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按照吴于廑先生的看法,人类历史上游牧世界曾三次对农耕世界发起冲击:第一次:公元前2千纪初印欧人的迁徙第二次:3-6世纪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第三次:蒙古西征一、印欧人的迁徙及其对早期区域文化的影响(一)印欧人起源:印欧人可能起源于东欧平原,他们是游牧民,驯养了马匹。印欧人非洲
欧洲
亚洲乌拉尔山脉高加索山苏伊士运河土耳其海峡跨过山和大海,走出蒙昧时代印欧人约BC1500印度恒河雅利安人约BC2000伊朗高原波斯人约BC1900小亚细亚赫梯人约BC2200巴尔干半岛希腊人约BC2000西欧北部凯尔特人约BC2000欧洲北部日耳曼人印欧人的早期迁移路线图(公元前3000-公元前1000年)①进入巴尔干半岛,演变成后世的希腊人——古希腊文明。②进入小亚细亚,发展为赫梯人——赫梯帝国,冲击巴比伦和埃及,并改进冶铁技术。③进入伊朗高原,发展为波斯人——波斯帝国,促进西亚北非及希腊文明交融。
④进入印度河流域,被称为雅利安人,种姓制度和佛教。【思考点】印欧人的迁徙对早期区域文化产生了哪些重要影响?(记)(1)在不同地区产生了新的人群。如赫梯人、波斯人、希腊人等。(2)改变了传统的作战方式,出现了马拉战车。(3)提高了生产力,冶铁技术传播开来。(4)冲击了旧的文明,促进了新的文化区域的形成。了解匈奴、大月氏、日耳曼人,魏晋五胡,阿拉伯人在第二次游牧民族大迁徙过程中的扩张方向和路线。
材料1:在冲击的过程中(游牧世界对农耕世界),两者间的联系增强,彼此都从对方学到了自己所缺少的某些技术。……那些在冲击以后在农耕世界定居下来的游牧、半游牧民族,几乎都放弃了以游牧为主的经济,走上了农耕化道路。——《世界通史教程》材料2:西罗马内部新生的封建因素与日耳曼人社会中依然大量存留的氏族制因素,通过民族大迁徙这一时代契机,发生了直接的碰撞,彼此逐渐结合到一起,催生出西欧的封建制度。这是西欧封建制度生成的一个重要特点。——《高中历史教学参考资料(实验)》★史料实证:用史实说明亚洲游牧民族的迁徙对世界的影响。①改变了亚欧大陆的政治格局,一批新的国家先后崛起:②各个区域的文化在碰撞、交往和交融中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③各民族在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的基础上促进了本民族文化的发展。例如:大月氏西迁建立贵霜帝国,日耳曼人灭掉西罗马帝国,建立起一系列国家。例如:融合东西方文化的阿拉伯文化;中古西欧,融合日耳曼因素、罗马因素和基督教因素所形成的的经院哲学、骑士文学和市民文学;拜占庭文化保存、继承了古代希腊罗马的部分文化遗产例如:魏晋南北朝五胡内迁和汉族人南迁,各族之间杂居相处,相互学习,丰富了中华文化,造就了盛唐气象。古代游牧世界对农耕世界的三次冲击一、第一次游牧民族大迁徙:印欧人的迁徙及其对早期区域文化的影响1.印欧人大迁徙(BC2000~BC500)2.西亚、西欧、中亚和南亚文化区域的形成发展二、第二次游牧民族大迁徙: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1.公元前2-2世纪:匈奴西迁;大月氏建立贵霜帝国;日耳曼人南迁2.公元3-6世纪:匈奴南迁;中国北方少数民族内迁;日耳曼人灭亡西罗马3.公元7-8世纪:阿拉伯人扩张三、第三次游牧民族大迁徙:13-15世纪蒙古和突厥人的迁徙(第11课.p63)第二次大迁徙后,多数游牧民族被农耕文明同化,接受定居生活。蒙古西征后带来统一、社会稳定,促使蒙古人更加迅速被农耕文明同化。中国古代人口的流向
(1)由人口稀少的荒漠草原向黄河流域迁移。如东汉以后的五族内迁;
(2)北方人民南迁。如西晋末年起,北方人民南迁;
(3)内地人口向边疆迁移。如秦朝迁50万中原人去越族地区;
(4)华人外流。如唐朝时有人到南洋;
(5)外族内流。如元朝时形成回族。★中国古代人口迁移的意义
(1)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融合,有利于国家统一,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2)有利于国内各族人民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推动各民族经济的进步发展。
(3)有利于江南、边疆等地的开发,推动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
