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桥》教案范文模板
《桥》教案
作为一名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
学活动。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
《桥》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桥》教案1
活动意图:
5—6岁的幼儿对周围环境事物开始有了较稳定的态度和情感。
但他们对周围事物的认识仍然是零碎、粗浅的。以幼儿生活附近的桥
为主题与幼儿共同关注桥的演变。桥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巨大作用……
有利于帮助幼儿形成对家乡桥的具体印象,萌发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
活动目标:
1、了解桥的演变。家乡桥在城市中的大概分布位置。
2、学习记录、统计,养成主动学习的好习惯。
3、萌发幼儿亲近家乡,喜爱家乡的情感。
4、让幼儿能在集体面前大胆表演、表现自己。
5、体验合作创编游戏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
寻找熟悉的家乡桥在城市地图上的大概位置(通过教学辅助课
件和教师引导完成X
第1页共62页
活动准备:
1、幼儿知识经验的准备。通过收集我家附近的桥。了解自己
熟悉的桥座落在城市的具体位置。
2、能力准备:具备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
3、心理准备:乐群、乐学。
4、材料准备:
①桥的谜语课件
桥的演变课件
有代表性的桥在城市中的分布位置课件
②画桥、做桥材料
③统计表、家乡桥梁图片、自绘城市地图
活动过程:
一、播放"桥"的谜语课件引入主题
谜面:驼背公公,力大无穷,驼的什么?车水马龙!幼儿猜谜
底。
二、闭眼快速画"桥"(粉笔画)了解自己头脑里储存的桥的
印象。
三、讲述"桥的演变"故事"课件演示"
师:很久、很久以前河上没有桥。被风吹倒的大树正好横搭在
河两岸,人们从上面走过去很方便,这就成了最早的桥。接着人们试
着用藤条、木板来做桥,于是有了悬在河上的吊桥。人们还试着用石
头垒成桥洞,石头被挤成桥洞很牢固,这就成了石拱桥。后来人们又
第2页共62页
试着在河面上立桥墩铺石板搭桥,于是在很宽的河面上也能搭桥了。
现在人们已经会造各式各样的桥啦。有联结交通要道的石桥、铁桥、
钢索桥;有缓解交通的立交桥、人行天桥;有休闲娱乐的风雨桥、凉
亭桥、吊桥。
四、讨论家乡的桥
师:我们家乡恩施也有各式各样的桥
问题一:你知道我们恩施有哪些桥?你最熟悉的是哪座桥?你
家附近有什么桥?
问题二:寻找熟悉的典型的桥的位置。先找幼儿园附近桥的位
置,再找幼儿最熟悉的桥在城市地图中的具体位置。猜测自己不熟悉
的桥可能在城市的什么位置。课件——验证,并通过把自己熟悉的桥
贴到城市地图相应的位置,记录、提升幼儿对家乡桥的整体认识。
问题三:分小组统计"自己最喜欢的家乡桥",说一说喜欢的
原因。
五、谈话"家乡还有哪些好玩的地方",小结家乡是中国健康
旅游基地。家乡山高、水好、神奇美丽,为了给来恩施旅游的人带来
方便我们还会新建、改建许多桥。
六、一起动手做桥吧!
途径:
①用身体搭桥
②用画纸设计桥
③选择材料搭桥
第3页共62页
活动反思:
《家乡的桥》是四(上)第六单元的课文,是一篇怀乡之作。
作者通过描写家乡小桥的造型、名称和桥所带来的乐趣这三方面表达
对故乡江南的热爱和怀念。课文的最大特点是:文字优美、意境悠远。
在设计教学时,我以课文为载体,既抓重点词的教学,又注重学生的
情感体验,让学生去感受江南水乡的那份意境,去体会作者对故乡的
那份情怀,让学生得到知识、提高能力的同时,丰富精神世界,从而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叶圣陶先生说过:"入境始于亲。"课一开始我先让学生欣赏
小桥流水的江南风光,然后点出本文作者的家乡就在江南,他离开家
乡一别几十年,可他乡音无改、相思不断。家乡的人,家乡的情,家
乡的景,时时浮现在他的眼前,尤其是那家乡的桥更使他念念不忘。
这样拉近了学生与江南、学生与作者的情感距离,为后面各环节的教
学做好了情感铺垫。
在学习第一个赏读内容"家乡的桥造型千姿百态”时,学生感
受到过户桥和单拱桥的造型。我引导学生把重点放在单拱桥上,看图
理解句中的"缀"字;看图指导朗读"夜里,你撑条小船穿梭其间,
那光景,会使你怀疑是不是进了月亮婆婆的'家呢!"这句话,一开
始学生很难读出感觉,我适时出示图片点拨,学生一下子就体会到应
读得轻些,读出夜的宁静和谐。学到这里,学生也顿生疑问:作者说
家乡的桥造型千姿百态,却只介绍了两座桥,这是为什么?原来作者
用了"抓典型”的写法,这是我适时告诉大家这是"先概括后具体"
第4页共62页
的写法,为下文的读写结合做准备。
在学习第二个赏读内容家乡的桥名称充满情趣时,通过出示王
维的《归嵩山作》,让学生理解"撷取"的意思;通过出示篆隶楷草
四种字体,让学生理解"飘逸潇洒"、"刚劲雄健”的含义,欣赏不
同的桥名字体,感受中华书法的美妙,并积累一些描写字体美的词语;
通过引读震龙桥的故事,让学生聆听了桥的故事。一座桥一个桥名,
一个桥名一种字体,一个桥名一个故事。学生走进了文本,内化了课
文语言,真是入情入境。
第三个赏读内容:家乡的桥使人充满乐趣。因为玩是孩子的天
性,所以我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说说其他之乐,并用上"家乡的桥
是我们的乐园,我们可以还可以。"的句式说话,以课文为载体,
