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化学常考点专题必杀集训-选择专练03(综合易错知识55题)_第1页
2022年中考化学常考点专题必杀集训-选择专练03(综合易错知识55题)_第2页
2022年中考化学常考点专题必杀集训-选择专练03(综合易错知识55题)_第3页
2022年中考化学常考点专题必杀集训-选择专练03(综合易错知识55题)_第4页
2022年中考化学常考点专题必杀集训-选择专练03(综合易错知识55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年中考化学常考点专题必杀集训选择专练03(综合易错知识)1.利用如图装置验证了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实验前需检查装置气密性 B.白磷的作用是消耗试管中的氧气C.白磷熄火、试管冷却后再打开止水夹 D.最终量筒中液面约降至40mL刻度线处【答案】D【解析】A.该装置是利用白磷燃烧消耗氧气,反应后,装置内压强减小,在压强差的作用下,量筒中的水进入试管,进入水的体积就是空气中氧气的体积,故实验前需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否则,装置漏气,外界空气进入,会使实验结果偏小,不符合题意;B.白磷的作用是将试管内的氧气耗尽,使装置内压强减小,在压强差的作用下,量筒中的水进入试管,进入水的体积就是空气中氧气的体积,不符合题意;C.白磷熄灭,试管冷却后,再打开止水夹,否则,试管内的气体受热膨胀,占据了一定的空间,会使进入水的体积偏小,从而使实验结果偏小,不符合题意;D.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体积的,故进入水的体积大约是:130mL×=26mL,故最终量筒中液面约降至50mL-26mL=24mL刻度线处,符合题意。故选D。2.用如图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点燃白磷后缓慢将燃烧匙插入瓶中,塞紧瓶塞B.用细铁丝代替白磷进行实验,不会影响实验结果C.不打开瓶塞,聚焦太阳光引燃足量白磷,实验效果更好D.若实验过程中,没有将弹簧夹夹紧,不会影响实验结果【答案】C【解析】A.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中,点燃的白磷应迅速伸入集气瓶内,否则造成测定结果存在较大误差,故A操作错误;B.细铁丝在空气中无法被点燃,无法消耗集气瓶内氧气,故不可用细铁丝代替白磷进行实验,故B错误;C.不打开瓶塞,利用聚焦太阳光引燃白磷,装置气密性良好,实验误差小,故C正确;D.实验中若弹簧夹未夹好,容易使燃烧产生的白烟溢出,最终进入集气瓶内的水增多,造成实验结果偏大,故D错误。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空气的成分按质量计算,氧气约占21%B.很多物质在空气中可以燃烧,因为空气中的氧气具有可燃性C.二氧化碳过量排放会引起温室效应,所以二氧化碳属于空气污染物D.稀有气体通电能发出有色光,可以用于制造多种用途的电光源【答案】D【解析】A.按体积计算,空气中含氧气21%,氮气78%,说法错误;B.很多物质在空气中可以燃烧,因为空气中的氧气具有助燃性,氧气不具有可燃性,说法错误;C.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增多会引起温室效应,但二氧化碳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空气污染物指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氮和烟尘等,说法错误;D.稀有气体通电能发出有色光,可以用于制造多种用途的电光源,说法正确。故选:D。4.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气体不可直接从空气分离获得的是A.用作医疗急救的氧气 B.用作焊接保护气的稀有气体C.用作食品防腐剂的氮气 D.用作清洁燃料的氢气【答案】D【解析】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可以得到氧气、氮气和少量的稀有气体;空气中几乎不含氢气,不可直接从空气中分离获得。5.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A.空气由空气分子构成B.N2.O2等均匀混合C.N2.O2不再保持各自的化学性质D.N2.O2的体积比约为5:1【答案】B【解析】A选项是错误的叙述,空气是混合物,由氮气分子、氧气分子等混合而成;B选项空气是由氮气、氧气等均匀混合而成,是正确的叙述;C选项是错误的叙述,混合物中各成分各自保持各自的化学性质;D现象是错误的叙述,N2.O2的体积比为78:21;故答案选择B。6.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氧气能支持燃烧,可做燃料 B.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氮气C.空气中各成分的含量恒定不变 D.空气污染指数越大,空气质量状况越好【答案】B【解析】A.氧气能支持燃烧,但不能燃烧,不可用作发射火箭时的燃料,错误;B.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氮气,约占78%,正确;C.空气中各成分的含量并不一定是恒定不变,错误;D.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的空气污染指数越大,空气质量越差,不是空气质量状况越好,错误。故选B。7.化学中的许多概念之间存在着包含、并列、交叉等关系。下列概念之间的关系分析正确的是

