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_第1页
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_第2页
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_第3页
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_第4页
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指出下面这段文字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证监会忠告股民:近期不要进入股市,否则,宝马进去自行车出来;西服进去三点式出来;老板进去打工仔出来;博士进去痴呆傻出来;姚明进去潘长江出来;鳄鱼进去壁虎出来;蟒蛇进去蚯蚓出来;牵狗进去被狗牵出来.....排比、借代、比喻、夸张八大基本招高考要求掌握的8种修辞手法1、比喻2、比拟3、借代4、夸张5、对偶6、排比7、设问8、反问

凤姐一回头,吓死恐龙十几头;凤姐二回头,黄河长江倒着流;凤姐三回头,哈雷彗星撞地球。过过招

夸张

生活就像刷牙,左手杯具,右手洗具。

叶子的离开,是风的追求,还是树的不挽留。

去年夏天,在“快乐女声”的舞台上,最红的当然是那位“绵羊音”。比拟比喻借代

有什么百度搜索不到?是你嘴角那三十五度的微笑。

富士康的十三跳难道不让国人震惊和深思吗?

绿茵场终看强者逞威悬崖边但闻黑马嘶鸣。不要迷恋哥,哥只是个传说;不要爱上姐,姐会让你吐血;不要牵挂妹,妹只是两行泪;不要小看弟,弟可是兴奋剂。过过招

排比反问对偶设问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2.比拟:给物赋予人的形态情感(指拟人),描写生动形象,产生强烈的感情,引起共鸣。3.借代:突出形象,使之具体、生动。4.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5.对偶: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具有音律美;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6.排比:可增强语言的气势。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透彻;抒情,可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7.设问:自问自答,提出问题,引发读者的思考。8.反问:强调语气,语气强烈,强化情感。魅力点广告修辞大擂台辨认广告语中的修辞手法1、白丽美容香皂的奥秘所在,今年20,明年18。(香皂)2、一天一片好营养,年龄不随时间长。(保健品)3、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白酒)4、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汽车)5、给电脑一颗奔腾的心。(处理器)6、年光似鸟翩翩过,时装如棋日日新。(服装)7、人生仿佛表上的指针偶尔分离,但始终有相逢的一刻。(手表)8、柔似女儿情,暖若父母心。(内衣)9、只融在口,不融在手。(巧克力)夸张夸张引用引用比喻比喻比喻比喻对比10、××广告做得好,不如××冰箱好。(电冰箱)11、情系中国结,联通四海心。(电讯)12、美好生活从头开始。(理发)13、亚洲皮鞋,足下生辉。(皮鞋)14、裁剪春夏秋冬,风行东西南北。(服装)15、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优。(彩电)16、诱人的貌,迷人的音,醉人的心,喜人的价。(收音机)17、药材好,药才好。(药品)18、赤橙黄绿表蓝紫,天上长虹落人间。(彩电)对比镶嵌双关双关对偶排比排比同音镶嵌╱摹绘成语是汉语宝库中的一朵奇葩,有不少成语的形式都运用了丰富多彩的修辞格。请看看下面这些成语都用到了哪些修辞格,分析一下修辞格对于成语表达的作用。

大笔如椽味同嚼蜡枪林弹雨字字珠玑

冰消瓦解鳞次栉比排山倒海羊肠小道大动干戈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明喻

明喻

暗喻

暗喻

借喻

借喻

夸张

夸张

借代

对偶比喻

对偶比喻

古典诗词中,修辞手法的运用是相当普遍的。请说出下面一些诗句各自用了什么修辞手法。①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竹枝词》)

②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③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

④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杜甫《江村》)双关

夸张比喻

对偶拟人设问比喻排比

1、比喻

请大家阅读课本第105、107页,回答下列问题:(1)什么是比喻?(2)比喻的分类,试举例说明。

温馨提示:拿起手中的笔,筛选出重要信息。

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结构一、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二、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有相似点。条件

类别

类别本体(甲)比喻词喻体(乙)形式明喻暗喻借喻出现出现不出现像、好像、似的、仿佛、如、犹如是、成为、变成无出现出现出现像乙甲是甲乙乙博喻:连用几个比喻共同说明一个本体。

