字形安装,空间不足时,宜品字形安装;10)电缆引接前逆变器直流输入、交流输出总开关应处于断开状态;11)组串式逆变器交流侧和直流侧电缆接线前应检查电缆绝缘,核对电缆相序和极性;12)组串式逆变器电缆接引应按正确极性(相序)对接,与光伏组串对接的连接器应连接牢靠,交流线缆压接线耳应与线径匹配并与逆变器连接牢固;13)输入逆变器同一MPPT的个组串支路,组件参数和朝向宜一致,充分利用直流输入功率;14)电缆引接完毕后,逆变器防水端子应拧紧,所有已穿或未穿线孔洞均须堵防火泥;15)组串式逆变器箱体应有编号标识,标识内容应与设计图一致。6.5.3汇流箱6.5.3.1一般规定1)查验合格证和产品技术文件;2)设备应有铭牌、警示标志、标牌,标记应完整清晰;3)箱体应牢固、平整,表面应光滑平整,涂层完整、无凹陷,无剥落、锈蚀及裂痕等现象;4)元器件完好无损,直流汇流箱极性准确,交流汇流箱相序准确,接线固定牢固,开关和断路器正常;5)绝缘电线、母排材质、规格符合设计和技术文件要求,若是智能化直流汇流箱,显示和指示正常。6.5.3.2直流汇流箱直流汇流箱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1)安装前确认直流汇流箱内元器件应完好,连接线应无松动;2)安装接线前确认直流汇流箱内总开关和支路开关处于断开状态,且组件侧和集中式逆变器侧有明显的断开点;3)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安装固定牢固;4)直流汇流箱电缆接引应按正确极性(正-负分色)对接,与光伏组串对接的连接器应连接牢靠,输出线缆端部压接线耳应与线径匹配并连接牢固;5)电缆引接完毕后,直流汇流箱防水端子应拧紧,所有已穿或未穿线孔洞均须堵防火泥;6)直流汇流箱箱体应有安全标识,宜有编号标识,标识内容需与设计图一致,以便后期监控维护;7)安装接线后(断开开关及熔断器)检测直流汇流箱进线端及出线端与直流汇流箱接地端绝缘电阻应大于20MΩ。6.5.3.3交流汇流箱交流汇流箱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1)安装前确认交流汇流箱内元器件应完好,连接线应无松动;2)安装接线前确认交流汇流箱内总开关和支路须处于断开状态;3)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安装固定牢固;4)交流汇流箱电缆接引应按正确的相序对接,输入输出线缆端部压接线耳应与线径匹配并连接牢固;5)电缆引接完毕后,交流汇流箱防水端子应拧紧,所有已穿或未穿线孔洞均须堵防火泥;6)交流汇流箱箱体应有安全标识,宜有编号标识,标识内容需与设计图一致,以便后期监控维护;7)安装接线后(断开开关),检测交流汇流箱进线端各相序对地绝缘电阻偏差不超过5%,出线端对接地端绝缘电阻应大于20MΩ。7桥架和电缆敷设7.1一般规定7.1.1桥架应按规定的图样和技术文件制造,弯通、三通、四通等弯曲半径应根据电缆允许的弯曲半径设计,不应使用纯直角形,并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节能耐腐蚀钢制电缆桥架》GB/T23639-2017的要求。7.1.2制造桥架所用热浸镀锌钢板或不锈钢板,材质应为耐候性材料,且强度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标准的有关规定。7.1.3桥架板材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7.1.4桥架连接用附件的耐候性能,不应低于桥架主部件的耐候性能。7.1.5桥架加工成形后断面形状应规整,无弯曲、扭曲、边沿毛刺等缺陷,内表面应光滑、平整、无损伤电缆绝缘的凸起和尖角。7.1.6对接焊缝应均匀,连续焊接长度不低于20mm,不应有漏焊、裂纹、夹渣、烧穿、弧坑等缺陷;叠接焊点应牢固,强度不低于钢板本体的强度。7.1.7桥架盖板如为瓦楞结构,应在两侧设有排水孔,以防积水。