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中考语文微专题冲刺文言文阅读:分析文言文的表现手法问题(解析)_第1页
2023届中考语文微专题冲刺文言文阅读:分析文言文的表现手法问题(解析)_第2页
2023届中考语文微专题冲刺文言文阅读:分析文言文的表现手法问题(解析)_第3页
2023届中考语文微专题冲刺文言文阅读:分析文言文的表现手法问题(解析)_第4页
2023届中考语文微专题冲刺文言文阅读:分析文言文的表现手法问题(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2023届中考语文微专题冲刺文言文阅读:分析文言文的表现手法问题(解析)文言文阅读:分析文言文的表现手法问题

(共18题)

一、复合题(共18题)

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问题。

[甲]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

[乙]

南阳杨二相公精于拳术,每至演武场传授枪棒,观者如堵①。一日,有卖蒜叟,咳嗽不绝声②之。杨大怒,招叟至前,以拳打砖墙,傲之曰:“叟能如是乎?”叟曰:“君能打墙,不能打人。”杨骂曰:“老奴能受我打乎?打死勿怨!”叟笑曰:“垂死之年能以一死成君之名死亦何怨!”乃广约众人,写立誓券,令杨养息三日。老人自缚于树③于十步外,奋拳击之。老人寂然无声,但见杨双膝跪地,已夹入老人腹中,坚不可出。哀求良久④之,已跌出一石桥外矣。老人徐徐负蒜而归,卒不肯告人姓氏。

(选自袁枚《子不语卷十四》)

注:①堵:墙。②揶揄:出言嘲笑、讽刺。③取势:摆好姿势。④纵:放开。

(1)用斜线“/”给下面句子断句。(限两处)

垂死之年能以一死成君之名死亦何怨!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i尔安敢轻吾射

ii惟手熟尔

iii咳嗽不绝声

iv傲之曰

(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A.①陈康肃公善射②择其善者而从之

B.B.①见其发矢十中八九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C.C.①精于拳术②淫慢则不能励精

D.D.①但见杨双膝跪地②但当涉猎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i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ii老人徐徐负蒜而归,卒不肯告人姓氏。

(5)选文在刻画卖油翁与卖蒜叟的形象时,既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来刻画,又运用手法来间接刻画。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i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西:

ii潭中鱼可百许头

可:

iii其岸势犬牙差互犬

犬牙:

iv月色入户

户:

v水中藻、荇交交横

交横: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i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ii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3)文中“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这句话用了的手法,写出了的特点;文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这句话用了手法,写出了的特点。

(4)试分析两文所抒情感的异同。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徒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涣诸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吾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选自《庄子》)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i怒而飞

怒:

ii志怪者也

志:

iii其正色邪

其:

iv河伯欣然自喜欣

欣然:

v尝闻少仲尼之闻

尝:

(2)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i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ii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3)文中描绘“鲲”的形象句子是“”,文中河伯认为自己可笑的句子是“”。(用原文语句回答)

(4)结合两文内容,简要概括庄子文章的写作特色。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各题。

[一]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峰,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选自郦道元《三峡》)

[二]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选自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清:回清倒影清流见底B.自:自非亭午夜分自康乐以来

C.绝:绝?多生怪柏哀转久绝D.见:不见曦月清流见底

(2)把语段[一]和[二]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i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ii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3)根据课文理解填上空。

[一]文采用结构行文,先后给人以山高、水急、趣多、凄清的美感;[二]文采用结构行文,使读者对山川景物产生完整的印象,突出山川景色的秀美。两文都是写景散文,都做到了情景交融,都直接抒发了之情。

(4)两文都提到了“猿鸣”,各有什么作用?

读《石壕吏》做题。

(1)怎样理解“有吏夜捉人”这一行为?

(2)能够表明老妪已经被官吏捉走的是哪几句?

