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市达标名校2020年高考三月生物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1页
山东省青岛市达标名校2020年高考三月生物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2页
山东省青岛市达标名校2020年高考三月生物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3页
山东省青岛市达标名校2020年高考三月生物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4页
山东省青岛市达标名校2020年高考三月生物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省青岛市达标名校2020年高考三月生物模拟试卷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35个小题,1-20题每小题1分,21-35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

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选项中不符合含量关系“c=a+b,且a>b”的是()

A.a非必需氨基酸种类、b必需氨基酸种类、c人体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

B.a线粒体的内膜面积、b线粒体的外膜面积、c线粒体膜面积

C.a各细胞器的膜面积、b细胞核的膜面积、c生物膜系统的膜面积

D.a叶肉细胞的自由水、b叶肉细胞的结合水、c叶肉细胞总含水量

2.下图是反射弧和神经纤维局部放大的示意图,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在图甲中,切断②,刺激④,不会发生反射,但⑤有反应

B.在图甲的⑥结构中,信号的转换模式为电信号》化学信号令电信号

C.若图乙表示神经纤维受到刺激的瞬间膜内外电荷的分布情况,则b为兴奋部位

D.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与膜外电流的方向一致

3.下列关于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原核细胞中只有大型的环状DNA,且不与蛋白质结合

B.大多数细菌因缺乏线粒体而不能进行有氧呼吸

C.细胞癌变过程,核仁变大,核孔数目增多,有的癌细胞膜上会产生甲胎蛋白、癌胚抗原等特殊蛋白质

D.霉菌中的内质网是加工、分类、包装和发送蛋白质的细胞器

4.下列关于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当种群的数量超过K/2时,易导致该种群的丰富度降低

B.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的同化量可以用生产者的干重积累量表示

C.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若标志物部分脱落,则计算出的种群密度比实际值偏大

D.捕食者的存在会降低物种的多样性,外来物种入侵会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5.蝗虫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较少(雌蝗虫2N=24,雄蝗虫2N=23),它由X染色体数决定性别(雌性XX,

雄性X。)。现有一个进行正常分裂的蝗虫细胞,显微观察发现,含有12条染色体,呈现12种不同的形态

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存在等位基因

B.该细胞如果在体内完成分裂后可以进入下一个细胞周期

C.该细胞的染色体数与DNA分子数之比为1:1

D.该细胞可能取自卵巢,也可能取自精巢

6.树线是指直立树木分布的海拔上限,如图1所示。生态学者研究了全球变暖环境下树线之上植被厚度

对树线上升幅度的影响,结果如图2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植被厚度指数

图2

A.树线之上和之下的主要植被分别为草甸和森林,影响植被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是阳光

B.该研究表明,在全球变暖环境下,树线上升幅度大小与树线之上植被厚度呈负相关

C.树线上升过程中,群落发生了次生演替,演替过程中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增加

D.生态学者可以采用样方法调查不同样地内的植被类型,从而确定树线的上升幅度

7.下列有关显微镜的使用,叙述正确的是()

A.观察有丝分裂时,应尽量在一个视野中找全分裂各时期的细胞

B.制备细胞膜时,在高倍镜下观察到水中的红细胞凹陷消失,细胞破裂

C.以洋葱鳞片叶内表皮为材料不能观察到质壁分离现象

D.黑藻叶肉细胞呈单层分布,可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到叶绿体的双层膜

8.正常情况下,到达大脑左右半球的信息会很快通过脚胭体(由许多神经纤维组成)由两个半球共享,

临床上可通过切断骈胭体来治疗某些脑部疾病。将某患者脑中脱肌体切断后,患者大脑左右半球的视觉功

能正常,患者能说出出现在右侧视野中的物体(视觉投射到左半球)的名称,但不能说出出现在左侧视野

中的物体(视觉投射到右半球)的名称(手术前能够说出)。下列有关大脑左右半球功能的分析,不合理

的是()

A.语言中枢位于左半球B,视觉中枢仅位于左半球

C.大脑左右半球存在功能联系D.大脑左右半球存在功能差异

9.如图为某病的发病原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受体

甲状腺细胞

A,该病属于人体免疫疾病中的自身免疫病

B.激素A能够促进垂体细胞代谢,使激素B合成增加

C.图中所示抗体和激素B对甲状腺的作用效应可能相同

D.使用免疫抑制剂能够有效缓解该病患者的病症

10.下列关于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A.每一个成熟T细胞的表面都只带有一种特异性的受体

B.任何一个能引发产生大量淋巴细胞的标志就是抗原

C.细胞毒性T细胞能识别巨噬细胞表面的抗原_MHC复合体的受体

D.人体内可能存在不同种B细胞识别某一种流感病毒的现象

11.下列有关组织细胞中化合物鉴定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脂肪鉴定实验中,应使用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洗去浮色

B.蛋白酶和蛋白质的混合溶液中加入双缩服试剂后,仍然会产生紫色反应

C.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产物都能用酸性重铝酸钾溶液来鉴定

D.将斐林试剂加入葡萄糖溶液中后,溶液呈现无色,水浴加热后有砖红色沉淀生成

12.下列关于胰岛素合成与分泌过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mRNA进入细胞质的方式与胰岛素分泌的方式相同

B.囊泡从高尔基体向细胞膜移动是主动运输过程

C.向胰岛B细胞中注入3H标记的亮氨酸,放射性首先出现在高尔基体

D.胰岛B细胞的内质网与高尔基体膜成分基本相但成分基本相同

13.有关生态系统信息传递及其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动物的特殊行为信息可在同种或异种生物之间传递

