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资料整理【淘宝店铺:向阳百分百】资料整理【淘宝店铺:向阳百分百】专题36邹忌讽齐王纳谏(2023·湖北黄冈·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甲】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乙】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其夫为相御,拥大盖①,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②者。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其后夫自抑损③。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晏子荐以为大夫。(节选自《史记·管晏列传》)【注释】①大盖:车上的伞盖。②自下:指无骄傲之志,甘居人下,③抑损:克制、谦逊。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1)孰视之()
(2)吾妻之美我者()(3)策驷马()
(4)然子之意自以为足()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客之美我者
然子之意自以为足B.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皆以美于徐公C.妾是以求去也
御以实对D.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
晏子怪而问之3.用“/”给【乙】文中划波浪线句子断句(断两处)。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4.翻译下面的文言语句(1)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2)既而归,其妻请去5.【甲】文和【乙】文都与劝谏有关:【甲】文中的邹忌在面对赞美和奉承时,没有自我陶醉,反而冷静思考,并推己及人,提醒齐威王不要(1);【乙】文中的御之妻将晏子乘车和丈夫驾车的表现进行对比,劝谏丈夫不要(2)。(均用自己的语言概括)【答案】1.同“熟”,仔细认为……美用马鞭驱赶神情、表情2.D3.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4.(1)朝中的大臣没有一个不惧怕大王的,全国的百姓没有不对大王有所求的。(2)不久车夫回来后,他妻子要求离婚。5.被奉承所迷惑(蒙蔽);骄傲自满。【解析】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邹忌仔细地看着他。孰:同“熟”,仔细。(2)句意:我的妻子认为我美。美:认为……美。(3)句意:用马鞭驱赶车前的四匹马。策:用马鞭驱赶。(4)句意:然而你的表情,(已经)自认为很满足了。意:神情、表情。2.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结构助词,的;B.介词,对/介词,含比较之意;C.连词,因为/介词,用;D.连词,表顺承连词,表顺承/;故选D。3.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结合语法,然后断句。句意:晏子身高不满六尺,身为齐相,名闻各国。根据句意断为: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4.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1)畏:惧怕、畏惧;四境之内:全国范围内;(2)既而:不久;归:回来;去:离开,在此可译为“离婚”。5.本题考查内容理解。结合甲文“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可知,齐威王因身份地位的关系,容易受到蒙蔽;邹忌提醒齐威王不要被别人随意的赞美和奉承而迷失自己。乙文中,御之妻认为晏子“常有以自下”,而丈夫作为车夫“自以为足”劝谏丈夫不要骄傲自满,要谦恭谨慎。【参考译文】【甲】邹忌身高八尺多,而且外形、容貌光艳美丽。早晨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对他妻子说:“我和城北徐公相比,谁更美?”他的妻子说:“您非常美,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于是又问他的妾:“我和徐公相比,谁更美?”妾回答说:“徐公哪能比得上您?”第二天,有客人从外面来拜访,邹忌与他相坐而谈,问客人:“我和徐公比,谁更美?”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丽。”又过了一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看着他,自己认为不如徐公美;再照镜子看着自己,更是觉得自己与徐公相差甚远。晚上他躺在床上休息时想这件事,说:“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我的妾认为我美,是害怕我;我的客人认为我美,是有事情有求于我。”于是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知道自己确实比不上徐公美。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有事想要求助于我,所以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姬妾及身边的近臣,没有一个不偏爱大王的,朝中的大臣没有一个不惧怕大王的,全国的百姓没有不对大王有所求的。由此看来,大王您受到的蒙蔽太严重了!”齐威王说:“你说的很好!”于是就下了命令:“大小的官吏,大臣和百姓们,能够当面批评我的过错的人,给予上等奖赏;上书直言规劝我的人,给予中等奖赏;能够在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并传到我耳朵里的人,给予下等奖赏。”命令刚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献谏言,宫门和庭院像集市一样喧闹;几个月以后,还不时地有人偶尔进谏;满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朝拜齐威王。这就是所说的在朝廷之中不战自胜。【乙】晏子担任齐国的丞相时,有一天坐车出去,他车夫的妻子从门缝里偷看她丈夫。她丈夫替国相驾车,坐在伞下,用马鞭驱赶车前的四匹马,趾高气昂,十分得意。不久车夫回来后,他妻子要求离婚,车夫问她是什么原因,妻子说:“晏子身高不满六尺,身为齐相,名闻各国。今天我看他出门,志向和考虑都很深远,常常以为自己不如别人。眼下你身高八尺,却做人家的车夫,然而你的表情,(已经)自认为很满足了,我因此要求离婚。”从此之后,她丈夫处处收敛,谦卑多了。晏子觉得奇怪,就问他怎么回事,车夫据实相告,晏子就推荐他做大夫。(2023·广西·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选自《战国策》)【乙】是犹秋蓬鲁哀侯弃国而走齐。齐侯曰:“君何年之少,而弃国之蚤①?”鲁哀侯曰:“臣始为太子之时,人多谏臣,臣受而不用也;人多爱臣,臣爱而不近也。是则内无闻而外无辅也。是犹秋蓬,恶于根本而美于枝叶,秋风一起,根且拔矣。”(选自《说苑·敬慎》)【注释】①蚤:同“早”。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含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邹忌修八尺有余
乃重修岳阳楼B.朝服衣冠
有时朝发白帝C.窥镜而自视
学而不思则罔D.臣始为太子之时
