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学习策略探究文献综述9200字】_第1页
【初中英语学习策略探究文献综述9200字】_第2页
【初中英语学习策略探究文献综述9200字】_第3页
【初中英语学习策略探究文献综述9200字】_第4页
【初中英语学习策略探究文献综述9200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初中英语学习策略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目录TOC\o"1-2"\h\u12533初中英语学习策略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 1317701国外研究现状 1165752国内研究现状 579382.1英语学习策略的定义 6256842.2学习策略的分类 715333小结 922107参考文献 101国外研究现状真正意义的学习策略的研究起始于20世纪70年代,只有40多年的历史。学习策略研究的兴起有理论背景,也有其社会背景。之前,一直是以刺激—反应理论为核心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占据统治地位。在行为主义心理学的指导下,教育研究者们一直注重研究教师如何教,而忽视学生如何学。而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缺陷是显而易见的,人与其他动物的最大区别是人具有高级思维,有主观能动性。而研究者们像研究动物一样来研究人的学习过程,肯定是不科学的。建立在行为主义心理学基础上的几种教学方法也最终没有取得明显的效果。之后,随着认知心理学的发展,人们开始注重研究人的复杂的思维过程和问题解决过程。因此,学习者不只是被动的“受刺激者”和“反应者”而是积极主动的“思考者”和“问题解决者”(程晓堂郑敏,2002:8)。在认知心理学的基础上,随之而产生的就是研究者们对反应学习者内部思维的学习策略的研究。学习策略的研究除了有认知心理学的理论基础外,还有其社会基础。“在美国,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返回基础运动只强调读、写、算等低级技能,而忽视了学习方法、策略等高级技能的学习与训练。”(阎金铎等,1999:164)结果导致各学校的教育质量下降,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素质下降,很多企业抱怨找不到高素质高思维能力的员工。所以,对学习策略的研究,是在现行教育体系、教学方法所培养出来的学生与社会要求极不适应的矛盾尖锐化的背景下兴起的(程晓堂郑敏,2002:8)。国外的学习策略的研究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20世纪70年代的研究,通常称为早期的语言学习策略研究。第二个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的研究,通常称为语言学习策略研究的发展时期。第三个阶段就是20世纪90年代的语言学习策略研究。20世纪70年代,最有代表性的三位研究者是Rubin,Naiman等人,和Wong-Fillmore。Rubin是早期语言学习策略研究领域最有代表性的研究者之一。她主要是对成功学习者(goodlanguagelearners)的学习行为进行观察以及通过问卷和访谈等手段调查成功学习者在语言学习中使用学习策略的情况。(程晓堂郑敏,2002:8)1975年,Rubin发表了她的论文“Whatthe‘goodlanguagelearner’canteachus”。她发现好的学习者在很多学习方法上有很多共同之处,其中包括:1)心理特征,如冒险心理,对歧义和模糊的容忍等;2)交际策略,如迂回表达、运用副(非)语言手段等;3)社交策略,如寻求交流和实践的机会;4)认知策略,如猜测词义、推理及对语言形式进行分析、归类、综合和监控等等(束定芳、、庄智象,1996:69)。Rubin还把学习策略分为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两大类,每一大类又分成具体的小类学习策略。如果说Rubin开创了学习策略研究的先河,那么Naiman等人则是极大地发展了学习策略的研究。1978年,Naiman和他在安大略教育研究院的研究伙伴们出版了他们的经典专著TheGoodLanguageLearner(Naimanetal,1978,1996)。与前人的研究相比,Naiman等人在研究深度,广度及研究方法等方面有较大的改进。另外他们还把学习策略和认知风格、个性、智力、语言潜能、态度等发面结合起来进行研究(程晓堂郑敏,2002:8)。通过对34名二语学习者进行访谈和问卷调查,Naiman等人的学习策略分类比Rubin的分类又向前迈了一步。