7.2桥架敷设7.2.1屋顶桥架水平安装,距离屋面高度不宜少于100(60)mm,且不应敷设在排水沟内和易积水处。7.2.2电缆桥架水平安装的距地高度不宜低于2.5米,垂直安装时距地高度不宜低于1.8米,除安装在电气专用房间内外,当不能满足要求时,应加金属盖板保护。7.2.3桥架水平敷设时,宜按荷载曲线选取最佳跨距进行支撑,跨距宜为1.5—3米,垂直敷设时,其固定点间距不宜大于2米。7.2.4桥架与支架间螺栓、桥架连接板螺栓紧固无遗漏,螺母位于桥架外侧,当铝合金桥架与钢支架固定时,有相互间绝缘防电化措施腐蚀措施,宜垫橡胶、石棉垫等绝缘材料。7.2.5桥架顶部距顶棚、楼板或梁等障碍物不宜小于0.3米。7.2.6两组电缆桥架在同一高度平行敷设时,其间净距不小于0.6m。7.2.7桥架与托(支)架间的接地应符合下列要求:1)宜在电缆桥架的支吊架上焊接螺栓,和电缆桥架主体采用两端压接铜鼻子的铜绞线跨接,跨接线最小截面积不应小于4mm²;2)电缆桥架的镀锌支吊架和镀锌电缆桥架之间无跨接地线时,其间的连接处应有不少于2个带有防松螺帽或防松垫圈的螺栓固定。7.2.8当允许利用桥架系统构成接地干线回路时,应符合下列要求:1)托盘、梯架端部之间连接处的接触电阻应不大于0.00033Ω,接地孔应清除绝缘涂层;2)在伸缩缝或连续铰连接处应采用编织铜线连接,其截面积应根据工程实际的接地系统,按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确定。7.2.9沿桥架全长另敷设接地干线时,每段(包括非直线段)托盘、梯架最少应有一点与接地干线可靠连接。7.2.10桥架安装在建筑屋面,应符合下列要求:1)距离屋面宜大于60mm;2)严禁置放或固定在天沟、檐沟内。7.2.11直流电缆桥架的转弯,必须采用标准的标准弯头7。7.3电缆敷设7.3.1一般规定7.3.1.1电缆敷设前应按下列要求进行检查:7直流电缆在转弯处,长时间的使用,由于热胀冷缩的左右,会1)电缆额定电压、型号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2)电缆外观应无损伤,当对电缆的外观和密封状态有怀疑时,应进行受潮判断;埋地电缆与水下电缆应试验并合格,外护套有导电层的电缆,应进行外护套绝缘电阻试验并合格;3)电缆沟、电缆隧道、电缆导管、电缆井、交叉跨越管道及直埋电缆沟深度、宽度、弯曲半径等应符合设计要求,电缆通道应畅通,排水应良好,金属部分的防腐层应完整,隧道内照明、通风应符合设计要求;4)当对绝缘导线和电缆的导电性能、绝缘性能、绝缘厚度、机械性能和阻燃耐火性能有异议时,应按批抽样送有资质的试验室检测。检测项目和内容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产品标准的规定。7.3.1.2在隧道、沟、浅槽、竖井、夹层等封闭式电缆通道中,不得布置热力管道,严禁有易燃气液体的管道穿越。7.3.1.3在有行人通过的地坪、堤坝、桥面、地下商业设施的路面,以及通行的隧洞中,电缆不得设于地坪或楼梯走道上。7.3.1.4在工厂的风道、建筑物的风道,严禁敷设敞露式电缆。7.3.1.5电缆放线架应放置平稳,钢轴的强度和长度应与电缆盘重量和宽度相适应,敷设电缆的机具应检查并调试正常,电缆盘应有可靠的制动措施。7.3.1.6敷设前应按设计和实际路径计算每根电缆的长度,合理安排每盘电缆,减少电缆接头;中间接头位置应避免设置在倾斜处、转弯处、交叉路口、建筑物门口、与其他管线交叉处或通道狭窄处。7.3.1.7在带电区域内敷设电缆,应有可靠的安全措施。7.3.1.8电缆敷设时,不应损坏电缆沟、隧道、电缆井和人井的防水层。7.3.1.9三相四线制系统中应采用四芯电力电缆,不应采用三芯电缆另加一根单芯电缆或以导线、电缆金属护套作中性线。7.3.1.10并联使用的电力电缆其额定电压、型号规格和长度应相同。7.3.1.11电力电缆在终端头与接头附近宜留有备用长度。7.3.1.12电缆各支点间的距离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不应大于表5的规定。