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集散控制系统以下图以一个水位信号调节的例子简单地说明DCS的应用过程:DCS的概念我们可以把上述过程引申如下:DCS的概念第1章分散控制系统概论1.1分散控制系统的产生1.2分散控制系统的结构1.3分散控制系统的特点1.4分散控制系统的分散方式1.5分散控制系统的开展1.1分散控制系统的产生背景:分散型控制(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简称Dcs),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它是继直接作用式气动仪表、气动单元组合仪表、电动单元组合仪表和组件组装式仪表之后的新一代控制系统。随着现代化工业的飞速开展,工业生产过程的控制规模不断扩大,对过程控制和生产管理系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面临着日趋剧烈的市场竞争,我们的工业生产过程正处于一个由劳动力密集型、设备密集型、信息密集型到知识密集型的转变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以计算机为根底而构成的控制、管理、决策系统无疑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工业控制开展历程1、机械式仪表也叫“直接作用式气动控制器〞“基地式调节器〞。主要包括:变送器、调节器、调节阀等部件,这是最初的单元控制系统。调节阀手动执行,管理人员巡回检查奔波于现场,完成单回路控制,按地理位置分散于现场,构成体系。适用于:生产规模不大,工艺不太复杂的生产过程。2、大型气动仪表变送器和执行器安装在现场,控制器安装在中央控制室。这种集中控制方式的优点:运行人员在中央控制室获得整个生产过程的有关信息,能够及时有效进行各局部之间的协调控制。注:此种集中只是控制仪表、运行人员在地理位置上的集中,控制任务仍由许多控制器分别完成的。3、气动单元组合仪表:50年代计算机开始进取过程控制领域,最初用于生产过程的平安监视和操作指导,后来用于实现监督控制。没有用于直接控制生产过程4、电动单元组合仪表:60年代计算机开始用于生产过程的直接数字控制一台计算机控制全厂的生产过程,造成整个系统控制任务的集中。缺点:计算机可靠性低、机器故障、整个工厂生产瘫痪5、分散控制系统:70年代定义:以多台微处理器为核心,采用控制功能分散、显示操作集中,兼顾分而自治和综合协调原那么设计的新一代仪表控制系统——即:计算机网络控制系统。分散控制系统;分散型综合控制系统;集散型控制系统或集散系统。DistributedControlSystem,简称DCS控制仪表的分类:1、按能源类型:气动——60年代前的主要种类,简单、稳定、防爆,目前仍有应用。液动——如汽轮机调速系统,简单、平稳、功率大,慢。电动——50年代后开展〔DDZ〕,快速,远传、功能强,应用广。2、按信号类型:模拟仪表——模拟电路为根底,模拟信号运算,它确定受控对象参数的模拟形式测量值与给定值的偏差,并根据一定的调节规律产生模拟输出信号推动执行器消除偏差,使受控参数保持在给定值附近或按预定规律变化。所调节的参数包括温度、压力、流量、液位、成分等。数字仪表——数字电路为根底,数字信号运算。智能仪表——数字电路为根底,微处理机为核心,仪表功能=硬件+软件。控制仪表的分类:由于生产过程向大型化、复杂化开展,模拟仪表控制系统遇到了难题:模拟仪表的局限性生产规模大型化,中控室表盘愈来愈长,难于实现集中监视和操作。例如300MW机组,控410—450点,测1000点以上,盘长10米,存在事故隐患。各控制系统的通信联系困难。难于实现分级控制,难于实现全厂的综合管理。难于实现复杂规律的控制。预估、自适应、模糊、最优…系统变更困难。分散控制系统的产生集中型计算机控制阶段;计算机与模拟仪表混合式分散控制阶段;第一代集散系统;第二代集散系统;第三代集散系统。集中型计算机控制阶段计算机与模拟仪表混合式分散控制阶段集中型计算机系统暴露了集中控制的重大缺馅,促使控制系统向分散型转变。美国的Bailey公司率先发表了Baileytronic2系列仪表控制系统。它采用了分层分叉结构
