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卷(带答案和解析)_第1页
天津市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卷(带答案和解析)_第2页
天津市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卷(带答案和解析)_第3页
天津市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卷(带答案和解析)_第4页
天津市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卷(带答案和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天津市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卷(带答案和解析)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每题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将答题纸相应位置涂黑。(共20题,每题3分,共60分)火星有“孪生地球”之称,是人类迄今为止了解最多的地外行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

人类发射火星探测器飞抵火星的过程中,需要脱离的天体系统是(

)A.

地月系

B.

太阳系

C.

银河系

D.

河外星系2.

探测器在飞往火星途中会遇到的主要困难是(

)①火星大气层稠密

②火星引力强大

③宇宙空间强辐射

④环境长期失重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答案】1.A

2.C【解析】【1题详解】结合所学知识,火星和地球都属于太阳系中的行星,人类发射火星探测器飞抵火星的过程中,已经脱离了地月系,但仍处于太阳系、银河系及可观测的宇宙,A正确;BC错误;火星是属于太阳系,太阳系属于银河系,河外星系与银河系是并列关系,都属于可观测宇宙,D错误。故选A。【2题详解】探测器在飞往火星途中,因宇宙空间没有大气,没有万有引力,故太阳辐射强,引力小会使得环境长期失重,③④正确;火星质量体积较小,万有引力较小,吸引的大气层较薄,①②错误;故选C。【点睛】宇宙间的天体都在运动着,运动着的天体因互相吸引和互相绕转,从而形成天体系统。万有引力和天体的永恒运动维系着它们之间的关系,组成了多层次的天体系统。天体系统有不同的级别,按从低到高的级别,依次为地月系和其他行星系统、太阳系和其他恒星系统、银河系和河外星系、可观测宇宙。太阳在2017年9月6日晚连续爆发两次“闪焰”,其等级打破了12年来的观测纪录,并伴随着高能带电粒子流抛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材料中所描述的“闪焰”,最可能的是(

)A.

太阳爆炸

B.

太阳耀斑爆发C.

太阳辐射增强

D.

核裂变反应增强4.

与研究和预报此类事件影响,关系不直接的部门是(

)A.

航天部门

B.

通信部门C.

化学工业部门

D.

气候研究部门【答案】3.B

4.C【解析】【3题详解】由材料可知,太阳在2017年9月6日晚连续爆发两次“闪焰”,并伴随着高能带电粒子流抛射,耀斑爆发会抛出大量高能带电粒子,故材料中所描述的“闪焰”有可能是太阳耀斑爆发,B正确;目前太阳处于壮年期,状态较稳定,不会发生爆炸,A错误;太阳辐射的增强和减弱不会对供电造成突发性影响,C错误;太阳能量来源是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不是核裂变反应,D错误;故选B。【4题详解】研究表明,地球上的气候变化与太阳活动有明显的相关性。当耀斑爆发时,会对卫星导航、空间通信、电网、航空航天等人类活动产生灾害性的影响,因此通信部门、航天部门、气候研究部应加强对太阳活动研究的预报;化学工业部门与太阳活动的关系不大,不需要加强研究和预报,ABD错误,C正确。所以选C。【点睛】太阳活动的表现有光球层的黑子、色球层的耀斑及日珥、日冕层的太阳风,太阳活动加强时,会导致射向地球的射电增多,扰乱地球上空的电离层,使地面的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其至中断;带电粒子流可以引发地球上的磁暴现象;地球两极地区能出现极光现象;也会对地球气候产生一定影响。图示意寒武纪至新近纪生物多样性和地表温度的变化。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

图中(

)A.

寒武纪比奥陶纪生物种类更加丰富B.

侏罗纪是哺乳类动物的繁盛时期C.

第③次物种大灭绝与地表升温有关D.

生物演化主要依赖于地球的内能6.

地质历史上某次物种大灭绝事件中,恐龙突然从地球上销声匿迹,该次物种大灭绝事件是图中的(

)A.

