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辽宁省抚顺市中考一模化学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1年辽宁省抚顺市中考一模化学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1年辽宁省抚顺市中考一模化学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1年辽宁省抚顺市中考一模化学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1年辽宁省抚顺市中考一模化学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0-2021学年度(下)学期教学质量检测(一)九年化学试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Na-23C1-35.5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个小题,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第1小题—第10小题,每小题1分,第11小题—第15小题,每小题2分)1.在我国全民抗击新冠疫情的战斗中,下列措施一定包含化学变化的是A.居家隔离 B.开窗通风 C.喷药消毒 D.佩戴口罩【答案】C【解析】【详解】A.居家隔离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B.开窗通风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C.喷药消毒有新物质生成,消毒是化学变化;符合题意;D.佩戴口罩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2.下列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是A.氯化钠 B.汞 C.氯化氢 D.水【答案】A【解析】【详解】A.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B.汞由汞原子直接构成。C.氯化氢由氯化氢分子构成。D.水由水分子构成。故选A。3.某种无土栽培西红柿的营养液中含有NH4H2PO4,它属于A.氮肥 B.磷肥 C.钾肥 D.复合肥【答案】D【解析】【分析】含有N元素的化肥属于氮肥,含有P元素的化肥属于磷肥,含有K元素的化肥,属于钾肥,含有N、P、K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的化肥,则属于复合肥。【详解】NH4H2PO4中含有N、P两种元素,属于复合肥,故选D。4.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A.水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B.生活中常用蒸馏的方法软化硬水C.用肥皂水可区分硬水和软水 D.用明矾对水进行杀菌消毒【答案】C【解析】【详解】A.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A错误;B.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软化硬水,B错误;C.区分硬水和软水的方法是加肥皂水,泡沫多浮渣少的是软水,泡沫少浮渣多的是硬水,C正确;D.明矾不能对水进行杀菌消毒,用消毒剂进行杀菌消毒,D错误;故选C。5.氯化钯(PdCl2)可用于检测CO。PdCl2中Pd的化合价为A.+1 B.+2 C.+3 D.+4【答案】B【解析】【详解】氯元素通常为-1价,设PdCl2中Pd的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得:x+(-1)×2=0,x=+2。故选B。6.下列关于空气及其成分的说法错误的是A.空气中氮气的质量分数为78%B.空气中的氧气主要来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C.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D.空气质量级别越大说明空气质量越差【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A.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为78%,不是质量分数,错误。B.植物的光合作用生成氧气,是空气中氧气的主要来源,正确。C.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以做电光源,正确。D.空气质量级别越大,说明空气质量越差,正确。故选A。7.健康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下列有关化学与健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人体缺钙会导致骨质疏松B.人体缺碘会引起甲状腺肿大C.霉变大米经多次淘洗后可食用D.可用碳酸氢钠做焙制糕点的发酵粉【答案】C【解析】【详解】A.人体缺钙会导致骨质疏松,A正确。B.人体缺碘会引起甲状腺肿大,B正确。C.霉变大米含有黄曲霉素,高温不容易分解,经多次淘洗后也不可食用,C错。D.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二氧化钠碳和水是发酵粉主要成分,可做焙制糕点的发酵粉,D正确。故选:C。8.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o"中国教育出版网\"验证质量守恒定律\o"中国教育出版网\" B.倾倒液体\o"中国教育出版网\"C.测溶液pH\o"中国教育出版网\" D.量取液体\o"中国教育出版网\"【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反应后总质量减少,天平失去平衡,无法验证质量守恒定律。错误。B.倾倒液体标签朝向手心,玻璃塞倒放,试管略倾斜,试剂瓶口紧靠试管口,图中操作正确。C.pH试纸不能直接放入溶液测量,以免污染溶液。错误。D.量筒度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最低处持平。错误。故选B。9.“绿色发展”、“低碳生活”等理念逐渐深入民心,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理念的是A.出行多乘交通工具 B.生活中用火烧毁废旧塑料和橡胶C.用废旧报纸制作铅笔杆 D.