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统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单元人文主题
本单元以“美好品质”为主题,编排了《司马光》《灰雀》《手术台就是阵地》
《一个粗瓷大碗》4篇课文。课文中的人,既有名人,也有普通儿童;既有古代
的史学家,也有近现代的革命家。冷静机智的司马光,在艰苦中关心战士,与他
们同甘共苦,坚持革命的赵一曼,关爱、呵护儿童的列宁和天真诚实的孩子,对
工作极其负责、勇于为革命献身的白求恩,他们的身上都有美好的品质。其中,
《司马光》是小学阶段安排的第一篇文言文。
字词句
◎认识41个生字,读准3个多音字,会写30个字,会写29个词语。
◎能根据形声字的特点认识“眨、瞪”等5个生字,大致理解和“目”有关
的词语的意思。
◎能辨析“陆续、连续、继续”3个副词的用法并选择其中一个写句子。
◎朗读、背诵关于如何待人的名言,大致了解名言蕴含的道理。
阅读
◎能借助注释理解《司马光》课文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故事,初步感受文
言文的特点,简单说出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司马光》。
◎能尝试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等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能转换人称复述故
事片段。
◎能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心情的变化。
口头表达
◎能有礼貌地向别人请教自己不好解决的问题。
◎不清楚的地方能及时追问。
书面表达
◎能简单地写一次玩的过程,表达出当时快乐的心情,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能和同学交流习作,修改同学看不明白的地方。
1.对不同年级段学生的“默读”要求有哪些不同?教学中存在哪些问题?该
如何解决?让我们一起来梳理一下吧!
二年级,三年级,后续年级“默读”要求,存在的问题,“默读”要求,存在的问
题,解决策略,“默读”要求不出声,不指读。,(1)有“动唇”现象;
(2)有指读现象;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边读边圈画,边读边思考。,(1)圈画、标记速度较慢;
⑵无目的地默读;
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在教师的指导下形成一套标记方法;
(2)设计紧扣主题又简洁明了的主问题;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加快速度默读。2.如何多?强度挖掘有价值的问题,以提高学生“带着问,
的能力?
[以课后习题为载体:仔细揣摩
问在"课题”上:可以对“课
题“本身产生思考;也可以根课后习题的编排意图,在教学
据课题质疑,带着问题进入课过程中一步步展开。
文学习c
[布价值的问畛7
'''------()
问在关键词句处:可就一处或问在课后习题延伸处:教学结
多处关键词句挖掘有价值的问束后,还可顺着课后习题继续
题,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加推进思考;可大胆开发有助于
深理解。[培养学生默读能力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司马光》是小学阶段出现的第一篇文言文,应该教学到什么水平?
◎不逐字逐句解释课文,避免拔高要求。
◎能做到流利跟读即可,对朗读的语气、情感不作要求。
◎多找文言文和现代文的共同之处,激发学生兴趣。
内容司马光灰雀手术台就一个粗口语习语文园合计
是阵地瓷大碗交际作地
课时222112211
24司马光
语文要素
阅读:
1.正确跟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写作:
能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简单说出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
人文主题
感受司马光的聪明机智与沉着冷静,懂得遇到危险不要慌张,要沉着冷静,
想办法。
教学重难点
能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
教学准备
《新解新教材》相关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预习要求
1.学习正确朗读文言文,完成《预习卡》。
2.借助讲解书理解课文中难懂的词语。
课时目标
1.认识“司、跌”等5个生字,会写“司、庭”2个字。
2.正确跟读课文,注意词句间的停顿。熟读成诵。
3.能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
利用已学古诗,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让学生快速进入课文情境。
1.看图猜故事,激趣揭题。
(1)引导学生回顾一、二年级学习过的古诗《池上》《村居》,说一说:这些古
诗里儿童的生活是什么样的?
(2)激趣揭题:我们以前学过的《池上》《村居》都是古人用古诗的形式描写
儿童生活的作品。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古人讲述司马光小时候故事的课文一一《司
马光》。(板书课题)
(3)齐读课题。
2.认识“司”字,学习复姓。
(1)认识生字“司”,正音,齐读。
(2)提问:对于司马光,你了解什么?(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学生发言后,出示司马光的简介:
司马光生于1019年,1086年逝世,是北宋时期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政
治家。他写了一本了不起的书一一《资治通鉴》。
(3)学习复姓。
①指名说说“司马光”的姓和名。
②引导回顾一年级下册《姓氏歌》,说说学过哪些复姓。
③请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复姓的人。
④教师讲解“司马”一词,引导学生了解“司马”不仅可以表示姓氏,还可
以表示官职。
二、整体感知,初知古文
1.读准字音。
(1)自由读课文,不认识的字通过看生字表及认读字表解决,将不确定的圈画
下来。
(2)指名朗读,重点检查是否能够做到字音正确。注意指导多音字“没"(mb)
要据义定音。
2.今古对比,初步感知文言文特点。
(1)提问:读了这篇课文,你感觉它和我们之前读过的课文有什么不一样?指
名简单交流。
预设:字数比较少;文章简短;有些词语难理解。
(2)教师在学生初步感知的基础上小结:这样的文章就叫做文言文,文言是指
古人写文章时使用的语言。
3.明确文中人物,读出停顿。
设计意图:
通过对文中人物的梳理,提示学生朗读文言文的停顿方法,为下一环节学生理解句
意、读出节奏打下基础。
(1)提问:本文的主人公是“司马光”,文中哪个字指的就是司马光?除了司
马光,文中还有哪些人?