他们把学习策略分为五大类:1)积极参与;2)认识到语言是一个系统;3)认识到语言是交流和维持相互关系的工具;4)情感因素的管理;5)对语言输出的监控和修正。Naiman等人的学习策略更多,更具体。另一个在早期学习策略研究领域做出重大贡献的是Wong-Fillmore。她研究的是在美国学习英语的5名墨西哥儿童,这些儿童和美国儿童在一起学习,短短9个月的时间,这5个孩子的英语水平突飞猛进,这让Wong-Fillmore很惊讶,排除了其他的可能因素后,她把这种进步的原因主要归结为这些儿童对学习策略的使用。根据此项研究,她列出了三种交际策略和5种社交策略,Wong-Fillmore认为这些策略对这些儿童学好英语来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早期的语言学习策略有两大特点。第一,早期的学习策略研究为了研究学习者的如何学,对语言学习者本体进行了研究,主要是对语言善学者进行认真观察和研究,从具体的实践中描述和总结学习策略和对学习策略进行分类。第二,由于研究者们是从具体实际观察和调查中进行总结学习策略,所以得出的学习策略容易不全面,也不系统。因为很多学习策略是无法从外部进行观察得到的,而学习者也很难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自己使用到的学习策略。也就是说早期的学习策略研究缺乏理论基础。20世纪80年代后,又有大量的研究者加入到学习策略研究的行列中。如O’Malley和Chamot,Wenden和Rubin(1987),Politzer和McGroarty(1985),Huang和VanNaerssen(1985),Chesterfield和Chesterfield(1985)和Oxford等。O’Malley和Chamot以认知学习理论为指导,在研究信息理解、处理、储存等过程的基础上,得出一整套理论化的语言学习策略,并对这些策略进行了细致的分类和描述(程晓堂郑敏,2002:8)。他们在1990年出版专著LearningStrategiesinSecondLanguageAcquisition(《第二语言习得中的学习策略》)这是研究者第一次把学习策略放到第二语言学习理论的框架中进行研究。该著作还包括对学习策略的研究方法和如何对学习者进行学习策略培训等重要内容。Weden和Rubin的研究也颇为丰富,他们的研究包括理论也包括实践,他们于1987年出版了论文集LearnerStrategiesinLanguagelearning(《语言学习中的学习者策略》),此论文集包括了80年代以来有关学习策略的重要论著,内容包括了学习策略的定义和分类、学习策略的研究方法、学习策略的使用情况以及如何进行学习策略培训等。如果说O’Malley和Chamot,Wenden和Rubin(1987)的研究侧重于理论研究和总结的话,那么Oxford(1990)的著作可以说是一本实用性很强的语言学习策略培训手册(程晓堂郑敏,2002:8)。Oxford主要是集众家之所长,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并重新分类,而且把结果进行具体化,并对每一种学习策略的培训进行详细说明。Oxford的非常突出的一个贡献就是建立个一份全面系统且实用性强的语言学习策略调查问卷(StrategyInventoryforLanguageLearning(SILL)。这份调查问卷被后来的很多学习策略研究者用来借用。本文的调查问卷也是在参考Oxford的调查问卷,并结果调查对象的实际特点设计而出的。20世纪80年代的学习策略研究有几个特点。1)学习策略研究不再是但从的从具体实践中观察的调查,而是有了丰富的理论基础和依据。2)学习策略的研究逐渐从宏观走向微观。以前的学习策略研究主要关注于宏观或笼统的学习策略,而80年代的学习策略倾向于某一方面策略的研究,如阅读理解策略,听力理解策略,词汇学习策略等。有的甚至专门研究词汇学习中某一方面的学习策略(程晓堂郑敏,2002:8)。3)学习策略的研究方法得以关注并在有些专著中体现。4)学习策略的研究从理论走向实践。研究者们开始进行学习策略的训练和培训。20世纪90年代之后,学习策略的研究继续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新趋势:1)学习策略的研究和自主学习的研究结合起来。学习策略研究的主要目的并不是只促进学生在校期间的一时的学习效果,而是为了培养学生具有终身的学习能力。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独立、自主、有效的学习者。所以,将学习策略的研究和自主学习的研究结合起来,会使得学习策略研究的目标更明确,更长远,更有意义。Weden于1991年出版专著LearnerStrategiesfoeLearnerAutonomy.