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湖北省部分地区高三上学期11月语文期中试卷分类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含解析)文学类文本阅读
湖北省华中师大一附中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高三期中检测语文试题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太阳下的风景
——沈从文与我
黄永玉
从十二岁出来,在外头生活了将近四十五年,才觉得我们那个县城实在是太小了。不过,在天涯海角,我都为它而骄傲,它就应该是那么小,那么精致而严密,那么结实。它也实在是太美了,以致以后的几十年我到哪里也觉得还是我自己的故乡好;原来,有时候,还以为可能是自己的偏见。最近两次听到新西兰的老人艾黎说:“中国有两个最美的小城,第一是湖南凤凰,第二是福建的长汀……"他是以一个在中国生活了将近六十年的老朋友说这番话的,我真是感激而高兴。
我那个城,在湘西靠贵州省的山洼里。城一半在起伏的小山坡上,有一些峡谷,一些古老的森林和草地,用一道精致的石头城墙上上下下地绣起一个圈来圈住。圈外头仍然那么好看,有一座大桥,桥上层叠着二十四间住家的房子,晴天里晾着红红绿绿的衣服,桥中间是一条有瓦顶棚的小街,卖着奇奇怪怪的东西。桥下游的河流拐了一个弯,有学问的设计师在拐弯的地方使尽了本事,盖了一座万寿宫,宫外左侧还点缀一座小白塔。于是,成天就能在桥上欣赏好看的倒影。
城里城外都是密密的、暗蓝色的参天大树,街上红石板青石板铺的路,路底有下水道,蔷薇、木香、狗脚梅、橘柚,诸多花果树木往往从家家户户的白墙里探出枝条来。关起门,下雨的时候,能听到穿生牛皮钉鞋的过路人叮叮叮地从门口走过。还能听到庙中建筑四角的“铁马”风铃叮叮当当的声音。下雪的时候,尤其动人,因为经常一落即有二尺来厚。
最近我在家乡听到一位苗族老人这么说,打从县城对面的“累烧坡"半山下来,就能听到城里“哄哄哄”的市声,闻到油炸粑粑的香味。实际上那距离还在六七里之遥。
城里多清泉,泉水从山岩石缝里渗透出来,古老的祖先就着石壁挖了一眼一眼壁炉似的竖穹,人们用新竹子做成的长勺从里头将水舀起来。年代久远,泉水四周长满了羊齿植物,映得周围一片绿,想起宋人赞美柳永的话“有井水处必有柳词",我想,好诗好词总是应该在这种地方长出来才好。
有一天傍晚,我正在孔庙前文星街和一群孩子进行一场简直像真的厮杀的游戏,忽然一个孩子告诉我,你们家来了个北京客人!
我从来没亲眼见过北京客人。我们家有许许多多北京、上海的照片,那都是我的亲戚们寄回来让大人们觉得有意思的东西,对孩子来说,它又不是糖,不是玩意,看看也就忘了。这一次来的是真人,那可不是个随随便便的事。
这个人和祖母围着火炉膛在矮凳上坐着,轻言细语地说着话,回头看见了我。
“这是老大吗?”那个人问。
“是呀!"祖母说,“底下还有四个咧!真是旺丁不旺财啊!”
“喂!"我问,“你是北京来的吗?”
“怎么那样口气?叫二表叔!"祖母说,“是你的从文表叔!”
我笑了,在他周围看了一圈,平平常常,穿了件灰布长衫。
“嗯……你坐过火车和轮船?"
他点点头。
“那好!”我说完马上冲出门去,继续我的战斗。一切一切就那么淡漠了。
几年以后,我将小学毕业,妈妈叫我到四十五里外的外婆家去告穷,给骂了一顿,倒也在外婆家住了一个多月。有一天,一个中学生和我谈了一些很深奥的问题,我一点也不懂,但我马上即将小学毕业,不能在这个中学生面前丢人,硬着头皮装着对答如流的口气问他,是不是知道从凤凰到北京要坐几次轮船和几次火车?
他好像也不太懂,这教我非常快乐。于是我又问他:知不知道北京的沈从文?他是我爸爸的表弟,我的表叔。
“知道!他是个文学家,写过许多书,我有他的书,好极了,都是凤凰口气,都是凤凰事情,你要不要看?我有,我就给你拿去!"
他借的一本书叫作《八骏图》,我看了半天也不懂,“怎么搞的?见过这个人,又不认得他的书?写些什么狗皮唠糟的事?老子一点也不明白……”我把书还给那个中学生。
“怎么样?"
“唔、唔、唔。”
许多年过去了。
我流浪在福建德化山区里,在一家小瓷器作坊里做小工。我还不明白世界上有一种叫作工资的东西,所以老板给我水平极差的三顿伙食已经十分满足。有一天,老板说我的头发长得已经很不成话,简直像个犯人的时候,居然给了我一块钱。我高高兴兴地去理了一个“分头",剩下的七角钱在书店买了一本《昆明冬景》。
我是冲着“沈从文”三个字去买的。钻进阁楼上又看了半天,仍然是一点意思也不懂。这我可真火了。我怎么可以一点也不懂呢?就这么七角钱?你还是我表叔,我怎么一点也不明白你在说些什么呢?七角钱,你知不知道我这七角钱要派多少用场?知不知道我日子多不好过?我可怜的七角钱……
抗日战争胜利后我只身来到上海,生活困难得相当可以了,我已经和表叔沈从文开始通信。他有过一篇长文章谈我的父母和我的行状,与其说是我的有趣的家世,不如说是我们乡土知识分子在大的历史变革中的写照。表面上,这文章有如山峦上抑扬的牧笛与江流上浮游的船歌相呼应的小协奏,实质上,这文章道尽了旧时代小知识分子与小山城相互依存的哀哀欲绝的悲惨命运。我在傍晚的大上海的马路上买到了这张报纸,就着街灯,一遍又一遍地读着,眼泪湿了报纸,热闹的街肆中没有任何过路的人打扰我,谁也不知道这哭着的孩子正读着他自己的故事……
我们那个小小山城不知由于什么原因,常常令孩子们产生奔赴他乡献身的幻想。从历史角度看来,这既不协调且充满悲凉,以至表叔和我都是在十二三岁时背着小小包袱,顺着小河,穿过洞庭去“翻阅另一本大书"的。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头部分,引用老朋友的话从侧面表现出故乡凤凰城的美,彰显古城小而美的独特魅力。
B.城里的清泉是小城特色之一,记忆中故乡边城的美景都极动人,绮丽山水体现小城的灵气。
C.“就着街灯,……谁也不知道这哭着的孩子”,体现出遭遇磨难时路人的冷漠带给“我"的身心创伤。
D.文章末尾说“翻阅另一本大书”意思就是离开这风景如画、民风朴实的古城,投入到大千世界去。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城内外环境动静结合,先简笔勾勒城外的桥与河,再重点写热闹的市声,更增添了小城的活力。
B.“我"看半天读不懂到发火,反复写“七角钱”表现出因心疼钱又极度自尊对表叔产生的不满。
C.“平平常常"可见对“北京客人”的童幼无知,也体现出表叔沈从文的宽容、温和与从容。
D.本文采用第一人称叙述,以一个顽童的视角写湘西、说凤凰,把他们叔侄之间的琐事娓娓道来。
8.人们评价沈从文的文学语言“流淌着诗意",黄永玉先生也承继了这一特点,请结合文中画线句子简要分析。(4分)
9.请简要分析文章副标题“沈从文与我”与正标题“太阳下的风景"之间的联系。(6分)
湖北省六校新高考联盟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老屋小记
史铁生
1.到老屋去
那是两间破旧的老屋,和后来用碎砖垒成的几间新房,挤在密如罗网的小巷深处,与条条小巷的颜色一致,芜杂灰暗,使天空显得更蓝,使得飞起来的鸽子更洁白。那儿曾处老城边缘,荒寂的护城河在那儿从东拐向南流;如今,城市不断扩大,那儿差不多是市中心了。总之,那个地方,在这辽阔的球面上必定有其准确的经纬度,但这不重要,它只是在我的心情里存在、生长,一个很大的世界对它和对我都不过是一个悠久的传说。
我想去那儿,是因为我想回到那个很大的世界里去。那时我刚在轮椅上坐了一年多,二十三岁,要是活下去的话,料必还是有很长久的岁月等着我。V告诉我有那么一个地方,我说我想去。
于是我摇着轮椅,头一回看见了那两间老屋:尘灰满面,屋门前有一块不大的空场,一群老太太正在屋前的太阳地里劳作,纷纷停了手里的活儿,直起腰,从老花镜的上缘挑起眼睛看我。V仰头叫了一声“B大爷”,房顶上蹲着一个老头,正在给漏雨的屋顶铺沥青。