康肃笑而遣之7.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邹忌认为齐威王受蒙蔽的原因在于身边的人都有求于他。B.甲文写燕、赵等国朝见齐国,意在表明齐威王纳谏成效显著。C.乙文写鲁哀侯逃跑到齐国以后,反思了自己“弃国”的原因。D.乙文鲁哀侯认为秋蓬根“恶”而叶“美”会随时被连根拔起。8.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孰视之,自以为不如。(2)是犹秋蓬。9.中国传统文学注重通过“三”的运用,合理铺设情节,如《水浒传》的“三打祝家庄”“三败高太尉”等。请你从甲文中列举两处与“三”相关的情节。10.在与人交往方面,甲、乙两文带给我们不少启示。请从两文中分别找一个角度,结合原文谈谈你的感悟。【答案】6.B7.A8.(1)邹忌仔细地看着他,自己认为不如徐公美。(2)这就像秋天的蓬草。9.示例:三次询问,邹忌询问妻、妾、客自己与徐公谁更美。三次回答,妻、妾、客都说邹忌要比徐公美。10.示例:甲文,齐王接纳邹忌的建议,广开言路,最终使“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启发我们要善于接纳正确的建议及时改正自身的问题。乙文,鲁哀侯不听从劝告,最终逃亡齐国,启发我们做人不能固执己见。【解析】6.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名词,这里指身高/动词,修建;B.名词,早晨/名词,早晨;C.连词,表修饰,可不译/连词,表转折,但是、却;D.结构助词,的/代词,他,指卖油翁;故选B。7.本题考查内容理解。A.根据甲文“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可知,齐威王受到蒙蔽是因为“宫妇左右”偏爱大王,“朝廷之臣”惧怕大王,“四境之内”有求于大王;“原因在于身边的人都有求于他”分析有误;故选A。8.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重点词有:(1)孰:同“熟”,仔细;视:看;以为:认为;(2)是:这;犹:像;秋蓬:秋天的蓬草。9.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根据甲文“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可知,这是三问,邹忌询问妻、妾、客自己与徐公谁更美;根据“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可知,这是三答,妻、妾、客都说邹忌要比徐公美;根据“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可知,这是三思,思考妻、妾、客说自己比徐公美的原因;根据“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可知,这是三比,将邹忌自己的生活经历(“妻之私”“妾之畏”“客之有求”)与威王所处的环境(“宫妇左右”之私、“朝廷之臣”之畏、“四境之内”之求)相比;根据“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可知,这是三赏,齐王根据不同的情况制定了三条赏赐的规定;根据“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可知,这是三变,展现了随着时间的推移进谏情况的变化。从中选取两条作为答案即可。10.本题考查阅读启示,注意从“与人交往方面”分别从甲乙两文中找一个角度结合原文谈感悟,言之有理即可。示例:根据甲文“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可知,邹忌反思妻、妾、客说自己比徐公美的原因,启发我们做人要善于反思。甲文第二、三段写邹忌叙述了自己家中妻、妾、客蒙蔽自己的原因,然后从自己的生活小事推及治国大事,说明齐王处于最有权势的地位,因而所受的蒙蔽也最深,这样以事设喻,以小见大,委婉规劝,启发齐威王看到自己受蒙蔽的严重性,从而使齐王发布政令、广开言路,最终“战胜于朝廷”;启发我们要善于听取、接纳他人的正确建议,不断提升自己。乙文写鲁哀侯年纪轻轻就离开自己的鲁国逃到了齐国,鲁哀侯向齐侯表述原因,鲁哀侯做太子的时候不听劝谏,不亲近爱戴的人,结果最后自己听不到消息,没人辅佐;启发我们不能固执己见,要善于听取他人意见,要善于亲近他人。【参考译文】(乙)鲁哀侯离开自己的鲁国逃到了齐国,齐侯问:“您为什么这么年轻就这么早早的抛弃鲁国呢?”鲁哀侯说:“我开始做太子的时候,很多人对我进行劝谏,我听了却不肯用;很多人爱戴我,我接受他们的拥戴却不亲近他们。因此,我在里面听不到消息,在外面没人辅佐。这就像秋天的蓬草,枝叶表面上很美然而根却是坏的,秋风一旦吹起,就被连根拔掉了。”(2023·云南·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节选自《战国策》)【乙】魏庞共与太子将质[作为人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中有虎,王信之乎?”王曰:“不信也”曰:“二人言,王信之乎?”曰:“寡人疑也”曰:“三人言,王信之乎?”曰:“寡人信之矣”庞共曰:“夫市之无虎明矣,三人言而成有虎。今邯郸去魏远于市,议臣者过三人,愿王察之也”魏王曰:“寡人知之矣。”及庞共自邯郸反,谗言果至矣,遂不得见。(节选自《群书治要》)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1)私我也(2)时时而间进(3)今邯郸去魏远于市(4)愿王察之也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2)及庞共自邯郸反,谗言果至矣,遂不得见。13.邹忌对身边小事观察得出的结论,对当时的齐国产生了哪些深远的影响?14.【甲】文中的齐威王和【乙】文中的魏王,在处事的风格上有何不同?【答案】11.⑴偏爱⑵间或、偶尔、有时候⑶距离⑷观察、仔细看、明察12.⑴再照镜子看着自己,更是觉得自己与徐公相差甚远。⑵等到庞共从邯郸回国,谗言果然已经传到魏王耳中,于是没有再见到魏王了。13.使齐威王改正了缺点和错误,改革了弊政,使齐国政治清明,国势强盛,威震诸侯。14.齐威王处事果断、有魄力且措施得力;魏王处事前后不一,且容易受他人蛊惑。【解析】1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⑴句意为:是偏爱我。私:偏爱,动词;⑵句意为:还不时地有人偶尔进谏。间:间或,偶尔,有时候;⑶句意为:现在赵国国都邯郸距离魏国国都大梁,比这里的街市远了许多。去:距离;⑷句意为:希望大王明察啊。察:观察,仔细看,明察。12.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⑴窥镜:照镜子;弗:不;甚:很;⑵及:等到;自:从;反:同“返”,返回;至:到;遂:于是。13.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和概括。根据甲文中“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可知,齐王接受了邹忌的劝告,立即发布政令,悬赏求谏,广开言路,开张圣听,对于关心国事、积极进谏者,分不同情况给予奖赏。齐王纳谏之后,齐国果然发生了可喜的变化。“门庭若市”说明在此以前,齐国确实有许多积弊,“时时而间进”说明最初的进谏已经取得了预期的效果,齐威王已经根据人们的意见,改革了弊政。“虽欲言,无可进者”,说明威王已完全纠正了缺点和错误,齐国政治清明。齐威王纳谏去蔽,从而使齐国国势强盛,威震诸侯。结合上述内容回答即可。14.本题考查对比阅读。根据甲文中“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可知,齐威王不仅认真听取了邹忌的劝谏,而且果断采取正确措施,制定出对进谏者的奖励办法,鼓励更加直接的进谏者。而文章通过“令初下”,数月之后和期年之后的变化,表现出齐威王措施得力,从善如流,兴利除弊,改革成效十分显著。