①具体、形象、生动。如:柳妈的打皱的脸也笑了起来,使她蹙缩得像一个核桃。

②浅显易懂。如:小石头可以砸破大水缸——比喻小的可以战胜大的。

③表达感情。如:地下“乌龟”(坦克)乱爬,头上“乌鸦”(飞机)成阵。比喻的作用判断下面的句子是否为比喻句:1、她的性格很像母亲。2、一棵新芽简直就是一颗闪亮的珍珠。3、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4、每当看到这条红领巾,我就仿佛置身于天真烂漫的少年时代。5、这次语文默写很多同学进步很大,像应斌奇、郑鑫艳等。6、我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厚障壁了。(表比较)(表猜测)(表想象)(表举例)(借喻)(暗喻)判断下列比喻句属于哪种类型:1、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顶上落下万千条瀑布。2、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3、我爱北京——祖国的心脏。4、我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5、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6、柳妈的打皱的脸也笑了起来,使她蹙缩得像一个核桃。(借喻)(暗喻)(暗喻)(博喻)(明喻)(明喻)电灯泡的故事

甲和乙都是尖嘴薄舌的人。一天,他们在学校的走廊上远远看见邻班的死对头丙。甲说:“你瞧!丙的鼻子又红又大,多难看的,真像一个电灯泡!”乙看了看丙的鼻子,说:“对,丙的鼻子是一个电灯泡,是一个又大又红的电灯泡!”有一次,甲跟丙撕打,还一拳打在丙的鼻子上”。旁边的乙说:“噢!不好了,电灯泡给打碎了!”

以上是故事中的三段对话,分別用了比喻中的哪些类型?

明喻暗喻借喻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两个句子,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6分)(2010辽宁卷)情谊就像一座山,重要的不在于它的高低,而在于厚重;援助就像一场雨,重要的不在于它的大小,而在于适时。①友谊就像一座桥,重要的不在于雄伟,而在于实在;团结就像一炉钢,重要的不在于容量,而在于热度。②勤奋就像一条蚕,重要的不在于快速,而在于不懈。勇敢就像一只鹰,重要的不在于高度,而在于搏击。③奋斗就像一张弓,重要的不在于雕饰,而在于弯度。进取就像一支箭,重要的不在于多远,而在于准度。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三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6分)(2011新课标卷)平凡是泥土,孕育着收获,只要你肯耕耘;平凡是苗圃,孕育着烂漫,只要你肯浇灌;平凡是细流,孕育着浩瀚,只要你肯积聚。生活是画布,潜藏着美景,只要你肯描绘。

生活是糖罐,潜藏着甜蜜,只要你肯开启。

生活是梦想,潜藏着幸福,只要你肯追寻。生命是图画,意味着风景,只要你去涂抹。

生命是乐章,意味着旋律,只要你去演奏。

生命是诗行,意味着哲思,只要你去书写。

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三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6分)(2011全国卷)

谅解是一股和熙的春风,能消融凝结在人们心中的坚冰;

谅解是一场绵绵的细雨,能洗涤飘落在人们心头的尘埃;

谅解是一束温暖的阳光,能驱散积聚在人们心上的阴云。爱心是一眼甘甜的泉水,能滋润盘踞在少年心头的荒漠;爱心是一盏温和的明灯,能照亮隐藏在少年心中的暗区;爱心是一把万能的钥匙,能开启潜伏在少年心里的智慧。这首诗主要运用了比喻手法。上片用“云边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来表现离别之苦,下片用“尘随马去,月遂舟行”的比喻来表现思念之切。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柳梢青•送卢梅坡

刘过

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遂舟行。

注①泛菊:饮菊花酒。②吹梅:吹奏《梅花落》。

问: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请阅读课本第106页,回答下列问题:(1)什么是比拟?(2)比拟的分类。

温馨提示:请拿起手中的笔画下来。2、比拟

比拟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包括把物当作人来写(拟人);把人当作物来写(拟物)和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拟物)三种形式。事实上,前一种形式是把事物“人化”,后两种形式则是把人“物化”或“把甲物乙物化”。①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②他骄傲自满,尾巴都翘上天。③近来连伤风、咳嗽都跟我请了假啦。④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亲早已迎着出来了,接着便飞出了8岁的侄儿宏儿。

判断以下句子是拟人还是拟物,并体会比拟的作用。拟人拟人拟物拟物小试身手拟人的作用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请另选一物一种进行仿写。要求用拟人的修辞方法,符合该物的特征并寄寓一定的思想情感。