“怎么着爷们儿?来吧!甭老一个人在家里憋着……"B大爷笑着说,露出一嘴残牙。他是说我。
2.长跑者
摇着轮椅,耳边和心里都空荒的岑寂。我常常觉得,应该有一首平缓、沉稳又简单的曲子,来配那两间老屋里的时光,来配它终日沉暗的光线,来配它时而的喧闹与时而的疲倦。或者也可以有一句歌词,一句最为平白的话,不紧不慢反反复复地唱,便可呈现那老屋里的生活,闻见它清晨的煤烟味,听见它傍晚关灯和锁门的轻响。
这一天,我沿着一条大道不停地走,暮色苍茫中,碰上了一个年轻的长跑者。一个天才的长跑家——K,K在我身旁收住脚步,愕然地看着我,便推起我,默默地跑——也许那个年代,恰可以这孤独的长跑为象征、为记忆、为诉说吧。K因为在“文革”中出言不慎,未及成年就被送去劳改,三年后改造好了回来,却总不能像其他人一样有一份正式工作。K从未受过正规训练,只靠两样天赋的东西去跑:身体和梦想。他每天都跑两三万米,还要拉上六七百斤的货物蹬几十公里路,其间分三次吃掉两斤粮食而已。生产组的人都把多余的粮票送给他,只临近大赛的那一个月,他才每天喝一瓶牛奶,然后便去与众多营养充足、训练有素的专业运动员比赛。年年的“春节环城赛"我都摇着轮椅去看他跑,年年他都捧一个奖杯或奖状回来,但仅此而已,①梦想还是梦想。多少年后我和K才懂了那未必不是上帝的好意相告:②梦想就是梦想,不是别的。有个十三四岁的男孩要跟K学长跑,K便当起了教练。后来,这男孩的姐姐认识了K,爱上了K,并且成了K的妻子——那时K仍然在拉板车,在跑,在盼望得到一份正式工作,或被哪个专业田径队选中。
3.U师傅
我初来老屋之时,听说她已经有五十岁——除非细看其容颜,否则绝不能信。她的身段保持得很好,举手投足之间会令人去想:她必相信可以留住往昔,或者不信不能守望住流去的岁月。无论冬夏,她都套一身工作服,领口和袖口都扣紧。她绝不在公用的水盆中洗手,从不把早点拿来老屋吃。她来了,干活;下班了,她走。实在可笑的事她轻声地笑,问到她头上的话她轻声回答,回答不了的她说“真抱歉,我也说不好”,令她惊讶的事物她也只说一声“哟,是嘛"。
听说U师傅毕业于一所名牌大学的西语系,听说U师傅曾经有过很好的工作,后来生了一场大病,病了很多年工作也就没了。听说U师傅没结过婚,听说不管谁给她介绍对象她都婉言谢绝。U师傅绝对是一个谜。老屋里寂寞的时刻,我偶尔偷眼望她,不经意地猜想一回她的故事。我想,在那五十几年的生命里面必定埋藏着一个非凡的梦想,在那优雅、平静的音容后面必定有一个牵魂动魄的故事。但是她的故事守口如瓶,就连老屋里的大妈大婶们也分毫不知,否则肯定会传扬开去。
应该是一个爱情故事,一个悲剧。应该是一份不能随风消散、不能任岁月冲淡的梦想,否则也就谈不上悲剧。应该并不只是对于一个离去的人,而是对于一份不容轻掷的心血,否则那个人已经离开了你,你又是甘心地守望什么呢?等待他回来?
③到底是怎样一个故事并不重要。
有一次小T去U师傅家回来(小T是老屋唯一去过U师傅家的人),跟我们说:“哇,老天!告诉你们都不信,U师傅家真叫讲究喂,净是老东西。”
D说:“有比L大妈还老的东西?"
小T说:“我是说艺术品,字画,瓷器,还有太师椅呢。”
D说:“太湿,怎么坐?"
小T说:“你们猜U师傅在家里穿什么?旗袍!哇,老天,缎子的,漂亮死了!头发挽成髻,旗袍外面套一件开身绣花的毛坎肩,哇,老天,她可真敢穿!屋里屋外还养了好多好多花……”
④U师傅的梦想具体是什么,也不重要。
4.浪与水
从老屋往北就是护城河了。河很窄,水流弱小、混浊,我摇过小桥,沿河“漫步",烈日晒了一整天的河水疲乏得几乎不动,没有浪,浪都像是死了。若是大雨过后,河水涨大几倍,浪也活了,浪涌浪落。⑤老屋里的歌,应该是这样一句简单的歌词,不紧不慢反反复复地唱:不管浪活着,还是浪死了,都是水的梦想……
(有删改)
6.下文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在选材上独具匠心,“我”的绝望与希望,K的幸与不幸,U师傅的冷与热,强烈的反差形成了张力,令人印象深刻。
B.本文截取“我"七年老屋生活的一些片段,情节零散,故事平淡,主旨浅近,仿佛一首平缓简单的曲子。
C.本文语言不放任感情的泛滥抒发,不纵容回忆的恣意招摇。这种语言风格很好演绎了史铁生回忆散文的特点——寓深远于朴素,寄激情于从容。
D.本文的写景处处关情,烘托了人物心情,反映了作者的审美倾向和人生思考,能给读者以思考和震撼。
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句子①中“梦想还是梦想”是指K虽然领回了无数奖杯或奖状回来,但是仍然没能实现自己通过长跑改变自己境遇的梦想。
B.句子②“梦想就是梦想"是指虽然K没能实现自己通过长跑改变自己境遇的梦想,但是梦想还是要有的。
C.句子③④中的“并不重要”“也不重要",运用反复,强调各人自有自己的一份喜乐,我们不必好奇窥探他人的生活。
D.句子⑤中以歌词和节奏来喻指普通人物的平凡生活和故事情节的简洁单调。
8.米克·巴尔说:“在第一人称回顾往事的叙述中,可以有两种不同的叙事眼光。一为叙述者‘我’目前追忆往事的眼光,可称为‘叙述自我’;另一为被追忆的‘我’过去正在经历事件时的眼光,可称为‘经验自我’。”结合这句话,请对这篇散文的叙事视角及其表达效果进行分析。
9.读书小组要为此文写一则文学短评。经讨论,甲组提出一组关键词:平凡·困境·梦想;乙组提出一个关键词:浪。请任选一个小组加入,围绕关键词写出你的短评思路。
湖北省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联考语文试卷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如果大雪封门
徐则臣
这个叫林慧聪的南方人,①竟然比我还大两岁,家快远到了中国的最南端。去年高考,作文写走了题,没考上。考的是材料加半命题作文。材料挺有诗意的,题目是“如果……"。他不管三七二十一,上来就写“如果大雪封门”。说实话,他们那里的阅卷老师大多一辈子都没见过雪长什么样,更想象不出什么是大雪封门。他洋洋洒洒地将种树和大雪写到了一起,不知道从哪里找来的逻辑。在阅卷老师看来,走题走大了。
父亲问他:“怎么办?"
他说:“我去北京。”
在中国,你如果问别人想去哪里,半数以上会说北京。林慧聪也一样,他去北京不是想看天安门,而是想看冬天下大雪的北京是什么样子;也是因为他叔叔在北京。他爹自豪地说,那好,投奔你二叔,你也能过上北京的好日子。
二叔在北京放广场鸽,定时定点往各个公共场所和景点送。鸽子太多他忙不过来,侄儿来了正好,给他两笼。吃喝拉撒衣食住行慧聪自己管。
“管得了么?"我问他。我知道在北京自己管自己的人绝大部分都管不好。
“凑合。”他说,“就是有点儿冷。"
慧聪住七条巷子以南。也是平房,房东是个抠门的老太太,自己房间里生了个煤球炉,一天到晚抱着炉子过日子,不大管房客。慧聪经常半夜迷迷糊糊摸到暖气片,冰得人突然就清醒了。
“我就是怕冷。”慧聪为自己是个怕冷的南方人难为情,“我就盼着能下一场大雪。"
大雪总会下的。天气预报说了,最近一股西伯利亚寒流将要进京。不过天气预报也不一定准。但我还是坚定地告诉他,大雪总要下的。
出于同情,回到住处我和行健、米箩说起慧聪,问他们,是不是可以让他和我们一起住。我们屋里的暖气好,房东是个修自行车的,好几口烧酒,我们就隔三差五送瓶“小二”给他,弄得他把我们当成亲戚,暖气烧得不遗余力。他俩说行。
我屁颠屁颠到七条巷子以南。②慧聪也很想和我们一起住。
我帮慧聪把被褥往我们屋里搬,他睡宝来那张床。他还带来一只褪了毛的鸡。我们在门外重新给鸽子搭窝,找了一些石棉瓦、硬纸箱和布头把鸽子房包挡起来,防风又保暖。
“我一直想到屋顶上去,"慧聪踩着宝来的凳子,悠远地四处张望,“抬个头就能看见北京城。”
我跟他说,这地方没什么好看的,除了高楼就是大厦。
“我想看大雪把整座城覆盖住。你能想象那会有多壮观吗?"