可见齐威王处事风格果断、有魄力且措施得力;根据乙文中“魏王曰:‘寡人知之矣。’”可知,最初庞共在给魏王讲了三人成虎的故事后,魏王同意并相信了庞共,不会听信非议他的谗言;根据文中“及庞共自邯郸反,谗言果至矣,遂不得见”可知,当庞共远离国都,去往邯郸时,谗言还是被传进了魏王之耳,得到了不能再见魏王的结果,由此可见,魏王还是被谗言所蛊惑。因此,魏王处事前后不一,且容易受他人蛊惑。结合上述内容回答即可。【参考译文】【乙】魏国大臣庞共,将要陪魏太子到赵国去作人质,庞共对魏惠王说:“如果有一个人说街市上有老虎,大王会相信这件事吗?”魏惠王说:“我不相信。”庞共说:“如果有两个人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会相信吗?”魏惠王道:“我有些将信将疑了。”庞共又说:“如果有三个人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会相信吗?”魏王道:“我当然会相信了。”庞共就说:“街市上不会有老虎,这是很明显的事,只因三个人说街上有老虎,好像真的有了老虎了。现在赵国国都邯郸离魏国国都大梁,比这里的街市远了许多,批评我的人又不止有三个。希望大王明察啊。”魏王道:“我自然不会听信谗言。”等到庞共从邯郸回国,谗言果然已经传到魏王耳中,于是没有再见到魏王了。(2023·广东·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选自《战国策·齐策一》)15.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臣之妻私臣(2)闻寡人之耳者(3)时时而间进16.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臣诚知不如徐公美。(2)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乙】贞观中,太子承乾数亏礼度,侈纵日甚。太子左庶子于志宁撰《谏苑》二十卷讽之。是时太子右庶子孔颖达每犯颜进谏,承乾乳母遂安夫人谓颖达曰:“太子长成,何宜屡得面折?”对曰:“蒙国厚恩,死无所恨。”谏诤愈切。承乾令撰《孝经义疏》,颖达又因文见意,愈广规谏之道。太宗并嘉纳之二人各赐帛五百匹黄金一斤以励承乾之意。(选自《贞观政要》)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太子承乾数亏礼度/珠可历历数也B.承乾乳母遂安夫人谓颖达曰/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C.何宜屡得面折/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D.蒙国厚恩/则有去国怀乡18.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太宗并嘉纳之二人各赐帛五百匹黄金一斤以励承乾之意19.根据【甲】【乙】两篇选文,把下面对话补充完整。
【答案】15.(1)偏爱
(2)使……听到
(3)间或、偶然16.(1)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2)满一年以后,即使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17.C18.太宗并嘉纳之/二人各赐帛五百匹/黄金一斤/以励承乾之意19.(1)邹忌进谏是因为他由自己受蒙蔽,想到齐王受蒙蔽很深;孔颖达进谏是因为太子承乾不讲礼度,骄奢过度。(2)邹忌借家事喻国事,委婉进谏;孔颖达不惧个人生死,直言进谏。【解析】15.本题考查重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词语解释时要注意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现象。(1)句意:我的妻子偏爱我。私:偏爱。(2)句意:能使我的耳朵听到的。闻:使……听到。(3)句意:不时还有人偶然进谏。间:间或、偶然。16.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注意重点词的解释:(1)臣,我;诚,确实;知,知道。(2)期年,满一年;虽,即使;欲,想。17.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多次/数数;B.对……说/认为;C.当面;D.国君/国都;故选C。18.本题考查断句。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也可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句意:太宗对两人的做法赞许并采纳他们的意见,赏赐这两位大臣帛各五百匹,黄金各一斤,以此来激励劝勉承乾。“太宗并嘉纳之”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应在“之”后断开;“帛五百匹”“黄金一斤”是赏赐的东西及数量,应在“匹”后断开;“以励承乾之意”表目的,应在“以”前断开;故断句为:太宗并嘉纳之/二人各赐帛五百匹/黄金一斤/以励承乾之意。19.本题考查对比阅读。根据【甲】文“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可知,邹忌因为自己的妻、妾、客分别私、畏、求于自己都说自己比徐公美,使自己受到了蒙蔽,他由此想到了掌握国民生杀大权的齐王受到的蒙蔽肯定很多。根据【乙】文“太子承乾数亏礼度,侈纵日甚”可知,孔颖达进谏是因为太子承乾不讲礼度,骄奢过度。根据【甲】文“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可知,邹忌见威王后,并没有单刀直入地向威王进谏,而是先讲自己的切身体会,用类比推理的方式讲出“王之蔽甚矣”。他先叙述了妻、妾、客蒙蔽自己的原因,然后从自己的生活小事推而至于治国大事,说明齐王处于最有权势的地位,因而所受的蒙蔽也最深。这里,没有对威王的直接批评,而是以事设喻,这是运用比喻论证的方法,从生活小事推至治国大事,让齐王认识到纳谏的重要性。邹忌设身处地,从生活小事推到治国大事,设喻说理,对齐王进行委婉讽谏。根据【乙】文“是时太子右庶子孔颖达每犯颜进谏”“蒙国厚恩,死无所恨”可知,孔颖达不惧个人生死,直言进谏。【参考译文】【乙】贞观年间,太子承乾屡次违反礼仪法度,奢侈放纵一天比一天厉害。太子左庶子于志宁撰写了《谏苑》共二十卷对他进行劝谏。当时太子右庶子孔颖达经常冒犯威严进行谏诤,承乾的乳母遂安夫人对孔颖达说:“太子已长大成人,怎好屡次当面指责他?”孔颖达回答:“我蒙受国家的厚恩,即使死也无遗憾。”于是谏诤得更加激切。承乾命孔颖达撰写《孝经义疏》,孔颖达又通过经文表达自己的意见,获得了更多的劝谏机会。太宗对两人的做法赞许并采纳他们的意见,赏赐这两位大臣帛各五百匹,黄金各一斤,以此来激励劝勉承乾。(2023·吉林白山·统考二模)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甲】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乙】苏州至昆山县凡六十里,皆浅水,无陆途,民颇病涉①。官府久欲为长堤但苏州皆泽国无处求土。嘉佑②中,人有献计,就水中以籧篨刍藁③为墙,栽两行,相去三尺。去墙六丈,又为一墙,亦如此,漉水中淤泥实籧篨中,候干,即以水车汱④去两墙之间旧水,墙间六丈皆土。留其半以为堤脚,掘其半为渠,取土以为堤。每三四里则为一桥,以通南北之水。不日堤成,至今为利。【注释】①病涉:文中指苦于涉水行走。②嘉佑:是北宋时期宋仁宗在位时的年号。③籧篨:古代指用竹子或芦苇编织而成的席子,文中指芦席之类。刍稿:文中指草把子。④汱:本指河水下落,这里是“抽”“排”的意思。20.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闻寡人之耳者/不求闻达于诸侯B.去墙六丈又为一墙/去国怀乡C.臣诚知不如徐公美/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D.漉水中淤泥实籧篨中/此皆良实,志虑忠纯21.