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历史精品试卷PAGEPAGE1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七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考生注意: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交卷时,只交答题卡。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1.据甲骨文和商周金文记载,商朝已出现较完备的官制,从中央到地方,生产、政务、军事和意识形态各部门都已设官分职。这表明商朝A.建立了中央集权体制 B.发展了国家治理能力C.形成了家国同治理念 D.实行了宗法血缘政治[答案]B[解析]材料“从中央到地方,生产、政务、军事和意识形态各部门都已设官分职”体现的是商朝时期具备了相对完整的官制,有利于国家机器的稳定运行,B项正确;秦朝建立中央集权体制,排除A项;西周构建了家国一体的政治结构,排除C项;材料与宗法血缘关系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2.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周游列国,宣扬德治;孟子游说诸侯,推行仁政;墨子聚众讲学,抨击暴政;韩非著书立说,开创法家;孙武远涉吴国,大展治军之才。这些信息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阶段特征是A.社会大变革的时代 B.分裂中孕育统一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D.构建平等的社会[答案]A[解析]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社会变革,因此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A项正确;通过题干信息无法得出统一的结论,排除B项;春秋战国不属于繁荣时期,排除C项;平等社会的构建是墨家主张,在其它思想家的思想中并未体现,排除D项。故选A项。3.下表所示为反秦起义者的构成情况。据表中信息知,反秦大起义主要力量身份大泽乡发难者出身于贫苦农民的九百成卒响应者魏故宁陵君咎、楚怀王孙心、楚贵族景驹、楚国大将之后项羽率子弟英布,本是骊山刑徒,率“群盗"响应少数民族闽越王无诸及越东海王摇等A.得到了社会众多阶层的支持 B.是农民阶级对地主阶级的暴动C.由东方六国旧贵族领导发动 D.源于统治阶层内部矛盾的激化[答案]A[解析]材料描述的是反秦起义者的构成情况,通过材料表格可知,参加反秦起义的人员来源广泛,包括出身于贫苦的农民,骊山的刑徒,六国旧贵族,还有少数民族,这说明反秦起义得到了社会众多阶层的支持,故A项正确;BC两项说法都比较片面,不能全面体现材料,排除;材料没有体现统治阶层的内部矛盾,排除D项。故选A项。4.汉初,丞相陈平、太尉周勃与宗室大臣平定“诸吕之乱”后,商议新帝人选,经再三讨论,认为代王刘恒在高祖刘邦在世诸子中,“最长,仁孝宽厚,太后家薄氏谨良”,决定迎立刘恒为帝,是为汉文帝。这一做法A.反映嫡长子继承制得到执行 B.旨在预防外戚干政的重演C.推动仁孝成为选帝主要标准 D.表明相权对皇权构成威胁[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汉初的“诸吕”属于外戚,所以大臣在迎立刘恒为帝时的标准是刘恒本人的仁孝以及太后薄氏的谨良,所以这一做法是为了预防外戚干政的重演,故选B;刘恒是刘邦的第四子,不是嫡长子,排除A;仁孝只是选帝的标准之一,这一做法也不是为了确立选帝的标准,排除C;材料未涉及相权与皇权的矛盾,排除D。5.公元225年,诸葛亮平定了南中四郡南夷首领叛乱,将南中四郡分为六都:益州、云南、兴古、永昌样柯、越嶲,加上之前改制的朱提,南中七郡正式成立。这A.加强了对少数民族地区治理 B.标志着三国均已建立郡县制C.大大扩展了蜀国的统治区域 D.说明南中四郡成为经济重心[答案]A[解析]材料体现的是诸葛亮平定南中四郡南夷首领叛乱后,将南中郡进行拆分,加强了对当地少数民族地区的治理,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魏国和吴国的地方行政区划,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地方平叛,并未扩大统治区域,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南中四郡的经济地位,排除D项。故选A项。6.