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浙江省宁波余姚市重点中学中考联考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4届浙江省宁波余姚市重点中学中考联考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4届浙江省宁波余姚市重点中学中考联考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4届浙江省宁波余姚市重点中学中考联考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4届浙江省宁波余姚市重点中学中考联考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浙江省宁波余姚市重点中学中考联考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一、积累1.依次填入下面三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世卫组织派13个工作人员在灾区与国家卫生当局密切协调提供服务,还有更多的国内和国际工作人员整装待发,时刻准备着在需要时灾区。②运动员参赛,在展示自身竞技水平之外,张扬、创意的个性表达,但亦要守住底线,对那些损毁国家形象之事、让国家蒙羞之举不可姑息。③黄果树瀑布没有庐山瀑布那么长,远比它宽的多,气势非凡,雄伟壮观。A.奔向无可非议虽然……但是……而且……B.奔向无可厚非不仅……而且……所以……C.奔赴无可非议虽然……但是……而且……D.奔赴无可厚非不仅……而且……所以……2.下列文言句子停顿不当的一项是()A.客问/元方:“尊君/在不?”B.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C.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D.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3.下列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鲁迅作品的主题有的轻松,如《朝花夕拾》中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叙写的是童趣;有的沉重,如《呐喊》中的《故乡》《孔乙己》反映的则是社会的病态。B.《观刈麦》是唐代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的诗作,诗中描写农民冒着酷暑割麦子的情景,并借一位农妇之口,诉说当时租税的沉重和农民生活的痛苦。C.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这部喜剧通过尖锐的矛盾冲突,反映了资本主义早期商业资产阶级与高利贷者之间的矛盾,歌颂了仁爱、友谊和爱情,表现了人文主义理想。D.《送东阳马生序》的“序”是临别赠言性质的文体;《马说》的“说”,是古代一种叙事兼议论的文体,通常借某一事物说明道理;《与朱元思书》的“书”是指书信。4.对下面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A.首联诗人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境遇表达了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B.颔联借向秀、王质的典故,表达怀念亡友的悲痛心情和对岁月蹉跎的感慨。C.颈联原本用“千帆”和“万木”自比,抒发身世之感,但也包含新陈代谢的哲理。D.尾联表示自己并不消极气,要抖擞振奋,积极进取,重新投入生活。5.填写完成句子。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山外青山楼外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前不见古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众鸟高飞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意大利著名作家卡尔维诺在《我们为什么读经典》一书中谈到,“经典作品是这样一些书:我们越是道听途说,以为我们懂了,当我们实际读它们,我们就越是觉得它们独特而新颖。”请结合自己读过的名著,具体谈谈你“独特而新颖”的阅读体验。(100字左右)二、阅读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宋濂《送东阳马生序》1.解释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1)负箧曳屣曳:______(2)烨然若神人烨然:______(3)持汤沃灌沃灌:______(4)同舍生皆被绮绣被:______(5)腰白玉之环腰:______2.翻译下列句子。(1)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2)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3.作者写自己求学经历艰难的目的是什么?4.