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绍兴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浙江省绍兴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浙江省绍兴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浙江省绍兴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浙江省绍兴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浙江省绍兴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考生须知:1.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考生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上。3.选择题的答案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要改动,须将原填涂处用橡皮擦净。4.非选择题的答案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写在答题纸上相应区域内,答案写在本试题卷上无效。选择题部分(7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每小题列出的4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中国是远古人类的重要起源地,中华大地上已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遗存有1万多处。有一处遗存展现了一个距今约7000至5000年间的母系氏族社会,以发达的耜耕稻作农业、高超的干栏式建筑、独特的制陶技术为文化特征。它位于下图中的()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距今约7000至5000年间的母系氏族社会,以发达的耜耕稻作农业、高超的干栏式建筑、独特的制陶技术为文化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河姆渡文化距今约7000至5000年,位于长江中下游,种植水稻,建筑为干栏式建筑,③是河姆渡,C项正确;①是红山文化,距今约5000年,排除A项;②是仰韶文化,种植粟,排除B项;④是大汶口文化,种植粟,排除D项。故选C项。2.《左传·桓公二年》记载:“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这段材料反映了()A.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B.内外服制扩大统治C.分封制和宗法制结合 D.周天子权力的强化【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并结合所学可知,西周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相结合,维护王权和贵族的利益,维持严格的等级秩序,C项正确;材料未体现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排除A项;商朝实行内外服制度,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周天子权力的强化,排除D项。故选C项。3.成语“摩肩接踵”出自《战国策·齐策》,描绘了齐国都城临淄繁荣的景象。如果你来到那个时代的临淄,你可能会遇到()A.一代霸主齐桓公 B.孔子周游至齐国 C.田间在使用铁犁 D.五铢钱流通广泛【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战国策》记述的是战国时期的历史,此时铁犁已经逐渐得到运用,因此在那个时代的临淄可以看到田间在使用铁犁,C项正确;齐桓公和孔子都生活在春秋时期,排除AB项;五铢钱是汉代才铸造的,排除D项。故选C项。4.秦统一后建立起“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幅员辽阔的国家。为了有效地管理地方,秦朝采取的主要措施是A.修筑万里长城 B.推广郡县制度C.创设三公九卿制 D.实行郡国并行【答案】B【解析】秦朝通过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加强对地方的管理与控制,故B项正确;A项只涉及到边疆地区,排除A;C项是中央官制,排除C;D项是汉代的,排除D。5.中国象棋棋盘中的分界线叫做“楚河汉界”,来源于楚汉争霸时期的历史典故。楚、汉两方曾在荥阳展开争夺战,双方曾相约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鸿沟而西者为汉,鸿沟而东者为楚”。下面关于楚汉战争的说法正确的是()A.项羽率军进占咸阳秦朝灭亡 B.乱局之中“张楚”政权建立C.吴广“约法三章”深得民心 D.之后中国历史进入西汉时期【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在楚汉之争之后,中国历史进入西汉时期,D项正确;攻占咸阳的是刘邦,排除A项;张楚政权是陈胜吴广的农民起义军建立,并非楚汉之争的西楚,排除B项;约法三章的是刘邦,并非吴广,排除C项。故选D项。6.国内最大的皇帝雕像——汉武大帝雕像位于西安市西北郊的汉城湖景区内,该像高21.5米,寓意着西汉统治215年。基座高度7米,寓意汉武帝刘彻是西汉的第7位皇帝。塑像展示了汉武帝一统江山、胸怀万里的豪迈气概。下列属于汉武帝事迹的是()①令郡国举孝廉②颁布“推恩令”③实行算缗告缗④设西域都护府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汉武帝在位时期,实行察举制,令郡国举孝廉;为了削弱诸侯国的威胁颁布“推恩令”;经济上实行算缗告缗,①②③项正确,A项正确;公元前60年,汉宣帝时期设西域都护府,与汉武帝不符合,④项错误,排除BCD项。