课件出示要求:默读课文,画出文中的人物。
(2)组织学生进行交流。
①指名回答。
预设:群儿、一儿、众、光、儿。
板贴人物名称的词卡,学生齐读词卡。
②提问:这些人物分别指谁?引导学生区分“群儿”“一儿”“儿”。
(3)合作朗读课文(人物一一事件):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
迸,儿/得活。
师生合作读,师读人物,生读事件,再轮换;男女生合作读,男生读人物,
女生读事件,再轮换。
(4)教师小结:朗读停顿也是有规律的,可以在人物后面稍作停顿。
三、理解文意,读出韵味
1.结合注释,了解文意。
(1)了解生字字义。
古文与白话文相比,不仅诵读的感觉上有不同,字词在课文中也有特定的意
思。先来说说7个生字在文中分别是什么意思一一可以看注释,也可以联系上下
文来“猜一猜”。
(2)在学生交流中,教师不仅要引领学生关注字的本义,还要揣摩语境义。如:
跌:本义一一失足摔倒。(先让学生结合注释及课件出示瓮的图片;然后想象
“一儿”为什么会“足跌没水中”)
2.理解句意,读出节奏。
(1)过渡:同学们,我们已经了解了故事的内容,还掌握了朗读文言文的小窍
门一一有时可以通过在人物后面稍作停顿的方式来理解句意。
(2)教师读课文,学生边跟读,边画停顿线,注意读出节奏。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
水迸,儿/得活。
设计意图:
此环节的教学是建立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并不是让学生机械跟读。这样的节奏练读
能进一步促进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
(3)学生自由练读课文。指名读。
(4)练习“声断气不断”。
①引导:同学们,你们吃过藕吗?藕切开来的时候还有丝连着,用一个词语
来形容就是一一“藕断丝连”。文言文的停顿处就要读出“藕断丝连”的感觉。
②教师再次范读课文,学生练读,指名读,齐读。
3.熟读成诵。
(1)齐读课文。
(2)课件出示课文,只显示人物,其余留空。指名读,齐读。
司马光
群儿(),一儿(),()。众(),光(),(),儿()0
(3)尝试背诵。
四、指导书写
1.出示“司、庭”2个字,学生交流书写注意点。
要点:“司”和“庭”都为半包围结构,“司”是右上包围,“庭”是左上包围,
要注意“先外后内”的书写规则。
2.教师范写,边写边讲解书写要点。
3.学生练写。
4.展示点评。
课时目标
1.巩固生字,会写“登、跌”等5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能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3.感受文中人物形象,体会司马光沉着冷静、机智勇敢的品质。
4.通过对比,简单说出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
教学过程
一、认读生字,复习导入
出示本课生字,请学生将生字填入课文的空格中,齐读。
登庭跌众持弃
群儿戏于(),一儿()瓮,足()没水中。()皆()去,光
()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二、走进现场,感悟品质
1.小组合作表演,再现故事场景。
全文虽然只有短短的两句话,可司马光砸缸的场景却好像发生在我们的眼前。
我们可以通过表演来重现当时的场景。
表演分工建议:一人当旁白;一人演登瓮落水者;一人当司马光;2〜3人演
“众皆弃去”的“众”。
同学们先选好自己要扮演的角色,然后默读课文,边读边想:怎样依据“剧
本”(文本)的描述,准确而生动地演出(或读出)情境现场人物的所做所思?
在默读思考的基础上,教师请一组同学到讲台前即兴合作表演司马光砸缸的
故事。
2.教师采访,聚焦人物品质。
①教师在学生表演后随机采访:
采访观看表演的同学:你们觉得“落水者”和“司马光”都演得对不对?依
据是什么?(应依据文本中的“动词”描写,评论''演员”演得是否准确,从中感
受到这篇古文在语言表达上的特点,可以随机让学生在书上圈一圈动词,如:''没
水中”的孩子:“登一一跌一一没";司马光:“持一一击一一破”)
采访“众皆弃去”的“众”:当时你们为什么都跑了呀?(预设:惊慌害怕、
没有办法、想找大人帮忙等)
采访“司马光”:当你的同伴落水后,看到别的小朋友都跑了,只有你留下来
了。你为什么选择留下来?你为什么用“砸缸”的办法,难道就没有别的办法救
人了吗?(可随机让“观众”参与讨论)
设计意图:
将上一环节中学生所说的故事实时展示在屏幕上,同时出示课文。通过对比,引导学生
发现文言文与现代文的不同之处,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在说不同之处时可让学生自
主发现,自由发挥,不作概念式的框定。
②说一说你眼中的司马光是个怎样的人?
三、发展语言,走近古文
1.角色体验讲故事,发展思维,积累语言。
①你们回家能把这个故事给爷爷奶奶讲讲吗?提示:在忠实原著记载的基础
上,可加入自己恰当的想象,让故事的来龙去脉听起来更清楚、更生动!
②如果你回到了古代的私塾,给讲课的老先生讲这个故事,又该怎样讲呢?
(强调“古代”二字,因为老先生是古人,又知识渊博,不需要你多加描述,有感
情地背诵出古文即可)
2.古今文章对比,发现古文“言简义丰”。
①同学们讲这个故事,有的用的是现代的语言(也就是白话文),有的用的是
古文,你发现古文和白话文有什么不一样吗?
