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山东省滨州无棣县联考中考押题语文预测卷含解析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1/3A/30/wKhkGWW38CuAHCwOAALoRomivZ0663.jpg)
![2024届山东省滨州无棣县联考中考押题语文预测卷含解析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1/3A/30/wKhkGWW38CuAHCwOAALoRomivZ06632.jpg)
![2024届山东省滨州无棣县联考中考押题语文预测卷含解析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1/3A/30/wKhkGWW38CuAHCwOAALoRomivZ06633.jpg)
![2024届山东省滨州无棣县联考中考押题语文预测卷含解析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1/3A/30/wKhkGWW38CuAHCwOAALoRomivZ06634.jpg)
![2024届山东省滨州无棣县联考中考押题语文预测卷含解析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1/3A/30/wKhkGWW38CuAHCwOAALoRomivZ0663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山东省滨州无棣县联考中考押题语文预测卷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一、积累1.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各级医院先后采取了互联网挂号、电话预约等办法,改善医疗服务水平。B.随着新媒体发展和信息化提速,使人们的阅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C.作为年轻一代,我们要担负起发扬、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责任。D.十堰是我国重要的汽车生产和科研基地,是以汽车工业为主的新兴工业城市。2.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逞能(chěn)跌宕(dàng)须臾(yǘ)万籁俱寂(lài)B.休憩(qì)褐色(hè)精髓(shuǐ)一丝不苟(gě)C.绯红(fēi)天堑(qiàn)镌刻(juān)杳无音讯(yǎo)D.蝉蜕(duì)倏忽(shū)笑靥(yàn)眼花缭乱(niáo)3.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莫泊桑,法国作家,被誉为“短篇小说巨匠”,代表作有《项链》《羊脂球》《我的叔叔于勒》等。B.《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长篇历史演义小说,该书着重叙述了魏、蜀、吴三国的兴衰过程。C.“是日更定矣”中的“更”是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旧时每晚八时左右,打鼓报告初更开始,称为“定更”。D.我国古代的年龄大都有特殊的称谓,例如男子二十岁称“弱冠”,三十岁称“而立”,四十岁称“知命”。4.下列文学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的是《诗》《书》《礼》《易》《春秋》B.《世说新语》由南宋刘义庆组织编写,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C.古代通常男于20岁、女子15岁行成人礼,其中,男子成人礼叫作冠礼,女子成人礼叫作笄礼。D.《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写的一部纪传体通史。5.古诗文默写。我报路长嗟日暮,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清照《渔家傲》)山气日夕佳,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饮酒(其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鬓微霜,又何妨!(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煜《相见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野芳发而幽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欧阳修《醉翁亭记》)孔子极力提倡“安贫乐道”,不符合于道的富贵荣华,他是坚决不予接受的。这正如《论语》中所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国文人好类比。刘禹锡在《陋室铭》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句就以“陋室”类比古贤居室,表明自己与古人同样的志趣与抱负。6.