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4+1958-2023+公共机构碳排放核算与管理要求_第1页
DB64+1958-2023+公共机构碳排放核算与管理要求_第2页
DB64+1958-2023+公共机构碳排放核算与管理要求_第3页
DB64+1958-2023+公共机构碳排放核算与管理要求_第4页
DB64+1958-2023+公共机构碳排放核算与管理要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13.020CCSICS13.020CCSZ04宁夏回族自治区地方标准DB64/T1958—2023公共机构碳排放核算与管理要求GuidelinesforcarbonemissionaccountingandmanagementofpublicInstitutions20232023121920240319宁夏回族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厅发布DB64/T1958DB64/T1958—2023DB64/T1958DB64/T1958—2023目 次前言 II1范引文件 1语定义 1本2算3算4理6附录A(料)逸排放计算 8附录B(料)化燃料放子计算 10附录C(料)间排放排因子 11附录D(料)不植栽式地汇量 12附录附录E(料)公机构排年报参格式 13参考献 17I前 言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宁夏回族自治区机关事务管理局提出、归口并组织实施。(IIII公共机构碳排放核算与管理要求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公共机构运行阶段碳排放术语和定义、基本规定、核算流程、核算方法和管理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公共机构运行阶段的碳排放核算和管理。本文件不适用于公共机构建筑建造及拆除阶段的碳排放核算管理。(GB17167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GB/T29149-2012公共机构能源资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要求GB/T32150-2015工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通则GB/T50378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1366-2019建筑碳排放计算标准JGJ/T391绿色建筑运行维护技术规范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公共机构publicinstitutionsJGJ/T391绿色建筑运行维护技术规范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公共机构publicinstitutions全部或部分使用财政性资金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来源:GB/T29149-2012,3.1]碳排放总量totalcarbonemission核算边界内温室气体排放的总和,以二氧化碳当量表示。[来源:GB/T51366-2019,2.1.1,有修改]温室气体greenhousegas大气层中自然存在的和由于人类活动产生的能够吸收和散发由地球表面、大气层和云层所产生的、波长在红外光谱内的辐射的气态成份。[来源:GB/T32150-2015,3.1]核算边界accountingboundary与公共机构运行过程相关的温室气体排放的范围。[来源:GB/T32150-2015,3.4,有修改]1逸散排放fugitiveemission公共机构运行过程中,逸散型排放源所产生的排放。注:包括冰箱、空调、灭火器和化粪池等产生的排放。直接排放directemission间接排放indirectemission绿地碳汇greenspacecarbonsink绿化、植被从空气中吸收并存储的二氧化碳量。[来源:GB/T51366-2019,2.1.4,有修改]排放源emissionsource向大气中排放温室气体的物理单元或过程。[来源:GB/T32150-2015,3.5,有修改]排放因子emissionfactor排放因子emissionfactor表征单位生产或消费活动量的温室气体排放的系数。[来源:GB/T32150-2015,3.13]活动数据activitydata导致温室气体排放的生产或消费活动量的表征值。注:如消耗的燃煤、天然气的量、电量等。