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化学答题规范_第1页
2023年高考化学答题规范_第2页
2023年高考化学答题规范_第3页
2023年高考化学答题规范_第4页
2023年高考化学答题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工业流程文字叙述答题模板

1.除杂:除去……中的……

2.干燥:除去……气体中的水蒸气,防止……

3.增大原料浸出率(离子在溶液中的含量多少测定)的措施:搅拌、适当升高温度、延长浸出

时间、增大气体的流速(浓度、压强)、增大浸出液的浓度、固体粉碎增大接触面积。

4.提高固体焙烧效率的方法:增加氧气的量、固体充分粉碎、逆流焙烧、适当升温等。

5.加热的目的:加快反应速率或促进平衡向某个方向(一般是有利于生成物生成的方向)移动。

6.温度不高于XX℃的原因:适当加快反应速率,但温度过高会造成挥发(如浓硝酸)、分解

(如H2O2、NH4HCO3)、氧化(如NazSCh)或促进水解(如AlCb)等,影响产品的生成。

7.温度不低于XX℃的原因:加快反应速率或者对于吸热反应而言可使平衡正移,增加产率。

8.从滤液中提取一般晶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方法:蒸发浓缩(至少有晶膜出现)一

冷却结晶一过滤一洗涤(冰水洗、热水洗、乙醇洗等)一干燥。

9.从滤液中提取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或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晶体的方法:蒸发浓缩一趁热

过滤(如果温度下降,杂质也会以晶体的形式析出来)一洗涤一干燥。

10.控制某反应的pH使某些金属离子以氢氧化物的形式沉淀:调节pH所用试剂为主要元素

对应的氧化物、碳酸盐、碱等,以避免引入新的杂质;沉淀时pH范围的确定:范围过小导

致某离子沉淀不完全,范围过大导致主要离子开始沉淀。

11.减压蒸僧(减压蒸发)的原因:减小压强,使液体沸点降低,防止(如氏。2、浓硝酸、NH4HCO3)

受热分解、挥发。

12.检验溶液中离子是否沉淀完全的方法:将溶液静置一段时间后,向上层清液中滴入沉淀

剂,若无沉淀生成,则离子沉淀完全。

13.洗涤沉淀:沿玻璃棒往漏斗中加蒸储水至液面浸没沉淀,待水自然流下后,重复操作2〜

3次。

14.检验沉淀是否洗涤干净的方法:取少量最后一次的洗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入某试剂,

若未出现特征反应现象,则沉淀洗涤干净。

15.洗涤沉淀的目的:除掉附着在沉淀表面的可溶性杂质。

16.冰水洗涤的目的:洗去晶体表面的杂质离子并降低被洗涤物质的溶解度,减少其在洗涤

过程中的溶解损耗,最终提高产品产率。

17.乙醇洗涤的目的:a.降低被洗涤物质的溶解度,减少其在洗涤过程中的溶解损耗;b.除去

固体表面吸附的杂质;c.乙醇挥发带出水分,得到较干燥的产物。

18.蒸发、反应时的气体氛围:抑制某离子的水解,如加热蒸发AlCb溶液时为获得AlCh

需在HC1气流中进行。

19.事先煮沸溶液的原因:除去溶解在溶液中的氧化性气体(如氧气),防止某物质被氧化。

20.将矿石粉碎的原因:增大矿石与其他物质(XX溶液或XX气体)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

速率(或提高浸出率)。

21.用热碳酸钠溶液洗涤废铁屑等原料的原因:用碳酸钠溶液水解显碱性的特点清除废铁屑

表面的油污。

22.用过量盐酸溶解废铁屑的原因:盐酸除了与废铁屑反应外还有抑制Fe2+水解,防止生成

Fe(OH)2沉淀的作用。

23.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的可能的操作原因:玻璃棒下端靠在滤纸的单层处,导致滤纸破损;

漏斗中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24.趁热过滤的原因:保持过滤温度,防止XX晶体析出。

25.过滤的沉淀欲称重之前的操作:过滤,洗涤,干燥,(在干燥器中)冷却。

二、原理综合文字叙述答题模板

1.原因、理由类

答题模板

“有理”——化学原理,“有据”——事实依据。

可采取以下两种方式:

⑴“正说”一“直接原因+根本目的”。

⑵“反说”——“如果……就……”。

【应用举例】

(1)高铁酸钠既能用作净水剂又能对水进行消毒、杀菌的原理:NazFeO』中的铁元素呈+6价,

具有很强的氧化性,能对水进行杀菌、消毒,其还原产物Fe3+发生水解反应:Fe3++

3H2OFe(OH)3(胶体)+3H",氢氧化铁胶体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能够吸附水中悬浮的杂