B.

C.

D.

⑤【答案】5.C

6.D【解析】【5题详解】寒武纪比奥陶纪生物多样性更低,生物种类更少,A错误;侏罗纪处于中生代,是爬行动物繁盛的时期,B错误;第③次物种大灭绝时期地表温度大幅上升,因此与地表升温有关,C正确;生物演化主要依赖于地球外部环境的变化,D错误。故选C。【6题详解】中生代是恐龙繁盛的时期。读图可知,中生代后期的白垩纪经历了一次物种大灭绝事件,因此恐龙应是在中生代末期的白垩纪灭绝,对应图中⑤。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此时期的物种大灭绝事件也标志着中生代的结束。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恐龙生活在中生代,恐龙是典型的爬行动物,中生代被称为爬行动物时代。一位游客的旅行日记中这样写道:“飞机平稳的飞行在万米的高空,透过窗外看到纯净蔚蓝的天空,而在飞机下方则是翻腾的云海⋯⋯”。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

对“翻腾的云海”所在大气层次描述错误的是(

)A.

天气变化小

B.

对流运动显著

C.

存在水平运动

D.

空气杂质较多8.

该飞机飞行的大气层,适宜飞行主要是因为该层大气(

)A.

空气密度接近于真空

B.

无云雨现象,大气能见度好C.

气温上冷下热气流平稳

D.

有若干电离层通讯方便【答案】7.A

8.B【解析】【7题详解】在飞机上看到下方的“翻腾的云海”所在大气层是对流层,大气运动特点是对流运动显著,存在水平运动,空气杂质较多,BCD不符合题意;对流层水汽含量大,空气杂质多,天气变化大,A符合题意;故选A。【8题详解】由所学知识可知,适合飞机飞行的是平流层,平流层大以平流运动为主,天气晴朗,无云雨现象,大气的能见度高,B正确;空气密度极低,接近于真空是高层大气,A错误;平流层温下冷上热,C错误;电离层分布在高层大气部分,D错误。故选B。【点睛】人们依据温度、密度和大气运动状况,将大气自下而上依次划分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对流层的特点: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对流运动显著;天气现象复杂多变。平流层的特点: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气流以水平运动为主。适合飞机飞行。高层大气的特点:气体稀薄,具有电离层,对无线电短波通信有重要作用。某剧组12月5日来到甘肃月牙泉(周围为沙丘)拍摄节目。下面左图为大气热力作用示意图,右图为月牙泉地区景观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

该剧组成员感觉当地昼夜温差较大,按左图解释合理的是(

)A.

①强、③弱

B.

②弱、③强C.

②强、④强

D.

②强、④弱10.

这里深秋夜间容易出现霜冻,主要是因为(

)A.

①的减弱

B.

③的增强C.

④的减弱

D.

②的减弱【答案】9.D

10.C【解析】【9题详解】读图可知,①是太阳辐射,②是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③是地面辐射,④是大气逆辐射。节目拍摄过程中,队员感觉当地昼夜温差明显较大,白天温度较高,夜晚温度较低,其原因分别是白天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②强;夜晚大气逆辐射弱,④弱,保温作用差,故选D。【10题详解】深秋,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较弱,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地面温度下降快,容易出现霜冻;据图可知,①是太阳辐射,②是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③是地面辐射,④是大气逆辐射,故④的减弱与出现霜冻有关,①②③无关,故选C。【点睛】大气的两大作用: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大气中的水汽、云层、臭氧、杂质等对太阳辐射具有削弱作用,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有所减弱。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近地面大气吸收地面辐射,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把能量偿还给地面,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

绿洲与周围的沙漠在局部地区会形成热力环流,某地理兴趣小组对此进行了研究。下图示意该兴趣小组记录的某月某日塔里木盆地某绿洲与沙漠气温日变化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1.

