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泸县一中2023年秋期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本试卷共8页,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试卷自己保管好。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对传统复兴与传统工艺振兴的期待,是一次新的思想解放,是从西方崇拜、现代化崇拜和GDP崇拜中解脱而产生的一种自尊自信,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上的一次精神觉醒。复兴传统文化不是倒退而是进取,重振手工生产也同样不是保守而是创新。传统工艺振兴,不是简单地扩大产业规模和销量,而是在文化上升格,在产业上升级。随着手工生产被机器生产替代,传统工艺以“工艺美术”之名在不同经济体制下历经盛衰荣辱而存活至今。被升格为“美术”的工艺,一度被当作轻工业产品、外销产品而“降格”,也一度笼罩在“教授”和“大师”的荣光中。但是,随着“美术”的格位被“当代艺术”取代,传统的断裂和文化的不自信,使人们忘掉了一个事实,作为文人雅玩的传统工艺,原本并不需要借助西方的“美术”或“当代艺术”来升格。传统工艺,在脱离了原本的精神文化母体后,一度沦落到只谈工巧不讲文化的地步,或者只知拾西方牙慧的程度。如今,到了重建传统工艺的精神文化母体的时候了。在传统社会中,传统工艺是为等级制服务的,最好的东西应该献给最有权势的人。复兴传统工艺绝不是搞复辟,而是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满足温饱之后的差异化和个性化需求。如今,中国已经步入后工业时代,包括文创产业在内的第三产业被期待成为支柱型产业,大众的确有权消费廉价的文化产品,但是随着经济收入的增长,他们也有权接触高端文化。传统工艺振兴,应避免重蹈既有文创模式的覆辙,避免被卡通化、低质化和心灵鸡汤化。把传统工艺品开发成动漫衍生品和廉价纪念品,不仅是一种文化上的降格,而且是对文化资源的严重浪费。相对于技艺精湛、经验丰富的手艺人,设计师在这个时代并不稀缺。至今仍有不少人相信,振兴传统工艺非现代设计莫属。“心手合一”的传统工艺融意匠与制作为一体,对应标准化机器生产的现代设计则将绘图与制造、创意与生产分离。设计师或许更了解当代生活需求,或许不乏灵感和创意,但假如他们不深入了解工艺、材料和文化特性,便无法为传统工艺做出贴切的设计。再者,如果不能把控好制造环节,再好的设计做出来也是垃圾。现实中的“现代设计+中国传统”多半沦为“抄来的西方设计+中国元素”,既没有创意,也没有品质。如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设计师意识到制造环节的重要性,并开始有意识地整合非遗资源,让手工劳动者为他们的设计代工。然而,这并不是传统工艺的复兴,而不过是另一种形式的“中国制造”。传统工艺振兴,需要提振工匠精神,向更高品质、更可持续的文创模式迈进。尽管文化遗产的活态持有者在未来的文创产业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但目前仍然属于弱势群体。各级政府在制定传统工艺振兴计划时,应在兼顾地方就业和短期效益的同时,有意识地保护稀缺文化资源,尊重非遗传承人群的主体地位,培养他们的造血功能,激活他们的自主研发能力。(摘编自陈岸瑛《传统工艺振兴是一次精神觉醒》)材料二:传统工艺凝结着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化精神,是中国文化身份的一种物质性标识。振兴传统工艺可以使我们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中国工艺文化和工艺精神,在新的社会环境中赋予其新的生命,进而重新走向世界,与其他民族的品牌展开文化交流,这也是东西方文明对话的一种方式。工匠精神形成于传统工艺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中,是工艺文化的精髓。一件精美的工艺品包含了劳动者的智慧和心血:要设计其使用目的,选择合适的材料与制作方法,采用各种工具,运用恰当的技法和技能组织有效的生产等。振兴传统工艺要深刻体会蕴含于其中的工匠文化和工匠精神,从中培养专注的工作态度、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一丝不苟的精神,使工匠精神融入现代社会的方方面面。我们今天各行各业的繁荣发展,除了依靠高、精、尖的技术,更需要培育和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工业社会,传统工艺产品的价值由实用层面进入审美层面。传统工艺由于历史、地理、文化等原因,表现出浓郁的地域性、稀缺性和文化性,有其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成为一种文化符号和文化记忆。在当代社会振兴传统工艺,深入发掘传统工艺的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以此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审美文化需求,更好地普及优秀传统工艺,使其更方便地走进大众生活。