质使水澄清。

⑵碳酸氢钠溶液显碱性的原因:碳酸氢钠溶于水后,HCOjH'+COf,HCO3+

H2OH2co3+OH-,HCO,的水解程度大于其电离程度,故溶液显碱性。

(3)在燃料电池中,常在电极表面镀上钻粉的原因:增大电极单位面积吸收气体的分子数,加

快电极反应速率。

(4)适当升温,氮气和氢气合成氨的速率加快,但是温度过高反应速率反而下降的原因:温度

升高能够加快合成氨反应的反应速率,但温度过高会使催化剂失去活性,反应速率反而降低。

2.理论平衡型简答题

理论型简答题一般是演绎法的三段式答题模式(前提、推理、结论):(1)问

题所涉及大前提(相关的理论或规律)的表述,一般很熟悉的理论或规律可

答题策略以只写名称,也可以用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用语表示,并不需要把其详细内

容写出;(2)问题的推理过程(具体条件下的变化等)的表述;(3)问题所涉及

的变化的结果

(1)速率、平衡移动类简答题的答题模板:叙特点(反应特点或容器特点)一

变条件一定方向一得结论(或结果);

答题模板

(2)溶液中离子平衡简答题模板:……存在……平衡,……条件使平衡

向……方向移动,……结论

【应用举例】

⑴蒸干灼烧FeCb溶液得到FezCh的原理:在FeCb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FeCL+

3H2。Fe(0Hh+3HCl,在蒸发过程中,由于氯化氢大量挥发导致水解平衡向右移动,蒸

干溶液时得到Fe(0H)3,灼烧时发生反应:2Fe(OH)3=—Fe2O3+3H2O,最后得到FezCh。

⑵已知汽缸中生成NO的反应为N2(g)+Ch(g)2NO(g)AH>0。

汽车启动后,汽缸温度越高,单位时间内NO排放量越大,原因是。

答案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平衡正向移动

(3)通过丙烷催化氧化脱氢制备丙烯,其反应原理为2c3H8(g)+O2(g)2C3H6(g)+2H2O(g)

△"=-236kJmol'o在恒温恒压的密闭容器中充入丙烷、氧气、氮气发生氧化脱氢反应,

起始氧气一定时,那篇越大,丙烷的平衡转化率越大,其原因是0

答案该反应为气体分子数增加的反应,恒压条件下增大氮气的比例,相当于减压,平衡正

向移动,丙烷的平衡转化率增大

三、实验综合文字叙述答题模板

(一)实验操作类规范语言表述答题模板

1.测定溶液pH的操作

将一小块pH试纸放在表面皿上,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点在pH试纸上,待试纸变色后,

再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答题模板

答题关键词:pH试纸、表面皿、玻璃棒、蘸待测液、标准比色卡、对照。

四步:①取放试纸一②蘸待测液~③点滴试纸一④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概括为“取、蘸、点、比”。

抓住关键词和四步操作环节,此类问题一定不失分

2.滴定管检查是否漏水的操作

答题模板

酸式滴定管:关闭活塞,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水,用滴定管夹将其固定在铁架台上,观察

是否漏水。若2分钟内不漏水,将活塞旋转180。后,重复上述操作。

碱式滴定管: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水,用滴定管夹将其固定在铁架台上,观察是否漏水。

若2分钟内不漏水,轻轻挤压玻璃球,放出少量液体,再次观察滴定管是否漏水

3.滴定管赶气泡的操作

答题模板

酸式滴定管:右手将滴定管倾斜30。左右,左手迅速打开活塞使溶液冲出,从而使溶液充满

尖嘴。

碱式滴定管:将胶管弯曲使玻璃尖嘴向上倾斜,用两指捏住胶管,轻轻挤压玻璃球,使溶

液从尖嘴流出,即可赶出气泡

4.装置的气密性检查

答题模板

形成封闭体系——操作(微热、手捂、热毛巾捂、加水等)一描述现象f得出结论。

微热法——关健词:封闭(将导管一端放入水中)、微热、气泡、水柱;

液差(封)法——关键词:封闭(用止水夹关闭右侧导气管,向XX漏斗加水)、液差(XX漏斗

中形成一段水柱,停止注水后,水柱不变化)

整套装置气密性检查:为使其产生明显的现象,用酒精灯对装置中某个加热容器微热,观

察插入水中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也可对整套装置适当分割,分段检查气密性

5.气体验满和检验操作

答题模板:

用……放在集气瓶口,若……(现象),说明……(“气体已满”或“是……气体”)

【应用举例】

(1)可燃性气体(如氢气)的验纯方法:用排水法收集一小试管的气体,将大拇指掘住管口移近

火焰,放开手指,若听到尖锐的爆鸣声,则气体不纯;若听到轻微的“噗”的一声,则气体

纯净。

(2)氨气验满: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集气瓶口,若试纸变蓝说明气体已满。

(3)氯气验满:用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放在集气瓶口,若试纸变蓝说明气体已满。

