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兰世博会中国馆_第1页
米兰世博会中国馆_第2页
米兰世博会中国馆_第3页
米兰世博会中国馆_第4页
米兰世博会中国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5年米兰世博会中国馆世博会世博会作为全世界最高级别的展览活动,至今已有160多年的历史,具有规格高、时间长、规模大、参与国家众的特点,是展示国家形象和实力、促进人类科学开展、增强国际间交流的大舞台。2015年世博会将于2015年5月1日至10月31日在意大利米兰市举办,展期184天。此次世博会主题为“滋养地球,生命的能源〞,涉及农业、粮食、饮食文化、食品平安等。预计最终参展国家和国际组织将达150个,吸引观众2000万人次以上。中国国家馆中国馆由清华美术学院团队设计,主题为“希望的田野,生命的源泉〞。以“天、地、人、和〞为核心概念贯穿设计。建筑从正面看是自然的天际线,从反面看是城市的天际线。建筑方案通过建筑的屋顶、地面和空间,将“天、地、人〞的概念和水稻、小麦的元素融入其中,在“希望的田野〞中直喻中国广袤的土地,隐喻中国古老的文明。

米兰世博会中国馆占地4590平方米,在国家馆中仅次于德国馆,是第二大馆。外观如同希望田野上的“麦浪〞,设计靓丽清新,大气稳重。这是中国第一次以独立自建馆的形式参加在海外的世博会,也是中国第一次通过独立设计全面展示国家形象。中国是世界农业文明开展最早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农作物起源的中心地之一,拥有灿烂而悠久的农耕文明和农业文化。中国传统思想中的“天、地、人、和〞深刻影响着农业生产,其形成的“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念,也成为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这一价值观,契合了当今世界可持续开展的趋势。本次世博会中国馆主题是“希望的田野,生命的源泉〞。“希望的田野〞是中国960万平方公里土地的广义“田野〞,构成她的元素正是“天、地、人〞。天:中华文化信仰体系的核心。中国农业自古就讲求顺天、顺自然开展的哲学观。天为万物,是“道〞、“自然〞和“宇宙〞。地:在天成象,在地成形。中国大地广袤无垠,山水林田多姿多彩,生生不息。大地厚土,承载万物,是中国人祖祖辈辈,无数辉煌与文明的肌理。人:天地润泽了中华民族的灵性。几千年来,无数智慧的结晶积淀成了伟大的东方农耕文明。中华民族与天地和谐共生,以朴素而睿智的生存法那么回应着天地赐予的福祉。中国国家馆围绕与世界可持续开展方向相一致的“天、地、人和〞的思想理念,通过建筑设计、建筑技术、建筑空间、展陈设计、展陈技术、视觉传达系统等,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过去、呈现了中国的现在、描绘了中国的未来。中国馆总体设计定位中国馆所在位置传统建筑结构的运用该设计运用了“梁〞等中国传统建筑结构,并参加现代技术以适用当下的建筑需求,中国传统的竹子嵌板那么会减轻屋顶的重量,也进一步增强中国馆的独特轮廓。屋顶局部形态屋脊结构屋顶采用具有中国象征意义的竹编材料覆盖,在意大利灿烂阳光的照射下,将折射出金色的荣耀。对应米兰的日照轨迹,屋顶竹编面材通过传统编制工艺选择不同的透光率,将自然采光引入室内,满足了功能照明要求,降低了人工照明的能耗,也大幅度降低了材料本钱。