[来源:GB/T32150-2015,3.12,有修改]二氧化碳当量(CO2e)carbondioxideequivalent在辐射强度上与某种温室气体质量相当的二氧化碳的量,用于比较不同温室气体对温室效应影响的度量单位。注:其数值等于温室气体的质量乘以其全球变暖潜能值。[来源:GB/T32150-2015,3.16,有修改]缺省值defaultvalue公共机构无法提供可靠的实测数据情况下,由有关权威机构提供的用于计算活动水平或碳排放因子的参数取值。4基本要求2(HCFCs)注:公共机构向居民转供电所对应的碳排放不纳入核算范围。外购热水不计入外购热力。5核算流程图1公共机构碳排放核算工作流程4.1图1公共机构碳排放核算工作流程4.14.56.2、6.36.46.13应按式(1)进行计算:=+−𝐶𝐶ℎ (1)式中:CZ tCO2e;Czj——tCO2e;Cjj——tCO2e;Ch——tCO2e。应按式(2)进行计算:……(2)式中:CCzj ——tCO2e;Crs ——tCO2e;Cys ——A。其中,核算边界内因燃料燃烧产生的年碳排放量应按式(3)进行计算:Crs=∑ni=1(ADi×EFi) (3)式中:Crs ——tCO2e;ADi——核算边界内消耗的第i种化石燃料的量,单位:tCO2e;EFi ——itCO2e/t。化石燃料的排放因子选取见附录B。应按式(4)进行计算:=+……(4)式中:4Cjj——tCO2e;CdltCO2e;Crl——tCO2e。(5)𝐶𝑑𝑑𝑑=𝑑𝑑𝑑×𝑑𝑑𝑑 5)式中:Cdl tCO2e;ADdl——kWh;EFdl——tCO2e/kWh。(6)𝐶𝑟𝑟𝑑𝑑=𝑟𝑟𝑑𝑑×𝑟𝑟𝑑𝑑 6)式中:ADrl——公共机构核算边界内,外购热力的量,单位:GJ;EFrl——外购热力的排放因子,单位:tCOADrl——公共机构核算边界内,外购热力的量,单位:GJ;EFrl——外购热力的排放因子,单位:tCO2e/GJ。外购电力、外购热力的排放因子选取见附录C。绿地碳汇应按式(7)进行计算:𝐶𝐶=∑ℎ𝑛𝑛𝑖𝑖=1(𝐶𝐶ℎ,𝑖𝑖×𝐴𝐴𝑖𝑖) (7)式中:Ch ——tCO2e;Ch,i——iD;Ai ——im2。碳排放强度单位建筑面积碳排放量应按式(8)进行计算:CM=CZ/A (8)式中:CM——公共机构报告年度单位建筑面积碳排放量,单位:tCO2e/m2;CZ ——tCO2e;5A ——m2。人均碳排放量应按式(9)进行计算:

CR=CZ/P (9)式中:CR ——tCO2e/人;CZ ——tCO2e;P ——持续推进公共机构节能减碳市场化机制运用,支撑有条件地区公共机构以适当方式参与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公共机构应建立碳排放管理制度,制度包括但不仅限于以下内容:——节能减碳宣传与培训计划,包括培训对象、频次、内容、效果、考核方式等;——碳排放计量与统计制度,包括计量统计人员职责、计量器具管理要求、数据统计内容和方法、统计台账与原始文件管理要求等;6公共机构应配备足够的计量器具,计量器具配备率、计量率和准确度等级应符合GB17167、GB/T29149的要求,并能对公共机构碳排放管理工作提供数据支持。人员报告于:——碳排放主体信息,包括报告年度、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法定代表人、碳排放管理负责人等;——碳排放组织边界和运营边界;于:——碳排放主体信息,包括报告年度、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法定代表人、碳排放管理负责人等;——碳排放组织边界和运营边界;——碳排放管理现状,包括管理机构、管理制度、计量统计情况等内容;——碳排放源及重点排放设备信息,包括设备名称、数量、物理位置等内容;——碳排放量核算方法、活动数据及来源、排放因子及来源说明、碳汇量数据及来源说明;——碳排放总量计算过程及结果;——碳排放数据分析,分析主要碳排放指标的变化情况及原因,包括碳排放总量、单位建筑面积碳排放量、人均碳排放量;——碳排放控制措施,包括报告年度控制措施及效果分析下一年度碳排放目标及计划采取的控制措施。7.2.4.2。7.2.5技术改造公共机构应根据自身碳排放目标管理计划,积极按GB/T50378、JGJ176、JGJ/T391等标准要求,进行节能降碳技术改造。7附录A()A.1逸散排放的计算公式逸散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按照公式(A.1)计算,计算参数见表A.1。Cys=∑n (ADj×EFj×(A.1)式中:Cys ——tCO2e;ADj jt;EFj ——jGWPj——核算边界内第j种逸散源产生的温室气体的全球变暖潜势值,数值见表A.1。表A.1温室气体全球变暖潜势值气体名称全球变暖潜势值(GWP100)二氧化碳(CO2)1甲烷(CH4)27.9氢氯氟碳化合物(HCFCS)HCFC-221960氢氟碳化物(HFCS)HFC-32771HFC-1253740HFC-134a1530HFC-143a5810HFC-227ea3600HFC-245fa962()A.2。