雨伞你注定一生与乌云为伴,时时为别人遮风挡雨,却淋湿了你自己。原作:小练笔

蜡烛你注定一生与黑暗为伍。时时为别人送出光明,却燃烧了你自己。粉笔你注定一生与黑板为伴,时时为别人描摹书写,却磨损了你自己。黑板你注定一生与粉尘为伴,时时为别人传授知识,却磨损了你自己

独坐敬亭山(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1)“相看两不厌”中的“两”指哪两者?(2)此诗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两者指诗人自己和敬亭山。拟人手法。表达了诗人因怀才不遇而产生的孤独、寂寞的感情。自荆门之外的西蜀沿江东下,来到了楚国境内作一次旅游。崇山随着荒野出现渐渐逝尽,长江进入了莽原也缓缓而流。月影倒映江中象是飞来天镜,云层缔构城郭幻出海市蜃楼。我依然怜爱这来自故乡之水,行程万里继续漂送我的行舟。

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分析“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两句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这两句写故乡水的“万里送行”,是拟人手法。表达了诗人初次出峡的喜悦之情与离开生活已久的故乡的缱绻之情,又与题目“送别”照应。“仍怜”,语气极轻柔婉转,而分量厚重。

比喻与比拟①不要再说了,住嘴,你这吠人的狗。②小贼住口,你再吠人,看我收拾你。③指导员讲得真来劲,嘎子竖起耳朵听。④炮弹愤怒地向敌人飞去。

温馨提示:先自读课文107页“比喻和比拟”部分,然后小组讨论以上句子,并总结出比喻与比拟的不同点。比拟的词往往是修饰用的动词或者形容词。比喻的词往往就是名词。在比拟中,本体和拟体彼此交融,浑然一体,本体必须出现,“拟体”一般不出现;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一主一从,本体或现或不现,而喻体必须出现。比拟与比喻的区别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齐安郡中偶题

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

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拟人表现手法。前一首的“绿荷”有“恨”而“背西风”,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用一个事物给另一个事物做代表。说话或写文章时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被替代的叫“本体”,替代的叫“借体”,“本体”不出现,用“借体”来代替。3、借代借代的类型一、部分代整体。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樯橹灰飞烟灭。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二、特征代本体。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巾帼不让须眉。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

三、专称代统称。新时代的雷锋不知千千万.读点鲁迅。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四、具体代抽象。举酒欲饮无管弦。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南国烽烟正十年。借代的作用

①形象生动、重点突出,如:那一对西装革履从前面慢悠悠地走过来。

②简洁、精炼,如:公园里的长凳上坐着两个人,一个“马褂”,一个“西装”。

③灵活,不死板,给人以幽默感,如:从他的祖父到他,三代不捏锄头柄了。借代要得当

这特别要注意语言环境的交代,否则,可能产生歧义或让人摸不着头脑,如:张伯伯家里有两个五角星.——容易产生误解。

借喻与借代的区别相同:一事物代另一事物不同:

A、借代-只代不喻;借喻-喻中有代。

B、借代-相关性;借喻-相似性。

例: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借代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借喻先生给现洋钱,袁世凯,不行吗?

借代

A项是借代,“纨绔”本指“细绢做的裤子”,“膏粱”本指“肥肉和细粮”,泛指美味的饭菜,所以指代贵族子弟。其他三项都是比喻练习:所用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

A.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B.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C.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

D.远处的山巅,近处的断崖,都笼罩在一片雪帘雾障里。A下面是表现一定生活观的句子,从修辞的角度看,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A.文学似海乐无边,官爵如花期有限。

B.风风雨雨过日子,炎炎凉凉看世界。C.宁为八方苦水流浪鱼,不作一棵树上吊死鬼。D.谈笑有布衣,往来无缙绅。

D

D项为借代,其他项为比喻。

赤壁(杜牡)折戟沉砂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析:“二乔”指的是大乔、小乔,分别是孙策、周瑜的妻子,她们的命运代表了东吴国家的命运。“锁二乔”指的是大乔、小乔被曹操虏去,意味着东吴的败亡。以“锁二乔”借代东吴的败亡,既显得委婉,又显得深沉,同时又能给人联想与思考。未饮心先醉,眼中流血,心内成灰.