②出示古今文章对比,师生对读(学生读古文,老师读白话文),然后让大家
谈谈对古文的感觉。
古文版:
司马光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
儿得活。白话文版:
司马光
一天,司马光和小伙伴们在庭院里玩耍。有个小伙伴不知怎的,向盛满水的
大缸上爬去,结果缸沿窄小,他没站住脚,“扑通”一声就掉进了大缸中!瞬间,
他被缸水淹没了。别的孩子一见出了事,头也不回,撒腿就跑;而司马光却急中
生智:他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拼尽全身的力气向大缸砸去。终于,水缸被他
砸破,只听得“哗啦”一声,水从砸破的洞口喷涌而出。缸里的小孩得救了!③
教师总结:古文虽然字少,但表达的意思却很丰富,给后人留下了思考和想象的
空间。这就是古文的一个重要特点:言简义丰。
四、指导书写,布置作业
1.出示“登、跌、众、弃、持”5个字,学生观察分析,交流书写注意点,
教师相机点拨。
2.教师边范写,边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说一说这些字的书写要点。学生练写,
教师相机点拨。
3.完成《新解新教材》本课《随堂练》。
4.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教学中,准确理解古文的意思与通过想象丰富故事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准
确的理解是想象的基础,否则再丰富的想象也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丰富的想
象是准确理解的终极目标。而如何处理好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成为课堂上非常重
要的一项任务一一既要把古文理解准确透彻,又要不显烦琐冗长,不留牵引痕迹;
既要引导学生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又要不离古文文本,想象恰到好处。这两方
面,教师在课堂上操作起来往往容易失衡。
25灰雀
语文要素
阅读:
1.分角色朗读课文,能读出对话的语气。
2.能带着问题,边默读边揣摩人物的内心想法。能体会列宁对儿童的尊重和
呵护、男孩的诚实和天真。
3.能找出体现列宁和小男孩喜爱灰雀的语句。
写作:
学习本文通过对话体现人物内心的习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带着问题默读课文,揣摩人物的内心想法。体会列宁对儿童的尊重和呵护。
教学准备
《新解新教材》相关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预习要求
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学生字新词,完成《预习卡》。
2.查找资料,了解列宁。
:第■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宁、胸”等生字,会写“郊、养”等生字,积累“郊外、养病”等
词语,了解课文大意。
2.通过抓关键词句,感受灰雀的可爱和列宁对它的喜爱,并有感情地朗读相
关语句。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引导质疑
1.课件出示灰雀图片,介绍灰雀,并板书课题。边写边提示:“雀”,“小”
不带钩,下部是“隹”,撇画注意有变形,右边是四横。学生书空练习。
2.学生齐读课题。
3.提问:除了灰雀,课文中还提到两个人,他们是谁?(相机板书:列宁小
男孩)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引导学生自读课文,了解大意。课件出示自读的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⑵边读边思考课文中的人物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
2.课件出示词语:
列宇养液伸军谓实
粉红严搴
面包渣或者惹人喜爱
(1)指名三位学生认读,每人读一行,随机正音。
(2)引导学生发现三行加点字的不同规律(分别是后鼻音、前鼻音、翘舌音)。
3.引导学生整体感知。
(1)简介列宁。出示列宁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列宁出生于1870年,距离现在有150年左右。他是苏联人,“苏联”这个国
家就是他和其他革命者共同缔造的。
(2)请学生用简短的话说说列宁和小男孩之间的故事。
三、研读课文,梳理课文内容
学习活动一:研读文句,感受灰雀的惹人喜爱。
1.指名学生读第1自然段,其余学生用横线画出描写灰雀的句子。
2.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出示描写灰雀的句子,引导理解。
公园里有一棵高大的白桦树,树上有三只灰雀: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
脯是深红的。它们在树枝间来回跳动,婉转地歌唱,非常惹人喜爱。
(1)课件出示:
()的胸脯()地跳动()地歌唱()的灰雀
指名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口头填一填,之后课件出示并齐读:
(粉红)的胸脯(来回)地跳动(婉转)地歌唱(惹人喜爱)的灰雀
(2)引导学生借助形声字特点理解“胸脯”:“胸”和“脯”都是形声字,肉月
旁,表示与身体有关。让学生拍拍自己的胸脯,再找找插图中胸脯深红色的灰雀。
⑶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婉转”“惹人喜爱”。
3.指导朗读第1自然段,注意语速略快,读出灰雀的机灵、快活。
学习活动二:研读文句,感受列宁对灰雀的喜爱。
设计意图:
读懂列宁对灰雀的喜爱,为揣摩人物对话时的心理作铺垫,降低理解难度。
1.引导学生角色代入,加深体会:你喜欢这三只灰雀吗?如果有一天,你遇
见了这样的灰雀,会做什么?
2.学生默读课文第1、2自然段,找找列宁对灰雀的做法,用波浪线画出,
再猜猜他的想法。
3.相机出示句子,引导学生感受列宁对灰雀的喜爱,并指导朗读。
◊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
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
◊他在周围的树林中找遍了,也没有找到。
(1)引导学生用“每次都“说话。
(2)引导学生运用拆字的方法,分别解释字义,理解词语“仰望”。
(3)指导朗读第一句:列宁每次都会仰望灰雀,真是十分喜爱它们,试着读出
这样的感觉。
(4)课件出示提示,引导学生想象说话:
列宁走到那棵红松下,他(怎么样地找),可是,没有找到;
又走到灌木丛边,他(怎么样地找),可是,没有找到;
又走到,他(怎么样地找),可是,还没找到。
教师小结:这样找,就是文中说的“找遍了”。
四、指导书写,布置作业
1.出示“郊、养、粉、谷、粒”5个字,学生观察、交流书写注意点。
2.教师范写,讲解书写要点。重点指导“养”字三横长短有变化,间距要均
匀,撇、捺要舒展。
3.指导书写“郊外、养病”等词语,并请学生回家后练写。
二
课时目标
1.学习课文,能从列宁的语言进一步感受他对灰雀的喜爱,也能感受小男孩
对灰雀的喜爱。
2.边默读边揣摩人物的内心想法,能体会列宁对儿童的尊重和呵护、男孩的
诚实与天真。
3.分角色朗读课文,能读出对话的语气。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学生齐读第1自然段。
2.教师引读第2自然段:可是,有一天,列宁又来到公园,走到白桦树下,
发现一一学生自然往后接读。
二、深入对话,揣摩内心
1.聚焦重点内容,自主默读课文第2〜10自然段。用“”和“”分
别画出列宁和小男孩说的话,边读边想,他们在对话的时候各自心里想的可能是
什么。
2.分角色朗读第2〜10自然段对话,交流对话时人物的心理活动。
(1)对话一(第3〜6自然段):列宁寻找灰雀,男孩隐藏“秘密”。
①小男孩说:“没……我没看见。”抓住“……”体会小男孩说话时的吞吞吐
吐。
讨论:此时小男孩可能在想什么?列宁可能猜到了什么?