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就是探讨学习策略的自主学习的关系。2)语言学习策略的训练和培训成为学习策略研究的重点。20世纪80年代的时候,已经有一些研究者开始重视学习策略的培训,但一般是小规模的以实验为特点的短期培训。但是到了90年代,研究者们在学习策略培训方面又有重大突破,有的甚至开始研究和开发以学习策略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研究者们还研制了一系列语言学习策略培训手册,具体介绍语言学习策略及培训方法。Rubin和Thompson于1994年出版的HowtoBeaMoreSuccessfulLanguageLearner以及Chamot等人于1999年出版的TheLearningStrategiesHandbook都是通俗易懂且十分实用的语言策略培训手册(程晓堂郑敏,2002:8)。3)语言学习策略的研究者们开始关注学习策略和文化的关系。研究者们开始意识到学习者的学习策略的使用不仅和学习者的动机,态度,学习风格,智力和年龄有关系,而且和学习者所处的文化环境有重要关系。Oxford于1996年出版的LanguageLearningStrategiesAroundtheWorld:Cross-culturalPerspectives。这本书收集了有关世界各地语言学习策略研究的重要论文。并且有一章专门从文化的角度,分析我国英语学习者和其他国家语言学习者在学习策略方面的异同(程晓堂郑敏,2002:8)。2国内研究现状我国国内对语言学习策略的研究相对于西方来说,起步较晚,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Huang和VanNaerssen(1985)研究了中国学生提高口语能力的学习策略,这标志着中国的研究者开始进行学习策略的研究。如黄小华(1985)、桂诗春(1988)、刘润清(1990,1993)等人的论著都涉及到学习策略的研究。并且,虽然国内关于语言学习策略的研究起步较晚,但研究的起点并不很低。目前,从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理论刊物发表的论文和研究报告来看,关于学习策略研究的论文和研究报告越来越多。可见,学习策略的研究,在我国发展得很快。到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外语界更是对学习策略进行了广泛的研究。1996年,文秋芳发表了我国国内的第一部专门论述语言学习策略的著作《英语学习策略论—献给立志学好英语的朋友》。此书不仅概括了国内外学习策略研究的理论框架,而且介绍了很多可以从实际出发行之有效的学习策略培训方法。此后,广大国内研究者们的研究领域更是不断向纵深发展,今为止吴一安、刘润清(2000),文秋芳(1995),王文宇(1998),王海啸(1996),王薇(1999)等对高校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学习策略进行了研究。蒋祖康(1994),张钦(1999),丰玉芳(2003),张永胜、张永玲(2003)针对学习策略与听力、阅读、词汇、口语的关系进行了研究。除此之外,很多学者也出版了有代表性的高质量的专著。比如:《英语教师教育系列英语学习策略分册》(王蔷,2002);《英语学习策略——从理论到实践》(程晓堂郑敏,2002);《中国英语学习者外语学习认知与策略研究》(于元方,2010)等。20世纪90年代以来,关于学习策略和学习成绩相关性的研究成果也有很多。文秋芳(1995)用定性的研究方法,分析研究了一对英语学习成功者和不成功者使用的学习策略,结果发现,学习策略的使用的不同是造成他们学习成绩差异的主要原因。此外,通过对非英语专业的学生的调查研究,她发现除了功能操练策略,学生使用形式操练策略也同他们的英语四级成绩显著相关。秦晓晴(1998)对硕士研究生的英语学习策略调查结果显示,功能操练策略和学习成绩呈正相关,而依赖母语策略和学习成绩则为负相关。本研究将继续研究初中生学习策略和学习成绩的相关性以及各种学习策略之间有无相关性。关于学习策略研究的历史已经有40多年,虽然相关研究不断发展,但是研究者们迄今还不能给出一个一致的关于学习策略的定义和分类的意见,本章主要给出几个比较有代表性有影响力的关于语言学习策略的定义和分类。2.1英语学习策略的定义Stern(1983)认为学习策略是指语言学习者所使用采用的学习路子(learningapproach)带有的总的倾向或总体特征,而可观察的学习行为的具体方式被称为学习技巧(learningtechniques)。WensteinandMayer(1986)认为学习策略是旨在学习过程中为了促进其信息处理过程而采取的行为或产生的思想。Chamot(1987)认为学习策略是指学生为了优化学习过程,促进语言知识和其他各类知识的学习和回忆所采用的技巧、路子或有意识的行为。