在Baileytronic2中,现场的控制功能是由传统的模拟仪表(单回路调节仪表)实现的。但模拟显示器与操作器却是另一个别离的单元,通过多芯电缆与调节仪相连。突破:这是在过程控制中第一次实现了输入/输出、控制功能与操作显示功能的别离,实现了控制器向现场的分散。系统中调节仪的信号也送入主计算机,主计算机可显示过程参数,并附带文档存储和管理的装置。Baileytronic2主要用于电站控制中,虽然它还属牙SCC范畴。但毕竟实现了控制器与显示操作的别离。第一代集散系统第一代集散系统的根本结构过程控制单元〔PCU〕:亦称现场控制单元FCU〔FieldControlUnit〕或根本控制器BC(BasicController)。一般它是由微处理器(CPU)、存贮器(ROM、RAM)、多路转换器、I/O输入输出板、A/D、D/A转换、内总线、电源、通信接口等组成。它可以控制一个和多个回路,具有较强的运算能力和较复杂的控制功能。数据采集装置(DAU:DataAcquisitionUnit):亦称过程接口单元(PIU:ProcessInterfaceUnit)。它也是以微处理器为根底的结构。主要作用是采集非控制变量,进行数据处理,并将所采集的过程信息经数据传输通道(通信系统)送到监控计算机。它使集散系统获得了分散数据采集的能力(DistributedDAS)。CRT操作站:是集散系统的人—机接口,是系统与外界联系的单一窗口。CRT操作站由CRT、微型计算机、键盘、外存装置、磁盘驱动器、打印机等组成。它可以以高分辨率彩色画面显示过程的各类信息,并对PCU进行组态和操作,对全系统进行管理。监控计算机:是集散系统的主计算机,国内习惯上称它为上位机。多采用小型计算机。它综合监视全系统的各工作站〔PCU,DAU,CRT〕,管理全系统的所有信息。一般都具有进行大型且复杂运算能力,通过它可以实现全系统的最优控制和全工厂的优化管理。数据传输通道:亦称数据高速公路(Highway)。它是第一代集散系统关键的一局部。它一般由通信电缆和数据传输管理指挥装置组成。经由它,PCU、DAU的现场信息送至CRT操作站和监控计算机进行集中处理。经由它,监控机和CRT操作站的管理信息、操作信息送至PCU和DAU。第二代集散系统一、背景及产品:世界市场需求变化的三个方面:第一,70年代末,世界市场上畅销产品的变换周期变短,从而促使PCU开展为多功能PCU,或者在原系统中增加新的现场批量控制单元(FBCU)。第二,世界市场上,产品竞争愈来愈剧烈,迫使生产厂家必须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由此提出了全系统的优化管理、全系统信息综合管理的管理要求。第三,70年代末,80年代初,市场对过程控制系统的规模要求多样化。系统的扩展要求愈来愈多,从而刺激了软件开展。第二代集散系统是以局部网络为主干,统领了全系统。系统中各单元都看作网络节点的工作站。局部网络节点又可挂接桥和网间连接器与同网络和异型网络相连。第一代系统仅仅通过桥或网间连接器挂接于系统局部网络上的子系统。
中央操作站是挂接在LAN上的节点工作站。它的主要作用是对全系统的信息进行综合、管理(主要通过画面功能和键盘功能进行)。它是全系统主操作站。主计算机
主计算机亦称管理计算机或上位计算机。一般为小型计算机,带海量存贮器等外部设备,具有复杂运算能力和较强管理能力。GW可由将第二代子系统连入局部网络,这一子系统在结构形式上与第一代集散系统相似,但各单元功能都大大加强,它们仍由高速公路、过程控制单元;本地操作站、上位机构成,但第二代的上述单元是功能增强型的。此外,第一代DCS也可以作为子系统与LAN相连。有些性能优良的集散系统并不专带主计算机,可以是无主机系统,这时它的中央操作站具有更强功能,而且各节点、工作站得到了加强。第三代集散系统1.2分散控制系统的结构功能层次结构1、管理级经营管理级:市场和用户分析,订货销售统计、制造协调、合同人、财、档案。生产管理级:生产监视、报告,规划产品结构和规模。