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一)课堂讲本课件-福建中考语文总复习_第1页
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一)课堂讲本课件-福建中考语文总复习_第2页
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一)课堂讲本课件-福建中考语文总复习_第3页
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一)课堂讲本课件-福建中考语文总复习_第4页
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一)课堂讲本课件-福建中考语文总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9课时文学类文本阅读(一)01福建考情目录文体知识梳理02文体知识梳理02·一、记叙文要素及作用·二、散文分类·三、小说三要素·四、记叙文线索·五、记叙文顺序·六、修辞手法·七、表达方式·八、描写方法·九、表现手法年份选文篇目选文主题题型分值涉及考点2020年《拜谒李时珍》文化名人选择题1道、简答题4道20分概括事件,理解段落含义,分析人物的作用,赏析词语,赏析句子2017—2020年福建中考“文学类文本阅读”考情分析年份选文篇目选文主题题型分值涉及考点2019年《火车上的见闻》见闻感触选择题1道、简答题4道22分分析形象特点,理解词句含义,分析人物的作用,赏析词语,赏析句子,赏析语言特点年份选文篇目选文主题题型分值涉及考点2018年《好沉的一抔土》家国情怀选择题1道、简答题4道22分梳理线索,分析原因,把握人物情感,分析段落的作用,赏析词语,赏析句子,赏析语言特点年份选文篇目选文主题题型分值涉及考点2017年《一棵小白杨》人性光辉选择题1道、简答题4道22分概括事件,把握人物情感,理解标题含义,分析人物的作用,赏析词语一、记叙文六要素及作用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作用概括故事情节、事件或文章主要内容。教材举例《散步》。时间:春天。地点:田野。人物:我,我的母亲、妻子和儿子。起因:陪母亲散步。经过:一家人在散步中途发生分歧,结果:“我”决定委屈儿子,母亲改变主意,一家人终归和谐。二、散文分类叙事散文1.概念、特点等:或称记叙散文,根据内容的侧重点不同分为记事散文和写人散文。具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因素,从一个角度选取题材,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2.教材举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侧重于记事,写了“美女蛇”的传说、冬天雪地捕鸟、课叙事散文间溜到后园嬉戏、老私塾先生入神读书学生乘机偷乐等故事,表现了儿童不可压抑的快乐天性;《阿长与〈山海经〉》以写人为主,重在表现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作者对她充满了尊敬和感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真诚的惦念以及对年幼无知的时光的深切怀念。抒情散文1.概念、特点等:指以抒发作者感情为主的散文。这类散文常用的表现手法有:直抒胸臆、托物言志等。2.教材举例:茅盾的《白杨礼赞》,以西北黄土高原上“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的白杨树来象征坚韧、勤劳的北方农民,歌颂他们在民族解放斗争中的朴实、坚强和力求上进的精神。写景散文1.概念、特点等:指以描绘景物为主的散文。这类文章多在描写景物的同时抒发感情,采用的方式多为借景抒情,寓情于景。2.教材举例:朱自清的《春》,作者描写了一个生机勃勃的春天,表现了自己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和对美好事物的无限热爱。哲理散文1.概念、特点等:指以散文的形式讲哲理,启迪人生的文章。一般以一件事开头,论述道理,加以评论总结。2.教材举例:罗素的《我为什么而活着》,作者在文中开门见山回答标题提出的问题,他活着的三个理由或三个目标是:第一,对爱情的渴望;第二,对知识的追求;第三,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三、小说三要素人物定义:小说中的人物,称为典型人物,可以对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神态等进行描写。人物形象就是指人物的思想性格。人物是小说的核心,情节是小说的骨架,环境是小说的背景。情节定义:情节指作品所描写的事件发展演变的全过程。