②男孩“本来想告诉列宁”为什么又“不敢讲”呢?
提示:男孩想告诉列宁灰雀没有死,说明他内心是诚实的。但是小男孩从列
宁的话中听出了他对灰雀的担心,才不敢说出真相,担心列宁的追问和责怪。此
时小男孩的内心是矛盾复杂的。
③指导学生朗读。
(2)对话二(第7〜10自然段):列宁自言自语,男孩决定改错。
①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此时列宁是
什么心情?抓住“多好”“可惜”等词语体会列宁的惋惜之情。
②“自言自语”是什么意思?既然是自己跟自己说,换成“列宁心里想”好
不好呢?
提示:列宁的自言自语实际是说给谁听?请你带着自己的理解读一读。
③小男孩听了列宁自言自语的话又会想些什么呢?读好男孩坚定的语气。
3.整合朗读:分角色朗读课文第2〜10自然段,读好对话的语气。
三、走进内心,提升表达
1.默读课文第11〜13自然段,思考:从列宁对灰雀说的话中,你感受到了
什么?
出示语句:
列宁看看男孩,又看看灰雀,微笑着说:“你好!灰雀,昨天你到哪儿去了?”
(1)指名朗读,体会列宁看到灰雀时的惊喜。
(2)想一想:列宁为什么不直接问小男孩呢?
(3)列宁“微笑”着说,你觉得他是为什么而“微笑”呢?
2.创设情境写话。
(1)小男孩知道自己错了,可他没有勇气跟列宁亲口承认错误。然而,他内心
却一定有很多话想说。小男孩回到家,看到笼子里的灰雀,会是什么心情呢?他
会对这只小灰雀说什么呢?
(2)迁移写话。
用“小男孩回到家,看着笼子中的灰雀,地说……”的句式为开头,
写一写小男孩的话。
四、回顾总结,布置作业
1.列宁和小男孩都喜爱灰雀,说一说他们的喜爱方式有什么不同。
2.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你认为如果真正喜爱鸟类(或其他小动物)应该怎样
做。
3.完成《新解新教材》本课《随堂练》。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灰雀》讲的是列宁与小男孩都喜欢灰雀,但表达方式不同。列宁喜欢它的
方式就是让它自由,而小男孩却想占它为己有,但最后小男孩意识到了自己的错
误并改正了错误。通过这个故事,让学生明白了列宁作为一个伟大的领袖,他不
仅爱鸟更关爱下一代儿童,更让学生懂得了做人要诚实的道理。我课后让学生体
会本文的思想感情,同学间交流感受,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6手术台就是阵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课件播放课文中的插图,同时放激烈的炮声录音。
2.教师讲述:这是抗日战争时期,我国八路军野战医院紧张抢救伤员的情景。看,
这位外国医生不顾个人安危,正在为伤员做手术,他说:“手术台是医生的阵地。”
(板书:手术台就是阵地)
3.教师板书:这个外国医生是谁?他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句话的?
4.请同学们认真地阅读课文,到课文中去寻找问题的答案。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可圈出不认识,不理解的生字新词。
(2)自主交流,学习生字新词。
2.老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指名让学生按小节读课文并纠正读音。
(2)自由读,指名读。
⑶纠正读音:注意读准平舌音“速”,翘舌音“撤”,前鼻音“恩、迅”,后鼻音
“棒”。
三、整体感知,了解大意
1.边读边思考:这篇课文讲的是什么时间在什么情况下谁做了什么事?
2.默读课文,思考:哪几个自然段是讲白求恩坚持在火线上抢救伤员的事的?
3.交流对白求恩的了解,师可补充介绍。
(白求恩:加拿大共产党党员,国际主义战士,医学博士。1938年,白求恩率领
一个由加拿大人和美国人组成的医疗队来到中国延安,参与抗日革命。1939年11
月12日因病逝世。)
四、理解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思考:这一段讲了什么?(了解战斗发生的时间、地
点及战斗形势。)
2.简介齐会战斗。
齐会战斗,是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第120师主力,在冀中军区部队的协同下,
于河北省河间县齐会地区,对日军进行的歼灭战。战后,中共中央机关报《新中
华报》发表社论,庆祝齐会战斗的重大胜利,称贺龙是“抗日前线的民族英雄”。
蒋介石也发来慰勉电,称“贺师长杀敌致果,奋不顾身,殊堪嘉奖”。
3.齐读第一自然段。
五、课堂作业
1.抄写本课生字词。
2.读熟课文,找出使人感动的句子和同桌交流。
一、复习导入
1.认读词语。指名朗读生字、新词。
2.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战斗发生的时间、地点及战斗形势。这节课,我们深入学
习白求恩是怎样以手术台为阵地,抢救伤员的?
二、品读感悟,深化认识
(一)理解第二自然段。
1.“突然,几发炮弹落在小庙前的空地上。硝烟滚滚,弹片纷飞,小庙被烟雾淹
没了。”几发炮弹落在小庙前的空地上,白求恩是怎样抢救伤员的?(板书:弹落
庙前)
2.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思考。
3.全班交流。
(1)几发炮弹落在小庙前的空地上,说明了什么?(说明小庙离战场非常近,离战
场近有利于及时救治伤员,但白求恩工作环境非常危险。)
(2)炮弹落在小庙前是怎样危险的情形?(生答师相机板书:炮弹落在小庙前有可
能造成小庙坍塌,人员伤亡。)(板书:小庙)
(3)在这样危险的环境下,白求恩是怎样工作的?