6.焰色试验的操作

(1)操作:先将伯丝蘸取盐酸在酒精灯外焰上灼烧,反复几次,直到与酒精灯火焰颜色接近为

止。然后用钳丝蘸取少量待测液,放在酒精灯外焰上灼烧,观察火焰颜色,若为黄色,则说

明溶液中含Na+;若透过蓝色钻玻璃观察呈紫色,则说明溶液中含K+。

(2)用盐酸洗的原因:金属氯化物的沸点较低,灼烧时挥发除去。

答题关键:①烧、蘸、烧、洗、烧;②观察K元素的焰色试验时,应透过蓝色钻玻璃观察。

7.萃取分液操作

(1)萃取:关闭分液漏斗的旋塞,打开上口的玻璃塞,将混合物倒入分液漏斗中,充分振荡并

不时打开旋塞放气,放在铁架台上静置。

(2)萃取现象描述:溶液分层,上层X色,下层X色。

(3)分液操作:将分液漏斗上口的玻璃塞打开或使塞上的凹槽(或小孔)对准漏斗上的小孔,再

将分液漏斗下面的活塞打开,使下层液体慢慢沿烧杯壁流下,当下层液体恰好流尽时,迅速

关闭活塞。上层液体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

答题关键:①液面上方与大气相通;②沿烧杯壁;③上上下下(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下层液

体从下口放出)。

8.浓H2s0」稀释(或与其他液体混合)操作

将浓H2s04沿烧杯壁缓缓注入水(无水乙醇、浓硝酸等)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答题关键:①浓硫酸倒入水中;②缓慢;③不断搅拌。

9.粗盐的提纯

(I)实验室提纯粗盐的实验操作依次为取样、溶解、沉淀、过滤、蒸发、结晶、过滤。

(2)若过滤时发现滤液中有少量浑浊,从实验操作的角度分析,可能的原因是过滤时漏斗中液

面高出滤纸边缘、玻璃棒靠在单层滤纸一边弄破滤纸。

10.从某物质稀溶液中结晶的实验操作

(1)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小的:蒸发一结晶一过滤一洗涤一干燥。

(2)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或带结晶水的:加热(蒸发)浓缩一冷却结晶f过滤一洗涤一干燥。

11.读取量气装置中的气体体积的方法

(1)方法:待装置冷却至室温后,先上下移动量筒(或量气管有刻度的一侧)使量筒内外(或量气

管的两侧)液面相平,然后使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点相平读取数据。

(2)液面相平的理由是:如果烧瓶中的压强和外界大气压不一致,就不能准确地求出气体体积。

(3)误差分析:未恢复至室温,气体膨胀,气体体积均偏大。未调平:气体体积偏小。

12.配制FeCb、SnCL等易水解的盐溶液操作

⑴配制FeCb时:先溶于少量浓盐酸中,再稀释至所需浓度。

⑵配制和保存Fe2+、S#+等易水解、易被空气氧化的盐溶液时:先把蒸储水煮沸赶走02,再

溶解,并加入少量的相应金属粉末和相应酸。

13.检验蔗糖、淀粉、纤维素是否水解操作

先在水解后的溶液中加NaOH溶液中和H2so4,再加银氨溶液或新制的Cu(OH)2»

14.烧杯中使用倒置漏斗可防止液体倒吸的原理

当气体被吸收时,液体上升到漏斗中,由于漏斗容积较大,导致烧杯中液面下降,使漏斗口

脱离液面,漏斗中的液体乂流回烧杯中,以防止倒吸。

(二)实验设计类规范语言表述

从实验原理出发(含性质),按操作过程(或方法)、实验现象、实验结论顺序来表述答案。

答题模板

操作一现象f结论

取样,加入……一有……生成一……的是……

【应用举例】

常考物质检验类简答题汇集

(1)检验某溶液中是否含有SOr的操作方法

取待测液少许置于试管中,先加稀盐酸,无明显现象(若有沉淀则静置后取上层清液继续实

验);再加入氯化银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证明溶液里含有SOF,反之则证明溶液里不含

sor,

(2)检验某溶液中是否含有C「的操作方法

取待测液少许置于试管中,先加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滴加稀硝酸,若产生的白色

沉淀不溶解,则证明溶液里含有C「,反之则证明溶液里不含Cl,

(3)检验某溶液中是否含有NH;的操作方法

取待测液少许置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浓氢氧化钠溶液,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

产生的气体,若试纸变蓝,则证明溶液里含有NH1,反之则溶液里不含NH,

(4)检验某溶液中是否含有Fe3+的操作方法

取待测液少许置于试管中,滴入几滴KSCN溶液,若溶液变红,则证明溶液里含有Fe3+,反

之则证明溶液里不含Fe3+(若溶液里只含有Fe3+也可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观察沉淀的颜色)。

(5)检验某溶液中是否含有Fe2+的操作方法

取待测液少许置于试管中,先滴加几滴KSCN溶液,无明显现象;再滴加新制的氯水(或通

入氯气),若溶液变红,则证明溶液里含有Fe2+,反之则证明溶液里不含Fe2+。

(6)检验含有Fe?+的溶液中含有Fe2+的操作方法

取待测液少许置于试管中,滴加少许K3[Fe(CN)6]溶液,产生蓝色沉淀,说明含有Fe2+。

(7)检验某含有大量SOI的溶液中是否含有C广的操作方法

取待测液少许置于试管中,先加过量的硝酸钢溶液,充分振荡后静置,在上层清液中滴加少

许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证明溶液里含有cr,反之则证明溶液里不

(8)检验二氧化硫气体的操作方法

将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若品红溶液褪色,加热褪色后的溶液红色复现,说明气体是二氧化