他又回到他的“大雪封门”了。如果大雪包裹了北京,站在屋顶上我能看见什么呢?那将是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北京就会像我读过的童话里的世界,清洁、安宁、祥和。
“下了大雪你想干什么?"他问。
不知道。我见过雪,也见过大雪,过去很多个大雪天我都无所事事,不知道想干什么。
“我要踩着厚厚的大雪,咯吱咯吱把北京城走遍。”
训练鸽子习惯新家,花了慧聪好几天时间。但是鸽子隔三差五在少。
我和慧聪追着鸽子跑,跑遍了北京西郊的大街小巷,鸽子还在少,雪还没有下。白天他去各个广场和景点放鸽子,出门前、回来后都要清点一遍鸽子。数目对上了,很高兴;少了一只,我们就闷不吭声。慧聪会冷不丁冒出一句:
“都怪鸽子营养价值高。我接手时,叔叔说总有人惦记鸽子。"
鸽子的失踪慧聪无计可施。鸽子越来越少,让他满怀焦虑。他二叔知道了这情况,警告他说就算把鸽子交回去,也得有个差不多的数。“我的要求不高,”慧聪说,“让我来得及看一场大雪就行。"
天气预报为什么就不能说说大雪的事呢。一次说不准,多说几次总可以吧。
鸽子继续丢,大雪迟迟不来。慧聪为了鸽子几近寝食难安,白天鸽子放出去,常邀我一起跟着跑,一直跟到它们飞回来。夜间他通常醒两次,到院子看鸽子是否安全。就算这样,鸽子还是在丢。
一月将尽的某个上午,我刚进屋,行健戴着收音机的耳塞对我大声说:“告诉那个林慧聪,要来大雪,傍晚就到。”
“真的假的?气象台这么说的?"
“国家气象台、北京气象台还有一堆气象专家,都这么说。”
我出门立马觉得天阴下来,铅灰色的云在发酵。看什么都觉得是大雪的前兆。我在当代商城门前找到慧聪时,他二叔也在。“不能干就回家!"③二叔说话像个乡镇干部,“首都跟咱老家不一样,这里讲究适者生存、优胜劣汰。”慧聪低着脑袋,都快哭了。
“专家说了,有大雪。"我凑到他跟前,“绝对可靠。两袋鸽粮。”
慧聪看看天,对二叔说:“再给我两天,就两天。"
一定要坐着看雪如何从北京的天空落下来。到十二点时,慧聪跑出去五趟,一粒雪星子都没看见。我们就睡了。上午十点时,什么东西抓门的声音把我们惊醒。我推了一下门,没推动,再推,还不行,猛用了一下劲儿,天地全白,门前的积雪到了膝盖。我大喊:
“快,快,大雪封门!”
④慧聪穿着裤衩从被窝里跳出来,赤脚踏入积雪。他用变了调的方言嗷嗷乱叫。
我和慧聪爬到屋顶。大雪后的北京和我想象的有不小的差距,因为雪没法将所有东西都盖住。但慧聪十分满意,他觉得积雪覆盖的北京更加庄严,有一种黑白分明的肃穆,这让他想起黑色的石头和海边连绵的雪浪花。他团起一颗雪球一点点咬,一边吃一边说:
“这就是雪!这就是雪!"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篇比较详细地交代林慧聪高考作文一事,是因为这件事对他影响很大,并促成了他的北京之旅,故事由此展开。
B.林慧聪的房东是个抠门的老太太,不大管房客,以至于林慧聪经常半夜被冻醒,字里行间流露出“我”对她的憎恨。
C.虽然林慧聪特别在意鸽子,可鸽子还是越来越少了,他之所以还能支撑下去,是因为他心中还有个没有实现的梦想。
D.听说傍晚时会下雪,“我"和林慧聪就一直等到晚上十二点,林慧聪多次出去,也没见着一粒雪星子,可见我们对雪的期待,
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句子①中“竟然”突出了“我"的惊讶程度,说明林慧聪看起来比“我”年轻。
B.句子②中的“也",暗示了林慧聪和“我”的想法一样,彼此都渴望新的友情。
C.句子③画出了二叔装模作样时的冷酷无情,也写出了他为适应环境而产生的变化。
D.句子④极富画面感,简单的几个动作就淋漓尽致地刻画出林慧聪当时的激奋之情。
8.“鸽子"在小说中起到了哪些作用?请加以概括。(4分)
9.小说主要的故事情节都与鸽子有关,却为何要以“如果大雪封门”为题?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6分)
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摇橹根生(节选)
艾煊
那一次十四号强台风过境,风暴雨狂。桔树桠枝碰撞桠枝,青色幼果噼噼啪啪地下落。树枝折断,树干被连根拔起。
全村的青壮年,还有一些老老头,全都跑进果林里,拿木柱、毛竹,撑稳要倒的橙、桔、枇杷树。有些被累累青果压弯的枝桠,也拿竹竿把结果枝顶起来,打撑加固。
风一阵,雨一阵。天发狂,湖发狂,人也发狂。虽是暖热的初秋天气,双唇还是冻得发乌,打颤。
生产队长秋良跑到根生身边,问他此刻肯不肯冒狂风过湖,到东山去一趟。秀娟的小囡梅仙高烧不退,抽筋,病重得怕人。秀娟到东太湖水利工地上去了。她的丈夫在外地上班。四岁的小囡梅仙交给外婆带。孩子发高烧,一天一夜不退,外婆急得直哭,跳脚。
“只好送到东山医院去看看,千万不要耽误了小囡。"队长立在风雨地里,大声地和根生商量,“秀娟也在东山,正好就近照看小囡。”
根生有些犯难:“这么大的风过湖?"
“有你去,没啥问题。”
我插问道:“风顺不顺?"
“风向不碍。”队长说,“根生会用八面风,逆风也一样行船。"
根生慢腾腾地说:“试试看吧。风太大了,只好转来。”
秋良仰起脸,对满林绑树的人喊了一声:“还有啥人愿替根生做帮手?"
我马快自荐:“我去。”
“你不要去,台风当中船难弄。"
“我可以。你问问根生。”
根生点点头,认可我同去。
我敞开宽松的胶布雨衣,把梅仙小囡抱住,蒙头罩身裹在我的雨衣里。小囡全身滚烫,热脸贴在我冰凉的脸上。
平常总是风平浪静的港浜,被台风搅得像一锅滚开的粥。小农船互相推推撞撞,轰隆轰隆响。极其平静的小港浜,也看到了风的威势。我心里犯疑了,小船能闯得过台风压境的广阔湖面么?刚才在队长面前自荐的话,讲得太冒失,心里想退,面子上不许退,只好充好汉,硬着头皮下湖。
我们这个孤岛和陆地之间,那年春天刚开辟了一条客运班轮航线。只有一条小火轮,每天一班,上午来,下午去。小火轮平常蛮神气,一声汽笛长鸣,劈波犁浪前进。但它怕风,刮到五六级,它就吓得停航。若有急事去苏州,只好回到古老的橹桨时代。
我看看湖浪,看看摆动弯折的树枝,看看天上狂奔的云,估量这时的台风,大约八到十级。我说了我的估计。根生望望天,点点头:“顶少也有七八级。"
根生把船摇出了港。到了无遮无挡的大湖里,小船一下就发起了野性,船头一调,船身猛地横过来。动作迅猛,好似要把船上的人,狠狠地摔出船外。好在根生只扯了半篷风,顶住了这个下马威。
岛上的山坞、山岬,曲折回环。湖岸边的风,也和山脉的走向一样,七弯八扭,没有一个定准的风向,篷舵极难掌握。我抱着梅仙小囡坐在船头,根生坐在船艄牵篷。小农船是不用舵的。风小摇橹,那支橹,既是发动机,又是舵。风大,橹无能为力,全靠扯篷功夫。篷和橹一样,兼有发动机和舵的双重功能。根生牵住篷缆,按照风的速度和力度,调整篷帆吃风的角度,用篷推动船向前航行,用篷随时校正航向。篷帆是个木偶,根生牵动手里的篷缆,让木偶在湖上的暴风中,尽情尽兴地表演。
台风是从太平洋上刮来的。本是东南风,登陆以后转了向,变成了偏北的西风。是一趟顺风船,扯满篷,半小时就可以到达对岸。风疾,浪高,船行如飞。
但湖风受曲折山体的影响,风向多变。小农船离岸不远,浪从船头扑来,把小船高高地托起,又死劲摔下去。船在峰谷之间飞起落下,像打秋千似的。我感到坐不稳,叉开腿,力求在小船颠簸的动态中求平衡。
根生牵动篷绳,一会迎风逆浪,一会让过风头,船又倒回头走。船走的轨迹,不是通常的直线或曲线,是一条颠倒回环、绕来绕去的曲线。
船不像是漂浮在水面上,像是行走在云雾里。有时船身倾斜,篷帆侧近水面。我歪扭着身子,一手抱住梅仙,一手抓牢船舷,保持平衡。船只要再稍许斜过去一点点,人和船就会一同翻沉。每年暴风过境,时常有些像我们这样冒险的小船,被埋葬在猛恶的湖浪里。太湖并不总是波平如镜,温柔妩媚的。
八面来风,四方吹雨,一无遮拦的小船上,根生居然迎风点火,吸着了香烟。他嘴含烟卷,笑问我:“阿怕?”
