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第二次模拟考试卷:语文(上海卷)(考试版)_第1页
2023年中考第二次模拟考试卷:语文(上海卷)(考试版)_第2页
2023年中考第二次模拟考试卷:语文(上海卷)(考试版)_第3页
2023年中考第二次模拟考试卷:语文(上海卷)(考试版)_第4页
2023年中考第二次模拟考试卷:语文(上海卷)(考试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中考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上海卷)

语文

一、古诗文(35分)

(一)默写与运用(13分,每空错一字扣1分,扣完为止)

1.博学而笃志,,仁在其中矣。(《论语十二章•子张》)

2.,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其一)》)

3.乱花渐欲迷人眼,o(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4.面对生活中的得失,我们不妨用《岳阳楼记》中的名句“,"

提醒自己,保持豁达淡然的心态。

(二)阅读下面诗文,完成第5-10题(22分)

【甲】酬乐天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枫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乙】答谢中书书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一雾将歇,

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丙】子路受教

子路见孔子。子曰:“汝何好乐?”对日:“好长剑。”孔子曰:“吾非此之问也。徒谓以子之所能,

而加之以学问,岂可及乎?”……子路曰:“南山有竹,不揉①自直,斩而用之,达于犀革。以此言之,何

学之有②?”孔子曰:“括®而羽之,缺而砺之,其人之不亦深乎?”子路再拜日:“敬受教。”

【注释】①揉:用人工把竹木之类变形。②何学之有:有什么需要学习的呢?③括:这里指给箭的末

端做一番加工。

5.【甲】诗的作者刘禹锡,我们曾经在教材中也学过他写的《》一文。(2分)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

(1)四时俱备()(2)子路用孔子()

7.对丙文画线句意思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但是要用你的的能力努力学习,怎么会有人赶得上呢?

B.但是要用你的的能力努力学习,怎么会有人和你一样?

C.只是凭借你的天赋才能,再加上你学习,怎么会有人赶得上呢?

D.只是凭借你的天赋才能,再加上你学习,怎么会有人和你一样?

8.【甲】诗和【乙】文的写作对象都很明确。前者是写给,后者是写给。【丙】文标

题的意思是。(3分)

9.【甲】诗和【乙】文中都有景物描写,但写法和效果不同。请以画线句为例作简要分析。(4分)

10.【甲】诗作者的写作目的是,【乙】文作者的写作目的是。【丙】文结尾子路”敬受

教”是因为他明白了的道理。(6分)

二、现代文(35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1一14题(15分)

玉石之路

孔德懿

①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就其起源来说,从新石器时代中晚期到夏商周时期是中华文明诞生和早期国家

形成的关键阶段。这一时期也是中华玉文化的形成和初步发展阶段。

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玉文化独具魅力。“石之美者为玉”,是华夏先民对玉石的最基础认知。在石

器时代,先民发现了玉石这种特殊的材质。玉石的颜色比普通石头漂亮,色泽温润,硬度高于一般石材,

具有韧性,不易断裂。特别是大部分玉石具有与天类似的颜色,如青玉、白玉等。因此,玉石在先民的想象

中一开始就和天有联系,在原始宗教信仰中占据了显著位置。据《淮南子》记载,“女娟炼五色石以补苍

天”。“五色石”就是玉石。先民认为,玉石具有修补苍天的神奇功能。

③玉与石逐渐分化后,华夏先民开始将天然玉石加工为生产工具和装饰物,以满足日常生活、原始审

美的需要。自新石器时代中晚期开始,玉器在华夏大地上大量涌现。有学者把这一时期称之为“玉器时代”,

作为连接新石器时代与青铜器时代的一个完整时代,时间跨度长达4000年左右。从考古学的成果来看,从

距今8000年左右的兴隆准文化到距今4000年左右的石家河文化,都出土了大量各类玉器。这一时期的玉

器是“神器”,基本上为原始社会巫师作法通神所用,是祭祀或与天神沟通的“事神玉”。

④“玉器时代”对于中华文明的诞生具有重要意义。这--时期,社会阶级开始出现,成组的玉器出土

于大墓中。与之相伴,还出现了更大的人群聚落,意味着城市初现规模,同时出现了青铜冶炼技术,产生

了最古老的文字。可以说,玉器是中华文明的催生者。

⑤特别重要的是,根据学者研究,这一时期还存在''北玉南传"(从北方到广东地区)、“东玉西传”(从

东部沿海地区到河西走廊)的玉文化传播,以及以新疆和田玉为代表的西部玉石资源“西玉东输”等现象。

这些“玉石之路”串联起了中华文明的版图。

⑥新石器时代末期,巫现集团通过对神权的垄断,逐渐掌握了部族社会的政权、军权,大巫与王的身

份合二为一。王权开始崛起,早期国家开始形成,华夏大地由多元化的邦国文明走向--体化的王朝文明。

这一时期,玉器逐渐演变为体现王权威仪和政治礼仪的重要礼器。可以说,它是王权国家形成的见证者。

⑦1936年在良渚遗址中出土的大量文物充分证明良渚先民在社会生活中广泛使用玉器,形成独具特色

的用玉体制。他们以玉琮、玉钺和玉璧代表神权、军权和王权。良渚文化中的部落首领,头戴大巫的标志

玉冠饰,身挂玉管玉珠串,臂戴玉镯,彰显通神能力。这说明当时玉器既用以祭神,也用于标识身份、区

分等级,反映了政教合一的早期国家形态。

⑧夏商周时期是中华文明“大-统”格局建立并不断巩固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玉器作为国家祭祀