夸张是有意强调事物的某种特征,并对其加以扩大或缩小来表达强烈思想感情的修辞方法。

夸张的类型: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扩大的夸张超前的夸张: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穷人要是遇到不痛快的事就哭鼻子,那真要淹死在泪水里了。

缩小的夸张:二十五年过去,弹指一挥间。这巴掌大的小山庄吸引着成千上万人的心。

农民们说,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包的香味来了。

4、夸张在时间上把后出现的事物提前一步的夸张形式

夸张的作用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运用夸张要注意以下三点

第一,夸张不是浮夸,而是故意的合理的夸大,所以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生活的根据。

脚下地球当球玩,大洋海水能喝干。他跑起来速度像宇宙飞船,肯定能拿冠军。第二,夸张不能和事实距离过近,否则会分不清是在说事实还是在夸张。

苦干一个月,胜过两个月。

这句夸张因表述不明确,很难说是夸张还是事实。

第三,夸张要注意文体特征,如科技说明文、说理文章就很少用甚至不用夸张以免歪曲事实。第三联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同时这两句诗想像神奇,在云间连榻,在天上“行杯”,写出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

练习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

问: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做简要分析。一声“长啸”而能使“水底鱼龙惊动,风卷地,浪翻屋。”运用夸张手法极写长啸的深沉和力度。想象奇诡,笔力遒劲,气势磅礴,有雷霆万钧之力,排山倒海之势。充分表现了“长啸”中所郁积的强烈的情感。霜天晓角·仪真江上夜泊南宋黄机寒江夜宿,长啸江之曲。水底鱼龙惊动,风卷地,浪翻屋。诗情吟未足,酒兴断还续。草草兴亡,休问功名,泪欲盈掬。注:仪真:今江苏仪征市,处长江北岸,是南宋御金的前线。②黄机:南宋爱国词人。分析词作上片运用的艺术手法及其表达效果。5、对偶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方式。1、要求:字数相等、词性相同、结构相同、意义对称。2、作用:音乐美、节奏感、表意凝练。3、种类①按内容可分为正对、反对、串对。

正对:上下句意思上相似、相近、相补、相衬的对偶形式。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反对:上下句意思上相反或相对的对偶形式。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须输梅一段香。

串对(流水对):上下句意思上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如: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②按形式可分为工对和宽对。所谓工对,就是字数、词性、结构、平仄、用字等均按对仗要求;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所谓宽对,就是基本符合对仗要求,但某些方面稍有出入。也就是形式要求稍宽松一点。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③按结构可分为成分对偶和句子对偶。成分对偶。例如:山水本无知,蝶雁亦无情;但它们对待人类最公平,一视同仁,既不因达官显贵而呈欢卖笑,也不因山野渔樵而吝丽啬彩。句子对偶。例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4、区别“对比”A、对比的基本特点是“对立”,对偶的基本特点是“对称”B、对偶主要是从结构形式上说的,它要求结构相称,字数相等;对比是从意义上说的,它要求意义相反,而不管结构形式如何。C、对偶里的“反对”(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就意义说是对比,就形式说是对偶,这是修辞手法的兼类现象。这首诗的第三、四句修辞方法是对偶,“芳树”对“春山”,“花”对“鸟”,“自落”对“空啼”。

练习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春行即兴

李华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问:这首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请具体说明。对联作对联,要合于下列规律:1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不能用重复的。2上联的末一句必须是仄声,下一联的末一字必须是平声。3上下联的句式必须一致(词类相当,结构相应)。4上下联的平仄要相对立,上联要用平声字的地方,下联就得用仄声字,反过来也一样(平:平声字1;仄,仄声字,包括上2、去3、入4三声的字)。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蒲松龄落第自勉联

练习、以“梨花院落溶溶月”为上句,下面四个句子中,哪个能作为下句与它组成对偶句?选出最恰当的一项()A.柳絮池塘淡淡风B.榆荚临窗片片雪C.带水芙蓉点点雨D.丁香初绽悠悠云√春晖又红万朵花老梅到时自然红芳草春来依旧绿玉垒浮云变古今春回大地千峰秀冬雪欲白千里草锦江春色来天地芳树无人花自落上联和下联配对(注意顺序)春山一路鸟空啼日暖神州万木荣2配对联:将下列打乱的对联准确配对1.发愤识遍天下字2.雨滋春树碧连天3.腊梅吐芳迎红日4.学海无涯勤可渡5.书山万仞志能攀6.立志读尽人间书7.绿柳展枝舞春风8.风送花香红满地1-68-23-74-5