白求恩仍然镇定地站在手术台旁。他接过助手递过来的镜子,敏捷地从伤员的腹
腔里取出一块弹片,丢在盘子里。
引导学生抓住“仍然”“镇定”理解。“仍然”是什么意思?结合上文怎样理解?
你体会到什么?(白求恩给伤员动手术两天两夜没休息,现在环境更危险了,他还
是那样工作。)哪个词可以说明白求恩在镇定的做手术?(敏捷)(板书:敏捷)
(4)完整地回答几发炮弹落在小庙前的空地上,白求恩是怎样抢救伤员的?
(白求恩仍然镇定地站在手术台旁。他接过助手递过来的镶子,敏捷地从伤员的腹
腔里取出一块弹片,丢在盘子里。)
(5)朗读。指导朗读把危险形势的词语读急促些,怎样工作的重点词语读得重一些。
教师范读,学生练读,体会白求恩不顾个人安危对工作极端负责,对同志极端热
忱的高尚品质。
(6)写法交流: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重点写了哪两方面的意思?(教师提示方法
帮助学生概括:炮弹落在小庙前的空地上白求恩仍镇定地为伤员做手术。)(板书:
弹落庙前:镇定)
(二)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战斗非常激烈,形势万分危急,卫生部长传达师长让白求恩撤离的决定时,白
求恩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自读课文,圈画批注,互相交流)
2.白求恩沉思了一会儿,说:“我同意撤走部分伤员。至于我个人,要和战士们
在一起,不能离开。”部长恳求说:“白求恩同志,这儿危险,让您离开这里,是
战斗形势的需要哇!”白求恩说:“谢谢师长的关心。可是,手术台是医生的阵地。
战士们没有离开他们的阵地,我怎么能离开自己的阵地呢?部长同志,请您转告
师长,我是一名八路军战士,不是你们的客人。”白求恩低下头,继续给伤员做手
术。
(1)讨论什么是“沉思”?白求恩此时沉思什么?
⑵白求恩沉思后是怎样决定的?说明了什么?
(3)白求恩为什么“要和战士们在一起,不能离开”?
3.指名读白求恩说的话,重点句:
谢谢师长的关心。可是,手术台是医生的阵地。战士们没有离开他们的阵地,我
怎么能离开自己的阵地呢?部长同志,请您转告师长,我是一名八路军战士,不
是你们的客人。
(1)讨论这一段有几句话?每句话的意思?
共四句话。第1句说感谢师长的关心;第2句肯定地说手术台是医生的阵地;第
3句说战士们没有离开他们的阵地,“我”不能离开自己的阵地;第4句说“我”
不是客人,是一名八路军战士,不必优待“我”、照顾“我工
(2)理解第二句话,判断句子意思:A手术台就是打仗的阵地。B抢救伤员就是打
仗。C可以看出白求恩把抢救伤员当作打仗,把手术台比作打仗的阵地。
(3)理解第四句话“我是一名八路军战士,不是你们的客人。”
引导学生弄清楚:白求恩大夫是不是八路军战士?他不是八路军的战士,但为什
么说自己是“八路军战士,不是“客人”?(表达了白求恩把自己当作一名中国的
八路军战士,把中国人民的事业当作自己的事业,是一名对工作极端热忱的共产
主义战士。)
4.小结:敌机不断地在上空吼叫,炮弹不断地在周围爆炸。白求恩不顾部长的恳
求,坚决不离开手术台,就像一名八路军战士坚决不离开自己的阵地一样,低下
头,继续给伤员做手术。(板书:周围爆炸继续手术)
5.感情朗读,读出白求恩临危不惧的坚定语气,从中体会白求恩同志对中国人民
的友好情谊和对工作的极端热忱。
(三)理解第四自然段。
1.火苗向手术台扑过来,白求恩又是怎样工作的?
2.学生默读第四自然段,独立思考问题,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全班
交流。(引导学生抓住“落下瓦片”“门口布帘烧着,火苗向手术台扑来”“仍然”
“争分夺秒”等词语深入理解。)
3.教师小结:挂在门口的布帘烧着了,火苗向手术台扑过来。眼看要危及白求恩
的生命,在这严峻的环境形势下,白求恩一心只想着加快手术的速度,尽可能地
在短时间里抢救更多的伤员。进一步体现了他把伤员看得比自己更重要,突出了
白求恩坚守阵地的精神。说明了白求恩对自己的工作极端负责任的优秀品质。(板
书:火苗扑来争分夺秒)
4.指导学生感情朗读。
(四)理解第五自然段。
1.齐会战斗进行了三天三夜,胜利结束了。白求恩大夫在手术台旁,连续工作了
六十九个小时。
指名朗读,交流:这一段有几句话,每句写什么?连续工作了69个小时说明了什
么?