硫。

(9)检验溶液中含有SO?的实验方法

取待测液少许置于试管中,先加过量的氯化钢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充分过滤,取沉淀

少许置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将产生的气体通入品红溶液,品红溶液褪色,加热褪

色后的溶液红色复现,则证明原溶液中含有S0「。注意:要排除HSO'的干扰。

(10)检验NH4cl固体中是否含有Na2s。4的操作方法

取少许固体试样置于试管中,充分加热,若试管中无固体物质残留,说明氯化核固体中不含

硫酸钠,反之则含有硫酸钠。

(11)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钾离子的操作方法

用一根洁净的的丝蘸取少许溶液,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灼烧,透过蓝色钻玻璃观察火焰颜色,

若火焰呈紫色,则证明溶液中含有钾离子,反之则不含钾离子。

(12)检验某纳米碳酸钙是否为纳米级颗粒的操作方法

取少量碳酸钙试样置于试管中,加水充分搅拌后,用一束可见光照射,在与光束垂直的方向

观察,若有丁达尔效应,说明碳酸钙颗粒为纳米级颗粒,反之则不是纳米级颗粒。

(13)检验碳与浓硫酸反应的产物的方法

气流通过试剂的先后顺序以及作用分别是:

无水硫酸铜(检验丛0)一品红溶液(检验SCh)一酸性KMnCU溶液或漠水(除去SO2)-品红溶液

(检验SO2已经除尽)一澄清石灰水(检验CO?)。

(14)检验淀粉水解(催化剂是稀硫酸)的产物是葡萄糖的方法

取少许水解液置于试管中,加NaOH溶液使溶液呈碱性,再加入新制的氢氧化铜(或银氨溶

液),加热(水浴加热),若产生砖红色沉淀(或产生光亮的银镜),则证明水解产物中有葡萄糖。

(15)检验澳乙烷中含有澳元素的方法

取少许试样置于试管中,加NaOH溶液加热,冷却后加入稀硝酸至溶液酸化,再加入几滴硝

酸银溶液,若产生浅黄色沉淀,则证明澳乙烷中含有澳元素。

(16)检验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中所得的红色产物中是否含有Cu2O的方法(提示:CU2O+2H-

=Cu2+Cu+HiO)

取少许试样置于试管中,加足量的稀硫酸,充分振荡后观察,若溶液呈蓝色,则证明试样中

含有CU2O,反之则不含CU2O。

(17)硫化铜和硫化亚铜都是黑色固体,都能溶于硝酸,高温灼烧得到的产物相同,设计实验

鉴别CuS和Cu2s

取等质量的两种黑色固体分别灼烧、冷却、称量直至质量不再变化,固体质量变化大的为CuS,

另一种为CU2S。

(18)证明碳酸钠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的实验方法

取少许碳酸钠溶液置于试管中,滴加几滴酚酰溶液,溶液呈红色,再向红色溶液中滴加BaCb

溶液至过量,产生白色沉淀,溶液的红色逐渐消失,则证明碳酸钠溶液的碱性为碳酸根水解

所致,即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

(19)证明亚硫酸钠己经被氧化的实验方法

取少许亚硫酸钠试样置于试管中,加适量蒸储水溶解,向其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至不再产生

气体,再向其中滴加几滴BaCb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亚硫酸钠已经被氧化。

(20)证明分液漏斗中萃取后的两层液体哪一层是水层,哪一层是油层的实验方法

取少许分液漏斗中的下层液体置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少量水,若试管中的液体不分层,则

说明分液漏斗中的下层是水层,上层是油层,反之则上层是水层,下层是油层。

(三)仪器、装置作用规范语言表述

答题策略:一个装置的作用,一般从两个方面回答

有利于……(这样装配的好处),以防止……(不这样装配的坏处)等。

如:尾气吸收装置的作用:“吸收……气体,防止污染空气”

【应用举例】

常考仪器或装置作用类汇集

(1)所有试题空瓶子可能的作用:

a.作安全瓶,防止……中的液体倒吸进入……中或作安全瓶,防倒吸;

b.收集(固体或气体)装置;

c.缓冲气流(鼓空气装置)。

(2)所有试题尾部装置可能的作用:

a.避免空气中的水蒸气或二氧化碳等进入某装置中(需要防水的实验、需要定量测定质量变

化的实验等);

b.(某试剂)吸收尾气(有毒气体);

c.防倒吸装置(倒扣漏斗、安全瓶、倒扣干燥管)。

(3)所有试题中实验题的不足之处:

未防倒吸、未处理尾气、未处理残留在装置中的有毒气体、未将装置中残留气体赶至某装置

中吸收(定量分析)等。

(4)所有试题中含有冰水浴或液态氮气或冰盐水等低温物质的装置作用:冷凝收集易挥发的液

态产物或易升华的固体产物或作为需要低温发生的反应装置(故反应方程式是有必要落实

的)。

(5)所有试题中含有热水浴或直接加热等非低温物质的装置作用:使液体挥发为气体、制取水

蒸气(或乙醇蒸气发生催化氧化)等。

(6)所有试题中遇到易吸水、易水解物质制取前后装置的作用:前防水后防水(前挡后堵)。

(7)固液加热型制气装置中滴液漏斗与圆底烧瓶之间导管的作用:保证圆底烧瓶液面上方压强

与滴液漏斗液面上方压强相等,使滴液漏斗中的液体易于滴入烧瓶。

(8)有机物制备装置中长导管(或冷凝管)的作用:冷凝回流、导气。

四、重要有机实验现象描述

1.在空气中点燃甲烷,并在火焰上放干冷烧杯:火焰呈淡蓝色,烧杯内壁有液滴产生。

2.光照甲烷与氯气的混合气体:黄绿色逐渐变浅,时间较长,容器内壁有油状液滴生成。

3.在空气中点燃乙烯:火焰明亮,有黑烟产生,放出热量。

4.在空气中点燃乙快:火焰明亮,有浓烟产生,放出热量。

5.将乙焕通入溪的四氯化碳溶液:滨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6.将乙焕通入酸性高铳酸钾溶液:酸性高锦酸钾溶液褪色。