不考虑背景风,该日这四个时间风力最大的是(

)A.

6点

B.

9点

C.

12点

D.

21点12.

下图所示①②③④四个箭头中,正确表示“绿洲风”时间及路径的是(

)A.

B.

C.

D.

【答案】11.B

12.B【解析】【11题详解】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在9时、12时、15时、21时几个时刻,沙漠和绿洲之间温差最大出现在9时,温差越大,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由此判断,不考虑背景风的影响,该日9时的风速最大,故选B。【12题详解】结合所学知识,由于绿洲的比热容比沙漠大,白天沙漠升温比绿洲快,沙漠气温高于绿洲,沙漠空气上升,形成低压,绿洲空气下沉,形成高压,近地面风从绿洲吹向沙漠,从而形成“绿洲风”,所以正确表示“绿洲风”的是②箭头,B正确,A错误;夜晚沙漠降温比绿洲快,沙漠空气下沉,形成高压,绿洲空气上升,形成低压,近地面风从沙漠吹向绿洲,从而形成沙漠风,即夜晚一般不会产生“绿洲风”,CD错误。故选B。

【点睛】热力环流形成原理:地面受热不均使得空气垂直运动(热的地方空气膨胀上升或冷的地方空气收缩下沉),同一水平面的气压差异(上升气流使得近地面形成低气压,高空形成高气压,下沉气流使得近地面形成高气压,高空形成低气压),产生空气的水平运动(气流从高压流向低压)。13.

下图为一张反映“有孔叶片排水”现象的照片,该现象在某些地区常年出现。读图,完成下面小题。该现象常年出现的植被类型为(

)A.

温带落叶阔叶林

B.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C.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D.

热带雨林【答案】D【解析】【详解】在遇到外界温度高、湿度大的时候,叶片的根部吸收的水分无法从气孔中散发,最后汇聚在叶子的叶尖处,形成水滴,常年出现在热带雨林地区,D正确;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生存环境温度、湿度相对较低,ABC错误。故选D。我国某学校地理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在附近山区开展了一次“土壤形成与地理环境关系”的研学活动。多个采样点土壤普遍成均匀的土红色,质地较黏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4.

当地土壤呈土红色,且质地黏重,反映出其地理环境特点是(

A.

温暖湿润

B.

寒冷潮湿C.

寒冷干燥

D.

炎热干燥15.

若利用该类型土壤发展种植业,其最佳改良措施是(

)①增施有机肥②掺入草木灰③引水淋洗盐分④土壤平整夯实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答案】14.A

15.A【解析】【14题详解】土壤呈土红色,说明土壤中富含氧化铁,土壤质地黏重,说明土壤中含有较多的粘土矿物,土壤中富含氧化铁,说明当地气候温暖湿润,土壤中含有较多的粘土矿物,说明当地气候温暖湿润,故选A。【15题详解】该地土壤成均匀的土红色,质地较黏重,应为酸性的红壤,该类型土壤有机质含量低,发展种植业应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肥力,①正确;草木灰具有碱性,可以中和该土壤的酸性并增加养分,提高土壤肥力,②正确;此土壤盐分含量不高,不需要引水淋洗盐分,③错误;土壤平整夯实有可能减少土壤空隙度,不是改良措施,④错误。故选A。【点睛】土壤呈均匀的土红色,说明该土壤颜色为红色,应为红壤,红壤广泛分布于我国南方地区,且红壤腐殖质少,质地较黏重,土壤贫瘠。2023年我国共发生5级以上地震18次。其中大陆发生5级以上地震11次,包括1月30日新疆沙雅6.1级和12月18日甘肃积石山6.2级两次6级以上地震;海域发生5级以上地震4次,台湾发生5级以上地震3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6.

以下关于地震叙述正确的是(

)A.

我国是地震多发国家B.

地震与滑坡、泥石流无关

C.

地震主要是人类活动不合理造成D.

积石山处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17.