下面有关【甲】文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选自《战国策》,是西汉刘向编订的编年体通史。B.文章讲述了战国时期齐国的邹忌劝说君主纳谏,使之广开言路,改良政治的故事。C.文章中用外貌和细节描写,逼真地刻画出邹忌骄傲自大的形象。D.文章仅运用对话描写来刻画人物。22.【甲】文中邹忌说服齐王的劝谏语言有着怎样的高妙之处?请简要分析。23.【甲】文行文独特,使用了“三叠式”的结构手法,如“三问”“三答”“三赏”等。请分析这种结构的好处。24.用“/”给【乙】文中画横线句子断句。(限两处)官府久欲为长堤但苏州皆泽国无处求土。25.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漉水中淤泥实籧篨中,候干,即以水车汱去两墙之间旧水。26.【甲】文中齐国能够“战胜于朝廷”和【乙】文中官府能够成功地修筑堤渠的原因有什么相似之处?【答案】20.C21.B22.邹忌用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设喻说理,类比推理,引导齐王自己认识到受到蒙蔽和需要改革的现状,由家事到国事,以小见大,由浅入深,委婉含蓄地劝说齐王广开言路,具有极强的说服力,易于被齐王接受。23.这种“三叠式”结构使故事情节曲折有波澜,前后呼应,层层推进,使文章结构完整紧凑又活泼灵动。彰显了整齐对称之美,富有趣味,令人回味无穷。24.官府久欲为长堤/但苏州皆泽国/无处求土。25.捞起水中淤泥填到芦席墙中间,等淤泥干后,就用水车抽干两墙之间存留的水。26.相似处是决策者都能够接纳别人的建议。【甲】文中齐王能够接纳邹忌的谏言,兴利除弊。【乙】文中官府能够采用“有人”的“献计”,因地制宜。【解析】20.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闻:使……听到/名声;B.去:距离/离开;C.诚:两个都是“确实”的意思;D.实:充实,充满/忠实;故选C。2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理解。A.《战国策》是西汉刘向编订的国别体史书,选项“编年体通史”的表述不正确;C.文中运用“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的外貌描写和“朝服衣冠,窥镜”的细节描写,表现的是邹忌自我欣赏的心理,选项“骄傲自大的形象”的表述不正确;D.文章在塑造邹忌的形象时采用细节及对话描写,来表现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选项“仅运用对话描写来刻画人物”的表述不正确;故选B。2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理解。根据【甲】文“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的内容可知,邹忌并未直接讽谏齐王,而是以小见大,讲述自己与徐公“比美”的经历,并把自己“三思”的结果告诉齐王,通过类比,让齐王自己领悟“王之蔽甚矣”和应该采取的措施。邹忌坦然直陈自己的“比美”经历和“闺房小语”,取譬类比,以切身体验切入讽喻正题,自然亲切,入情入理,又委婉含蓄,易于为齐王所接受。23.本题考查对文章结构的分析和理解。【甲】文中邹忌分别问自己的妻子、妾、客人自己与徐公相比,谁更好看,总计三次询问,为“三问”,表现了他对自己容貌的看重和不自信的特点;邹忌的妻子、妾、客人分别给予他的回答,为“三答”,虽然身份不同,与邹忌的关系不同,回答的目的不同,但三人都给出同样的答案:你比徐公好看;威王对于三种提意义方式的奖赏,为“三赏”,从中可以看到威王善于纳谏,胸襟开阔的特点,也从侧面表现了邹忌的劝谏产生了效果。这些“三叠式”的结构,可以有层次,有递进地表现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同时逐步推进文章情节,使文章避免平铺直述,曲折有波澜,从而吸引读者情趣。内容上,这种“三叠式”的结构,由浅入深,有小到大,饶有情趣;结构上,相互照应,结构对称,如“三问”对应“三答”,有详有略。24.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本句的意思是:官府早就想修筑二条长堤。可是苏州一带是低洼积水之地,没有地方可以取土。“官府”为主语,“久”为状语,“欲为”为谓语,“长堤”为宾语,结构完整,其后应断开;“但”为连词,“苏州”为主语,“皆”为谓语,“泽国”为宾语,结构完整,其后应断开。故正确的断句应为:官府久欲为长堤/但苏州皆泽国/无处求土。25.本题考查文言翻译。重点词语:实:充实,充满;以:用;去:抽干;旧:留存。26.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根据【甲】文“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的内容可知,齐王接受了邹忌的谏言,推行了适当的赏罚机制,从而使齐国能够“战胜于朝廷”;根据【乙】文“嘉佑②中,人有献计”和“不日堤成,至今为利”的内容可知,面对“人有献计”,官府采用并实施,从而能够成功修筑堤渠。据此可知两文中的相似之处,决策者都是愿意接纳别人的建议而取得了成功。【参考译文】【乙】苏州到昆山县共有六十里,都是浅水洼而没有陆路,老百姓苦于涉水行走,官府早就想修筑二条长堤。可是苏州一带是低洼积水之地,没有地方可以取土。到了嘉祐年间,有人想出妙计,在水中用芦席、草把子扎成墙,栽成两行,中间相距三尺。在相距六丈的地方,也用同样的方法扎一道墙。捞起水中淤泥填到芦席草墙中,等泥干了,用水车把两墙之间的积水排掉,就露出了六丈宽的泥土。将这六丈土留一半作为修堤的基础,将另一半挖成水渠,挖出来的土正好用来筑堤。每隔三四里便造一座桥,用来沟通南北的水流。没有多久堤就修好了,直到今天,这些大堤还在给人们以行路之便。(2023·广东揭阳·统考二模)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甲】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映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27.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王之蔽甚矣(2)孰视之(3)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2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2)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乙】秦攻赵,平原君使人请救于魏。信陵君发兵至邯郸城下,秦兵罢。虞卿为平原君请益地,谓赵王曰:“夫不斗一卒不顿一戟而解二国患者平原君之力也。用人之力,而忘人之功,不可。”赵王曰:“善。”将益之地。公孙龙闻之,见平原君曰:“君无覆军杀将之功,而封以东武城。赵国豪杰之士,多在君之右,而君为相国者,以亲故。夫君封以东武城,不让无功;佩赵国相印,不辞无能。一解国患,欲求益地。是亲成受封,而国人计功也。为君计者,不如勿受便。”平原君曰:“谨受令。”乃不受封。(选自《战国策》)29.解释加点词语意思(1)虞卿为平原君请益地(2)以亲故30.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夫不斗一卒不顿一戟而解二国患者平原君之力也31.邹忌的劝谏方式和公孙龙有什么不同?【答案】27.(1)蒙蔽,这里指所受的蒙蔽
(2)通“熟”,仔细
(3)没有谁28.(1)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2)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可得上等奖赏。29.(1)增加,增多