A.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属于交叉关系B.混合物和纯净物属于包含关系C.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属于并列关系D.缓慢氧化和氧化反应属于包含关系【答案】D【解析】A.化合反应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分解反应是一种物质反应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的反应,二者是并列关系,错误;B.混合物是指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纯净物是指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二者是并列关系,错误;C.氧化反应是指物质与氧的反应;化合反应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二者属于交叉关系,错误;D.氧化反应包括剧烈氧化和缓慢氧化,缓慢氧化属于氧化反应,缓慢氧化和氧化反应属于包含关系,正确。故选:D。8.如图是关于氧气化学性质的部分知识网络,关于该图说法正确的是()A.I、Ⅱ两类反应均体现了氧气的氧化性B.Fe在I、Ⅱ两类反应中的产物相同C.Ⅰ类反应放出热量,Ⅱ类反应吸收热量D.Ⅰ、Ⅱ两类反应均会发光【答案】A【解析】A.Ⅰ、Ⅱ两类有氧气参加的化学反应的相同点是都是氧化反应,均体现了氧气的氧化性,故A正确B.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铁生锈主要成分是三氧化二铁,故B错误;C.燃烧和缓慢氧化都放出热量,故C错误;D.缓慢氧化不发光,故D错误。故选A。9.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B.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二氧化碳D.铁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答案】A【解析】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故选项说法正确。B.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故选项说法错误。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D.铁丝在空气中只能烧至发红,不会产生火星,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A。10.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先”与“后”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制取气体时,先装药品,后检查装置的气密性B.用托盘天平称量10g固体药品时,先放砝码,后放药品C.用滴管取细口瓶内的液体时,先将其伸入液体内,后挤压取液D.加热KMnO4并用排水法收集O2的实验结束时,先熄灭酒精灯,后移出导管【答案】B【解析】A.制取气体时,先装药品,后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如果装置的气密性不好,会收集不到所制取的气体,造成药品浪费;故A错误;B.用托盘天平称量10g固体药品时,先放砝码,后放药品,直到天平平衡为止;故B正确;C.用滴管取细口瓶内的液体时,应先在外面挤压橡胶乳头,赶净空气后再将其伸入液体内;故C错误;D.先熄灭酒精灯,停止加热,再把导管移出水槽.这样随着试管的温度越来越低,试管内的气体体积就越来越小,内部大气压变小,在外部大气压的作用下,水槽内的水就会被顺着导管压到试管内,可能使试管由于受热不均从而炸裂;故D错误;故选B.11.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A.只能加快反应速率 B.二氧化锰在任何化学反应中都是催化剂C.能增加生成物的质量 D.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变【答案】D【解析】A.催化剂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催化剂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也可减慢某些化学反应的速率,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B.二氧化锰不能做所有反应的催化剂,其它物质也可以作催化剂,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C.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对生成物的质量无影响,使用催化剂不能增加生成物的质量,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D.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均不改变,说法正确。故符合题意;故选D12.一定条件下,水在密闭容器里的冷却过程中,温度和时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①、②、③表示水在不同时刻的存在状态,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A.水分子间的间隔:①>③ B.水分子的运动速率:②>①C.状态③的水分子静止不动 D.①→②发生了化学变化【答案】A【解析】A.水在①处的温度高于③处,物体的温度越高,其分子的运动越快,则水分子间的间隔:①>③,故A正确;