唐朝设立的羁縻州府(由当地少数民族首领充任刺史或都督,并允许世袭其职、有财政上的自主权),见于记载的有856个,其数量远超历代,它们主要统辖于单于、安北、安西、北庭、安东、安南六大都护府。唐朝羁縻州府的设立A.加强了中央集权 B.扩大了中央政府的管辖范围C.推动了民族融合 D.创新了边疆地区的治理模式[答案]B[解析]羁縻州府是一种对少数民族的笼络政策,唐朝设立的羁縻州府由六大都护府统辖,体现了中央政府的管辖范围扩大,B项正确;羁縻州府由当地少数民族首领充任刺史或都督,并允许世袭其职、在财政上有自主权,羁縻州府有一定的独立性,排除A项;羁縻州府实行的是当地人治理当地人,而不是中央派遣官员去治理,因此对民族融合的影响有限,排除C项;在秦汉时已经有对边疆少数民族的羁縻政策,材料也有“数量远超历代的信息”,说明不是创新,排除D项。故选B项。7.唐初,三省长官是当然的宰相,他们常在政事堂共商国家大事。后来,皇帝又时而指定某些级别略低的官员参加政事堂会议,这些人事实上已加入宰相集团。会议所作决策以文字形式报皇帝批准,付外执行。皇帝此举的主要目的是A.调整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B.将知识分子引入统治集团C.集思广益以减少决策失误 D.分散相权以强化君主权力[答案]D[解析]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是当然的宰相,并且“皇帝又指定某些级别略低的官员参加政事堂会议,这些人事实上已加入宰相集团”,宰相数量增多,分散了相权,加强了君主权力,故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君权与相权的关系,属于君主专制问题,不属于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排除A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级别略低的官员”是否是知识分子,排除B项;皇帝此举的主要目的是强化君权,C项不是最主要目的,排除C项。故选D项。8.胡瓶,是一种贮酒器具的名称,在波斯乃至整个中东地区都在使用。它最初的材质为金银制,传入中土后工匠们用陶瓷等工艺仿制改制,并把胡瓶的口沿、流、盖做成凤首,柄上安龙首等纹样。这说明,唐代A.传统东亚文化圈正式形成 B.中外文化交流较为频繁C.中外各阶层饮酒风气浓厚 D.胡瓶多为皇室贵族使用[答案]B[解析]材料“传入中土后工匠们用陶瓷等工艺仿制改制,并把胡瓶的口沿、流、盖做成凤首,柄上安龙首等纹样”体现的是受中外交流对中国传统手工业生产的影响,B项正确;波斯及中东地区处于中亚,与东亚文化圈无关,排除B项;材料无法得出中外各阶层饮酒风气浓厚的说法,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胡瓶的使用对象,排除D项。故选B项。9.宋朝至道(995~997)年间,参知政事开始和宰相轮日执事,处理重大事务时“可与一把手同升于公堂”,如王安石时任参知政事时便负责变法具体内容的规划和起草。在宋代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二相二参、二相三参、二相四参的现象。这表明,宋代A.官吏协作使行政效率提高 B.中央集权制度得以完善C.基层官僚队伍的日益膨胀 D.权力制衡特征表现明显[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参知政事开始和宰相轮日执事”“在宋代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二相二参、二相三参、二相四参的现象”,可知宋代通过参知政事来分割宰相的行政权,体现了二者之间的权力制衡,D项正确;权力制衡导致一个权力多人共享,容易导致效率低下,排除A项;参知政事分割宰相的权力,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排除B项;参知政事属于副宰相,属于高层官僚队伍成员,排除C项。故选D项。10.契丹文字创立后,很多通晓汉文的学者翻译了大量儒家经典和文学、史学、医学著作。萧韩家奴曾译《通历》、《贞观政要》、《五代史》;耶律倍还曾翻译过《阴符经》。材料反映出辽朝A.统治者对民族交融的重视 B.积极学习汉族的先进文化C.对本民族落后文化的扬弃 D.改变了忽视汉文化的传统[答案]B[解析]材料“契丹文字创立后,很多通晓汉文的学者翻译了大量儒家经典和文学、史学、医学著作”体现的是辽朝积极学习汉族的先进文化,推动了本国的汉化进程,B项正确;材料与统治者对民族交融的重视无关,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对本民族落后文化的扬弃,排除C项;材料无法得出辽朝在此之前对汉文化传统的忽视,排除D项。故选B项。