谈谈你对“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的理解。8.文言文阅读商君者,名鞅,其祖本姓姬。鞅少好刑名之学,事魏相公叔座,为中庶子。公叔座知其贤,未及进。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曰:“公叔病有如不可讳,将奈社稷何?”公叔曰:“座之中庶子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嘿然。王且去,座屏人言曰:“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王许诺而去。公叔座召鞅谢曰:“今者王问可以为相者,我言若,王色不许我。我方先君后臣,因谓王即弗用鞅,当杀之。王许我。汝可疾去矣,且见禽。”鞅曰:“彼王不能用君之言任臣,又安能用君之言杀臣乎?”卒不去。惠王既去,而谓左右曰:“公叔病甚,悲乎,欲令寡人以国听公孙鞅也,岂不悖哉?”公叔既死,公孙鞅闻秦孝公下令国中求贤者,因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公。秦孝公既见商鞅,语事良久,孝公时时睡,弗听。后五日,鞅复见孝公,益愈,然而未中旨。后鞅复见孝公,孝公善之而未用也。罢而去。后卫鞅复见孝公。公与语,不知膝之前于席也。语数日不厌。1.下列句中的“其”与“公叔座知其贤”中的“其”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其真不知马也B.太守即遣人随其往C.公问其故D.欲穷其林2.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A.公孙鞅年轻时喜欢刑名之学,为魏国宰相公叔座做事,做了中庶子。B.公叔座告诉魏王,商鞅是奇才,可以把国家大事托付给他,魏王没有听从。C.公叔座将自己建议魏王如不用商鞅就要杀了他的事告诉商鞅,商鞅立即离开魏国。D.秦孝公一开始召见商鞅时,听不进他的建议,后来却与他聊得十分投机。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①未及进进:________②王色不许我许:________③善之而未用善:________④公与语语:________4.翻译下列句子。①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②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9.(一)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各题。(甲)嗟夫!予会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氏,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遗亦忧,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乙)仲淹为将,号令明白,爱抚士卒。诸羌来者,推心接之不疑,故贼亦不敢辄犯其境。元昊请和,召拜枢密副使。王举正懦默“不任事,谏官欧阳修等言仲淹有相材,谕罢举正用仲淹,遂改参知政事。仲淹曰:“执政可由谏官而得乎?”国辞不拜,愿与帏琦幽行边。命为陕西宣抚使,未行,复除参知政事。会王伦寇淮南,州县官有不能守者朝廷欲按诛之。仲淹曰:“平时诮言或各寇至而专责守臣死事可乎?”守令皆得不诛。(注)①羌:中国古代西部游牧民族泛称。②辄:总是,动不动就,这里指“轻易③枢密副使:官职名。④懦默:備弱,不出声。⑤参知政事:官职名,相当于宰相。⑥除:拜官授职。1.选出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A.然则何时而乐耶心乐之B.仲淹为将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C.是进亦忧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D.或异二者之为或遇其叱咄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2)执政可由谏官而得乎?3.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平时讳言武备寇至而专责守臣死事可乎?4.范仲淹假托“古仁人”的政治理念,表达了自己怎样的政治理想?请用(甲)文中的语句回答。5.范仲淹一生都在实践自己的政治理想,(乙)文中所叙事件就是很好的证明。请选取两个事件,概括在下面。10.阅读选文,完成小题。①现在不少人感觉到,焦虑、着急和不耐烦仿佛成了一些人的常见病,干什么事都显得急不可耐,总是等不得、坐不住、慢不了和静不下。作家米兰•昆德拉说过,要“慢下来”,因为自在有为的生活是急不得的。“慢下来”首先要有耐心。②耐心就是不急躁、不厌烦,它既是一种性格,也是一种品格,是“高尚的秉性”,能够成就事业,更成就人生。③耐心成就成功之美。在相当意义上说,耐心是成功的“通行证”。在人生的征途上,,如果没有耐心,则很难看到成功的模样。有位年轻人应聘给一位雕塑大师当助理,与其想象大相径庭的是,这位雕塑大师竟是一个整天孤独地埋头于工作室的老人。年轻人问他:如何能够寻找到一个要素,足以表达自己的一切?这位雕塑大师沉默片刻,然后极其严肃地说:应当工作,专注工作,还要有耐心。在相当意义上说,正是耐心成就了雕塑大师。