我猜想,他心里未必像面孔上的表情那么轻松。我嘴上回答说,不怕,其实心里发虚。灰黄色的浊浪,从迎面从侧面涌过来。浪头高过船舷,小农船落进浪底,四面浪峰都比船身高。又一个浪头推过来,把小船捧到浪顶上,像是一只巨大的手,把船拎出了水面,只有船底的几爿木片贴在水面上,船身像汽垫船水翼船似的悬浮半空。
面对险恶的湖浪,说不怕,那是假的。一阵浪来,全身紧张,背上冒汗。在满湖险涛中挣扎、搏斗的小农船,不过是一张纸头、一片小树叶般浮沉。在凶猛的自然力袭来时,一霎间感到人很渺小,人的能量极其有限。让过一道恶浪,浪落了,心里也会有一阵轻松感,还有点冒险的乐趣。
小船穿过暴风险浪,安抵彼岸后,又心生一种快慰感。这,也许就是没有被太湖狞恶的风浪吓退,还是一再愿意在台风过境时下湖出航的原因。冒险,也是一种创造的动力。
(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囡持续高烧,父母又不在身边,外婆束手无策急得直哭。出于责任感和同情心,队长来找根生帮忙,问他是否愿意冒险过湖送小囡就医。
B.队长不找其他社员,单找根生,说明他对根生的驾船本领和为人非常了解。根生没有拒绝,后来在台风中轻松过湖,证明了队长眼光不错。
C.“我"只看到强台风在陆地上的威力,却不知道它在广阔湖面上的威势,加之替小囡着急,怕耽误了小囡,所以贸然自荐,愿给根生做帮手。
D.根生在“八面来风,四方吹雨,一无遮拦的小船上”,“居然迎风点火,吸着了香烟"。他若无其事的态度,给万分紧张的“我”吃下了定心丸。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本开头部分描述果林横遭摧折和社员紧急护林的情景,将“强台风过境"带来的危害写得比较具体,也为下文写根生冒险过湖做了铺垫。
B.文本发挥方言俗语的文学功能,如“小囡”“马快"“阿怕”等词句的运用,既使作品乡土气息浓厚,也给读者带来了陌生、新奇的感觉。
C.文本善用修辞手法,如将飞起又落下的小船比作“秋千",再如夸大“船只要再稍许斜过去一点点”的危险,都生动形象,描写逼真。
D.文本着力渲染强台风的巨大威力,从多角度描写根生在险恶自然环境下的“扯篷功夫",将他的弄船本领表现得淋漓尽致,令人如闻如见。
8.有人认为:“人物形象是文学作品的灵魂。”请简析本文刻画了根生怎样的形象。(4分)
9.文中画横线段落运用了哪些写作技巧?在文中各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湖北省鄂东南省级示范高中教育教学改革联盟学校2024届高三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古山兄弟
卞毓方
天生一个小可怜。貌似张乐平笔下的三毛,但头顶光光,一毛不生。眼皮奔拉,遮住瞳仁,仅仅露出一条缝,乡人形容是用芦柴篾子划的。个头矮小,六七岁了,看上去只有三四岁,走路倒蛮快,落地无声,穿檐过屋如风,状如小老鼠。衣服嘛,衫不像衫,裤不像裤,是他娘捡邻家孩子穿剩的破烂。老家是阜宁陈良,三岁时,也就是1953年,随父母搬来合德。都说这是新兴的镇子,有奔头,有发展,没承想四岁那年,父亲患食管癌病逝,撇下他和十二岁的哥哥、三十出头的娘。
政府济弱扶倾,每月无偿划拨五斤白砂糖,供小山的娘制成糖球销售,赚点糊口钱,哥哥四处打小工。他稍微长大点,便每天挎个竹篮,上街捡煤渣,捡烟头。早饭是没得吃的,中饭、晚饭有一顿没一顿地凑合着。
“小山,你来。"西邻大妈叫他。
他嗖嗖地跑过来了,他知道准有好事。
“今天煮鱼,帮我上街买五分钱糖色酱。听清,三分钱酱,两分钱糖色。”大妈递过来一角钱。
那多出来的五分,就是跑腿费了。
小山的娘去码头洗衣服,西邻大妈随即跟过来,洗青菜、萝卜、山芋,临了,总会往小山娘的洗衣盆里塞点儿杂七杂八的东西。
小山捡的煤渣,一斤卖二分钱,捡的烟头,剥出烟丝,晒干,一包卖五毛钱。他常把煤渣分给西邻大妈,烟丝分给西邻老爹,不要钱。
后来,娘改嫁。再后来,他与娘随继父下放陈洋镇开洋村。临走那天,向西邻告别,细细的眼角噙着豆大的泪珠。
这是我童年的往事。西邻大妈是我的母亲,西邻老爹是我的祖父。记得祖父曾把小山叫过来,在纸上写下他的名字“刘古山",一字一字地教他认,末了叮嘱:“记住了小山,你的名字,就是你的脸面。”
过了一年,我也离开合德,北上京城求学。从此尘海茫茫,音断信绝,然内心深处,始终晃动着那个羸形垢面的“小可怜"。
小山后来怎样了?
后来,他还有后来吗?
“后来”来了,癸卯三月返乡,一天晚上,我和从前的邻居张长庚兄弟小聚,提起刘古山,长庚说,他已搬回合德,就住在我家后边。我拉了长庚,冒雨前去寻找。
二层小楼,临街。敲门,无人应。街坊大嫂热情,帮忙拨打他的手机,终于接通电话,下楼开门。
我先发制人,一把拉住他的手,问:“你还认得我吗?"
他愣了一下,定睛,左瞧,右瞧,惊呼:“卞三哥!卞毓方!”
笑容和热泪霎时涌出,他是,我也是。
屈指算来,这一别,整整一个甲子。
他能认出我,证明我变化不大。
我却无论如何也认不出他。你怎么看,都看不出他是昔日那个“小可怜"。灯光下,他如霜的白发,宽阔的前额,轩昂的鼻梁,方挺的下巴,衬上酡红的脸庞,透出一股神气、福气。
坐定,环顾室内,这是一家汽车出租公司,装潢考究,四壁挂满了锦旗。我顾不上寒暄,单刀直入,问:“古山兄弟,看来你后福不浅,你是如何走到今天这一步的?”
“三哥,不瞒你说,刚到农村那会儿,苦哇!"古山讲,“娘和我,属于弱劳力,干一天活儿,工分值很低。过年,连块豆腐也买不起。亏得古才哥哥从合德带来两斤茨热,勉强过个春节。”
“你是如何转运的?"我问。
“人家怕苦,我偏找苦。我人瘦,但身子结棍;我块头小,但脑瓜聪明。第二年,我专挑重活、难活,别人不干的,我上。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大伙儿评我为劳动积极分子。”
劳动,这是实打实,硬碰硬。看不出他精头细爪,骨瘦如柴,竟有金刚之魄,罗汉之魂。赞!