11.“裹贴纸”是印有经营内容的包装纸,既用于包裹货物,又具有广告的功能。宋代,出现了专门制作各类“裹贴”的作坊。在新疆吐鲁番出土的两件元代“裹贴”,是目前能见到的最早的商用“裹贴”实物,出自杭州铺家。据此可知宋元时期A.商业比较发达 B.印刷术的进步 C.交通比较便利 D.经济重心南移[答案]A[解析]“裹贴”是商业产物,“裹贴纸”用于包裹货物、有广告功能、有生产“裹贴”的作坊都体现了商业发展到了很高的程度。在新疆吐鲁番出土的两件元代“裹贴”,出自杭州铺家,体现商业贸易的范围很广,商业比较发达,A项正确;材料和印刷术无关,排除B项;材料不体现宋元的交通,排除C项;材料没有比较南北经济,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故选A项。12.《东坡志林》记述:“涂巷中小儿薄劣,其家所厌苦,辄与钱,令聚坐听说古话。至说三国事,闻刘玄德败,顰蹙有出涕者:闻曹操败,即喜,唱快。”这作为例证可以说明当时A.官方哲学理学束缚人们的思想 B.正统观念影响人们的价值判断C.三国故事受到人民群众的喜爱 D.小说成为传播市民文化的载体[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独尊儒术后,使儒家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其中刘玄德象征着王朝的正统,曹操属于权臣,因此出现“闻刘玄德败,顰蹙有出涕者:闻曹操败,即喜,唱快”的现象,说明的是正统观念影响人们的价值判断,B项正确;理学成为官方哲学是在南宋,而苏轼是北宋人,排除A项;三国故事受到人民群众的喜爱属于材料的表现,排除C项;宋朝时期主要文学载体是话本,非小说,排除D项。故选B项。13.嘉靖时,严嵩当朝,擅揽官员选任黜陟之权,而李默不肯依附,严嵩恨之,遂授意赵文华及心腹言官诬奏李默“谤讪”皇上,李默因此被处死。由于此类事件甚多,以致明廷朝野形成“大臣唯惮言官能劾已而轻视诸司,言官为恃大臣能庇己而蔑视公论”的状况。这种现象会导致()A相权膨胀能左右政治 B.朋党政治扰乱朝纲C.内阁权力冲击皇权 D.阻断官员间信息畅通[答案]B[解析]结合材料中的“严嵩当朝,擅揽官员选任黜陟之权”“遂授意赵文华及心腹言官诬奏李默”“言官为恃大臣能庇已而蔑视公论”等信息可知,随着首辅严嵩把持朝政,一些言官诬陷谄媚,导致朝廷中部分官员攀附严嵩,导致朝纲混乱,容易产生朋党政治,B项正确;A项说法错误,早在朱元璋时期已经废除丞相,排除A项;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机构,且权力直接来源于皇帝,排除C项:官员信息阻隔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14.研究表明,有清一代中枢机构的重大变革无疑是军机处的设立。但军机处在形式上却始终处于临时机构的地位,不像正式国家机关的样子。如办公的地方不称衙署仅称“值房”,且条件简陋,初仅板屋数间,后来才改建瓦屋。这表明其实际职能A.“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 B.“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C.“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 D.“别黑白而定一尊”[答案]A[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军机处在形式上却始终处于临时机构的地位,不像正式国家机关的样子”,这表明军机处的实际职能是跪受笔录,只是秘书班子而已,即“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故A正确;“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是顾炎武反对“独治”、主张“众治”的思想,故B错误;“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指的是明太祖废除丞相以后,各部相互制约,便于皇帝加强皇权,故C错误;“别黑白而定一尊”指的是君主专制,故D错误。15.在明代,庶民袖小衣短,“去地五寸”;生员袖大衣长,“去地一寸”,体现斯文之气,且其服饰颜色和制式内含“比德于玉”“规言矩行”等意。这反映了当时A.儒家思想规范社会生活 B.科举制度限制社会流动C.社会等级结构日益固化 D.市民文化突破礼制限定[答案]A[解析]根据“体现斯文之气,且其服饰颜色和制式内含‘比德于玉’‘婉言矩行’等意”可知明代生员的服饰中体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说明儒家思想规范社会生活,故选A;科举制是有利于社会流动的,排除B;根据服饰的差别不能说明社会等级日益固化,排除C;生员的服饰体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和市民文化无关,而且也不能说明市民文化突破了礼制从限定,排除D。