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唐山市滦南一中2015-2016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10月月考试卷 文(含解析)_第1页
河北省唐山市滦南一中2015-2016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10月月考试卷 文(含解析)_第2页
河北省唐山市滦南一中2015-2016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10月月考试卷 文(含解析)_第3页
河北省唐山市滦南一中2015-2016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10月月考试卷 文(含解析)_第4页
河北省唐山市滦南一中2015-2016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10月月考试卷 文(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5-2016学年河北省唐山市滦南一中高二(上)月考生物试卷(文

科)(10月份)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0小题,每小题1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人体的体液是指()

A.细胞外液和消化道B.细胞内液和血浆

C,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D.血浆,组织液,淋巴

2.与人体细胞直接进行物质交换的是()

A.体液B.细胞内液C.消化液D.细胞外液

3.下列选项中,与其他三个选项的含义都有很大差别的一项是()

A.细胞外液B.细胞内液

C.血浆、组织液、淋巴D.内环境

4.如图为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①②③④为人体内的体液.其中属于

人体内环境组成的是()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④

5.血细胞、肌细胞和淋巴细胞所处的内环境分别是()

A.血浆、体液、体液B.血液、体液、淋巴

C.血浆、组织液、淋巴D.血液、细胞外液、体液

6.血液的pH稳定是细胞正常代谢的必要条件.正常人血浆中的pH稳定在()

A.7.35~7.45B.8.35-8.45C.5.35~5.45D.6.35-6.45

7.人体剧烈运动后血浆中的PH会下降,其原因是()

A.血浆中碳酸增多B.血浆中磷酸肌酸增多

C.血浆中乳酸增多D.血浆中丙酮酸增多

8.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当稳态遭到破坏,必将引起()

A.酶促反应速率的加快B.儿童患佝偻病

C.细胞代谢紊乱D.成年人患肌无力病

9.刚入伍的新兵进行长途急行军训练,脚底常常会被磨出“水泡”,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是

()

A.血液B.淋巴液C.组织液D.汗液

10.下列图示中,正确表示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之间关系的是()

»——2月织浦——》沛巴姆浆组织洒——A淋巴

A._______1^2__________IB.I_________二__________I

瞥——A组织—更]巴哪W—组织液=^淋|巴

11.人体内环境必须保持相对稳定状态,才能保证组织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下列各项生理

活动中,与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无直接关系的是()

A.尿液和汗液的排出

B.血液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使呼吸加快

C.血液运输养料和废物

D.食物残渣形成粪便排出体外

12.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通过人体自身调节实现

B.包括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

C.包括pH的调节,血糖的调节

I).体温的调节不属于内环境稳态调节的范畴

13.下列有关稳态生理意义的叙述错误的事()

A.当血液的成分稳定时,人一定不会发生疾病

B.稳态有利于前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C.当稳态遭到破坏时,可导致疾病发生

D.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14.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

A.神经调节B.体液调节

C.神经-体液调节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15.给一氧化碳中毒的病人进行输氧时,要在纯氧中混入5%的二氧化碳气体,以维持呼吸

中枢的兴奋,这主要是利用什么调节()

A.体液调节B.神经调节C.激素调节D.内分泌调节

16.可以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生物是()

A.家兔B.鱼类C.鸟类D.草履虫

17.代谢废物排出体外是由循环系统运到()

A.泌尿系统B.泌尿、消化系统

C.泌尿、消化、呼吸系统D.泌尿、呼吸系统和皮肤

18.直接参与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气体交换的系统是()

A.循环系统和消化系统B.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

C.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D.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

19.组织水肿是由于组织液增多、大量积累在组织细胞间隙造成的.下列各项中不会引起组

织水肿的是()

A.营养不良导致血浆蛋白含量减少

B.花粉过敏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

C.饮食过咸导致血浆渗透压过高

D.淋巴回流受阻组织液中滞留大分子物质

20.肌肉注射时,药液进入人体后经过的一般途径是()

A.血浆一组织液一淋巴一血浆一靶细胞

B.淋巴一血浆f组织液一血浆一靶细胞

/叫浆f组织液f靶细胞

组织港T

c.淋巴

D.组织液一血浆一组织液一靶细胞

21.神经冲动在神经细胞间的传递是通过()完成的.

A.突触B.突触小体C.突触前膜D.突触后膜

22.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从外界获得营养物质的途径是()

A.外界食物一循环系统一消化系统一内环境一细胞

B.外界食物一消化系统一循环系统一内环境一细胞

C.外界食物一内环境一消化系统一循环系统一细胞

D.外界食物一循环系统一内环境一消化系统一细胞

23.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中,正确的一组是()

①内环境是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

②内环境是细胞内的环境,即细胞内液

③高等动物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的交换

④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淋巴构成.