(4)开发南洋,对世界文明发展做出贡献。
(5)人口分布日渐合理,人口资源得到开发和利用。
(6)促进中外文化经济交流,传播中华文明。在中国古代,国家一般推行怎样的人口政策?为什么推行这种政策?这种政策的推行有何影响?政策:鼓励人口增殖原因:生产力水平低下,一般把人口和劳动力的增长当作发展社会经济的先决条件;还把它当作社会繁荣昌盛和国力强盛的象征。此外,还与思想观念有关。影响:在一定时期内直接促进了经济的兴盛;但人口的过多增长,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必将产生消极的后果。(滥垦滥伐、盲目开荒等对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破坏,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什么清康熙以后,我国人口会迅速增长呢?(1)清初政局稳定,社会安定(2)农业的发展:高产农作物的引进;农业地区扩展,全国耕地面积迅速扩大;(3)清初统治者政策的转变,一方面使得隐匿人口现象减少,统计人口增加;另外也使得人口出生率的增长;(4)医药卫生的发展,人口的死亡率大大降低中国古代人口迁移原因一、政治需要:分封;强制性迁移如大规模移民戍边、流放安置到边远地区二、战乱逃难三、经济谋生四、自然环境如自然灾害的影响五、少数民族的内迁和“汉化”建国后我国的人口迁移和流动:建国初期:一是国家有组织地调动;二是自发迁移。改革开放后:自主迁移,表现出“乡一城流动为主流
特点:以经济原因为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流动人口规模显著增加流动人口文化程度上升明显,性别构成趋于均衡化内地向沿海迁移、农村向城市迁移、落后地区向发达地区迁移、西部向东部迁移等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时间1500~1850年1850~1945年1945~2000年主要移出地欧洲、非洲欧洲、亚洲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主要移入地美洲美洲西欧、北美洲、大洋洲人口迁移数量至1850年,黑奴约为1500万,为白人移民的4~5倍1846~1924年欧洲移出4800万,1834~1941年亚洲移出1200~3700万1960年迁移人口为325万,1974年为947.5万,1985~1990年年增长率为2.59%——据邬沧萍《世界人口》等编制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1500—1850年,15世纪新航路开辟,美洲被发现。欧洲国家大量人口迁入,开始在美洲进行疯狂的殖民扩张和掠夺,造成印第安人大量死亡。为弥补劳动力不足,殖民者进行了罪恶的奴隶贸易,将非洲黑人贩卖到美洲,为美洲开发提供了劳动力。1850年—1945年,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对原材料需求增加,欧洲殖民者扩大了对美洲的侵略,大量移民涌入。19世纪初,英美等国陆续颁布奴隶贸易的法令,黑奴贸易受到限制,殖民者在亚洲寻找新的廉价劳动力,推动了亚洲人口向美洲的迁移。二战后,全球化进一步法扎,国际分工日益深化,全球劳动力市场逐渐形成。西欧、美洲、大洋洲等发达地区从亚非拉地区吸收大量劳动力,推动了发达地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一、美洲族群变化的表现(1)印第安人数量锐减:原因:屠杀、奴役以及欧洲的天花等传染病,
造成印第安人大量死亡(2)非洲黑人数量激增原因:为了弥补劳动力的不足影响:深刻改变了非洲的人口结构,
严重影响了非洲的社会发展;
黑人奴隶为殖民者在美洲的种植园和矿山提供了劳动力。(3)欧洲白人的数量大大增加原因:欧洲人移民美洲(4)混血人种占主导美洲国家人口结构的不同(1)美国和加拿大,白人占据了人口的大多数。在美国,幸存的印第安人被赶进保留地生活。(2)海地等西印度群岛国家,黑人人口占多数。(3)混血人种成为拉丁美洲的最大族群。(4)在秘鲁等少数国家印第安人相对较多。二、英国的殖民活动与大洋洲人口结构的改变1.英国的殖民活动(1)18世纪中后期,英国殖民者来到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地。最初,英国将澳大利亚作为流放罪犯的场所。