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信息系统本科_第1页
管理信息系统本科_第2页
管理信息系统本科_第3页
管理信息系统本科_第4页
管理信息系统本科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管理信息系统

ManagementInformationSystems汪文生副教授

电话:

E-mail:1课程介绍管理信息系统是一门综合了管理科学、信息科学、系统科学、计算机科学和通信技术的交叉学科。数学的方法解决管理问题系统的观点计算机的应用2课程介绍科学学与科学管理,系统工程〔局部〕,管理科学,管理工程〔包括分部门的管理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建筑经济及管理,工业工程,物质流通工程,航空宇航系统工程〔局部〕,兵器系统工程〔局部〕,农业系统工程与管理工程〔局部〕管理科学与工程3课程介绍我国于1978年率先由中国人民大学建立了经济信息管理专业;20世纪80年代初,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最早招收管理信息系统专业本科生;4课程介绍根据国家教育部1998年7月6日公布调整后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把原来的经济信息管理、信息学、科技信息、管理信息系统、林业信息管理等专业合并为管理学学科门类的管理科学与工程类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专业代号为110102)。5课程介绍目标:系统地了解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作用、技术根底和实现过程,掌握信息系统分析、设计的根本方法,提高解决实际管理问题、开发信息系统的实践能力。学时:40学时〔理论教学32学时,上机8学时〕。考评:课堂表现〔30%〕+闭卷考试〔70%〕6教材《信息系统开发方法教程》,陈佳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7参考教材《管理信息系统〔第四版〕》,薛华成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管理信息系统》,黄梯云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8参考教材KennethC.Laudon,JaneP.Laudon,ManagementInformationSystems:OrganizationandTechnologyintheNetworkedEnterprise,PrenticeHall,PearsonEducation2000

高等教育出版社引印《管理信息系统》,仲秋雁主编,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邝孔武等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9目录第一章信息系统根本概念〔6学时〕第二章信息系统总体规划〔4学时〕第三章信息系统分析〔6学时〕第四章信息系统设计〔6学时〕第五章系统测试〔4学时〕第六章系统运行维护〔4学时〕附录RationalRose使用方法简介〔2学时〕10第一章信息系统根本概念信息的根本知识信息系统的根本知识管理信息系统的根本知识11信息技术正在改变着世界信息技术打破了时空的界限,给人们原有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带来了冲击。12智慧地球与智慧企业奥巴马就任美国总统后,IBM首席执行官彭明盛首次提出“智慧的地球〞这一概念,建议新政府投资新一代的智慧型根底设施。奥巴马给予了积极的回应:“经济刺激资金将会投入到宽带网络等新兴技术中去,毫无疑问,这就是美国在21世纪保持和夺回竞争优势的方式。〞13智慧地球与智慧企业2001年,在地球上的每个人有0.6亿个晶体管;到2010年每个人将有10亿个晶体管,每个本钱少于千万分之一元;2005年,有13亿RFID流通到市场,到2010年,将会增加到330亿;2007年全球移动用户到达33亿,到2008年底到达40億;到2011年,预计有20亿网络用户14智慧地球与智慧企业地球运转如昔,世界悄然改变世界悄然变平世界悄然变小世界更加有智慧更透彻的感知更全面的互联更深入的智慧化15智慧地球与智慧企业世界必须改变40-70%的电力在现有的电力系统中损耗现有油井中只能开采出20%-30%的石油洛杉矶市平均每年花在找车位上浪費的燃油可供一辆车绕地球38圈美国每年出现220万起因手写处方而导致的配药错误,电子病历每年可防止10万人因疏忽而死亡不良供给链使消费品和零售业每年损失400亿美元金融市场因缺乏追踪监管而产生风险16智慧地球与智慧企业新科技、新智慧、新生活17信息技术正在改变着世界全球化信息化弱势的企业全球化企业信息化企业优势的企业18影响企业竞争战略的力量“一个产业部门中的竞争态势取决于五种根本的竞争力量,这五种力量的合力,将决定产业中最终利润潜力。〞——Poter供给商潜在竞争者替代品顾客行业内的现有竞争者进入的威胁买方讨价还价的威胁供方讨价还价的威胁替代的威胁19信息技术正在改变着世界信息技术对市场和企业运作模式的影响