B.生态系统中的行为信息只能在同种生物之间传递信息

C.利用黑光灯诱捕法来调查昆虫的种群密度属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应用

D.短日照作物黄麻,南种北移可延长生长期,提高麻的产量,是对物理信息的合理利用

14.利用反渗透法可以淡化海水。反渗透法指的是在半透膜的原水一侧施加适当强度的外界压力,原水透

过半透膜时,只允许水透过,其他物质不能透过而被截留在原水一侧半透膜表面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

误的是()

A.渗透作用发生的必备条件是有半透膜和膜两侧有浓度差

B.反渗透法淡化海水时,施加的外界压力应大于海水渗透压

C.植物的原生质层相当于一种具有选择透过性的半透膜

D.反渗透法淡化海水时,所用半透膜上含有多种载体蛋白

15.由于农田的存在,某种松鼠被分隔在若干森林斑块中。人工生态通道可以起到将森林斑块彼此连接起

来的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农田的存在,增加了松鼠的活动空间

B.林木密度相同的不同斑块中松鼠为进化提供原材料的变异的种类不同

C.不同森林斑块中的松鼠属于不同种群,存在生殖隔离

D.生态通道有利于保护该种松鼠的基因多样性

16.下列关于人口与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应在低出生率和低死亡率的基础上保持平衡

B.酸雨是指由碳和硫的氧化物引起pH低于7的降水

C.温室效应使全球气候变暖,可增大人类的宜居区域

D.地球升温的主要原因是臭氧层使地球的俘获热增加

17.细胞增殖严格有序地进行与细胞内的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简称CDK)密切相关,CDK的活性受周期蛋

白(简称cydin)的调节。CDK在连续分裂的细胞中一直存在,cyclin的含量在细胞周期中呈现有规律的变

化,细胞分裂间期积累,分裂期消失。下图表示cydinB与CDK1活性调节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说明:CDK1是CDK的一种;cyclinB是cyclin的一种)

A.cydinB在G2期开始合成

B.CDK1可能具有促进染色质凝缩的作用

C.CDK1持续保持较高活性的细胞,细胞周期会缩短

D.CDK1的活性下降是因为cyclinB在M期不能合成所致

18.我国科学家用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西瓜的幼苗,获得四倍体植株,发现四倍体植株上所结的西瓜少籽。

再将蔡乙酸(生长素类似物)涂抹在四倍体植株花的雌蕊上,诱导子房发育得到完全无籽西瓜。下列相关

叙述不正确的是

A.西瓜少籽可能是四倍体联会出现紊乱造成

B.完全无籽西瓜果肉细胞中只有2个染色体组

C.涂抹蔡乙酸前后应设法避免雌蕊接受花粉

D.涂抹的蔡乙酸促进了四倍体西瓜果实的发育

19.(6分)下列有关细胞内物质含量比值的关系,正确的是()

A.细胞内结合水/自由水的比值,种子萌发时比休眠时高

B.人体细胞内O2/CO2的比值,线粒体内比细胞质基质高

C.神经纤维膜内K+/Na+的比值,动作电位时比静息电位时高

D.适宜条件下光合作用过程中C5/C3的比值,停止供应CO2后比停止前的高

20.(6分)下图表示利用基因型为AAbb的二倍体西瓜甲和基因型为aaBB的二倍体西瓜乙培育无子西瓜

的过程,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二倍体西瓜甲①

四倍体西瓜

(AAbb)

X三倍体西瓜

二倍体西瓜乙

(aaB8)

A.①过程常用秋水仙素处理,秋水仙索的作用是抑制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

B.图中三倍体西瓜植株的基因型为AAaBbb

C.三倍体西瓜无子的原因是三倍体植株不能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没有形成生殖细胞

D.为避免每年都要制种的麻烦,可对三倍体西瓜进行无性繁殖

21.(6分)下列是有关酶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A.斯帕兰札尼将肉块放入金属笼内,然后让鹰吞下去,一段时间后,笼内肉块消失了,这个实验说明了胃

具有物理性消化的作用

B.在“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实验中,可通过检测是否有还原性糖产生来说明酶的作用具有专

一性

C.在"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中,加热、Fe3+和过氧化氢酶促使过氧化氢分解的原因都是

降低了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活化能

D.在“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先将淀粉液与淀粉酶液混合后,再分别置于不同温度条件下5

分钟

22.(8分)水稻中非糯性(W)对糯性(w)为显性,非糯性籽粒及花粉中所含的淀粉为直链淀粉,遇碘

呈蓝褐色,而糯性籽粒及花粉中所含的是支链淀粉,遇碳呈红褐色。下面是对纯种的非糯性与糯性水稻的

杂交后代的观察结果,其中不能验证基因分离定律的是()

A.杂交后亲本植株上结出的种子(Fi)遇碘全部呈蓝褐色

B.Fi产生的花粉遇碘后,一半呈蓝褐色,一半呈红褐色

C.Fi自交后结出的种子(F2)遇碘后,拊呈蓝褐色,皿呈红褐色

D.Fi测交后结出的种子(Fz)遇碘后,一半呈蓝褐色,一半呈红褐色

23.(8分)从自然界中的生物体内分离得到的天然酶,在工业生产环境中催化效率往往较低。科研人员

通过下图所示的流程改造天然酶,已改进酶的功能。对这一改造过程的分析,不合理的是()