(2)19世纪时,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对原材料需求的增加,英国殖民者开始在澳大利亚掠夺原住民的土地,建立牧场。(3)1851年,人们在澳大利亚发现了金矿,采矿业迅速发展起来。2.大洋洲人口结构的改变(1)原住民数量减少:随着殖民扩张的加剧,澳大利亚等地的原住民遭到驱赶和屠杀,人口数量锐减。(2)白人成为主要居民:越来越多的英国人和欧洲其他国家的人来到澳大利亚和新西兰,19世纪中叶,白人已经成为当地的主要居民,欧洲文化成为当地文化的主流。三、华工与美洲、大洋洲的开发1、背景原因⑴伴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对劳动力需求日益增加;⑵亚非拉殖民地的开发、拓展也需要大量的劳动力;⑶19世纪初,英美等国开始陆续颁布禁止奴隶贸易的法令,黑奴贸易受到限制,殖民者不得不寻找新的廉价劳动力;⑷由于外国商品和资本入侵,小农经济逐渐解体,广大自耕农、手工业者纷纷破产,寻求海外谋生;殖民者通过运输华工来获取巨额利润;中国东南沿海的穷苦百姓,或是因为生活所迫,或是被诱骗、绑架成为苦力;(5)清政府海外移民政策的变化:19世纪中叶后,清政府被迫允许列强在中国招募华工出国。(《北京条约》)2、概况⑴开发美洲①美国:华工是加利福尼亚金矿和中央太平洋铁路工地等繁重劳动场所的主要劳动力。②拉丁美洲:加勒比群岛、秘鲁以及古巴等地,也有成千上万的华工。“我们建造了铁路,铁路成就了美国。”
“150年前,他们拿着简陋的工具,在崇山峻岭和绝壁深谷中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以血肉之躯铺就了通往美国西部的战略大通道,创造了当时的工程奇迹,带动了美国西部大开发,成为旅美侨胞奋斗、进取、奉献精神的一座丰碑。”
——习近平讲述美国太平洋铁路和华工的故事⑵开发大洋洲①19世纪中叶,大量华工来到澳大利亚开采金矿。②在大洋洲的一些岛屿上,华工在种植园和矿山辛勤劳动,促进了这些地方的开发。“新金山”淘金的华工澳洲墨尔本,1840年清朝时期,中国人就到这里开采金矿了3.影响:(1)对移入地区:
①加快了西方列强对殖民地的开拓进程。②改变美洲、大洋洲的人口结构,出现新的族群,混血人种成为美洲的最大族群。
③促进国家、地区经济的发展。④人口迁移导致民族国家的诞生(如美国)。(2)对移出地区:非洲丧失约一亿精壮人口,造成非洲近代的贫穷与落后。(3)对世界:促进世界各地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促进地区文化的多元化。(4)对中国的影响:①使东南沿海地区丧失大量劳动力,是中华民族的灾难和血泪史。
②传播了中华文化,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③近代华侨投资办厂,促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④一些华人华侨曾积极支持辛亥革命、中华民族抗日战争事业、建设新中国。近代人口迁徙主动移民黑人被贩卖美洲大洋洲欧洲亚洲非洲种族冲突地区开发国家兴起贸易发展文化交流人种结构华工被迫【课堂小结】16世纪以来中国海外移民的特点及形成的主要原因,并说明华侨华人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的贡献及对世界的贡献。特点:中国大规模海外移民出现在鸦片战争之后,晚于世界国际移民;新中国成立后一段时间内基本停止;七八十年代以后形成新的移民潮。主要原因:卷入世界市场较晚;冷战期间西方的封锁;中国的改革开放。贡献:在旧民主主义革命前,引入技术和资金,促进了中国近代工业的兴起与发展;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期间,支持了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群起声援,有力地构成“五四”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抗日战争时期,支援和投身于全民族的抗战;在建设新中国时期,支持祖国各方面的建设;在改革开放后,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祖国统一的宝贵资源,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力量。华工用辛勤的劳动促进了迁入地的经济建设和发展传播了中华文化,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近代人口跨地域转移对文化的影响及认识影响:人口的迁移改变了许多地区的人种和民族结构;人口迁移引起了迁入地的文化重构;新的族群形成了新的文化认同;推进了世界的物质和人文交流;促进了不同民族和文化的交融。认识:(1)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民族性;