20信息技术正在改变着世界日常运作

目标:提高核心流程绩效信息技术对核心经营活动的影响信息技术对核心战略的影响战略地位

目标:改变组织产业结构辅助支持

目标:提高局部经营绩效短期升级

目标:建立新的企业21信息技术正在改变着世界MRPII〔制造资源方案〕ERP〔企业资源方案〕JIT〔准时制生产〕OPT〔最优化生产技术〕Agile〔敏捷制造〕CRM〔客户关系管理〕E-Commce〔电子商务〕知识管理信息技术推动了管理思想的转变22认识信息化信息化是由信息技术驱动的社会经济变革,其本质是在信息网络环境下有效利用信息和知识,充分发挥人的潜能,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开展模式的根本改变〞。信息技术是影响21世纪开展的最强劲的驱动力量;信息化是由信息技术驱动的,是一个技术主导型的变革过程;信息网络环境建设及加强在网络上信息和知识的有效利用是信息化的主要手段。23信息化的战略地位邓小平同志早在20年前就指出:“开发信息资源,效劳四化建设〞。江泽民同志屡次强调:“四个现代化,哪一化也离不开信息化。〞胡锦涛同志在许多重要讲话中都要求,要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24信息化的战略地位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决定,“把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放在优先位置〞,作为“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党的十六大把大力推进信息化作为我国在新世纪头20年经济建设和改革的一项主要任务,要求“坚持以信息化带开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为进一步加强对信息化工作的领导,2001年中央决定重新组建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25什么是企业信息化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信息资源的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不断提高生产、经营、管理、决策、效劳的效率和水平,进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企业竞争力的过程。具体到一个企业,企业信息化就是要实现企业生产过程的自动化、管理方式的网络化、决策支持的智能化和商务运营的电子化。26企业信息化框架27什么是信息?人们对信息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可以得出以下的一些定义:信息是数据加工的结果;信息是系统有序的度量;信息表现物质和能量在时间、空间上的不均匀分布;信息是数据的含义,数据是信息的载体;信息是表现事物特征的一种普遍形式;信息是帮助人们做出决策的知识。28什么是信息?信息论的奠基者C.E.Shannon〔香农〕在1948年提出:“信息是用来消除随机不确定的东西〞。控制论的创始人N.Wiener〔维纳〕那么指出:“信息就是人与外界互相作用的过程互相交换的内容的名称〞。国家经济信息系统设计标准化标准:构成一定含义的一组数据就称为信息。29什么是信息?从本质上讲,信息存在于物质运动和事物运动的过程中,它是一种非物质性的资源,它和物质、能源一起,构成了现代社会开展的三大支柱资源。正如一位美国科学家在一首诗中所描写的那样:没有物质的世界是虚无的世界没有能源的世界是死寂的世界没有信息的世界是混乱的世界30数据、信息、知识数据是对客观事实记录下来的,可以鉴别的符号。它并不只是数字,所有用来描述客观事实的语言、文字、图画和模型都可以是数据。信息是我们对数据的解释,或者说是数据的内在含义。知识是人类社会实践经验的总结,是人的主观世界对于客观世界的概括和如实反映。数据+背景=信息信息+经验=知识31数据、信息、知识总之,数据、信息和知识可以看作是对客观事物感知的三个不同阶段。数据直接来自感应的仪器,反映了变量的测定值。数据是根据某种测度而给出的事实。信息是经过组织的有结构的数据,从而具有了意义。知识那么进了一步,它能够预测,给出因果关系,并指导进一步要做什么。32信息的分类依照信息的产生方式可以做出如下分类:是自然界的事物及事物之间内在联系的表征人们依据物质运动,利用一定手段,人为地进行表征和描述。是指在人类社会中,自然信息和人工信息的集成。自然信息人工信息综合信息33信息的特性真伪性真实而准确的信息才可以帮助人们做出正确的决策。信息的真实性是靠数据库管理系统、功能设计中的完整性来实现的层次性不同的管理层需要不同的信息可以人为地将信息分为战略级、策略级和执行级三个层次不完全性客观事实的全部信息是不可能得到的滞后性34信息的特性扩充性“消息不胫而走〞,“没有不透风的墙〞信息可以利用各种传播媒介向四面八方扩散在时间上的转移称为存储;在空间中的转移称为通信压缩性信息的压缩性主要指能够对信息进行统计、综合和概括共享性一条消息的所有者将消息告诉另外一个人,所有者和被告知者将同时拥有这条消息信息的共享性是相对而言的。转换性信息转化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信息的价值信息的价值有两种衡量方法:一种是按所花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计算;另一种是按信息的使用效果来计算。35信息的生命周期阶段1.信息的收集〔两个步骤:识别和收集〕识别方法:①由管理者、决策者识别②信息系统开发人员在系统开发过程中识别③由管理者、信息系统开发人员共同识别收集方法:①自底向上广泛收集②有目的的专项收集③随机积累36信息的生命周期阶段2.信息的传输①技术问题—如何快速、准确地传输信息。②语义问题—如何确切地表达信息的意义。37信息的生命周期阶段3.信息的加工计算机、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开展和应用大大缩短了信息加工时间,满足了管理者的决策需求,同时也将人们从繁琐的手工管理方式中摆脱出来。人们在系统中采用预测模型、决策模型和模拟模型以及一些标准的软件包,如统计包、数学规那么软件包、模拟软件包等进行二次信息的加工。▲信息加工的一般模式38信息的生命周期阶段4.信息的存储信息存储就是将信息保存起来以备将来使用。为什么要存储这些信息?存在什么介质上?存储多少时间?存储方式?39信息的生命周期阶段5.信息的维护:指保持信息处于合用状态狭义上是指不断更新数据、维护数据,使数据保持合用状态广义上是指信息系统的开发和运行中的一切数据管理工作信息维护的主要目的是保证信息的平安性、完整性和一致性40什么是管理?管理是运用组织、方案、指挥、控制和协调等根本行动,来有效地使用人力、材料、资金和设备等各种资源,以实现一个组织预定的目标和任务。————“Gettingthingsdonethroughotherpeople〞管理是艺术,科学,还是技术?——管理科学是应用现代科学的一切成就把管理由艺术变为科学的过程。41现代管理科学的开展1.1911泰勒科学管理2.1933迈约行为科学3.1940康托诺维奇数学管理学派4.1950维诺计算机管理5.1970卡斯特系统管理6.1980西蒙信息管理7.1990哈默企业过程再造42什么是管理信息?人们把反映各种组织管理活动并对管理产生影响的各种消息、情报、资料统称为管理信息。管理信息通过数字、文字和图表等形式来反映组织管理活动的现状,并通过它来沟通和协调各个管理环节之间的联系,以便实现对整个组织的有效控制和管理。管理信息除了具有信息的一般特性外,还具有一些特点:时效性、系统性、目的性、层次性。43什么是管理信息?外部信息非规范化信息量小综合性具体性信息量大规范小

战术性决策战术信息〔企业中层管理人员〕日常业务活动的决策业务信息战略性决策战略信息〔企业高层管理者〕▲决策层次与信息特点44信息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信息是企业经营管理的决策根底信息是企业在经营管理中有效控制的前提信息是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组织手段和协调工具信息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竞争力的手段信息是提高企业管理工作效率的有效措施45影响企业信息工作开展的因素单纯的、残缺的信息观念信息工作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手段相对落后,时效性差信息工作的方式和内容不适应46系统、信息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假设干局部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是由假设干要素〔局部〕组成的系统有一定的结构系统有一定的功能47系统、信息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系统一般由五个根本局部组成的,分别是:输入、输出、处理、反响和控制。判断系统好坏可由以下四点观查:目标明确、结构合理、接口清楚、能观能控。48系统、信息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信息系统是一个人造系统,它由人、硬件、软件和信息资源组成,目的是及时、正确地收集、加工、存储、传递和提供信息,对组织中各项活动进行管理、调节和控制。信息系统包括信息处理系统和信息传输系统。信息系统应该具有信息的收集、传输、存储、加工和输出的功能。49信息系统的开展过程20世纪50年代20世纪70年代20世纪70年代末,决策支持系统的开始出现了,之所以出现了决策支持系统的概念,企业中的决策者已经不满足使用计算机技术处理那些常规的操作。

进入20世纪70年代,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都已经开始出现和逐步成熟,计算机已普遍地应用于企业的各种业务管理中,出现了管理信息系统。