B.水在①处的温度高于②处,物体的温度越高,其分子的运动越快,则水分子的运动速率:①>②,故B不正确;C.构成物质的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状态③的水分子在运动,故C不正确;D.①→②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物理变化,故D不正确。故选A。13.对下列现象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A.用水银体温计测量体温——温度升高,分子体积变大B.湿衣服晾在太阳底下干得快——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C.氧化汞受热后分解——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D.氢气和液氢都可以作燃料——相同物质的分子,其化学性质相同【答案】A【解析】A.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水银体积膨胀的原因是原子间隔变大,水银是由原子构成的,不是由分子构成的,故选项解释错误;B.加热一定量的水至沸腾,水的体积变大了,是因为加热条件下,分子间的间隔变大了,故选项解释正确;C.氧化汞分解成汞和氧气,是因为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结合成新的分子,该事实说明分子是可以再分的,故选项解释正确;D.氢气和液氢都可以作燃料,是因为它们是由氧分子构成的,同种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故选项解释正确。故选A。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B.相同的原子无法构成不同的分子C.温度计内汞柱液面上升说明汞原子体积变大D.原子呈电中性是因为原子中质子数与中子数相等【答案】A【解析】A.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故A正确;B.相同的原子可以构成不同的分子,例如氧分子和臭氧分子,故B不正确;C.温度计内汞柱液面上升说明汞原子间隔变大,故C不正确;D.原子呈电中性是因为原子中质子数带的正电荷数等于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荷数,故D不正确。故选A。15.某粒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若x=17,则该粒子符号为Cl- B.若x=18,则该粒子是原子C.若x=19,则该粒子是阳离子 D.若x=20,则该粒子是由一个原子得到两个电子而形成【答案】D【解析】A.若x=17,质子数=17,核外电子数=18,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带1个单位负电荷的氯离子,其离子符号为Cl-,故A正确;B.若x=18,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8,为原子,故B正确;C.若x=19,质子数=19,核外电子数=18,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故C正确;D.若x=20,质子数=20,核外电子数=18,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该粒子是由一个原子失去两个电子而形成的,故D错误。故选D。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碳-12原子和碳-13原子的中子数相同B.KMnO4和K2MnO4中有相同的原子团C.Fe2+和Fe3+都属于铁元素,核外电子数不同D.和化学性质相同【答案】C【解析】A.质子数小于原子的类别,碳-12原子和碳-13原子的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B.KMnO4是由钾离子和高猛酸根离子构成,K2MnO4是由钾离子和锰酸根离子构成,两种原子团的组成相同,化合价不同;C.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质子数相同的同一类原子总称为元素;Fe2+和Fe3+都属于铁元素,核外电子数不同;D.原子的化学性质主要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当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时,反应中易失去电子成为阳离子;当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时,反应中易得到电子成为阴离子;原子核外只有一个电子层且电子数为2,或者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结构为稳定结构,不易得失电子。具有稳定结构的原子化学性质相似;非稳定结构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样的化学性质相似。选C17.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硅衬底高光效氮化镓发光二极管(简称LED)技术,已广泛用于照明、显像等多个领域。氮和镓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及镓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镓元素位于第三周期,属于金属元素 B.镓原子核内有31个中子C.镓的相对原子质量是69.72g D.氮化镓的化学式为GaN【答案】D【解析】A.由镓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镓原子核外有四个电子层,镓元素位于第四周期,属于金属元素,故不符合题意;B.由镓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镓原子核内有31个质子,故不符合题意;C.由镓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可知,镓的相对原子质量是69.72,故不符合题意;D.