2.课文插图,联系课文内容说一说白求恩同志在越来越险恶的环境下是怎样连续
工作69个小时的?(引导学生合理的想象,具体地说说白求恩当时抢救伤员的语
言、动作、神态等。)
(五)结合课文内容,具体说说对“手术台就是阵地”这句话的理解。
在齐会战斗中,白求恩在离火线不远的小庙里为伤员做手术,在环境越来越危险,
气氛越来越紧张,在卫生部长紧急地催促下,白求恩仍然镇静地为伤员做手术,
丝毫不顾及个人的安危,他把自己的手术台当作了战士打仗的阵地,一直争分夺
秒地抢救伤员,工作了69个小时。三天三夜不下手术台,把手术台当作了阵地。
(六)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1.出示课文插图。
2.学生感情朗读。
三、归纳全文,感悟精神
1.课件出示
(1)当几发炮弹落在小庙前的空地上时,o
⑵当炮弹不断地在周围爆炸时,o
(3)当火苗向手术台扑过来时,o
鼓励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将句子补充完整。
2.引导交流:这些有关环境的描写说明了什么?(清楚地告诉我们,白求恩大夫
在战火纷飞的危急时刻临危不惧,忠于职守,充分表现出他对工作极端负责和对
同志极端热忱。)
加深理解:环境和气氛的三次变化的描写与突出思想品质有什么关系?(意在衬托
白求恩大夫思想品质的高尚,使文章内容更加生动感人。)
四、坚守自己的“阵地”
师:同学们,白求恩说:手术台是医生的阵地,那么
()是教师的阵地。
()是学生的阵地。
()是工人的阵地。
()是农民的阵地。
师小结:人生是一个舞台,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块阵地。我们应该如何坚守
自己的阵地?我相信同学们随着年龄的增长,一定会有所感悟……
板书设计
手术台就是阵地
情况
;表现
I
手术台
就是阵地
一、(1)几发炮
弹弹片小庙前
烟雾十分
镇定敏捷
二、(2-4)重点段敌机上空吼叫
炮弹在周围爆炸连续
手术
三、(5)一连几
发瓦片庙前一角
火苗扑来争分
夺秒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读画出描写当时白求恩所处的危险和恶劣的工作环境的语
句。重点交流在这三次一次比一次危险的境地里白求恩是怎样工作的。然后把白
求恩工作的情景与当时恶劣的环境结合在一起,把学生带到白求恩工作的小庙里,
学生就会入情入境,变话为画,不由自主地走入白求恩不顾自己的生命危险,忠
于职守,一心只想着伤员的英勇献身精神中去,去争分夺秒的工作,去请求不要
撤离小庙,……从而获得深刻的情感体验与心灵的震撼。
27*一个粗瓷大碗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能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的意思。
难点:加深对爱心的认识,使爱心贯穿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
教学准备
《新解新教材》相关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预习要求
1.朗读课文,自学生字,理解课文内容。
2.完成本课“预习卡”
课时目标
1.学习能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的意思。
2.加深对爱心的认识,使爱心贯穿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里陈列的一个粗瓷大碗的照片。
2.学生自由讨论,引出东北抗日联军的团政委赵一曼的一段令人感动的故事。
3.导入新课,揭示课题: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段令人感动的故事一一《一个
粗瓷大碗》。
设计意图:
由学生喜欢的图片入手,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自由默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小组内交流、讨论,不懂的词语、句子可以和同学讨论,也可以记下来问
老师,直到读懂为止,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3.小组采用合作互助的方式阅读课文,先自己阅读,然后和同学交流,深入
讨论,解决疑难问题,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阅读时,要让学生带着问题阅
读,从而才能在课文中寻找到答案。
4.在小组中讨论,分配学习任务,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进行分工合作学习。
设计意图:
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采用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突出学生的课堂主导作
用,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潜能。
三、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
1.学生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提问:该自然段共有三句话,从哪句话、哪些词可以看出这是一个不平常的
粗瓷大碗?
讨论:“仅仅”“令人感动”等词义。
思考并回答:照此思路,下面的课文应该写什么内容呢?
2.继续分析课文。
(1)提问:小通讯员为什么要送这个碗来呢?
明确:因为赵一曼没有碗吃饭。
(2)见到碗后赵一曼为什么拒绝接受?这反映了她怎样的品质?
明确:因为赵一曼以为碗是从老百姓家里拿的,从这里反映了赵一曼处处为
民着想的品质。
(3)赵一曼让通讯员还碗,通讯员回答的句子里用了两个省略号,这两个省略
号表现了什么?
明确:这两个省略号是表示说话断断续续,表现了通讯员的为难。
(4)赵一曼最后是怎样使用这个粗瓷大碗的呢?
明确:这个粗瓷大碗最后成了七班的菜盆。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生思考:从课文中哪些方面可以看出赵一曼很关心战士?
明确:从赵一曼将吃饭的搪瓷缸子送给战士、将高粱米饭倒进战士吃饭的锅
里、将粗瓷大碗作为七班的菜盆等方面可以看出她很关心战士。
四、研读课文,品味语句
1.“这回我们政委该吃顿饱饭了”这句话,说明了什么问题?
明确:说明赵一曼没有吃饱过一顿饭,体现了当时条件的艰苦。
2.为什么赵一曼好久没有吃过一顿饱饭了?
明确:因为当时日子非常艰苦。
3.为什么赵一曼一看碗里的高粱米饭,就知道是从病号灶盛来的?赵一曼为
什么不忍心责备通讯员?
明确:因为当时条件艰苦,都是靠野菜、草根、橡子面充饥,部队里的一点
儿粮食得留给伤病员吃。因为赵一曼知道通讯员是关心自己,心疼自己。
4.赵一曼“嘴边有几个月没沾过粮食了”,而她却把小通讯员盛给她的“满
满一碗高粱米饭”换成了“半碗野菜粥”,这体现了赵一曼的什么品质?
明确:这体现了赵一曼舍己为人、关心战友的高尚情操。
5.“炊事员老李在旁边看得清楚,他没吭声,眼里却含着泪花。”体会这句话
的含义。
五、学生自主默读课文
1.讨论“架不住”“侦察”等词义。
2.(1)提问:这个粗瓷大碗赵一曼用过几次?
明确:用过一次。
(2)提问:粗瓷大碗真的丢了吗?