(3)老妇人说“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说明了老妪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4)简要谈一谈《石壕吏》在艺术构思上的特点。

阅读两部分文字,完成下面题目。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柳宗元《小石潭记》)

以岁三月上旬,步循溪西入。积雨始霁①,溪上大声漎②然十余里,旁多奇石、蕙草、松、枞、槐、枫、栗、橡,时有鸣嶲③。溪有深潭,大石出潭中,若马浴起,振鬣④宛首而顾其侣。援⑤石而登,俯视溶云,鸟飞若坠。复西循崖可二里,连石若重楼,翼乎临于溪右,或曰宋李公麟之“垂云沜⑥”也;或曰后人求李公麟地不可识,被而名之。石罅生大树,荫数十人。前出平土,可布席坐。南有泉,明何文端公摩崖书其上曰:“媚笔之泉”。泉漫石上为圆池,乃引坠溪内。

左丈学冲于池侧方平地为室,未就,要客九人饮于是。日暮半阴,山风卒起,肃振岩壁,榛莽群泉、矾石交鸣。游者悚焉,遂还。是日姜坞先生与往,鼐从,使鼐为之记。

(节选自姚鼐《游媚笔泉记》)

①霁:天放晴。②漎:流水声。③嶲(guī):鸟名,即子规,又名杜鹃。③鬣(liè):马颈上的长毛。⑤援:攀缘。⑥沜:同“泮”,半月形的水池。

(1)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只标一处)

大石出潭中

(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i水尤清冽

ii乃记之而去

iii被而名之

iv要客九人饮于是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i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ii翼乎临于溪右。

(4)阅读文,概括其主要内容。

(5)两文中画线的句子在写作手法上有共同之处,请加以分析。

阅读古文,回答问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上①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②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③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德彝惭而退。

①上:唐太宗。②致治:治理国家到达大治。③正:只。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i祗辱于奴隶人之手祗:

ii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

iii策之不以其道道:

iv执策而临之临:

v上令封德彝举贤举: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i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ii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

(3)下列对两文内容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文的观点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B.文的中心是“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

C.两文从正、反两方面阐述统治者要善于发现人才。

D.两文都在讽刺当权者昏庸无能、不识人才。

(4)两文反映的都是统治者对人才的态度,文采用了的写法,借千里马的不幸遭遇揭露了统治者。而文中,唐太宗对人才的态度是。

文言文阅读。

北冥有鱼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i怒而飞怒:

ii志怪者也志:

iii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扶摇:

iv去以六月息者也息:

(2)下列句子中“是”的意思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亦若是则已矣B.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C.是谓大同D.则是无信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i其翼若垂天之云。

ii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课文生动地描绘出一幅大鲲变为扶摇直上九万里的大鹏,从北海飞往南海的壮丽图景。

B.想象浪漫,文笔奇幻。鲲变化为大鹏的情景符合科学,也让读者感到合情合理。

C.课文想象鲲鹏的外形,接着写鹏鸟的活动,进而以人之视天想象大鹏之视下,思路清晰。

D.课文中的大鹏具有硕大无比、志存高远、善借长风的特点,寄托着深刻的寓意。

阅读下列两个语段,完成问题。

(一)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二)

灌水之阳有溪焉,东流入于潇水。或曰:冉氏尝居也,故姓是溪为冉溪。或曰: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故谓之染溪。予以愚触罪①,谪潇水上。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古有愚公谷②,今予家是溪,而名莫能定,士之居者,犹龂龂③然,不可以不更也,故更之为愚溪。

愚溪之上,买小丘,为愚丘。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得泉焉,又买居之,为愚泉。愚泉凡六穴,皆出山下平地,盖上出也。合流屈曲而南,为愚沟。遂负土累石,塞其隘,为愚池。愚池之东为愚堂。其南为愚亭。池之中为愚岛。嘉木异石错置,皆山水之奇者,以予故,咸以愚辱焉。

溪虽莫利于世,而善鉴万类,清莹秀澈,锵鸣金石,能使愚者喜笑眷慕,乐而不能去也。予虽不合于俗,亦颇以文墨自慰,漱涤万物,牢笼百态,而无所避之。以愚辞歌愚溪,则茫然而不违,昏然而同归,超鸿蒙,混希夷④,寂寥而莫我知也。于是作《八愚诗》,纪于溪石上。