多次®[复做环后

助储FCR

分离得到改造的陶

代表基因

突变(减

受体IW的突变瞬

催化效率高构建多个

女细版曲

爻体菌的突变断

催化效率低

(沟深)多孔培养板

培裱井崎逸

不同受体苗神

及达不同突变前

A.①过程产生的基因突变是随机的

B.②过程中受体菌应处理为感受态

C.③过程筛选突变酶依赖于抗生素

D.多次重复循环导致酶的定向进化

24.(10分)假如多年后,你正在一个花卉生产基地工作。有一天,你突然发现一种本来开白花的花卉,

出现了开紫花的植株。你立刻意识到它的观赏价值,决定培育这种花卉新品种。当你知道这种花只能自花

受粉以后,将这株开紫花的植株的种子种下去,可惜的是在长出的126株新植株中,却有43株是开白花

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这株开紫花的植株的种子种下去,后代的表现型符合分离比3:1,所以遵循孟德尔基因的分离定律

B.上述材料中紫花的出现是因为发生了显性突变

C.要筛选紫花纯合子,可以将这株紫花连续多代自交,不断淘汰白花

D.若存在某种纯合致死,则不能筛选出紫花纯合子

25.(10分)根据细胞DNA含量不同,将某种连续增殖的细胞株细胞分为三组,每组的细胞数如图。下列

叙述错误的是()

2C2C—4C4C

州I胭!DNAtH*j含量:

A.对该细胞株进行营养限制性培养,甲组细胞比例增大

B.在培养液中加入DNA合成抑制剂,丙组细胞数目减少

C.抑制该细胞株细胞的核糖体形成,乙组细胞数目不变

D.抑制该细胞株细胞的纺锤体形成,丙组细胞比例增大

26.(12分)下图表示神经纤维某处受到不同刺激后产生的电位变化。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1」A」」」

012345

时间(ms)

A.指尖受到伤害性刺激时马上缩手和产生疼痛的过程是两种不同的反射

B.a~g区段说明刺激不达到一定强度(阈值)也会引起神经元发生去极化

C.b~c区段钠离子内流引发动作电位,d~e区段钾离子外流恢复为静息电位

D.图中动作电位的形成和恢复的全部过程只需5毫秒,说明神经冲动的传导速度很快

27.(12分)癌症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下列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A.黄曲霉素属于生物致癌因子

B.亚硝胺可通过改变基因的结构而致癌

C.长期接触癌症患者的人细胞癌变几率增加

D.癌症是致癌因子引发的,患病几率与年龄无关

28.图1是裸露岩石上开始的群落演替过程,图2表示群落演替过程中植物的种数、植物的个体数及岩石

体积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1所示的群落演替过程属于次生演替

B.形成顶极群落后,群落在水平方向上表现出垂直结构

C.演替过程中植物种类丰富度逐渐增加并趋向稳态

D.演替过程中植物的种数增加导致岩石体积下降

29.将一株生长正常的绿色植物置于密闭无色透明的玻璃容器内,在一定强度的光照下培养,随培养时间

的延长,玻璃容器内CO2浓度的变化趋势不可能是()

A.一直降低,直至为零

B.一直保持稳定,不发生变化

C.降低至一定水平时保持相对稳定

D.升高至一定水平时保持相对稳定

30.果蝇的棒眼基因(B)和野生正常眼基因(b)只位于X染色体上,B和b指导合成的肽链中只有第

8位的氨基酸不同。研究人员构建了一个棒眼雌果蝇品系XhBXb(如图所示)。h为隐性致死基因且与棒眼

基因B始终连锁在一起,B纯合(XhBXhB、XhBY)时能使胚胎致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XX

A.h基因的转录场所只能是细胞核,翻译场所只能是核糖体

B.次级精母细胞中移向两极的X染色体分别携带了B、b基因是基因重组导致的

C.果蝇的眼形由野生正常眼转变为棒眼可能是分裂间期时碱基对替换导致的

D.该品系的棒眼雌果蝇与野生正常眼雄果蝇杂交,Fi中雄果蝇占地

31.狮子鱼多栖息于温带靠海岸的岩礁或珊瑚礁内,但在马里亚纳海沟7000米以下的深海环境生存着一

个通体透明的新物种一一超深渊狮子鱼。该环境具有高压、终年无光等特殊极端条件。研究发现,该超深

渊狮子鱼基因组中与色素、视觉相关的基因发生了大量丢失,这些遗传变异共同造成了这一物种的奇特表

型和对超深渊极端环境的适应能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超深渊狮子鱼与温带靠海岸分布的狮子鱼一定不能交配成功

B.在深海环境中,超深渊狮子鱼个体间在斗争过程中相互选择,共同进化

C.在海底漆黑环境的诱导下,超深渊狮子鱼的眼睛应已退化

D.因自然选择,超深渊狮子鱼种群与温带靠海岸狮子鱼种群的基因库不同

32.某同学进行"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活动,现提供六种不同形状和颜色的材料分别代表核甘酸的

三个组成部分,还有一些小棒用以连接各种化合物,若要制作一个含10对碱基(C有6个)的DNA双链

模型,则需要的小棒数目为()