而对于当今的传统工艺制作者来说,结合新时代人民群众的审美需求,创作百姓喜闻乐见的工艺作品,既是普及传统工艺的有效方式,也是一条新的致富道路。如今,智能化大生产、流水线式的工作模式主宰了社会生产的各个领域。工业化大生产的产品相比于传统工艺品,往往缺少灵性和情感温度。传统工艺品的制造过程需要工匠们全程参与,并针对每件物品的特性融入个人独特的思考,这使得每一件工艺品都有自己的个性与灵魂,而消费者能从中真切地感受到独特的匠心。不仅如此,中国传统工艺还体现了古人的生命观、价值观,以及在造物制器上顺应自然的思想观念。今天我们提倡振兴传统工艺并不是主张重回手工制造时代,而是以新的方式弘扬传统工艺包含的思想文化精神,涵养文化生态,滋养当下的文化建设。(摘编自《传统工艺振兴的重要意义是什么?》)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A.传统的断裂和文化的不自信,使传统工艺脱离了原本的精神文化母体,走向沦落。B.如今有设计师让手工劳动者为他们的设计代工,这为振兴传统工艺开辟了新路径。C.当今社会,要深入发掘传统工艺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满足大众的精神生活需求。D.传统工艺不仅具有地域性、稀缺性和文化性,而且体现了古人的生命观、价值观。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传统工艺的振兴,既要有计划地扩大产业规模和销量,又要提升其文化品格,促进产业升级。B.当今的设计师想做出贴切的传统工艺设计,最重要的一环是把控制造环节,设计时尚产品。C.增加工业化大生产产品的灵性和情感温度,就必须用新方式弘扬传统工艺包含的思想文化精神。D.传统工艺“心手合一”意味着工匠全程参与制作,作品融入个人独特思考,富有个性与灵魂。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能支持在当今社会,振兴传统工艺应当“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审美文化需求”这一观点的一项是()A.模仿好莱坞和迪斯尼这类大众娱乐化工业的模式。B.固守“料不厌贵、工不厌累、艺不厌繁”的理念。C.让大众随经济收入的增长,有机会接触传统工艺。D.把大众尽量培养成具有高、精、尖技术的手艺人。4.请简要分析材料二的论证思路。5.请结合材料一,简要谈谈你对如何振兴传统工艺的看法。【答案】1.B2.D3.C4.首先,明确指出传统工艺的内涵,概括了振兴传统工艺的重大意义,提出所要阐述的中心论点。其次,从弘扬工匠精神、满足群众审美需求、滋养当下文化建设等角度,展开论证。5.①振兴传统工艺,需要重新创建传统工艺的精神文化母体。②振兴传统工艺,需要超越传统工艺品开发既有的“降格”模式。③振兴传统工艺,需要培养手艺人才,提振大国工匠精神。【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B.“这为振兴传统工艺开辟了新路径”错误。根据材料一第四段“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设计师……让手工劳动者为他们的设计代工。然而,这并不是传统工艺的复兴,而不过是另一种形式的“中国制造”,可知,这不是为振兴传统工艺开辟了新途径。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A.“既要有计划地扩大产业规模和销量”错误。根据材料一第一段“传统工艺振兴,不是简单地扩大产业规模和销量,而是在文化上升格,在产业上升级”可知,原文观点是“不是简单地扩大产业规模和销量”,选项表述成“有计划地扩大产业规模和销量”,曲解文意。B.“最重要的一环是把控制造环节,设计时尚产品”错误。根据材料一第四段“设计师……但假如他们不深入了解工艺、材料和文化特性,便无法为传统工艺做出贴切的设计”“再者,如果不能把控好制造环节,再好的设计做出来也是垃圾”,可知,如果想做出贴切的传统工艺品,需要从几个方面入手,文中并没有提到哪一个环节最重要。C.“就必须用新方式弘扬传统工艺包含的思想文化精神”错误。根据材料二第四段“今天我们提倡振兴传统工艺并不是主张重回手工制造时代,而是以新的方式弘扬传统工艺包含的思想文化精神,涵养文化生态”,可知,文中没有强调必须用新方式弘扬传统工艺包含的思想文化精神,只是提到要能够用新的方式弘扬传统工艺包含的思想文化精神。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A.“模仿好莱坞和迪斯尼这类大众娱乐化工业的模式”属于将传统工艺卡通化、低质化,是一种文化上的降格,是对文化资源的严重浪费。错误。B.“固守‘料不厌贵、工不厌累、艺不厌繁’的理念”不是创作百姓喜闻乐见的工艺作品,不能方便地让传统工艺走进大众生活。错误。D.“把大众尽量培养成具有高、精、尖技术的手艺人”,本观点不属于传统工艺本身需要做的工作。文中指的是传统工艺要依靠“高、精、尖的技术”。过分绝对,错误。故选C。【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材料二共四段话,是总分的关系。第一段先指出传统工艺的内涵“是中国文化身份的一种物质性标识”,然后总说振兴传统工艺的意义,“可以使我们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中国工艺文化和工艺精神”“是东西方文明对话的一种方式”。