16.论及晚清时期的不平等条约,有学者注意到:“签署治外法权条款则是出于以下权宜的想法,即这些说不同的语言并有着奇怪习俗的夷人应该获准管理自己——以显示中国的宽宏量,并减轻管辖他们的任务。”清政府的这种认知反映了()。A.极力维护朝贡贸易体制 B.抛弃了闭关锁国的政策C.努力走出天朝上国幻梦 D.对司法主权的完整性遭到破坏仍懵懂无知[答案]D[解析]晚清不平等条约中的治外法权条款严重破坏力中国的司法主权,但是当时的统治者却认为这一条款是权宜之策,一方面能显示中国的宽宏大量,同时还能减轻官员管辖外国人的负担,一举两得,并未意识到这一条款的危害,说明晚清统治者对于列强通过治外法权破坏中国司法主权的行径懵懂无知,D正确;治外法权属于司法领域,与朝贡贸易体制无关,排除A;清政府认为“这些说不同的语言并有着奇怪习俗的夷人应该获准管理自己”,说明其在观念上依然坚持了闭关锁国,排除B;清政府将签署治外法权作为一种对外国人的恩赐看待,充分体现了天朝上国的观念,排除C。17.总理衙门大臣对本署事务实行集体负责,有关公务的奏折必须联名上陈。总理衙门成立后,各项新式事务遭到部分清流派人物频繁地上书反对;主持洋务的恭亲王奕䜣和慈棓太后则将倭仁、翁同稣等清流派官员任命为总理衙门大臣。这一策略A.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变革阻力 B.保证了外交政策的合理性C.促进西学与传统文化的融合 D.推动了保守势力思想革新[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中“总理衙门大臣对本署事务实行集体负责,有关公务的奏折必须联名上陈”、“主持洋务的恭亲王奕䜣和慈棓太后则将倭仁、翁同稣等清流派官员任命为总理衙门大臣”等信息可知,恭亲王奕䜣和慈棓太后意图利用这一制度,约束清流派频繁上书反对新政,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通过新政影响和改变顽固的保守思想,减少变革阻力,A项正确;由于思想保守的清流派进入总理门,会对外交事务提出异议,导致人事复杂,无法保证外交政策的合理性,B项排除;洋务派在“中体西用”思想的指导下,仍然坚持传统文化的正统性,且材料无法体现“西学与传统文化的融合”,C项排除;“推动了保守势力思想革新”夸大了该策略的作用,D强排除。故选A项。18.义和团被帝国主义勾结清政府剿杀于血泊之中。义和团运动的失败,导致了清廷媚外虐民面目的充分暴露,使中国人民对清廷的态度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更多的人走上了反清的革命道路。对该材料下列理解正确的是A.义和团运动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迷梦B.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C.资产阶级民主运动由此兴起D.义和团运动促进了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发展[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义和团运动的失败,导致了清廷媚外虐民面目的充分暴露,使中国人民对清廷的态度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更多的人走上了反清的革命道路”可知,义和团运动失败,使中国人民认清了清政府专制卖国的本来面目,拥护、支持清廷的态度变成反对、推翻清廷的态度,即有利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发展,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义和团运动使人们对清政府态度转变,而没有体现出粉碎了列强的侵略野心,排除A项;B项是指《辛丑条约》的影响,排除B项;1898年的戊成变法就是资产阶级民主运动,发生于材料时间之前,排除C项。故选D项。19.1901年清政府宣布实施新政,立宪派起草立宪奏章,与革命派论战;1907年立宪派发起国会请愿运动,再次与革命派论战。武昌起义后,立宪派策动南方各省独立,使清朝统治土崩瓦解。材料表明A.资产阶级具有妥协性和软弱性 B.民主革命是当时中国大势所趋C.辛亥革命促使资产阶级的觉醒 D.