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遣使国与清朝是一种什么样的外交关系?如何评价他们之间的关系?《万国来朝图》中国古代
对外交往交流朝代对外交往陆地海上汉——交往扩大陆路经河西走廊向中亚、西亚延伸①海路从合浦郡徐闻县出发,最远可以航行到印度南部。②东汉时期,倭国(日本)派使臣来朝。隋唐——空前发展①隋炀帝命裴矩驻张掖,掌管通商事务②唐都长安是世界上最繁华的国际大都市之一③唐朝与大食国接触,中国技术传到阿拉伯地区①隋朝:从南海郡出航到达赤土国(今马来半岛南部)②唐朝:日本频繁向唐朝派遣唐使,交流频繁宋——继续扩大北方陆路交通阻隔;①恢复唐朝由广州出发经越南到阿拉伯的旧路②开辟了由明州(今浙江宁波)到日本和朝鲜半岛的航路。③泉州成为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元通往欧洲的海陆通道都很通畅明清——重大转变①明清政府在对外关系上致力于维护朝贡体制和朝贡贸易体系,实行海禁及闭关锁国政策②清朝对外关系慢慢转型。基础梳理(根据涉及编目补充相关内容)朝贡体制(华夷体系/宗藩体系):自秦汉到清末存在于东亚、东南亚和中亚地区的,以中国中原帝国为主要核心的等级制政治秩序体系。朝,就是臣下觐见君主;贡,指臣下向君主献纳礼物。外国使节来华,即承认中国是宗主,自己是藩属;中国派往各国的使节主要任务是册封和赏赐。朝贡体制反映到经济上便是“朝贡贸易”。与中国有朝贡关系的国家可以到中国进行贸易(进贡和回赐)。通过向中原王朝称臣纳贡,朝贡国从中原王朝获取巨大的经济利益,学习到先进的中原文化,获得中原王朝的安全保护。中原王朝的统治者通过“万邦来朝”的形式来彰显自身“德化来远”,以此证明自身统治的合法性。建立在传统的天下观和华夏中心论的基础上,由边疆地区推广到邻国外国。1.朝贡体制的含义中外学者常用同心圆来比喻以中国王朝为中心的具有等级特点的东亚朝贡体系,即以天子所居的京师王畿为中心,其外是州县地区,其外是边疆民族地区,其外是藩属国地区,其外是贸易国地区。朝贡制度主要实行于后三个地区,因此“朝贡制度”涉及古代王朝两个领域的政治制度与活动,一是历代王朝统辖边疆民族的羁縻制度,二是中国王朝与周边国家的外交制度。1.朝贡体制的含义材料一朝贡制度从内部而言是中原王朝与周边少数民族及其民族政权之间的关系,从外部而言则是中原王朝对本国以外其他藩属国及国家之间的政治关系。正如斯塔夫里阿诺斯所指出:“纳贡是古代中国人唯一承认的处理国际关系的形式。”中国周边属国都要对中国进行朝贡,包括纳税、进贡方物等等,对此类朝贡,中国各封建王朝也给予了相当丰厚的回赐。朝贡制度始于商周,至明朝达到鼎盛。朝贡国向明朝称臣,采用明朝年号、年历等;明朝政府则对其国主予以册封、赏赐。有些朝贡国在王位继承过程中出现的篡逆现象以及不守华夏礼节等问题,明朝政府多以发布谕令,并遣使责问,同时对“却贡”等行为进行劝诫和惩罚,而不是粗暴地干涉其内政。——据陶继波、那日呼《繁荣、危机与衰落明―清时期东亚朝贡制度变迁略论》等整理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朝贡体制的特征。①历史悠久,结构稳定,维系千年;②厚往薄来的朝贡贸易是其存在的物质基础;③具有较强的政治隶属性和等级性;④以不干涉朝贡国内政与和平主义为原则;⑤以儒家价值为基础2.朝贡体制的特征材料二在殖民体系下,主权是欧洲列强的特权,也是其对其他地区“落后民族”进行野蛮殖民掠夺、占领和侵略的借口和依据。