故事情节的结构:(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环境社会环境1.特点:社会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活动的具体背景、处所、氛围以及人际关系等的描写。2.作用:①交代社会背景;②暗示人物内心活动;③揭示人物性格;④烘托人物形象;⑤渲染氛围;⑥推动情节发展;⑦深化文章主题。环境社会环境3.教材举例:鲁迅的《孔乙己》开头对咸亨酒店的介绍:鲁镇的酒店的格局,是和别处不同的……对咸亨酒店的介绍,是为了交代孔乙己生活的社会环境,展现“短衣帮”与“穿长衫的”两个泾渭分明的社会群体,表现社会严重的阶级对立,人与人之间冷酷的关系。作者刻环境社会环境画这样一个势利、冷酷、虚伪的社会环境,渲染了一种冷漠悲凉的社会氛围,为情节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预示着人物悲剧的必然性。环境自然环境1.特点:自然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及花草鸟虫的描写。2.作用: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②暗示人物内心活动;③揭示人物性格;④烘托人物形象;⑤渲染氛围;⑥推动情节发展;⑦深化文章主题。环境自然环境3.教材举例: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中有两处景物描写:A.我们上了轮船,离开栈桥,在一片平静得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B.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那就是哲尔赛岛了。环境自然环境第一处环境描写是在菲利普一家怀着发财梦去旅游时,那时他们收到于勒发财的信,菲利普的二女儿也因此结了婚,一家人高兴出游,那时的海面在他们眼中美得如“绿色大理石桌面”,可见一家人的心情多么愉快。但出乎预料的是,他们在旅游的船上却遇到此“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④推动情节发展,使情节有波澜,结构有变化;2.作用:便于把复杂的内容表达得比较集中、透彻、感情强烈,使气势贯通、流畅,使形式整齐,音节响亮。这类散文常用的表现手法有:直抒胸臆、托物言志等。2.教材举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作者从“百草园”写到“三味书屋”,回忆了自己童年的生活。第三,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特点:通过对客观事物的描写来表明心迹,抒发人生的态度和对人生的感悟。选择题1道、简答题4道2.教材举例:茅盾的《白杨礼赞》,以西北黄土高原上“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的白杨树来象征坚韧、勤劳的北方农民,歌颂他们在民族解放斗争中的朴实、坚强和力求上进的精神。3.教材举例:鲁迅的《故乡》中,“我”和母亲谈到闰土时,插入少年闰土和“我”的友谊片段,借人物:我,我的母亲、妻子和儿子。3.教材举例: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中有两处景物描写:分析形象特点,理解词句含义,分析人物的作用,赏析词语,赏析句子,赏析语言特点3.教材举例:杨绛的《老王》中,通过老王冒着病痛送香油和鸡蛋向“我”表示感激这一小事,突出了老王朴实、善良、知恩图报的美好品格。④可以增强主题的表现力。3.答题模板:叙述:运用排比,增强语势,铺叙了……,强烈地表达了……。分析形象特点,理解词句含义,分析人物的作用,赏析词语,赏析句子,赏析语言特点要注意的是有时线索人物并非文章的主人公。3.教材举例:《白杨礼赞》一开头就触及题旨:“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特点:通过对客观事物的描写来表明心迹,抒发人生的态度和对人生的感悟。环境自然环境了破产后沦落为水手的于勒,他们一家发财的梦想破灭了,所以,他们旅游的目的地在他们眼中却成了“紫色的阴影”(第二处环境描写),不着一字,却淋漓尽致地写出了菲利普一家失望、沮丧的心情。四、记叙文线索人物线1.含义:按人物的行为变化、思想性格的发展、人生经历等来组织材料。要注意的是有时线索人物并非文章的主人公。2.教材举例:杨绛的《老王》以“老王”为线索,写了“我”与老王交往的几个生活片段,表现了老王穷苦卑微、凄凉艰难的状况及其老实厚道、心地善良、知恩图报的善良品质。实物线1.含义:以某物为线索。2.教材举例:《台阶》,以“台阶”为线索,突出了父亲为追求生活目标而坚韧不拔、自强自立的精神。地点线,1.含义:以地点的转换为线索。2.教材举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作者从“百草园”写到“三味书屋”,回忆了自己童年的生活。