“学习‘老三篇’——《纪念白求恩》《为人民服务》《愚公移山》,我没念过书,不识字,但记性好,人家读,我听,三篇文章,听几遍,就背上了。我又加背了一篇《反对自由主义》。村里轰动,树我为典型,我成了市里的学习标兵,后来又加入村里的文娱宣传队。"
“真是‘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听你谈话,肚里已有些墨水。”我满怀兴味,“你是怎样摘掉文盲帽子的?"
“我能背,自然就会照着‘老三篇’一字一字认。‘老三篇’认完了,再认《反对自由主义》。四篇认全了,文化就有了基础。”
高,这是“曲终收拨当心画",这最后的一“画”落在了文化。
“当到市里标兵,领导培养我入党,让我抓队里生产,抓财务管理。我不懂账务,就跟县里一位专业会计学习借贷记账法。后来村里考会计,一百分的卷子,实践部分占四十分,借贷部分占六十分,几位老会计拿了前面四十分,我拿了后面六十分,我得了第一,当了总账会计。"
总账会计,这是真本事!
老话说“富不过三代”,今话则要说“穷不过二代"。古山十八岁结婚,妻子是老家陈良人。岳母嫌他眼睛小,他就去医院动了手术,改变了因不良发育而被掩盖的明眸,开始睁大眼睛看世界。生两子,随时代的节拍,出息成了商界精英,一个在盐城,一个在合德。孙辈有四,大孙子本科毕业后去国外读硕士,两个孙女,都已大学毕业,参加了工作,最小的孙子在读初中。如今,老两口退休无事,在镇上帮二儿子照应门市。
曾经,看“山”是“山";如今,看“山”不是“山";站远一步,站高一步,看“山”又是“山"。
(摘自《光明日报》2023年9月8日,有删减)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的描写,不仅刻画出古山兄弟骨瘦精干的特点,也交代了他年少时的偃蹇困顿。
B.古山兄弟把煤渣和烟丝分给西邻大妈和西邻老爹,体现了邻里友睦和古山兄弟知恩图报。
C.拉着长庚冒雨前去寻找古山兄弟,体现了“我”急切地想知道古山兄弟后福不浅的原因。
D.看到古山兄弟儿孙满堂,事业有成,平淡无华的言语中饱含着对古山兄弟的赞美与欣慰。
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内容上收束全文,古山兄弟的人生,就是记忆中的苦孩子和眼前幸福老汉的无缝对接。
B.结构上戛然而止,余味绵长,给读者留下了空白,激发了对古山兄弟命途多舛的伤慨。
C.语言上一语双关,几个“山"字,既可看作人生认识的三重境界,也饱含深沉的情感。
D.情感上卒章显志,深化主题,表达了作者对古山兄弟的赞美,及对时代和社会的颂赞。
8.作者是怎样叙述古山兄弟的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4分)
9.假如《上海文学》的“短篇小说栏目”和“心香之瓣栏目"都希望刊发这篇《古山兄弟》,作为这篇小说的作者,你将选择把这篇小说发表到哪个栏目?简要陈述理由。(6分)
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国际育才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二)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暖心时刻
白雪松
夏日的凌晨,天亮得早,三时一刻就蒙蒙亮了,虽然启明星仍闪耀在天幕东南方,但其他星辰只是依稀可见了。坐在出租车里的司机小陈见天色还早,想再眯上一会儿,突然电话铃声响起,一个苍老的女声传进耳廓:“师傅,我要到医院,但腿脚不好,下不了楼,想请你帮忙上楼接我,会高价付车费……”没等老人再说下去,小陈打断了女人的话茬儿:“老人家不必再说了,我上楼接你就是。"
小陈赶到老人居住的四楼,轻按了一下门铃,门被打开了,老人已经坐到轮椅上在门口等着,她不好意思地说:“我是身有残疾的空巢老人,身边没人陪伴。”小陈那一刻心中有种被打碎的感觉,被触碰得酸疼。
小陈把老人从轮椅上扶下来,把轮椅折叠好,放到自己肩上。然后腾出另一只手搀扶老人,想背她下楼。老人却顺手拿过门旁的拐杖,对小陈说:“你只搀我一把就行,我还能走。"小陈搀着老人的手臂,一步一步地下楼梯,从四楼到一楼,一共有五十四个台阶,足足用了半个多钟头。
坐上车以后,老人不停地感谢小陈。小陈忙说:“老人家,你不用客气,谁都有老的时候,啥时候生病也摸不透。”接着又问老人是否到市医院。老人点点头,却说:“我是到市医院,不过,我想从市中心穿过,再看一眼几个地方。"小陈说:“那会绕很远的路。”老人赶忙说:“我会给你多付车费的。"小陈笑着说:“我不是那个意思,我是怕路途远,时间长了,你坐车不舒服。”
路上,老人一直趴在车窗上,目不转睛地看着灰蒙蒙的外边,一再提醒小陈,把车速降一下,说她老眼昏花看不太清楚。车速降下来以后,小陈忍不住追问老人:“您老人家起这么早,又绕这么大个弯,究竟要去探望谁呀?"老人转头望了一眼小陈,凄苦地说:“在这个世上我已经没有任何亲人了,只剩下我一个孤老婆子,哪里还有亲人可探望呀!”这话头一起,老人的话匣子就打开了。说她不久前查出肺上有个核桃大的东西,确诊是肿瘤,需要做开胸手术摘除。她已经是八旬老人,做这样大的手术,怕自己下不了手术台,想在手术前再看一眼自己曾经历过的老场景、老物件。
老人长叹一声,悲怆地说:“经历过的那些老场景始终在眼前晃来荡去,让我有种亲切温馨的感觉,弄得我彻夜难眠,就想抹掉,可是越抹越清晰,睁眼闭眼都能看得到。有些事情随着时间的流逝会让人淡忘,但有些事物,只要得到一点触动,就会从心底最隐匿的深处悄悄抬起头来,像根坚韧的绳索捆绑着自己,深深勒进脑海和肉体。"
小陈随声附和:“回忆也不见得是坏事,它能带来忧伤,但也能创造喜悦,虽然有伤感,但更多更深的还是趣味盎然,火星四溅。”最后小陈出语惊叹地说:“在漫长的人生路途上,总会遇到命运的跌宕,生死的别离,情爱的聚散,关键要保持心灵的激情和生命的智慧,这样才会恰如其分地咀嚼惆怅,反刍不幸。"
听了小陈这番话,老人苦涩的脸泛上一层喜悦,她动情地说:“我原本对这台手术不抱太大的希望,或许从此就离开了这个世界,但我总留恋世上的一切,总想多看一眼,特别想看看自己生活、工作过的地方。没想到你这个年轻人满足了我老婆子的愿望,还这般开导鼓舞我战胜这场疾病,我真不知道如何感谢你。”
“感谢倒不必了。"小陈意味深长地说,“我只希望你看过那些旧场景后,能从过往的情景中得到快乐,得到熨贴。”
老人像个孩子似的贴在车窗上看,车路过一个小区时,老人高兴地说:“我结婚时就住在那座平房里,住在最东头那座房,现在已改造成六层大楼,没有了过去的一点痕迹。"当车开到一个超市门前,老人又说早先这里是个评书场,自己还在这里听过评书;当车开到一栋楼的拐弯处,老人不再说一句话,只出神地凝视着楼前的花圃,她看着看着就哭了,嗓音有些嘶哑地说:“这里原来是糕点厂,我在烘烤车间整整工作了十年。”说到这里老人脸上浮出一种自豪的神态。
这时曙光已经透出地平线,那条红带慢慢地扩大,形成了一片红云,刹那间那深红的光圈突然发出夺目的光亮,附近的云也染上了光彩。老人抬头看天已经大亮了,对小陈说:“咱们去医院吧。"
车开到医院门口,小陈看手表,他们在路上整整转了三个小时。只见有两个医护人员已等在那里。小陈赶忙把老人搀扶下来,又从后备厢搬下轮椅,扶她坐上去。
老人坐正了身子,又昂起头,脸上盈满了红霞。这时老人从贴身衣袋里掏出钱包,轻声问小陈:“我该付你多少钱?”小陈说:“不必了!"老人惊愕地说:“那怎么成呀,你还得谋生计呢!”小陈说:“祝愿你战胜疾病。"说到这里,小陈又高声说道,“老人家,你看,朝阳已经照射到你身上,你会像那新阳一样,活得更加年轻!”
