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历史质量监测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中外历史纲要》(上)前七单元。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表所示为湖南省澧县彭头山遗址出土的石器情况。据此可知,彭头山文化()大型打制石器制作粗糙,无固定形状。细小打制燧石器缺少正规样式。磨制石器数量极少,种类单一,体型偏小。A.属于新石器时代早期 B.原始农业生产发达C.已进入父系氏族社会 D.私有产品大量存在2.《尚书》中的《酒诰》和《召诰》均提及了“男”服,位列侯、甸之后。《酒诰》记载:“越在外服,侯、甸、男、卫、邦伯。”《召诰》则言“命庶殷:侯、甸、男、邦伯”。材料可用于研究先秦时期()A.宗法观念的萌发 B.国家的管理制度C.等级制度的强化 D.君主专制的形成3.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以生产商品为主的私营手工业者,他们在城里开设作坊,生产的产品或是由自家销售,或是交给专门从事贩运的商人去销售。这一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A.重农抑商政策松弛 B.社会秩序的稳定C.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D.变法运动的开展4.秦朝协助郡守治理地方的官员分曹办事,各司其职,分为民政(户曹、比曹、时曹、田曹、水曹),财政(仓曹、金曹),交通(集曹、漕曹、法曹),军事(兵曹、尉曹),治安(贼曹),司法(决曹、辞曹),教育(学官),卫生(医曹)等。据此可知,这一制度()A.导致政府机构的臃肿 B.解决了地方治理难题C.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D.增加了政府财政负担5.公元前113年,汉武帝“禁郡国无铸钱,专令上林三官铸”,最终确立了五铢钱制(如下图)。汉武帝的这一举措旨在()A.推动经济发展 B.促进商品流通 C.加强中央集权 D.统一财政管理6.大业二年(606年),“太常少卿裴蕴希旨,奏括天下周、齐、梁、陈乐家子弟皆为乐户;其六品以下至庶人,有善音乐者,皆直太常。帝从之”。大业六年(610年)二月,隋炀帝下令“征魏、齐、周、陈乐人,悉配太常。皆置博士弟子以相传授,乐工至三万余人”。据此可知,隋朝时期()A.民间音乐发展迅速 B.选官制度出现转型C.统治阶级穷奢极欲 D.民族音乐融合发展7.下表所示为唐诗中对一些城市景象描述诗句。这可用于印证唐朝时期()城市诗人诗句洛阳韦庄宫官试马游三市,舞女乘舟上九天。宋州杜甫邑中九万家,高栋照通衢。成都李白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扬州李白十里长街市井连,月明桥上望神仙。苏州王建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A.社会经济的繁荣 B.诗歌主题的转变C.经济重心的南移 D.世俗文化的兴起8.元朝实行行省制度,除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省外,还有若干军事征伐型行省的设置,如征交趾行省、征缅行省等,但随着战争的结束,这些行省就被废除了。这说明元朝行省()A.是军事扩张的产物 B.废立与否取决于战争是否需要C.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D.设置灵活且适应元朝统治需求9.明太祖时期,皇帝对宦官的权力进行了种种限制,严令禁止宦官参与政事,并规定:“内臣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这一规定()A.旨在维护专制皇权 B.消除了宦官专权隐患C.提升了丞相的权力 D.促进了内阁制的形成10.明清两代,地方官员上自督抚,下至知州知县,都有督责人民植棉纺织责任;不论社会条件是否适宜发展棉纺织业,处处都有人提倡。到15世纪末叶,棉花已“遍布于天下”。材料可用于说明当时()A.农业经营模式的变化 B.经济作物的广泛种植C.商品经济的繁荣发展 D.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11.徐继畬在西洋地图集的基础上,于1845年撰成《瀛环志略》二卷,后又广泛“荟萃采择”中西文献资料,并于1848年在福州刊刻了《瀛环志略》十卷。在著书过程中,他通过广泛接触外国传教士、外交官、医生等,并询问福建当地航行外洋的舵工,掌握了大量资料。据此可知,徐继畲()A.主张全面学习西方文化 B.践行“师夷之长技以制夷”C.具有开眼看世界的意识 D.推动了西方思想的广泛传播12.在《资政新篇》中,洪仁玕痛斥“动言风煞(水),致珍宝埋没不能现用”的现象,主张于全国21省通21条大道;而到了19世纪八九十年代,当洋务派官僚倡议修建铁路、开采矿藏时,朝野守旧势力纷纷援引风水龙脉之说相指责。对比两者可知()A.洋务新政后期的改革越来越趋向保守 B.太平天国运动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C.《资政新篇》体现先进国人近代观念 D.洋务运动违反了向西方学习的历史潮流13.1900年6月,由上海道台余联沅出面,清朝东南督抚与各国驻上海领事商定《东南保护约款》和《保护上海城厢内外章程》,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共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省督抚保护,达成“东南互保”协议这一事件反映出()A.