“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很多时候,成大事不在于力量的大小,而在于有无耐心。④耐心成就过程之美。耐心是一种积极的等待和良好的心态。《道德经》上说“静为躁君”。《大学》里讲:“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丰子恺先生曾在《山中避雨》提到,同友人游山遇雨而仓皇奔走,友人不耐烦,但丰先生竟被“一种寂寥而深沉的趣味”牵引了感兴,“反觉得比晴天游山趣味更好”,遂借了把胡琴,信手而弹,一时把这苦雨荒山衬出了暖色。正是这份对世事的耐心,才能在细粒微毫间,得到人生真趣味。心清才能看到万物的生长,心静才能听到万物的声音,而这份静美唯有耐心才可获得。在人生的旅途上,多一份耐心,就会多一些发现,多一重体验。⑤耐心成就意志之美。耐心考验人的毅力和定力。古往今来,滴水穿石也好、铁杵磨成针也罢,愚公移山也好、精卫填海也罢,难在耐心,贵在耐心,成也在耐心。我们做很多事情,往往要靠绣花功夫、工匠精神,而离开了耐心,这些都无从谈起。好的人生需要文火慢炖、细水长流,这也正是对人的意志品质的锤炼和塑造。⑥耐心是一种修养,需要修炼养成。耐心不够,或因心里想法太多、欲望太强,或因沉不住气、性子太急。少一点功利,多一份淡泊;少一点焦虑,多一份淡定;少一点杂念,多一份纯净;少一点喧嚣,多一份宁静。如此,方可保持一颗耐心,成就人生之美。1.下面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耐心是一种性格,也是一种品格,是一种修养。B.第③段中两次写到“在相当意义上说”,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严谨。C.第④、③段都运用了举例论证、道理论证,论证思路也相同。D.最后一段给出了修炼耐心的方法,是对前面论述的进一步深化。2.通读全文,拟写一个能作为中心论点的标题。3.简析本文的论证思路。4.下面两则材料,分别可以用作哪一段的论据?请简述理由,材料一:胜利的道路是迂回曲折的。像山间小径一样,这条路有时先折回来,然后伸向前去;像山间小径一样,走这条路的人需要耐心和毅力。——尼克松材料二:人的全部本领不过是耐心和时间的混合物。——巴尔扎克11.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诗词文化普及不能止于记诵宋春光①在近日刚结束的上海书展中,古诗词相关的图书、分享会、谈话活动等都备受读者青睐,这也是近年来古诗词热的一个缩影。而包括《中国诗词大会》在内的电视综艺节目的热播,正展现了人们对古诗词文化的热情。但若要避免古诗词文化成为“快餐文化”,使其能够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滋养读者的心灵,把握古诗词文化普及的方向并作有效的引导,是至关重要的。②古诗词文化的普及,首先要面对的问题就是,所谓“普及”究竟指向何处?目前来看,社会上对古诗词的弘扬,着力点主要在于记诵。古诗词文化的普及固然应包括记诵乃至创作,但仅停留在这些“技”的层面实则并非真正的普及。我们的社会既不需要“有脚书柜”,也不期望人人都成为诗人。古诗词及其传承有其自身的特性。作为“有意味的形式”,诗词所承载的是人的情感。而一首诗词能够超越时空的界限流传至今并成为经典,这是我们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共同选择的结果,这些诗词中的“意味”也因此而包含了历史合理性。③其次,我们也应认识到,诗词中的这些“意味”并不是僵化的,而是在一代又一代读者的理解与体认中被不断丰富,从而不断生成利于社会发展的、深契我们民族文化心理结构的“意味”。古诗词中的每一个意象与典故,所承载的都是人们的情感积淀与思维方式。所以,我们吟诵古诗词的过程,其实也是对这些“意味”产生情感认同和审美体认的过程,将最终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④诸如“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等等这些经典的诗词,它们各自虽有其不同的风格与历史文化语境,却往往蕴含着相似的主题:对人生价值的追寻、对本真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情感的珍视。而如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陆游、辛弃疾等人的作品之所以能够成为经典,也正是因为这些作品中所传达的对于人生的思考与选择具有跨越古今的普遍性意义。因此,长期的吟诵与体会便会使这些诗词中的意蕴积淀到人们的文化心理中,对人的价值建构与心灵成长都有着积极的作用。⑤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今天,古诗词文化普及所指向的,应是每位读者道德和情感的自觉能力的提升,而每一个个体人文素质的提升,也将为我们民族走向未来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记诵是我们体认古诗词的途径,以记诵为评判标准的文娱节目对于古诗词文化传播也确有其借鉴意义,但仅从记诵层面“普及”古诗词文化,其局限性是不言自明的。这就需要我们有更多的学者站在历史文化的高度来体认、解读古诗词的文化意蕴,为读者与古诗词之间架起有效的桥梁。(选自《光明日报》2018年09年12日)1.选文第①段从“刚结束的上海书展”和热播的《中国诗词大会》说起,有什么作用?2.