提倡文化交流、互鉴、共存。(2)世界文化是多元的,在碰撞和冲突的过程中实现不同文化之间的彼此交融和相互提升,从而使世界文化在新的基础上多元共存、繁荣发展。学习目标:通过了解现代历史上世界各地不同规模和类型的人口迁徙,认识人口迁徙和移民社会中出现的文化认同问题。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一、经济全球化和劳动力的全球流动1、全球劳动力市场(1)背景:全球劳动力市场逐渐形成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国际分工日益深化,生产的国际化加强劳动力的大规模全球流动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市场逐渐形成,开始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进入20世纪以后,经济全球化的速度不断加快。在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过程中,国际分工日益深化,生产的国际化大大加强,全球劳动力市场逐渐形成。1945年至20世纪70年代早期,欧洲的经济迅速发展,国际资本大规模地流向欧洲,生产的扩大需要更多的劳动力。而二战夺走欧洲大量的青壮劳力,人口的低出生率又不能及时弥补劳动力缺口。这样,欧洲便成为大规模移民运动的目的地之一。对此,欧洲各国政府基本上是欢迎的,并主动到世界劳动力市场上寻找劳工。——摘编自薛永生《战后欧洲移民与移民政策研究》2、发展过程二战后20世纪七八十年代20世纪九十年代南欧、北非、东南亚、拉丁美洲等地的劳动力流入西欧、北美和大洋洲等发达国家。非洲劳动力涌入中东产油国;亚非劳动力流入日本以及亚洲新兴工业国家和地区。东欧国家劳动力流入西欧、北美地区。二战后,美国经济高速发展;西欧国家谋求共同体,经济实力增强;大洋洲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较快。中东产油工业发展迅速。经济高速发展。20世纪九十年代,长期受到苏联模式影响的东欧国家经济发展困难,社会经济出现严重危机,而西欧、北美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迅速。特点:由经济发展较慢国家向经济发展较快国家转移为主。影响:①为发达国家提供了劳动力,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②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学习外国先进技术和经验,有利于缓解当地人地矛盾。③加强了世界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2、全球劳动力市场结构的改变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新兴产业的发展和发达国家的产业升级企业对劳动力的受教育程度和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表现:20世纪50-70年代:多数移民从事的是制造业和公共服务业中繁重的体力劳动。变化20世纪80年代之后:传统行业的劳动力需求减少,贸易、金融等行业更为关注劳动力的受教育程度和专业素养。发展中国家的留学生在发达国家接受高等教育,并留在发达国家工作(“知识精英”移民现象),在跨国公司中表现得尤为明显。结果劳工迁移精英迁移(1)背景:◎从土耳其穿过爱琴海偷渡希腊◎叙利亚3岁男童偷渡溺亡他们为什么要冒着生命危险“偷渡”呢?难民共同的身份:二、难民的困境和救助难民是现代社会移民中的一个独特群体,被迫离开原籍国,且不能或不愿返回原籍国。1、难民的困境:战争或地区冲突(霸权主义侵略性战争、边界纠纷、内战和地区战争)宗教或部落矛盾自然灾害经济恶化(国家政策失误)(1)形成原因①政治因素:国际难民问题成因中的政治因素主要指政治迫害、人权问题与武装战争冲突等。
②经济因素:经济全球化的负面效应造成的贫富两极化、粮食短缺与金融危机等。