可概括出明确指出传统工艺的内涵,概括了振兴传统工艺的重大意义,提出所要阐述的中心论点。第二段论述“振兴传统工艺要深刻体会蕴含于其中的工匠文化和工匠精神”“培育和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第三段论述“在当代社会振兴传统工艺,深入发掘传统工艺的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以此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审美文化需求”。第四段论述提倡振兴传统工艺“而是以新的方式弘扬传统工艺包含的思想文化精神,涵养文化生态,滋养当下的文化建设”。可概括出从弘扬工匠精神、满足群众审美需求、滋养当下文化建设等角度,分别展开论证。【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根据材料一第二段“传统工艺,在脱离了原本的精神文化母体后……如今,到了重建传统工艺的精神文化母体的时候了”,可概括出振兴传统工艺,需要重新创建传统工艺的精神文化母体。根据材料一第三段“传统工艺振兴,应避免重蹈既有文创模式的覆辙,避免被卡通化、低质化和心灵鸡汤化。把传统工艺品开发成动漫衍生品和廉价纪念品,不仅是一种文化上的降格,而且是对文化资源的严重浪费”可概括出振兴传统工艺,需要超越传统工艺品开发既有的“降格”模式。根据材料一第四段“相对于技艺精湛、经验丰富的手艺人,设计师在这个时代并不稀缺”“传统工艺振兴,需要提振工匠精神,向更高品质、更可持续的文创模式迈进”“文化遗产的活态持有者在未来的文创产业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但目前仍然属于弱势群体”“尊重非遗传承人群的主体地位,培养他们的造血功能,激活他们的自主研发能力”,可概括出振兴传统工艺,需要培养手艺人才,提振大国工匠精神。(二)文学类阅读-单文本(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桎梏【奥地利】斯蒂芬·茨威格妻子还在甜美地酣睡着,呼吸均匀有力。窗口露出最初的晨曦,但是冬日的黎明晨光熹微,半明半暗的光芒游移不定地在酣睡的万物之上涌动。斐迪南轻手轻脚地起了床,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他现在往往作画作了一半,会突然快步走出屋子,到田野里去,越走越快,直到精疲力竭,或者晚上脱衣服时他会把脱下的鞋拿在手里发愣……他此刻刚从有些闷热的卧室走到阳台上。眼前山坡下的景色还完全笼罩在浓雾之中。他感到阵阵凉意,可是却站着不走,两手深深插在口袋里,等着雾气消散。往常心烦意乱的时候,他总是走到窗前,眼底的景色使他赏心悦目,心情也就平静下来了。湖对岸的房屋错落有致,一艘汽艇轻巧地划开湛蓝的湖水,海鸥快乐的群集在湖岸上,缕缕炊烟呈银色螺旋状从红色烟囱里袅袅升起,飘入回响着正午钟声的天空——显然,这一切都在告诉他:多么和平的世界!他把目光射向远方,他觉得在坡下灰蒙蒙的一片之中,仿佛有什么东西在慢慢地挪动。很小的形体为薄雾所遮盖,慢慢走了过来,他先是感到一阵喜悦,除他以外居然还有人醒着,可同时也感到好奇。那灰色的形体现在向前移动的地方,有个十字路口,通向邻村,或者通到山上。那陌生人似乎在那儿稍稍犹豫了一下,吁了口气,然后慢悠悠地沿着羊肠小道登上山来。斐迪南感到一阵不安。这陌生人是谁?他问自己,他是要到我这儿来?他想找我干什么?现在,近处的雾已稍散,他认出来了:这是邮差。每天早晨,钟敲八下,邮差就爬到这山上来。他总是把那黑色的大包威严地往右边一甩,然后庄重地把信件交给人家。看到邮差一步一步地迈步登山,把邮袋挎在左边,努力迈动短腿,神色相当凝重地走着,斐迪南不由得想笑。可是,突然间他感到自己的双膝直哆嗦。举到眼睛上的手像瘫痪了似的掉了下来。今天,昨天,这几个礼拜的不安,又一下子涌来。他心里感觉到,这个人正向他走来,一步一步地,是冲他一个人来的。他自己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打开房门,急急忙忙地走下楼梯,沿着两旁都是篱笆的小道迎着来人走下坡去。在花园门旁,他碰上了邮差,“您有……您有……您有……”他连说了三次才把话说出口来,“您有什么东西给我吗?”邮差透过沾满雾气的眼镜看看他。“是的,是的。”邮差伸出手在信件中掏摸,斐迪南哆嗦着。邮差终于把信掏了出来,一个褐色的大信封,上面印着“官方文件”四个大字。“请签字。”邮差说道。斐迪南很快地写下了他的名字。由于激动,字迹无法辨认。然后他抓过那封信,但是他的手指如此僵硬,信件从指间滑落,掉到地上,掉进湿土和潮湿的落叶之中。这就是那件事情,现在他知道几周以来是什么东西扰乱了他内心的安宁了,就是这封信,这封他不愿要,又在等待着的信,它是从丧失了理智和礼仪的远方寄来的,那用死板的打字机打出的字句扑向他那热气腾腾的生命,扑向他的自由。他感到这封信从不晓得的什么地方向他走来,就像一个在翠绿的密林中巡逻的骑兵,感到一根看不见的、冷冰冰的枪管向他瞄准,想射进他的肌肤深处。那是八个月之前的事,在边界那边,他赤身裸体站在军医面前,因为寒冷和恶心而浑身发抖。那军医就像一个马贩子,捏捏他手臂上的肌肉。他从这种屈辱中认识到,在这个时代,人的尊严已丧失殆尽,欧洲已堕落到奴役之中。