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D@④

24.在一条离体神经纤维的中段施加电刺激,使其兴奋,如图表示刺激时的膜内外电位变化

和所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导方向(横向箭头表示传导方向).其中正确的是()

25.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足球赛时,球员踢球瞬间,在突触小体上完成的信息转换模式为

()

A.电信号-电信号B.电信号-化学信号

C.化学信号一化学信号D.化学信号-电信号

26.已知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的某种递质可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

种递质立即被分解.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递质的分解,这种药物的即时效应是()

A.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兴奋B.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兴奋

C.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抑制D.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抑制

27.下列有关反射与反射弧关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反射活动可以不完全通过反射弧来实现

B.反射和反射弧在性质上是完全相同的

C.只要反射弧完整,必然出现反射活动

D.反射活动的完成,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实现

28.如图的神经纤维上有A、B、C、D4个点,且AB=BC=CD,现将一个电流计连接到神经纤

维细胞膜的表面AB之间,若在C处给一强刺激,其中电流计指针的偏转情况是()

A.偏转一次,方向向左B.偏转一次,方向向右

C.偏转两次,方向相反D.偏转两次,方向相同

29.如图所示为突触的亚显微结构,a、d分别表示两个神经元的局部.下列与此相关的表

A.图中①②③合称为突触小体,是神经元树突的末端

B.兴奋传至b时其电荷分布为内负外正

C.③内的递质只能经④释放再作用于⑥

D.该递质一定使⑥兴奋

30.某人的脊髓从胸部折断后,一般情况下()

A.膝跳反射存在,针刺足部有感觉

B.膝跳反射不存在,针刺足部有感觉

C.膝跳反射不存在,针刺足部无感觉

D.膝跳反射存在,针刺足部无感觉

31.属于非条件反射的行为是()

A.狗看到灯光分泌唾液B.随着音乐节拍认真做操

C.司机看到红灯紧急刹车D.切洋葱鳞茎时眼睛流泪

32.某患者能看懂文字,听懂别人的讲话,但自己却不会讲话.该患者大脑皮层的受损区域

3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学习是神经系统不断地接受刺激,获得新的行为、习惯和积累经验的过程

B.记忆是将获得的经验进行储存和再现

C.学习和记忆涉及脑内神经递质的作用以及某些种类蛋白质的合成

D.短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34.如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由ABCDE组成了•个完整的反射弧

B.该图为膝跳反射示意图

C.图中②的结构决定了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只能是单向的

D.若从①处剪断神经纤维,刺激③处,效应器仍能产生反应

35.下列有关激素调节特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微量高效

B.通过体液运输

C.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D.只运输给相应的靶器官、靶细胞

36.促胰液素的发现者是()

A.沃泰默B.巴甫洛夫

C.沃森和克里克D.斯他林和贝利斯

37.如图是甲状腺活动的调节示意图.对该图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耳卜_।

®T*®T*®一甲状腺激素

A.图中X与Y分别是下丘脑和垂体

B.图中a与b分别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

C.甲状腺活动只受垂体促激素的调节

D.图中“+”号代表分级调节,“-”号代表反馈调节

38.下列两种激素属于拮抗作用的是()

A.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B.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

C.雌激素和孕激素D.促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激素

39.给小白鼠注射一定剂量的胰岛素后,小白鼠进入休克状态.要使其苏醒,可静脉注射适

量的()

A.生理盐水B.甲状腺激素C.ATP溶液D.葡萄糖溶液

40.当一个人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时,会导致()

A.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B.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加

C.F丘脑释放抗利尿激素D.垂体渗透压感受器兴奋

41.毛细淋巴管壁由单层上皮细胞组成,这层细胞所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

A.淋巴B.组织液C.血浆D.淋巴和组织液

42.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一组是()

A.CO/、血红蛋白、H'、尿素B.呼吸氧化醐、激素、HQ

C.Ca2\载体蛋白、氨基酸D.Na\0?、葡萄糖、血浆蛋白

43.下列有关内环境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内环境中含量最多的成分是蛋白质

B.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C.正常人血浆的pH稳定在7.35-7.45之间,与内环境中含有的HC(Y、HPOr等离子有关

D.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在37℃左右,即人体的正常体温

44.下列各项中,能看作是进入内环境的是()

A.精子进入输卵管与卵细胞完成受精

B.牛奶喝进胃中

C.注射胰岛素

D.血液中的氧进入组织细胞

45.人红细胞的渗透压与x浓度的食盐水相当.而浸在y浓度食盐水中的红细胞破裂:浸在

z浓度食盐水中的红细胞收缩.则这三种食盐水的浓度大小依次为()

A.x>y>zB.y>x>zC.z>y>xD.z>x>y

46.产生抗体的细胞是()

A.吞噬细胞B.靶细胞C.T细胞D.浆细胞

47.毛细淋巴管阻塞,会引起()

①组织发生水肿②组织发生脱水③组织液中高分子物质数量增加④组织液中高分子物质

数量降低.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48.食物中过多的酸性物质被肠道吸收进入血液后,血浆的pH不会发生大的变化.其主要

原因是()

A.与血浆中的强碱中和

B.很快排出体内

C.H2C03/NaIlC03等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

D.形成Na£0:;排出体外

49.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A.有3种以上的生理系统参与维持体内环境稳态

B.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失调与外界环境无关

C.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有限

D.稳态有利于参与其调节的器官保持机能正常

50.人体内细胞外液构成了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在该环境中可发生许多生物化学反应,其