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B.民族矛盾已经出现缓和C.列强侵华方式出现变化 D.清朝政府统治危机加剧14.1912年,孙中山在《宣告各友邦书》中声称:“凡革命以前所有满政府与各国缔结之条约,民国均认为有效,至于条约期满而止。其缔结于革命起事以后者,则否。”这反映了辛亥革命()A.改善了中国外交处境 B.缓和了与西方列强矛盾C.反帝斗争的不彻底性 D.试图改变传统国际秩序15.五四时期,大量报刊社出版了介绍外国思想的专辑,如马克思研究号、易卜生号、杜威号、爱因斯坦号、达尔文号等。这些报刊的创办()A.体现了对民主政治的追求 B.造成了传统文化的丧失C.改变了中国文化落后局面 D.推动了人们思想的解放16.1929年4月,毛泽东率红四军到达江西兴国后,指导中共兴国县委建立了县革命委员会,制定了《兴国县革命委员会政纲》,颁布了《兴国土地法》,变“没收一切土地”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将其分配给无地少地的农民耕种。这些措施()A.拉开了土地革命序幕 B.解决了广大农民土地问题C.有利于革命阵营的壮大 D.成功粉碎了敌人的“围剿”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曹操借鉴了汉代西域屯田的成功经验,于公元196年实行《置屯田令》。屯田采用军事化组织形式,主要分为军屯和民屯两种形式。民屯的劳动力主要来自流民,军屯的劳动力自然为军人。曹魏的屯田制主要目的是在尽量短的时间内生产充足的军粮,保证战争的需求。早期屯田是曹操应付北方地区统一战争的事业的一部分。司马氏掌握政权后,出于对屯田兵的担忧,最终废弃屯田。北魏太和年间,中国北方地区已经统一,但社会重新基本安定以后,流民返回故里时却发现土地已被别人占据。同时,在长时间的战乱里形成的坞堡(一种民间防卫性建筑,大约形成王莽天凤年间,当时北方大饥,社会动荡不安。富豪之家为求自保,纷纷构筑坞堡营壁)组织遍布北方地区,不仅占有大量耕地,而且隐匿户口,侵夺税利,严重损害了国家的利益。北魏实行均田制,一是为了将流动人口与荒芜土地对应起来,二是为了限制、消解战争中逐渐壮大起来的坞堡经济。——摘编自宋文杰《北魏均田制与曹魏屯田制关系探讨》材料二均田制的分配原则是按人口均等分配土地,农民在属于他们的土地上自由耕种,过着典型的小农经济生活。农民以向国家交付租调,体现着他们与封建国家的隶属关系。自北魏孝文帝太和九年(485年)下诏“均给天下民田”以后,均田制度相继为东西魏、北齐、北周及隋唐等封建王朝的统治者所采用,直到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两税法实施,均田制才退出历史舞台。均田制播扬海外,日本的班田、朝鲜的丁田,无不受其影响。这种封建土地制度是在拓跋族入主中原后出现的,它必然与拓跋族内部的社会经济发展有关,也与当时北部中国社会的经济、政治条件密切相联。——摘编自薛振《论北魏均田制产生的社会原因》(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曹魏屯田制与北魏均田制的不同。(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北魏实施均田制的目的以及影响。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明清君主强调自身合法性的依据,既诉诸于传统“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等儒家正名理论,也诉诸于神化君主世袭罔替的血统高贵性和道德完满性。可是,明末吕坤说,“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岂其使一人肆于民上,而剥天下以自奉哉?”清初唐甄说“天子之尊,非天帝大神也,皆人也”,直接戳破了君主自我神化的虚伪性。——摘编自孙邦金《明清儒学对君臣关系与忠君伦理的多元省思》材料二20世纪初,伴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在学术层面人们向西方学习的主动性空前增强。很多西学由日本引入,而引入的内容也从科技转向哲学、社会科学。加之新式学堂的增多,西学思想进一步传播,儒学与政治绑定关系逐渐出现裂痕。从废除科举制度到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儒学丧失了全部的政治保障,知识分子纷纷转型,使儒学的传承中断。——摘编自于跃《中国近代儒学的式微及反思——以张锡勤先生〈儒学在中国近代的命运〉为中心》(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末清初儒学的新发展。(2)根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初儒学地位发生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民国初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内市场的不断扩大,大量的新兴商业城市得以建立。这一时期民族商业集团的诞生成为中国商业近代化的重要标志。近代新式商业主要出现在中国沿海一些工业发达、交通便利的大城市,广州、上海、天津等地出现了一批新式大规模百货商店,主要经营工业产品。当时一些工矿企业主认识到商业利润高,开始把部分工业资本投向商业,使得商业资本比例逐渐上升。另外,更有些资本持有者干脆组建商业资本集团,专门从事商业活动。伴随着农产品的商品化,并得益于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农村市镇的商业发展也较为迅速。