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宜春十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第一次联考历史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4.本卷命题范围:《纲要》上、《纲要》下、选必1第1——3单元。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上海中西书局出版的《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壹)》中,收录了《尹至》《尹诰》《程寤》等9篇简文。通过与流传下来的《尚书》比较可知,传世两千多年的古文《尚书》是一部伪书,这也印证了自北宋以来,许多学者对《尚书》的怀疑和否定是正确的。这一结论表明()A.历史研究方式决定历史结论 B.时间越久远历史研究就越复杂C历史研究需多类型史料互补 D.历史研究应注重史料多源互证【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通过“清华简”,我们不仅看到了真正古文《尚书》的原貌,还可为多年来古文《尚书》真伪之争画上圆满句号。这就说明历史研究应注重史料多源互证,D项正确;A项表述过于绝对,历史结论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史料,排除A项;材料所述并非强调历史研究的复杂性,排除B项;材料强调历史研究应注重史料多源互证,而非强调历史研究需多类型史料互补,排除C项。故选D项。2.有学者说:“战国七雄疆域已经连成一片,关防已经得到重视,人口已经‘编户’‘著地’,国君已经‘自主自决’(上无须拥戴周王,外没有强权干预),律令体系逐渐成形,官僚机构也略具规模。”于是,“天下”一词的使用频度大大增加。该学者意在说明,战国时期()A.宗法分封制的影响已经消除 B.社会转型的特征日益明显C.经济交流导致政治制度变化 D.民族间文化认同逐步形成【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范围为战国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若从传统国家的一般构成要素(疆域、人口、官僚等)来衡量,似乎堪称完备。同时,列国逐步肯定自己的“主权”的过程,不仅是“列国自身”、同时也是整个“周天下”地理空间、政治空间和社会空间的致密化过程,这说明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的特征日益明显,B项正确;“已经消除”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材料没有强调政治制度变化与经济交流之间的关联,排除C项;战国时期虽然出现了“多族群”的特点,但材料并不能体现文化认同的逐步形成,排除D项。故选B项。3.在一定时期内,如果不考虑规模效应和技术进步,非农产业的产量应当按照一个固定的“斜率”(即增速)增长(曲线1)。汉代以农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下,收入的增加速度应当与农业的投资回报率按照一个固定的“斜率”增长(曲线2)。这就决定了汉代社会的整体消费能力只能支撑A点以下阴影部分的非农产业产量(如图所示)。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汉代()A.践行了重农抑商政策 B.国家分裂势力加剧 C.赋税制度进一步优化 D.商品经济发展迅速【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代(中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代以农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决定了其整个社会的主要收入来自农业,主要由农业产量决定收入水平,收入以及由其决定的需求的增速低于供给的增加速度,决定了汉代社会的整体消费能力只能支撑A点以下阴影部分的非农产业产量,这就为汉代社会二、三产业的规模设定了宏观上的上限,因为市场的需求主要由相关产品的消费能力决定,而这种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是汉朝践行了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A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国家分裂势力加剧,排除B项;汉朝赋税制度没有发生大的变化,且这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按常理,“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二、三产业的投资回报率是超过农业的,排除D项。故选A项。4.晋朝的司马氏在追溯家世时称:“其先出自帝高阳之子重黎,为夏官祝融”。《梁书·元帝本纪》载,徐陵于邺奉表曰:“臣闻封唐有圣,还承帝喾之家……岂得掩显姓于轩辕,非才子于颛项?莫不时因多难,俱继神宗者也。”祖冲之如表曰:“而黄帝以来,世代所用,凡十一历。”据此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A.儒学始终占据统治地位 B.统治者道德修养较高C.华夏认同观念得到发展 D.国家统一趋势已fl{现【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范围为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炎黄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象征符号之一、魏晋南北朝诸多政权还有民间士人均认为继承了炎黄以降的华夏正统,这反映出当时华夏认同观念得到发展,而非儒学思想占主导地位,C项正确,排除A项;统治者素养提高及国家统一趋势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D两项。