(节选自柳宗元《愚溪诗序》,有删改)

①以愚触罪:唐宪宗时,柳宗元因参加王叔文政治集团革新政治失败,被贬永州。愚,指此事。②愚公谷:在今山东省淄博市北。刘向《说苑政理》曾记载此谷名称的由来:“齐桓公出猎,入山谷中,见一老翁,问曰:‘是为何谷?’对曰:‘愚公之谷。’桓公问其故,曰:‘以臣名之。’”③龂(yín)龂然:争辩的样子。④混希夷:指与自然混同,物我不分。希夷:虚寂玄妙的境界。语出《老子》:“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日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这是道家所指的一种形神俱忘,空虚无我的境界。

(1)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处处志之寻向所志

B.渔人甚异之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C.乃大惊乃记之而去

D.皆出酒食不复出焉

(2)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3)有人说,语段(一)中“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一句没有写人,却处处写人。请做简要分析。

(4)语段(一)是陶渊明为《桃花源诗》作的序,语段(二)是柳宗元为《八愚诗》作的序,自序往往表明的旨趣,请分析两个语段表述主题的方法有何不同。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西湖七月半,一无可看,止可看看七月半之人。

杭人游湖,巳①出酉归,避月如仇。是夕好名,逐队争出,多犒门军酒钱,轿夫擎燎②,列俟③岸上。一入舟,速舟子急放断桥,赶入胜会。以故二鼓以前,人声鼓吹,如沸如撼,如魇如呓,如聋如哑。大船小船一齐凑岸,一无所见,止见篙击篙、舟触舟,肩摩肩,面看面而已。

少刻兴尽,官府席散,皂隶喝道去。轿夫叫,船上人怖④以关门,灯笼火把如列星,一一簇拥而去。岸上人亦逐队赶门,渐稀渐薄,顷刻散尽矣。

吾辈始舣⑤舟近岸、断桥石磴始凉,席其上,呼客纵饮。此时,月如镜新磨,山复整妆,湖复靧面⑥向之浅斟低唱者出,匿影树下者亦出。。月色苍凉,东方将白,客方散去。吾辈纵舟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香气怡人,清梦甚惬。

(节选自张岱《西湖七月半》)

①巳:巳时,约为上午九时至十一时。②燎:火把。③列俟:排着队等候。④怖:恐吓。⑤舣:同“移”,移动船使船停靠岸边。⑥靧(huì)面:洗脸。⑦竹肉:指乐器和歌喉。

(1)下列句中加粗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止可看看七月半之人一狼得骨止(《狼》)

B.已出酉归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C.怖以关门醒能述以文者(《醉翁亭记》)

D.吾辈纵舟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十二章》)

(2)文中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吾辈往/通声气/拉与同坐韵/友来杯箸/安竹肉发。

B.吾辈往通声气/拉与同坐韵友来/杯箸安/竹肉发

C.吾辈往/通声气/拉与同坐韵友/来杯箸/安竹肉发。

D.吾辈往通声/气拉与同坐的友来/杯箸安/竹肉发。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直线的句子。

(4)请赏析文中“月如镜新磨,山复整妆,湖复靧面”的表述效果。

阅读《小石潭记》,完成各题。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⑤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

②怡然不动。

③俶尔远逝。

④以其境过清。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i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ii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如其源。

(3)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这篇短小精美的山水游记,按“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溪流——潭上感受——交代同游者”的顺序,记录了游览的经历。

B.文章开篇以环珮相击之音来写水声,表现出水声的清脆,令人愉悦;同时也借水声烘托出环境的幽静。

C.第②段写游鱼,先总体写鱼的大体数量和“空游无所依”的状态,接着采用特写镜头写日光鱼影,勾画出一幅生动活泼的游鱼图。

D.善用正面和侧面的描写方法来写景物,如“斗折蛇行”,就是采用侧面描写的方法写出了溪流的曲折蜿蜒。

(4)感到“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这不仅仅是自然环境的冷清所致,还有更为深层的原因。请结合选文和链接材料(同时期在永州写给友人的信),探究其深层原因。

仆[1]闷即出游,时到幽树好石,暂得一笑,已[2]复不乐。何者?譬如囚拘圆土[3],一遇和景[4],伸展支体,亦以为适,然终不得出,岂复能久为舒畅哉?