明确:没有,这个粗瓷大碗已经成了七班的菜盆了。
六、课堂延伸,角色扮演,呈现课文内容
1.订正《新解新教材》本课预习卡,同桌相互听写本课重点词语。
2.一个人扮演通讯员,另一个人扮演赵一曼,自己设计语言和动作,边说边
做,呈现课文的内容。
设计意图:
以角色扮演的游戏方式来呈现课文内容,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从
而更好地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情感。
3.小结:课文通过一个粗瓷大碗的来历,讲述了赵一曼在那样的艰苦中时时
关心战士,和他们共甘共苦,坚持革命的故事,歌颂了一个共产党员的高贵品质。
板书设计
一个粗瓷大碗
送碗
一直想,好容易,连忙
……哪里来……哪里去
用碗
一碗高梁米饭
半碗野菜粥
失碗
又没有碗了
教学反思
带着问题默读的课文,是需要学生自己去积极主动的理解课文,体会课文所
表达的深层情感,所以在教学时,我放手让学生们自己去交流、去沟通,深入的
理解课文中人物的形象,激发他们对人物的喜爱与敬佩。
口语交际请教
教学目标
1.能就自己不好解决的问题有礼貌地向别人请教。
2.不清楚的地方能及时追问。
教学重难点
请教别人时,把需要解决的问题说清楚,表达要有条理,并且要有礼貌,不
清楚的地方会及时追问。
教学准备
提前搜集学生近期遇到的难以解决的问题;《新解新教材》相关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预习要求
回顾自己生活中向人请教的情景,选择一个事例准备交流。
教学过程
板块一创设情境,引入话题
生活中,人们会遇到一些不好解决的问题,不知道该怎么办。
比如,情景文字框中的“丢三落四”和“借东西不还”。阅读情境文字框的事
例,思考:从哪儿能看出这两个问题不好解决?
学生抓住“经常丢三落四”了解“丢三落四”已经成了习惯,抓住“提醒他
吧,怕显得我小气;不提醒的话,又担心他一直不还”体会这个问题让人左右为
难。总之,两个问题都不好解决。
顺势导入,引入话题: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自己不好解决的问题,向别人请
教是个好办法。请别人帮助我们想办法,这就叫“请教”。
板块二模拟情境,汇总要领
设计意图:
从学生自己遇到的难题入手,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习“请教”的兴趣。
活动一:“请教经验”分享会
1.已有经验,梳理归纳。
关联生活,“请教”经验分享。
在小组中交流,向别人请教应该注意什么?然后汇总整理:
要有礼貌:请教时说“您好”,请教后说“谢谢”。
要征得别人的同意:我想向您请教一件事情,可以吗?
要把请教的问题(或者说需要解决的问题)说清楚。
2.问题入手,发现“请教误区”。
活动二:火眼金睛看问题
1.请教是学习和生活中常会遇到的事情,请看看下面的请教有什么问题?
①出示:
浩浩独自去上武术训练班迷路了,想问路,又不敢。可是,马上就要迟到了,
他硬着头皮走到前面的老奶奶身边,小声说:“我找不到去武术班的路了。”老奶
奶没有回头,继续向前走了……
浩浩这次请教的问题:没有站到对方面前说话,没有礼貌地打招呼,也没有
把问题说得很清楚。
②出示:
午自习时,同学们都在认真地做作业。小丽同学有道数学题不会做。她拍了
一下坐在前排的课代表。问道:“这道题怎么做啊?”课代表回头看了她一眼,继
续写作业。
小丽这次请教的问题主要是请教时机、请教方式不合适。
还可以结合生活中你了解到的一些请教的事例再想想:请教时我们还需要注
意什么?
在上面活动的基础上,归纳出请教应该注意的要领:在别人方便的时候请教,
有礼貌请教,说清楚需要解决的问题等。
2.尝试请教,发现总结。
活动三:小试牛刀,初“请教”
从“丢三落四”和“借东西总不还”两个问题中选择一个,同桌合作,进行
“请教”的尝试。然后请两组同学到前面展示,大家评议,重点关注前面环节总
结的请教要领是否落实。
例1:解决“丢三落四”的问题,学生评价这个“请教”完成得怎么样。
学生A:我有个问题想请教你,可以吗?
学生B:当然,希望我能帮上你。
学生A:我经常丢三落四,上课了才发现忘带作业本,出去春游又忘记带
水……有时候弄得我很不好意思。
设计意图:
指名评价既能让没有参与表演的学生认真倾听,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又能聚焦真实
的请教过程,把课本中提到的三条注意事项一一落实。
学生B:我觉得你可以准备一个记事本,把每天要做的事情或者要带的东西
记录下来,做到一点就打个钩,这样提醒自己。
学生A:可是我还是怕我会忘了,你说我能不能让爸爸妈妈提醒我一下呀?
学生B:总依赖别人提醒是很难把丢三落四的坏习惯改掉的。你要相信自己。
实在不行就把每天要带的东西写好贴在门上,出门前再检查一遍,慢慢地就会改
掉这个坏习惯了!
学生A:嗯嗯,我回去试试。谢谢你的帮助!
学生B:不客气!
这个展示范例中做到了前面总结的“请教”要领,想了两个办法,都很可行,
或许真能改掉丢三落四的坏习惯呢。
例2:听录音一一解决''借东西总不还”。请学生评价一下这个请教完成得好
在哪儿。
学生A:打扰一下,你现在有空吗?我有个问题想请教你。
学生B:我有空,你有什么问题呀?
学生A:我的邻居小辉前几天把我的足球借走了,到现在都没有还。提醒他
吧,怕显得我小气;不提醒的话,又担心他一直不还……
学生B:这还不简单,你让别的朋友帮你把球要回来。
学生A:那不太好吧,可是我还是很想要我的球。
学生B:还有个办法。找个机会,约他和大家一起踢球,等踢完球回来之后
直接把球拿回来。
学生A:约他时得提醒他拿足球吧?有点不好意思啊。
学生B:你就说:好久没踢球了,周六上午我们去踢一次球吧。记着拿足球
啊。不就行啦。
学生A:我觉得这个方法很好!既不尴尬,也能拿回我的足球!谢谢你的帮
助!
学生B:你客气了!大家就是要互相帮助呀!