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有话可说,有情可抒。
上课时我也尝试了“读写结合",家乡的桥是作者带着他对家
乡深深的眷恋而写出来的,学完课文请学生也带着同样的情感写写上
海母亲河上的桥,并出示了一些富有特色的桥的图片,如:外白渡桥、
豫园九曲桥、南浦大桥、卢浦大桥等,并要求大家按照"先概括后具
体”的写法写。也许是铺垫不够,大家交流时发言并不积极,我想或
许给予提示:用上"上海母亲河上的桥造型千姿百态。”这个句式效
果会更好些。
小百科:桥是一种用来跨越障碍的大型构造物。确切的说是用
来将交通路线(如道路、铁路、水道等)或者其他设施(如管道、
电缆等)跨越天然障碍(如河流、海峡、峡谷等)或人工障碍(高
第5页共62页
速公路、铁路线)的构造物。
《桥》教案2
活动目标
L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熟悉歌词与旋律。
2.体会朋友之间互相帮助的美好情感。
活动重难点
1.重点: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熟悉歌词与旋律。
2难点初步跟唱歌曲,唱准最后一句"小兔子过了桥,哈哈”。
活动准备
L幼儿用书第2册第24-28页。
2.挂图(《大象桥》1
3.音乐CD(歌曲《大象桥》1
活动过程
(-)大象桥的故事
1.教师结合挂图讲述故事。
有一天,三只小兔子,跑呀跑呀跑,要到山坡上,去呀去吃草,
可是山下有条河,河上没有桥,哎呀呀哎呀呀,这可真糟糕。这时候,
大象伯伯来呀来洗澡,站在河里把小兔子叫,他把鼻子伸到河对岸,
就像一座桥,三只小兔子从大象伯伯身上走过去,过了桥,乐得哈哈
笑,高兴地说:"谢谢大象伯伯,您真好!"
2.理解故事内容
(1)三只小兔子要到哪里去?(观察挂图第1幅。)
第6页共62页
(2)路上遇到什么困难?(观察挂图第2幅。)
(3)谁来帮助他们的?是怎样帮助的'?(观察挂图第3幅。)
(4)小兔子过了桥,心情怎样?对大象伯伯说了什么?(观
察挂图第4幅。)
(二)编成歌儿唱一唱
1.倾听教师范唱歌曲
其实这个故事是一首好听的歌曲,名字叫《大象桥》,我们来
听一听吧!
2.说一说自己听到的内容,熟悉歌词。
(1)你听到歌曲里唱了什么?请你来说一说。(教师根据幼儿
的回答,用完整的一句歌词进行回应,帮助幼儿熟悉歌词。)
(2)我们一起来念一念歌词吧!(教师带领幼儿有节奏地边拍
手边念歌词。)
3.跟着音乐伴奏演唱歌曲
(1)请你跟着老师一起唱一唱这首歌曲吧!(跟着钢琴伴奏,
幼儿分段跟唱歌曲。)
(2)这一句有点难,我们再来唱一遍。(重点练习最后一句"小
兔子过了桥,哈哈"。)
(3)请你站起来唱歌,可以根据歌词内容创编动作,我们边
唱歌边做动作。(幼儿根据歌词自主创编动作,教师帮助优化动作,
然后边唱歌边做动作。)
《桥》教案3
第7页共62页
教学目标
1、引导幼儿发现纸的折叠方式与承受力之间的关系;
2、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丰富幼儿对力的感性经验。
教学准备
相同大小的纸、塑料小兔若干、两块高矮相同的积木,记录表
教学重点与难点
引导幼儿通过实验操作发现纸折叠越多越能承受压力
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解演示法、探索操作法;实物
活动过程:
一、观察,发现问题
师:"我请小朋友看徐老师做一个有趣实验。"
教师把一张纸架在两块积木上,先让孩子猜想往上面放塑料小
兔,纸会不会掉下来,然后往纸上放塑料小兔,请幼儿观察,鼓励幼
儿说说发现了什么,为什么会这样。
幼儿观察教师实验,并猜测纸上放小兔会不会掉下来。
二、得出让纸结实的办法
1、请幼儿想想怎样能使这张纸桥变得更结实,能承受小兔的
重量,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师:"你们觉得怎样才能使这张纸桥变得更结实?我请小朋友
说一说。"
2、尝试按照自己思考的方式实验,验证哪种折法承受的.重量
第8页共62页
最大。
幼儿说一说自己想到的方法,并说说为什么自己会这样想。
以幼儿实际操作的方式让幼儿探索怎样折纸桥可以使纸具有
较大的承受能力,充分发挥了幼儿的自主性。
三、验证猜测结果。
师:"现在,我们想了好多办法,我要请你们来试一试,用纸
来折一折结实的小桥。我要求,每个小朋友折的要和你的小伙伴折的
不一样,我们要动动脑筋,看看有什么好办法"
幼儿两两讨论一下自己想怎样折,然后操作
幼儿一边操作,教师引导"试试看把纸折成拱形的会不会增加
桥的承受力"、"有没有小朋友折成瓦楞的形状”。
教师有目的的要求小组幼儿折的方式不要全部一样,也有利于
幼儿比教。通过自己动手,观察比较的方式自己来得出结论,有利于
幼儿自信心的养成。
《桥》教案4
教学目标:
1)感受西湖春月之美
2)学习景物描写。
3)掌握一些基本古文学常识。
教学重点:
1)学习写景方法
2)掌握重要的文言虚词和实词。
第9页共62页
教学难点:
理解西湖春月之美。
课时按排:
1
教学过程:
杭州西湖,山水秀丽,湖中的苏堤,白堤如同两条缎带,把湖
划分为外湖、里湖、岳湖、西里湖和小里湖;外湖中还有小瀛洲、湖
心亭、阮公墩三个小岛。北宋诗人苏轼曾以古代美人西施比拟西湖:
水光激涌晴偏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西湖最盛,为春,为月[西湖景色最美的时候是春天,是月夜J
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山间雾气)[一日之中最美的是早晨的
烟雾,是傍晚的山岚。]o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制约),与
