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市农业饮用水现状分析_第1页
宣城市农业饮用水现状分析_第2页
宣城市农业饮用水现状分析_第3页
宣城市农业饮用水现状分析_第4页
宣城市农业饮用水现状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2PAGE5宣城市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现状分析及对策宣城市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现状分析及对策摘要:随着社会发展和进步,人们对安全饮用水要求标准的提高,在城市环境日益改善的同时,农村的污染尤其是农村河流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宣城市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关键字:宣城市农村饮用水水源地污染对策目录1概况………………….21.1地理位置………………………21.2地表形态………………………21.3水文气象与水系现状…………21.3.1水文气象……………….21.3.2水系状况……………….22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现状与分析…………………….42.1基本情况……………………..42.2现状问题分析…………………42.2.1农业面源污染………….42.2.2农业生产活动产生的有害废弃物…….42.2.3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污染…………….42.2.4渔业养殖污染………….52.2.5水土流失……………….52.2.6地下水位下降………….52.2.7聚居点缺乏规划,环境管理滞后……...52.2.8乡镇企业污染物的排放……………….52.2.9水源地管理措施存在薄弱环节……….53对策…………………63.1控制农业面源污染…………….63.2保护区涵养……………………63.3研究保护农村饮用水源安全的生物防控工程技术体系,构建生态保护屏障………………………63.4强化水质监测………………….63.5划分全市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73.6建立健全农村饮用水源地应急保障体系…….73.7制订农村饮用水源保护的专门法规………….73.8发动群众,综合整治…………...84国外关于农村水源地保护的相关法律……………84.1美国…………….84.2德国…………….84.3其他国家……………………….81概况1.1地理位置宣城地处皖南山区和长江下游平原的结合部,安徽的南部。南和黄山交界,北和芜湖,东南和浙江安吉,西与池州地区交界,东北与南京交界,西北与六安交界。东连天目,南倚黄山,西靠九华。2000年,宣城地区撤地设市,现辖宣州、宁国、郎溪、广德、泾县、绩溪、旌德五县一市一区,面积12340平方公里,现有人口278万。1.2地表形态宣城市辖境在地质分区上位于扬子准地台地区。地层属扬子地层区下扬子分区,各时代地层发育比较完整。受地质构造控制,地势南高北低,地貌复杂多样,大致可分为山地、丘陵、盆(谷)地、岗地、平原五大类型。南部山地、丘陵和盆谷交错,海拔高程一般200—1000m以上;中部丘陵、岗冲起伏,高程一般15~100m;北部除一部分破碎的丘陵外,绝大部分为广袤的平原和星罗棋布的河湖港汉,圩区一般高程为7—12m。境内河流主要有青弋江和水阳江两大水系,均属长江流域;绩溪县有36%的流域面积属长江流域,64%的流域面积属钱塘江流域。天然湖泊有南漪湖及固城湖的一部分,总面积200多平方公里。1.3水文气象与水系现状1.3.1水文气象宣城地区气候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类型。常年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冬冷夏热,雨热同季,四季分明。光温同步,雨热同季日照与温度的年内变化趋向一致,降水集中在暖热季节。气候湿润,雨量充沛,全区年平均温度为15.6℃,最热月平均28.1℃,最冷月平均2.7℃,气温年较差25.4℃,气候变化温和。干燥度在0.68~0.90之间,即可能蒸发量小于实际降水量,属湿润气候区。雨量丰沛,年降水量在1200~1500毫米之间,气候湿润温和,无霜期长达8个月。梅雨显著,夏雨集中梅雨是本区的一种重要天气现象。每年约在6中旬入梅,7月上旬出梅,梅雨日数25天左右。平均梅雨量200~350毫米,一般约占全年雨量的四分之一。夏雨集中是季风气候的特征之一,一般夏季降水500~600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40%左右。