(2)缘故30.夫不斗一卒/不顿一戟/而解二国患者/平原君之力也31.同样是劝谏,邹忌设喻说理,从家事到国事,以家比国,劝谏方式比较委婉,有艺术性;而公孙龙直接从事情的利害出发进行劝说,直截了当。【解析】27.考查文言词语理解。(1)句意:大王您受到的蒙蔽太严重了。蔽:蒙蔽,这里指所受的蒙蔽;(2)句意:(邹忌)仔细地看着他。孰:通“熟”,仔细;(3)句意:全国的百姓没有不对大王有所求的。莫:没有谁。28.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注意重点字词:(1)美我者:以我为美;私:偏爱。(2)群臣吏民: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面刺:当面指责。29.考查文言词语理解。(1)句意:虞卿为平原君请求增加封地。益:增加,增多。(2)句意:因为是赵王亲属的缘故。故:缘故。30.考查文言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层次,然后断句,反复诵读加以验证。句意:不使一个士卒战斗,不使一只载毁坏,而解救了两个国家的患难,这是平原君的力量。根据句意可断句为:夫不斗一卒/不顿一戟/而解二国患者/平原君之力也。31.考查内容理解。结合甲文“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可知,邹忌设喻说理,从家事到国事,以家比国,劝谏方式比较委婉含蓄,使齐王明白了纳谏的重要性;结合乙文“君无覆军杀将之功,而封以东武城。赵国豪杰之士,多在君之右,而君为相国者,以亲故。夫君封以东武城,不让无功;佩赵国相印,不辞无能。一解国患,欲求益地。是亲成受封,而国人计功也。为君计者,不如勿受便”可知,公孙龙直接从事情的利害出发进行劝说,直截了当。可据此作答。【参考译文】乙:秦国进攻赵国,平原君派人向魏国请求援救。信陵君发兵到邯郸城下,泰国罢兵。虞卿为平原君请求增加封地,对赵孝成王说:“不使一个士卒战斗,不使一只载毁坏,而解救了两个国家的患难,这是平原君的力量。使用别人的力量,却忘了别人的功劳,是不可以的。”赵孝成王说:“好。”将要给平原君增加封地,公孙龙听到了这件事,拜见平原君说:“您没有消灭敌人军队杀伤敌人将领的功劳,而赵王把东武城封给您。赵国的英雄豪杰,才能多在您之上,然而您却因为是赵王亲属的缘故傲了相国。您接受东武城的封地没有功劳不谦让,佩戴赵国相印没有才能不推辞,一旦为国家解除患难,就想要追加封地,这是以亲戚的身分无功受封,而且以国人的身分计功受赏。我替您考虑,不如不接受合适。”平原君说:“接受您的命令。”于是就没有接受封赏。(2023·湖北咸宁·统考三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甲】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乙】信陵君杀晋鄙①,救邯郸,破秦军,存赵国。赵王自郊迎。唐雎谓信陵君曰:“臣闻之曰:事有不可知者,有不可不知者;有不可忘者,有不可不忘者。”信陵君曰:“何谓也?”对曰:“人之憎我也,不可不知也;吾憎人也,不可得而知也;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今君杀晋鄙,救邯郸,破秦人,存赵国,此大德也。今赵王自郊迎卒然②见赵王愿君之忘之也。”信陵君曰:“无忌③谨受教。”(选自《战国策·魏策四》)【注释】①晋鄙:战国时魏国将领。②卒然:突然。这里译为“马上”。③无忌:信陵君的名。32.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中的“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的“孰”同“熟”,意思是仔细。文中“我孰与城北徐公美?”的“孰”字意思与它不同。B.【甲】文中“美”是形声字,大形羊声,其中“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的“美”是美丽的意思。C.【乙】文中“破秦军,存赵国”的“存”在这里是使动用法,意思是使……存活。D.【乙】文中“臣闻之曰:事有不可知者”中的“臣”是一种官吏百姓对君主的自称、谦称。3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窥镜而自视
不可得而知也B.吾妻之美我者
事有不可知者C.皆以美于徐公
吾有德于人也D.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臣闻之曰34.用“/”给【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今赵王自郊迎卒然见赵王愿君之忘之也35.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1)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2)人之憎我也,不可不知也。36.仔细阅读【甲】【乙】两文,完成下面填空。两文都是关于“劝谏”的文章,邹忌和唐雎在劝说时都采用了委婉劝谏的方式,但两人的劝说目的不同。【甲】文中邹忌劝说是为了;【乙】文中唐雎劝说是为了。(均用自己的话回答)【答案】32.B33.A34.今赵王自郊迎/卒然见赵王/愿君之忘之也35.(1)能够在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并能传到我耳朵里的,得下等奖赏。(2)别人憎恨我,不可以不知道。36.广开言路做了好事不可居功自傲、于人有恩德的事不应放在心上【解析】32.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解释。B.“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句意: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美:意动用法,认为……美丽;故选B。33.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表修饰,可不译/表修饰,可不译;B.代词,……的原因/助词,用在句末表判断;C.介词,比/介词,对;D.助词,的/代词,别人;故选A。34.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结合语法,然后断句。句意:现在赵王亲自到郊外迎接您,我们仓促拜见赵王,我希望您能忘记救赵的事情。根据句意断为:今赵王自郊迎/卒然见赵王/愿君之忘之也。35.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1)谤讥:指责饥刺;市朝:指集市、市场等公共场合;闻:使……听到;(2)憎:憎恨;知:知道。36.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根据甲文第二段“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第三段“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可知,邹忌先叙述了自己家中妻、妾、客蒙蔽自己的原因,然后从自己的生活小事推及治国大事,说明齐王处于最有权势的地位,因而所受的蒙蔽也最深,这样以事设喻,以小见大,委婉规劝,启发齐威王看到自己受蒙蔽的严重性,从而使齐王广开言路。根据乙文“信陵君杀晋鄙,救邯郸,破秦军,存赵国。赵王自郊迎”“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今君杀晋鄙,救邯郸,破秦人,存赵国,此大德也。今赵王自郊迎卒然见赵王愿君之忘之也”可知,唐雎劝说是为了做了好事不可居功自傲、于人有恩德的事不应放在心上。【参考译文】【乙】信陵君杀死晋鄙,拯救邯郸,击破秦兵,保住赵国,赵孝成王准备亲自到郊外迎接他。唐雎对信陵君说:“我听人说:事情有不可以让人知道的,有不可以不知道的;有不可以忘记的,有不可以不忘记的。”信陵君说:“你说的是什么意思呢?”唐雎回答说:“别人厌恨我,不可不知道;我厌恨人家,又不可以让人知道。别人对我有恩德,不可以忘记;我对人家有恩德,不可以不忘记。