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今年春雪很多,梅花被寒气所抑制,和杏
花、桃花次第开放,景观更是奇特。]。石簧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
梅,张功甫玉照堂故物也,急往观之。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石
箫多次告诉我:「傅金吾园中的梅花,是张功甫玉照堂中的旧物,应
该赶快去观赏。」我当时被桃花所迷恋着,竟舍不得离开湖上。湖
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湖上从断桥到苏堤
一带,绿草成烟,红花似雾,弥漫二十多里]。歌吹为风,粉汗如雨,
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歌吹的声音,如风阵阵传来;
仕女的粉汗,如雨纷纷落下;罗衫纨裤的游客,多于堤畔的草,真是
第10页共62页
艳丽极了。]o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然而杭州人游览西湖,
却仅在上午十一时到下午五时之间;],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
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其实湖光翠绿之美,山岚颜色之妙,都在朝
日初升,夕阳未下时才最浓艳。],夕舂(Chong夕阳)未下,始极
其浓媚[其实湖光翠绿之美,山岚颜色之妙,都在朝日初升,夕阳未
下时才最浓艳。]o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
趣味[月景之美,更是难以形容。那花的姿态,柳的柔情,山的颜色,
水的意味,更是别有情趣韵味。]o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
为俗士道哉[这种乐趣,只能留给山中的和尚与识趣的游客享用,那
能和俗人说呢!]!
[心灵感悟]
作者撇开一般所共赏的湖光山色,着重描写西湖六桥(苏堤上
由南而北的六座石拱桥,名为映波、锁澜、望山、压堤、东浦、跨虹)
一带的春月景色,从初春的梅桃杏争妍到一天的朝烟、夕岚、月下的
独特美景,用简洁轻快的笔墨加以描写,写出西湖"别是一种趣味"
的风致。
为此,作者采取了总分的结构。首先述本篇要旨,指出春时,
月景、朝烟、夕岚为西湖最美之景(第一段X分写时,在前详细勾
勒了西子湖畔的春游图,由物及人,先从侧面写西湖桃花之盛,再写
沿途观花的游人之盛。花事正盛才有游人之盛,运用了烘云托月的写
法(第二段);在后生动地描写日出日落时朝烟夕岚的浓媚姿色,尤
其是月下西湖的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妙不可言(第三段X
第11页共62页
作者始先详写春日之景,并没有着力去刻画、描绘那种盛景,
而只是用一个词语"竟不忍去",由此就足见那种景色的迷人。最后
作者提出了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即认为西湖的美景最适宜在"朝日
始出,夕舂未下"时欣赏,这与一般人游湖选择在"午、未、申"三
时不一样,表现作者与一般俗士迥异其趣,流露出作者寄情于山水的
愉悦心境。不仅如此,在别人都急欲赏傲雪梅花时,作者却为贬作轻
薄之物的桃花所恋,也表现了他与传统士大夫情趣相悖,而且作者在
行文时并没有正面去写月景,只是说"月景尤不可言","别是一种
趣味”,至于具体的月景,就只有留给人们去驰骋想像了。写西湖春
天的美景时,先写石第多次对我说"急往观之","余(我)时为桃
花所恋","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是直接
写景,写出了春天的西湖美不胜收;接下来说"歌吹为风,粉汗为雨,
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极言游人如织的盛况。游人
为什么如此多?皆因西湖春景太美了。这是有力的侧面烘托。
总之,文章以审美感受为线索,按照游西湖的先后顺序,用平
实的文笔记叙了自己游西湖的感想和西湖美丽壮观的景色,而描绘春
季杭州西湖美景时不尚夸饰,只就眼前之景点染几笔,却活画出西湖
的“灵性",表达了与常人不同的独到审美情趣,从而表现出作者的
'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独以自然山水为乐的情感。
[考场在线]
基础检阅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第12页共62页
朝烟(zh台o)夕岚(I台n)石箫(kui)罗纨(wan)夕舂(chong)
2.袁宏道,字中郎,湖北公安人朝文学家。
与其兄袁宗道、其弟袁中道并称"三袁",是""的创
始人,作品直率自然,清新活泼。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字词。
数为余言(屡次)不忍去湖上(离开)不可言(用言语形容)
别是一种趣味(判断动词)
内容探究
4把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
从断桥到苏堤这一带,绿柳如烟,桃红似雾,弥漫二十余里。
(2)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
月景尤其难以用言语形容,花和柳的情态,山水的容颜和情意,
另是种趣味。
5.文章的第二小节最后一句着力写游人之盛,有什么作用?