这一阶段计算机在管理中的应用主要在于日常业务与事务的处理、定期提供系统的业务信息。电子数据处理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开展和Internet的出现,信息系统开展的重要趋势是网络化。。网络化系统20世纪70年代末20世纪90年代50信息系统和管理管理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合理地分配和利用各种资源实现组织的目标,而要管理好这些资源,需要对反映这些资源的信息进行管理。信息系统使得管理者可以很快地获取、分析、理解和使用大量的信息。管理者可以通过这些信息做出决策,而信息的质量决定了管理者决策的正确程度。51信息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对方案的支持支持方案编制中的反复试算支持对方案数据的快速、准确存取支持预测支持方案的优化信息系统对组织职能的支持信息系统开发涉及到包括了在工作岗位、技能、管理以及组织结构等多方面变动。有方案地重新设计组织,使企业组织结构日趋扁平化。信息系统对控制职能的支持行为控制,指对人的管理。人员素质控制〔关键岗位〕质量控制其他控制,包括库存控制、生产进度控制、本钱控制、财务预算控制等信息系统对领导职能的支持领导是指挥、带着、引导和鼓励部下为实现目标而努力的过程。领导职能在信息方面的职责是作为信息集合点,对内对外建立并维持一个信息网络,以沟通信息、及时处理矛盾和解决问题。123452什么是管理信息系统?计算机技术产生以后,迅速在管理领域获得了广泛应用。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营管理协会及其事业部第一次提出了建立管理信息系统的设想,即建立一个有效的信息系统,使得各级管理部门都能了解本单位的一切有关的经营活动,为各级决策人员提供所需要的信息。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各种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迅速开展,MIS也得到了同步开展,MIS的概念逐步得到了充实和完善。53什么是管理信息系统?哈佛管理丛书《企业管理百科全书》中将管理信息系统定义为:管理信息系统为制作、处理及精炼资料,以便产生组织内各阶层为达成管理上目的〔方案、指导、评估、协调、管制〕所需要信息的整体体系。在《中国企业管理百科全书》中给管理信息系统下的定义是:“一个由人、计算机等组成的能进行信息的收集、传送、储存、加工、维护和使用的系统。〞54什么是管理信息系统?戴维斯〔〕认为:“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用来提供各种作业、管理和决策信息的、集成化的人机系统,它包括计算机的硬件、软件、手工规程以及用于分析的模型等。〞而劳顿〔〕那么认为:“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基于计算机的信息系统,它通过收集、处理、存储和扩散信息,来支持组织的管理、决策、合作、控制、分析活动,并使之可视化。〞55什么是管理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是以人为主导的,以计算机硬件、软件、通信网络以及其他办公设备为根本信息处理手段和传输工具,进行管理信息的收集、传递、加工、储存、使用、更新和维护,为企业高层决策、中层控制、基层运作提供信息效劳的人—机系统。电子数据处理系统阶段管理信息系统阶段决策支持系统阶段56管理信息系统的特点、要素、功能管理信息系统具有以下的主要特点:在企业管理中全面使用计算机应用数据库技术和计算机网络采用决策模型解决结构化的决策问题管理信息系统的根本功能有:信息的收集、信息的组织和存储、信息的处理、信息的传递、信息的提供57管理信息系统的根本结构管理信息系统的根本组成部件有四个,即信息源、信息处理器、信息使用者和信息管理者。▲管理信息系统基本组成部件58管理信息系统的根本结构▲管理信息系统根本结构图59管理信息系统的层次结构企业管理活动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战略方案层、管理控制层和运行控制层。

▲管理信息系统的金字塔结构60管理信息系统的职能结构系统的各职能部门都有自己特殊的信息需求,需要专门设计相应的功能子系统。

▲职能系统/管理层次矩阵61管理信息系统的分类管理信息系统按使用的技术手段可以将其分为手工系统、机械系统和电子系统。管理信息系统按信息处理方式又可以将其分为联机处理系统、脱机批处理系统两种类型。管理信息系统按功能和效劳对象可分为国家经济管理信息系统、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事务型管理信息系统、行政机关办公型管理信息系统和专业型管理信息系统等。62管理信息系统与环境环境因素的差异,需要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及应用方式上有相应的差异。一般来说,管理信息系统所处的环境中,以下因素可以对该管理信息系统产生影响:生产过程的特征差异组织规模的差异管理的标准化程度差异组织的系统性差异应用者因素的差异63生产过程特征差异性分析按投入物的供求联系和劳动对象的性质分析生产分类基本说明典型实例特征采掘业从自然资源得到物料进行生产加工过程采矿、采煤、石油工业管理重点一般为物料储运冶炼业直接对采掘工业的产品进行加工,是改变物料的物理化学特性的生产过程炼钢厂、炼油厂、石化厂受生产设备专用性限制、灵活性较小。物料的储运和管理是管理的重点制造业对经过加工的资源进行加工,以改变物料的物理形式的过程机械零件加工装配、产品组装生产过程的计划和管理非常复杂,管理重点在于生产控制与库存控制64生产过程特征差异性分析按生产系统的结构关系分析生产分类基本说明典型实例特征流程式生产作业之间具有强烈的前后时间依赖和连续关系,前一生产过程的终结立即成为下一生产过程的起点采掘、冶炼、化工控制整个生产过程的连续性离散式生产作业之间没有明确的时间上的连续关系,每项作业都可以相互独立地进行。生产方式可以分为车间作业式和流水作业式制造业在每项作业间需要设立相当的库存以维持生产正常进行65生产过程特征差异性分析按生产系统的驱动因素分析生产分类基本说明典型实例特征“推”式生产前序下达生产计划,其产出作为后序的输入,推动后序生产车间式作业管理的重心在于重视生产任务的完成“拉”式生产由后序的生产需要向前序提出要求,以确定前序什么时候生产流水式作业管理的重心在于重视生产能力的形成66生产过程特征差异性分析按生产系统的组织方式分析生产分类基本说明典型实例特征工程项目型以特定阶段的特定任务临时形成生产组织和合作关系进行生产,资源组织以动态任务为向导攻关小组开发小组研制项目组以任务为向导组织具有动态性车间任务型以比较稳定的资源构成比较定型的生产组织,在需要时完成符合该组织功能的生产任务固定式车间以组织为向导任务具有稳定性67组织规模差异性分析可以导致对管理信息系统需求性和适应性差异组织规模应用优势应用劣势小规模组织1、管理过程简单,需求明晰,性能要求适度2、人员培训及应用推广有一定优势1、难以承受系统开发的巨额投资和运行开销2、受投资限制,难以获得系统的全面功能和性能,开发与应用具有更大的风险性3、管理规范化程度有限大规模组织1、有强烈的应用需求2、有强大的投资承受力和承受期,容易开发出完善的系统3、有更为规范化的管理1、管理过程复杂,完备需求分析有一定难度,性能要求较高2、人员培训及应用推广需要较大的投入68管理标准化程度差异性分析把应用管理信息系统作为标准化管理的契机管理规范化程度表现特征对管理信息系统的影响低规范化1、组织结构随意性大2、权力结构过于集中3、决策过程随意性大4、生产过程动态性强1、较难认知和分析系统需求2、系统结构的动态性要求大3、难以归纳决策模型高规范化1、组织结构完备性高2、权力结构合理,控制机制稳定3、决策程序性强4、生产过程相对稳定1、需要认知比较容易清晰2、系统结构规范性好、稳定性强3、比较容易确定决策程序和模型69组织系统性差异性分析低系统性组织对系统开发的影响由于历史原因和组织的自然形成过程,组织系统中存在着“黑匣子〞,在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中,无法对其内部流程进行认知;由于流程的不可认知性,因此也将阻碍功能的可描述性,在分析中会被认定为不产生对决策有关的数据。