Rubin(1987)认为学习策略是学习者自己构建的、直接作用于学习过程、旨在促进语言系统发展的策略。Oxford(1989)认为“语言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使自己的学习更成功、更有目的、更愉快而采取的行为或行动”。(陈琦,2002)Ellis(1994)认为学习策略混乱不清只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学习策略是行为表现还是意识活动,或者二者皆有?第二,学习策略到底是学习路子的总的倾向或总体特征,还是学习过程中采取的具体措施和行为,还是二者皆有?第三,学习策略是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第四,学习策略对中介语的发展具有直接影响还是间接影响?总结前人的各种研究成果,我们认为学习策略应包括以下特点。第一,学习策略既是行为也是意识(如策略意识)。第二,学习策略既包括总的特征或趋势(如宏观调控、计划),也包括具体的方法、措施、手段和技巧。第三,总的特征或趋势对学习产生间接影响,具体的策略则对学习产生直接影响。第四,学习策略是有意识的,无意识的行为或步骤就不具备策略的特征。(程晓堂郑敏,2002:8)Ellis(1994)的定义是目前学术界比较认可的。“他列出了学习策略的8个特点:策略可以指总的学习方法,也可以指第二语言学习的具体活动或技巧;策略以解决问题为出发点,即学习者用学习策略是为了解决在学习中碰到的一些具体问题;学习者一般都能意识到所用的策略,并能够描述策略的内容,特别是当别人要求他们注意到自己活动的时候;策略是语言或非语言的活动;语言策略能够运用母语或非母语执行;有些策略是外部可观察到的行为,有些策略是不能直接观察到的内部心理活动;大部分策略所谓学习者提供了可处理的语言信息,因此对语言学习有间接的影响;策略的运用要根据学习者任务的不同和学习者偏爱的不同而不同。”(贾冠杰2010:92)而程晓堂认为,“语言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语言学习取得更好地效果而采取的各种策略,它既包括学习者为了更好地完成某个学习任务或活动而采取的微观策略,也包括学习者对自己的学习目标、学习过程、学习结果进行计划、调控、评估而采取的宏观策略以及学习者对语言和原因学习的一些认识(程晓堂郑敏,2002:8)。”2011版《义务教育英语课课程标准》将学习策略定义为:学习策略指学生为了有效地学习和使用英语而采取的各种行动和步骤以及指导这些行动和步骤的信念。(《英语课程标准》2011:21)2.2学习策略的分类学习策略分类的目的是系统地描述学习者陈述的策略。早期的语言学习策略研究中,美国的Rubin和加拿大的Naiman等人基于自己对英语善学者的具体观察来简单描述学习策略的分类。但是随着学习策略研究的深入,对学习策略进行系统全面的分类已经越来越重要。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分类方法。比如;1)根据学习者的水平,可以把学习策略分为初级学习者的策略、中级学习者的策略和高级学习者的策略(O’Malley&Chamot,1985a,b);2)根据策略是否直接作用于学习过程,可以把学习策略分为直接学习策略和间接学习策略(Oxford,1990);3)根据使用目的,可以把学习策略分为语言知识学习策略(如语音学习策略、词汇学习策略、语法学习策略)和语言技能发展策略(如听力理解策略、说的策略、阅读策略和写作训练策略等)(Rubin&Thompson,1994)。由于分类的标准不同,分出的类别也可以说是五花八门。但相对于早期的学习策略分类来说,很多研究者的分类已经有相当大的进步。下面将对国内外有代表性的语言学习策略分类进行探讨概述。1)O’Malley&Chamot的语言学习策略分类较早地对语言学习策略进行分类的应该是O’Malley和Chamot,她他们调查了把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初级和中级学习者对学习策略的使用情况,并于1985年发表了研究成果(O’Mallyetal,1985)。O’Malley和Chamot在1990年发表的专著中对语言学习策略的分类又进行了调整和完善。最终他们根据信息处理理论,将语言学习策略分为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和情感策略。元认知策略用于学习者对于认知策略的计划,管理,监控和评价,认知策略用于学习者的具体学习过程中,情感策略是为了帮助学习者提供更过接触和运用语言的机会。这三种策略每一类又包括几个小类。2)Oxford的语言学习策略分类Oxford(1990)是对语言学习策略进行系统分类的另一位研究者。在综合了多个研究领域的成果,并且结合自己的研究,Oxford将语言学习策略分为两大类:直接策略和间接策略。