地形气候多样,气象灾害频繁由于境内地形复杂,山体相对较大,气象要素随山体坡向、坡度呈现不同的分布类型和规律,从而构成立体气候景观。多种类型的地形气候和局部小气候,有利于农业多种经营,但是气象灾害也比较频繁。农业上因热量条件而引起的气象灾害有:春季的低温连阴雨和“倒春寒”,夏季的“小满寒”和高温逼熟,秋季的“寒露风”和早霜冻,冬季的霜冻和寒潮等;因降水的时空分布不均而引起的局部地区山洪,大面积的旱涝等;伴随着某些气象要素异常变化而出现的大风、暴雨、冰雹、冰粒等;因适宜的气候条件而诱发的农作物病虫害等。1.3.2水系状况宣城地区河流湖泊主要属长江流域,仅宁国县东南部的茅坦河流向钱塘江。境内有青弋江、水阳江两大水系,湖泊有南漪湖及固城湖的一部分。进入水体,特别是一些有毒成分的垃圾,被雨水冲入水源地,易污染岸边水域。2.2.4渔业养殖污染全市农村饮用水水源地,有相当大部分的湖泊和水库,目前这些湖泊水库多半都具有养殖功能。各种渔业生产活动对湖泊、水库水质有一定的影响。2.2.5水土流失由于不适当的人为开发,引起了生态环境改变和自然环境的退化,使水源涵养能力下降,部分草原退化、植被稀疏,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每年有大量泥沙及腐植质进入地表水体在底部淤积,形成了地表水体的内污染源。2.2.6地下水位下降因工农业生产开采地下水过量,致使地下水位急剧下降浓度增大,地下水源受到污染。研究表明,尽管种类繁多的污染物可通过多种途径污染地下水,但是构成地下水广域性和持久性污染的并不是潜在有危害的重金属污染物,也不是有毒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而是存在于地质构造、成为天然水基本溶质成分的主要离子和生物中成份物质,这是因为地下水含水层比地表水有更强的净化能力,以及这些化合物自身的化学性质和在含水层中的化学行为。2.2.7聚居点缺乏规划,环境管理滞后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分布城镇化,农民的居住方式城市化,使得乡镇乃至自然村建设呈现城市的特征。农民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根本变化,越来越多的农民用上了自来水、水冲式厕所、洗衣机,用水量比以前传统的农村生活方式成倍增加,加上很多乡镇没有环境基础设施,缺乏环境规划,环境管理滞后形成了农村乡镇地区和村聚居点附近的河流受到生活废水的影响十分严重。主要反映河流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化学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总磷、总氮、粪大肠菌群等超标严重。农村聚居点附近的河道两边垃圾长期乱堆乱放,也对河流的水质产生严重影响。2.2.8乡镇企业污染物的排放改革开放带来了乡镇企业的蓬勃发展,带动了农村小城镇的复苏和兴起。由于乡镇企业具有布局分散、规模小和经营粗放等特征,使得周边环境严重污染,乡镇企业每年有大量污染物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其中,废水排放达30亿t,化学需氧量排放300万t,固体废物排放量达3000万t,严重污染了农村的水环境。许多乡镇企业(主要集中在造纸、印染、电镀、化工、冶炼、矿产、机械加工、建材等行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向河沟、水库和农田,大量杂乱堆放的工业固体废物、生活垃圾又对地表水和地下水产生了二次污染。特别是近年来,城市实行对环境污染的严厉制裁后,许多污染严重的企业转移到郊区或小城镇,一些电子、机械废旧垃圾性物品也转移到农村。目前,农村工业污染已使全国20万km²的耕地遭到严重破坏,进一步加剧了农村水环境的污染。2.2.9水源地管理措施存在薄弱环节宣城市实际操作中对划定的水源保护区的有关规定落实存在一定差距,农村饮用水水源地除少数大型水源地外,基本没有划定保护区,致使水源地大部分处于管理不到位的局面,农村饮水安全监测网络有待建立或完善。同时对水源地涵养保护力度显得不足,对入河排污口和水源地保护区水土保持监督管理也显得相对薄弱。此外,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缺乏对风险因素的考虑,尤其是未划定农村应急水源,尚未建立或完善水源地受污染的应急机制和应对风险预案。3对策3.1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建立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基地,提高农产品安全标准。