中有()

A.蛋白质消化分解成氨基酸

B.酶和激素的合成

C.丙酮酸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D.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51.下列关于人体细胞外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人体的细胞外液即内环境

B.细胞外液的化学成分中有葡萄糖、无机盐、激素、尿素等物质

C.细胞外液主要成分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血浆=组织液一淋巴一血浆

D.小肠吸收的葡萄糖可以不经过细胞外液直接进入血浆

52.下列关于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示①②③过程需要消化、呼吸、泌尿等系统的参与才能完成

B.④⑤可分别表示细胞所需要的氧气、养料和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

C.⑥表示有少数细胞可以与外界环境进行部分物质的直接交换

D.图示的内环境通常是由血液、组织液与淋巴组成

53.下列不属于反射活动的是()

A.婴儿会眨眼

B.草履虫向水温适宜的地方运动

C.看到酸梅流口水

D.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54.在有关神经调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狗在听到铃声后分泌唾液这一反射活动中,唾液腺和支配它活动的神经末梢一起构成效

应器

B.兴奋传导时,往往是从•个神经元的树突传给下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或细胞体

C.在人体反射活动过程中,神经元膜内电荷移动的方向与膜外电荷移动的方向相反

D.体内大多数内分泌腺都受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

55.下列关于反射弧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刺激某一反射弧的感受器或传出神经,可使效应器产生相同的反应

B.反射弧中的感受器和效应器均分布于机体同一组织或器官

C.神经中枢的兴奋可以引起感受器敏感性减弱

D.任何反射弧中的神经中枢都位于脊髓

56.静息和产生兴奋忖,神经纤维膜内外电位分别是()

A.内正外负、内负外正B.内负外正、内正外负

C.内负外正、内负外正D.内正外负、内正外负

57.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通过膜内外电位的变化产生()

A.电荷B.局部电场C.局部电流D.电势

58.神经冲动在细胞间的传递途径是()

①突触小体②递质③突触间隙④突触后膜⑤轴突.

A.①②③④⑤B.②①©©⑤C.⑤①②③④D.⑤©©③①

59.人体中绝大部分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是通过递质实现的.下列关于突触和兴奋传递的

叙述,错误的是()

A.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的兴奋是同时发生的

B.兴奋通过突触时由电信号转化为化学信号再转化为电信号

C.构成突触的两个神经元之间是有间隙的

I).兴奋在突触处只能单向传递

60.某些麻醉剂是一种神经递质的阻断剂,当人体使用这些麻醉剂后,痛觉消失了,而其它

大部分神经的传递功能正常.这一事实说明()

A.不同的神经纤维是以不同的递质传递

B.不同神经元之间的递质可能不同

C.所有的神经之间的递质可能相同

D.麻醉剂能作用于大脑皮层,使人意识模糊

61.刺激某•个神经元引起后一个神经元兴奋.当给予某种药物后,再刺激同一个神经元发

现神经冲动的传递被阻断,但检测到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的量与给予药物之前相同.这是由

于该药物()

A.抑制了突触小体中递质的合成

B.抑制了突触后膜的功能

C.与递质的化学结构完全相同

D.抑制了突触前膜递质的释放

62.决定反射的时间长短的主要因素()

A.刺激强度的大小B.感受器的兴奋性

C.反射弧中突触数目的多少D.效应器的兴奋性

63.高级神经调节的中枢位于()

A.大脑皮层B.小脑C.脑干D.脊髓

64.做膝跳反射实验时,若实验前先告诉受试者,在其有思想准备的情况下,膝跳反射可能

表现得会弱一些,原因是()

A.反射弧发生变化

B.传出神经受阻

C.感受器受到抑制

D.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的调控作用

65.饮酒过量的人表现为语无伦次、走路不稳、呼吸急促,在①大脑、②小脑、③脑干三个

结构中,与此反应相对应的结构分别是()

A.③②①B.②①③C.③①②D.©©③

66.下列有关促胰液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A.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

B.促胰液素能够强烈促进食物的消化

C.促胰液素是由小肠黏膜分泌的

D.促胰液素的分泌不需要导管

67.青蛙垂体提取液中有促进雌蛙排卵的激素,该激素作用的器官是()

A.甲状腺B.胰腺C.卵巢D.肾上腺

68.在下列关于酶和激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激素的作用与神经系统的作用密切联系

B.能产生激素的细胞不一定能产生酶

C.激素产生后一般作用于其他细胞

D.能产生醐的细胞不一定能产生激素

69.当动物缺乏某激素时,可以通过“饲喂法”或“注射法”对该激素进行人为补充,下列

可通过“饲喂法”补充的是()

①生长激素②甲状腺激素③胰岛素④性激素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①④

70.胰岛素分泌最直接的调节因素是()