名著阅读请在横线处填写对应的人物。阅读名著能启迪思想,引领人生。读施耐庵的《水浒传》,能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沂岭杀四虎”的①等梁山好汉的英雄气概;读鲁迅的《朝花夕拾》,能让我们从②身上,学到严谨、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读《傅雷家书》,能让我们领悟到遇困难不气馁、要有国家民族荣誉感的人生道理。①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我到后不久,就见到了(甲),他是个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突出。和他的夫人住在两间窑洞里,四壁简陋,空无所有,只挂了一些地图。比这更差的他都经历过了,但因为是一个湖南“富”农的儿子,他也经历过比这更好的。他们夫妇的主要奢侈品是一顶蚊帐。除此之外,(甲)的生活和红军一般战士没有什么两样。千百次地没收了地主、官僚和税吏的财产,他所有的财物却依然是一卷铺盖,几件随身衣物包括两套布制服。他所佩的领章,也不过是普通红军战士所佩的两条红领章。我曾几次同(甲)一起去参加过村民和红军学员的群众大会,去过红色剧院。他毫不惹眼地坐在观众的中间,玩得很高兴。我记得有一次在抗日剧社看戏,休息的时候,群众一致要求(甲)和林彪来一次合唱。——节选自《红星照耀中国》,有删改。文中的“甲”是___________(填写姓名),上文主要体现了“甲”____________的特点。二、阅读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问题。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选自《孟子·告子下》)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终灭吴。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①曾益其所不能(__________)②人恒过然后能改(__________)③吴既赦越(___________)④与百姓同其劳(__________)2.下列对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终灭吴B.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终灭吴C.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终灭吴D.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终/灭吴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女忘会稽之耻邪?4.从“人要成大器,必须经受磨炼”的角度,简要分析甲乙两文各自不同的表现。8.解释下列加点词。(1)阅十余岁(《河中石兽》)_______________(2)欣然规往(《桃花源记》)_______________(3)躬耕于南阳(《出师表》)_______________(4)同舍生皆被绮绣(《送东阳马生序》)_____________9.课外文言文阅读唐太宗论止盗上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①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②焉。注释:①〖哂〗微笑。②野宿:在郊外露宿。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或请重法以禁之(_____)去奢省费(_____)由赋繁役重(_____)自是数年之后(_____)2.翻译下面的句子。或请重法以禁之。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3.阅读选段,回答下面两个问题。唐太宗“止盗”的方法与群臣有何不同?请用文中原词回答。群臣:__________,唐太宗:__________唐太宗的说法与《大道之行也》所描绘的大同社会有着相似之处,用自己的话说说他们都营造了一个什么样的社会?10.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一件小事鲁迅①我从乡下跑到京城里,一转眼已经六年了。其间耳闻目睹的所谓国家大事,算起来也很不少;但在我心里.都不留什么痕迹,倘要我寻出这些事的影响来说,便只是增长了我的坏脾气,——老实说,便是教我一天比一天的看不起人。②但有一件小事,却于我有意义,将我从坏脾气里拖开,使我至今忘记不得。③这是民国六年的冬天,大北风刮得正猛,我因为生计关系,不得不一早在路上走。一路几乎遇不见人,好容易才雇定了一辆人力车,教他拉到S门去。不一会,北风小了,路上浮尘早已刮净,剩下一条洁白的大道来,车夫也跑得更快。刚近S门,忽而车把上带着一个人,慢慢的倒了。④跌倒的是一个女人,花白头发,衣服都很破烂。伊从马路边上突然向车前横截过来;车夫已经让开道,但伊的破棉背心没有上扣,向外展开,所以终于兜着车把。幸而车夫早有点停步,否则伊定要栽一个大斤斗,跌到头破血出了。⑤伊伏在地上;车夫便也立住脚。我料定这老女人并没有伤,又没有别人看见,便很怪他多事,要自己惹出是非,也误了我的路。⑥我便对他说,“没有什么的。