南京名园瞻园中有一副对联,其下联的句序、结构已被打乱,请根据所给出的上联进行适当的调整。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红雨树边,小苑西回,一庭佳丽莺唤起,看池边绿树,此间有尧天舜日。

小苑西回,莺唤起一庭佳丽,看池边绿树,树边红雨,此间有舜日尧天。1、概念:

排比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的修辞方式。2、排比的种类:(1)成分排比

即一个句子中的一些成分组成排比。例如:延安的歌声它是黑夜的火把,雪天的煤炭,大旱的甘霖。6、排比(2)分句排比

即一个复句的各个分句构成排比。例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清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3)单句排比

例如:八路军穿草鞋,把日本鬼子赶下海。解放军穿草鞋,把蒋家王朝踢下台。如今八连穿草鞋,把香风毒雾脚下踩。3、排比的作用: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节奏鲜明,长于抒情。练习1:以“幸福是”开头,恰当引用古诗词名句,仿写两句话,组成一个排比句。幸福是“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牵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幸福是“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思念幸福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祝愿幸福是“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收获;幸福是“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的回忆幸福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追求。

练习二:把下面的句子改写成排比句。

音乐家常把灵感变为跳跃的音符,文学家呢,他们优美的辞章往往缘于灵感,至于画家,他们完满的构图也常常与灵感相关,而一般人的灵感,则常是霎时的喜悦。

音乐家的灵感常成为跳跃的音符,文学家的灵感常成为优美的辞章,画家的灵感常成为完满的构图,一般人的灵感常只是霎时的喜悦。

7、设问

1、概念:设问是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提出问题不需回答的修辞方式。

2、设问的基本特点:无疑而问。

3、设问的作用: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例如:社会生产力有这样巨大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有这大幅度的提高,靠的是什么?最主要的是靠科学的、技术的力量。8、反问(反诘)

1、概念:为了加强语气,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屋常用肯定形式表示否定,用否定形式表示肯定。难道他入党的志愿,也一定要等到死后才能由省委的追认才满足么?(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

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用否定式表示肯定的意思。)

2、反问的作用:语气强烈,具有无可辩驳的力量;能激发读者感情,给读者造成深刻的印象。设问与反问的区别

共同点

都是无疑而问,明知故问。

不同点

形式:设问自问自答,反问寓答于问作用:设问是为了加强读者印象,启发读者思考;反问是为了加强语气,使语意更加鲜明。

1、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劳动群众。

2、谁说孩子来到人间只是索取?孩子带给这个世界的幸福难道不比他们得到的要更多一些吗?“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简析:以设问开篇,点明题旨,领起下面分层次地叙述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王安石的《题乌江亭》:“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简析: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史之必然。1、概念

为了表达的需要,有意重复某些词语或句子,这种辞格叫反复。2、种类:9、反复连续反复间隔反复1.连续反复

连续重复相同的词语或句子,当中没有其他词语或句子间隔。

例:①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②沉默啊!沉默啊!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2.间隔反复

反复的词语或句子,不是连续出现的,其间有别的词语或句子使其间隔开来。

例:①她嫁了,女婿是个清秀的人,我喜欢。她生儿子了,是个聪明活泼的孩子,我喜欢。他们俩高高兴兴当教员,和和爱爱相互对待,我喜欢。②炎热的阳光烘烤着它,严寒的霜雪冷冻着它,风吹着它,雨打着它……1、间隔反复往往与排比合用。从句式看是排比,从语句重复看是反复,这是两种辞格的综合运用。2、反复与排比的区别:反复着眼于词语或句子字面的重复,排比着眼于结构相同或相似、意义相近、语气一致;反复的作用是强调突出,排比的作用是增强气势。3、反复和重复不同。重复是一种语病,使人感到内容贫乏,语言累赘;反复则是一种常用的积极表达手段。3、运用反复要注意的问题

如梦令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分析最后一句运用了何种修辞,有何作用?