故选A项。7.《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史书,记述了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29年的史事,下列事件不能在《汉书》中查到的是A.黄老之学 B.罢黜百家 C.外戚干政 D.党锢之祸【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党锢之祸是中国古代东汉桓帝、灵帝时,士大夫、贵族等对宦官乱政的现象不满,与宦官发生党争的事件,这不属于《汉书》记载的范围,D符合题意;ABC均是在《汉书》的记载范围,不符合题意。故选D。8.“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是大家耳熟能详一首北朝民歌。下列与之同时代的历史现象有()①淝水之战爆发②贾思勰著述《齐民要术》③孝文帝迁都洛阳④经济重心南移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一首北朝民歌。”并联系所学的北朝时期的社会状况,贾思勰,北魏益都人,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农学家,约在北魏永熙二年至东魏武定二年间,著成综合性农书《齐民要术》,②正确;北魏孝文帝改革,俗称孝文汉化,是指在南北朝时期的北魏孝文帝在位时所推行的政治改革,③正确。②③正确,B项正确;淝水之战,发生于公元383年,是东晋十六国时期北方的统一政权前秦向南方东晋发起的侵略吞并的一系列战役中的决定性战役,与材料时间不符,①错误;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完成,④错误,排除ACD项。故选B项。9.隋朝盛极一时,虽短命而亡,但影响深远。下列不属于其深远影响的是()A.贯通南北河运 B.洛阳城的营造 C.殿试制度形成 D.三省六部制确立【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武则天首创殿试,C项符合题意,选择C项;隋朝开通大运河,形成贯通南北的河运,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根据所学知识,隋朝营建洛阳城,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隋朝确立三省六部制,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10.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下列能佐证这一观点的史实有()A.虚怀纳谏,治下出现"贞观之治" B.草原各族共同尊奉唐太宗为“天可汗”C.设安西都护府加强对西域的管理 D.唐蕃会盟相约“患难相恤,暴掠不作”【答案】B【解析】“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体现了唐太宗主张民族平等的观念,而草原各族共同尊奉唐太宗为“天可汗”反映了唐太宗民族平等观念的积极效果,B项正确;A项涉及的是虚心纳谏,排除A项;C项涉及的是对边疆地区的管理,排除C项;D项与唐太宗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11.《资治通鉴》卷226里有这样一段记载:“先计州县每岁所应费用及上供之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入。户无主客,以现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其租庸调、杂徭悉省。"这段记载反映的是()A.租庸调制 B.两税法 C.主客户制度 D.废除人头税【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户无主客,以现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其租庸调、杂徭悉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中期后实行两税法,废除了租庸调制,B项正确;租庸调制被废除,排除A项;C项并不是赋税制度,排除C项;清朝的摊丁入亩废除了人头税,排除D项。故选B项。12.中国现存的四大石窟是佛教艺术的典型代表,按照建造年代依次为甘肃敦煌莫高窟、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四大石窟的时空分布可反映出()A.佛教传入的路径 B.佛教不断中国化 C.中国文化的包容性 D.民族的交流融合【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佛教经由丝绸之路传入中国,而四大石窟的分布基本符合佛教传入中国的路线,A项正确;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石窟的空间分布只能反映出传播路径,无法体现佛教内容的中国化,排除B项;题干所给材料信息反映的是佛教的传播路径,“中国文化的包容性”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佛教属于外来宗教,与民族关系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13.历史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会留下特殊印记,并成为历史见证。下列信息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A.④①③② B.②③①④ C.②④①③ D.②①④③【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可知,①中所示内容出现在宋朝;②中所示内容出现在唐朝;③所示内容出现在明朝;④中所示内容出现在元朝,故正确顺序是②①④③,D项正确。ABC三项均与题意要求不符,排除ABC项。故选D项。