③社会因素:人口爆炸、社会动荡、民族冲突矛盾等。(2)难民来源的变化及其遭遇二战前难民问题——欧洲二战后难民问题——中东、非洲和东南亚地区承载的是饱受战争蹂躏的中国人向另外一个同样需要帮助的民族伸出援手的历史。犹太难民生命签证历史纵横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
何凤山(1901年9月10日-1997年9月28日),字久经,男,汉族,湖南益阳人。德国慕尼黑大学政治经济学博士学位,外交官。著有回忆录《外交生涯四十年》。二战期间,任中国驻维也纳总领事的何凤山向数千犹太人发放了前往上海的签证,使他们免遭纳粹的杀害。1999年,由加拿大温哥华中华文化中心和犹太人大屠杀问题教育中心联合举办、上海犹太人研究中心协办的一个名为“犹太人在上海”的系列活动中,何凤山的义举被公诸于世。1997年9月28日,何凤山在美国旧金山去世,享年96岁。2001年,以色列政府授予何凤山“国际正义人士”称号;2005年,联合国誉何凤山为“中国的辛德勒”;2007年,以色列政府授予何凤山“荣誉公民”的称号。2018年3月15日,以中国前外交官何凤山命名的何凤山广场在米兰正式揭牌。2、难民的救助(1)背景:难民在收留国一般没有基本的国民权利,处境艰难。(2)措施:1950195119662000成立“联合国难民署”通过《关于难民地位的公约》通过《关于难民地位的议定书》决定设立“世界难民日”世界难民总数6850万——整理自联合国难民署2018年6月19日报告当今难民问题的现状比前一年增近30万人,比10年前增加50%;以全球人口比例计算,每110人中就有1人被迫沦为难民。叙利亚、阿富汗南苏丹缅甸110:1(3)结果:国际社会在难民的人道主义救助上做了很大的努力,但是没有改变难民逐年增加的趋势,真正解决难民问题任然任重道远。现代社会的移民劳动力流动原因时代劳动力流动方向劳动力结构变化迁出地迁入地影响人才流失、经济发展、文化交流①经济全球化,国际分工,生产国际化②跨国公司推动③发达国家产业升级…………战后初期南欧、北非、东南亚、拉丁美洲西欧、北美、大洋洲体力劳动者为主70-80年代亚非中东、日本、亚洲新兴国家知识精英增加九十年代东欧西欧、北美趋势特点①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②出现“人才分层”,移民日趋知识化、高端化难民原因战争和地区冲突、宗教或部族矛盾、自然灾害、经济恶化等困境在收留国一般没有基本的国民权利,处境十分艰难救助设置机构“联合国难民署”;通过公约《关于难民地位的公约/议定书》;设置“世界难民日”【自主学习】了解现代社会的难民移民情况思考:国际移民对迁出国和迁入国的影响国际人口流动是一把双刃剑,给迁出国与迁入国带来双重影响。(1)积极影响①对提高人口素质起着积极的作用。②促进了迁入国经济的发展。③在人口增长和就业上起着重要的作用。④促进了城市的发展。⑤国际移民参与所在国的政治生活,进而有利于民主政治的发展。⑥有利于文化的交流和传播。(2)消极影响①对迁出国的负面影响主要是造成了人力及人才资源的流失,进而可能会影响迁出国的经济发展。②从迁入国方面考察,国际移民带来的消极影响是难民问题、非法移民问题和跨国移民犯罪问题。三、移民社会的多元文化移民社会的多元文化(典型)劳动力移民知识精英移民各类难民美国新加坡现代社会的移民→→→→→→美国新加坡背景特点影响世界各地移民来到北美,共同建设美利坚合众国。19世纪以来,苏伊士运河的通航缩短了东南亚与欧洲的航程;东南亚地区经济的发展使新加坡成为贸易大港和国际化都市,并成为独立国家。多元文化并存、相互交融,以欧洲文化为主流。人口构成复杂;文化多元和谐共处,独特文化景观。①民族和文化的多样性显著特点,为美国发展带来活力。②多元文化传统使美国社会存在着不同民族间的文化认同问题。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景观:①官方语言多样;②各民族尊重彼此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各类宗教建筑形式各异,各民族的传统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合作探究】根据材料,指出美国和新加坡居民族裔结构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居民族裔构成多源化;存在一个人数较多的族裔。美国少数族裔人口占比增长较大;新加坡居民族裔结构相对稳定。白人白人少数族裔少数族裔学者金灿荣:美国内部存在五大矛盾,我归纳为上下、左右、黑白、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全球主义和民族主义。