——摘编自徐占春《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经济发展原由初探》材料二1927年4月,南京国民政府颁布《国定进口关税暂行条例》,实行关税自主。同年5月设立财政部,明确规定了包括关税在内的一切税务要政统归该部管辖;6月,财政部通令各地造币厂停铸“袁大头”,改铸造孙中山头像银元;10月,南京国民政府颁布《中央银行条例》,为创建国家银行进行具体筹备。1934年11月1日,中央银行正式成立。作为国家银行,南京国民政府赋予了中央银行各种特权,这为它能以政府财务代理人身份对全国金融业务实行垄断提供了条件。在此前后,南京国民政府又分别对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注入官股,进行人事改组,从而控制了这两家中国最大的银行。上述举措使得国民政府得以逐步完成对全国金融的控制,为统一全国金融起了重要的保证作用,客观上推动了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摘编自傅志明《南京国民政府前期的经济改革》(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国初年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2)根据材料二,概括南京国民政府初期经济改革的具体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民国初年和南京国民政府初期经济发展的共同因素。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宋元时期,社会文化重心下移,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成为文学创作的重要题材,小说集《夷坚志》中出现的一大批儿童人物形象就是当时社会变迁的折射。形象一:孝敬父母的儿童形象。六岁的宜哥为了母亲不受产乳之苦,虔诚念诵佛道二经,“每以清旦,各诵十遍。仰天焚香,输写诚恳”,两年之后其母病惠遂绝,该故事彰显了孝道的观念。形象二:走街串巷的儿童形象。儿童成为流动性的小商贩,他们走街串巷,吆喝叫卖,卖豆小儿、卖鞋小儿就是现实儿童参与经商的缩影。形象三:遭遇恶报的儿童形象。一幼女嗜饼,“每食时,但取其中有糖及麻者咀之,而弃其图”,后“震雷击之,堕地死”,整个故事宣扬了恶习有报的观念。—摘编自姚海英《宋元社会生活的形象透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依据小说集《夷坚志》中塑造的一个或多个儿童形象,拟定一个符合宋元时期社会变迁的主题,并对该主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主题鲜明,持论有据,逻辑严密,结论明确。)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历史质量监测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中外历史纲要》(上)前七单元。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表所示为湖南省澧县彭头山遗址出土的石器情况。据此可知,彭头山文化()大型打制石器制作粗糙,无固定形状。细小打制燧石器缺少正规样式。磨制石器数量极少,种类单一,体型偏小。A.属于新石器时代早期 B.原始农业生产发达C.已进入父系氏族社会 D.私有产品大量存在【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石器时代(中国)。据材料可知,彭头山遗址出土的打制石器制作粗糙,而出土的磨制石器数量极少,种类单一,体型偏小,这说明彭头山文化属于新石器时代早期,新石器时代的工具主要是磨制工具,A项正确;新石器时代早期的原始农业生产还较为落后,排除B项;新石器晚期我国才进入父系氏族社会,社会出现贫富分化和私有产品,排除C、D两项。故选A项。2.《尚书》中的《酒诰》和《召诰》均提及了“男”服,位列侯、甸之后。《酒诰》记载:“越在外服,侯、甸、男、卫、邦伯。”《召诰》则言“命庶殷:侯、甸、男、邦伯”。材料可用于研究先秦时期()A.宗法观念的萌发 B.国家的管理制度C.等级制度的强化 D.君主专制的形成【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先秦时期(中国)。根据材料中“越在外服”可知,这是先秦时期的内外服制,这是一种国家的管理制度,B项正确;内外服制与宗法观念的萌发没有直接关系,排除A项;C项“强化”无法从材料中得出,排除C项;君主专制形成于秦朝,排除D项。故选B项。3.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以生产商品为主的私营手工业者,他们在城里开设作坊,生产的产品或是由自家销售,或是交给专门从事贩运的商人去销售。这一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A.重农抑商政策松弛 B.社会秩序的稳定C.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D.变法运动的开展【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据材料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私营手工业者,他们开设作坊,从事商业活动,这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C项正确;重农抑商政策,在材料中没有描述,并且重农抑商政策通过商鞅变法正式确立,排除A项;社会秩序的稳定,与春秋战国时期的史实不符,排除B项;变法运动的开展,不是这一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排除D项。