故选C项。5.宋太宗在读《道德经》后表示:“朕每读至‘兵者,不祥之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未尝不三复以为规戒。王者虽以武功克敌,终须以文德致治。”王安石变法时,保甲法、将兵法等军政改革均在中书发动,尽管遭到枢密院的抵制,但并未因此停止推行。由此可知,宋朝()A.实行军政与民政分治政策 B.枢密院失去了军队调遣权C.推行崇文抑武的基本国策 D.儒道成为社会发展的潮流【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范围为宋代(中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宋朝统治者看来,兵家是“不祥之器”,非不得已不可用兵。“文德致治”才是最终的目标。因此,“武功”手段也只能服从“文德”的需要。而王安石变法中柩密院虽抵制变法,但变法并未停止,这均体现出宋朝推行崇文抑武的基本国策,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王安石变法期间,枢密院虽然抵制变法,但变法并未停止,不涉及军政与民政分治,排除A项;材料体现出枢密院的权力受到一定限制,但不等于枢密院失去了军队调遣权,排除B项;D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C项。6.如图是1690—1695年间康熙青花仕女荷兰纹章瓮,口沿是典型康熙时期的仕女图,中心绘制纹章。纹章瓷最早定制者来自葡萄牙和西班牙,而整个18世纪英国的纹章瓷数量远远高于欧洲其他国家,不仅有私人定制,还有为城市公司、行会等机构定制的,涉及晋升官阶、封敕爵位、喜结连理等重要事项。这可用于说明()A.外国商品在内地的流通范围扩大 B.纹章瓷是多元文明交流的见证C.世界各地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D.清朝实行“一口通商”对外政策【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中国)。纹章瓷是明清时期中国外销瓷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品种,不同于一般的外销瓷,它的背后可以反映出定制者的身份、地位,乃至于通过纹章瓷的研究可以窥探17-18世纪英国等欧洲国家的社会风貌。从图中纹章瓷的造型可以得出,该纹章瓷是多元文明交流的见证,B项正确;材料所述为中国瓷器外销欧洲,而非外国商品在内地的流通范围扩大,排除A项;C项表述过于夸大,仅通过清朝外贸中瓷器的造型,不能得知世界各地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排除C项;1757年,乾隆降旨开始限定广州一口通商,而材料中的纹章瓷是1690-1695年间康熙青花仕女荷兰纹章瓮,排除D项。故选B项。7.如表为1840~1894年中国买办资本的投资去向表。据此可知,当时买办的投资()项目投资额(千两)占总教(%)交存外商企业保证金10000050.0附股于外商企业120006.0投资城市房地产3000015.0投资商业、银钱业5300026.5投资近代工业、航运业500025合计200000100.0A.体现了中国经济的殖民地化 B.强化了官僚资本的主导地位C.客观上助推了中国的近代化 D.解决了近代工业发展的困境【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为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选项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时空范围为1840~1894年中国。买办通过对外贸易或直接投资近代工业,一定程度上促进近代中国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民族资本企业的产生与发展,客观上助推了中国的近代化,C项正确;中国近代经济带有半殖民地的性质而非殖民地化,排除A项;材料所述为买办资本,且B项表述也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下不可能解决近代工业发展的困境,排除D项。故选C项。8.清末新政期间,曾经使疆吏、枢臣、朝官、亲贵、缙绅、武将和众多附着于科举制度的士人合为一体的那些东西,日趋分崩离析。而“出洋学成,量与出身,已见明谕,宦达之路、利禄之路、学问之路、名誉之路,胥于是乎在。”这可用于说明()A.学习西方已成为社会共识 B.辛亥革命爆发有一定的历史必然性C.民众民权意识的充分觉醒 D.新政使中国社会结构开始发生变动【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晚清(中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末新政效西法以除旧布新,把那一代中国人拖入了一场白上而下的社会变动。在新政实行的地方,为君权垫底的基石先被撞碎,随后产生的是一个个分异的利益群体。与上层建筑层层坍塌相对应,是下层社会日积日深的愤怒和新知识群体越来越急切地呼应革命,旧时的社会因此而进入解体之中,于是,武昌城里的炮声传来,历时二百七十余年的王朝便在很短的时间里一块一块地四散坍落了,故材料反映了辛亥革命爆发有一定的历史必然性,B项正确;A项表述过于绝对,学习西方当时没有成为社会共识,排除A项;C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民众民权意识没有充分觉醒,排除C项;社会结构开始发生变动与史实不符,鸦片战争后就开始变动,排除D项。故选B项。