如今您杀了晋鄙,救了邯郸,打退了秦兵,保住了赵国,这对赵王是很大的恩德啊,现在赵王亲自到郊外迎接您,我们仓促拜见赵王,我希望您能忘记救赵的事情。”信陵君说:“我敬遵你的教诲。”(2023·辽宁营口·统考二模)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完成下面小题。【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乙】其后有人盗高庙坐前玉环,捕得,文帝怒,下廷尉治。释之案①律盗宗庙服御物者为奏,奏当弃市②。上大怒曰:“人之无道,乃盗先帝庙器,吾属廷尉者,欲致之族,而君以法奏之,非吾所以共承③宗庙意也。”释之免冠顿首谢曰:“法如是足也且罪等然以逆顺为差。今盗宗庙器而族之,有如万分之一,假令愚民取长陵一坏土,陛下何以加其法乎?”久之,文帝与太后言之,乃许廷尉当。是时,中尉条侯周亚夫与梁相山都侯王恬开见释之持议平④,乃结为亲友。张廷尉由此天下称之。(节选自《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注释】①案:通“按”,按照,依照。②弃市:死刑。③共承:恭敬承奉。共,通“恭”。④平:公平。37.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1)王之蔽甚矣()
(2)能谤讥于市朝()(3)乃盗先帝庙器()
(4)释之免冠顿首谢曰()3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2)久之,文帝与太后言之,乃许廷尉当。39.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法如是足也且罪等然以逆顺为差40.对于大臣的建议,齐威王和汉文帝的做法有何相同点和不同点?41.同样是进谏,邹忌和张释之做法却不同,你更欣赏哪一种?说出观点和理由。【答案】37.蔽:蒙蔽,这里指所受的蒙蔽。谤讥:指责讥刺。乃:竟然。谢:谢罪。38.(1)大小的官吏和百姓能够当面批评我的过错的人,给予上等奖赏。(2)过了一些时候,文帝和薄太后谈论这件事,才同意了廷尉的判决。39.法如是足也/且罪等/然以逆顺为差。40.相同点:威王和文帝都能接受臣子进谏。不同点:威王对于邹忌的进谏,当时就非常愉快地接受了。对于张释之的进谏,文帝开始时勃然大怒。过了一段时间,和薄太后谈论这件事后才同意张释之的判决。41.表达观点,合理陈述理由。示例一:我欣赏邹忌的方式,这样类比说理,委婉讽谏,更容易被君王接受。示例二:我欣赏张释之的方式,这样直陈其理,目的明确,更容易被君王理解。【解析】37.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大王受蒙蔽一定很厉害了。蔽:蒙蔽,这里指所受的蒙蔽。(2)句意:能够在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指责讥刺我的过失。谤讥:指责讥刺(3)句意:竟然偷盗先帝庙中的器物。乃:竟然。(4)句意:张释之脱帽叩头谢罪说。谢:谢罪。38.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注意重点字词。重点字词有:(1)臣:大臣;吏:官吏;面刺:当面指责;过:过错;上赏:上等奖赏。(2)言,谈论;之,代词,这件事;乃,才;许,同意。39.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层次,然后断句,反复诵读加以验证。本句句意:依照法律,这样处罚已经达到最高限度了。况且,即使罪名相等的,也要看顺逆的程度来分别高下轻重的。故断句为:法如是足也/且罪等/然以逆顺为差。40.本题考查对比阅读。相同点:由甲文“王曰:‘善。’乃下令”与乙文“久之,文帝与太后言之,乃许廷尉当”可知,齐威王和文帝都善于接受臣子的劝谏。不同点:由甲文“于是入朝见威王”“曰:‘善。’乃下令”可知,齐威王在听了邹忌的劝谏后,立刻说好,并下令广开言路,最后达到了良好的效果。而由乙文“文帝怒,下廷尉治”“上大怒曰”“久之,文帝与太后言之,乃许廷尉当”可知,文帝一开始没有接受张释之的进谏,而且很生气,后来在和薄太后谈论了这件事,才同意了廷尉的判决,没有加重处罚。4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看法。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示例一:我欣赏邹忌的方式,因为邹忌用自己的家事来设喻,进而委婉劝谏齐威王要广开言路,这种劝谏更易被君王接受。示例二:我欣赏张释之的方式,张释之进谏时有理有据,直陈其理,也有针对性,君王能理解并最终接受。【参考译文】(乙)之后,有人偷了高祖庙神座前供设的玉环,被抓到了,文帝发怒,(把偷盗者)交给廷尉治罪。张释之按法律所规定偷盗宗庙服饰器具之罪奏报皇帝,奏上的意见是判处死刑。皇帝勃然大怒说:“这个人胡作非为无法无天,竟然偷盗先帝庙中的器物,我交给廷尉审理,是想要给他灭族的惩处,而你却一味按照法律条文把惩处意见报告我,这不是我所要恭恭敬敬地承奉宗庙的本意啊。”张释之脱帽叩头谢罪说:“依照法律,这样处罚已经达到最高限度了。况且,即使罪名相等的,也要看顺逆的程度来分别高下轻重的。现在因偷盗宗庙器物就要处他以灭族之罪,那么万一有人在长陵(高祖陵墓)上抓取了一把土(隐言盗墓),陛下您又怎样去加重处罚他呢?”过了很长时间,文帝和太后谈论了这件事,才同意了廷尉的判决。当时,中尉条侯周亚夫与梁国国相山都侯王恬开看到了张释之执法论事公正,就和他结为亲密的朋友。廷尉张释之由此得到天下人的称赞。(2023·河南南阳·校联考二模)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各题。【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乙】庞葱与太子质①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庞葱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去②大梁也选于市,而议③臣者过于三人矣。愿王察之。”王曰:“寡人自为知。”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后太子罢质,采不得见。(节选自《战国策·魏策二》)【注释】①质:做人质。②去:距离。③议:这里是非议,说人坏话。42.下列对两个文段中加点词语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臣之妻私臣”中的“私”是偏爱的意思,写出了邹忌在家庭中遭遇的状况。B.“王之蔽甚矣”中的“蔽”是蒙蔽,表现出各类人因不同需求会让齐王蒙蔽很深。C.“能谤讥于市朝”中的“谤讥”指批评指责,写出齐王接纳谏言的范围之广。D.“夫市之无虎明矣”中的“明”是明显的意思,表现了庞葱对君王明察的期待。43.把甲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44.甲文段为什么三次写发布政令后众人的表现?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45.邹忌和庞葱都结合自身的情况对君王进行劝谏,结果却不同,请简要分析其原因。【答案】42.B43.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可得上等奖赏。44.①与三比、三贯形成呼应,彰显文章结构之美。②三次表现形成对比,突显“赏”的效果及政治局面的变化,暗示齐国将走向大治。45.邹忌从自身出发,处处为国君着想,晓以利害,最终使齐王接受,采取措施。庞葱更多的是从“人言可畏”“众口铄金”等角度言明自己的处境,未能从根本上触动魏王。【解析】42.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理解。B.句意:大王您受到的蒙蔽太严重了!“蔽”的意思是“受蒙蔽”,而不是“蒙蔽”;故选B。43.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重点词语有:面,当面。