14.宋初统治者大力加强中央集权,成功地维护了政权的稳定。但制度过于僵化,权力分割过细,影响了行政效率,助长了因循守旧的政治风气。下面史实能予以印证的有()A.给品位较低的官员以宰相名号 B.增强尚书台的作用C.先后设立平行的四个路级机构 D.部分官员秘折奏事【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宋初统治者大力加强中央集权,成功地维护了政权的稳定。但制度过于僵化,权力分割过细,影响了行政效率,助长了因循守旧的政治风气。”可知,宋初统治者大力加强中央集权,维护了政权稳定,也导致权力分割过细,影响了行政效率,在地方设立平行的四个路级机构体现了这一影响,C项正确;给品位较低的官员以宰相名号,加强的是皇权,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增强尚书台的作用,是西汉时期加强皇权的政策,排除B项;部分官员秘折奏事,是清朝的密折制度,排除D项。故选C项。15.《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上(指宋神宗)谓辅臣曰:“盖北有强敌,西有黠羌,朝廷汲汲枝梧不暇。然二敌之势所以难制者,有城国,有行国。自古外裔能行而已,今兼中国之所有,比之汉唐尤强盛也。”宋神宗认为“难制二敌”是由于()A.辽与西夏呈联合之势 B.辽与西夏兼具民族旧制和汉制C.金与西夏比汉唐强盛 D.金与西夏实行“猛安谋克制”【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宋神宗”可知,当时处于北宋时期;依据材料“北有强敌,西有黠羌”并结合所学可知,“二敌”是指辽与西夏;依据材料“有城国,有行国”、“今兼中国之所有”并结合所学可知,辽与西夏在效仿汉制的同时,又保留了本民族制度,促进了其发展,因此宋神宗认为“难制二敌”,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辽与西夏呈联合之势,排除A项;材料中的“二敌”是指辽与西夏,而非金,排除CD两项。故选B项。16.宋代社会与前代相比出现了一些重要的新变化,下列选项中,能为此提供论证的史实有()①“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②贱民和世袭奴婢的数量显著减少③“事为之防,曲为之制”④“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可知宋代科举取得较大发展,因此世家门阀遭到了沉重的打击,①符合题意。宋代时期契约关系迅速发展,人身依附关系大大减弱,因此贱民和世袭奴婢的数量显著减少,②符合题意;“事为之防,曲为之制”出自《汉书》,因此③不是宋代的社会变化,③不符合题意。宋代时期不抑制兼并,因此贫者无立锥之地,富者连田阡陌,④符合题意。综上所述①②④符合题意,③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排除ABD项。故选C项。17.程颐说:“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朱熹说:“须是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这反映了他们都主张()A.实践探索 B.经世致用 C.知行合一 D.齐家治国【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一物不格”“须是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及所学知识,程颐和朱熹作为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都主张要认识真理就得“格物”,而格物的本意就是实践探索,A项正确;“经世致用”是顾炎武的主张,排除B项;“知行合一”是王阳明的思想主张,排除/C项;“齐家治国”思想在材料中没有相应的材料对应,排除D项。故选A项。18.图示法是历史学习的有效途径,如图所示政治制度产生于()A.宋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答案】C【解析】根据“内阁(大学士)”可知这一政治制度是内阁制度,内阁制度的设立是在明朝,C项正确;宋朝和元朝没有内阁制度,排除AB项;图示中的政治制度与清朝时期的实际情况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19.天理教攻打皇宫被镇压后,嘉庆帝下《罪己诏》通告全国,其中说:“……遭此突变,实不可解,总缘德凉愆积,唯自责耳。……"关于此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清朝统治危机初显 B.给统治者以巨大震动C.与政治腐败和贫富矛盾有关 D.与闭关自守的政策关系密切【答案】D【解析】根据教材及所学知识,嘉庆在位时,由于人口急剧增长使得资源危机日益显露,加上政治腐败和贫富矛盾的积累,社会乱象逐渐萌生,天理教攻打皇宫就是众多乱象之一,另外根据材料“《罪己诏》”、“唯自责耳”等用词,更加证明此时清朝的大部分乱象基本来自于国家内部,而不是外部,D选项则把乱象归结于闭关自守的政策,试图把乱象的原因和外部原因联系起来,因此说法错误,D项符合题意;天理教攻打皇宫这种匪夷所思的事在嘉庆在位时出现,说明清朝的统治危机初显,排除A项;根据材料“遭此突变,实不可解”,反映出天理教攻打皇宫给统治者以巨大震动,排除B项;根据所学知识,天理教这样的乱象出现,基本与政治腐败和贫富矛盾有关,排除C项。故选D项。20.档案是第一手史料,是研究历史的重要素材。一份藏于英国国家档案馆的档案展示的是中国近代史上某不平等条约的签字页,上面书有"大清咸丰十年九月十一日"和"大英一千八百六十年十月二十四日"的字样。下列史实与这份档案紧密相关的是()A.中国被迫接受协定关税及开放五口通商 B.英国获得领事裁判权和片面最惠国待遇C.西方传教士可到中国租买土地兴建教堂 D.