他还看到天没亮,冻得发抖的妇女们,就拿着装土豆的空口袋坐在市场的台阶上,他的心都碎了。由于自己的愤怒、软弱无力,他对自己也产生反感。多亏有人帮忙,他终于得以和他的妻子一起移居瑞士。他越过国境线时,血液突然涌上面颊。他脚步踉跄,不得不紧紧抓住柱子。他第一次又感到自己是人,感到生活、自由、意志、绘画事业又属于他。但是这种欢快、轻松的感觉并没有持续多久。如今这封信,冷冷地在他的手指当中沙沙作响。他感到有一只彻夜不眠的、冷冰冰的眼睛,从看不见的什么地方正窥视着他。这张纸没有力量,但是把它寄来的人有力量。是谁把它寄来的?是那部机器,是那部巨型的杀人机器。它打着“爱国主义”的旗号,抓了千百万人,现在又来抓他!“不……不……决不能成为它的帮凶!可是,可是……无论我走到哪里,它都会找到我……”斐迪南努力使自己保持平静。“这张纸在这儿对我来说算得了什么?!”他手指一使劲,想把那硬硬的信封撕成碎片。但是奇怪,肌肉不听他的使唤。他整个灵魂都希望他的手指把信封撕碎,它们却小心翼翼地把信封打开,哆哆嗦嗦地把一张白纸展开。上面写着他已经知道的事情:F34729号。根据M市区司令部的指示,请阁下至迟于三月二十二日前往M市区司令部八号房间报到,再次接受兵役合格检查。军方证件由苏黎世领事馆转交,为此,您务必亲自前往领取。(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着力描写一封来信给斐迪南带来的无形压力,深刻揭示了战争对人的影响,直接展示了战争的残酷与血腥。B.斐迪南自己处在痛苦屈辱中,却对坐在台阶上拿着空口袋的妇女们充满同情,可见他是一个心怀人道主义的人。C.斐迪南抓过那封信,“但是他的手指如此僵硬,信件从指尖滑落”,这一细节形象地写出了人物内心的恐慌无助。D.小说以“桎梏”为题,虽通篇未提“桎梏”二字,但通过斐迪南的艰难处境与真实心境诠释了标题之意,引人深思。7.文中第三段写到了斐迪南站在阳台上欣赏风景,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斐迪南不顾凉意,期待雾散后美景的出现,可见他已经完全沉醉在这和平的世界之中。B.“往常心烦意乱的时候”,说明斐迪南虽移居瑞士,但是内心仍摆脱不掉现实的痛苦。C.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描绘了一幅美好的生活画面,这画面曾带给斐迪南心灵的平静。D.斐迪南“两手深深插在口袋里,等着雾气消散”,一方面是为欣赏美景,另一方面也为他的绘画创作寻找灵感。8.简析小说最后一段这么写有何妙处?9.作家茨威格的作品以独具特色的心理描写而著称。你觉得这篇小说的心理描写有哪些作用?【答案】6.A7.B8.①小说以来信的内容作为结束,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②内容上与前文插叙的八个月之前的兵役合格检查相照应。③道出了斐迪南在此之前心神不宁的原因,揭示了战争对人的桎梏,深化主题。9.①情节方面,以人物的心理历程推动情节发展;②人物方面,通过心理描写展现人物内心世界,表现了斐迪南不安、痛苦等心理以及对战争的恐惧;③主题方面,通过人物的心理活动,揭露战争给人造成的精神摧残,谴责战争是“杀人机器”。【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A.“直接展示”错。没有直接展现战争的残酷血腥,而是通过对主人公的心理刻画等,侧面展现出战争的残酷血腥。故选A。【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情节的作用的能力。A.“完全沉醉”错。结合“今天,这几个礼拜的不安”可知,为了躲避战乱,虽然费迪南带着妻子移居瑞士,心灵得到了些许慰藉,但八个月前费迪南在边界接受兵役体检的情节,让费迪南几周以来一直心神不宁,所以,他并没有完全沉醉在这升平的世界之中。C.“用拟人、比喻的修辞”错。“一艘汽艇轻巧地划开湛蓝的湖水,海鸥快乐地群集在湖岸上”运用拟人修辞手法,但是没有运用比喻修辞手法。D.“一方面是为欣赏美景,另一方面也为他的绘画创作寻找灵感”错。是写斐迪南对美景的期待与眷恋,为下文交代他内心的不安作铺垫,揭示现实带给他的创伤之深。故选B。【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语段的作用的能力。①结构上,结合“F34729号。根据M市区司令部的指示,请阁下最迟于三月二十二日前往M市区司令部八号房间报到,再次接受兵役合格检查”可知:小说以来信的内容作为结束,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②内容上,结合“请阁下至迟于三月二十二日前往M市区司令部八号房间报到,再次接受兵役合格检查”和前文“那是八个月之前的事,在边界那边,他赤身裸体站在军医面前……多亏有人帮忙,他终于得以和他的妻子一起移居瑞士”可知,与前文插叙的八个月之前的兵役合格检查相照应。③主题上,结合前文“可是,突然间,他感到自己的双膝直哆嗦,在眼睛上搭着凉棚的双手也像瘫痪了似的掉了下来”“今天,昨天,这几个礼拜的不安,又一下子涌来”“他抓过那封信,但是他的手指如此僵硬,信件从指尖滑落,掉到地上,掉进湿土和潮湿的落叶之中”“就是那件事。现在他知道几周以来是什么东西扰乱了他内心的安宁了”“那是八个月之前的事……他从这种屈辱中认识到,在这个时代,人的尊严已丧失殆尽,欧洲已堕落到奴役之中”可知:最后一段道出了斐迪南在此之前心神不宁的原因,揭示了战争对人的桎梏,深化主题。