(选自柳宗元《与李翰林建书》,有删节)

[1]仆:对自己的谦称。[2]已:过一会儿。[3]譬如囚拘圆土;好像被囚禁在圆形围墙之中。[4]和景:温暖的日光。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尺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马,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云,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暝,意暇甚。屠暴起,以民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乱。

(节选自《狼》)

(1)解释文中加粗的词。

i一狼得骨止

ii顾野有麦场

iii意暇甚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直线的句子。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通过描写,表现了屠户的特点。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王僧寺夜读(节选)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①田者。父怒,挞②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③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④若不见。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

①蹊(xī):踩踏,践踏。②挞(tà):用鞭子或棍子打。③曷(hé):为什么。④恬:安静,平静。

(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但当涉猎,见往事耳(耳:而已,罢了)

B.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复:又)

C.冕小儿,恬若不见(若:好像)

D.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异:不同)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即更刮目相待半夜三更

B.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枕戈待旦

C.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屠惧,投以骨

D.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学而时习之

(3)请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i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ii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

(4)下列对选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文中孙权善劝,向吕蒙指出学习的必要性,并且现身说法,使吕蒙无可推辞。

B.文中鲁肃与吕蒙的对话,既从侧面表现出孙权劝学的显著效果,又进一步告诉人们读书、学习的重要性。

C.文中王冕幼时读书专心致志,好学不倦,并且达到痴迷的程度。这种学习精神造就了他的成功。

D.文中年幼的王冕,面对狰狞凶恶的神像,也会改变神色,内心惊惶。但他在这种情况下继续发奋读书。

拓展阅读。

狼子野心

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一日,主人昼寝厅事,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乃伪睡以俟①,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乃杀而取其革。此事从侄虞惇(dūn)言。狼子野心,信不诬哉!然野心不过遁逸②耳;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矣。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

(选自《阅微草堂笔记》)

①俟:等待。②遁逸:逃跑。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i再就枕将寐

ii将啮其喉

(2)下列“其”指代的内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则二狼伺其未觉

A.竟忘其为狼B.将啮其喉C.乃杀而取其革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i主人昼寝厅事。

ii乃伪睡以俟。

(4)本文与我们所学的课文《狼》在写法上有何相同之处?请至少概括出两点。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卖油翁》)

族兄中涵知①旌德县②时,近城有虎暴,伤猎户数人,不能捕。邑人请曰:“非③聘徽州唐打猎,不能除此患也。”乃遣吏持币往。归报唐氏选艺至精者二人,行且④至。至则一老翁,须发皓然,时咯咯作嗽;一童子十六七耳。大失望,姑⑤命具食。老翁察中涵意不满,半跪启曰:“闻此虎距城不五里,先往捕之,赐食未晚也。”遂命役导往。役至谷口,不敢行。老翁哂曰:“我在,尔尚畏耶?”入谷将半,老翁顾童子曰:“此畜似尚睡,汝呼之醒。”童子作虎啸声,果自林中出,径搏老翁。老翁手一短柄斧,纵八九寸,横半之,奋臂屹立。虎扑至,侧首让之。虎自顶上跃过,已血流仆地。视之,自颔下至尾闾,皆触斧裂矣。乃厚赠遣之。老翁自言炼臂十年,炼目十年。其目以毛帚扫之不瞬⑥,其臂使壮夫攀之,悬身下缒不能动。《庄子》曰:“习伏众神,巧者不过习者之门。”

(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有删改)

①中涵:即纪中涵,当地的县令。②旌德县:今安徽东南之旌德县。③非:不,不是。④且:将要。⑤姑:姑且,暂且。⑥瞬:眼珠转动,眨眼。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i无他,但手熟尔

ii尔安敢轻吾射

iii老翁顾童子曰

iv老翁手一短柄斧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i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

ii老翁哂曰:“我在,尔尚畏耶?”