A.68B.78C.82D.84

33.小麦育种专家育成的“小麦二体异附加系”,能将长穗偃麦草的抗病、高产等基因转移到小麦中。普通

小麦6n=42,记为42W;长穗偃麦草2n=14,记为14E。如图为普通小麦与长穗偃麦草杂交选育“小麦二

体异附加系”示意图。根据流程示意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普通

普通小麦

普通小麦42W②市选外择用「口自交乂市

小麦42WX------►内----►J——►皮

42WX------►乙42W+0-7E42W+1E42W+2E

->耳工甲42W+7E单体附加

X-

14E21W+7E42W+14E

A.普通小麦与长穗偃麦草为同一个物种,杂交产生的人为四倍体

B.①过程可用低温抑制染色体着丝点分裂而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

C.乙中来自长穗偃麦草的染色体不能联会,产生8种染色体数目的配子

D.丁自交产生的子代中,含有两条来自长穗偃麦草染色体的植株戊占1/2

34.人原尿中的葡萄糖进入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方式为主动运输(消耗钠离子的渗透能),而肾小管上皮细

胞内的葡萄糖进入组织液的方式为协助扩散。下列相关叙述或推理合理的是()

A.葡萄糖从肾小管上皮细胞进入组织液不需要膜蛋白的协助

B.各种细胞主动吸收葡萄糖时都需要ATP直接提供能量

C.肾小管上皮细胞吸收钠离子的速率影响葡萄糖的吸收

D.肾小管上皮细胞内外葡萄糖的浓度差不会影响葡萄糖的运输

35.细胞内的"囊泡”就像“深海中的潜艇”在细胞中"来回穿梭",参与物质的运输过程,下列有关细胞内囊

泡运输的叙述,错误的是()

A.囊泡运输依赖于生物膜的流动性且消耗能量

B.抗体的运输和分泌过程需要囊泡的参与

C.囊泡只能将物质从胞内运输到胞外

D.细胞内有些大分子物质不能通过囊泡进行运输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个小题,共50分)

36.土壤盐碱化是影响农作物生长的重要环境因素。某研究小组从盐碱地某种农作物的根际土壤采样,筛

选鉴定出具有固氮及分泌IAA能力的多功能菌株,并对其盐碱耐受性进行了测定。回答下列问题:

(1)该小组分离纯化固氮菌所用的培养基配方(PHL2~1.3)如表所示:

KH2P04MgSO4lH2ONaCICaCOs甘露醇CaCO42H2O蒸储水

2.2g2.2g2.2g3.2g12g2.1g1222mL

该培养基无氮源的原因是.该培养基需要添加琼脂的原因是

(2)研究人员将菌株接种于添加有200Rg-mL」色氨酸的牛肉膏蛋白陈(LB)培养基中培养数天,测定

菌株分泌的IAA量。推测培养基中添加色氨酸的目的是.

(3)为测定菌株的耐盐碱水平,需在______________不同的LB液体培养基中培养菌株,每组重复3次。

(4)对土壤样品______________后涂布平板,可统计样品中的活菌数目。为了保证结果准确,一般选择

菌落数在______________的平板进行计数。

37.图甲表示某同学利用黑藻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在一定光强度所设计的实验装置,图乙表

示在一定光强度下黑藻叶肉细胞的部分代谢过程,其中a、b、c、d代表不同的细胞结构,①〜⑤代表不

同的物质。请回答:

(1)图乙中的④代表(写物质名称),在图乙所给的结构中,能够产生⑤的结构有

(用字母表示),K+从细胞外进入细胞的跨膜运输速率受的限制。

(2)图甲中C02缓冲液的作用是,有色液滴的移动是由装置中(填某种

物质)引起的。

(3)若要测黑藻有氧呼吸速率的大小,则应将图甲装置进行怎样的改动:

38.果蝇是遗传学研究的经典材料,其五对相对性状中红眼(E)对白眼(e)、灰身(R)对黑身(r)、长

翅(V)对残翅(V)、细眼(B)对粗眼(b)、直刚毛(D)对焦刚毛(d)为显性。如图是雄果蝇M(bbvvrrXedY)

的五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

(1)用黑身残翅果蝇与灰身长翅纯合子果蝇进行杂交,F2中非亲本性状个体出现的概率为。若

雄果蝇M与基因型BBVVRRXEDXED的雌果蝇交配,Fi产生雌果蝇配子时,不能与B基因进行自由组合的是

(2)用焦刚毛白眼雄果蝇与直刚毛红眼纯合子雌果蝇进行杂交(正交),则子代雄果蝇的表现型为

;若进行反交,子代中白眼与红眼的比例是。

(3)为了验证遗传规律,让白眼黑身雄果蝇与红眼灰身纯合子雌果蝇进行杂交得到Fi,Fi相互交配得到

F2,那么,在所得实验结果中,能够验证自由组合定律的Fi能产生的雌配子有种,产生的雌

配子基因型及比例是:若验证伴性遗传时应分析的相对性状是,能够验证伴性遗

传的0表现型及其分离比是。

39.为综合利用并改良重金属镉污染土壤,科研人员研究了镉胁迫对能源作物甜高粱生理特性的影响及施

钙的缓解效应。他们将培养20d后的甜高梁幼苗随机分成3组,分别进行3种处理:CK(对照)、Cd(0.2

mmoLL'1Cd)^Ca(3.0加0.2mmol・L」Cd),测定处理15d和30d后的幼苗叶绿素总量,并观察

30d时甜高梁叶肉细胞叶绿体的超微结构,结果如下图。请回答:

1

/

£

;

M)

»

t

Cd坦叶媒体Calfl叶绿体

图2

(1)研究人员将培养20d的幼苗随机分成3组,每组设置4盆的目的是_。

(2)使用无水乙醇提取色素的原理是一o

(3)由图1可知镉胁迫造成叶绿素含量降低,导致光反应产生的—减少,直接影响暗反应中

(过程);结合图2分析,叶绿素含量降低的原因是

(4)钙能缓解镉胁迫,施钙30d后可使叶绿素含量的降低缓解约一%。

(5)甜高粱含有丰富的糖类,但镉污染土壤中收获的甜高粱不能作为家畜饲料,这是因为,可

通过_转变为人类可利用的能源物质。

40.进食后,葡萄糖进入胰岛B细胞所引起的胰岛B细胞和组织细胞的一系列生理反应,如下图所示。

(1)进食后,图中ATP/ADP的比值上升原因是.