9.1926年12月,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徐谦在庐山会议如表态:“农运积极进行,以为解决土地之张本。”1927年4月,徐谦参与修改《对农民宣言》,再次重申坚决扶助农工运动。1927年5月,他却支持国民政府通过制裁工农运动保护剥削阶级的各种办法。徐谦对待工农运动态度的变化()A.缓和了国共两党间的关系 B.推动了民主革命的深入开展C.立足于社会主要矛盾变化 D.具有鲜明的资产阶级两面性【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大革命时期,徐谦对“三大政策”的态度经历了一个由认同到背离、放弃的变化,具有鲜明的资产阶级革命性与保守性(反动性),D项正确;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国民党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国共走向对峙,排除A项;由于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大革命以失败告终,排除B项;当时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并未发生变化,排除C项。故选D项。10.2021年,我围外交部长王毅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说:“中国外交根植于五千年悠久的文化积淀……对待朋友,我们有好客之道;对待伙伴,我们有合作之道;对待恶人,我们也有斗争之道。面对危害世界的强权霸凌,我们更需要主持公道”。这表明()A.中国开始主导世界新秩序 B.中国大国外交的自信担当C.旧际形势对中同十分不利 D.睦邻友好是中国外交宗旨【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范围为2021年(中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外交部长王毅的话体现了中国国力的提升增强了中国大国外交的担当与风骨,中国外交承担着维护国家利益、捍卫民族尊严、开展国际合作、促进世界和平的重要职责,B项正确;中国是全球治理变革的参与者而非主导者,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具体的国际形势,排除C项;我国外交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排除D项。故选B项。11.如图体现了古代世界文明之交流。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B.文字记载的主观性限定解读历史的边界C.历史文化记忆传承性塑造族群身份认同D.历史资料的多元性推动历史认知的进步【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设问可知,这是正向题。时空范围为古代(世界)。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亚和中亚在东方与西方文化交流事业中扮演着“桥梁”的角色。这些“桥梁”不仅传送东方文明到西方,而且也传送西方文明到东方;同时“桥梁”自身独特的文化对东西方文明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可见,古代文明呈现出多元发展格局,各地区的文明不断交流并相互影响,A项正确;材料主旨并未涉及到文字记载,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而非历史文化记忆的传承性塑造族群身份认同,排除C项;D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12.16世纪,法国作家拉伯雷提倡“想做什么,便做什么”的教育观,提出书本是知识的来源,观察、谈话、游戏、游学、参观、旅行等也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同时期,欧洲新兴市民阶级摒弃了中世纪对《圣经》单调的研习,新开设了读写算术、逻辑学、哲学以及音乐、体育等课程。这说明()A.基督教会的神权统治被摧毁 B.普通民众的政治经济地位得到提高C.经济发展助推民族观念形成 D.文艺复兴推动了欧洲教育的世俗化【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6世纪(法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由于文艺复兴的兴起和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社会较为重视教育的发展。开设文法学校有利于学者对文化知识的传播,同时可以打破基督教会神学一统天下、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写作和算术课程有利于为商业培养专门的技术人才,使商业朝着专业化方向发展,这些都说明文艺复兴推动了欧洲教育的世俗化趋向,D项正确;A项说法过于绝对,基督教会的神权统治并没有被摧毁,排除A项;材料反映了文艺复兴推动了欧洲教育的世俗化,并不能说明普通民众的政治经济地位得到提高,排除B项;材料反映了欧洲教育的世俗化,欧洲民族观念的形成是在15世纪前后,排除C项。故选D项。13.19世纪以来,法国高利贷资本几乎渗透到国民经济的所有领域。19世纪中叶成立的几家大银行,主要从事利息优厚的国债和证券交易,以及对外贷款等信贷投机活动。1869年,巴黎的交易所拥有307种有价证券,总数达330亿法郎,几乎超过当时法国工业总产值的两倍。这一状况使法国()A.国内新技术投入相对不足 B.实现了社会经济跨越式发展C.生产资本集中并走向垄断 D.