由镓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镓的最外层有3个电子,易失电子,显-3价,由氮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氮的最外层有5个电子,易失电子,显+3价,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原则,氮化镓的化学式为GaN,故符合题意18.地球上99%的溴元素存在于海水中,所以人们也把溴称为“海洋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溴元素的信息如下图所示,对图中信息解释不正确的是A.溴元素的原子序数为35B.溴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易失电子C.溴原子的核外有35个电子D.溴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9.90【答案】B【解析】由图可知溴的原子序数为35,A选项正确;根据计算X=35-2-8-18=7,因此溴在化学变化中容易得到电子,B选项错误;根据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可知溴原子核外有35个电子,C选项正确;由图可知溴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9.90,D选项正确;故选择B项。19.观察下列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上图中共表示6种元素B.②④化学性质相似,①⑤化学性质不相似C.⑥中X=8D.②⑤所代表的元素在周期表中位于同一周期【答案】C【解析】A.元素的种类由质子数决定,由微粒结构示意图可知①②③④⑤⑥的质子数分别为2.13.12.13.10.38,②④具有相同的质子数,表示同种元素,所以上图中共表示5种元素,此选项错误;B.最外层的电子数主要决定元素的性质,②④最外层电子数不相同,所以化学性质不相似;①⑤的最外层电子数虽然不相同,但是①只有一个电子层,达到了稳定结构,所以化学性质相似,此选项错误;C.由于原子中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所以38=2+8+18+X+2,X=8,此选项正确;D.根据周期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②核内质子数为13,核外电子数为10<核内质子数,故②表示失去3个电子的阳离子,所以②的原子核外一共有三层电子,位于第3周期;⑤核内质子数为10,核外电子数为10=核内质子数,故②的原子核外一共有两层电子,位于第2周期;②⑤所代表的元素在周期表中位于不同周期,此选项错误。故选C。20.某净水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装置能对水进行杀菌消毒B.该装置能除去水中的颜色和异味C.硬水经过该装置后可转化为软水D.自来水经过该装置后可得蒸馏水【答案】B【解析】A.简易净水器是利于小卵石、沙子、膨松棉等将浑浊的河水进行过滤和活性炭的吸附性,并不能杀菌消毒,不符合题意。B.活性炭能够吸附水中的颜色和异味,正确,符合题意。C.简易净水器是利于小卵石、沙子、膨松棉等将浑浊的河水进行过滤和活性炭的吸附性,并不能将硬水转化为软水,不符合题意。D.净化后的水会溶有一些可溶性的杂质,故净化后的水属于混合物不是蒸馏水,不符合题意。因此本题选择B。21.下列关于过滤操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滤纸的边缘要低于漏斗口B.液面不要低于滤纸的边缘C.玻璃棒要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D.漏斗下端的管口要紧靠烧杯内壁【答案】B【解析】过滤实验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即滤纸要紧贴漏斗内壁;滤纸边缘要低于漏斗边缘,漏斗内液体的液面低于滤纸边缘;烧杯嘴紧靠引流的玻璃棒,玻璃棒的末端轻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漏斗下端紧靠接受的烧杯。故选B。22.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水质浑浊时可加入明矾使悬浮杂质沉降除去

B.水的硬度较大时可用过滤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C.水中有异味时可加入活性炭除味

D.可用蒸馏的方法将自来水进一步净化【答案】B【解析】A.明矾在水中会形成絮状物,能加速悬浮杂质沉降,正确;B.硬水是含可溶钙镁化合物较多的水,过滤只能除掉水中的难溶性固体,不能除掉可溶性物质,水的硬度较大时不能用过滤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错误;C.活性炭结构疏松多孔,能吸附色素异味,水中有异味时可加入活性炭除味,正确;D.蒸馏可除掉水中的可溶性杂质,正确。故选B。23.分类是研究物质的常用方法。下图是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之间关系的形象表示,若整个大圆圈表示纯净物,则下列物质属于Z范围的是A.红磷 B.干冰 C.氯酸钾 D.食盐水【答案】B【解析】A.红磷属于单质,错误;B.干冰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属于氧化物,正确;C.氯酸钾由三种元素组成,属于化合物,错误;D.食盐水中含有氯化钠和水,属于混合物,错误。故选B。24.天然水净化的主要步骤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步骤I可除去难溶性固体杂质B.步骤Ⅱ中使用的物质可能是活性炭C.步骤Ⅲ可杀菌、消毒D.净化后的水一定是软水【答案】D【解析】A.步骤I中沉降、过滤,可除去难溶性固体杂质,故A正确;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步骤Ⅱ中使用的物质可能是活性炭,故B正确;C.步骤Ⅲ投药品消毒,可杀菌、消毒,故C正确;D.