〔上位机,协调各单元之间的参数设定。值长、分场级〕过程管理级:过程操作,装之间协调,优化过程控制,错误检测、数据存档等。内容:发电厂的厂级管理计算机或假设干个机组的管理计算机。使用者:厂长,经理,总工程师,值长任务:监测企业各局部的运行情况,利用历史数据和实时数据预测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从全局利益出发辅助企业管理人员进行决策,帮助企业实现规划目标。要求:能够对控制系统做出高速反响的实时操作系统;大量数据的高速处理与存储;能够连续运行,高可靠性系统;能长期保存生产数据;并且具有优良的、高性能的、方便的人机接口;丰富的数据库管理软件,过程数据收集软件,人机接口软件,以及生产管理系统生成的工具软件。实现整个工厂的网络化和计算机的集成化。2、监控级:内容:运行员操作站,工程师工作站,计算站安装在中央控制室电子设备室工程师站:为了控制工程师对DCS进行配置、组态、调试、维护所设置的工作站,并对各种设计文件进行归类和管理,形成各种设计文件,例如各种图纸,表格。要求:一般由PC机配置一定数量的外部设备所组成,例如打印机,绘图机等。运行员操作站:运行员与DCS相互交换信息的人机接口设备,据此来监视和控制整个生产过程。通过观察生产过程的运行情况,读出每一个过程变量的数值和状态,判断每个回路是否正常工作。并且可以随时进行手动/自动方式的切换,修改给定值,调整控制量,操作现场设备,以实现对生产过程的干预。另外还可以打印各种报表,拷贝屏幕画面和曲线等。要求:一台具有较强功能的微型机,CRT显示器,大屏幕显示装置〔选件〕,打印机,拷贝机,键盘,鼠标。计算站:实现对生产过程的监督控制,例如机组运行优化和性能运算,先进控制策略的实现等。主要完成复杂的数据处理和运算功能,要求具有较强的运算能力和速度,一般用超级微型机或小型机构成。3、控制级设备:过程控制站,数据采集站安装在主控室后的电子设备室中过程控制站:接收由现场设备,如传感器,变送器来的信号,按照一定的控制策略计算出所需的控制量,并送回现场的执行器中去。可以同时完成连续控制顺序控制或逻辑控制,也可能仅完成其中的一种。数据采集站:接收有现场设备送来的信号,并对其进行一些必要的转换和处理之后送到DCS的其它局部去。主要是监控级设备,它接收大量的过程信息,并通过监控级设备传递给运行人员。数据采集站并不直接完成控制功能现场级:一般位于被控生产过程附近,典型设备为各类传感器,变送器,执行器。它们将生产过程中各种物理量转换为电信号,送往控制站或者数据采集站,或者将控制站输出的控制量转换成机械位移,带动调节机构,实现对生产过程的控制。现场级信息的传递方式:1、传统的4~20毫安模拟量信号传输方式2、现场总线的全数字量传输方式3、4~20毫安模拟量信号根底上,叠加调制后的数字量信号的混合传输方式。硬件系统结构集散控制系统通常由过程控制单元、过程接口单元、CRT显示操作站、管理计算机以及计算机网络等五个主要局部组成其根本结构。过程控制单元:亦称现场控制单元或根本控制器,可以控制一个或多个回路。过程接口单元:亦称数据采集装置,是采集非控制变量,进行数据处理。CRT操作站:是集散系统的人—机接口装置。一般配有高分辨力大屏幕的彩色CRT、操作者键盘、工程师键盘、打印机、硬拷贝机和大容量存贮器。操作站除了执行对过程的监控操作外,系统的组态、编程工作也在操作站上进行。为了使操作直观方便,一般都有动态流程图显示功能,操作站还可完成局部的生产管理工作,如打印班/日报表和用户自己设计的工艺报表等。管理计算机:习惯上称为上位机。它综合监控全系统的各单元,管理全系统的所有信息,实现全系统的最优控制和全厂的优化管理。1.3分散控制系统的特点1.3.1适应性和扩展性DCS在结构上采用了常规扩展系统的模块化设计方法,无论硬件还是软件都可以根据实际应用需要去灵活的组合。小规模生产:1~2个过程控制站和数据采集站,简单的人机接口设备。大规模生产:几十个或上百个过程控制站和数据采集站,外加高层计算站,运行员操作站,工程师站等人机接口设备。模块化设计决定了它的易扩展性,可以根据生产过程的开展,逐渐扩充系统的硬件和软件。