走你的罢!”⑦车夫毫不理会,——或者并没有听到,——却放下车子,扶那老女人慢慢起来搀着臂膊立定,问伊说:⑧“你怎么啦?”⑨“我摔坏了。”⑩我想,我眼见你慢慢倒地,怎么会摔坏呢,装腔作势罢了,这真可憎恶。车夫多事,也正是自讨苦吃,现在你自己想法去。⑪车夫听了这老女人的话,却毫不踌躇,仍然搀着伊的臂膊,便一步一步的向前走。我有些诧异,忙看前面,是一所巡警分驻所,大风之后,外面也不见人。这车夫扶着那老女人,便正是向那大门走去。⑫我这时突然感到一种异样的感觉,觉得他满身灰尘的背影,刹时高大了,而且愈走愈大,须仰视才见。而且他对于我,渐渐的又几乎变成一种威压,甚而至于要榨出皮袍下面藏着的“小”来。⑬我的活力这时大约有些凝滞了,坐着没有动,也没有想,直到看见分驻所里走出一个巡警,才下了车。⑭巡警走近我说,“你自己雇车罢,他不能拉你了。”⑮我没有思索的从外套袋里抓出一大把铜元,交给巡警,说,“请你给他……”⑯风全住了,路上还很静。我走着,一面想,几乎怕敢想到我自己。以前的事姑且搁起,这一大把铜元又是什么意思?奖他么?我还能裁判车夫么?我不能回答自己。⑫这事到了现在,还是时时记起。我因此也时时熬了苦痛,努力的要想到我自己。几年来的文治武力,在我早如幼小时候所读过的“子曰诗云”一般,背不上半句了。独有这一件小事,却总是浮在我眼前,有时反更分明,教我惭愧,催我自新,并且增长我的勇气和希望。一九二○年七月(选自鲁迅《呐喊》)1.阅读全文,简要分析小说开头两段的作用。2.小说中有多处环境描写,说说其作用有哪些。3.联系上下文,说说第⑫段画线句子的含义。他对于我,渐渐的又几乎变成一种威压,甚而至于要榨出皮袍下面藏着的“小”来。4.小说对被车把带倒的“老女人”依次称呼为“人”“女人”“老女人”。作者为什么按这样的顺序来称呼?(1)刚近S门,忽而车把上带着一个人,慢慢地倒了。(2)跌倒的是一个女人,花白头发,衣服都很破烂。(3)我料定这老女人并没有伤……5.“车夫”“老女人”和“巡警”在巡警分驻所里会有怎样的对话?请发挥想象,写一写。11.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有人针对试图改变现有习惯的人群做了一些研究,结论让人有些气馁。结果显示,一旦习惯变得足够牢固,即使是最坚定的决心也很难扭转局面。好像没经过任何训练就参加了一场举重比赛,本来竞争就很激烈,更糟糕的是,对手经验丰富,力量更强。大多数习惯策略是让你现在就跟这些更强大的习惯硬碰硬,鼓励你做出大幅度的改变,比如从很少写作到每天写2000字,或者从在沙发上躺着到每天锻炼1小时。这样做的问题在于意志力的消耗量,除非你已经拥有了高度自律的能力,否则你会感到筋疲力尽,最终大脑抗拒改变。“你能在21天或30天之内养成一个习惯”是一种常见谬论,真相更加残酷和难以预测——习惯的形成需要18到254天,视习惯和个体而定。与之相反,微习惯教你按照大脑的规律做事情,并赢得持久的改变。个人成长的完美组合就是微习惯加上意志力。微习惯几乎不需要意志力,所以就让你好像拥有了无穷的意志力。比如:今天打了3小时篮球以后,特别累。大脑和身体都在告诉我今天不可能写作了,我快要睡着了。可我的目标是写50字,小到无法抗拒,于是我又一次超越了原定目标,因为它完全无压力。如果你认为:“一天写50字能有什么帮助?进步太小了,意义不大”,那么你错了——任何一个能变成习惯的微小行为都非常重要,养成每天写50字的习惯比隔很久才狂写1000字更好。只有先养成习惯,才能将其培养得更强、更大。微习惯就像特洛伊木马,能轻松访问大脑的主控室。采用微习惯养成策略时,会让大脑觉得这非常容易,毫无压力地采取行动,一旦迈出第一步,消极情绪的抵抗就会消失。与常见的21天训练营不同,微习惯没有截止日期。每天轻松完成一个简单的训练,完成后的成就感会鼓励你一直做下去。微习惯容易完成,所以不会让人有受控制的感觉。而当受控制的感觉一旦出现,人的逆反心理就很难继续把计划执行下去。微习惯让你做计划的主人,而不是计划反而成为你的主人。同时,微习惯还可以由此及彼,因为一个微习惯养成所带来的成就感,会带来更多好的小习惯。就像滚雪球一样,好习惯越来越多。因此,微习惯策略有远超其他习惯策略的优势,它把任务拆分到不好意思给自己找借口,就像是用了一点点力气就可以撬动杠杆另一端的成就感,而生活的良性循环就在成就感的基础上建立了起来。用多余的精力完成超额的任务而不是制定大目标,是微习惯实施的关键。刚开始制定每日目标时,人们在完成之后总想不停地加量,比如今天看50页书,明天就计划看100页。但100页阅读任务很可能会因为一些干扰完成不了,这样就给自己带来打击,而养成计划也因为打击被断掉。微习惯强调每天都多做一点点,每天都是在进步中收获成就感。成就感才是真正的能够支持我们一直去做一件事情的原因。一个人有什么样的习惯就会收获什么样的人生,而一个习惯的形成在我们变化缓慢、状态稳定的大脑中需要很多因素的支持,如果你以前有太多的习惯想坚持又半途而废,那么就不妨试试这种简单到不可能失败的自我管理法则吧。1.结合下面同学所作的笔记和思维导图,完成小题。⑴下列笔记中不符合微习惯规则的一项是A.用奖励来提升成就感B.超额完成时提高目标C.情绪抵触时缩小目标⑵采取微习惯策略时,人应处于下图中的区域是A.恐慌区B.成长区C.舒适区2.结合选文,用“是……也是……”的句式给微习惯下个定义。(不超过36个字)3.本文节选自斯蒂芬•盖斯的《微习惯》,该书的副标题为“简单到不可能失败的自我管理法则”。结合选文和你的经历,谈谈对此的理解。三、应用12.按要求完成下列小题2019年3月,国务院下发了《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将垃圾分类从宣传性政策变为部分场合下的强制性政策。