A.血糖含量升高

B.胰高血糖素的含量增高

C.生长激素的含量增高

D.下丘脑通过副交感神经的调节

71.下列有关糖代谢及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组⑤

食物中糖类消化吸收U血A氧化分解

糖元分解速一*细鳗一►合成糖元

糖胞

非糖物质转化包土⑦

A转变成脂肪、某些氨基酸

A.在肌肉、肝脏细胞中,②过程均可以发生

B.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①③过程的实现

C.胰岛A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④过程的实现

D.胰岛素促进⑤⑥⑦等过程的实现

72.一般成年人可以有意识地控制排尿,即可以“憋尿”,这说明()

A.高级中枢可以控制低级中枢B.排尿中枢位于大脑皮层

C.下丘脑可以产生抗利尿激素D.渗透压感受器位于大脑皮层

73.人体对付病原体和体内出现的异常细胞,要依赖于免疫调节.下列关于免疫调节的叙述

正确的是()

A.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属于人体防卫的第二道防线

B.免疫细胞合成、分泌的抗体杀灭病原体属于细胞免疫

C.消灭侵入细胞内的病毒主要依赖于体液免疫

D.人体发生的过敏反应都会造成组织细胞的破坏

74.关于体液免疫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有的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淋巴细胞

B.抗体是由B淋巴细胞分泌的

C.抗体•般可以直接杀死入侵的细胞

D.记忆B细胞经迅速增殖分化,可以形成大量的效应T细胞

75.白衣天使为了抢救地震中的患者长时间不吃饭、不休息时,其体内激素含量变化的情况

正确的一组是()

A.甲状腺激素增多,胰高血糖素减少

B.肾上腺素和醛固酮均减少

C.胰高血糖素和抗利尿激素均增多

D.胰岛素和抗利尿激素均减少

2015-2016学年河北省唐山市滦南一中高二(上)月考生物试卷(文科)(10月份)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0小题,每小题1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人体的体液是指()

A.细胞外液和消化道B.细胞内液和血浆

C.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D.血浆,组织液,淋巴

【考点】内环境的组成.

【分析】人体内的液体都叫体液,可以分成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其中细胞外液是人体细胞

直接生存的环境,又叫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淋巴组成,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

质交换的媒介.据此答题.

【解答】解:A、消化道不是体液,A错误;

B、血浆是细胞外液的一部分,B错误;

C、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共同组成体液,C正确;

D、血浆、组织液、淋巴是细胞外液,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体液、细胞内液、细胞外液、血浆、组织液、淋巴之间的关系,对

应相关概念关系理解是解题的关键.

2.与人体细胞直接进行物质交换的是()

A.体液B.细胞内液C.消化液D.细胞外液

【考点】内环境的组成.

【分析】体内的液体都叫体液,可以分成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叫做内环境,包括:

组织液、血浆、淋巴.人体细胞必需通过内环境即细胞外液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

【解答】解:人体细胞都生活在内环境中,细胞不能与外界直接进行物质交换,必需通过内

环境即细胞外液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组成及作用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

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3.下列选项中,与其他三个选项的含义都有很大差别的一项是()

A.细胞外液B.细胞内液

C.血浆、组织液、淋巴D.内环境

【考点】内环境的组成.

【分析】人体内所有液体统称为体液,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又叫内环境,

主要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组成.

【解答】解:细胞外液又叫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组成.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内环境组成,考查学生识记基础知识的能力.

4.如图为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①②③④为人体内的体液.其中属于

人体内环境组成的是()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考点】内环境的组成.

【分析】人体内环境也是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即细胞的生存环境,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

巴等,也称为内环境.图中:①是血浆、②是组织液、③是细胞内液、④是淋巴.

【解答】解;人体内环境也是细胞外液,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即①②④.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内环境组成等知识点,解题的关键是正确识别内环境组成成分的图象.

5.血细胞、肌细胞和淋巴细胞所处的内环境分别是()

A.血浆、体液、体液B.血液、体液、淋巴

C.血浆、组织液、淋巴D.血液、细胞外液、体液

【考点】内环境的组成.

【分析】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细胞外液组成,其中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活的

内环境,组织液是组织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淋巴是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

境.据此答题.

【解答】解:(1)血细胞生活在血浆中,即其所处的内环境是血浆;

(2)肌细胞属于组织细胞,其所处的内环境是组织液;

(3)淋巴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是淋巴.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组成,要求考生识记人体内环境的组成,能准确判断各种细胞所

处的内环境,进而作出准确的判断,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6.血液的pH稳定是细胞正常代谢的必要条件.正常人血浆中的pH稳定在()

A.7.35~7.45B.8.35-8.45C.5.35-5.45D.6.35-6.45

【考点】内环境的理化特性.

【专题】正推法;内环境与稳态.

【分析】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pH和渗透压:

(1)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

(2)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7.45.血浆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

的缓冲物质有关;

(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

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Na,和

【解答】解:血浆中含有缓冲物质,使血浆的酸碱度保持近中性,所以正常人血浆中的pH

稳定在pH为7.35-7.45.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及内环境稳态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

记内环境的组成和作用,掌握内环境的理化性质;识记内环境稳态的含义,能结合所学的知

识准确判断各叙说.