这是烘云托月的写法,正是因为花正盛,才有游人之盛。
情感体验
6从本文哪些地方,可看出作者与一般人不同的审美情趣。
①由石箫多次劝他去赏宋梅,袁宏道却为桃所恋,竟不忍去,
此其不俗之一也;
②杭州游人多在午,未,申三时游西湖,而袁宏道却认为朝,
夕二时,才是西湖最为浓媚的时刻,这又是对时人趣味的一种背离,
第13页共62页
表现出自己独特的审美趣味,此其不俗二也;
③月景虽最美,但并非人人能享受。作为趣味高雅的士大夫,
作者颇能以探幽寻胜,受用此乐而得意,对俗士即红男绿女的杭人则
含有讽消之意,故云安可为俗士道哉!
7.本文对於待月描写不多,只在文末几句点出。这种写法,
有何特色。
这篇山水游记,始终扣住西湖最盛,为春为月的春,月二字,
腾挪变化,详写为春之盛,略写为月之美;题为晚游六桥待月记,却
始终没有正面写待月的情景,怨的高妙处在于以层翻浪迭之笔,依次
写出梅花,桃花之美,朝烟,夕岚之美,一景胜似一景,逐层描绘,
不犯,止位,从而造成读者强烈的待月心理;待到千呼万唤始出来,
却又必必一瞥,飘然而去,使人有着眼未分明之感,因而显得馀韵悠
然,情味无穷。作者用这种空灵幻变之笔来写月景之美,旨在造成一
种悬念,增添读者的兴味。
6昔日袁宏道笔下的西湖如诗如画,而如今的西湖却受到了来
自人类的多方污染,风光不再依旧,请就此谈谈你的看法。[只要着
重谈保护环境的意义即可。]
民间传说——白蛇传(白素贞)
《白蛇传》是中国著名的民间传奇故事之一,初为明代作家冯
梦龙《警世通言》第二十八回「白娘子永镇雷封塔」:
宋绍兴年间,杭州有一位药店的主管[■许宣」(后民间改为「许
仙」),在西湖遇见千年修练白蛇幻化的美妇人白娘子及青鱼幻化的使
第14页共62页
女青青,三人共伞,一同在船上避雨。下船后许仙把雨伞借给白娘子,
次日如约到白家取伞,两人想见,渐生爱慕之情,因青青促合,成为
夫妇。
婚后,白娘子行为怪异,令许仙难堪。后来,许仙遇见金山寺
寺僧法海,法海把一钵盂交给许仙,教许仙把钵盂罩在白蛇的头上。
白娘子和青青被罩在钵盂中后,现出了原形。法海逐把钵盂放在雷峰
寺前,用石头砌成七极宝塔,名雷峰塔。留下一偈语:「西湖水干,
江湖不起,雷峰塔倒,白蛇出世。」
虽然白蛇传说始见于《警世通言》但民间相传已久。自《警世
通言》后,乃有白娘子峨嵋山盗灵芝仙草,水漫金山以及法海遁身蟹
腹以逃死等等的情节加入。白蛇初无名,后来被贯于「白素贞」之名。
《盗仙草》是讲在端午节的那一天,白娘子因为受不了雄黄酒
的刺激(蛇怕雄黄酒)而变回原形,许仙回家撞见自己的妻子竟是蛇
精,被吓死,白素贞冒死盗峨嵋山南极仙翁的灵芝仙草救活许仙的情
节。
《水漫金山》是讲法海把许仙骗去金山雷峰寺,不让许仙夫妇
团聚,白娘子为了救回许仙,和青青一道,跟法海斗法,不惜引西湖
之水贯金山寺。但因为身怀六甲,力敌不能,被法海压在雷峰塔下。
青青得以逃脱,修练有成,再回金山,斗赢法海,法海无处可逃,身
穿着黄色的僧衣,遁身入蟹腹。后来许仙夫妇终于能团圆,而法海却
只能留在蟹腹中,所以现在的螃蟹腹中的蟹膏是和尚僧衣般黄色的。
西湖十景:
第15页共62页
柳浪闻莺
柳浪闻莺位于西湖东南岸,占地三百亩,南宋时这里是御花园,
园内遍植柳树,每当烟花三月,只见柳丝迎风款摆,宛若翠浪翻空,
不时还传来春日悦耳的莺啼,故名‘柳浪闻莺’。
苏堤春晓
苏堤景色四时不同,晨昏各异。春日之晨,六桥烟柳笼纱,几
声莺啼报早,是为‘苏堤春晓’;盛夏则绿树交柯,蝉呜鼓噪;秋月
之夜,波光粼粼,桂花飘香;寒冬则瑞雪纷飞,远眺玉树琼林。
曲院风荷
曲院风荷在西湖苏堤跨虹桥西北角,占地半亩,主景荷花区辟
有五个大荷池及61个品种隔离池,以各式的石桥相连;池内栽种红
莲,白莲,并蒂莲及重瓣,微型等荷花,每当风起,清香四溢。
平湖秋月
平湖秋月在白堤西端终点,有八角亭,四面厅和湖天一碧楼,
楼前并造一座突出水面平台,以方便游客驻足赏月。在此眺望西湖夜
色,无论晴天,雨天都很适宜;尤其是皓月当空的秋夜,景色更为优
美。
断桥残雪
断桥是白堤的起点,正当外湖和里湖的分水点上。断桥是一座
独孔洞桥,造型优美。登临桥上,可浏览环湖诸山和湖水风光;尤其
冬日雪后,远山近水披上银装,别富诗意。民间故事‘白蛇传’中的
白娘娘与许仙曾在此地相会,展开一段人蛇恋情,使断桥更添浪漫色
第16页共62页
彩。
花港观鱼
花港公园主要由鱼乐园,牡丹园和花港三部分组成。鱼乐园的
红鱼池中蓄养数百条金鳞红鲤,是著名的观鱼胜地,游人爱在池畔投