阅读全文,说说作者针对“诗词文化普及不能止于记诵”提出了哪些方面的见解。3.下面两则材料哪些则可以作为本文的论据?请简要分析并说明理由。(材料一)“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一边是边关功业,一边是亲情、友情,两难选择形成了巨大的张力,诗的魅力由此氤氲开来,人们沉浸其中,对自己的情感和选择不断进行着发现、认识和确认,心灵也在不断成长。(材料二)江西某知府欲砍掉一棵百年的古树。有位路过行人得知,觉得甚是可惜,于是在树上题诗一首:“遥知此去作栋材,无复清阴覆绿苔。只恐月明秋夜冷,误他千岁鹤归来。”知府读了后,为古树感伤、可惜,于是撤销了砍树的命令。三、应用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网络时代,触摸传统家书的温度材料一:被遗忘的传统家书近二十年间,电话、互联网和手机汹涌而来,瞬间击垮了传统家书的千年大厦。家书,那一张张曾经温暖人们心灵的信纸,正慢慢变得模糊起来。下面是对500名大学生有关传统家书的问卷调查结果:材料二:家书何以“抵万金”《北京青年报》:电话,微信、QQ的确方便快捷,但似乎少了一点情感表达上的温度。亲笔书写家信恰巧可以弥补这一点。当书信连接着母子、兄弟、夫妻,它便成为一个盛放思念和牵挂的容器,写信人用一字一句将其装满,它呈现在收信人眼前时依然热气腾腾。李蓝(中科院教授):在中国文化中,家书还兼具着家教的功能。长辈通过一封封家书,把人生体验、道德修养传校给自己的后代。中国近代思想家梁启超留下200家书在这些书信里,他与孩子们讨论国家大事、人生哲学,表达父子间的情感,督促子孙用功读书……梁家9个子女后来个个成才,有3个是国家级院士。无论是感人至深的《傅雷家书》,还是饱含真知良言的《曾国藩家书》都为后人所传诵。李正中(天津理工大学教授):家书里最重要的就是感情,写信的时候,人们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真实感情。而且家书有收藏价值,从不同年代的家书中,可以看出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民俗风情。同时,家书也是种礼仪文化,中国人的书信格式严谨,体现着中国特有的礼仪文明。材料三:传统家书将何去何从日本文化厅的一项调查显示,认为应该亲笔写信的10-19岁的年轻人的比例为62%,30-39岁的比例为57%,与前一次调查相比,分别增长了18和14个百分点。另外,10-19岁的年轻人中有54%的人认为应该保留信件的传统书写格式。张海鹰(“抢救民间家书”活动组委会秘书长):承載着数千年文化积淀的中国传统家书并不会消亡,但目前的现状的确让人感到遗憾。很多年轻人连给自己长辈写家书和写求职信的区别都搞不清楚,让人觉得滋味复杂。夏学銮(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这体现了现代与传统两种价值体系的碰撞。让人在家书和E-maiL间做选择,就像让人在精神家园和物质家园做选择一样。黄桂萍(华南理工大学教授):科技在给生活带来便捷的冋时,也使得精神和情感趋向“快餐化”。然而,人们会因书信对情感有着长期保留、定格的魅力,而适时选择理性回归。蔡锐(山东大学生):虽然书信越来越少了,但是亲情和友情并没有由此而变淡。通讯更便捷了,联系也更加频繁,我觉得感情仍然跟原来一样。书信的退出,应该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1.阅读材料请分点概括传统家书所具有的功能或价值。2.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材料内容的一项是()A.调查显示大学生主是要通过电话与家人联系,其次是微信,而写家书的人很少。B.从调查数据看,日本青年认为应亲笔写信的原因是要保留信件的传统书写格式。C.与电话、QQ等现代通讯手段相比,传统家书最明显的不足是不够快捷方便。D.现代人越来越少提笔写家书这体现了现代与传统两种价值体系的碰撞。4.有人认为传统家书会逐渐消失,有人认为不会消失。请说出你的看法,并运用材料的相关内容作适当阐述。四、综合性学习与写作13.作文。请以“生活,也是很好玩的”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除诗歌以外文体不限。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校名。书写端正,卷面整洁。

参考答案一、积累1、C【解题分析】

选词填空首先要明确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分析,可以从使用范围和语意侧重点角度来辨析。“奔向”指向某个方向奔跑,“奔赴”指奔向(一定目的地),此处应该用“奔赴”,排除AB两项;“无可非议”意思是没有什么可以指摘的,表示言行合乎情理,“无可厚非”指说话做事虽有缺点,但还有可取之处,应予谅解,“无可非议”符合此处语境;“没有庐山瀑布那么长”与“远比它宽的多”是转折关系。故选C。2、C【解题分析】

C改为:其一/犬坐于前。意思是另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3、A【解题分析】《社戏》不选自《朝花夕拾》。4、B【解题分析】

要求学生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分析选项。ACD三项正确。B项“表达怀念亡友的悲痛心情”错误,应改为:颔联借向秀、王质的典故,抒发了诗人对人事变迁、岁月蹉跎的感慨。5、化作春泥更护花。西湖歌舞几时休!后不见来者。孤云独去闲。【解题分析】