7.人体剧烈运动后血浆中的PH会下降,其原因是()

A.血浆中碳酸增多B.血浆中磷酸肌酸增多

C.血浆中乳酸增多D.血浆中丙酮酸增多

【考点】内环境的理化特性.

【专题】正推法;内环境与稳态.

【分析】1、人体血浆酸碱度大小: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7.35〜7.45.

2、人体pH稳态的维持:

(1)稳态维持的原因: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如NaHCCh和H2CO3、NaH2P0」和NazHPO”等.

(2)维持机制:酸性或碱性物质进入血浆后,可以和缓冲物质发生反应,反应产物可以通

过肺或肾脏排出体外,从而使血浆的酸碱度保持相对稳定.

【解答】解:人体剧烈运动后,骨骼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乳酸呈酸性,故会导致血浆

的pH略微下降.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人体在运动过程中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过程,要求考生能够掌握内环境稳

态调节的机制,根据所学知识对选项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8.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当稳态遭到破坏,必将引起()

A.酶促反应速率的加快B.儿童患佝偻病

C.细胞代谢紊乱D.成年人患肌无力病

【考点】稳态的生理意义.

【分析】本题是稳态的生理意义和稳态失调造成的影响,内环境稳态包括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和化学成分的相对稳定,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内环境稳态遭到

破坏会引起细胞代谢活动的紊乱.

【解答】解:A、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也可能出现酶促反应速率的加快,但是不一定,A

错误;

B、儿童患佝偻病是由于缺钙引起的,但稳态遭到破坏遭到破坏不一定就是缺钙,B错误;

C、稳态遭到破坏,细胞代谢会出现紊乱,C正确;

D、成年人患肌无力病的血钙过高引起的,但稳态遭到破坏不一定就是血钙过高,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稳态的生理意义,解题时要准确理解稳态的含义是包含内环境的温

度、酸碱度、渗透压等理化性质和各种化学成分,内环境稳态的破坏可以是其中的任何一

项或几项,A、B、D只是稳态遭到破坏后有可能出现的问题.

9.刚入伍的新兵进行长途急行军训练,脚底常常会被磨出“水泡”,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是

()

A.血液B.淋巴液C.组织液D.汗液

【考点】内环境的组成.

【分析】人体内的液体都叫体液,可以分成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其中细胞外液是人体细胞

直接生存的环境,又叫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淋巴组成,三者之间的关系如图:

U1浆士与殂织酒一A淋E

【解答】解:脚有时磨HI的水泡是由表皮被擦伤,组织间隙的组织液渗H1造成,故主要为组

织液.

故选:C.

【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内环境的组成,意在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试题难度一般,

对于内环境概念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

10.下列图示中,正确表示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之间关系的是()

——2目织满——A冲巴皿浆*=仝组织液——A淋巴

IB.II

»——》组织液*0,巴血书组织液淋।巴

【考点】内环境的组成.

【分析】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其中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存的内环境;组

织液是组织细胞直接生存的内环境;淋巴是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直接生存的内环境.

【解答】解:人体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这三者之间的关系为:

组织成詈号血浆

毛细淋巴管/淋巴循环

淋巴

故选:B.

【点评】本题知识点简单,考查内环境的组成,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的组成,掌握各组成成

分之间的关系,再作出准确的判断即可,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11.人体内环境必须保持相对稳定状态,才能保证组织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下列各项生理

活动中,与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无直接关系的是()

A.尿液和汗液的排出

B.血液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使呼吸加快

C.血液运输养料和废物

D.食物残渣形成粪便排出体外

【考点】稳态的生理意义;内环境的理化特性.

【分析】1、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淋巴组成,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

介.消化道、呼吸道、生殖道等都是直接与外界相通的,不属于内环镜.

2、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

的相对稳定状态.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解答】解:A、通过汗液和尿排泄代谢废物能够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A正确;

B、血液中的CO2增加,会刺激呼吸中枢,使呼吸加深,排出0)2,以维持内环境的稳态,B

正确;

C、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血液运输养料和废物与内环境稳态直接

相关,C正确;

D、食物残渣形成粪便是在消化道中的大肠内形成的,由于消化道与外界环境直接相通,因

此不属于内环境,所以将食物残渣形成粪便排出体外与内环境稳态没有宜接关系,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内环境稳态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的组成,明确消化道不属于

内环境;识记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及生理意义,能准确判断各选项与内环境稳态是否有直接关

系.

12.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通过人体自身调节实现

B.包括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

C.包括pH的调节,血糖的调节

D.体温的调节不属于内环境稳态调节的范畴

【考点】内环境的理化特性.