故选C项。4.秦朝协助郡守治理地方的官员分曹办事,各司其职,分为民政(户曹、比曹、时曹、田曹、水曹),财政(仓曹、金曹),交通(集曹、漕曹、法曹),军事(兵曹、尉曹),治安(贼曹),司法(决曹、辞曹),教育(学官),卫生(医曹)等。据此可知,这一制度()A.导致政府机构的臃肿 B.解决了地方治理难题C.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D.增加了政府财政负担【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朝(中国)。据材料可知,秦朝郡一级行政机构官职的设置涉及多个领域,且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C项正确;材料反映不出秦朝官员数量的变化情况,不能断定“这一制度”导致政府机构的臃肿和增加了政府财政的负担,排除A、D两项;B项“解决了”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故选C项。5.公元前113年,汉武帝“禁郡国无铸钱,专令上林三官铸”,最终确立了五铢钱制(如下图)。汉武帝的这一举措旨在()A.推动经济发展 B.促进商品流通 C.加强中央集权 D.统一财政管理【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朝(中国)。据材料可知,汉武帝禁止郡国铸造货币,把货币铸造权收归中央并统一币制,这一举措的根本目的是加强中央集权,C项正确;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商品流通和统一财政管理都属于客观影响,不是根本目的,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6.大业二年(606年),“太常少卿裴蕴希旨,奏括天下周、齐、梁、陈乐家子弟皆为乐户;其六品以下至庶人,有善音乐者,皆直太常。帝从之”。大业六年(610年)二月,隋炀帝下令“征魏、齐、周、陈乐人,悉配太常。皆置博士弟子以相传授,乐工至三万余人”。据此可知,隋朝时期()A.民间音乐发展迅速 B.选官制度出现转型C.统治阶级穷奢极欲 D.民族音乐融合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隋朝(中国)。据材料可知,隋朝征召了南北各地乐人,“皆置博士弟子以相传授,乐工至三万余人”,这说明隋朝时期民族音乐融合发展,D项正确;材料所述为宫廷音乐,而非民间音乐,排除A项;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这时期民族音乐的融合与发展,没有涉及选官制度的发展情况,排除B项;隋朝征召南北各地乐人不代表统治阶级穷奢极欲,排除C项。故选D项。7.下表所示为唐诗中对一些城市景象描述的诗句。这可用于印证唐朝时期()城市诗人诗句洛阳韦庄宫官试马游三市,舞女乘舟上九天。宋州杜甫邑中九万家,高栋照通衢。成都李白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扬州李白十里长街市井连,月明桥上望神仙。苏州王建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A.社会经济的繁荣 B.诗歌主题的转变C.经济重心的南移 D.世俗文化的兴起【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材料中的诗歌描述了唐代城市的繁华景象,这可用于印证唐朝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A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唐朝时期诗歌主题的转变,排除B项;材料中出现了北方的城市有关诗句,而且经济重心的南移完成于宋代,排除C项;材料中的诗歌不属于世俗文化,排除D项。故选A项。8.元朝实行行省制度,除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省外,还有若干军事征伐型行省的设置,如征交趾行省、征缅行省等,但随着战争的结束,这些行省就被废除了。这说明元朝行省()A.是军事扩张的产物 B.废立与否取决于战争是否需要C.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D.设置灵活且适应元朝统治需求【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元朝(中国)。据材料可知,元朝除了中央设中书省和地方设行省外,还设置了军事征伐型行省,这类行省随着战争的结束而被废除,这说明元朝行省设置灵活且适应元朝统治需求,D项正确;行省最初是中书省的派出机构,而非军事扩张的产物,排除A项;废立与否取决于战争是否需要,是对材料的片面解读,只有军事征伐型行省废立与否取决于战争的需要,排除B项;材料描述的是行省设置的类型,没有体现加强中央集权的信息,排除C项。故选D项。9.明太祖时期,皇帝对宦官的权力进行了种种限制,严令禁止宦官参与政事,并规定:“内臣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这一规定()A.旨在维护专制皇权 B.消除了宦官专权隐患C.提升了丞相权力 D.促进了内阁制的形成【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据材料可知,明太祖对宦官行为进行严格限制,不准参与政事,根本目的是防止宦官专权,维护专制皇权,A项正确;B项“消除了”说法过于绝对,且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明朝废除了丞相制度,排除C项;内阁制的形成与宦官权力的变化没有直接关系,排除D项。