时间线1.含义:以时间变化为线索,把不同时空的人物串联在一起。2.教材举例:如《故乡》是以时间推移为线索,以“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的事情发展顺序而连缀成文的。事件线(明线)1.含义:以事件为线索。2.教材举例:如《社戏》一文,是以“看戏前—看戏中—看戏后”为线索,刻画了一群农家少年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感情线(暗线)1.含义:以感情变化为线索。2.教材举例:如《藤野先生》除回忆藤野先生这条明线外,还有一条暗线,即作者的爱国思想。我已经将你到家的大约日期通知他,他也许就要来了。2.教材举例:如《藤野先生》除回忆藤野先生这条明线外,还有一条暗线,即作者的爱国思想。3.答题模板: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XX人格化(或:赋予XX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特点或情态,含蓄地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为读者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获得生动的情趣和丰富的联想。议论:运用排比,增强语势,强烈(层层深入)地表达了……,增强了说理力度,有雄辩的气势。分析形象特点,理解词句含义,分析人物的作用,赏析词语,赏析句子,赏析语言特点回答“怎么样”的问题。可以制造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和关注。③贯通文脉,紧凑篇章结构。方式主要有与伏笔照应、与开头或题目照应、反复照应等。然而后面的多“变”则和他第一次表态形成了极大的对比与讽刺,使他欺下媚上的卑劣个性暴露得更彻底、更清楚。3.教材举例: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中有两处景物描写:”这是一处伏笔,它不仅点明了闰土和“我”的关系,而且暗示“我”将要与闰土见面,使后面闰土的出场十分自然。具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因素,从一个角度选取题材,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辨析依据:运用丰富的想象,为了更突出、鲜明地勾画某一事物而对其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做扩大、缩小或超前的描述的一种修辞手法。3.教材举例:杨绛的《老王》中,通过老王冒着病痛送香油和鸡蛋向“我”表示感激这一小事,突出了老王朴实、善良、知恩图报的美好品格。概念、特点等:指以抒发作者感情为主的散文。我们上了轮船,离开栈桥,在一片平静得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第三,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3.教材举例:彭荆风的小说《驿路梨花》围绕“谁是小茅屋的主人”层层设悬,使故事情节富有戏剧性,形成了路转峰回、跌宕起伏之势,吸引读者迫不及待地读下去。五、记叙文顺序顺叙1.特点:按时间先后、地点转换或事情的内在逻辑联系为序叙述事件。2.作用:①能使文章的层次同事件发展的过程基本一致;②容易把事件记叙得有头有尾,脉络清晰。顺叙3.教材举例:《藤野先生》一文就是从作者到东京开始写起,再写到仙台后与藤野先生相处中的几件事,最后写离开仙台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与崇敬之情。倒叙1.特点: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最突出的片段提到文章的前边,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事情先后发展顺序进行叙述。2.作用:①造成悬念,增强文章的吸引力,使文章引人入胜;②避免叙述的平淡和结构的单调。3.教材举例: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采用了倒叙的方式,记叙了“母亲”的生平。插叙1.特点: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回忆或故事。2.作用:①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解释说明)的作用;②使文章脉络清晰,情节更加完整;插叙③为下文做铺垫;④推动情节发展,使情节有波澜,结构有变化;⑤突出中心,深化主题;⑥更好地突出人物的性格。3.