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大清咸丰十年”是1860年,结合“大英一千八百六十年十月二十四日”可知这是《北京条约》签订的时间,根据《北京条约》的内容可知,这一条约规定允许西方传教士到中国租买土地兴建教堂,C项正确;中国被迫接受协定关税及开放五口通商和英国获得领事裁判权及片面最惠国待遇都是在1942年签订的《南京条约》中,排除AB项;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是在1895年签订的《马关条约》中,排除D项。故选C项。21.著名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为中国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这意在强调,辛亥革命()A.推翻了清王朝统治 B.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C.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 D.建立了共和政体【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辛亥革命废除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所以“辛亥革命为中国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指的是辛亥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ABD项与题意主旨不符,排除。故选C项。22.对于这段历史,鲁迅曾深有感触地说:“见过辛亥革命,见过二次革命,见过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看来看去,就看得怀疑起来,于是失望、颓唐得很了。”鲁迅所见的这段历史,主要发生在()A.1840—1912年 B.1911——1919年 C.1915——1919年 D.1919——1927年【答案】B【解析】辛亥革命、二次革命以及袁世凯称帝和张勋复辟的时间是在1911年至1919年期间,B项正确;A、C、D三项的时间并不能涵盖题干涉及的历史事件,排除。故选B项。23.“新文化运动的发生,其对民主与科学的张扬,对封建礼教的批判,通过新的表达方式普及到社会和民间,使国人又接受了一次思想的洗礼。下列与“新的表达方式”有关的人物是()①胡适②魏源③钱玄同④梁启超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中通过新的表发方式指的是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根据所学知识在文学革命中的关键人物是胡适和钱玄同,①③符合题意,B项正确;魏源和梁启超并非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②④不符合题意,排除ACD项。故选B项。24.1928年,毛泽东总结道:"我们闹革命,光是跑来跑去是不行的,一定要有一个家,不然就很困难。有了这个家,就可以作为同敌人进行革命斗争的根据地。”以下根据地,属于1929——1932中国共产党创建的是()①湘鄂赣根据地②中央革命根据地③晋察冀根据地④陕甘宁根据地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929-1932中国共产党创建的农村革命根据地有湘鄂赣根据地、中央革命根据地等,所以①②符合题意,A项正确;晋察冀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创建的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成立于1937年11月,所以③不符合题意,排除B、C项;陕甘宁抗日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在陕西、甘肃和宁夏三省交界地区建立的抗日根据地,所以④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25.下列是对抗日战争时期某一战役的描述,这次战役()◆八路军参战部队达到105个团,约20余万人◆以破袭日军华北交通线为主要目标◆毙伤日、伪军2万多人,破坏铁路474千米、公路1500多千米A.粉碎了日军"三个月亡华"的狂妄企图B.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利C.打破了日军的“囚笼”D.使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信息“以破袭日军华北交通线为主要目标”“破坏铁路474千米、公路1500多千米”可知是百团大战,该战役发生在1940年下半年,以破坏日军的交通线为主要目标,打破了日军的“囚笼”政策,C项正确;淞沪会战粉碎了日军“三个月亡华”的狂妄企图,排除A项;台儿庄大捷是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战役,是抗战以来取得的最大胜利,排除B项;武汉会战使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排除D项。故选C项。26.根据下表,可以得出的结论是,这次大会()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来源及比例统计表(部分)A.通过了新中国的建国纲领 B.体现了人民民主的原则C.宣告了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D.体现了社会主义的原则【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来源及比例统计表”可知,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来源有中共党员、民主党派、无党派、工人、农民、解放军、华侨、少数民族和妇女,社会各界广泛参与,最大限度的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即人民民主原则,B项正确;通过了新中国的建国纲领的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排除A项;宣告了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的是开国大典,排除C项;体现了社会主义的原则,1954年社会主义制度尚未确立,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27.