表5电缆各支点间的距离电缆种类敷设方式水平(mm)垂直(mm)电力电缆全塑型400除全塑型外的中低压电缆80035kV及以上高压电缆3000控制电缆800注:全塑型电力电缆水平敷设沿支架能把电缆固定时,支点间的距离允许为800mm。7.3.1.13电缆最小弯曲半径应符合表6的规定。表6电缆最小弯曲半径电缆型式多芯单芯控制电缆非铠装型、屏蔽型软电缆6D 铠装型、铜屏蔽型其他橡皮绝缘电力电缆无铅包、钢铠护套裸铅包护套钢铠护套20D塑料绝缘电力电缆无铠装20D有铠装0.6/1kV铝合金导体电力电缆注:1.表中D为电缆外径;2.本表中“0.6/1kV铝合金导体电力电缆”弯曲半径值适用于无铠装或联锁铠装形式电缆。7.3.1.14电缆敷设时,电缆应从盘的上端引出,不应使电缆在支架上及地面摩擦拖拉。电缆上不得有铠装压扁、电缆绞拧、护层折裂等未消除的机械损伤。7.3.1.15塑料绝缘电缆应有可靠的防潮封端。7.3.1.16电缆敷设前24h内的平均温度以及敷设现场的温度不应低于表7的规定。当温度低于表7规定时,应采取有效措施。表7电缆允许敷设最低温度电缆类型电缆结构允许敷设最低温度(℃)橡皮绝缘电力电缆橡皮绝缘或聚氯乙烯护套-15塑料绝缘电力电缆 0控制电缆耐寒护套-20橡皮绝缘聚氯乙烯护套-15聚氯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107.3.1.17电力电缆接头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并列敷设的电缆,其接头位置应相互错开;2)电缆明敷接头,应用托板托置固定,电缆共通道敷设存在接头时,接头宜采用防火隔板或防爆盒进行隔离;3)直埋电缆接头应有防止机械损伤的保护结构或外设保护盒,位于冻土层内的保护盒,盒内宜注入沥青。7.3.1.18电缆敷设时应排列整齐,不宜交叉,并应及时装设标识牌。7.3.1.19标识牌装设应符合下列要求:1)生产厂房及变电站内应在电缆终端头、电缆接头处装设电缆标识牌;2)电网电缆线路应在下列部位装设电缆标识牌:a)电缆终端及电缆接头处;b)电缆管两端人孔及工作井处;c)电缆隧道内转弯处、T形口、十字口、电缆分支处、直线段每隔50m~100m处;3)标识牌上应注明线路编号,且宜写明电缆型号、规格、起讫地点;并联使用的电缆应有顺序号,单芯电缆应有相序或极性标识;标识牌的字迹应清晰不易脱落;4)标识牌规格宜统一,标识牌应防腐,挂装应牢固。7.3.1.20电缆固定应符合下列要求:1)下列部位的电缆应固定牢固:a)垂直敷设或超过30°倾斜敷设的电缆在每个支架上应固定牢固;b)水平敷设的电缆,在电缆首末两端及转弯、电缆接头的两端处应固定牢固;当对电缆间距有要求时,每隔5m~10m处应固定牢固;2)单芯电缆的固定应符合设计要求;3)交流系统的单芯电缆或三芯电缆分相后,固定夹具不得构成闭合磁路,宜采用非铁磁性材料。7.3.1.21电缆进入电缆沟、隧道、竖井、建筑物、盘(柜)以及穿入管子时,出入口应封闭,管口应密封。7.3.2直埋电缆敷设7.3.2.1电缆线路路径上有可能使电缆受到机械性损伤、化学作用、地下电流、振动、热影响、腐蚀物质、小动物等危害的地段,应采取保护措施。7.3.2.2电缆表面距地面的距离不应小于0.7m,穿越农田或在车行道下敷设时不应小于1m,在引入建筑物、与地下建筑物交叉及绕过地下建筑物处可浅埋.但应采取保护措施;7.3.2.3直埋电缆上下部应铺不小于100mm厚的软土砂层,并应加盖保护板,其覆盖宽度应超过电缆两侧各50mm,保护板可采用混凝土盖板或砖块。软土或砂子中不应有石块或其他硬质杂物。7.3.2.4直埋电缆在直线段每隔50m~100m处、电缆接头处、转弯处、进入建筑物等处,应设置明显的方位标志或标桩。7.3.2.5直埋电缆回填前,应经隐蔽工程验收合格,回填料应分层夯实。7.3.3电缆导管内电缆敷设7.3.3.1在易受机械损伤的地方和在受力较大处直埋电缆管时,应采用足够强度的管材。在下列地点,电缆应有足够机械强度的保护管或加装保护罩:1)电缆进入建筑物、隧道,穿过楼板及墙壁处;2)从沟道引至杆塔、设备、墙外表面或屋内行人容易接近处,距地面高度2m以下的部分;3)有载重设备移经电缆上面的区段;4)其他可能受到机械损伤的地方。