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大二轮 考前三个月 第1部分 专题十五 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_第1页
高考历史大二轮 考前三个月 第1部分 专题十五 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_第2页
高考历史大二轮 考前三个月 第1部分 专题十五 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_第3页
高考历史大二轮 考前三个月 第1部分 专题十五 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_第4页
高考历史大二轮 考前三个月 第1部分 专题十五 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徽专版)(教师用书)2014高考历史大二轮考前三个月第1部分专题十五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考纲要求](1)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②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③“文化大革命”;④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⑤“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2)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①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②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③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思维导图][知识主线]1.新中国成立初期建立三大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文革”时期民主法制遭到严重破坏;新时期民主政治不断完善,依法治国方略基本确立。2.祖国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为实现祖国统一奠定了理论基础。香港、澳门的胜利回归,丰富了“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也为解决台湾问题指出了光明的前景。3.外交:建国初期出现第一次建交热潮,参加日内瓦会议与万隆会议,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0世纪70年代中国重返联合国,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建交;新时期中国积极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并开展新型区域合作。考点一新中国三大新型社会主义民主制度eq\x(核心词:根本政治制度、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区域自治)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建立:1954年,一届人大通过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正式确立。(2)地位: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3)意义:奠定了新中国各项政治制度的基础,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社会主义民主的广泛性。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建立: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建立了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2)发展:1956年,中共中央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3)职能①建国初期,全国政协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②1954年一届人大后,政协作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组织,发挥政治协商、民主监督的作用。(4)作用:调动了民主人士参政议政的热情,开创了群策群力、共同建设国家的新局面。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前提:各民族形成大杂居、小聚居的局面。(2)目的: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共同繁荣。(3)依据:1949年《共同纲领》规定,1954年宪法确认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4)作用①促进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愿望的实现。②对实现民族平等、保证祖国统一和加强民族团结产生了深远影响。③调动了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积极性。考点二“文革”破坏及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四大成就核心词:以阶级斗争为纲、依法治国、基层民主选举1.“文化大革命”(1)原因①党内“左”倾错误发展到以阶级斗争为纲。②毛泽东错误地估计了国内外形势,想通过“文化大革命”来防止资本主义复辟。③林彪、江青等野心家利用毛泽东的错误,推波助澜。(2)对民主与法制的破坏:人民生命财产得不到保障;社会秩序混乱;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遭到破坏;法律形同虚设,人权被严重践踏;刘少奇冤案。2.改革开放以来民主法制建设的四大成就(1)平反“文革”前后的冤假错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坚决纠正了党在指导思想上的“左”倾错误,会后,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全面展开。(2)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在平反冤假错案的同时,党和政府还进行了政治体制改革,改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加强基层政权和基层民主建设。(3)修订宪法和颁布多部重要法律:颁布了1982年宪法,并出台了《选举法》《刑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行政复议法》等各种法律法规,逐步建立起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1997年,中共十五大把“依法治国”确立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1999年,被正式写入宪法。