净化后的水一定是软水只是除去了水中的不溶物、色素、异味和微生物,没有除去水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可能是软水也可能是硬水,故D错误。故选D。25.下列关于电解水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A.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氢气B.该实验能证明水中含有氢、氧元素C.生成氧气、氢气的体积比约为2:1D.电解过程中水分子没有发生改变【答案】B【解析】A.电解水实验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选项错误;B.水在通电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该可推知水中含有氢、氧元素,选项正确;C.电解水实验生成氧气、氢气的体积比约为1:2,选项错误;D.电解过程中氧原子和氢原子没有发生改变,水分子改变了,生成氢分子和氧分子,选项错误。故选B。26.分类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分类中不正确的是A.纯净物:氧气、干冰、水银 B.肥料:二氧化碳、硫酸铵、硝酸钾C.单质:金刚石、铁粉、黄铜 D.盐:氯化钠、硝酸钠、碳酸钙【答案】C【解析】A.氧气、干冰、水银都是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故A正确;B.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可用作温室气体肥料,硫酸铵属于氮肥,硝酸钾属于复合肥,故B正确;C.黄铜是铜锌合金,属于混合物,而单质属于纯净物,故C错误;D.氯化钠、硝酸钠、碳酸钙都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都属于盐,故D正确。故选C。27.电解水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水中可加入少量硫酸钠以增强导电性B.a玻璃管中的电极与直流电源的负极相连C.将燃着的木条放在b玻璃管尖嘴口,开启活塞,木条燃烧更旺D.A.b两玻璃管中产生的气体质量之比是8∶1【答案】D【解析】A.水中可加入少量硫酸钠后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增加,导电性增强,故正确;B.电解水时负极产生的氢气是正极产生的氧气体积的两倍,由图知a玻璃管中的气体是b玻璃管中气体的大约两倍,所以a管与直流电源的负极相连,故正确;C.将燃着的木条放在b玻璃管尖嘴口,开启活塞,木条燃烧更旺,因为b管内产生的是氧气,因为氧气具有助燃性,故正确;D.因为a管内产生的是氢气,b管内产生的是氧气,两者的质量比为1:8,故错误。故选D。28.水是地球上最常见的物质之一,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A.含有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是硬水B.河水经过沉降、过滤、杀菌消毒等净化过程变成蒸馏水C.水体富营养化是指水中氮、磷等营养物质含量过高D.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燃烧时产生的热量低于同质量其他燃料【答案】C【解析】A.含有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较多的水是硬水,故A说法不正确;B.河水经过沉降、过滤、杀菌消毒等净化过程得到的水还含有可溶性杂质,不能变成蒸馏水,故B说法不正确;C.水体富营养化是指水中氮、磷等营养物质含量过高,故C说法正确;D.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燃烧时产生的热量高于同质量其他燃料,故D说法不正确。故选:C。29.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发生变化的是()①原子数目;②分子数目;③元素种类;④物质种类;⑤原子种类;⑥物质的总质量。A.①④⑥ B.①③⑤⑥ C.①②⑥ D.②③⑤【答案】B【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不变;分子的数目可能不变,也可能改变;元素的种类一定不变;物质的种类一定改变;原子的种类一定不变;物质的总质量一定不变,故选B。30.能用质量守恒思想解释,并推论正确的是A.50mL36%的盐酸用50mL水稀释,推出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8%B.某物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推出该物质一定含有碳、氢元素C.10克食盐溶于70克水中能形成80克食盐水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推出反应前后固体质量不变【答案】B【解析】质量守恒定律是化学反应普遍遵守的规律。A.是物理变化,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不符合题意;B.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某物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推出该物质一定含有碳、氢元素,符合题意;C.食盐溶于水是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铁丝质量与氧气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的固体四氧化三铁的质量,所以反应后固体质量大于铁丝质量,不符合题意。故选B。31.下列关于化学方程式4P+5O22P2O5的读法,错误的是()A.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B.