试题分析:本题作答可依据识记的诗词内容直接填写。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歌舞、孤”等字词容易写错。6、答案示例:在阅读《水浒传》时,我常常被其中富有特色的情节吸引。如《放冷箭燕青救主劫法场石秀跳楼》一回,石秀奉宋江之命到北京打听卢员外的消息,适逢斩首卢员外,石秀从酒楼上跳下去,吓跑了蔡福、蔡庆,抢走卢俊义。这样的情节设置出乎意料却在情理之中,让我获得了独特而新颖的阅读体验。【解题分析】

题干要求结合自己读过的名著,谈谈你“独特而新颖”的阅读体验。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阅读的积累能力。用心读课标推荐的名著,对名著的作者、人物、主题、主要情节要了解掌握。按照题目要求,一步一步回答即可。此题一定要答出“独特而新颖”的地方。如《西游记》中的“三打白骨精”。唐僧师徒四人为取真经,行至白骨岭前。在白骨岭白骨洞内,住着一个凶残、狡猾,善于伪装的尸魔白骨精。为了吃唐僧肉,先后变幻为上山送斋的村姑、朝山进香的老妪和老翁,全被孙悟空识破。唐僧却不辨人妖,反而责怪孙悟空恣意行凶,连伤母女两命,违反戒律。白骨精心有不甘,又第三次变成老丈又被孙悟空识破。唐僧盛怒之下写下贬书,将孙悟空赶回了花果山。妖怪反复出现的情节设置出乎意料,但因为其为“妖怪”且害人之心不死,又使读者感到在情理之中,让我获得了独特而新颖的阅读体验。二、阅读7、1.(1)拖着(2)光彩照人的样子(3)浇洗(4)穿(5)腰佩2.(1)住在旅馆,我每天吃两顿饭,没有新鲜肥嫩的美味享受。(2)我却穿着破旧衣服生活在他们当中,一点也不羡慕他们。3.目的是勉励马生不要辜负良好的学习条件,要刻苦读书,以期有所成就。4.只要有崇高的追求,丰富的精神生活,即使物质生活很苦,也会其乐无穷,就不会觉得吃的和穿的不如别人。【解题分析】1.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涉及的词语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做出判断。“烨然”,光彩照人的样子;“被”通假字,通“披”,穿;“腰”,名词作动词,腰上佩戴。2.要求学生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如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反问句等。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义为辅。重点字词:“寓”,住;“再”二;“略无”,一点也不;“慕”,羡慕。3.要求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分析。结合写作背景分析。正在太学读书的同乡晚辈马君则前来拜访,宋濂写了这篇序,介绍自己的学习经历和学习态度,勉励他人勤奋学习,成为德才兼备的人。目的是勉励马君则不要辜负良好条件,要刻苦读书,以期有成。4.要求学生在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结合实际谈出自己的理解。如:作者因为内心快乐、精神充实,所以战胜了物质上的困难。在物质生活丰富的今天,我们也要让心灵有所寄托,灵魂有栖息之地,唯有如此,我们才能超越物质,达到内心真正的幸福与满足。【题目点拨】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首先,在草稿上把关键的字词的意思解释出来(直译);然后,将句子的大致意思写出来(意译)。二是文言文中有些特殊句式(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等倒装句)和现代汉语的语序不一样,翻译时要作适当的调整。参考译文:当我寻师时,背着书箱,趿拉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大谷之中,严冬寒风凛冽,大雪深达几尺,脚和皮肤受冻裂开都不知道。到学舍后,四肢僵硬不能动弹,仆人给我灌下热水,用被子围盖身上,过了很久才暖和过来。住在旅馆,我每天吃两顿饭,没有新鲜肥嫩的美味享受。同学舍的求学者都穿着锦绣衣服,戴着有红色帽带、饰有珍宝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环,左边佩戴着刀,右边备有香囊,光彩鲜明,如同神人;我却穿着旧棉袍、破衣服处于他们之间,毫无羡慕的意思。因为心中有足以使自己高兴的事,并不觉得吃穿的享受不如人家。我的勤劳和艰辛大概就是这样。8、1.B2.C3.进:推荐许:答应(同意)善:认为……是好的语:谈论4.①恰逢公叔座生病,魏惠王亲自前往询问病情。②你要快速离开(这里),(否则你)将要被抓了。【解题分析】