1.3.2控制功能完善常规控制系统功能硬件实现改变或升级功能即改变硬件配置DCS软件实现具有高度灵活性和完善的控制能力改变或升级功能只需改变软件设计现代DCS控制单元具有连续、离散、批量控制功能,实现高级控制。高级控制串级调节系统自适应控制系统前馈-反响复合调节器多变量解耦系统SMITH预估器1.3.3人机联系手段—窗口功能丰富DCS人机联系手段:采用了CRT图形显示和键盘操作。常规控制系统:人过程:运行员通过各种操作器、定值器、开关、按钮等实现。过程人:各种显示仪表,记录仪表,报警信号灯,通过它们了解生产过程运行情况。DCS:人过程:键盘过程人:信息直接显示在CRT屏幕上。1.3.6安装费用安装费用包括:电缆、导线的安装敷设费用,控制室电子室的建筑费用。DCS过程控制站可以采用地理分散的方式安装在被控过程附近,这样就减少了变送器、传感器、执行器与控制系统之间的连接电缆,节省了导线电缆的安装费用,减少了控制系统在中央控制室所占用的空间。DCS安装工作量仅为常规控制系统的30%~50%。DCS所需控制室的面积仅为常规控制系统的60%。1.3.8管理功能强实现所谓“4A〞目标:生产过程自动化(PA:ProductionAutomation);过程监督、节能控制、平安监督、环境监视及生产方案管理等等工厂自动化(FA:FactoryAutomation);实现加工、装配、检查、挑选、仓库搬运控制,设备诊断,工程过程和产品质量管理实验室自动化(LA:LaboratoryAutomation);办公室业务自动化(OA:OfficeAutomation)。1.4分散控制系统的分散方式系统的分散包含了三层意思:功能分散:将一个主系统的控制功能分解成假设干子系统控制功能来完成。物理分散:整个系统控制功能由许多不同的物理实体〔硬件〕分散实现。地理分散:根本控制单元安放在就地。集散系统的开展目标:应是过程控制单元按地理位置分散于现场,控制一个或数个回路,即:将中央控制室中的控制功能移植到传感器和执行器附近的现场去。各控制单元的信息通过通信系统集中到中央操作站,实现全系统的综合管理。分散控制的内涵包括:分散智能〔DI:DistributedIntelligence〕过程单元本身都可以与简单的本地显示装置〔或数据显示装置〕接口,中央操作站可以显示全系统任何一个分散过程点全部信息。分散显示〔DD:DistributedDisplay〕各个本地显示操作站既可以调用其它各地显示操作站的信息,又可以调用中央操作站的信息。•分散数据库〔DDB:DistributedDataBase〕•分散通信功能〔DC:DistributedCommunication〕•分散供电〔DP:DistributedPower〕•分散负荷功能分散:功能分散1、单元机组级:主要实现与协调控制系统高层控制任务有关的控制功能,例如:单元机组主控指令的形成,单元机组负荷给定值的形成和控制,单元机组的协调控制;单元机组的负荷能力计算,机组自启停的顺序控制。功能分散2、功能组级:主要实现子系统中较高层次的顺序控制和连续控制。对应某些子系统:燃烧系统,风烟系统,给水系统,过热蒸汽系统,再热蒸汽系统,上下压旁路系统,凝结水系统。顺序控制:在功能组级形成控制子功能组的启动或停止命令。连续控制:功能组级完成某些控制回路的主控任务,向下一级控制器发出主控信号。功能分散3、子功能组级主要实现每个被控对象的顺序控制与连续控制,许多根本的控制作用均在这一级实现。4、过程I/O级是分散控制系统与被控生产过程之间的桥梁,是每一个模拟量或开关量的出入口,它们直接与现场的变送器、执行器、继电器、电动装置等现场设备相连。物理分散物理分散=控制分散在系统硬件上的反映。整个系统所要完成的控制任务是由许多不同的物理实体分散的实现的。1、层次分散型:分为2层或多层,上层控制器用以实现高级控制功能,下层实现一些根本功能。水平分散型:各个控制器在硬件结构上处于平等地位。特点:硬件结构清晰,控制器形式统一,便于维护和备份。由于没有多层次的通信系统,所以尽管对通信系统的速度和容量要求较高,但是结构比层次分散型更简单。地理分散功能分散是由被控生产过程的特点所决定的,物理分散是由控制系统的硬件结构所决定的。