教材举例:鲁迅的《故乡》中,“我”和母亲谈到闰土时,插入少年闰土和“我”的友谊片段,借插叙借以表现因过多艰辛、痛苦和精神摧残,一种壁垒森严的等级观念已注入了闰土的头脑,摧残了他的精神,使之默认了那条横亘在自己和童年伙伴之间不可逾越的界限。插叙的使用不仅使闰土的形象更鲜明,也深化了文章的主题。六、修辞手法比喻1.辨析依据:用具体常见的事物、情境或道理来比方抽象、生疏的事物、情境或道理的一种修辞手法。2.作用:可使语言形象、生动,把抽象的事物或事理具体化,形象化。3.答题模板: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比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征,表达了(谁,什么样的)感情。拟人1.辨析依据:拟物为人,把事物人格化,赋予物以人的思想感情或言行的一种修辞手法。2.作用:增强语言的亲切感、形象性,往往有十分鲜明的情感色彩。3.答题模板: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XX人格化(或:赋予XX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特点或情态,含蓄地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反复1.辨析依据:根据表达的需要,使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一再出现的一种修辞手法。包括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2.作用:可以强调突出某一事物,表达绵绵不断的情思或加强语气,突出感情。3.答题模板: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加强语气,强调了……(或:强烈地表达了……的情感)。夸张1.辨析依据:运用丰富的想象,为了更突出、鲜明地勾画某一事物而对其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做扩大、缩小或超前的描述的一种修辞手法。2.作用:可以增强语言的形象性,可以突出事物的特征或在增强读者对作者主观感情、态度的理解上起积极作用。夸张3.答题模板: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什么,怎么样的)特点,启发读者联想,使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对深化文章主题有积极作用。排比1.辨析依据: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基本相同或相似、语气基本一致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句子或短语递相排列,用来增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的一种修辞手法。2.作用:便于把复杂的内容表达得比较集中、透彻、感情强烈,使气势贯通、流畅,使形式整齐,音节响亮。排比3.答题模板:叙述:运用排比,增强语势,铺叙了……,强烈地表达了……。抒情:运用排比,增强语势,强烈地表达了……情感,使抒情更加真挚感人。描写:运用排比,增强语势,铺写了……,渲染了……气氛(或:突出了……的美),表达了……情感。排比议论:运用排比,增强语势,强烈(层层深入)地表达了……,增强了说理力度,有雄辩的气势。对偶1.辨析依据:用结构相同,字数相等,内容关联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相对或相近的意思的一种修辞手法。对偶2.作用:从形式上看,句式整齐,增强语言的形式美;从内容上看,凝练集中,概括力强,促进了语意的相辅相成,也使音韵和谐,节奏鲜明,读来琅琅上口,意义严谨而富有表现力。对偶3.答题模板: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描绘了……的景物(或:抒发了……的情感;或:阐述了……的哲理),语言凝练,句式整齐,音韵和谐,富有节奏感和韵律美。反问1.辨析依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以加强语气的一种修辞手法。它的特点是用肯定的形式表达否定的意思;用否定的形式表达肯定的意思。2.作用:增强语言气势,可以使确定的意思得到增强,语感强,富有感染力。3.答题模板:起强调作用,增强肯定(否定)语气,强调了(强烈地表达了)……之情。设问1.辨析依据:先提出问题,然后紧接着把自己的看法说出来的一种修辞手法。2.作用:可以突出文章的重点,增强语言气势,引起读者注意,发人深思,有助于更好地抒情、论理;同时可使行文有波澜,达到生动、不呆板的效果。设问3.答题模板:①开头设问:点明写作对象(内容),吸引读者注意,引出下文;②中间设问:承上启下,引发读者的注意和思考;③用在议论文中,能使论证进一步深入,使文章脉络清晰。