译文:商君,是卫国国君姬妾生的公子。名鞅,姓公孙,他的祖先本来姓姬。公孙鞅年轻时就喜欢刑名法术之学,侍奉魏国国相公叔座做了中庶子。公叔座知道他贤能,还没来得及向魏王推荐。正赶上公叔座得了病,魏惠王亲自去看望他,说:“你的病倘有不测,国家将怎么办呢?”公叔座回答说:“我的中庶子公孙鞅,虽然年轻,却有奇才,希望大王能把国政全部交给他,由他去治理。”魏惠王听后默默无言。魏惠王将要离开时,公叔座屏退左右随侍人员,说:“大王假如不任用公孙鞅,就一定要杀掉他,不要让他走出国境。”魏王答应了他的要求就离去了。公叔座召来公孙鞅,道歉说:“刚才大王询问能够出任国相的人,我推荐了你。看大王的神情不会同意我的建议。我当先忠于君后考虑臣的立场,因而劝大王假如不任用公孙鞅,就该杀掉他。大王答应了我的请求。你赶快离开吧,不快走马上就要被擒。”公孙鞅说:“大王既然不能听您的话任用我,又怎么能听您的话来杀我呢?”终于没有离开魏国。惠王离开后,对随侍人员说:“公叔座的病很严重,真叫人伤心啊,他想要我把国政全部交给公孙鞅掌管,难道不是糊涂了吗?”公叔座死后不久,公孙鞅听说秦孝公下令在全国寻访有才能的人,要重整秦穆公时代的霸业,向东收复失地,他就西去秦国,依靠孝公的宠臣姓景的太监求见孝公。孝公召见卫鞅,他说了很长时间的国家大事,孝公一边听一边打瞌睡,一点也听不进去。事后孝公迁怒景监说:“你的客人是大言欺人的家伙,这种人怎么能任用呢!”景监又用孝公的话责备卫鞅。卫鞅说:“我用尧、舜治国的方法劝说大王,他的心志不能领会。”过了几天,景监又请求孝公召见卫鞅。卫鞅再见孝公时,把治国之道说的淋漓尽致,可是还合不上孝公的心意。事后孝公又责备景监,景监也责备卫鞅。卫鞅说:“我用禹、汤、文、武的治国方法劝说大王而他听不进去。请求他再召见我一次。”卫鞅又一次见到孝公,孝公对他很友好,可是没任用他。会见退出后,孝公对景监说:“你的客人不错,我可以和他谈谈了。”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一词多义这一考点的掌握情况。A项“难道”;C项“这样”;D项“那”;B项与例句都是“代词,他”。2.C项应是:公孙鞅听了公叔座话后,没有离开魏国。3.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的意思。课外文言文的词语解释既要充分调动知识积累,回忆该词的常用义,还要结合上下文来判断。其中“语”是动词“说话”的意思。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其中“会”是“适逢,正赶上”的意思,“去”是“离开”的意思,“疾”是“快速”的意思。点睛:翻译语句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具体的方法是:首先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然后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9、1.C2.(1)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2)治理国家能因为谏官的几句话而决定吗?3.平时讳言武备/寇至而专责守臣死事/可乎?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5.(1)范仲淹做将领时,爱惜士卒(2)真诚对待少数民族降将,使敌人不敢侵犯边境。(3)辞官不做,自愿到边疆作战。(4)直言进谏保住淮南守令的性命。【解题分析】

1.A快乐/以……为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B做/对、向。C这样。D或许/有时。2.此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在翻译句子是首先要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的情况,先把按照原句子的顺序翻译,然后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语序调整。重点词语:以,因为。执政,治理国家。3.朗读包括停顿、重音、语气、语调、语速等诸多方面,对文言文而言,中考主要考查的是语句节奏的划分。文言语句的朗读停顿问题在近年中考中从未间断过,可见这种题型的价值,这是因为停顿是理解、翻译文言语句的基础。对句子内容能正确理解,就能准确的标出朗读节奏(即停顿)。根据句意:平时忌讳讲完善武备,遇到敌人进犯时却专门责令州县官员以死殉职,应该吗?停顿划分为:平时讳言武备/寇至而专责守臣死事/可乎?4.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提取。作者在列举了悲喜两种情境后,笔调突然激扬,道出了超乎这两者之上的一种更高的理想境界,那就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感物而动,因物悲喜虽然是人之常情,但并不是做人的最高境界。古代的仁人,就有坚定的意志,不为外界条件的变化动摇。无论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忧国忧民之心不改,“进亦忧,退亦忧”。进而发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誓言。5.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想捕捉文章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固辞不拜,愿与韩琦出行边。”“守令皆得不诛”,愿意与韩琦同去驻守边关,直言进谏州县官吏才保全了性命。【题目点拨】译文:甲文,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心情,这是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上做官时,就为百姓担忧;在江湖上不做官时,就为国君担忧。