(2)简述胰岛B细胞内ATP/ADP的比值上升促进胰岛素分泌的过程

(3)结合图示信息,解释胰岛素所具有的"能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

平降低”功能:

(4)为研究血浆维生素D3(用VD3表示)与糖尿病的关系,科研人员根据血浆VD3的含量将受试者分

为3组,跟踪统计4年后的糖尿病发病率,结果如表。

组另IJ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

血浆VD3(ng/mL)|VD3<18.618.6<VD3<3131<VD3<50

糖尿病的发病率

12.44.60.0

(%)

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当胰岛B细胞内Ca2+达到一定浓度后,胰岛素开始释放。请结合上图信息推测血浆

VD3在此过程中的相关功能可能是o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35个小题,1-20题每小题1分,21-35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

选项符合题意)

1.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组成生物体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线粒体结构、生物膜系统的组成及细胞内水的存在形式,要求

考生理解相关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详解】

A、组成人体蛋白质的氨基酸有20种,其中必需氨基酸有8种,其他为非必需氨基酸,A不符合题意;

B、线粒体具有双层膜结构,其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崎,大大增加了内膜面积,使内膜面积大于外膜面积,B

不符合题意;

C、生物膜系统由细胞膜、细胞器膜与核膜组成,C符合题意;

D、细胞内的水只有自由水和结合水两种存在形式,活细胞内自由水的含量远多于结合水,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D

【解析】

【分析】

1、据图甲分析,传入神经上有神经节,则①表示感受器,②表示传入神经,③表示神经中枢,④表示

传出神经,⑤表示效应器,⑥表示突触结构。

2、根据图乙分析,a、c处于静息电位,电位分布外正内负,b处兴奋电位分布是外负内正。

【详解】

A、在图甲中,切断②,刺激④,由于反射弧不完整,不会发生反射,但冲动仍然可以传导,⑤有反应,

A正确;

B、⑥为突触结构,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所

以甲图的⑥结构中,信号的转换模式为电信号今化学信号》电信号,B正确;

C、由于神经纤维受刺激时,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所以若乙图表示在兴奋传导过程中瞬间膜内外电荷

的分布情况,则b为兴奋部位,a、c为未兴奋部位,C正确;

D、兴奋部位和相邻的未兴奋部位间,膜内侧的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一致,膜外侧的局部电流

的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反,D错误;

故选Do

【点睛】

结合反射、反射弧及神经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分析题图是关键。

3.C

【解析】

【分析】

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比较:

类别原核细胞真核细胞

细胞大小较小(一般1〜10um)较大(1〜lOOum)

无成形的细胞核,无核膜、

细胞核有成形的细胞核,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

核仁、染色体,只有拟核

只有核糖体,没有其它复杂

细胞质有核糖体、线粒体等,植物细胞还有叶绿体等

的细胞器

细胞壁细细胞壁主要成分是肽聚糖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

增殖方式二分裂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

可遗传变

基因突变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异来源

共性都含有细胞膜、核糖体,都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等

【详解】

A、原核细胞中也有小型的环状DNA,如质粒,A错误;

B、细菌虽缺乏线粒体但如果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也能进行有氧呼吸,如好氧细菌,B错误;

C、细胞癌变过程,细胞代谢旺盛,核仁变大,核孔数目增多,有的癌细胞膜上会产生甲胎蛋白、癌胚抗

原等特殊蛋白质,C正确;

D、霉菌中的高尔基体是加工、分类、包装和发送蛋白质的细胞器,D错误。

故选C。

4.C

【解析】

【分析】

标志重捕法误差归纳:

(1)统计值比实际值偏大的原因:

①标志物易脱落:可导致重捕个体中带标志的个体数据偏小,据计算公式N,m=初捕数x重捕数/重捕中标

记数推知,重捕中标记数若减小则N总会比真实值偏大。

②被捕获一次后,难以被再次捕获:可导致再次捕获的个体中标记数偏小,最终统计结果偏差应与①相

同,即比真实值偏大。

(2)统计值比真实值偏小的原因:

①标志物影响了动物活动,导致更易被捕捉:可导致再次捕获的个体中标记数偏大,依据公式可推知,

计算所得结果比真实值应偏小。

②调查期间有较多个体死亡或迁出,则统计值将偏小;反之则导致统计值偏大。

【详解】

A、当种群的数量超过K△时,种内斗争加剧,而物种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A

错误;

B、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的同化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B错误;

C、种群中的个体数=第一次捕获数x第二次捕获数十重捕标志个体数,标志物部分脱落,则计算出的种群密

度比实际值偏大,C正确;

D、捕食者的存在会增加物种的多样性,外来物种入侵或引种不当(如引入我国的水葫芦、食人鱼等),则

首先会减少当地的物种,从而破坏当地的生物多样性(主要通过破坏食物链的方式造成其他物种消失或者

是濒危),降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错误。

故选C

5.D

【解析】

【分析】

雌性蝗虫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产生的卵细胞为X型,雄性蝗虫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0型,产生的精子可