7.苯与澳在FeBn催化下反应:有白雾产生,生成物油状且带有褐色。

8.将少量甲苯倒入适量的高镒酸钾溶液中,振荡:紫色褪色。

9.将金属钠投入到盛有乙醇的试管中:有气体放出。

10.在盛有少量苯酚的试管中滴入过量的浓澳水:有白色沉淀生成。

11.在盛有苯酚的试管中滴入几滴三氯化铁溶液,振荡:溶液显紫色。

12.乙醛与银氨溶液在试管中反应:洁净的试管内壁附着一层光亮如镜的物质。

13.在加热至沸腾的情况下乙醛与新制的氢氧化铜反应:有砖红色沉淀生成。

14.在适宜条件下乙醇和乙酸反应:有透明的带香味的油状液体生成。

15.蛋白质(含有苯环)遇到浓HNO3溶液:变成黄色。

五、物质结构类答题规范举例

1.物质稳定性比较

(l)CuO在1273K时分解为Cu2O和O?,请从铜的原子结构来说明在高温下Cu2O比CuO更

10

稳定的原因:最外层电子排布,Cu2O中Cu+为3d,而CuO中CM+为3d)最外层电子排

布达到全满时更稳定。

⑵稳定性H2S>H2Se的原因是:S原子半径比Se小,S—H的键能比Se—H的键能大。

(3)SiH4的稳定性小于CH4,更易生成氧化物,原因:C—H的键能大于C—O,C—H比C—O

稳定,而Si—H的键能却远小于Si—O,所以Si—H不稳定而倾向于形成更稳定的Si—O。

2.配位键的形成

(1)CN一做配体时,提供孤电子对的通常是C原子,而不是N原子,其原因:碳元素的电负性

小于氮元素的电负性,对孤对电子的吸引能力弱,给出电子对更容易。

(2)已知NF3与N%的空间结构相同,但NF3不易与CtP+形成配离子,其原因:F的电负性比

N大,N—F成键电子对偏向F原子,偏离N原子,使得N原子核对其孤电子对的吸引能力

增强,难与Cd+形成配位键。

3.键角的大小

CPU、NH3、比0的键角由大到小的顺序为CHANHAH20,原因:三种氢化物的中心原子

价层电子对数均为4,VSEPR模型均为四面体,但中心原子的孤电子对数依次增多,对成键

电子对的排斥作用增大,故键角减小。

4.氢键

(1)水由液体形成固体后密度却减小,原因:水在形成晶体时,由于氢键的作用使分子间距离

增大,空间利用率降低,密度减小。

(2)测定化合物HF的相对分子质量时,发现实验值一般高于理论值,其主要原因:HF分子间

存在氢键,易形成缔合分子(HF)“。

(3)H2O沸点高于H2s的原因:H2O分子间存在氢键,且比范德华力强。

5.晶体导电的原因

(l)Fe3CU晶体能导电的原因:电子可在两种不同价态的铁离子间迅速发生转移。

(2)金属Ni导电的原因:Ni单质是金属晶体,由金属阳离子和自由电子构成,自由电子在外

加电场的作用下可发生定向移动。

6.晶体熔、沸点比较

(1)氯化铝的熔点为190'C,而氟化铝的熔点为1290°C,导致这种差异的原因:A1CL是分子

晶体,而A1F3是离子晶体,离子键比分子间作用力大得多。

(2)氮化硼(BN)和磷化硼(BP)都是耐磨涂料,它们的结构相似,但是氮化硼晶体的熔点要比磷

化硼晶体的熔点高,其原因:氮化硼(BN)和磷化硼(BP)都属于共价晶体,而氮原子的半径比

磷原子小,B—N共价键键长比B—P短,键能更大,融化时破坏化学键需要的能量更多,所

以氮化硼晶体的熔点要比磷化硼晶体的熔点高。

(3)K和Cr属于同一周期,且核外最外层电子构型相同,但金属K的熔、沸点等都比金属Cr

低,原因:由于K原子的半径比较大而且价层电子数较少,其金属键比Cr弱,所以其熔、

沸点较低。

一、元素周期律

司回扣要点知识

1.电子运动状态的各种特征(以Mn为例,Is22s22P63s23P63d54s2)

⑴不同运动状态的电子数:25

(2)不同空间运动状态的电子数:15

⑶形状不同的电子云种类:3

(4)不同能级(能量)的电子种类:7

(5)最高能级的电子数:5

(6)最高能层的电子数:2

2.1〜36号元素原子的空轨道数目

空轨道数价电子构型元素种类

12np2(3)3

2届〃pi(3)、3d34s2(1)4

33d24s2(1)、4s24p'(l)2

43dzs2(1)1

3.1~36号元素原子的未成对电子数(加)

(l)m=l:〃s@)、ns2np1(3),ns2np5(3),3dzs2(1)、3d'°4s'(l),共建种。

(2)加=2:〃s2〃p2(3)、〃s2“p4(3)、3d24s2(1)、3d84s2(1),共区种。

(3)m=3:雁2〃p3(3)、3d34s2(1)、3d74s2(1),共1种。

(4)m=4:3d64s2(1),共L种。

(5)m=5:3d54s2(1),共L种。

(6)机=6:3d54sl(1),共]_种。

4.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性质同周期(自左而右)同主族(自上而下)

电子层结构层数相同层数增大

失电子能力减弱增强

得电子能力增强减弱

金属性减弱增强

非金属性增强减弱

主要化合价最高正价升高(0、F除外)最高正价相同(0、F除外)

酸性增强:

酸性减弱:HNO3>H3PO4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H2SiO3<H3PO4<H2SO4<HClO4

碱性增强:LiOH/NaOHR.

水化物的酸、碱性碱性减弱:

KOH

NaOH^Mg(OH)2^Al(OH)3

非金属气态氢化物

增强:SIH4<PH3<H2S<HC1减弱:HF>HCl^HBr>HI

的稳定性

原子半径减小:Si>P>S>Cl增大:F<Cl<Br<I

阳离子半径减小:Na+>Mg2+>Al3+增大:Li+<Na+<K+

阴离子半径减小:P3>S2>C1增大:F-<C1<Br<1

5.各族元素的价层电子排布特点

(1)主族元素的价层电子排布特点

主族IAIIAniAWAVAVIAVBA

排布

212324

ns[ns2病如2即"S〃D几S2八

特点

(2)0族元素的价层电子排布:He为Is?;其他为〃s2〃p6。

(3)过渡元素(副族)的价层电子排布:

(〃一1对1%。(除把、锢系、钢系外)。

(4)各区价层电子排布特点

分区价层电子排布

s区ns1"2

p区〃s2”pL6(除He外)

d区(〃一l)d「除钳外)

ds区(n—IJd10^12

f区(n—2)f0,4(n—l)d02ns2

6.元素第一电离能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同一周期,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呈现增大的趋势,稀

一般规律有气体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最大,碱金属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最小;

同一主族,随着电子层数的增加,元素的第一电离能逐渐减小

第一电离能的变化与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有关。通常情况下,当原子

特殊情况核外电子排布在能量相等的轨道上形成全空(P°、d°、f°)、半满(p3、d\f7)

和全满(p6、dR")结构时,原子的能量较低,该元素具有较大的第一电

离能

7.元素周期表中特殊位置的元素

(1)族序数=周期数的短周期元素:H、Be、Al«

⑵族序数=周期数2倍的元素:C、S;3倍的元素:0。

(3)周期数是族序数2倍的元素:Li;3倍的元素:Na。

(4)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代数和为零的短周期元素:C、Si;最高正价是最低负价绝对值3倍

的短周期元素:S„

(5)除H外,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F。

司辨析易混易错

(1)最外层电子数为2的元素一定在第11人族()

(2)硅、错位于金属与非金属元素的交界线处,二者均可以制作半导体材料•()

(3)第IA族元素的金属性一定比同周期的第HA族的强()

(4)第三周期元素的离子半径从左至右逐渐减小()

(5)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H2O>NH3>SiH4()

(6)碳酸的酸性强于次氯酸,因而碳的非金属性强于氯()

(7)非金属元素原子不可能形成离子化合物()

(8)同主族元素非金属性越强,其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强()

(9)三氟化硼分子中,B原子最外层满足8电子结构()

(10)第IA族元素与第VHA族元素结合时,所形成的化学键都是离子键()