立宪派主张建立民主共和政体[答案]B[解析]由材料“立宪派起草立宪奏章,与革命派论战……立宪派策动南方各省独立,使清朝统治土崩瓦解”可知,清末新政并未挽救清政府的统治危机,反而让立宪派对其非常失望,转而投入革命阵营,这表明民主革命在当时已是大势所趋,故选B;立宪派和革命派当时都已要革命,这说明的是革命性,而不是妥协性和软弱性,排除A;资产阶级在辛亥革命之前就已觉醒,C项颠倒了因果,排除;立宪派刚开始是不支持革命的,后来之所以转向革命派阵营,是因为对清政府失望透顶,而不是说它就支持建立民主共和制,排除D。20.1917年,美国参加对德作战,要求中国与之采取一致行动对德宣战,并答应借给军费。但美国在得知日本支持段祺瑞参战后,考虑到中国若参战必有利于日本,遂指使黎元洪伙同国会反对参战,此即所谓“府院之争”。材料表明,“府院之争”的实质是A.帝国主义争夺中国的矛盾 B.国内各个政党之间的矛盾C.革命派和北洋军阀的争夺 D.北洋军阀内部的派系之争[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府院之争”本质上是美日之争,故A项正确;国内各个政党之间的矛盾与事实相悖,排除B项;府院之争未涉及革命派,排除C项;北洋军阀内部的派系之争属于府院之争的表象,排除D项。故选A项。21.在广州召开的###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指出,当前中国“资产阶级不能充分发展,因之无产阶级也自然不能充分发展,阶级分化不充分的全国人民,皆受制在资本帝国主义,及本国军阀之下,不能不要求经济发展而行向国民革命”,这说明###A.适应国情调整革命策略 B.总结经验教训开展武装斗争C.统一认识促进经济发展 D.根据矛盾变化扩大阶级基础[答案]A[解析]根据“阶级分化不充分的全国人民,皆受制在资本帝国主义,及本国军阀之下,不能不要求经济发展而行向国民革命”可得出,中共三大认识到中国现阶段的国情,认识到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都受到帝国主义与封建军阀的压迫,因此要调整策略,开展国民革命运动,A正确;B项是在国民革命失败后,排除B;材料没有强调要统一认识,排除C;材料强调的是要联合开展国民革命,而不是扩大阶级基础,排除D。22.“一送里格红军,介支个下了山;秋雨里格绵绵,介支个秋风寒;树树里格梧桐叶落尽,愁绪里格万千压在心间;问一声亲人红军啊,几时里格人马介支个再回山”这是脍炙人口的红色歌曲《十送红军》的部分歌词。歌词反映的的历史背景是A.南昌起义后红军进军井冈山 B.反围剿失败后红军进行长征C.军队出征奔赴前线抗击日寇 D.军队撤出根据地同国军决战[答案]B[解析]材料“一送里格红军,介支个下了山”“问一声亲人红军啊,几时里格人马介支个再回山”体现了红军即将“下山”实行战略转移进行长征,结合所学可知,红军长征的背景是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下山”,排除A项;根据材料中的“红军”可知,此时中国正处于国共十年内战时期,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红军进行战略转移进行长征,而非“同国军决战”,排除D项。故选B项。23.“蹈厉”一词,原指周初《武》乐的舞蹈动作,后比喻奋发有为、意气昂扬。1943年,蒋介石在《中国之命运》中说“民族精神,随抗战的发展而蹈厉。”******引用了郭沫若1937年诗中的“四万万人齐蹈厉,同心同德一戎衣”一句来纪念抗日战争。材料体现出A.国共两党合作是抗战最终取得胜利的决定性因素B.抗战对民族精神的激发超越了党派与时代的限制C.抗战时期各党派的矛盾因服从抗战大局日渐消除D.抗战的胜利促进了国家团结并引领了政局的走向[答案]B[解析]从材料内容可以看出,抗日战争对中华民族精神激发超越了党派的局限,振奋了民族精神,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民族抗战对抗战胜利的影响,而不是强调国共合作是决定因素,A项错误;党派之间的矛盾不可能消除,C选项表述太绝对,C错误;材料是强调对民众的国家认同的影响,没有说影响到政局的走向,D项错误。所以选B。24.抗日老兵张业辉回忆:“当我们从印度受训结束开赴战场,已有成千上万名日军叫嚣两个月内打通防线,消灭联军。史迪威、潘裕坤、博得诺三位将军精诚合作……,最终成功保住了连接东南亚的交通线。”张业辉回忆的这场战役展现出A.国民党在正面战场的抗日斗志 B.反法西斯联盟的联合抗日精神C.***在敌后战场的艰苦斗争 D.日本帝国主义军队的不堪一击[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印度受训”“消灭联军”“史迪威、潘裕坤、博得诺三位将军精诚合作”可知,这里描述的是中国远征军在东南亚战场的战争,这体现了反法西斯联盟的联合抗日精神,B正确;题干描述的是东南亚战场,排除A、C;D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25.1949年3月17日,《人民日报》发表《把消费城市变成生产城市》的社论。