DCS的安装布置方式有两种:地理集中式:把所有的根本控制单元集中安装在中央控制室或附近的电子设备室内;地理分散式:就是把根本控制单元安装在被控生产过程附近,在整个厂房内分散布置。目前大多采用的是地理集中的分布方式。将根本控制单元分别布置在锅炉房和汽机房的按机柜地理分散方式也逐渐推广应用。DDZ-I、II、III型:功能分散+物理分散+地理集中;组件组装式:功能分散+物理分散+地理集中;计算机集中控制式:功能集中+物理集中+地理集中;计算机与模拟仪表混合:功能分散、物理分散、地理集中型。第一、二代DCS:功能分散+物理分散+地理集中;第三代DCS:功能分散+物理分散+地理适度分散或彻底分散国内电厂DCS的应用情况DCS自1975年出现,已经历3代的更新,几乎每个兴旺国家都有自己的产品。且2-3年更新一次。型号、种类难以统计。1985年电力规划设计总院批准,在望亭电厂300MW机组,选用美国西屋WDPF进行DCS应用试点,实现DAS和MCS〔模拟量控制〕功能。同期,华能国际电力开发公司在300MW机组进口成套发电设备的时候,也随主机进口了以DCS为根底的控制系统。几年的安装调试,这些电厂的DCS均随机组同时投运。结果:能满足大机组运行要求,解决了用户所担忧的可靠性问题,开始推广,但功能还只限于DAS,MCS,SCS〔顺控系统〕。同时还保存了较多的模拟仪表和硬手操设备。1992年~1994年,原能源部、电力部热工自动化领导小组〔后为国家电力公司热工自动化领导小组〕推荐了8种先进的DCS品种:INFI-90〔N-90〕美Bailey,北京自动化研究所合资,1989年引进WDPF美WestingHouse,上海自动化仪表公司合资,94HIACS-3000日本日立公司,北京电子部6所合资,86MAX-1000美L&N〔利之脑〕,上海自动化仪表公司DCS分公司1991TELEPERM-ME德SIMENS,南京电力自动化设备总厂,1993I/ASERIES美FOXBORO上海仪表公司1982PROCONTROL-P瑞士ABB公司,电力部中能电力科技开发公司CONTRONIC-E德H&B〔哈特曼布朗〕四川仪表总厂1994年,国家电力部组织专家,由“中国电机工程学会,过程自动化交流中心〞牵头,对16家电厂的5种DCS进行了使用情况调查。1995年底专家组提出调查报告。例:损坏情况〔16个电厂17套DCS,按年平均损坏率计算〕INFI-905个厂模件1.74%外设2.8%WDPF5个厂模件5.86%外设3.08%H-30003个厂模件0.5%外设0%T-ME2个厂模件8.2%外设2.35%MAX-10002个厂模件2.8%外设11.85%95年后,一些大型DCS生产厂家〔特别是8种以外〕加紧了对我国的市场拓展,纷纷在价格、性能等方面进行调整,其中包括HoneyWell.97.8.24电力部热工自动化领导小组召开了第6次会议:总结DCS试点经验,继续抓好扩大试点。在单机600MW和“按新厂新模式管理〞的单机300MW机组上采用DCS坚持DEH与FSSS宜独立配置,可用DCS实现,也可单独实现。不强调三者的一致性。更不强求没有DEH和FSSS业绩的DCS供给商在提供DCS的同时提供这两套系统。推荐使用国产化DEH和FSSS加快电气纳入DCS的工程试点对推荐的8套DCS实行动态管理DCS的典型例如网络体系HS2000系统是一个三层网络结构,三层网络将整个系统分为管理级、操作级及现场级,根据不同的系统规模可进行灵活配置。(1)管理协调网络MNET管理协调网络是HS2000系统的最高一级网络,其功能为完成不同装置之间的协调控制、数据通信;企业内多组装置的管理数据通信;大型工业过程不同局部间的协调控制。通信介质采用光纤或同轴电缆。(2)系统网络SNETSNET是系统连接工程师站、操作员站和现场控制站等节点的实时通讯网络。其冗余结构、热备份工作,保证在任何一网络失效的情况下不影响系统通信。功能为完成现场控制站向操作员站传输数据;各现场控制站间的数据传递,以满足大范围协调控制的需要;操作员站和工程师站向现场控制站传递组态数据或控制指令;保持各操作员站之间数据的一致性。(3)控制网络CNET现场控制站内各个I/O组件之间及各组件内部的各模板之间的数据联系采用了网络通信,而不是传统的并行总线。