饵,见群鱼争食。
南屏晚钟
南屏山麓慧日峰下的白净慈寺,是五代后周显德元年(公元
954年)吴越国王钱俶为供奉当时有名的永明禅师而建。寺中旧有一
口大钟,钟声在苍烟暮霭中回荡,股卜悠扬动听。
雷峰夕照
净慈寺前有座夕照山,著名的雷峰塔就筑在夕照山的雷峰上。
每当夕阳西下,彩云缭绕,古朴的雷峰塔在霞光辉映中别有一番情调。
民间故事‘白蛇传’中的白娘娘,就曾被法海禁锢在雷峰塔下,可惜
雷峰塔于嘉靖年间遭焚,只剩塔心,民国13年终于倒塌。
双峰插云
西湖南高峰和北高峰两峰遥遥相对,其间群山起伏,绵延数十
里。从洪春桥畔透过九里云松,远望南、北高峰,晴雨晨昏,景色各
异;尤其是春秋佳日,宿雨初收,双峰隐现于轻岚薄雾中,时露双尖。
三潭印月
三潭印月是明万历35年(公元1607年)由湖中淤泥堆成,
占地105公亩,其中60%是水面,中心是湖,四周围以环形堤坝,
南北以九曲桥相连,东西有土堤相接,把岛中的湖划成田’字形。
第17页共62页
三潭印月的庭园布局迂回多变,园中有园。岛上有先贤祠、闲放台、
开网亭、亭亭亭、我心相印亭和曲桥、叠石、九狮石等景致。三潭印
月南面有三座石塔立于湖中,三塔建于明天启元年,塔内中空,球面
体上有五个小洞,每逢皓月当空,就可以看到‘月光映潭,影分为三’
故名‘三潭印月’。
[会晤作者]
袁宏道(1568-1610),字中郎,号石公,公安(今湖北省
公安县)人。万历二十年(1592)进士,先后担任过吴县知县、京
兆校官等,中间两度告归。晚年定居沙市(今湖北省沙市X他是明
代著名的文学家,"公安派”的代表作家。兄弟三人中,也以他的才
气和成就最高。他的散文力求自由解放,给人以清新活泼的感觉。有
《袁中郎全集》。
[背景回放]
袁宏道始终无意于仕途,他万历二十年(1592)就中了进士,
但不愿做官,万历二十五年,他辞去吴县县令,友人陶石箫漫游吴越。
这年春天,他第一次游览向往已久的杭州西湖,留连於美丽的湖山之
间,写下了十六篇西湖杂记,每篇短者数十字,长者二、三百字,各
为一独立文章,但合而观之,亦可统称为“西湖游记"。
古文运动简介:唐朝代表人物:韩愈、柳宗元、刘禹锡等。
主张:以先秦两汉的散文,取代六朝的骈文。古文运动在唐代
并未完全成功。
宋朝代表人物:欧阳修、三苏、曾巩、王安石。
第18页共62页
结果:古文运动至此完全成功,古文成为文章之正宗。
明朝代表人物:
明初开国文臣:宋濂、刘基、方孝孺
拟古主义:前后七子--文崇秦汉、诗必盛唐」「仿真为创作
文学的途径」
唐宋派(八家派):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归有光
茅坤编「唐宋八大家文钞」,唐宋八大家因此定名,并尊韩愈
为八大家之首。
清朝桐城派代表人物:方苞、姚鼐、刘大概。
主张:义理、词章、考据三者并重
阳湖派代表人物:悻敬、张惠言、李兆洛
主张:桐城派支流,思想活泼,不专主孔孟、程朱,主张兼取
诸子百家;学古文要兼取骈文之长
湘乡派:以曾国藩为代表
介绍公安派
背景:为明万历年间的文学流派。
代表人物: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袁X
文学主张:文学是进化的,反对仿真,反对前后七子一文必秦
汉,诗必盛唐」的拟古派古文。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口号。
文学作品不能没有内容,重视文学的真实情感,不强调圣人的
「文以载道」。
主张意达情畅,反对艰涩难懂。强调「宁今宁俗,不肯拾人一
第19页共62页
字。」
肯定通俗文学(小说民歌)的价值。
晚明散文家张岱对袁宏道的的称誉:「古人记山水手,太上郦
道元,其次柳子厚,近时则袁中郎。」
影响了晚明小品文的兴盛。
支流:竟陵派
代表人物:钟惺、谭元春
文学主张:主张抒写性灵,反对剽窃仿真,和公安派的基本理
论相同,都是前后七子你股运动的反动者。在创作方面,企图以幽深
孤峭的风格矫正公安派肤浅轻脱之弊,以致流于艰涩僻奥。
《桥》教案5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汉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海峡两地人民的人间真情
教学过程
一、课前交流,在游戏中感知"给予是快乐的!"