(11)元素的第一电离能:/,(Cl)</i(Br)</i(I)()

(12)电负性:0>N>C>H()

答案(1)X(2)V(3)V(4)X(5)V(6)X(7)X(8)X(9)X(10)X(11)X

(12)7

【经典例题】

例1下表是分别含元素X、Y的物质性质的比较及得出的结论,其中结论错误的是()

选项物质性质比较结论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X(0H),“比

A金属性X比Y强

Y(0H),“碱性强

B气态氨化物H,„X比H„,Y热稳定性强非金属性X比Y强

CX的最高化合价比Y的最高化合价高金属性X比Y强

D常温下,X(金属)的单质与盐酸反应比Y(金不能确定X与Y的金属性强弱

属)的单质与水反应剧烈

答案c

解析根据判断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比较,可知A、B、D三项正确;金属元素的

最高化合价不能用于判断元素金属性的强弱,如Al、Na的最高价依次为+3、+1价,但Na

比A1的金属性强(活泼),C项错误。

例2a、b、c、d四种元素的原子序数均小于18,a的原子中只有1个电子,b?一和c+的电子

层结构相同,d与b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a与b、d两种元素只能形成两种二元化合物

B.b与c元素形成的一种化合物可作为供氧剂

C.c的原子半径是这四种元素中最大的

D.d和a形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呈弱酸性

答案A

解析a的原子中只有1个电子,则a为氢元素;a、b、c、d四种元素的原子序数均小于18,

b2-和c+的电子层结构相同,则b为氧元素,c为钠元素;d与b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则d

为硫元素。H和0、S可形成H2O、H2O2、H2s三种二元化合物,A项错误;氧与钠两种元

素形成的NazCh可作为供氧剂,B项正确;根据原子半径的变化规律可知原子半径:Na>S

>0>H,C项正确;d和a形成的化合物为H2S,H2s的水溶液呈弱酸性,D项正确。

例3(2022•辽宁沈阳重点高中联合体12月联考)X、Y、Z、W、R均是短周期主族元素,X

和Z同主族,Y、Z、W、R同周期。它们组成的某种化合物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

的是()

A.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Y>Z>W

B.简单离子半径:R<W<Y<Z

C.W的简单氢化物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D.XZ2能使滴有酚醐的氢氧化钠溶液褪色,体现了其漂白性

答案A

解析

W与Z同周期,

R与Z同周期,位于第二周期,

位于第二周期,

-W形成2个共

形成价

R+1价键,且结合1

阳离子,则R-®

个负电荷,则

为LiW为N

【突破口】X和Z为短周期Y与Z同周期,位于

同主族元素,X形成6个共第二周期,Y形成1

价键,Z形成2个共价键,个共价键,则Y为F

则X为S,Z为O

二、化学反应速率及化学平衡

目回扣要点知识

1.化学反应速率

(

2.化学平衡

(

学化学

改变压豆

衡条件

一移动

3.化学平衡移动模型思考

化学平衡研究的是密闭体系中的可逆反应,当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遇到平衡移动

问题,我们解题的步骤和方法是:

第一步:关注已达平衡的可逆反应特点。

第二步:关注题干条件,是恒温恒容还是恒温恒压。

第三步: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因素,我们可以根据平衡移动原理,即勒夏特列原理分析

平衡移动的方向。

但有些题目不仅仅需要我们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还通常在判断平衡移动方向后让我们比较

前后两次平衡的关系,碰到这种问题我们经常先建立一个与平衡“等效”的模型,再根据题

目中的要求通过改变模型分析平衡移动的方向和结果。

当然,分析化学平衡问题时应该注意平衡的建立与途径没有关系,研究平衡问题时注意矛盾

的主次,应用守恒的思想和极限的思想解答问题。

*1辨析易混易错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X”

(1)已知乙酸与乙醇的酯化反应为放热反应,加入少量浓硫酸并加热,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和平

衡常数均增大()

(2)在恒温条件下,增大压强,化学反应速率一定加快()

(3)在一定条件下,增加反应物的量,化学反应速率一定加快()

(4)某温度时FeO(s)+CO(g)Fe(s)+CCh(g)达到平衡时〃(C0):/?(CO2)=4:1。则该反应此

温度时的平衡常数K=0.25()

(5)正反应为吸热反应的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时,升高温度,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

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6)加入催化剂加快了反应速率,改变了反应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7)在一定条件下,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正反应速率变大()

(8)在FeC”+3KSCNFe(SCN)3+3KCl平衡体系中,加入KC1固体,颜色变浅()

(9)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反应物的转化率都增大()

(10)恒温恒压时,充入“惰性气体”反应速率不变,平衡不移动()

(11)NH3的体积分数不变能说明NHzCOONH^s)2NH3(g)+CCh(g)达到平衡状态()

(12)升高温度,化学平衡一定发生移动()