【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描写手法及其作用的能力。分析斐迪南心理描写的作用:①分析情节方面作用。根据“往常心烦意乱的时候,他总是走到窗前,眼底的景色使他赏心悦目,心情也就平静下来了……显然这一切都在告诉他:多么升平的世界”分析,为了躲避战乱,费迪南带着妻子移居瑞士,精神上获得了短暂的平静或愉悦的;“今天,这几个礼拜的不安,又一下子涌来”“他整个灵魂都希望他的手指把信封撕碎,它们却小心翼翼地把信封打开,哆哆嗦嗦地把一张白纸展开。上面写着他已经知道的事情……”分析,这些表明费迪南内心一直有种摆脱不掉的不安,街道官方来信后的恐惧。费迪南描写了从短暂的平静(愉悦)到摆脱不掉的不安,直到确认来信后的恐惧的心理历程,推动了情节的发展。②分析人物方面的作用。根据“他问自己,他是要到我这儿来?他想找我干什么?斐迪南感到一阵不安”“今天,昨天,这几个礼拜的不安,又一下子涌来。他心里感觉到,这个人正向他走来,一步一步地,是冲他一个人来的”“就是那件事。现在他知道几周以来是什么东西扰乱了他内心的安宁了……攫取了他温暖的生活和他的自由”“他感到这封信从不晓得的什么地方向他走来,就像一个在翠绿的密林中巡逻的骑兵,感到一根看不见的、冷冰冰的枪管向他瞄准,想射进他的肌肤深处”“他感到有一只彻夜不眠的、冷冰冰的眼睛,从看不见的什么地方正窥视着他”分析,通过心理描写展现人物内心世界,表现了斐迪南不安、痛苦等心理以及对战争的恐惧。③分析主题方面的作用。根据“就是那件事。现在他知道几周以来是什么东西扰乱了他内心的安宁了,就是这封信,这封他不愿要,却又在等待着的信,这封信是从丧失了理智和礼仪的远方寄来的,它那打字机打出的呆板字句攫取了他温暖的生活和他的自由。他感到这封信从不晓得的什么地方向他走来,就像一个在翠绿的密林中巡逻的骑兵,感到一根看不见的、冷冰冰的枪管向他瞄准,想射进他的肌肤深处”“是谁把它寄来的?是那部机器,是那部巨型的杀人机器。它打着‘爱国主义’的旗号,抓了千百万人,现在又来抓他!“不……不……决不能成为它的帮凶!可是……可是……无论我走到哪里,它都会找到我……”分析,小说通过斐迪南的心理活动,揭露战争给人造成的精神摧残,谴责战争是“杀人机器”。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张中丞传后叙(节选)【注】韩愈元和二年四月十三日夜,愈与吴郡张籍阅家中旧书,得李翰所为《张巡传》。翰以文章自名,为此传颇详密。然尚恨有阙者:不为许远立传,又不载雷万春事首尾。远虽材若不及巡者,开门纳巡,位本在巡上。授之柄而处其下,无所疑忌,竟与巡俱守死,成功名。城陷而虏,与巡死先后异耳。两家子弟材智下,不能通知二父志,以为巡死而远就虏,疑畏死而辞服于贼。远诚畏死,何苦守尺寸之地,以与贼抗而不降乎?焉有城坏其徒俱死,独蒙愧耻求活?说者又谓远与巡分城而守,城之陷,自远所分始。以此诟远,此又与儿童之见无异。人之将死,其藏腑必有先受其病者;引绳而绝之,其绝必有处。观者见其然,从而尤之,其亦不达于理矣!小人之好议论,不乐成人之美,如是哉!当是时弃城而图存者不可一二数擅强兵坐而观者相环也不追议此而责二公以死守亦见其自比于逆乱设淫辞而助之攻也。愈尝从事于汴徐二府,屡道于两府间,亲祭于其所谓双庙者。其老人往往说巡、远时事云:南霁云之乞救于贺兰进明也,贺兰嫉巡、远之声威功绩出已上,不肯出师救;爱霁云之勇且壮,强留之,具食与乐。霁云慷慨语曰:“云来时,睢阳之人,不食月余日矣!”因拔所佩刀,断一指,以示贺兰。一座大惊,皆感激为云泣下。云知贺兰终无为云出师意,即驰去。城陷,贼以刃胁降巡,巡不屈,将斩之;又降霁云。巡呼云曰:“不可为不义屈!”即不屈。张籍曰:“有于嵩者,少依于巡。嵩从巡久,亦不见巡常读书也。为文章,操纸笔立书,未尝起草。初守睢阳时,士卒仅万人,城中居人户,亦且数万,巡因一见问姓名,其后无不识者。及城陷,巡将戮。巡就戮时,颜色不乱,阳阳如平常。”【注】本文是韩愈为安史之乱期间睢阳(今河南商丘)守将张巡、许远而作的。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当是时/弃城而图存者/不可一二/数擅强兵坐而观者/相环也/不追议此/而责二公以死守/亦见其自比于逆/乱设淫辞而助之攻也/B.当是时/弃城而图存者/不可一二数/擅强兵坐而观者/相环也/不追议此/而责二公以死守/亦见其自比于逆乱/设淫辞而助之攻也/C.当是时/弃城而图存者/不可一二/数擅强兵坐而观者/相环也/不追议此/而责二公以死守/亦见其自比于逆乱/设淫辞而助之攻也/D.当是时/弃城而图存者/不可一二数/擅强兵坐而观者/相环也/不追议此/而责二公以死守/亦见其自比于逆/乱设淫辞而助之攻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远诚畏死”与“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六国论》)两句中“诚”字含义不相同。B.“贼”,名词,中国古代可指作乱叛国危害人民的人,文中指的是安史之乱中的叛军。C.“小人”有“人格卑鄙之人”“地位低下之人”和谦称自己等义,文中用的是第一种。D.“巡就戮时,颜色不乱”与“金就砺则利”(《劝学》)两句中“就”字的含义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韩愈翻阅家中旧书《张巡传》,发现《张巡传》虽详细周密,但仍有缺失,没有为爱国守将许远作传,且有关雷万春的事迹不全,因而写下这篇文章。