加大生活、生产污染治理力度,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积极推行改水,加快沼气等可再生能源的推广应用,禁止将污水和垃圾倒入河、湖、沟、渠。农村科学施用农药和化肥,提倡科学使用农药、化肥,尽量减少农药、化肥的施用量。对农用薄膜、生长调节素,也要控制使用。对固体废物进行堆肥、焚烧处理。3.2保护区涵养保护区竖立标志碑、埋设里程桩,对保护区范围内进行隔离防护,在保护区边界设立简易围网、钢筋混凝土围网和铁栅栏,在水源地周围种植防护林,防止人类活动等因素对饮用水水源地的各种不利干扰,采取有效措施拦截污染物直接进入水源保护区。各饮用水水源地根据防护林现状确定防护林种植范围,减少水土流失。保护区和准保护区内,禁止一切破坏水环境生态平衡的活动以及破坏水源林、护岸林、与水源保护相关植被的活动。在保护区内禁止新建、扩建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禁止向水域排放污水,已设置的排污口必须拆除;准保护区内直接或间接向水域排放废水,必须符合国家及地方规定的废水排放标准,当排放总量不能保证保护区内水质满足规定的标准时,必须削减排污负荷。保护区内不得设置与供水需要无关的码头,禁止停靠船舶;禁止堆置和存放工业废渣、垃圾、粪便和其他废弃物;禁止设置油库;禁止从事种值、放养禽畜,严格控制网箱养殖活动。运输有毒有害物质、油类船舶和车辆未经许可不准进入保护区,并设置防渗、防溢、防漏设施。3.3研究保护农村饮用水源安全的生物防控工程技术体系,构建生态保护屏障大力开展生态恢复工程,水库上游流域内封山造林,保护植被;无法退耕还林的农田应实行生态农业、绿色农业,少用或禁用化肥农药;治理水库上游沙金矿,退耕还林,实现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内的所有耕地全部退耕还林。针对农村饮用水源污染的威胁,结合宣城市当地水文气象和地形特点,调查农村饮用水源和植被分布格局及污染源空间分布,建立生态防控技术体系模拟分析系统,研究农村饮用水源生态防控机理,确定农村饮用水源地点源和面源污染的生物防控措施,设计农村水源地的生态屏障,同时进行生态防控措施的相关配套政策研究,建立农村水源地污染生物防控示范点,取得实践经验,为全国农村水源地保护提供技术支持。以流域为单元并考虑水文循环与生态系统的相互作用,研究如何利用植被缓冲带等生态防控措施来保护水源地的水质安全是保障饮水安全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3.4强化水质监测加强对供水水源地的监测工作。为了防止水的污染,建立健全严格的水质检验制度。水源水质监测的目的是为了及时全面掌握水源水质的动态变化特征,为水源水质的准确评价和水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以及水源污染防治提供准确可靠的数据依据。水源水质监测与评价应包括监测点的布置、监测项目、监测时间、监测频率的确定、监测方法的选择和水质评价等内容。其中具体监测项目可针对不同水源,按水源环境质量标准及水源污染的实际情况加以确定。每年按规范对水源地水质进行监测,监控水源地的水质情况。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逐步建立饮用水源地质量自动测报与预警系统,以掌握环境污染的动向以及污染物降解、警报解除的时间。3.5划分全市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第三十三条、三十四条规定,“国家建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制度。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并采取措施,防止水源枯竭和水体污染,保证城乡居民饮用水安全”。为进一步贯彻《水法》,全面落实建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制度和保障饮用水水源地安全的要求,有必要对全市农村饮用水水源地进行保护区划分。3.6建立健全农村饮用水源地应急保障体系在坚持常规水源和储备水源相结合的基础上,建立健全水源地战略储备体系和特枯或连续干旱年以及水质受到污染情况下的应急供水体系。各地要针对每个集中式供水的农村饮用水源地,就可能发生的突发性事件,制定应急处置预案。根据国务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及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要求,遵循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在属地管理为主、各级政府对管辖范围内的农村饮用水源污染事故负总责的前提下,贯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反应及时、措施果断、加强合作的原则,规范和强化本地区应对农村应用水源污染事故应急处置工作,形成和完善防范有力、指挥有序、快速高效和协调一致的农村饮用水源污染事故应急处置体系。