七、表达方式叙述1.定义:叙述是作者通过一般性的陈述,介绍、交代人物、事件、环境及其发展演变过程的表达方式。回答“是什么”的问题。2.作用:①介绍人物的经历、事迹,交代人物的关系;②交代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及其发展过程;③概括事实事例,为文章的议论提供依据;④联系故事情节,贯穿分散的场景或事件的片段。2.作用:可以增强语言的形象性,可以突出事物的特征或在增强读者对作者主观感情、态度的理解上起积极作用。我们上了轮船,离开栈桥,在一片平静得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3.教材举例:如《变色龙》中的奥楚蔑洛夫在刚知道狗咬人之事时,说了一大堆“义正词严”的慷慨之语,大有“为民除害”的清正之势,一个廉洁公正、不畏权势、执法严明的警察形象似乎呼之欲出;3.教材举例:如《蒹葭》中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蒹葭萋萋,白露未晞”“蒹葭采采,白露未已”,写芦苇茂盛,露水未干,渲染了深秋凄凉的气氛,烘托出环境的清冷,心境的寂寞。2.作用:可以突出文章的重点,增强语言气势,引起读者注意,发人深思,有助于更好地抒情、论理;特点:在情节发展中设置某种疑端或矛盾冲突,使人产生关心事物发展或人物命运的心理活动。要注意的是有时线索人物并非文章的主人公。2.作用:直接深入人物心灵,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丰富而复杂的思想感情。特点:通过对客观事物的描写来表明心迹,抒发人生的态度和对人生的感悟。④在科学报告或教科书中,用它表述科学知识或事物。3.答题模板:起强调作用,增强肯定(否定)语气,强调了(强烈地表达了)……之情。定义:描写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的状态、动作,景物的性质、特征,环境的色彩、布局等具体地描绘出来。2.教材举例:罗素的《我为什么而活着》,作者在文中开门见山回答标题提出的问题,他活着的三个理由或三个目标是:第一,对爱情的渴望;3.答题模板:叙述:运用排比,增强语势,铺叙了……,强烈地表达了……。故事情节的结构:(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3.教材举例:《藤野先生》一文就是从作者到东京开始写起,再写到仙台后与藤野先生相处中的几件事,最后写离开仙台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与崇敬之情。作用:通过对人物个性化的动作描写,来揭示人物的性格特点。3.教材举例:彭荆风的小说《驿路梨花》围绕“谁是小茅屋的主人”层层设悬,使故事情节富有戏剧性,形成了路转峰回、跌宕起伏之势,吸引读者迫不及待地读下去。2.教材举例:如《藤野先生》除回忆藤野先生这条明线外,还有一条暗线,即作者的爱国思想。2.作用:前后连贯、结构严谨,为情节发展做铺垫。描写1.定义:描写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的状态、动作,景物的性质、特征,环境的色彩、布局等具体地描绘出来。回答“怎么样”的问题。2.作用:①展现自然景色的风貌;②展现人物的形态、举止、言谈及内心世界;③展现人物活动的背景或具体环境;④唤起人们的审美情绪,影响人们的感情,加深人们对客观事物美的感受,使作品具有吸引人的魅力。说明1.定义:说明即用言简意明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解说清楚,把人物的经历、特点表述明白。2.作用:①在议论文中用它交代论据;②在记叙文中用它起注释作用;③在新闻中,用它介绍背景材料,加强内容表达;④在科学报告或教科书中,用它表述科学知识或事物。抒情1.定义:抒情即作者在文章中抒发主观感受和思想感情。2.作用:①以情动人,增强文章感染力;②开拓意境,表现和深化主题思想;③渲染气氛,显示行文格调,贯通文章意脉。议论1.定义:议论即分析评论客观事物,表现自己的观点和态度。2.作用:①增强文章表达效果,提高战斗性;②明确文章主题,揭示蕴含的思想意义;③贯通文脉,紧凑篇章结构。八、描写方法描写对象人物描写动作描写1.特点:即对于人的具体行动的描写。2.作用:通过对人物个性化的动作描写,来揭示人物的性格特点。描写对象人物描写神态描写1.特点:神态描写专指脸部表情,描写时要用表示表情、神态的词语。2.作用:表现人物内心世界,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品质。描写对象人物描写外貌(肖像)描写1.特点:即对人物的音容笑貌、衣着服饰、神情姿态等外部特征的描写。2.作用:反映出人物的喜好、身份、生活态度等,对塑造人物的性格和形象起烘托的作用。描写对象人物描写心理描写1.特点:即直接描写人物在特定环境中内心活动的方法。2.