故选A项。10.明清两代,地方官员上自督抚,下至知州知县,都有督责人民植棉纺织的责任;不论社会条件是否适宜发展棉纺织业,处处都有人提倡。到15世纪末叶,棉花已“遍布于天下”。材料可用于说明当时()A.农业经营模式的变化 B.经济作物的广泛种植C.商品经济的繁荣发展 D.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明清时期(中国)。据题干及所学可知,明清时期政府大力提倡植棉纺织,到15世纪末叶,棉花种植得到了普及。B项正确;材料只提到植棉纺织,未涉及棉花的经营方式,排除A项;材料提到棉花种植普遍,为涉及商品经济的繁荣,排除C项;资本主义萌芽属于新的经营方式,材料未涉及纺织业的经营方式,排除D项。故选B项。11.徐继畬在西洋地图集的基础上,于1845年撰成《瀛环志略》二卷,后又广泛“荟萃采择”中西文献资料,并于1848年在福州刊刻了《瀛环志略》十卷。在著书过程中,他通过广泛接触外国传教士、外交官、医生等,并询问福建当地航行外洋的舵工,掌握了大量资料。据此可知,徐继畲()A主张全面学习西方文化 B.践行“师夷之长技以制夷”C.具有开眼看世界的意识 D.推动了西方思想的广泛传播【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史鸦片战争后。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徐继畬编撰《瀛环志略》,有助于让人们广泛地了解外面的世界,说明徐继畲具有开眼看世界的意识,C项正确。徐继畲等新思想只是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而不是主张全面学习西方文化,排除A项;“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是魏源的主张,排除B项;《瀛环志略》是一部地理学著作,“广泛传播”西方思想表述过于夸大,排除D项。故C项正确。12.在《资政新篇》中,洪仁玕痛斥“动言风煞(水),致珍宝埋没不能现用”的现象,主张于全国21省通21条大道;而到了19世纪八九十年代,当洋务派官僚倡议修建铁路、开采矿藏时,朝野守旧势力纷纷援引风水龙脉之说相指责。对比两者可知()A.洋务新政后期的改革越来越趋向保守 B.太平天国运动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C.《资政新篇》体现先进国人的近代观念 D.洋务运动违反了向西方学习的历史潮流【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末期(中国)。根据材料“洪仁玕痛斥‘动言风煞(水),致珍宝埋没不能现用’的现象,主张于全国21省通21条大道”可知太平天国后期纲领《资政新篇》主张发展现代交通,而19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顽固派却用风水龙脉之说反对洋务派修建铁路、开采矿藏,这一对比说明《资政新篇》具有先进性,C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顽固派官员反对洋务派修建铁路而不是改革渐趋保守,排除A项;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进程,排除B项;洋务运动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D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C项。13.1900年6月,由上海道台余联沅出面,清朝东南督抚与各国驻上海领事商定《东南保护约款》和《保护上海城厢内外章程》,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共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省督抚保护,达成“东南互保”协议。这一事件反映出()A.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B.民族矛盾已经出现缓和C.列强侵华方式出现变化 D.清朝政府统治危机加剧【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00年(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八国联军侵华期间,清政府的东南督抚为了自身利益,擅自与西方列强签订“东南互保”协议,这严重动摇了清朝政府的统治根基,反映出清朝政府统治危机的加剧,D项正确;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是在甲午战争后,即19世纪末,与材料所述时间不符,排除A项;八国联军侵华进一步导致了民族矛盾的加剧,排除B项;材料反映不出列强侵华方式出现变化,排除C项。故选D项。14.1912年,孙中山在《宣告各友邦书》中声称:“凡革命以前所有满政府与各国缔结之条约,民国均认有效,至于条约期满而止。其缔结于革命起事以后者,则否。”这反映了辛亥革命()A.改善了中国外交处境 B.缓和了与西方列强矛盾C.反帝斗争的不彻底性 D.试图改变传统国际秩序【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2年(中国)。根据材料“凡革命以前所有满政府与各国缔结之条约,民国均认为有效,至于条约期满而止。