所以,这种组织既无法进行精确的定义和理解,也无法进行量化分析。70其他因素分析如何获得系统所需的物资和人力资源,组织内部对管理信息系统理解和认识程度、决策技术及系统的软硬件水平、人的素质等,都对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在管理信息系统规划之前,必须对影响系统应用的环境因素认真分析,找出影响系统成功的关键,使组织的管理工作走上标准化、现代化的轨道,为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铺平道路。71管理信息系统中采用的现代管理方法管理方法说明MRPⅡManufacturingResourcePlan制造资源计划ERPEnterpriseResourcePlan,企业资源计划JITJustInTime,准时制生产OPTOptimizedProductionTechnology最优化生产技术Agile敏捷制造72管理信息系统中采用的现代管理方法20世纪60年代20世纪70年代20世纪80年代20世纪90年代21世纪73MRP:1915年提出的经济批量概念以及1934年提出的用统计方法确定订货点的方法,逐步形成了古典生产存储系统。为了解决“订货点管理〞的缺乏,减少生产原料的库存对资金的占用,1965年,JosephA.Orlicky与OliverW.Wight等提出了物料需求方案〔MRP〕这种新的管理思想,根据产品的需求情况和产品结构,确定原材料和零部件的需求数量及订货时间,在满足生产需要的前提下,有效降低库存。74MRP此阶段的MPR可定义为:“利用主生产方案〔MPS〕,物料用量清单〔BOM〕、库存〔INVERTORY〕和未交货单〔OPENORDER〕等各种资料,经计算得到未来的物料需求,并进行订单的补充和修改。75MRP主生产调度方案MPS物料需求方案物料需求单物料根本数据库存管理数据物料结构表采购单及未付客户单76闭环式MRP20世纪70年代:针对物料需求方案管理方式的缺乏,开展了闭环式MRP〔CloseLoopMRP〕与物料需求方案管理方式不同,闭环式MRP强调以下特点采用反响形成闭环控制,使管理能及时适应主生产方案的改变,又能适应现场情况的变化加强了各系统之间的联系,更进一步表达了管理信息系统的整体性77闭环式MRP生产计划主生产计划产能负荷分析物料需求计划执行物料需求计划执行车间作业计划可行YesNo78MRPⅡ〔制造资源规划〕MRPⅡ的管理目标是:通过反响库存和车间在制品信息,制定生产方案,在保证按期供货的前提下,减少在制品和库存的资金占用。MRPⅡ适用于“小批量、多品种〞生产制造企业。79MRPⅡ〔制造资源规划〕生产方案主生产方案产能负荷分析物料需求方案执行物料需求方案执行车间作业方案可行YesNo财务管理经营方案80MRPⅡ〔制造资源规划〕客户订货生产计划大纲MPSMRP采购财务能力计划车间控制成本会计预测资源分布制造数据管理库存控制81ERP(企业资源规划)ERP是在现代管理技术、计算机技术进步的新技术条件下MRPⅡ开展的结果。ERP突破了MRPⅡ的局限,把供需链内的供给商等外部资源也看做是企业的重要资源集成进系统。82ERP(企业资源规划)ERP对MRPⅡ作了以下几方面的扩充对外延伸:增加了供需链管理和战略决策支持两方面的功能对内精化:主张以精益方式改造企业生产管理系统供需链管理战略决策支持MRPⅡERP83JIT〔准时制生产〕JIT是日本丰田公司的看板管理〔KANBAN〕为代表的企业管理方法。JIT的目标是零库存,实现“准时制〞生产〔JustInTime〕。84JIT与MRPⅡJITMRPⅡ库存库存是一种不利因素,应尽量减少库存是一种资源,是预防未来一些不确定因素必需的批量为生产立即需要的数量用某种公式计算批量生产准备时间尽可以少要求不严格在制品库存取消等待加工队列是一种需要供应商合作者有矛盾的甲乙两方质量废品为零允许有废品设备维修预计计划内维修设备维修是必要的提前期越短越好尽可以长工人素质要求高按法规办事85OPT〔最优化生产技术〕追求物流平衡,而不是能力平衡。非瓶颈资源的利用水平不仅取决于自己的潜力,还由系统中其它一些约束来确定。进行生产,并不总是等于有效地利用了资源。在瓶颈资源上损失一小时,等于整个系统损失一小时。在非瓶颈资源上节约一小时,没多大意义。瓶颈环节决定了系统的产出和库存。传输批量并不总是等于加工批量。加工批量应当是可变的,不是固定的。考虑系统的所有约束条件,才能确定优先级。86OPT〔最优化生产技术〕管理思想MRPⅡ/JITOPT关注核心保障作业优化物流、充分利用资源成本因素为保障生产能力面形成的库存问题系统的整体物流平衡程度实现措施合理控制库存优化生产的瓶颈环节87Agile〔敏捷制造〕敏捷制造作为一种制造哲理,目的是提高企业生产和经营上的敏捷性,及时满足市场多样化的需求;作为一种管理思想,其核心在于通过虚拟企业的形式,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利用率,充分利用转瞬即逝的市场机遇。Agile企业的目的在于提高资源利用率,进行敏捷化生产。88第二章信息系统总体规划什么是总体规划?为什么进行总体规划?如何进行总体规划?89什么是信息系统总体规划?信息系统总体规划也称作信息化战略,是企业经营战略的有机组成局部,和财务战略、人力资源战略、运作战略等一样,是公司的职能战略。它是关于企业信息系统职能的目标及其实现的总体谋划。90什么是信息系统总体规划?信息化战略规划包括两个局部:信息化战略的制定和信息化战略实施方案的制定。前者偏重战略方向,后者是具体行动方案。理解关键的企业目标企业如何到达目标?IS如何支撑这目标?如何实现IS目标?信息化建设具体工程的实施IS实施方案信息化战略企业战略91什么是信息系统总体规划?信息化战略规划是指,以整个企业的开展目标、开展战略和企业各部门的业务需求为根底,结合行业信息化方面的实践和对信息技术开展趋势的掌握,定义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远景、使命、目标和战略要点,规划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未来架构,为信息化建设的实施提供一副完整的蓝图,全面系统地指导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进程。92为什么进行信息系统总体规划?企业信息化成长的烦恼:客观困境:看不见的黑洞