教学设想:
在轻松调侃的氛围中,和学生一起做一个关于摘苹果的比赛,
通过不断变换比赛对手("对手"、"老师"、"饥饿的孩子"),
让学生逐步明白善良比聪明更重要,初步感知"给予是快乐的”。
师:上课之前我们先来做一个小小的测试,通过测试我想知道
第20页共62页
我们班哪个孩子最聪明,哪个孩子最可爱。大家看大屏幕,上面有三
棵苹果树,第一棵树上结了80个苹果,第二棵树上结了100个苹果,
第三棵树上结了150个苹果。现在你来到了苹果树下,要和你的对
手比赛谁摘的苹果多,我们假设你们采摘的速度一样快,你先摘哪一
个树上的苹果?(学生谈怎么摘,就知比赛结果)
师:比赛结果出来了,我们找到了最聪明的孩子。所以在比赛
中不仅要有取胜的强烈欲望,还要有正确的方法和策略,竞争是要讲
究策略的,决不能想当然的蛮干。
师:还想不想再来一题?再来,请看题一还是这样三棵苹果
树,你又来到了苹果树下,你的对手也是一个孩子,已经几天没有吃
饭了,很饿很饿。你和他比赛谁摘的苹果多,你先摘哪一个树上的苹
果?(生谈)
师小结:看来,你们不仅很聪明,还有一个很善良很可爱,有
一颗乐于付出,乐于给予的心。那么,假如你需要给于别人的不是苹
果,而是你的鲜血你的骨髓你还能做到吗?如果不仅是鲜血和骨髓,
还有生命,你还能做到吗?
二、切入《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在课文的语境中初步理解语
言和心中的感动
师:《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发生在
杭州的故事,因为真实,因为就在我们身边,我在读这个故事的时候,
格外感动,我想你们也一样,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个故事,看看到底是
什么感动着我们?你觉得特别令你感动的句子和段落可以反复多读
第21页共62页
几遍。
生:(自由读课文)
师:你可以读一段,也可以读几句话,只要是令你感动的,让
你心中有所触动的。
朗读:"小钱得救了……那血脉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必将
一代一代传下去。”
朗读:"针头向皮肤刺去……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这段中有一个词语"突如其来",你们怎样理解?
朗读:"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终于在台湾找到了这样的
人。”
朗读:"在这场灾难中……期待着他的骨髓。"
三、深入阅读文本,整合教学资源,深刻体会"给予是快乐
的’“
教学设想:在"小钱会感激谁?"这样一个问题情境中,引导
学生深入地阅读文本,在心灵中与课文中的人物对话,理解人们无私
奉献的高尚情怀,深刻体会"给予是快乐的"。
师:这是一次跨越海峡的拯救行动,这是一次和死神争夺生命
的较量,最后,生命在人们的无私的给于中复活了,生命之花在人们
的爱和奉献中重新绽放了。小钱得救了,他的身体会慢慢康复,他苍
白的脸会慢慢红润起来,他的心中一定会充满了感激,你想他会感激
谁呢?读读课文,设身处地地想一想。
生:(读课文,思考,讨论)
第22页共62页
师:是啊,小钱患的是严重的白血病,目前,唯一有效的医治
方法就是移植骨髓。很多人对捐献骨髓怀有恐惧心理,害怕会影响自
己的健康,其实这是所有的医学研究和临床经验表明,捐献骨髓对于
人体健康没有影响;但是即使是这样,也有很多人没有捐献骨髓的意
愿,所以到目前为止,我国大陆的中华骨髓库中的库存量只有4万多
份台湾慈济骨髓捐献中心库存23万份而我国的白血病患者有400
多万,需要更多的人志愿捐献骨髓。而这位台湾青年就是这样一位志
愿捐献骨髓的先行者,小钱应该感谢他,我们也应该感谢他!但是,
小钱感谢那位青年,仅仅是因为他志愿捐献骨髓吗?再仔细地读读课
文,看看还有什么令人感激的原因?有人说"看文如看山",从不同
的角度读课文能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课文。
师:他静静地趟在病床上,但是他的内心一定是极不平静的,
他会想些什么呢?让我们用心去贴近这位台湾青年的心,听一听他会
想些什么。听到了就写下来。
师:小钱还应该感激谁?(出示李博士画像,并介绍)
这位李博士就是台湾的骨髓移植专家李政道博士,他是那样令
人尊敬,他主持创办了台湾慈济骨髓捐献中心,征集到23分骨髓样
本,成为全球最大的华人骨髓库,救助了众多的白血病患者,今年的
4月15日,他第100次携带着台湾同胞捐献的骨髓来到大陆。让我
们记住这位可敬的老人!(出示李政道博士的照片)让我们在深情地
读读这段话。
师:由于历史和政治的原因,台湾和大陆现在还没有直接通航,
第23页共62页
台湾当局不允许飞机直接飞到大陆,只有到香港中转。尽管台湾和大
陆之间隔着一湾海峡,还有很多人为的阻隔,但还是不能阻隔两岸同
胞的血脉亲情,两岸同胞用爰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四、认生字,写生字
强调:
暂是翘舌音。
峡、桂、移、湾、彼、怀、旷、胞、脉左窄右宽。
暂下边的"日"稍扁。
《桥》教案6
[教学内容]
讲读第三自然段到全文结束。
[教学目的]
1、理解"跨越海峡生命桥”的含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
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教学重、难点]
引导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
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调动情感。
1、(课件出示病床图)师深情叙述事情的发生,导入新课。
2、齐读课题。
第24页共62页
二、深入文本,感受亲情。
(一)讲读3~6自然段。
L自由读3~6自然段,用一两句话概括该部分的主要内容。
2、学习3~5自然段。
(1)学生默读课文,画出让自己感动的一些句子,进行批注。
(2)小组合作交流。
(3)汇报交流。
a、围绕"此时此刻……病床上"。这一重点句,引导学生通
过联系上下文,抓重点词,结合课件等方法、手段,体会人物一心为
他人着想,沉着镇定的品质。
b、抓"仍沉着""也静静"去揣摩人物内心,感受台胞的爱
心。
c、围绕"经过一次又一次……涓涓流出……"这一感人的语句,
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谈体会,进一步感受到爱和奉献。
3、学习第6自然段。
(1)指名读。
(2)引导抓关键词,体会李博士急他人之所急的高尚医德。
(3)出示奔波图(课件),通过引导学生质疑,感受海峡两岸
之间无法阻隔的血脉亲情。
(二)品读第七自然段
(1)带着不同的感受,读"小钱得救了"。
(2)齐读第七自然段。
第25页共62页
(3)品读课题,理解"生命桥的'含义"。
(4)再一次齐读由该自然段改写成的诗。
三、延伸拓展,升华情感。
(1)(播放音乐)小钱得救了,此时,他会说些什么?
