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都的秋定稿_第1页
故都的秋定稿_第2页
故都的秋定稿_第3页
故都的秋定稿_第4页
故都的秋定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年四季中,春天是妩媚而充满生机的,因而许多人都喜爱春天,不少人写过赞美春天的文词;夏天常常是热情的,她给人以无穷的回味,所以在《再别康桥》中,漫步在“沉淀着彩虹似的梦”的康桥,徐志摩先生轻咏:“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那么,秋天呢?

天净沙·

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秋词

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小结:这首元曲小令描绘一幅暮色苍茫、秋风萧瑟的晚秋夕阳图,烘托出浓烈的思乡愁绪。(特点:化景物为情思)小结:自古以来,文人每逢秋天,是悲叹秋的寂寥。作者却与众不同,他一反常态,赞颂秋天的美好,说美好秋日胜过春天。表现奋发向上、积极进取、豪迈乐观思想。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曹丕《燕歌行》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屈原《九歌》)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为变衰。(宋玉《九辩》)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秋风秋雨愁煞人,寒宵独坐心如捣。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哦,旷野的西风,你是秋之实体的气息。(雪莱《西风颂》)秋风像一把柔韧的梳子,梳理着静静的团泊洼,秋光如同发亮的汗珠,飘飘扬扬地在平滩上挥洒。(郭小川《团泊洼地秋天》)诗文中的秋------秋的歌颂与悲啼

故都的秋

—郁达夫

盐城生物工程高等学校郭劲东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准确识记文中的字音、字形。

2、初步了解作家郁达夫。

二、过程与方法

1、了解文章“景”与“情”和谐统一,以情驭景的写作特点。一切景语皆情语,“物”、“我”之间完美的交融和统一。

2、联系文中所写的五幅秋景图,深入掌握散文“形”与“神”的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与揣磨语言的优美旋律和深厚意味。

2、通过分析故都的秋的色味,体会作者在秋景中所寄托的感情。介绍作者(郁达夫)原名郁文,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7岁入私塾读书,1912年考入之江大学预科,1913年留学日本,1921年参与成立创造社,1931年9月18日后,由于白色恐怖的威胁,郁达夫避居杭州,写了大量的寄情山水,排遣郁闷的散文。《故都的秋》便是再次饱尝了故都的秋“味”写下的优美散文。1937年参加抗日宣传工作,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参加华侨文化界抗日宣传工作,1945年被日本宪兵杀害。主要作品:短篇小说《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出奔》、《她是一个弱女子》、《茫茫夜》等。

1919年夏,郁达夫从名古屋八高毕业

1926年郁达夫与郭沫若、成仿吾合影于广州1934年的郁达夫郁达夫与孙荃(原配)郁达夫与夫人王映霞郁达夫在苏门答腊最后的寓所郁达夫北京故居(前海北沿11号院)郁达夫作品封面故都的秋总写(1—2段)北国的秋:清、静、悲凉江南的秋:慢、润、淡分写(3—11段)记叙①庭院秋景②槐树落蕊③秋蝉残声④秋雨话秋⑤秋果奇景观秋色:清听秋声:静品秋味:悲凉议论人皆感秋非到北方不可中国文人尤甚总写(12—13段)南国之秋:色彩不浓,回味不永北国之秋:色彩浓,回味永向往品味赞美

眷恋对北国之秋的感受:“清、静、悲凉”

在这些景况的描写中,哪些地方突出了“清”、哪些地方突出了“静”、哪些地方突出了“悲凉”?

明确:写秋院----“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这是境的宁静);“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这是心的宁静)。“一椽破屋”、“破壁腰”(境的悲凉。)具体景物:破屋、浓茶、小院、碧天、鸽声、漏光、残垣、蓝朵、秋草。

清闲、恬静、安谧细腻、幽静、深邃落寞、衰弱、萧条写秋槐----“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细极柔软的触觉。”(这是境的宁静,也是心的宁静。)“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这里有境的宁静,也有心的悲凉。)

郁达夫写“故都的秋”,紧扣住“清”、“静”、“悲凉”的特点,不用浓墨重彩,而是用平凡的词语表达了平凡的秋姿、秋色、秋声、秋味和平凡的人。

写秋蝉----“衰弱”、“残声”。(这本身就是一种悲凉。)写秋雨----“息列索落”、“云渐渐地卷向了西去”、“很厚的青布单衣或夹袄”(这里有境地的宁静,也有情和境的悲凉。)写秋果----“淡绿微黄”,即使是写“红”也是“红完”。(也是一种清、静的淡色。)文章开头是怎样说秋天的?秋天,无论是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开头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热爱之情)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对北国秋天的喜爱?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

对比北国的秋与江南的秋北国:清、静、悲凉江南:草木凋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江南的秋天在哪些方面不如北国?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

作者的回忆中,北国有哪些欣赏秋天的地方?江南有哪些欣赏秋天的地方?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作者是怎样运用比喻来比喻北国与江南的秋天?南国之秋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南国之秋北国的秋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秋味平淡秋味浓烈秋味稀薄秋味厚实秋味柔软秋味刚强范围狭小范围广大(温和与刚烈)(稠润与硬实)(细腻、秀美与粗壮、威严)(机灵、活泼与沉稳、刻苦)思考题:本文的“形”是什么?“神”是什么?形神的结合点是什么?文中多次写到南国之秋的原因?课文中议论的作用是什么?文中写了“青天下驯鸽的飞声”,“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息列索落的雨声”,“缓慢悠闲的人声”,同样给人以幽静的感觉,这是什么原因?课后作业1、课外阅读欧阳修《秋声赋》、苏轼《前赤壁赋》。2、以“校园风景线”为题写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

1、作者写对故都之秋的想念时,突出写了住在北平皇城人海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时的所见所闻,而对陶然亭、钓鱼台、西山、玉泉等名胜,只用一笔带过。作者这样写的原因是()A.作者是浙江省富阳县人,深受近代欧洲、日本各种社会思潮和文艺作品的熏陶,产生一种想走异地,饱尝故都之秋的心情。B.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都缺乏秋味,体现不出故都之秋来。C.作者在《住所的话》中写过“在家吃点精致的菜,喝点芳醇的酒,睡睡午觉,看看闲书,不愿意将行动和平时有所移易;总之是懒得动。”不愿去陶然亭等处,当然就写不出那些地方的秋景。D.写租住破屋时所见所感,更能体现出北国之秋“清、静、悲凉”的特点,表达出作者的主观感情。D2、选出对下段文字分析理解最正确的一项(

)象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A.作者用明白如话的语言,从视觉、听觉、味觉、触觉上,寥寥数笔,勾勒出槐树的落蕊,把读者带进了故都之秋的清、静、悲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