这样做的优点是各I/O模板之间相对独立,其中的某块模板出现故障只影响本板而不会影响其它模板。而在过去的并行总线结构中,如果某块模板出现故障,特别是总线接口局部出现故障,那么故障很难隔离,经常导致整个系统的瘫痪。操作站体系〔1〕工程师站HS2000系统的工程师站用于对应用系统进行功能组态,组态数据下装,亦可兼作操作员站。工程师站上运行一套在MS-Windows图形界面下的全方位的汉化组态软件,为用户提供一个灵活、方便、全面的工程平台,以实现用户的各种控制策略。工程师站硬件也可不单独配置,而由系统中的任何一台操作员站代替。〔2〕操作员站HS2000系统的操作员站使操作人员能通过专用薄膜键盘或轨迹球灵活、方便、准确地监视过程量,以及根据流程变化调整过程参数等。操作员站采用开放结构,选用高可靠工业控制机,配以其它设备,组成一个完整的操作员站系统。〔3〕历史站在历史站上运行着HS2000-Plus系统的历史效劳器软件。历史站上保存了整个系统的历史数据,可完成对历史数据的收集、存储和发送。当操作员站通过历史网络向历史站发出历史数据申请时,历史站将历史数据发送给操作员站。〔4〕现场控制站现场控制站是HS2000系统直接与现场打交道的、大规模的I/O处理系统,是一个具有信号采集、回路调节、逻辑联锁、顺序控制及本地操作功能的现场控制设备。根据现场的不同需求,用户可对现场控制站进行灵活配置,以实现下述功能:•以过程控制为主,辅以顺序逻辑控制;•以顺控逻辑、连锁控制功能为主体的现场控制装置;•构成一个对大批过程信号进行总体信号采集的现场采集站;•现场控制站上可配置本地操作员操作接口,实现本地操作;•提供了与其它现场智能设备如PLC、智能仪表、智能调节仪表等的接口。可维护体系现场控制站的所有模板上均带有CPU,每板均周期性地进行自诊断;诊断包括CPU、内存等自检;开关量输出、回读比较自检;模入通道采用双通道输入,将结果进行比较,判断模入通道的正确性;系统具有热偶信号的断偶检查功能;模出通道采用双通道输出,硬件自动比较输出结果一致性,进行自检。电流输出通道具有自动断线自检功能。系统的网上每秒进行网络各节点状态检测。在故障指示齐全,所有模板上均有多个指示灯,包括运行灯、故障灯、网络通信灯等。翻开机柜,各板运行状态一目了然。在操作员站上,可随时调出系统状态图,从中可看各站、板的运行状态;所有模板(主控制器、AI、AO、DI、DO等)均可带电拔插;I/O信号与I/O接口板是通过总线底板连接的,换板时不涉及接线的变动。软件体系分为工程师站组态软件、操作员站实时监控软件及现场控制站实时控制软件三大局部。三局部软件分别运行于系统不同层次的硬件平台上,并通过系统网络及网络通迅软件,彼此互为配合、互为协调,交换各种数据及管理、控制信息,完成整个集散系统的各种功能。1.5分散控制系统的开展1、DCS的体系结构自律:自律可控性:指任何一个子系统故障时,其余子系统的控制器可随意控制系统的各个状态变量。自律可协调性:指任何一个子系统故障时,其余子系统的控制器可协调各控制器彼此不同的控制目标。满足以上两点的系统称为“自律分散系统〞。比较:1、传统层次分散系统上位子系统故障时,下位子系统之间不能协调,但是下位子系统仍旧保存局部信息,可进行局部控制。具备自律可控性,不具备自律可协调性。2、传统水平分散系统局部系统不工作时,剩余的子系统间可进行协调。但因不工作的子系统丧失功能,不能与其他子系统进行信息交换,其余子系统也不能对其进行控制。具备自律可协调性,不具备自律可控性。3、集中式系统只有一个控制器,无自律可协调性和自律可控性。自律分散系统的关键在于提高子系统本身的自律性。自律性的实现:依赖于各子系统通过数据场DF〔datafield〕掌握整个系统状态,并依系统总体状态进行和自组织。强调子系统的均质性、局域性、自含性。均质性:每个子系统都具有相同的成分,子系统之间可相互替换,且不存在任何主从关系。局域性:每个子系统只依靠当地信息就可管理自身,并与其他子系统相互协调。自含性:每个子系统本身都含有管理自身和其他子系统协调的功能。自律分散系统特点:没有中央操作系统和中央协调系统。自律控制器ACP〔AutonomousControlProcessor〕负责管理与协调功能2、分散控制系统的网络功能传统的DCS网络覆盖范围上至厂级管理信息系统,下至过程控制站的I/O子系统。最终实现以现场总线为根底的底层网Infranet以局域网为根底的企业网Intranet以广域网为根底的互联网InternetHS2000系列DCSHS2000系统是—套分层分布式的综合控制系统,它通过多层数据网络将各种不同的设备挂接在—起,实现各局部信息共享和协调工作,从而完成综合控制与管理功能。系统适用于生产设备、生产装置或生产过程以及工厂、企业的综合生产过程管理和控制。