FM2OO(HFC-227ea)充装量,可通过铭牌或填充记录获得。灭火系统逸散排放的活动水平数据和排放因子见表A.2。8表A.2排放源类别活动水平数据(t)排放因子(%)逸散排放空调系统制冷剂逸散(充装量)100灭火系统二氧化碳灭火器(充装量)2-6FM200灭火系统(充装量)1-3A.2.3(A.2)(A.3)ℎ=P×𝐵𝐵𝐵𝐴𝑟𝑟𝑧𝑧×𝐼𝐼×365×106 A.)式中:ADh t;P ——共构告度用能数单:;BODrj——均化氧,值40,单:gBOD/人I ——入水的加业BOD修因,值1。ℎ=𝐵𝐵𝑜𝑜×M A.)式中:式中:EFh ——Bo ——0.6tCH4/tBOD;MCF——甲烷修正因子,取值0.5。HCFC-221.29kg;2)HFC-323.27kg;3)HFC-125≥0.67kg;4)HFC-143a0.435)HFC-245fa填充量≥2.62kg。2.52t;FM20023.33kg。20A.3.2以上条件均不满足的公共机构建议逸散排放取值为0,但需要在碳排放年度报告中写明原因。9附录B(资料性)化石燃料排放因子的计算常见化石燃料的排放因子参照公式(B.1)计算,相关计算参数见表B.1。也可通过实测值确定燃料排放因子。ℎ𝑠𝑠=N𝐶𝐶𝑁𝑁×𝐶𝐶𝐶𝐶×𝐸×4412 (B)式中:EFhs——化石燃料的排放因子;NCV——化石燃料的平均低位发热量,单位:GJ/t或GJ/万Nm3;CC ——tC/GJ;OF 表B.1常见化石燃料排放因子计算参数燃料品种平均低位发热量(GJ/t或GJ/万Nm3)单位热值含碳量(tC/GJ)碳氧化率(%)排放因子缺省值(tCO2/t或tCO2/万Nm3)天然气389.315.3×10-39921.62焦炉煤气173.513.6×10-3998.57管道煤气15812.2×10-3997.00柴油43.320.2×10-3983.14汽油44.818.9×10-3983.04燃料油40.221.1×10-3983.05一般煤油44.819.6×10-3983.16无烟煤23.227.5×10-389.52.09烟煤22.426.1×10-383.61.79褐煤14.128.0×10-383.61.21液化石油气47.317.2×10-3982.92液化天然气41.917.2×10-3982.591010附录C(资料性)间接排放的排放因子0.5810tCO2/MWh。缺省值建议选用0.11tCO2/GJ。1111附录D(资料性)不同植栽方式绿地碳汇量建议采用绿地面积与单位绿地面积的碳汇量对建筑绿化系统碳汇量进行计算。绿化植物的碳汇量D.1表D.1不同植栽方式绿地碳汇量栽植方式碳汇量(tCO2e/m2)大小乔木、灌木、花草密集混种区(乔木平均种植间距<3.0m,土壤深度>1.0m)27.5×10-3大小乔木密植混种区(平均种植距离<3.0m,土壤深度>0.9m)22.5×10-3落叶大乔木(土壤深度>1.0m)20.2×10-3落叶小乔木,针叶木或疏叶性乔木(土壤深度>1.0m)13.43×10-3大棕榈类(土壤深度>1.0m)10.25×10-3密植灌木丛(高约1.3m,土壤深度>0.5m)10.95×10-3密植灌木丛(高约0.9m,土壤深度>0.5m)8.15×10-3密植灌木丛(高约0.45m,土壤深度>0.5m)5.13×10-3多年生蔓藤(以立体攀附面积计量,土壤深度>0.5m)2.58×10-3高草花花圃或高茎野草地(高约1.0m,土壤深度0.3m)1.15×10-3一年生蔓藤、低草花花圃或低茎野草地(高约0.25m,土壤深度>0.3m)0.35×10-3人工修剪草坪01212附录E(资料性)公共机构碳排放年度报告参考格式XX机构XX年度碳排放报告说明公共机构的基本信息,包括公共机构名称、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地址、建筑面积、用能人数、填报人及联系方式等。管理的设施和位于地理区域内但属于公共机构运营管理的设施需要加以说明。如果公共机构核算边界与上一年度不一致,应说明变动的原因及影响。E.2.1.2管理的设施和位于地理区域内但属于公共机构运营管理的设施需要加以说明。如果公共机构核算边界与上一年度不一致,应说明变动的原因及影响。E.2.1.2。1E.2.2重点排放设备说明公共机构碳排放主要设备信息。格式可参照表2。13排放源对应主要设施直接排放源燃料燃烧固定设施天然气无烟煤……移动设施汽油柴油……逸散排放甲烷……间接排放源外购电力热力E.3.3碳汇量及来源E.3.3碳汇量及来源说明核算边界内用于核算的碳汇量及其来源。格式可参照表4。4E.3.4碳排放量计算汇总汇总计算公共机构报告年度碳排放量、碳排放强度。格式可参照表5。14表2主要排放设施设备清单序号设施设备名称数量物理位置排放源排放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