农业和园林改浸灌为喷灌和滴灌【答案】B【解析】【详解】A.多乘交通工具、C.用废旧报纸制作铅笔杆、D.农业和园林改浸灌为喷灌和滴灌均符合这一理念。故B正确。10.下列与碳和碳的氧化物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煤炉上放一盆水可防止CO中毒B.二氧化碳能加剧温室效应,属于空气污染物C.CO和CO2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分子构成不同D.用墨绘制的古画经久不变色,说明碳不与任何物质反应【答案】C【解析】【详解】A.CO难溶于水,故放一盆水不能防止CO中毒,A错误;B.二氧化碳不属于空气污染物,B错误;C.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分子不同,化学性质不同,C正确;D.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稳定,但在加热的条件下,碳可以和氧气反应,D错误;故选C。11.下列有关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B.电解水,正、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2:1C.硝酸铵固体溶于水,溶液的温度明显升高D.一氧化碳高温还原氧化铁,红棕色粉末变为黑色【答案】D【解析】【详解】A.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A错误;B.电解水,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正负极的气体体积比约为1:2,B错误;C.硝酸铵固体溶于水时吸热,溶液温度降低,C错误;D.氧化铁是红棕色,铁粉是黑色,一氧化碳高温还原氧化铁生成铁和二氧化碳,红棕色粉末变成黑色,D正确;故选D。12.下列有关粒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B.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C.相同原子无法构成不同的分子D.原子中的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答案】A【解析】【详解】A.分子由原子构成,A正确;B.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原子,B错误;C.氧原子可构成氧分子,也可构成臭氧分子,C错误;D.氢原子的原子核中没有中子,D错误;故选A。13.燃料和能源与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正确\o"中国教育出版网\"是A.炒菜时油锅着火,应立即用水浇灭B.从环境保护角度考虑,最理想的燃料是汽油C.“钻木取火”的原理是通过摩擦生热提高木材的着火点D.燃气灶火焰出现黄色,锅底出现黑色时,可增大灶具进风口【答案】D【解析】【详解】A.油的密度比水小,故当油锅着火时用水浇不灭,应该倒入青菜或盖上锅盖,A错误;B.从环境保护角度考虑,最理想的燃料是氢气,因为氢气燃烧热值高,且产物是水,无污染,B错误;C.着火点是物质的属性,外界条件无法改变,C错误;D.火焰出现黄色,锅底出现黑色时说明氧气不足,气体燃烧不充分,故应增大灶具进风口,D正确;故选D。14.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A.有机物一定含有碳元素,则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物B.碱能跟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则能跟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物质一定是碱C.在室温下,酸性溶液的pH<7,则pH<7的溶液一定是酸性溶液D.氯化钠、硫酸铜等盐中都含有金属元素,所以盐中一定都含有金属元素【答案】C【解析】【详解】A.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有机物,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是无机物。错误。B.能跟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物质不一定是碱。如碳酸钠是盐,但是能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盐)、水和二氧化碳。错误。C.酸性溶液的pH<7,pH<7的溶液一定是酸性溶液。正确。D.盐中不一定都含有金属元素,如氯化铵中就不含有金属元素,但属于盐类。错误。故选C。15.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正确的是选项物质(杂质)所用试剂或方法A二氧化碳(氯化氢)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B氧化铜(铜)加入过量稀硫酸、过滤、洗涤、干燥C氯化钙溶液(稀盐酸)加入过量的碳酸钙、过滤D碳酸钙(氯化钾)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A.A B.B C.C D.D【答案】C【解析】【详解】A.氢氧化钠不仅能和氯化氢反应,也能和二氧化碳反应,要保留的物质被消耗。错误。B.铜不与稀硫酸反应,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要保留\o"中国教育出版网\"物质被消耗。错误。C.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二氧化碳,过滤后碳酸钙被除去,滤液中仅有氯化钙溶液。正确。D.加水溶解、过滤,碳酸钙不溶于水是滤渣,要得到碳酸钙应进行的操作是洗涤、干燥。错误。故选C。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空1分,共18分)16.用化学用语填空(1)碘元素___________(2)海水中含量最多的阳离子___________(3)葡萄糖___________(4)标出硝酸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__【答案】(1)I(2)Na+(3)C6H12O6(4)\o"中国教育出版网\"【解析】【分析】【小问1详解】碘元素的元素符号是I。【小问2详解】海水中含量最多的阳离子是钠离子,符号为Na+;【小问3详解】葡萄糖的化学式为C6H12O6。