——系统繁多

——信息孤岛

——维护费用高

——收益低

——风险高

……93为什么进行信息系统总体规划?企业信息化成长的烦恼:主观困境:谁在反对信息化?——疑心论者——谨慎论者——时机论者——利益论者……94为什么进行信息系统总体规划?信息化开展过程中的缺失:谁应该为IS黑洞负责?部门级业务功能的改进需求面向部门的信息化模式“孤岛”信息的产生接口需求的大量出现面向接口的高成本维护跨部门业务成本的提高95为什么进行信息系统总体规划?我们的信息化还缺少什么?1初始2扩展3控制4集成5数据管理6信息管理供给缺乏供需结构

平衡有效需求

缺乏组建性进化效用性进化结构性进化信息化战略规划96战略一致性模型〔StrategicAlignmentModel)JohnHanderson(1994,哈佛商学院)提出了一整套进行信息系统战略规划的思考框架,帮助企业如何检查经营战略与信息架构之间的一致性。

经营战略

信息化战略

组织与业务流程

信息架构①②②③③97企业信息化建设三种路径的比较

路径重要因素路径1:组织与业务流程信息构架路径2:经营战略组织与业务流程信息构架路径3:经营战略信息化战略信息架构IS投资与战略的一致未考虑有所考虑考虑业务流程与组织的优化未考虑考虑考虑信息构架的集成未考虑未考虑考虑信息构架的应变能力未考虑未考虑考虑98为什么进行信息系统总体规划?听说过“二八法那么〞吗?“二八法那么〞的意思是说,80%的结果是由20%的原因产生的。确实,世界上80%的财富,集中在20%的人手里。企业80%的收入来自于20%的客户,80%的利润来自于20%的产品,诸如此类。而今天,我们说,信息化总体规划〔也称信息化战略规划〕花费20%的投资将奉献80%的信息化成功率。可见,信息化战略规划的重要性!99如何进行信息系统总体规划?IS建设愿景与差距IS选型与工程组织IS具体工程规划管理提升与业务改进的方向IS作用点及愿景分析IS现状IS能力评估分析差距探讨改进设想审视企业外部市场环境以及内部运作环境结合标杆与约束,明确管理提升和业务改进的方向IS应用的理念学习、热点了解、案例参与识别IS对管理提升和业务改进的关键点描述IS建成后的愿景从人、流程、