其缔结于革命起事以后者,则否”可知,南京临时政府承认列强特权的目的明显是为了换取列强的承认和支持,从而为推翻清王朝提供保障,所以其举措属于推翻清王朝的策略,反映了辛亥革命反帝斗争的不彻底性,C项正确;辛亥革命的功绩是推翻了封建帝制,并没有改善中国外交处境,排除A项;南京临时政府承认列强特权的目的明显是为了换取列强的承认和支持,从而为推翻清王朝提供保障,并不会缓和与西方列强矛盾,排除B项;辛亥革命是一场推翻清政府的资产阶级革命,并不会改变传统国际秩序,排除D项。故选C项。15.五四时期,大量报刊社出版了介绍外国思想的专辑,如马克思研究号、易卜生号、杜威号、爱因斯坦号、达尔文号等。这些报刊的创办()A.体现了对民主政治的追求 B.造成了传统文化的丧失C.改变了中国文化落后局面 D.推动了人们思想的解放【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五四运动时期的中国。据材料可知,五四时期的大量报刊介绍了外国的各种思想,开阔人们的眼界,推动了人们思想的解放,D项正确;仅凭材料信息无法得出这些报刊的创办体现了民主政治的追求的结论,排除A项;造成了传统文化的丧失,说法错误,且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五四时期,中国文化落后局面并没有得到改变,排除C项。故选D项。16.1929年4月,毛泽东率红四军到达江西兴国后,指导中共兴国县委建立了县革命委员会,制定了《兴国县革命委员会政纲》,颁布了《兴国土地法》,变“没收一切土地”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将其分配给无地少地的农民耕种。这些措施()A.拉开了土地革命的序幕 B.解决了广大农民土地问题C.有利于革命阵营的壮大 D.成功粉碎了敌人的“围剿”【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29年(中国)。据材料可知,1929年毛泽东在江西兴国指导成立革命委员会,颁布《兴国土地法》等措施,把地主阶级的土地分给农民阶级,顺应了广大农民对土地的需求,有利于革命阵营的壮大,C项正确;1927年10月,毛泽东在井冈山就开始了土地革命,A项与材料所述时间不符,排除A项;B项“解决了”表述过于绝对,排除B项;成功粉碎敌人的“围剿”发生在1933年,排除D项。故选C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曹操借鉴了汉代西域屯田的成功经验,于公元196年实行《置屯田令》。屯田采用军事化组织形式,主要分为军屯和民屯两种形式。民屯的劳动力主要来自流民,军屯的劳动力自然为军人。曹魏的屯田制主要目的是在尽量短的时间内生产充足的军粮,保证战争的需求。早期屯田是曹操应付北方地区统一战争的事业的一部分。司马氏掌握政权后,出于对屯田兵的担忧,最终废弃屯田。北魏太和年间,中国北方地区已经统一,但社会重新基本安定以后,流民返回故里时却发现土地已被别人占据。同时,在长时间的战乱里形成的坞堡(一种民间防卫性建筑,大约形成王莽天凤年间,当时北方大饥,社会动荡不安。富豪之家为求自保,纷纷构筑坞堡营壁)组织遍布北方地区,不仅占有大量耕地,而且隐匿户口,侵夺税利,严重损害了国家的利益。北魏实行均田制,一是为了将流动人口与荒芜土地对应起来,二是为了限制、消解战争中逐渐壮大起来的坞堡经济。——摘编自宋文杰《北魏均田制与曹魏屯田制关系探讨》材料二均田制的分配原则是按人口均等分配土地,农民在属于他们的土地上自由耕种,过着典型的小农经济生活。农民以向国家交付租调,体现着他们与封建国家的隶属关系。自北魏孝文帝太和九年(485年)下诏“均给天下民田”以后,均田制度相继为东西魏、北齐、北周及隋唐等封建王朝的统治者所采用,直到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两税法实施,均田制才退出历史舞台。均田制播扬海外,日本的班田、朝鲜的丁田,无不受其影响。这种封建土地制度是在拓跋族入主中原后出现的,它必然与拓跋族内部的社会经济发展有关,也与当时北部中国社会的经济、政治条件密切相联。——摘编自薛振《论北魏均田制产生的社会原因》(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曹魏屯田制与北魏均田制不同。(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北魏实施均田制的目的以及影响。【答案】17.不同:曹魏屯田制在北方地区尚未统一的背景下开展的,北魏均田制在北方地区基本统一的情况下实施的;曹魏屯田制带有明显的军事色彩,北魏均田制侧重于解决经济问题;曹魏屯田制实施的时间较短,北魏均田制实施的时间较长;曹魏屯田制的影响相对较小,北魏均田制的影响较大。(答出两点即可)18.目的:增加国家税收,充实国家财政;解决流民问题,稳定社会秩序;限制坞堡经济,打击贵族势力。(答出两点即可)影响:促进了北魏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推动了北魏社会经济的转型;有利于北魏社会秩序的稳定;增强了北魏的国力;对后世以及日本、朝鲜的赋税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借鉴。(答出三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国)。不同:根据材料“曹操借鉴了汉代西域屯田的成功经验,于公元196年实行《置屯田令》。”“均田制的分配原则是按人口均等分配土地,农民在属于他们的土地上自由耕种,过着典型的小农经济生活。农民以向国家交付租调,体现着他们与封建国家的隶属关系。”可知,曹魏屯田制在北方地区尚未统一的背景下开展的,北魏均田制在北方地区基本统一的情况下实施的;根据材料“屯田采用军事化组织形式,主要分为军屯和民屯两种形式。......主要目的是在尽量短的时间内生产充足的军粮,保证战争的需求。”“农民以向国家交付租调,体现着他们与封建国家的隶属关系。”可知,曹魏屯田制带有明显的军事色彩,北魏均田制侧重于解决经济问题;根据材料“早期屯田是曹操应付北方地区统一战争的事业的一部分。