社论指出,只有恢复和发展生产,“才能够充分而便宜地供给乡村以必要的工业品,而换取其农产品,使乡村和城市,从相互敌对转变为相互依存。”这一社论A.体现了七届二中全会的精神B.宣告了革命工作重心完成转移C.服务于国家工业化建设需要D.重申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答案]A[解析]根据“才能够充分而便宜地供给乡村以必要的工业品,而换取其农产品,使乡村和城市,从相互敌对转变为相互依存。”并结合材料的时间可得出,这一社论体现了七届二中全会中将工作中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开展经济建设的精神,A项正确;社论并不是工作重心转移的标志,排除B;材料并没有特指是工业化,排除C;革命模式是以农村为中心,排除D。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二、非选择题(共50分)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七八千年前,中国北方和南方的农业与农耕聚落都有了很大发展。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粮食的储备,使人们的精神生活得到多方面的发展……内部大小血缘集体之间以及个人之间,关系平等和睦。——摘编自《简明中国历史读本》材料二在郭家庄发掘的160号商代墓葬中,出土青铜礼器40件……器表均有精美的纹饰和族徽文字,还有28件青钢乐器和生产工具,220件青铜贡器和900多枚铜镬……墓主人可能是地位较高的武将。——摘编自《新中国考古五十年》材料三《吕氏春秋》指出:“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迟也。”所谓“公作”,就是指奴隶在井田上的集体耕作,“分地”则是指封建制度下的租佃制。这反映了没落的奴隶制与新发展起来的封建制之间的鲜明对比。——摘编自《中国古代史》(1)根据材料一,列举农业“有了很大发展”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说明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精神生活”得到了发展。(2)根据材料二,从商代墓葬出土文物中可以归纳出当时的哪些历史信息?(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春秋时期耕作方式有何变化?根据材料三,说明这一变化有何历史作用?(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这一时期社会形态的演进过程。[答案](1)农业:耒耜的使用;粮食的储备。精神生活:制作简单玉器和原始乐器。(2)历史信息:青铜器品种多,数量大;青铜工艺高超;产生文字。(3)变化:由集体耕作到产生租佃制。作用:提高生产积极性,促进生产力发展。(4)演进过程: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再发展到封建社会。[解析][小问1详析]表现:根据材料“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粮食的储备,使人们的精神生活得到多方面的发展”及所学知识可得,耒耜的使用;粮食的储备。精神生活:根据材料“内部大小血缘集体之间以及个人之间,关系平等和睦”及所学知识可得,制作简单玉器和原始乐器。[小问2详析]历史信息:根据材料“在郭家庄发掘的160号商代墓葬中,出土青铜礼器40件”可得,青铜器品种多,数量大;根据材料“器表均有精美的纹饰和族徽文字,还有28件青钢乐器和生产工具”可得,青铜工艺高超;产生文字。[小问3详析]变化:根据材料“就是指奴隶在井田上的集体耕作”、“封建制度下的租佃制”可得,由集体耕作到产生租佃制。作用:根据所学知识可得,耕作方式发生变化,由集体耕作到产生租佃制,提高生产积极性,促进生产力发展。[小问4详析]根据所学知识可得,社会形态的变化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再发展到封建社会。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秦始皇全面推行郡县制,以郡统县,郡行政长官称中,掌一郡行政等事务,设立郡尉负责军事,郡下设县,县行政长官称县令。每年岁末,郡守派遣官吏赴京师上计(地方官吏于岁末年终将一年的政绩汇报给国君或上级官员),向中央呈交记录本郡情况的计簿。朝廷据此行贯罚。县则在郡上计前,向郡守里交县计薄.