小陈和老人道别的时候,老人示意小陈走近一些,小陈刚一靠前,老人突然抱住他,布满皱纹的老脸紧贴在他脸上,小陈觉得有颗滚烫的泪水落了下来。老人扶住小陈的肩头,带着哭腔说:“谢谢你,孩子,你给了我生命中最暖心的时刻,有这个底气在心中,我还惧怕病魔吗?"
小陈再没有说什么,紧紧握住老人干枯的手,在她手背上轻拍了一下,然后才走进万道霞光里。小陈坚定地相信,老人一定能闯过这道鬼门关,因为朝霞已经照到她的心中……
(选自《小说选刊》2023年2期)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不好意思地说”“凄苦地说"“悲怆地说”“动情地说"“高兴地说”等状态,反映了老人一路情感变化的过程。
B.“暖心时刻"就是指小陈为了满足老人再看一眼熟悉的地方的愿望而开车绕道市中心所花费的三个小时。
C.小陈与老人分别时在她的手背上“轻拍了一下”,他是在用无声的语言向老人传递安慰、信任、鼓励和期待。
D.“朝霞已经照到她的心中"意蕴深刻,指此时的老人心中已燃起了生的希望,有了战胜病魔的勇气和信心。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在塑造小陈的人物形象时,综合运用了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方法,使得小陈的形象丰满立体。
B.小说没有强烈的冲突、波澜起伏的情节,平实叙述中蕴含着人物复杂的情感,传达出作者的人生感悟。
C.小说采用第三人称叙述出租车司机小陈和老人之间的故事,给读者以真实、客观、有序的阅读体验。
D.小说插叙老人曾住过的平房、去过的评书场、工作过的糕点厂等内容,与前文她想绕道市中心相照应。
8.小说中画线的两处环境描写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分)
9.读书小组要为此文写一则文学短评,经讨论,提出一组关键词“你·我·他”,请围绕关键词写出你的短评思路。(6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
湖北省华中师大一附中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高三期中检测语文试题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太阳下的风景
——沈从文与我
黄永玉
从十二岁出来,在外头生活了将近四十五年,才觉得我们那个县城实在是太小了。不过,在天涯海角,我都为它而骄傲,它就应该是那么小,那么精致而严密,那么结实。它也实在是太美了,以致以后的几十年我到哪里也觉得还是我自己的故乡好;原来,有时候,还以为可能是自己的偏见。最近两次听到新西兰的老人艾黎说:“中国有两个最美的小城,第一是湖南凤凰,第二是福建的长汀……"他是以一个在中国生活了将近六十年的老朋友说这番话的,我真是感激而高兴。
我那个城,在湘西靠贵州省的山洼里。城一半在起伏的小山坡上,有一些峡谷,一些古老的森林和草地,用一道精致的石头城墙上上下下地绣起一个圈来圈住。圈外头仍然那么好看,有一座大桥,桥上层叠着二十四间住家的房子,晴天里晾着红红绿绿的衣服,桥中间是一条有瓦顶棚的小街,卖着奇奇怪怪的东西。桥下游的河流拐了一个弯,有学问的设计师在拐弯的地方使尽了本事,盖了一座万寿宫,宫外左侧还点缀一座小白塔。于是,成天就能在桥上欣赏好看的倒影。
城里城外都是密密的、暗蓝色的参天大树,街上红石板青石板铺的路,路底有下水道,蔷薇、木香、狗脚梅、橘柚,诸多花果树木往往从家家户户的白墙里探出枝条来。关起门,下雨的时候,能听到穿生牛皮钉鞋的过路人叮叮叮地从门口走过。还能听到庙中建筑四角的“铁马”风铃叮叮当当的声音。下雪的时候,尤其动人,因为经常一落即有二尺来厚。
最近我在家乡听到一位苗族老人这么说,打从县城对面的“累烧坡"半山下来,就能听到城里“哄哄哄”的市声,闻到油炸粑粑的香味。实际上那距离还在六七里之遥。
城里多清泉,泉水从山岩石缝里渗透出来,古老的祖先就着石壁挖了一眼一眼壁炉似的竖穹,人们用新竹子做成的长勺从里头将水舀起来。年代久远,泉水四周长满了羊齿植物,映得周围一片绿,想起宋人赞美柳永的话“有井水处必有柳词",我想,好诗好词总是应该在这种地方长出来才好。
有一天傍晚,我正在孔庙前文星街和一群孩子进行一场简直像真的厮杀的游戏,忽然一个孩子告诉我,你们家来了个北京客人!
我从来没亲眼见过北京客人。我们家有许许多多北京、上海的照片,那都是我的亲戚们寄回来让大人们觉得有意思的东西,对孩子来说,它又不是糖,不是玩意,看看也就忘了。这一次来的是真人,那可不是个随随便便的事。
这个人和祖母围着火炉膛在矮凳上坐着,轻言细语地说着话,回头看见了我。
“这是老大吗?”那个人问。
“是呀!"祖母说,“底下还有四个咧!真是旺丁不旺财啊!”
“喂!"我问,“你是北京来的吗?”
“怎么那样口气?叫二表叔!"祖母说,“是你的从文表叔!”
我笑了,在他周围看了一圈,平平常常,穿了件灰布长衫。
“嗯……你坐过火车和轮船?"
他点点头。
“那好!”我说完马上冲出门去,继续我的战斗。一切一切就那么淡漠了。
几年以后,我将小学毕业,妈妈叫我到四十五里外的外婆家去告穷,给骂了一顿,倒也在外婆家住了一个多月。有一天,一个中学生和我谈了一些很深奥的问题,我一点也不懂,但我马上即将小学毕业,不能在这个中学生面前丢人,硬着头皮装着对答如流的口气问他,是不是知道从凤凰到北京要坐几次轮船和几次火车?
他好像也不太懂,这教我非常快乐。于是我又问他:知不知道北京的沈从文?他是我爸爸的表弟,我的表叔。
“知道!他是个文学家,写过许多书,我有他的书,好极了,都是凤凰口气,都是凤凰事情,你要不要看?我有,我就给你拿去!"
他借的一本书叫作《八骏图》,我看了半天也不懂,“怎么搞的?见过这个人,又不认得他的书?写些什么狗皮唠糟的事?老子一点也不明白……”我把书还给那个中学生。
“怎么样?"