毛泽东对这场土地改革运动作了充分的肯定:"对于过去这一年(从五四到现在)的土地改革要肯定它。这是一万万六千万人(不包括城市在内)的土改的问题。我们的胜利是从哪里来的呢?就是靠这一万万六千万人打胜的。这一万万六千万人给了他们什么东西呢?他们为什么能够发动起来呢?为什么能够组织这么大(三百万)的军队呢?就是因为在这一万万六千万人中间进行了土改。”“要肯定这个伟大的胜利,有了这个胜利,才有了打倒蒋介石的这个胜利"。据此可知,这场土地改革最有可能发生于()A.井冈山时期 B.抗日战争时期 C.解放战争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答案】C【解析】根据“为什么能够组织这么大(三百万)的军队呢?就是因为在这一万万六千万人中间进行了土改。”“要肯定这个伟大的胜利,有了这个胜利,才有了打倒蒋介石的这个胜利”可知此时共产党已经有了三百万的军队,而且进行土地改革是为了打倒蒋介石,因此是解放战争时期,C项正确;井冈山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党并没有三百万军队,排除AB项;改革开放时期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与打倒蒋介石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28.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外交领域取得巨大成就,形成了1949年、1972年和1992年三次与外国建交的高峰。下列项中与第二次建交高峰有关的是()①中国全方位开展对外交往②中日正式建交③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④对非洲关系提出“真、实、亲、诚”原则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外交领域取得巨大成就……”,结合图示可知20世纪70年代形成了第二个建交高潮,中日建交以及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属于这一时期,②③B项正确;中国全方位开展对外交往以及对非洲关系提出“真、实、亲、诚”原则都是新时期的外交成就,排除ABC项。故选B项。29.20世纪60年代初,大庆工人吃大苦,耐大劳,坚持"三老四严""四个一样"和"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精神风貌,出色地完成了石油会战,摘掉了中国贫油的帽子,形成了具有特定内涵的时代精神。下列项中,属于这一时代精神的是()①自力更生②敬业守信③艰苦奋斗④敢于创新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答案】D【解析】根据“20世纪60年代初”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一时期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因此体现的时代精神有自力更生、敬业守信、艰苦奋斗和敢于创新,①②③④符合题意,D项正确;ABC项概括不全,排除。故选D项。30.下图为1952——1956年我国经济成分比重变化统计数据,据此可知,我国()A.社会主义工业现代化基本实现 B.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初步建立C.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完成 D.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成果显著【答案】B【解析】依据图片信息可知,1952年—1956年,公有制经济比重迅速增长,占据绝对优势,私有制经济比重迅速下降。结合所学可知,从1953年开始,我国开始进行三大改造,到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生产资料公有制取代私有制,基本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初步建立,B项正确;当时我国的工业化刚起步,“基本实现”的说法错误,排除A项;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完成是在1957年,排除C项;1956年我国开始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成果显著”的说法错误,排除D项。故选B项。31.1979年4月邓小平首次提出要开办“出口特区”,1979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同意在广东省的深圳、珠海、汕头三市和福建省的厦门市试办出口特区。1980年5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将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这四个出口特区改称为经济特区。国家设立经济特区旨在()①多种形式吸引和利用外资②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③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④开始实施“走出去战略”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我国设立经济特区是为了进行对外开放,目的是为了通过多种形式吸引和利用外资,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①②符合题意,A项正确;仅仅通过设立经济特区并不代表我国能够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③不正确;我国开始实施“走出去”战略是在20世纪90年代才提出的,④不符合题意。