能为X或。型,雄蝗虫产生的精子和雌蝗虫产生的卵细胞中染色体数相同或者比卵细胞少1条。

【详解】

蝗虫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为24或23条,现有一个进行正常分裂的蝗虫细胞,显微观察发现,含有12

条染色体,呈现12种不同的形态结构,说明该细胞为减数分裂的细胞,可能是含有染色单体的减数第二

次分裂前期、中期,也可能是不含染色单体的减数第二次分裂的末期,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分

离时等位基因分离,所以该细胞不含等位基因,且减数分裂没有细胞周期。若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中

期的图像,细胞中染色体数:核DNA数=1:2。由于卵细胞和精子形成的过程中,都能形成含X的染色体

数为12条的配子,即减数第二次分裂都会出现含12条染色体,呈现12种不同的形态的细胞,综上分析,

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6.A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可知,树线上升幅度与树线之上的植被厚度指数呈负相关。

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留下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

(如能发芽的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详解】

A、分析题图可知,影响树线上下的光照程度相差无几,影响植被分布的最主要因素应该是海拔(温度),

A错误;

B、分析题图可知,植被厚度指数越高,树线上升幅度越小,二者呈负相关,B正确;

C、树线上升过程中,群落发生了次生演替,演替过程中,树木的数量增加,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增

加,C正确;

D、生态学者以采用样方法调查不同样地内的植被类型,从而确定树线的上升幅度,D正确;

故选A。

7.B

【解析】

【分析】

正常的红细胞为两面凹型,将红细胞放在清水中,细胞吸水膨胀,形成圆涨的红细胞,直至细胞过度吸水

而破裂。发生质壁分离的条件:具有细胞壁、大液泡;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

【详解】

A、由于细胞大多数位于细胞分裂的间期,所以一个视野里难以找全细胞周期中各时期的细胞,可通过移

动装片在不同视野中找到分裂各时期的细胞,A错误;

B、红细胞吸水后的动态变化过程为:凹陷消失T细胞体积增大f细胞破裂令内容物流出,B正确;

C、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为成熟的植物细胞,以洋葱鳞片叶内表皮为材料能观察到质壁分离,C错误;

D、叶绿体的膜结构属于亚显微结构,而高倍显微镜看到的是显微结构,故不能观察到叶绿体的两层膜结

构,D错误。

故选B。

8.B

【解析】

【分析】

大脑皮层中枢有躯体运动中枢、躯体感觉中枢、视觉中枢、听觉中枢、嗅觉中枢、语言中枢、触觉中枢和

味觉中枢等中枢。人的大脑皮层除了对外部世界的感知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

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详解】

ACD、将某患者脑中骈月氐体切断后,患者能说出出现在右侧视野中的物体(视觉投射到左半球)的名称,

但不能说出出现在左侧视野中的物体(视觉投射到右半球)的名称(手术前能够说出),说明语言中枢位

于左半球,大脑左右半球功能不同,且存在联系,ACD正确;

B、将患者脑中连接两半球的股肌体切断后,左右半球的视觉功能正常,说明左右半球都存在视觉中枢,B

错误。

故选B.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神经调节,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

9.B

【解析】

【分析】

【详解】

分析图解可知,该病是抗体作用于自身组织细胞,导致自身组织损伤,因此属于自身免疫病,A正确;激

素A表示甲状腺激素,该激素能够促进垂体的代谢,但是当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时会抑制促甲状腺激素的

分泌,B错误;图中看出,抗体和促甲状腺激素都作用于甲状腺细胞上的受体,并且作用效果最终都是促

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C正确;使用免疫抑制剂能够降低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反应,能够有效的缓解该

病的病症,D正确。

10.D

【解析】

【分析】

体液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

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2)反应阶段:B细

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3)效应阶段:浆细胞分泌

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

细胞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抗原,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然后将抗原呈递给

T细胞;(2)反应阶段: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同时T细胞能合

成并分泌淋巴因子,增强免疫功能;(3)效应阶段:效应T细胞发挥效应。

【详解】

A、每一个成熟的T淋巴细胞只带有对应于一种特异性抗原的受体,A错误;

B、人体免疫系统具有识别自己,排除非己的功能,所以能够能引发产生大量淋巴细胞的"非已”标志一定

是抗原,但不一定是外来的病原体,也可能是自身的细胞,B错误;

C、抗原-MHC复合体能被活化的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C错误;

D、人体内可能存在多种B淋巴细胞识别同一流感病毒的受体,故人体内可能存在不同种B细胞识别某一

种流感病毒的现象,D正确。

故选Do

【点睛】

本题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要求考生理解T细胞和B细胞增殖分化的相关知识,难度中

等,理解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11.B

【解析】

【分析】

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

(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

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

(2)蛋白质可与双缩服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3)脂肪可用苏丹m染液(或苏丹IV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

【详解】

在脂肪的鉴定实验中,用50%的酒精洗去浮色的原因是苏丹m易溶于酒精,A错误;蛋白质在蛋白酶的作

用下会水解成多肽,由于多肽中含有肽键,并且蛋白酶的化学本质就是蛋白质,因此混合溶液中加入双缩

服试剂后,会产生紫色反应,B正确;酸性重铝酸钾溶液只能用于鉴定酒精,酵母菌有氧呼吸不产生酒精,

C错误;斐林试剂本身具有颜色,因此将斐林试剂加入葡萄糖溶液中后,溶液呈现蓝色,D错误。故选B。

【点睛】

酒精是生物学实验中常用的试剂,如在细胞中脂肪的观察、有丝分裂实验、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研究等实