(3)你从两文中两位老翁身上分别获得怎样的教益?

(4)简要说明两文在写法上的共同之处及其作用。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乙]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i必敬必戒戒:

ii与民由之由:

iii贫贱不能移移:

iv劳其筋骨劳:

v衡于虑衡: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i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ii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3)[甲]文运用了的修辞手法,行文流畅,富有气势。孟子认为大丈夫应该具有。[乙]文中孟子论证“死于安乐”的句子是“,,”,与上文论证“生于忧患”形成(写作手法)。

(4)读了上面的文章,你得到了哪些启示?用自己的话回答。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

(1)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是相同的?

A.自李唐来自以为大有所益(《孙权劝学》)

B.世人甚爱牡丹目似暝,意暇甚(《狼》)

C.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康肃笑而遣之(《卖油翁))

D.花之隐逸者也无丝竹之乱耳(《陋室铭》)

(2)本文赋予了莲花丰富的象征意味。请结合文中一例加以分析说明。

(3)本文为何提到“晋陶渊明独爱菊”这件事?请你从文章的写法和立意两个方面作简要阐述。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郭伋)始至行部①,到西河美稷②,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伋问:“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伋辞谢之。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伋谓别驾从事③,计日告之。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伋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④,须期乃入。

①行部:出巡。②西河美稷:地名。③别驾从事:部下官吏。④野亭:野外的亭子。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i则是无信

ii下车引之

iii先期一日

iv须期乃入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i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ii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

(3)两文告诉了我们一个同样的道理:。但从选材角度看,文选取的是友人“无信”“无礼”的反面例子,文选取的是的正面例子;从表述方式看,文侧重,文侧重记叙。

解析

一、复合题(共18题)

1.

(1)垂死之年/能以一死成君之名/死亦何怨!

(2)i轻视。

ii同“耳”,相当于“罢了”。

iii停止。

iv傲气,傲然。

(3)D

(4)i有个卖油老翁放下担子站着,斜着眼睛看他射箭。

ii老人慢慢背着蒜走了,一直到最后也不肯告诉大家他的名字。

(5)直接(正面);衬托(反衬)

(1)本题考查学生的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问题,然后根据句意进行分析,如果用我的性命成全你的名声。因此可断句为:垂死之以一死成君之名/死亦何怨!

(2)i句意:你怎么敢轻视和射箭的技艺。轻:轻视。

ii句意:只不过手熟练一点罢了。尔:同“耳”,相当于“罢了”。

iii句意:咳嗽不停。断:停止。

iv句子:傲慢地对老人说。傲:傲气,傲然。

(3)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A.不同,①句中的“善”是“擅长”的意思、优点”的意思;

B不同,.①句中的“见”是“看见”的意思;

C不同,.①句中的“精”是“精通”的意思;

D.相同,两个“但”都是“只。

故选:D。

(4)i重点词:释,放下;睨。句意: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挑着的担子,斜着眼看他。

ii重点词:徐,慢。卒,最终,一直到最后也不肯告诉大家他的名字。

(5)本题考查辨析人物描写的方法。根据题干的提示及文章内容可知,既直接描写了人物的语言、神态等。因此本题的两空可分别填写“直接”和“衬托”。

2.

(1)i向西

ii大约

iii像狗的牙齿

iv门

v交错纵横

(2)i因为那种环境太过凄清,不能长时间停留,于是记录下了此地就离开。

ii张怀民也没有睡觉,(结伴)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3)衬托(反衬);潭水之清澈;联想;月色空明澄澈

(4)相同点:都是寓情于景,借景抒发内心的苦闷、孤独与悲凉。

不同点:文虽有暂时的愉悦,但最后还是沉浸在苦闷、孤独与悲凉心境之中。文除了抒发内心的苦闷、孤独与悲凉之外,还含蓄地抒发了身处逆境的旷达和自我精神的坚守。

3.