资本输出成为主要侵略手段【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法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中叶,法国银行的主业是从事国债和证券交易等投机活动,占用大量的资金,而非将资金投资到工业生产中,这影响了法国国内新技术的发明和应用,A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法国工业化发展受到的影响,而非实现跨越式发展,排除B项;C项所述现象出现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即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排除C项;法国工业革命滞后,且材料体现的是法国工业化发展的情况,没有涉及对殖民地的侵略及侵略手段,排除D项。故选A项。14.美国文官制度不仅没有长期延续下来的官僚政治传统,而且由于大洋所造成的隔绝性,由于无限的西部边疆亟待开发的广阔资源以及急剧膨胀的人口,使美国在政府管理事务中必然要走出一条“独特的道路”,即“提倡一个人应该有一种明确被认可的、并可供出售的一技之长,以期在施展其才能时获得优厚的报酬”。据此可知,美国文官制度()A.忽视了官员道德素质 B.适应了其政治经济发展需要C.促进了人才自由流动 D.大大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美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根据本国国情建立了一种适合美国联邦政府和美国政治与经济发展需要的考试制度,即文官制度强调专才的特殊地位,B项正确;强调专才的优厚待遇未必就会忽视官员道德品质,两者之间没有必然联系,排除A项;材料只涉及了专才可以获得优厚的报酬,未体现文官制度促进人才自由流动和提高了政府行政效能,排除CD项。故选B项。15.十月革命后,苏俄(联)构建社会的意图主要包括:“必须与农民和睦相处”“全力争取改变我们同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力争从战争关系变为和平的和贸易的关系,争取持久的国际和平”“要利用一切机会,哪怕是极小的机会,来获得大量的同盟者”。苏俄(联)这些意图及其指导下的实践()A.缓和了与西方国家的矛盾 B.反映了无产阶级力量不足C.建立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 D.巩固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十月革命后(苏俄)。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十月革命后面对严峻的国际国内形势,巩固苏维埃政权成为重中之重,从材料可以看出,苏俄这一时期构建社会的意图体现了明显的妥协色彩,结合新经济政策、和平外交思想及统一战线等方面可判断,这些思想及实践巩固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D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十月革命后,苏俄退出一战,引起了协约国的强烈不满,排除A项;苏俄的无产阶级力量是强大的,否则也无法巩固新政权,排除B项;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是斯大林及其斯大林模式,排除C项。故选D项。16.美国国防和外交政策高级研究员卡彭特指出,现在获得美国及西方民主认证的标准早已不是民主,而是在对外政策上对美国及西方是否服从。同时,还展示了下面所示的漫画。卡彭特的言论主要揭示出某些西方国家()A.反思西方模式 B.制造地区冲突 C.固守冷战思维 D.遏制中国发展【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美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某些西方国家一味追求意识形态与集团对抗的冷战政策,根据漫画信息可知,某些西方国家看到一些发展中国家借用中国的发展模式,便提出中国威胁论,认为中国强大了会威胁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强调意识形态的对立,敌视社会主义,该思想是固守冷战思维的体现,C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某些西方国家并非在反思西方模式,只是担心社会主义阵营壮大对其产生威胁,排除A项;从漫画信息无法直接得出某些西方国家在制造地区冲突,排除B项;某些西方国家遏制中国发展也是由于其固守冷战思维,排除D项。故选C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4小题,第17题14分,第18题12分,第19题14分,第20题12分,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回顾从秦汉到近代的历史可以看到:一个包含汉族和其他众多少数民族在内的中华民族的形成,其最基本的条件就在于以郡县制为机制的“大一统”的多民族国家结构。自周初提出“敬德保民”或“敬天保民”的思想,之后发展为“民本”“重民”思想,贯穿中国封建社会始终。纵观思想文化史,兼综融合是其重要精神和传统。这样优秀的文化精神和文化传统,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理想、信念、道德,以高度的凝聚力、坚强的意志力和巨大的协同力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发展的过程体现了中华民族思想文化的历史进步性,也体现了思想文化对大一统社会的作用力。——摘编自丁德科《略论中国古代的大一统思想》材料二《大清一统志》初修于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历经多次编修。康熙皇帝在给编修人员的谕旨中强调,要做到“厄塞山川,风土人物,指掌可治,画地成图”,“以永我国家无疆之历服,有攸赖焉”。