积石山地震发生后,当地应立即采取的措施是(

)A.

植树造林,防止坡面崩塌B.

修筑护坡工程,加固坡面C.

及时抢修道路,便于救援D.

加强灾情预警、预报工作18.

剧烈地震发生时,高楼层居民应立即采取的紧急避防措施是(

)A.

乘电梯逃生

B.

蹲在内承重墙墙角C.

打电话报警

D.

站到阳台呼救【答案】16.A

17.C

18.B【解析】【16题详解】我国多处位于板块交界处,是地震多发国家,A正确;地震会诱发滑坡、泥石流,B错误;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是地震的主要原因,C错误;积石山处于中国南北地震带北部的甘东南活动构造区,D错误;故选A。【17题详解】地震会导致道路的损毁,发生地震后应该及时抢修道路,以便救援人员与物资进入,C正确;植树造林以及修筑护坡工程,加强灾情预警、预报工作,均不是最应立即采取的措施,应先保证地震救灾顺利进行,ABD错误。故选C。【18题详解】剧烈地震发生时,高楼层居民应立即采取的紧急避防措施是蹲在内承重墙墙角,此区域是得以幸存的相对安全地点,可保护生命安全,B正确;剧烈地震时不应乘电梯逃生、站到阳台呼救,会对生命造成威胁,AD错误;剧烈地震时先保障自身安全,然后再打电话报警,D错误;故选B。

【点睛】地震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滑坡是多种灾种中频度较高、损失较大的地质灾害之一,对滑坡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有利于对滑坡灾害进行预防和治理,减轻生命和财产损失。完成下面小题。19.

影响滑坡灾害强度的主要因素有(

)①地形地貌②地质构造③人类活动④人口分布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20.

最有利于研究滑坡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B.

地理信息系统

C.

遥感技术

D.

互联网技术【答案】19.A

20.B【解析】【19题详解】地表崎岖更易引发滑坡灾害,即地形地貌会影响滑坡灾害强度,①正确。岩石破碎、断层等会加剧滑坡灾害发生的概率和强度,即地质构造会影响滑坡灾害强度,②正确。破坏植被、不合理地修筑梯田等会导致滑坡灾害发生的概率和强度增大,即人类活动会影响滑坡灾害强度,③正确。人口分布不会影响滑坡灾害的强度,但会影响滑坡灾害产生的危害(人员生命与财产损失)程度,④错误。故选A。【20题详解】研究滑坡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需要对数据进行加工与处理,其采用地理信息技术为地理信息系统,B正确。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主要是定位功能,对影响因素无法分析,A错误;遥感主要获取实时的信息,对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无法分析,C错误,互联网技术不是地理信息技术,D错误,故选B。

【点睛】影响滑坡活动强度的因素有:地形:坡度、高差越大,滑坡位能越大,所形成滑坡的滑速越高。斜坡前方地形的开阔程度,对滑移距离的大小有很大影响。地形越开阔,则滑移距离越大。开阔程度对滑移距离的大小有很大影响。地形越开阔,则滑移距离越大。岩性:组成滑坡体的岩、土的力学强度越高、越完整,则滑坡往往就越少。构成滑坡滑面的岩、土性质,直接影响着滑速的高低,一般讲,滑坡面的力学强度越低,滑坡体的滑速也就越高。地质构造:切割、分离坡体的地质构造越发育,形成滑坡的规模往往也就越大越多。

第二卷二、综合题,按要求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作答。21.

下图为“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构造图”,读图结合所学,完成下列问题。(1)图左表示地震波速度分布,其中A表示________波。B波比A波传播速度________。(2)图右表示地球内部构造,F是_________界面,地震波A到F处_________,地震波B减速并继续往深处传播。由此可推断G层物质状态为________态,G层是_________。(3)D表示______界面,E层是___________。(4)地球的岩石圈是指_________和_______。【答案】21

①.

横波

②.

22.

①.

古登堡

②.