(1)i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

ii记载

iii表示选择

iv高兴的样子

v曾经

(2)i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果。

ii向东边看,看不见大海的尽头。

(3)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4)①善于联想,想象丰富,行文气势壮阔;②善于用寓言的形式说理,告诫人们生活的哲理。

4.

(1)D

(2)i即使骑飞奔的马,驾着风,也没有这么快。

ii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3)总分;总分总;对祖国奇山异水美景的喜爱与赞美

(4)[一]文写猿鸣渲染了三峡秋天凄凉的氛围,[二]文写猿鸣烘托了人物喜悦之情。

(1)A.清波/清澈。B.如果/从。C.极高的/消失。D.都是“看见”之意。

(2)

(3)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的能力。《三峡》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总写三峡的形势;第二部分(第2—4段),分写三峡四季不同的景色,采用的是“总分”的结构。《答谢中书书》中“山川之美,古来共谈”为“总”;“高峰入云……沉鳞竞跃”为“分”;“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又为“总”,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两文都是写景散文,都做到了情景交融。《三峡》表述了热爱祖国山水的思想感情。《答谢中书书》反映了娱情山水的清高思想。由此可以概括的思想感情。

(4)本题考查分析文章写法的能力。答题时,首先通过对描写的分析,思考所抒发的思想感情,然后分析猿鸣的作用。《三峡》中猿鸣渲染了悲凉、凄婉的气氛,表现孤独苍凉的意境,流露出悲哀、凄凉的感受;而《答谢中书书》中猿鸣渲染了欢快活泼、充满生机的气氛,由此烘托了的喜悦之情。

5.

(1)表现了官府“捉人”之事经常发生,百姓白天躲藏起来,狠毒的官府只好趁百姓入睡时突然袭击。表明当时社会的黑暗和官府征兵的无度。

(2)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3)老妪善良、凄苦、机智、有胆略,强忍痛苦,保护家人。

(4)明写老妇人一家的遭遇,暗写官吏的凶横残暴。一明一暗,构思巧妙。

6.

(1)大石/出潭中。

(2)i清凉

ii离开

iii命名

iv同“邀”,邀请

(3)i(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ii翅膀一样探出在溪流的右方。

(4)生动地描写了小石潭环境的幽美和凄清,抒发了被贬之后的孤独凄凉之情。

(5)两文中画线的句子都运用了侧面描写。“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将鱼在水中说成在空中,表现了潭水的清澈。“鸟飞若坠”,因人在高处看水中的倒影,所以鸟儿飞就如同从高处坠落一样,表现出“援石而登”已到达很高的地方。

7.

(1)i只、仅

ii同“饲”,喂

iii正确的方法

iv面对

v推举

(2)i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用马鞭赶它,喂养它却不能竭尽它的才能,听千里马嘶鸣,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

ii不是我不尽心去做,只是当今没有杰出的人才啊!

(3)D

(4)托物寓意;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做法;不仅重视人才,而且主张用人要各取所长。

8.

(1)i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

ii记载

iii旋风

iv气息,这里指风

(2)D

(3)i它的翅膀就像悬挂在天空的云。

ii这只鸟,海动风起时就将迁往南海。

(4)B

(2)ABC代词“这”,D副词“就是”

9.

(1)C

(2)这个人(渔人)把自己听到的事情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他们都感叹起来。

(3)“阡陌交通”表明交错的田间小路、井然有序的生活是勤劳、朴实的桃花源人耕耘的结果。“鸡犬相闻”借鸡犬之声来表明桃花源人生活的富足、和睦。虽没写人,但处处能感受到人的踪迹。

(4)语段(一):诗人把理想和情感寄托在虚构的社会里。借虚构的世外仙境,表现自己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现实生活不满的主题。

语段(二):诗人把思想和情感与现实社会中的自然景物交融在一起。借愚溪之景表述自己济世之愿不能实现的愤懑和超脱现实的自慰。

(1)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志:名词活用为动词,“做标志”/;