屋顶采用了‘竹编’这样的形式,竹子具有很强的中国元素的特点,它的编制方式和运用在中国也是最为广泛的,通过编织的密度可以计算出它的透光系数,使室内尽量使用自然采光。景观中国大地富饶厚重又生机勃勃,一个伟大的民族承载着光辉历史,又在新时代孕育着无限希望。中国馆前区景观,是中国96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所构成广义的“田野〞。在这片“田野〞中,有取材于北京先农坛祭坛形制的舞台,以满足主题日活动要求;有具有国家象征意义的故宫红墙,作为舞台背景,并结合LED屏向世人传递中国农业文明的信息;将主通道勾勒成江河的形态,引导参观者去探究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在“江河〞的两岸,是生机勃勃的农田;穿插在农田中的疏散通道,似北京胡同,象征中国的独具特色的城市形象。建筑空间根据展陈流线合理组织,观众入口与出口分设在场地的东南侧和西南侧,形成最短距离的参观流线,完整紧凑,一气呵成。等候区植入建筑空间内部,为等候的观众提供了舒适的环境。就餐区出入口设在场地东西两侧的北部,方便了不同方向来就餐的人流。每个区域都保存疏散出口,满足了消防疏散要求。建筑空间采用全开放式空间设计,使室内植物、意向农作物装置与室外景观植物有机连接,形成辽阔的田野景观。利用农作物装置的高度,划分出各展区与各功能区,又最大限度保持空间的通透性,在任何角度都可以感受到一望无际的田野景观。观众在田野中参观,感受中国的农业文明;在田野中品尝中国美食,体验中国的农耕生活;在田野中选购中国纪念品,带走深刻的中国记忆。参观流线中国国家馆展陈设计由五局部组成,主题分别为:序、天、人、地、和。“序〞主题展区:该区为观众等候区。“天〞主题展区:24节气聚集了中国人对于自然的尊重以及顺应自然求开展的智慧。“人〞主题展区:是中国馆具体展项的集中展区,将围绕农业文明、民以食为天、面向未来的智慧三大板块进行展示。“地〞主题展区:展示华夏大地山川河流地貌的多样性,以及农民劳作丰收的壮观场景。“和〞主题影像厅:将以鲜明的故事线描述中国人在开展农业、获取粮食和食品的同时,寻找与自然和谐平衡、推动可持续开展的思索。餐饮区茶室礼品区vip第一主题展区为“天〞。中国人的思想意识中始终坚持对天、对自然的敬畏。24节气聚集了中国人对自然的尊重,以及顺应自然求开展的智慧,使质朴的农民可以以最便捷的方式因循天的规律。呈现在观众眼前的是柔光LED屏虚拟天空装置,形成24节气中的典型气象环境。天第二主题展区为“人〞。中国人的智慧推动了农业的开展,从水稻种植、养蚕缫丝,到生态农业;从顺天时量地利、精耕细作,到袁隆平的杂交水稻;从贾思勰的《齐民要术》、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到徐光启的《农政全书》;从井田制、耕田制,到惠农政策;从叶芽化为茶叶、大豆转为豆腐,到东西南北八大菜系,中国人的智慧与文化流动于天地间。通过全息投影技术、透明成像装置、LED光纤技术,将影响中国农业文明开展的人和事,栩栩如生地呈现在天地之间。人地第三主题展区为“地〞。中国的“田野〞博大广袤,山川高峻秀丽,万物繁荣生机。春有茶花的烂漫,夏有蜂蝶的翩跹;秋有丰收的欢歌,冬有白雪的蓄积。沿田野中的路径漫步至二层平台,空间豁然开阔,由全彩色的LED像素点共同构成的一幅巨大的麦田画面,展示华夏大地山川河流地貌的多样性。最后的影像厅为中国的“和〞的思想。“和〞的思想自古有之,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孔子倡导“和为贵〞。经过不断丰富完善,“和〞的思想中既包含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又包含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天、地、人和〞成为经过数千年积淀下来的中国文化精髓。和一层平面图二层平面图三层平面图模型效果图夜间效果图中国馆标识中国馆标识英文中国馆标识中文中国国家馆标志〔logo〕,用线与面勾勒出大自然的轮廓和曲线,蓝色代表天空;绿色代表田野;金色代表粮食;红色代表人和生命;水墨纹理代表中国传统文化。图形透叠寓意世间万物和谐共生、天人合一的传统思想。将中国传统书法和绘画元素融入现代图形设计,强化中国传统文化特色。中国馆桔祥物中国馆桔祥物“和和〞“梦梦〞设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