(生讲)
(2)把小钱想说的话写下来。
[板书设计]
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爱心
血脉亲情
杭
台湾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第二课时教学设想
执教:福州市福清渔溪中心小学张建莲
指导:福州市福清渔溪中心小学课题组
[教材分析]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一文讲述了大陆青年小钱
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
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文章语言朴实自然,叙写
生动细腻,情致淳厚感人,书写了一曲感人肺腑的爱的赞歌。
[教学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
第26页共62页
的对话,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本课教学依据文章情真
意切的特点,引导学生从最感人处入手,通过品词析句,联系生活,
观看直观课件,揣摩人物心理,走进文本,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感
受两岸人民的浓浓的血脉亲情。最后的教学环节一说写训练,又使得
情感态度和知识能力训练巧妙结合起来,实现三维目标有机的整合。
[教学目的]
1、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
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顺情导入、整体感知。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课的导入是一堂课成功
与否的重要一环。本课的导入是由教者用深情的语言叙述故事的发生,
引读课题。这样的设计使得新课导入与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巧妙地衔
接起来,同时又创设了适当的教学情境,引发学生学习文本的欲望。
紧接着遵循由整体感知入手,精读部分,再回归整体的阅读教
学原则,引导学生默读课文第二部分(3-6自然段),用一两句话归
纳该段的主要内容,进行概括能力的训练。
《桥》教案7
-o活动目的:
lo以故事角色的身份进行想象,思考,理解故事内容,发展
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第27页共62页
2。懂得同伴间有困难时要热心相助的道理。
二。活动准备:
lo挂图2幅,录有雨声和轻快音乐的磁带,录音机
2。。鸡妈妈的头饰(1个),小鸡头饰(同幼儿数)硬纸板做
的'乌龟数个并用鱼线串成一长条(做小桥)
3o活动室内布置故事场景:小鸡的家,对岸的小树林。河面
三,活动过程:
(-X导入活动:
lo以《小鸡的家》谈话为题,引起幼儿的兴趣。
教师扮演鸡妈妈,幼儿扮演小鸡,在鸡屋里(播放雷雨声),
鸡妈妈启发小鸡们想想,说说:听到了什么声音?外面会发生什么
事?
2。雨停了,鸡妈妈推开门一看,房子被水包围了,启发小鸡
们想想过河的好办法。(幼儿积极展开想法)
3。师:有一个故事也讲到小鸡的家也象我们家一样的被雨水
全部包围住了,你们想不想知道那些小鸡是用什么方法过河的吗?
二教师边出示挂图边有表情的讲述故事一遍,讲述后提
()o
问:
lo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2。故事中有谁?
3。奇怪的桥是谁搭出来的?
4。你喜欢故事中的乌龟妈妈和小乌龟吗?为什么喜欢?小朋
第28页共62页
友在平时有帮助过别人吗?
(三)o创设情景,乌龟帮小鸡过河。
1。小乌龟出场,搭成小桥
2。"鸡妈妈"带着"小鸡”们过桥。
3。游戏:"小鸡”们在小树林中玩耍,吃虫子。
(四)。"鸡妈妈"启发"小鸡"们想想如何用小树林里的东
西自己搭桥过河。
(五\活动结束:小鸡的一家在快乐的音乐声中为自己庆贺。
(公开课)
《桥》教案8
一、直接导入新课,读课题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课文,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一、成果展ZF
L认读词语
课前大家预习了课文,通过检查,这些字音容易读错,生读。
重点强调:"当"的读音。
(出示课件:咆哮、狞笑、放肆、势不可当)
2、理解"咆哮"
(1)咆哮两个字都有口字旁,推想一下,张着大嘴,洪水像
什么?(像狮子、像猛兽)o猛兽发出的巨大的声音就是一咆哮!
(2)感情朗读词语:能不能想象着猛兽咆哮的样子再来读这
个词。
第29页共62页
(3)方法小结:推想词语的意思,再想象画面,就能把词读
得有滋有味。
3、指导书写:
出示预习中难写的字,易写错的字(祭奠)
(1)教师范写生字,学生观察
(2)学生书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强调写字姿势。
在课文中谁祭奠谁?(师板书:老支书、小伙子)
4、概括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看板书:老太太为什么要祭奠他
们,课文到底讲了一件什么事儿啊?用自己的话简单地说一说?