B.异:不同/感到……奇怪;

C.乃:于是,就/于是,就;

D.出:拿出/出来。

故选:C

(2)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重点词语:具言,详细地说。所闻,指渔人所知道的世事。闻,知道,听说。叹惋,感叹,惋惜。句意:这个人(渔人)把自己听到的事情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他们都感叹起来。

(3)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能力。“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写的是桃源人的生活情况,“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写出秩序井然,“鸡犬相闻”村落间鸡鸣狗叫的声音到处可以听到,这是一派和平安宁的气象,寄托了(陶渊明)的思想感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答题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从两篇文章的主要内容中归纳出相似内容即可。语段(一)陶渊明生活在东晋时期,战乱频繁,人民流离失所,他对这一黑暗的社会现实极为不满,对受苦受难的劳动人民深切同情,因此虚构了一个宁静安乐、民风淳朴的美好境界,表述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黑暗社会的否定、批判。以此来寄托自己的社会理想。然而在当时黑暗的社会中这样的理想的地方无处可寻是不存在的,含蓄表述了对黑暗现实的不满。语段(二)通篇围绕一个“愚”字,从“予以愚触罪”,到“以愚辞歌愚溪”,表述了一个遭受沉重打击的正直士大夫的孤愤之情。

10.

(1)C

(2)B

(3)灯笼火把像排列的星星,——簇拥着离开了。

(4)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方法,/把月光比作新磨的镜子,又赋予山、湖以人的动作情态,/形象生动地写出月光的明亮、山的美丽、湖的明净,/表述对西湖月色之美的沉醉之情。

(1)该题考察对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理解。方法有:1.联系上下文,结合语境进行理解。2.利用常用的解答方法,如“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等。3.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再进行判断。A止:前一句的止是“只”的意思,后一句是“停止”的意思。B归:前一句是归是“归来”的意思。后一句的“归”是“同道”的意思。C以:相同。D于:前一句的于是“在”的意思,后一句的“于”是“对”的意思。

(2)该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断句要做到这几个方面:1、充分把握文章大意,结合句子前后文,理解句子意思。2、断句基本方法:名词断句法、动词断句法、虚词断句法、对话标志断句法、特殊句式断句法、修辞断句法等。3、利用技巧:如排除法,如果是选择题,断句的一个地方确定后,往往就能排除一到二个选项,这样结合文章和句子意思,就很好做了。4、注意平时积累和练习,一是多阅读,培养文言文语感,二是多练习,培养文言文断句能力。这道题先利用名词对偶法“声气”在文言文中常见,因断在同一处,排除D。“韵友来”“杯箸安”“竹肉发”形成排比的相同结构,断两处。所以正确解析是A。

(3)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述出来该题本身语言风格就如大白话,很好翻译。这里“列星”是排列的星星。其他直译即可。

(4)该题考察对文言语言技巧的赏析。可以从修辞手法、语言形式和情感主旨等几个方面入手。在这里,“月如镜新磨”是用了比喻手法,“山复整妆”是用了拟人的手法。它们都好像有了人的生命力。很形象地展现出山水的特点。在情感上,不用说就是对西湖之美的热爱沉醉。

译文:

西湖到了七月半,没有一样可看的东西,只能看看那些看七月半的人。

杭州人游西湖的习惯,是巳时出城,酉时回城,错开了月色最好的时光,如同避开仇人。这晚,常常贪求那欣赏月色的名声,成群结队地争看出城,多给门军赏些酒钱,轿夫举着火把,排列在湖岸等着。人一上船,就催促船夫快些赶到断桥去,好赶上那里最热闹的时候。因此,二更以前,西湖上的人声、奏乐声,如开水沸腾,如房屋撼动,如梦魇时的喊叫,又如喃喃的梦话,如聋人叫喊,又如哑人咿语,大船小船—齐靠岸,什么景致都看不见,只看见船篙击打船篙,船帮碰着船帮,人肩并着肩,脸对着脸而已。