在点燃的条件下,每4体积的磷和5体积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C.在点燃的条件下,每4个磷原子和5个氧气分子结合生成2个五氧化二磷分子D.在点燃的条件下,每124份质量的磷和160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284份质量的五氧化二磷【答案】B【解析】A.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正确;B.化学式前的计量数表示参加反应的微粒个数比,错误;C.在点燃的条件下,每4个磷原子和5个氧气分子结合生成2个五氧化二磷分子,正确;D.在点燃的条件下,每124份质量的磷和160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284份质量的五氧化二磷,正确。故选B。32.质量守恒定律是帮助我们认识化学反应实质的重要理论,在化学反应aA+bB===cC+dD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化学计量数a和b之和一定等于c与d之和B.A和B相对分子质量之和一定等于C和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和C.反应物A和B的质量比一定等于生成物C和D的质量比D.若取xgA和xgB反应,生成C和D的质量总和不一定等于2xg【答案】D【解析】A.参加反应的A.B的质量总和一定等于生成的C.D的质量总和,但化学计量数a与b之和不一定等于c与d之和,故A错误;B.当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系数均为1时,A和B相对分子质量之和一定等于C和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和,否则反应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与系数的乘积的和等于生成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与系数的乘积的和,故B错误;C.参加反应的A.B的质量总和一定等于生成的C.D的质量总和,但反应物A和B的质量比不一定等于生成物C和D的质量比,故C错误;D.物质参加化学反应按一定的质量比进行,由于参加反应的A.B的质量比不一定是1:1,所以若取xgA和xgB反应,生成C和D的质量总和不一定是2xg,故D正确;故答案为D。33.金刚石、石墨和C60的化学性质相似,物理性质却有很大差异,其主要原因是()A.构成它们的原子大小不同B.构成它们的原子数目不同C.金刚石、石墨和C60由不同种原子构成D.金刚石、石墨和C60里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答案】D【解析】金刚石、石墨和C60的化学性质相似,物理性质却有很大差异。其原因是金刚石、石墨和C60里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选D。34.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有以下步骤:①连接好装置;②向试管中小心放入几小块石灰石;③向试管中小心注入适量稀盐酸;④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⑤收集产生的气体;⑥用燃着的木条检验是否收集满二氧化碳。以上操作按由先至后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④②③⑤⑥ C.①③②④⑤⑥ D.③①②④⑤⑥【答案】B【解析】制取二氧化碳的操作步骤是:连(连接仪器、组装实验装置)→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加(加入固体药品)→倒(倒入液体药品)→定(用铁架台固定仪器装置)→收集(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正确的操作顺序为:①④②③⑤⑥.故选B.35.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错误的是A.《清明上河图》至今图案清晰可见,是因为在常温下碳单质的化学性质稳定B.碳在空气充分燃烧时生成CO2,不充分燃烧时生成COC.CO和CO2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也相同D.CO可用于冶炼金属、做气体燃料;CO2可用于人工降雨、灭火【答案】C【解析】A.《清明上河图》至今图案清晰可见,是因为墨汁中含有炭黑,炭黑的主要成分是碳,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故选项说法正确.B.碳具有可燃性,在空气中充分燃烧时生成CO2,不充分燃烧时生成CO,故选项说法正确.C.CO和CO2的组成元素相同,但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故选项解释错误.D.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可用于冶炼金属,具有可燃性,可用作气体燃料;CO2可用于灭火,固态的二氧化碳升华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36.甲、乙、丙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三种物质,其相互转化关系如图,通常甲为固态单质,乙、丙为两种气体,且所含元素种类相同,乙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丙能产生温室效应B.①②④三个转化的反应中有一种相同的反应物C.③的转化只能通过和氧气反应来实现D.乙和丙化学性质不同是由于其分子构成不同【答案】C【解析】A.乙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故乙是一氧化碳,则丙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过多能产生温室效应,不符合题意,故A错误;B.