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学科说明书_第1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学科说明书_第2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学科说明书_第3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学科说明书_第4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学科说明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学科说明书

2013年至2014年第一学期

铜仁市第八小学二(1)班唐茂萍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内容一方面努力的实现新的

教材观、教学观和学习观。同时,注意所采用措施的可行性。

使实验教材具有创新、实用、开放的特点。另一方面,注意

处理好继承和发展及反映数学教育的新理念,又注意保护我

国教育的优良传统,使教材具有基础性、丰富性和发展性。

一、教学目标:

I、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

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计方法,体

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熟记全

部乘法口诀,熟练的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里米和厘米,初步建立1米、1厘

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

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

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

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

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划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

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

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

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

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7、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

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

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

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共9个单元,主要内容包括五个方面:

1、计算教学内容:(1)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2)

表内乘法。

2、空间与图形(1)长度单位。(2)教的初步认识。(3)

观察物体。

3、认识时间。

4、数学广角其中新知识:介绍一些简单数学思想。

5、实践活动(1)“我长高了"(2)“看一看,摆一摆”。

三.本册教材的重、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以及数学实践、数

学思维的训练。

四、教材编排特点:

1、计算数学与解决问题教学用机结合,使学生在学习

计算的同时,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以便于培养学生解决问

题的能力、形成应用意识。100以内加减法的笔算是小学数

学教学中的传统内容,也是要使学生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

和基本技能之一。以往的教学重点放在使学生理解笔算算

理、掌握计算法则和方法上,并通过一定的训练达到计算的

熟练。此次教材的编排,突出的变化不是孤立的教学笔算,

而是将笔算放置在解决实际问题的现实背景中,使学习笔算

与学习用笔算解决问题有机的结合起来。例如:笔算加法中

安排了参观博物馆的乘车问题,笔算减法中安排了北京申奥

成功后得票多少的比较问题等。

2、提供关于空间与图形的丰富素材,促进学生空间观

念的发展,对于学生来说,良好的空间观念不仅使他们理解

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认识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也是他们

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小学数学中空间与图形的教

学,主要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让小学生在观

察物体、认识方向、制作模型、图案设计、实验操作等各种

活动中,获得关于空间与图形的知识,更好地从形状上认识

周围的事物,把握事物特征,描述事物间的关系,形成和发

展良好的空间观念。例如:在认识长度单位之前,安排了关

于用统一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的必要性探究;在认识米之

前,安排了探索有效的测量黑板长度的方法。

3、表内乘法教学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加强教学过程

的探索性

(1)在本册教材中集中安排表内乘法教学。

(2)在关注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加强了教学过程的

探索性,体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

(3)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基础,乘法口诀从5

的口诀开始,利用学生熟悉的5个5个的数数获得乘法算式

的积,以便于学生探索口诀,理解口诀含义,也更便于学生

记忆口诀。

(4)数学每部分口诀时,都将所有相关的乘法算式排

列在口诀表的两边,既便于学生理解一句口诀可以用于计算

两个乘法算式,也自然渗透了乘法交换率。

(5)用乘法解决问题的数学渗透于掌握乘法口诀的教

学过程中。

4、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加强估计意识与能力培养。例如:

本册实验教材在100以内加减法笔算教学中,安排了“估计

加减法”一小节,这是有关估算的正式教学的开始。

5、注重体现探索性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探索和创新

的意识。本册实验教材安排的两个数学实践活动“我长高

了”、“看一看,摆一摆”,都是开放式的对周围事物或操

作材料的数学内容进行探究的活动。

6、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

力。本册教材在第八单元“猜一猜”中,安排了简单的组合

思想和逻辑推理方法。排列与组合思想方法不仅有广泛的应

用,而且是今后学习概率统计等知识的基础;逻辑推理方法

是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基础,同时,也是发展学生逻辑推理推

理的良好素材

五、学生学情分析:

在经过了一个学年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

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

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但是有相当部分的学生学习习惯

差,上课经常走神,学生的自我约束的能力很差,作业不够

规范,马虎、粗心现象特别突出,在加上很多家长的重视程

度不够,所以我这个学期我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

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的思维的乐趣、成

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中,同时加强对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行

为的教育力度。

六、教学措施: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

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防止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2、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

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3、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最

重要的是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重视学生获取知识

的思维过程。同时还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

意识和实践能力。

4、要注意渗透德育教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5、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

呆板的练习。

6、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

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数学的方法。

七.学法指导:

1、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数学是人类经过曲折的探索过程建构起来的,但以前的

教材在出现某个数学概念时,常常省略了产生发展的曲折过

程,以非常概括、严谨、抽象的形式展现出来。小学生由于

抽象思维能力还未形成,所以学习起来会感到抽象、困难。

根据课标的精神,作为教学内容的数学,在呈现时,应该按

照儿童学习数学的特点,还原数学生动活泼的建构过程,让

学生亲身经历类似的创造过程,用自己的活动建构对人类已

有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如本单元的长度单位,以往都是直接

告诉学生''量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量〃,而现在要让学生经

历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

例如厘米这部分,教材上是这么安排的,组织学生进行

实践活动,从量化的角度测量物体的长度:组织学生选一个

物品作测量标准,了解所测物体有多少个测量标准那么长。

主要通过以下两方面体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第一方

面,用不同的测量标准测量同一长度,得到的测量标准数不

同,也就是教材的左上图,让学生选择不同的测量标准(如:

硬币、别针、三角形、正方体等等,来测量数学课本的宽度,

得到的测量标准数不同。这样就可以让学生产生疑问,为什

么同一边量出的结果不一样呢?第二方面,用不同的测量标

准测量不同长度,得到的测量标准数可能相同,也就是教材

右上图,让学生选择不同的测量标准测量数学课本的宽度和

文具盒的长度,得到的测量标准数可能相同。这又让学生产

生疑问,难道他们一样长吗?让学生在这样疑问和矛盾相碰

撞下进行交流、讨论,最后得出结论:用同一测量标准度量

同一长度,得到的测量标准数相同,用同一测量标准度量不

同长度,得到的测量标准数不同。所以,在测量、比较长度

时,必须使用同一测量标准。

教材中使用了很多测量标准,最后统一到1厘米见方的

正方体,一是学生的学具里都有1厘米见方的正方体,二是

为了后面引出1厘米的概念。在实际生活中,根据测量、比

较的需要,可以选用不同的测量标准,不同的国家选用的测

量标准也经常是不同的。

我们再看看教材接着出现''做一做〃的三道题,这三个题目

都是让学生估计或测量每种物品大约有多少个长度单位,由

直观逐步到抽象。

第1题,方格是一个一个排列起来的,学生能够通过观

察直观地估计出来。

第2题,学生不再使用多个测量标准与被量物体进行比

较,而是使用一个测量标准进行测量,测量时要求学生量完

一次后,从前一次量的终点开始测量。

第3题,逐渐过渡到用1厘米的单位长度进行度量,为

引出长度单位''厘米〃做准备。估计时,比第1题难度加深,

要求学生在头脑中完成用正方体测量的过程。

2、重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米和厘米是两个最基本的长度单位,如果学生对这两个

长度单位的实际''大小〃形成了较鲜明的表象,就可以正确运

用它们进行估测或实测,也容易掌握单位间的进率。

为了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教材采取

了这样一些措施:

(1)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学生形成厘米和米的正确表象。

例如:教材上厘米的教学时,先用接受的方式教学厘米,

也就是直接把正方体、直尺、线段放在一起,由小精灵说:

''这是1厘米。〃使学生初步感受1厘米有多长,同时也为用

直尺测量长度做准备。接着再通过丰富的活动让学生体验,

建立1厘米的表象。如:指一指图钉的长大约是1厘米,找

一找我们身边还有哪些东西大约是1厘米,想象一下我们哪

个手指的宽度大约是1厘米,量一量食指的宽度,剪一剪1

厘米长的纸条。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来让学生建立1厘米的表

象。

(2)给学生提供测量实际长度的机会。在教材中例2、

例3、例4都给学生提供了测量实际长度的机会。因此,在

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让学生动手测量,让学生在量中体验统

一单位的重要性和掌握测量的方法。

(3)培养估测意识。

教材注意在有关的教学内容或练习中渗透估计意识培养

的内容。例如,在''长度单位〃教学中有一些观察某种实物大

约有多长、测量某一实物时只要求大约的长度等的练习。估

测在实际生活中经常用到,这也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一个

重要方面。估测既可以巩固长度观念,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

学生的估测意识。教材在学生积累了足够的实际测量经验

后,给他们提供了先估测再实测的练习,让学生比较估测与

实际测量所得结果的差别,从而修正自己的量感与估测策

略。例如练习六中的第6、8题。

其实在教学中,我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学生对事物长度

的估测总是比实际长度差得太远。〃我不知道在座的各位老师

有没有遇到这样的问题?不知道你们是如何解决的?(这里

可以让老师们发表意见)其实主要原因是学生对长度单位的

实际长度的表象不清楚,因此无法确定估测物体大约含几个

这样的长度单位,由此,在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弄清各长度

单位的实际长度。

八、时段任务

(一)、长度单位(4课时)

(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13课时)

1.两位数加两位数........3课时左右

2.两位数减两位数...............5课时左右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我长高了.......................1课时

(三)、角的初步认识(2课时)

(四)、表内乘法(一)(13课时)

1.乘法的初步认识..................3课时左右

2.2〜6的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