(4)基层民主选举①法律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②成就:村委会、居委会干部由上级政府任命改为由居民直接选举产生。在农村,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核心的村民自治不断扩展。③意义:既保障了群众的民主权利,又贯彻了“依法治国”的精神,是中国民主政治建设中最基础的一环。考点三“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eq\x(核心词:一国两制、港人治港)1.理论(1)含义: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即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2)形成: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全面阐述。2.实践(1)香港、澳门的回归。洗刷了民族的百年国耻,祖国统一大业迈出了重要的一步。(2)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①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海峡两岸关系有了重大发展。②阻碍:“台独”势力,国际反华势力。考点四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eq\x(核心词:“一边倒”、“求同存异”、不结盟、多边外交)1.新中国建立初期(1)背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阵营对抗,美国对华实行遏制政策。(2)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3)成就:新中国成立第一年与17个国家建交,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参加日内瓦会议,1955年参加亚非万隆会议。2.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成就(1)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①条件:20世纪70年代美国霸权地位衰落,亚非拉发展中国家作用加强,中国国际地位提高。②标志:1971年第26届联合国代表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③意义: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破产;中国外交胜利,国际地位提高;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作用。(2)中美关系正常化①条件:20世纪70年代美国霸权地位衰落,中苏关系恶化,中国受到苏联威胁。②标志:1972年尼克松访华,于上海发表《中美联合公报》。③发展:1979年元旦,中美两国正式建交。(3)中日邦交正常化:1972年田中角荣访华,两国建交。3.改革开放以来(1)政策:不结盟、对外开放。(2)目标: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为经济建设创造良好环境。(3)活动: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参加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1.新中国成立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结束。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中国正式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与《共同纲领》相比,1954年宪法的新特点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而不是社会主义原则。(×)点拨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才是1954年宪法最新的特点。3.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的根本依据是民主党派已变成代表一部分劳动者的政党。 (√)4.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议政党,而不是反对党、在野党,与中国共产党在政治目标、根本利益上有一致性。 (√)5.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的“自治”不是少数民族的自治,而是少数民族地区所有人民的自治,是“区域自治”也是“民族自治”。 (×)点拨民族“区域自治”不等于“民族自治”。6.“文革”得以发动的根本原因不是党内制度不健全,而是党的右倾错误发展到“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结果。 (×)点拨文革是“左”倾错误发展的产物,注意区分“左”倾与右倾的差别。7.“文化大革命”时期,我国民主法制建设遭到破坏的主要原因是“左”倾错误的干扰。(√)8.我国现在所提倡和努力建立健全的是现代意义上的法治社会,而不仅仅是法制社会。(√)9.“一国两制”下设立的特别行政区享有完全的自治权。 (×)点拨高度自治权并不等于完全自治权。10.台湾问题不同于港澳问题,台湾问题是内战遗留问题,属于中国内政;而港澳问题是殖民主义遗留问题。东西德、韩国和朝鲜问题的产生,则是二战后根据国际协议形成的,属于二战的遗留问题。 (√)11.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障碍主要是岛内分裂势力和外国反华势力。 (√)12.“另起炉灶”是相对于原来国民党政府的外交关系而言,“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是相对于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和残余势力而言。 (√)13.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身份参加的会议是万隆会议;日内瓦会议是一次没有帝国主义国家参加的会议。 (×)点拨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身份和没有帝国主义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分别是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14.日内瓦会议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是和平解决中东和印度支那问题。 (×)点拨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才是日内瓦会议的重点。15.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国际发展方面发挥作用的最主要的舞台是联合国。 (√)16.中俄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不是中俄结成联盟,而是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国的新型关系,既从本国利益出发,又充分考虑了伙伴的利益。 (√)考向一关注大国关系——中美关系典例1(2013·安徽高考)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发表关于中美关系的演说:“我们必须做的事情是寻求某种办法——我们能够有分歧而不至于成为战争中的敌人。”据此判断 ()A.中美已经建立外交关系B.中美两国仍然相互敌视C.中美关系出现重大转机D.中美两国成为战略同盟知识定位70年代中国外交关系的突破——中美关系正常化解读材料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题干材料的含义。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是在1979年,A项错误。尼克松的演说表明美国正寻求缓和中美关系的办法,故排除B项。材料表明中美关系出现重大转机,而不是成为战略同盟,故排除D项。答案C“抓”——关键词,“明”——材料主旨,“知”——命题立意关键词是解答历史选择题最重要的求答方向,抓住关键词,明确命题立意,对于解答选择题十分重要。一般情况下,每道选择题的关键词大多在题干的最后一句话或者材料关键信息中。从题型角度看,可分为:(1)表述型:表述型关键词有“表现在”、“体现”等;评价型关键词有“表明”、“反映了”;概念型关键词有“标志是”、“内容是”、“性(本)质是”、“特点有”等。(2)因果型:常用关键性词语为“原因是”、“目的是”、“是为了”、“结果是”、“影响是”、“背景是”等。(3)材料型:涉及时间、概念、地点、人物等关键词;从材料信息角度看,有“材料表明”、“说明”、“体现”、“反映”等。(4)逆向型:其关键词有“不正确的是”、“不包括”、“不属于”、“错误的是”等。(5)目的型:其关键词主要有“主要目的是”、“目的是”等。典例2(2013·江苏高考)据新华社对1972年1~9月外交情况的统计,中国接待外国官员和政府代表团三十多起,访问中国的有来自世界五大洲的政府代表团和各界人士。到1972年底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达88个,和1969年底相比,三年内翻了一番。材料表明中国 ()A.重点建立与亚非的外交关系B.开始独立自主地步入国际舞台C.切实推进新型区域外交合作D.打破美国孤立遏制的外交僵局知识定位中美关系改善——影响调动知识题干材料表明,1972年中美关系改善以后。国际上出现了一个同中国建交的热潮。这样,20世纪50年代以来美国遏制中国所形成的外交僵局被打破,中国外交出现了新局面。A、B两项都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特点,C项则是新时期的外交政策,故排除A、B、C三项。答案为D项。答案D二战后中美关系发展的阶段特征及形成原因(1)第一阶段(二战结束到20世纪60年代末):中美关系处于敌对状态。主要原因:美国推行反共、反社会主义和反人民民主国家的全球霸权政策。期间,支持蒋介石反共内战、侵朝、入侵台湾海峡。(2)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中美关系走向缓和,最终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并正式建交。原因:美国侵越失败,在美苏争霸中相互削弱并处于劣势,迫使美国调整对华政策;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国际地位的逐步提高,成为不可忽视的力量;美国霸权政策遭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反对,中国得到世界人民特别是第三世界各国人民的支持。(3)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美关系时而紧张,时而缓和。主要原因:美国“和平演变”在东欧、苏联得逞,使之加紧对中国的“和平演变”,不断制造矛盾和摩擦,这是由其本质决定的;由于我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和国际政治地位的不断提高,中美经济交流日益增长;再加上台湾问题、人权问题、经济磨擦等分歧和矛盾的存在。考向二深度理解新中国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本质特点典例3(2013·上海高考)1949年9月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国家,这是因为 ()①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②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时代。③完成了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④确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等制度。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④知识定位建国初新型民主制度建设成就——识记辨析选项考查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解答此题可用排除法:第③项为三大改造时期的内容,《共同纲领》中并没有规定。故凡含有此项的均不对,A、B、C三项均可排除。答案D此题为典型的史实识记型选择题,解答此类试题第一步,审题干和备选项,找出其中的历史要素,如时间、地点、人物、现象等,并确定知识范围(古代史、近代史还是现代史,政治、经济还是思想文化等);第二步,根据确定的范围与类别,调动所学与题目范围和类别一致的知识,对比确定哪一具体知识符合题干或备选项的要求。典例4(2013·北京高考)下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某时期政权组织结构示意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①接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会议的领导②具有新民主主义政权性质③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履行职权④领导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知识定位建国初新型民主制度建设成就——图片解读图片解读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图片信息。从图片信息可以看出,它反映的是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之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大职权的历史,故①正确;1949~1954年,中国处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阶段,故②正确;此时1954年宪法尚未颁布,故③错误;社会主义改造此时尚未完成,故④错误。答案A用“五四三二一”深度理解现代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五”指五大特点:(1)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人民代表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2)人民代表大会实行民主集中制。(3)实行新型政党制度即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4)实行新型的民族制度即民族区域自治制度。