……以前,美国很自信。如今,由于内部矛盾深刻且没有解决之道,美国开始变得不自信了。美国各地爆发的反对种族歧视游行节日名称节日日期新年(西洋人新年)1月1日农历新年(华裔新年)农历1月1日耶稣受难日复活节的前一个星期五劳动节5月1日卫塞节(佛诞)5月7日开斋节(马来裔新年)5月24日国庆日8月9日哈芝节(感谢安拉)7月31日屠妖节(印度裔新年)11月14日圣诞节(耶诞)12月25日新加坡的法定节日安排及相关庆典活动佛牙寺龙华院(佛教)马里安曼兴都庙(印度教)詹美回教堂(伊斯兰教)在新加坡牛车水(唐人街)三种宗教相处和谐,安然无虞。在整个新加坡,华裔、马来裔、印度裔和其他较小的族裔,既互相砥砺与坚守,又互相渗透和影响,最后互不干涉,互相体谅,求同存异,万邦协和。
新加坡开始自治时,英国殖民者留下了初步具备一定制度文化水平的政治遗产,如林德宪法、议会民主、精英政治等。由于文化和制度的惯性,这些具有现代性和民主性的因素被新加坡政府保留在自治后的政治体制内,并在实用理性主义的主导下与东亚儒家文化进行了有机融合。
——摘编自孙建红《新加坡软权威主义政府的“善政”之道》
李光耀在选择新加坡的政体和发展模式时,采取了一种务实主义立场,以我为主,唯我所需,不管何种发展方式和道路,只要有利于新加坡的发展、繁荣、公正和秩序就行,无惧他人说三道四。典型的是他拒绝了西式的民主,建立了一党独大、以行政为主导的政体,对内实行铁腕治理。依靠高素质而又廉洁高效的行政团队和严明的法治,既使新加坡获得了高速发展的效率,又维护了良好的社会秩序和公正。
——摘编自沈海平《“新加坡模式”的启示》【合作探究】根据材料,指出“新加坡模式”的特点。东西方文化有机融合;不盲目照搬西方模式;兼顾效率与公正。现代社会的移民劳动力流动原因时代劳动力流动方向劳动力结构变化迁出地迁入地影响人才流失经济发展、文化交流①经济全球化,国际分工,生产国际化。②跨国公司推动。③发达国家产业升级。…………战后初期南欧、北非、东南亚、拉丁美洲西欧、北美、大洋洲体力劳动者为主70-80年代北非、东南亚西欧、中东、日本、亚洲新兴国家知识精英增加九十年代东欧西欧、北美趋势特点①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②出现“人才分层”,移民日趋知识化、高端化难民原因战争和地区冲突、宗教或部族矛盾、自然灾害、经济恶化等困境在收留国一般没有基本的国民权利,处境十分艰难救助设置机构“联合国难民署”;通过公约《关于难民地位的公约/议定书》;设置“世界难民日”多元文化典型国家美国新加坡形成背景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世界各地的移民不断来到北美,共同建设美利坚合众国。经济繁荣;地理位置优越,国际化程度高。文化特点欧洲文化为主流;多样性;始终存在不同民族间的文化认同问题。多元文化和谐共处;包容性较强。劳动力难民现代社会人口迁移移民社会多元一体文化认同经济全球化工业化交通通讯跨国公司劳动力短缺战争和地区冲突、宗教或部族矛盾、自然灾害、经济恶化等【课堂小结】各国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企业担保合同范本
- 桂林山水课件模板
- 三年级小古文课件
- 采购机车报告范文
- 财务鉴定报告范文
- 部门经理述职报告范文
- 别墅单体规划报告范文
- 《高血压食疗方》课件
- 2024年度柑橘产业大数据应用与服务合同
- 年度股权转让合同标的及转让价格
- 解除定向委培协议书
- 2024至2030年中国番茄行业市场调查研究及发展战略规划报告
- AQ 1050-2008 保护层开采技术规范(正式版)
- 小说买断合同范本
- 写字表生字组词(知识点)-2024-2025学年语文一年级上册统编版
- 误吸应急演练理论考核试题及答案
- 清华大学:2024白酒酿造能源需求分析与节能降碳发展路径研究报告
- 国开2024年《机电控制与可编程序控制器技术》形考作业1-3答案
- 2024春期国开电大专科《人力资源管理》在线形考(形考任务一至四)试题及答案
- 小学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第二版课件
- 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件专家版10第十讲 中外会通与中华民族巩固壮大(明朝时期)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