过一会儿,游兴尽了,官府摆的赏月筵席散了,差役吆喝着开道,官轿离开了。轿夫呼叫船上的人,用城门要关来吓唬那些游人,灯笼火把像一列列星光,人们一群群簇拥着灯笼火把离开了。原在岸上的人也成群列队地赶在关城门以前进城,湖上人渐渐稀少,不一会儿就走尽了。

这时候我们才拢船靠岸。断桥上的石级才凉下来,我们在上面铺上席子,招呼客人一同纵情饮酒。这时候月亮如同刚刚磨好的铜镜,山也重新梳妆,湖也重新洗面,刚才那些慢慢饮酒、低声唱曲的人出现了,那些在树影下停船的人也出来了。我们和这些人打招呼,互致问候,拉着他们同坐一起,饮酒说笑。文雅有趣的朋友来了,有名的歌妓也到了,酒杯碗筷安放好了,乐声、歌声也开始传出来。月色寒凉皎洁,东方将要发白的时候,客人才各自离开。我们让船荡到十里荷花之中,在船中酣睡。荷花香气催我们入睡,做了一个非常愉快的美梦。

11.

(1)大约;呆呆的样子;忽然;凄清

(2)i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

ii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3)D

(4)①参与王叔文政治改革失败后被贬。②被贬之地荒远。③小石潭环境凄清。

(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

①句意为: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可:大约。

②句意为: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佁然:呆呆的样子。

③句意为: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俶尔:忽然。

④句意为: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清:凄清。

(2)i本题主要考查句子翻译。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字词:澈,照;影,影子;布,映。

ii重点字词:势,地势;犬牙,像狗的牙齿那样;差互,参差不齐。

(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把握,通读全文,把握文意,揣摩选项正误。

ABC.正确;

D.有误,“斗折蛇行”,就是采用正面描写,用比喻的修辞表现溪水的曲折蜿蜒,不是侧面描写。

故选:D

(4)本题考查思想感情的把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文意,了解内容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来分析原因即可。阅读两文,了解内容,从“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以其境过清”等语句中可知,感到“凄神寒骨”的原因是:被贬之地荒远;小石潭周围环境凄清。“仆闷即出游,时到幽树好石,暂得一笑,已复不乐”“譬如囚拘圆土”表明虽然寄情山水,但触景生情,想到自己的参与王叔文政治改革失败后被贬还是感到“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12.

(1)i停止

ii看,视

iii神情,态度

(2)狼不敢上前,蹬眼朝着屠户。

(3)动作;勇敢

(1)i常见用法:

①脚。《汉书刑法志》:“当斩左止者,答五百。”这个意义后来写作“趾”。

②停止。《察今》:“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使……停止。《鸿门宴》:“交戟之卫士欲止(之)不内。”

③住下。《游黄山记》:“复从峡度栈以上,止文殊院。”

④留住。《荷篠丈人》:“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

⑤阻止。《愚公移山》:“河曲智叟笑而止之。”

ii常见用法:

①回头;回头看。《之战》:“不顾而唾”《荆轲刺秦王》:“荆轲顾笑武阳。”

②视;看。《行路难》:“拔剑四顾心茫然。”

③看望;拜访。《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④顾念;关心。《诗经硕鼠》:“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⑤回还;返回。《屈原列传》:“使于齐,顾反,谏怀王日。”

⑥只是;不过。《荆轲刺秦王》:“吾毎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

⑦但;却;反而。《廉颇蔺相如列传》:“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不敢加兵于赵奢。“《为学》:“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iii常见用法:

①心意;意图。《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

②意义。《马巴黎油画记》:“则其意深长矣。”

③心情;神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与君离别意,同宦游人。”《狼》:“目似螟,意暇甚。”

④情趣。《醉翁亭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⑤料想;估计。《鸿门宴》:“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促织》:“当其为里正,受扑责时,岂意其至此哉!”

⑥怀疑。《列子论符》:“人有亡铁者,意其邻人之子。”

(2)翻译的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