技术三个方面来系统的分析企业IS的现状评估当前的IS

能力分析现状与愿景之间的差距确定关键要突破的问题要点多方听取意见探讨对这些问题要点的改进设想100如何进行信息系统总体规划?结合问题要点及其需求,选择IS建设的各子系统的类别与规模搭建IS架构,明确IS总时间表、各子系统建设的时序表以及依赖关系结合IS架构、各子系统的类别与规模,明确各子系统硬件软件等的选型程序、选型标准明确硬件软件等具体合作伙伴企业与外部服务参谋之间的关系内部人员遴选效劳参谋遴选多层次的联合团队的组成,围绕问题要点来明确职责IS建设愿景与差距IS选型与工程组织IS具体工程规划围绕问题点,收集改进需求结合标杆与约束,明确管理提升和业务改进的方向业务需求调整IS大选型搭建IS构架IS小选型工程方案选择IS建设的工程组织101如何进行信息系统总体规划?明确每个建设阶段的范围、目标、方法、依赖关系、时间和资源需求分析各阶段、各方面可能出现的心理反映明确工程质量监控、风险防范及转化的方法综合形成IS具体工程的主实施计划及第一阶段的方案伴随的培训方案〔考虑到培训目的、时间、对象、方法的有机结合〕IS建设愿景与差距IS选型与工程组织IS具体工程规划IS建设阶段规划风险管理质量监控策略主要实施方案与培训方案102信息系统总体规划的时机1初始2扩展3控制4集成5数据管理6信息管理计算机应用信息资源管理总体规划时机103信息系统总体规划的内容战略的业务规划〔考虑企业未来可能采用的技术〕战略的信息技术规划〔规划未来的信息根底结构〕战略的数据规划〔建立不受技术影响的数据模型〕104信息系统总体规划方法企业系统规划法〔BusinessSystemPlanning,BSP〕战略集合转移法〔StrategySetTransformation,SST〕关键成功因素法〔CriticalSuccessFactors,CSF〕应用系统组合法〔ApplicationPortfolioApproach,APA〕信息工程法〔InformationEngineering,IE〕战略栅格法〔StrategicGrid,SG〕价值链分析法〔Value-chainAnalysis,VCA〕战略系统规划法〔StrategicSystemPlanning,SSP〕105企业系统规划法企业系统规划法是一种对企业信息系统进行规划和设计的结构化方法,由IBM公司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这里所说的“企业〞也可以是非盈利的单位或部门。通过自上而下地识别系统目标、企业过程和数据,然后对数据进行分析,自下而上地设计信息系统。该信息系统支持企业目标的实现,表达所有管理层次的要求,向企业提供一致性信息,对组织机构的变动具有适应性。106战略集合转移法战略集合转移法提供一种建立起企业信息战略规划与组织战略相关联的方法,将组织战略转化为信息系统战略,它首先识别组织的战略集合,然后转化为信息系统战略,包括信息系统的目标、约束和设计原那么等,最后提交整个信息系统的结构。107关键成功因素法关键成功因素法是通过与高级管理者的交流,了解企业的开展战略及其相关的企业问题,识别企业的关键成功因素,根据这些关键成功因素来决定信息资源分配的优先级别,并帮助企业利用信息技术开掘新的机遇。优点:能直观的引导高级管理者综观整个企业与信息技术之间的关系;缺乏:在进行较低一层次的信息需求分析时,效率不是很高。108应用系统组合法应用系统组合法着重强调,在企业应用系统的别离和组合方面,对信息系统工程进行风险分析和评估,是进行信息决策和工程成功的保证。APA方法认为,企业在信息系统方面的经验和工程的大小与结构,是风险分析应该考虑的两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对企业应用系统进行合理的别离与组合,可以有效地降低风险。109信息工程法信息工程法〔IE〕提供了建立企业模型、数据模型和过程模型的技术手段,它首先利用业务分析来建立企业模型;其次进行实体分析建立主题数据模型;最后是进行数据的分布分析,结合数据的存储地点,确定主题数据库的内容和结构,制定数据库的开发策略。信息工程法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面向技术的方法。110战略栅格法战略栅格法是一种诊断企业中信息系统作用的工具。该方法利用栅格表,依据现行的应用工程和预计将开发的应用工程的战略影响,确定出4种不同的信息系统战略规划条件,即战略、转换、工厂、辅助;栅格表中每一方格确定了企业中信息系统的位置,通过对当前应用工程和将开发应用工程可能产生的影响分析,以诊断当前状态和调整战略方向的作用。111价值链分析法价值链分析法认为信息技术在组织的战略牵引方面能起关键作用。价值链方法将一个组织视为一系列的输入、转换与输出的活动的集合,而每一个活动都有可能相对于最终效劳或产品产生增值行为,为增强企业的竞争地位作出奉献;利用信息技术在价值链中识别并放置“信息增强器〞进行增值以提高组织的竞争力。112战略系统规划法战略系统规划法是通过分析企业的主要职能部门来定义企业的功能模型;再结合企业的需求信息,生成数据实体和主题数据库,从而获取企业全局数据结构;最后进行全局数据系统结构的识别,并提交信息系统的实施方案和方案。113常用信息系统规划方法比较114战略的数据规划用“职能域——业务过程——业务活动〞的层次结构关系描述企业本质。分析数据实体及其联系,对数据实体进行聚集分析,将联系密切的实体划分在一起。权衡集中式存储与分布式存储的利弊及数据的平安性、保密性、系统的运行效率和用户的特殊要求。1234进行用户操作数据库的权限定义。进行业务分析建立企业模型进行数据分析建立主体数据库模型进行数据分布分析主体数据库的可靠性规划115第一步:现行系统的调查及企业模型的建立对现行系统的调查和分析研制一个表示企业各职能域的模型扩展上述模型,使它能表示出企业的各项业务过程继续扩展上述模型,使它能表示出企业的各项业务活动四个阶段:116第一步:现行系统的调查及企业模型的建立系统界限和运行状态的调查组织机构和人员分工的调查业务过程及业务活动的调查各种方案、单据、报表和帐册的处理资源情况的调查约束条件的调查薄弱环节的调查现行系统的调查内容:117第一步:现行系统的调查及企业模型的建立在调查之前系统分析员要和用户共同制定调查的进度方案在调查中要注意调查顺序,先自上而下地做初步调查,再做自下而上的具体调查在调查中要注意数量的概念必须对所有的调查内容进行整理、研究和分析,并将有关内容绘制成直观、清晰的各种图表在调查中要注意调查态度调查工作要领:118第一步:现行系统的调查及企业模型的建立查阅书面资料实地观察面谈调查表各类原始素材的收集方法:119第一步:现行系统的调查及企业模型的建立职能域〔FunctionalArea〕或职能范围、业务范围,是指一个企业或组织的一些主要业务活动领域。职能域反映了整个企业的概貌,这项可以在一名高层领导或一组了解整个企业情况的管理人员的帮助下完成职能域的建立:120第一步:现行系统的调查及企业模型的建立经营方案财务产品方案材料方案生产方案生产与控制销售分配会计人事一个中型制造厂的职能域可列举如下:121第一步:现行系统的调查及企业模型的建立每个职能域都要执行一定数目的业务过程〔Process〕,业务过程是对职能域的细化。识别业务过程一般来说缺乏较好的形式化方法,主要是靠有经验的业务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反复提炼。业务过程的建立:122第一步:现行系统的调查及企业模型的建立按职能域进行组织结构调查——绘制组织结构图123第一步:现行系统的调查及企业模型的建立建立组织机构和职能域、业务过程的对应关系124第一步:现行系统的调查及企业模型的建立建立一、二级企业模型125第一步:现行系统的调查及企业模型的建立业务活动〔Activity〕是对业务过程的细化,是企业最根本的、不可再分的管理功能。判断功能分解是否到底的一个有效的方法,是看是否可以用一句话来说明一个根本活动的内容和目的,如果需要几句话说明,那么这个活动就可能要继续细分。这句话必须要有一个动词,仍然是用“动词+名词〞的动宾结构来表示。最终的企业模型:职能域——业务过程——业务活动业务活动的建立:126第一步:现行系统的调查及企业模型的建立企业模型的优化:127第二步、进行数据分析建立主题数据库模型主题数据库〔或称数据类——DataClass〕,它们所包含的数据只是将与产品有关的记录归于产品数据库,与客户有关的记录归于客户数据库等等。主题数据库的建立方法:第一种方法:实体——关联的方法第二种方法:考察企业模型中的业务过程一览表,写下每一过程所用的输入或产生的输出单证、报表、帐册等数据载体,然后对这些数据载体进行分析和归类便形成主题数据库128第二步、进行数据分析建立主题数据库模型例如:中型制造厂的企业模型中包含主题数据库:零件产品材料客户供给商设备在制品建筑物职工现金帐户……129建立信息总体结构:业务过程和主题数据库的对应矩阵〔C—U阵〕130建立信息总体结构:业务过程和主题数据库的对应矩阵〔C—U阵〕131建立信息总体结构:子系统划分132建立信息总体结构:子系统划分133第三步、进行数据库的分布分析某些数据的固有属性导致集中存储有些数据是被集中式的应用工程所使用所有部门的用户需要存取相同的数据用户要检索许多分散在各地的数据,那么将这些数据集中管理要比分散管理好为使系统具有可审查性,需要保存某些事物更新的细节,这些细节应转储到一个大型集中式数据库某些数据的固有属性导致分散存储有些数据只在某一个地点被经常使用,而其它地点很少或根本不用当地部门负责自己数据的准确性、保密性和平安性某个地点的业务对某些数据的更新频率太高134分布式数据的六种形式复制数据——是指在不同地点保存相同数据的几个副本子集数据——是较大数据库中的一个子集。重组织数据——对于信息检索系统或决策支持系统来说,需要采用倒排表、辅助索引或其它机制对数据进行重组织,以便于进行快速检索。分区数据——指相同的数据模型被用于两台或多台计算机中,但每台计算机所存储的数据是不同的。别离模式数据——别离模式数据是指不同的计算机含有不同的数据和不同的程序,并且通常是由不同的开发组安装的。虽然这些数据的模型不同,但是这些分散的系统必须是一个共同的自顶向下规划的一局部。不兼容数据——分散开发的系统所用到的数据并没有经过总体规划,每一个系统都在根据自己的需要建立数据库。135业务过程与所在地的对应表〔局部〕136主题数据库与地点对应图表137主题数据库的分布规划138第四步、主题数据库的可靠性规划专用性——对数据库中的专用数据如何保密的问题平安性——如何防止数据库数据受到非法破坏和损失完整性——如何保证数据库中数据的正确性、一致性并发控制——在允许多个用户并行地访问数据库数据的条件下,如何用正确的方式调度并发操作,防止造成数据的不一致性故障恢复——当出现部件失效、偶然事故、人为失误等故障的发生使数据遭到破坏,造成数据库不能正常工作时,如何及时修复故障并将数据库恢复到故障发生前的状态139战略的信息技术规划应用开发策略确实定确定开发顺序确定开发方式〔重建?改造?保存?〕数据管理策略确实定数据管理工作的负责人的任务及其地位数据管理的规程数据字典的维护策略数据字典的建立方式数据管理的费用估算整体网络设计选择各类系统软件确定系统的数据存储量确定网络配置方案按网络总体方案制定出总预算140第三章信息系统分析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系统分析的根本知识面向对象的系统分析141信息系统开发方法