(关注新闻)本报讯(记者吴斌)为进一步倡导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充分调动广大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12月10日,泰兴镇妇联、综合执法大队联合在议团村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活动。活动现场,工作人员为过往群众发放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单并进行详细讲解,同时设置了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现场培训点,实地指导群众按照分类标准正确投放。此次活动共发放宣传单50余份,现场收集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及其他垃圾共5.2斤,充分调动了群众的参与积极性。(1)请为上面的新闻拟写标题(调查研究)泰兴某小区为积极推进垃圾分类工作,进行了“市民垃圾分类意识和行为”的随机调查,统计如下表:调查内容青年中年老年你了解垃圾分类相关知识吗?93.7%78.2%68.8%你认为垃圾分类有必要吗?80.5%73.3%55.6%你开始垃圾分类了吗?40.5%35.6%45.3%(2)请概括图表中获得的主要信息:①②(3)(出谋划策)小区物业的徐经理需要张贴标语宣传“垃圾分类”,纠结于选择A句还是B句,请对他谈谈你的看法。A.自觉垃圾分类,否则严惩不贷!B.垃圾分类,让每个垃圾都有自己的家!四、综合性学习与写作13.北宋诗人秦少游有诗云“韶华不为少年留”,然而水过留痕,雁过留声,在已逝的韶华中,总有一种东西镌刻在我们的记忆深处,怎么也忘不掉,它可以是一种声音,一种味道,一个眼神;它可以是一份思念,一份感动,一份悔恨……请以“忘不掉的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韶华:美好的时光。要求:填全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感情真挚,不得抄袭。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班级。请认真书写。
参考答案一、积累1、D【解题分析】
A.搭配不当。“改善”改为“提高”即可。B.残缺主语。去掉“随着”或“使”。C.语序不当。“发扬”与“继承”对调位置即可。2、C【解题分析】
此题考查的是字音。A项:逞能——chěng,须臾(yǘ)——yú。B项:精髓——suǐ,一丝不苟——gǒu,D项:蝉蜕——tuì,笑靥——yè,眼花缭乱——liáo。故选C。3、D【解题分析】
D错误,四十岁称“不惑”。4、B【解题分析】
B错误,《世说新语》是由南朝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5、(1)学诗谩有惊人句(2)飞鸟相与还(3)酒酣胸胆尚开张(4)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5)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6)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7)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8)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解题分析】
试题分析: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谩、酣、寂寞、卑鄙、猥、枉屈、繁阴、庐”等字词容易写错。6、①李逵②藤野先生毛泽东(答毛主席判为错误)生活节俭、平易近人【解题分析】
文学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中外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文学流派、文体知识等。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死记硬背作者名字、书名及书中的重要人物的名字。此题考查的是与《水浒传》《朝花夕拾》《红星照耀中国》有关的文学常识。(1)“沂岭杀四虎”自然指李逵。具有严谨、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的是藤野先生。(2)从“他的夫人住在两间窑洞里”“是一个湖南富农的儿子”,领导人民“千百次地没收了地主、官僚和税吏的财产”分析,写的是毛泽东。从“他所有的财物却依然是一卷铺盖,几件随身衣物包括两套布制服。他所佩的领章也不过是普通红军战士所佩的两条红领章”“他毫不惹眼地坐在观众的中间,玩得很高兴”几句中可归纳出他生活节俭、平易近人的性格特征。二、阅读7、1.(1)通“增”,增加(2)犯错误(3)赦免(4)劳动2.B3.((1)在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敌对国家的忧患,往往容易亡国。(2)你难道已经忘记了在会稽山上所遭受的耻辱了吗?4.