“唔、唔、唔。”
许多年过去了。
我流浪在福建德化山区里,在一家小瓷器作坊里做小工。我还不明白世界上有一种叫作工资的东西,所以老板给我水平极差的三顿伙食已经十分满足。有一天,老板说我的头发长得已经很不成话,简直像个犯人的时候,居然给了我一块钱。我高高兴兴地去理了一个“分头",剩下的七角钱在书店买了一本《昆明冬景》。
我是冲着“沈从文”三个字去买的。钻进阁楼上又看了半天,仍然是一点意思也不懂。这我可真火了。我怎么可以一点也不懂呢?就这么七角钱?你还是我表叔,我怎么一点也不明白你在说些什么呢?七角钱,你知不知道我这七角钱要派多少用场?知不知道我日子多不好过?我可怜的七角钱……
抗日战争胜利后我只身来到上海,生活困难得相当可以了,我已经和表叔沈从文开始通信。他有过一篇长文章谈我的父母和我的行状,与其说是我的有趣的家世,不如说是我们乡土知识分子在大的历史变革中的写照。表面上,这文章有如山峦上抑扬的牧笛与江流上浮游的船歌相呼应的小协奏,实质上,这文章道尽了旧时代小知识分子与小山城相互依存的哀哀欲绝的悲惨命运。我在傍晚的大上海的马路上买到了这张报纸,就着街灯,一遍又一遍地读着,眼泪湿了报纸,热闹的街肆中没有任何过路的人打扰我,谁也不知道这哭着的孩子正读着他自己的故事……
我们那个小小山城不知由于什么原因,常常令孩子们产生奔赴他乡献身的幻想。从历史角度看来,这既不协调且充满悲凉,以至表叔和我都是在十二三岁时背着小小包袱,顺着小河,穿过洞庭去“翻阅另一本大书"的。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头部分,引用老朋友的话从侧面表现出故乡凤凰城的美,彰显古城小而美的独特魅力。
B.城里的清泉是小城特色之一,记忆中故乡边城的美景都极动人,绮丽山水体现小城的灵气。
C.“就着街灯,……谁也不知道这哭着的孩子”,体现出遭遇磨难时路人的冷漠带给“我"的身心创伤。
D.文章末尾说“翻阅另一本大书”意思就是离开这风景如画、民风朴实的古城,投入到大千世界去。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城内外环境动静结合,先简笔勾勒城外的桥与河,再重点写热闹的市声,更增添了小城的活力。
B.“我"看半天读不懂到发火,反复写“七角钱”表现出因心疼钱又极度自尊对表叔产生的不满。
C.“平平常常"可见对“北京客人”的童幼无知,也体现出表叔沈从文的宽容、温和与从容。
D.本文采用第一人称叙述,以一个顽童的视角写湘西、说凤凰,把他们叔侄之间的琐事娓娓道来。
8.人们评价沈从文的文学语言“流淌着诗意",黄永玉先生也承继了这一特点,请结合文中画线句子简要分析。(4分)
9.请简要分析文章副标题“沈从文与我”与正标题“太阳下的风景"之间的联系。(6分)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答题时要通读全文,仔细比对各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能力。答题时要认真阅读每一个选项,结合文本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中相关句子的分析能力。答题时要结合语境读懂题干涉及的句子,根据题干的提示,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副标题与正标题之间联系的分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文本,结合相关内容进行分析。
【解答】(1)C.“路人的冷漠带给‘我’的身心创伤”错,“就着街灯,一遍又一遍地读着,眼泪湿了报纸,热闹的街肆中没有任何过路的人打扰我,谁也不知道这哭着的孩子正读着他自己的故事……",是在从侧面体现出表叔沈从文对“我”的影响。
故选C。
(2)B.“对表叔产生的不满"错,拼命想要读懂表叔的文章,实际上是对小城、家族中出现文化名人的骄傲。
故选B。
(3)①“城里城外都是密密的、暗蓝色的参天大树”“诸多花果树木往往从家家户户的白墙里探出枝条来"“能听到穿生牛皮钉鞋的过路人叮叮叮地从门口走过”“还能听到庙中建筑四角的‘铁马’风铃叮叮当当的声音",这些句子中运用了很多叠词、拟声词,如“密密”“家家户户"“叮叮叮”“叮叮当当",这些词语很有音韵的美感,增加了语言的表现力;
②“暗蓝色的参天大树”“红石板青石板铺的路"“白墙”,这些句子中运用了很多色彩词,色彩丰富;而且“城里城外都是密密的、暗蓝色的参天大树"“蔷薇、木香、狗脚梅、橘柚,诸多花果树木往往从家家户户的白墙里探出枝条来”这些描写画面感强,带着湘西特有的诗意氛围,带给读者诗意的联想。
(4)①“太阳下的风景",指的是故乡湘西的风景,如“城一半在起伏的小山坡上,有一些峡谷,一些古老的森林和草地,用一道精致的石头城墙上上下下地绣起一个圈来圈住……于是,成天就能在桥上欣赏好看的倒影”,文章表达了对故乡风景的喜爱、眷恋和自豪,如“在天涯海角,我都为它而骄傲,它就应该是那么小,那么精致而严密,那么结实。它也实在是太美了,以致以后的几十年我到哪里也觉得还是我自己的故乡好",这是湘西山民的朴素情操,文中描写的风景是故乡凤凰城的文化风情;
②“沈从文与我”,沈从文是“我"的表叔,“是我爸爸的表弟”,我们是表亲;我们的共同点是“都是在十二三岁时背着小小包袱,顺着小河,穿过洞庭去‘翻阅另一本大书’的",文中关于表叔的描写只有他是北京来的,表明他很早就离开了家乡,去了北京;而“我”的经历则有较多描写,如“我流浪在福建德化山区里,在一家小瓷器作坊里做小工"“抗日战争胜利后我只身来到上海”。总之,作者以表亲两代的人生历程为线索,回忆表叔与“我"的漂泊人生。
③表叔和“我”都来自湘西凤凰,古城人杰地灵,“小小山城"是他们叔侄的文学的摇篮,表叔写过很多书,就连中学生都知道“他是个文学家,写过许多书,我有他的书,好极了,都是凤凰口气,都是凤凰事情”;而“我"后来也开始了创作生涯,故乡凤凰给了他们灵感。“太阳下的风景”,也就是故乡,是“沈从文与我"的精神世界的依赖。
答案:
(1)C
(2)B
(3)①叠词、拟声词的运用,有音韵的美感,如“密密地”“叮叮当当";②色彩丰富,画面感强,带给读者诗意的联想。
(4)①“太阳下的风景”,是湘西山民的朴素情操,是故乡凤凰城的文化风情;②“沈从文与我",作者以表亲两代的人生历程为线索,回忆表叔与“我”的漂泊人生。③古城人杰地灵,“小小山城"是他们叔侄的文学的摇篮。“太阳下的风景”是“沈从文与我"的精神世界的依赖。
【点评】解答对文本赏析的选择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湖北省六校新高考联盟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老屋小记
史铁生
1.到老屋去
那是两间破旧的老屋,和后来用碎砖垒成的几间新房,挤在密如罗网的小巷深处,与条条小巷的颜色一致,芜杂灰暗,使天空显得更蓝,使得飞起来的鸽子更洁白。那儿曾处老城边缘,荒寂的护城河在那儿从东拐向南流;如今,城市不断扩大,那儿差不多是市中心了。总之,那个地方,在这辽阔的球面上必定有其准确的经纬度,但这不重要,它只是在我的心情里存在、生长,一个很大的世界对它和对我都不过是一个悠久的传说。
我想去那儿,是因为我想回到那个很大的世界里去。那时我刚在轮椅上坐了一年多,二十三岁,要是活下去的话,料必还是有很长久的岁月等着我。V告诉我有那么一个地方,我说我想去。
于是我摇着轮椅,头一回看见了那两间老屋:尘灰满面,屋门前有一块不大的空场,一群老太太正在屋前的太阳地里劳作,纷纷停了手里的活儿,直起腰,从老花镜的上缘挑起眼睛看我。V仰头叫了一声“B大爷”,房顶上蹲着一个老头,正在给漏雨的屋顶铺沥青。
“怎么着爷们儿?来吧!甭老一个人在家里憋着……"B大爷笑着说,露出一嘴残牙。他是说我。
2.长跑者
摇着轮椅,耳边和心里都空荒的岑寂。我常常觉得,应该有一首平缓、沉稳又简单的曲子,来配那两间老屋里的时光,来配它终日沉暗的光线,来配它时而的喧闹与时而的疲倦。或者也可以有一句歌词,一句最为平白的话,不紧不慢反反复复地唱,便可呈现那老屋里的生活,闻见它清晨的煤烟味,听见它傍晚关灯和锁门的轻响。
这一天,我沿着一条大道不停地走,暮色苍茫中,碰上了一个年轻的长跑者。一个天才的长跑家——K,K在我身旁收住脚步,愕然地看着我,便推起我,默默地跑——也许那个年代,恰可以这孤独的长跑为象征、为记忆、为诉说吧。K因为在“文革”中出言不慎,未及成年就被送去劳改,三年后改造好了回来,却总不能像其他人一样有一份正式工作。K从未受过正规训练,只靠两样天赋的东西去跑:身体和梦想。他每天都跑两三万米,还要拉上六七百斤的货物蹬几十公里路,其间分三次吃掉两斤粮食而已。生产组的人都把多余的粮票送给他,只临近大赛的那一个月,他才每天喝一瓶牛奶,然后便去与众多营养充足、训练有素的专业运动员比赛。年年的“春节环城赛"我都摇着轮椅去看他跑,年年他都捧一个奖杯或奖状回来,但仅此而已,①梦想还是梦想。多少年后我和K才懂了那未必不是上帝的好意相告:②梦想就是梦想,不是别的。有个十三四岁的男孩要跟K学长跑,K便当起了教练。后来,这男孩的姐姐认识了K,爱上了K,并且成了K的妻子——那时K仍然在拉板车,在跑,在盼望得到一份正式工作,或被哪个专业田径队选中。
3.U师傅
我初来老屋之时,听说她已经有五十岁——除非细看其容颜,否则绝不能信。她的身段保持得很好,举手投足之间会令人去想:她必相信可以留住往昔,或者不信不能守望住流去的岁月。无论冬夏,她都套一身工作服,领口和袖口都扣紧。她绝不在公用的水盆中洗手,从不把早点拿来老屋吃。她来了,干活;下班了,她走。实在可笑的事她轻声地笑,问到她头上的话她轻声回答,回答不了的她说“真抱歉,我也说不好”,令她惊讶的事物她也只说一声“哟,是嘛"。
听说U师傅毕业于一所名牌大学的西语系,听说U师傅曾经有过很好的工作,后来生了一场大病,病了很多年工作也就没了。听说U师傅没结过婚,听说不管谁给她介绍对象她都婉言谢绝。U师傅绝对是一个谜。老屋里寂寞的时刻,我偶尔偷眼望她,不经意地猜想一回她的故事。我想,在那五十几年的生命里面必定埋藏着一个非凡的梦想,在那优雅、平静的音容后面必定有一个牵魂动魄的故事。但是她的故事守口如瓶,就连老屋里的大妈大婶们也分毫不知,否则肯定会传扬开去。
应该是一个爱情故事,一个悲剧。应该是一份不能随风消散、不能任岁月冲淡的梦想,否则也就谈不上悲剧。应该并不只是对于一个离去的人,而是对于一份不容轻掷的心血,否则那个人已经离开了你,你又是甘心地守望什么呢?等待他回来?