B.睢阳城被叛军攻破后,张巡先于许远而死,张、许两家的子弟认为许远因为怕死而投降做了俘虏,韩愈依据实情展开分析,对此进行了有力反驳。C.议论的人认为城池被攻陷,是从许远所守之地开始,由此诽谤诋毁他,作者则以人的内脏受到侵害、绳子受力扯断为喻,阐发道理,为许远正名。D.南霁云向贺兰进明求救时,睢阳城形势危急,断粮一个多月,贺兰进明出于私心,不顾在座众人反对,坚持不派救兵,城破之后,南霁云不屈而死。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授之柄而处其下,无所疑忌,竟与巡俱守死,成功名。(2)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14.文章借张籍之口讲述了有关张巡的什么事迹,分别突出了人物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答案】10.B11.D12.D13.(1)(他)把指挥权交给张巡,甘居于其下,毫无猜疑妒忌,最终和张巡起守城而死,成就了功绩和名声。(2)大学的宗旨,在于阐明美好的德行,在于亲近爱抚民众,在于达到道德修养的至高境界。14.①张巡写文章一挥而就,不打草稿,突出其才思敏捷;②张巡见过百姓、士兵一次就能记在心中,突出其过目不忘;③张巡被杀前脸色不慌,神态安详,突出其大义凛然、视死如归。【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在那个时候,丢掉城池而只想保全性命的人,不在少数;拥有强兵却安坐观望的人,一个接着一个。不追究过论这些,却拿死守睢阳来责备张、许二位,也可见这些人把自己放在与逆乱者同类的地位。捏造谎言来帮他们一起攻击有功之人了。“逆乱”指逆乱者、叛乱者,固定结构,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D;“弃城而图存者”和“擅强兵坐而观者”是列举当时两类人的表现,结构一致,各自独立,“不可一二数”指的是“弃城而图存者”的数量,其间不能分开,排除C。故选B。【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正确。如果/确实。句意:如果许远真的怕死。/战败了而亡国,确实是不得已的事。B.正确。C.正确D.“‘就’字的含义相同”错误。受、被/靠近、接近。句意:张巡就要被处死,脸色毫不慌张。/金属制的刀剑拿到磨刀石上去磨就能变得锋利。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和理解的能力。D.“不顾在座众人反对”于文无据,“因拔所佩刀,断一指,以示贺兰。一座大惊,皆感激为云泣下”,文中只是说南霁云砍断自己一个手指,在座的众人大吃一惊,被南霁云感动得流下了眼泪,没说贺兰进明不顾在座众人的反对。故选D。【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柄”,指挥权;“竟”,最终;“俱”,一起。(2)“道”,宗旨;“明”,形容词用作动词,阐明;“至善”,道德修养的至高境界。【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张籍曰:‘有于嵩者,少依于巡。嵩从巡久,亦不见巡常读书也。为文章,操纸笔立书,未尝起草。’”,张巡写文章一挥而就,不打草稿,突出其才思敏捷;“初守睢阳时,士卒仅万人,城中居人户,亦且数万,巡因一见问姓名,其后无不识者”,张巡见过百姓、士兵一次就能记在心中,突出其过目不忘;“及城陷,巡将戮。巡就戮时,颜色不乱,阳阳如平常”,张巡被杀前脸色不慌,神态安详,突出其大义凛然、视死如归。参考译文:元和二年四月十三日晚上,我和吴郡张籍翻阅家中的旧书,发现了李翰所写的《张巡传》。李翰因文章而自负,写这篇传记十分详细周密。但遗憾的是还有缺陷:没有为许远立传,又没有记载雷万春事迹的始末。许远虽然才能似乎比不上张巡,打开城门迎接张巡,地位本在张巡之上。他把指挥权交给张巡,甘居于其下,毫无猜疑妒忌,最终和张巡一起守城而死,成就了功绩和名声。城破后被俘,不过和张巡死的时间有先后的不同罢了。张、许两家的子弟才智低下,不能了解其父辈的志向,认为张巡战死而许远被俘,怀疑许远是怕死而投降了叛军。如果许远真的怕死,何苦守住这尺寸大小的地盘,来和叛军对垒而不投降呢?哪有城破而自己的部下都已战死,他却偏偏蒙受耻辱苟且偷生?议论的人又认为许远和张巡分守城门,城陷落是从许远分守的地方开始的。拿这个理由来诽谤许远,这又和小孩的见识没有两样。人将要死的时候,他的内脏必定有一个先受到侵害的地方;扯紧绳子,把它拉断,绳断必定有一个先裂的地方。有人看到这种情况,就来责怪这个先受侵害和先断裂的地方,他也太不通达事理了!小人喜欢议论,不愿成人之美,竟到了这样的地步!在那个时候,丢掉城池而只想保全性命的人,不在少数;拥有强兵却安坐观望的人,一个接着一个。不追究过论这些,却拿死守睢阳来责备张、许二位,也可见这些人把自己放在与逆乱者同类的地位。捏造谎言来帮他们一起攻击有功之人了。我曾经在汴州、徐州任职,多次经过两州之间,亲自在那叫做双庙的地方祭祀张巡和许远。那里的老人常常说起张巡、许远时候的事情;南霁云向贺兰进明求救的时候,贺兰进明妒忌张巡、许远的威望和功劳超过自己,不肯派兵相救;但看中了南霁云的勇敢和壮伟,勉力挽留他,还准备了酒食和音乐。南霁云义气激昂地说:“我来的时候,睢阳军民已经一个多月没有东西吃了!”于是拔出自己的佩刀,砍断一个手指,拿给贺兰进明看。