7.3.3.2管道内部应无积水,且应无杂物堵塞。穿电缆时,不得损伤护层,可采用无腐蚀性的润滑剂7.3.3.3电缆导管在敷设电缆前,应进行疏通,清除杂物。电缆敷设到位后应做好电缆固定和管口封堵,并应做好管口与电缆接触部分的保护措施。7.3.3.4电缆穿管的位置及穿入管中电缆的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交流单芯电缆不得单独穿入钢管内。7.3.3.5工作井中电缆管口应按设计要求做好防水措施。7.3.4电缆架空敷设7.3.4.1电缆悬吊点或固定的间距,应符合表5的规定。7.3.4.2电缆与电力线缆交叉跨越时,最小允许距离应符合表8的规定。表8电缆与电力线缆交叉跨越时最小允许距离交叉设施最小允许距离(米)备注电力电缆1/2/3电压(kV)1以下/6-10/357.3.4.3电缆的金属护套、铠装及悬吊线均应有良好的接地,杆塔和配套金具均应根据电缆的结构和性能进行配套设计,且应满足规程及强度要求。7.3.4.4支撑电缆的钢绞线应满足荷载要求,并应全线良好接地,在转角处应打拉线或顶杆。7.3.4.5架空敷设的电缆不应设置电缆接头。7.3.5电缆线路防火阻燃设施施工7.3.5.1阻燃电缆的选用,应符合下列要求:1)电缆多根密集配置时的阻燃性,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缆在火焰条件下的电线或电缆的燃烧试验方法》GB/T18380.3的有关规定,并应根据电缆配置情经济合理的原则,选择适合的阻燃性等级和类别;2)在同一通道中,不宜把非阻燃电缆与阻燃电缆并列配置。7.3.5.2电缆用防火阻燃材料产品的选用,应符合下列要求:1)阻燃性材料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防火封堵材料的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GA161的相关规2)防火涂料、阻燃包带应分别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缆防火涂料通用技术条件》GA181和《电缆用阻燃包带》GA478的相关规定。3)用于阻止延燃的材料产品,除上述第2款外,尚应按等效工程使用条件的燃烧试验满足有效的自熄性;4)用于耐火防护的材料产品,应按等效工程使用条件的燃烧试验满足耐火极限不低于1h的要求,且耐火不宜低于1000℃;5)用于电力电缆的阻燃、耐火槽盒,应确定电缆载流能力或有关参数;6)采用的材料产品应适于工程环境,并应具有耐久可靠性。7.3.5.3对电缆可能着火蔓延导致严重事故的回路、易受外部影响波及火灾的电阻火分隔,并应按工程重要性、火灾几率及其特点和经济合理等因素,采取下列措施:1)实施阻燃防护或阻止延燃。2)选用具有阻燃性的电缆。3)实施耐火防护或选用具有耐火性的电缆。4)实施防火构造。7.3.5.4阻火分隔方式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1)电缆构筑物中电缆引至电气柜、盘或控制屏、台的开孔部位,电缆贯穿隔墙电缆管孔等均应实施阻火封堵;2)在隧道或重要回路的电缆沟中的下列部位,宜设置阻火墙:a)公用主沟道的分支处;b)多段配电装置对应的沟道适当分段处;c)长距离沟道中相隔约200m或通风区段处;d)至控制室或配电装置的沟道入口、厂区围墙处;e)在竖井中,宜每隔7m设置阻火隔层。7.3.5.5电力电缆接头两侧及相邻电缆应施加防火涂料或防火包带;为防止电缆损伤,便于增补或更换电缆,紧贴电缆部位应采用柔性防火材料。7.3.5.6封堵应密实无孔隙以有效地堵烟堵火。