中央派监御史监界那域,对年单劾有罪过的官吏.——摘编自《简明中国历史读本》(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郡县制全面推行的政治条件。据材料一概括秦朝中央政府通过郡县制来加强对地方控制的措施。材料二不同历史时期,选官的方式不同.先秦时期主要是“世官制",……到汉武帝时,正式形成察举、征辟制度。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的选官制度,注重门第出身,以门第为选.官标准,出现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门阀士族垄断政权的局面。隋文帝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隋炀帝时,始建进士科,科举制形成;唐朝继承和完善科举制度。科举选官制度,使一些本来无立锥之地的平民书生,通过科场也得以晋身于官僚、贵族的行列。这样-来,在社会的等级阶层之间,就必然出现等级中的升降、甚至贵贱间的对流,这种流动性同时为那些原来既非官僚,也不是地主的人步入官僚队伍,提供了可能性。——据向仕碧《对古代选官制度变迁的认识》等整理(2)根据材料二归纳隋朝以前选官制度的主要演变。据材料分析指出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洗官制度走向成熟与完善的标志。[答案](1)条件:秦统一六国。措施:郡县官员分工负责,相互牵制;定期对郡县长官实行考核;中央派官员监察地方官。(2)演变脉络:世官制一察举制一九品中正制。分析:考试方式选拔官吏,使官员选拔变得更加公开和公平;打破了特权垄断,扩大了统治基础(官吏来源);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等。[解析](1)根据所学可知郡县制全面推行的政治条件是秦统一六国。根据材料“以郡统县,郡行政长官称中,掌一郡行政等事务,设立郡尉负责军事,郡下设县,县行政长官称县令。每年岁末,郡守派遣官吏赴京师上计(地方官吏于岁末年终将一年的政绩汇报给国君或上级官员),向中央呈交记录本郡情况的计簿”可知措施有郡县官员分工负责,相互牵制;定期对郡县长官实行考核;根据材料“朝廷据此行贯罚。县则在郡上计前,向郡守里交县计薄.中央派监御史监界那域,对年单劾有罪过的官吏”可知措施有中央派官员监察地方官。(2)根据材料“……世官制……到汉武帝时,正式形成察举、征辟制度。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的选官制度,注重门第出身,以门第为选官标准……隋文帝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隋炀帝时,始建进士科,科举制形成”可知隋朝以前选官制度主要的演变是世官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根据材料“科举选官制度,使一些本来无立锥之地的平民书生,通过科场也得以晋身于官僚、贵族的行列。这样一来,在社会的等级阶层之间,就必然出现等级中的升降、甚至贵贱间的对流,这种流动性同时为那些原来既非官僚,也不是地主的人步入官僚队伍,提供了可能性。”可知考试方式选拔官吏,使官员选拔变得更加公开和公平;打破了特权垄断,扩大了统治基础(官吏来源);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等。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这种感觉,从鸦片战争后渐渐发动,觉得外国的船坚炮利,确是我们所不及,对于这方面的事项,觉得有舍己从人的必要,于是福建船政学堂、上海制造局等等渐次设立起来。……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自从和日本打了一个败仗下来,国内有心人,真象睡梦中着一个霹雳,因想到堂堂中国为什么衰败到这田地,都为的是政制不良,所以拿“变法维新”做一面大旗,在社会上开始运动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悟。——据梁启超《五十年来中国进化概论》(1922年)(1)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梁启超三期“进化”的代表性人物及主要活动。(2)根据材料,简要指出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特点。[答案](1)①“器物”:林则徐、魏源、编纂《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曾国灌、李鸿章开展洋务运动;设立近代工厂(如上海制造局)。