刺,指责,议论。受:给予,付予。4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概括。“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意为:命令刚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献谏言,宫门和庭院像集市一样喧闹;几个月以后,还不时地有人偶尔进谏;满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描写政令施行后众人的三次不同反映,由门庭若市到偶尔进谏再到没什么人进谏,三次描述人们的反映说明了“赏”对政治局面的积极影响,同时引出“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这一盛世局面。此外,三次写发布政令后众人的表现与前文“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相呼应,使文章结构层次分明。45.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根据具体内容分析。根据【甲】文“于是入朝见威王”“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可以看出,他由自身经历设喻,由自己的受蒙蔽想到齐威王的被蒙蔽,讲究说话的艺术,由小到大,由生活琐事到国家大事的类比进谏,具有极强的说服力;根据【乙】文“今邯郸去大梁也选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愿王察之”可知,庞葱只是在说自己的危险处境,并没有引起魏王心底的触动。【参考译文】【乙】庞葱要陪太子到邯郸去做人质,庞葱对魏王说:“现在,如果有一个人说大街上有老虎,大王相信吗?”魏王说:“不相信。”“如果是两个人说呢?大王相信吗?”魏王说:“那我就要疑惑了。”如果增加到三个人呢,大王相信吗?”魏王说:“我相信了。”庞葱说:“大街上不会有老虎那是很清楚的,但是三个人说有老虎,就像真有老虎了。如今邯郸离大梁,比我们到街市远得多,而毁谤我的人超过了三个。希望您能明察秋毫。魏王说:“我知道该怎么办。”于是庞葱告辞而去,而毁谤他的话很快传到魏王那里。后来太子结束了人质的生活,庞葱果真不能再见魏王了。(2023·四川巴中·统考一模)阅读【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各题。【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乙】优孟,故楚之乐人也。长八尺,多辩,常以谈笑讽谏。楚庄王之时,有所爱马,衣以文绣,置之华屋之下,席以露床,啖以枣脯。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欲以棺椁大夫礼葬之。左右争之,以为不可。王下令曰:“有敢以马谏者,罪至死。”优孟闻之,入殿门,仰天大哭。王惊而问其故。优孟曰:“马者,王之所爱也。以楚国堂堂之大何求不得而以大夫礼葬之薄,请以人君礼葬之。”王曰:“何如?”对曰:“臣请以雕玉为棺,文梓为椁,梗①、枫、豫章为题凑②,发甲卒为穿圹③,老弱负土,齐、赵陪位于前,韩、魏翼卫其后,庙食太牢④,奉以万户之邑。诸侯闻之,皆知大王贱人而贵马也。”王曰:“寡人之过一至此乎!为之奈何?”优孟曰:请大王以六畜葬之。于是王乃使以马属太官⑤,无令天下久闻也。(节选自《史记·滑稽列传》)【注释】①梗、枫、豫章:都是名贵的木头。②题凑:护棺的木块。③穿圹:挖掘墓穴。④太牢:指古代最高的祭礼⑤马属太官:专管膳食的官员46.对【乙】文中画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以楚国堂堂之大/何求不得/而以大夫礼葬之/薄B.以楚国堂堂之大/何求不得/而以大夫礼/葬之薄C.以楚国堂堂之大何/求不得/而以大夫礼葬之/薄D.以楚国堂堂之大何/求不得/而以大夫礼/葬之薄47.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闻寡人之耳者
优孟闻之B.王惊而问其故
故不措意也C.马者王之所爱也
吾妻之美我者D.常以谈笑讽谏
皆以美于徐公48.将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2)于是王乃使以马属太官,无令天下久闻也。49.委婉劝谏顺人心。【甲】【乙】两文都进行委婉劝说,使对方易于接受。请结合内容分析邹忌和优孟的劝谏方式有何不同。【答案】46.A47.C48.(1)所有的大臣、官吏以及百姓,能够当面指出我的过错的人,给予上等的奖赏。(2)于是庄王派人把马交给了主管宫中膳食的太官,不让天下人长久传扬这件事。49.邹忌采用设喻说理,用家事喻国事使齐王明白纳谏的重要。(邹忌是以小见大,讲述自己与徐公“比美”的经历,通过类比讽谏齐王纳谏除弊。)孟尤以退为进,顺着楚王的意思“哭马”以此打消楚王的戒备心理再故意说应以人君之埋葬马,使楚王认识到如此对待一匹马会导致怎样的结果,让楚王收回成命。【解析】46.本题考查句子的断句。解答此类题目,给语句断句时,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在弄清句子的成分,不要把句子割裂开。一般来说,主谓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应该有停顿。句意为:就凭楚国这样强大的国家,有什么事情办不到,却用大夫的礼仪来埋葬它,太薄待了。“堂堂之大”是“楚国”的定语;“何”一般用于句首的疑问词,故应在“大”后断句,排除CD选项;“以大夫礼”作“葬”的状语,两者不能断开,排除B。故选A。47.本题考查文言文词性的意义和用法。A.使动用法,使……听到/听到;B.原因,缘故/所以;C.都是结构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D.用/认为。故选C。48.本题考查学生的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通假字、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时,就要按照现代汉语语序进行翻译,如遇省略句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1)面,当面;刺,指责,议论;受:给予,付予;(2)乃:就;以:把;属:交付;久:长久;闻:传扬。49.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甲】文中,根据“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可知,邹忌通过自身的经历,用妻、妾、客对自己蒙蔽来类比齐王受到的蒙蔽,从而讽喻齐王受到的蒙蔽。或者邹忌以日常小事设喻,由“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通过妻、妾、客人赞美自己的原因,将生活小事与国家大事联系起来,并以此来类比齐王的“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自己的“蔽”,类比推理出“王之蔽甚”,让齐王乐于接受自己的意见。【乙】文中,优孟“入殿门,仰天大哭”,先以夸张的行为引起楚王的注意,再以“而以大夫礼葬之,薄,请以人君礼葬之”“臣请以雕玉为棺,文梓为椁,庙食太牢,奉以万户之邑”夸大葬马的隆重程度,最后,用“诸侯闻之,皆的原因知大王贱人而贵马也”点醒楚王,由此可见,优孟顺着楚王,提议厚葬马,让楚王认识到这样做的荒谬。优孟没有直接反驳楚王厚葬行为,而是通过委婉的劝谏,让楚王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参考译文】【乙】优孟原是楚国的老歌舞艺人。他身高八尺,富有辩才,时常用说笑方式劝诫楚王。楚庄王时,他有一匹喜爱的马,给它穿上华美的绣花衣服,养在富丽堂皇的屋子里,睡在没有帐幔的床上,用蜜饯的枣干来喂它。