等重要政治活动中的“礼器”,历代统治者都视玉为“国之重器”。文献中也多次记载了王朝最高统治者

与玉有关的事件。特别是在改朝换代的战争中,玉器的归属是一一个重大问题,《史记》也进行了专门记

载。

⑨总之,对于中华文明起源和演进来说,玉文化具有重要地位。对中华传统政治、礼仪、宗教、信仰、

习俗、审美情趣等方面的影响,没有任何古器物能够和玉器相比。玉文化经久不衰,自新石器时代--直绵

延至今,而且随着中华文明长河的延伸,其生命力会越来越旺盛。

[注释]①巫觐:巫师

11.第⑤段画线句在文中的含义是:(3分)

12.阅读全文,请把玉的功用历经的几个阶段填写完整。(4分)

⑴修补苍天一(2)作为生产工具和装饰物一(3)一⑷

13.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正确的-项是()(3分)

A.玉文化的形成和初步发展对中华文明诞生和早期国家形成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B.兴隆洼文化、石家河文化、良渚文化中的玉器都有祭神、标识身份的作用。

C.玉器和其他古器物--样,在中华文化中具有举足轻重、不可替代的地位。

D.《史记》专门记载玉器的归属问题,说明玉器在当时政治活动中的重要性。

14.文章第⑦段和第⑧段不能互换,请说明理由。(5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5—19题(20分)

①徐翔是个诗人。

②最近,他应一家文学杂志社的约稿,正在构思一首描写炊烟的诗。

③不知为啥,他在家里______了多日,始终没有找到以往那种得心应手的感觉。无奈之下,他找来一

些有关炊烟的图片和视频,反复播放。

④只是,观看了整整一天,累得两眼发花,脑子里依旧空荡荡的。自己写作十几年了,这种的

情况还是头一次遇到。徐翔显得十分焦躁和烦闷。难道,深藏在记忆深处的那缕缕炊烟,已被都市的雾霾

和沙尘所吞没,变得荡然无存了?

⑤记忆中,他的童年是跟母亲在老家度过的。那时老家生活条件不好,有时他在课堂上读书,或在野

外割猪草,肚子饿得咕噜咕噜叫,而每次回家看到屋顶的炊烟升起,咕咕噜噜叫的肚子就像被人安抚了,

就变乖顺了,随之也不叫了。

⑥那时的炊烟,是那么亲切,那么温暖,那么充满诱惑力,他远远她凭着嗅觉,就能品味出家中母亲

做出的饭菜是啥。

⑦闲着没事,他时常一个人独坐在村外西侧的土坡,遥望炊烟。没有风的时候,炊烟就像一棵树,从

家里的灶房里生长起来,然后与全村的树聚合成一棵参天大树。有风的时候就不同了,家家的炊烟刚刚冒

上房顶,就迅速汇集,变成一片片灰色的云,飘浮到村庄的上空,最后都消失到无边的旷野里。其实,不

论是有风的时候还是无风的时候,乡村上空的炊烟都是一幅动人的画卷。可是炊烟与画卷又不同,因为炊

烟里还有饭菜的香味,更有母亲殷殷的目光。

⑧徐翔决定回老家一趟,去重新体验一下炊烟。

⑨自从母亲去世后,约有二十年没回老家了。老家的路早已模糊。幸好,有车载导航仪,将徐翔带回

了老家。只是,老家面目全非,早没了记忆中的样子。往昔杂乱无序的农舍早已变成了整齐划一的红瓦房。

一眼望去,整个村庄却看不到一丝炊烟,徐翔顿感几分失望。

⑩他住进堂叔家后,期待堂婶快些燃起灶火,好尽快看到的炊烟。可是,厨房早都改用沼

气做饭了。

⑪徐翔恳求堂婶,能不能再用柴火做顿饭?堂婶有些不解,说为啥要用柴火,难道俺烧的饭菜不香吗?