消失

③.

液(或熔融)

④.

外地核

23.

①.

莫霍

②.

地幔

24.

①.

地壳

②.

上地幔顶部【解析】

【分析】本题以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构造图为背景材料,涉及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体现学生的综合思维素养。【小问1详解】图左表示地震波速度分布,读图可知,A的波速较B的波速慢,故A表示横波。B表示纵波。B波比A波传播速度快。【小问2详解】图右表示地球内部构造,读图可知,F位于地下2900千米处,是古登堡界面,地震波A到F处消失,地震波B减速并继续往深处传播。由此可推断G层物质状态为液(或熔融)态,古登堡界面以下是G层,是地核中的外核。【小问3详解】读图可知,C是地壳,E是地幔,D是地壳与地幔的分界线,表示莫霍界面。【小问4详解】地球的岩石圈是指地壳和上地幔顶部,是地球坚固的岩石外壳。22.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甲图地貌名称为_________,该地貌自山口处到BCD边缘处,地面坡度逐渐_______,堆积物颗粒逐渐________。

(2)乙图地貌名称为_________。丙图地貌名称为________,丙图中地貌类型在我国主要分布于_____地区,其迎风坡与背风坡坡度的差异为___________。(3)描述丁图地表喀斯特地貌的形态特征。【答案】22.

①.

冲积扇

②.

变小(降低)

③.

变细

23.

①.

河口三角洲

②.

风力堆积地貌(沙丘或者新月形沙丘)

③.

西北

④.

迎风坡坡度缓,背风坡坡度陡

24.

山峰林立;地表崎岖。【解析】【分析】本题以地貌图为背景材料,涉及风成地貌、流水堆积地貌、喀斯特地貌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调动与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小问1详解】读图可知,甲为冲积扇,多发育于出山口,自山口处到BCD边缘处,地面坡度逐渐降低,流速减缓,堆积物颗粒逐渐变细。【小问2详解】读图可知,乙图地貌名称为河口三角洲,分布在河流如海口。丙图地貌名称为新月形沙丘,是风力堆积地貌,在我国主要分布于西北地区,其迎风坡与背风坡坡度的差异为迎风坡坡度缓,背风坡坡度陡。【小问3详解】读图可知,丁为喀斯特地貌,是流水溶蚀形成的,地貌的形态特征是山峰林立;地表崎岖。23.

读下面“水循环”示意图,并结合已有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箭头①②③④⑤⑥⑦为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填写下列环节的名称。①____,②____,④____,⑥____。(2)喀斯特地貌的地下暗河是水循环的____环节(填图中序号),地面硬化首先导致____环节减弱(填序号)。(3)根据发生的空间范围,水循环可以分为____循环、____循环和海上内循环,塔里木河主要参与的水循环类型是____。(4)下列有关水循环叙述正确的有(

)①基于水量平衡,陆地的总蒸发量等于陆地总降水量②水循环各环节中水运动的速度不恒定③陆地水资源取之不尽,限制人们用水主要指水厂生产的自来水④水循环影响各地生态和气候,塑造地表形态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答案】23.

①.

蒸发

②.

水汽输送

③.

地表径流

④.

下渗

24.

①.⑤

②.⑥

25.

①.

海陆间

②.

陆地内

③.

陆地内

26

D【解析】【分析】本题以“水循环”示意图为背景材料,涉及水循环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小问1详解】读图可知,①环节是蒸发、②环节是水汽输送、③环节是降水、④环节是地表径流、⑤环节是地下径流、⑥环节是下渗,⑦环节是植被蒸腾。【小问2详解】喀斯特地貌的地下暗河是水循环的⑤地下径流环节,地面硬化首先导致⑥下渗环节减弱,④地表径流增加。【小问3详解】根据发生的空间范围,水循环可以分为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和海上内循环,塔里木河深居内陆,故主要参与的水循环类型是陆地内循环。【小问4详解】基于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