在座的人大吃一惊,都感动得为南霁云流下了眼泪。南霁云知道贺兰进明终究没有为自己出兵的意思,立即骑马离去。城破后,叛军拿刀逼张巡投降,张巡坚贞不屈,叛贼准备杀掉他;叛军又叫南霁云投降。张巡叫南霁云道:“不能向不义之人屈服!”南霁云于是誓不投降。张籍说:“有一个人叫于嵩,年轻时跟随张巡。于嵩跟张巡时间较久,也不见张巡经常读书。写起文章来,拿起纸笔一挥而就,从来不打草稿。起先守睢阳时,士兵将近万人,城里居住的人家,也将近几万,张巡只要见一次问过姓名,以后没有不认识的。等到城破后,张巡就要被处死。张巡被杀时,脸色毫不慌张,神态安详,就和平日一样。”(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注]唐白居易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注]本诗作于元和十三年(818)中秋夜,时白居易因直言进谏触怒权贵,已被贬为江州司马,居于浔阳。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同样是在八月十五的明月之夜,去年诗人在皇家御园曲江杏园边赏月,今年就被贬到江州,境遇改变,令人感慨。B.颈联“西北望乡”“东南见月”浸透着诗人的孤寂和凄苦,“何处是”“几回圆”强化了诗人内心的孤苦之情。C.“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表现出诗人历经磨难之后极其复杂的心理状态,耐人寻味。D.该诗中慨叹物是人非。今昔殊异,表达了诗人谪居生活的愁闷。16.本诗中“月”这意象,对表情达意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答案】15.A16.①以眼前之月渲染凄清的气氛,烘托孤苦的情怀;

②以眼前之月寄托相思之情,抒发思乡之苦;

③将昔年赏中秋之月的愉悦与今年赏中秋之月的孤苦对比,进一步突出自己无法主宰命运的无奈和感伤之情。【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赏析能力。A.“去年”理解错误,“昔年八月十五夜”中的“昔年”并非“去年”,而是“往昔、往年”之意。故选A。【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意象的赏析能力西北望四方、眺望故乡和四野观望明月,能想象出诗人希望能望到家乡带给自己温暖,能看到心中一轮明月留给自己关怀,然而结果相反,只是“今夜清光似往年”,月亮还是昔日的月亮,暗含了人已不是昔日的意气之人了,照应诗歌前文对比的物是人非的无奈悲苦。惨淡的月辉满地,照彻在清冷的“湓浦沙头水馆前”,秋风乍起,置身这样的环境里,自然令人清冷至极,烘托贬谪后的诗人内心的这份清冷和悲苦情怀。题目的中心语“望月”,是叙述也是行为,其修饰语时间“八月十五日夜”和地点“湓亭”,限定了望月的特定环境,还突出“望”的动作,又强化“望”之月的圆盘貌。显然是这个“望月”引发了诗人的思乡情怀。从内容上颈联涉及望乡和圆月,表面上像在思乡,但是“望乡”行为反映的心理,却浸透着诗人的孤寂和凄苦,而这种心理再次强化了内在的主体孤苦体验:昔日“曲江池畔杏园边”,今日“湓浦沙头水馆前”,昔年赏中秋之月的愉悦与今年赏中秋之月的孤苦对比,进一步突出自己无法主宰命运的无奈和感伤之情。(三)情景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明道德之广崇,___________,_________。(司马迁《屈原列传》)(2)在李白的《将进酒》中,“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成功地塑造了一个自信、豪迈、洒脱的诗人形象,千百年来为人们所传颂。(3)《五代史伶官传序》引用“满招损,谦得益”(《尚书》)作为论据,再结合庄宗的实例,欧阳修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治乱之条贯②.靡不毕见③.天生我材必有用④.千金散尽还复来⑤.忧劳可以兴国⑥.逸豫可以亡身【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靡”“材”“逸豫”等。第II卷表达题(80分)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连绵的山丘、温暖广阔的田野以及无尽的白昼在此沉眠,它们尽享明媚阳光,不再叹息生命短长。荒凉之野不再寂寞。进入这里,可卸下肩头习俗的包袱。自然的圣洁使宗教相形见绌,自然的真实使英雄______。在这儿,我们发现任何东西都无法同大自然______,自然如同神明,审判每一个接近的人。无言的树木开始说服我们放弃那些以庄重为名的琐碎,与之一起生活。走进展开的风景,为崭新的画卷所倾倒,为______的思绪所吸引,你会无比轻松惬意,以致将思家之情于脑海之外,任面前不可抗拒之美清除一切记忆,随自然心满意足地而去。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黯然失色相映争辉接踵而至 B.黯然失神相映争辉摩肩接踵C.黯然失色相映成趣接踵而至 D.黯然失神相映成趣摩肩接踵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你会无比轻松惬意,以致将思家之情置于脑海之外,任面前不可抗拒之美清除一切记忆,随自然心满意足地而去。