(5)实施依法治国。依法行使民主权利,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和程序化。“四”指四大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民主制度(村民自治制度)。“三”指三个发展阶段:1949~1956年,是民主政治的基本确立时期;1956~1976年,是民主政治的挫折时期;从1976年至今,是民主政治的健全完善时期。“二”指两个宪法性质的文件:1949年颁布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和195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一”指一大本质:新型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新型民主。考向三不变的外交原则,不断调整的外交政策典例5(2013·广东高考)下示材料说明当时 ()中间地带有两部分:一部分是指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广大经济落后的国家,一部分是指以欧洲为代表的帝国主义国家和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这两部分都反对美国的控制。在东欧各国则发生反对苏联控制的问题。 ——毛泽东A.中美关系已经实现正常化B.中国已有反霸统一战线构想C.中国积极参与不结盟运动D.中国奉行“一边倒”外交政策知识定位60年代的外交政策材料解读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材料的核心信息是:中国反对美苏两国的霸权主义,把对外关系的重点转向团结广大亚非拉国家等可以联合的力量。A、C两项从材料中体现不出来,排除;D项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一边倒”外交政策,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答案B新中国外交的五大基本特点(1)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和不变的原则。(2)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互相尊重领土主权是五项原则的核心和基础;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是各国和平共处的保证;平等互利、和平共处是五项原则的目标。(4)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立足点。(5)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往,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六十多年来,我国始终不渝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这一政策既是独立自主的,又是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为宗旨的。考向四关注“冷门”考点与“热门”考点的转变——中俄大国关系典例6(2013·大纲全国高考,节选)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二1950年,中国与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及其相关协定,规定:“缔约国双方保证共同尽力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以期制止日本或其他直接间接在侵略行为上与日本相勾结的任何国家之重新侵略与破坏和平。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国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苏联解体后,中俄关系从“互视为友好国家”发展到“建设性伙伴关系”,再到1996年确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2001年,中俄两国签署了《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将两国永做好邻居、好伙伴、好朋友的意愿和决心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摘编自世界知识出版社编《国际条约集》等(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与苏联签订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目的。(4)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90年代中俄关系不断发展的背景。知识定位中俄(中苏)关系发展——不同时期的外交思路分析(3)问要结合新中国成立初期特定的国际环境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分析中国与苏联签订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目的。(4)问要结合当今世界国际格局的变化和中国新时期的外交政策,分析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俄关系不断发展的背景。答案(3)维护国家独立与安全,巩固新生政权;维护和平;落实“一边倒”和“另起炉灶”的外交方针;争取苏联援助,以恢复国民经济,实现国家工业化。(4)中苏关系实现正常化;中国改革开放,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调整外交战略;苏东剧变,两极格局解体,俄罗斯国际地位下降,美国成为惟一超级大国;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流。现代中俄关系发展历程中俄65年的风雨外交历程,经历了友好结盟——紧张对峙——睦邻友好、新型合作的历程:(1)1949年10月2日,中苏建交。1950年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苏联援助中国156个工业建设项目,中国推行“一边倒”外交原则,开始了中苏友好合作、相互支援的大国关系历程。(2)上世纪60~80年代末,中国反对苏联的霸权主义,中苏关系恶化,走向对峙对抗。(3)80年代末以来,两国关系放弃对抗,实现了双边关系正常化,并完成了中苏关系向中俄关系的平稳过渡。(4)友好合作的新型战略合作关系确立①2001年普京参加上海“APEC”会议时,中俄确立了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为以后双边关系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②2001年中俄等六国成立“上海合作组织”,中俄形成战略伙伴关系。③2003年胡锦涛主席访俄、2012年普京访华、2013年3月习近平主席访俄,构筑了新型外交关系格局,强化了双边外交互信。押题1(立意:主干知识——新中国三大新型民主制度)习近平在讲话中强调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经之路。下列中国的各项民主制度中最能反映讲话主旨的是()A.