【小问4详解】硝酸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2价时命名为亚铁),化合价标在元素的正上方,故填\o"中国教育出版网\"。17.化学与人类生活、生产活动息息相关。(1)用洗涤剂洗去餐具上的油污会产生___________现象。(2)口罩是一种常用的卫生用品,常见的口罩有棉布口罩、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活性炭口罩等。其中活性炭口罩的使用主要是利用活性炭的___________性。(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诗中的春蚕吐出的蚕丝可被人们用来加工制成衣物,蚕丝与棉花都属于___________(填“天然”或“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蚕蛹又可以被加工制成美味佳肴,其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素是___________。(4)无人驾驶汽车处理系统的核心材料是高纯度的硅。工业制硅的反应之一如下:\o"中国教育出版网\"。该反应中,X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答案】(1)乳化(2)吸附(3)①.天然②.蛋白质(4)HCl【解析】【小问1详解】洗涤剂清洗油污是乳化现象,故填乳化;【小问2详解】活性炭具有吸附性,故活性炭口罩的使用主要是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小问3详解】蚕丝和棉花都是天然纤维,蚕蛹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可用来加工成美味佳肴;【小问4详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原子种类和个数都相同,\o"中国教育出版网\"4X中有4个H原子和4个Cl原子,故X的化学式为HCl。18.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下图为五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以及镁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o"中国教育出版网\"\o"中国教育出版网\"①A.B.C.D.E五种元素中属于金属元素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若D表示阴离子,则m=___________。②根据图F提供的信息,“12”表示的是___________。(2)下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o"中国教育出版网\"①图中所示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有___________种。②该反应中前后,化合价发生了变化的元素是_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答案】(1)①.BC②.8③.原子序数(2)①.两②.N【解析】【分析】【小问1详解】①根据元素周期表规律及原子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质子数,可推出A为氦、B为钠、C为铝、D为硫、E为氯,属于金属元素的时B.C;②D代表硫元素,若为负离子则最外层得到电子,根据原子结构最外层得到2个电子形成稳定的负离子结构,故m为8;③根据元素周期表规律,12表示原子序数;【小问2详解】①根据氧原子图示,可看出氧化物有水和一氧化氮两种;②根据图示,该反应为归中反应,氨气中氮原子由-4价、一氧化氮中为+2价反应后变为氮气的0价,属于归中反应,氢原子和氧原子化合价都没有变化;19.A.B.C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o"中国教育出版网\"(1)t1℃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2)当温度在t1~t3℃之间时,A物质与B物质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配制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饱和溶液。(3)将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由t1℃升温到t3℃,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小的物质是___________。(4)t3℃时,将150gA\o"中国教育出版网\"饱和溶液稀释成10%的溶液需加___________g水。【答案】(1)C>B>A(2)能(3)A(4)350【解析】【分析】【小问1详解】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B>A;【小问2详解】当温度在t1~t3℃之间时,A物质与B物质的溶解度可能相等,因此能配制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饱和溶液;【小问3详解】AB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变大,将t1℃时AB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3℃时,AB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由于t1℃时溶解度B大于A,故溶质质量分数B大于A;C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将t1℃时C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3℃,C物质析出晶体得到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减小,由于t3℃C物质的溶解度介于t1℃时AB物质的溶解度之间,故升温后溶液的质量分数B>C>A;【小问4详解】t3℃时A溶解度是50g,将150gA的饱和溶液稀释成10%的溶液需加水的质量为150g×\o"中国教育出版网\"÷10%-150g=350g。三、简答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16分)20.阅读下列科普短文。我国核能发展实施“热堆一快堆一聚变堆”三步走战略中,将聚变能作为解决能源问题的最终一步。