反应①是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反应②是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反应④是碳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三个转化的反应中有一种相同的反应物是碳,正确,不符合题意,故B错误;C.一氧化碳可以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也可以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故反应③的转化不只是通过和氧气反应来实现的,错误,符合题意,故C正确;D.乙是一氧化碳,丙是二氧化碳,乙和丙化学性质不同是由于其分子构成不同,正确,不符合题意,故D错误。故选C。37.认识燃烧原理可以利用和控制燃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只要达到可燃物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可燃物就能燃烧B.工厂锅炉用煤加工成粉末状,可使煤燃烧更剧烈、更充分C.室内起火,应该迅速打开所有门窗通风D.水能灭火,主要是因为水蒸发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答案】B【解析】A.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错误;B.将煤块粉碎后能够增大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能够使其燃烧更充分,正确;C.室内起火时,不能立即打开门窗,否则空气流通,使氧气更充足,火势更旺,会导致火势迅速蔓延,不利于灭火,错误;D.用水灭火,利用了水能使可燃物温度降低到其着火点以下,而不是降低可燃物着火点,错误。故选B。38.对下列词语的有关化学原理解释不合理的是()A.火上浇油——隔绝空气 B.风助火威——为燃料燃烧提供充足的氧气C.釜底抽薪——燃烧需要可燃物 D.钻木取火——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答案】A【解析】A.火上浇油是提供可燃物,使燃烧更剧烈,如果是隔绝空气,燃烧就会停止,选项A错误;B.风助火势,空气流通加快,为燃料提供足够的氧气,燃烧更旺,选项B正确;C.釜底抽薪,隔离可燃物,燃烧停止,说明燃烧需要可燃物,选项C正确;D.钻木取火,通过做功,是温度升高,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选项D正确。故选A。39.燃料和能源与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石油是一种清洁能源,也是一种可再生能源B.炒菜时油锅着火,应立即用水浇灭C.“钻木取火”的原理是通过摩擦生热提高木材的着火点D.燃气灶火焰出现黄色,锅底出现黑色时,可增大灶具进风口【答案】D【解析】A.石油燃烧生成二氧化硫等污染性气体,不是清洁能源,是不可再生能源,故A不正确;B.炒菜时油锅着火时,不能用水浇灭,因为油的密度比水的小,会浮在水面,水起不到灭火的作用,故B不正确;C.钻木取火可以实现摩擦生热提高了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从而实现了燃烧,故C不正确;D.锅底出现黑色,那是碳C,说明没有完全燃烧,所以应该调大进风口,是参与燃烧的氧气更多,使得燃烧更充分,故D正确。故选D。40.将棉手帕放入60%左右的酒精中浸湿,用坩埚钳夹住点燃,待火焰熄灭后,棉手帕依然完好。下列有关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棉手帕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B.棉手帕接触不到氧气,不能燃烧C.被酒精浸湿后,棉手帕的着火点升高了D.酒精中的水蒸发使温度达不到棉手帕的着火点【答案】D【解析】A.用坩埚钳夹住,从下方点燃,待火焰熄灭后,棉手帕依然完好,是因为手帕上的水汽化吸热,使手帕的温度低于手帕的着火点;而不是手帕不可燃,故选项说法错误。B.用坩埚钳夹住,从下方点燃,待火焰熄灭后,棉手帕依然完好,是因为手帕上的水汽化吸热,使手帕的温度低于手帕的着火点;而不是接触不到氧气,棉手帕不会燃烧,故选项说法错误。C.用坩埚钳夹住,从下方点燃,待火焰熄灭后,棉手帕依然完好,是因为手帕上的水汽化吸热,使手帕的温度低于手帕的着火点;而不是棉手帕被酒精浸湿、导致着火点升高,着火点是一个定值,不会被升高,故选项说法错误。D.用坩埚钳夹住,从下方点燃,待火焰熄灭后,棉手帕依然完好,是因为手帕上的水汽化吸热,使温度低于手帕的着火点,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41.科学家设计了“人造树叶”模拟光合作用,其装置和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反应最终生成两种分子 B.该过程实现了能量的转化C.反应前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不变 D.该设计为缓解温室效应提供了新途径【答案】A【解析】A.由图可知,反应后生成了氧气、氢气、一氧化碳,故有一氧化碳分子、氢分子、氧分子三种分子,符合题意;B.该过程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不符合题意;C.催化剂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不符合题意;D.该设计可以吸收二氧化碳,为缓解温室效应提供了新途径,不符合题意。故选A。42.下列关于燃烧现象的解释或分析正确的是()A.图a中将煤球变成蜂窝煤后再燃烧,其目的是延长煤燃烧的时间B.图b中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是因为降低了火柴梗的着火点C.