生命周期法软件生命周期是指从软件的立项开发到软件最终消亡的全过程。瀑布模型:制定方案、需求分析、软件设计、编码、测试、实施与维护。142信息系统开发方法

原形法根据系统的最根本需求,快速构造出原型系统,运行系统与用户一道对原型系统进行评价改进。在每一轮原型开发循环中,一般仍采用生命周期方法。面向对象的方法使用对象、类、继承、封装、消息等根本概念进行程序设计和实现。143瀑布模型方案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编码测试实施运行维护144原形法1.用户提出请求7.修改5.不可行处理2.识别归纳问题3.开发系统原型4.分析评价8.试运行N.运行管理6.不满意处理循环1循环2145什么是信息系统分析?

信息系统分析是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对一个或假设干个子系统进行深入仔细的调查研究,确定新系统逻辑功能的过程。用户系统分析员系统设计工程师理解表达表达146信息系统分析的步骤

详细调研“自顶向下〞的方式业务过程、业务数据、功能要求、性能要求、运行要求数据分析数据流程数据字典逻辑功能结构确定业务功能、UI界面、业务处理提出详细分析报告147信息系统分析工作的特点

用画图的方法,直观且容易理解与用户沟通与设计人员沟通“自顶向下〞的工作原那么由粗到细、由表及里上下结合,形成闭环强调逻辑结构而不是物理结构不用过多的考虑技术实现问题防止了重复工作改动本钱小148业务流程调查内容:各环节的处理业务、信息来源、处理方法、计算方法、信息流经去向、提供信息的时间和形态〔报告、单据、屏幕显示等〕。业务处理单位业务功能描述单证、报表传递存储收集资料149业务流程调查举例——教学管理新生入学后填写的学生情况登记表报各系、院后,再上报教务处教务科,教务科将这些报表汇总后与学校招生办公室进行核对,准确无误后存档以备使用。每年各个专业在制定完教学方案后,由教学秘书交系教学办公室进行审核,然后上报教务科,教务处和教务科出面组织全校进行讨论,协调各专业的教学执行方案,最后形成年度教学执行方案下发各系组织落实。各系将落实后的教师任务分配表汇总再报教务科。150业务流程调查举例——教学管理各系教学办公室根据教学执行方案、教师任务分配表和教室情况排出本系课程表,再报教务科,由教务科进行统一协调,最后制定出全校课程表下发各院、系。学校在局部专业中实施了学分制管理,在每学期开学以前还要进行学生选课工作。期末考试结束后,各系将学生成绩归档并进行学籍处理,然后将成绩及学籍处理结果报教务科审批执行。另外教务科还要根据教师任课情况、学生情况制定各种报表上报省教委、学校及各有关单位。151业务流程调查举例——教学管理学籍处理1学生登记表学生学生档案招生办各院系教务处制定教学方案2教师根本信息管理3教室管理4教学方案教师信息教学方案教师信息教室信息教师任课情况教学秘书人事处统计报表处理8制定教学方案5成绩管理7学生选课6学生成绩学生档案统计报表课表教务处学生教师各院系校领导上级主管各院系教务处教务处152业务流程审查首先要与用户一道共同审查这些业务流程图的整个工作流程是否正确,是否有被遗漏的局部。其次要检查业务流程图的一致性,即在高层流程图中出现的各类报表、单证、数据存储、业务处理单位、参与者等一定要在低层的业务流程图中反映出来。153业务流程审查再次要检查低层的业务流程图中是否存在业务活动没有输入的数据载体或处理完毕不产生输出的数据载体。如果存在那么要仔细调查各项业务活动是确实没有输入或没有输出的数据载体,还是将某些数据载体遗忘。最后要对各项业务活动和数据载体的名称进行审查,确认名称定义的正确性和准确性,不能存在同名异义或同义异名的现象。154数据流程图数据流程图是全面地描述信息系统逻辑模型的主要工具,它可以用少数几种符号综合地反映出信息在系统中的流动、处理和存储情况。外部实体〔ExternalEntity〕处理过程〔Process〕数据存储〔DataStore〕数据流〔DataFlow〕155数据流程图举例——学籍处理156数据流程图举例——制定教学方案157数据流程图举例——排课158数据流程图举例——统计报表处理159数据流程图举例——教学管理系统总体160处理功能的表达

业务流程调查和功能分析所采用的表达工具是图形,不能详细描述每一项处理功能如何实现和控制。自然语言表达处理功能存在的问题:界限不明确大客户,成绩评定等逻辑条件的次序不明确“凡各科成绩平均在92分以上,或单科成绩最低分在85分以上,且英语成绩平均在90分以上者,可申请特等奖学金〞意义模糊的形容词或副词例如,评定三好学生标准是成绩好、道德修养好、身体健康161结构式语言

结构式语言是一种介于自然语言和程序设计语言之间的一种语言,它采用了结构化程序设计思想,只使用3种根本逻辑结构:顺序结构、判断结构、循环结构,并且只使用极其有限的词汇。它和程序语言的不同在于没有严格的语法规定。162结构式语言的词汇和语句

结构式语言使用的词汇主要有三类:1、祈使句中的动词;2、在数据字典中定义的名词;3、某些逻辑表达式中的保存字。结构式语言使用的语句只允许有四类:1、简单的祈使句2、判断句3、循环语句4、上述三种的复合语句163简单祈使句表达计算房租水电费的过程

获得当月水表数获得上月底水表数当月水表数减去上月底的水表数,得到本月实际用水吨数1.20元乘以实际用水吨数得到水费将水费加到应交房租水电费中获得当月电表数164简单祈使句表达计算房租水电费的过程

获得上月底电表数当月电表数减去上月底的电表数,得到本月实际用电度数0.80元乘以实际用电度数得到电费将电费加到应交房租水电费中获得房租费将房租费加到应交房租水电费中,得到住户的应交房租水电费165判断句

形式1〔一般形式〕:如果 条件1〔成立〕那么 动作A否那么〔条件1不成立〕就 动作B166判断句

形式2〔嵌套形式〕:如果条件1〔成立〕 那么如果条件2〔成立〕那么动作A 否那么〔条件2不成立〕 就动作B否那么〔条件1不成立〕 就动作C167判断句

形式3:如果条件1那么 动作A如果条件2那么 动作B…………168循环句

对每一满足条件的记录,循环执行动作A169判断树判断树是用一种树型图形方式来表示多个条件、多个取值所应采取的动作。看一张判断树图形的时候,要从左边〔树根〕开始,沿着各个分支向右看,根据每一个条件的取值状态可以找出应该采取的动作,所有的动作都列在这张图的最右侧170判断树方法:首先确定有哪些条件第二确定每一个条件有几种可能的状态,即有几种取值第三要确定有哪些动作最后确定每一项动作要依赖哪些条件及取值。171判断树——举例学校的奖学金有两种,且记为奖学金A和奖学金B。对于奖学金A,凡各科成绩平均在88分以上、单科成绩不低于75分、英语平均在80分以上者可申请一等奖学金〔金额400元〕;凡各科成绩平均在85分以上、单科成绩不低于70分、英语平均在80分以上者可申请二等奖学金〔金额300元〕。172判断树——举例对于奖学金B,凡各科成绩平均在92分以上、单科成绩不低于85分、英语平均在90分以上者可申请特等奖学金〔金额1500元〕;凡各科成绩平均在90分以上、单科成绩不低于80分、英语平均在85分以上者可申请一等奖学金〔金额800元〕;凡各科成绩平均在88分以上、单科成绩不低于75分、英语平均在80分以上者可申请二等奖学金〔金额400元〕;凡各科成绩平均在85分以上、单科成绩不低于70分、英语平均在80分以上者可申请三等奖学金〔金额300元〕173判断树——举例两个条件:奖学金种类,成绩第一个条件有两个状态:奖学金A和奖学金B。第二个条件有六个状态:依据平均成绩、单科最低成绩和英语平均成绩来最终确定。有六个处理动作,即最后发放的奖学金金额。174判断树——举例其中:G-学生的平均成绩D-学生各科的最低成绩E-计算出英语的平均成绩175判断表当某个判断结构依赖于较多的条件且有较多的取值时,用判断表能够把所有的条件组合一个不漏的表达出来,相应地可以分析不同条件组合应该采取什么动作。能够发现用户可能遗漏的,尚未提出的逻辑要求176判断表方法:首先确定有哪些条件第二确定每一个条件有几种可能的状态,即有几种取值第三要确定有哪些动作第四给出所有条件的组合最后确定每一项动作要依赖哪些条件及取值。177判断表——举例某工厂人事部门对一局部职工重新分配工作,其分配原那么如下:“如果年龄不满18岁,文化程度是小学,那么脱产学习,文化程度是中学,那么当电工。如果年龄满18岁但不满40岁,如果文化程度是小学或中学,假设是男性,那么当钳工,假设是女性,那么当车工,文化程度是大学,那么当技术员。如果年满40岁及以上者,文化程度是小学或中学,那么当材料员,文化程度是大学,那么当技术员。〞178判断表——举例有三个条件: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性别有2个取值年龄有3个取值文化程度有3个取值所有条件的组合有:2×3×3=18个。179判断表——举例中学1大学2满18岁但不满40岁1满40岁及以上2小学0文化程度未满18岁女男含义