马因为得肥胖病而死了,庄王派群臣给马办丧事,要用棺椁盛殓,依照大夫那样的礼仪来葬埋死马。左右近臣争论此事,认为不可以这样做。庄王下令说:“有谁再敢以葬马的事来进谏,就处以死刑。”优孟听到此事,走进殿门,仰天大哭。庄王吃惊地问他哭的原因。优孟说:“马是大王所喜爱的,就凭楚国这样强大的国家,有什么事情办不到,却用大夫的礼仪来埋葬它,太薄待了,请用人君的礼仪来埋葬它。”庄王问:“那怎么办?”优孟回答说:“我请求用雕刻花纹的美玉做棺材,用细致的梓木做套材,用楩、枫、豫、樟等名贵木材做护棺的木块,派士兵给它挖掘墓穴,让老人儿童背土筑坟,齐国、赵国的使臣在前面陪祭,韩国、魏国的使臣在后面护卫,建立祠庙,用牛羊猪祭祀,封给万户大邑来供奉。诸侯听到这件事,就都知道大王轻视人而看重马了。”庄王说:“我的过错竟到这种地步吗?该怎么办呢?”优孟说:“请大王准许按埋葬畜牲的办法来葬埋它:在地上堆个土灶当做套材,用大铜锅当做棺材,用姜枣来调味,用香料来解腥,用稻米作祭品,用火作衣服,把它安葬在人的肚肠中。”于是庄王派人把马交给了主管宫中膳食的太官,不让天下人长久传扬此事。(2023·湖南岳阳·统考一模)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面小题。【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乙】伏伽①曰:“臣闻‘性相近,习相远’。今皇太子诸王左右执事,不可不择。大抵不义无赖及驰骋射猎、歌舞声色、慢游之人,止可悦耳目,备驱驰,至拾遗补阙②,决不能也。泛观前世,子姓③不克孝,兄弟不克友,莫不由左右乱之。愿选贤才,澄僚友④之选。”帝⑤大悦,即诏:“周隋之晚忠臣结舌是谓一言丧邦者。朕惟寡德,不能性与天道,然冀弼⑥谐以辅不逮⑦,而群公卿士罕进直言。伏伽至诚慷慨,据义恳切,指朕失无所讳。其以伏伽为治书侍御史,赐帛三百匹。”(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二十八》)【注释】①伏伽:孙伏伽,唐初大臣,历史上有据可查的第一位状元。②拾遗补阙:弥补疏漏,匡正过失。③子姓:子孙,子孙辈。④僚友:指官职相同的人。⑤帝:指唐高祖。⑥弼:辅佐。⑦逮:及,到。50.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词。文言词句方法指引解释兄弟不克友【查阅词典法】①能。②克服。③攻下④严格限定然冀弼谐以辅不逮【语境推断法】而群公卿士罕进直言【成语推断法】人迹罕至51.请用“/”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周隋之晚忠臣结舌是谓一言丧邦者5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1)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2)莫不由左右乱之。53.邹忌、孙伏伽的劝谏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二者在劝谏方式上并不相同,请结合选文简要分析。【答案】50.(1)能(2)希望(3)少51.周隋之晚/忠臣结舌/是谓一言丧邦者52.(1)能够当面批评我过错的人,可得上等奖赏;(2)没有谁不是由于身边的人祸乱的。53.邹忌通过家事和国事的类比劝谏齐王,采用的是委婉劝谏的方式;孙伏伽则是通过分析今世前朝的教训和朝廷的现状劝谏唐高祖,采用的是直言进谏的方式。【解析】50.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字词。“兄弟不克友”意为:兄弟不能友好相处;结合【查阅词典法】中“克”的释义可知,“克”是能的意思;“然冀弼谐以辅不逮”意为:经常希望得到众人的辅佐,以改正弥补自己的过失;结合语境推断法可知,“冀”是希望的意思;“而群公卿士罕进直言”意为:然而朝中的大臣们,很少有直言进谏的;人迹罕至:人很少到的地方;罕:少。结合【成语推断法】可知,“罕”是少的意思。5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结合“周隋之晚忠臣结舌是谓一言丧邦者”分析,“周隋之晚”是时间词,充当定语,故在“晚”后断句;“忠臣结舌”中“忠臣”是主语,“结”是谓语,“舌”是宾语,故在“舌”后断句;“是谓一言丧邦者”中“是”是主语,“谓”是谓语,“一言丧邦者”是宾语,再结合句意“周、隋两朝的魄期(周、隋到了晚期),忠臣都不说话,这就是人们所说的一句话会亡国”可断句为:周隋之晚/忠臣结舌/是谓一言丧邦者。52.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1)句中注意重点字词“面刺(当面批评),过(过错),上赏(上等奖赏)”要理解正确;(2)句中注意重点字词“莫(没有谁),由(由于),左右(身边的人),乱(祸乱)”要理解正确。53.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结合【甲】文“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等语句中可知,邹忌采取“迂回战术”,先从小事切入,取得对方认同,然后从家庭小事推入国家大事,让对方自然接受;据此可知,邹忌通过家事和国事的类比劝谏齐王,采用的是委婉劝谏的方式;结合【乙】文“臣闻‘性相近,习相远’。今皇太子诸王左右执事,不可不择。大抵不义无赖及驰骋射猎、歌舞声色、慢游之人,止可悦耳目,备驱驰,至拾遗补阙,决不能也。泛观前世,子姓不克孝,兄弟不克友,莫不由左右乱之。愿选贤才,澄僚友之选”,“伏伽至诚慷慨,据义恳切,指朕失无所讳”可知,孙伏伽言辞恳切,直接指出唐高祖的得失,通过分析今世前朝的教训和朝廷的现状劝谏唐高祖,建议唐高祖妙选贤才,作为皇太子的僚友,采用的是直言进谏的方式。【参考译文】【乙】伏伽说:“我听说‘人的天性相近,但后天养成的习惯却相差很远’。皇太子及诸王等左右群僚,不可不有选择的任用。只要不讲仁义的无赖,以及好奢华驰猎驭射,专作戏狗玩马、沉迷声色歌舞之人,只可以用来愉悦耳目,跑跑腿,打打杂,至于让他们来补充官缺,是决不行的。我历观前代,子孙不孝,兄弟离间,没有一个不是身边的作乱的。愿陛下妙选贤才,作为皇太子的僚友。”高祖很高兴,立即下诏说“周、隋两朝的魄期(周、隋到了晚期),忠臣都不说话,这就是人们所说的一句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烟台理工学院《计算机网络》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五年级数学(小数乘法)计算题专项练习及答案
- 许昌学院《空间设计与风水》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许昌学院《二维设计基础》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幼儿园健康饮食教育的有效建议计划
- 实现企业数字化管理的计划
- 反思与总结在工作计划中的地位
- 财务合规检查方案计划
- 地板安装工劳动合同三篇
- 西南医科大学《大学物理》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三新模式下物理教学的得与失课件
- 网络空间安全导论-西北工业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 国开大学2023年01月23793《交流变频调速应用技术》期末考试答案
- 中建八局模板技术交底
- SpaceClaim.中文教程完整版
- 电力公司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完善提升实施方案
- 膳食委员会及职责
- 220kV输电线路继电保护设计
- 万能中国地图模板(可修改)课件
- DB11 2007-2022城镇污水处理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 肠内营养(讲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