答案(1)X(2)X(3)X(4)V(5)X(6)X(7)X(8)X(9)X(10)X(11)X

(12)7

【常考图像】

识图解答下列问题

⑴已知甲酸的分解反应为HCOOHCO+H2O△丸在H+催化作用下反应历程为

+

HCOOH+H+->(H—C)—►HQ+(+C.)-CO+H+H2O

H+OHH

过渡态I过渡态II

根据过渡态理论,其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自、艮、E3均大于0):

反应过程

①正反应的最高活化能是。

②甲酸分解的反应热△”=

③写出图像中第一个峰对应的过渡态表示符号:。

④使用催化剂后,正、逆反应速率如何变化?平衡移动方向如何?。

⑵将2molCH4和5molH?O(g)通入恒压容器中发生反应CH4(g)+H2O(g)CO(g)+

3H2(g)。CH4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压强的关系如图:

①压强为⑶,平衡时若容器的体积为1L,则100℃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②若图中的p\<pi,A、B、C三点的平衡常数KA、KB、KC的大小关系是。

⑶一定温度下,将CO和H?按照物质的量之比1:2充入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CO(g)

+2H2(g)CH3OH(g)△〃<(),保持温度和体积不变,反应过程中CO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

化如图所示。

/?(CO)/mol

0.4<

0.2--——.

\\__

u1015r/min

①0〜10min内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②15min时,若保持温度不变,再向容器中充入CO和CH30H各0.3mol,平衡(填

“向左”“向右”或“不”)移动。若改变外界反应条件,导致〃(CO)发生如图所示的变化,

则改变的条件可能是(填字母)。

a.增大CO浓度b.升温

C.减小容器体积d.加入催化剂

答案⑴①6②一6③H+“.6H(或过渡态I)

④正、逆反应速率同等程度增大,平衡不移动

⑵①6.75②KA<KB<KC

⑶①0.02mol1-Iminr25②不c

解析⑵①CH4(g)+H2O(g)CO(g)+3H2(g)

开始/mol2500

转化/mol1113

平衡/mol1413

1X33

K=T^T=6-75。

②在相同压强下升高温度,CEU的转化率升高,说明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因而温度越高,平

衡常数越大,故KA<KB<KC。

(3)①由图可知,CO,比的起始浓度分别0.2molL-\0.4molLr,

CO(g)+2H2(g)CH30H(g)

初始/(moLL-i)0.20.40

平衡/(mol-L-i)0.10.20.1

0.2mol-L''0.1

"%)=10min=002moiLmin,K^^X0^=25°

0」+竽

②。=7。=25=K,故平衡不移动。

(0.1+货)X022

三、电解质溶液

置回扣要点知识

1.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强电解质弱电解质

概念在水溶液中能够完全电离的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只能部分电离的电解质

电离程度完全电离部分电离

溶质在溶液中既有电离出的阴、阳离子,又有电解

只有电离出的阴、阳离子

存在的形式质分子

化合物类别离子化合物部分共价化合物

部分共价化合物

少数盐;

绝大多数的盐(包括难溶性盐);弱酸:CH3coOH、H2co3、HCIO等;

实例强酸:HC1、HN03、H2s等;弱碱:NH3H2。、CU(0H)2、

强碱:KOH、NaOH、Ba(OH)2等Fe(OH)3等;

2.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影响

一温度、浓度、同离子效应

一因素

电厂应用:比较电离程度的大小、计算离

离电离

平-子浓度

衡常数匚影响:只与温度有关

水的」影响:只与温度有关

~人一1适用:任何酸性、碱性、中性稀

电离

溶液

3.离子浓度大小关系分析判断的基本解题框架

步疑

r{判断溶液中微粒的成分)

一单一溶

质溶液断

(液

混发生

液反应

一不发生

反应

注意:分析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的相对大小,若存在多种矛盾时,要抓住问题的主要矛盾,应

以电离为主,多元弱酸溶液,以第一步电离为主,每一步电离依次减弱。

步骤二

一边全是阴离子,另一

(T电荷守恒式]

离边全是阳离子

浓一边全含一种元素,另

4元素质量守恒式’

度*一边全含另一种元素

一边微粒能电离H+,另质子守恒式]

一边微粒能结合

式H+

一等式没有明显特征H三种等式变形而来〕

看辨析易混易错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J”,错误的打“X",错误的指明原因。

(1)任何温度下,根据水溶液中c(H')和c(OH)的相对大小都可判断溶液的酸碱性()

(2)pH=4的醋酸加水稀释过程中,所有离子浓度都降低()

⑶在NaHCO3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不会影响离子的种类()

(4)AgCl(s)溶度积常数表达式为Ksp="A%);,)()

(5)沉淀转化只能是Kp大的沉淀转化为Kp小的沉淀()

(6)25"C时Cu(OH)2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于其在CU(NO3)2溶液中的溶解度()

(7)中和等体积、等pH的盐酸和醋酸消耗的NaOH的量相同()

(8)制备无水AlCb、FeCb、CuCL均不能采用将溶液直接蒸干的方法()

(9)某醋酸溶液的pH=m将此溶液稀释10倍后,溶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