居于金字塔之上的是拥有巨大暴力能力和殖民能力的欧洲列强,居于金字塔中间的则是较弱一等的欧洲国家以及拥有主权或半主权的亚洲和非洲国家,居于金字塔底层的则是完全丧失主权的亚非拉被征服、掠夺和占领的“落后民族”和“野蛮地区”。这一体系是少部分国家享有主权、大部分国家主权被剥夺的等级体系,也是大国通过武力掠夺、殖民而实现崛起的暴力体系。——摘编自韦宗友《殖民体系、后殖民体系与大国崛起》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殖民体系与朝贡体系的区别以西欧国家为中心;殖民体系是一个不平等、充满暴力的等级体系朝贡体系的优越性:减少了各国之间的冲突,是古代中国与其他国家进行友好交往,保持长期和平关系的基石;有利于东亚地区的经济发展、友好往来3.朝贡体系建立及长期存在的原因(1)中国的强大和繁荣稳定是朝贡制度建立的前提条件(2)高度中央集权统一的封建王朝是朝贡制度得以实施的基本保证(3)中国封建王朝为了扩大其政治影响在朝贡过程中实行“厚往薄来”的招徕政策这也是朝贡制度得以建立和经久不衰的根本原因所在(4)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和封建宗法观念是朝贡制度建立的理论基础①“天下共主责任感的综合反应”(世界“中心大国”的政治定位);②受儒家传统礼仪(“以礼待人、以礼服人”)的影响。(5)经济上,受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影响。4.历史演变·先秦-畿服制度:朝贡体系的雏形君主在王国的“内服”(中心地区)进行直接的行政管理,对直属地区之外“外服”(边缘地区)则由中原王朝册封这些地方的地方统治者进行统治,内服和外服相互保卫。由此形成“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世界共主的“天下”概念。
“五服论”则指以天子为核心根据距离和亲疏画五个同心圆,天子直接统治的地区成为甸服,环绕天子建立起来的列国为侯服,侯服之外为绥服或宾服,其外是要服和荒服。与五服论相匹配的制度为朝贡,其频率根据亲密程度而大有区别,甸服每日朝贡,侯服按月,绥服按季度,要服按年,而荒服则只朝贡一次。(1)朝贡制度的初创时期———先秦到唐·秦汉-册封制度
秦朝统一中原地区之后,建立起了严格意义上的中央集权制帝国。中原帝国便开始将先秦时期的畿服体系推广至已知的世界中去。
汉开通西域之后,由于在已知世界中不存在可以抗衡的对手,以中国中原王朝为中心的朝贡体系正式得以确立。成书于汉代的《淮南子》“原道训”称:“海外宾伏四夷纳职”。东汉倭国派使臣来朝,光武帝赐“汉倭奴国”金印一枚。4.历史演变(1)朝贡制度的初创时期———先秦到唐·隋唐-羁縻制度
西晋爆发八王之乱,其后中原王朝崩溃,原有的册封体系随之崩溃。直至589年隋朝重新统一之后,朝贡体系方得到恢复。如唐朝中央设鸿胪寺转么管理诸藩的朝贡接待工作。有唐一代,来华朝贡的国家大大增加。
这段时间内中原政权对外民族问题往往采取“羁縻”政策取代原有的册封制度,最主要的特点是,封赐的不再仅仅是王号,而是和直属官员相同的官职·三国魏晋南北朝虽然中国处于长期的分裂割据局面综合国力远逊于秦汉,但各割据政权仍然不忘封建华夷观念,并借助外夷来朝营造封建正统气氛。如:梁元帝萧绎亲自将当时来华朝贡的外国使者形状及各国有关情况绘成《职贡图》一卷,这是我国最早的《职贡图》。4.历史演变(1)朝贡制度的初创时期———先秦到唐·宋海外诸国朝贡不绝。与宋朝建立朝贡关系的国家共有26个,入贡次数为302。宋朝的朝贡制度更加完善,如宋代开始对贡期作明确的规定等。