多党合作政协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一国两制”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答案B解析“人民当家作主”、“人民主体地位”是关键信息,人民代表大会是中国人民实现当家作主权力的最高机构与体现,故答案选B。押题2(立意:关注热点——中国梦与中国民主法制建设)2013年6月29日,求是网提出:民主、法制、科学是实现中国梦的三大基石。下列有关新中国成立以来这三大基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实现当家作主的最基本保障B.一国两制制度促进了少数民族民主愿望的实现C.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D.基层民主选举制度体现了民主决策、依法治国精神答案B解析促进少数民族民主愿望实现的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而不是“一国两制”制度,故答案选B。押题3(立意:重要概念——民族区域自治与“一国两制”)2013年内蒙古自治区人均GDP在西部率先过万元,西藏连续4年实现100亿元增长,在追逐富裕的梦想中走在了全国平均水平前列。关于以上现象成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保障B.改革开放,国内外经济交流的促进C.一国两制政策的激励D.科技、教育事业进步的推动答案C解析“一国两制”政策只适用于港澳台地区,与民族自治区发展无必然联系,故选C。押题4(立意:主干知识——中国的外交政策)一个国家做好自己的梦,必须让别国也能睡好觉,实现中国梦,给世界带来的是和平,中国梦追求的是与世界共赢。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政策和活动不能体现上述原则的是()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求同存异”原则C.不结盟外交政策D.“一边倒”外交原则答案D解析“一边倒”外交原则是冷战大环境下的选择,它是冷战的产物,也加剧了冷战的局面,与世界和平的题意不符,故选D。押题5(立意:关注热点——习近平访美与中美关系)2013年6月8日,习近平与奥巴马在美国加州庄园会晤,双方不打领带外交共谋建立中美新型大国关系。这种中国梦交流美国梦的活动让中美关系广引世界关注。以下对中美关系的描述错误的是 ()A.60年代→敌视→社会制度不同B.70年代→交流→国家利益需要C.90年代→合作→和平、发展潮流推动D.当前→融合→同为世界超级大国答案D解析由当前国际关系格局“一超多强”的特点即可判断D项说法有误。押题6(立意:主干知识——依法治国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扩大人民民主,推进依法治国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然路径,也是历届人民政府的不懈追求。下列说法不能恰当反映以上讲话主题的是 ()A.1954年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B.“文革”使民主、法制遭到严重践踏C.中共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战略D.当前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答案B解析“文革”使民主法制遭践踏是破坏依法治国的典型事例,与追求依法治国、扩大民主的主题不一致,故选B。押题7(立意: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2012年秋菊家的大喜事:她经历了艰辛的告状过程,最终官司打赢、儿子出生。到2012年,秋菊一家可谓喜事连连。请回答: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民主法制建设哪些方面的成就?此外你还了解哪些在新时期党在民主法制建设方面的努力?答案(1)秋菊民告官并且赢了官司反映了法律建设的进步;竞选成为村长反映了基层民主制度的发展。(2)努力:健全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扩大基层民主;加强立法,逐步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断加强依法治国的力度。一、选择题题点1新中国民主法制建设成就1.邓小平曾指出:“在政治体制改革方面有一点可以肯定,就是我们要坚持实行人民代表大会的制度,而不是美国式的三权鼎立制度。实际上,西方国家也并不都是实行三权鼎立式的制度。”对其理解正确的是 ()A.在我国历史上从未实行过美国式的共和制度B.三权鼎立制度对西方国家来说都不符合其国情C.实行什么样的政治体制要根据自己的实际D.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答案C解析材料从正反两方面强调了中国坚持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必要性,反对盲目学习西方的政治体制,比较备选项,只有C项符合题意。2.前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对新中国某种政治制度进行评价:“协商不代替,监督不对立,为了发展生产力,同唱一台戏。”这种政治制度当指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特别行政区制度答案B解析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是以“合作”、“政治协商”、“互相监督”为特点,这是历史和人民选择的结果,其他民主党派都是社会主义劳动者,都是为了发展生产力,为了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奋斗。3.1954年,人民政府将归绥(归顺、平定之意)改为呼和浩特(意为青色的城),将迪化(开导、教化之意)改为乌鲁木齐(意为优美牧场)。这说明新中国 ()A.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B.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D.贯彻各民族平等的原则答案D解析新中国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归绥”“迪化”都有贬低污蔑的意味,改为“呼和浩特”“乌鲁木齐”体现了对边疆少数民族的尊重,所以D项正确。改名体现了中央政府尊重边疆少数民族,看不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对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尊重,故A、C两项错误。题干内容不能体现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B项排除。4.1981年邓小平在指导宪法修订时说:“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在此邓小平强调的是 ()A.人民民主原则 B.依法治国原则C.国民平等原则 D.社会主义原则答案B解析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材料的能力。由材料信息“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可知材料信息反映了依法治国原则。