7.3.6接头制作和连接7.3.6.1一般规定1)电缆附件及附属设备均应符合产品技术文件的要求,并应有产品标识及合格证件;2)制作电缆终端和接头人员宜具备相应资质,1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电缆电缆终端与接头制作人员应具备相应资质;3)电缆终端和接头的种类和型式较多,结构、材料不同,制作时除应遵守本标准外,还应按有关工艺规程及产品技术文件进行制作,确保安装质量;4)电缆线芯连接金具,应采用符合标准的连接管和接线端子,其内径应与电缆线芯匹配,间隙不应过大;截面宜为线芯截面的1.2倍~1.5倍,采取压接时,压接钳和模具应符合规格要求;5)电缆终端与接头制作前应检查电缆绝缘状况良好,无受潮、进水,对交流电缆相序、直流电缆极性进行复核8;6)电缆终端与接头安装时,施工现场温度、湿度与清洁度,应符合产品技术文件要求,安装电力电缆终端与接头,不得直接在雾、雨或五级以上大风环境中施工;7)电缆中间接续应采用专用的电缆中间连接器,或设置专用的电缆连接盒;8)三芯电缆中间接头处,电缆的铠装、金属屏蔽层应各自有良好的电气连接并相互绝缘;9)铝或铝合金电缆在铜铝连接时应采用铜铝过渡接头;10)在室内、电气设备内部和电缆隧道内等有防火要求的场所进行电缆终端与接头制作,应备有足够消防器材。7.3.6.2光伏专用电缆连接器的制作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1)光伏电缆连接器制作安装前应检查公(母)芯和公(母)头外观完好,应采用剥线钳根据公(母)芯的压线端长度剥去1cm左右绝缘长度,不应损伤线芯;2)公(母)芯与光伏电缆压接后采用不小于310N(IEC60352-2)拉力试拔,不应分离,公(母)芯压线端与卡头的焊点不应超过卡头;3)公(母)芯卡入公(母)头,以听到“咔”声判断到位。采用不小于310N(IEC60352-2)拉力试拔,不应分离;4)应采用专用扳手以50N.M的扭矩对连接器紧固,不宜用力过大,以免损坏连接器,严禁使用老虎钳等非专用工具,电缆剥除的绝缘层长度应以线芯插入到接线端子底部为准,不应过长过短;5)制作完成后应采用万用表测量开路电压以及正负极是否正确;6)连接器应固定可靠,光伏专用电缆敷设应符合本标准电缆敷设要求。7.3.6.3接地制作应符合下列要求:1)多芯电力电缆终端处,电缆铠装、金属屏蔽层应用接地线分别引出,并应接地良好;2)电力电缆金属层(屏蔽层和铠装层)必须直接接地,交流系统中三芯电缆的金属层,应在电缆线路两终端和接头等部位实施接地;3)交流系统单芯电力电缆金属层接地方式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a)线路不长,且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应采取在线路一端或中央部位单点直接接地;b)线路较长,单点直接接地方式无法满足设计要求时,35kV及以下电缆或输送容量较小的35kV及以上电缆,可采取在线路两端直接接地;35kV及以上电缆容量较大,可采取在线路一端直接接地,另一端加装电缆护层电压限制;4)35kV及以下电力电缆接地线应采用铜绞线或镀锌铜编织线与电缆屏蔽层连接,其截面积不应小于表截面面积如有设计要求应符合设计要求且其截面积不应小于表9的规定;表9电缆终端接地线截面电缆截面(mm²)接地线截面(mm²)16及以下接地线截面可与芯线截面相同16~120150及以上255)控制电缆的屏蔽层应两端接地,铠装层应一端接地,接地线的截面不得小于2.5mm2,连接采用焊接或绞接的方式,但都应确保连接可靠。8防雷和接地8.1一般规定8.1.1接地装置的安装应由工程施工单位按设计文件和已批准的施工方案施工。8.1.2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及新材料时,应经过试验及具有相应资质的验证评定。8.1.3接地装置的安装应配合建筑工程的施工,隐蔽部分在覆盖前相关单位应做检查及验收并形成记8.1.4采用热浸镀锌钢材作为接地体时,镀锌层厚度应满足设计要求,当无设计要求时,最小平均厚度不应小于65μm。8.1.5电气装置的下列金属部分,均应接地:1)电气设备的金属底座、框架及外壳和传动装置;2)携带式或移动式用电器具的金属底座和外壳;3)箱式变电站的金属箱体;4)互感器的二次绕组;5)配电、控制、保护用的屏(柜、箱)及操作台的金属框架和底座;6)电力电缆的金属护层、接头盒、终端头和金属保护管及二次电缆的屏蔽层;7)电缆桥架、支架和井架;8)配电装置的金属遮栏。