徐翔连忙解释,说他就是想看看烟简里冒出的炊烟。堂婶无奈地叹气,唉,这就难办了,家里早就不用柴

火烧饭,连灶台也拆了,哪能有炊烟冒出来啊。

⑫果然,徐翔整个村庄转了几圈,家家户户都没有冒出炊烟。他不死心,又到四周邻村寻找一番,也

是如此。最后,在堂叔家小住了几天,就怏怏地离开了老家。

⑬无奈之下,徐翔想出一个办法,在城里自家的别暨,按照老家灶台的样子,依葫芦画瓢雇民工垒造

了一个。他又买来木柴,在灶膛里燃起。整得屋里烟熏火燎,直呛得妻子一个劲儿地骂他犯了哪门子神经。

他却不顾这些,跑到屋外,仰头一看,却见别鞭烟简里冒出来的是一股浓烟,直直往上冒。他不明白,城

里的柴火怎么就冒不出老家一样袅袅的炊烟呢?

⑭一次偶然,苦闷的徐翔被一个文友约去参加了农家乐一日游。

⑮那是一个偏僻的小村,还保留着农家原始的样子。虽然无人居住,却被开发成了农家乐旅游区,游

客们可随意游览观光。

⑯徐翔兴趣大增。很快,他在一间老石屋内意外地看到了儿时的灶台。兴奋之下,他恍若回到了童年,

急忙跑到附近的路沟旁。柴草是现成的,随手可拾。片刻,就抱回一捆。他燃起柴草塞进了炉灶。

⑰很快,炊烟钻过老石屋的烟筒在屋顶袅袅升起,徐翔手忙脚乱地操弄着相机,不停地变换着角度,

拍摄着炊烟袅袅飘起的样子。看着越升越高的炊烟,他脑海里的那些闭塞的思路瞬间灵动起来。他好久没

有这种感觉了,他手舞足蹈,诗兴大发,脱口而吟:炊烟是故乡平缓的呼吸/飘曳在一个个游子的心房/如

今,已触手不及....

⑱见此,游人们纷纷驻足,围在老石屋旁看起热闹。

⑲突然,几个保安匆匆赶来,挤开人群,手里拎着灭火器,冲进屋内,厉声呵斥徐翔赶紧将炉火灭掉,

并根据旅游区的安全条例,处以他200元的罚款。

⑳徐翔连忙灰头土脸地解释,对不起,我只想看看炊烟。

㉑这时,徐翔隐隐听到人群中有个小男孩在问,炊烟是啥?

15.根据文意,第③段、第④段和第⑩段横线处应填的词语依次是(2分)

A.朝思暮想苦思冥想才思枯涸

B.才思枯涸苦思冥想朝思暮想

C.苦思冥想朝思暮想才思枯涸

D.苦思冥想才思枯涸朝思暮想

16.文中的徐翔为了构思一首描写炊烟的诗,用了以下方式寻找灵感:(1);(2);

(3)在城里自家别嬖垒灶台造炊烟;(4)o(6分)

17.第⑦段画线内容写了徐翔回忆童年时看到的炊烟,在文中的作用是(4分)

18.对文章结尾小男孩问“炊烟是啥”的情节,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随着乡村生活条件的改善,孩子们平时看不到炊烟了。

B.明炊烟己经消逝了很久,孩子已经不认识炊烟了。

C.侧面表达徐翔对孩子不认识炊烟而产生的失落。

D.借孩子的提问引发读者对如何保留乡村特点的思考。

19.有人认为,本文题目可以拟作“又见炊烟起”,也有人认为应该拟作“寻不回来的炊烟”。你会选择哪

一个作为题目?请说说理由。(5分)

三、综合运用(20分)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完成20-24题。

班级拟开展主题为“书香润心灵,阅读促成长”系列名著阅读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完成相关任务。

20.【活动一】知识竞赛

下列选项中,对名著的介绍错误的两项是()()(4分)

A.《童年》里阿廖沙的外祖母非常喜欢小茨冈,但仍然会咒骂他的偷窃行为。

B.《鲁滨逊漂流记》里的“星期五”是一位文明世界里不幸流落到荒岛的人。

C.《红星照耀中国》真实、客观地记录了当时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的情况。

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主人公保尔是一位英勇无畏的无产阶级革命英雄。

E.《傅雷家书》里,傅雷教育儿子对艺术要精益求精,对生活要不拘小节。

21.【活动二】名著推荐

从下列名著中选择其中一部向同学们推荐,要求:必须围绕本次活动主题,用50字左右阐明推荐理由。(4

分)

A.《童年》B.《鲁滨逊漂流记》C.《红星照耀中国》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E.《傅雷家书》F.

《昆虫记》G.《艾青诗选》H.《水浒传》

推荐《》一书(请用楷体或者行楷正确抄写书名),理由:.

22.【活动三】名著赏析(4分)

下列是摘自《水浒传》第九回中描写花和尚鲁智深的一段话,请你完成赏析任务。

话说当时薛霸双手举起棍来,望林冲脑袋上便劈下来。说时迟,那时快,薛霸的棍恰巧举起来,只见

松树背后雷鸣也似一声,那条铁禅杖飞过来,把这水火棍一隔,丢去九霄云外,跳出一个胖大和尚,喝道:

“洒家在林子里听你多时!”

赏析:。

2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