故选B。题点2祖国统一大业5.全国政协原副主席赵朴初曾就新中国历史上某一重大事件作词《自度曲》:“澄波似镜长圆,如今正合林公语。贩毒蕃航,收回天边去。远略精思,光焰辉千古。紫荆花长伴五星旗,教重洋翘首观吾土。”这一事件应为 ()A.开国大典 B.颁布1954年宪法C.香港回归 D.澳门回归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紫荆花长伴五星旗”可判断这一事件应为香港回归。6.2012年7月1日,在香港回归15周年这一天,梁振英正式就任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四任行政长官。他在过去15年的经历不可能见证到 ()A.港人治港 B.高度自治C.港币依然在流通 D.港人自己的军队每天巡街答案D解析在“一国两制”的体制下,只有台湾地区才有保留军队的权力,故D项不可能让梁振英见证到。7.下列表述中与图文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映了“一国两制”政策见成效B.海峡两岸人员往来加强C.海峡两岸“三通”已经实现D.台湾社会制度发生了改变答案D解析“三通”只能说明两岸关系的发展,不能说明台湾社会制度的改变。8.“欢歌笑语喧,迎接新纪元。吴越本一体,伯仲血脉连。雄起中国人,来去艳阳天。大海难阻隔,陆上有青山”。这是一首藏头诗,该诗所反映主题的意义在于 ()A.促使两岸关系进一步发展B.提升了吴伯雄的个人威望C.彻底化解了国共两党的历史矛盾D.促进了两岸经济快速发展答案A解析藏头诗的主题是“欢迎吴伯雄来大陆”。台湾地区领导人到大陆的访问,必将有利于两岸关系进一步发展。题点3现代中国的外交9.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说:“和苏联靠在一起,这种一边倒是平等的。我们信仰马列主义,把马列主义普遍真理同我们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不是硬搬苏联的经验。”这意味着新中国 ()A.决不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来往B.暂时放弃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C.以保障国家独立自由和主权完整为出发点D.开始独立自主地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答案C解析所谓“一边倒”,是指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国际斗争中,将坚定地站在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其实质就是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严正立场。它完全是一条政治路线。它既不意味着中国政府绝不同英、美等资本主义国家来往,也不意味着中国政府放弃独立自主,无原则地倒向苏联一边。10.越南胡志明主席曾发表文告说:“在会议上,由于我国代表团的斗争,由于苏联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两国代表团的帮助,我们取得了一个伟大的胜利,法国政府承认了我国的独立、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胡志明所说的这次会议 ()A.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B.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C.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会议圆满成功D.周恩来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答案B解析胡志明所说的这次会议应是1954年召开的日内瓦会议。A、C两项的表述属万隆会议;D项是周恩来1953年12月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11.右图是美国大众性期刊《时代周刊》1972年某期的封面,画中文字意为“为了和平去北京”,画中的两人物分别是美国总统尼克松和国务卿基辛格。对此封面所含历史背景信息说明正确的是()A.中美结束对抗符合世界各国愿望B.美国迫于形势变化放弃“冷战”思维C.美国舆论对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关注D.主流民意深刻影响了美国对外政策答案C解析中美结束对抗符合中美双方利益,A项夸大了其影响;B项中“放弃‘冷战’思维”与史实不符;D项与材料信息无关;C项符合当时美国舆论情况。12.有人将新中国半个世纪的外交政策分为“革命外交、发展外交、和谐外交”三个阶段。下列新中国的外交活动中,属于“和谐外交”的是 ()A.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B.中美“乒乓外交”C.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D.习近平出访传递中国梦声音答案D解析易错选C项,《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是中国与俄罗斯等几个成员国签署的军事政治互信组织,范围较小,与习近平在世界范围内出访相比,后者更能体现“和谐外交”理念,故选D。二、非选择题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的宪政》中指出:“中国缺少的东西固然很多,但是主要的就是少了两件东西:一件是独立,一件是民主。这两件东西少了一件,中国的事情就办不好。”材料二2013年中国中央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切实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特别是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健全基层自治组织和民主管理制度,让民众更好地参与管理基层公共事务。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行政。”材料三美国前总统布什曾说过:“人类千万年的历史,最为珍贵的不是令人炫目的科技,也不是浩瀚的大师们的经典著作,而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实现了把他们关在笼子里的梦想。我现在就站在笼子里与你们说话!”所谓将统治者关进笼子,当然包括民众有权对官员进行大胆的质疑与强有力的监督。(1)在完成“独立”任务后,新中国制定了哪些新型的政治制度来保障人们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民主政治的哪些特征?其根本目的是什么?(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美国是怎样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的?起到了怎样的作用?(4)综上分析中美两国政治发展的共同趋向是什么?答案(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特征:科学化、法制化、规范化,健全基层民主。目的:维护人民的利益。(3)通过1787年宪法,实现三权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