直接策略就是指策略的使用与所学语言有直接的联系,间接策略是指策略的使用与所学语言没有直接的联系。每一大类又分为三小类。直接材料包括记忆策略、认知策略和补偿策略,而间接策略包括元认知策略、情感策略和社交策略。Oxford又将这六大类又分成若干个小类,共19个小类。每个小类又最终分成若干种具体的语言学习策略,共六十多种。Oxford的分类方法被广泛认为是最容易理解和接受的一种分类方法。除此之外,Oxford还设计出了一个全面系统且实用性强的语言学习策略调查表StrategyInventoryforLanguageLearning(SILL),后来被学习策略研究者们广泛借鉴和使用。可以发现,Oxford的两大类分类和O’Malley和Chamot的三大类分类有相似之处。O’Malley和Chamot的认知策略基本上就是Oxford的直接策略。O’Malley和Chamot的元认知策略和情感策略也基本上包括在Oxford的间接策略之中。不同的是,O’Malley和Chamot认为学习策略之间有层次关系,元认知策略高于认知策略和情感策略。而Oxford认为两类策略之间没有层次关系。3)Cohen的语言学习策略分类Cohen(1998)根据运用策略的目的,将语言学习策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学习语言的策略,包括:识别材料,区分材料,组织材料,反复接触材料和有意识记;另一类是运用语言的策略,包括检索策略,排练策略,掩盖策略,交际策略。Cohen的分类方法简单明了,通俗易懂,但是让研究者们有时很难区分学习者们使用某个策略是为了学习语言还是使用语言。而且,Cohen的分类没有元认知策略,而这种策略在O’Malley和Chamot看来是最高一级的学习策略,对认知策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管理、调控和评价作用,对学习者的学习效果也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我国国内学习策略研究者对语言学习策略的分类:文秋芳(1996)将语言学习策略分为观念和方法两个子系统。观念是指学习者对“如何学好英语”的认识。而方法是指学习者为学好英语而采取的行动。方法又分为管理方法和学习方法两大类,前者与学习过程相关,后者与语言学习材料直接相关。(文秋方,1996)这种方法容易理解,但有些笼统。有的学习策略,如交际策略可能不好归类。另外,把学习策略中除观点以外的其他内容都统称方法,也可能掩盖策略与方法的本质区别(程晓堂郑敏,2002:8)。程晓堂和郑敏(2002)综合国内外各种学习策略分类的研究,并结合学习策略研究的理论基础—认知心理学,根据认知过程和认知活动的类别对学习策略的分类如下,他们将语言学习策略其分为四类: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情感策略和交际策略。与O’Mally和Chamot对语言学习策略的分类相比,多了交际策略。而与Oxford对语言学习策略的分类相比,则少了记忆策略和补偿策略。研究初中生英语学习策略使用情况,必要然参考新课标。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将英语学习策略策略分为认知策略、调控策略、交际策略和资源策略,而将情感策略这一对学习者学习过程的心理活动有重要调控作用的策略排除在外。以上列出的国内外研究者和《课程标准》从不同角度不同标准对语言学习策略的分类,让我们队学习策略有了一个全面的、系统地、多层次的了解。本文基本赞同《课程标准》对英语学习策略的分类,但仍然认为应该把“情感策略”这一重要语言学习策略包括在内。所以本研究的英语学习策略分类包括五大类:认知策略,调控策略,交际策略,资源策略和情感策略。认知策略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具体学习任务而采取的步骤和方法;调控策略是指学生对学习加以计划、实施、反思、评价和调整的行动和步骤;交际策略是学生为了争取更多的交际机会、维持交际以及提高实际效果而采取行动;资源策略是学生合理并有效利用多种媒体进行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方式和方法。(《英语课程标准》,2012:21)情感策略是学生调节自己的学习情绪和学习动机,缓解学习焦虑、进行自我鼓励使自己保持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的策略。3小结本章首先综述了国内外关于语言学习策略的研究现状,然后介绍了国内外比较广泛接受的一些语言学习策略的定义和分类。国外的学习策略的研究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20世纪70年代的研究,通常称为早期的语言学习策略研究,最有代表性的三位研究者是Rubin,Naiman等人,和Wong-Fillmore。