8.1.6需要接地的直流系统接地装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能与地构成闭合回路且经常流过电流的接地线应沿绝缘垫板敷设,不应与金属管道、建筑物和设备的构件有金属的连接;2)在土壤中含有在电解时能产生腐蚀性物质的地方,不宜敷设接地装置,必要时可采取外引式接地装置或改良土壤的措施;3)直流正极的接地线、接地极不应与自然接地极有金属连接;当无绝缘隔离装置时,相互间的距离不应小于1米。8.1.7各种电气装置与接地网的连接应可靠,扩建工程接地网与原接地网应符合设计要求,且不少于两点连接。8.1.8包括导通试验在内的接地装置验收测试,应在接地装置施工后且线路架空地线尚未敷设至厂(站)进出线终端杆塔和构架前进行,接地电阻应符合设计规定。8.1.9对高土壤电阻率地区的接地装置,在接地电阻不能满足要求时,应由设计确定采取相应的措施,达到要求后方可投入运行。8.1.10附属于已接地电气装置和生产设施上的下列金属部分可不接地:1)安装在配电屏、控制屏和配电装置上的电气测量仪表、继电器和其他低压电器的外壳;2)与机床、机座之间有可靠电气接触的电动机和电器的外壳。8.1.11接地线不应作其他用途。8.2接地网及配电设施接地安装8.2.1接地干线(网)应在不同的两点及以上与接地网连接或与原有建筑屋顶防雷接地网连接,连接应牢固可靠。8.2.2接地网的外缘应闭合,外缘各角应做成圆弧形,圆弧形的半径不宜小于临近均压带间距的一半,接地网内应敷设水平均压带,可按等间距或不等间距布置。8.2.3接地装置应用热镀锌钢材,水平敷设的可采用圆钢、和扁钢,垂直敷设的可采用角钢和钢管。腐蚀比较严查装置地区的接地装置,应适当加大截面,或采用阴极保护等措施。不得采用铝导线作为接地体或接地线。当采用扁铜带、铜绞线、铜棒、铜包钢绞线、钢镀铜、铝包铜等材料作接地装置时,其连接应符合有关规范的规定。8.2.4接地体顶面埋设深度应符合设计规定。当无规定时,不应小于0.8米。角钢、钢管、铜棒、铜管等接地体应垂直配置。除接地体外,接地体引出线的垂直部分和接地装置连接(焊接)部位外侧100毫米范围内应做防腐处理;在做防腐处理前,表面必须除锈并去掉焊接处残留的焊药。8.2.5接地干线(网)连接、接地干线(网)与屋顶建筑防雷接地网连接应采用焊接,焊接质量应符合要求,不应出现错位、平行和扭曲等现象,焊接点应做好防腐处理,在直线段上,不应有高低起伏及弯曲等现象。8.2.6所有支架、电缆的金属外皮、金属保护管线、桥架、电气设备外壳、基础槽钢和需接地的装置都应与接地干线(网)牢固连接,并对连接处做好防腐处理措施。8.2.7在接地线跨接建(构)筑物伸缩缝、沉降缝处时,应设置补偿装置,补偿器可用接地线本身弯成弧状代替。8.2.8接地线连接可靠,不应出现因加工造成接地线截面积减小,强度减弱或锈蚀等问题,接地跨接线不得采用裸露的编织铜线。8.2.9电气装置的接地必须单独与接地母线或接地网相连接,严禁在一条接地线中串联两个及以上需要接地的电气装置。8.2.10钢接地体的搭接应使用搭接焊,搭接长度和焊接方式应符合下列要求:1)扁钢-扁钢:搭接长度扁钢为其宽度的2倍(且至少3个棱边焊接2)圆钢-圆钢:搭接长度圆钢为其直径的6倍(接触部位两边焊接);3)扁钢-圆钢:搭接长度为圆钢直径的6倍(接触部位两边焊接)。8.2.11严禁利用金属软管、管道保温层的金属外皮或金属网、低压照明网络的导线铅皮以及电缆金属保护层作为外接地线。8.3光伏方阵接地8.3.1光伏方阵的防雷接地应与其保护接地、系统接地以及汇流箱、逆变器、升压变压器等配电设施的接地系统共用同一接地装置;共用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应符合其中最小值的要求。8.3.2屋面光伏方阵的金属支架应相互连接形成网格状,其边缘应就近与屋面接闪器相连接。8.3.3带边框的光伏组件应将边框可靠接地,光伏组件之间的接地应利用组件的接地孔,采用黄绿线连接,不宜采用双刺垫片或导电片做接地材料。8.3.4跟踪式光伏支架可转动部分的两端应采用软铜导线进行跨接;不带边框的光伏组件,其接地做法应符合设计要求。