三、激情升华
1、总结全文:对于老支书,他留在我们的记忆里的只是他的
形象,还有他在洪水当中的语言动作,让我们一起来重温当时的情景。
2、师生对读课文:随课件演示读:(此对话中,学生读红色的
句子,有课件展示,黑色字体有教师读)黎明时分,灾难突然降临沉
睡中的小山村,生读:山洪咆哮着,一群受伤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
而来,势不可挡。
四、拓展延伸,读说结合
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桥?
老一辈革命家就向桥。架在两个时代中间,使人们通过他们从
贫穷落后的旧社会,走上了繁荣富强的新中国。五年级下册16桥教
案辛苦的'老师们就像桥一样,架在愚昧与文明之间,默默无闻地让
学子们通过自己,走向新生活,建设更加美丽的新中国。抗洪救灾战
第30页共62页
士们就像桥一样,一脚跨在地狱大门,一脚跨向美好生活,使再区的
人们通过自己,脱离危险,去建设新生活。一本本写满亲情的书籍,
就如一座座小桥,架在两代人之间,使出现的"代沟"慢慢愈合。
五、限时作业
《桥》教案9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桥的相关文化,欣赏桥的美丽。
2、了解桥的基本结构和形状,通过对桥的描绘进行爱家乡的
情感教育。
3、培养观察力、记忆能力以及根据记忆表现画面,表现视觉
感受能力。
二、教材分析
1、编写思路。
没有记忆,人的一切心理发展、一切智慧活动都是不可能的。
学生虽然词语记忆在不断发展,可是仍以形象记忆为主,本课主要是
依靠记忆形象来学习画桥,锻炼和发展学生的记忆能力,因此指导重
点应放在激发有意识记忆的积极性上,并经过思考以后能进行创造性
表现。通过对桥的描绘、塑造等活动,激发学生热爱家乡之情。
2、重点、难点。
重点:启发观察记忆重点,激发记忆的积极性。
难点:经过记忆思考后的创造性表现。
三、教学设计
第31页共62页
教学过程实际: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事先了解桥的实用和审美作用,水彩笔等绘画材料。
(教师)各种桥的图片资料,有关桥的文字作品、范画等。
教学过程
1、导入课题。
教师:桥,像彩虹一样美丽;桥,可使天堑变通途;桥,把希
望送给苦难的人们;桥,把友谊传遍世界。
看到课题里的"桥",首先浮现于我们脑海中的是一个个具体
可感的形象。你们知道的桥有哪些呢?我们的家乡有哪些有名的桥?
学生:赵州桥、卢沟桥、南京长江大桥、上海南浦大桥、泸定
2、桥的文化。
(1)桥是艺术品。
教师: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桥,这些桥有中国的、外国的;
有古代的也有现代的。
教师出示桥的图片,学生讨论以下问题:
①你比较喜欢哪种桥,能否从美术的角度来谈谈喜欢的理由。
(从桥梁的形体、线条、色彩、光影及其周边环境的协调等方面赏析)
②能否用优美的语言来描述一下桥?(结合图片资料的展示描
述)
第32页共62页
范例:桥是自然界一道靓丽的风景。
"水从碧玉环中过,人在苍龙背上行。"
"大桥在明媚的阳光下,显得十分壮丽。波涛滚滚的江水中,
九个巨大的桥墩稳稳地托住桥身。正桥连接着二十二孔引桥,仿佛一
条钢铁巨龙卧在大江上面。"
教师总结:通过欣赏,我们知道桥有着美丽的姿态,它既给我
们带来极大的实用价值,又是精美的艺术品,成为人们审美观赏的很
好对象。
2、桥是效益的纽带。
教师提问:桥除了是人们审美观赏的对象外,它还有什么功劳
吗?
学生根据事先了解到的知识进行讨论后回答。
教师总结:桥是经济发展的纽带。要想富先修路,要把路修得
四通八达就需要造桥。如:北京的立交桥、杭州的钱塘江大桥、南京
长江大桥等,都在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着贡献。同学们还记得北约轰
炸南联盟的历史吗?对南联盟造成的经济损失达2千亿美元,其中被
炸毁的桥梁有50多座。
3、桥是历史的见证。
教师:桥除了是精美的艺术品,是效益的纽带,它还能使我们
联想到什么吗?
请大家看一首诗:"晓月照芦沟,大河曾流泪和血;狼烟腾燕
蓟,长桥犹记恨与仇"。你们知道这首诗描绘的是哪座桥吗?卢沟桥。
第33页共62页
教师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网店股权转让及品牌使用权、运营权移交协议
- 妇产科介入治疗
- 护理个案模板
- 单位廉租房买卖协议书
- 高速劳务用工协议书
- 食品委托销售协议书
- 鱼塘修复改造协议书
- 酒吧演艺合同协议书
- 送戏下乡演出协议书
- 车辆共同运营协议书
- 2024年内蒙古北方联合电力有限责任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星座咖啡招商推广方案
- 学语延迟护理课件
- 第2讲科研不端不当行为及其桅
- 青少年的营养与膳食
- 电竞酒店的计划书
- GJB438C模板-软件开发计划(已按标准公文格式校准)
- 血友病性关节炎的治疗及护理
- 《北京五日游》课件
- 2023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件 专题八 共产主义论
- 半导体物理与器件(第4版)尼曼课后答案【半导体物理与器件】【尼曼】课后小结与重要术语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