甲文列举古代六位贤士的事例,阐述了在艰苦磨练中才能造就真正的人才的道理,进而引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观点。乙文勾践忍辱负重,卧薪尝胆,节衣缩食,以身作则,最终消灭吴国。【解题分析】1.试题分析:考查文言实词。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曾”:通“增”,增加。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赦”在现代汉语中也有“赦免”的意思,所以说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点睛:推断实词意思有下列方法:1、联想推断法。文言文阅读所考查的实词,其意义和用法在课本中一般都能找到落脚点,因此,我们要善于根据课内学过的知识举一反三,联想有关成语中词语的含义来推断。2、结构推断法。文言文中排比句、对偶句、并列短语等对举的语言现象很多,在这些句子中,位置对称的词语往往词性相同,词义相近或相反相对,词组短语也是如此。3、语法推断法。要根据词在句中的语法地位来推断词义。4、音形推断法。汉字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形声字、会意字。从形旁可推知字义。5、邻词推断法。运用同义复词偏义复词知识,借助邻近词语含义推断,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正确的是B项,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终灭吴,译为:扶助贫困的人,哀悼死难的人,和百姓们一同劳苦工作。最后终于打败了吴国。此题要注意把相关的几件事情划开。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入”“拂士”“恒”“女”“耻”等字词的翻译。4.试题分析:比较阅读。题干要求简要分析甲乙两文各自不同的表现。题干给出了分析方向,即从“人要成大器,必须经受磨炼”的角度分析。答此题,必须结合具体语句,如甲文可分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这六个事例,用以论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观点。乙文可分析“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等句,说明勾践由于忍辱负重,节衣缩食,以身作则,所有最终消灭吴国。(一)译文: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起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起用,管夷吾被从狱官手里救出来并受到任用,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起用,百里奚被从奴隶市场里赎买回来并被起用。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身体空虚乏力,使他的每一行动都不如意,这样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坚忍,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一个人,常常出错,然后才能改正;心意困苦,思虑阻塞.然后才能奋发;别人愤怒表现在脸色上,怨恨吐发在言语中,然后你就会知道。一个国家,如果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与之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患,就常常会有覆灭的危险。这样,就知道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享乐足以使人灭亡的道理了。(二)译文:吴王赦免了越王以后,(让他回了越国),越王勾践时时刻刻想着如何复国,于是就每天让自己的身体劳累,让自己焦虑地思索,还把一个苦胆挂在座位上面,每天坐下休息、躺下睡觉之前都要看苦胆,吃饭喝水之前也要先尝尝苦胆。他常常对自己说:“你难道已经忘记了在会稽山上所受的耻辱了吗?”他亲自到田间种地,他的夫人穿自己织的布做成的衣服。他吃的每顿饭里几乎没有肉菜,穿的衣服没有鲜艳的颜色。他对待贤明的人毕恭毕敬,对待宾客厚礼相赠,扶助贫困的人,哀悼死难的人,和百姓们一同劳苦工作。最后终于打败了吴国。8、(1)经过(2)规划打算(3)亲自(4)通“披”,穿着【解题分析】