②“制度”:康有为、梁启超、开展戊戌维新运动;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黄兴领导辛亥革命;建立共和政体;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③“文化”: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领导新文化运动;宣传民主与科学(批判旧道德);倡导文学革命;宣传马克思主义等主要活动。(2)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文化”;与追求民族独立、国家富强(或与救亡图存相结合)时代主题相结合。[解析](1)“器物”:根据材料“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这种感觉,从鸦片战争后渐渐发动,觉得外国的船坚炮利,确是我们所不及,对于这方面的事项,觉得有舍己从人的必要,于是福建船政学堂、上海制造局等等渐次设立起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的代表性人物及主要活动有林则徐、魏源、编纂《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曾国灌、李鸿章开展洋务运动;设立近代工厂(如上海制造局)。“制度”:根据材料“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自从和日本打了一个败仗下来,国内有心人,真象睡梦中着一个霹雳,因想到堂堂中国为什么衰败到这田地,都为的是政制不良,所以拿变法维新做一面大旗,在社会上开始运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的代表性人物及主要活动有康有为、梁启超、开展戊戌维新运动;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黄兴领导辛亥革命;建立共和政体;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文化”:根据材料“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的代表性人物及主要活动有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领导新文化运动;宣传民主与科学(批判旧道德);倡导文学革命;宣传马克思主义等主要活动。(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经历了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文化”的变化,体现了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同时根据所处时代可知,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与追求民族独立、国家富强(或与救亡图存相结合)时代主题相结合等等。2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微缩摄影行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
- 办公室的布局设计行业相关项目经营管理报告
- 人工日光浴晒黑服务行业营销策略方案
- 脚踏车辆用驮篮项目营销计划书
- 螺旋输送机产品供应链分析
- 出牙咬环产品供应链分析
- 乘机旅行手提包产业链招商引资的调研报告
- 临床诊断服务行业经营分析报告
- 古玩估价行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
- 化学品检测行业营销策略方案
- 完整2024年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处分条例专题课件
- 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件专家版8第八讲 共奉中国与中华民族聚力发展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油气田站场目视化设计规定
- 低压配电房设备操作流程
- 机电管理安全技术措施及应急预案
- 月饼生产质量控制要点
- 物理教学中重视数字化技术
- SK、2SK型水环式真空泵使用说明书
- 《先天性胆管扩张症》演示PPT
- 漆艺毕业论文(优秀范文8篇)
- 无形资产摊销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