这样来说在朝廷做官也担忧,在僻远的江湖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他们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唉!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写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乙文,范仲淹作将领,号令清楚,爱护士兵,对于前来归附的各部羌人,诚恳接纳,信任不疑,因此西夏军队也不敢轻易侵犯他所统辖的地区。元昊请求议和,范仲淹被朝廷召回,授予枢密副使之职。王举正性情胆怯不敢直言,不能胜任其职事,谏官欧阳修等人说范仲淹有当宰相的能力,请求朝廷罢免王举正而任用范仲淹,于是范仲淹又改任参知政事。范仲淹说:“治理国家可以由谏官的几句话就得到吗?”他坚决辞谢不接受任命,并希望和韩琦一同出京巡视边防。朝廷任命他为陕西宣抚使,还没有出发,朝廷又任命他为参知政事。恰遇王伦进犯淮南,州县官吏中有不能坚守城池的人,朝廷准备调查核实后依法处决。范仲淹说:“平时忌讳讲完善武备,遇到敌人进犯时却专门责令州县官员以死殉职,应该吗?”因而这些不能坚守城池的人都没有被处决。10、1.C2.耐心成就人生之美3.首先列举生活现象引出论题“耐心”:阐释“耐心”的内涵和影响然后从耐心成就成功之美、耐心成就过程之美、耐心成就意志之美三个方面展开论述:最后,指出修炼养成耐心的方法,点明中心论点。4.材料一第5段.这则材料突出胜利的道路曲折,需要耐心和毅力,突出了意志品质的重要,可放在“耐心成就意志之美”这分论点后,顺承引出“耐心考验人的毅力和定力”的论述。材料二:第③段、这则材料突出人的本领需要耐心和时间,与第③段雕塑大师的成功的秘诀就是每天专注做事这一事实一致,是对“耐心成就成功之美的阐释、可作为本段论据。【解题分析】1.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文本,然后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分析选项,ABD三项正确。C项错误,因为第④、③段都首先运用举例论证,然后道理论证。第④段都首先运用道理论证,然后举例论证。所以论证思路不相同。2.论点是议论文的核心、统帅。中心论点一般出现在以下四个地方:一是文章的标题就揭示中心论点;二是在文章的开头点明中心论点;三是在议论过程中提出中心论点;四是在层层深入论述的基础上,在文章的结尾的总结中推出中心论点。结合“耐心是一种修养,需要修炼养成。耐心不够,或因心里想法太多、欲望太强,或因沉不住气、性子太急。少一点功利,多一份淡泊;少一点焦虑,多一份淡定;少一点杂念,多一份纯净;少一点喧嚣,多一份宁静。如此,方可保持一颗耐心,成就人生之美。”得出:耐心成就人生之美。3.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文本。运用首先,然后,接着,最后等词语作为连接词。叙述思路即可。如:首先列举生活现象引出论题“耐心”,阐释“耐心”的内涵和影响然后从③段耐心成就成功之美,④段耐心成就过程之美,⑤耐心成就意志之美三个方面展开论述:最后,指出修炼养成耐心的方法,点明中心论点。4.结合和材料内容分析中心,然后结合“耐心成就成功之美,段耐心成就过程之美,耐心成就意志之美”等三方面,印证即可。材料一,这则材料突出胜利的道路曲折,需要耐心和毅力,突出了意志品质的重要,可放在“耐心成就意志之美”这分论点后。材料二:这则材料突出人的本领需要耐心和时间,与第③段雕塑大师的成功的秘诀就是每天专注做事这一事实一致,是对“耐心成就成功之美的阐释、可作为本段论据。11、1.①从读者感兴趣的话题入手,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起读者的关注和思考;②引出“古诗词文化普及”的论题,引出下文的论述。2.①记诵古诗词,并体会其中的“意味”;②产生情感认同和审美体验,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③诗词中的意蕴积淀到人们的文化心理中,对人的价值建构与心灵成长有着积极的作用。3.第一则材料可以作为本文的论据。理由:第一则材料赏析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可以看出,吟诵古典诗词,能让人在审美愉悦的同时发现自我、认识自我、确认自我,对心灵的成长起到积极的作用,和选文第④段中的观点相契合。第二则材料中所举的诗词,只体现出诗词在知府欲砍掉百年古树这件事中的作用,和第一则材料相比意蕴不够深入,不能作为本文的论据。【解题分析】1.要求学生牢记议论文开头的一般作用:引出文章的话题;作为论据证明论点;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结合本文分析,从“刚结束的上海书展”和热播的《中国诗词大会》写起,这是从读者感兴趣的话题入手,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起读者的关注和思考;引出“古诗词文化普及”的论题,引出下文的论述。2.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文本。结合文本中的观点分析。“诗词文化普及不能止于记诵”,可以理解为“对于诗词除了记诵,更重要的是还应该做什么”。然后结合文本内容分析。结合“古诗词及其传承有其自身的特性。