核专家介绍:“第一,核聚变的反应燃料资源是非常丰富的,其中核聚变反应的燃料氘(质子数为1,中子数为1的氢原子,又叫氢-2原子)是可以从水里面提取的。第二,核聚变的反应是具有固有安全性的,不存在所谓的不可控,也不存在所谓的爆炸。第三,因为核聚变反应不会排放废气,不会产生温室气体,也不会产生长寿命的放射性产物,所以它是目前人类认识到的最理想的能源。”请回答问题(1)氢-1.氢-2原子均属于氢元素的原因是___________。(2)氢气是未来最理想的清洁能源,原因是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解释)(3)核能是目前人类认识到的最理想的能源,原因是___________(写一条即可);核聚变的燃料氘可以从水里面提取,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___。【答案】(1)它们的质子数(或核电荷数)相同(2)\o"中国教育出版网\"(3)①.不会排放废气(或不会有温室气体的产生,或世界上有丰富的核资源或放射性污染较少,合理即可)②.质量守恒定律,因为水中含有氢元素(合理即可)【解析】【小问1详解】氢-1.氢-2原子的质子数(核电荷数)相同,故都属于氢元素;【小问2详解】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o"中国教育出版网\";【小问3详解】核能不会排放废气,不会有温室气体的产生,且世界上有丰富的核资源,放射性污染较少,故核能是人类认识到的最理想的能源;氘是氢元素的一种原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氘可以从水中提取,因为水中有氢元素。21.金属材料对于促进生产发展、改善人类生活发挥了重大作用。(1)日常生活中,菜刀一般采用的防锈措施是___________。菜刀用铁制而不用铝制的原因是___________。(2)工业上可用稀盐酸除去铁锈,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3)目前世界上已有50%以上的铁得到了回收利用。回收利用废旧金属的意义是___________(答出一点即可)。(4)向CuSO4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铝粉,完全反应后过滤,得滤渣和蓝色滤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A.滤渣中一定有Cu,可能有Al B.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无气泡产生C.滤液中只有Al2(SO4)3 D.滤液中有CuSO4.Al2(SO4)3【答案】(1)①.用后洗净擦干(合理即可)②.铁的硬度比铝的硬度大(2)\o"中国教育出版网\"(3)减少环境污染(或节约金属资源)(4)BD【解析】【分析】【小问1详解】铁生锈需要与氧气、水同时接触。菜刀无法涂油、刷漆,一般保持表面干燥进行防锈。故填:用后洗净擦干。切菜需要一定的硬度,菜刀用铁制而不用铝制的原因是铁的硬度比铝的硬度大。【小问2详解】铁锈主要成分是氧化铁,盐酸与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化学方程式为:Fe2O3+6HCl=2FeCl3+3H2O。【小问3详解】回收利用废旧金属可以减少环境污染,节约金属资源。【小问4详解】铝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铝和铜,溶液呈蓝色说明溶液中有硫酸铜,所以铝被完全反应,所以滤液中一定有硫酸铝和硫酸铜,滤渣中一定有铜,一定没有铝。A.滤渣中一定有Cu,一定没有Al,错误;B.铜不与盐酸反应,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无气泡产生。正确。C.滤液中一定有硫酸铝和硫酸铜,错误;D.滤液中一定有硫酸铝和硫酸铜,正确;故选BD。22.A.B.C.D.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和B发生中和反应,且生成物之一是生活中常见的调味品和防腐剂,C是常见的溶剂,B.E的物质类别相同。它们相互反应及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图中“一”表示相连的两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一种物质能转化为另一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o"中国教育出版网\"(1)B物质的俗称为___________。(2)C与D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3)写出E的一点用途___________。(4)D与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答案】(1)火碱等(2)化合反应(3)改良酸性土壤(4)\o"中国教育出版网\"【解析】【分析】C是常见的溶剂,为水;氯化钠为生活中常见的调味品和防腐剂,A和B发生中和反应,且生成物之一是生活中常见的调味品和防腐剂,则AB反应为盐酸和氢氧化钠的反应;C水能和氧化钙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酸反应生成水,B.E的物质类别相同,则E可以为氢氧化钙、B为氢氧化钠、A为盐酸;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碳酸、和氢氧化钙生成碳酸钙沉淀,已知D能和水、氢氧化钙反应,D为二氧化碳;代入检验推理正确;【小问1详解】B物质的俗称为火碱、烧碱、苛性钠。【小问2详解】C与D反应为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碳酸,符合多变一特点,故基本反应类型是化合反应。【小问3详解】E氢氧化钙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小问4详解】D与E反应为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o"中国教育出版网\"。四、实验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18分)23.下列是初中化学中的一些常见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o"中国教育出版网\"(1)A是探究分子的性质实验,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2)B是蒸发食盐水的实验,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的目的是___________。