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注意古今异义词,规:规划,打算。通假字词,“被”通“披”,穿着。9、1.有人、远离、由于、这。2.(1)有人请求使用严厉的刑法来禁止他们。(2)那么他们自然也就不去做盗贼了,何必要用严厉的刑法呢!3.(1)群臣:请重法以禁之;唐太宗: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2)人人平等,百姓安居乐业;没有偷盗、路不拾遗的安宁社会;没有剥削和官史贪腐的黑暗;百姓富足,以民为本……【解题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实词的解释,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只有对重点字词解释正确了,才能进一步理解句子,弄清全文大意。其中要特别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现象、一词多义的理解。注意古今异义词,去:远离。是:这。2.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注意以下关键词:或:有的人。安:怎么。3.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想捕捉文章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此文群臣:“或请重法以禁之,”唐太宗“止盗”采用的方法是“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与《大道之行也》中的“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人人平等,百姓安居乐业;没有偷盗、路不拾遗的安宁的大同社会。【题目点拨】译文:皇上与群臣议论怎样禁止盗贼.有人请求使用严厉的刑法来制止,皇上微笑着说:“老百姓之所以去做盗贼,是由于赋税太多,劳役、兵役太重,官吏们又贪得无厌,老百姓吃不饱,穿不暖,这是切身的问题,所以也就顾不得廉耻了.我们应当去掉奢侈,节省开支,减轻徭役,少收赋税,选拔和任用廉洁的官吏,使老百姓穿的吃的都有富余,那么他们自然就不会去做盗贼了,何必要用严厉的刑法呢!从这以后,过了几年,天下太平,没有人把别人掉在路上的东西拾了据为己有,大门可以不关,商人和旅客可以露宿。)10、1.①(内容上,)将所谓的国家大事和一件小事对我的影响作对比,突出这件小事对我的影响之大;②(结构上,)总领全文。2.环境主要写风大,路上不见人,①推动故事情节发展;②衬托车夫正直、善良、无私、勇于负责的高尚品质。3.车夫的善良、正直、光明磊落、敢做敢当、关心别人的高大形象(或“行为”),震撼了自私自利、看不起人的“我”,让“我”看清了自己的渺小。4.①因为观察距离的变化:“忽而车把上带着一个人”,可见她是突然出现的,来不及看清是个什么样的人,所以称“一个人”;等到她慢慢倒下了,车也停了下来,便可看清,所以称“一个女人”。)②因为情感的变化:她“伏在地上”,我认定她没有受伤,料想她要装腔作势,便对她带有蔑视之意,所以称“老女人”。5.有三人的对话,且想象合理,切合当时场景及三人角色身份,尤其是与车夫的形象吻合,与事件相吻合即可。【解题分析】
1.本题考查开头段作用。句子作用要从两个角度去考虑:一个是结构上的作用,一个是内容上的作用。结构上的作用要看这句话所在地位置,放在开头部分的作用大致有:总领全文;点题;奠定感情基调;制造悬念,引起阅读的兴趣。本小说开头两段“倘要我寻出这些事的影响来说,便只是增长了我的坏脾气,——老实说,便是教我一天比一天的看不起人。但有一件小事,却于我有意义,将我从坏脾气里拖开,使我至今忘记不得”将“国家大事”和“一件小事”对我的影响作对比,突出这件小事教我惭愧,催我自新,并增长我的勇气和希望;结构上总领全文,吸引读者阅读。2.本题考查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环境描写的作用通常有:推动推动情节发展;渲染一种气氛;烘托人物心情;交代故事背景等作用,学生能根据具体环境来进行分析。如本文第⑪段中“大风之后,天气寒冷,路上除了我、车夫和老女人外,外面也不见人。这车夫扶着那老女人,便正是向那大门走去。”交代路上除了我、车夫和老女人外,没有其他人。通过环境描写烘托了车夫对自己行为负责的高大形象。分析出景物特点与读懂文章情节是作答的关键。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重点词语的分析理解能力。“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解答此题,需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文本,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主旨,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来理解。阅读文本,结合第⑫段的内容可知,这是“我”的心理描写。反映了“我”对车夫的敬佩和将自己与车夫对比,自我反思后的惭愧。“大”与“小”的对比,赞美车夫对自己行为负责的精神,表现了“我”自我批评的精神。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阅读第③段,结合语境“路上浮尘早已刮净,剩下一条洁白的大道来,车夫也跑得更快。”分析,“车速快”“忽而车把上带着一个人”,可见这个人是突然出现的,我坐在车上,距离远,来不及看清楚,只知道是“一个人”;后来这个人慢慢在地上,车停下来,“我才”看清是“一个女人”;再后来“伊的破棉背心没有上扣,向外展开,所以终于兜着车把。幸而车夫早有点停步,否则伊定要栽一个大斤斗,跌到头破血出了”因为是衣服被扯住才使整个人被带倒在地上,应该摔地不重;但她“伏在地上”不起来,我以为她是故意想耍赖,所以轻视她,称她为“老女人”。5.本题考查个性化表达。本文“一件小事”写因为生计关系,我到S门去,雇定了一辆人力车。