0年龄10性别取值

条件名称

180判断表——举例初始判断表☆为后补动作※※※※当材料员※※☆※※☆

当技术员※※当车工※※当钳工※※当电工※※脱产学习210210210210210210文化程度222111000222111000年龄111111111000000000性别181716151413121110987654321181判断表——举例整理后判断表※※当材料员※当技术员※※当车工※※当钳工※当电工※脱产学习101010210文化程度11221100年龄1100性别987654321182面向对象的分析方法软件系统分析与设计存在的问题:问题域与系统责任难以准确、透彻地理解人员交流与通信障碍〔没有很好的交流语言〕系统需求变化软件复用183面向对象的分析方法面向对象技术的根本思想是尽可能地运用人类自然思维方式来构造软件系统。现实世界的问题是由客观实体和实体之间的联系构成的,对象就是客观实体的抽象。184面向对象的分析方法根本观点如下:客观世界是由对象组成的具有相同数据和相同操作的对象可以归并为一个类,对象是类的一个实例类可以派生出子类,子类继承父类的全部特性,又可以有自己的新特性对象之间通过消息传递相互联系面向对象=对象+类+继承+通信185面向对象方法的优点按照人类的自然思维方式,面对客观世界建立软件系统模型,有利于对问题论域和系统责任的理解,有利于人员交流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封装机制可以使开发人员把最稳定的局部,即对象作为系统的根本单位,而把容易发生变化的局部,属性和效劳,封装在对象之内,使得需求变化的影响尽可能限制在对象内部186面向对象方法的优点支持软件复用:对象可以派生出新类,类可以产生出实例对象可维护性好:封装性使得不至于牵一发而动全身187根本概念对象:描述客观事物的一个实体,是构成系统的根本单元,由一组属性和一组效劳组成。〔有形+无形〕类:一组具有相同属性和操作的对象的集合,是对象的抽象。封装:把对象的属性和操作结合在一起,构成一个独立的对象。继承:子类可以自动拥有父类的全部属性和效劳188根本概念消息:对象之间在交互中所传递的通信信息结构与连接:表达对象之间的联系〔分类结构、组装结构、实例连接、消息连接〕多态性:在基类中定义的属性和效劳为其子类继承后,可以具有不同的数据类型或表现出不同的行为189什么是面向对象的分析?分析问题论域,找出问题解决方案,发现对象,分析对象的内部结构和外部联系,建立软件系统的对象模型。问题论域分析发现和定义对象与类识别对象的外部联系建立系统静态结构模型建立系统动态行为模型190UML概述自20世纪70年代面向对象技术出现以后,面向对象技术在软件业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了解决复杂软件系统的开发,纷纷推出了各种面向对象的软件工程方法,BOOCH、Rumbaugh(OMT)、Jacobson(OOSE)等。191UML概述1994~1996年软件工程学家GradyBooch、IvarJacobson、JamesRumbaugh先后齐集于Rational公司,以各自原有的方法为根底,并吸收其他方法如Fusion、Shlaer-Mellor、Coad-Yourdon等方法的长处,提出了统一建模语言UML。类图、对象图、UseCase图、顺序图、协同图、状态图、活动图、组件图、配置图192UML提供的系统模型化功能UseCase建模UseCase定义了在业务处理中的业务规那么和任务,以及计算机应用系统怎样支持这些任务。UseCase抽取系统的功能需求,帮助把它映射成对象模型。对象类和对象建模可以使用UML中的对象类定义一系列业务对象〔类〕和应用结构,并且建立对象作为这些类的实例。对象建模定义对象的行为,保证UseCase和业务规那么得到正确的支持组件建模组件是指源代码的物理单元和可执行单元,它们组成应用系统。对象类分别组织在组建中,成为应用系统中可复用的模块。配置建模把软件系统在计算机网络上的配置方式进行模型化193基于UML的系统分析业务流程调查建功能模型分析数据建立对象模型分析活动建立动态模型194UML分析——业务流程调查建立功能模型UseCase符号用例角色通信关系使用关系包含关系《include》扩展关系《extend》角色〔Actor〕:角色是与系统交互的人或事物,角色可以是用户、其它系统或时间。当时间作为角色时,一般是指一定时间触发系统中的某个事件。用例〔UseCase〕:用例是系统的功能模块,它描述人们如何使用系统。关系分为通信关系、使用关系、包含关系和扩展关系。《use》195UML分析——业务流程调查建立功能模型通信关系〔CommunicatesRelationship〕:描述角色与用例之间的关系,某一个角色启动一个用例或一个用例启动一个角色。学籍管理员学籍处理196UML分析——业务流程调查建立功能模型使用关系〔UsesRelationship〕:表示一个用例可以利用另一个用例提供的功能。学籍管理员学籍处理统计员统计处理身份验证《use》《use》197UML分析——业务流程调查建立功能模型包含关系〔IncludeRelationship〕:指一个根本用例的行为包含了另一个用例的行为。学籍管理员学籍处理档案管理《include》198UML分析——业务流程调查建立功能模型扩展关系〔ExtendRelationship〕:一个根本用例可以是独立,但在某个条件下它的行为可以由另一个用例扩展。一般顾客购置产品《extend》199UML分析——业务流程调查建立功能模型使用用例图来描述教学管理系统总体业务流程:200UML分析——业务流程调查建立功能模型“学籍处理〞用例的扩展:201UML分析——业务流程调查建立功能模型“制订教学方案〞用例的扩展:202UML分析——业务流程调查建立功能模型“排课〞用例的扩展:203UML分析——业务流程调查建立功能模型“统计报表处理〞用例的扩展:204UML分析——分析数据建立对象模型建立对象模型是面向对象开发方法的根本任务,是软件系统开发的根底,也是一个最需要倾注精力和时间的技术活动。对象模型中类之间可以有4种关系:关联、依赖、累积〔聚合、组合〕、一般化〔泛化〕205UML分析——分析数据建立对象模型关联〔Association〕:是模型元素间的一种语义联系,它是对具有共同结构特性、行为特性、关系和语义链接的描述。206UML分析——分析数据建立对象模型依赖〔Dependency〕:指一个模型元素间的变化必然影响到另一个模型元素。如家属的信息依赖于职工的信息。家属职工207UML分析——分析数据建立对象模型累积〔Aggregation〕:累积关系是强关联,它反映的是整体和个体之间的关系。208UML分析——分析数据建立对象模型一般化〔Generalization〕:显示类之间的继承关系,即一般性实体与特殊性实体之间的关系。209UML分析——分析数据建立对象模型教学管理系统对象模型:210UML分析——分析数据建立对象模型教学管理系统对象模型:211UML分析——分析活动建立动态模型业务流程调查所建立的功能模型主要是强调真实而接近现实管理业务,但功能模型中存在着需要调整的处理方式和不能够由系统来实现的用例,为此需要根据前面的对象模型和优化后处理方式调整功能模型,使之成为未来信息系统的逻辑结构。212UML分析——分析活动建立动态模型“学籍处理〞优化后的功能模型:213UML分析——分析活动建立动态模型“制定教学方案〞优化后的功能模型:214UML分析——分析活动建立动态模型“排课〞优化后的功能模型:215UML分析——分析活动建立动态模型优化后的教学管理系统总体功能模型:216UML分析——分析活动建立动态模型用结构式语言、判断树、判断表在“用例说明窗口〞描述每一个叶子层用例:217UML分析——分析活动建立动态模型用状态图描述每一个叶子层用顺序图描述每一个叶子层219第四章信息系统设计信息系统设计概述数据库设计和编码设计系统功能结构设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