图c中蜡烛火焰很快熄灭,是因为金属丝阻碍空气的流动D.由图d中的现象可知,金属镁燃烧的火灾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答案】D【解析】A.图a中将煤球变成蜂窝煤后再燃烧,其目的是增大煤与氧气(或空气)的接触面积,故不符合题意;B.图b中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原因是火柴梗不断被加热和受到热气流带来空气的助燃,故不符合题意;C.图c中蜡烛火焰很快熄灭,原因是金属丝圈吸收热量,温度降低到蜡烛着火点以下,故不符合题意;D.由图d中的现象可知,金属镁燃烧的火灾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故符合题意43.古代人有在元宵节燃放孔明灯(如图)祈福的风俗.孔明灯燃气的火焰温度可达300℃,但纸质(着火点约170℃)灯罩却没被点燃的原因是A.灯罩的材料不是可燃物B.灯罩没有与氧气充分接触C.风将热量吹散使纸质灯罩处温度低于纸的着火点D.风将热量吹散后纸质灯罩的着火点降低了【答案】C【解析】纸质灯罩着火点约170℃灯罩属于可燃物,所以A错误;灯罩却没被点燃原因是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而不是没有与氧气充分接触,所以B错误;风将热量吹散使纸质灯罩处温度低于纸的着火点,所以灯罩却没被点燃,所以C正确;物质的着火点是物质的本质属性一般不能改变。故选C。44.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①②对比说明物质燃烧需要与空气接触B.①中使温度达到白磷着火点是利用了铜的导热性C.烧杯中的热水只起提高温度的作用D.①③对比说明红磷着火点高于白磷【答案】C【解析】A.①白磷在空气中,②白磷在水中,则①②对比说明物质燃烧需要与空气接触,故A正确;B.热水通过铜把温度传给了白磷,则①中使温度达到白磷着火点是利用了铜的导热性,故B正确;C.烧杯中的热水不但起提高温度的作用,而且还具有隔绝氧气的作用,故C不正确;D.相同的温度和氧气浓度,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则①③对比说明红磷着火点高于白磷,故D正确。故选C。45.《吕氏春秋》记载“金(即铜单质)柔锡(即锡单质)柔,合两柔则刚(即坚硬)”。这句话说明合金具有的特性是()A.合金的熔点一般比其组分低B.合金的硬度一般比其组分大C.合金的抗腐蚀性一般比其组分强D.合金的耐磨性一般比其组分好【答案】B【解析】合金与其组分相比:硬度大、熔点低、抗腐蚀性增强,“金(即铜单质)柔锡(即锡单质)柔,合两柔则刚(即坚硬)”这里说的是合金的硬度大。故选B。46.关于金属及合金的说法错误的是A.合金中至少含有两种金属元素 B.生铁和钢是常见的铁合金C.黄铜的硬度比纯铜的硬度大 D.焊锡的熔点比纯锡的熔点低【答案】A【解析】A.合金是指在一种金属中加热融合了其他的金属或非金属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所以合金中至少含有一种金属元素,错误;

B.生铁和钢是常见的铁合金,其主要区别是含碳量不同,生铁含碳量高,钢的含碳量低,正确;C.与纯金属比,合金的硬度通常较大,黄铜的硬度比纯铜的硬度大,正确;

D.合金的熔点比纯金属的低,焊锡是锡的合金,熔点比纯锡的熔点低,正确。故选A。47.某同学根据铜锈的成分Cu2(OH)2CO3作出猜想:引起金属铜锈蚀的因素除有氧气和水外,还应该有二氧化碳。为证明“必须有二氧化碳”,需要进行下列实验中的A.甲和乙 B.甲和丁 C.乙和丁 D.丙和丁【答案】B【解析】甲试管的铜片与氧气、水和二氧化碳同时接触发生了锈蚀;乙中的铜片与二氧化碳和水接触,没有锈蚀,说明铜的锈蚀与氧气有关;丙中的铜片与二氧化碳和氧气接触,没有锈蚀,说明铜的锈蚀与水有关;丁中的铜片与氧气和水接触没有锈蚀,说明了铜的锈蚀与二氧化碳有关。由以上分析可知,通过实验甲与丁的对比得出:铜的锈蚀必须有二氧化碳参与。故选B。48.探究铁生锈的条件,有利于寻找防止铁制品锈蚀的方法。下列对比实验设计与所探究的条件(蒸馏水经煮沸并迅速冷却),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甲和乙:水 B.乙和丙:空气 C.甲和丙:空气 D.甲和丁:水【答案】D【解析】A.对比实验甲和乙可知,变量有两个,分别是水和氧气,对应关系错误;故不符合题意;B.对比实验乙和丙可知,铁钉所处的条件一样,没有变量,因此对应关系错误;故不符合题意;C.对比实验甲和丙可知,变量有两个,分别是水和氧气,对应关系错误;故不符合题意;D.对比实验甲和丁可知甲和丁,变量是水,对应关系正确;故符合题意;故选D49.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错误的是()A.长期放置后不会分层的液体一定是溶液B.衣服上的油污用汽油或用加了洗涤剂的水可除去C.一瓶合格的生理盐水密封一段时间,不会出现浑浊D.实验室常将固体药品配制成溶液进行化学反应,以提高反应速率【答案】A【解析】A.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长期放置后不会分层的液体不一定是混合物,例如蒸馏水,正确;B.汽油能溶解油污,洗涤剂对油污有乳化作用,错误;C.溶液具有稳定性,密封一段时间,不会出现浑浊,错误;D.溶液中进行的反应接触面积大,反应速率快,错误。故选A。50.要使右图装置中的小气球鼓起来,则使用的固体和液体可以是①硝酸铵和水;

②铁和稀硫酸;

③固体氢氧化钠和水;④生石灰和水;

⑤石灰石和稀盐酸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C.②③⑤ D.②④⑤【答案】B【解析】小气球在鼓起来,说明瓶内的气压增大了。可能的原因有:瓶内的气体增多或温度升高而膨胀。①硝酸铵溶解于水会吸热造成温度降低;不符合要求。②铁和稀硫酸生成氢气;符合要求。③固体氢氧化钠溶解于水会放热造成温度升高;符合要求。④生石灰和水反应会放热造成温度升高;符合要求。⑤石灰石和稀盐酸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