运用了反复修辞,突出了词人急于寻路回家,奋力划船的情状。山中与幽人对酌(李白)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诗中第二句连用了三个“一”字,有何表达效果?答:三个“一”连用形成反复修辞,极言诗人饮酒之多。诗人一杯又一杯地喝酒,让人仿佛看到了他和幽人痛饮狂歌的情景,表达了诗人与幽人对酌时,无限的豪情快意。十、顶真:用上一句的结尾的词语做下一句的起头

例: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月光如水水如天。(赵嘏)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

十一、回环菩萨蛮.冬苏轼雪花飞暖融香颊,颊香融暖飞花雪。欺雪任单衣,衣单任雪欺。别时梅子结,结子梅时别。归不恨开迟,迟开恨不归。十二、通感:

——把各种感觉(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沟通起来,用甲感觉去描写乙感觉,这种修辞手法叫通感,又称“移觉”。

——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把某个感官上的感觉移植到另一个感官上,凭借感受相通,互相映照,以启发读者联想,体味余韵,用来渲染并深化诗文意境。修辞效果?▲

通感并不是一种“独立”的修辞方法,它总是“依附”于另一种修辞格而存在。请看例句:

①微风过处,送来屡屡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朱自清《荷塘月色》)——依附于比喻将嗅觉移植为听觉,借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的隐隐约约,清幽淡雅来表现荷香的若有若无,清幽淡雅,不仅揭示了事物的本质特征,而且创造出一个美好的意境。②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阿玲上奏着的名曲。(朱自清《荷塘月色》)

——依附于比喻视觉移植为听觉,以“名曲”的和谐来表现月光树影组合的协调,突出一种和谐的美。③一早起,李先生在帐房的柜台上看见昨天的报,第一道消息就是长沙烧成白地,吓得声音都遗失了,一分钟后才找回来,说不出话。(钱钟书《围城》)

——依附于拟物

④这时有一阵音乐不易觉察地浮现了。

——依附于拟物

通感是一种巧妙的“移花接木”,运用通感要注意两种感觉之间的联系,不可随意为之,张冠李戴,以致“沟”而不“通”,令人费解。

运用通感应注意:十三、双关定义: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的同音和多义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的修辞方式。分类:谐音双关和语意双关。例句:莲子心中苦,梨儿腹内酸。

——金圣叹(莲→怜)(梨→离)例句:实不相瞒,菊花的名气是吹出来的.——菊花牌电扇的广告语评析下面加点词的修辞效果。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刘禹锡《竹枝词》)“晴”实指________________,暗指________________,其效果是:_________________。晴雨的“晴”恋情的“情”起一语双关之效辞格的综合运用:1、兼用

一个语句,从这个角度看用的是某种辞格,从另一个角度看用的又是一种辞格。例如:我们有些同志喜欢写长文章,但是没有什么内容,真是“懒婆娘的裹脚,又长又臭”。(《反对党八股》)比喻、引用兼用。2、联用一个语句中接连使用了两个以上的不同辞格。例如:“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是革命的春天,这是人民的春天,这是科学的春天!让我们张开双臂,热烈地拥抱这个春天吧!先引用、再排比、后拟人联用。3、套用一个语句,从总的来看用了某种辞格,而分解开来看,其中又包含着其它辞格。例如:在那天边隐约闪亮的不就是黄河?那在山脚缠绕不断的自然是汶河;那拱卫在泰山膝盖下的无数小馒头,却是沮涞山等著名的山岭。排比中套用反问、比喻、拟人、夸张。作业:请以“青春”为中心写一个片段。要求:①运用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②力求生动形象。③字数100字左右。(1)挟飞仙以遨游,__________________。知不可乎骤得,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2)仰观宇宙之大,__________________,所以游目骋怀,________________,信可乐也。(王羲之《兰亭集序》)(3)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________________,不求闻达于诸侯。(诸葛亮《出师表》)(4)________________,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抱明月而长终

托遗响于悲风

俯察品类之盛足以极视听之娱

苟全性命于乱世

落红不是无情物

每日一练

每日一练

1.下列各句中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钱钟书先生是一个十分难得的奇才,被誉为学术泰斗,他知识渊博,学养丰富,治学严谨,其文章达到了不赞一词的地步。B.现在不少大款,认为钱是自己赚来的,怎么花谁也管不着,常常挥金如土,一饭千金,他们还觉得这才有派,这才叫潇洒。C.在国产动画电影《风云诀》的首映典礼上,任贤齐坦言配音过程“很困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