排除BCD项。故选A项。32.如图为1983~1993年我国第一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变化情况。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全面推行 B.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形成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D.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答案】D【解析】根据曲线图可以看出,1983~1993年我国第一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在下降,这意味着农业产值相对下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4年制1993年,经济体制改革以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为中心,这种体制改革深入,进一步推动不同产业在国民经济产值中占比格局变化,工业和第三产业的产值逐渐上升,第一产业产值占比相对下降,D项正确;这一时期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排除A项;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并不会导致第一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下降,排除B项;21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排除C项。故选D项。3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解决台湾问题是中国人自己的事,要由中国人来决定。我们坚持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但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保留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选项”。下列关于解决台湾问题的措施,排序正确的是()①《告台湾同胞书》②《反分裂国家法》③“九二共识”④汪辜会谈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①③④② D.④③①②【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解决台湾问题是中国人自己的事,要由中国人来决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告台湾同胞书》是1979年;《反分裂国家法》的时间是2005年;“九二共识”是1992年;汪辜会谈的时间是1993年,①③④②C项正确;其余选项均不符合史实,排除ABD项。故选C项。34.201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明确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下列项中,属于新时代成就的是()①经济总量突破100万亿元②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③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④外汇储备超过3万亿美元,位居全球第一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201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明确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20年经济总量突破100万亿元,2018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2022年外汇储备超过3万亿美元,位居全球第一,因此①②④符合题意,D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01年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因此③不符合题意,排除A、B、C项。故选D项。35.过去,古丝绸之路最知名的产品是丝绸、茶叶、瓷器,今天在"一带一路"上川流不息的是高铁、核电、航天科技等。如中国国家电网推动国际能源合作,华为陆续与马来西亚、俄罗斯等国签署5G合作协议等。这反映了当今中国()A.积极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和周边环境 B.积极促进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与完善C.基础设施建设在众多领域都走在世界前列 D.是经济全球化更具有影响力和作用力的推动者【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今天在"一带一路"上川流不息的是高铁、核电、航天科技等”以及所学知识可知伴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中国开始快速推动对外开放,积极融入全球化,在此过程中中国越来越成为经济全球化的有力推动者,D项正确;材料并未反映中国在积极构建良好的国际环境,排除A项;材料中并未体现全球治理体系的变化,排除B项;材料并未反映中国的基础建设情况,排除C项。故选D项。