乾隆皇帝诏令纂修的“皇朝三通”,即《清文献通考》《清通典》《清通志》,一改“三通”以《禹贡》九州为纲的地理撰述格局,转而以当时的行政区划为编次,旨在展现清前期“非禹迹所能限”的辽阔疆域和“圣朝无外之治”。雍正皇帝认为,“本朝之为满洲,犹中国之有籍贯”。早在《大清律例》制定之前,清王朝就将所行律令“颁行天下”,令外藩蒙古以及新归附的各地区民众晓谕遵行。全国大致统一后,清朝统治者更加重视对边疆地区和民族地区的治理,施以教化,树之风声,“俾荒服之人,成昭法守,斯尤大同之郅治”。——摘编自娄梦然《清前期“大一统”的多重内涵》(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中国古代大一统思想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因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初“大一统”的内涵及维护“大一统”的主要举措。(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古代大一统思想及实践的认识。【答案】(1)主要因素:中国地域广阔,民族众多;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发展;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及不断加强;古代思想特别是儒家思想的发展。(任答三点即可)(2)内涵:增进思想认识上的统一;实现辽阔疆域的统一;巩固多民族国家的团结统一;加强治理上的统一。(任答两点即可)主要举措:收复台湾;平定大、小和卓兄弟的叛乱;设伊犁将军、驻藏大臣及台湾府等。(任答两点即可)(3)认识:“大一统”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巩固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大一统”的社会环境为“中华民族”的形成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言之成理即可)【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主要因素:据材料“一个包含汉族和其他众多少数民族在内的中华民族的形成”可知,中国地域广阔,民族众多;据材料“其最基本的条件在于以郡县制为机制的‘大一统’”的多民族国家结构”及所学知识可知,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及不断加强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发展;据材料“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发展的过程体现了中华民族思想文化的历史进步性,也体现了思想文化对大一统社会的作用力”可知,古代思想特别是儒家思想的发展。【小问2详解】本题是特点类、列举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清朝(中国)。内涵:据材料“全国大致统一后,清朝统治者更加重视对边疆地区和民族地区的治理,施以教化,树之风声”可知,增进思想认识上的统一;据材料“清前期……辽阔疆域”可知,实现辽阔疆域的统一;据材料“令外藩蒙古以及新归附的各地区民众晓谕遵行”及所学知识可知,巩固多民族国家的团结统一和加强治理上的统一。主要举措: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为了维护大一统的措施有收复台湾;平定大、小和卓兄弟的叛乱;设伊犁将军、驻藏大臣及台湾府等。【小问3详解】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认识:综合两则材料内容及所学知识可知,从秦汉到近代,大一统的思想形成和发展,推动了中华民族的不断发展,体现了“大一统”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巩固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大一统”的社会环境为“中华民族”的形成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近代中国,山河破碎,中华民族处于亡国灭种的危险境地。为改变民族命运,无数仁人志士前赴后继地探寻救亡图存道路,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接连而起,各种救国方案轮番出台。及至中华民国成立,资产阶级政党蜂起,但没有一个是真正的革命党。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如同一幅壮阔恢宏的英雄史诗。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既是一部不懈奋斗史,也是一部理论探索史,更是一部自身建设史。百年来,党团结和领导中国人民奋斗的历程,也是党不断加强自身政治建设,以维护党的政治纲领、政治路线,达到政治目标、完成政治使命的过程。党的政治建设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开创与探索、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的发展与曲折、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恢复与转向以及新时代的成熟与强化四个历史阶段,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摘编自刘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不可逆转》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发展,自拟一个能够反映其发展历程特征的论题,并运用具体史实予以论证。