验中需要使用。需注意区分在不同实验中的浓度和作用。

12.D

【解析】

【分析】

分泌蛋白是在细胞内合成后,分泌到细胞外起作用的蛋白质,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和运输过程:最初是

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中由氨基酸形成肽链,肽链进入内质网进行加工,形成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由囊

泡包裹着到达高尔基体,高尔基体对其进行进一步加工,然后形成囊泡经细胞膜分泌到细胞外,该过程消

耗的能量由线粒体提供。

【详解】

A、胰岛素属于分泌蛋白,胰岛素合成过程中细胞核中mRNA进入细胞质是通过核孔复合体的主动运输,

是一个信号识别与载体介导的过程,而胰岛素分泌的方式是胞吐,A错误;

B、囊泡从高尔基体向细胞膜移动是借助细胞骨架进行运输的,不是主动运输过程,B错误;

C、向胰岛B细胞中注入3H标记的亮氨酸,放射性首先出现在核糖体,C错误;

D、胰岛素的分泌过程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细胞内各细胞器在结构上是紧密联系的,如高尔基体膜与内质网

膜可通过具膜小泡间接联系,内质网与高尔基体膜都是生物膜系统的结构,所以二者成分基本相同,D正

确。

故选Do

【点睛】

本题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知识,考生识记细胞结构和功能,明确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是解题的关

键。

13.B

【解析】

【分析】

1、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

(1)物理信息:生态系统中的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如蜘蛛网的振

动频率。

(2)化学信息:生物在生命活动中,产生了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如植物的生物碱、有机酸,

动物的性外激素等。

(3)行为信息:动物的特殊行为,对于同种或异种生物也能够传递某种信息,如孔雀开屏。

2、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1)个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

(2)种群: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

(3)群落和生态系统: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经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3、应用:(1)提高农产品和畜产品产量。(2)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

【详解】

动物的特殊行为能够对同种或异种生物传递信息,称为行为信息,A正确;在同种生物之间、不同种生物

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都能进行信息传递,B错误;利用黑光灯诱捕昆虫,调查昆虫的种群密度,是

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在生产中的应用,C正确;短日照作物黄麻,南种北移可延长生长期,有利于积累纤

维素,提高麻的产量,是对物理信息的合理利用,D正确。

【点睛】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要求考生识记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特点及功能,掌握信息传递的应用,

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14.D

【解析】

【分析】

1、渗透作用发生的条件是具有半透膜、膜两侧具有浓度差,在渗透装置中,水分子从低浓度溶液中通过

半透膜进入高浓度溶液中的多,从而使玻璃管内的液面发生变化。

2、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会通过渗透作用而失水,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

质层进入到溶液中,使细胞壁和原生质层都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收缩性大,当

细胞不断失水时,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分离。

【详解】

A、渗透作用发生的必备条件是有半透膜和膜两侧有浓度差,A正确;

B、根据题干信息”在半透膜的原水一侧施加适当强度的外界压力,原水透过半透膜时,只允许水透过”,

可以推测,施加的外界压力应大于海水渗透压才能迫使海水通过半透膜,B正确;

C、植物的原生质层相由细胞膜、液泡膜及之间的细胞质组成,细胞膜和液泡膜都具有选择透过性,所以

整个原生质层相当于一种具有选择透过性的半透膜,C正确;

D、反渗透法淡化海水时,所用的是人工合成的半透膜,不含有载体蛋白,D错误。

故选Do

【点睛】

本题根据渗透作用的原理,设置反渗透作用的情景,考生需要根据题干信息,理解反渗透作用的原理,同

时结合渗透作用进行分析。

15.D

【解析】

【分析】

1、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1)就地保护,即建立自然保护区。

(2)迁地保护,如建立遗传资源种子库、植物基因库,以及野生动物园和植物园及水族馆等。

(3)制定必要的法规,对生物多样性造成重大损失的活动进行打击和控制。

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

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

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其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

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详解】

A、农田的存在,使松鼠被分隔在若干森林斑块中,即形成了地理隔离,因此减少了松鼠的活动空间,A

错误;

B、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林木密度相同的不同斑块中松鼠为进化提供原材料的变异的

种类相同,B错误;

C、不同森林斑块中的松鼠属于不同种群,存在地理隔离,没有形成生殖隔离,c错误;

D、人工生态通道可以起到将森林斑块彼此连接起来,有利于保护该种松鼠基因多样性,D正确。

故选Do

16.A

【解析】

【分析】

人口的快速增长导致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当今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①全球气候变化、②水资

源短缺、③臭氧层破坏、④酸雨、⑤土地荒漠化、⑥海洋污染和生物多样性锐减等。

【详解】

A、控制人口的方法是降低出生率,有计划的控制人口,最终使全球人口在低出生率和低死亡率的基础上

保持平衡,A正确;

B、酸雨是指由氮和硫的氧化物引起pH低于5.6的降水,B错误;

C、温室效应使全球气候变暖,可减小人类的宜居区域,C错误;