【分析】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

(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

(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

境相对稳定的状态;

(3)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

【解答】解:A、内环境稳态调节要通过神经-体液-免疫调节实现,A正确;

B、内环境稳态调节包括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B正确:

C、内环境稳态调节包括川的调节和血糖的调节,C正确;

I)、内环境稳态调节包括血糖调节、体温调节、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等,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内环境稳态、内环境的理化性质,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及调节

机制,明确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包括血糖调节、体温调节、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等;掌握内

环境的理化性质,明确内环境稳态的实质就是内环境理化特性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

13.下列有关稳态生理意义的叙述错误的事()

A.当血液的成分稳定时,人一定不会发生疾病

B.稳态有利于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C.当稳态遭到破坏时,可导致疾病发生

D.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考点】稳态的生理意义.

【分析】内环境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内环境稳态是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个项理

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解答】解:A、内环境稳态是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个项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血液成分稳定时,内环境不一定处于稳态,因此可能会发生疾病,A错误;

B、温度、PH影响酶的活性,内环境的温度、PH相对稳定有利于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B正

确;

C、稳态遭到破坏时,细胞代谢紊乱,有可能导致疾病发生,C正确;

D、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D正确.

故选:A.

【点评】对内环境稳态的概念理解和内环境稳态的意义的理解并把握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是

解题的关键.

14.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

A.神经调节B.体液调节

C.神经-体液调节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考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

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解答】解:法国生理学家贝尔纳推测内环境的恒定主要依赖神经系统的调节;后来坎农提

出: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各种器官、系统分工合作、

协调统一而实现的;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

机制.

故选:D.

【点评】本题知识简单-,考查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只要考生了解并识记相关知识点即可,

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15.给一氧化碳中毒的病人进行输氧时,要在纯氧中混入5%的二氧化碳气体,以维持呼吸

中枢的兴奋,这主要是利用什么调节()

A.体液调节B.神经调节C.激素调节D.内分泌调节

【考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体液调节是指体内的一些细胞能生成并分泌某些特殊的化学物质(如激素、代谢产

物等),经体液(血液、组织液等)运输,达到全身的组织细胞或某些特殊的组织细胞,通

过作用于细胞上相应的受体,对这些细胞的活动进行调节.

【解答】解:人体呼吸的频率受到血液中二氧化碳浓度的调节,动脉血中该物质浓度的升高,

会形成对呼吸中枢的有效刺激,该过程属于体液调节,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记忆和理解能力.体液调节中最主要的是激素调节.激素释放

进入血液被运送到全身各个部位,虽然他们与各处的组织、细胞有广泛接触,但有此激素只

作用于某些器官、组织和细胞,这称为激素作用的特异性.被激素选择作用的器官、组织和

细胞,分别称为靶器官、靶组织和靶细胞.激素与受体相互识别并发生特异性结合,经过细

胞内复杂的反应,从而激发出一定的生理效应.

16.可以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生物是()

A.家兔B.鱼类C.鸟类D.草履虫

【考点】内环境的组成.

【分析】1、多细胞生物:细胞不能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

进行物质交换.

2、单细胞生物:细胞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解答】解:ABC、家兔、鱼类和鸟类都是多细胞生物,不能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ABC错误;

D、草履虫是单细胞生物,可与外界环境直接进行物质交换,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的组成及其作用,明确内环境是

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再根据题干要求做准确的判断.

17.代谢废物排出体外是由循环系统运到()

A.泌尿系统B.泌尿、消化系统

C.泌尿、消化、呼吸系统D.泌尿、呼吸系统和皮肤

【考点】内环境的组成.

【分析】排泄是细胞代谢终产物排出体外的过程,细胞代谢终产物有水、无机盐和尿素、二

氧化碳等.这些新陈代谢的废物必须排出体外,否则会影响人体的健康,排泄的途径有三条:

一、全部的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以气体的形式通过呼吸系统由肺排出;二、•部分水分、无

机盐和少量的尿素通过汗腺分泌汗液通过皮肤排出;三、大部分的水、无机盐和尿素通过肾

脏形成尿液通过泌尿系统排出.

【解答】解:把体内代谢终产物排出体外的过程叫排泄.排泄的三条途径:①通过皮肤以汗

液的形式把水和无机盐排出体外;②通过呼吸系统以气体的形式把二氧化碳和水排出体外;

③通过泌尿系统以尿的形式把水、无机盐和尿素等物质排出体外.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排泄的途径,关键知道人体内的人体内的代谢终产物有:水、无机盐、

二氧化碳、尿素等,把体内代谢终产物排出体外的过程叫排泄以及排泄的途径.

18.直接参与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气体交换的系统是()

A.循环系统和消化系统B.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

C.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D.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

【考点】内环境的组成.

【分析】参与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气体交换的系统是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

【解答】解:人体内的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之间间接地进行气体交换,具体地说,

就是由呼吸系统吸进的氧气和先进入血液,然后再通过组织液进入体内细胞;同时,体内细

胞进行呼吸排出的二氧化碳,也要先进入组织液,然后再进入血液而被运送到呼吸系统,排

出体外.所以直接参与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气体交换的系统是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

故选:C.

【点评】主要考查了对内环境组成等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难度为中等.