(要求:所拟论题角度不得与材料中的角度重复,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答案】论题: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实现民族伟大复兴是历史的必然选择。阐述:近代以来,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无数先驱用生命、热血为谋求中华民族复兴进行了不屈不挠地求索。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接连而起,各种救国方案轮番出台,终究无法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境遇。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共产党坚持从国情出发,把握历史发展之规律,先后进行了国民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结束了近代以来中国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悲惨命运。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走上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并通过改革开放找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实现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综上所述,一百多年来,正是因为有了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中国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华氏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历史和现实表明,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历史的选择和人民的选择,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解析】【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探究结论论证题。时空是中国近现代。首先读题干,题目要求以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历史,自拟一个反映其发展历程特征的论题,结合具体史实予以论证,并且要特别注意的是所拟论题角度不得与材料中的角度重复;然后读材料,材料中反映了近代以来,中国无数仁人志士前赴后继地探寻救亡图存道路,但最终都失败了,直至中国共产的诞生,中国革命面貌才焕然一新;百年来,党团结和领导中国人民艰苦奋斗,不断加强自身政治建设,维护党的政治纲领、政治路线,达到政治目标、完成政治使命,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开创与探索、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的发展与曲折、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恢复与转向以及新时代的成熟与强化四个历史阶段;据此可以拟定论题: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实现民族伟大复兴是历史的必然选择;阐述时选择具体史实: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接连而起,各种救国方案轮番出台;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国民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走上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并通过改革开放找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等;最后进行总结升华,再次点明中国共产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作用,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历史的选择和人民的选择,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随着农村改革向全省推进,安徽农村经济也发生了深刻变化。人们在思考,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到底是什么样的?其道路如何走?既然改革能在农村调动人们的积极性,解放生产力,那么城市为什么不能进行改革?一度时期,包字进城,一包就灵,在城市中普遍推广。自从农民有了多余农产品,自主交换也随之而来。1979年国家首先松动了农产品的价格管制,大幅度地提高了18种重要农产品的收购价格,提高幅度达22.1%。1983年国家规定农民完成粮食收购任务后可多渠道经营,价格由双方议定,也即市场价格。自此展开了粮食价格的双轨制。我国劳动力开始向非产业转移,谋求创业、一大批乡镇企业应运而生;接着是成亿计的劳动力外出进城打工,这些都成为必然趋势,经济增长中的人口红利由此而出现,前后达30年之久,至今还没有结束。