司马氏掌握政权后,出于对屯田兵的担忧,最终废弃屯田。”“均田制度相继为东西魏、北齐、北周及隋唐等封建王朝的统治者所采用,直到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两税法实施”可知,曹魏屯田制实施的时间较短,北魏均田制实施的时间较长;根据材料“早期屯田是曹操应付北方地区统一战争的事业的一部分。”“均田制播扬海外,日本的班田、朝鲜的丁田,无不受其影响。”可知,曹魏屯田制的影响相对较小,北魏均田制的影响较大。【小问2详解】本题是特点、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国)。目的:根据材料“均田制的分配原则是按人口均等分配土地,农民在属于他们的土地上自由耕种,过着典型的小农经济生活。农民以向国家交付租调,体现着他们与封建国家的隶属关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增加国家税收,充实国家财政,同时也解决流民问题,稳定社会秩序;根据材料“北魏实行均田制,一是为了将流动人口与荒芜土地对应起来,二是为了限制、消解战争中逐渐壮大起来的坞堡经济。”可知,限制坞堡经济,打击贵族势力。影响:根据材料“均田制的分配原则是按人口均等分配土地,农民在属于他们的土地上自由耕种,过着典型的小农经济生活。农民以向国家交付租调,体现着他们与封建国家的隶属关系。”可知,促进了北魏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推动了北魏社会经济的转型,有利于北魏社会秩序的稳定,增强了北魏的国力;根据材料“均田制播扬海外,日本的班田、朝鲜的丁田,无不受其影响。这种封建土地制度是在拓跋族入主中原后出现的,它必然与拓跋族内部的社会经济发展有关,也与当时北部中国社会的经济、政治条件密切相联。”可知,对后世以及日本、朝鲜的赋税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借鉴。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明清君主强调自身合法性的依据,既诉诸于传统“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等儒家正名理论,也诉诸于神化君主世袭罔替的血统高贵性和道德完满性。可是,明末吕坤说,“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岂其使一人肆于民上,而剥天下以自奉哉?”清初唐甄说“天子之尊,非天帝大神也,皆人也”,直接戳破了君主自我神化的虚伪性。——摘编自孙邦金《明清儒学对君臣关系与忠君伦理的多元省思》材料二20世纪初,伴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在学术层面人们向西方学习的主动性空前增强。很多西学由日本引入,而引入的内容也从科技转向哲学、社会科学。加之新式学堂的增多,西学思想进一步传播,儒学与政治绑定关系逐渐出现裂痕。从废除科举制度到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儒学丧失了全部的政治保障,知识分子纷纷转型,使儒学的传承中断。——摘编自于跃《中国近代儒学的式微及反思——以张锡勤先生〈儒学在中国近代的命运〉为中心》(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末清初儒学的新发展。(2)根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初儒学地位发生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答案】18.新发展:部分儒学家对君臣关系和忠君思想进行了反思;出现批判君主专制,倡导民本,主张经世致用、工商皆本等思潮。19.变化:儒学式微,逐渐脱离了与政治的绑定关系。原因:列强侵略,民族危机加深,儒学思想难以适应社会需要;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西学的进一步传播;社会政治制度的变革。【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明末清初(中国)。新发展:根据材料“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岂其使一人肆于民上,而剥天下以自奉哉?”可知,部分儒学家对君臣关系和忠君思想进行了反思;根据材料“天子之尊,非天帝大神也,皆人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出现批判君主专制,倡导民本,主张经世致用、工商皆本等思潮。【小问2详解】本题是背景类、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20世纪初(中国)。变化:根据材料“新式学堂的增多,西学思想进一步传播,儒学与政治绑定关系逐渐出现裂痕”可知,儒学式微,逐渐脱离了与政治的绑定关系。原因:根据材料“20世纪初,伴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在学术层面人们向西方学习的主动性空前增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列强侵略,民族危机加深,儒学思想难以适应社会的需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根据材料“西学思想进一步传播,儒学与政治绑定关系逐渐出现裂痕”可知,西学的进一步传播;根据材料“从废除科举制度到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儒学丧失了全部的政治保障,知识分子纷纷转型,使儒学的传承中断”可知,社会政治制度的变革。