19.组织水肿是由于组织液增多、大量积累在组织细胞间隙造成的.下列各项中不会引起组

织水肿的是()

A.营养不良导致血浆蛋白含量减少

B.花粉过敏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

C.饮食过咸导致血浆渗透压过高

D.淋巴回流受阻组织液中滞留大分子物质

【考点】内环境的理化特性.

【分析】组织水肿是由于组织液增多造成的,其水分可以从血浆、细胞内液渗透而来.主要

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过敏反应中组织胺的释放引起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其浓

度升高,吸水造成组织水肿;

(2)毛细淋巴管受阻,组织液中大分子蛋白质不能回流至毛细淋巴管而导致组织液浓度升

高,吸水造成水肿;

(3)组织细胞代谢旺盛,代谢产物增加;

(4)营养不良引起血浆蛋白减少,渗透压下降,组织液回流减弱,组织间隙液体增加,导

致组织水肿现象;

(5)肾脏病变引起细胞内外液体交换失衡.肾炎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引起水滞留,导

致组织水肿.

【解答】解:A、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含量减少,导致血浆渗透压降低,组织液的渗透压相

对升高,引起组织水肿,A正确;

B、花粉过敏引起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其浓度升高,吸水造成组织

水肿,B正确;

C、食物过咸导致血浆渗透压增高,在短期内会使组织液减少,不引起组织水肿,C错误;

D、毛细淋巴管受阻,组织液中大分子蛋白质不能回流至毛细淋巴管而导致组织液浓度升高,

吸水造成组织水肿,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以组织水肿为题材,考查内环境的组成,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的组成,掌握内

环境各成分之间的关系,此外还要求考生理解和掌握内环境的理化性质,特别是渗透压,能

合理解释各种现象引起的组织水肿问题.

20.肌肉注射时,药液进入人体后经过的一般途径是()

A.血浆一组织液一淋巴一血浆一靶细胞

B.淋巴一血浆一组织液-血浆一靶细胞

/陛浆f组织液f靶细胞

组织港'T

c.、巴

D.组织液一血浆一组织液一靶细胞

【考点】内环境的组成.

【分析】内环境由血浆、组织液、淋巴组成,血浆可以穿过毛细血管壁形成组织液,组织液

也可以穿过毛细血管壁形成血浆,组织液还可以穿过毛细淋巴管壁形成淋巴,淋巴通过淋巴

循环进入血浆.

【解答】解:肌肉注射时、药液首先进入组织液,山组织液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浆和穿过

毛细淋巴管壁进入淋巴,随淋巴循环进入血浆,血浆中的药液随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组织,

进入组织液进而进入靶细胞发挥作用.

故选:C.

【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内环境的组成,血浆、组织液、淋巴、细胞内液之间的动态关系,

对应血浆、组织液、淋巴、细胞内液之间的动态关系的理解应用是解题的关键,本题重点考

查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释生物现象的能力.

21.神经冲动在神经细胞间的传递是通过()完成的.

A.突触B.突触小体C.突触前膜D.突触后膜

【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突触的结构.

【分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过突触结构进行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

触后膜,其具体的传递过程为: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

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

一个神经元.据此答题.

【解答】解:神经冲动在神经细胞间的传递是通过突触结构完成的.

故选:A.

【点评】本题知识点简单,考查神经冲动的产生及传导,要求考生识记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

间的传递过程,明确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时需要通过突触结构即可正确答题.

22.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从外界获得营养物质的途径是()

A.外界食物一循环系统一消化系统一内环境一细胞

B.外界食物一消化系统一循环系统一内环境一细胞

C.外界食物一内环境一消化系统一循环系统一细胞

D.外界食物一循环系统一内环境一消化系统一细胞

【考点】内环境的组成.

【分析】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从外界获得营养物质的途径是营养物质经消化系统消化吸收后,

经循环系统运输到内环境,由内环境直接与体内细胞进行物质交换.

【解答】解: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从外界获得营养物质的途径是营养物质经消化系统消化吸收

后,经循环系统运输到内环境,由内环境直接与体内细胞进行物质交换.所以B选项正确,

A、C、D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与体内细胞直接进行物质交换四大系统是消化、循环、呼吸、泌尿系统.

23.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中,正确的一组是()

①内环境是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

②内环境是细胞内的环境,即细胞内液

③高等动物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的交换

④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淋巳构成.

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

【考点】内环境的组成.

【分析】体液可以分成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叫做内环境,包括:组织液、血浆、

淋巴等.

【解答】解:①内环境是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①正确.

②内环境是体内细胞外的环境,即细胞外液,②错误.

③高等动物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的交换,③正确.

④内环境主要山血浆、组织液、淋巴构成,④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组成和意义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

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24.在一条离体神经纤维的中段施加电刺激,使其兴奋,如图表示刺激时的膜内外电位变化

和所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导方向(横向箭头表示传导方向).其中正确的是()

I刺激

<-----▼-------->

+++-------+++

-------+++---------

1——+++———

C.4-++------+++

+++-------+++

D.+++---------

【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分析】本题突破口是在图中辨别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并且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是双向

的.