·元据《元史》等有关资料统计有元代一共有34个海外国家遣使来华朝贡。朝贡的总次数超过200次之多。为了管理朝贡事宜,元代进一步完善了朝贡制度,对贡使的接待、贡物的转运和回赐规格等都有了更明确的规定。6.历史演变(2)朝贡制度的逐渐完善——宋元·朝贡成为明代官方垄断海外贸易的手段:将朝贡与贸易挂钩,非朝贡不得互市,明政府对海外贸易实行严格的控制和限制。多次厉行海禁不准私人海外贸易活动。所有的贸易活动只能围绕朝贡而开展。·朝贡成为明朝政府对海外国家实行“羁縻”外交的工具:在朝贡过程中实行“厚往薄来”的让利政策,对外国贡使进行超值回赐,加之“非朝贡不得互市”,海外诸国朝贡踊跃。明朝的朝贡体系缜密:首先限制贡期,大部分东南亚国家都是三年一贡。对日本这样的“奸诈国家”则规定只能十年一贡;而对琉球这样的特别“恭顺”国家则放宽到可以两年一贡。如果不是在规定的贡期内进贡则“却之”或“阻之”即不许朝贡。其次,规定贡道,各国朝贡使团必须严格按照明政府划定的“贡道”进贡,不得擅自更改。第三,颁布准贡勘合。为了防止有人假冒外国贡使骗取朝廷赏赐等不法行为,明朝政府还特别设计了一套勘合——贸易许可证制度。4.历史演变(3)朝贡制度的鼎盛时期——明·朝贡被当向海外诸国中华传统封建礼制的载体。朝贡就是通过外夷进贡和中朝赐封等形式让蛮夷之国接受中国的传统文化熏陶,从心理上达到使蛮夷归化、尊崇中国为天朝上国的目的。并用儒家的纲常伦理道德来约束蛮夷的言行,从而彻底消除蛮夷对中国的安全威胁。
1371年明太祖朱元璋明确规定了把朝鲜国、日本国、大琉球、小琉球、安南国、真腊国、暹罗国、占城国、苏门答剌、西洋国、爪洼国、湓亨国、白花国、三弗齐国、渤泥国等15国列为“不征诸夷”,写入《祖训》,告诫子孙:这些蛮夷国家如果不主动挑衅,不许征伐。他并且确定了“厚往薄来”的朝贡原则。由此最后确立了朝贡体系成为东方世界的通行国际关系体制。在这个体制中,中国中原政权成为一元的中心,各朝贡国承认这一中心地位,构成中央政权的外藩。4.历史演变(3)朝贡制度的鼎盛时期——明逐渐衰弱原因·清王朝统治者本身也是非汉族出身。在推行儒家封建礼制的时候既没有那么名正言顺,也缺乏足够的动力。·鸦片战争前后西方工业革命以来殖民扩张的冲击。与明朝相比清朝所面临的国内国际形势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利于朝贡制度的推行。国内方面清政府的首要任务是镇压汉族的反抗以固统治。国外最大的不利的变化:一是西方殖民者大规模东侵,对中国东南沿海安全构成了重大威胁。二是东南亚过去的中国朝贡国相继沦为西方殖民地,不可能再以主权国家名义前来中国朝贡了;第三,西方殖民者在占领东南亚的同时或稍后又以炮舰为后盾,强迫中国开放市场,出让国家主权,将中国纳入以近代西方国际关系和强权政治为主导的国际体系之中。4.历史演变(4)朝贡制度的衰弱时期——清逐渐衰弱原因·体系内在的缺陷,如厚往薄来的封贡体制。·清朝国力的衰落。·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发展等。·商品经济、工业文明冲击。·根本原因:自然经济不敌商品经济,农业文明不敌工业文明。表现:朝贡国数量大幅度减少:清朝中期,朝贡国减少到七个:朝鲜、越南、南掌、缅甸、苏禄、暹罗、琉球。但是,这并没有动摇朝贡体系的基础;政府对招徕外国朝贡的积极性明显降温。朝贡体系的崩溃是必然的,这一体系所依赖的农业文明,当遭遇由西方所创建的工业文明以及现代经济制度的冲击时,朝贡体系不得不让位于现代国际体系。
4.历史演变(4)朝贡制度的衰弱时期——清朝贡外交解体的原因?