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民国初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内市场的不断扩大,大量的新兴商业城市得以建立。这一时期民族商业集团的诞生成为中国商业近代化的重要标志。近代新式商业主要出现在中国沿海一些工业发达、交通便利的大城市,广州、上海、天津等地出现了一批新式大规模百货商店,主要经营工业产品。当时一些工矿企业主认识到商业利润高,开始把部分工业资本投向商业,使得商业资本比例逐渐上升。另外,更有些资本持有者干脆组建商业资本集团,专门从事商业活动。伴随着农产品的商品化,并得益于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农村市镇的商业发展也较为迅速。——摘编自徐占春《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经济发展原由初探》材料二1927年4月,南京国民政府颁布《国定进口关税暂行条例》,实行关税自主。同年5月设立财政部,明确规定了包括关税在内的一切税务要政统归该部管辖;6月,财政部通令各地造币厂停铸“袁大头”,改铸造孙中山头像银元;10月,南京国民政府颁布《中央银行条例》,为创建国家银行进行具体筹备。1934年11月1日,中央银行正式成立。作为国家银行,南京国民政府赋予了中央银行各种特权,这为它能以政府财务代理人身份对全国金融业务实行垄断提供了条件。在此前后,南京国民政府又分别对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注入官股,进行人事改组,从而控制了这两家中国最大的银行。上述举措使得国民政府得以逐步完成对全国金融的控制,为统一全国金融起了重要的保证作用,客观上推动了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摘编自傅志明《南京国民政府前期的经济改革》(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国初年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2)根据材料二,概括南京国民政府初期经济改革的具体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民国初年和南京国民政府初期经济发展的共同因素。【答案】19.表现:新兴商业城市涌现;民族商业集团诞生;新式百货商店产生;投资商业的资本增多;有专门从事商业活动的资本集团;农村市镇商业发展迅速。(答出两点即可)20.措施:实行关税自主;新铸货币;创建国家银行。(答出两点即可)影响: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促进官僚资本的发展。21.共同因素:政府的推动;提倡国货的运动;实业救国思想的影响。(答出两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民国时期(中国)。表现:根据材料“民国初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内市场的不断扩大,大量的新兴商业城市得以建立。”可知,新兴商业城市涌现;根据材料“这一时期民族商业集团的诞生成为中国商业近代化的重要标志。”可知,民族商业集团诞生;根据材料“近代新式商业主要出现在中国沿海一些工业发达、交通便利的大城市,广州、上海、天津等地出现了一批新式大规模百货商店,主要经营工业产品。”可知,新式百货商店产生;根据材料“当时一些工矿企业主认识到商业利润高,开始把部分工业资本投向商业,使得商业资本比例逐渐上升。”可知,投资商业的资本增多;根据材料“更有些资本持有者干脆组建商业资本集团,专门从事商业活动。”可知,有专门从事商业活动的资本集团;根据材料“伴随着农产品的商品化,并得益于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农村市镇的商业发展也较为迅速。”可知,农村市镇商业发展迅速。【小问2详解】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中国)。措施:根据材料“1927年4月,南京国民政府颁布《国定进口关税暂行条例》,实行关税自主。”可知,实行关税自主;根据材料“6月,财政部通令各地造币厂停铸‘袁大头’,改铸造孙中山头像银元”可知,新铸货币;根据材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政保合作管理办法
- 慢病健康管理办法
- 政协提案管理办法
- 深度研究2025年废弃矿井资源再利用技术投资机会与风险报告
- 影视行业未来趋势:2025年工业化制作流程与质量控制研究报告
- 弹性门诊管理办法
- 食品饮料行业包装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2025年政策建议报告
- 曲艺之乡管理办法
- 新开课程管理办法
- 开化民宿管理办法
- GB/T 15601-2013管法兰用金属包覆垫片
- GB/T 13660-2008201×7强碱性苯乙烯系阴离子交换树脂
- CB/T 702-1992船用柴油机铸铁气缸套技术条件
- 医学影像诊断中常见疾病的CT、MRI诊断
- 函数的奇偶性 省赛一等奖 公开课教学设计
- 日间手术管理信息系统功能参数
- 物料吊笼安全技术标准
- 桥梁承载能力检测评定报告
- 临床输血护士工作流程
- 印刷过程中印刷品脏污等印迹质量故障的原因分析
- 电气运行值班员职业二级技能签定实操技能试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