3.7制订农村饮用水源保护的专门法规目前我国专门的农村饮用水源地管理法规还是空白,1989年颁布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已不能满足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的要求,迫切需要制定一部饮用水源安全保护专门条例或饮用水源安全保护法规。按照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加强制度建设,提高政府对涉水事务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应总结国内外的饮用水源地管理经验,抓紧编制出台《农村饮用水源保护管理条例》,颁布不同类型水源地保护区划分和管理办法、水源地监测信息管理和发布规定,分层次建立保障农村饮用水源地安全的法制监管体系。通过建立和完善地方农村饮用水源地法规体系,为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农村饮用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提供法律保障。社会和经济发展与饮用水源保护关系密切,良好的环境和水源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社会和经济发展又能为环境和水源保护提供条件。所以在制订农村社会和经济发展规划时必须考虑农村饮用水源保护规划,最好将其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使农村饮用水源保护规划与农村社会和经济发展规划相协调,促进经济发展。制订农村饮用水源保护规划,首先需完善本地区的水域功能区划分,并在同一流域内或相邻地区间予以协调,其次进行水污染防治规划,优先保护饮用水源。3.8发动群众,综合整治农村水环境综合整治必须发动农民、依靠农民,增强广大农民自觉爱护河流、自觉建设家园的主观能动性。应广泛开展“环保知识下乡”活动,大力宣传水环境保护知识,加强环保法制教育,引导农民养成保护水环境的良好习惯。开展以控制农业面源污染为重点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积极推广以清理垃圾、粪便、秸秆、河道、工业污染源、乱搭乱建和建立相应管理制度为重点的农村“六清六建”工作,在“六清六建”中,突出清理河道和垃圾处理这两个重点,制订有关考核验收标准,力争使农村环境脏、村貌乱、设施差、布局散的现象有根本改观,使得农村的河流污染从根本上得到改观。4国外关于农村水源地保护的相关法律4.1美国美国至今尚无专门针对水源地保护的联邦法律,《清洁水法》(cleanWaterAct,简称CWA)和《饮用水安全法》(SafeDrinkingWaterAct,简称SDwA)是其进行饮用水源管理的法律依据。CWA规定了包括水源地在内的各州所有水体环境应达到的最低要求。SDWA规定设立水源保护区制度,并授权美国环保局保护人们饮用水的安全,规定联邦各部门的管辖权让位于水源保护区当局的管辖权。各州根据CWA和SDWA规定,针对各自水源地情况进行水源地评价,制订水源保护法规,制定水源保护区计划,建立水源地保护体系。美国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法规的特点是突出了各机构间协调以及公众参与的重要作用。美国水源地管理采取非盈利性组织管理、政府以及公众组成管委会监督实施的管理模式,各利益方必须出现在水源地规划、管理的全过程中。美国环保署(EPA)还发布了《水源保护手册》(TheSourceProtectionHandbook)用于指导社会团体进行水源地保护。4.2德国德国在水源保护区方面经过长期实践形成一系列保护饮用水水源地的法规、政策与规范。德国《水法》规定,所有饮用水取水口都要通过建立水源保护区进行保护,并先后颁布《地下水水源保护区条例》、《水库水水源保护区条例》及《湖水水源保护区条例》。县级以上政府参考以上法律和条例,结合本地情况立法划定水源保护区,制定和颁布保护措施。德国具备完善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制度,在水源保护区的建立程序、划分方法、保护措施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水源保护区划分方法上认识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