结果车夫在勾倒人“老女人”后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被留在巡警分驻所,我请巡警转交车夫一大把铜元之后离开了。“车夫”“老女人”和“巡警”在巡警分驻所里会有怎样的对话?想象时注意结合人物的形象和身份表达,答案不唯一。11、1.⑴B⑵C2.示例:微习惯是一种非常微小的积极行为,也是一种有效的习惯养成策略。3.示例:我以前制定过每天写一篇观察笔记的计划,但作业一多就放弃了,没能养成天天练笔的习惯。如果像文中所说,将每天的写作目标缩小为50个字,就会觉得非常容易,便会毫无压力地采取行动,轻松完成练笔任务,完成后的成就感又会鼓励我一直做下去。“微习惯”这种自我管理法则确实简单到不可能失败。【解题分析】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结合关键句子逐项分析。⑴“用多余的精力完成超额的任务而不是制定大目标,是微习惯实施的关键”说明微习惯的规则是用用多余的精力完成超额的任务,而不是提高目标。故选B。⑵“微习惯策略有远超其他习惯策略的优势,它把任务拆分到不好意思给自己找借口,就像是用了一点点力气就可以撬动杠杆另一端的成就感,而生活的良性循环就在成就感的基础上建立了起来”中“生活的良性循环”代表的是一种舒适感,故选C。2.本题考查对下定义说明方法的把握能力。下定义是一种用简洁明确的语言对事物的本质特征作概括的说明方法。“下定义”必须抓住被定义事物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结合题意,找到文段中体现“微习惯”本质特征的关键句子,“微习惯教你按照大脑的规律做事情,并赢得持久的改变”“个人成长的完美组合就是微习惯加上意志力。微习惯几乎不需要意志力,所以就让你好像拥有了无穷的意志力”“任何一个能变成习惯的微小行为”“采用微习惯养成策略时,会让大脑觉得这非常容易,毫无压力地采取行动,一旦迈出第一步,消极情绪的抵抗就会消失”等,最后精炼地整合答案,用“xx(被定义词)是xx(内涵即本质特征)的xx(外延),也是xx(内涵即本质特征)的xx(外延)。”的形式。3.本题考查对副标题的理解。副标题是全文主旨的补充说明。“采用微习惯养成策略时,会让大脑觉得这非常容易,毫无压力地采取行动,一旦迈出第一步,消极情绪的抵抗就会消失”“微习惯没有截止日期。每天轻松完成一个简单的训练,完成后的成就感会鼓励你一直做下去。微习惯容易完成,所以不会让人有受控制的感觉”说明了微习惯的最大特点,即微习惯就是简单到不可能失败的自我管理法则。然后结合自身实际来谈,如举出自己在学习、生活中如何利用微习惯即缩小目标的方式,毫无压力地完成某一任务,取得成绩的例子,说明“微习惯”这种自我管理法确实简单到不可能失败。三、应用12、(1)【关注新闻】泰兴镇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活动(2)【调查研究】青年人垃圾分类意识强,但老年人行动落实更好。市民普遍具有垃圾分类意识,但行动落实有待提升。【出谋划策】选A,理由:语气比较强硬,用严厉的措辞强调了垃圾分类受到规则、法律的约束,更有利于垃圾分类制度的推行,同时与“部分场合下的强制性政策”的要求相吻合。选B,理由:用拟人修辞,语气柔和,委婉,“家”的表达既形象又贴切,更容易达到宣传的效果。【解题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拟写新闻标题的能力。给新闻拟写标题其实质就是对新闻导语的高度概括与归纳。因此,只要快速而准确地找出新闻话语材料中的导语句(或段),再在此基础上,筛选出有效的要点(或关键)信息,即什么人发生了什么事,既要简明扼要,又要抓住主要内容。本题根据“12月10日,泰兴镇妇联、综合执法大队联合在议团村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活动。”概括即可。(2)本题考查学生图文转换的能力。首先要读懂题干,明确答题要求,从题干中捕捉有效信息,获得解题要领,然后阅读图表,应读图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科技发展与学科教育的互促关系研究
- 科技教育编程教育的普及与推广
- DB4453T 30-2025广藿香组培苗生产技术规程
- DB35T 2232-2024海峡两岸共通 火龙果生产技术规程
- 东莞企业劳动合同范本
- 个人贷款房屋抵押合同模板大全
- 业务经营权转让合同
- 个人车位共有权买卖合同
- 临时仓储合同范本
- 两人股权转让合同范本
- 音乐教学集训课程设计
- 山东省潍坊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 地理试题(含答案)
- 肺切除手术的术前评估课件
- 招聘专职人员报名表
- 《大学生创新与创业》课件
- 护士的护理职业生涯规划
- 2024年高考语文复习:古诗文阅读强化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
- 不良反应事件及严重不良事件处理的标准操作规程药物临床试验机构GCP SOP
- 劳动合同(模版)4篇
-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重点
- 2021上海春考作文题解析及范文(怎样做与成为什么样人)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