第二个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的研究,通常称为语言学习策略研究的发展时期。代表者有O’Malley和Chamot,Wenden和Rubin(1987),和Oxford等。第三个阶段就是20世纪90年代的语言学习策略研究。这个时期的研究内容又呈现出新的特点。国内的学习策略研究虽然起步晚,但是发展速度快,研究内容在深度上和广度上都得以不断扩展。代表者有文秋芳,刘润清,程晓堂,郑敏,王蔷等。英语学习策略的定义到目前研究者们也没有达成完全的一致意见。本文介绍了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定义。国外的主要介绍了Oxford,Stern和Ellis的定义。国内主要介绍了程晓堂以及新课标对语言学习策略的定义。和语言学习策略的定义一样,其分类也是五花八门。本文主要介绍了国外的O’Malley&Chamot,Oxford,和Cohen的语言学习策略分类,国内的文秋芳,程晓堂《课程标准》的学习策略分类,并结合各家之言,给出了本文的学习策略分类,做为本次调查研究的分类依据。参考文献Abraham,R.G.&R.J.Vann.1987.Strategiesoftwolanguagelearners:Acasestudy[A].InA.L.Wenden&J.Rubin(eds.).LearnerStrategiesinLanguageLearning[C].London:PrenticeHallInternational.85-102.Bialystok,E.1981.Theroleofconsciousstrategiesinsecondlanguageproficiency[J].ModernLanguageJournal65:24-36.Bremner,S.1999.Languagelearningstrategiesandlanguageproficiency:InvestigatingtherelationshipinHongKong[J].TheCanadianModernLanguageReview4:1-18.Brown,A.L.&A.S.Palincsar.1982.Inducingstrategicleaningfromtextsbymeansofinformed,self-controltraining[J].TopicsinLearning&LearningDisabilities2(1):1-17.Brown,A.L.,J.D.Bransford,R.A.Ferrara,&J.C.Campione.1983.Learning,remembering,andunderstanding[A].InP.H.Mussen,J.H.Flavell&E.M.Markman(eds.).HandbookofChildPsychology3:CognitiveDevelopment(4thedition)[C].NewYork:Wiley.77–166.Carton,A.1971.Inferencing:Aprocessinusingandlearninglanguage[A].InP.Pimsleur&T.Quinn(eds.).ThePsychologyofSecondLanguageLearning[C].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45-58.Chamot,A.U.1987.ThelearningstrategiesofESLstudents[A].InA.Wenden&J.Rubin(eds.).LearnerStrategiesinLanguageLearning.London:PrenticeHallInternational.71-84.Cohen,A.D.1998.StrategiesinLearningandUsingaSecondLanguage[M].Beijing:ForeignLanguageTeachingandResearchPress.Derry,S.&D.Murphy.1986.Designingsystemsthattrainlearningability:fromtheorytopractice[J].ReviewofEducationalResearch56:1–39.Ellis,R.1994.TheStudyofSecondLanguageAcquisition[M].Oxford:OxfordUniversityPress.Green,J.M.&R.Oxford.1995.Acloserlookatlearningstrategies,L2proficiency,andgender[J].TESOLQuarterly(2):261-297.Gu,Y.