——摘编自孙自铎《农村改革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的贡献》材料二邓小平1992年春天的南方谈话是一个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件,改变了许多根深蒂固的观念。社会主义成为一种“弹性的解释体系”,是与多元化的所有制结构、承认收入差异性以及更重视价格配置资源作用的市场经济体制相联系。这些观念对于确立市场经济的体制改革目标和1999年宪法的修改都具有先导意义。40年来,中国采取的是一种渐进式的以制度的局部创新和地域的局部开放为突破口的改革模式,在旧有的传统体制尚未彻底消失的前提下进行新体制的尝试。中国的经济改革具有渐进性变迁和激进性变迁相融合的特征。中国的总体经济改革总体上无疑是渐进式的,具有试错的“摸着石头过河”的特征。——摘编自王曙光《中国经济体制变迁的历史脉络与内在逻辑》(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农村改革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所作出的贡献。(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78年以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及完善过程遵循的内在逻辑。(3)如果进行课题研究,研究新时期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还可以补充哪些类型的史料,至少列出两种。【答案】19.贡献:家庭联产承包制的推行动摇了原有的经济体制;价格和流通领域改革为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奠定了基础;劳动力等要素的解放为资源的市场化配置提供了可能。20.内在逻辑:政策推动—实践验证—制度(法律)巩固—理论创新。21.史料种类:口述史料;书籍档案资料;影像资料。【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当代中国。贡献:根据材料“既然改革能在农村调动人们的积极性,解放生产力,那么城市为什么不能进行改革?一度时期,包字进城,一包就灵,在城市中普遍推广”可知,家庭联产承包制的推行动摇了原有的经济体制;根据材料“1979年国家首先松动了农产品的价格管制,大幅度地提高了18种重要农产品的收购价格,提高幅度达22.1%。1983年国家规定农民完成粮食收购任务后可多渠道经营,价格由双方议定,也即市场价格”可知,价格和流通领域改革为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奠定了基础;根据材料“我国劳动力开始向非产业转移,谋求创业、一大批乡镇企业应运而生;接着是成亿计的劳动力外出进城打工,这些都成为必然趋势,经济增长中的人口红利由此而出现”可知,劳动力等要素的解放为资源的市场化配置提供了可能。【小问2详解】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当代中国。内在逻辑:根据材料“邓小平1992年春天的南方谈话是一个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件,改变了许多根深蒂固的观念。……与多元化的所有制结构、承认收入差异性以及更重视价格配置资源作用的市场经济体制相联系。……对于确立市场经济的体制改革目标和1999年宪法的修改都具有先导意义。……中国的经济改革具有渐进性变迁和激进性变迁相融合的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以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及完善过程遵循的内在逻辑为政策推动—实践验证—制度(法律)巩固—理论创新。【小问3详解】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当代中国。史料种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研究新时期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还可以补充口述史料、书籍档案资料、影像资料等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文明”最初指对知识进步、技术进步、道德进步和社会进步的一种朦胧憧憬。1756年,伏尔泰的《风俗论》被视为世界文化史或文明史的开山之作。伏尔泰主张放弃以往历史中对偶然事件的叙述,而保留其中描写风俗习惯的材料,从而把杂乱无章的东西构成整幅连贯清晰的图画,并“力图从这些事件中整理出人类精神的历史”。在伏尔泰看来,人类精神的历史展现了从蒙昧到启蒙即文明的发展过程,所有民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四年度蛋糕店网络安全保障合同
- 二零二四年度电商平台运营分包协议
- 瓷砖品牌形象塑造合同(2024年度)
- 2024年度产品质量担保合同
- 大连 正规安装门合同标准版可打印3篇
- MCN机构与抖音达人签约协议3篇
- 二零二四年度环保设备采购与技术改造合同
- 二零二四年度石料供应与采购合作协议书
- 二零二四年度企业培训与人才发展服务协议
- 商务合同范本(2篇)
- 2024年新华社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4年全国统一高考数学试卷(新高考Ⅱ)含答案
- 十七个岗位安全操作规程手册
- 医院装修改造项目投标方案(技术标)
- 风险控制流程图
- 商业发票模板(INVOICE)
- 英语希望之星决赛看图说话小作文.ppt
- 设计开发部诚信因素识别评价表和目标指标方案
- 膝关节韧带损伤PPT课件
- 《校园心理剧》PPT课件.ppt
- 六年级上册精通英语单词句子默写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