作用:直接深入人物心灵,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丰富而复杂的思想感情。描写对象人物描写语言描写1.特点:即通过描写人物个性化的语言表现个性化的人物。2.作用: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和性格特点,揭示人物的身份与社会地位。描写对象环境描写见本课时“三、小说三要素”部分描写角度正面描写(直接描写)1.特点:即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进行正面的描写。2.作用:给人直接、真实、具体的感受。描写角度侧面描写(间接描写)1.特点:即通过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使对象更为鲜明、突出的一种描写方法。一般通过借助于其他人物的言论、反应来衬托所要描写的人物。2.作用:①使人物或事件更加突出;②使主题更加深刻、含蓄。描写角度细节描写1.特点:即对人、事、景、物的富有典型意义的细微之处的刻画与描绘。2.作用:①可以促成情节的曲折和复杂;②可以表现人物鲜明的个性;③可以展现事物独有的特征;④可以增强主题的表现力。九、表现手法对比1.特点: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情形作对照,互相比较。2.作用:①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揭示本质;②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③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对比3.教材举例: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前半部分描写了百草园的景色,一片生机盎然的自由天地,作者的欣喜之情跃然纸上,这些与充满枯燥乏味气息的三味书屋形成了鲜明对比。欲扬先抑/欲抑先扬1.特点: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调其中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或抑彼扬此的目的。有先抑后扬和先扬后抑之分。2.作用:前后对比,形成起伏之势,给读者强烈的印象,增强作品的艺术效果。欲扬先抑/欲抑先扬3.教材举例:如《变色龙》中的奥楚蔑洛夫在刚知道狗咬人之事时,说了一大堆“义正词严”的慷慨之语,大有“为民除害”的清正之势,一个廉洁公正、不畏权势、执法严明的警察形象似乎呼之欲出;然而后面的多“变”则和他第一次表态形成了极大的对比与讽刺,使他欺下媚上的卑劣个性暴露得更彻底、更清楚。以小见大1.特点:通过小题材、小事件和细节来揭示重大主题、反映深刻内容。2.作用:以一点观全面,给作者带来了很大的灵活性和无限的表现力。为读者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获得生动的情趣和丰富的联想。以小见大3.教材举例:杨绛的《老王》中,通过老王冒着病痛送香油和鸡蛋向“我”表示感激这一小事,突出了老王朴实、善良、知恩图报的美好品格。烘托/渲染1.特点:对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写形容,以突出事物的特点,营造氛围。以侧面渲染来烘托主要写作对象。2.作用:使要表现的事物或人物更加鲜明突出。烘托/渲染3.教材举例:如《蒹葭》中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蒹葭萋萋,白露未晞”“蒹葭采采,白露未已”,写芦苇茂盛,露水未干,渲染了深秋凄凉的气氛,烘托出环境的清冷,心境的寂寞。衬托(正衬、反衬)1.特点:指的是以乙托甲,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有正衬和反衬两种。2.作用:突出本体的某个特征。3.教材举例:《藤野先生》中用日本“爱国青年”的无理挑衅来反衬藤野先生的正直热忱、毫无民族偏见。前后照应/首尾呼应1.特点:指文章前后内容上的关照呼应。方式主要有与伏笔照应、与开头或题目照应、反复照应等。2.作用:使情节完整,结构紧凑严谨。3.教材举例:如《背影》一文中四次写“背影”,四次写“流泪”,反复照应,情感深刻。托物言志1.特点:通过对客观事物的描写来表明心迹,抒发人生的态度和对人生的感悟。此“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2.作用:含蓄地寄托作者的主张、哲理,能给人留下思考的余地和想象的空间。托物言志3.教材举例:《爱莲说》以莲喻人,通过对莲花的描写与赞美,歌颂它坚贞不渝与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品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