B.你会无比轻松惬意,以致将思家之情置之于脑海之外,任面前不可抗拒之美清除一切记忆,心满意足地随自然而去。C.你会无比轻松惬意,以致将思家之情置于脑海之外,任面前不可抗拒之美清除一切记忆,心满意足地随自然而去。D.你会无比轻松惬意,以致将思家之情置之于脑海之外,任面前不可抗拒之美清除一切。记忆,随自然心满意足地而去。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何种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答案】18.A19.C20.①用“无言”“说服”“生活”等词,赋予树木人的特点,使之生动形象;②通过对树木的拟人化描写,告诉人们不要被庸常琐碎的生活裹挟,要亲近自然,热爱自然。【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一空,黯然失色:本指心情不好,脸色难看。后多比喻相比之下有很大差距,远远不如。黯然失神:1.由于心情沮丧而精神受到摧残;2.情绪低沉,失魂落魄;3.形容十分沮丧的样子。语境强调与英雄相比,自然的真实更美好,应选“黯然失色”。第二空,相映争辉:争夺光辉。相映成趣:相互衬托着,显得很有趣味,很有意思。语境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与自然相比,应选“相映争辉”。接踵而至:人们前脚跟着后脚,接连不断地来,形容人接连而来或事情持续发生。摩肩接踵:肩碰着肩,脚碰着脚,形容人多拥挤。语境是思绪随着美丽的画卷展开,应选“接踵而至”。故选A。【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有两处语病:一是成分残缺,缺少动词,将“以致将思家之情于脑海之外”改为“以致将思家之情置于脑海之外”;二是语序不当,将“随自然”直接放到“而去”的前面,改为“心满意足地随自然而去”。BD“将思家之情置之于脑海之外”中“置”后面的“之”赘余。只有C项修改正确。故选C。【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的能力。“无言的树木开始说服我们放弃那些以庄重为名的琐碎,与之一起生活”此句是说树木,运用拟人修辞,“无言”“说服”“生活”等词都是人的动作,把树木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说服”人们放下繁琐的生活,“与之一起生活”形象生动地告诫人们要亲近自然,热爱自然。(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梁衡的语言瓷实且不缺乏弹性,诗化的意象里充满睿智的妙语,含着耐人咀嚼的理趣之美。他创设出了各种美妙的意境,如《把栏杆拍遍》中形容辛弃疾,“他只有一块心病:金瓯缺,月未圆,山河碎,心不安。”不仅能让人在跳跃中快乐地阅读,还可抑扬顿挫地浅吟低唱。①,使文章生动,传神。如《读韩愈》中这样描写韩愈:“他长须弓背双手托着一封奏折,一步一颤地走上大殿,然后又单人瘦马,形影相吊地走向海边天涯。”如此丰富的想象力,加之形象地描绘,使读者仿佛看到了当年韩愈②。梁衡作品中的人物③。诸葛亮、韩愈、范仲淹、柳永、辛弃疾、李清照、林则徐、瞿秋白、彭德怀、张闻天……他们有时身处命运的逆流却能在逆境中奋起,他们的人生经历让人在感叹唏嘘之外,更体会一种悲壮之美。书中,梁衡善于用如刀之笔,剖析一个个孤独英雄的灵魂,指出了他们在历史坐标系中应有的位置。他常说:“复杂的背景,跌宕的生活,严酷的环境,悲剧式的结局更能考验和拷问一个人的人格。”此刻,困厄对于英雄具有转折性的意义,它能凸现英雄、伟人人格中的悲壮之美。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22.下列各项中,和材料中画横线句子引号用法相同的一项()A.古代早就流传“嫦娥奔月”神话,以及“九天揽月”的奇妙想象。B.在无数人的执着坚守中,人们看到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C.要说明“木”字何以会有这个特征,就不能不触及诗歌语言中暗示性的问题。D.但段政府就有令,说她们是“暴徒”。但接着就有流言,说她们是受人利用的。【答案】21.①梁衡还善于联想,想象;②在路上孤寂的身影;③大都带有浓郁的悲剧色彩。22.B【解析】【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①结合“丰富的想象力,加之形象地描绘”可知,此处是说梁衡“使文章生动,传神”的方法,应填:梁衡还善于联想,想象。②结合“单人瘦马,形影相吊地走向海边天涯”可知,此处是说韩愈孤寂,应填:在路上孤寂的身影。③“一种悲壮之美”说明梁衡作品中人物很多带有悲剧色彩,应填:大都带有浓郁的悲剧色彩。【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画线句引号表示直接引用。A.表示特定称谓;B.表示直接引用;C.表示着重强调;D.表示讽刺否定。故选B。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材料一:甘肃省平凉市泾川文汇队是一个西部偏远地区的农业大县的业余球队,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