(3)C是稀释浓硫酸的实验,稀释时将水倒入浓硫酸中的后果是___________。(4)D是探究人体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成分实验,主要对比的是___________含量的多少。【答案】(1)烧杯2中溶液由紫色变成红色(2)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3)水沸腾使酸液向四周飞溅(合理即可)(4)氧气【解析】【分析】【小问1详解】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氯化氢分子不断运动到石蕊试液的烧杯中使溶液变红色;A是探究分子的性质实验,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的现象是烧杯2中溶液由紫色变成红色。【小问2详解】B是蒸发食盐水的实验,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的目的是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小问3详解】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且水的密度小于浓硫酸;稀释时将水倒入浓硫酸中的后果是水沸腾使酸液向四周飞溅(合理即可)。【小问4详解】氧气具有助燃性能支持燃烧;D是探究人体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成分实验,主要对比的是氧气含量的多少。24.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回答问题。\o"中国教育出版网\"\o"中国教育出版网\"(1)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若用F来收集氧气,收集完毕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____(填写序号)。①盖上玻璃片②正放在实验台上③取出集气瓶(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与利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相同,其原因是___________。(3)若用G装置收集二氧化碳,验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4)实验室用稀硫酸和锌粒反应制取氢气时,装置B.C均可用作发生装置,相对于装置B来说,装置C具有___________的优点。欲干燥氢气,可将气体通过盛有浓硫酸的装置G,则混合气体应从___________(填“a”或“b”)端通入。【答案】(1)①.\o"中国教育出版网\"②.①③②(2)均为常温下固体与液体的反应(合理即可)(3)将燃着的木条放在b处,木条熄灭,则已集满(4)①.能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②.a【解析】【分析】【小问1详解】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o"中国教育出版网\"。若用F来收集氧气,收集完毕的操作顺序是①在水下盖上玻璃片、③取出集气瓶、氧气密度大于空气要②正放在实验台上,故填①③②。【小问2详解】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反应为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和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反应均为固液不加热反应,故两者发生装置相同。【小问3详解】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且不燃烧不支持燃烧,若用G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气体需要长进短出,故验满的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放在b处,木条熄灭,则已集满。【小问4详解】实验室用稀硫酸和锌粒反应制取氢气时,装置B.C均可用作发生装置,相对于装置B来说,装置C关闭活塞,装置中压强变大液体进入长颈漏斗,液体和固体药品分离,反应停止;打开活塞气体排出,液体流下,固液接触反应进行,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欲干燥氢气,可将气体通过盛有浓硫酸的装置G,则混合气体应长进短出,从a端通入。25.利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可以帮助我们鉴别和检验物质。(1)要鉴别浓盐酸与浓硫酸,采用的最简便的方法是___________。(2)现有两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其中一瓶是稀硫酸,另一瓶是氢氧化钙溶液,为了鉴别它们,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先给两瓶溶液贴上标签A.B,然后分别取样进行实验。请将横线部分填写完整。加入的试剂现象结论方案Ⅰ二氧化碳___________A.B分别是___________方案Ⅱ碳酸钠溶液A中出现白色沉淀,B中有大量气泡冒出方案Ⅲ试剂X……①写出方案Ⅱ中产生白色沉淀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②完成方案Ⅲ:请从下列提供的试剂中选出所用能鉴别出A.B两种物质的试剂X: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A.无色酚酞溶液B.银C.硝酸钡溶液D.氧化铁③在做完此题后,我们可以总结一下鉴别物质的一般规律:要先分析物质的性质,然后选择恰当的试剂,必须产生___________,才能达到鉴别物质的目的。【答案】(1)打开瓶盖观察,瓶口有白雾产生的是浓盐酸(2)①.A中溶液变浑浊,B中无明显现象②.A是氢氧化钙溶液,B是稀硫酸③.\o"中国教育出版网\"④.ACD⑤.不同的现象【解析】【分析】【小问1详解】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浓硫酸具有吸水性;鉴别浓盐酸与浓硫酸,采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