8.3.5屋面光伏方阵如利用其金属支架或建筑物金属部件作接地线时,其材料及规格应能承受泄放预期雷电流时所产生的机械效应和热效应。8.3.6汇流箱、逆变器、升压变压器、预装式设备等配电设施的过电压保护装置及接地线安装、等电位连接,应符合设计及产品技术文件要求。8.3.7对于屋顶光伏发电组件高于原建筑避雷针情况,金属边框的光伏组件不宜作为原建筑(包括光伏发电项目在内)的接闪器。若要成为原建筑的接闪器,设计必须明确及相应的安装处理方法。9电气设备安装9.1一般规定9.1.1应查验产品的合格证书、产品的认证证书,且与产品标识一致,应有出厂试验报告。9.1.2应查验产品的备品备件、专用工具和随机技术文件,与合同和设计符合。9.1.3设备应有铭牌,清晰明确,箱体应牢固、平整,表面应光滑平整,涂层完整、无凹陷,无剥落、锈蚀及裂痕等现象。9.1.4线缆材质、规格、排布应符合设计和技术文件要求;内部设施安装位置符合设计要求和产品技术文件要求。9.1.5设备内元器件应完好无损、接线无脱落脱焊,绝缘导线的材质、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9.1.6设备在搬运及存放时应采取防震、防潮、防止框架变形、漆面受损等安全措施,同时设备存放在避免雨、雪、沙等干燥、可靠场所。如无相应场所、应及时做好防护措施。9.1.7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及新材料时,应经过试验及具有相应资质的验证评定。9.2集中式逆变器安装9.2.1集中式逆变器安装前,施工单位应组织相关施工人员仔细阅读逆变器厂家提供的《安装(操作)手册》,对厂家提出的特别要求要知悉。9.2.2集中式逆变器安装前,应核对集中式逆变器规格型号,根据图纸、具体尺寸、现场实际基础尺寸以及通风管道位置尺寸(如有)确定集中式逆变器安装位置并做好标记,集中式逆变器交直流侧位置及方向准确。9.2.3运输、吊运、就位的机具以及设备就位通道应准备就绪,且满足荷载要求,采用必要辅助措施确保人员及设备安全。9.2.4确保集中式逆变器交直流侧开关处于断开状态,紧急按钮处于关闭状态。9.2.5在搬运就位过程中,应做好相应的保护措施,确保设备框架不变形,外漆不大面积磕碰,同时在设备就位、安装完毕需做好成品保护。9.2.6集中式逆变器为一个整体,无论运输或安装时不得将其分解,若特殊情况,应与厂家联系确定施工方案报建设单位或监理公司批准后实施,宜厂家实施。9.2.7集中式逆变器移动过程中,应按照批准的施工方案或厂家的技术文件要求实施倾斜角度、吊点位置、叉点位置,确保设备重心稳、避免受到机械冲击,影响性能。9.2.8集中式逆变器安装垂直度、水平偏差以及柜面偏差、柜间接缝调整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光伏发电站施工规范》GB50794-2012和设计要求。9.2.9集中式逆变器安装就位后并确认安装允许偏差在要求范围内,及时做好设备固定工作,可采用底座焊接、防腐工作或采用螺栓对并固定方式,并确保固定牢固可靠。9.2.10集中式逆变器应根据设计要求,做好2点接地。9.2.11电缆(动力电缆以及通信电缆)施工完毕后,设备孔洞及时做好封堵,同时进行关门闭锁,同时做好设备标示标牌悬挂工作。9.3组串式逆变器安装组串式逆变器的安装应参见本标准6.5.2的相关规定。9.4升压变安装9.4.1电力变压器的安装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力变压器、油浸电抗器、互感器施工和验收规范》GB50148的相关规定。9.4.2电力变压器搬运应非常谨慎,采用吊机时,吊索与铅垂线的夹角不得大于30°,若不能满足,应采用专用横梁挂吊,当变压器吊起约30mm时,应停车检查各部分是否有问题,变压器是否平衡。9.4.3变压器推入设备基础内时,应注意高、低压侧方向。9.5配电柜安装9.5.1配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