非选择题部分(3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0分)36.中国历史是中国各民族共同创造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从周平王东迁前后开始,“中国”的周边地区,特别是在南方的“蛮夷”地带,随着生产手段的进步,农田不断被开发,农业生产不断发展,除了移居中原的,当地的人们也越来越愿意接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出现主动向“华夏”靠近的趋势,结果使得蛮、夷、戎、狄地区自身也逐渐转化为“中国”。……转化的动力,都在于他们认同华夏文明是一种比他们自身原有文化更加卓越的文化形式。——【日】王珂:《从“天下”国家到民族国家》材料二明的版图大约相当于宋、金、西夏、大理合在一起,没有蒙古,也没有新疆。明朝为什么会比宋朝,尤其是南宋大一些?这是明朝继承蒙古人遗产的结果。是蒙古人征服了西夏、征服了大理,明朝把这些成果接受过来了。明朝为什么没有元朝那么大?因为它没有能力接受元王朝的全部领土遗产。……中国有今天的版图,有两个王朝起了最重要的作用,做出了决定性的贡献。它们一个是元、一个是清。———姚大力:《追寻“我们”的根源》(1)阅读材料一,概括其反映的历史现象并分析原因。(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元朝在西夏、大理故地的治理举措,据此分析元代边疆治理的特点和影响。【答案】(1)现象:东周时期周边民族(戎狄蛮夷)产生华夏认同观念,逐渐融入华夏族。原因:生产力发展;农业进步;向中原移民;与汉族频繁接触;华夏文化的优越性。(2)举措:设置行省特点:元朝的辽阔疆域与王朝统治相始终:边疆管理更多地呈现出与内地一体化的趋势(比于内地)影响: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统一;促进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奠定了明清疆域版图的基础;为现代中国的版图奠基。【解析】(1)现象:根据材料一,“中国”的周边地区,开发农田、发展农业,愿意接受“中国”文化的影响,主动向“华夏”靠近,转化为“中国”,这些信息反映了东周时期周边民族(戎狄蛮夷)产生华夏认同观念,逐渐融入华夏族。原因:根据材料一“生产手段的进步,农田不断被开发,农业生产不断发展”可得出生产力发展,农业进步;根据“移居中原”可得出向中原移民,与汉族频繁接触;根据材料一“认同华夏文明是一种比他们自身原有文化更加卓越的文化形式”可得出华夏文化的优越性。(2)举措: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元朝在西夏、大理故地的治理举措是设置行省。特点:根据材料二“是蒙古人征服了西夏、征服了大理”,“中国有今天的版图,有两个王朝起了最重要的作用,做出了决定性的贡献。它们一个是元、一个是清。”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的辽阔疆域与王朝统治相始终:边疆管理更多地呈现出与内地一体化的趋势(比于内地)影响:根据材料二“明朝为什么会比宋朝,尤其是南宋大一些?这是明朝继承蒙古人遗产的结果”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统一,促进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奠定了明清疆域版图的基础,为现代中国的版图奠基。3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一)今年的“五一”劳动节,是中国人民走向全国胜利的日子。向中国人民的解放者中国人民解放军全体将士致敬!庆祝各路人民解放军的伟大胜利!(二)今年的“五一”劳动节,是中国人民死敌蒋介石走向灭亡的日子,蒋介石做伪总统,就是他快要上断头台的预兆。打到南京去,活捉伪总统蒋介石!(三)今年的“五一”劳动节,是中国劳动人民和一切被压迫人民的觉悟空前成熟的日子。庆祝全解放区和全国工人阶级的团结!庆祝全解放区和全国农民的土地改革工作的胜利和开展!庆祝全国青年和全国知识分子争自由运动的前进!——《中共中央发布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材料二敌人是不会自行消灭的。无论是中国的反动派,或是美国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侵略势力,都不会自行退出历史舞台。正是因为他们看到了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范围内的胜利,已经不能用单纯的军事斗争的方法加以阻止,他们就一天比一天地重视政治斗争的方法。中国反动派和美国侵略者现在一方面正在利用现存的国民党政府来进行“和平”阴谋,另一方面则正在设计使用某些既同中国反动派和美国侵略者有联系,又同革命阵营有联系的人们,向他们进行挑拨和策动,叫他们好生工作,力求混入革命阵营,构成革命阵营中的所谓反对派,以便保存反动势力,破坏革命势力。——毛泽东《将革命进行到底》(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写出“今年”确切年份,概括这一年人民解放军所取得的胜利成果并说明其重要意义。(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国民党政府采取“政治斗争的方法”是什么?分析国民党政府采取这一方法的原因。为什么说这种政治斗争的方法是“和平”阴谋,请予以说明。【答案】(1)今年:1948年。胜利成果:取得了三大战役的完全胜利;基本推毁了国民党的主要军事力量;国民党在长江以北的军事力量己全线崩溃。重要意义:为中国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2)具体措施:愿以中共提出的条件为基础进行和平谈判。原因:解放战争不断胜利;国统区爱国民主运动兴起:国民党政权面临着统治危机说明:国民党最终拒绝在双方代表达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