此时朝贡关系已经不再是经济关系,而转化为政治举措,是一种强调“华夷之辨”的中外关系。这其间的变化,一方面与中国国力趋于衰落相关,一方面也与西方国家早期殖民活动密切相连。清廷将西洋国家从朝贡范围内逐渐剔除,转而对这些国家采取严加防范的政策……经历资本主义国家一系列的条约冲击,朝贡体系逐渐瓦解,至中日甲午战争失败,清政府宣布放弃对朝鲜的保护,这一体系最终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
--均摘编自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解体的过程·体系的冲突:1648年,随着威斯特伐利亚条约的签订,条约体系逐渐成为欧洲国家之间的主要国际交流体系。同时,殖民体系逐渐成为成为欧洲国家在与其他弱小部族交往时的主导体系。随着欧洲国家逐渐同东方世界直接接触,这几种国际关系体系之间的冲突便开始发生。·直到1793年,随着英国乔治·马戛尔尼使团正式到访中国,条约体系和朝贡体系方才发生了全面的碰撞·1842年,中国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首次以文字规定了中国和外国平等往来,朝贡体系的基础遭到了不可挽回的动摇。·随着中法战争和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中法新约和马关条约的签定,朝贡体系内最后的成员越南和朝鲜也脱离了这一体系,朝贡体系彻底崩溃。4.历史演变(4)朝贡制度的衰弱时期——清(1)性质
朝贡制度是中国历代王朝处理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的主要模式,也是中国古代的外交关系体制。是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和封建宗法观念在对外关系上的表现,是中国向海外各国推广中华传统封建礼制的重要载体。“朝贡关系从政治层面讲,是中国统治者将中央与地方的统治关系扩大到周围和四边,按中央——各省——藩部(土司、土官)——朝贡诸国——互市诸国的顺序排列,按邻接的中心——周边关系的同心圆的方式交错产生的一种体系5.评价朝贡体系对中国:`政治:符合统治阶级的愿望和要求,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有利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稳定;有利于边塞军队的驻扎管理和增强中原王朝的军事实力。`经济和文化方面:传播了中原地区的文化,有利于增进各少数民族地区和中原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和交流;促进华夏文化的传播,扩大中国的影响力;获得周边国家对自己的支持;有利于中外交流;`封建等级思想明显;文化圈内强调“华夷之辨”;沉重的财政负担;逐渐丧失海上贸易优势等对朝贡国:能够获得有利于自身发展的经济支持;在获得宗主国的保护后拥有稳定发展的社会环境;还能够接受宗主国的先进文化的熏陶,进而提升本国的社会和文化水平。总体:有利于东亚地区的安全和稳定;有利于东亚地区的经济发展、友好往来;逐渐形成了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东亚文化圈;(2)影响
5.评价朝贡体系这一外交是否适用于处理同欧洲国家的关系?条约体系-威斯特伐利亚体系殖民体系-早期殖民扩张马戛尔尼使团访华中英《南京条约》所谓的“中国外交近代化”就是指中国处于半殖民地时期,从传统的华夷秩序观念和体系向以近代西方国际法为主导的“条约体系”转型的过程,是近代中国逐渐调整、变通与变革传统外交观念,接受、适应与运用西欧国际观念,并最终为以西欧国际观念为主导的国际政治体系以平等身份接受的历史变迁进程。——龙向阳《关于“中国外交近代化”的思索》(海南·7)在中国历史上,人们习惯以“夷”称呼西方国家。然而,徐继畲《瀛寰志略》(1848年)对西方各国的称谓是“外国”“英吉利”“葡萄牙”等,很少称“夷”。同治初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省级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装备标准实施指南
- 基于二进制分析的iOS应用漏洞动态行为研究-洞察及研究
- 微脓肿组织病理特征-洞察及研究
- 在役桥梁检测与健康监测技术融合及诊断体系创新研究
- 权责清单管理暂行办法
- 关键技术改进下的期盼
- 血液透析专业理论与实践考核要点解析
- 安全生产三卡是指
- 生产安全事故调查处理报告
- 绿色金融估值体系-洞察及研究
- 2025至2030中国燕窝行业市场运行分析及竞争格局与投资方向报告
- 2025年河北省中考语文试卷真题及答案详解(精校打印版)
- 口服靶向药讲课件
- 12024-2025学年暑假安全教育主题班会课件
- 肝胆外科医学科普
- 能源转型与碳市场机制协同的路径优化研究
- GB/T 45449-2025再生粉末高温合金原料
- 工程投资人合同协议
- 包席合同协议
- 资产评估风险管理制度
- 大学英语四六级词汇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