作为‘有意味的形式’,诗词所承载的是人的情感。而一首诗词能够超越时空的界限流传至今并成为经典,这是我们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共同选择的结果,这些诗词中的‘意味’也因此而包含了历史合理性。”概括得出:记诵古诗词,并体会其中的“意味”;结合“古诗词中的每一个意象与典故,所承载的都是人们的情感积淀与思维方式。所以,我们吟诵古诗词的过程,其实也是对这些‘意味’产生情感认同和审美体认的过程,将最终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概括得出:诗词可以产生情感认同和审美体验,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结合“长期的吟诵与体会便会使这些诗词中的意蕴积淀到人们的文化心理中,对人的价值建构与心灵成长都有着积极的作用。”概括得出:诗词中的意蕴积淀到人们的文化心理中,对人的价值建构与心灵成长有着积极的作用。3.要求学生首先写出是否适合。然后结合文本观点和材料观点是否一致分析。材料一是赏析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可以看出,吟诵古典诗词,能让人在审美愉悦的同时发现自我、认识自我、确认自我,对心灵的成长起到积极的作用,和选文第④段中的观点相契合。材料二中所举的诗词,只体现出诗词在知府欲砍掉百年古树这件事中的作用,不符合文本的观点,不能作为本文的论据。三、应用12、1.①家书能充分表达对亲人的思念和牵挂。②家书兼具家教的功能,可以把人生经验、道德修养传授给自己的后代。③家书具有收藏价值,可以看出写信时的社会文化背景、民俗风情。④家书体现着中国特有的礼仪文明。2.)运用了举例子、列数字的说明方法,通过列举梁启超留下2000余封家书,9个子孙个个成才的事例,说明家书具有家教的功能,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3.B4.示例:我认为家书会逐渐消失。虽然在日常生活中写信越来越少,但是感情并没有由此而变淡。简单、便捷的通讯,迎合了快速发展的趋势,传统家书可能会消失。【解题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根据“书信连接着母子、兄弟、夫妻,它便成为一个盛放思念和牵挂的容器”,可知家书能更好地表达对亲人的思念和牵挂;从李蓝教授的“在中国文化中,家书还兼有家教的功能。长辈通过一封封家书,把人生体验、道德修养传授给自己的后代”可知,家书兼具家教的功能,长辈通过家书把人生经验、道德修养传授给自己的后代。从李正中教授的“家书有收藏价值,从不同年代的家书中,可以看出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民俗风情。同时,家书也是种礼仪文化,中国人的书信格式严谨,体现着中国特有的礼仪文明”的观点来看,家书具有收藏价值,可以看出写信时的社会文化背景、民俗风情;中国人的书信格式严谨,体现着中国特有的礼仪文明。从傅敏的观点可知,中国传统书信是文化和艺术的综合体现。以上这些都是传统家书所具有的功能或价值。2.考查说明方法的类型及其表达作用。“留下200家书在这些书信里”“梁家9个子女”“3个是国家级院士”等属于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中国近代思想家梁启超……”属于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准确地说明本段的观点句,即“在中国文化中,家书还兼具着家教的功能”。在答作用时一定要找到文段中的观点句或说明对象。说明方法就是为说明观点和说明对象服务的。3.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与辨析能力能力。B项,“从调查数据看,日本青年认为应亲笔写信的原因是要保留信件的传统书写格式”理解错误,属于偷换概念。调查显示,认为应该亲笔写信的10-19岁的年轻人的比例为62%,其中54%的人认为应该保留信件的传统书写格式,但并不是日本青年认为应亲笔写信的原因,他们只是倾向于保留这种格式,并没有交代原因。故B项说法有误。4.本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针对传统家书是否会逐渐消失的问题,只要言之有理即可,但是要运用以上阅读材料的有关内容作适当阐述。例如,认为家书会逐渐消失,可以从材料的“虽然书信越来越少了,但是亲情和友情并没有由此而变淡……书信的退出,应该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寻找理由,如果认为家书不会消失,可以从“科技在给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也使得精神和情感趋向快餐化。人们会因书信对情感有着长期保留、定格的魅力,而适时选择理性回归”寻找理由。【题目点拨】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引用、做假设等。运用说明方法要根据说明对象的特点及写作目的。恰当地运用说明方法,能提高说明语言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使说明对象更具体、更生动,让读者更明白,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