HS2000系统为三层网络结构,不同的网络适应不同层次和规模的控制和管理任务,这种分层结构大大提高了系统的整体可靠性和效率,也使得系统的配置更为灵活,适用于各种规模的控制和管理场合。HS2000系统根本构成单元(1)现场控制站现场控制站主要由主控组件和辅助组件构成。主控组件包括主控模板、I/O模板、系统电源模板、总线底板和插件箱。辅助组件除不包括主控模板外,其余局部和主控组件一样。现场控制站主要完成现场信号的输入输出及问路的控制。一个现场按制站由一个主控组件及0—3个辅助组件构成。(2)操作员站操作员站由工控机(IPC)及操作员站软件构成,它主要完成系统与操作员之间的人机界面功能,包括现场状态的显示、报警、报表及操作命令的执行等功能。(3)工程师站工程师站由IBMPC兼容微机及工程师组态软件构成,它主要完成HS2000系统的配置、控制回路组态及下装目标运行系统到操作员站和现场控制站的功能。工程师站中装载了操作员站软件后也可以作为操作员站使用。HS2000系统的网络结构(1)管理协调网络MNETMNET为HS2000系统的最高一级网络,配置在HS2000L大型系统中功能如下:•完成不同装置之间的协调控制、数据通信;•企业内多组装置的管理数据通信;•大型工业过程不同局部间的协调控制;•MNET为开放式标准局域网络,采用诸如TCP/IP、Ethemet等网络协议以及Novell网络结构;•通信介质采用光纤或同轴电缆;•通信速率不低于10Mbps;•通信距离数公里--20公里。(2)系统网络SNETSNET是连接HS2000系统中操作员站、I/O站和工程师站的干网,配置在HS2000M中型系统中,应用于中等规模装置的控制系统,功能如下:•由I/O现场控制站向操作员站的数据传输;•各I/O现场控制站间的数据传递,以满足大范围协调控制的需要;•操作员站和工程师站向现场I/O控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湖北省十堰市单招职业倾向性测试题库新版
- 2024年医用供应装置项目投资申请报告
- 生物-云南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5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和答案
- 2025年度国际贸易付款委托三方协议
- 2025年度全包家装装修与智能家居智能安防报警系统合同
- 2025年度单身公寓房产租赁合同(含智能家居)
- 2025年度信用卡旅游保险借款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劳动合同解除后离职员工离职后职业发展支持合同
- 2025年度XX小区智慧物业管理系统服务协议书
- 2025年度兼职协议书-旅游行业导游兼职人员合作协议
- JGJ79-2012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 柱塞泵工作原理动画演示
- 某电厂180m钢筋混凝土烟囱施工方案
- 驾驶员心理健康教育培训课件
- 精准高效的数字孪生光网络技术探讨和实践
- 无痛胃肠镜的护理查房
- 供应链工作计划
- 农村生活污水检测服务方案
- 110kV全封闭组合开关电器GIS扩建及改造项目技术规范书通用部分
- 幼儿园食谱播报
- 驾驶员心理健康与安全驾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