D、地球升温的主要原因是二氧化碳释放增加导致温室效应,D错误。

故选A。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难度适中。

17.B

【解析】

【分析】

根据图形和题干信息分析,CDK1在连续分裂的细胞中一直存在,在间期活性逐渐升高,分裂期活性逐渐

下降;cyclinB的含量在细胞周期中呈现有规律的变化,细胞分裂间期积累,分裂期消失。细胞分裂间期

又可以分为三个阶段:Gi期进行相关RNA和蛋白质的合成,为S期做物质上的准备;S期进行DNA的复

制过程;Gz期进行相关RNA和蛋白质的合成,为分裂期做物质上的准备。

【详解】

A、由图形分析可知cyclinB在S期开始合成,A错误;

B、图中CDK1活性在S期开始升高,分裂期M活性逐渐下降,是细胞由DNA复制后进入分裂期的主要酶,

可能具有促进染色质凝缩的作用,B正确;

C、CDK1持续保持较高活性的细胞,则细胞周期可能会一直处于分裂期,细胞周期增长,C错误;

D、CDK1是细胞由DNA复制后进入分裂期的主要酶,其活性下降是因为cyclinB在M期含量逐渐减少的原

因,而非"不能合成",D错误。

故选B。

18.B

【解析】四倍体西瓜植株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部分细胞内染色体联会紊乱,不能产生正常配子,因此

也无法通过受精作用形成种子,导致西瓜少籽,A正确;由于完全无籽西瓜是用蔡乙酸(生长素类似物)

涂抹在四倍体植株花的雌蕊形成的,而用蔡乙酸涂抹在四倍体植株花的雌蕊只会促进果实的发育而不能改

变其染色体及染色体组数目,因此完全无籽西瓜果肉细胞中有4个染色体组,B错误;蔡乙酸(生长素类

似物)可以促进四倍体西瓜果实的发育,但将蔡乙酸(生长素类似物)涂抹在四倍体植株花的雌蕊获得完

全无籽西瓜时,需要对四倍体植株花做去雄套袋处理,否则如果接受了其他四倍体西瓜的花粉,会产生有

籽西瓜,C、D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无子西瓜的形成过程。注意与所学的三倍体无籽西瓜培育方法不同。解答本题需要学生

正确分析所得的四倍体西瓜少籽的原因,还需要注意在用蔡乙酸(生长素类似物)获得无子果实时需要去

雄处理,且此方法不会改变物种的染色体数目。

19.D

【解析】

【分析】

【详解】

A.种子萌发时细胞代谢旺盛,自由水含量多,细胞内结合水/自由水的比值,比休眠时低,A项错误;

B.人体细胞在进行有氧呼吸时,每分解1摩尔的葡萄糖,则在线粒体基质中产生6摩尔的C02,在线粒体

内膜上消耗6摩尔的02,人体细胞在进行无氧呼吸时,既无C02的产生,也无02的消耗,B项错误;

C.神经细胞内K+浓度明显高于膜外,而Na+浓度比膜外低,静息电位的产生与维持主要是由于K+外流,动

作电位产生的机制是Na+内流,所以K+/Na+的比值,动作电位时比静息电位时低,C项错误;

D.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首先发生C02的固定,即C02与C5化合物结合生成C3,随后在光反应产生的

ATP提供能量的前提下,C3被光反应的产物[H]还原,所以适宜条件下光合作用过程中C5/C3的比值,停止

供应C02后比停止前的高,D项正确。

故选D„

【定位】

细胞内水与代谢、细胞呼吸、神经调节中电位的产生和光合作用

20.A

【解析】

【分析】

多倍体育种是指利用人工诱变或自然变异等,通过细胞染色体组加倍获得多倍体育种材料,用以选育符合

人们需要的优良品种。多倍体是指由受精卵发育而来并且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

多倍体育种的原理是染色体畸变。

【详解】

A、①过程常用秋水仙素处理,秋水仙索的作用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A错误;

B、图中四倍体的基因型为AAAAbbbb,和基因型为aaBB的二倍体西瓜乙杂交,得到三倍体西瓜植株的基

因型为AAaBbb,B正确;

C、三倍体西瓜无子的原因是三倍体植株无法正常配对,不能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没有形成生殖细胞,C

正确;

D、三倍体无子西瓜没有种子,为避免每年都要制种的麻烦,可对三倍体西瓜进行无性繁殖,D正确。

故选A。

21.B

【解析】

【分析】

1、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功能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

2、酶的生理作用是催化。酶具有高效性、专一性,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

3、同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因而催化效率更高。

4、过酸、过碱或温度过高,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酶永久失活。在低温,如0℃左右时,酶的

活性很低,但酶的空间结构稳定,在适宜的温度下酶的活性可以升高。

【详解】

A.斯帕兰札尼将肉块放入金属笼内,然后让鹰吞下去,一段时间后,笼内肉块消失了,这个实验说明了胃

具有化学性消化的作用,A错误;

B.淀粉和蔗糖的水解产物都是还原糖,因此在“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实验中,可通过检测是否

有还原糖产生来说明酶的作用具有专一性,B正确;

C.酶有高效性,在“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催化效率”实验中,用滴加过肝脏研磨液的滴管来滴加氯化铁溶

液,滴管上残留的过氧化氢酶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C错误;

D.在“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关键步骤是先将淀粉液和淀粉酶液在不同温度条件下保温5分钟,

然后将同一温度保温下的淀粉液与淀粉酶液混合,D错误;

故选:B.

22.A

【解析】

【分析】

基因分离的实质是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的分离伴随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配子中只存在等位

基因中的其中一个.杂合子的测交和杂合子的配子种类能够直接证明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定律实质

【详解】

A、杂交后亲本植株上结出的种子(F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