【解答】解:神经纤维上的静息电位是外正内负,当受到有效刺激后,改变了膜的通透性,

钠离子大量内流,刺激点变为外负内正.局部电流方向是由正电荷流向负电荷,所以在细胞

内是由刺激点向两边流动,在细胞外却流向刺激点,即在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可以是双向

的,C项符合题意.

【点评】本题考查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的相关知识,比较简单,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

理解能力.

25.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足球赛时,球员踢球瞬间,在突触小体上完成的信息转换模式为

()

A.电信号一电信号B.电信号一化学信号

C.化学信号一化学信号D.化学信号-电信号

【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专题】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

【分析】突触小体是指神经纤维轴突末端膨大成球状或杯状的结构,当神经末梢有神经冲动

传来时,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受到刺激,就会释放出神经递质,从而传递信息,所以突触

小体接受电信号,并将其转化成化学信号,其信号转换模式是电信号一化学信号.

【解答】解: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导:兴奋传到神经元的轴突末端,由突触前膜释放神经

递质,神经递质经过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相应的受体细胞,使后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

或抑制.故突触小体完成的信息转换模式为电信号一化学信号.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神经兴奋传递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

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6.已知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的某种递质可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

种递质立即被分解.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递质的分解,这种药物的即时效应是()

A.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兴奋B.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兴奋

C.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抑制D.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抑制

【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分析】本题是兴奋在突触间传递的过程,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传递兴奋,当兴奋传

至突触小体后,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炮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进入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

上的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所在的神经元的膜电位发生变化,从而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

【解答】解:由题意可知,当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后,神经递

质立即被分解,使突触后膜恢复静息状态,如果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递质的分解,该神经

递质会持续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所在的神经元持续兴奋.

A、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对突触前膜不起作用,不会引起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兴奋,A

错误;

B、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若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递质的分解,神经递质会持续作用

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兴奋,B正确;

C、由题意可知,本神经递质是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的递质,与突触前膜神经元持续性抑制

没有关系,C错误;

D、由题意可知,本神经递质是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的递质,不是使神经元持抑制的递质,

不会引起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抑制,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方向只能由突触前膜向突触后膜传递,兴奋在

突触间传递的机理,不同神经递质的作用不同,分析题F信息明确该神经递质的作用和该种

药物可以阻止该种递质的分解的作用是解题的突破口,对于兴奋在突触间传递过程的理解是

解题的关键.

27.下列有关反射与反射弧关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反射活动可以不完全通过反射弧来实现

B.反射和反射弧在性质上是完全相同的

C.只要反射弧完整,必然出现反射活动

I).反射活动的完成,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实现

【考点】反射的过程;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

【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它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或人体对内外环

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组成.

【解答】解:A、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所以反射活动的完成需要反射弧来实现,A

错误;

B、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弧是反射的结构基础,两者不同,B错误;

C、完成反射需要有完整的反射弧,还需要适宜的刺激,C错误;

D、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所以反射活动的完成需要反射弧来实现,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反射相关知识,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熟记反射和反射弧的概念.

28.如图的神经纤维上有A、B、C、D4个点,且AB=BC=CD,现将一个电流计连接到神经纤

维细胞膜的表面AB之间,若在C处给一强刺激,其中电流计指针的偏转情况是()

ABCD

A.偏转一次,方向向左B.偏转一次,方向向右

C.偏转两次,方向相反D.偏转两次,方向相同

【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分析】据图分析: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

一部位受刺激时,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是电信号,兴奋的

传导方向和膜内侧的电流传导方向一致,与膜外侧的电流传导方向相反.兴奋在神经纤维上

双向传导,刺激C点,若电流计连接到神经纤维细胞膜的AB之间,指针发生两次相反方向

的偏转.

【解答】解: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电流计指针能够发生两次相反方向的偏转,说明电

流计指针不会同时发生电位变化.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兴奋的传导及神经元电位变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图析图的能力,

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以及获取信息的能力.

29.如图所示为突触的亚显微结构,a、d分别表示两个神经元的局部.下列与此相关的表

A.图中①②③合称为突触小体,是神经元树突的末端

B.兴奋传至b时其电荷分布为内负外正

C.③内的递质只能经④释放再作用于⑥

D.该递质一定使⑥兴奋

【考点】突触的结构.

【专题】模式图;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

【分析1突触是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构成的,突触小体含有突触小泡,内含神

经递质,神经递质有兴奋性和抑制性两种,受到刺激以后神经递质由突触小泡运输到突触前

膜与其融合,递质以胞吐的方式排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的兴奋或

抑制.

【解答】解:A、突触小体是神经元轴突的末端,A错误;

B、兴奋传至b时其电荷分布为内正外负,B错误;

C、神经递质只能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C正确;

D、递质以胞吐的方式排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的兴奋或抑制,D

错误.

故选:C.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突触的结构,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难度适中.

30.某人的脊髓从胸部折断后,一般情况下()

A.膝跳反射存在,针刺足部有感觉

B.膝跳反射不存在,针刺足部有感觉

C.膝跳反射不存在,针刺足部无感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