③到底是怎样一个故事并不重要。
有一次小T去U师傅家回来(小T是老屋唯一去过U师傅家的人),跟我们说:“哇,老天!告诉你们都不信,U师傅家真叫讲究喂,净是老东西。”
D说:“有比L大妈还老的东西?"
小T说:“我是说艺术品,字画,瓷器,还有太师椅呢。”
D说:“太湿,怎么坐?"
小T说:“你们猜U师傅在家里穿什么?旗袍!哇,老天,缎子的,漂亮死了!头发挽成髻,旗袍外面套一件开身绣花的毛坎肩,哇,老天,她可真敢穿!屋里屋外还养了好多好多花……”
④U师傅的梦想具体是什么,也不重要。
4.浪与水
从老屋往北就是护城河了。河很窄,水流弱小、混浊,我摇过小桥,沿河“漫步",烈日晒了一整天的河水疲乏得几乎不动,没有浪,浪都像是死了。若是大雨过后,河水涨大几倍,浪也活了,浪涌浪落。⑤老屋里的歌,应该是这样一句简单的歌词,不紧不慢反反复复地唱:不管浪活着,还是浪死了,都是水的梦想……
(有删改)
6.下文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在选材上独具匠心,“我”的绝望与希望,K的幸与不幸,U师傅的冷与热,强烈的反差形成了张力,令人印象深刻。
B.本文截取“我"七年老屋生活的一些片段,情节零散,故事平淡,主旨浅近,仿佛一首平缓简单的曲子。
C.本文语言不放任感情的泛滥抒发,不纵容回忆的恣意招摇。这种语言风格很好演绎了史铁生回忆散文的特点——寓深远于朴素,寄激情于从容。
D.本文的写景处处关情,烘托了人物心情,反映了作者的审美倾向和人生思考,能给读者以思考和震撼。
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句子①中“梦想还是梦想”是指K虽然领回了无数奖杯或奖状回来,但是仍然没能实现自己通过长跑改变自己境遇的梦想。
B.句子②“梦想就是梦想"是指虽然K没能实现自己通过长跑改变自己境遇的梦想,但是梦想还是要有的。
C.句子③④中的“并不重要”“也不重要",运用反复,强调各人自有自己的一份喜乐,我们不必好奇窥探他人的生活。
D.句子⑤中以歌词和节奏来喻指普通人物的平凡生活和故事情节的简洁单调。
8.米克·巴尔说:“在第一人称回顾往事的叙述中,可以有两种不同的叙事眼光。一为叙述者‘我’目前追忆往事的眼光,可称为‘叙述自我’;另一为被追忆的‘我’过去正在经历事件时的眼光,可称为‘经验自我’。”结合这句话,请对这篇散文的叙事视角及其表达效果进行分析。
9.读书小组要为此文写一则文学短评。经讨论,甲组提出一组关键词:平凡·困境·梦想;乙组提出一个关键词:浪。请任选一个小组加入,围绕关键词写出你的短评思路。
【答案】6.B7.C
8.①“经验自我"是23岁时的“我”,用于对情节的叙述,写出年轻时的“我"的所见所闻所感,拉近“我”与读者之间的距离;
②“叙述自我"是现在的“我”,用于对过往人和事的评述,写出“我"的所思所想所悟,推远“我”的故事与读者之间的距离;
③两个“我"同时在场,让读者既感受主人公的心灵体验,又体会人生的哲理思考,在感性和理性之间极大丰富作品的审美内涵。
9.甲组答案示例:
①作者回忆了一群平凡小人物的幸与不幸、绝望与盼望的生存状态。
②小说中人物的处境都比较艰难,或身体残缺,或难有平等的工作机会,或有无人理解的孤独。
③虽然处在人生的困境中,但是他们没有怨天尤人,每个人都有与现实不符的梦想,并默默地盼望着,坚守着,以冷静的抵制来表现对人生困境的抗争。
乙组答案示例:
①文章有很多抒情的意象,浪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浪寓意着欲望、梦想。
②“不管浪活着,还是浪死了,都是水的梦想”其涵义就是无论人生的梦想是否成功,欲望是否实现,只要都追求过了,生命重要的不是结果的胜利,而是过程的丰满。
③思想主旨上,表达作者对生命的感悟:正因为有梦,单调的生活变得复杂,窄小的心灵变得广阔,充满苦难与绝望的现实变得有期望。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
B.“主旨浅近"错误。本文以小见大,主旨宏大。
故选B。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的能力。
C.“强调各人自有自己的一份喜乐,我们不必好奇窥探他人的生活”错误。两处“不重要"目的是强调一直坚守心中的美好才是最重要的,其他都不必在意。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的叙述视角以及效果的能力。
由“我想去那儿,是因为我想回到那个很大的世界里去。那时我刚在轮椅上坐了一年多,二十三岁,要是活下去的话,料必还是有很长久的岁月等着我”“于是我摇着轮椅,头一回看见了那两间老屋:尘灰满面,屋门前有一块不大的空场,一群老太太正在屋前的太阳地里劳作,纷纷停了手里的活儿,直起腰,从老花镜的上缘挑起眼睛看我"可知,“经验自我”是23岁时的“我",用于对情节的叙述,写出年轻时的“我”的所见所闻所感,拉近“我"与读者之间的距离;
由“我常常觉得,应该有一首平缓、沉稳又简单的曲子,来配那两间老屋里的时光,来配它终日沉暗的光线,来配它时而的喧闹与时而的疲倦”可知,“叙述自我"是现在的“我”,用于对过往人和事的评述,写出“我"的所思所想所悟,推远“我”的故事与读者之间的距离;
两个“我"同时在场,让读者既感受主人公的心灵体验,又体会人生的哲理思考,在感性和理性之间极大丰富作品的审美内涵。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拟写文学短评的能力。
拟写文学短评写要单刀直入、开门见山地提出论点,然后就原作内容进行复述或引用,应采用“述评结合”的方法,阐释自己的看法。写作时,首先要根据命题者的要求确定评论重点,有明确的评价。确定了评论重点,就确定了评论的中心,也就确定了鉴赏、评价的主攻方向。
甲组答案示例:
评点关键词:平凡·困境·梦想。
由“一个天才的长跑家——K,K在我身旁收住脚步,愕然地看着我,便推起我,默默地跑"“听说U师傅毕业于一所名牌大学的西语系,听说U师傅曾经有过很好的工作,后来生了一场大病,病了很多年工作也就没了。听说U师傅没结过婚,听说不管谁给她介绍对象她都婉言谢绝。U师傅绝对是一个谜”等可知,作者回忆了一群平凡小人物的幸与不幸、绝望与盼望的生存状态。
由“K因为在‘文革’中出言不慎,未及成年就被送去劳改,三年后改造好了回来,却总不能像其他人一样有一份正式工作"“后来生了一场大病,病了很多年工作也就没了”“应该是一个爱情故事,一个悲剧。应该是一份不能随风消散、不能任岁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短视频平台运营绩效评估与合作合同2篇
- 架子工单项承包合同
- 化工设计-ASPEN软件:第七章反应器模拟
- 二零二四年度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商业用地使用权交易协议
-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2溶解度课时3溶解度曲线混合物的分离分层作业课件
- 幼儿园环境布置二零二四年度合作协议
- 八下英语课件4单元
- 银行老员工年度总结
- 人力资源团队规划
- 《selenium安装教程》课件
- 大学生创业英语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广西师范大学
- S7-1500 PLC应用技术 习题及答案
-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语文园地八 人教 部编版
- 钳工教学中钻孔方法的改进探究
- 水轮机结构介绍(经典)
- 高处作业基本知识高处不胜寒安全不能忘
- 管道支架载荷计算
- 防火门安装施工方案
- 无损检测射线常见缺陷图集及分析
- 最新外科疾病诊疗指南(精品课件)
- 外墙门头改造脚手架施工(完整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