可从请教者、被请教者的角度来评价:如,请教者有礼貌,问题说得清楚;
被请教者主意出得好,可贵的是还有及时追问。
小结:“请教”时不仅时机要适宜、要有礼貌、把问题说清楚、要表达感谢,
而且在没听明白的时候要及时追问。
板块三学以致用,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
口语交际最终还是要落实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选取学生遇到的问题,有利于将课堂与生
活实际相结合,使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满足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需求。
1.课件出示课前收集到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典型的难题。
2.将学生分成小组,请遇到过类似问题的学生向组内的同学请教:同学们,
现在就请大家打开心扉,把自己遇到的难题向小组里的伙伴好好请教一番吧!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关注学生在请教过程中是否做到了注意事项中提到的
要求,尤其是追问这一环节,相机指导。
3.引导学生处理问题没有得到解决的情况。
(1)提问:有没有哪些同学的问题在组内没有得到解决的?请你们说说自己遇
到的问题。
(2)引导:问题难倒了被请教的同学,那么这个时候双方应该怎么做呢?
(3)全班交流。
(4)教师提示:遇到这种情况,被请教的同学可千万别觉得难为情,我们可以
这样回答对方:“同学,不好意思啊,这个问题我帮不了你,你可以请教别人。”
请教别人的同学,还是要向对方表示感谢,可以这样说:“虽然这个问题没有得到
解决,但还是谢谢你!”
4.引导:如果你遇到的问题班里的同学都解决不了的话,你可以选择向老师
请教或者回家向父母请教。
教师筛选学生所说的没有得到解决的问题,选出其中合适的,请遇到该问题
的学生向全班请教。教师根据板书的四个要点一一选准时机、说清问题、真诚致
谢、及时追问,相机评价。
教师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请教过程中要注意的事项,还学
会了追问的方法,这些技巧都能帮助我们更好更快地解决遇到的难题。同学们,
以后生活中再遇到难题的时候,可以主动向家人、朋友和老师请教哦。
习作那次玩得真高兴
教学目标
1.能简单地写一次玩的过程,表达出当时快乐的心情,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2.能和同学交流习作,修改同学看不明白的地方。
教学重难点
把玩耍的过程简单地写下来,在习作中表达出当时快乐的心情。
教学准备
提前搜集班级中学生玩耍时拍下的照片;请学生课前玩一个小游戏,如掰手
腕;《新解新教材》相关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回忆玩得特别开心、印象特别深刻的经历,选择合适的作为习作材料。
2.能把玩耍的过程简单地写下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感受习作带来的乐趣。
教学过程
板块一营造轻松氛围,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
课前小游戏和看课文插图导入的方法可以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促使其打开话匣子,激发
学习兴趣。
1.请学生回忆课前玩的小游戏,请玩的同学和观看的同学分别说说感受。
2.出示课本上的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说说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3.引导学生交流:插图上的这些你玩过吗?玩过的同学回忆一下自己玩的时
候发生过哪些有趣的事。没玩过的同学说说自己平时喜欢玩什么,哪一次玩得特
别开心。
4.提出本次习作任务:这节课,我们要把玩得特别开心、印象特别深刻的一
次经历写下来。可以写和同学一起玩,也可以写和父母一起玩;可以写在校内玩,
也可以写在校外玩;可以写一个游戏,也可以写一次游览活动。
板块二借助例文,明确写法
1.审清题目要求。
以“那次玩得真高兴”为题,写一篇习作。
从题目上看,这是要求写自己的一次玩,一次开心的玩,在写玩的过程中要
把玩得真高兴写出来。
2.回忆怎么玩的。
(1)整体想一想。
上面已经确定了玩得特别开心、印象特别深刻的一次经历,现在回忆一下当
时是怎么玩的;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和谁玩,玩的过程是怎样的,印象特别
深刻,特别开心的是什么?
(2)“放电影”回顾。
回忆“当时是怎么玩的”可以通过“放电影”式的方法在脑海里回想一遍。
以课间和小伙伴玩“掰手腕”为例,可以这样想清楚过程。
掰手腕,我和对手的表现,同学的表现开始时,我和对手相对坐着,手掌紧紧地
握住,把胳膊的肘关节放在桌子上。,拭目以待掰腕
过程,第一局,我和对手谁也不甘示弱,双手紧紧抵在一起……最后还是我被
掰倒了。,为我们加油第二局,我的手腕向左倾斜了……“我赢了!我赢了!”高兴
地跳起来。,加油、鼓掌
第三局,轻而易举地赢了这一局。,欢呼雀跃表格清晰地呈现出掰手腕的
顺序、过程与情景。
(3)借助照片与人物。
课前,同学们搜集了有关玩的照片,有的是一张,有的是几张,记录的是某
一个精彩的瞬间,某一个玩的过程,或者是不同的玩得特别开心的场景。请同学
们借助照片想一想那次开心的玩的过程,或者与一起去(玩)的人聊一聊。
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EGF-PE40单克隆抗体制备、纯化研究及EGF-PE40抗原性的初步鉴定》
- 2024年度人力资源服务合同:招聘与培训服务
- 2024年度城乡公交一体化运营合同
- 2024版版权发行合同
- 2024版生物科技研发与转让合同
- 2024年度电商物流仓储服务长期租赁合同
- 钢铁行业智能化装备创新
- 不锈钢工程造价咨询合同(2024年度)
- 鼻炎膏的透皮吸收机制研究
- 语义理解学习路径开发
- 小学一年级10以内加减法口诀表
- 换热站的安装调试
- 设备管理基本知识专题讲座
- 幼儿园中班数学鲜花分一分教案ppt【幼教课件】
- 防洪评价课件
- 普通地质学教材
- 2023年高校教师个人年终工作总结参考范文(二篇)
- 毛泽东思想概论
- 商务礼仪说课
- 混凝土售后服务
- GB/T 6726-2008汽车用冷弯型钢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