&R.K.Johnson.1996.Vocabularylearningstrategiesandlanguagelearningoutcomes[J].LanguageLearning46:643-679.Hosenfeld,C.1977.Apreliminaryinvestigationofthereadingstrategiesofsuccessfulandnon-successfullanguagelearners[J].System(5):110-123.Kirby,J.R.1988.Style,strategy,andskillinreading[A].InR.Schmeck(ed.).LearningStrategiesandLearningStyles[C].NewYork:PlenumPress.229–274.Naiman,N.,M.Frohlich,H.H.Stern&A.Todesco.1978.TheGoodLanguageLearner(ResearchinEducationSeriesNo.7)[M].Toronto:OntarioInstituteforStudiesinEducation.O’Malley,J.M.&A.U.Chamot.1990.LearningStrategiesinSecondLanguageAcquisition[M].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Oxford,R.L.&M.Nyikos.1989.Variablesaffectingchoiceoflanguagelearningstrategiesbyuniversitystudents[J].TheModernLanguageJournal(3):289-300.Oxford,R.L.1990.LanguageLearningStrategies:WhatEveryTeacherShouldKnow[M].Rowley,Mass:NewburyHouse.Politzer,R.&M.McGroarty.1985.Anexploratorystudyoflearningbehaviorsandtheirrelationshipstogainsinlinguisticandcommunicativecompetence[J].TESOLQuarterly19:103-24.Reiss,M.A.1985.Thegoodlanguagelearner:Anotherlook[J].CanadianModernLanguageReview41:511-523.Rigney,J.W.1978.Learningstrategies:Atheoreticalperspective[A].InO’Neil,H.F.(ed.)LearningStrategies[C].NewYork:AcademicPress.165–205.Rubin,J.1975.Whatthegoodlanguagelearnercanteachus[J].TESOLQuarterly9(1):41-51.Rubin,J.1981.Thestudyofcognitiveprocessesinsecondlanguagelearning[J].AppliedLinguistics(1):117-131.Rubin,J.1987.Learnerstrategies:theoreticalassumptions,researchhistoryandtypology[A].InA.Wenden&J.Rubin(eds.)LearningStrategiesinLanguageLearning[M].EnglewoodCliffs,N.J.:PrenticeHall.Stern,H.H.1975.Whatcanwelearnfromthegoodlanguagelearner?[J].CanadianModernLanguageReview31:304-318.Stern,H.H.1983.FundamentalConceptsofLanguageLeaning[M].Oxford:OxfordUniversityPress.Taguchi,T.2002.Learnerfactorsaffectingtheuseoflearningstrategiesincross-culturalcontexts[J].Prospect(2):18-33.Weinstein,C.&R.Mayer.1986.Theteachingoflearningstrategies[A].InM.C.Wittrock(ed.),HandbookofResearchonTeaching(3rded.)[C].NewYork:Macmillan.315-327.Wenden,A.1983.Literaturereview:theprocessofintervention[J].La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